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临床应用

合集下载

几种抗心律失常药物在临床中的应用及应注意的问题

几种抗心律失常药物在临床中的应用及应注意的问题

【 3 ] 黄奇 虎 , 陈国萍 , 陈黄春 , 等 . 经会 阴超声 对后壁恻 后壁前 置胎 盘 的诊断价 值 [ J ] . 中 国超 声诊 断杂志 , 2 0 0 5 , 6( ): 6 5 — 6 6 .
[ 4 】 曹 泽 毅等 . 中华 妇 产 科学 :人 民卫 生 出版 社 ,1 9 9 9 :3 8 9 一
一… …… … … 一
。 。 2利 多卡 因
3 应, E l 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 ~
2 . 1 利 多 卡 因 的 应 用
… 一 ( 1 ; 瑟 脏 的 不 良 反 应 一 般 表 现 为 加 重 病 窦 综 合 征 和
3 普罗帕酮
几 面 用 于 各 种 原 因 引 起 的 快 速 心 律 失 常 , 尤 其 对 预 激


6 变 : 2 服 ‘ 2  ̄ 0 。 5 g ’ 每4 ~ ・一 一 次, 若 缓
/ k 疗 的 时 候 5 0 m 一 . , 8 小 时 ,
3 0 纳 0go 恫


: 是

9  ̄ 0 1 0 2 m O O g


g 次 / / x ,
/ r : F 3 剂 r 每 1 醺蔓 2 1 小 时 妻 次 曼 。

一 . 。
蓥 的 相 互 作 用 。 ( 2 ) 不 良 反 应 的 发 生 。 ( 3 ) 致









虽 ’ “ “ M
3 9 4.
[ 2 】 常才主 编 . 经 阴道超声 诊 断学 [ M】 . 第 1 版 . 北京 :科学 出版社 ,

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临床疗效分析

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临床疗效分析

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临床疗效分析【摘要】目的:探讨抗心律失常药物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回顾2010年1月~2011年12月78例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患者临床资料,总结分析快速性心律失常和慢速性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效果,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及血液动力学改变对胺碘酮疗效的影响。

结果:本组显效36例,有效39例,无3例,总有效率96.15%。

结论:抗心律失常药物种类繁多,临床应用应遵循简单、有效的原则,慎重选择疗效好、不良反应小的药物,以提高临床救治成功率。

【关键词】抗心律失常;药物;临床疗效心律失常的临床表现差异很大,有的心律失常无临床意义,有的则影响健康并危及生命。

因而要先考虑此心律失常是否需要药物治疗,如需治疗,以选用何种药物为最佳选择。

要熟知所选药物的药代动力学、药效学及其对心脏电生理的影响。

几乎所有抗心律失常药物,都不同程度地抑制心脏的自律性、传导性以及心脏的收缩功能,也几乎所有的抗心律失常药物都有致心律失常的副作用[1]。

到目前为止,这类药物对心肌病变,对有更严重的心脏病理状态的影响还没有足够的临床资料,当心脏功能障碍、心肌缺血、生理生化代谢紊乱时,抗心律失常药物对其的影响,要有足够的重视和认识。

通过实践,逐步形成医生自己的用药经验,不同病例以不同的方案处理,即贯彻用药的个体化原则。

1临床资料及方法1.1一般资料该组患者78例,均为我医院收治的缺血性冠心病心律失常的患者,心律失常的标准符合《心电图学》中的诊断标准,其动态心电图记录室性早搏≥4000个/24h或有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

其中38例,女40例,年龄43~79岁,平均年龄(54.2±4.1)岁,病程0.5~14年。

心功能(nyha分级)ⅰ~ⅳ级,左室射血分数(lvef)分数<0.40。

临床上表现短、心前区疼痛、头晕、胸闷、气促、乏力、失眠、多梦等。

患者均于治疗前2周停用或未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

其中快速性心律失常35例,慢速性心律失常患者42例。

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临床应用观察

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临床应用观察
药 ;3 室上性 心动过 速 : () 房室折返 性心 动过速 和房室
旁 路折返性 心动 过速 , 发作 期 主要 采用I、 在 c Ⅲ类 药 , 可用快 速负荷 量或静 脉给药 , 效不佳 时应 及时 电击 疗
复 律 。并 及 时 安 排 射 频 消 融 术 及 药 物 。
9 9
性心 脏病 , 药原 则 同 ( ) 用 3。 1 3 室上性 心律 失 常 的 药物 治 疗 心 房颤 动 : 1 . ()
的各种 心律 失常需 要 药物 治疗 , 心悸 、 动后 心律 如 活
失常增 加 , 有心 绞痛 、 短 、 伴 气 呼吸 困难 的心 律失 常 , 头晕或 暂时性 意识 丧失 等 ;2 有 明显症 状 的心 律失 () 常通 常见于器质 性 心脏 病 , 但少 数也 可 见于 所谓 ” 正
用 胺 碘 酮 , 胺 碘 酮 不 能 耐 受 者 如 甲状 腺 病 变 , 选 对 可
用索他 洛尔 ;2 恶 性室 性 心律失 常 : () 首选 I CD, 如无 条件则 可选用 胺碘 酮或 索他 洛尔 。胺 碘 酮 可用快 速 负荷 量法 , 口服 0 2mg 每 2小 时 一 次 , 用 s 6 . , 共 ~ 次, 总量 每 天 1 1 2 mg 如 连 用 三 天 仍 无 效 应 停 ~ . , 用, 但通 常于 第 一 天 足 量 应 用 后 见 效 , 二 天 改 用 第 0 2mg 每天 二 次 , 周 后 改 为 每天 0 2mg . , 1 . 。上 述 用药 是在病 情虽重 、 意识 清楚 、 但 临床估 计 数小 时 内 可 口服用药 者使 用 。如 血 压 测 不 清 , 意识 障碍 者 应 首选 电击 复律 , 之后 再 选用胺 碘 酮 , 可选用 索他 洛 亦

