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思想对精神分析理论的一点启示
中国道家文化的思想内涵和价值意义
中国道家文化的思想内涵和价值意义中国道家文化的思想内涵和价值意义中国道家文化是具有独特魅力的中国文化的组成部分,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和传承,其思想内涵丰富,体现了中国人民对自然、社会、人生等方面的认识和思考。
在现代社会,研究中国道家文化的思想内涵和价值意义,对于人们探索生命的意义、寻求精神力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思想内涵(一)强调天人合一中国道家文化强调天人合一的思想是其重要的思想内涵之一,这里的天指自然界,人则是指人类社会。
天人合一传达了中国人民认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是一个整体,一个有机的统一体。
在这种观念下,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没有人的存在,自然界就不会完整。
因此,天人合一的思想主张人类要真正融入自然界,要站在大自然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尊重大自然,爱护大自然。
(二)重视自然中国道家文化对于自然的认识和理解也是其主要的思想内涵之一。
在中国古代的文明历程中,人们对自然的观察和认识不断深入,道家文化的代表人物老子、庄子等都在对自然的观察和认识方面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中国道家文化强调自然的自然性和自然规律的普遍性,认为万物皆有自然规律可循,人类要遵循自然规律生活。
这种认识对于今天的生态环保和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三)注重精神修养中国道家文化的思想内涵中,还重视个人精神修养的问题。
在中国古代,人们在探索人生的意义和目的时,认为每个人的存在都有其独特的意义和义务,因此强调个人精神上的修养、个性上的追求和道德上的自我约束。
这种注重个人精神修养的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之一,也体现了道家文化对于人类精神解放的重视。
(四)开展互惠互利的交流中国道家文化还强调开展互惠互利的交往。
道家文化认为,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应该是互惠互利的,如果只考虑自己的利益而不考虑他人,那么奇迹便无法出现。
这种结交是建立在人与人之间的信任、理解和同理心的基础上的,有助于人们在生活中形成良好的交往方式和人际关系。
二、价值意义(一)有助于倡导绿色、低碳、环保的生活方式中国道家文化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珍惜人与自然的联系,这是一种珍贵的素养和价值观念。
荣格精神分析心理学中的道家思想
2021年3月第46卷第2期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 o u r n a l o f H e b e i U n i v e r s i t y(P h i l o s o p h y a n d 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M a r.2021V o l.46 N o.2荣格精神分析心理学中的道家思想张瑜1,王景阳2(1.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24;2.河北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24)摘要:对心灵的关注与救赎,使荣格超越了西方文化的偏见,与道家思想相遇㊂道家思想关注人的存在问题,最终目的是让人成为真正的自己㊂这为荣格提供了灵感的来源,成为他学术人生的转折点,并帮助荣格实现了精神分析心理学别开生面的建构㊂由此,荣格理论中的一系列范畴㊁概念都被打上东方文化的烙印㊂荣格对于东方文化与西方世界的关系有着辩证的思考,他欣赏东方文化心灵修行的方法和智慧,认为西方人要重新找回被遗忘和丢失的精神家园,就必须向东方文化敞开胸怀㊂关键词:荣格;无意识;卫礼贤;道家;超越中图分类号:B84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378(2021)02-0017-08D O I:10.3969/j.i s s n.1005-6378.2021.02.003在与弗洛伊德决裂后,荣格经历了一段痛苦的低潮期①㊂他苦闷隐居,一度对自己研究的正确性产生怀疑,他苦苦寻求能够支撑自己研究的依据,直到接触到由卫礼贤翻译的中国古典典籍㊂在中国的古老智慧中荣格找到了知音,这成为他学术人生的转折点㊂从荣格的诸多著述中我们不难发现,他对道家思想有着深入的解读和充分的吸纳㊂在这个过程中,荣格始终怀揣叩问:时代和心灵呼唤一种什么样的文化精神?他坚信,存在于无意识(u n c o n s c i o u s n e s s)和意识之下更深一层的集体无意识(c o l l e c t i v e u n c o n s c i o u s n e s s)是身处不同种族和文化的人类心灵共通的发源地㊂在集体无意识这一层面,各种原型被人类共享㊂在荣格看来,人类心灵深处的集体无意识并无不同,即使不同时代和地域的人的文化和生活方式并不相同,也只是在意识层面存在着不同程度和性质的区别㊂人类生活的意义不在于外部的扩张和占有,而在于通过心灵的探索和转化去实现人格的完整和生命的潜能㊂荣格认为西方人的心理问题在于太过注重意识理性,将集体无意识在压抑和扭曲中与意识分离㊂由此, 寻找人类共同的心理基础,进而确立人类生活的共同原则和意义 [1]37,成为他努力追求的目标㊂在寻求心灵拯救的道路上,荣格超越西方文化偏见,对道家思想进行了创造性的解读和借鉴㊂荣格对道家文化的眷注,是中西文化交汇史上一个值得重视的事件,也是理解荣格分析心理学特质的一个重要参照因素㊂收稿日期:2020-05-15基金项目:河北省研究生创新资助项目(C X Z Z B S2019069)作者简介:张瑜(1983 ),女,河北石家庄人,河北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文艺美学㊁西方文艺理论㊂① 在‘荣格自传 梦㊁记忆和思考“中,荣格自述: 与弗洛伊德分道扬镳之后,有一段时间我内心里总会出现一种无所适从之感㊂可以毫不夸张地形容这样的状况,我暂时性迷失了方向,我感到完全被悬在了半空中,原因是我此时尚未找到立足点㊂81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2期一㊁ 遭遇 道家思想荣格与道家思想的 遭遇 ,卫礼贤是一个无法绕开的关键人物㊂卫礼贤,本名理查德㊃威廉(R i c h-a r d W i l h e l m),1873年5月10日出生于德国斯图加特(S t u t t g a r t),1930年3月1日辞世㊂1899年卫礼贤作为传教士来到中国青岛,之后的25年,他大部分时间生活在中国㊂他为自己取名卫希圣,字礼贤㊂卫礼贤被誉为 发现中国内在世界的马可㊃波罗 伟大的德意志中国人 [2]40㊂在卫礼贤看来,中国智慧拥有孩童一般纯真的精神,能够达到人性最深处的生命之源,是 现代欧洲的药方和拯救手段 [2]51㊂他认为,比起利用某种快速的方法取得外部的成功,中国人更倾向于在漫长的岁月中去探寻能够影响进化的因素,这正是现代欧洲心灵欠缺的和需要的㊂卫礼贤与荣格相识于1920年,两人一见如故㊂卫礼贤是荣格理论的坚定支持者㊂他认为荣格对中国古典文化和古代哲学有着天然的思想共鸣和心灵感应,甚至认为荣格或许是某位中国智者的转世化身㊂卫礼贤相信,在中国智慧和荣格理论之间的确存在超越种族和地域的人类共同的集体无意识源泉,通过荣格的天赋异禀和对内心世界地执着探索而得以交汇㊂而对于荣格来说,卫礼贤就是一个 中国人 ,他们的相遇,是命中注定的缘分㊂荣格在‘纪念卫礼贤“中说: 我们在超越了学术界限的人文科学领域里相会了㊂我们的接触点就在于此;在这里火星四射,点燃了一盏明灯,这盏明灯变成了我一生之中最重要的事件之一㊂ [3]65通过卫礼贤,荣格发现了充盈在中国文化之中的心灵宝藏,并将其与分析心理学的诸多思想相融合㊂荣格从卫礼贤的中国文化论述中汲取了构建复杂的深度心理学理论的营养㊂他将西方线性的㊁因果关系的㊁客观的思维方式与东方共时性的㊁非因果关系的㊁圆融性的思维方式整合在一起,极大地发展了分析心理学中集体无意识㊁原型㊁原型意象㊁自我㊁自性,以及积极想象㊁炼金术等诸多重要的概念及方法㊂其中,值得我们特别注意的是荣格在‘纪念卫礼贤“中第一次提到了 共时性 这个概念㊂共时性是荣格独创的抽象概念,他将共时性定义为 某种心理状态与一种或多种外在事件同时发生,这些外在事件显现为当时的主观状态有意义的巧合,或者主观状态是外在事件的有意义的巧合 [4]301㊂在共时性原则下,事件遵循因果联系的法则发生,而不是因果法则㊂共时性的关键性在于事件是否在某人的主观经验中以某种有意义的方式产生联系,两个事件在自我意识没有干预的无意识层面 同步 