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福利体制创新
体制内工作的职业发展机会
体制内工作的职业发展机会体制内工作指的是在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等公共部门从事的职业。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体制内工作的职业发展机会也逐渐增多。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探讨体制内工作的职业发展机会。
一、职级晋升机会在体制内工作的过程中,职级晋升是一种重要的职业发展机会。
职级晋升基于个人工作表现和能力提升,通过不断学习和培训,提高工作素质和能力,逐渐晋升为更高级别的职位。
而且在体制内工作,职级晋升往往伴随着工资增长和更多的福利待遇,可以为个人的职业生涯带来稳定和可持续的发展。
二、多元化的岗位选择体制内工作的职业发展机会还体现在多元化的岗位选择方面。
体制内机构广泛涉及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等领域,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岗位。
无论是从事研究、管理、行政、教育还是技术领域等,都可以找到适合自己兴趣和专长的岗位。
而且在体制内工作,有机会参与国家重要政策的制定和推动,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三、终身学习的机会体制内工作的职业发展机会还表现在提供终身学习的机会上。
体制内机构通常注重员工的培训和终身学习,提供各种培训课程、学习资源和学习机会。
无论是通过培训课程提升专业知识技能,还是参与学术交流和研讨会,都可以不断扩充知识面和提高工作能力。
终身学习的机会可以帮助个人不断适应职位要求的变化和工作环境的挑战,为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工作稳定与福利保障体制内工作的职业发展机会还体现在工作稳定和福利保障方面。
相较于市场经济中的一些职位,体制内工作通常具有更高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在政策的支持和体制的保障下,体制内工作人员在工作期间可以享受相对稳定的工资和福利待遇。
而且体制内工作还具有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全面的社会保障制度,为个人的职业发展提供了更多的保障。
五、创新和改革的机遇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革,体制内工作也在不断推进创新和改革。
在这个过程中,体制内工作者可以积极参与和主导创新项目和改革措施,为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案。
社会保障学__中南财经政法大学(3)--试卷(三)
试卷二1、社会救助答:社会救助是解决社会保险所不能解决的那些社会问题的一种保障形式。
社会保险一般地是那些能够正常劳动的人才得以参加,而社会救助则一般地与受益人不能正常劳动有关。
社会救助标准低于社会保险津贴的标准,其主旨是反贫困。
中国的社会救助包括自然灾害救助、城乡贫困救助、扶贫等内容。
2、社会福利答:社会福利是与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优抚相提并论的狭义的社会福利,它主要由以下四个部分组成:第一种,公共福利事业,即国家或社会团体兴办的以全体公民为对象的公益性事业和社会服务。
如教育、科学、环境保护、文化、体育、卫生等。
第二种,局部性或选择性的福利措施,这主要是国家为照顾一定地区或一定范围的居民对部分必要生活资料的需要而采取的优惠措施。
如老年人福利、妇女福利、儿童福利、廉租房等。
第三种,员工福利,即职工所在单位通过举办集体福利设施、发放各种补贴等,以低费或免费形式提供,满足本单位员工某些普遍性和共同性的消费需要。
第四种,特殊社会福利,亦称民政福利。
如养老院、孤儿院、福利工厂等。
3、保险型社会保障制度答:保险型社会保险制度以德国、美国、日本为代表。
是目前最普遍的一种模式,有100多个国家实行。
这种模式的基本特征是:权利与义务相对应;贯彻“选择性”原则(即选择部分目标人群实行),强调待遇与收入及缴费相联系,并有利于低收入者,支付有一定期限;费用由个人、单位和政府三方负担,个人和企业缴费为社会保险基金的主要来源;以保障基本生活水平为原则;强调公平与效率兼顾,既要保证每一个公民都能享有一定的社会保障待遇,又不能影响市场竞争力。
4、社会优抚社会优抚指国家和社会对特定优抚对象——为保卫国家安全而做出贡献和牺牲的军属、烈属、残废军人、退伍官兵及其家属所给予的优待、抚恤和社会褒扬。
2、判断题1、(对)社会保障对市场经济体系起到促进和调节作用。
2、(错)贝弗里奇被称为“福利经济学之父”。
3、(错)社会保障是独立于市场经济体系之外的系统。
论民营企业劳动福利制度创新——基于湖北地区的调研与思考
2 0 y9 ) 0 8 0 8 与湖北 中小企业研 究中心课题“ 完善 中小企 业职 工社会保 障体 系研 究” 编号 : ( WH20 0 5 研 究成果。 090 )
与 完善社会保 障制度 的 目标 ,也是构建 和谐 社会 的核 心 内
异, 划分 的标准也不尽相 同, 但尽管如此 , 中小企业在各国经 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 已 日趋显现 , 其重要性不仅体现在数
量上 的绝对 优势 . 也体现在 国民经济 中的 比重 , 甚至被 视为 富有机动性 、 灵活性和创造性的“ 世界经济之魂” 。 诞 生于社会化 大生产背景下 的现代社会保 障是市 场经 济 的产 物 。 其诞生 之时就与 企业, 尤其是 中小 企业之 间有着
险 的覆 盖对象通 常从 产业工人 。 即企业员 工开始 , 也说 明 这 了现代社会保 障在很 大程度上是顺 应现代企业 发展的需 要 而产生 的。
企业 是市场经 济的运行 主体 和社会经 济活动 的基本细 胞, 从这个 角度来看 , 市场经济 的本质是企业 经济 。 场经济 市
发展至今 , 整个 世界范 围内 , 在 各类 企业 中民营中小企业不
制度的 出现 . 旨在通过保险机制分散工业化大生产条件下个 人所面临的社会风险 , 而这样 的风险既是 由企业的产生而引
享 改革发展成果 ”并特别指 出要 “ , 充分发挥 民营经济在促进
经济 发展 、 调整产业结构 、 繁荣 城乡市场 、 扩大就业等方面 的 重要作 用” [ ,】 1 由此可见 , 新民营企业的劳动福利制度 , 于 创 对 湖北民生与社会保 障事业 的发展具有举 足轻重 的意义 。
民生领域改革创新建议
民生领域改革创新建议一、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1. 提高基本养老金水平:适应人口老龄化趋势,逐步提高养老金发放标准,确保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