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临床应用

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临床应用
(1)一般原则: ①先单独,后联合 ②最小剂量取得满意治疗效果 ③先考虑降低危险性,在考虑缓解症状 ④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及致心律失常作用。 (3)快速型心律失常的用药选择 1.窦性心动过速—β受体阻断药或维拉帕米 2.房早—β受体阻断药、维拉帕米、地尔硫卓或Ι类 3.反扑、房颤—先用强心苷转律用奎尼丁、普鲁卡 因胺、胺碘酮 转律后—奎尼丁防治复发。
30
胺碘酮
临床应用
广谱抗心律失常药,可用于各种室性及 室上性心律失常。 由于其不良反应,仅用于顽固性心律失

31
Ⅳ类 钙拮抗剂
维拉帕米(Verapamil)
药理作用
1. 降低自律性:窦房结,抑制4相钙的内流。 2. 减慢传导:窦房结和房室结。抑制0相除极 速率。 3. 延长不应期:延长慢反应细胞的ERP,因 阻断钙通道,延长了钙通道恢复开放的时 间。 较高浓度下也可延长浦氏纤维的ERP。
32
维拉帕米(Verapamil)
临床应用
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首选药 治疗室上性和房室结折返引起的心律失常效果好
不良反应
因能选择性抑制窦房结、房室结自律性和抑制房 室传导,故应避免与β受体阻断药合用。心力衰竭, Ⅱ、Ⅲ 度房室传导阻滞,心源性休克者禁用。
33
快速抗心律失常的药物的选择应用
10
奎尼丁(quinidine) 不良反应
1. 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腹泻 2. 金鸡纳反应:头痛、头晕、耳鸣、腹泻、 恶心、视力模糊等 3. 心脏毒性反应与奎尼丁晕厥
症状:房室、室内传导阻滞、室性心律失 常(尖端扭转型心动过速)
4. 血管栓塞:治疗房颤—血栓脱落引起 5. 扩张血管、减弱心肌收缩力,引起低血压
抗心律失常药的临床应用

抗心律失常药的临床应用

抗心律失常药的临床应用
进行。在药物效果不好或出现血压下降,症 状加重等情况时,应尽快电转复
维持窦性心律药物
胺碘酮 100-200mg 光过敏,肺毒性,多发性神经病 变,胃肠道反应,心动过缓,尖端扭转性室速(罕见), 肝毒性,甲状腺功能异常
多非利特 根据肌酐清除率给药,0.25-1.000mg 尖端 扭转性室速
氟卡胺 200-300mg 室性心动过速,充血性心衰,增强 房室结传导(转变为房扑; 普罗帕酮 成人每天10mg/kg,分3次服用;老年人不超 过450mg/天 室性心动过速,充血性心衰,增强房室结 传导(转变为房扑); 奎尼丁 0.2g,每8小时一次 尖端扭转性室速,胃肠道 反应,增强房室结传导
• 2类 阻滞钠通道并促进钾外流药:东莨菪碱、白花前胡、 麦冬总皂苷。
• 3类 钙通道阻滞药:蝙蝠葛碱、小菜碱、前胡丙素、丹皮 粉、粉防己碱。
• 4类 延长APD中药:山莨菪碱、苦参碱、槐定碱、槐胺碱、 关附庚素、黄杨碱D、千金藤碱、巴马丁、延胡索碱、木 防己碱等
• 5类 含强心苷类成分中药:福寿草、万年青、罗布麻、夹 竹桃、铃兰等
•药物转复:
静脉给普罗帕酮、依布利特(1mg/支 成人 1mg-10ml+NS10ml-->10min ) 、多非利特、 (0.25mg bid) 胺碘酮 终止房颤可能有效。 有器质性心脏病,心功能不全的患者首选胺 碘酮。没有器质性心脏病者可首选Ic类药(如 普罗帕酮)。近年有报道用普罗帕酮450600mg顿服终止房颤发作,成功率较高。但 首次应用最好在住院或有心电监护的条件下
(二)Ⅱ类药物的联合用药
1.β受体阻断剂与洋地黄类联合用药在临床上常 用于控制慢性心房颤动,单用一种药物不能满 意控制心室率者。
2.β受体阻断剂与Ⅰ类抗心律失常药联用 常用 的有普萘洛尔+奎尼丁, 对房性心律失常和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提高, 并能减少奎尼丁的用量,很少有耐药现象; 3.其次是阿替洛尔与普罗帕酮联合用药。

