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师大附中2020-2021高一第一次联考物理

合集下载

2020-2021学年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师大附属中学高一上学期入学考试物理试题

2020-2021学年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师大附属中学高一上学期入学考试物理试题

2020-2021学年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师大附属中学高一上学期入学考试物理试题时量: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如图所示为音叉共鸣实验:两个频率相同的音叉,用橡皮锤敲击其中一个音叉,另一个未被敲击的音叉也会发出声音.此现象可以说明()A.声音能够传递能量B.声音传播不需要介质C.声音传播不需要时间D.物体不振动也可产生声音2.下列描述中,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A.柳枝摇曳B.瑞雪飘飘C.桂花飘香D.树叶纷飞3.如图所示,两个并排且深度相同的水池,一个未装水,另一个装水,在两池的中央各竖立一长度相同且比池深略长的标杆,此时,阳光斜射到水池.下列关于两水池中标杆的影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装水的池中标杆影子较长B.未装水的池中标杆影子较长C.两池中标杆影子长度相同D.装水的池中标杆没有影子4.现在全市各校都在开展“足球进校园”活动.关于同学们在足球比赛中涉及的物理知识,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足球鞋底凹凸不平,是为了增大与地面的摩擦力B.踢出的足球能继续在空中飞行,是因为受到了运动员的脚对它力的作用C.用头顶足球攻门时,头感到疼,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D.守门员一下子抱住射门的足球,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5.如图所示,用力F把木块压在竖直墙面上,木块静止.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木块只受重力、压力和摩擦力B.木块受到的摩擦力随F 增大而增大C.木块对墙面的压强随F 增大而增大D.木块受到的重力和压力是一对平衡力6.两个滑轮按图所示的方式组合,用5N 的拉力F 拉动绳端,使物体在5s 内水平向左匀速滑动1m ,物体与地面间的摩擦力为9N.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A.A 是定滑轮,B 是动滑轮B.拉力F 做的功为5JC.拉力F 的功率为1.8WD.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90%7.如图所示给出了小明设计的楼梯照明电灯的四种控制电路,其中1S 、2S 分别为楼上和楼下的开关(都是单刀双掷开关),要求拨动其中任一开关,都能改变电灯原来的发光和熄灭状态.在实际应用中最好的方案是( )ABCD8.如图所示的四个实验,反映电动机基本原理的是( )ABCD9.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的输出电压恒定不变,现将一个灯泡L 拉在离电源很近的A 、B 两点时,灯泡L 的功率为25W ,若将灯泡L 接在离电源较远的C 、D 两点时,灯泡L 的功率为16W ,则此时输电导线AC 、BD 共同消耗的功率为( )A.1WB.2WC.4WD.9W10.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0R 、1R 为定值电阻,2R 为滑动变阻器.闭合S ,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 向下滑动时,四个理想电表的示数都发生变化,电表的示数分别用I 、1U 、2U 和3U 表示,电表示数的变化量分别用ΔI 、1ΔU 、2ΔU 和3ΔU 表示,则在滑片P 向下滑动的过程中( )A.1U I 不变,1ΔΔU I 变大 B.213U U U =+ C.3U I 不变,3ΔΔU I不变D.213ΔΔΔU U U =+11.如图所示,将圆柱体甲、乙放在水平面上,已知ρρ>甲乙,若沿水平方向切除相同的高度Δh ,则下列图象中能正确表示余下部分对地面的压强p '与切去部分高度Δh 的关系的是( )ABCD12.如图所示柱状容器内放入一个体积大小为3200cm 的柱状物体,现不断向容器内注入水,并记录水的总体积V 和所对应的水的深度h ,如下表所示,则下列判断中不正确的是(取g =10N/kg )( )3/cm V60 120 180 240 300 360 h /cm51015192225A.物体的底面积1S 为28cmB.容器的底面积为2S 为212cmC.物体的密度为330.710kg /mD.物体所受到的最大浮力为1.4N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空2分,共22分)13.(4分)港珠澳大桥是目前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它由桥梁和海底隧道组成,其中海底隧道长6.7km.小明乘车通过海底隧道,在进、出隧道口时,他分别看一下手表,如图甲、乙所示,那么该车通过海底隧道的平均速度为 km/h.坐在汽车上的小明以他乘坐的汽车为参照物,则他是 (选填“运动”或“静止”)的.甲 乙14.(4分)同学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如果长期不注意用眼卫生和科学用眼的方法,就会形成如图所示情景,一束来自远处某点的光经角膜和晶状体折射后所形成的像会落在视网膜的前方,这就形成了 (选填“近”或“远”)视眼,其矫正的方法是佩戴一副由 (选填“凸”或“凹”)透镜做的眼镜.15.(4分)如图所示,在矿泉水瓶的侧壁上钻一个孔,把电火花发生器紧紧塞进孔中,从瓶口喷入酒精并盖上锥形纸筒,按动电火花发生器,点燃瓶内酒精后,纸筒即刻飞出,燃气推动纸筒飞出的过程相当于内燃机的______冲程,纸筒飞出后瓶内气体的内能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16.