发生,完全不在意自我意图是什么㊂事实上,这种事件经常出现在大多数人的梦境中,但是如果没有被人发现或者留意就像什么都没有发生过而毫无意义㊂共时性体现出道家思想同西方理论物理学的相似之处:宇宙是一个和谐的㊁统一的过程,是一个各元素交互作用的网络,而荣格的共时性原则也正是指出 各种形式的存在物之间的深层和谐 [5]53㊂共时性事件一旦被人感知,将会带给人超越时间和空间的体验,也会给习惯于通过因果解释建立世界秩序的西方文化以致命的打击㊂ 共时性 强调的是非关联性㊁偶在性和非主观干预性,这不仅是西方现代物理学对抗经典物理学的核心观点,也是后现代主义标举的基本知识状况㊂1929年,荣格和卫礼贤合著的‘金花的秘密“一书出版,这是一本在20世纪20年代中国社会政治与经济环境下得以传播的道家哲学小书㊂在这一时期,中国社会兴起了许多神秘教派,他们汲取古老教义修炼功法,以期拯救自己的精神脱离苦难㊂书中箴言出自吕祖(唐代道教主流全真派祖师吕洞宾),而吕洞宾是从道教 楼观派 祖师关尹子①那里获得了深奥又神秘的知识㊂相传,老子的‘道德经“是应关尹子之邀而撰㊂卫礼贤认为在‘太乙金华宗旨“一书中,吕洞宾的很多观点来自‘道德经“㊂从汉朝开始,由于①关尹子,名喜,为先秦天下十豪之一,与老子同时㊂先秦天下十豪是指先秦时期最有影响力的十位思想家㊂出自‘吕氏春秋“: 老聃贵柔,孔子贵仁,墨翟贵兼,关尹贵清,列子贵虚,陈骈贵齐,阳生贵己,孙膑贵势,王廖贵先,儿良贵后㊂此十人者,皆天下之豪士也㊂众多道家术士痴迷养生,幻想通过炼金术而获得长生不老的灵丹妙药,道家常常被认为是只会关注外在的邪方巫术,吕洞宾却将炼金术这种活动阐释为修炼心灵的过程,卫礼贤认为这与老子崇尚 柔弱 无为 的个人道德修养的观点是一致的㊂在这本书中,荣格和卫礼贤从心理学理解体验的角度,对中国典籍‘太乙金华宗旨“‘慧命经“进行了翻译和评注,为西方人提供了理解和欣赏东方智慧的途径㊂荣格和卫礼贤的工作,不仅为西方世界了解东方提供了崭新的途径,而且还警示西方人要注重对心灵的探索㊂今天,现代人懂得了掌控和选择命运的权利源自对自己心灵的了解,这份了解来之不易,它经历了人类价值观一次又一次的反思㊁成长和重塑㊂这使我们能够认识到,理性认为心灵中那些毋庸置疑正确的内容,往往是片面的,它无益于帮助我们摆脱所处的困境,人类真正需要做的恰恰是用不断变化和发展的眼光来认识自身㊂在科学的名义下,物质世界转化成能量世界,一切从有形转化成虚空,人类无可逃避的一个问题是:在我们的心灵内部是否也存在着一种力量?如果我们能够发现和掌握它,它将如何带领我们进入认识的新境界,并帮助人类掌控自己的未来?‘太乙金华宗旨“一书正是揭示并解答了这一问题㊂卫礼贤在‘金花的秘密“序言中写道:这部经典兼有佛道两家的修行指南㊂其基本观点是:在出生时,心灵的两个半球意识和潜意识① 就分离了㊂意识是标志着所分离的被个体化了的元素,而潜意识是他与宇宙相通的元素㊂通过修行使这两者合为一体是这本书要表达的基本原理㊂意识必须进入潜意识播种,然后,潜意识被激活并携手被加强了的意识以精神再生的形式进入到一个超个人(即全人类共同的)的心智层次㊂这种再生首先会引起以分别心为基础的意识境界转变为自主思维结构,修炼的结果是消除一切分别,达到最终的生命整合,即超越二元对立的大自然㊂[6]15-16卫礼贤作为一位伟大的汉学家将中国典籍带给西方㊂他引导荣格了解道家思想中的炼金术,由此验证了荣格理论的核心观点:人类心灵成长的最终目的是自性的实现㊂二、对道家思想的吸纳荣格的诸多著述常常引用老子的话和道家的观点㊂道家的意象和象征丰富了整个分析心理学,是荣格思想的重要源泉㊂荣格认为 道 阐释了人类的终极真理,是中国文化的最高原则,是东方智慧的完美体现㊂他自称为道家的追随者 庄子哲学的忠实仰慕者 [2]155㊂从 道 家思想的奥秘中,荣格寻找到他的集体无意识和原型理论的有力支撑,而道家哲学中自我完善的过程,也正是荣格致力于探寻的自性体验与自性化过程㊂对于荣格来说这是极为重要的,荣格曾说: 我和他(理查德㊃威尔海姆,即卫礼贤)在1929年合作写了‘金花的秘密“㊂我也只是在那时,通过思考与研究接触到了我心理学的关键点 自性思想㊂此后,才重新找到了回归世界之路㊂ [7]183在‘心理结构与心理动力学“中,荣格提出卫礼贤将道解释为 意义 ,并赞成卫礼贤认为道是与 实在的世界对立的 [4]333观点㊂道不能被意识所感知,却又控制意识世界的所有,所以只能将其称之为 无形 ㊂荣格指出,因为统计方法的诞生和自然科学的成功,在近两个世纪西方抛弃了形而上学的观念,因果原则占据了主导的地位㊂荣格从庄子所说 夫道未始有封,言未始有常,为是而有畛也㊂ [8]31(‘庄子㊃齐物论“) 若一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㊂听止于耳,心止于符㊂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㊂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㊂ [8]53(‘庄子㊃人间世“)体会出道家对认知理性的批评和对无意识心理的承认㊂91张瑜,等:荣格精神分析心理学中的道家思想①潜意识,又译 无意识㊂02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2期在‘象征生活“中,荣格讲述了他的朋友麦独孤(W i l l i a m M c D o u g a l l)问道的故事,指出: 道 可以是任何东西㊂我用另一个词来指示它,那就是共时性㊂东方智慧在看待事实的集合体时,是把这个集合体原封不动地接受下来的,但是西方智慧则会把它划分成各种实体和各个部分㊂ [9]57荣格认为,中国人的智慧是从整体去看问题,他们会通过一种西方人不能理解的预测可能性的方法,去体察事物之间能够相遇或者相互交融在一起承载着什么样的意味㊂在‘心理类型“中,荣格阐述了道家哲学中的调和象征㊂他归纳出 道 的十种含义:(1)道路;(2)方法;(3)原则;(4)自然力或生命力;(5)自然的规则过程;(6)宇宙观;(7)一切现象的根源;(8)正义;(9)善;(10)永恒的道德律[10]165㊂荣格指出,道不是指称神,而是具体实物的混合㊂道中充满了跨越种族和地域的原始意象,它们代表了原始的能量和心灵的力量,对人类有救赎和升华的作用㊂道能超越时间,即使将当代最新的哲学概念与道相提并论,依然能产生穿越千年的共鸣㊂一个人如果能够与道同一,他将永生且具有创造性㊂从心理学角度,荣格认为,道是非理性对立的组合,是存在与非存在的象征㊂一个人如果彻底地摆脱了对立,他就可以意识到事物之间的紧密关联和不断变化,就像‘道德经“中说的 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 [11]277㊂这是真正智者的形象,这也是一种心理态度㊂荣格说正是因为道是非理性的,所以人不可能通过刻意为之而实现目标,因此老子经常强调 无为 ㊂这里荣格得出结论,道家学说的最终目的在于从宇宙的内在本性出发,返回到道,从而获得拯救[10]168㊂‘荣格自传“的结尾引用‘道德经“说: 当老子讲到, 众人皆明,唯吾独懵 (此句‘道德经“原文应为 俗人昭昭,我独昏昏 作者注)之时,他所阐述的内涵即我在垂暮之年的现在之感受㊂老子是超人的㊁有着独特洞察力的代表人物,他能看到并且体验到价值与无价值,更有甚者㊂他在生命走到尽头之际还希望能够回归自身的存在,他希望回归到那永恒的㊁未知的意义中去㊂这位博学多智的老者,其原型永远是真实的㊂ [7]317荣格在85岁高龄,隐居在波林根的塔楼之中,写下这段带着他生命体悟的话语,他不仅研究和吸纳着道家的思想,还践行着道家的智慧㊂荣格遇到道家思想后,一切问题在这种整体的㊁非因果的㊁经验的㊁偶然的㊁抽象的,看起来不科学的学说面前迎刃而解了㊂因为从根本上说,道家哲学不是迷信,不是巫术,它蕴含着东方文化穿越千年的智慧,是真正的人在世界的方式㊂当西方世界因为科学理性的外部牵引与内部初心愈行愈远的时候,荣格极力吸纳了这种东方文化的智慧,试图找回西方文化遗失的本根㊂由此,荣格精神分析中的一系列范畴㊁概念无不打上东方文化的烙印㊂个性化 与 道 ㊂荣格认为人格在达到自性之前,存在一个不断完善整合的过程,他称之为个性化,也可称之为自性形成㊂这个过程是与生俱来的,可能有意识也可能完全无意识㊂个体精神从一种混沌的㊁未分化的统一状态中开始,像一粒种子成长为一棵大树一样,发展为一个充分分化㊁平衡统一的人格㊂荣格说: 我用 个性化 这个术语来表示这样一种过程,经由这一过程,个人逐渐变成一个在心理上 不可分的 (i n-d i v i d u a l),即一个独立的㊁不可分的统一体或 整体 ㊂ [12]248冯川认为, 个性化 (i n d i v i d u a t i o n)这一概念,在荣格那里具有双重含义:一是成为独特的㊁独立的个体;二是重建心理的完整与统一[13]㊂‘道德经“第一章写道: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㊂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㊂ [11]73道家的 道 就是 无 无名 ㊂在道家的思想体系里,世间万物都有自己名字㊂天有天的名字,地有地的名字,每一类事物有此类事物的名字,这就是老子说的 始制有名 [11]198㊂但是 道 没有名字,但又创孕万物,所谓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11]233㊂所以,一切 有名 都是由 无名 而来㊂那么 道 不是名,究竟是什么?