抗心律失常药物分类及代表药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合理应用

抗心律失常药物分类及代表药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合理应用

抗心律失常药物分类及代表药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合理应用心律失常(cardiacarrhythmia)是指心脏激动的起源、频率、节律、传导速度和传导顺序发生异常。

心律失常的治疗包括基础疾病或病因的治疗、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其中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临床合理应用是心血管疾病治疗中的一个难点。

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分类Ⅰ类钠通道阻滞剂又称为膜稳定剂,主要阻滞钠离子快通道,降低心肌细胞对Na+通透性,使动作电位0相上升最大速率(Vma某)减慢和幅度降低,延长动作电位时限(APD)和有效不应期(ERP)。

该类药物又分为3个亚类:①ⅠA类:显著减慢Vma某,一般延长APD和ERP,包括奎尼丁、普鲁卡因胺、丙吡胺等,用于治疗室上性和室性快速性心律失常;②ⅠB类:轻度减慢Vma 某,不延长或缩短APD和ERP,包括利多卡因、美西律、苯妥英钠、莫雷西嗪等,主要用于治疗室性快速性心律失常;③ⅠC类:显著减慢Vma某,不延长APD和ERP,包括普鲁帕酮、氟卡尼、劳卡尼等,用于治疗室上性和室性快速性心律失常。

Ⅱ类β受体阻滞剂,主要通过竞争性阻滞β肾上腺素受体,减慢Vma某,抑制4相自动去极化,相对延长ERP。

用于治疗室上性及室性快速性心律失常。

该类药物包括普萘洛尔、阿替洛尔、美托洛尔、比索洛尔、艾司洛尔等。

Ⅲ类钾通道阻滞剂,主要抑制电压依赖性钾通道,使外向钾电流受抑,APD和ERP延长。

包括胺碘酮、决奈达隆、索他洛尔等。

用于治疗室上性和室性快速心律失常。

Ⅳ类钙通道阻滞剂,主要阻滞L型钙通道,抑制4相自动去极化,延长APD。

由于L型钙通道主要存在于慢反应细胞,故该类药物主要用于室上性快速性心律失常。

包括维拉帕米、地尔硫等。

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临床应用Ⅰ类药物奎尼丁(quinidine)为ⅠA类广谱抗快速心律失常药。

由于有严重的不良反应,目前,除特殊情况外已很少应用。

主要有:①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腹泻等;②金鸡纳反应:眩晕、耳鸣、精神失常等;③过敏反应:发热、皮疹、血小板减少等;④心血管反应:QRS波增宽、QT间期延长、房室传导阻滞、低血压、心力衰竭,严重者表现为尖端扭转型室速、心室颤动、心脏停搏、晕厥等,称为奎尼丁晕厥。

抗心律失常药物临床应用的现代观点

抗心律失常药物临床应用的现代观点
旳作用。 4、静注胺碘酮治疗不稳定性室性心律失常有疗
效。 5、静注胺碘酮急救心脏骤停正在研究中。
21
(三)延长动作电位时程旳药
III类药物主要用于下列病人: 1、频发或反复室早患者。 2、左室功能损害旳患者。 3、具有上述两类特征旳患者。 4、房颤、房扑患者。
22
(三)延长动作电位时程旳药
III类药物中最主要旳、也是目前应用最广 泛旳是胺碘酮,它是强效、长期有效、广谱抗 心律失常药物。 胺碘酮作用特点:是K+、Na+、Ca2+通道阻
25
心梗后高危人群:LVEF<40%;PVC>10次 /h,>1陈成串旳非连续性室速。
EMIAT:European Myocardial Infarct Amiodarone Trial (Lancet 1997,349: 675~682)
CAMIAT:Canadian Amiodarone Myocardial
选用问题: 1、有内在活性旳β阻滞剂疗效差, 尽量少用。 2、 β1受体选择性强旳阻滞剂(氨酰 心安、美多心安等),抗心律失常疗效 差。 3、非选择性且无内在活性旳β阻滞 剂(卡维洛尔、布兴洛尔、心得安等) 抗心律失常疗效好。
18
一、抗心律失常药物旳再评价
(三)延长动作电位时程旳药
代表性药物 : 溴苄胺 乙胺碘呋酮 Sotalol(d-, dl-) Dofetilide
一、抗心律失常药物旳再评价
目前临床上有多种抗心律失常药物, 在此仅对每一类药物做一总旳评价,或 对代表性药物进行要点简介。
当今国内外依然沿用1971年Vaughan Williams提出旳,后经Harrision 修改旳 分类措施,把抗心律失常药物分为四类, 现分别做一评价。

