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发展的规律教案--优秀.doc

合集下载

学案1:11.1 社会发展的规律

学案1:11.1 社会发展的规律

社会发展的规律【自主学习】一、学习目标1.识记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2.2.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的规律。

3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4.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

5.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6.生产活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7.运用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分析说明虚幻、歪曲的社会意识也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8.运用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原理,分析说明我国的精神文明建设。

9.运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辩证关系的原理,分析说明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

10.运用社会基本矛盾理论,分析说明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二、知识梳理(一)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1.含义(1)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生活的方面,它的主要、最根本的内容是,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2)社会意识是指社会生活的方面,是人类社会中各种现象的总称。

既包括各种不同的风俗习惯和社会心理,也包括政治思想、法律思想、道德、科学、艺术、宗教等各种不同的社会意识形态。

2.辩证关系(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①有什么样的,就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的性质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

②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着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

(2)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①社会意识具有,有时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又会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

②社会意识的反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地预见社会发展的,对社会发展起作用。

3.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观点,是打开社会历史奥秘的钥匙。

(二)社会基本矛盾运动1.物质资料生产方式(1)地位: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2)作用:生产活动中形成的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生产方式的变革决定着社会形态的。

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1)表现:①生产力是、最活跃的因素。

②生产力的状况生产关系的性质。

③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发展具有或的作用。

第十一课-1框社会发展的规律

第十一课-1框社会发展的规律

第十一课社会发展的规律使用说明:1.学案前三部分――学习目标、自主学习和原理总结供同学们在自主学习时间使用,时间15-20分钟。

第四、五部分――合作探究、当堂检测在课堂使用。

2.注重原理总结部分,自主学习和课堂巩固落实都要以此为依据。

一、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并熟记忆以下知识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2、过程与方法目标:形成用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看待社会现象、分析和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形成正确认识社会发展的能力,对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有正确地认识3、情感目标: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德的基本立场;尊重社会发展规律,走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由之路,为社会历史的发展和人类进步是俄做出自己的贡献。

二、自主学习(对照讲义整体把握教材,自主分析,解决问题,用红笔标出疑难问题15分钟)(一)整体感知: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及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社会发展的规律总趋势—前进的、上升的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在实践中不断解决基本矛盾实现实现实现方式阶级社会中通过阶级斗争社会主义社会靠改革(二)自学整理,并理解记忆(时间:10分钟)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方法论要求:2、怎样理解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它决定着社会的性质和面貌,决定着社会形态的变革和更替。

生产方式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

3、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原理、方法论要求:4、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关系原理、方法论要求:5、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和普遍规律、方法论要求:6、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方法论要求:三、原理总结(以此为指导进行自学整理;强化记忆 5分钟)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原理:⑴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

⑵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

第三章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第一讲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及其辩证关系

第三章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第一讲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及其辩证关系

第三章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第一讲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及其辩证关系教学的目的和要求:1.掌握社会存在(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的构成及其在社会存在和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明确人类社会的历史是劳动发展史,树立‚以热爱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2.掌握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把握意识形态斗争的规律,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反对意识形态的‚多元化‛。

同学们,我们在思想文化建设方面,总是强调要‚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

请问:我们的主旋律是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多样化是什么?多样化与多元化有什么不同?这个问题的本质是什么?希望大家带着这些问题学习这一讲,从中找出正确的答案。

我们这一讲,主要讲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及其辩证关系。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也是人类实践中的根本问题。

在对待社会历史问题上,历来存在着两种根本对立的观点:一种是唯物史观,另一种是唯心史观。

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唯心史观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由此产生出两种社会历史观的一系列根本分歧。

所以,弄清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及其辩证关系问题,至关重要。

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含义1.社会存在社会存在也称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它包括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和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其中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的主要方面。

