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旅客车站装修设计审查指导原则

合集下载

《铁路旅客车站建筑设计规范》

《铁路旅客车站建筑设计规范》

1 总则1、0、1 为统一铁路旅客车站建筑设计标准,使铁路旅客车站建筑设计符合“功能性、系统性、先进性、文化性、经济性”得要求,制定本规范.1、0、2本规范适用于新建铁路旅客车站建筑设计。

1、0、3 旅客车站布局应符合城镇发展与铁路运输要求,并根据当地经济、交通发展条件,合理确定建筑形式.1、0、4铁路旅客车站建筑设计应积极采用安全、节能与符合环境保护要求得先进技术。

1、0、5客货共线与客运专线铁路旅客车站得建筑规模,应分别根据最高聚集人数与高峰小时发送量按表1、0、5—1与表1、0、5—2确定。

表1、0、5-1 客货共线铁路旅客车站建筑规模表1、0、5-2客运专线铁路旅客车站建筑规模1、0、6铁路旅客车站无障碍设计应符合现行《铁路旅客车站无障碍设计规范》(TB10083)与《城市道路与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得有关规定。

1、0、7 铁路旅客建筑节能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 得有关规定。

1、0、8铁路旅客车站建筑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强制性标准得规定.2 术语2、0、1铁路旅客车站railway passenger station为旅客办理客运业务,设有旅客乘降设施,并由车站广场、站房、站场客运建筑三部分组成整体得车站.2、0、2客货共线铁路旅客车站 mixed traffic railway linestation设在客货共线运行得铁路沿线,主要办理客运业务得车站。

2、0、3客运专线铁路旅客车站 passenger dedicated railway line station设在客运专线铁路沿线,专门办理客运业务得车站.2、0、4 旅客最高聚集人数m aximum passengersin waiting room旅客车站全年上车旅客最多月份中,一昼夜在候车室内瞬时(8~10min)出现得最大候车(含送客)人数得平均值。

2、0、5高峰小时发送量peak hour departing quan tum车站全年上车旅客最多月份中,日均高峰小时旅客发送量. 2、0、6站房平台platform for station buildin g由站房外墙向城市方向延伸一定宽度,连接站房各个部位及进出口得平台。

铁路旅客车站建筑设计规范

铁路旅客车站建筑设计规范

铁路旅客车站建筑设计规范第一章总则 1.0.1 为保证铁路旅客车站建筑设计符合安全、适用和卫生等基本要求,制订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标准轨距国家铁路旅客车站新建、改建和扩建工程的建筑设计。

1.0.3 铁路旅客车站站房(以下简称站房)除应按设计年度远期的客运量确定规模外,宜预留扩建的余地。

易扩建的站场客运建筑可分期建设。

1.0.4 铁路旅客车站的建筑规模,应根据旅客最高聚集人数(以下简称最高聚集人数),按表1.0.4划分为四级。

铁路旅客车站建筑规模的划分表1.0.4第二章术语2.0.1 铁路旅客车站Railway passenger station为旅客办理客运业务,设有旅客候车和安全乘降设施,并由站前广场、站房、站场客运建筑三者组成整体的车站。

2.0.2 旅客最高聚集人数Maximum passengers in waiting room旅客车站全年上车旅客最多月份中,一昼夜在候车室内瞬时(8~10min)出现的最大候车(含送客)人数的平均值。

2.0.3 站房平台Platform for station building由站房外墙向城市方向延伸一定宽度,连接站房各个部位及进出站口的平台。

2.0.4 旅客车站专用场地自站房平台外缘至相邻城市道路内缘和相邻建筑基地边缘范围内,包括旅客活动地带与人行通道、车行道、停车场、绿化、建筑小品使用的场地。

2.0.5 公交站点Bus stop设于站前广场内城市公共交通车辆的首末站或中途站。

2.0.6 线侧下式站房Low—lying station building旅客车站站场线路的高程高于站前广场地面高程,站房首层地面低于站台面,且高差较大,分层布置的站房。

2.0.7 高架跨线候车室Elevated overcrossing waiting room位于旅客站台与线路上方,且与站房相连,主要为候车使用的建筑物。

2.0.8 设计行包库存件数Designed of luggage office设计年度内最高月的日平均行包库存件数。

铁路旅客车站建筑设计规范

铁路旅客车站建筑设计规范

铁路旅客车站建筑设计规范第一章总则ﻫ 1.0.1 为保证铁路旅客车站建筑设计符合安全、适用与卫生等基本要求,制订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标准轨距国家铁路旅客车站新建、改建与扩建工程得建筑设计。

ﻫ1、0、3 铁路旅客车站站房(以下简称站房)除应按设计年度远期得客运量确定规模外,宜预留扩建得余地。

易扩建得站场客运建筑可分期建设。

1、0、4 铁路旅客车站得建筑规模,应根据旅客最高聚集人数(以下简称最高聚集人数),按表1、0、4划分为四级。

铁路旅客车站建筑规模得划分表1、0、4术语ﻫ2、0、1 铁路旅客车站Railway passenger station为旅客办理客运业务,设有旅客候车与安全乘降设施,并由站前广场、站房、站场客运建筑三者组成整体得车站。