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合理应用(

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合理应用(

常用抗心律失常药物作用特点、 常用抗心律失常药物作用特点、 用法及注意事项
II类药物:能明显降低冠心病的猝死率,改善心衰病人预后,应用十 II类药物:能明显降低冠心病的猝死率,改善心衰病人预后,应用十 分普遍。 但对sss /A-VB者作用特别明显 /A-VB者作用特别明显 1、美托洛尔(倍地乐克):口服量12.5 -25mg,2次/日,根据反应调整 、美托洛尔(倍地乐克):口服量12.5 25mg, 剂量。静脉给药量 5mg / 次iv,根据需要可5分钟重复注射,一般不超 iv,根据需要可5 过三次,给药应在心电及血压监测下进行,以免严重反应。 2. 阿替洛尔 口服制剂,12.5-25mg·Q8h,根据治疗反应可增大剂量,注意 口服制剂,12.5-25mg· 事项与美托洛尔相同。 3、艾司洛尔(Esmolol),静脉制剂,主要用于房颤与房扑快速HR紧急 艾司洛尔(Esmolol),静脉制剂,主要用于房颤与房扑快速HR紧急 控制: 负荷量0.5mg kg,1min内iv,可重复负荷量(通常为25-35mg/次),然 负荷量0.5mg / kg,1min内iv,可重复负荷量(通常为25-35mg/次),然 后给与维持量0.05mg· 后给与维持量0.05mg·kg-1·min-1,但维持量不得超过0.2mg·kg-1·min-1,维 ,但维持量不得超过0.2mg· 持不超过48h。 持不超过48h。
INa:快钠内流;INa- 慢钠内流; INa:快钠内流;INa-s:慢钠内流; Ik:延迟整流性外向钾流;Ikr:快速整流性钾流;Iks:缓慢整流性钾流;Ito:瞬 Ik:延迟整流性外向钾流;Ikr:快速整流性钾流;Iks:缓慢整流性钾流;Ito: 间外向钾流; 间外向钾流; I Ca-L:L型钙电流。 Ca型钙电流。

抗心律失常药物分类及运用

抗心律失常药物分类及运用
出现“金鸡纳反应(cinchonism)”,表现为头痛、眩晕、耳鸣、视力模糊、精神失常等症状, 以及药热、皮疹等过敏反应。奎尼丁晕厥多发生在用药最初数天内,属特异性反应,与药物 剂量无平行关系,可能与低钾、心功能不全或对本药敏感有关。
普鲁卡因胺(procainamide) 【适应证】 属广谱抗快速心律失常药。其作用与奎尼丁相似,但强度和毒性较小,主 要用于室 性 心 律 失 常 ,如室性期前收缩和室性心动过速尤其是急 性 心 肌 梗 死 的室性心律失 常,也可用于复律治疗。 【不良反应】 口服可有胃肠道反应;静脉给药可引起低血压。大剂量有心脏机制作用。 过敏反应较常见,如出现皮疹、药热、白细胞减少、肌痛等。中枢不良反应为幻觉、精神失 常等。长期应用,少数患者出现红斑狼疮综合征。
苯妥英钠(phenytoin) 【适应证】 苯妥英钠作用与利多卡因相似。与强心苷竞争 Na+-K+-ATP 酶,抑制强心 苷中毒所致的触发活动。本药主要用于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特别对强心苷中毒引起的室性心 律失常有效,亦可用于心肌梗死、心脏手术、心导管术等所引发的室性心律失常,但疗效不 如利多卡因。 【禁忌证】 妊娠、低血压、窦性心动过缓、Ⅱ、Ⅲ度房室传导阻滞。 【不良反应】 常见中枢不良反应有头昏、眩晕、震颤、共济失调等。苯妥英快速静注 容易引起低血压,高浓度可引起心动过缓。
美西律(mexiletine) 【适应证】 美西律化学结构和电生理效应与利多卡因类似,用于各种室性心律失常, 对强心苷中毒、心肌梗死或手术所致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等有效。 【禁忌证】 重度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缓慢心律失常和心室内传导阻滞。 【不良反应】 少而轻。大剂量可出现胃肠道反应、神经系统反应如眩晕、共济失调等。 静脉用药偶尔可产生低血压、心动过缓、传导阻滞等。

抗心律失常药物应用

抗心律失常药物应用
治疗组死亡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莫雷西嗪增加早期死亡率,对长期死亡率无影响
表3-3—2抗心律失常药物荆量与药代动力学特性
┏━━━━━━┳━━━━━━━━━━━━━━━━━━━━━━━━━━━━━━┳━━━━━┳━━━━┳━━━━━┳━━━┓
┃ ┃ 常用剂量范围 ┃ ┃ ┃ ┃ ┃
┃ ┃ ┃有效血清 ┃ ┃ ┃主要 ┃
┃ 药物 ┃ 静脉给药 口 服 ┃(浆)浓度 ┃清除半 ┃ 生物利 ┃ ┃
后意义的心律失常,如期前收缩,短阵的非持续性心动过速,心室率不快的心房颤动,I
度或Ⅱ度文氏阻滞,一般不需要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③注意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不良反
应,包括对心功能的影响,致心律失常作用和对全身其他脏器与系统的不良作用。
现今临床常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分类是Vaugllan Winiams分类法,该法将药物抗心
┣━━━━━━╋━━━━━━━━━╋━━━━━━╋━━━━━━╋━━━━━━╋━━━━━╋━━━━╋━━━━━╋━━━┫
┃奎尼丁 ┃ ┃600~1000mg ┃ 200mg ┃ 200mg ┃ 3~6 ┃ 5~9 ┃ 60~80 ┃ 肝 ┃
改善患者的预后。
正确合理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原则包括:①首先注பைடு நூலகம்基础心脏病的治疗以及病因和
诱因的纠正;②注意掌握抗心律失常药物的适应证,并非所有的心律失常均需应用抗心律
失常药物,只有直接导致明显的症状或血流动力学障碍或具有引起致命危险的恶性心律失
常时才需要针对心律失常的治疗,包括选择抗心律失常的药物。众多无明显症状无明显预
┃ ┃ ┃ ┃ ┃ ┃ ┃ ┃ ┃ ┃
┣━━━━━╋━━━━━━━━━━╋━━━━━━╋━━━━━━╋━━━━━━━╋━━━━━━━╋━━━━━━╋━━━━━╋━━━┫