老子这样解释说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㊂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 [11]169㊂ 无名天地之始 ,这只是形式上的表述,并没有具体所指,从中我们并不能知道万物的生者到底是什么㊂能够说明的只有一点, 道 必然不是万物中之一物,因为它若是万物中一物,就不能同时是万物之生者㊂在这里,我们权且理解 道 为超越万物之物㊂按照荣格的理解,道包含宇宙万物并超越一切对立㊂彭鹏指出, 道 就是一种人格完善之路即个性化㊂它提示我们,唯有内在心灵的超越和转化,我们才能以某种灵性的方式来改变自己与社会[1]㊂ 个性化 和 道 二者的相通之处正在于 超越 和 统一 ,它们都是理想化的人格整合和生命意义追寻的过程,它们超越物质和心灵的所有存在,统一于宇宙万物㊂释梦 积极想象 与 涤除玄鉴 心斋 坐忘 ㊂无意识不能由意识感知到,那我们将如何言说?为了建立起意识和无意识之间的联系,就需要一种能够读懂无意识的方法,因此荣格提出了 释梦 和 积极想象 ㊂荣格说: 我们不能用意识中提取的心理学原理解释梦㊂梦的功能独立于意志㊁愿望㊁意图和自我的追求㊂ [14]85积极想象正是通过个人的言语表达,而被运用于从梦中获得无意识意象的意义的方法㊂申荷永在‘荣格与分析心理学“中指出在荣格看来,词语联想以及梦的分析,是 间接沟通 无意识的方法,积极想象则是直接获取无意识的技术㊂许多荣格心理分析家都把积极想象称为 睁着眼睛做梦 [15]93㊂而 涤除玄鉴 心斋 坐忘 是道家悟道的方法,是道家方法论和认识论的集中体现㊂它们的意思是摒除内心的欲望和杂念,使心境保持安静纯洁,以明大道得真知㊂仔细分析,荣格和道家在方法论上的共通之处正在于此:比起科学研究的实证,他们更注重从内心的体验去寻找答案,更加推崇非主观干预下的 自性 状态㊂自性 与 天人合一 ㊂在荣格理论中,自性是人类生命最终的目标,代表了人类心灵中综合和统一的力量㊂自性是集体无意识中的核心原型,是原型中的原型㊂自性原型将意识与无意识从对峙引向融合,它是个性化最终的目的地㊂所有原型以及这些原型在意识和情节中的显现,都在自性的作用下达成和谐统一㊂人格实现自性,人便可称之为 圆满 的人,便可完全处理和融洽内部现实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关系㊂当然,这是一个极其复杂又艰巨的过程,我们认为也许只有像耶稣和释迦牟尼这样的宗教领袖,才算接近完成这一最终目标㊂拉德米拉㊃莫阿卡宁(R a d m i l a M o a c a n i n )指出: 自性原型是 所有人类 ,是永恒的人,不仅表达出此人独特的人格以及整体性㊂而且当此人碰触到宇宙,其微观世界反映出宏观宇宙时,自性就成了人类神性的象征㊂[5]41在道家思想中,天与人相互联系,天道与人道相互包含,并统一包含于形上之道㊂老子说: 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㊂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㊂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㊂ [11]169在这里,老子认为人是宇宙中的四大之一,老子要人效法地的厚重㊁天的高远,还有道的自主自为的精神,并将自己融合于道㊁天㊁地之中㊂道家认为,对于生命而言,应通过积极的修为,最终达到理想之境,即道的境界㊂这种境界不是脱离人间现实,追求救世主凌驾万物的虚幻信仰或者探求形而上拯救苍生的普世真理,它是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的真实境界㊂天人合一的精神境界充分体现了道家思想对人类生命意义的深层关怀㊂它揭示了人类生命实践的最终意义,即是践行道的内涵㊂由此看来, 自性 和道家的 天人合一 都是强调人与自然的融合统一,即内心世界与外部自然的和谐无争,从而实现人生的最佳状态和最高境界㊂这体现了荣格理论和道家思想在根本目标上的相通性㊂这些内在的相通性,给予荣格理论强有力的支撑,荣格也成为道家文化的忠实信仰者㊂在‘纪念卫礼贤“中,荣格说: 如果我们把目光转向东方,我们看到一种势如破竹的实现自我的命运 我认为,对道的探求 对生命的意义的探求已经成为我们当中的集体现象,其中更为深远的意义还没有被普遍认识到 东方精神以这种方式渗进我们所有的毛孔,并且来到了欧洲最脆弱的地方㊂它可能是一种危险的传染病,但是也可能是治病的良方㊂[3]73-74三、从东方学习而不是单纯的模仿荣格认为,正如人的身体有着超越了种族差异的相同生理结构,人的精神也有超越所有文化意识差12张瑜,等:荣格精神分析心理学中的道家思想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2期异的相同的根源层面㊂荣格把这一人类心灵的根源层面叫作集体潜意识或共同潜意识①[6]29㊂人类的意识包含可以意识到的意识以及很多虽然意识不到却能够决定人类做出相同反应的潜在天性㊂无论种族与肤色,具备相同的大脑结构,便具备相同的心灵表达㊂也就是说,人类的精神起源于共同的源头,虽然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经过了不同的发展历程,仍然能够追溯到原初一致的层面㊂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不同地域㊁不同教义的人能够画出结构相似的曼荼罗,为什么在不同国家会流传着内容相似的神话传说,为什么不同语言文化下不同种族的人类能够相互理解融合㊂按照荣格分析心理学的观点,人类的所有意识内容都离不开无意识原型,也正是有这些原型的存在,才有了人类所能感知的思想和行为,这些是人类共同的本能㊂当心灵更从属于本能而不是受理性控制时,意识更接近原始的状态㊂原始初民的人类不具备自我意识,他们没有清晰的自己和他人㊁主观世界和外部世界的观念㊂原始本能的清醒度不高且保守,它只能适应自然的需要,当周围情况发生变化时,这种心灵状态就很难有良好的表现了㊂这就是为什么有些人,对一切陌生事物恐惧且排斥,因为压力过大还会产生各种不良反应,荣格把这样的反应叫作 神经官能症 ㊂在不断接触㊁吸纳新的事物后,人的意识变得更加深远宽广,却与无意识和原型渐行渐远,同时也与本能分道扬镳㊂个体意识的倾向性决定了人类不能依靠意识与无意识达成一个统一的整体,集体无意识需要通过象征跟意识进行对话㊂在人类的发展过程中,自我意识逐渐形成并不断加强,促使人类逐渐远离了集体无意识,远离了人类的本根㊂荣格认为人类要重新找回被遗忘和丢失的精神家园,才能实现人生的完满,或者至少可以使人们在纷繁复杂的生活和工作的纠缠中具备强大的心灵去应对㊂这是荣格分析心理学致力之所在,也是其意义之所在㊂从荣格的自传中我们可以了解到,跟随种种神秘事件的指引,荣格晚年迷恋诺斯底教②和炼金术㊂按照他的归纳,人类精神的发展从人产生开始经历了一系列远离㊁觉醒和救赎的过程,从创造神话来投射心理深层的体验,到诺斯底教从神秘启示和神秘灵性中寻求救赎,继而产生宗教依靠信仰的力量进行心灵的疗愈,以及迄今为止人类最大的一次精神变革 启蒙运动,这场运动使人们不再只是抬头仰望上帝,而开始关注自我意识的觉醒,科学理性被激发,海上远航为人类认识自己和认识世界提供了外部条件,继而宗教在全世界范围内丧失了它的权威性㊂荣格认为在这一过程中,中世纪的炼金术有其不可忽视的地位,它继承诺斯底教传统,与其说是炼金,事实上是在炼心,它真正最终的目标并不是获取金子,而是获取 哲人石 ,这就是中国哲学所说的 天人合一 ㊂19世纪以来,西方文化对理性的推崇达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以至于有了理性主义㊂但西方文化混淆了理性与心灵的关系,错误地认为理性可以完全代表心灵的意义㊂由此,理性被奉为心灵的全部,这对人类心灵造成了不可避免地伤害③㊂事实上,心灵比理性更广袤更深邃,更具有值得描述的人类学价值,它坚守着人生的原则和生活的方向㊂同样,科学在西方历史进步的过程中曾经作为有效的推进工具而不可或缺,它同时也是西方人心灵的支柱,以任何方式对科学的作用进行贬低都是徒劳的㊂科学的方法是为人所服务的,只要不把科学看作获取知识唯一的途径,那么科学可以胜任帮助人类打开认知世界大门的职能㊂但科学理性不是万能的,人类的福祉不是建立在科学理性基础上的,它需要跳出科学的局限而倾听内在心灵世界的呼唤㊂22①②③潜意识,又译 无意识 ㊂诺斯底教是指西元2~3世纪盛行于古罗马的宗教与哲学运动㊂诺斯底教一词以希腊文g n o s i s(意为 知识 )为基础,到17世纪才造出字来,当时自由应用于古代基督教异端派别,特别是被正统教徒描述为激进二元论和拒绝世界的派别,他们从神秘启示和神秘灵性中寻求救赎㊂在‘<太乙金华宗旨>的分析心理学评述“中,荣格指出: 在中世纪以后的19世纪,圣灵坠落为人的理智,然后人们又起而投入反抗难以忍受的唯理智主义的运动㊂从一开始,这一运动就犯了把理智与精神混为一谈的错误,从而指责精神是理智出错的原因㊂这个错误是可以谅解的,理智在胆敢独占精神的全部财产时对灵魂确实有害㊂。
道家智慧对个人生活的启示
道家智慧对个人生活的启示
道家智慧对个人生活的启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顺其自然,与世无争:道家强调“无为而治”,即不要过度干预自然规律和社会现象,而是要顺其自然,让事物按照自身的规律发展。
在个人生活中,这种思想启示我们要学会放下执念,不与他人争名夺利,而是要懂得顺应自然规律和他人之心,以平和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
2.守柔不争,以退为进:道家强调“守柔不争”,即不要过于显露自己的才华和势力,而是要保持谦虚、低调的态度。
