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望祖国未来》教案
第十一课展望祖国未来

P125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是什么?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要促进人与人、人与社 会、人与自然的和谐。
P125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哪些重要特征? 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 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 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P129五、我国目前达到的小康水平是什么样的小 康? 我们现在达到的小康水平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 的、发展不平衡的小康,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 康水平。
漫画一:缺一不可 漫画二:请客 ( l )观点提炼:上述两幅 漫画分别说明了什么? ( 2 )我思我悟:你是如 何理解漫画一中“四位一 体,缺一不可”的? ( 3 )我的建议:要实现 “四位一体”的目标,请 你为当地政府提几条合理 化建议。 ( 4 )明理践行:结合漫 画二谈谈你准备如何为全 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努力。
一、现阶段全民族的共同理想是什么? P124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P141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P13421世纪中叶,我国进入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人民生活基本达到现代化水平。
P125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要性是什么? (1 )社会的发展需要和谐,社会的进步和发展,都 离不开和谐稳定的社会条件。 ( 2 )进人新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 就,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人民生活富裕安康,但同 时我国经济社会面临的矛盾和问题依然十分复杂,资 源、能源越来越紧张,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的矛盾日 益突出,统筹兼顾各个方面利益的难度加大。我们需 要一种新的观念,一方面注重经济发展,另~方面注 重社会和谐。
八、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性或意义?(全 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要性或意义)
1、有利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有利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利于构 建和谐社会) 3、有利于树立科学发展观 4、有利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展望祖国未来》教案(精选2篇)

《展望祖国未来》教案(精选2篇)《展望祖国将来》教案篇13站实现民族复兴老师寄语:实现中华民族的宏大复兴是全民族的共同抱负,我们每个人都应当为这个雄伟的目标而奋斗.展望将来,我们的祖国前程似锦.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华民族的宏大复兴,已是跃出东方地平线的一轮绚丽红日.备课时间:主备人:张晓燕批阅人:李雪英班级姓名学习目标:(目标明确,行动才有效)1、明的确现民族复兴的重要性2、培育正确熟悉在实现中华民族宏大复兴的过程中要以科学进展观理论为指导的力量.学习重、难点:实现民族复兴是我们的奋斗目标预习指导:(方法得当,事半功倍)1、阅读学案,了解学习目标和重难点。
2、阅读课文并结合预习检测,梳理课本学问,在课本上标注思索的结果及自己的问题。
第一课时一、预习检测1、实现民族复兴,是;是的重要目标。
2、从到,中国人民的一切奋斗,都是为了实现、彻底结束;从,中国人民的一切奋斗,则是为了实现。
3、21世纪头20年,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必需。
二、自主学习1、为什么党和国家要实现民族的宏大复兴?2、中国人民实现民族复兴的历程经受了哪两个1XX年?它们的任务各是什么?3、到21世纪中叶我们的奋斗目标是什么?4、为什么21世纪头20年,对我国来说是个重要战略机遇期?5、为实现民族的复兴,我们应当怎么做?(国家、个人两方面)三、合作探究(大胆提出你的困惑)四、展现讲解(课堂大舞台,人人展风采)五、课堂小结六、巩固提升:你用才智和学识取得今日的收获,又将以明智和果敢接受明天的挑战,愿你永葆一往无前的精神。
其次课时1、在世界近现代史上,曾经消失过三次重大进展机遇,但中华民族都与之失之交臂。
其中,错失的机遇后,国家由盛至衰,中华民族开头落后于世界a、18世纪下半叶,资产阶级工业革命b、19世纪下半叶,其次次科技革命c、19世纪末20世纪初,第三次科技革命d、20世纪六七十年月,“文化大革命”时期2、到21世纪中叶,我国()a、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b、国民生产总值在翻一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c、进入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基本达到现代化水平d、人民生活达到全面小康水平3、要抢抓机遇,实现民族幻想,最关键的是()a、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b、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解放和进展社会生产力c、毫不动摇地坚持对外开放政策d、进一步弘扬宏大的民族精神和艰苦奋斗精神4、“长梦千年何日醒,睡乡谁遣警钟鸣?腥风血雨难为人,好个江山忍送人!万丈风潮大逼人,腥膻满地血如糜;一腔无限同舟共济痛,献与同胞侧耳听。
《展望祖国未来》教案