2. 完善医疗保障制度:加大医疗保障政策的覆盖范围,提高医保报销比例,降低患者负担,促进公平合理的医疗资源配置。
3. 加强失业保险制度:完善失业保险金发放机制,提高失业人员的生活保障水平,同时加强就业服务,促进劳动力再就业。
二、推动教育体制改革1. 提高教育投入:增加教育经费投入,改善学校设施,提升教师待遇,确保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提高教育质量。
2. 推进素质教育:加强综合素质评价,注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推动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创新。
3. 强化职业教育:加强职业教育的规划和发展,提高职业教育的实用性和就业率,培养更多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技术人才。
三、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1. 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加强基层医疗机构的建设和人员培养,提升基层医疗服务的水平和质量,减轻大医院的压力。
2. 推动医疗信息化建设:建立统一的电子病历和医疗信息平台,方便医生之间的交流和病历查询,提高医疗服务效率。
3. 加强医疗资源配置:合理规划医疗资源布局,避免“医生资源过剩、医疗资源不均衡”的问题,提高医疗资源利用效率。
四、推动就业创业政策创新1. 支持创业就业:加大对创业者的金融支持和政策扶持,简化创业流程,为创业者提供更多的资源和机会。
2. 加强职业培训:根据市场需求,开展针对性的职业培训,提高劳动者的就业能力和竞争力,促进就业稳定增长。
3. 鼓励人才流动:建立公平公正的人才流动机制,打破户籍限制,为人才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和空间。
五、加强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1. 推动绿色发展:加大对环保产业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进行绿色技术创新,推进绿色生产和消费模式的普及。
2. 加强生态保护:加大生态环境保护的投入,加强对生态系统的修复和保护,提高生态环境的质量和稳定性。
社会保障和福利制度的改革和完善
社会保障和福利制度的改革和完善一、前言社会保障和福利制度,是指国家为了保障民众的基本生活权利和人权,制定了各种政策和措施,包括医疗、养老、住房、教育、就业等方面,以帮助人民摆脱贫困和无助状况,落实社会公平和正义的基本理念。
在市场经济和全球化的背景下,社会保障和福利制度的建设和完善,将对国家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人民的幸福生活产生深远影响。
因此,本文将从历史、现状、问题和建议四个方面论述社会保障和福利制度的改革和完善。
二、历史中国的社会保障和福利制度,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皇家、宗族和地方公共财政系统,通过赈济、救助和慈善活动等形式,帮助困难群众度过难关。
近代以来,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逐渐变化和政治制度的转型,社会保障和福利制度的建设也进入了不同阶段。
20世纪40年代至50年代初期,新中国建立后,国家开始制定大力发展社会保障和福利的政策和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等。
同时,也建立了职工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等社会保障制度,为广大劳动群众提供基本保障和福利。
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末期,中国经济持续发展和改革开放的进程,为社会保障和福利制度的改革和完善提供了更多机遇和挑战。
国家逐步扩大社会保险覆盖范围,建立了城乡居民基本医保、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加强了劳动关系的调整和协调,增加了工会和企事业单位的议事决策权力,进一步保护了职工的合法权益。
21世纪以来,随着中国国家的快速崛起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入推进,社会保障和福利制度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比如:大规模的城市化和人口老龄化,高科技和信息化加速推进,产业结构和就业形态的不断变化,环境保护和公共事务的加强等等。
在这样的背景下,社会保障和福利制度的改革和完善,显得越发紧迫和必要。
三、现状目前中国的社会保障和福利制度,包括遵行的政策法规、执行的措施和实施的效果等多个方面,处于比较完善和发展的状态。
下面就对各个方面进行整理和阐述。
自由主义福利体制
自由主义福利体制自由主义福利体制是指一种基于自由市场经济和个人自由选择的社会福利体制。
自由主义福利体制强调个体的自主权和责任,主张通过市场机制和个人努力来提供福利服务,而非依赖政府的干预和纳税人的资金。
背景自由主义福利体制的理念源于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和弗里德里希·哈耶克等人的思想。
他们认为,自由市场能够有效地分配资源,激发个人的创造力和动力,创造更多的财富和机会,从而提高整个社会的福利水平。
基本原则自由主义福利体制的基本原则包括以下几点:1. 个人自由:个人有权自由选择自己的职业和生活方式,享受个人财产和合法权益。
2. 市场机制:通过自由市场的竞争和供求关系,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商品的合理定价。
3. 自愿交易:个体之间的交易应该是自愿的,基于双方互利的原则。
4. 最小政府:政府的角色应该是维护公共秩序、保护个人权利和提供必要的公共设施,而不是直接提供福利服务。
5. 个人责任:个人有责任为自己和家庭的生活负责,努力追求个人的利益和幸福。
福利服务在自由主义福利体制中,福利服务主要由市场提供。
企业、非营利组织和个人有权参与福利服务的提供,以追求自身的利益。
这种竞争机制旨在激发创新和提高服务质量。
福利服务的种类包括但不限于医疗保健、教育、保险、养老金和住房。
负面影响尽管自由主义福利体制有其优势,但也存在一些负面影响:1. 不平等:自由市场的竞争可能导致贫富差距的扩大,加剧社会的不平等。
2. 社会弱势群体的挑战:自由市场可能无法满足一些弱势群体的需求,如贫困人口和残疾人士。
3. 经济波动的风险:市场经济存在周期性的经济波动,可能导致福利服务的不稳定性。