在个人生活中,这种思想启示我们要懂得退让和妥协,不要过于争强好胜,而是要以柔克刚,以退为进。
只有通过退让和妥协,才能更好地实现自己的目标。
3.知足常乐,随遇而安:道家强调“知足常乐”,即要满足于已有的物质和精神财富,不要贪得无厌。
在个人生活中,这种思想启示我们要懂得珍惜当下,不要过度追求物质利益和名利地位,而是要注重内心的修养和精神的充实。
只有通过知足常乐,才能更好地享受生活的美好。
4.淡泊名利,修身养性:道家强调“淡泊名利”,即要放下对名利地位的执着,注重自身的修养和精神的提升。
在个人生活中,这种思想启示我们要懂得控制自己的欲望和情绪,保持内心的平静和冷静,以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
同时,还要注重自身的
品德修养和文化素质的提升,以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
总之,道家智慧对个人生活的启示主要体现在顺其自然、守柔不争、知足常乐、淡泊名利等方面。
这些思想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
论中国传统文化对心理学的启示
论中国传统文化对心理学的启示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涵盖广泛,作为世界上最悠久的文化之一,其历史遗产对于现代生活依旧有着重要的意义。
其中,对心理学的启示扮演着不可忽视的角色。
本文将从道家、儒家、佛家三个方面探索中国传统文化对心理学的启示。
一、道家对心理学的启示道家思想强调“道”之“无为”,路标式地构建了心理学的“放下自我、安静内心”思路。
首先它指引人们放下自我,以行于道,这种“无为而治”的思想在治疗误区思维、修正自我评价方面很有帮助。
其次,安静内心为道家常识。
道家认为修炼内心是更高级的呈现。
修炼内心是身心平衡的生命形态、有助于我们升华心境。
同时,经过道家思想的列正南方,纵向统合,也能为心理学现代认知论的禅定形态和情绪调节容器提供改善思路,其启示对现代社会利用媒体力量即刻调节情绪有所助益。
二、儒家对心理学的启示儒家思想是中国思想中具有广泛影响的一种思想体系,其对心理学的启示亦是不可忽略。
首先,儒家思想非常注重道德教育,强调教育对人的成长发展的作用。
这为心理学带来了循序渐进的教育问题,也为教育创业和高校课程改革提供了引导指导。
其次,儒家思想宣扬诚信与尊重,提倡对社会他人的尊重和公平。
这启示了我们,关注内外部身心平衡并尽量按照社会常态规范行事。
最后,儒家思想也注重防止压抑情感。
儒家思想认为情感也是人类生活中必不可以少的一部分,应当尊重人性本质。
这就为现代心理医学提供了较好的借鉴。
三、佛家对心理学的启示佛家思想强调通过冥想以及思考存在,探索个人精神世界的深层次意义,这为心理学带来了启示。
首先,佛家思想强调要对人性做出正确的判断,让人们具备自知之明。
在为人处世方面,也可以遵循这个思路,不断了解自己,对自己有更加深入地认知。
其次,佛家思想提倡“解脱”-成就内心归一,实践之后可以避免消极思想在情感、行为方面的影响与不必要的压力。
综上所述,中国传统文化对心理学的启示强调了内心与外生的联系,注重人性关怀。
每一种文化都有其精髓所在,而不同文化又相互作用,连结一心。
道家人生哲理
道家人生哲理
道家的人生哲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无为而治:道家主张顺其自然,不刻意强求。
认为万物都有其自然生长的规律,人应该顺应自然,不要过度干预。
这种无为而治的思想体现了道家对自然法则的尊重和对人类行为的警醒。
2. 柔中带刚:道家提倡柔中带刚,认为柔弱胜刚强。
认为事物的发展都有其内在的规律,强硬的外表往往掩盖了内在的弱点。
而柔弱的事物则能够顺应变化,逐渐变得强大。
这种思想体现了道家对事物发展的深刻洞察。
3. 道法自然:道家认为万物都有其内在的规律,人们应该遵循这些规律,不违背自然法则。
这种思想体现了道家对自然的敬畏和尊重,也体现了其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追求。
4. 追求自由:道家追求自由,认为人们应该摆脱世俗的束缚,追求内心的自由和宁静。
这种思想体现了道家对人类精神自由的追求和尊重。
5. 谦虚谨慎:道家主张谦虚谨慎,认为人们应该保持一颗谦虚的心态,不断学习和进步。
这种思想体现了道家对人类智慧和知识的重视,也体现了其对人类道德修养的追求。
总的来说,道家的人生哲理强调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追求自由、谦虚谨慎等方面,这些思想对于人类的发展和进步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老子道家思想的精神核心及现代启示
老子道家思想的精神核心及现代启示老子道家思想的精神内核及当代启示两千五百多年前,有一个至尊辈出的时代,苏格拉底、释迦牟尼,以及中国的老子等一大批圣哲先贤相继横空出世,宛如璀璨的星辰,照亮着人类进步的历程,推动了各领风骚的文明。
老子留下的唯一著作《道德经》奠定了道家学说的基础,充满着朴素的辩证思维,与儒家思想相辅相成,互为补充,成为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智慧宝库,以其特有的方式、深邃的内涵、永生的魅力,不断引领和充实炎黄子孙的思想世界,滋养和丰富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并作为人类文明的最强音,穿越数千年的时空巨变,永远回响在世人的心间。
一、天地的真谛:老子站在回答人类终极问题的哲学高度,集前人学问之大成,综观历史祸福成败,天地万物发展变化,深刻地阐述了解决人类矛盾和困惑的方法和智慧,着重揭示了人与天地万物的关系,主要是从世界观的角度,创造性地提出了“道”的学说。
他认为“道”是世界的本源、天地之真谛、万物的遵循。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和领会“道”:1、是“道”的抽象性。
《道德经》的第一句话就是,“道可道,非常道。
”老子开宗明义地告诉我们“道”是一种抽象的概念,是以“视之不见”、“听之不闻”、“博之不得”、“惚兮恍兮”、“寂兮寥兮”、“微妙玄通”的状态,存在于天地及一切事物之中。
“道”虽然是对客观的科学表达和反应,但却难以与实际完全印证和吻合,因此要真心实意地悟“道”,而不能夸夸其谈地论“道”。
由此还启示我们,无论是开展科学研究,还是从事其他工作,只能是永远处在探究的路上,这种探究是开放的、永续的、发展的,不断地朝着理想的目标前进,却不可能到达理想的终点。
2、是“道”的先天性。
“道”存在于天地万物之前,并与天地万物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决定天地万物的发生发展。
譬如春夏秋冬四时更替、日月星辰循环运动,以及物种存亡、草木枯荣,乃至人生跌宕起伏,无不是“道”所起作用和影响的结果。
人们只能认识它、感受它、遵从它,却无法改变它、离开它、放弃它。
道家思想给我们的启示
道家思想给我们的启示道家是一个以“道”为核心范畴、以“自然”和“无为”为基本观念、追求人性朴真和精神自由的学派。
道家思想博大精深,它同儒家思想相辅相成,对中国传统文化和民族心理及国民性格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但由于种种原因,长期以来,人们对道家文化了解有限,误解较多。
譬如历史上便有一种流行观点,认为道家重天道、轻人道,重自然、轻人事。
这种看法是片面的。
实际上,道家既重天道,也重人道,既重自然,也重人事;只是他们没有像儒家那样就人道论人道、就人事论人事,而是将人道、人事问题的研究引向了更广的领域、更深的层次,将大自然作为参照系,从自然与人事、天道与人道的相互观照中去探讨社会人事和人生之道,提出了一套别具特色的治国方略、管理理念、人生智慧和修养方法,对我们很有启迪意义。
一、道家的管理之道(一)道家“无为而治”的管理之道及其现代启示提倡“无为”是道家思想的一大特色,不少人将道家的“无为”理解为“不为”,这是一大误解。
道家的“无为”不是指一无所为、无所作为,而是反对违背自然规律的勉强作为,强调要以顺应自然的方式去作为。
事实上,道家的“无为”是“为”的一种极高明的方式和手段,它在现代管理中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首先,“无为而治”提倡一种“抓大放小”的领导策略。
在任何一个机构中都存在着存在着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
领导者的工作是宏观的、全局性的,主要是制定大政方针、谋划发展战略、把握发展方向,而非什么事都管。
处理好“为”与“不为”的关系,有所为、有所不为,是领导者应具的领导艺术。
只有善于在小事上“无为”,才能在大事上更好地“有为”。
抓好大事则会事半功倍,专管小事则可能事倍功半。
这就是道家“无为而治”给我们提供的“抓大放小”的领导策略。
其次,“无为而治”提倡一种人性化的管理之道。
尊重人性,尊重人的价值和尊严,这是任何一个时代的管理者、任何一项管理工作都应充分考虑的问题。
在人的主体地位不断得到提升的今天,尊重人性更是管理工作的基础和前提。
浅谈道家的主要思想及其深远影响
