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失常药物应用及类别论文
硝苯地平和美托洛尔联用致心律失常1例分析论文
硝苯地平和美托洛尔联用致心律失常1例分析【关键词】硝苯地平和美托洛尔;联合用药;心律失常【中图分类号】r5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6-0442-01我国成人高血压患病人数多达2亿,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速,高血压患者还会不断增多,心血管疾病在老年人中占主导地位,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急剧上升,心脑血管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也越来越复杂。
从单一高血压的发病开始,到同时伴发高脂血症、高糖血症也增多,有着多重危险因素的人群越来越多,这些将对预后带来不良影响。
这种多重危险因素的危害作用对人体的损害远远超过其简单的叠加。
一个血压正常(120/80 mmhg),总胆固醇200mg/dl(5 .1 8 mmol/l),hdl一c 50mg/dl(1 .3 mmol/l),不吸烟,没有糖尿病的患者,估测其心血管病事件的风险是5%。
随着危险因素的增加,风险将随之显著增加。
血压140/90 mm hg,总胆固醇2.4mmol/l,伴有糖尿病和吸烟的患者,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将增加7倍。
[1]并出现年轻化趋势,极大危害了劳动者健康。
高血压防治已经成为社区卫生工作重点,根据患者血压水平和危险程度,提出初始治疗用小剂量单药或小剂量两种药联合治疗的方案,钙拮抗剂(二氢吡啶类)和b受体阻滞剂联合应用是高血压防治指南推荐方案之一[2]。
2010年,我在社区高血压慢性病防治工作过程中发现1例服用硝苯地平和美托洛尔联用致心律失常患者,现报告如下。
患者,女,59周岁。
因间断性头晕史三年,持续性加重二天于2010年1月23日来院就诊。
患者初次月经14岁,月经周期28天左右,23岁结婚,平产、生一子,无药流、人流史,家庭和睦,绝经4年余,否认糖尿病、高血压等遗传病史。
饮食及大小便正常,睡眠尚可。
入院体征:t36.9。
c,bp156/94mmhg,p78次/分,r19次/分,全身皮肤及黏膜未见异常,心肺无异,腹平软,未扪及包块,无压痛,四肢活动自如。
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临床治疗论文
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治疗分析摘要:目的:研究冠心病慢性心理衰竭患者的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机临床治疗情况。
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2年1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380例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的患者资料,分析患者在住院时心脏超声所示左室大小、左室射血分数、室性心律失常类型以及住院时的药物使用情况。
结果: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较高,患者的心功能有明显的恶化,并且伴随心脏增大,发生率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于未发生的比较,bnp的浓度显著上升,使用胺碘酮者与不使用者比较β受体阻滞剂使用量下降。
结论: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较高,治疗心衰药物与抗心律失常药物间存在相互影响。
关键词: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室性心律失常治疗心血管疾病是一种高发病率、高致死率、高致残率的一种疾病[1]。
因而在临床中容易出现漏诊的情况。
因此研究心血管疾病对患者的影响、区别相似病种的诊断以及针对这种容易出现误诊的疾病提出有效的干预性措施对于预防和治疗心血管疾病有着重要的意义。
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hf)是一种临床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进行性的舒张功能不全以及左心室收缩等症状,该病的引发病因较为多样,发病机制也非常复杂。
心力衰竭是冠心病较为严重的一种并发症,由于近年来对冠心病治疗方式的发展,由冠心病引起的心力衰竭有逐年上升的趋势。
