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民服务》课堂教学实录
《为人民服务》教学实录及评析
《为人民服务》教学实录及评析
《为人民服务》教学实录及评析
《为人民服务》是一本由青少年社会实践者发行的小说,讲述了十八世纪俄国英雄士兵以
及在为俄国人民服务中展现勇敢、忠贞品格的故事。
本书为全国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教
学内容,受到了众多观众的欢迎。
有关《为人民服务》的教学实录可以分为两个部分,首先是引入课程,在开篇中首先介绍
了小说的主要内容特点,重点讲解了它讲述的故事:一个英勇的士兵保护俄国人民的勇敢、忠贞的行为,从而明确课程的主题。
之后,要求学生自己阅读该小说,以深入理解小说的针对性。
其次是课堂教学,对学生的阅读理解进行考核和检测,使得学生深刻认识到小说讲述的关
于俄国人民服务的重要性和张力;还布置了团队学习和参与实践,让学生通过故事读物来认清自身的道德责任,为人民服务。
在《为人民服务》的教学实录及评析中,这部小说具有积极的社会效益,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道德修养有重要意义。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阅读、考核和实践来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让学生有更强的担当意识和责任感。
同时,应鼓励学生借鉴士兵为人民服务的勇敢和忠贞,具有正确的道德观念,为社会作出深远的贡献。
六年级语文下册《为人民服务》教学实录-精选文档
六年级语文下册《为人民服务》教学实录《为人民服务》教学实录一、打破预期,创设语境师:同学们好!生:(齐答)老师好!师:同学们辛苦了!生:(齐答)老师辛苦了!师:同学们是这样回答老师的问候的。
如果我去问候台下的老师们,他们肯定与你们答的不一样。
他们会怎样回答呢?(转向台下的老师)老师们,你们辛苦了!(台下老师齐声回答:为人民服务!全场笑,掌声。
)师:哎!同学们!奇怪吧,老师们回答的是“为人民服务”,回答得那么整齐、响亮,这是为什么呢?好吧,下面请大家看一段天安门前阅兵式的录像。
(播放阅兵式片段:同志们辛苦了!为人民服务!)。
师:听到了吗?那一遍又一遍的口号是――生:(齐答)为人民服务。
师:再来一遍,也那么有力、整齐、响亮――生:(齐答)为人民服务!师:同学们,“为人民服务”,这口号响彻云霄、惊天动地。
这口号,从上个世纪四十年代走到今天,经历了六十多年的风风雨雨,那是经久不衰、深入人心啊!而这口号,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的题目。
来,整齐响亮地读一遍!生:(齐读)为人民服务!二、聚焦文体,提纲挈领师:翻开书,第12课。
同学们预习过课文,有没有发现这篇课文很特别?它到底是一篇什么样的文章呢?生1:这是一篇议论文。
师:很好,你有预习!生2:这篇课文没有事例,只讲道理。
师:你说得很对。
我们以前学的很多课文都是写人、记事的,比如《一夜的工作》《凡卡》是写人的,《草船借箭》《钓鱼的启示》是记事的。
可今天我们学的这篇课文,既不是写人,也不是记事,它很特殊,这种文体就是他说的议论文。
(板书:议论文)它没有精彩的故事情节,没有细致的描写,没有华丽的词藻,它跟你讲道理,分析问题,它有的是深刻的思想。
你们知道吗?这是咱们小学阶段遇到的第一篇议论文,所以得好好珍惜这样的学习机会哦!因为是第一次嘛,所以有点难。
但是我相信,大家一定能学好。
有信心吗?生:有!师:说这篇课文很特别,还特别在它也是主席参加张思德同志追悼会的演讲辞。
《为人民服务》的教学实录
《为人民服务》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本文写作背景,理解文章内容2.概括各段要点,培养语言概括能力3.梳理五个自然段之间的逻辑关系,培养逻辑思维能力4.提炼本文中心论点,把握论点与论据之间的关系。
5.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激发学生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全心全意为他人服务的热情。
●教学重难点:2、3、4.●课时安排:一课时(课下布置预习)●教学过程:一、创设语境,导入新课由阅兵仪式上所喊口号“为人民服务”导入新课“为人民服务”,这口号响彻云霄、惊天动地。
这口号,从上个世纪四十年代走到今天,经历了六十多年的风风雨雨,那是经久不衰、深人人心啊!而这口号,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的题目。
二、聚焦文体,提纲挈领(一).学生粗读课文,提出问题预设问题:1. 有没有发现这篇课文很特别?它到底是一篇什么样的文章2.张思德是谁?主席为何给他开追悼会?3.文章是围绕什么观点展开论说的?(二)学生交流,质疑释疑,老师点拨1.了解写作背景(学生查阅资料,可以解决,教师适当补充)2.学生初步了解写作目的:张思德是为人民服务而死,死得其所,死的有价值,全党全军全民应该向他学习。
(三)学生再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1.概括各段要点,分析五段之间的逻辑关系1段:总说共产党的性质。
先给张思德定位、定性。
2段:讲生死观,肯定张思德牺牲的价值。
3段:讲不怕别人批评。
联想到延安整风、王实味事件、文艺座谈会讲话等。
4段:讲克服困难,不怕牺牲。
旨在鼓励斗志。
5段:讲团结。
又回到追悼会的主题。
2 .讨论本文的中心论点三、紧扣重点,感悟写法1. 师:提出观点并不是万事大吉,还得以理服人,就是要说服别人,证明自己的观点。
那么,主席围绕观点是怎么展开的说、具体的说、深入的说,这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又一重点。