(4分)如图所示是额定电压为220V 的理发用电吹风的典型电路,其中电热丝通电后可以发热,电动机通电后可以送风,当需要送热风时,开关应放在 (选填“A ”“B ”或“C ”)位置.若电吹风在额定电压下工作且电动机的额定功率为120W ,送热风时电路消耗的总功率为560W ,则电热丝的阻值R 为 Ω.17.(6分)如图甲所示是利用电子秤显示水库水位装置的示意图.杠杆MN 可绕O 点自由转动,:1:2MO ON =,每一个滑轮重8N ,各部分之间的摩擦及杠杆自重、细绳重均忽略不计,A 、B 为不同材料制成的高度相同的实心长方体,容器内部底面积为2200cm ,3800cm A V =.开始时刻,A 的上表面刚好与水面相平,容器下方阀门打开,以400g/min 的速度均匀放水.电子秤的示数F 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t =7min 时,AB 之间的细绳被拉断,则A 物体的高度为 cm ,从0~7min ,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减少了 Pa ,B 物体的密度是______3kg /m .(杠杆始终在水平位置平衡g =10N/kg )甲乙三、实验题(4小题,每空2分,共26分)18.(6分)小红同学按照图甲所示的装置进行了“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如图乙所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已知()34.210J /kg c =⨯⋅水℃)甲乙(1)除了甲图所示的实验器材外,要完成此实验还需 ;(2)比较图乙中AB 段与CD 段,发现它们的倾斜程度不同,其原因是 ; (3)若熔化前冰的质量为200g ,则实验过程中,图乙CD 段吸收的热量为 J.19.(8分)家住望城的小希家今年种植的五星枇杷获得了丰收.小希想知道枇杷品质和密度是否有关,于是他和小明利用家庭实验室的器材测出了枇杷的密度. 小希的方法:(1)用天平测一个枇杷的质量,天平平衡时右盘砝码和游码如图甲所示,则枇杷的质量为 kg. (2)如图乙所示,往量筒中加入适量的水,记下此时水的体积;将这个枇杷放入量筒,再次记录读数.枇杷的体积为 3cm .甲乙(3)枇杷的密度为 3kg /m .小明认为小希的方法不当,应当取更多的枇杷测量. 小明的方法:(4)在筐里随机挑选6颗枇杷,用天平测得它们的总质量为m . (5)任意选出其中2颗用量筒测得体积为V . (6)枇杷的密度3m Vρ=. 你认为小明这种测密度的方法是否正确,并简述理由.20.(6分)小敏用图甲所示电路来测定某定值电阻的阻值.甲乙实验次数U/V I/A R/Ω1 2.0 0.20 10.02 2.53 2.9 0.28 10.4(1)闭合开关前,要将滑动变阻器滑片滑到(选填“A”或“B”)端;(2)排除故障后,进行三次实验,测得数据如上表,表中第二次实验的电流可从图乙中读取,根据这三次测得的数据求得此电阻的阻值为Ω(保留一位小数);R阻值的电路有(多选).(3)下列实验电路图中,也能够得出定值电阻xA B C D21.(6分)小明利用杠杆做了以下实验,实验时使用的每个钩码的质量均相等,杠杆上相邻刻线间的距离相等,请回答下列问题:甲乙(1)如图甲所示,将杠杆中点置于支架上,当杠杆静止时,发现杠杆的左端下沉,若想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杠杆的平衡螺母向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后,在A点悬挂2个钩码,B点悬挂4个钩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再次平衡;之后在A、B两点再各增加1个钩码,杠杆将(选填“不动”“顺时针旋转”或“逆时针旋转”).(2)如图乙所示,小明在A、C两点分别悬挂等重的载物盘,制作了一个天平,左盘盛放物体,右盘加减砝码.小明正确使用自制天平称量物体质量时,假如支点O因某种原因向右偏移,则测量值(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真实值.四、综合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8分,共16分)22.(8分)如图所示,在容器底部固定一轻质弹簧,弹簧上端连有一边长为0.1m 的正方体物块A ,当容器中水的深度为30cm 时,物体A 有35的体积露出水面,此时弹簧恰好处于自然伸长状态(331.010kg /m ρ=⨯水,g 取10N/kg ).求:(1)物块A 受到的浮力; (2)物块A 的密度;(3)往容器内缓慢加水,至物块A 刚好浸没水中,立即停止加水,此时弹簧对物块A 的作用力F .23.(8分)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两端电压不变,1R 的阻值为20Ω,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为2R ;当开关S 闭合,1S 、2S 断开时,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置于b 端,此时电压表的示数为1U ,流过1R 的电流为0I ,3R 消耗的功率为3P 为6.4W ;当开关S 、2S 闭合,1S 断开时,电流表的示数为1I ,电压表的示数为2U ;当开关S 、1S 、2S 都闭合时,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置于中点,电流表的示数为2I ,已知12:3:5I I =,12:2:9U U =,求:(1)01:I I 的大小; (2)3R 阻值的大小;(3)当只闭合S ,滑片调至某位置时,变阻器消耗的电功率为42W ,求此时电路的总功率.师大附中2020—2021学年度高一第一学期入学考试物理参考答案1.