展望祖国未来教案一、教案背景随着中国的快速发展,我们的祖国正逐渐成为世界的重要力量。
为了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展望,本教案旨在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和资源,帮助学生了解祖国的发展现状,展望祖国的未来。
二、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2.理解祖国的重要性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3.培养学生的国家荣誉感和社会责任感。
4.提高学生的世界观和全球意识。
三、教学内容与方法1. 祖国的发展历程:回顾过去方法:•观看纪录片或电影•阅读相关文章和故事•与老年人交流内容:•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中国的社会变迁•中国的科技进步•中国的文化传承2. 祖国的现状:认识当下方法:•观察身边的环境和变化•阅读新闻和报纸内容:•中国的经济发展•中国的科技创新•中国的社会进步•中国的国际地位3. 祖国的未来:展望明天方法:•学习中国的发展规划和政策•分组讨论和展示•设计未来城市和科技内容:•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中国的教育改革•中国的科技前景•中国的文化自信四、教学步骤1.引入:通过展示一张现代中国的照片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
2.祖国的发展历程:组织观看相关纪录片或电影,让学生了解中国的发展历史。
3.祖国的现状:鼓励学生进行调查研究,并进行小组讨论,了解祖国的现状。
4.祖国的未来:组织小组活动,设计未来城市和科技,展示给全班同学。
5.总结与展望: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并展望祖国的未来。
五、教学评估1.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
2.评价学生的小组活动和展示表现。
3.批改学生提交的总结文章。
六、拓展与延伸1.组织参观相关的展览或博物馆。
2.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亲身感受祖国的发展。
3.鼓励学生阅读相关的书籍或杂志,进一步了解祖国的未来。
4.利用多媒体资源,进行虚拟实境体验,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祖国的发展。
七、教学资源•纪录片或电影资源•相关书籍和杂志•中国发展规划和政策文件•当地的博物馆或展览馆八、教学反思通过本教案的实施,学生能够全面了解中国的发展历程、现状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九年级政治教案第11课 展望祖国未来

第11课展望祖国未来第11课展望祖国未来【攻坚克难学海导航】1.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本课的学习重点和难点。
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顺应历史发展变化,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作出的重大战略举措,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
把握和突破这一重点和难点需要我们首先进行详尽的理论分析,深刻体会“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内涵,其次要注意密切结合社会实际,结合党和国家的相关政策、措施,以及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一些阐述,如关注民生、维护社会稳定、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等加深理解。
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是本课的学习重点。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是对邓小平提出的“小康”目标的丰富和发展,这一目标实现之时,我们的祖国将更加繁荣富强,人民的生活将更加幸福美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将进一步显示出巨大的优越性。
可以预见,这一目标的实现将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过程中一个新的里程碑,是社会主义制度新的伟大胜利。
特别是党的xx大在xx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对我国发展提出新的更高要求。
这样结合xx大精神领会这一奋斗目标的精神实质就是本课的学习重点之一。
把握这一重点首先要抓住理解目标的“全面”,即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的全面发展;其次要结合当前我国的基本国情认识实现这一目标的艰巨性,另一方面有要增强实现这一目标的信心。
3.实现民族复兴是本课的学习重点和难点。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的夙愿和梦想,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
我们要明白中华民族复兴之时既是全国各民族共同理想实现之时。
我们要抓住21世纪头20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围绕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坚持改革开放,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落实科学发展观,继承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实现中华民族的共同理想。
《展望祖国未来》课件3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三步走”战略、 与共同理想的关系:
zxxkw
2001年
2020年
21世纪中叶 (共同理想实现)
总体小康
全面小康
第三步战略目标实现 我国达到中等国家水平
“小康”一词,最早出自《诗经》。大意 是有饭吃、有房住。 小康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目标, 是邓小平首先提出来的。
1979年12月6日, 邓小平会见日本首相 大平正芳。谈话中提 出,中国本世纪的目 标是实现小康。
表:从人口看我国达到的小康水平 状况
未达温饱和 小康的人数
2000年全国基 本达到小康水 平的人数 74.84%
12.34% 12.82%
接近小康水平 的人数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
经济更加发展 民主更加健全 科教更加进步 文化更加繁荣 社会更加和谐
谢 谢!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人人有责,人人受惠。 作为当代青少年,我们应该立足中国的基本国 情,着眼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关注 世界共同的问题,自觉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抓住机遇, 迎接挑战,担当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 命。
请你辨析
有的同学说,只要坚持以经济 建设为中心,就能建成全面小康社 会。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请说明 理由。
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已取得阶段性 胜利,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 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取 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第一、二 步战略目标的胜利完成,实现了人民 生活总体上的小康水平,社会主义制 度的优越性得到了充分发挥。
中学学科网
我们的衣食住行用等都实现了由贫 困到温饱、再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这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胜利,是 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
《展望祖国未来》教案