(社会存在的示意图:)(1)地理环境及其在社会存在和发展中的作用地理环境(也称自然环境)是指与人类生活所处的地理位臵相联系的各种自然物质条件的总和。

它包括地理条件、气候条件、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等等。

地理环境是社会存在和发展所必要的物质前提,它对社会存在和发展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第一,地理环境提供社会生产和生活资料的来源。

人类的一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都是通过劳动取得的,但是如果只有劳动而没有劳动对象,没有地理环境,也不能创造出社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所以,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指出:‚劳动不是一切财富的源泉。

教学设计6:11.1 社会发展的规律

教学设计6:11.1 社会发展的规律
(1)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含义。
经济基础指生产关系的总和。 上层建筑指一定社会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以及该社会的各种思想观点和社会意识形态。
(2)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二者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
①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②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课堂练习:我国原有政府管理过多过滥,在一定程度上不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2004年7月1日正式实施的《行政许可法》进一步规范政府职权,更好地发挥为市场经济服务的职能。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看,这体现了( )
4.社会生活的本质。
(二)、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社会发展的动力来自哪里
1.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社会意识
◇课堂探究:(1)想一想,怎样才能揭开社会历史之谜?
(2)想一想,物质生产在社会存在和发展中起着什么作用。
此知识点分三层认识,首先,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体——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来识;其次,分析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如何推动社会进步;最后,得出结论: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重点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教学难点
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及其发展规律;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相应对策
教学过程
(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1.以往社会历史理论陷入唯心主义的原因。
◇课堂探究:(1)想一想,宗教所描绘的世界和现实世界之间是什么关系?
(2)人的许多不切实际的念头、思想和实际生活之间是什么关系?
2.阶级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
(1)、阶级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第三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2015版教案

第三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2015版教案

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教学目的和要求:1、把握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及其重要意义。

2、要求学生全面理解掌握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

把握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规律及其特殊形式。

3、要求学生了解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弄清阶级斗争、革命和改革、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4、向学生讲清历史的创造者是人民群众而非少数“英雄人物”,让学生掌握历史人物的作用和评价历史人物的原则。

重点:1、两种对立的历史观及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2、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讲清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决定与被决定、作用与反作用的关系;讲清由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生产关系变革,导致上层建筑革命,社会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的过程。

使学生认识到我国进行体制改革的客观必然性。

3、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难点:1、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与哲学基本问题的关系。

2、“第一生产力”与“先进生产力”的关系。

3、把握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规律的同时,还要理解社会形态更替的统一性与多样性,社会形态更替的必然性与人们的历史选择性、社会形态更替的前进性与曲折性。

4、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与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关系问题。

授课时间:4课时思考题:1、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需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和生产力,促进经济发展。

同时,我国自然资源十分有限。

环境污染较严重。

我国面临经济发展和保护环境的双重任务,面临开发资源和保护资源的矛盾。

结合实际,并根据你对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的理解,谈谈在利用科学技术方面我们应该怎样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2、试分析:既然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那么,为什么同一时代条件下人们的思想观念却丰富多彩、差异很大甚至产生对立呢?搞清这些道理,对于提高自己思想道德修养的自觉性会有什么帮助?3、结合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所有制结构有哪些变化?分配机制有哪些改变?4、结合我国社会存在着的一些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谈谈我们应该如何在实践中坚持群众观点,做到以人为本。

《社会发展的规律》教案2

《社会发展的规律》教案2

第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第一框社会发展的规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2)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在任何社会中都起作用的普遍规律。

3)社会发展的总趋势。

4)马克思主义以前的社会历史理论的局限性。

5)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6)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7)运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的原理,分析说明虚幻、歪曲的社会意识也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8)运用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原理,分析说明我国的精神文明建设。

9)运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辩证关系的原理,分析说明我国的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

10)运用社会基本矛盾理论,分析说明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11)通过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的学习,初步形成用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看待社会现象、分析和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

12)通过对社会基本矛盾原理的学习,初步形成正确认识社会发展的能力,对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有正确的认识。

过程与方法:情境(话题)导入(教师)→活动探究(师生)→自觉践行(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从社会存在出发理解社会意识,坚持思想领域的问题要到物质领域中去寻找根源,坚定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