本文主要对冠心病慢性心理衰竭患者的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情况及疗效分析,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研究选择2009年 1月至 2012年 1月来在我院心内科就诊的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380例,所有患者的诊断均均符合欧洲心脏病学会在2012年所制定的关于急慢性心衰治疗指南。
所有患者均因心力衰竭住院,住院时都有明确的冠心病史,患者在治疗前均进行过冠状造影。
需要排除的患者类型有:在最近1个月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有严重肺部疾病,严重肝脏疾病,原发性心肌病、风湿性心脏病、高血压病、长期贫血、甲亢等,肾功能不全、电解质紊乱、药物引起的心律失常,严重窦性心动过缓、病窦综合征等。
胺碘酮治疗顽固性室性心律失常临床分析论文
胺碘酮治疗顽固性室性心律失常临床分析【摘要】目的了解顽固性持续性室性心律失常的易致因素及用胺碘酮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
方法 76例顽固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首次静脉注入胺碘酮3-5mg/kg,随后以1.0-1.5mg/min维持24h,可同时口服胺碘酮600-1200mg/d,观察疗效。
结果总有效率为89.5%,8例无效,未见严重致心律失常作用,心功能不全无加重。
结论室壁瘤合并严重心功能不全是顽固性室速的主要原因,大剂量胺碘酮治疗顽固性持续性室性心律失常、有效。
【关键词】顽固性室性心律失常;心功能;室壁瘤;胺碘酮;安全性为了解顽固性持续性室性心律失常的易致因素及用胺碘酮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笔者所知医院收治顽固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共76例,所有患者均给予首次静脉注入胺碘酮3-5mg/kg,随后以1.0-1.5mg/min维持24h,可同时口服胺碘酮600-1200mg/d,并对患者治疗疗效进行观察,总见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使用2种或2种以上抗心律失常药物(利多卡因、普罗帕酮、慢心律)治疗无效的顽固性持续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76例,其中男58例,女18例,年龄38-70岁,冠心病陈旧性心肌梗死42例(含10例室壁瘤形成),扩张型心肌病28例,6例患者为病毒性心肌炎。
1.2 方法首次胺碘酮用量3-5mg/kg,10min静脉注入,随后以1.0-1.5mg/min维持24h,以后根据临床病情减量,可同时口服胺碘酮600-1200mg/d,第一个24h胺碘酮总量1200-3750mg(静脉+口服),平均(2153±365)mg,维持静滴1-9天,平均(5.3±1.6)天。
1.3 评价项目所有患者均进行心电监测,以了解患者疾病治疗清理。
1.4 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均应用ssps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并应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
2 结果所有患者经治疗结果显示,无效8例患者,16例患者经治疗72h 后疾病得到控制,22例患者经48h治疗疾病得到控制,30例患者经24h治疗疾病得到控制。
医学论文:贝那普利联合胺碘酮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43例
贝那普利联合胺碘酮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43例【摘要】目的:探讨贝那普利联合胺碘酮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及副作用。
方法:将86例慢性心衰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3例。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试验组给予贝那普利及胺碘酮治疗,对照组给予胺碘酮治疗,随访12个月后评价室性心律失常及心功能改善情况。
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心力衰竭症状及室性心律失常情况均得到了改善,但试验组改善更明显,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3.0%,优于对照组的65.1%(p0.05)。
对于此前应用过此类药物或其他抗心律失常药物者,均至少停用5个半衰期。
1.2方法两组都按照慢性心力衰竭治疗建议休息、常规治疗。