【答案】A【解析】一个音叉被敲击发声时,另一个未被敲击的音叉也会跟着发声,即两音叉产生了共鸣现象,此现象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故A 符合题意;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该实验中声音是靠空气传播的,故B 不符合题意;声音的传播有一定的速度,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 ,因此声音传播一定的距离也需要一定的时间,故C 不符合题意;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此实验不能证明物体不振动也能产生声音,故D 不符合题意,故选A. 2.【答案】C【解析】柳枝摇曳,是宏观物体的机械运动,不是分子的运动,故A 不符合题意;瑞雪飘飘,属于宏观物体的机械运动,不是分子的运动,故B 不符合题意;桂花飘香,是花香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运动到空气中,人们就闻到了桂花香,故C 符合题意;树叶纷飞,是宏观物体的机械运动,不是分子的运动,故D 不符合题意,故选C. 3.【答案】B【解析】该题中,对于没有装水的情况下,据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标杆的后方会形成影子;但是对于装水的情况来说,从杆的顶端射过的光线到达水面处会发生折射,由于在水中的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即折射光线比原来的光线沿直线传播的情况更靠近杆,故此时影子的长度会变小,故选B. 4.【答案】B【解析】足球鞋底凹凸不平,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故A 正确;足球能在空中飞行,是因为足球具有惯性,此时足球不再受到运动员的作用力,故B 错误;用头顶足球时,头感到疼,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故C 正确;守门员一下子抱住射门的球,足球由运动变为静止,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故D 正确,故选B. 5.【答案】C【解析】木块处于静止状态,受两对平衡力的作用,水平方向上,木块受到的压力和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竖直方向上,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和重力是一对平衡力,即木块总共受到四个力的作用,故A 错误;木块在竖直方向上受到的静摩擦力和木块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平衡力的大小相等,因为木块的重力不变,所以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不变,即此时摩擦力大小与压力大小无关,故B 错误;根据Fp S=可知,在受力面积不变时,压力增大,压强也增大,故C 正确;木块受到的重力和压力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不是一对平衡力,故D 错误,故选C. 6.【答案】D【解析】A 滑轮随物体一起运动,为动滑轮;B 滑轮的轴固定不动,为定滑轮,故A 错误;由图知,2n =,拉力端移动距离221m 2m s s ==⨯=物,拉力做功5N 2m 10J W Fs ==⨯=总,故B 错误;拉力做功功率10J25sW p t ===总,故C 错误;拉力做的有用功:9N 1m 9J W fs ==⨯=有物,滑轮组的机械效率9J100%90%10JW W η==⨯=有总,故D 正确,故选D. 7.B 解析:A.此时电路处于断开状态,灯泡不能发光,当拨动2S 时,电路还是断开状态,不能使电路闭合,灯泡不能发光,A 不符合题意;B.此时电路处于断开状态,灯泡不能发光,当拨动2S 时,电路处于闭合状态,灯泡发光.再拨动1S 时,电路又处于断开状态,灯泡不能发光,B 符合题意;C.此时电路处于闭合状态,灯泡发光,当拨动2S 时,电路处于断开状态,灯泡不能发光,再拨动1S 时,电路还处于断开状态,灯泡不能发光;C 不符合题意;D.此时电路处于闭合状态,灯泡发光,当拨动2S 时,电路处于断开状态,灯泡不能发光,再拨动1S 时,电路短路,D 不符合题意,故选B.8.D 解析:将通电导线放在小磁针之上,是奥斯特实验,说明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故A 不符合题意;B 图反映了电流间的相互作用,与电动机的厚度无关,故B 不符合题意;若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电流表的指针发生偏转,说明电路中产生了电流,这种现象叫电磁感应,故C 不符合题意;D 图中有电源,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而运动,是电动机的原理图,故D 符合题意,故选D.9.C 解析:设灯泡L 连接A 、B 两点时,电路的电流为1I ,则211L 25W P I R ==,① 若将灯泡L 接C 、D 两点时,电路的电流为2I ,则222L 16W P I R ==,②由①②两式可得:12:5:4I I =,若将灯泡接C 、D 两点时,电的总功率为32P UI =, 则1132P UI P UI =, 即2131425W 20W 5I P P I ==⨯=, 所以导线AC 和BD 消耗的总功率为3220W 16W 4W P P P =-=-=,故选C.10.D 解析:通过分析电路图可知,0R 、1R 、2R 串联,0R ,1R 为定值电阻,滑动变阻器滑片P 向下滑动时,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变大,电路中的总电阻变大,由UI R=知电路中电流变小;由U IR =可知,0R ,1R 两端的电压变小;由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分电压之和,则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变大. 