2、0、2 旅客最高聚集人数Maximum passengers in waiting room旅客车站全年上车旅客最多月份中,一昼夜在候车室内瞬时(8~10min)出现得最大候车(含送客)人数2、0、3 站房平台 Platform for stationbuilding得平均值。

ﻫ由站房外墙向城市方向延伸一定宽度,连接站房各个部位及进出站口得平台。

2、0、4旅客车站专用场地自站房平台外缘至相邻城市道路内缘与相邻建筑基地边缘范围内,包括旅客活动地带与人行通道、车行道、停车场、绿化、建筑小品使用得场地。

2、0、5 公交站点Bus stop设于站前广场内城市公共交通车辆得首末站或中途站。

2、0、6 线侧下式站房Low—lying station buildingﻫ旅客车站站场线路得高程高于站前广场地面高程,站房首层地面低于站台面,且高差较大,分层布置得站房。

2、0、7高架跨线候车室 Elevated overcrossing waiting roomﻫ位于旅客站台与线路上方,且与站房相连,主要为候车使用得建筑物。

ﻫ2、0、8设计行包库存件数Designed of luggage officeﻫ设计年度内最高月得日平均行包库存件数。

【VIP专享】铁路旅客车站建筑设计规范

【VIP专享】铁路旅客车站建筑设计规范

2.0.4 旅客车站专用场地Special area for passenger station 自站房平台外缘至相邻城市道路内缘和相邻建筑基地边缘范围内,包括旅客活动地带与人行通道、车行道、停车场、绿化、建筑小品使用的场地。

2.0.5 公交站点Bus stop 设于站前广场内城市公共交通车辆的首末站或中途站。

2.0.6 线侧下式站房Low—lying station building 旅客车站站场线路的高程高于站前广场地面高程,站房首层地面低于站台面,且高差较大,分层布置的站房。

2.0.7 高架跨线候车室Elevated overcrossing waiting room 位于旅客站台与线路上方,且与站房相连,主要为候车使用的建筑物。

2.0.8 设计行包库存件数Designed of luggage office 设计年度内最高月的日平均行包库存件数。

2.0.9 站场客运建筑Buildings for passenger traffic in station yard 在站场范围内为客运服务的站台、雨棚、地道、天桥、检票口、站台售货亭、站名牌等建筑物。

第三章选址和总平面布置 3.1选址 3.1.1 铁路旅客车站的选址除应符合铁路站场与枢纽总体布局和城市规划的有关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3.1.1.1 特大型、大型旅客车站(以下简称特大型、大型站)宜设于市区方便旅客乘降的地点;中、小型旅客车站(以下简称中、小型站)宜设于主要居民点的同侧。

3.1.1.2 宜减少拆迁或填挖方工程量较少。

3.1.1.3 宜具备必要的场地面积。

3.1.1.4 应符合环境保护、安全、卫生的有关规定。

3.1.2 铁路旅客车站站址不应选择在低洼易淹和有山洪、断层、滑坡、流砂等地段。

3.2总平面布置 3.2.1 铁路旅客车站的总平面布置应与站前广场、站房和站场客运建筑统一规划,整体设计。

3.2.2 铁路旅客车站的总平面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3.2.2.1 符合城镇规划要求,合理确定建筑用地。

铁路旅客车站建筑设计

铁路旅客车站建筑设计

铁路旅客车站建筑设计1 总则1.0.1为保证铁路旅客车站建筑设计符合安全、适用和卫生等基本要求,制订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标准轨距国家铁路旅客车站新建、改建和扩建工程的建筑设计。

1.0.3铁路旅客车站站房(以下简称站房)除应按设计年度远期的客运量确定规模外,宜预留扩建的余地。

易扩建的站场客运建筑可分期建设。

1.0.4铁路旅客车站的建筑规模,应根据旅客最高聚集人数(以下简称最高聚集人数),按表1.0.4划分为四级。

铁路旅客车站建筑规模的划分表1.0.41.0.5铁路旅客车站建筑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2.0.1铁路旅客车站 Railway passenger station为旅客办理客运业务,设有旅客候车和安全乘降设施,并由站前广场、站房、站场客运建筑三者组成整体的车站。

2.0.2旅客最高聚集人数 Maximum passengers in waiting room旅客车站全年上车旅客最多月份中,一昼夜在候车室内瞬时(8~10min)出现的最大候车(含送客)人数的平均值。

2.0.3站房平台 Platform for station building由站房外墙向城市方向延伸一定宽度,连接站房各个部位及进出站口的平台。

2.0.4旅客车站专用场地 Special area for passenger station自站房平台外缘至相邻城市道路内缘和相邻建筑基地边缘范围内,包括旅客活动地带与人行通道、车行道、停车场、绿化、建筑小品使用的场地。

2.0.5公交站点 Bus stop设于站前广场内城市公共交通车辆的首末站或中途站。

2.0.6线侧下式站房 Low—lying station building旅客车站站场线路的高程高于站前广场地面高程,站房首层地面低于站台面,且高差较大,分层布置的站房。

2.0.7高架跨线候车室 Elevated overcrossing waiting room位于旅客站台与线路上方,且与站房相连,主要为候车使用的建筑物。

城际铁路车站建筑设计规范要点解析

城际铁路车站建筑设计规范要点解析

城际铁路车站建筑设计规范要点解析城际铁路车站作为城市交通枢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筑设计规范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将对城际铁路车站建筑设计规范的要点进行解析,明确其核心内容和要求。