同时,试验组给予贝那普利片10 mg/d,胺碘酮0.2 g,3次/d,连服1周;然后改为0.2 g,2次/d,连服1周;之后改为0.1~0.3 g,1次/d维持,随访12个月。
对照组仅给予胺碘酮,用法同观察组,随访12个月。
用药期间严密观察血压、监测心电图、心脏彩超、肝肾功能、甲状腺功能、电解质、x线胸片。
若在观察期出现心率慢、长qt间期、低血压等,视为失访。
分别于6、12个月随访收集资料。
1.3疗效判定标准显效:治疗后经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室早消失或基本消失,心电图恢复正常;心功能改善1级以上。
有效:频发室早数量平均减少≥70%或成对室早数量减少≥80%;心功能改善1级。
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心功能无改善。
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统计学处理本研究采用spss 15.0软件进行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成组设计t 检验;治疗前后采用配对t检验。
p0.05),均在正常范围内。
x线胸片无变化。
在治疗期间无猝死病例。
3讨论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是临床中较严重的心脏问题之一,室性心律失常是基于慢性心力衰竭心肌细胞膜的不稳定性,由于折返、异常自律性的机制引起。
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指南
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指南心律失常是指心脏的电活动异常,导致心跳过快、过慢或不规则等症状。
抗心律失常药物是治疗心律失常的常用方法之一、本文将介绍抗心律失常药物的相关知识以及治疗指南。
一、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分类Class I药物主要是钠通道阻滞剂,可以抑制心肌细胞的传导速度,分为Class IA、Class IB和Class IC三个亚类。
Class IA药物包括奎尼丁、普罗帕酮等,适用于持续性室上性和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
Class IB药物包括利多卡因、美多卡因等,适用于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
Class IC药物包括普鲁卡因胺、胺碘酮等,适用于难治性室上性心律失常的治疗。
Class II药物主要是β受体阻滞剂,可减慢窦房结的节律和传导速度,适用于室上性和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
常用的药物包括美托洛尔、阿替洛尔等。
Class III药物主要是钾通道阻滞剂,可以延长心室动作电位和心房动作电位的持续时间,适用于顽固性和复发性室上性心律失常。
常用的药物包括胺碘酮、索他洛尔等。
Class IV药物主要是钙通道阻滞剂,可降低心房和心室肌收缩力,适用于窦性心动过速、室性心动过速等。
常用的药物包括地尔硫{}妥、维拉帕米等。
二、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应用指南1.窦性心动过速:对于症状轻微的患者,可采用体位性改变、情绪调节等非药物治疗方法;对于频繁发作或症状严重的患者,可选择β受体阻滞剂或钠通道阻滞剂进行药物治疗。
2.室上性心动过速:对于窦性心动过速合并折返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患者,可选择β受体阻滞剂或钙通道阻滞剂进行治疗;对于顽固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患者,可选择胺碘酮或其他Class III药物进行治疗。
3.室性心动过速:对于室性心动过速的患者,首先应评估其危险度,如发生严重的室性心动过速,可考虑进行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
Class IA 或Class IC药物用于急性室性心律失常治疗,Class IB药物用于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治疗。
1类抗心律失常药分类标准
1类抗心律失常药分类标准抗心律失常药物是一类用于治疗心律失常的药物,根据其作用机制和药理特性,可以将其分为不同的类别。
以下是1类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分类标准:1. 阻滞钠通道的药物这类药物主要是通过阻滞钠通道而发挥作用,包括利多卡因、美西律等。
它们主要作用于快钠通道,可治疗室性心律失常。
2. 阻滞钾通道的药物这类药物主要是通过阻滞钾通道而发挥作用,包括胺碘酮、索他洛尔等。