2)尊重社会发展规律,走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由之路,为社会历史的发展和人类进步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教学重、难点: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2)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3)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及其发展规律。

4)社会发展的总趋势。

教具与媒体:自制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总第26课时)教学过程:话题生活中的哲学近年来,“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循环经济”“环境友好型社会”“社会主义新农村”“八荣八耻”等新名词不断出现。

随着这些新名词的高频率出现,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也在发生着变化。

从城市到农村,从沿海到内地,从老人到孩子,我们都可以感受这种变化。

请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有关知识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认识。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学习教案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学习教案
社会关系商品化,市场和竞争主导经济活动。
详细描述
生产资料资本家所有,工人出卖劳动力给资本家。
文化和科技快速发展,形成全球化的世界市场和信息社 会。
社会主义社会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7字
总结词:人类社会发展的第五个阶段,以人民群众利益为 中心的制度设计,社会组织形式是社会主义国家。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详细描述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生产力进一步发展,铁器和畜力广泛应用。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生产资料地主所有,农民依附于地主。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社会关系等级化,权力集中于地主阶级。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文化和科技有一定发展,出现封建制度下的文化繁荣。
资本主义社会
总结词:人类社会发展的第四个阶段,以资本家占有资 本和雇佣劳动为基础,社会组织形式是资本主义国家。 生产力高度发展,工业革命推动生产方式现代化。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
构建
面对全球性挑战,各国需要加强 合作,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 同应对挑战,实现共同发展。
社会发展的挑战和机遇
资源环境压力:随着人 口增长和经济发展,资 源环境压力将越来越大 ,需要加强环境保护和 资源节约。
科技革命的影响:科技 新。
维护公共利益
以公共利益为重,反对个人主义和自私行为,维 护社会的整体利益。
促进社会和谐与进步
秉持积极向上的态度,促进社会和谐与进步,推 动人类文明的发展。
THANK YOU
感谢聆听
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
80%
科学技术
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是推动社 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它能够提高 生产效率、改善生活品质、推动 经济和社会进步。
100%

社会发展的规律教案

社会发展的规律教案

社会发展的规律教案《生活与哲学》教学设计教学过程:第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第一框社会发展的规律【教材分析】此框题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本课内容属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史观,马克思用历史唯物主义揭示了社会历史的规律。

理解社会发展规律,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二是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三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最终得出: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总趋势。

【学生分析】在之前我们明白了“世界是什么”。

懂得了“世界怎么样”,知道了如何正确地看待我们周围的世界,目的就是为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最终服务于我们改造世界的活动。

使学生了解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是什么,有怎样的关系,我们该怎么做。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识记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2、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的规律,是在任何社会中都起作用的普遍规律。

3、社会发展的总趋势。

4、理解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5、运用社会基本矛盾理论,分析说明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二)能力目标1、通过对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的学习,初步形成用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看待社会现象、分析和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社会历史的主体理论的学习,初步形成正确认识社会发展的能力,对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有正确的认识。

3、通过对社会历史主体的理论学习,明确社会历史首先是物质生产关系的历史,形成自觉坚持用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看待好处理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从社会存在出发理解社会意识,坚持思想领域的问题要到物质领域中去寻找根源,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

2、尊重社会发展规律,走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由之路,为社会历史的发展和人类进步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教学重难点】1、重点:(1)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及其发展规律。

(2)社会发展的总趋势。

2、难点:(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教学方法】讲授法、情境设疑法、教师启发、引导式教学【教学手段】【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