一、建筑风格与风貌城际铁路车站的建筑风格应与周边环境相协调,体现地域特色和交通标志。

建筑外立面、屋顶、立面材料、色彩搭配等要与当地文化和建筑风格相契合。

同时,车站建筑的外观应突出交通枢纽的特点,简洁明了,方便乘客辨认,增加城市地标性。

二、功能布局与流线设计城际铁路车站的功能布局应合理、高效。

一般来说,车站主体建筑分为候车厅、站台和行人通道等,各个功能区域之间应通达流畅。

候车区的布置应具备较好的舒适性和便利性,包括座位设置、待售区、自动售票机、洗手间等。

行人通道应畅通无阻,方便乘客流动和转乘。

三、建筑安全与消防设计城际铁路车站的建筑安全是首要考虑的问题。

建筑结构要能够满足承载设计要求,并具备一定的抗震能力。

此外,车站建筑应考虑到安全疏散的需要,设置足够数量的应急出口和疏散通道,保证乘客在紧急情况下的安全。

同时,车站应配备完备的消防设施,包括消防报警系统、灭火器材、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等。

四、环境友好与节能设计城际铁路车站建筑设计要遵循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的原则。

建筑设计应考虑到周边环境的保护,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减少土地占用和生态破坏。

同时,车站建筑应注重节能设计,采用高效的建筑材料,设置合理的供暖、通风、照明等系统,减少能源消耗,降低运营成本。

五、无障碍设计与便捷设施城际铁路车站应具备无障碍设计,方便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人群进出站及使用各项设施。

车站内应设置无障碍通道、坡道、无障碍卫生间等设施,确保所有乘客可享受便捷的出行体验。

此外,车站应提供足够的便利设施,如无线网络、充电设施、便民服务等,满足乘客多样化的需求。

结语城际铁路车站建筑设计规范是确保车站建设符合功能需求、安全要求和环境保护要求的重要依据。

本文对城际铁路车站建筑设计规范的要点进行了解析,包括建筑风格、功能布局、安全设计、节能要求、无障碍设施等方面。

《铁路旅客车站建筑设计规范》

《铁路旅客车站建筑设计规范》

1 总则为统一铁路旅客车站建筑设计标准,使铁路旅客车站建筑设计符合“功能性、系统性、先进性、文化性、经济性”的要求,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适用于新建铁路旅客车站建筑设计。

旅客车站布局应符合城镇发展和铁路运输要求,并根据当地经济、交通发展条件,合理确定建筑形式。

铁路旅客车站建筑设计应积极采用安全、节能和符合环境保护要求的先进技术。

客货共线和客运专线铁路旅客车站的建筑规模,应分别根据最高聚集人数和高峰小时发送量按表和表确定。

表客货共线铁路旅客车站建筑规模表客运专线铁路旅客车站建筑规模铁路旅客车站无障碍设计应符合现行《铁路旅客车站无障碍设计规范》(TB10083)和《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的有关规定。

铁路旅客建筑节能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 的有关规定。

铁路旅客车站建筑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2 术语铁路旅客车站 railway passenger station为旅客办理客运业务,设有旅客乘降设施,并由车站广场、站房、站场客运建筑三部分组成整体的车站。

客货共线铁路旅客车站 mixed traffic railway line station 设在客货共线运行的铁路沿线,主要办理客运业务的车站。

客运专线铁路旅客车站 passenger dedicated railway line station设在客运专线铁路沿线,专门办理客运业务的车站。

旅客最高聚集人数 maximum passengers in waiting room 旅客车站全年上车旅客最多月份中,一昼夜在候车室内瞬时(8~10min)出现的最大候车(含送客)人数的平均值。

高峰小时发送量 peak hour departing quantum车站全年上车旅客最多月份中,日均高峰小时旅客发送量。

站房平台 platform for station building由站房外墙向城市方向延伸一定宽度,连接站房各个部位及进出口的平台。

铁路旅客车站建筑设计规范

铁路旅客车站建筑设计规范

1 总则1.0.1 为统一铁路旅客车站建筑设计原则, 使铁路旅客车站建筑设计符合“功能性、系统性、先进性、文化性、经济性”旳规定, 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合用于新建铁路旅客车站建筑设计。

旅客车站布局应符合城镇发展和铁路运送规定, 并根据当地经济、交通发展条件, 合理确定建筑形式。

1.0.4 铁路旅客车站建筑设计应积极采用安全、节能和符合环境保护规定旳先进技术。

客货共线和客运专线铁路旅客车站旳建筑规模, 应分别根据最高汇集人数和高峰小时发送量按表1.0.5-1和表1.0.5-2 确定。

表 1.0.5-1 客货共线铁路旅客车站建筑规模表 1.0.5-2 客运专线铁路旅客车站建筑规模铁路旅客车站无障碍设计应符合现行《铁路旅客车站无障碍设计规范》(TB10083)和《都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旳有关规定。

1.0.7 铁路旅客建筑节能设计应符合现行国标《公共建筑节能设计原则》GB50189 旳有关规定。

铁路旅客车站建筑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 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强制性原则旳规定。