由UR I =可知,即11U R I =,由于1R 为定值电压,所以1U I不变;1111ΔΔU U U IR '=-=,由于1R 是定值电压,所以比值不变,故A 错误;由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分电压之和,所以312U U U =+,故B 错误; 由UR I =可知,即312U R R I '+=,由于2R 接入电路的阻值变大,所以3U I变大;3330ΔΔU U U IR '=-=,由于0R 是定值电阻,所以比值不变,故C 错误;3330ΔΔU U U IR '=-=,1111ΔΔU U U IR '=-=,()22201ΔΔU U U I R R '=-=+,显然213ΔΔΔU U U =+,故D 正确,故选D.11.D 解析:已知ρρ>甲乙,h h >甲乙,根据p gh ρ=知p p >甲乙,所以开始时甲图线在乙图线的上面,若沿水平方向切除相同的高度Δh ,因为ρρ>甲乙,所以ΔΔp p >甲乙,甲的压强减小得快,所以甲,乙图象随着截取高度的增加剩余部分的压强越来越接近,故C 错误,D 正确;但由于甲的角度大于乙的高度,甲的压强不可能比乙先变成零,故A 、B 错误,故选D.12.B 解析:由表中数据可知,h 从5到10cm ,水的体积变化:()()321Δ10cm 5cm 60cm V S S =--=,①h 从22到25cm ,水的体积变化:()32Δ25cm 22cm 60cm V S =-=',解得:22S 20cm =,代入①得:228cm S =,故A 正确,B 错误;柱状物体的体积2V S H ==物,如果柱状物体的密度大于或等于水的密度,在加水过程中柱状物体将静止在容器底不会上浮,密器内水的体积变化应该与h 的变化成正比,由表中数据可知容器内水的体积变化应该与h 的变化不成正比,所以柱状物体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因此随着水的增多,柱状物体将漂浮在水面上.设柱状物体浸入的深度为H 浸,当625cm h =,3261360cm S h S H -=浸,即22320cm 25cm 8cm 360cm H ⨯-⨯=浸,解得17.5cm H =浸,此时排开水的体积2318cm 17.5cm 140cm V S H ===⨯=浸排,因为柱状物体漂浮,所以V g Vg ρρ=排物水,即3333110kg /m 140cm 200cm g g ρ⨯⨯⨯=⨯⨯物,解得330.710kg /m ρ=⨯物,故C 正确;此时受到的浮力最大:3363110kg /m 14010m 10N /kg 1.4N F V g ρ-==⨯⨯⨯⨯=水排浮,故D 正确,故选B. 13.80.4 静止 解析:由图知,通过海底随道的时间为15min h 12t ==, 汽车通过海底隧道的平均速度为 6.7km 80.4km /h 1h 12s v t ===;小明乘车通过海底隧道过程中,小明以他乘坐的汽车为参照物,两者没有位置变化,所以小明是静止的,故答案为80.4,静止.14.近 凹 解析:图中一束来自远处某点的光经角膜和晶状体折射后所成的像落在视网膜前,这是近视眼的成像情况,应该佩戴凹透镜来矫正视力,因为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使光线推迟会聚,正好成像在视网膜上,故答案为:近,凹.15.做功 减小 解析:燃气推动纸筒飞出的过程,燃气推动纸筒做功,相当于内燃机的做功冲程;该过程中,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所以纸筒飞出后瓶内气体的内能减小,温度降低,故答案为做功,减小. 16.C 110 解析:送热风时电动机和电热丝同时工作,开关应调到C 处;电热丝和电动机并联,电热丝的额定电压为220V ,电热丝的功率为560W 120W 440W P P P =-=-=总机,根据2U P R =得,电热丝的阻值()22220V 110Ω440WU R P ===,故答案为C ,110. 17.10 2200 1.8 解析:在0~3min ,共排水的质量为11400g /min 3min 1200g m Vt ==⨯=水, 根据密度公式计算水的体积:31131200g1200cm 1g /cmm V q ===水水水, 由于下降的高度就是物体A 的高度,同时这部分水所占的空间为物体A 与容器壁之间的空间,所以可以计算物体A 的高度:331A 21200cm 800cm 10cm 0.1m 200cmAV V h S ++====水容, 3~5min ,共排水的质量为122400q /min 2min 800g m k vt ==⨯=, 根据密度公式计算水的体积:3223800g800cm 191mm V p ===水水水, 水下降的高度2212800cm 4cm 200cmV h S ===水合, 5~7min ,共排水的质量为33400q /min 2min 800g m vt ==⨯=水, 根据密度公式计算水的体积:3333800g800cm 1g /cmm V ρ===水水, 绳子变化的拉力,为物体B 所受的浮力的变化量,Δ8N,A F F ==浮浮,这部分的排水体积:4333Δ8N810m 800cm 110kg 10N /kgF V g ρ-===⨯=⨯⨯浮水排, 向外排水的体积加上物体B 的排水体积,等于水面空出来总的体积:3ΔV V hS +=水排容,代入数据Δ8cm h ≈,水面变化的总高度:1ΔΔ10cm 4cm 8cm 22cm 0.22m A h h h h =++=++==总,0~7min ,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减少了:33ΔΔ110kg /m 10N /kg 0.22m 200Pa p g h ρ==⨯⨯⨯=水总. 物体B 的底面积:2100cm ΔV S h==排, 物体B 的体积:23100cm 101000cm B B V Sh ==⨯=,8N 18N B A B G F F gV ρ=+=+=排浮浮水,由B B B G gV ρ=,31.8kg /m BB BG P gV ρ==. 18.(1)秒表 (2)水的比热容大于冰的比热容 (3)48.410⨯解析:(1)实验中需用温度计测量温度,用秒表记录时间,所以本实验中除了温度计外,还需要的测量器材是秒表.(2)冰化成水的质量不变,但比热容发生了变化,所以同样发热情况下,温度变化快慢不同.(3)CD 段表示水在加热过程,从第10min 开始,到第20min 结束,共经历了10min ,CD 段10min 水吸收的热量()()340 4.210J /kg 0.2kg 1008.410J Q cm t t =-=⨯⋅⨯⨯=⨯℃℃.19.(1)0.023 (2)20 (3)31.1510⨯ (6)不正确,因为6颗枇杷的体积不一定等于3V解析:(1)由图可知,砝码的质量为20g ,游码的质量为3g ,则枇杷的质量20g 3g 23g 0.023kg m =+==. (2)枇杷的体积3335380cm 60cm 20cm 210m V -=-==⨯. (3)枇杷的密度33530.023kg 1.1510kg /m 210mm V ρ-===⨯⨯. (6)小明这种测密度方法不正确.