那么,怎么证明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呢? 以第二段为例一起研究看看主席到底用了哪些方法证明自己的观点?2 生自由读第二段,之后发表自己的看法本环节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引导,让学生理解作者是怎样通过引用、举例、对比来证明自己的观点的。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为人民服务》课堂教学实录
部编版《为人民服务》课堂教学实录师:同学们请看本单元的导读。
关注单元导读你会发现本单元语文要素共有三个。
请自己阅读,预测与本课学习关系最密切的目标。
(课件出示)(生默读)(生答:第二个学习目标是和我们这次学习关系密切的)P单元导读师:是的,第一个阅读教学目标,我们在《十六年前的回忆》中落实了,本课的学习,我们要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师:本课中,哪些地方需要加深理解?请各位同学自由读一读,看看能读懂什么。
如果还不懂,一会我们交流(生默读,师巡视)师:接下来,请各自说说“我的理解”。
(生答,师随评)师:大家的理解很多,也比较细碎。
我们需要归纳大家的理解。
看看大致有几方面(课件出示)P1理解我们是谁。
P2理解我们要为人民服务。
P3理解我们不怕批评。
P4理解我们不怕牺牲。
师:请看课后题:说说课文围绕“为人民服务”讲了哪几方面的意思?(生答,师随评)(课件出示)P本课写了五个方面:①我们要为人民服务。
②我们怎么看待生死。
③我们不怕批评。
④我们不怕牺牲。
⑤我们坚持为人民服务。
师:不过,文中也有一些地方,通过反复读,却还是不大懂,怎么办?(可以借助资料去理解)师:没错,这就是本单元的学习目标。
我们换种读法,从自由读到借助资料读。
单靠自己读不能理解时,我们就借助资料读,加深理解。
师:我请大家先看看第2自然段,这是课后要求我们背诵的段落,看看哪些地方需要查阅资料来理解。
(课件展示)(生答,师随评,师引导: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P人总是要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师:理解这些地方,我们至少要查阅哪些资料?(要查一查谁是司马迁,谁是张思德;当时出了什么事,时代背景是什)师:很好。
课堂上无法查阅,我为大家下载了,请看相关资料,继续理解。
(课件出示)P《报任安书》是司马迁写给任安的回信他在信中提出了“生死观”,表达自己为实现理想而甘受凌辱,坚韧不屈的精神。
《为人民服务》实录
《为人民服务》实录《为人民服务》课堂实录深圳市福田区华新小学谢家碧教材分析:1、课文背景:这篇文章是1944年9月8日xxx在中央警备团举行的张思德同志追悼会上所作的讲演。
全文篇幅不长,但内容非常丰富、深刻,文章论点鲜明,中心突出,层次清晰,说理透彻,文章围绕中心,涉及到怎样对待生死,对待批评,对待同志,对待困难等多方面的问题,而这些问题统统围绕着一个中心,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xxx同志号召大家学习张思德同志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2、写作特点:(1)文章在围绕“为人民服务”这一中心思想论述时,注重摆事实,讲道理,条理清楚。
(2)本文的语句在逻辑上结构严谨。
探究目标:一、你用什么方法读、写、理解生字、新词。
愿意用什么方式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说说课文围绕“为人民服务”讲了哪几方面的意思。
课文在表达方法上你体会到哪些。
你乐意用什么方式背诵课文。
三、结合你知道的事例,说说你对课文中句子的理解和体会,你能讲讲张思德的故事吗。
重点、难点:(1)重点。
理清课文思路,初步了解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论点论述的。
(2)难点1、理解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
2、理解复杂句子之间的关系。
学法引导。
1、教师教法:点拨、引导法。
2、学生学法:自主探究,合作研讨,合作讲解。
课前准备。
一、“探究目标”发给学生。
二、学生理解旁批课文。
三、学生参与备课。
四、搜集张思德的资料教学时间:两课时自主、合作学习过程:第一课时(个性朗读议中促学)一、自悟读法张扬个性师。
同学们,我们对本组前两篇课文的学习,看到了志士在刑场上视死如归,英雄在战场上冲锋陷阵的历史画面,缅怀革命先烈,我们心中涌动着深深的怀念。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毛泽东xx在“为人民利益而死”的张思德同志追悼会上的演讲,题目是(学生齐读:为人民服务)。
下面我们聆听朗读,注意字的读音,朗读节奏。
学生翻开书(放录音朗读)师。
欣赏情景,进一步熟悉内容。
(放课件情景)师。
用自己或小组喜欢的方式练读,读出个性,读出自己的感悟。
《为人民服务》教学实录及点评
《为人民服务》教学实录及点评一、打破预期,创设语境师:同学们好!生:(齐答)老师好!师:同学们辛苦了!生:(齐答)老师辛苦了!师:同学们是这样回答老师的问候的。
如果我去问候台下的老师们,他们肯定与你们答的不一样。
他们会怎样回答呢?(转向台下的老师)老师们,你们辛苦了!(台下老师齐声回答:为人民服务!全场笑,掌声。
) 师:哎!同学们!奇怪吧,老师们回答的是“为人民服务”,回答得那么整齐、响亮,这是为什么呢?好吧,下面请大家看一段天安门前阅兵式的录像。
(播放阅兵式片段:同志们辛苦了!为人民服务!)。
师:听到了吗?那一遍又口号是——生:(齐答)为人民服务。
遍的师:再来一遍,也那么有力、整齐、响亮——生:(齐答)为人民服务!师:同学们,“为人民服务”,这口号响彻云霄、惊天动地。
这口号,从上个世纪四十年代走到今天,经历了六十多年的风风雨雨,那是经久不衰、深人人心啊!而这口号,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的题目。
来,整齐响亮地读一遍!生:(齐读)为人民服务![点评:开宗明义,为人民服务,是我党、我军的唯一宗旨、最高准则。
六十多年过去了,剔除其口号的鼓动性、形式性和从众性,积淀下来的当是其精神的纯粹性、高尚性和民族性,哪怕这种积淀的厚度和广度并不瓷实甚至只是一点点。