它们可治疗室性和室上性心律失常。
3. 阻滞L型钙通道的药物这类药物主要是通过阻滞L型钙通道而发挥作用,包括维拉帕米、地尔硫卓等。
它们可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和心绞痛。
4. 阻滞T型钙通道的药物这类药物主要是通过阻滞T型钙通道而发挥作用,包括普罗帕酮、米卡芬平等。
它们可治疗室性和室上性心律失常。
5. 阻滞多离子通道的药物这类药物主要是通过阻滞多个离子通道而发挥作用,包括腺苷、依帕比利等。
它们可治疗室性和室上性心律失常。
6. 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作用机制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影响心脏的电生理特性而发挥作用,包括抑制自律性、延长传导时间和改变心脏节律等。
7. 抗心律失常药物的电生理效应抗心律失常药物的电生理效应主要包括抑制窦房结和房室结的传导性,延长房室传导时间和不应期,减慢房室传导速度等。
8. 抗心律失常药物对心脏功能的影响抗心律失常药物对心脏功能的影响主要包括抑制心肌收缩力、减慢心率和降低血压等。
这些药物可能会加重心力衰竭患者的症状,因此需要谨慎使用。
9. 抗心律失常药物的抗心律失常作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的抗心律失常作用主要包括治疗室性和室上性心律失常、心绞痛、心肌梗死等病症。
这些药物可以通过不同的作用机制来纠正心律失常,从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步长稳心颗粒临床应用进展论文
步长稳心颗粒的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摘要] 对步长稳心颗粒的使用范围、治疗效果及近年来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为其今后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步长稳心颗粒已广泛应用于抗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血管神经症、抑郁症、更年期综合征等治疗,更多的临床应用领域尚有待进一步研究与开发。
[关键词] 步长稳心颗粒;临床应用;研究进展[中图分类号] r28[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8-001-02步长稳心颗粒以党参、黄精、三七、琥珀、甘松等五味药材为主要成分,功能益气养阴、活血化瘀、定悸复脉,主治气阴两虚、脉瘀阻滞所致的心悸气短、头晕乏力、胸闷胸痛等。
本文对步长稳心颗粒近年来的临床用药和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旨在为其今后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1 心律失常与心力衰竭步长稳心颗粒可增加冠脉血流量、降低心肌耗氧量,有效改善心肌缺血程度,增强心肌顺应性,对心律失常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张本燕[1]等研究发现:步长稳心颗粒对各种原因引起心律失常,特别是房性早搏和室性早搏有较好的疗效,还能改善缺血心肌局部微循环,纠正由于缺血缺氧所致的电解质紊乱,改善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患者胸闷、心悸、气短等临床症状。
步长稳心颗粒可明显减少心律失常的发作次数,缓解心律失常的临床症状,对心血管系统病变、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引起的心律失常疗效满意,尤其对于伴心悸、胸闷、失眠等症状的早搏效果更佳,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王忠明[2]等采用步长稳心颗粒治疗心力衰竭也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
不仅可以提高左室压分值、降低左室舒张末压,还可以改善心肌细胞结构。
大剂量口服发挥的强心作用与地高辛相当,而不良反应较小。
用药4周后患者心率、房性早搏和室性早搏数均较用药前明显下降,心输出量得到提高。
优于心律平。
2 心血管神经症王凤梅[3]等采用步长稳心颗粒联合倍他乐克治疗心血管神经症,有效改善了患者发作性心慌、心前区疼痛、胸闷、头晕、失眠等精神症状。
步长稳心颗粒的疗效甚至优于西药阿普唑仑、β-受体阻滞剂、谷维素等。
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合理应用(
常用抗心律失常药物作用特点、 常用抗心律失常药物作用特点、 用法及注意事项