任意选出其中2颗用量筒测得体积为V ,6颗体积等于3V ,不准确,所以不正确.20.(1)1A (2)10.3 (3)ACD解析:(1)闭合开关前,要将滑动变阻器滑片滑到阻值最大处A 端.(2)排除故障后,进行三次实验,表中第二次实验的电流,可从图乙中读出,电流表选用小量程,分度值为0.02A ,电流为0.24A ,由欧姆定律,第二次实验的电阻:222 2.5V10.4Ω0.24AU R I ==≈. 为减小误差,取平均值作为测量结果:12310.0Ω10.4Ω10.4Ω10.3Ω33R R R R ++++==≈.(3)A.电压表测两电阻的电压,电流表测电路的电流,由欧姆定律可求出总电阻,根据电阻的串联可得出待测电阻,A 可行;B.因无法得出通过待测电阻的电流大小,故B 不可行;C.根据欧姆定律可求出R 的电压,即电源电压,根据并联电路电流的规律可求出通过待测电阻的电流,由欧姆定律可求待测电阻大小,C 可行;D.电压表测变阻器的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将滑片移动到两个不同的位置,记下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为1U 、1I 和2U 、2I ,由欧姆定律可得出两种情况,变阻器插入电路的电阻1R 滑和2R 滑,根据串联电路的规律和欧姆定律,由电源电压不变有:1122x x I R U I R U +=+,故能够得出定值电阻x R 的阻值,D 可行,故选ACD.21.(1)右 逆时针旋转 (2)大于解析:杠杆静止时,杠杆左端下沉,说明右端偏高,平衡螺母需向右调节;设杠杆每个格的长度为L ,每个钩码的重力为G ,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A A B B F L F L =,即242B G L F L ⨯=⨯,解得4B F G =,需挂4个钩码,在A 、B 两点下方各加挂一个钩码,则左侧3412G L GL ⨯=,右侧5210G L GL ⨯=,因为1210GL GL >,杠杆不能平衡,左端下沉,即A 端将下沉,杠杆逆时针旋转.(2)小明正确使用自制天平称量物体质量时,假如支点O 因某种原因向右偏移,砝码的力臂减小,故测应值大于实际值.22.【解答】(1)物块A 体积为()330.1m 0.001m V ==, 则3433220.001m 410m 555V V V V V V -=-=-==⨯=⨯排露, 受到的浮力:3343110kg /m 10N /kg 410m 4N F V g ρ-==⨯⨯⨯⨯=浮水排. (2)弹簧恰好处于自然状态时没有发生形变,F gV gV ρρ==浮水排物,3333 2110kg /m 0.410kg /m 5V V ρρ==⨯⨯=⨯排物水. (3)物块A刚好完全浸没水中,弹簧的弹力:F FG gV gV ρρ=-=-=浮水物33333333110kg /m 10N /kg 110m 0.410kg /m 10N /kg 110m 6N --⨯⨯⨯⨯-⨯⨯⨯⨯=.答:(1)物块A 受到的浮力为4N ; (2)物块A 的密度为330.410kg /m ⨯; (3)弹簧对物块A 的作用力F 为6N.23.【解答】当开关S 闭合,1S 、2S 断开,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置于b 端时,滑动变阻器和电阻1R 、3R 串联,滑动变阻器完全接入电路中,电压表测量电阻1R 两端电压,示数为1U ,等效电路如图甲所示;当S 、2S 闭合,1S 断开时,滑动变阻器和电阻3R 短路,电阻1R 单独接入电路中,电压表测量电阻1R 两端电压,示数为2U ,电流表测量电路中的电流,示数为1I ,等效电路如图乙所示;当S 、1S 、2S 都闭合时,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置于中点,滑动变阻器和电阻1R 、3R 并联,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为最大阻值的一半,电流表测量通过电阻1R 和滑动变阻器的总电流,示数为2I ,等效电路如图丙所示.甲乙丙(1)图甲中,1R 、2R 、3R 串联,流过1R 的电流为101U I R =, 图乙中,电阻1R 单独接入电路中,电阻1R 两端电压2U 等于电源电压U ,图乙中电流表的示数1011U U I R R ==,12011211:2:9U U I I U U R R =====. (2)图丙中,通过1R 的电流11U I R '=,通过滑动变阻器的电流222222U U UI R R R '===', 根据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可知,电流表示数222122U U I I I R R ''=+=+, 121121122112:U U U I I R R R R R R ⎛⎫⎛⎫==+==+ ⎪ ⎪⎝⎭⎝⎭, 数据代入得,21123:5:20Ω20ΩR ⎛⎫=+ ⎪⎝⎭,解得260ΩR =, 由串联电路的电流规律可知,甲图中电路中的电流11U U I R R ==总,11231U U R R R R =++, 代入数据得,29220Ω60Ω20ΩR =++,解得310ΩR =,(3)因为2P UI I R ==,3R 消耗的功率3P 为6.4W , 所以33 6.4W 0.8A 10ΩP I R ===, 由图甲得电源电压:()()1230.8A 20601072V U IR I R R R ==++=⨯++=总,当只闭合S ,滑片调至某位置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为2R ',变阻器消耗的电功率为42W ,则由2P I R =,有22272V4220Ω10ΩR R '⎛⎫= ⎪++⎝'⎭, 解得242ΩR '=或2150Ω7R '=, 当242ΩR '=时,电路的总功率为()272V 20Ω10Ω42Ω72W 20Ω10Ω42Ω⎛⎫++= ⎪++⎝⎭; 当2150Ω7R '=时,电路的总功率为272V 15020Ω10ΩΩ100.8W 150720Ω10Ω7⎛⎫ ⎪⎛⎫++=⎪ ⎪⎝⎭ ⎪++⎝⎭. 答:(1)01:I I 的大小为2∶9; (2)3R 阻值的大小为10Ω;(3)此时电路的总功率为72W 或100.8W.。