4. 市场失灵:自由市场不是完全有效和公正的,可能存在信息不对称和垄断等问题。
政府的角色在自由主义福利体制中,政府的角色并不是完全被排除。
政府应该起到监管和调控的作用,确保市场的公平竞争和福利服务的质量。
政府还应该提供一定的基本福利保障,以防止社会不公和人道主义危机的出现。
体制机制创新典型案例
体制机制创新典型案例一、户籍制度中国的户籍制度是指根据人们的常住地、家庭关系等因素,对人口进行登记、分类和管理的制度。
过去,根据户籍制度,人们的权益和福利受到了限制,特别是在城市和农村之间的流动上存在很多限制,导致了人口流动不畅和不平等的问题。
中国政府通过户籍制度,实行了常住人口城镇化登记制度,以让农村居民能够平等享受城市的公共服务和福利,并使城市的经济发展能够更好地融合农村的劳动力。
这一措施的核心是实行户籍制度的分类管理,打破了过去户籍对人口流动的束缚,允许农村居民可以进城工作、居住和享受城市的公共服务。
通过户籍制度,中国成功引导了大规模的农村劳动力流入城市,为城市提供了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业发展所需的廉价劳动力,也为农村居民提供了更宽广的发展机会。
这一既推动了城市经济的发展,也改善了农村劳动力和农民的生活,实现了城乡发展的良性互动。
二、银行业金融创新中国的银行业在开放以来经历了深刻的变革和创新。
其中,通过金融创新债券发行和市场化是典型案例。
过去中国的债券市场主要由政府发行机构垄断,门槛高,投资品种单一,流动性差。
这限制了资本市场的发展,也影响了企业和个人的融资渠道。
为了推动资本市场的发展,中国推出了债券市场,实行市场化的债券发行和交易制度。
这一主要包括推动企业债券和金融债券发行和交易,引入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推进债券市场的多元化和市场化。
结语体制机制的创新是中国开放以来取得的重要成就之一、通过和创新,中国成功解决了许多经济和社会问题,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当然,体制机制的创新不仅仅是上述案例所涵盖的范围,还包括教育、医疗、养老等领域的创新。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体制机制创新将继续推动中国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更多的机会和福利。
公务员薪酬制度面临的困境及改革措施
公务员薪酬制度面临的困境及改革措施标题一:公务员薪酬制度现状与存在的困境公务员薪酬制度是指政府对公务员的报酬、福利等方面的安排。
当前的公务员薪酬制度存在诸多问题:一方面,与市场化经济的发展相比,公务员工资福利较为保守,制约了优秀人才的吸引力和竞争力;另一方面,公务员薪酬福利的不透明度及其管理违规也不仅仅是当前的热点问题,还存在棘手的风险。
针对这些问题,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进行改革:首先,应当建立客观、科学的薪酬制度体系,推动薪酬制度更加科学和公正;其次,在考虑公务员的薪酬安排时,应充分考虑市场因素和职业竞争,增加公务员薪酬福利的竞争力和吸引力;再次,应强化公务员薪酬制度的透明度,建立合理的监管机制,完善公务员薪酬和福利的管理体系,加强监督和管理,防止出现不当的薪酬和福利安排。
综上所述,如何建立更加公正、合理的公务员薪酬制度是当前需要优先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标题二:公务员薪酬制度改革的影响因素公务员薪酬制度的改革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首先,政府财政预算是影响公务员薪酬的主要因素。
政府部门的开支必须通过预算批准。
如果财政预算收入不足以覆盖公务员的薪酬和福利支出,就会限制公务员薪酬制度改革的发展空间。
其次,社会舆论影响也是公务员薪酬制度改革的因素之一。
公众对公务员薪酬制度的不满意和抱怨,以及大众媒体对公务员薪酬制度的曝光,可能会促进公务员薪酬制度改革的实施。
再次,体制机制也是影响公务员薪酬制度改革的重要因素。
公务员职务和系统的管理制度、考核制度等均影响着公务员薪酬制度的改革。
对于这些影响因素,应当进行整体考虑和综合分析,采取针对性措施,在保证应有收支平衡基础上,推进公务员薪酬制度改革,使公务员薪酬制度更加合理、公正、科学、透明。
标题三:国际公务员薪酬制度的经验借鉴公务员薪酬制度的改革不光要考虑到国内因素,也需要借鉴国际上的成功经验。
从国际经验来看,公务员薪酬制度改革常见措施可以包括以下几点:首先,建立有竞争力的薪酬结构,将薪酬分为基本薪酬、绩效奖金和津贴等,使公务员在利益上有更广泛的选择空间;其次,完善市场导向机制,通过大幅提高绩效要求,满足市场需求,促进公务员薪酬水平的快速提升;再次,经常性进行公务员薪酬水平调整,以符合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吸引有质量、能力、素质之人才进入公共管理事业;最后,落实信息公开与公众监督机制,增加公务员薪酬更加透明可视化的管理。
中国社会福利制度的演变及其特点
中国社会福利制度的演变及其特点中国社会福利制度的演变及其特点中国社会福利制度的演变是一个历史演进的过程,其特点也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变化。
下面将从清朝时期到现代社会主义新时期的社会福利制度进行阐述,并分析其特点。
清朝时期,中国社会福利制度尚处于起步阶段。
封建社会的特点决定了社会福利主要依靠家庭和个人来解决。
家族共同负担是经济援助的一种常见形式,而这种形式有其局限性,难以满足底层民众的需求。
近代中国的社会福利制度发展在20世纪初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1911年辛亥革命后,国民政府开始在社会福利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创新。
例如,建立了中国社会救济协会,为一些贫困人口提供援助,并设立了妇女儿童保护机构,保障特定群体的社会福利需求。
1949年建立的新中国,对社会福利制度进行了全面改革。
起初,新中国主要通过国家计划经济体制以及“人民公社”对社会福利进行了重视。
然而,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社会福利发展缺乏灵活性和自主性,难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社会福利制度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特别是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国家开始加大对社会福利的关注与投入。
1999年成立的中国社会保险制度是中国社会福利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和工伤保险等。