社会发展的规律教案优秀5篇

社会发展的规律教案优秀5篇

社会发展的规律教案优秀5篇儿童思维发展规律篇一第一阶段:自我认知。

(0.5-1岁开始发展)包括和自己相关的感知觉范围事件。

这一阶段相对简单,因为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

比如:1)名字识别:听到别人叫自己的名字有反应,认识自己的名字,能用自己的名字命名自己等。

2)身体识别:认识自己的身体部位及五官,并能辨别自己和他人身体的区别。

3)家庭成员:和自己相关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等,不会认错爸妈。

4)物品所属:知道哪些东西是自己的,如自己的衣服,自己的书包,自己的玩具等。

并有一定保护意识。

5)性别意识:即对于自己是男孩女孩的性别概念有萌芽意识,并由此产生与性别文化一致的兴趣爱好。

6)人物关系:我的家人,我的朋友,我的同学,我的邻居,乃至我的敌人或者陌生人,都能一一分辨。

第二阶段:自我体验。

(1-2岁开始发展)儿童学会行走后,世界由静态变成动态。

儿童通过动作行为感知世界。

逐渐形成了包括自己身心感受的只属于自己的心理体验。

这一阶段从可视变为不可视,由外在变内在。

比如:1)生理体验:饥饿、口渴、尿意、便意、困意、痛觉、生病等。

2)意愿体验:要和不要,喜欢和不喜欢,接受和拒绝,从众多选项中选择自己看中的等。

3)情绪体验:喜怒哀惧惊的本能情绪体验及识别。

4)情感体验:紧张、嫉妒、感动、羞愧、内疚、自豪、憎恨、原谅、幸福等高级情感体验及识别。

5)思维体验:忘记、知道、记得、认识、想、觉得、思考、回忆、想法等与大脑思维相关的过程体验及识别。

第三阶段:自我管理。

(2-3岁开始发展)此时,儿童增加了和他人的接触,并在3岁左右,开始进入幼儿园等集体环境。

如果这世界中只有我一人,则我可以为所欲为。

但我们的生活是由成千上万人组成的集体社会。

如此,我们便不能为所欲为,要为了在集体中生存进行自我管理。

1)停止意识:当他人(最开始是父母)喊停时,我们能够立即停止当前的事情。

这对婴幼儿的生存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因为父母以此教会他们什么是危险的,并学会避免危险,更好地生存。

社会发展的规律教案

社会发展的规律教案

社会发展的规律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社会发展的含义和重要性;2.掌握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3.能够运用社会发展的规律分析历史事件和社会现象;4.提高学生的社会观察和分析能力。

二、教学内容1.社会发展的定义和意义;2.社会发展的主要规律:–社会发展的历史规律;–社会发展的经济规律;–社会发展的政治规律;–社会发展的文化规律。

3.社会发展的案例分析:–工业革命对社会发展的影响;–科技进步对社会发展的推动;–全球化对社会发展的挑战。

三、教学过程1. 简介社会发展的定义和意义(10分钟)教师通过简洁明了的语言,向学生介绍社会发展的定义和意义。

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社会发展是什么?为什么社会发展对个体和整个社会都十分重要?2. 介绍社会发展的主要规律(30分钟)教师详细讲解社会发展的主要规律,包括社会发展的历史规律、经济规律、政治规律和文化规律。

教师可使用具体的案例和数据来说明各个规律的特点和作用。

3. 进行社会发展的案例分析(4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对不同的社会发展案例进行分析,如工业革命对社会发展的影响、科技进步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以及全球化对社会发展的挑战。

学生需要运用所学的社会发展规律以及其他相关知识来分析这些案例,提取出规律和结论,并进行讨论和交流。

4. 总结和讲解课后作业(10分钟)教师对本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选择一个与社会发展相关的新闻事件,运用所学的社会发展规律进行分析,并撰写一份简短的报告。

四、教学评估1.课堂表现评估: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回答问题的质量进行评估;2.课后作业评估:评估学生是否准确理解和运用了社会发展的规律;3.学习态度评估:评估学生在学习社会发展知识过程中的态度和积极性。

五、教学资源•课件:包括社会发展的定义、意义、规律等内容;•案例分析材料:关于工业革命、科技进步、全球化等社会发展案例的数据和资料;•课后作业:学生完成的社会发展案例分析报告。

