浙教版初中科学八年级上册《4.3物质的导电性》教学设计附反思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科学4.3物质的导电性与电阻
阻碍作用越大。 在2.相单同位的:条欧件姆下(,o通hm过)铜,丝简的称电欧流,比符镍号铬Ω合。金丝的大,为什么会有这种差别呢?
课堂反馈
4.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1)高压线的绝缘子(如图)为什么用陶瓷材料 而不用玻璃? (2)铁比铜便宜,为什么家庭电路中用铜导线而不 用铁导线?
半导体和超导体
1.半导体 有一些元素,例如硅、
锗,导电性能介于导体 和绝缘体之间,比导体 差,比绝缘体强,常常 称为半导体。
利用半导体材料可以制 作二极管、三极管。利 用这些可制成芯片。
半导体和超导体
2.超导现象 某些物质在很低的
温度时,如铝在 1.39K(-271.76℃ )以下,电阻就变 成了零。这就是超 导现象。
右欧图姆展(1示78的9~是1不85同4材)是料德在国导物电理性学能家上,的提排出序了,经从典上电至磁下理,论材中料著的名导的电欧性姆能定依律次。减弱。 二电、阻影 是响导电体阻本大身小的的性因质素。
2.单位:欧姆(ohm),简称欧,符号 在导相线同 多的是条用件铜下制,作通的过,铜特丝别的重电要流的比电镍器铬设合备金的丝导的线大还,要为用什昂么贵会的有银这来种做差。别呢?
(反1之),高电压阻线较的大绝,缘导子电(性如能图较)弱为。什么用陶瓷材料而不用玻璃?
典电磁1k理Ω论=1中03著Ω名,的1M欧Ω姆=定10律6Ω。。为纪念其重要贡献, 人们将其名字作为电阻单位。
一、电阻(R)
3.电阻器
在电子技术中,我们常用到有一定电阻值的元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4.3物质的导电性教案4
第3节物质的导电性教学目标:1、能设计一简单方案检测物质的导电性。
2、知道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以及半导体材料和应用3、知道金属导电原因是有自由电子,了解导体的导电能力与外界条件有关4、理解电阻概念,知道电阻的单位重点难点:物质导电性方案设计辨别导体、半导体和绝缘体教学过程设计课堂引入:为什么我们一般都用金属铜或铝做导线?而用橡胶或塑料做金属导线的外套呢?一、检测物质的导电能力展示物品:锌片、塑料尺、玻璃棒、铅笔芯、食盐水、粉笔、硬币提问:哪些物质能导电?哪些物质不导电?有什么方法可以证明吗?★实验方案设计:检测物质的导电能力1、学生小组讨论:如何检测物质的导电能力,并设计实验方案;2、小组间交流,改进实验方案;3、老师提出多种方案,让学生进行比较说明;4、开始实验,并作记录。
参考方案:(对这些方案进行比较)导体――容易导电的物质。
如:金属、石墨、人体、大地、食盐水绝缘体――橡胶、玻璃、瓷、塑料、干木、油、干燥的空气★注意:1、纯净的水是不导电的,但因通常的水都会含溶有其他物质,所以天然的水会导电。
2、导体和绝缘体不是绝对的,在某种条件下可能会转化。
如:烧红的玻璃会导电。
金属锈蚀导电能力会降低。
半导体――导电能力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
常见半导体是硅、锗应用:1、为了防止接触导体而触电所以在导线外层用塑料、橡胶等绝缘材料包裹起来2、半导体的应用。
二、金属导电的微观解释旧知识回顾:物质由什么构成?原子由什么构成?有什么特点?提问:金属为什么能导电?结合图4-27,说明金属导电是由于存在大量的自由电子,而非金属中几乎没有大量的自由电子。
三、电阻电阻: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
电阻越大,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也越大。
表示符号:R 单位:欧姆(欧)单位符号:Ω练习:各数量级的换算关系。
课堂练习:P139第1、2题作业:作业本。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4.3物质的导电性教案3
课题:第四章第三节物质的导电性
一、学情分析:
【知识背景】:
(1)对于不同物质的导电性学生有大致了解,如铁块、木头、塑料的导电性。
(2)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学习过简单电路及电路中有电流通过的检测方法。
【学习需求】:
通过观察视频“触电”现象探究原因引入课题。
师生共同探究来认识导体、绝缘体等概念,建立对各种物质导电能力的感知。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了解导体的导电能力与外界条件有关。
2、知道半导体材料和应用。
3、了解金属导电的微观解释。
4、初步理解电阻的概念,知道电阻的单位。
【技能目标】: 1、能通过实验电路来检测物质的导电性。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概括等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导体和绝缘体间可相互转化的教学,接受辨证唯物主义教育。