这为劳动者提供了一定的经济保障,减轻了劳动者的负担。
当前,中国社会福利制度的特点如下:首先,中国社会福利制度的覆盖范围不断扩大。
以社会保险制度为例,由于城镇化的加速推进以及农村地区的改革开放,中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已逐步覆盖整个国家。
20世纪80年代末,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范围扩大到全国范围,而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也开始逐渐建立。
其次,社会福利制度的水平不断提高。
中国政府不断增加对社会福利的投入,提高福利待遇和社会保障水平。
例如,逐步提高了养老金、医疗保险报销比例和失业保险的津贴金额。
再次,社会福利制度的公平性在不断增强。
以医疗保险制度为例,近年来中国政府大力推进基本医疗保险的覆盖,确保每个参加医保人员能够享受到相应的医疗保障。
制度创新的作用
制度创新的作用制度创新是指在不改变原有制度体系的前提下,利用创新思维和方法对现有制度进行改革和完善的过程。
制度创新在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制度创新可以提高社会效率。
制度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它影响着资源配置、社会结构和经济运行等方面。
通过制度创新,可以针对社会存在的问题,优化制度设计,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实现社会资源的最优配置。
同时,制度创新也可以改善社会管理和服务水平,提高公共服务的效能和质量,进而提升整个社会的发展水平。
其次,制度创新可以促进社会变革和发展。
创新是社会进步的源动力,新的制度可以推动社会从传统到现代、从低效到高效的转变。
通过制度创新,可以促进社会变革,推动社会发展的升级和转型。
例如,创新的金融制度可以促进金融行业的创新发展,推动经济的转型升级;创新的环境保护制度可以推动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调。
再次,制度创新可以促进社会稳定和和谐。
制度是社会的规则体系,它对于社会的稳定和和谐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制度创新,可以建立公正、公平、有序的社会秩序,维护社会的公共利益和社会公平正义。
例如,创新的法律制度可以提高社会的公正与公平,保护人民的合法权益;创新的社会保障制度可以增加社会的安全感和福利感,减少社会的不公平现象,从而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和谐。
最后,制度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创新和发展。
制度创新引导和激发了社会各界的创新活力,不断推动新事物的诞生和发展。
通过制度创新,可以为创新主体提供更加开放、活跃、透明的市场环境和制度保障,促进创新投资和创新创业的持续发展。
同时,制度创新也可以构建有利于高科技、高技术创新发展的体制机制,推动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的转化和升级。
总之,制度创新在社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可以提高社会效率,促进社会变革和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和和谐,推动社会创新和发展。
因此,各个领域的各个层面都需要积极推进制度创新,不断针对问题进行改革,不断完善现有制度,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
制度创新的意义
制度创新的意义制度创新对一个社会、组织或国家的意义是多方面的。
首先,制度创新能够推动经济发展。
经济发展需要一个健全的制度环境来保障市场的公平竞争和资源的有效配置。
通过制度创新,可以打破旧有的体制藩篱,为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更加灵活和有效的规则和机制。
例如,中国的改革开放就是一次制度创新,它打破了计划经济的束缚,引入市场机制,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其次,制度创新能够促进社会进步。
社会进步不仅需要科技和文化的进步,更需要制度的创新和完善。
通过制度创新,可以为人们提供更加公平和公正的社会环境。
例如,性别平等、民主权利、法治建设等社会进步的课题,都需要制度的创新来确保其实现。
制度创新通过改变旧有的制度安排和规则,为社会中的弱势群体提供平等的机会和权益。
此外,制度创新能够提高组织效能。
一个高效的组织需要有良好的制度作为支撑。
通过制度创新,可以改进组织内部的规则和流程,提高决策的效率和质量。
例如,企业在制度创新方面可以引入灵活的员工激励机制、有效的绩效评价体系等,从而提高员工积极性和企业整体效能。
最后,制度创新能够增强国家的竞争力。
国家的竞争力不仅仅依赖于技术和资源,更取决于制度的创新和完善。
通过制度创新,可以提高国家的治理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从而增加国家在国际竞争中的优势。
例如,丹麦通过制度创新,建立了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和民主治理体系,使其成为一个受人尊重的福利国家。
总的来说,制度创新对一个社会、组织或国家的意义在于推动经济发展、促进社会进步、提高组织效能和增强国家竞争力。
通过改变旧有的制度安排和规则,制度创新为社会带来了更加公平和公正的环境,为个体和组织提供了更多机会和权益,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因此,制度创新是建设良好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社会福利待遇规章制度
社会福利待遇规章制度一、社会福利待遇的理念和原则1.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权利。
社会福利待遇的首要目标是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需求,确保他们的生活质量能够得到提高。
这是社会福利待遇制度的立法和实施的出发点和着力点。
2.促进社会公平和稳定。
社会福利待遇应该具有弥补社会资源不均衡分配的作用,促进社会的公平和稳定。
通过社会福利待遇的实施,可以减少社会的贫富差距,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3.适应社会发展和变化。