展望祖国未来
教学目标
本教案旨在通过展望中国未来的发展,培养学生的未来感和时代意识,提高学生的爱国情感和责任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教学内容
本教案重点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通过探究当前中国发展的大趋势和前景,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社会发展的现实与未来。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通过介绍我国的历史和现状,让学生深刻理解中华民族历史的荣耀和薪火相传,感悟伟大复兴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科技创新和未来发展
引导学生从科学技术的角度看待中国未来的发展,认识中国科技领域的成就和前景,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究的兴趣。
未来职业规划
帮助学生认识到未来职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明确个人的职业目标和职业规划,提高个人的职业素质和职业竞争力。
教学方法
本教案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旨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包括:
案例分析法
通过介绍当前科技创新领域的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科技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
观察与研究法
组织学生在学校与社会上进行观察和研究,探究现实问题和社会发展趋势,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研究能力。
活动体验法
通过丰富的学校和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切实体验社会的发展和变化,提高实践能力和实践经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总结与反思
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和实践,学生不仅了解了社会的发展趋势和未来的挑战,还深刻认识到自己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员,应该肩负起历史和未来的责任,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作出自己的贡献。
此外,本教案也提高了学生在职业规划、科学学习等方面的能力和素质,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第11课展望祖国未来

第11课展望祖国未来引言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时刻关注着祖国的发展与未来。
随着时代的进步,祖国不断发展壮大,各行各业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本文将从经济、教育、科技和环境四个方面来展望祖国未来的发展。
经济展望祖国的经济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发展。
在过去几十年里,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未来,我相信祖国将继续增强其经济实力。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以及与其他国家的合作,祖国的经济将进一步提升。
中国制造将继续走向世界,中国的品牌将在国际市场上崭露头角。
同时,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将不断提高。
失业率将进一步下降,收入水平将稳步增长。
这将进一步推动内需,促进经济的持续增长。
教育展望教育是祖国未来发展的关键。
我相信未来的中国将进一步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和重视。
更多的资源将被用于改善学校和教育设施,提高教师的培训和职业素质。
此外,随着科技的发展,教育方式也将发生改变。
在线教育和远程教育将逐渐普及,为广大学生提供便捷的学习方式。
教育的普及率将进一步提高,每个孩子都能够接受到良好的教育。
科技展望科技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在未来的中国,我相信科技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人工智能、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新兴技术将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
这些科技的发展将带来生产力的提升和生活的便利。
另外,祖国也将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
大量的经费将投入到科研领域,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投身科技创新。
中国的科技领域将成为世界的创新引擎。
环境展望环境问题是当前全球所面临的共同挑战,而祖国也在积极应对这一挑战。
中国的环境保护政策将进一步完善,大力推动绿色发展。
更多的可再生能源将被开发和利用,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
同时,更加严格的环境监管将确保企业和个人遵守环境法规。
此外,环保意识的培养也将成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未来的中国,人们将更加注重环境保护,积极参与到环境保护行动中。
结论展望祖国的未来,我们看到了经济的蓬勃发展、教育的提升、科技的创新和环境的改善。
第十一课《展望祖国未来》第二站学案(1)