【教学重、难点】:
重点:(1)认识导体和绝缘体。
(2)认识导体和绝缘体并没有绝对的界限。
难点:知道导体容易导电和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原因。
三、教学策略
1、教法、学法:实验探究、归纳讲解、演示法
2、教学准备:连接电路若干器材,多媒体课件,任务单
四、教学过程设计。
4.3物质的导电性2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
4. 实验题:设计一些与物质导电性相关的实验题,检查学生对实验操作的掌握情况。
5. 综合应用题:设计一些与物质导电性相关的综合应用题,检查学生对知识点的综合运用能力。
八、板书设计
1. 重点知识点
①物质的导电性:导体、绝缘体、影响物质导电性的因素。
4. 教室布置:根据教学需要,对教室进行适当的布置。设置分组讨论区,以便学生能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实验操作。同时,准备实验操作台,确保每个实验小组都有足够的空间进行实验操作。
5. 教学课件:制作教学课件,包括物质导电性的概念、导体和绝缘体的区别、影响物质导电性的因素等内容。通过多媒体技术,将抽象的知识点以图表、动画等形式展示给学生,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5. 社会调查: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了解物质导电性在生活中的应用,如调查不同家庭使用的电器设备中,哪些是利用了物质的导电性,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提高他们的社会实践能力。
七、课堂小结,当堂检测
(一)课堂小结
1. 总结回顾:简要回顾本节课学习的物质的导电性的内容,强调物质导电性的重点和难点。
(六)课堂小结(预计用时:2分钟)
简要回顾本节课学习的物质导电性的内容,强调物质导电性的重点和难点。
肯定学生的表现,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布置作业:
根据本节课学习的物质导电性的内容,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提醒学生注意作业要求和时间安排,确保作业质量。
六、教学资源拓展
(一)拓展资源
1. 科普文章:物质的导电性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可以引导学生阅读一些科普文章,如《导体和绝缘体:它们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电流的奇迹:探索电的世界》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质导电性的概念和应用。
八年级科学上册4.3物质的导电性与电阻教学设计(新版)浙教版
《物质的导电性与电阻》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能通过实验探究得出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及其定性的关系。
2.通过阅读表格了解不同材料的电阻特性。
3.了解金属导体的电阻与温度之间的关系和超导现象。
4.了解电阻大小的改变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1.经初步分析能猜测影响电阻的一些因素。
2.知道在与一个物理量的相关因素较多时,能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方案设计。
3.能根据实验思想设计需要的实验方案。
4.能从实验结果定性得出导体电阻与其长度、粗细和组成材料之间的关系。
5.能设计实验来探究金属导体的电阻随温度变化的影响。
(三)情感与价值观:1.提倡团结协作的学习。
2.感受知识建立,品尝成功喜悦,燃起学习兴趣,激发思维热情。
教学重点:从实验结果得出导体的电阻与长度、粗细、材料之间的关系教学难点:设计实验方案教学用具:实验套件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演示实验]将25W和100W的两盏灯泡并联接通电源,观察亮度。
由观察到亮度不同而引起学生讨论,提出亮度不同与什么有关?(学生思考并讨论,得出是灯泡钨丝电阻的缘故。
)【猜测】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还有哪些?(生答:导线的粗细、长度、材料和温度)二、新课教学:(一)探索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刚刚我们已经完成实验的假设,接下来我们就对建立的假设进行探究——研究导体电阻和长度、横截面积及材料之间的定性关系(出于安全考虑,温度先不探究)当有几个因素同时影响一个量的变化时,常常采用什么方法来研究各个因素对这个量的影响程度?(由学生思考得出:控制变量法)这样一来,这个问题就等于分别研究电阻与长度、电阻与横截面积、电阻与材料之间的关系了。