社会福利待遇的规章制度应该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和适应性,能够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变化而不断调整和完善。
二、社会福利待遇的内容和范围1.医疗保障。
医疗保障是社会福利待遇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包括基本医疗保险、医疗救助、基本药物供应等,旨在为人民提供基本医疗保障服务。
2.养老保障。
养老保障是社会福利待遇的核心内容之一,包括基本养老保险、养老服务补贴、老年福利院建设等,旨在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求。
3.失业保险。
失业保险是为失业人员提供经济帮助和就业援助的一种社会保障措施,旨在缓解失业人员的生活困难和促进其再就业。
4.住房保障。
住房保障是社会福利待遇的重要内容之一,包括住房公积金制度、廉租房建设、公共租赁住房等,旨在保障人民的基本居住权利。
5.教育保障。
教育保障是为提高人民教育水平和促进人才培养提供的一种社会福利待遇,内容包括义务教育、助学金、教育补贴、学前教育等。
6.其他社会福利待遇。
除上述内容外,社会福利待遇还包括儿童福利保障、残疾人福利保障、妇女儿童保障等,旨在提升社会弱势群体的生活质量。
三、社会福利待遇的管理机构和制度1.国务院社会福利部门是社会福利待遇的管理机构,负责研究社会福利政策,领导和协调相关部门开展社会福利工作,监督和评估社会福利待遇的执行情况。
2.地方政府社会福利部门是社会福利待遇的具体实施机构,负责根据国家社会福利政策的要求,制定并实施本地区的社会福利规划和具体措施。
3.社会福利待遇的资金来源主要包括政府拨款、社会保险基金、社会捐赠等多种渠道,资金的使用应当依法合规,确保社会福利待遇的公平和有效性。
我国“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体制的范式创新
分 集 中 于政 府 ,当 国 家 面 临人 口老 龄 化 和 失 业 等 严 重
社 会 问 题 时 ,相 关 利 益 集 团 必 然 为 维 护 自身 利 益 而 对
构 建 —套 与 国情 相适 应 的 “ 适度 普 惠 型”社 会福利 体 系 。
我国社会福利 改革的理论支撑
政 府 利 益 进 行 挤 占 [ 对 此 ,政 府 将 出于 维 护 自身 利 3 ] 。
益 的 目的对 相 关 部 门进 行 控 制 和 挤 压 ,其 结 果 是 利 益 分 配 的愈 发 不 公 以及 社 会 矛 盾 的进 一 步 加 剧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一
、
福 利 多 元 组 合 理 论 因强 调 国家 以外 其 他 社 会 部 门
为直接和显著 。
社 会 福 利 是 国 家 和 政 府 为 满 足 社 会 成 员 的基 本 生 存 需 要 和 发 展 需 要 ,运 用 社 会 互 助 的 方 式 来 提 高 其
生 活 质 量 的活 动 。作 为衡 量 一个 国 家 或 地 区经 济 社 会
发 达 程 度 和 文 明进 步 水 准 的 重 要 指 标 ,社 会 福 利 是 各 国 政 府 解 决 相 关 社 会 问题 和排 除 国 民后 顾 的基 本 制 度 安 排 ,对 调 整 国 民 收 人分 配 格 局 、确 保 社 会 成 员 共 享 发 展 成 果 、 维 护 社 会 稳 定 具 有 重 要 意 义 。 国家
者 作 为 福 利 提 供 的不 同 主体 ,任 何 一 方 对其 他 两 方 有
所 贡 献 。将 三 者 提 供 的福 利 进 行 整 合 ,就形 成 了一 个 社 会 的整 体 福 利 。伊 瓦斯 ( v m,1 8 Ee 9 8)发 展 了该 理
社会管理创新与福利事业健康发展
步 交 由社 会 组 织承 接。 在 企 业 自身 能力 难 以达 到 、 政府 又 不
3 2
管 新 l≥ 理 论
力 。 积 极 开 展 社 会 组 织年 检 、 财务 管理 专 项 检 查 等 活 动 ,努
力 形 成 部 门联 动 的快 速 反 应机 制 ,依 法 查 处 社 会 组 织 违 法 活
平 台。
是 要 制 定 出 台 支 持 和 发 展 社 会 福 利 事 业 的相 关 政 策 和 办 量 支 持 和 发 展 养 老 事 业 , 大 力 兴 办 不
同 类 型 、 不 同层 次 和 规 模 的 社 会 养 老
加快推进社会 管理创 新 ,必须科学谋划支持福利事业发
展 的新 途 径 。 社 会 福 利 工 作 是 面 向社
极 为 社 会 提 供 优 质 高 效 的 服 务 ,是 每 个 社 会 组 织 应 尽 的 义 务 ,也 是促 进机 构 本 身和 谐 发 展 的 重 要 基 础 。 特 别 是 在 当前
有 的福 利 供 给 严 重 不 足 的 矛盾 日益 加 剧 。 一 些福 利 事 业 单 位 数 量 少 、 设 施 设 备 普 遍 落后 服 务 水 平 较 低 的 问题 比较 突 出。 二 是 社 会 福 利 事 业 发 展 不 平 衡 ,地 区差 异较 大。 由于 我 国 各 地 经 济 政 治 发 展 的不 平 衡 性 决 定 了城 乡 之 间 、 东部 与 西部 地 区 之 间 社 会 福 利 事 业 发 展 很 不平 衡 。三 是 社 会 福 利 社 会 化 程
员 、 财务 、 民 主决 策 等 制 度 ,指 导 社 会 组 织 建 立 健 全 内- , oD 、 ] 1
理 结 构 , 制定 社 会 组 织 行 为 规 范 和 活 动 准 则 ,推 动 社 会 组 织 向社 会 公 开信 息 ,增 强 社 会 组 织 运作 的 透 明 度 ,提 高 社 会 公 信 力 。 三 是注 重强 化社 会监 督 的 功 能 。 建 立 健 全 社 会 组 织 退 出机 制 、 完 善 失信 惩罚 机 制 、独 立评 估 监 督 机 制 、 定 期 对 各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现状与机制创新
和调整 , 包括调整农业结构 、 完善 公共 产品供给 、 增 加农 民收入 、 加强农村“ 三个文 明’ 设等等 。在这 建 众 多改革中, 农村 公共产 品供给机制创新 是其他 方
面改革的基础和动力 , 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 设的关
因在于 ,政府 能够 以社会 利益 代表 者 的身 份 , 通
一
共 产 品, 政府 追求 的 是社会 效 益 的公平 化和 最 大 化。 但有 时 , 在解 决 了信息对 称 、 成本 的收 回等 技 术难 题后 , 可 以 由私 人( ) 公共 产 品。 也 企业 提供
农 村 公共 产 品是 社 会 公 共产 品一 个 组 成 部 分, 它也 具有 一般 公共 产 品 的特性 。所 谓 农村 公
过 强 制性 地 征 税 来 弥补 生 产 公共 产 品所 消 耗 的 成 本 。并且真 正 的效 益溢 出会 使社 会 受益 , 政府 可 以 比追 求 利 润 最大 化 的企 业更 有 效 地 提 供 公