因为,那是民族新文化的种子和希望所在。
这种子和希望,在听课老师的自然回答中,在阅兵仪式的铿锵回应中,更在每位学生的琅琅诵读中。
历史语境、价值皈依,导课的大气与开放由此可见一斑,正所谓“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虞世南诗句)。
]二、聚焦文体,提纲挈领师:翻开书,第12课。
同学们预习过课文,有没有发现这篇课文很特别?它到底是一篇什么样的文章生2:这篇课文没有事例,只讲道理。
师:你说得很对。
我们以前学的很多课文都是写人、记事的,比如《一夜的工作》《凡卡》是写人的,《草船借箭》《钓鱼的启示》是记事的。
可今天我们学的这篇课文,既不是写人,也不是记事,它很特殊,这种文体就是他说的议论文。
《为人民服务》教学设计及实录
《为人民服务》教学设计及实录《为人民服务》教学设计及实录_教案教学设计1 设计说明《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教师要培养学生在大量实践中掌握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为此,在本课的教学中,可以以“为人民服务”的论点为中心统领全文,整合处理教材;指导学生读中感悟,体会文章的论述方法,抓住重点词句进行理解课文。
可以把课文的第2自然段作为突破口,体会为人民服务的内涵,理解论证的方法,学生在研究、分析、解读中获得经验。
然后,把自主权交给学生,使其运用所学到的方法,对文中其他自然段进行自学自悟。
在学生掌握主要内容后,进一步引导学生顺着作者的思路读。
以加深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的理解,同时认识思路清楚对表达主题的作用。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1.制作重点词句的相关课件。
2.《为人民服务》原稿。
3.搜集与本课相关的资料,制作微视频。
学生准备:搜集与本课相关的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问题导入,渗透背景1.导入:同学们,当我们漫步于北京新华门时,你们会看到在巨大影壁上有一行金色大字。
(课件出示影壁上的“为人民服务”。
)你们知道这五个字是谁在什么情况下提出来的吗?(板书课题)2.知作者:同学们,通过预习,你们知道这篇课文的作者是谁吗?你们对他又了解多少呢?(课件出示毛泽东人物图片。
)指导学生合理利用资料,加深对写作背景的理解。
3.析课题:这篇演讲稿是毛***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作的演讲?(学生自由阅读“背景资料”后回答。
)4.识人物:据你们了解,张思德是一个怎样的人,为什么会令毛***如此敬重?(播放专题影片《张思德》片段,学生汇报感受,教师随机引导并补充。
)5.明背景:(播放微视频)抗日战争后期的延安正处在热火朝天的大生产运动中。
毛泽东的勤务兵张思德为人憨厚朴实,工作任劳任怨,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一心一意为着革命的利益和解放全中国的伟大事业而默默地奉献。
六下为人民服务教学实录
六下为人民服务教学实录六下为人民服务教学实录1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体会*的思想感情。
2、初步领悟围绕主要意思分层论述的表达方法。
3、在理解课文思想内容的基础上,使学生受到为人民服务思想的启蒙教育。
教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体会*思想内容。
2、如何感受主席围绕主要意思分层论述的表达方法。
教学设计:一、激情导入聚情感1、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段国庆60周年庆典的阅兵式盛况。
(多媒体播放:国庆阅兵盛况)2、同学们,为人民服务的口号从上个世纪开始,历经几十年的风风雨雨,依然永恒不衰。
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的题目。
来,整齐响亮地读一遍!(板书课题:为人民服务)3、介绍写作背景这篇*是1944年9月8日,毛泽东主席参加一名普通战士张思德的追悼会,在会上发表的一篇演讲。
那你们对张思德有哪些了解呢?交流收集到的资料,初识张思德。
二、了解体裁,掌握学习方法1、师导:在半个小时的演讲中,主席没有看稿,却字字珠玑、慷慨激昂、一气呵成。
而且,丰富的肢体语言更增添了演讲的感染力。
2、同学们预习过课文,有没有发现这篇课文很特别?它到底是一篇什么样的*呢?对,今天我们学的这篇课文,既不是写人,也不是记事,它很特殊,这种文体就是议论文。
[板书:议论文] 介绍议论文:它没有精彩的故事情节,没有细致的描写,没有华丽的词藻,它跟你讲道理,分析问题,它有的是深刻的思想。
你们知道吗?这是咱们小学阶段遇到的第一篇议论文.3、指名分段朗读课文,思考:这篇议论文的观点是什么?课文围绕这个观点讲了哪几个方面的意思?读后交流:这篇论文的主要观点是什么?(中国共产党和革命军队应该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4、了解议论文的学习方法这里要特别跟大家介绍个规律,这议论文、演讲辞啊,每一段话都有要说的重点、要点,这些重点要点呢,大多含在每一段话的开头或者结尾。
只要你掌握了这个规律,再难的议论文也会引刃而解。
我现在抽其中的3段请你们来读一读,既想了解你们预习的情况,还想和大家一起寻找每段的要点。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12.为人民服务(课堂实录)
12.《为人民服务》课堂实录一、打破预期,创设语境师:同学们好!生:(齐答)老师好!师:同学们辛苦了!生:(齐答)老师辛苦了!师:同学们是这样回答老师的问候的。
如果我去问候台下的老师们,他们肯定与你们答的不一样。
他们会怎样回答呢?(转向台下的老师)老师们,你们辛苦了!(台下老师齐声回答:为人民服务!全场笑,掌声。
)师:哎!同学们!奇怪吧,老师们回答的是“为人民服务”,回答得那么整齐、响亮,这是为什么呢?好吧,下面请大家看一段天安门前阅兵式的录像。