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含答案)

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含答案)

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A.b作用于a的静摩擦力为零D.第3s内的平均速度是8m/s5、某同学从一塔顶上每隔0.8s由静止释放一个小球,当刚释放第7个小球时,第1个小球恰好落地。

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g取210m/s,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小球落地时的速度大小为56m/sB.第1个小球落地时,第6个小球下落的距离为3.2mC.第1个小球落地时,第2个小球与第3个小球的间距为16mD.第1个小球落地前瞬间,第1个、第2个和第5个小球的速度大小之比为5:2:16、如图所示,用细绳悬挂重物于O点,OB绳固定在墙B点,在水平绳OA的A端施加水平向左的拉力,物体处于静止状态。

现将拉力沿顺时针方向缓慢旋转到竖直方向,旋转过程中保持O点不动,则在OA绳缓慢旋转过程中,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绳OB上的拉力一直减小,绳OA上的拉力先减小后增大B.绳OB上的拉力一直减小,绳OA上的拉力一直减小C.绳OB上的拉力一直增大,绳OA上的拉力先增大后减小D.绳OB上的拉力一直增大,绳OA上的拉力一直增大二、多选题7、下列几组共点力中,合力可能等于零的是( )A.3N,4N,6NB.1N,2N,4NC.2N,4N,6ND.5N,5N,11N8、手机地图导航越来越多的被人们使用。

某位同学坐轿车从湖南师大附中到长沙火车南站,乘坐高铁回家,如图所示为手机导航截屏画面,手机地图提供了三种驾车路线规划方案及相对应的数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显示“37分钟”指的是时间间隔B.图中显示“24公里”指的是位移C.三条路线规划方案的平均速率相等D.三条路线规划第二方案的平均速度最大9、跳伞运动员从高空悬停的直升机内跳下,运动员竖直向下运动,其v t 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0s末运动员的速度方向改变B.从15s末开始运动员匀速下降C.运动员在打开降落伞前后瞬间加速度减小D.10~15s内运动员做加速度逐渐减小的减速运动10、两根完全相同的轻弹簧的原长均为L,将两弹簧与完全相同的两物体A、B,按如图所示的方式连接,并悬挂于天花板上,静止时两根弹簧的总长为2.6L。