第七章社会发展规律与历史主体教案

第七章社会发展规律与历史主体教案

第七章社会发展规律与历史主体教案一、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着重掌握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动力,使学生认识到社会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要在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前提下,正确认识和评价历史人物的作用;深刻理解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人类社会的基本规律;阶级的实质与阶级划分的标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科技革命的两重性。

三、教学时数:7课时四、教学方法:教师系统讲授为主,让学生观看电视纪录片《邓小平》,并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讨论。

五、教学内容节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辩证关系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和发展。

首先,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

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

马克思说的“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气机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就是此理。

其次,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决定生产关系变革。

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巨大的反作用。

表现为两种情况:一是积极作用。

二是阻碍作用。

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的情况极为复杂。

总体起推动作用,个别环节有缺陷;总体起阻碍作用,调整、改革后有某些刺激作用。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构成了生产方式的矛盾运动。

生产方式的矛盾运动就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从基本适合到基本不适合,又从基本不适合到新的基本适合这样一个川流不息、不断前进的发展过程。

二、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规律内容:生产力决定一定生产关系能否产生,决定它产生后发展的方向和形式;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对生产力的发展起促进或阻碍作用。

意义: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有制结构的确立,以此规律为依据。

第二节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一、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

社会发展的规律教案

社会发展的规律教案

社会发展的规律教案课题:社会发展的规律一、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社会发展的规律;2.了解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具体规律;3.掌握社会发展的规律与个人生活的关系。

二、教学重难点:1.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2.社会发展的具体规律。

三、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通过播放一段社会发展的视频或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和规律。

2.知识讲解(30分钟)(1)什么是社会发展的规律:(2)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3)社会发展的具体规律:3.案例分析(30分钟)通过具体案例的分析,让学生理解社会发展的具体规律。

比如:科技革命的推动作用、产业结构调整的社会影响等。

4.小组讨论(20分钟)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讨论一个问题:个人生活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生活如何受到社会发展的影响,同时个人的努力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5.总结归纳(10分钟)由学生总结讨论的结果,归纳出社会发展的规律与个人生活的关系,反思个人生活中如何积极融入社会发展。

四、教学方式:1.导入:通过视频或图片的形式引导学生思考。

2.知识讲解:采用讲解、示范等方式,将知识点传达给学生。

3.案例分析:通过具体案例的分析,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社会发展的规律。

4.小组讨论: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造力。

5.总结归纳:由学生总结归纳,提高学生的思维整合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评估:1.通过教学小组讨论的表现,评估学生对社会发展规律的理解程度;2.通过总结归纳的表达,评估学生对个人生活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的思考和理解。

六、教学延伸:1.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个人生活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的文章;。

《社会发展的规律》教案:探究历史与现实的关系

《社会发展的规律》教案:探究历史与现实的关系

如今的社会正处于飞速发展的时代,人们所面临的问题也日益繁杂、纷杂。

对于教育工作者而言,如何帮助学生规律认知和分析社会发展是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

《社会发展的规律》作为一门人文社会科学课程,有着不可替代的教育价值。

本教案主要探究历史与现实的关系,帮助学生理解社会发展中的规律、特点和转型,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现实思维能力,提高其社会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一部分:教学目标1.认识社会发展的规律2.理解历史与现实的关系3.分析社会发展中的特点和转型4.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现实思维能力5.提高学生的社会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二部分:教学内容1.社会发展的定义和内涵(1)社会发展的概念(2)社会发展的内涵(3)社会发展的主要特征2.社会发展的历史变迁(1)农业社会的主要特点和转型(2)工业革命的主要影响和转型(3)知识经济的主要特征和转型3.社会发展与现代化(1)现代化的内涵与特点(2)社会发展与现代化的关系(3)现代化的三个阶段:前现代、现代和后现代4.历史与现实的关系(1)认识历史(2)历史思维的培养(3)历史对现实的启示(4)现实对历史的影响第三部分:教学方法1.讲授法:老师通过讲解具体的案例和历史事件,帮助学生理解社会发展的规律和社会变迁过程中的特点和转型。