(播放阅兵式片段:同志们辛苦了!为人民服务!)。
师:听到了吗?那一遍又口号是——生:(齐答)为人民服务。
遍的师:再来一遍,也那么有力、整齐、响亮——生:(齐答)为人民服务!师:同学们,“为人民服务”,这口号响彻云霄、惊天动地。
这口号,从上个世纪四十年代走到今天,经历了六十多年的风风雨雨,那是经久不衰、深人人心啊!而这口号,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的题目。
来,整齐响亮地读一遍!生:(齐读)为人民服务!二、聚焦文体,提纲挈领师:翻开书,第12课。
同学们预习过课文,有没有发现这篇课文很特别?它到底是一篇什么样的文章生2:这篇课文没有事例,只讲道理。
师:你说得很对。
我们以前学的很多课文都是写人、记事的,比如《一夜的工作》《凡卡》是写人的,《草船借箭》《钓鱼的启示》是记事的。
可今天我们学的这篇课文,既不是写人,也不是记事,它很特殊,这种文体就是他说的议论文。
(板书:议论文) 它没有精彩的故事情节,没有细致的描写,没有华丽的词藻,它跟你讲道理,分析问题,它有的是深刻的思想。
你们知道吗?这是咱们小学阶段遇到的第一篇议论文,所以得好好珍惜这样的学习机会哦!因为是第一次嘛,所以有点难。
但是我相信,大家一定能学好。
有信心吗?生:有!师:说这篇课文很特别,还特别在它也是主席参加张思德同志追悼会的演讲辞。
(板书:演讲辞)(图片演示主席演讲的各种姿态。
)在半个小时的演讲中,主席没有看稿,却字字珠玑、慷慨激昂、一气呵成。
【新教材】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12.为人民服务(课堂实录)
《为人民服务》课堂实录教学目标:1.检查字词认读,掌握“鼎”的笔画书写,理解鼎的意思,.积累有关鼎的成语。
2.了解议论文的特点,并通过找关键句,提炼关键词的方法感知课文大意。
一、课前交流,导入新课。
1.同学们,在你的日常生活中,你在哪见过“为人民服务”这几个字?2.除了在这些地方可以看到这几个字,还可以在一些场合听到这几个。
(播放录像:阅兵)这是一段天安门前阅兵式的录像。
师:听到了吗?那一遍又一遍的口号是——生:(齐答)为人民服务。
师:再来一遍,也那么有力、整齐、响亮——生:(齐答)为人民服务!这口号响彻云霄、惊天动地。
这口号,师:同学们,“为人民服务”,从上个世纪四十年代走到今天,经历了七十多年的风风雨雨,那是经久不衰、深入人心啊!而这口号,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的题目。
来,整齐响亮地读一遍!生:(齐读)为人民服务!二、聚焦文体,提纲挈领师:翻开书,第12课。
同学们预习过课文,检查一下字词的认读。
出示课件(词语)1.指导理解、书写“鼎”2.交流并积累有关“鼎”的成语。
3.师:刚才他读的这段话里有一个生字特别难写。
[板书:鼎]“鼎”字4.中间是个目字,左下脚起笔要注意,起笔是竖折折,一笔写成。
你们拿起食指跟我写。
生:(集体书空)师:右下脚和它对应的就不是一笔了,那可要分成三笔写,竖,横,竖。
什么是“鼎”?生1:就像是寺庙里上香的那个炉子。
有三个脚,圆形。
师:那可不是“鼎”,那叫——(众生答)香炉。
生1:我知道,我是说像它那样。
师:那你说对了,“鼎”一般也是圆形、三脚。
生2:“鼎”是古代人煮东西用的。
师:没错。
“鼎”是古代人烹煮东西的器物,一般用青铜或铁制成,圆形,三足,两耳。
也有方形,四足。
(老师边说边画简笔画)师:看到这个“鼎”,你会想到跟它有关的成语吗?生1:三足鼎立师:同学们看,三足鼎立。
(师手指示意图)生2:鼎鼎大名师:鼎鼎大名,名气真大啊!生3:人声鼎沸师:你看,像在这里煮开了一样,热闹极了。
六下为人民服务教学实录5篇
六下为人民服务教学实录5篇六下为人民服务教学实录5篇《为人民服务》这篇讲演稿对学生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要让学生反复读课文,在朗读和默读的过程中理解课文内容。
教师应该从“深文浅教”中教会学生。
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六下为人民服务教学实录5篇,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六下为人民服务教学实录1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思想内容,使学生受到革命人生观的启蒙教育。
2.概括课文中心思想,体会作者论述中心思想的思路。
3.学会本课生字。
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4.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3、4自然段。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
教学难点:了解课文中论述的各个层次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个中心思想之间的关系。
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初读课文,让学生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教学重、难点: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教学过程:(一)初读课文学生自己初读课文,并画出文中生字新词。
(二)细读课文教师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检查学生初读课文的情况,并注意纠正读音。
1.指导学生读准字音。
课文当中有些字的字音需要特别引起注意。
如“悼”读d4o,不读di4o;“炊”读chu9,不读cu9,应通过反复练习帮助学生读准字音。
练习时可以采用选择正确读音的形式。
如2.指导学生分析字形结构。
本课共有4个生字,数量不多。
其中有3个字可以用比较的方法来记忆。
如这样可以利用熟字帮助学生很快记住生字。
3.课堂讨论识记难字的方法。
应该注意“鸿”字由三部分构成,是一个左中右结构的字,不要把“氵”误写成“冫”。