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一 物理第一学期11月质量检测考试卷及答案

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一 物理第一学期11月质量检测考试卷及答案

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一物理第一学期11月质量检测考试卷及答案一、选择题1.两物体都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在给定的时间间隔t内()A.加速度大的,其位移一定大B.初速度大的,其位移一定大C.末速度大的,其位移一定大D.平均速度大的,其位移一定大2.如图所示,有3000个质量均为m的小球,将它们用长度相等的轻绳依次连接,再将其左端用细绳固定在天花板上,右端施加一水平力使全部小球静止.若连接天花板的细绳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37°.则第1218个小球与1219个小球之间的轻绳与水平方向的夹角α的正切值等于(sin37°=0.6,cos37°=0.8)A.17814000B.12194000C.6092000D.89120003.如图所示,轻弹簧的两端各受10N拉力F作用,弹簧平衡时伸长了5cm(在弹性限度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根据公式Fkx=,弹簧的劲度系数k随弹簧弹力F的增大而增大B.该弹簧的劲度系数400N/mk=C.该弹簧的劲度系数200N/mk=D.该弹簧所受的弹力为20N4.质点做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该质点A.在第1秒末速度方向发生了改变B.在第2秒末加速度方向发生了改变C.在前2秒内发生的位移为零D.第3秒和第5秒末的位置相同5.把一个重为G的物体,用一个水平力F=kt(k为恒量,t为时间)压在竖直的足够高的平整的墙上,如下图所示,从t=0开始物体所受的摩擦力F f随t的变化关系是()A.B.C.D.6.火车从甲站出发,沿平直铁路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紧接着又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到乙站恰好停止.在先、后两个运动过程中A.火车的位移一定相等B.火车的加速度大小一定相等C.火车的平均速度一定相等D.所用的时间一定相等7.马拉车在水平路面上由静止开始前进,在以后的运动过程中,下面的哪些说法是正确的A.马拉车的力先产生,车拉马的力后产生B.马能拉动车是因为马拉车的力大于车拉马的力C.匀速前进时,马向前拉车的力等于车向后拉马的力,加速前进时,马向前拉车的力也等于车向后拉马的力D.马拉车的力和车拉马的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同直线上,是一对平衡力8.在公路的每个路段都有交通管理部门设置的限速标志,如图所示,这是告诫驾驶员在这一路段驾驶车辆时A.必须以这一速度行驶B.瞬时速度大小不得超过这一规定数值C.平均速度大小不得超过这一规定数值D.汽车上的速度计指示值,有时还是可以超过这一规定值的9.第19届亚洲运动会将于2022年9月10日~9月25日在中国杭州举行.杭州是中国第三个取得夏季亚运会主办权的城市,图中的“莲花碗”是田径的主赛场,下列关于亚运会田径项目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研究短跑运动员终点撞线时可将运动员看成质点B .在田径比赛中跑步运动员的比赛成绩是一个时间间隔C .短跑运动员跑100m 和200m 都是指位移D .高水平运动员400m 比赛的平均速度有可能大于其他运动员200m 比赛的平均速度10.在变速直线运动中,下面关于速度和加速度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物体速度变化得越快,加速度一定越大B .速度越大的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一定越大C .物体速度的方向和加速度的方向一定相同D .物体速度为零,加速度也一定为零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形状规则的物体重心一定在几何中心B .运动员将足球踢出,球在空中飞行是因为球受到一个向前的推力C .静止的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一定是静摩擦力D .两个物体发生相互作用不一定相互接触12.关于速度和加速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加速度大的物体速度变化大B .加速度为零的物体速度也为零C .加速度大的物体速度变化快D .加速度不为零的物体速度必定越来越大13.下列情况中的物体,能看作质点的是:A .研究卫星绕地球运行规律时的卫星B .研究做花样滑冰动作时的运动员C .研究地球自转规律时的地球D .研究通过一座铁路桥时间时的火车14.某质点沿x 轴做直线运动,其位置坐标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可表示52n x t t =+,其中x 的单位为m ,时间t 的单位为s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若1n =,则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初位置在0m ,速度大小为5m /sB .若1n =,则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初位置在5m ,速度大小为4m/sC .若2n =,则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初速度大小为5m /s ,加速度大小为24m/sD .若2n =,则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初速度大小为5m /s ,加速度大小为22m/s15.如图所示是某商场安装的智能化电动扶梯,无人乘行时,扶梯运转得很慢;有人站上扶梯时,它会先慢慢加速,再匀速运转。

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一物理上册第一学期1月质量检测考试题及答案

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一物理上册第一学期1月质量检测考试题及答案

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一物理上册第一学期1月质量检测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关于曲线运动,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物体做曲线运动时所受的合外力一定是变力B.变速运动一定是曲线运动C.当物体所受合外力的方向与物体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时,物体一定做曲线运动D.当物体做曲线运动时,物体所受的合外力方向与物体加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2.如图所示,小明用与水平方向成θ角的轻绳拉木箱,沿水平面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绳中拉力为F,则木箱所受合力大小为( )A.FsinθB.F C.FcosθD.03.如图是某物体沿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图象,则它的运动情况应该是()A.先加速,后减速B.先静止,然后沿斜面加速下滑C.先静止,然后向x轴负方向运动D.先沿x轴负方向加速运动,然后静止4.翻滚过山车是大型游乐园里比较刺激的一种娱乐项目.如图所示,过山车(可看成质点)从高处冲下,过M点时速度方向如图所示.在圆形轨道内经过A、B、C三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过山车运动到最高点B时,速度和加速度的大小均为零B.过山车受到重力、弹力、摩擦力和向心力C.过山车经过A、C两点时的速度相同D.过山车做变加速运动5.如图所示,AB和CD是彼此平行的河岸,若河水以恒定的速度沿平行河岸方向向右流动,现使小船船头垂直河岸,由A 点匀速出发,则小船实际运动的轨迹可能是图中的A .直线PB .曲线QC .直线RD .曲线S6.关于超重和失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物体处于超重时,物体一定在上升B .物体处于失重状态时,物体可能在上升C .物体处于完全失重时,他的重力为零D .物体在完全失重时,它所受到的合外力为零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物体的惯性大小只与本身的质量有关,质量大的物体惯性大,质量小的物体惯性小B .同一物体在地球上不同的位置受到的重力是不同的,所以它的惯性也随位置的变化而变化C .一个小球竖直上抛,抛出后能继续上升,是因为小球运动过程中受到了向上的推力D .运动越快的汽车越不容易停下来,是因为汽车运动得越快,惯性越大8.放假了,小明斜拉着拉杆箱离开校园。

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一 物理第一学期1月质量检测考试卷及答案

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一 物理第一学期1月质量检测考试卷及答案

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一物理第一学期1月质量检测考试卷及答案一、选择题1.一汽车以36km/h的速度在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驾驶员发现正前方斑马线上有行人后立即刹车使汽车做匀减速运动。