1.设计电路图要进行实验,我们第一步就要设计实验电路,请大家设计好进行互相展示和讨论,采用最合适的电路图进行探究。
学生互相讨论采用了第三个图,让学生说出采用这个图的理由2.实验探究:学生用实验套件里的材料进行实验设计并推代表上来用课件模拟实验,展示自己是如何实验的(1)研究导体的电阻与长度的关系控制导体的材料和粗细相同,用两条不同长度的镍铬合金导线做实验。
八年级科学上册 4.3 物质的导电性与电阻教案1 浙教版(1)(2021年整理)
八年级科学上册4.3 物质的导电性与电阻教案1 (新版)浙教版(1) 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八年级科学上册4.3 物质的导电性与电阻教案1 (新版)浙教版(1))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八年级科学上册4.3 物质的导电性与电阻教案1 (新版)浙教版(1)的全部内容。
4.3 物质的导电性与电阻教学目标:1.能用正确的方法探测电路中的电流的大小2.能设计一个最简单的实验方案检测物质的导电性3.知道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4.了解导体的导电能力与外界条件有关5.知道半导体材料及其应用6.知道金属导电原因是有自由电子7.理解电阻概念,知道电阻的单位重点:1)知道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2)理解电阻概念,知道电阻的单位难点:能设计一个最简单的实验方案检测物质的导电性教学过程:引入:实验:取出一段导线,当场剖开,可看到外面的塑料外套和里面的金属丝。
问:为什么所有导线都是这样设计的?我能不能换一下,用塑料或橡胶做内导线,金属做外套?这样会有什么问题产生?一.探究物质导电能力1.在讲台上展示铜片、铝片、塑料直尺、玻璃棒、铅笔芯、食盐水、蒸馏水、硬币、粉笔等等.问:根据生活经验,谁能把这些物质分分类,一类是能够导电的,另一类是不能导电的?生……[板书]这是我们由生活常识得到的结论,正确与否我们得用事实来说话,动手做做实验,验证一下我们的猜想。
首先我们要来设计一下实验方案,画出它的电路图。
讨论:1)用什么方法可以显示或说明电路中有电流通过?2)什么情况下电路中会产生电流?所谓导电能力就是要检验物质能否通过电流,这就要依赖用电器显示或电流表检测出来。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教学案:第四章 4.3 4.4 物质的导电性与电阻,变阻器(教师版)
教师:学生:时间:年月日第次课考点梳理(我都会!)1物质的导电性(1)容易导电的物质叫导体。
有金属、石墨、人体、大地和食盐水。
(背)不容易导电的物质绝缘体。
橡胶、玻璃、瓷、塑料、干木头、油和干燥的空气、蒸馏水是绝缘体。
(背)(2)物质的导电能力不是绝对的。
有些绝缘体在条件改变时会变成导体(如金属被腐蚀,烧红的玻璃能够导电)(3)半导体:导电能力介于导体与绝缘体之间。
常见的半导体材料: 锗,硅.应用于电子技术和无线电工程上(二极管)(4)金属导电的微观解释: 导体内有大量能自由移动的电子, 自由电子能从一个地方移动到另一个地方,所以金属能导电,而绝缘体中几乎没有能自由移动的电子,因此它们几乎不能导电。
2.电阻(1)定义:A、电阻是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越强,电阻就越大。
B、电阻越大,导体的导电能力越弱。
C、电阻用字母 R 表示。
它的单位是欧姆,简称欧,符号是Ω。
1兆欧=103千欧=106欧(2)影响导体电阻大小因素:①内因:长度、横截面积、材料。
导体越长,横截面积越小,导体的电阻就大。
(背)②外因:温度。
金属导体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变大。
(背)某些材料当温度降低到一定程度时,电阻突然消失,就会出现超导现象。
(3)同样条件下,银、铜、铝的电阻很小,又较便宜,一般用来做导线;电木和橡胶的电阻很大,可用来做绝缘体。
3.变阻器(1)电路中的电流大小的改变可以通过改变电阻大小来实现。
日常生活中的台灯、电话和扩音设备等都是通过改变电阻来改变电流大小,从而起到调节灯泡的明暗,控制音量的作用。
(2)滑动变阻器:①原理和作用:靠改变连入电路中的电阻线的有效长度来改变电阻大小,②使用方法:1)要与控制电路串联2)要与控制电路串联连入电路的两个接线柱必须是“一上一下”3)为了保护电路,在电路接通前应把滑片移到使电路中的电阻最大的位置4)通过滑动变阻器的电流不能超过其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二、随堂快练(我能行!)1.为帮助触电者脱离电源,下列物体中,不可借助的是( A )A.晒衣服的钢管 B.塑料扫把杆 C.干燥的木质拖把杆 D.玻璃纤维约鱼竿2.高压输电网中的铁架与导线之间必须用绝缘材料连接,由于长期暴露在室外,要求这种材料的性质相当稳定.下列材料最适合的是( C )A.铝合金 B.干木头 C.橡胶 D.陶瓷3.下列关于绝缘体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D )A.