“鼎”字比较难写,可分成这样两部分来记:“目”和“”,记忆“”这部分时应抓住这部分左右基本对称的特点。
特别要强调这个字的笔顺:目、鼎。
(三)理解词语。
1.让学生从文中找出不理解的词质疑。
可让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不理解的词语,然后提出来小组讨论或查字典,在小组中还不能解决的问题再提出来集体讨论。
2.引导学生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为人民服务》教学实录
《为人民服务》教学实录第一篇:《为人民服务》教学实录让‚美‛根植于学生心中——《为人民服务》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上饶市第一小学梅国娟【学情分析】我所面对的是六年级学生,即将步入中学,初小衔接是我们需要注意的问题。
这篇议论文以演讲稿的形式呈现,其实学生并不陌生,早在五年级就已经以‚勿忘国耻,振兴中华‛为主题写过演讲稿,有一定基础,但对议论文的表达方式、结构特点及论证方法并不了解,尚属第一次接触,需要老师的引导和帮助,从而为初中学习议论文打下一点儿基础。
【教学目标和重难点】依托新课标,结合学生的实际特点,制定了本课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内容,结合时代主题‚两个‘最美’‛及新时代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最美‛人生价值观。
(教学重点)2.学习议论文主要表达方式分层论述的表达方法,初步了解‚引用、对比、举例‛的论证方法及逐层深入的结构特点。
(教学重点)3.学习议论文、演讲稿的语言特点,培养学生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
(教学难点)其中一二两个目标的实施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第三个目标是教学难点。
【说教法和学法】那么如何紧扣目标,突破重难点,激发学生的兴趣,进行有效学习?方法至关重要!我引导学生通过抓关键词句感悟文本,让学生在读写结合自主探究中体味议论文的严密精妙。
【说教学流程】1.谈话导入,发现‚美‛师:同学们,在你们心目中,什么样的人是最美的?师:1944年9月8日在张思德同志追悼会上,在抗日那个艰苦的年代,毛主席在演讲稿《为人民服务》中又告诉我们究竟什么样的人是最美的?师:默读课文,想想作者围绕为人民服务这一观点分别从哪三个方面来阐述。
(板书:最美生死观、正确看批评、团结互助美)2.巧学得法,挖掘‚美‛师:现在,假如这篇演讲稿变成这样:亲爱的同志们、战友们,今天围绕‚为人民服务‛,我讲以下三个问题:第一,死的意义;第二,不怕批评;第三,团结互助。
我的话讲完了,谢谢大家。
师:你说得太好了,提出观点并不是万事大吉,还得以理服人,就是要说服别人,证明自己的观点。
【优质课教学设计】为人民服务_语文_小学(教学实录试讲稿)
《为人民服务》教学设计一、视频导入激发情趣1.下面请大家看一段天安门前阅兵式的录像。
(播放阅兵式片段:同志们辛苦了!为人民服务!)。
2.听到了吗?那一遍又一遍的口号是——(齐答)为人民服务。
3.同学们,“为人民服务”,这口号响彻云霄、惊天动地。
这口号,从上个世纪四十年代走到今天,经历了六十多年的风风雨雨,那是经久不衰、深入人心啊!而这口号,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的题目。
来,整齐响亮地再读一遍课题!二、检查预习学习生字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55 页第12 课。
同学们预习过课文,老师先来检查一下大家的预习情况。
1.课件出示本课生字,指名学生读,齐读,重点指导“重”的读音。
2.学写“鼎”,课件出示“鼎”字,鼎的图片,“鼎”字的演变过程,引导学生体会中国汉字其字其物相融合的文化特征。
3.学生在课堂练习纸上书写两个带鼎的词,要做到一个比一个有进步。
三、初读学文理清要点1.大家在预习课文时有没有发现这篇课文很特别?它到底是一篇什么样的文章呢?我们先来读一读课后的资料袋。
课件出示资料袋的内容,学生默读思考:读完后知道了什么?2.学生交流。
3.教师总结这是一篇演讲辞,这篇课文没有事例,只讲道理。
既不是写人,也不是记事,它很特殊,这种文体就是他说的议论文。
它没有精彩的故事情节,没有细致的描写,没有华丽的词藻,它跟你讲道理,分析问题,它有的是深刻的思想。
你们知道吗?这是咱们小学阶段遇到的第一篇议论文,所以得好好珍惜这样的学习机会哦!因为是第一次嘛,所以有点难。
但是我相信,大家一定能学好。
有信心吗?4.怎样才能学好这篇议论文呢?这里要特别跟大家介绍个规律,这议论文,都有要说的论点,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找找本课的论点在哪一句话中。
5.指导学生交流论点。
6.找到了论点,老师还要向大家介绍一个规律,这一论文的每一段话都有要说的重点和要点,这些重点要点呢,大多含在每一段话的开头或者结尾。
只要你掌握了这个规律,再难的议论文也会引刃而解。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为人民服务》课堂实录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为人民服务》课堂实录今天,我们学习了一篇名为《为人民服务》的课文。
通过课堂教学,我对这篇文章有了更深刻的了解,感受到了其中所蕴含的深刻思想和服务理念。
课堂开始后,老师首先向我们介绍了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作者。
文章的作者是毛泽东,他曾说:“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
”这句话深刻地表达了作者的为人民服务的信念和情感。
接着,老师从不同的角度向我们解读了文章。
