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迅速崩溃的原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迅速崩溃的原因
一:国民党逆历史潮流而行
国民党统治集团作为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政治代表,其根本目标是使战后的中国恢复到站前的状态,即坚持蒋介石的独裁统治,继续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老路。所以,即使在战后中国广大人民热切希望实现和平的情况下依然坚持发动内战。国民党既然扼杀了全国人民关于和平建国的热切愿望,也就把自己放在了全国人民的对立面。
二: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使国人及少数国民党将领对其大失所望。
抗日战争爆发后,蒋介石实行“攘外必先安内”的卖国政策。日本对中国大肆侵略,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但蒋介石却实行对日亲善的无耻策略,抽调出大部分兵力来剿杀共产党。由此而丧失了部分民心。
三:国民党统治区的政治经济危机
国民党在政治和经济上不能顺应民心和时代的潮流,不能实现民主的政治和经济改革,保守、腐败。国民党政府由于它的专制独裁和贪官们的贪污腐败、大发国难财,抗战后期在大后方便已严重丧失民心。在抗战胜利时曾经对它抱有很大期望的原沦陷区人民,也很快对它感到极端的失望。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国民党政府派出的官员到原沦陷区接收时,把接收变成“劫收”,大发胜利财。巨额敌伪资产转归官僚资本集团控制的部门。而且国民党统治阶级把法币同伪中储券的比例定为1:200,导致物价暴涨,使人民生活苦不堪言。由于贪污
盛行,捐税繁重,物价飞涨,农业荒废,民族工商业日益破产,导致社会各阶层惶惶不宁广大农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四:不能实现平均地权
国民党之所以在内战中失败,有一个根本的现实原因,就是未能实现“平均地权”的理想。她虽然在一九三零年就颁布了一个十分进步的“土地法”,并且,即便是在艰苦抗战的岁月里,也始终在摸索着和实验着对于土地问题的解决办法。但是,一因内乱频仍,二因外患连连,三因重视不够,才造成了只有土地改革的进步纲领,而不能向广大农民兑现。然而,辛亥以来直至抗战胜利的三十四年间,年年战争所给中国农民带来的痛苦和负担,非但未能稍减,却常常是急剧加深。这既是北伐时期中共就能够煽动农民造反的最重要原因,又是抗战时期中共能够于敌后夺地扩张的最重要条件,更是中共能够在共产革命的名义下,发动起一场传统型中国农民战争的重要社会基础,特别是中国国民党在内战中之所以遭遇巨大失败的最直接、也是最根本的现实原因
1947年,中国共产党召开全国土地会议,决定在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制定了《中国土地法大纲》。大纲规定: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在土地改革中,中共贯彻依靠贫农,团结中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发展农业生产的土地改革总路线。土地改革,是一场独特的土地运动,其实也是一种战争动员的手段之一。中共通过土地革命,在短时间内激起了阶级斗争,大大地
在加速了蒋从“抗战领袖”坠落到“人民公敌”的过程。并且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指引着在封建制度压迫下的亿万农民群众,将自己的力量汇入民主革命的洪流,大批青壮年农民踊跃参加人民军队。这就为打败蒋介石、建立新中国奠定了身后的群众基础
五:国民政府的腐败无能
抗战战争胜利后,国民党进行了一场旷世罕见的经济接收。其动员力量之多,涉及范围之广,接收财富之巨,堪称中国近代历史之最。这是近代以来最大的一次资产接收,是最大的一次发财机遇,是最大的一次集团腐败,是最大的一次财产劫夺。这是蒋介石一生中最大的败笔,是国民党腐败无能更加充分地大暴露,使国民党走向失败的陷阱。当时,国民党政府虽然制定了一些接收政策,但根本没有实行。接收机关众多,重复接收。上海的接收机关多达89个,杭州28个,天津23个,北平至少有29个。1949年,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逃离中国前,对国民党政要说:共产党战胜你们的不是飞机大炮,是廉洁,以及廉洁换得的民心。就连蒋介石也不得不承认:由于在接收中许多高级将领发接收财,奢侈荒淫,沉溺于酒色之中,弄得将骄兵逸、纪律败坏、军无斗志,可以说,我们的失败,就是失败于接收。
五:官兵对立,军民脱节
蒋介石曾指出:“许多高级指挥官每到作战的时候,不是在路上准备了车辆,就是在水上准备了船舶,一到紧要关头,就不管他的部下生死,而先自上车或者登船逃命。这样没有人格的官长,可以说是
寡廉鲜耻,怎能再取得不下的信仰呢?”在军民关系方面,“可以说恶劣到了极点”“我们军队每进到一个村庄,这个村庄中较好的房屋,就一定被我们军队占领;借了人民的东西不归还,损坏了人民的器具不赔偿。这样,当然使人民对我们发生反感,而不愿帮助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