绝缘体一定不能导电 B.绝缘体几乎没有电荷C.绝缘体在通常情况下,不能导电也不能带电 D.绝缘体在通常情况下,不能导电但能带电4.如图所示,标出了制成铅笔的几种材料,通常条件下都属于绝缘体的是:( C )A.木材、金属B.石墨、金属C.木材、橡皮D.石墨、橡皮5.为了验证玻璃在加热烧红时也能导电,同学们利用白炽灯、灯丝已断的灯泡玻璃芯、酒精灯、插头、导线若干,设计了下图所示的四种方案,其中合理的是( C )6.如图所示,用导线把灯泡、电池和下列四种物品分别相连,灯泡不能发光的是(D )A B C D7.关于铜导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A.铜导线是导电能力最好的导线 B.铜导线均匀拉长后,电阻变小C.铜导线截成两段后并成一根使用,电阻变小 D.铜导线的温度升到足够高时,电阻为零8.金属板M和N之间夹有一滴水银,当两金属板互相靠近一些时,电路中电流表的指针的偏转角度将( A )A.增大B.减小C.保持不变D.无法判断9.如图所示,将废灯泡的灯芯接入电路中时,电流表的指针并不偏转,当用酒精灯对灯芯的玻璃柱加热一段时间后,会发现电流表指针由小变大,这表明了( C )A.通电时间越长,玻璃电阻越小,电流越大B.高温时玻璃为导体,常温时玻璃为绝缘体,所以玻璃为半导体C.随温度升高,玻璃由绝缘体变成导体,且电阻越来越小D.以上说法都有道理10.白炽灯长期使用后,钨丝会变细.变细后的钨丝与原来相比( D )A.熔点变低 B.密度变小 C.比热容变大 D.电阻变大11.光敏电阻的阻值随着光照的强弱而改变。
《物质的导电性》说课稿
第四章第三节《物质的导电性》教案设计一、说教材:1.地位、作用和特点:(1)《物质的导电性》一课是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电路探秘》第3课的内容。
中考考纲中要求学生“知道决定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理解欧姆定律,了解电阻在其中关系”,本课“电阻”知识点的学习为考纲内容作铺垫,为初中学生学习电学知识奠定了基础,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2)此节课包含了三个方面内容:导体和绝缘体、金属导电的微观解释、电阻。
三个知识点相辅相成,以物质的导电能力作为主线贯穿整节课。
2.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能力,确定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知道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了解半导体材料及其应用;②了解导体与绝缘体之间可以相互转换;③知道金属导电的原因是有自由电子,理解电阻概念,知道电阻的单位。
(2)过程与方法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区分导体和绝缘体;(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培养其实验探究能力、学习技能和创新思维,养成严谨认真的探究习惯和安全用电的生活意识。
3.重点难点本着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确定了如下的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导体和绝缘体的区分(通过实验帮助识记,突出重点);难点:金属导电的微观解释,电阻相关概念(通过多媒体展示帮助理解,突破难点)。
下面,为了讲清重点、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学法和教法中谈谈。
二、说教学方法1.教育理念本课设计中力图体现:“知识学习”是一种“探究的活动”,结合重难点对内容进行更合理的重组,从探究性学习的“程序操作”走向“实质探索”。
2.学情分析学生学习科学的过程实际上是学生主动探索科学知识,获得学习能力的过程,因此,必须从以下方面全面了解,具体指导:(1)“已知”:学生已了解电流的测量、电路图的绘制及连接;(2)“未知”:检测物质导电性的方法及本课相关知识点;(3)“能知”:独立设计实验检测物质的导电性,区分导体、绝缘体、半导体的概念,理解金属导电的根本原因,识记电阻的相关概念;(4)“想知”:半导体材料的研究和具体应用,电阻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课件展示前四点,一句话概括:分别从学生的“已知、未知、能知、想知”四个方面具体分析)针对以上分析,本着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多引导、多启发,运用以下方法突破各个目标:(5)“怎么知”:①设计实验检测物质导电性——启发指导,引导学生按“设计→讨论→实验”程序进行;②知道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半导体材料及应用——交流指导,实验过程中与学生交流得出相关概念;③金属导电的原因——讲授指导,根据不同类型班级进行不同深度的讲解;④电阻相关概念——讲授指导,督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及时记忆;⑤安全用电常识——渗透指导,见缝插针,随时渗透。