2 术语铁路旅客车站 railway passenger station为旅客办理客运业务, 设有旅客乘降设施, 并由车站广场、站房、站场客运建筑三部分构成整体旳车站。

客货共线铁路旅客车站 mixed traffic railway line station 设在客货共线运行旳铁路沿线, 重要办理客运业务旳车站。

客运专线铁路旅客车站 passenger dedicated railway line station设在客运专线铁路沿线, 专门办理客运业务旳车站。

2.0.4 旅客最高汇集人数m aximum passengers in waiting room旅客车站整年上车旅客最多月份中, 一昼夜在候车室内瞬时(8~10min)出现旳最大候车(含送客)人数旳平均值。

高峰小时发送量peak hour departing quantum车站整年上车旅客最多月份中,日均高峰小时旅客发送量。

中国铁路总公司关于发布《铁路工程设计措施优化指导意见》的通知

中国铁路总公司关于发布《铁路工程设计措施优化指导意见》的通知

中国铁路总公司关于发布《铁路工程设计措施优化指导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国铁路总公司•【公布日期】•【文号】•【施行日期】2013.08.20•【效力等级】行业规定•【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交通运输综合规定正文中国铁路总公司关于发布《铁路工程设计措施优化指导意见》的通知(2013年)铁路工程设计是确保工程质量安全和效益的源头,是影响铁路建设水平的重要环节。

为适应铁路改革和发展的需要,进一步提高铁路投资效益,结合近年来铁路工程建设和运营实践经验,现提出铁路工程设计措施优化指导意见,请按照以下要求认真执行。

一、各单位要高度重视铁路工程设计优化工作,将全寿命周期成本管理和提高投资效益的理念贯穿于工程设计全过程,充分体现工程技术的经济合理性。

二、对初步设计已批复的项目,原则上按原批复办理,在不影响建设工程的前提下,建设、设计单位可提出优化措施。

三、对初步设计尚未批复的项目,要在确保质量安全的前提下,结合具体工程环境条件和运输功能需求等进行优化。

四、各有关单位要结合工程实践,总结经验,及时将意见和有关资料反馈给中国铁路总公司建设管理部。

铁路工程设计措施优化指导意见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适应铁路改革和发展的需要,进一步提高铁路投资效益,制定本指导意见。

第二条本指导意见适用于新建、改建铁路工程设计。

第二章总体设计第三条铁路选线应遵循综合选线设计原则,注重优化线路平纵断面,绕避不良地质和复杂地形,减少拆迁工程量,节约集约建设用地。

第四条车站(场)选址应满足城市规划和运输需求,考虑地形地质条件、既有建筑物拆迁、土地资源开发和城市发展等因素,经综合比选后确定。

第三章线路第五条线路设计可分路段采用不同的设计速度目标值并协调匹配。

绕避不良地质区域、环境保护或敏感区、大量拆迁区等地段采用较小曲线半径时,应进行充分的技术经济比选。

第六条有砟轨道线路的路基与桥梁分界设置高度可适当提高。

对于无砟轨道线路,应根据路基的地基处理、占用土地等情况与桥梁进行综合技术经济比较确定。

车站旅客站台及旅客地道改造设计原则

车站旅客站台及旅客地道改造设计原则

车站旅客站台及旅客地道改造设计原则说到车站旅客站台和旅客地道的改造设计,哎呀,真的是一件让人头疼又充满期待的事儿。

大家想想,咱们坐火车,往往就是在那个拥挤的站台上等来等去,旁边是一个个急匆匆赶路的旅客,远处是那排排列车的轰鸣声,空气里弥漫着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焦虑感。

站台一拥挤,脚下的地道一不小心就成了“人海战术”,就连最想静静等车的旅客也只能在人潮中感受到满满的压迫感。

哎呀,这样的环境,谁能不想改造一下呢?要是站台和地道能更加宽敞舒适,那该多好!咱们要想的就是安全了。

你想,车站那地方,几百几千人一挤,就算是最好的站台设计,也得经得住大场面的考验。

设计站台的时候,得考虑到旅客上下车时的流线,要让人们有足够的空间走来走去。

你要是设计得太拥挤,旅客一不小心就容易摔倒,或者挤成一团,根本没法快速疏散,发生什么意外事儿就麻烦了。

再说了,咱们国家的火车站人流量可不是一般的大,这个不容小觑。

要考虑到旅客等车的舒适度,不仅仅是站着,偶尔还得走走动动,顺便在站台上散散步,对吧?要是连这点空间都没有,那等待的心情就像蒸笼里的包子,捏得死死的,谁能受得了?至于站台的设计,除了考虑空间的宽敞外,还得有点儿“亲民”味道。

别光想着什么高大上的东西,像扶手、座椅、遮阳篷啥的,普通老百姓最需要的东西,得先想到。

比方说,咱们的老百姓,大多数都是站着等车的,长时间站着,脚底板可真是受不住啊。

要是能在站台上设计一些宽敞的座椅,尤其是给老人、小孩和行动不便的旅客准备一些专座,那就真的是太贴心了。

你看,有的火车站不光能让你坐下,还有些站台上专门给背包客和商旅一类人设计了充电插座,那真是让人一看就有种温暖的感觉。

再说,咱们国家的天气有时候真的可以让人“一秒入冬”——冬天冷得很,夏天又热得像蒸笼,站台上的遮阳棚、雨棚必须得给力,毕竟雨天大家都不想被淋成落汤鸡,热天也不想晒成“烤鸡”。