她说,毛泽东这篇文章通过点滴细流的生动例子,表达了“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告诉我们,服务人民是我们每一个公民、每一个社会人的义务和责任,只有把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贯穿于我们的行动中,才能真正地让人民过上更美好的生活。
在接下来的课堂中,老师为我们带来了一些有关“为人民服务”的典型事迹,让我们深刻认识到了这个思想的实际意义。
其中,老师给我们讲述了一位农村的普通医生的故事:这位医生虽然工作条件艰苦,但他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健康放在第一位,经常走村串户,为贫困的病人免费看病,他的行动深得人民群众的赞赏和拥护。
听完这一故事,我们深受感动并不由自主地在思考:作为未来的公民,我们应该为人民服务、关心人民生活、从人民中来、到人民群众中去,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品质和素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为人民服务的理念。
最后,我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我看到了同学们真诚的表情,听到了他们深情的话语,看到了他们对于这个话题热切的关注。
通过课堂的交流,我们相互启发、相互补正、相互勉励,真正领会到了“为人民服务”这一伟大思想,也我们今后人生发展的一个美好方向。
总之,这节语文课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了“为人民服务”的思想的实际意义,也增加了我的道德情操。
我期待今后能够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为人民服务,让自己成为一个更好的公民。
此外,老师还告诉我们,在现代社会,为人民服务不仅仅是单纯的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还要发挥自己的特长和才能,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和志愿服务,关心和帮助需要帮助的人,积极参与社区建设等等。
《为人民服务》课堂教学实录(语文版八年级上册)
•••••••••••••••••《为人民服务》课堂教学实录(语文版八年级上册)《为人民服务》课堂教学实录(语文版八年级上册)师: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的课文,读题,预习过了,喜欢吗?亮出观点说说理由到底喜欢不喜欢?生:喜欢。
师:说说你的理由。
生:因为课文中的张思德同志是一个任劳任怨的人,毛主席为他写文章写得很好师:张思德是好人所以你喜欢。
生:喜欢,因为张思德为人民的利益而死,死得其所。
师:有不喜欢的吗?全班不约而同,是吗?我知道一开始肯定有人不喜欢,但是真正读进去了你就会喜欢它。
师:为人民服务是毛主席在张思德同志追悼会上即兴作的演讲。
这样的文章我们先要发现观点,毛主席提出了什么观点,课文第一节一开始就提了出来,打开课文读一读找一找是什么观点。
生读课文。
师:发现了请举手。
生:他们是为人民的利益而死。
师:课文中毛主席提的观点是为人民利益而工作的。
还有不同看法吗?找是哪句话。
生: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人民的。
师:为了人民的利益工作用一句话概括就是--为人民服务。
仔细读第一节这里的服务和我们一般生活中的服务有什么不同。
仔细再读课文,用笔圈一圈关键的地方。
生读课文。
生:毛主席所说的为人民服务是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平常生活中的服务是普通的,给人帮助给人方便的。
师:毛主席这里的不同请读一读第一自然段。
生读。
(师:大声一点,充满信心好吗?)师:生活当中有各种各样的服务,医院里为谁服务?马路上警察为谁服务?驾驶员为谁服务?营业员为谁服务?学校里面老师和员工为谁服务?这些服务与毛主席讲的服务有什么不同?你发现了吗?生:平常的服务是一个职业指定的为一个人服务,毛主席是为共产党服务的。
师:听一听老师来读,看看到底有何不同。
读完问,他对这个要求与平常的要求有什么不同?生:彻底。
完全。
生:是彻底完全地为人民利益地服务。
师:毛主席在这里提出来的观点生:毛主席所说的服务是为了解放人民的。
师:当时有个重要的使命就是解放人民。
因为当时还是抗日战争时期。
《为人民服务》课堂实录(获奖作品)
《为人民服务》课堂实录(获奖作品)会员推荐时注:本文整理于网络,评论已经删去,优劣自有读者评判。
这节课获首届英才杯“智慧·互动·成长”全国青年教师风采展示大赛教学设计一等奖,教学观摩一等奖。
授课老师XXX,女,福建省特级教师,福州市“XXX名师工作室”领衔名师。
《为人民服务》课堂实录师:请一位同学读第二自然段,看看主席在这一段中用了哪些证明自己观点的方法。
生:用了列举名言,举例子,对比的明自己的观点。
师:噢!引经据典,引用名人名言,怎么引用?生:主席引用XXX说的一句话:“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师:真奇怪,主席不是伟人吗,为什么还要引用XXX的话呢,知道XXX吗,什么年代的人?众生答:几百年,一千年,一千几百年,反正很遥远。
师:不,二千多年,干嘛要引用这么古老,这么久远的XXX的话?生1:XXX是西汉年间很著名的历史学家,文学家,他是在XXX之前的名人,所以引用他的话,也可以说是以理服人吧。
师:对啊!名人都这么说了。
生2:XXX早在2000多年前就提出:“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申明,远在古代,人们就提倡这类精神。
师:从古至今,人们就有如许的想法,如许的认识,你看,典范就是古老的伶俐,永久的真理。
经历了时间的磨练,已经被人们认可,被人们传诵,所以主席引用XXX的名言,它可以表达深刻的内涵,表达作者对死的看法。
师:那谁能把这句话读一读?(课件出示: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师:读得真好,声情并茂。
其实我们在课内外积累了许多关于生死的名言,你会记得吗?(悲壮而豪迈的音乐响起,学生配乐吟诵。