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 第四章 第3节 物质的导电性与电阻 教案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第四章第3节物质的导电性与电阻教案二、教学重点从实验结果得出导体的电阻与长度、粗细、材料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根据实验思想设计需要的实验方案四、教学准备演示实验工具:电流表、小灯泡、温敏电阻(金属材质)、电源、开关、导线;学生实验工具:9组学生实验器材五、教学过程课程导入:老师家的电风扇坏了,经检查是其中的一根导线断了,手头上有铜线、铁线、铝线,用哪一根会比较好?--铜丝为什么?--铜丝的导电能力好真的是这样吗?一、探究导体电阻大小的影响因素【猜测】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还有哪些?--生答:导线的粗细、长度、温度等有这么多因素在影响着电阻大小,实验过程中该用到怎样的实验探究方法?--控制变量法采用控制变量法探究时,设置对照组有哪些注意事项?--只让被研究的因素改变,其余因素控制不变。
【设计电路图,用于测量电阻大小】1、根据课堂生成——学生自主评价各电路图的优缺点——完善电路图;2、该电路图如何判断电阻大小?——小灯泡亮暗和电流表示数3、从灯泡的亮暗,电流表示数大小可以感知到电阻的大小,我们把这种科学方法叫做?——转换法。
【设计实验方案】1、与温度的关系变量?——温度如何改变温度? ——一个常温,一个加热需控制哪些因素相同?——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如何判定电阻大小?——灯泡暗,电流表示数小,电阻大。
【进行演示实验】准备已连接好的电路,先看一看常温下灯泡的亮度,以及电流表示数。
接着用酒精灯加热,看看变化,并记录。
【得出结论】温度会影响电阻大小,温度越高,金属导体电阻越小。
合作学习:1、请同学们挑选一个自己感兴趣的因素,设计关于研究它的实验方案;2、各组交流实验方案;3、教师提示实验注意事项;4、各组汇报交流实验结果,得出规律。
二、不同材料电阻的特性科学家也通过大量的科学实验,通过定量分析,测出了不同材料的电阻。
查表你可以获得哪些信息?生:得出不同物质的导电能力不同;银的导电性能最好,其次是铜、铝;师:还可以获得哪些信息?仔细看表格的上面一行数据。
八年级科学上册 4.3 物质的导电性教学设计2 (新版)浙教版
《物质的导电性》教学目标1.科学探究目标能设计实验初步探究物质的导电性2.知识与技能目标:能用简单的实验方法检测物质的导电性;知道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了解导体的导电能力与外界条件有关;知道金属导电的原因是有自由电子;理解电阻的概念,知道电阻和单位3.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目标:通过科学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和方法,接受自然界是物质的、多样化的、可以相互转化的和可以被认识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
教学重点利用实验检测物质的导电性,常见导体和绝缘体的辨析,导体的导电能力与外界条件有关,电阻的概念及单位。
教学难点设计实验方案检测物质的导电性,金属导电原因的微观解释。
教学准备学生电源、导线、开关、小灯泡、蒸馏水、酒精、食盐、塑料尺、橡胶棒、玻璃棒、酒精灯、干燥木条,金属片、铅笔芯、食盐水、硬币、粉笔、一寸未生锈的铁钉、一寸生锈的铁钉、二寸未生锈的铁钉、二寸生锈的铁钉、电流表、烧杯。
(每小组一份)设计说明本课的内容为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三节《物质的导电性》。
本部分内容中在经过第一节《电路图》和第二节《电流的测量》的学习以后编排的,其用意是让学生把前面所学知识应用于探究物质的导电性,而本节中学生通过思考、设计、讨论、修改得到的检测物质导电性的实验方案可继续用于下一节即《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的实验探究中,也可用于探究电路的中的暗箱问题,为后续教学铺平道路。
所以本节课内容是第四章的一个重点。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为了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顺利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设计。