不过,站台和地道设计不仅仅是为了让人舒适,还得考虑到流量的合理分布。

铁路旅客车站建筑设计规范

铁路旅客车站建筑设计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铁路旅客车站建筑设计规范(报批稿)条文说明目录1总则······················································()3选址和总平面布置·······································()3.1 选址··················································()3.2 总平面布置··················································()4 车站广场·····················································()5站房设计······················································()5.1 一般规定······················································()5.2 集散厅·····················································()5.3 候车区(室)···················································()5.4 售票用房······················································()5.5 行李、包裹用房··············································()5.6 旅客服务设施·················································()5.7 旅客用厕所、盥洗间············································()5.8客运管理、生活和设备用房······································()5.9国境(口岸)站房·············································()6站场客运建筑················································()6.1 站台、雨棚···················································()6.2 站场跨线设施··············································()6.3 站台客运设施···············································()6.4 检票口·················································()7 消防与疏散····················································()7.1 建筑防火·····················································()7.2 消防设施·····················································()8建筑设备····················································()8.1给水、排水·····················································()8.2 采暖、通风和空气调节··········································()8.3 电气、照明·····················································()8.4旅客信息系统··············································()1 总 则1.0.1本规范是在原《铁路旅客车站建筑设计规范》(GB 50226-95)基础上修定的。

铁路旅客车站建筑设计规范

铁路旅客车站建筑设计规范

铁路旅客车站建筑设计规范
一、概述
铁路旅客车站建筑设计规范,是为了统一铁路旅客车站建筑的设计标准,保证旅客车
站建筑设计的质量,提高旅客车站建筑的安全性、舒适性和节能性能,满足旅客车站建筑设计需求,促进铁路旅客出行的安全与便利。

二、设计原则
1、功能原则:铁路旅客车站建筑的设计原则是以满足旅客的出行需求为主,要求建
筑功能合理、结构设计合理、空间组织合理、细部设计精致、布局顺畅,以满足旅客的出
行需求为目的。

2、安全原则:安全是铁路旅客车站建筑设计的基本原则,要求建筑结构安全可靠,
功能组织合理,空间布局安全可靠,室内装饰安全可靠,室外设施安全可靠,以确保旅客
安全出行。

3、节能原则:要求建筑结构设计要符合节能原则,采用低耗能建筑材料,采用节能
措施,采用节能设备,以减少能源的消耗和环境的污染,提高社会的效益。

三、设计要求
1、建筑外观:铁路旅客车站建筑设计要求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外观具有一定的美
观性,反映出铁路的现代化特点。

2、建筑结构:铁路旅客车站建筑结构要求结构简洁、节约材料,采用节能结构体系,要求结构安全可靠,耐久性能强,抗风抗震性能好,防火防爆性能优良。

3、空间组织:铁路旅客车站建筑要求妥善安排功能区域,组织空间合理,确保旅客
出行需求,保证安全性能。

4、装饰装修:铁路旅客车站建筑装饰装修要求装饰材料环保、质量可靠、安全性能好,装修设计合理,细部施工精致,以满足旅客出行需求。

四、实施
本规范自发布之日起实施,由有关部门负责实施和监督检查,对不符合规范要求的,
要求重新设计,以保证铁路旅客车站建筑设计的质量。

铁路旅客车站建筑设计规范标准

铁路旅客车站建筑设计规范标准

铁路旅客车站建筑设计规2009-5-4 11:59 【大中小】【打印】【我要纠错】第一章总则1.0.1 为保证铁路旅客车站建筑设计符合安全、适用和卫生等基本要求,制订本规。

1.0.2 本规适用于标准轨距国家铁路旅客车站新建、改建和扩建工程的建筑设计。

1.0.3 铁路旅客车站站房(以下简称站房)除应按设计年度远期的客运量确定规模外,宜预留扩建的余地。

易扩建的站场客运建筑可分期建设。

1.0.4 铁路旅客车站的建筑规模,应根据旅客最高聚集人数(以下简称最高聚集人数),按表1.0.4划分为四级。

铁路旅客车站建筑规模的划分表1.0.41.0.5 铁路旅客车站建筑设计除应符合本规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第二章术语2.0.1 铁路旅客车站 Railway passenger station为旅客办理客运业务,设有旅客候车和安全乘降设施,并由站前广场、站房、站场客运建筑三者组成整体的车站。

2.0.2 旅客最高聚集人数 Maximum passengers in waiting room旅客车站全年上车旅客最多月份中,一昼夜在候车室瞬时(8~10min)出现的最大候车(含送客)人数的平均值。

2.0.3 站房平台 Platform for station building由站房外墙向城市方向延伸一定宽度,连接站房各个部位及进出站口的平台。

2.0.4 旅客车站专用场地 Special area for passenger station自站房平台外缘至相邻城市道路缘和相邻建筑基地边缘围,包括旅客活动地带与人行通道、车行道、停车场、绿化、建筑小品使用的场地。

2.0.5 公交站点 Bus stop设于站前广场城市公共交通车辆的首末站或中途站。

2.0.6 线侧下式站房 Low—lying station building旅客车站站场线路的高程高于站前广场地面高程,站房首层地面低于站台面,且高差较大,分层布置的站房。