2.讨论法: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探究历史与现实的关系,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3.工作坊式教学法:老师通过引导学生参观社会发展的实物,培养学生的现实思维能力,提高社会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

4.任务式教学法:老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根据课堂所学内容,制定解决一个社会问题的行动计划,让学生在实践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四部分:教学过程1.思维导图展示(1)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社会发展,它包括哪些内容?(2)讲解社会发展的基本定义、内涵和特征。

(3)让学生完成思维导图,归纳总结社会发展的主要特点和过程。

2.案例分析(1)通过历史事件,介绍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的主要特点和转型。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学习教案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学习教案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构成生产方式的矛盾 运动,推动着人类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发展。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关系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经济基础是指由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是构成一定社会的 基础;上层建筑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以及与其相适应的制度、组织和设施, 在阶级社会主要指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
会形态。
04
全球化背景下人类社会发展新挑战
全球化进程加速及影响
全球化进程加速
随着交通、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全球化进程不断加速,国际贸易、投资、文化交流等活动日益频繁,世界各国经济 、政治、文化等方面的联系更加紧密。
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全球化促进了资本、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跨国流动,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快速增长。同时,全球化也加剧了国际 竞争,导致一些国家面临经济边缘化的风险。
03
社会发展规律探讨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原理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生产力的水平和发展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和状 况,生产力的变化必然引起生产关系的变化。
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时,就能促进生 产力的发展;当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时,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02
人类社会基本概念及特点
人类社会定义与构成
人类社会的定义
人类社会是由人类个体通过社会关系 相互连接而成的整体,是人类活动的 总和。
人类社会的构成
人类社会由经济、政治、文化等多个 领域构成,其中经济是基础,政治是 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 的反映。
人类社会特点分析
社会性
人类是群居动物,具有强烈的 社会属性,人类社会的形成和 发展离不开人与人之间的交往 和合作。

《社会发展的规律》教案:发展战略与可持续发展

《社会发展的规律》教案:发展战略与可持续发展

社会发展的规律是人类社会长期发展的实践历程中总结出来的基本经验,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的科学概括和总结。

在现代社会中,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发展都符合着这些规律。

社会发展的规律既是客观存在的,又具有主观性和可操作性。

只有深入研究这些规律,才能制定出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正确发展战略,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

一、社会发展的规律及其核心特征社会发展的规律是指在人类社会长期发展的历史过程中,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发生的客观变化的基本规律。

这些规律不仅具有科学性、普遍性,而且也体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本质特征,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其中,社会发展的规律的核心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历史性:社会发展的规律是在长时间的历史演进中总结提炼出来的,具有历史性和现实性的双重特征。

2.科学性:社会发展的规律是客观存在的,可以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全面详细的阐述和解释。

3.特殊性:每个典型的时代都有其自身的社会发展规律,因此,社会发展规律具有一定的时代性和特殊性。

4.普遍性:社会发展的规律具有相对的普遍性,简单地,它可以适用于所有发达国家和不发达国家之间的社会发展状况。

二、发展战略的主要制定原则制定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发展战略的主要原则包括以下几点:1.科学性原则:发展战略必须基于社会发展规律,并采取科学预测、科学规划、科学实施、科学评估等科学方法。

2.可持续性原则:发展战略应以可持续发展为基本目标,遵循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和社会和谐等三个方面的基本原则。

3.统筹性原则:发展战略必须统筹兼顾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相互协调发展。

4.区域性原则:发展战略以地区为单位,因地制宜、特色鲜明,推动地区发展。

5.程度性原则:发展战略应符合现代文明程度和经济发展状况的不同阶段的不同需求。

6.群众性原则:发展战略须坚持从人民群众的最大限度寻求社会福利,让所有三方(政府、企业、群众)从发展中受益。

三、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与实现路径可持续发展是指经济、社会和环境的高度协调、符合人类长远福祉利益的发展模式。