在检测物质的导电性时,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引出问题,激发好奇心与求知欲,引导学生自己设计院实验,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
实验完成后引导学生进行分类和归纳。
在实验设计和实验过程中,充分渗透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
在分析金属导体导电的原因时,因为学生只在第一册学习过分子,原子的结构要到第四册才学习,所以相关知识的不足导致教学上有难度,而且学生对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更是缺乏感性认识,要突破这个难点,就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心理特征和思维规律,充分发挥形象思维的作用,借助多媒体动画可达到这个目的。
初中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第4章第3节 物质的导电性与电阻 教案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了解我们周围的物体哪些属于导体,哪些属于绝缘体。
②了解导体和绝缘体是相对的,在一定条件下它们可以相互转化。
③知道电阻是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大小的物理量,掌握电阻的单位及其换算。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实验探究的方法知道哪些属于导体,哪些属于绝缘体。
②通过探究方法感知导体和绝缘体可以相互转化的条件〔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用实验探究的方法了解导体,绝缘体的概念以及它们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使学生学会研究问题的方法,激发学习的兴趣。
2学情分析经过第一节?电路图?和第二节?电流的测量?的学习以后,学生已经知道电路的根本组成,能用电路符号画简单的电路图,知道显示电流的方法有小灯泡检测法,电流检测法等,能较熟悉地连接电路,这些都为本节的探究活动提供了知识和技能的前期准备。
而导体,半导体和绝缘体是生活,生产中非常常见的,每个初中学生都知道一些导体,半导体和绝缘体的有关知识,但又从一些触电事故中对电存在着恐惧心理。
本课题通过学生探究各种物质的导电性人手,使学生初步了解常见的一些导体,绝缘体,知道绝缘体在条件发生变化时也会变成导体,运用所学知识,注意平时用电平安,提高自我保护意识,这是一项有实际意义和价值的探究问题。
同时通过对半导体材料的开展对社会影响的了解,使学生树立学科学,用科学,爱科学的思想,充分表达从生活走向科学,从科学走向社会的教育理念。
3重点难点1.重点:电阻的单位及共换算2.难点:理解电阻的概念及其性质4教学过程活动1【讲授】物质的导电性六、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根据学生提问“哪些物质容易导电?哪些物质不容易导电?〞设问:你用什么方法区分呢?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方案,并画出电路图〔画在事先分发的表格上〕分层教学措施:表格中印制的内容不同,对于前期知识掌握比拟好的、探究能力强的学生,直接让学生设计;对于程度中等的学生,印有“启发1〞;对于程度低的学生,印有“启发2〞。
4.3第1课时物质的导电性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
示例作业:
1. 填空题:
- 绝缘体是指____能____的物质。
- 导体的导电性能受到____、____、____等因素的影响。
2. 选择题:
- 下列物质中,属于导体的是____。
A. 塑料
B. 金属
C. 玻璃
D. 空气
3. 简答题:
- 提供拓展资源:提供导电性相关的拓展学习资源,供学生进一步学习。
- 反馈作业情况:及时批改作业,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
学生活动:
- 完成作业:学生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 拓展学习:学生利用拓展资源,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和思考。
- 反思总结: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和总结,提出改进建议。