铁路车站设计和运营管理制度

铁路车站设计和运营管理制度

铁路车站设计和运营管理制度一、前言铁路车站是铁路交通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起着车辆进出、乘客上下车、货物装卸等功能。

为了保证车站的安全、高效运营,铁路车站设计和运营管理制度成为必要的措施。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包括车站设计的原则、功能区划、布局规划以及运营管理制度的建立与实施。

二、车站设计的原则1. 安全原则:铁路车站是乘客和货物进出的枢纽,安全是设计的首要考虑因素。

在车站设计中,应遵循适用的安全标准和规范,确保乘客和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

2. 便捷原则:车站要方便乘客和货物进出。

在设计中,应考虑站台与候车室的距离、进出站通道的设置以及无障碍设施等,以满足乘客的出行需求。

3. 环保原则:铁路车站设计也应注重环境保护。

在建设过程中,应选择环保材料和节能设备,建立合理的垃圾分类处理制度,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三、车站功能区划1. 客运区:客运区是车站的核心区域,主要包括候车室、售票厅、出站口等。

在设计时,应根据客流预测和车站规模确定候车室的数量和面积,并配置适当的座位、休息区等设施,确保乘客的舒适体验。

2. 货运区:货运区是用于装卸货物的区域,其中包括货场、货运楼等。

在设计时,应考虑货物进出的便捷性和安全性,合理规划货物堆放区、装卸设备等,并确保货场与运输线路之间的衔接顺畅。

3. 办公区:办公区是为车站管理和运营提供办公场所的区域,包括办公楼、指挥中心等。

在设计时,应合理规划办公空间,提供舒适的工作环境,同时考虑与其他功能区的连接和便利性。

4. 设施区:设施区包括餐饮、商业、卫生间等配套设施。

在设计时,应根据车站的规模和商业需求,确定商铺的数量和面积,合理布局设施区域,提供乘客所需的各类服务。

四、车站布局规划车站的布局规划是为了实现各功能区的有序运作和便捷连接。

在车站设计中,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1. 人流原则:根据客流预测,合理划分人流通道和出入口,确保乘客进出车站的便捷性和流畅性。

2. 空间利用原则:合理利用站场面积,充分利用空间,确保各功能区的布局合理、紧凑,提高效率。

车站暖通空调设计专项审查指导原则

车站暖通空调设计专项审查指导原则

铁路旅客车站暖通空调设计专项审查指导原则为适应大规模铁路客站建设及运营需要,进一步加强客站暖通空调设计的可控性,规范客站设计审查工作,提高设计质量,特下发《铁路旅客车站暖通空调设计专项审查指导原则》,供参考使用。

一、审查范围(一)站房冷热源设计(二)暖通空调末端设计(三)通风防排烟设计(四)环保节能及监控设计二、审查程序省级、副省级、地市级、重点客站由铁道部工程设计鉴定中心专业负责人组织审查,报主管主任审定。

普通中间站报主管部长审定。

三、审查内容、文件组成(一)审查要点1.落实初步设计阶段确定的原则及调整意见。

2.审查暖通空调专项设计方案,提出修改意见。

3.审查暖通空调主要设备材料标准、数量及价格,校核工程造价。

4.设计单位根据审查意见,完成鉴修文件报鉴定中心审核后,进入施工图设计阶段。

(二)设计文件组成暖通空调工程专项设计是对站房暖通空调工程进行的具体专项研究和设计细化,不用于代替铁路建设管理规定的项目阶段性研究和设计文件。

在站房设计的各个阶段,都应按规定同步进行相应的暖通空调方面的研究或设计工作。

在站房装修深化方案设计时,同步编制暖通空调工程专项设计文件,在初步设计的基础上,根据审查意见及装修深化方案修正并达到工程化要求,文件单独成册。

目次结构为:1.项目总体性概述简述项目概况,公共空间建筑布局、面积、层高、装修方案、结构特征、建筑及装修对暖通空调的要求。

2.暖通空调方案概述暖通空调方案设计的思路和方法等,说明初步设计审查意见及执行情况。

3.冷热源设计4.重点空间的暖通空调设计站房及重点空间的暖通空调及防排烟设计。

空调通风形式及配置措施,末端设施综合,分项及汇总冷热负荷指标,用电指标等(表格)。

重点空间一般包括候车厅、售票厅、进站厅、出站厅、主要通道、贵宾室等。

5.存在问题和建议等内容。

6.附图附表(1)特大、大型站房需提供主要空间平、立、剖面图,室内效果图。

(2)特大、大型站房空调系统原理图或流程图,高大空间气流组织及声环境模拟计算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铁路旅客车站装修设计审查指导原则为适应大规模铁路客站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客站装修设计的可控性,统一各阶段设计文件内容和文件组成,规范客站设计审查工作,提高设计质量和施工质量,特下发《铁路旅客车站装修设计审查指导原则》,供参考使用。

一、审查范围(一)站房室内装修设计(二)幕墙、屋面系统设计(三)静、动态标识系统设计(四)站台、雨棚及跨线设施装修设计二、审查程序1.省级、副省级、地市级、重点客站由铁道部工程设计鉴定中心(简称鉴定中心)项目负责人组织审查,报主管主任审定。