键环节 。本文从实际出发 , 对我 国农村 公共产 品供 给 的现状进 行分析 , 此基础上探讨如何创新农 并在 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 , 推进社会主 义 新农村建设 。
维普资讯
4 2
商洛 学 院 学报
2o 年 6月 08
公 共产 品, 其特 点为 :1具有 效益上 的外 溢 性 , () 即 不 仅社会 受益 , 且个人 也受 益 ; 如 医疗保 障 、 而 例 养老 保障 , 如果 农 民小病村 里看 , 病有 保 险 , 大 增 加 了 生病 农 民 、 年 性 但消 费“ 挤 ” 拥 的产 品 。 具体讲 , 村公 共产 品 , 农
征 : 是排 他性 , 是消 费上 的竞争 性 。 于私 人 一 二 对
当前福利国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当前福利国家的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社会保障制度方面)一、存在问题1、公共开支比重大,政府财政负担加重。
自2000年以来,欧洲国家原先引以为豪的福利制度已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负.如英国的社会福利开支在60年代为81亿英镑左右,到1980年上升为221。
5亿英镑,1999年更高达1000亿英镑.又如瑞典,自1991年开始连续3年经济衰退,退休金还要照付,各种社会保障开支也不能减少,这使得福利体制捉襟见肘。
为了维持高额福利开支,政府只得大举借债,从而导致财政出现大量赤字.目前,瑞典政府的债务共有1. 43 万亿瑞典克朗,相当于1996年国内生产总价的84%。
公共开支比重大,政府财政负担沉重是西方福利国家社会福利制度所面临的共同问题。
福利国家社会福利制度本身存在的缺陷也是一个直接而重要的原因。
2、福利收益水平偏低。
虽说西方国家公共开支比重大,但社会福利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福利收益水平却偏低,突出表现在西方国家贫困化现象相对严重。
如英国是世界福利国家的典范,但目前英国生活在官方公布的贫困线以下和略高于贫困线的“贫困人口”估计接近1700万,约占其总人口的30% 。
在欧盟组织的其他国家中,贫困问题也同样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3、福利依赖严重,造成居高不下的失业率,使充分就业政策难以实现.由于劳动者过于依赖高福利的保障体系,损害了人们的就业动机,调动不起工作积极性,从而导致福利依赖现象的产生。
在西方国家,由于政府对失业者有较好的福利待遇,因此一些失业者不再积极地寻求新的就业岗位,而长期依赖社会福利的救助。
福利国家制定普遍的高标准的福利待遇的初衷是为了稳固执政党的政权以及战后社会的稳定,但带有社会民主主义性质的福利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这只“无形的手”的自我调控能力。
在北欧一些国家,劳动者与不劳动者之间所获得的福利补贴没有太大差别,而劳动者甚至还要缴纳较高的税额,这样带来的结果便是失业率居高不下,没有适当的激励机制来提高劳动者的积极性,而依靠政府补贴喝下午茶的“懒汉们"却越来越多.4、政府财政负担过重,收不抵支引发的财政危机。
支持非正式照料者:发达国家老年福利制度新动向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支持非正式照料者:发达国家老年福利制度新动向及其对中国的启示"李俊内容提要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非正式照料(以家庭照料为主)在老年人长期照料中的作用越来越 显著,一方面符合老年人的需求,另一方面可以节省公共资源。
但由于老年人寿命的延长,各类冲突的加剧致 使家庭成员的照料压力增大,因此非正式照料者必须有来自公共服务的支持。
为了支持非正式照料者,很多 国家已经有了立法保护与经济投入,以承认照料者权利并支持他们的服务,由此逐渐形成了老年福利制度的 新动向。
本文首先从理论上论述了国家与家庭的福利责任划分,然后概括了发达国家在支持老年人非正式照 料者(主要是家庭照料者)方面的经验,最后说明他国经验对我国的启示,具体包括强调国家责任与志愿组织 的作用、承认和保护照料者权利的立法、全面与灵活的照料者支持策略、稳妥的长期照料保险、以政策保障促 进传统家庭价值观的传承。
关键词福利责任老年人长期照料非正式照料者根据经合组织(OECD)的定义,长期照料指的是“当人们的功能能力(包括生理与认知方面)下降,由此需要 长时间地依赖他人提供一系列服务,以完成基本的日常 生活活动”。
长期照料包括正式照料与非正式照料。
正 式照料指的是基于雇佣关系,由健康与社会照料专业人 员提供给依赖人士的照料。
非正式照料指的是在志愿的 基础上,由家庭成员、朋友或熟人提供给依赖人士的照料 或支持。
①一般来说,非正式照料以家庭照料为主。
当前 世界大多数国家的养老政策取向基本上都把重心放在了 家庭和社区,这既包括一直以来强调家庭养老的亚洲国 家、非洲国家、拉美国家、南欧国家,也包括从机构养老回 *归家庭和社区养老的西欧、北美国家。
可见,家庭照料是 老年人长期照料的普遍趋势,一方面符合老年人的需=,另一方面可以节省公共资源。
但由于老年人寿命的延长,家庭成员的照料压力增大,造成照料与工作的冲突,照料老年人与照料其他家庭成员的冲突,照料与社会交 往的冲突等,因此家庭照料者必须有来自公共服务的支 持。
社会福利和公共政策的实现和措施
社会福利和公共政策的实现和措施在当今的社会中,社会福利和生活品质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政府相关部门也需要采取各种措施,推行各种政策,以实现社会福利与公共政策的目标。
为了更好的实现社会福利和公共政策,政府需要采取适当的政策和措施,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以下是一些具体的措施和政策。
一、加强社会福利机构的建设社会福利机构是提供社会福利服务的重要组织,因此,政府需要加强其建设,提供更好的福利服务。
具体来说,可以针对不同社会群体设立相应的福利机构,例如为残疾人、老年人、儿童和贫困家庭设立不同的福利机构。
此外,政府还需要定期对这些机构进行检查,确保他们提供的服务符合要求。
二、加强医疗保障体系的建设医疗保障是每个人都需要关注的问题。
为了提供更好的医疗保障服务,政府需要采取以下措施:制定全面的医疗保障计划、扶持医疗机构的发展、提供基本的医疗保障。
此外,医疗机构应该根据不同的患者需求,提供不同的服务,并定期开展健康教育活动,提高公众的健康意识。
三、加强教育体制的改革教育是每个人成长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政府需要加强教育体制的改革,提高教育质量。
具体来说,需要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改进教育教学方法,促进教育资源均等分配。
四、扶持经济发展经济的发展是实现社会福利和公共政策的前提条件,因此,政府需要采取各种措施,扶持经济发展。