第11课胸怀全球迎接挑战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了解改革开放使中国真正走向世界、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和国际地位提高的事实。
2、知道当今时代的主题和国际竞争的实质;了解经济全球化大潮中我们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增强忧患意识。
3、懂得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意义,理解和平与发展的关系,树立平等、开放、参与的国际意识。
一、填空1、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出现的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继续发展的重要标志,是我国实行对外开放国策,不断走向世界的结果。
2、改革开放使中国真正走向世界。
列举中国国际地位提高的具体实例。
书P1393、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P1414、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两大主题。
和平与稳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前提。
5、一个民族能否由弱变强,后来居上,一个关键的因素就是:能否抓住历史发展的机遇。
6、全世界人民的理想追求和奋斗目标:建立“和谐世界”。
7、当今世界的主题:和平与发展。
和平与发展的核心问题,是解决发展问题。
二、简答1、我国目前面临的机遇有哪些?国内——⑴市场巨大,劳动力丰富;⑵制造业规模齐全并有一定的技术水平。
国际——⑴有相对稳定的国际和平环境;⑵第三次科技革命正在进行,这我国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条件;⑶经济全球化正在发展;⑷加入WTO为我国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带来了机遇。
2、我国目前面临的挑战有哪些?(1)那些成本高技术水平低,管理落后的行业和企业,将面临巨大的竞争压力;⑵我们的思维方式,管理模式,将受到一定的冲击;⑶我国国民的综合素质需要不断提高;⑷我国的社会政治体制需要不断地改革。
但最大的挑战是激烈的国际竞争。
3、面对机遇和挑战我们国家如何做?⑴增强忧患意识和民族责任感、民族危机感;⑵抓住机遇融入经济全球化;⑶加快改革开放,发展生产力;⑷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科教兴国战略;⑸倡导建立公平公正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⑹加强与其它国家的交流与合作。
4、面对机遇和挑战我们青少年如何做?增强忧患意识,明确自身肩负的历史使命,勤奋学习,做好投身祖国建设的各种准备。
九年级政治全册 第11课 展望祖国未来教案4 北师大版

九年级政治全册第11课展望祖国未来教案4 北师
大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实现民族复兴是我们的奋斗目标,需要我们继承和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抓住眼前的战略机遇才能实现。
能力目标:通过本课教学,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勇于提问和解答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教学,激发学生的民族意识。
树立为中华民族的复兴奉献力量的决心和信念。
重点
实现民族复兴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难点
实现民族复兴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教学过程
出示资料:近现代史上中华民族与三次重大发展机遇的失之交臂想一想:读完材料,你有什么感受?
一、实现民族复兴,是中华民族的夙愿和梦想。
1、出示表格中国人民的一切奋斗目标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中叶实现祖国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中叶实现中国的富强、人民的富裕。
2、出示历史故事和历史人物。
3、阅读历史镜头:陈天华的故事。
二、实现民族复兴,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
21世纪中叶,我国将进入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中华民族将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三、抓住战略机遇,实现民族梦想。
1、什么是战略机遇?
2、活动:“站在历史的交汇处”为主题的畅想,畅所欲言谈感受。
学生阅读教材完成表格师补充说明多媒体出示让学生感受到哪些仁人志士为了实现民族复兴而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联系前面所学的内容,通过讲解使学生掌握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
1。
展望祖国未来PPT教学课件