2.普通中间站由鉴定中心专职工程师进行预审后报分管部长审查,报主管主任审定。

三、审查内容、文件组成(一)控制性装修方案阶段1.审查要点(1)研究室内装修设计的主要风格和基调(2)研究装修相关各专业主要技术原则。

(3)根据方案特点,提出拟开展的专项设计。

(4)主要装修材料表及投资估算表。

2.设计文件组成配合站房初步设计文件,完成主要空间的效果图鸟瞰图、立面效果、候车厅、售票厅、雨棚等及必要的设计说明。

(1)文化概念提炼分析:反映地方特色、与建筑形态的关系。

(2)鸟瞰图、立面效果图:分析屋面形式、外墙材料、色彩。

(3)候车厅、售票厅等主要空间效果图:能清晰表达每个公共空间的设计风格、尺度、色调。

(4)站台及雨棚——表达雨棚结构形式、高度及外挑长度等内容、表现站台面铺装形式。

(5)同一条线路中沿线诸多中、小型客站,可根据具体站型分类,开展内装修标准化设计,提供室内效果图样板、装修标准。

(6)主要内部空间的平、立、剖面图,主要节点示意图。

(二)装修深化方案阶段1.审查要点(1)落实控制性方案阶段确定的原则及调整意见。

(2)审查控制性装修方案,提出修改意见。

(3)审查各专项研究成果:照明专项设计,空调专项设计,静、动态标志专项设计,幕墙专项设计,屋面专项设计,部品专项设计。

(4)审查概算编制依据、主要装修材料标准、数量及价格,确定单项工程造价。

2.文件组成(1)效果图a.鸟瞰图:分析屋面系统等内容。

b.透视图、一点透视图:分析幕墙分格、外墙材料及尺寸选择等内容。

c.特大、大型车站需提供候车厅、售票厅、出站厅、进出站通道、天桥、贵宾室、VIP候车室、卫生间等室内效果图;中、小型车站根据具体站型需提供候车厅、售票厅效果图。

各主要空间内装修效果应反映灯光、标示、空调末端等内容。

d.雨棚效果图:表达雨棚的高度、外挑长度、吊顶的形式、颜色与站房风格的协调关系等内容。

通过上述效果图分析确定各空间墙面、吊顶、地面等材料及尺寸,各装饰面交接关系等内容。

确定建筑内外装修用材的材质、规格、色彩。

(2)平、立、剖面图:各主要空间的平、立、剖面图。

各内空间四面墙壁展开图,地面石材铺装图、吊顶图。

各装饰面交接关系构造图、结构高度和吊顶高度等内容。

各类图纸应详细注明所用材料样式、尺寸、质地。

(3)幕墙设计需提供幕墙结构体系、分格尺寸、细部节点构造设计图。

(4)静、动态标识设计应提供各类标识的尺寸,在建筑空间、墙面的具体悬挂位置。

(5)末端设备综合图主要设备末端应表现于综合图内。

结合室内装修,布点应合理,与建筑整体风格相统一。

注重细节推敲及各专业之间协调,按颜色及顺序标注在平面及立面图上。

a.消防系统(红色):喷淋、水炮、烟感器、报警探头、消防警铃、消火栓、消防按钮、手动报警、电话插口等b.暖通系统(绿色):空调、送回风口、温控器、散热器、集分配器c.信息系统(蓝色):扬声器、摄像头、时钟、电铃d.电力系统(黄色):配电箱、控制柜、检修口、地插(6)部品图包括外立面细部节点、栏杆、扶手、栏板、电梯、自动扶梯、隔断等内容。

其他未尽事宜按铁道部鉴定中心编写的《铁路旅客车站细部设计》执行。

设计单位根据审查意见,完成鉴修文件报铁道部审核后,进入施工图设计阶段。

(三)施工图阶段1.审查要点(1)施工图审核包括施工图图纸审核和投资检算审核。

(2)工程建设强制标准和深化方案审查意见的执行情况。

(3)施工图文件编制内容、深度是否达到规范、规程规定的要求。

(4)施工安全措施是否完善。

(5)工程数量计算与工程量计量规则是否相符,工程数量是否准确。

2.文件组成按照建设部、铁道部关于施工图设计的有关标准完善设计文件。

结合客站施工图设计审核,由建设单位组织客站装修审查,提出审核报告报鉴定中心,报告中应包括图纸审核及投资审核情况、方案处理及执行情况、存在问题和建议等内容。

鉴定中心采取抽查的方式进行设计质量控制。

四、投资控制站房装修原则上应在站房初步设计批复的投资下设计,装修概算如果与初步设计所批复的投资概算不符的分别分项列出工程量、单价等变化明细和总金额,并注明增减原因。

设计单位应严格按照初步设计批准的标准、投资规模,限额做好施工图设计,控制好建设投资。

站房装修设计应关注的若干问题装修设计应体现交通建筑、公共建筑的特点。

整体风格应简洁明快。

色彩不宜过多,应淡雅,避免采用过深的颜色、色彩变化不宜对比过大。

同时装修风格应与建筑风格、当地气候及文化特点综合确定,整体协调。

以《铁路旅客车站细部设计》为原则对需要注意的各细节部位作如下要求:一、墙面、楼地面及立柱等设计(一)根据各站房的规模及投资选择适当的装修材料,并有利于后期使用的维护和清洁,避免使用高反光的材料及金属装饰材料。