社会发展的规律教案

社会发展的规律教案

社会发展的规律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识记: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含义两大社会基本矛盾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什么◇理解: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分析:联系社会实际,说明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的决定作用联系我国调整生产关系的实际,说明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分析社会现实,说明改革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方面工作的强大动力2、能力目标: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的能力提高辩证思维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社会的规律性,坚定社会主义信念二、【重点、难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2、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3、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及其发展规律4、社会发展的总趋势三、【整体感知】:通过本课的学习,同学们将认识我们生活的社会可划分为物质生活即社会存在和精神生活即社会意识两大部分。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是客观的,决定了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由低级向高级发展。

四、【方法点津】:运用对比方法认识几种社会生活概况。

联系社会实际对社会的物质性和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加以理解。

撰写论文,深入理解某一知识点。

五、【课文导语】: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的高级运动形式,其发展总是像一种自然过程一样地进行,因此,在社会运动和自然运动中存在着共同的规律。

但是,社会又不同于自然界。

在自然界中起作用的完全是盲目的、自发的力量,社会历史则是由有意识的人的活动构成的。

那么,社会历史发展有什么规律?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是什么关系?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目的导入讲述小故事:宋国有个农夫,披着破絮麻布熬过了冬天。

来年开春,农夫在田里耕作,晒着太阳,感到浑身惬意,不知道天底下原来还有广夏温室和丝袄狐裘。

他回头招呼妻子说:“这般享受的办法,别人一定还不知道,等我们去告诉国王,肯定会有重赏问题;农夫的想法很可笑,你能从哲学上说明产生这种想法的原因吗?学生思考故事、回答问题(感知农夫的生活环境决定了他有这样的想法)——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引入新课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问题: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含义2、二者什么关系学生阅读课文,自己整理整体框架形成历史问题思考:你知道斯芬克斯之谜吗?在哲学上的斯芬克斯之谜是是什么?人类为什么会迷惑?学生讲授斯芬克斯之谜,归纳、探究人类在社会领域陷于唯心主义的原因挖掘社会共鸣没有追溯到产生这些思想动机的物质原因——社会存在(对社会历史的片面了解和物质生产实践的局限)马克思之所以能够发现社会发展的规律的原因,就是从实践出发认识人类社会,用实践的观点考察人类社会,找到了以物质生产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存在。

探究社会发展规律的教案

探究社会发展规律的教案

探究社会发展规律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社会发展规律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掌握社会发展规律的分类方法。

3.了解社会发展规律对于社会进步和发展的推动作用。

4.分析社会发展规律的具体案例及其启示。

二、教学过程第一课:社会发展规律的概念及分类1.导入请同学们回顾一下在生活中能看到的社会现象,从中总结自己对社会发展的认识,并进行简单的讨论,引出社会发展规律的概念。

2.概念介绍将社会发展规律的概念进行解释,并提出其重要性。

3.分类方法介绍社会发展规律的分类方法,包括必然性规律和偶然性规律的区分。

4.练习让同学们结合生活实际,自行归纳出不同类型的社会发展规律,并进行讲解和讨论。

第二课:社会发展规律的推动作用1.导入请同学们讨论一下社会发展规律是如何对社会进步和发展起到推动作用的,并从中引出社会变革的重要性。

2.社会变革的基本形式介绍社会变革的基本形式,包括渐进式变革和革命式变革。

3.渐进式变革与革命式变革的比较通过对渐进式变革与革命式变革的比较,探究社会发展规律在不同类型变革中的作用。

4.实例分析推选一些社会变革的实例,分析社会发展规律对这些变革的影响,以及变革的成败与社会发展规律的关系。

第三课:社会发展规律的具体案例与启示1.导入针对上一节内容所讲述的实例,让同学们自行归纳相关的社会发展规律,以及对于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启示。