)生1:生当作人杰,死亦为XXX。
师:这是XXX的生死观,女英雄也可以豪情万丈啊!生2:宁为玉碎,不为XXX。
生3: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生4: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赤忱照汗青。
生5:杀了我一个,还有后来人。
师:死又算得了甚么,江山自有后来人。
生6: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人民服务》一、打破预期,创设语境师:下面请大家看一段天安门前阅兵式的录像。
(P播放阅兵式截图:同志们辛苦了!为人民服务!)师:听到了吗?那一遍又一遍的口号是——(为人民服务)师:再来一遍,也那么有力、整齐、响亮——(为人民服务)师:同学们,“为人民服务”,这口号响彻云霄、惊天动地。
这口号,从上个世纪四十年代走到今天,经历了六十多年的风风雨雨,那是经久不衰、深入人心啊!而这口号,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的题目。
(B板书课题)来,整齐响亮地读一遍!(齐读)P张思德介绍、“为人民服务”介绍、生字、多音字二、聚焦文体,提纲挈领师:翻开书,第12课。
同学们预习过课文,有没有发现这篇课文很特别?(没有事例,只讲道理)师:你说得很对。
我们以前学的很多课文都是写人、记事的,比如《一顶碗少年》《少年闰土》是写人的,《草船借箭》《钓鱼的启示》是记事的。
可今天我们学的这篇课文,既不是写人,也不是记事,它很特殊,这种文体就是他说的议论文。
(B板书:议论文)师:它没有精彩的故事情节,没有细致的描写,没有华丽的词藻,它跟你讲道理,分析问题,它有的是深刻的思想。
你们知道吗?这是咱们小学阶段遇到的第一篇议论文,所以得好好珍惜这样的学习机会哦!因为是第一次嘛,所以有点难。
但是我相信,大家一定能学好。
有信心吗?(有)师:说这篇课文很特别,还特别在它也是主席参加张思德同志追悼会的演讲辞。
(B板书:演讲辞)(P图片演示主席演讲的各种姿态。
) 师:在半个小时的演讲中,主席没有看稿,却字字珠玑、慷慨激昂、一气呵成。
而且,丰富的肢体语言更增添了演讲的感染力。
师:怎样才能学好这篇议论文呢?这里要特别跟大家介绍个规律,这议论文、演讲辞啊,每一段话都有要说的重点、要点,这些重点、要点呢,大多含在每一段话的开头或者结尾。
只要你掌握了这个规律,再难的议论文也会迎刃而解。
我现在抽其中的3段请你们来读一读,既想了解你们预习的情况,还想和大家一起寻找每段的要点。
(课件出示)(齐读第二自然段)P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
……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师:这段中哪句话是重点?(第一句)师:很好,开门见山地提出自己的看法。
关键句中还可以找关键词哪个是关键词?(死的意义)师:找关键词,让人一听就明白。
(B板书:死的意义),刚才第二段的重点是第一句,那第三段呢?(课件出示)(齐读第三自然段)P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我们这个队伍就一定会兴旺起来。
师:刚才他读的这段话里有一个生字特别难写。
(B板书:鼎)“鼎”字中间是个目字,左下脚起笔要注意,起笔是竖折折,一笔写成。
你们拿起食指跟我写。
(生集体书空)师:什么是“鼎”?生1:有三个脚,圆形;“鼎”是古代人煮东西用的。
师:“鼎”是古代人烹煮东西的器物,一般用青铜或铁制成,圆形,三足,两耳。
也有方形,四足。
(师边说边画简笔画。
)师:跟“鼎”有关成语有哪些?(生答,师随评)生:三足鼎立、鼎鼎大名、人声鼎沸、一言九鼎。
师:记住了“鼎”的意思,你就不会写错别字了。
现在请你们在课文中写一个带“鼎”字的成语吧。
注意把“鼎”写端正、写稳当,笔画笔顺要正确。
(生书写。
)师:刚才学“鼎”字是一段小插曲。
现在我们回到课文中,继续找第段话的重点句。
那一句?(第一句或最后一句)师:其实,这第一句和最后一句都是关键句,那怎么提炼关键词呢? 生:不怕批评。
师:对,“不怕批评”。
(B板书:不怕批评)师:同学们,现在你自己默读读第四自然段,也像刚才那样先找到关键句,再提取四个字的关键词。
明白了吗?开始吧!(课件出示)(默读第四自然段)P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
……互相爱护,互相帮助。
师:谁来汇报一下自学成果?(我认为是最后一句)师:同意吗?(同意)师:好,提炼关键词生(团结互助)(B板书:团结互助)师:同学们一下子抓住了关键句,提炼了关键词,会读书,会概括,很好。
现在请同学看黑板,大家发现没有,原来那么长、那么难的一篇文章,现在只剩下了几个关键词,简单明了。
对于我们这些读者来说,一看这几个关键词就知道主席围绕“为人民服务”谈了哪些问题? 生:死的意义,不怕批评,团结互助。
师:对于主席来说,他今天要讲“为人民服务”,他的心里是非常清楚、非常明确的,他要先讲——(师指板书,生答:死的意义);再讲——(师指板书,生答:不怕批评);最后讲——(师指板书,生答:团结互助)。
主席的演讲是胸有成竹、心中有数的!同学们,这样抓关键、抓重点的方法很重要,这就是把厚厚的书读薄了。
(B板书:薄) 三、紧扣重点,感悟写法师:现在,老师暂时扮演一下主席,我的演讲是不是可以这样说:亲爱的同志们、战友们,今天围绕“为人民服务”,我讲以下三个问题:第一,死的意义;第二,不怕批评;第三,团结互助。
我的话讲完了,谢谢大家。
(生笑。
)师:哎?你们笑什么?(这样太简单了、不能让人信服)师:那怎么办?(还得展开说,说清楚了)师:你说得太好了,提出观点并不是万事大吉,还得以理服人,就是要说服别人,证明自己的观点。
那么,主席围绕观点是怎么展开说、具体地说、深入地说,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重点,这也就是要把书重新读厚了。
(B板书:厚)师:那么,怎么证明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呢?这样吧,我们先来看第二段“死的意义”这个部分,一起研究研究。