交流:
只有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 产力。
• 才能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 盾
• 才能体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 才能达到共同富裕 • 才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情感升华:
• 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 热爱中国共产党 • 要坚定社会主义信念 • 要充分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 要以振兴中华为己任 • 要培养责任感和使命感
•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中,关键的 目标是什么?
全面小康的特征:
• 较高水平的小康,共同富裕的小康和精神 文明的小康的统一。
• 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 文明协调发展的全面的小康。
较高水平 共同富裕 精神文明
物质文明 精神文明 政治文明 生态文明
请问你心目中的小康又是怎样的呢?
石灰岩、白云岩等。
3.喀斯特作用的本质
溶蚀作用
CO2+H2O+CaCO3==Ca(HCO3)2 淀积作用
Ca(HCO3)2==CO2↑+H2O+CaCO3↓
4、喀斯特地貌发育的基本条件
1、岩石的可溶性: 最主要的可溶性岩石是碳酸盐类
岩石,如石灰岩、白云岩
2、岩石的透水性 岩石空隙和裂隙的发育程度
看下面图画你感受到了什么?
一、感受小康
1、我们可以感受到:
⑴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已取得 了阶段性胜利,人民生活总体上达 到了小康水平。
⑵改革开放20多年来国家上了三个 大台阶:国家的经济总量、综合国力、 人民的生活水平(成就)
2.那么是什么原因带来了小 康?
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坚 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 产力,取得了现代化建设的辉煌成 就。
第11课《展望祖国未来》.doc

第11课《展望祖国未来》第二站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教师寄语:进入新世纪,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代备课时间:总课时: 年级:姓名:学习目标:(目标明确,行动才更有效)1、了解我国现阶段人民生活总体小康的现状及其意义2、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3、懂得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的必要性学习重点、难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学法指导:(方法得当,事半功倍)材料分析、归类整理第一课时课前热身:(试一试,你一定很棒的)1、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已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水平。
2、人民的生活水平已经实现了从到,再由到的历史性的跨越。
中国进入了的新阶段。
3、我们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的小康。
4、21世纪头20年,是我国、的新阶段。
我们要集中力量,全面建设的小康社会,使、、、、、。
课堂探究自主学习(我自信,我参与)1、a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三步走战略是:第一步:1978——1990年第二步:1991——XX年第三步:XX——本世纪中叶:b在迈向小康的征途中,有以下重要的几站,请你在横线上写这几站所要实现的目标①XX年:②2020年: 34 2019-10-14第二站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教师寄语:进入新世纪,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代备课时间:总课时: 年级:姓名:学习目标:(目标明确,行动才更有效)1、了解我国现阶段人民生活总体小康的现状及其意义2、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3、懂得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的必要性学习重点、难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学法指导:(方法得当,事半功倍)材料分析、归类整理第一课时课前热身:(试一试,你一定很棒的)1、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已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水平。
2、人民的生活水平已经实现了从到,再由到的历史性的跨越。
中国进入了的新阶段。
3、我们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的小康。
4、21世纪头20年,是我国、的新阶段。
我们要集中力量,全面建设的小康社会,使、、、、、。
第11课 展望祖国未来

一、欣赏歌曲:《苔》在欣赏歌曲的同时, 展示部分同学的理想及部分学校的校门!让 全班同学产生共鸣!
厦 门 大 学
二、畅谈理想: (主持人进行现场采访男、女同学若干名)
三、小品《二十年以后的畅想》
内容提示:小云的理想是当老师;小涵的理 想是当作家;小鑫的理想是当军人;小东的 理想是研究生;小平的理想是当企业家;经 过努力他们的愿望有的实现了,有的却因种 种原因并未实现、、、、、、 。20年后的 教师节,他们一起来到老师家做 客、、、、、、)
过这样一句话:“如果能追隋理想而生活,本着正直自由 的精神,勇往直前的毅力和自己的理想而行,则定能达到至善至美的境 地。”这说明我们每一个人都要有自己的理想和奋斗目标。
一个人要想获得成功,说得有敢于吃苦,敢于战胜困难的精神。也许我 们每一位同学都有着色彩斑斓的理想,但有人努力了奋斗了楔而不舍地 追求了,就可能实现自己的理想,而有些人,遇到困难退却了碰到艰苦 退缩了,那么他那美丽的理想也就破灭了。从某种意义上讲贫困的生活, 艰苦的条件,是激励人们奋发向上,磨砺人才的礁石,多少伟大的人物 都是在与贫困作韧性的搏斗中取得成绩。“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 苦寒来“,要想实现理想,获得科学知识,必须要有不懈努力的奋斗精 神。
同学们,我们是祖国的希望,让我们把疑难当做获得知识的向导,把挫 折当做通向成功的桥梁,为了理想,我们坚定地走向未来。
让我们划起勤奋多思的小舟吧,扬着理想的风帆,愿我们都能到达理想 的彼岸!
五、小组唱《最初的梦想》
六、全体同学大声宣誓
我们愿用必胜的信念投入初三! 我们愿用全部的精力倾注初三! 我们愿用坚定的毅力战胜初三! 我们能行!我们一定行! 我们能行!我们一定行! 我们坚信理想会因奋斗而美丽! 我们坚信成功属于九(9)班。
激发学生对祖国未来的展望教案二