浅谈道家的主要思想及其深远影响田碧雪道家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中,并且在历史长河中不断成长,对中国文化产生深远影响。
本文将就从道家的“无为而治”思想浅谈对其思想的理解和简要分析道家对古代以及当代中国产生的深远影响,还将进一步探讨当代青年人应该从道教思想吸收哪些有益成分。
崇尚自然、清静无为是道家的主要思想,也是其修行的基本方法。
这思想首先是由老子提出来的。
老子认为天地万物都是由道化生的,而且天地万物的运动变化也遵循道的规律。
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道的最根本规律就是自然,即自然而然、本然。
既然道以自然为本,那么对待事物就应该顺其自然,无为而治,让事物按照自身的必然性自由发展,使其处于符合道的自然状态,不对它横加干涉,不以有为去影响事物的自然进程。
也只有这样,事物才能正常存在,健康发展。
所以在道家看来,为人处事,修心炼性,都应以自然无为为本,避免有为妄作。
在自然无为的状态下,事物就能按照自身的规律顺利发展,人身、社会是如此。
如果人为干涉事物的发展进程,按照某种主观愿望去干预或改变事物的自然状态,其结果只会是揠苗助长,自取其败,因此,明智的人应该采取无为之道来养生治世,也只有如此,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当然,清净无为的"无为",决不是一无所为,不是什么都不做。
无为而治的"无为"是不妄为,不随意而为,不违道而为。
相反,对于那种符合道的事情,则必须以有为为之。
但所为之为,都应不破坏是事物之自然,顺乎自然;是自然而为,而不是人为而为。
所以这种为不仅不会破坏事物的自然进程和自然秩序,而且有利于事物的自然发展和成长。
当然道家思想不仅仅只有清静无为这一思想。
但我觉得他们的好多思想都是从清静无为衍生出来的。
比如庄子强调的“逍遥”、“齐物”思想正是无为思想的体现。
逍遥乃目的,齐物乃手段。
我想说的是本文主要以清净无为思想及其相关思想为研究主体。
道家思想的当代启示
道家思想的当代启示道家思想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体系中的一派,对中国文化和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尽管已经过去了数千年,然而道家思想中的一些核心理念依然具有重要的当代启示作用。
本文将探讨道家思想对当代社会的启示。
一、和谐共生的理念道家思想强调天人合一,主张和谐共生。
在当今世界,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气候变化、生态破坏等问题正严重威胁着人类的未来。
道家思想告诉我们,人与自然应该和谐共生,而不是互相对立。
我们需要意识到人类不是自然的主宰者,而是其一部分。
只有尊重自然、保护环境,我们才能实现可持续的发展,并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个美好的家园。
二、返璞归真的价值观道家思想主张返璞归真,回归内心的本真。
在当代社会,人们常常追求物质的欲望,追逐名利成就,这使得人们的心灵日益空虚。
然而,道家思想告诉我们,真正的幸福来自于内心的宁静与满足。
我们应该关注内在的价值观,修身养性,追求心灵的平静与满足。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拥有幸福的生活。
三、无为而治的智慧道家思想主张无为而治,即从容不迫地应对挑战,让自然的力量自行发展。
在当代社会,人们时常忙于追求成功和权力,却忽略了内心的平衡和宁静。
然而,道家思想告诉我们,不要过于执着于功利,而是要放下功利心,顺应自然的规律。
我们应该学会从容面对人生的起伏和变化,以平和的心态去应对各种挑战。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内心的平衡和和谐。
四、道法自然的行动原则道家思想主张“道法自然”,即按照自然的规律行事。
在当代社会,人们常常追求功利,忽略了与自然的关系。
然而,道家思想告诉我们,我们应该与自然和谐共生,按照自然的规律去行动。
我们应该尊重自然,保护环境,发展可持续的生活方式。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五、自我修身的道德准则道家思想主张修身养性,注重培养个人的道德品质。
在当代社会,人们常常忽视个人的品德与修养,而追求物质和权力。
然而,道家思想告诉我们,修身是个人实现自我完善的关键。
我们应该注重内心的修养,陶冶情操,培养道德品质。
道家美学的中国传统艺术精神当代价值及对人生的启示
道家美学的中国传统艺术精神当代价值及对人生的启示-----以宋朝山水画为例中华是一个富有艺术精神的民族,在源远流长的发展过程中诞生出了灿烂辉煌的精神文明。
道家,儒家,佛家等等共同谱就了历代文人雅士的精神世界,为艺术发展打造浓厚的思想文化基础。
这其中在道家美学思想影响下,形成了中国传统艺术精神中的道、心、悟。
比如宋朝山水画中体现的自然美、融合美与超越美,都是道家美学精神中的重要内容,即道、心、悟。
道家美学精神中的道,即是自然美的美学思想。
其中的心,则是融合美的美学思想。
其中的悟,则是超越美的美学思想。
宋朝山水画中强调少则得,多则惑,这意思是,少去可以获得更多,贪多反而迷惑。
比如《寒江独钓图》,除了独钓者坐在船上,四周寥寥几笔微波外,几乎全为空白,突出写意,这体现了自然美的精髓;又由于其寥寥几笔突出了自然形象中的诗意特征,以景传情,达到情感色彩与景的交融,也突出了融合美的特征;另外,《寒江独钓图》中一大特点就是虚实结合,正是道家美学精神中的悟,体现深刻的超越美。
道法美学不仅启发了宋朝画家不一样的思维方式,成就了我国深厚的山水文化艺术,更是给当代带来不少价值和意义。
道家美学的观念里,将人生意境与自然融合,寄情于山水,在山水田园之中,发现人生存的意义以及人生价值。
宋朝山水画因此得到启发,衍生出新的山水画意境。
在《寒江独钓图》中,我们可以看到意境美所体现的“虚”与“实”,“形”与“神”“动”与“静”,“有”与“无”的融合统一。
其中,想“虚”就是画面留白的地方,“实”就是画面中的笔墨画出来的地方。
从《寒江独钓图》中,我们能够发现自然之美,欣赏山水田园风光,在欣赏的过程中,带给人一种身心愉悦的体验。
以《寒江独钓图》为代表的诗画表达出一种隐逸避世、顿悟渐修的思想,更是是现代人反思人生的重要思想来源。
道家美学中也体现了庄子的主流思想,即自由精神。
庄子自由精神的根基就是“道”。
《寒江独钓图》中的空间意识其实是一种心理意识。
道家思想的特点及其对人生的启示
道家思想的特点及其对人生的启示道家思想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体系中的一种重要的流派,主要表现为对世界万物的本质及其运动规律、对生命和社会价值的探索以及对人生哲学和修养的思考探索。
道家思想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独特的思想特点,对人类的哲学思维和生活方式具有深远的影响和启示。
一、道家思想的特点(一)注重自然和宇宙的本体性道家思想主张“道胜于德”,也就是说,道是宇宙和万物的本源,因而应该成为治理宇宙和万物的标准和准则。
人们要遵循自然和宇宙的运动规律,才能够达到完善自己和社会的目的。
道家思想认为,自然和宇宙是一个广阔的整体,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和相互依存的,人们应该通过观察和研究自然和宇宙的本质,来认识世界的本质和真理。
(二)崇尚自由和自然道家思想强调人与自然、人与自我之间的和谐关系,认为人应该放下人为的束缚和障碍,追求内在的自由和自然。
道家思想认为,人应该尽可能地融入自然,体验它的美妙与神秘,并能够根据自身的情感和需求去调节自己与自然间的关系。
(三)强调“无为而治”道家思想认为,事物的发展和变化是有规律可循的,而不是由人为创造的。
因此,人们应该根据这种规律来处理事物,而不是刻意干预。
这就是所谓的“无为而治”。
在道家思想中,人们应该尊重自然和事物的规律,放弃功利和私欲的驱动,放空心灵,寻找自我和谐与自然合一的境界。
(四)独立思考、追求真理道家思想认为,人们应该独立思考,追求真理和自由,而不是被外部的权力和约束所左右。
在道家思想的影响下,中国古代的儒家、墨家、法家等哲学流派都得以独立形成,分别代表了不同的思想倾向和价值取向。
(五)注重人生的哲学价值道家思想注重人生的哲学价值,认为人的生命应该具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并且应该达到某种境界。
道家思想认为,人应该淡泊名利,追求个人内心的平静和谐,并且达到心灵与自然的一体化。
二、道家思想对人生的启示(一)追求真理和自由在道家思想的影响下,人们应该独立思考,追求真理和自由,不受外部的约束和权力所左右。
道家思想的心理学思想总结
道家思想的心理学思想总结道家思想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一派思想,其核心观点是追求自然的无为而治,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和心灵的自由。
道家思想在心理学上也有着独特的贡献,它对人的内心世界、人际关系、生活态度等方面都提出了独特的见解和指导。
本文将从这几个方面对道家思想的心理学思想进行总结。
首先,道家思想强调人的内心世界的平静和安宁。