2.案例分析通过对一些经典的社会事件进行案例分析,探究社会发展规律在不同领域的具体体现,以及带来的启示和建议。

3.总结通过对社会发展规律的探究,总结其重要性和积极作用,提高学生对社会发展的整体性认识。

三、教学评价1.通过问答形式、小组讨论等多种形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2.通过阅读、听取学生的总结和展示,及其对学校活动的参与,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3.通过课外练习、实际应用及反馈,对学生的学生知识应用能力进行评价。

四、教学资源1.教材:社会学教材或相关研究资料。

2.多种形式的学习资源,如网络、图表、实例分析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发展的规律教案
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含义 (2)两大社会基本矛盾 (3)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什么
◇理解:(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
(3)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分析: (1)联系社会实际,说明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的决定作用
(2)联系我国调整生产关系的实际,说明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3)分析社会现实,说明改革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方面工作的强大动力 2、能力目标: (1)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 (2)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的能力 3456
2019-03-08
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含义 (2)两大社会基本矛盾 (3)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什么
◇理解:(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
(3)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分析: (1)联系社会实际,说明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的决定作用
(2)联系我国调整生产关系的实际,说明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3)分析社会现实,说明改革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方面工作的强大动力 2、能力目标: (1)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 (2)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的能力 3456
2019-03-08
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含义 (2)两大社会基本矛盾 (3)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什么
◇理解:(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
(3)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分析: (1)联系社会实际,说明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的决定作用
(2)联系我国调整生产关系的实际,说明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3)分析社会现实,说明改革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方面工作的强大动力 2、能力目标: (1)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 (2)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的能
力 3456
2019-03-08
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含义 (2)两大社会基本矛盾 (3)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什么
◇理解:(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
(3)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分析: (1)联系社会实际,说明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的决定作用
(2)联系我国调整生产关系的实际,说明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3)分析社会现实,说明改革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方面工作的强大动力 2、能力目标: (1)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 (2)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的能力 3456
2019-03-08
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含义 (2)两大社会基本矛盾 (3)社会历
史发展的总趋势是什么
◇理解:(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
(3)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分析: (1)联系社会实际,说明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的决定作用
(2)联系我国调整生产关系的实际,说明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3)分析社会现实,说明改革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方面工作的强大动力 2、能力目标: (1)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 (2)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的能力 3456
2019-03-08
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含义 (2)两大社会基本矛盾 (3)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什么
◇理解:(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
(3)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分析: (1)联系社会实际,说明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的决定作用
(2)联系我国调整生产关系的实际,说明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3)分析社会现实,说明改革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方面工
作的强大动力 2、能力目标: (1)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 (2)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的能力 3456
2019-03-08
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含义 (2)两大社会基本矛盾 (3)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什么
◇理解:(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
(3)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分析: (1)联系社会实际,说明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的决定作用
(2)联系我国调整生产关系的实际,说明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3)分析社会现实,说明改革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方面工作的强大动力 2、能力目标: (1)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 (2)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的能力 3456
2019-03-08
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含
义 (2)两大社会基本矛盾 (3)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什么
◇理解:(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
(3)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分析: (1)联系社会实际,说明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的决定作用
(2)联系我国调整生产关系的实际,说明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3)分析社会现实,说明改革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方面工作的强大动力 2、能力目标: (1)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 (2)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的能力 3456
2019-03-08
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含义 (2)两大社会基本矛盾 (3)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什么
◇理解:(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
(3)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分析: (1)联系社会实际,说明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的决定作用
(2)联系我国调整生产关系的实际,说明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3)分析社会现实,说明改革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方面工作的强大动力 2、能力目标: (1)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 (2)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的能力 3456
2019-03-08
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含义 (2)两大社会基本矛盾 (3)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什么
◇理解:(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
(3)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分析: (1)联系社会实际,说明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的决定作用
(2)联系我国调整生产关系的实际,说明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3)分析社会现实,说明改革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方面工作的强大动力 2、能力目标: (1)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 (2)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的能力 345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