II类药物:能明显降低冠心病的猝死率,改善心衰病人预后,应用十 II类药物:能明显降低冠心病的猝死率,改善心衰病人预后,应用十 分普遍。 但对sss /A-VB者作用特别明显 /A-VB者作用特别明显 1、美托洛尔(倍地乐克):口服量12.5 -25mg,2次/日,根据反应调整 、美托洛尔(倍地乐克):口服量12.5 25mg, 剂量。静脉给药量 5mg / 次iv,根据需要可5分钟重复注射,一般不超 iv,根据需要可5 过三次,给药应在心电及血压监测下进行,以免严重反应。 2. 阿替洛尔 口服制剂,12.5-25mg·Q8h,根据治疗反应可增大剂量,注意 口服制剂,12.5-25mg· 事项与美托洛尔相同。 3、艾司洛尔(Esmolol),静脉制剂,主要用于房颤与房扑快速HR紧急 艾司洛尔(Esmolol),静脉制剂,主要用于房颤与房扑快速HR紧急 控制: 负荷量0.5mg kg,1min内iv,可重复负荷量(通常为25-35mg/次),然 负荷量0.5mg / kg,1min内iv,可重复负荷量(通常为25-35mg/次),然 后给与维持量0.05mg· 后给与维持量0.05mg·kg-1·min-1,但维持量不得超过0.2mg·kg-1·min-1,维 ,但维持量不得超过0.2mg· 持不超过48h。 持不超过48h。
INa:快钠内流;INa- 慢钠内流; INa:快钠内流;INa-s:慢钠内流; Ik:延迟整流性外向钾流;Ikr:快速整流性钾流;Iks:缓慢整流性钾流;Ito:瞬 Ik:延迟整流性外向钾流;Ikr:快速整流性钾流;Iks:缓慢整流性钾流;Ito: 间外向钾流; 间外向钾流; I Ca-L:L型钙电流。 Ca型钙电流。
胺碘酮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应用论文
胺碘酮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应用探讨摘要目的:探讨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发致命性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65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致命性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25例,观察两组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7.69%,72.35%,p<0.05)。
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
结论: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临床疗效显著。
关键词胺碘酮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近年来,胺碘酮广泛应用于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短时间内静脉注射大剂量胺碘酮往往有效。
特别是伴有心肌缺血,心功能不全者,可改善心肌缺血及心功能,降低心律失常死亡危险,耐受性好,不良反应少[1]。
笔者近年来在临床中采用胺碘酮治疗ami并发致命性心律失常患者,取得显著临床疗效。
资料与方法2005年1月~2009年5月收治ami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65例,男37例,女28例;年龄30~73岁,平均48±8.1岁。
所有患者均经心电图、床边心电监测、24小时动态心电图确诊,均符合who诊断标准。
其中室性早搏45例,快速型心房纤颤12例,阵发性室速6例,持续室速2例。
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25例,两组一般情况及病程等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方法:所有患者在常规静脉注射和静滴条件下,首先给予50~100mg利多卡因,然后再以2~4mg/分滴速持续静滴利多卡因,若无效30分钟后可再给予50mg利多卡因进行静脉注射。
2小时后若无效,对照组不再做其他处理,治疗组中无效的患者另加用胺碘酮150~250mg稀释于20ml生理盐水中于10分钟内静脉注射完毕,然后以1.0mg/分进行静滴6小时,6小时后以0.5mg/分静滴,若心律失常或未得到控制者在首次剂量0.5小时后,再次静推75mg,24小时用量960~1600mg,静脉应用最长可达0.5个月。
疗效判断标准:根据治疗前后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与nyha心功能分级标准判断。
抗心律失常药的分类
抗心律失常药的分类心律失常是指心脏的节律异常,包括心率过快(心动过速)或过慢(心动过缓)、心律不齐等症状。
抗心律失常药是一类能够恢复或控制心律的药物,可通过不同的机制影响心肌细胞的电活动,从而纠正心律失常。
根据其作用机制和药物性质,抗心律失常药可以被分为不同的类别。