道家认为,心灵是人的本质,而心灵的安宁和平静是人的最高境界。
道家主张修养内心,减少欲望,追求真善美,超越人世的浮躁和闲杂,使内心达到宁静的境界。
在心理学上,这种境界类似于今天的冥想和正念修行,可以有效地减轻压力、提升专注力,增加幸福感和自我满足感。
因此,道家思想提醒人们要注重内心的平衡和调节,不要被外部环境的变化所干扰,保持一颗淡泊的心态。
其次,道家思想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道家认为,自然是宇宙的法则,人应该与自然相融合,顺应自然的变化,而不是去逆行和抵抗。
正如《道德经》中所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道家主张人要与自然相互依存、相互呼应,从而达到心境的平和与人际关系的和谐。
在现代心理学中,有“自然疗法”一说,即通过与自然接触,如观赏风景、参与户外活动等,可以缓解压力、提升情绪、促进身心健康。
因此,道家思想提醒人们要与自然和谐相处,遵循自然的变化,不要逆行或抵抗,这对于心理健康有着积极的影响。
再次,道家思想强调人的生活态度。
道家认为,人生没有固定的目的和方向,人应该顺应自然的变化而活,无为而治,以逍遥自在的态度面对生活。
道家主张人要领悟和把握生命的真谛,对于外物的追求要持有一种克制和冷静的态度,对于生活中的变故要保持一种从容的心态。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心态对于心理健康和幸福感有着重要的影响。
道家思想告诉我们,在面对变化和困境时,应以一颗平和、从容的心态来面对,从而陶冶自己的心灵,增强对生活的适应能力和幸福感。
综上所述,道家思想在心理学思想上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强调人的内心世界的平静和安宁,鼓励修养内心,增强心灵的力量;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提倡与自然相融合、相依存;强调人的生活态度,倡导逍遥自在、无为而治的生活方式。
道家思想的基本精神和价值
道家思想的基本精神和价值道家思想的基本精神和价值道家思想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渊源之一,对中国人民之民族性格、伦理观念、人文意识的形成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研究道家思想的基本精神和现代价值,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完善企业管理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自然主义伦理观道家崇尚自然,认为道德具有自然的功能和特质,人只有顺任自然,才能保持自己本性的纯真,并获得精神上的独立和自由。
1、“自然之道”。
“道”是道家思想的基石。
道家认为,“道”先于天地万物而存在,是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
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有物混成”表明“道”是客观存在,“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说明“道”是不受他物制约而不停运动变化的过程和规律。
“无”和“有”,是“道”运行时的两种状态,是道家重要的哲学范畴。
“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
”【“道”作为客观实在,不能有任何具体规定,自然是“无”;而“道”作为万物之本原,绵绵不绝,理当为“有”,从而“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道家上述思想,打破了天帝创造万物的神话,开辟了中国无神论之先河,中国传统文化中较少有宗教色彩,不能不与道家的自然之道有关。
2、“天人合一”。
道家认为宇宙是一个有机整体,人类社会是这个整体的一部分。
按照道家的解释,万物皆得道而生,人和万物都受制于“天之道”,人和天就有了同一性;值得注意的是,道家所说的“天”,既有自然特质的外在性,又有心理修持的内在性。
这样,天人之间便“交相胜,还相用”,可以和谐共生,实现“天人合一”。
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说:“在希腊人和印度人发展机械论的时候,中国人则发展了有机宇宙学。
”3、“道法自然”。
这是道家思想的精髓。
道家认为“道”是自然的,它使天地万物与人类按照自然法则运行、生长,因此,人类就应当按自然之道,构建一个融个人伦理、社会伦理、宇宙伦理为一体的伦理体系;“道法自然”可保持自然的纯真和质朴,可使个体臻于完善。
道教思想精髓的启示语录
道教思想精髓的启示语录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道教是一种深受人们推崇和追随的思想体系。
其核心思想主要包括“道”、“德”、“仁”、“智”等方面的宣扬,传达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之间的相互关系。
作为一种重要的宗教信仰,道教以其独特的教义和哲学原则,在人们的生活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一些道教思想精髓的启示语录,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道教的智慧。
1.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 ——《道德经》这句话强调了道教对于天地众生的无私慈悲之心,以及重视平等和包容的态度。
在这个宇宙中,天地对待万物并不偏心,它们将一切众生视作同等重要。
人们应该学习天地的胸怀和宽容,对待他人要平等对待,在道德和价值观上不能歧视。
2. “致虚极,守静笃。
万物并作,吾以观复。
” ——《道德经》这句话强调了道教追求人内心的平静和宁静。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常常面临各种各样的压力和烦恼。
通过修炼内在的虚静之境,人们可以远离尘嚣,保持内心的宁静,以更加全面的视角去观察和思考世界的变化。
3.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 ——《道德经》这句话强调了道教对于宇宙起源和发展的见解。
它表达了道是宇宙万物最初的本源,道分化为一、一分化为二、二分化为三,最终形成了世间的万物。
在这个过程中,道教强调了变化和发展的重要性,揭示了世间万物间的相互关联和相互影响。
4.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 ——《道德经》这句话告诉我们,在与他人相处的过程中,我们应该理解和尊重他人的想法、情感和行为。
只有通过洞察他人,我们才能够真正做到善待他人、理解他人,并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同时,我们也需要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不断反思和修正自己的行为,使自己更加明智和高尚。
5. “行知不辱,守信为先。
” ——《戒律》这句话强调了道教中对于道德和诚信的重视。
行知即指行为合乎道德规范,做一个有知识、有素养的人。
不辱意味着我们要尊重自己、尊重他人,不做让人羞愧的事情。
同时,守信也是道德的基础,我们要言行一致,信守承诺,建立起他人对我们的信任。
道家思想的现实意义(共4个版本)
道家思想的现实意义(共4个版本)
1. 道家思想的现实意义表现在其强调身心健康和自然平衡。
道家思想认为万物有道,强调返璞归真,崇尚自然。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的身心健康呈现出越来越大的问题,人们
的精神世界也日益被物质主义所掩盖。
道家思想提倡弘扬自然文化,回归内心,追求心灵
的平衡和健康,从而使人们的身心得到更好的发展。
2. 道家思想强调“不为,而成”,追求无为而治。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经常忙于工
作和生活,容易陷入劳累和焦虑中。
道家思想告诉我们,只有拥有内心的平静和宁静,才
能真正的获得内心的满足感。
道家思想提倡做事不必强求,学会放松心态,耐心等待机遇
的到来。
3. 道家思想注重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在现代社会中,环境破坏、乱象交加,人与人之间关系紧张等问题时有发生。
道家思想提倡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强
调人与人之间的友爱和互助,以达到社会和谐稳定。
4. 道家思想的现实意义表现在其强调个人追求和社会责任的平衡。
在现代社会中,
一些人为了个人的追求和私利,忽视了社会责任和群体利益,导致了社会的不平衡和不公。
道家思想推崇“天下万物皆知一,而人以万物为一”的观念,注重个人修养和社会责任的
平衡。