激发学生对祖国未来的展望教案二引言: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拥有着丰富的文化和千年的历史。
作为少年儿童,我们应该从小就开始学习了解我们的祖国,了解我们国家的优良传统、优秀历史、优秀文化和优秀人才。
在学校中,在我们课堂教学中,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注重激励学生的爱国情感,营造出培育爱国主义的氛围,努力让学生在学习中对祖国未来有一个更加广阔的展望和理解。
因此,本教案旨在让学生更深刻地认识到中国的发展,并逐渐养成对祖国未来的美好展望。
一、教学目标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深刻认识到祖国在当今世界不可忽视的地位,并体会到祖国未来的愉快前景。
2.让学生通过课程的学习,形成爱国主义的情感,弘扬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国际视野。
二、教学内容1.祖国的发展现状了解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前景,通过多角度的展示让学生全方位的了解我国在各个领域的发展情况,例如经济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传承等方面,并设卡汇总学生对展示内容的疑惑,将内容传递给讲解老师,使讲解老师能根据学生的问题对知识点做更加详细而深刻的讲解,让学生更好的领会知识点。
2.对祖国未来的展望讲解老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更直接、更生动的方式和方法,让学生了解中国的世界地位,让学生体验中国未来的美好。
形成正确的观念,呼吁学生们关注国家的发展,让学生领略我们国家的未来。
三、教学流程1.开篇讲解老师首先介绍本次课程的教学目标,通过实例把学生们带入课程中,让学生们重视对祖国未来的展望。
2.段落呈现讲解老师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通过一段段视频、PPT,让学生深刻领会祖国在不同领域的发展情况和展望。
3.知识点讲解讲解老师利用学生提供的问题,对知识点进行讲解,这一环节的目的是要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所学知识,从而形成正确的思想情感。
4.学生考核教师要通过课程后的考核,检测学生所学知识的掌握度,并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增强对祖国未来的美好展望。
四、教学策略与方法1.针对学生的教学策略教学应从学生身心发展与认知机理入手,应从学生活跃的人类前沿科技、音乐、艺术启迪等兴趣角度入手,鼓励学生发现和分享这些美好事物,强化学生珍爱民族文化的意识,共同构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第11课《展望祖国未来》教学设计1