1. 钠通道阻滞剂钠通道阻滞剂是一类常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通过阻滞心肌细胞的钠通道,延长动作电位的持续时间,减少异常电位的发生。
这类药物主要用于治疗心房颤动、心室颤动和心动过速等心律失常疾病。
常见的钠通道阻滞剂包括:•利多卡因(Lidocne):主要用于治疗室性心律失常,通过阻滞心肌细胞的钠通道,减少异常电位的发生。
•普鲁卡因胺(Procnamide):可用于治疗心室颤动和心房颤动等心律失常疾病,同样通过阻滞心肌细胞的钠通道来达到治疗效果。
2. β受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通过阻断β肾上腺素能受体,降低交感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减轻心脏的收缩力和自主性,从而减慢心率,治疗心动过速和心律不齐。
此外,β受体阻滞剂还具有抗心绞痛、降低血压等作用。
常见的β受体阻滞剂包括:•阿替洛尔(Atenolol):主要用于治疗心绞痛、心律不齐等心脏疾病,通过阻断β1肾上腺素能受体来达到治疗效果。
•美托洛尔(Metoprolol):同样是一种常用的β受体阻滞剂,常用于治疗高血压、心绞痛等心脏疾病。
3. 钾通道阻滞剂钾通道阻滞剂通过阻断心肌细胞的钾离子通道,延长动作电位的持续时间,减缓心肌细胞复极过程,从而抑制心脏的电活动,治疗室性心动过速和室颤。
常见的钾通道阻滞剂包括:•次乌司他丁(Amiodarone):主要用于治疗室性心动过速和室颤等严重心律失常疾病,通过阻断心肌细胞的钾通道来抑制心脏的电活动。
•多奈哌齐(Dronedarone):类似于次乌司他丁,具有抗心律失常的作用,可用于治疗心房颤动等心律失常疾病。
4. 钙通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通过阻断心肌细胞的钙通道,抑制钙离子的内流,减少心肌细胞的兴奋性和收缩力,从而减慢心率,治疗心律失常疾病。
倍他乐克治疗室性心律失常46例疗效观察论文
倍他乐克治疗室性心律失常46例疗效观察【中图分类号】r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5-0457-01近年来作为治疗心血管疾病药物之一的?受体阻滞剂颇受临床重视。
它除了用于急性心肌梗死后的二级预防,还可防治缺血性心脏病及儿茶酚胺高敏所诱发的室性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抑制试制(cast)使?受体阻滞剂成为治疗有症状的良性或可能恶性室性早搏的首选抗心律失常药物。
本文应用无内源性拟交感活性心脏选择性?1受体阻滞剂---倍他乐克治疗室性早搏46例,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选自2008年2月--2011年2月经动态心电图(dcg)监测24h,具有室性早搏(vpb)lown’s二级以上,排除二级以上心衰及?受体阻滞剂46例,其中成对vpb者25例,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nsvt)15例,依据病史、心电图、超声心电图检图判定:有器质性心脏病30例,男19例,女11例;年龄16—72岁。
其中冠心病17例,高血压病11例,心肌炎2例;无器质性心脏病16例,男9例,女7例,年龄27—64岁,其中nsvt者均为器质性心脏病患者。
1.2 方法:所有病例均用美国mgy—h7型dcg进行24h监测。
首次监测前停用抗心律失常药物3天以上。
具有vpblown’s二级以上者,应用倍他乐克片剂50—100mg/d,治疗7---14天,再复查dcg。
1.3 观察项目:用药前后vpb次数, lown’s分级,成对vpb、nsvt变化情况,最快心率、最慢心率及平均心率变化,观察rr间隔,pr间期,qrs时限的变化,服药期间的副作用。
1.4 疗效判定:治疗后vpb减少75%以上,或成对vpb减少90%以上,或nsvt消失视为有效。
1.5 间期,时限的变化,服药期间的副作用疗效判定;治疗后减少75以上,或成对减少90以上,或消失视为有效2 结果治疗前后vpb变化器质性心脏病与无器质性心脏病组间无显著性差异。
抗心律失常药物应用
表3-3—2抗心律失常药物荆量与药代动力学特性
┏━━━━━━┳━━━━━━━━━━━━━━━━━━━━━━━━━━━━━━┳━━━━━┳━━━━┳━━━━━┳━━━┓
┃ ┃ 常用剂量范围 ┃ ┃ ┃ ┃ ┃
┃ ┃ ┃有效血清 ┃ ┃ ┃主要 ┃
┃ 药物 ┃ 静脉给药 口 服 ┃(浆)浓度 ┃清除半 ┃ 生物利 ┃ ┃
后意义的心律失常,如期前收缩,短阵的非持续性心动过速,心室率不快的心房颤动,I
度或Ⅱ度文氏阻滞,一般不需要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③注意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不良反
应,包括对心功能的影响,致心律失常作用和对全身其他脏器与系统的不良作用。