(二)墙地面材料的规格根据空间大小、柱网尺寸、结构构件尺寸、外幕墙及窗的分隔、门窗洞口的尺寸、外墙装饰材料尺寸、吊顶高度等选择合理的模数确定合适的材料尺寸,各部分应对缝整齐,墙面不宜设置横向石材缝,入口处墙、地、吊顶忌中间设缝。

(三)门洞不应过于分散且无规律,应尽量集中并统一高度,应结合墙面装饰材料规格优化门洞大小及位置。

二、吊顶设计(一)各类大厅吊顶高度以满足整体空间比例舒适为主导原则,特别是售票厅和出站厅定宽度较小,而有时由于面积原因上面没有设置商业夹层导致层高较高形成狭长空间,吊顶的高度选择应以空间尺度感合适为准。

(二)吊顶高度应结合内外墙面装饰材料尺寸、外窗高度及分隔、幕墙分隔、墙面构件确定,到达协调统一。

(三)吊顶材料及规格应结合空间高度合理选择(不局限于铝条板、垂片),空间及高度较小时,材料的规格级留缝也应适当减小,避免因为材料尺度感较大造成空间压抑的感觉,具体以整体空间效果为准。

(四)吊顶应结合柱网尺寸及墙面装饰材料尺寸分组处理,以达到上下对应、整体协调的效果。

(五)处理好吊顶与墙面、柱、幕墙面等的过渡,避免形成两种材料的硬碰。

(六)吊顶灯具结合室内吊顶布置选择合适灯具(避免选择灯带),间距不易过密。

对于空间及高度都不大的厅不宜采用留通缝布灯,可以采用断板布置,板条内凹形成光线上的色差变化。

三、贵宾厅设计(一)贵宾厅装饰材料主色彩不应超过三种,并应采用相同色系避免色彩对比过大,色彩及风格要明亮、淡雅,贵宾厅整体装饰风格要与所选主题画要一致。

(二)各贵宾室入口大门、通廊处的墙、地、吊顶忌中间设缝。

墙地面装饰材料以石材为主,可以局部采用软质材料(布艺、编制物等),慎用木质材料,处理好两种材料交接处的构造措施。

(三)贵宾厅地毯颜色宜淡雅明亮,不宜采用过深颜色;室内光照应均匀,墙面、主题画不应有光晕、光斑,宜选用水晶灯作主要装饰光源;水晶灯形式应简洁,水晶灯尺寸选择要与整体空间尺度相协调。

(三)贵宾室吊顶应简洁,不宜超过三级。

进、回风口应隐蔽设置,风速应控制,避免吹到水晶灯晃动;墙面装饰应以竖向线条为主,层次不宜过于复杂;主题画底边平座椅靠背高度,画框要简洁,主题画的大小要与整体背景墙的比例协调。

(四)卫生间整体色调及风格要与贵宾厅相协调。

4、其它细部设计(一)VIP候车室不设置主题画,可以设置装饰画、电视等,吊顶应考虑简洁的吸顶灯作为主灯源。

(二)旅客卫生间采用浅色墙地砖,处理好小便器位置与墙面砖缝的关系,吊顶应简洁避免做吊顶造型及设置灯槽,吊顶材料的选择及拼接方式应结合空间的尺度考虑。

(三)送风形式以侧送风为主避免使用顶送风,技术上能选用条形送风口的情况下尽量选择条形送风口,当送风距离过大选择球形送风口时应综合考虑墙面高度比例关系、避免直接吹上扶梯的旅客及与墙面材料规格的协调等因素确定其高度、排布间距。

(四)回风口的布置位置应尽量隐蔽,形式应与墙面材料及规格协调。

(五)栏杆、栏板形式及竖向分隔应尽量统一,特别应注意末端及转角处竖向分隔。

(六)其他设备末端(监视器、扬声器、烟感、喷淋头等)应隐蔽布置。

(七)地道仅在一侧设置行进盲道,12M宽以内地道均采用天棚两侧设局部吊顶,照明以两侧吊顶灯槽泛光照明为主,可以考虑两侧广告灯箱的辅助照明。

(二)外幕墙系统设计1、外幕墙材料和颜色的选择应与建筑整体风格一致,材料的颜色对比不宜过大,应结合考虑当地材料的应用。

2、幕墙材料尺寸的选择在考虑经济美观的基础上,应做到各种材料分缝与门窗洞口、门窗分隔、立面构件对应关系。

3、玻璃幕墙的形式选择不仅局限于隐框,应结合立面造型特点合理选择。

(三)站台及雨棚装修设计1、雨棚结构形式以小跨实腹钢梁为主,慎重选用刚桁架结构,支撑构件的设置在满足安全性的前提下应满足造型美观的要求。

2、雨棚吊顶材料应根据结构形式及整体投资选择,吊顶层位置以包住檩条或结构上弦为佳,面层材料及形式以利于处理好防排水构造。

4、雨棚高度不宜做的过高,雨棚与站房交接避免与窗相接,应综合考虑雨棚高度与窗及站房屋面的高度位置关系。

5、雨棚外挑长度按四线时留空7-8M,两线时留空2.5M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