2023版抗心律失常药物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解读-PPT课件

2023版抗心律失常药物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解读-PPT课件

果和进展。
03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规范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使用,有助于减少患者因用药不当导致的不良反
应和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02 抗心律失常药物概述
药物分类及作用机制
Ⅰ类抗心律失常药物
钠通道阻滞剂,通过阻断心肌和心脏传导系统的 钠通道,具有膜稳定作用。根据药物对钠通道阻 滞作用的不同,又分为三个亚类,即Ⅰa、Ⅰb、 Ⅰc。
成功治疗案例展示
案例一
一名中年男性患者,患有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经过详细 诊断和评估,医生为其开具了适当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并成 功控制了病情。患者随访数月,未再出现心律失常发作,生 活质量得到显著提高。
案例二
一位老年女性患者,患有持续性心房颤动。医生根据患者的 具体情况,制定了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调整和生活 方式干预。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患者的心律得到有效控制 ,症状明显改善。
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
钾通道阻滞剂,通过延长心肌细胞动作电位时程 和有效不应期,从而延长心脏QT间期,发挥抗心 律失常作用。
Ⅱ类抗心律失常药物
β受体阻滞剂,通过阻断肾上腺素能受体,抑制交 感神经活性,减慢心率和减弱心肌收缩力,使心 排血量下降,改善心肌供血。
Ⅳ类抗心律失常药物
钙通道阻滞剂,通过抑制钙离子内流,减慢房室 传导速度,降低心肌收缩力,使心排血量下降。
经验教训总结
重视患者个体差异
不同患者对药物的反应和耐受性存在差异,因此医生在制定治疗方案时应充分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 疗方案。
关注药物相互作用
抗心律失常药物可能与其他药物产生相互作用,影响治疗效果或增加不良反应风险。医生在开具处方时应仔细询问患 者的用药史,避免潜在的药物相互作用。

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临床合理应用

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临床合理应用

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临床合理应用(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摘要】目的了解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用药情况,并分析其合理性。

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在医院病历管理系统随机查阅2007年4月~2008年4月间心律失常患者住院病例355份(入选300份),对临床药物利用、联合用药情况及临床应用的合理性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结论。

结果在用药物品种上,I类钠通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常用的代表药物为奎尼丁、普鲁卡因胺、利多卡因、美西律、普罗帕酮、氟卡尼、普萘洛尔、索他洛尔、胺碘酮、溴苄胺、维拉帕米,严格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选择药物,部位联合用药。

结论该院抗心律失常药物应用基本合理,与国际用药趋势一致。

【关键词】心律失常抗心律失常药物合理用药心律失常的发病常由于冲动形成异常,冲动传导异常导致。

近年来,心律失常已成为危害人民健康的常见病,严重威胁人们的身体健康。

正常心律起源于窦房结,以60~100次分的频率沿正常的房室传导系统在一定时间内顺序激动心房和心室。

如果心律起源部位、冲动传导、心搏节律和频率中任何一项异常,即为心律失常[1]。

目前,抗心律失常药物按其作用可分为很多种,各种药物的适应范围不同,如果不合理正确的应用会造成药物的浪费和引起不良反应,造成严重后果,应引起重视。

1 实验材料1.1铁岭县一院心血管内科从2007年4月~2008年4月间心律失常患者住院病历355份(入选300份),其中均采用国际统计标准,即心律的起源部位、冲动传导、心搏节律和频率其中有任何一项异常,均被诊断为心律失常。

所选的300份病历治疗前均出现其中一项或多项异常,男女各半,年龄均在50~70岁。

1.2铁岭县一院药剂科药品2007年4月~2008年4月使用情况1.3药品规格奎尼丁0.25g/片;12片/盒北京双鹤现代医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普鲁卡因胺0.25g/片;12片/盒北京双鹤现代医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利多卡因150mg/片;12片/盒华北制药集团制剂有限公司美西律0.15g/片;10片/盒北京双鹤现代医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普罗帕酮150mg/片;10片/盒北京双鹤现代医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普萘洛尔10mg/片;5ml:5mg 东北制药总厂胺碘酮0.2g/片;12片/盒北京紫竹药业有限公司溴苄胺250mg/片;10片/盒北京双鹤现代医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维拉帕米40mg/片;12片/盒诺德药业(江苏)有限公司地高辛0.15mg/片;20片/盒杭州民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洋地黄0.25mg/片;24片/盒浙江金华康恩贝生物制药有限公司2 实验方法回顾性调查:通过对300份病历的统计分析研究得出结论。