只有在个人理想与社会需求之间达到平衡,才能实现社会的和谐共处。
道家思想对中国现代哲学的启示
道家思想对中国现代哲学的启示中国哲学源远流长,其中道家思想可以说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之一。
道家思想产生于先秦时期,主张“道成万物,万物归于道”的观念,被视为中国传统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道家思想并非仅仅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学派,它对中国现代哲学的发展和理解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首先,道家思想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在现代社会,环保日益成为大众关注的话题。
但是,环保行动往往被视为是“利物浦”的事情,而非个人的责任。
然而,道家思想认为人应该与自然、社会环境、其他生物和谐相处,从而实现和谐共生。
因此,人不能够简单地把自己看作是自然界之外的存在,而应该通过不断研究和探索,找到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方法。
这样的思想对于现代社会来说,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其次,道家思想强调了个人对于社会的影响。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常被人提及。
这就意味着,道家思想不仅注重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还注重了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共处。
在现代社会,个人对于社会的影响越来越明显,因此,理解并且遵守这样的道家思想是非常重要的。
个人应该仔细审视自己的行为,思考自己的行为对环境和他人的影响,尤其是当我们处于群体中的时候。
因为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份子,个人的行为将对整个社会产生影响。
在这方面,道家思想对于现代社会的发展以及社会和谐的维护有着积极的作用。
第三,道家思想强调了“道”的概念。
在道家思想中,“道”被视为全宇宙的本源和根本,包括一切事物的本质。
因此,人们应该通过自我修养和内在的努力,不断地追求道,在理解和实践中发现生命的真谛。
在现代社会,这样的思想可以被看作是一种全人类价值观,从而促进社会和谐以及人类文明的共同发展。
可以说,在道家思想中,我们看到了一种伟大的人类智慧,它对于中国现代哲学的发展和哲学界的影响,不容忽视。
在总结上述对道家思想的探究之后,我们可以看到,道家思想对中国现代哲学具有深刻的启示作用。
道家思想强调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相处,注重了个人对于社会的影响,同时又引领了“道”的概念,使得这样的思想风格在现代社会依然能够产生政治和文化上的影响。
道家思想学习心得
道家思想学习心得•相关推荐道家思想学习心得(精选10篇)有了一些收获以后,将其记录在心得体会里,让自己铭记于心,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这段时间的学习、工作生活状态。
那么写心得体会要注意的内容有什么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道家思想学习心得(精选10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道家思想学习心得篇1每个人都有私有欲,面对私欲,必须先自反自省,然后自清自虚,若能做到自知、自胜、知足,那么就可以算是得道。
当社会需要用礼智维系的时候,虚伪巧诈也就慢慢的产生了,祸乱也跟着来了,自以为聪明的人,以智取巧,实在是愚昧的根源,因此我们应守质朴的大道,不要虚伪的巧智,取用道的精神,舍弃礼智的浮华。
一切需自然而行,道的作用是柔弱谦下,天下万物是从有而产生的,而有却是从无产生而来的,无是道之体,有是道之用,人应无为、无事、无智、无知、无欲、无我、无私才能达到道德最高境界。
随着科技的日益发达、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物质生活丰富了,但是精神世界却越来越空虚,人类的道德观念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其中不乏有些人冲破道德的底线,追求权力,物质,金钱,荣誉。
物欲横流的现实生活中,如何去应对这些问题,我们同样可以在《道德经》这部圣典中找出答案,那就是要求我们在日常生活、工作和家庭中注重为人谦虚、心态平和、淡泊名利、时刻反省,尽职尽责。
人生短暂,笑对人生也是过,心情烦躁也是过,我们何不在工作学习中端正心态呢?谦虚是一种美德,更是一个人的修养,并不是象人们所说的谦虚就是虚伪,我觉得谦虚有两层意思,谦是谦卑,是一种处事的修养,也是对别人的一种尊重;虚就是虚心学习,使之更加完善,做得更好。
当别人夸奖你时,你完全可以说声“谢谢”,因为这是别人对你工作的肯定,你完全受得起,但并不是说你就此停滞不前了,还需要虚心求教,找出不足,让自己有更大的进步。
心态平和是安心工作之本,只有心境达到虚静的状态,才会时刻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才会在社会中、生活中、工作中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
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启示与现实应用
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启示与现实应用中国古代哲学思想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具有深远的影响和巨大的现实应用价值。
继承和发扬古代哲学思想,对于理解和解决当代社会、政治、文化等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道家、儒家和墨家等几个方面展开,探讨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在现实中的启示和应用。
一、道家思想的启示与现实应用道家思想的核心观念是“道”,强调与自然和谐的生活方式。
从道家思想中,我们可以得到启示和应用如下:1. 尊重自然:道家主张追求“自然”,讲究顺其自然,注重与自然相融合。
现实中,我们需要尊重自然,保护生态环境,倡导绿色发展。
2. 和平共处:道家思想倡导无为而治,追求社会的和谐与安宁。
现实中,我们需要在国际关系中追求和平共处,加强多边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
3. 内省自省:道家强调内省自省,觉悟与心灵的修炼。
现实中,我们需要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反思自己的言行,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
二、儒家思想的启示与现实应用儒家思想注重人伦关系和礼义道德,以“仁”为核心。
从儒家思想中,我们可以得到启示和应用如下:1.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儒家思想强调个人修身养性,家庭和睦,国家治理和天下平等。
现实中,我们需要注重个人道德修养,营造和谐家庭,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2. 以礼义为准则:儒家倡导以礼仪和道德规范来规范人的行为。
现实中,我们需要弘扬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注重公民道德建设,提倡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
3. 教育的重要性:儒家强调教育的重要性,提倡知行合一,注重教育的实践性。
现实中,我们需要加强教育改革,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推动教育与社会需求的紧密结合。
三、墨家思想的启示与现实应用墨家思想注重实用主义和兼爱无私,以“兼爱”为核心观念。
从墨家思想中,我们可以得到启示和应用如下:1. 反对浪费和奢侈:墨家主张克己奉公,反对铺张浪费和奢侈享乐。
现实中,我们需要厉行节约,倡导简约生活方式,推动绿色消费和可持续发展。
道家道教“道-气”理论在心理学应用技术中的应用
道家道教“道-气”理论在心理学应用技术中的应用刘恒*摘要:道家道教道-气的思想,代表了中国传统的整体观念,可以促进当代心理学的发展。
在道学身心整合实践中,针对人的情绪模式开展工作,充分发挥“气”的联系作用,促进精神活动的转化,有效改进情绪、心态,实现身体与精神的整合,可提高身心健康程度,体现出巨大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道家“道-气”心理学道家以“道”为核心,构建起了一个完整的世界观,与西方以原子论构建起现代科学的世界观,有很大差异。