具体来说,可以通过制定各种优惠政策、扶持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等方式,促进企业发展和就业增长。
此外,政府还应该鼓励企业更加关注社会责任,参与社会福利事业。
五、提高社会福利意识提高社会福利意识是实现社会福利和公共政策的重要手段。
政府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提高公众对社会福利问题的关注度,增强公众对社会福利的认识和了解,促进社会各种力量的积极参与。
总的来说,实现社会福利和公共政策是全社会的重要任务,政府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促进社会福利与公共政策的发展。
除了政府,我们每个人也可以尽自己的努力,推动社会福利与公共政策的实现。
如何提高社会福利水平
如何提高社会福利水平社会福利水平直接关系到人民的幸福与安全感,提高社会福利水平是每个国家、每个社会的关注重点。
本文将从政府职责、公共服务、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角度,探讨如何提高社会福利水平。
1. 政府职责首先,提高社会福利水平需要政府承担更多责任。
政府应当担负起保障公民基本权益的职责,为人民提供更多社会福利服务。
政府应加大对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领域的投入,提高公共服务质量。
此外,政府还应加强对市场的监管,确保市场秩序良好,防止不正当竞争,维护消费者权益。
2. 公共服务其次,提高公共服务质量是提高社会福利水平的重要举措。
公共服务包括教育、医疗、交通等方面,对人民的生活有着重要影响。
政府应加大对公共服务的投入,改善基础设施,提升服务水平。
在教育方面,政府应加大对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提供更多的教育机会,促进教育公平。
在医疗方面,政府应加强医疗体系建设,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覆盖范围,降低医疗费用负担。
3. 教育医疗教育和医疗是福利水平的重要组成部分。
提高教育和医疗水平,可以提高人民的福利感。
在教育方面,政府应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和学习环境。
同时,要改善教育体制,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在医疗方面,政府应加强医疗体系建设,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
此外,还应加强基层医疗服务,提升健康管理水平。
4. 社会保障社会保障是保障人民基本生活权益的重要方式,也是提高社会福利水平的关键。
政府应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包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等。
同时,要加大对弱势群体的保护力度,提供更多的社会救助和援助。
另外,要加强社会保险的宣传和普及,提高参保率和保障水平。
5. 纳税制度纳税制度对社会福利水平的提高也有着重要影响。
政府应加强税收管理,完善纳税制度,提高税收公平性和透明度。
同时,要减轻中低收入群体的税负,提高收入分配的公平性。
通过改善税收制度,增加财政收入,可以为提高社会福利水平提供更多资金保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
1公共福利概念 (1)
2公共福利政策改革 (2)
3公共福利体系创新 (3)
4公共福利法制创新 (3)
5公共福利管理方式创新 (4)
参考文献 (4)
公共福利体制创新
摘要:我国的公共福利制度,是在新中国成立后50多年发展的进程中,在接受、改造旧中国官办、民办、教会办的福利设施的基础上逐步建立起来的,在计划经济时代则不断扩充到职业福利体系并增加了物价补贴等内容,形成了以职工福利为核心的国家负责、城乡分割、板块结构式的传统福利制度,它几乎涉及到城镇居民生活的各个方面,而农村的公共福利几乎排除在外。
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计划经济体制的摒弃,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传统公共福利制度的内在缺陷尤其是它的非社会性、非平等性开始显现,这决定了若不对其从根本上加以改造,便必然会阻碍中国的企业走向现代化、市场化和整个社会的健康、有序发展。
关键词:公共福利改革创新政策
我国20多年的公共福利制度改革既是对传统公共福利制度的创造性摧毁,同时又是新型公共福利制度不断生长的过程。
改革所取得的成效是显著的。
但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老龄化进程加快,已有的难点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而新的难点问题又开始形成。
公共福利制度不论是从制度设计、目标选择还是实际形态,都存在着许多变量性的因素。
因此,如何通过政策创新,建立符合中国特色的公共福利制度,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急迫而艰巨的任务。
1公共福利概念
何谓公共福利?在西方政治学理论中,曾有过很多不同的主张与表述。
亚里士多德把国家看作是最高的社团,其目的是实现“最高的善”,这种最高的善在现实社会的物化形式即是公共福利。
功利主义则主张“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因为社会是由各个被认为是其成员的个人所组成的,每个成员在追求个人利益时,自然而然地增加了整个社会的福利,因此幸福不仅是从总额上衡量,也从享受它的人数来衡量。
功利主义将公共福利看作共同幸福,突出了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的一致性,但由于强调整体利益优于个体利益,公共利益可能会沦落为取缔个人利益的借口。
熊彼特却认为,所谓公共福利或共同的幸福完全是虚构的,“不存在什么全体人民能够同意或通过理性论证的力量能够同意的被出色地决定的共同的幸福那样的东西”,因为“对不同的
个人或集团而言,共同的幸福势必意味着不同的东西”。
可见,要界定公共福利并非易事。
在我国学界,对于公共福利的概念主要拘泥于两对关系之中。
第一,公共福利与社会保障的关系。
到底是社会保障包含公共福利,还是公共福利包含社会保障,学术界还存在较大的争论。
我国学者赵海利就认为“公共福利与社会保障不是一个概念。
社会保障是公共福利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不是公共福利的全部。