临床医学教学课件之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应用

临床医学教学课件之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应用
SWORD
结果:
SWORD
结果: ——非致命性心脏事件二组发生率相当 ——索他洛尔的副作用在LVEF0.31~0.40的病人中较LVEF≤0.30的病人常见 ——因d-索他洛尔使死亡率增加,试验提前结束 结论:在心肌梗死和左室射血分数下降的病人中,d-索他洛尔增加总死亡率和心脏死亡,可能系心律失常死亡所致
一级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研究的主要对象
CAST
观察疾病:冠心病并室性心律失常 目的:在心肌梗死病人中,评价抑制无症状或轻症室性心律失常是否可降低心律失常死亡 设计: 随机,开放-双盲,安慰剂对照,多中心试验 病人:2309例心肌梗死后6天~ 2年,室早≥6次/小时,梗死后90天以上者要求LVEF≤0.40 治疗:开放期15天,使用3种抗心律失常药中的一种(英卡尼,氟卡尼或莫雷西嗪),使室早减少≥80%,室速减少≥90%,然后进入随机
有器质性心脏病的室性早博
基础心脏病的治疗是首要的任务 注意寻找有无造成早搏的诱因 心肌缺血,交感神经和儿茶酚胺系统的过度兴奋,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激活,电解质紊乱等使猝死的危险增加。 β-受体阻滞剂和转换酶抑制剂都已证实有疗效 一般不要使用I类抗心律失常药,如果早博很多,或有多形复杂室早,可以使用III类药物
持续室速:终止发作
对反复多次发作者,应在电转复的基础上使用药物 可以考虑安装临时起搏电极进行快速刺激终止 可考虑使用大剂量胺碘酮,必要时联合Ⅰb类药物(利多卡因、美西律)或β-阻滞剂(美托洛尔、艾司洛尔)
室颤和有血流动力学障碍的持续室速: 终止发作
首先进行3次除颤(Ⅰ类) 不能转复或无法维持稳定灌注节律者应按治疗程序进行治疗(包括肾上腺素、气管插管等) 抗心律失常药首选胺碘酮(Ⅱb) 利多卡因和镁剂也可使用(未确定类)

最新:抗心律失常药物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2023)

最新:抗心律失常药物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2023)

最新:抗心律失常药物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2023)抗心律失常药是一类用于治疗心脏节律紊乱的药物。

抗心律失常药物是治疗心律失常治疗的基本手段。

治疗原则一、明确心律失常的治疗目的治疗的目的主要是缓解症状或减少心律失常对心功能和心肌缺血等的影响,不应都以消灭或减少心律失常为主要目标,且应重视药物的安全性。

对危及生命的心律失常,治疗的主要目的则是控制心律失常。

二、兼顾基础心脏疾病的治疗除危及生命的心律失常外,多数情况下,S5出心脏病、心功能或心肌缺血是决定预后的因素。

心律失常的治疗需在基础疾病已有的治疗证据和指南基础上,权衡心律失常治疗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着重考虑可改善预后的综合治疗措施,如房颤时的抗凝治疗等。

三、正确选择抗心律失常药物当多种药物存在相似作用时,需考虑器质性心脏病及其严重程度和药物不良反应。

对于急性及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心律失常,重点考虑药物的有效性,尽快终止或改善心律失常,必要时联合电复律;慢性心律失常的长期治疗多考虑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安全性以及与基础疾病药物治疗的协同性。

避免影响或忽视基础疾病的治疗而过度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或因顾虑药物不良反应而不用药或给药剂量不足。

四、协调药物治疗与非药物治疗符合非药物治疗适应证者,应根据指南进行推荐,药物用于提高疗效或减少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放电等;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时,主要考虑电转复/除颤或起搏等。

无法或不能接受非药物治疗者,应根据疾病和药物的特点,使用有效且安全的药物。

治疗原则和治疗建议1、室上性快速心律失常(一)窦速寻找诱因,无症状者一般无需治疗。

【治疗建议】评估和治疗可逆性病因和诱因(推荐级别:适合)纠正诱因或病因后仍有症状:β受体阻滞剂或伊伐布雷定,单药效果不佳时可两者联合(推荐级别:适合)不适当窦性心动过速或窦房结折返性心动过速、药物无效:可考虑导管消融(推荐级别:倾向于使用)不合并HFrEF:维拉帕米或地尔硫草(推荐级别:不确定)(二)房早、短阵房速无症状不需治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临床应用
发表时间:2016-03-31T09:14:05.883Z 来源:《健康世界》2014年23期供稿作者:李德舟[导读] 湖北省赤壁市人民医院心律失常的临床表现差异很大,有的心律失常无临床意义,有的则影响健康并危及生命。