现在请大家放声自由地读读。
看看主席到底用了哪些方法证明自己的观点?(课件出示第二段)(生自由读)P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
……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师:死的意义到底有什么不同,主席用了什么办法证明自己的观点? 生:用了列举名言、举例子、对比的办法,证明自己的观点。
师:噢!引经据典,引用名人名言,怎么引用?(B板书:引用名言) 生:主席引用司马迁说的一句话,“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师:真奇怪,主席不是伟人吗,为什么还要引用司马迁的话呢?知道司马迁吗?什么年代的人?(2000多年前)师:2000千多年。
干吗要引用这么古老、这么久远的话?生1:司马迁是西汉年间很著名的历史学家、文学家,他是在毛主席之前的名人,所以引用他的话,也可以说是以理服人!师:对啊,名人都这么说了。
还有补充吗?生2:司马迁早在2000多年前就提出“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说明远在古代,人们就提倡这种精神。
师:从古至今,人们就有这样的想法、这样的认识。
你看,经典就是古老的智慧、永恒的真理。
经历了时间的考验,已经被人们认可、被人们传诵,所以主席引用司马迁的名言,令人信服啊!那谁能把这句话读一读?(课件出示) (一生读)P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师:读得真好,声情并茂。
其实,我们在课内外积累了许多关于生死的名言,你还记得吗?(P音乐响起,生配乐吟诵)P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师:这是李清照的生死观,女英雄也可以豪情万丈啊!P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杀了我一个,还有后来人。
师:死又算得了什么,江山自有后来人。
P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师:这是谁说的?陶行知,这既是对教育的爱,也是对祖国的爱,对人民的爱。
P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师:这首诗大家之前也学过,一起来一遍。
(齐读)师:于谦也向天下人诉说他顶天立地的豪情壮志,同学们,这些都是关于生死的经典名言,它表达了一种英雄气概、民族气节,是那样可歌可泣、可敬可佩。
同学们,刚才我们引用的是耳熟能详、经久不衰的——(生答:名人名言);引用的是给人启迪、引人深思、让人震撼的——(生答:名人名言)。
所以,主席用的第一招就是引经据典。
(B 板书:引用)师:接下来,主席又用了什么办法证明观点呢?(对比)师:对比,怎么比?(B板书:对比)生:“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
”这句话用了对比。
(课件出示)P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
师:这句话什么意思?(生答)师:理解正确,还会举例子。
读完这段话,我发现,它其实就讲一个字,什么字,知道吗?(死)师:死,为人民的利益而死,能换个词解释吗?(牺牲、献身、捐躯)师:很好,同样是死,我们把刚才的解释用来解释“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可以吗?(不行)师: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这样的死能什么词解释?(期间,师指导学生读出这些词的感情色彩。
)生:上西天、下地狱、见阎王、命丧黄泉、一命呜呼、呜呼哀哉、送命……师:同样一个字,为什么你们却用完全不同的解释?生:意义价值不同!两个死,一个表达对法西斯的愤恨、蔑视,一个表达对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人的崇敬、爱戴、钦佩。
师:说得多好啊!语言有温度,字字总关情啊!同样一个字,用在不同的地方,就会产生不同的温度,不同的感情。
把这种感情用你的朗读表现出来,你们自己试试看该怎么读。
这句话不好读,别看每个字你都懂,但要读好却不容易。
(生自由练读此句)师:好,谁来读?带上不同的温度,带上不同的感情,读读这句话。
(生读,师随评)师:分析得很好,但却没读出味道。
你看,这句话中第二个“死”前用的是“去”,“去死”怎么读?(读得有力,不屑一顾)师:就请你试试,可以加上动作。
师:好,干脆利落,痛快过瘾!而这句话中第一个“死”前面用的是——(生答:“而”)你能体会到那是怎样的语气吗?(庄严深沉,敬佩敬仰)师:对,那是深深的情,浓浓的爱。
这与后一个“去死”中所表达对敌人的蔑视和不屑一顾形成对比。
我们一起完整地读读这句话,读出对比。
师:同学们,在主席的演讲中,在你们有感情的朗读中,我们感受到这对比呀,比出了——情感,比出了——轻重,比出了——是非,让我们记住这个说明的好办法——对比。
师:主席用了引用名言、对比的办法之后,还用了什么办法证明自己的观点?(举例子)师:举谁的例子?(张思德的例子)师:张思德是谁?主席为什么给张思德这么高的评价,他到底是什么样的战士?平时怎么为人民服务的呢?你们太小了,张思德离你们太遥远了,所以老师特意在两个小时的影片中剪辑了两分钟的镜头,请同学们好好地看看吧!想想哪个镜头深深地打动了你?(P播放电影《张思德》的剪辑片段,师穿插解说。
)(9:45洗澡;11:00搬货物;15:20挑水;20:00帮锄地;32:50帮赶猪1:07:18搬轮胎)师:张思德一生都在跑,风里跑,雨里跑,他跑去干什么呢?生:帮小孩洗澡、帮别人搬货物、帮主席挑水、帮别人锄地……师:他傻,被叫做傻二娃,他最吝啬的是——话语,最不吝啬的是——力气。
(P播放一组张思德干活的镜头图片。
)师:他紧紧抱着的这个孩子啊!在战火中失去父母,成了孤儿,患上了严重的自闭症,从此不说一句话,但这从不说话的孤儿最后呢?(P54:08播放“孤儿表演节目后兴奋地喊他“爸爸”的感人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