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物质导电性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通过探究物质的导电性,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实验、分析、总结的科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合作完成实验,提高沟通与协作能力。同时,通过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科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最后,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对物质的导电性有更深入的理解,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 板书设计:用图示或流程图展示温度、压力、杂质等因素与导电性之间的关系。
③ 导电性实验操作与观察分析
- 重点知识点:导电性实验的操作步骤,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
- 关键词:实验操作、实验现象、观察分析。
- 板书设计:用步骤图或列表形式展示实验操作的顺序,以及如何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
八、作业布置与反馈
《物质的导电性》的教学反思
《物质的导电性》的教学反思第一篇:《物质的导电性》的教学反思一、反思教学内容以检测物质的导电性的实验设计为例,我们班的同学设计出的方案主要有以下几种:我让设计的人分析他设计的思路,每位同学分析的都很不错,也很好阐述了设计本意,然后我请其他同学评判一下那个方案最优。
学生甲:只接电流表的话,如果物质的导电性强,会使电路中电流太大而烧坏电流表(短路)。
学生乙:只接灯泡的话,如果物质的导电性太差,会使电路中电流太小而不足让小灯泡发光。
(能得出这个道理是因为我们学生自己有一套电子器材,在学到串联电路时,经常有一只灯亮,另一只灯不亮,再接一节电池却可以使两盏灯都亮,他们深有体会)。
所以这次实验我们小组设计的大多是有电流表、灯泡两个的。
二、反思教学过程感觉前半部分的课堂节奏稍微有点松,如果可以压缩2分钟左右的话,感觉就会更好。
分析其中的原因,前半部分以学生活动为主,自我感觉也没有“浪费”时间,但学生活动时间是没有办法进行准确预设的(随时有意外),同时也提醒自己在进行教学设计时给学生要留出“宽松”的活动时间,收到更好的课堂效果。
三、反思教学效果讲到学生设计的方案时,我当时只是随机让学生点评,没有按顺序,那样显得有点不合认知规律。
还有就是让学生在做实验时,我没有控制好时间,其结果时课没有上完整,没有讲到导体导电的本质原因,但是最后我让他们自学,结果上交的作业他们完全可以自学好这个部分,这代表很多时候是我们太不敢放手了。
其实很多问题学生自己能够在思维碰撞和认知冲突中完全解决。
四、教学改进措施作为科学教师不能沉溺于我是否把这堂课上完了,课的知识点是否都讲了,我们应着重于学生在这堂课上的思维是否展开以及学生是否思考了,很多知识我们确实能够讲懂,但让学生自己思考后得出结论,那种成就感是我们老师无法做到的,所以在这几个星期的教学中我慢慢学习将课堂还给学生!第二篇:物质的导电性与电阻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物质的导电性与电阻》第一课时教学设计A层教学目标1.能设计一个最简单的实验方案检测物质的导电性2.知道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3.了解导体和绝缘体可以相互转化4.知道半导体材料及其应用5.知道金属导电原因是有自由电子6.理解电阻概念,知道电阻的单位教学重点1.知道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2.理解电阻概念,知道电阻的单位教学重、难点能设计一个最简单的实验方案检测物质的导电性教学过程设计【课程导入】实验:取出一段导线,当场剖开,可看到外面的塑料外套和里面的金属丝。
八年级科学上册《4.3 物质的导电性》教案 (新版)浙教版
课题:4.3物质的导电性教学目标:1、能用正确的方法探测电路中的电流大小。
2、知道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
3、了解导体的导电能力与外界条件有关。
4、知道半导体材料及其应用。
5、知道金属导电原因是有自由电子。
6、理解电阻概念,知道电阻的单位。
重点难点:1、知道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知道金属导电原因是有自由电子;理解电阻概念,知道电阻的单位。
2、能用正确的方法探测电路中的电流大小;了解导体的导电能力与外界条件有关;知道金属导电原因是有自由电子。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引入】科索沃战争中,北约发言人吹嘘有控制南联盟的“电力开关”。
1999年5月2 日晚,美国空军在轰炸南联盟首都贝尔格莱德时使用一种神秘的机载武器,果然造成了贝尔格莱德及周围地区的大面积停电,对南联盟人民的生活造成严重影响。
你知道所谓的“电力开关”指的是哪种物质?主要运用了它的什么性质?解答:这种被北约吹得神乎其神的“电力开关”叫作石墨炸弹,美国人称其为电子炸弹。
罐内装有大量经过处理的石墨丝。
石墨丝比人的头发还细,具有极强的导电能力。
电站或变电网络的高压线一旦被石墨丝缠上,瞬间即可造成电网短路,烧毁电力设备,导致大面积停电。