《展望祖国未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及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
2、能力目标:理解社会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培养正确认识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中要以科学发展观理论为指导的能力;培养全面、发展的看问题的能力;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目标: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树立共同理想,坚定社会主义信念,继承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增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的使命感。
教学重点
构建和谐社会是新时期全国人民的伟大任务。
教学难点
全面理解构建和谐社会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举例导入:不和谐事例)
二、自主阅读、合作交流。
(阅读教材内容,完成下列问题,勾划在课本上或填写在学案上)
1、阅读p125材料想一想:这些话语反映了人们怎样的社会追求?
2、构建和谐社会的原因是什么?
3、构建和谐社会的含义是什么?
4、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容或特征是什么?
5、如何理解和谐社会的特征?
6、如何构建和谐社会?
7、你能为构建和谐社会做些什么?
三、小组展示,教师点拨。
四、知识梳理,内容小结。
五、巩固练习,落实基础。
看《目标检测》老师就本节课所学知识具体布置。
六、联系实际,推展延伸。
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要性(重要意义)?
2、列举我党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展望祖国未来》教案
3站实现民族复兴
教师寄语: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全民族的共同理想,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为这个宏伟的目标而奋斗.展望未来,我们的祖国前程似锦.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已是跃出东方地平线的一轮绚丽红日.
备课时间:
主备人:张晓燕审阅人:李雪英班级
姓名
学习目标:(目标明确,行动才有效)
、明确实现民族复兴的重要性
2、培养正确认识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中要以科学发展观理论为指导的能力.
学习重、难点:实现民族复兴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预习指导:(方法得当,事半功倍)
、
阅读学案,了解学习目标和重难点。
2、
阅读课文并结合预习检测,梳理课本知识,在课本上标注思考的结果及自己的问题。
第一课时
一、预习检测
、实现民族复兴,是
;是
的重要目标。
2、从
到
,中国人民的一切奋斗,都是为了实现
、彻底结束
;从
,中国人民的一切奋斗,则是为了实现。
3、21世纪头20年,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必须。
二、自主学习
、为什么党和国家要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
2、中国人民实现民族复兴的历程经历了哪两个100年?它们的任务各是什么?
3、到21世纪中叶我们的奋斗目标是什么?
4、为什么21世纪头20年,对我国来说是个重要战略
机遇期?
5、为实现民族的复兴,我们应该怎么做?
三、合作探究(大胆提出你的困惑)
四、展示讲解(课堂大舞台,人人展风采)
五、课堂小结
六、巩固提升:你用才智和学识取得今天的收获,又将以明智和果敢接受明天的挑战,愿你永葆一往无前的精神。
第二课时
、在世界近现代史上,曾经出现过三次重大发展机遇,但中华民族都与之失之交臂。
其中,错失
的机遇后,国家由盛至衰,中华民族开始落后于世界
A、18世纪下半叶,资产阶级工业革命
B、19世纪下半叶,第二次科技革命
c、19世纪末20世纪初,第三次科技革命
D、20世纪六七十年代,“文化大革命”时期
2、到21世纪中叶,我国(
)
A、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B、国民生产总值在翻一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c、进入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基本达到现代化水平
D、人民生活达到全面小康水平
3、要抢抓机遇,实现民族梦想,最关键的是(
)
A、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B、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c、毫不动摇地坚持对外开放政策D、进一步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和艰苦奋斗精神
4、“长梦千年何日醒,睡乡谁遣警钟鸣?腥风血雨难为人,好个江山忍送人!万丈风潮大逼人,腥膻满地血如糜;一腔无限同舟共济痛,献与同胞侧耳听。
“陈天华这一泣血文字说明
①他主张建立一个强大的民主共和国②体现了他对生活的无望③他忧国忧民、爱国的思想④他不能振兴民族,软弱无能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5、改革开放以来,无数中华儿女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征程中,涌现出一批批可敬可爱的先进人物,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历史篇章,这充分表现出(
)
①他们对祖国、对人民高度的责任感②报效祖国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③他们承担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责任④他们主动为国分忧,共赴国难,与国家共渡难关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
D①④
6、中国青年群英会的全体代表向全国青年发出倡议:与祖国共奋进,与时代同发展,与人民齐奋斗,用青春、智慧、和汗水铸就辉煌。
这一倡议要求我们(
)
①坚持从个人需要出发②正确处理个人和集体关系③积极承担社会责任
④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7、胡锦涛主席在庆祝国庆60周年讲话中指出:当前,我们正处在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向前迈进……“重要战略机遇期“是指(
)
A新科技革命和经济全球化
B我国已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我国社会稳定,国泰民安
D我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8、材料分析
材料一: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开幕词中说:“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
”中国民族的发展从此开始了新纪元。
材料二: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事业飞速发展,人们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我国的国际地位显著提高。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
为什么说新中国成立使“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
”?
2)
列举近三年来我国社会主义发展取得的伟大成就或发生的重大事件,以说明中华民族正处于伟大复兴时期。
3)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正在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实现这一重要目标,21世纪头20年应该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