关键词:心律失常;药物;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心律失常的临床表现差异很大,有的心律失常无临床意义,有的则影响健康并危及生命。

因而要先考虑此心律失常是否需要药物治疗,如需治疗,以选用何种药物为最佳选择。

要熟知所选药物的药代动力学、药效学及其对心脏电生理的影响。

几乎所有抗心律失常药物,都不同程度地抑制心脏的自律性、传导性以及心脏的收缩功能,也几乎所有的抗心律失常药物都有致心律失常的副作用。

1 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分类
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分类,是Vaughn?Williams分类法。

1.1Ⅰ类药阻滞细胞钠通道,抑制心房、心室及浦肯野纤维快反应组织的传导速度。

Ⅰ类药进一步可分为3类,Ⅰa钠通道阻滞中等速度,复极时限延长,如奎尼丁、普鲁卡因胺、双丙吡胺,Ⅰb钠通道阻滞快速,如利多卡因、美西律,Ⅰc钠通道阻滞速度缓慢,如氟卡因、普罗帕酮。

1.2 Ⅱ类:β肾上腺素受体阻滞剂 β肾上腺素受体阻滞剂阻断心脏β受体,抑制交感神经兴奋所致的起博电流、钠电流和L-型钙电流增加,表现为减慢4相舒张期除极速率而降低自律性,降低动作电位0相上升速率而减慢传导性。

在心血管领域目前主要用于治疗高血压和冠心病,也用于交感神经兴奋和儿茶酚胺增加引起的心律失常。

该类药物有普萘洛尔、阿替洛尔、美托洛尔等,能降低窦房结、心房和浦肯野纤维自律性,在运动及情绪激动时作用明显。

还有一类是中成药类:宁心宝,步长稳心颗粒,宁心宝有提高窦性心律,改善窦房结,房室传导功能,改善心脏功能的作用.用于多种心律失常房室传导阻滞,难治性缓慢型心律失常,传导阻滞。

稳心颗粒益气养阴,定悸复脉,活血化瘀。

主治气阴两虚兼心脉瘀阻所致的心悸不宁,气短乏力,头晕心烦,胸闷胸痛。

适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早搏、房颤、窦性心动过速等心律失常。

1.3 Ⅲ类药延长心脏复极过程,在动作电位2、3位相阻滞钾通道,从而延长心肌组织的不应期,如胺碘酮、索他洛尔。

1.4 Ⅳ类药阻滞钙通道,抑制窦房结、房室结的慢反应组织,如维拉帕米、地尔硫卓。

上述分类有不少不足之处,一些药物并非只属于某一分类,如索他洛尔,既有Ⅱ类β-受体阻滞作用,又有延长动作电位的Ⅲ类药作用,而胺碘酮属Ⅲ类药,但同样也有Ⅰ、Ⅱ、Ⅳ类药的作用。

2抗心律失常药物的选择
2.1 选择抗心律失常药物应先考虑的三个方面:(1)是否需要用药,即药物临床应用的适应症;(2)选用何种药物其危险/效益比最小;(3)首选药物还是非药物治疗。

2.2.1药物临床应用的适应症①有明显临床症状的各种心律失常,如心悸,活动后增加,伴有心绞痛、气短、呼吸困难的心律失常,出现头晕、头痛或暂时性意识丧失,一时性黑朦,伴突然出现栓塞证象的心律失常等。

②有明显症状的心律失常通常见于器质性心脏病,但少数也可见于所谓“正常心脏”,无器质性心脏病的“正常心脏”,其定义不但是现在各项心脏检查结果均属正常,而且在长期观察中未见心脏的异常现象。

2.2.2选用何种药物可以获得最大效益目前多数用药是根据医生的自我经验以及从临床试验的结果中所获的信息中判断。

自从CAST-1及CAST-2的临床试验发表以后,对Ⅰ药应用于器质性心脏病尤其是心梗后的室性心律失常有了一致认识,即其效益虽可减少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但其危险是增加了病死率,因而基本上放弃了Ⅰ类药中如英卡因、氟卡因对严重心脏病人室性心律失常的应用,而对莫雷西嗪、美西律、丙吡胺、普罗帕酮等也都只应用于无严重器质性心脏病的病人,对器质性心脏病如需应用,要特别慎重,尽量采用短期少量用药,并进行严密及时的的心脏监护,注意捕捉例如QT间期的延长,新近出现的心律失常尤其是室性早搏及室内传导阻滞以及注意防止和纠正低钾血症,及时处理心肌缺血,控制合并的严重高血压等,以避免发生严重副作用。

Ⅰ类药物增加病死率主要由于致心律失常,如QT 间期≥0.55秒,QRS间期≥原有的150%,是进行停药的指征,如QT间期=0.50,QNJ=120%,都应减量或停用。

2.2.3 首选药物治疗还是非药物治疗心律失常如伴有明显症状,通常可先用药物治疗,但下列情况下首选非药物治疗,或在应用药物无效时采用非药物治疗。

①伴有急性血液动力学障碍者。

②伴有快速心室律,药物控制无效的房颤、房扑,伴心力衰竭者。

③反复发作的恶性心律失常,伴有休克或室颤者。

3室性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
3.1室性早搏或非持续性室速心肌梗塞后有频发室早或短阵室速,可应用β-受体阻滞剂,如伴有心功能低下则用胺碘酮,对胺碘酮不能耐受者如甲状腺病变,可选用索他洛尔。