一、对物质导电性检测-归纳导电不导电物质。
探究实验:试验器材有:金属片、塑料直尺、玻璃棒、铅笔芯(碳棒)、食盐水、粉笔、硬币。
问:你认为在你身边有哪些物体容易导电?哪些物质不容易导电?你是怎么知道的?答:这是我们由生活常识得到的结论.所谓导电能力就是要检测某种物质能否通过电流,要设计这样的电路,除了被检测物质外,还要哪些器材呢?讨论:1)用什么方法可以显示或说明电路中有电流通过?小灯泡检测法,电流表检测法等2)什么情况下电路中会产生电流?3)根据以上设想能否画出一个检测电路图学生实验:按照实验方案及电路图进行实验检测,对各种物品测试后分成两类:容易导电:金属片、铅笔芯(碳棒)、食盐水、硬币、不容易导电:塑料直尺、玻璃棒、粉笔、小结:容易导电的物质叫导体;不容易导电的物质叫绝缘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节物质的导电性
一、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以可采用学生实验或教师演示实验的方式组织电阻的教学。
通过学生设计实验的电路图,交流后再由学生自主实验或教师演示方式研究物质的导电性。
从导体和绝缘体中引入半导体,再进一步过渡到电阻。
二、学生分析
这部分知识学生会认为很简单,因为在小学已经接触到了。
但要深入到电阻,又变成一个受前概念影响的物理量。
三、教学目标
1.能用正确的方法探测电路中的电流的大小
2.能设计一个最简单的实验方案检测物质的导电性
3.知道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
4.了解导体的导电能力与外界条件有关
5.知道半导体材料及其应用
6.知道金属导电原因是有自由电子
7.理解电阻概念,知道电阻的单位
四、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知道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理解电阻概念,知道电阻的单位
难点:能设计一个最简单的实验方案检测物质的导电性
五、方法设计
演示实验法为主
六、教学过程
(一)实验引入:
实验:取出一段导线,当场剖开,可看到外面的塑料外套和里面的金属丝。
问:为什么所有导线都是这样设计的?我能不能换一下,用塑料或橡胶做内导线,金属做外套?这样会有什么问题产生?
(二)探究物质导电能力
1.在讲台上展示铜片、铝片、塑料直尺、玻璃棒、铅笔芯、食盐水、蒸馏水、硬币、粉笔等等。
问:根据生活经验,谁能把这些物质分分类,一类是能够导电的,另一类是不能导电的?
生……[板书]
这是我们由生活常识得到的结论,正确与否我们得用事实来说话,动手做做实验,验证一下我们的猜想。
首先我们要来设计一下实验方案,画出它的电路图。
讨论:(1)用什么方法可以显示或说明电路中有电流通过?
(2)什么情况下电路中会产生电流?
所谓导电能力就是要检验物质能否通过电流,这就要依赖用电器显示或电流表检测出来。
要设计这样的电路,还需要的器材有:导线、开关、电源及用电器(小灯泡、发光二极管或音乐卡片均可)。
这些答案可引导学生得出,并训练他们把设计的实验方案用电路图的形式表达出来。
思考:电路中只接电流表而不接小灯泡等其它负载是否可以?
当被测物体是导电性能良好的导体时,电路中会因为电流过大超过电流表量程而导致电流表被烧坏。
重新强调电流表使用的规范。
请学生在黑板上画出正确的电路图。
得到结论:
(1)容易导电的物质叫导体。
有金属、石墨、人体、大地和食盐水。
不容易导电的物质绝缘体。
橡胶、玻璃、瓷、塑料、干木头、油和干燥的空气都是绝缘体。
纯净的水机蒸馏水是不导电的,但普通水中往往溶有大量杂质,能够导电。
)
2.实验:烧红的玻璃能够导电
(注意点:用酒精喷灯加热;电源电压控制在20伏左右;负载用发光二极管。
)
结论(2)物质的导电能力不是绝对的。
有些绝缘体在条件改变时会变成导体。
3.半导体:导电能力介于导体与绝缘体之间
常见的半导体材料有硅、锗。
在上课前可布置学生了解硅谷和中关村高科技产业大概情况,在课上进行交流。
指出半导体在电子工业上的重要地位,可做适当拓展,使所学内容贴近当代科技,激发学习热情。
(三)金属导电的微观解释
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绕原子核高速运动的电子所构成。
电子带负电,原子核带正电。
金属内部原子核位置是相对固定的,但有大量能自由移动的电子,它们能从一个地方移动到另一地方,当电路中接入电源,并接通后,金属中的这些自由电子都向同一方向(由电源的负极经导线向电源的正极)移动,从而形成了电流。
(四)电阻
我们已经知道有些物质容易导电叫做导体,有些物质不容易导电叫做绝缘体。
那在物理上到底这样来比较物质导电能力的强弱呢?我们就引入电阻这个概念。
电阻是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越强,电阻就越大。
问:导体的电阻和绝缘体的电阻大小关系如何?
所以,电阻越大,导体的导电能力越弱。
七、课后反思
这节课的演示实验中烧红的玻璃能导电没有演示。
没有找一个替代实验,对导电相对性教
学有一定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