现今临床常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分类是Vaugllan Winiams分类法,该法将药物抗心
┣━━━━━━╋━━━━━━━━━╋━━━━━━╋━━━━━━╋━━━━━━╋━━━━━╋━━━━╋━━━━━╋━━━┫
┃奎尼丁 ┃ ┃600~1000mg ┃ 200mg ┃ 200mg ┃ 3~6 ┃ 5~9 ┃ 60~80 ┃ 肝 ┃
改善患者的预后。
正确合理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原则包括:①首先注பைடு நூலகம்基础心脏病的治疗以及病因和
诱因的纠正;②注意掌握抗心律失常药物的适应证,并非所有的心律失常均需应用抗心律
失常药物,只有直接导致明显的症状或血流动力学障碍或具有引起致命危险的恶性心律失
常时才需要针对心律失常的治疗,包括选择抗心律失常的药物。众多无明显症状无明显预
┃ ┃ ┃ ┃ ┃ ┃ ┃ ┃ ┃ ┃
┣━━━━━╋━━━━━━━━━━╋━━━━━━╋━━━━━━╋━━━━━━━╋━━━━━━━╋━━━━━━╋━━━━━╋━━━┫
步长稳心颗粒治疗心律失常疗效分析论文
步长稳心颗粒治疗心律失常的疗效分析【摘要】目的分析探讨步长稳心颗粒对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方法将86例心律失常病人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43例,实验组43例。
对照组心律失常病人采用常规抗心律失常的药物如硝酸酯类、阿司匹林进行常规对症处理;实验组43例病人则在上述常规对症处理的基础上联合步长稳心颗粒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两组心律失常病人的心电图疗效、证候疗效等。
结果两组心律失常病人的心律失常均有了一定减少,但实验组的心律失常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诸多心律失常的治疗药物中,步长稳心颗粒所取得的疗效较为显著,且十分安全,长期服用能够改善预后,为心律失常的有效治疗药物之一。
【关键词】步长稳心颗粒;阿司匹林;硝酸酯;心律失常心律失常在各种器质性心脏病中较为常见,其中以冠心病、心肌炎、心肌病以及风心病等最为多见,尤其容易在急性心肌梗塞或心力衰竭时发生。
心律失常的发病原因主要是电解质或者内分泌失调、低温、麻醉、胸腔或者心脏手术、药物作用以及中枢神经系统性疾病等。
随着社会的发展,心律失常的发病率呈现出逐渐增加并且年轻化的趋势,对于患者的身心所产生的危害是极大的。
我院采取步长稳心颗粒联合常规抗心律失常治疗药物对心律失常者进行治疗,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现做如下总结报告。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门诊和住院的心律失常患者86例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86例患者经临床检查均明确诊断为心律失常[1]。
86例心律失常患者中,男46例,女40例,年龄为34-71岁,平均年龄为51.5岁。
86例患者中,其临床表现为:冠心病患者20例、高血压患者5例、心肌病患者10例、风湿性心脏病患者20例、非器质性心脏病患者12例、甲亢性心脏病患者9例,其中室性心律失常患者50例,室上性心律失常患者36例。
选用随机数字法将86例心律失常患者分成对照组43例、实验组43例,对照组43例患者中,男23例,女20例,年龄为35-70岁,平均年龄为51.3岁;实验组43例患者中,男23例,女20例,年龄为34-71岁,平均年龄为51.7岁。
常见的心律失常及药物选择
胺碘酮-相互作用
➢增加地高辛浓度 ➢增加华法林作用 ➢与其他抗心律失常药作用累加
18
地尔硫卓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首选 ➢严重的心力衰竭、严重的心动过缓及窦房结传
到阻滞的患者禁用
19
抗心律失常药物选择
1.窦性心动过速 可采用β受体阻滞剂或维拉帕米/地尔 硫卓 2.房扑、房颤 转律用普鲁卡因胺、胺碘酮,减慢心室 律用β受体阻滞剂、维拉帕米/地尔硫卓 3、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宜首选维拉帕米/地尔硫卓 4、室性的心律失常选用Ⅰ类抗心律失常药以及胺碘酮
➢ 起效慢 口服2~3天,静脉10~30分钟
➢ 稳态难 不给负荷量,血药浓度难以达到稳态
➢ 清楚缓 半衰期达60余天,最长3~6个月
➢ 肝代谢、肾不排
13
胺碘酮-抗心律失常
迄今为止,最强的广谱抗心律失常药 适用于 1.危及生命的室性心律失常如室颤、室速。 尤其适用于急性或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左室功能不全或慢性充血性心衰者。 2.房颤复律或维持窦律 • 器质性心脏病房颤 • 心梗、心衰伴阵发性房颤 • 无器质性心脏病,但其他药物不能控制或不能耐受的 3.非持续性室速或频发室早者,限用于 • 左心功能不签,EF<35% • 心肌梗死,多形性室早 • 单用β 受体阻滞剂不能控制者