原子论认为万物之间是由一个个原子构成,而道家的世界观认为万事万物之间是整体联系、密不可分的。
现代心理学是在西方科学背景下发展起来的,在其发展过程中,越来越多的吸收东方文化思想,其中道家道教思想,为很多心理学家带来了思想上的营养。
道家由“道”到“气”发展的思想,在很多方面可以为现代心理学提供发展的新思路,具体在心理学应用技术中,能够提高人的心理与身体健康,展现出巨大的实用价值。
**刘恒,滨州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道家道教“道-气”理论在心理学应用技术中的应用一“道-气”思想对心理学的意义1.道家的宇宙观道是中国哲学中最高的范畴,为各家所通用,以道家论述最为全面深刻。
道是一种特殊的物质存在,演化出天地万物,老子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
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
”道在天地生成之前就存在,是一切存在的根源,具有无穷的创造力。
道是宇宙万物产生的根据,天地宇宙都是由道产生的,关于产生万物的历程,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这就讲了宇宙万物生成的过程,一是指元气,二是指阴阳,三是指阴阳交合产生的冲气。
万物是指有形之物,道、一、二、三,这四个层次都是无形的。
在《易经》中也类似说法:“无极而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无极对应的是道,太极对应的是元气,两仪对应的是阴阳,四象对应的是三,八卦之后对应有形之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道家思想对精神分析理论的一点启示
安徽省合肥市精神病院季益富
精神分析理论源于对精神疾病的一种新型治疗方法,但弗洛伊德(Freud,S.)的兴趣远超出疾病和治疗的本身,这是为人们所共同接受的观点。
精神分析理论是西方对人类本性及其去向的探讨,与东方文化尤其是中国文化有着密切的相关。
然而,精神分析理论产生的社会文化背景与东方文化毕竟有着很大的差异,它是西方人道主义与理性主义结合的产儿。
因此,它在对人性的探讨和阐述上必然有着偏颇之处。
作者认为,既然要探讨人类本性,也就是要探讨人类本性中的共同特征。
无论是有色人种,还是无色人种;无论是东方人还是西方人。
这恐怕也是为什么许多西方精神分析学家正对东方文化产生与日俱增的兴趣之一个原因吧。
本文并非是对精神分析的批判,而仅是从中国文化中对人性探讨的代表理论之一道家思想的角度,谈谈道家思想对精神分析理论的一点启示。
在精神分析理论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中,弗洛伊德的老师、意动心理学的创始人布伦塔诺(Brentano,F.)以及弗洛伊德工作过的布吕克实验室创始人、著名的生理学家布吕克(Brücke,E.)的观点,对其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布伦塔诺认为,人所具有的心理能力是一种物质能力,它产生于神经细胞。
同时布吕克也认为,心理的能就是脑细胞所提供的物理能,这种能量达到高水平时,就要释放出来。
这些动力学概念为弗洛伊德所欣赏和接纳,并在日后的实践中,用它来理解和解释他的患者的心理和行为。
为了便于讨论,下面对精神分析的部分理论作一简述。
精神分析理论认为,本能的内驱力是产生心理活动的能量,它是一种先天决定的心理成分。
当它发生作用时,就产生一种心理兴奋状态,或我们通常所谓的紧张。
这种活动要么导致某种兴奋或紧张的终止,要么导致某种满足。
弗洛伊德进一步在他的心理结构理论中称,本我包括内驱力的心理代表物;自我由必须处理个人与环境关系的这些功能组成;超我则包括对我们心灵的道德知觉及我们的理想抱负。
本我是由出生时所有的心理结构组成,自我与超我则源于本我,随其成长过程而分化出来,成为独立的功能性实体。
内驱力能量在本我或不成熟的自我中转动或释放的方式为初级过程,而在成熟的自我中产生的心理能量的结合与动员过程为次级过程。
在对个体的治疗上,精神分析疗法的目的在于“加强自我(Ego),使其日益从超我中独立出来,扩充其视野,以便从本我(Id)中夺取更多的地盘。
哪里有本我,哪里就得有自我”。
弗洛伊德认为文明与人的本能冲突是精神病产生的根源。
因此,他的治疗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恢复人的本性。
人们要想控制无意识中本能的力量,就必须对其有所认识。
另一方面是加强自我,以调和本我和超我之间的冲突。
用理性控制非理性的、无意识的欲望。
换句话说就是我们要了解人的本性,最终的目的是要控制它。
道家思想对如何取得“其寝不梦,其觉无忧,其神纯粹,其魂不罢”(庄子《外篇·刻意》)的心理平衡状态,在许多地方都有描述。
而在追溯心理疾病,
精神痛苦的原因时认为,人之所以会喜怒无常,胡为妄动,思念漂浮不能自立,做事半途而废(庄子《外篇·在宥》:使人喜怒失位,居处无常,思虑不自得,中道不成章……),正是由于文化化的“治”、“仁”、“义”、“礼”、“乐”、“圣”等文化活动的发展扰乱了自然的本性。
文明与人的本性的冲突是人类“不安其性命之情(自然本性)”,也就是患精神疾病的原因。
这一点与弗洛伊德的见解颇为类似,都认为要认识人的本性,恢复人的本性。
然而,与西方不同的是道家思想认为我们并不是要去控制它,而要“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道德经》第二十五章)。
道家思想中的人的本性是一种与自然紧紧联系在一起的、“混沌”中的淡漠,它也许包括性欲和攻击欲。
作者认为,人的内驱力能量类似于“水”的特性,可依附一切而又无所不在,无处不至。
我们可对其加以引导,让其充分流动,顺应其自然本性。
而精神分析理论则采用加高加固“堤坝”,对其加以控制的方法。
当然,两者都是建立在对其认识和接纳的基础之上,所以同样是有效的。
作者认为,本我内驱力能量的释放并获得满足,这是人类本性所决定的人的终极目标。
无论我们的自我多么成熟和强大,最多只能使其延迟释放(这是成熟的自我采用次级过程方式的特性),它仍始终如一地伺机释放。
现实生活中经常见到这种现象。
例如,成人的色情玩笑;沉湎于电子游戏中的杀戮;甚至连严密的逻辑思维产物——计算机程序——最终也要加上病毒来对其进行破坏和毁灭,无处不涌动着内驱力能量的伺机释放。
弗洛伊德仅找到了一种内驱力能量释放的方式(也就是源于多种细胞兴奋释放方式中的一种)。
释放就必须有一定的能量蓄积,然而,在能量释放并获得满足之后剩下的只有空虚,此后能量再蓄积,再释放,再空虚。
至此,我们也就能理解为什么现代人时常焦虑不安,这可能就是其中的原因之一吧。
而东方文化中,尤其是道家思想追求的是内驱力能量的自然流动,是一种平静、祥和的满足。
作者认为,只有把两者结合,才能使精神分析疗法成为一种更完善、更有活力、更具有动力学性质的心理疗法。
有人理解道家思想的消极,其实是一种误解。
“无为”对道家来说只是一种手段,“无不为”才是真正的目标。
一切事物都可以被用作自然本性的载体,来使内驱力能量充分自然流动。
受道家思想启发的“太极”思想更将其推向极点(如:动静结合,刚柔相济等)。
弗洛伊德在谈到对精神分析疗法的看法时说:“生活在变,精神分析学说也要作出相应的改变。
我们仅是站在一门新科学的起点上”。
“我只是一个开拓者,我只是成功地把被埋葬的石碑从精神的底层发掘出来。
在我发现了几座庙宇的地方,别人可能会发现一个大陆”。
“在许多问题上,我可能是错的;但是我完全相信,我强调性的本能占支配地位却没有错”。
这番话语耐人寻味。
这样看来,西方精神分析学家对东方文化的兴趣并非偶然,可能是受他们无意识中某种力量的支配,他们或多或少地从现有的理论中嗅到了某种不足或不完善。
中德两国的哲学思想是世界哲学思想宝库中最璀灿的两颗明珠;两国人民在近代又同样遭受了对人性最残酷的摧残。
把两国文化进行比较和整合以促进人类的发展,探讨人类的本性,是中德两国心理治疗工作者的共同心愿;而这种比较和整合需要深谙两国文化的使者。
德中心理治疗学院的成立正是应了这种时代的呼唤,它使中国的部分心理治疗者得以系统地学习精神分析疗法。
我是1994年开始参加中德高级心理治疗师培训班的,1996年开始又参加了为期3年的连
续培训。
以前,我只是零碎地看一些关于精神分析疗法的书,对它除了迷惑还是迷惑,因为它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疗法,运用起来无从下手。
通过本班的学习和归来的实践,我才对它有了全新的认识(即使也才刚刚入门)。
我相信,通过德中两国专家的无私奉献以及中国学员的勤奋学习,德中心理治疗学院必将在心理治疗发展史上写下光辉的一页,成为东西方心理治疗交流的典范。
我撰写本文只是一个小小的尝试,目的是要抛砖引玉,以推动精神分析理论的发展和完善。
但是,在这里有一点我们不要忘记,那就是精神分析是一种治疗精神疾病的方法,是一种非宗教性的科学。
而道家思想很明显带有宗教性质,带有神秘性和迷信色彩,两者有着本质的区别。
作者只是从它们对人类精神拯救的共同基础上,攫取道家思想中的精华来为精神分析所用,以期发展和完善精神分析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