社会保障主要包括社会救济、社会保险、社会优抚与社会福利,而公共福利除了社会保障外,还包括国家提供的公共福利(如价格补贴)、地方提供的区域性公共福利(如上海市对70岁以上老人乘公共汽车实行免费服务)、企事业单位提供的集体福利(如职工生活困难补助费、丧葬抚恤救济费、交通补贴等),此外还包括国际社会捐赠的公共福利(如国际红十字会的救灾援助等)”。
然而,一部分学者又认为,公共福利只是社会保障体系中的一个子系统,过去专指民政部门负责的各种福利事务(简称民政福利)和传统的由单位包办的职业福利(简称职工福利)以及价格补贴等。
第二,公共福利与社会福利的关系。
从我国现有的文献资料来看,使用公共福利一词还尚不多见,即便是出现了公共福利一词也多半是把它作为与社会福利同等的概念来使用。
实际上,无论是从我国的惯例还是从我国现有的社会保障制度来看,公共福利与社会福利都是作为同一个概念来使用的,只不过是受西方国家新公共管理思潮的影响,用公共福利来代替社会福利更加强化了政府在维护公众利益和提供公共服务中的重要作用,更加凸显了政府的责任性和回应性。
在本质上,它们之间并没有太多的不同,因此,本文中所使用的“公共福利”主要还是沿用了“社会福利”的概念与范围。
2公共福利政策改革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和老龄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在建立健全公共福利制度上,正面临着机遇和挑战复杂交织的局面。
主要表现在:一是在社会激烈变革的转型时期,需要新型的公共福利制度与之相配套。
如何从国情出发,建立新型的公共福利制度,使之不仅起到社会安全网和减震器的作用,而且为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服务,目前已有的理论准备和实践范例都还显得比较薄弱。
二是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公共福利资源得到有效的配置,并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服务对象公众化、服务内容多样化、服务队伍专业化和志愿者相结合,不仅具有可能,而且也势在必行。
但由于老年人口的迅速增长,过去分散在单位、集体的福利职能目前还大都转给了政府,经济结构调整带来一段时期内福利保障对象的增加。
在发展公共福利事业上,已有的难点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而新的难点问题又开始形成,公共福利制度不论是从制度设计、目标选择还是实际形态,都存在着许多变量性的因素。
因此,如何通过政策创新,建立符合中国特色的公共福利制度,是摆在我们面前急迫而艰巨的任务。
3公共福利体系创新
正式的公共福利体系是由收入保障服务、医疗服务、教育、住房、社会工作服务和对个人的社会服务以及就业等六大制度项目共同组成。
我国当前实施的社会保障体系的四大项目。
即社会救助、社会保险、公共福利(狭义)和社会优抚涵盖了公共福利体系的六大制度项目中的一部分。
例如。
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中的社会救助、社会保险所涵盖的福利项目与正式的福利体系中的收入保障服务项目基本一致;公共福利项目涉及到了正式福利体系中的教育、住房等方面的部分福利项目。
但正是福利体系的六大基本项目中,还有许多内容是我国当前的社会保障体系所未涉及到的。
如就业福利方面、社会工作服务方面、教育福利方面等。
在目前的状态下,当务之急是调查公共福利的需求,评估国家与社会各方面的承受能力,以及传统福利制度的分工及所履行的职能。
在此基础上,应根据当地人口规模、结构和经济与社会发展状况,对公共福利服务的需求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科学合理、实事求是地制定出适合当地实际的公共福利事业发展的总体规划,最好还有老年、儿童、残疾人不同对象的总体规划,并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之中。
4公共福利法制创新
应该努力将公共福利制度的运行建立在比较完善的立法基础上。
使公共福利制度的运行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使公共福利真正成为呵护社会的“安全网络”。
但是。
从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公共福利方面的立法仍然存在着下列问题:一是公共福利方面的法规制度建设严重滞后。
如儿童福利、社会津贴、住房福利、教育福利等均没有相应的法律规范。
部门政策仍然主导着福利制度的建设;二是有关福利问题与而且它社会政策混在一起。
如妇女福利等与劳动保护相关联,并实际上将农村女工等排出在外,只能算是劳动保护范畴;三是现行有关法规政策在公共福利事务的管理、监督等方面存在着模糊性,等等。
因此,在改造传统的公共福利制度时,应当先对已有的法律、法规、政策进行改造并实现公共福利法制系统化、专门化。
在福利法制建设方面,既可以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的方式颁行多部并行的福利法,也可以在制定综合性的公共福利法的基础上,分别制定相关的、适用于各大福利项目的配套法规。
同时,还必须加紧研究制定公共福利机构建设标准、服务标准和等级标准等行业性规范,使各类公共福利机构的管理和服务有法可依,以保障福利机构和服务对象双方的合法权益。
5公共福利管理方式创新
任何公共事务都必须有权威、高效的政府机构来主导,公共福利亦是如此。
中国的公共福利事业改革与发展迫切需要统筹规划,而现阶段的福利事业仍然停留在传统的分割管治格局下,民政部门(管理民政福利)、财政部门(财政性补贴)、劳动部门(管理职业福利)、建设部门(管理城镇住房公积金)、教育部门(教育福利)等多个政府部门和一些半官方机构(如工会、妇联、残疾人联合会等)均分别管理着相应的福利事务,各行其是的局面并未根本改变。
这种局面造成的后果便是公共福利只能在部门掣肘中分割地、缓慢地发展。
因此。
建立权责分明、相对统一的福利事业监管机构已势在必行。
郑功成教授认为,民政部门应该承担起统一管理全国公共福利事务的主要责任,即除教育福利因其与教育界关系不可分割而仍宜由教育部门管理外,其他福利事务均应由民政部门统一管理并承担责任。
句对于城镇住房公积金虽然可以特殊处理,但住房福利中的公共房屋建设与分配亦应纳入统一的公共福利事业体系之中。
只有在政府统一管理、监督与协调下。
采取官办、民办、官助民办等多种形式,才能促进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共福利事业健康地发展下去。
参考文献
[1] 郑功成冲国社会保障制度变迁与评估【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2] 赵海利冲外公共福利的比较分析U1.财经研究,1999(1) .
[3] 陈银娥.浅析西方国家福利经济制度的改革田.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