20
谢谢聆听,请批评指正
21
22
常见的心律失常及药 物治疗选择
2017.6.1
2017.6.5
1
主要内容
2
心脏传导系统简图
3
心律失常类型
4
常见的抗心律失常的药物
类别
作用通道和受体
常用代表药物
Ⅰa
阻滞钠通道(适度) 奎尼丁 普鲁卡因胺 丙吡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律失常药物应用及类别论文
摘要:心律失常的临床表现差异很大,有的心律失常无临床意义,有的则影响健康并危及生命。
因而要先考虑此心律失常是否需要药物治疗,如需治疗,以选用何种药物为最佳选择。
要熟知所选药物的药代动力学、药效学及其对心脏电生理的影响。
关键词:心律失常药物应用
心律失常的临床表现差异很大,有的心律失常无临床意义,有的则影响健康并危及生命。
因而要先考虑此心律失常是否需要药物治疗,如需治疗,以选用何种药物为最佳选择。
要熟知所选药物的药代动力学、药效学及其对心脏电生理的影响。
几乎所有抗心律失常药物,都不同程度地抑制心脏的自律性、传导性以及心脏的收缩功能,也几乎所有的抗心律失常药物都有致心律失常的副作用。
到目前为止,这类药物对心肌病变,对有更严重的心脏病理状态的影响还没有足够的临床资料,当心脏功能障碍、心肌缺血、生理生化代谢紊乱时,抗心律失常药物对其的影响,要有足够的重视和认识。
通过实践,逐步形成医生自己的用药经验,不同病例以不同的方案处理,即贯彻用药的个体化原则。
抗心律失常药物的电生理作用是降低自律性、减少后除极与触发、纠正传导障碍及消除折返激动的发生。
依据药物电生理效应归纳为4大类。
I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即膜稳定剂主要作用机制是该类药物抑制心肌和心脏传导系统的快通道钠内向电流,降低动作电位,减慢传导速度,延长有效不应期,以及延缓应激性的复极过程。
Ⅱ类抗心律失常药物:此类药物主要药理作用是阻断β肾上腺素能受体,减慢动作电位上升速率,并能抑制传导系统中儿茶酚胺诱发起搏电流。
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该类药物主要电生理作用是延长动作电位时间及不应期,延长复极时间。
Ⅳ类抗心律失常药物:该类药物属于钙通道阻断剂,主要电生理作用为抑制动作电位2、3位相,抑制心脏依赖于慢电流除极的部分传导系统。
一、I类药物
1.利多卡因仅应用于室性心律失常。
负荷量为1.0mg/kg,3~5分钟内静注,而后以1~2mg/min维持静滴。
2.美西律起始剂量100~150mg、1次/8h,2~3天后可增减50mg。
3.普罗帕酮适用于室上性和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
口服初始剂量150mg,1次/8h,如需要,3~4天后加量至200mg、1次/8h,最大200mg,1次/6h。
静注可用1~2mg/kg,以10mg/min静注,最大剂量不超过210mg。
而后以1~2mg/min维持静滴。
二、Ⅱ类药物
美托洛尔,5mg静推(5分钟内),可间隔5分钟连续给3次,共15mg,然后口服12.5~100mg,2次/d。
也可应用其他药物。
三、Ⅲ类药物
1.胺碘酮适用于室上性和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可用于器质性心脏病、心功能不全者,促心律失常反应少。
静注负荷量150mg(3~5mg/kg),10分钟注人,10~15分钟后可重复,随后1~1.5mg/min静滴6小时,以后根据病情逐渐减量至0.5mg/min。
24小时总量一般不超过1.2g,最大可达
2.2g。
主要不良反应为低血压(往往与注射过快有关)和心动过缓。
尤其对于心功能明显障碍或心脏明显扩大者,更要注意注射速度,监测血压变化。
2.索他洛尔用于室上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及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口服:40~160mg,2次/d,80mg/片。
静脉1.5~2.0mg/kg加入葡萄糖液20ml,10分钟内缓慢静注。
3.依布利特用于心房颤动、心房扑动及室性心动过速。
1mg静脉点滴,10分钟滴完。
四、Ⅳ类药物
维拉帕米用于控制房颤和房扑的心室率,减慢窦速。
口服80~120mg、1次/8h,最大剂量480mg/d。
静脉注射用于终止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室上速)和某些特殊类型的室速。
剂量5~10mg/5~10min静注,如无反应,15分钟后可重复5分钟内5mg。
五、其他
1.腺苷用于终止室上速,3~6mg、2秒内静注,2分钟内不终止,可再以6~12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