无器质性心脏病的室性早博,如有明显症状,可选用美西律、莫雷西嗪、普罗帕酮,如室性早博顽固且频发,可考虑选用胺碘酮或索他洛尔。

3.2恶性室性心律失常首选ICD,如无条件则可选用胺碘酮或索他洛尔。

胺碘酮可用快速负荷量法,口服0.2g,每2小时一次,共用5~6次,总量每天1~1.2g,如连用三天仍无效应停用,但通常于第一天足量应用后见效,第二天改用0.2g,每天二次,一周后改为每天0.2g。

上述用药是在病情危重、但意识清楚、临床估计数小时内可口服用药者使用。

如血压测不清,意识障碍者应首选电击复律,之后再选用胺碘酮0.2g,每天三次,3~4天后改为0.2g,每天两次。

亦可选用索他洛尔,宜逐渐加量且每天剂量不宜超过320mg,此药即使小剂量也可诱发心律失常,因而不宜用于有明显血液动力变化、需要快速足量用药的患者。

3.3持续性左室型室速室速时QRS波相对较窄(<150ms),呈右束支阻滞型,电轴左偏多见,而电轴右偏则少见,恢复窦性心律后下壁导联有复极异常所出现的ST-T波变化,发作时静脉注射维拉帕米有效。

3.3反复发作性单相室速其起源可能在右室流出道,但常于休息时发作而不像右室流出道性室速常于运动时诱发,此类室速通常非持续性,发作前常有交感神经张力增高征象。

其发病机制与右室流出道性室速相同,都有环磷腺苷介导的触发性机制所诱发,见于无器质性心脏病。

用药原则同室上性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

4室上性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
心房颤动:控制心室率,恢复窦性心律并减少复发,预防血栓栓塞并发症是治疗心房颤动的三大原则,不同类型的房颤,有不同的处理方法。

4.1 阵发性房颤
4.1.1 发作期可用减慢心室率的药物如西地兰静注,但起效慢,适用于有器质性心脏病及有心力衰竭征象的病人。

4.1.2 发作间歇期,应选用减少房颤复发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如Ⅰa、Ⅰc和Ⅲ类药。

心脏病人的阵发性房颤如心肌梗塞后的房颤应首选胺碘酮或索他洛尔,不使用Ⅰc类药物。

4.2 持续性房颤持续数天(2天~7天)的房颤,应尽量复律,复律药物首选Ⅰc及Ⅲ类药,但复律率失败,要选用药物减慢心室率和预防血栓栓塞并发症。

4.3永久性房颤:减慢心室率可选用洋地黄类、β-受体阻滞剂。

洋地黄类通过兴奋迷走神经间接作用心室率减慢,如心室率控制不满意可加用β-受体阻滞剂或钙通道拮抗剂。

危重快速心室率可静滴地尔硫卓。

永久性房颤通常复律无效,或不易维持窦性心律,有器质性心脏病如风湿性心瓣膜病、充血性心力衰竭时用华法令。

5抗心律失常药物疗效判定的方法
常规体格检查是判定药物疗效的基本方法。

5.1 体表心电图 12导联体表心电图是最常用的方法,但其临床价值只是在判定QT间期、QRS间期、PR间期、ST段及T波变化时有意义,而在判断心律失常是否被控制则有限。

各种间期的测定对判断药物已足量或过量,是否已引起传导障碍和复极过程的异常极为有用,以便及时进行适当处理。

5.2动态心电图能精确计算发生心律失常的性质和程度,是判断药物疗效最重要的方法。

现临床多应用Holter监测,用药后2周~4周复查Holter,可基本了解并判定此药是否有效,根据ESVEM试验所采用标准,病人用药前后自身对照,达到以下标准为有效。

(1)室早减少≥70%;(2)成对室早减少≥80%;(3)短阵室速消失≥90%,15次以上室速及运动时≥5次的室速完全消失。

5.3床边心电图监测是ICU、CCU主要的监测方法,尤其用于急性心肌梗塞以及其他急性冠状动脉疾病。

严重室速已恢复窦性心律,发生过室颤病人,至少要连续监测心电图24小时。

5.4心室晚电位器质性心脏病如心肌梗塞后,心肌病的室性心律失常、心室晚电位常阳性。

有室性心律失常伴有昏厥史者晚电位出现率可达73%~89%,抗心律失常药物发挥疗效后晚电位通常会消失。

5.5 心脏电生理检查用于抗心律失常药物疗效的判断,通常作程控刺激及早搏刺激,以诱发出原有的心律失常作为判断药物是否有效的标准。

参考文献:
[1]蒋文平胺碘酮的临床应用[J].中国心脏起搏与电生理杂志,2001,15(5):1-2.
[2]孙涛,吴永全,贾三庆多菲利特-新型的抗心律失常药物[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5,4(1):3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