已知该驾驶员的反应时间为0.4s,汽车行驶过程中的v-t 图象如图所示,则汽车刹车的加速度大小为()A.15m/2s B.18m/2s C.5m/2s D.4.2m/2s2.如图所示,有两条位于同一竖直平面内的水平轨道,轨道上有两个物体A和B,它们通过一根绕过定滑轮O的不可伸长的轻绳相连接,物体A以速率v A=10m/s匀速运动,在绳与轨道成30°角时,物体B的速度大小v B为()A.53m/s B.20 m/s C.203m/s D.5 m/s3.如图所示,A、B两物体紧贴在圆筒的竖直内壁上,且随圆筒一起做匀速圆周运动,则A.周期T A<T B B.周期T A>T BC.线速度v A=v B D.线速度v A>v B4.下列物理量中不属于矢量的是()A.速率B.速度C.位移D.静摩擦力5.如图所示,质量为8 kg的物体A静止在竖直的轻弹簧上面。

质量为2 kg的物体B用细线悬挂起来,A、B紧挨在一起但A、B之间无压力。

某时刻将细线剪断,则细线剪断瞬间,B对A的压力大小为(取g=10 m/s2)( )A.100 N B.20 N C.16 N D.0 N6.盐城某火车转弯处规定速度为60km/h,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轨道的弯道应是内轨略高于外轨B.轨道的弯道应是外轨和内轨等高C.如果火车按规定速率转弯,轨道对车轮无侧向压力D.如果火车按规定速率转弯,轨道对车轮有侧向压力7.如图所示,当小车向右加速运动时,物块M相对车厢静止于竖直车厢壁上,当车的加速度增大时,则()A.物块M受摩擦力增大B.物块M对车厢壁的压力增大C.物块M沿车厢向下运动D.物块M沿车厢向上运动8.如图所示,竖直放置的玻璃管内放置着一片树叶和一个小石子,现将玻璃管迅速翻转180°,玻璃管内非真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树叶和小石子同时落到底部B.小石子在下落过程中,处于失重状态C.树叶在下落过程中,处于超重状态D.将玻璃管抽成真空,重复上述实验,在树叶和小石子下落过程中,树叶和小石子都处于超重状态9.如图是某物体沿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图象,则它的运动情况应该是()A.先加速,后减速B.先静止,然后沿斜面加速下滑C.先静止,然后向x轴负方向运动D.先沿x轴负方向加速运动,然后静止10.某同学想推动家里的衣橱,但使出了很大的力气也推不动,他回忆起物理课堂上学习的“力的分解”知识,便想了个妙招.如图所示,用A、B两块木板,搭成一个底角较小的人字形架,然后往中央一站,衣橱被推动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这不可能,因为该同学根本没有用力去推衣橱B.这不可能,因为无论如何该同学的力气也没那么大C.这不可能,A板对衣橱的推力不可能大于该同学的重力D.这有可能,A板对衣橱的推力可以足够大11.运动的小车所受的合外力越大时()A.它的速度也越大B.它的位移也越大C.它的速度变化也越快D.它的速度变化也越大12.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博大精深,其中古典诗词是优秀文化的代表.从物理角度看古诗词会发现别有一番韵味.下面四句诗词中涉及惯性知识的是A.毛泽东的《长征》中“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B.唐朝李白的《早发白帝城》中“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C.宋代陈与义的《襄邑道中》中“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D.明代冯梦龙的《醒世恒言》中“临崖立马收缰晚,船到江心补漏迟”13.如图所示,小球用一根轻弹簧悬于天花板下,已画出重物和弹簧的受力图.关于这四个力的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F1与F4是一对平衡力B.F2与F3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C.F2的施力物体是弹簧D.F3的施力物体是小球14.国际单位制中与力学有关的三个基本单位是A.kg、m、s B.g、m、N C.kg、km、N D.kg、m、N15.如图所示,气球静止时对其受力情况分析,正确的是()A .受重力、绳子拉力和空气浮力作用B .受重力、绳子拉力作用C .受重力、绳子拉力和空气作用力D .受重力、空气浮力、空气作用力及绳子拉力作用16.在不需要考虑物体本身的大小和形状时,可以把物体简化为一个有质量的点,即质点.物理学中,把这种在实际原型的基础上,突出问题的主要方面,忽略次要因素,经过科学抽象而建立起来的客体称为 ( )A .科学假说B .等效替代C .理想模型D .控制变量17.如图所示,质量为10kg 的物体,在水平地面上向左运动,物体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与此同时,物体受到一个水平向右的拉力F =20N 的作用,则物体的加速度为( )A .0B .2m/s 2,水平向右C .4m/s 2,水平向右D .2m/s 2,水平向左18. 下列两个实验中体现出的共同的物理思想方法是( )A .极限法B .控制变量法C .放大法D .等效替代法19.在光滑水平面上,有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如图,已知M >m ,第一次用水平力F 由左向右推M ,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为F 1;第二次用同样大小的水平力F 由右向左推m ,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为F 2,则( )A .12F F =B .12F F >C .12F F <D .无法确定20.如图所示,在前进的车厢的竖直后壁上放一个物体,物体与壁间的动摩擦因数μ,要使物体不致下滑,车厢前进的加速度至少应为(重力加速度为g,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A.μg B.gμC.gμD.g二、多选题21.如图甲所示,平行于光滑斜面的轻弹簧劲度系数为k,一端固定在倾角为θ的斜面底端,另一端与物块A连接,两物块A、B质量均为m,初始时均静止,现用平行于斜面向上的力F拉动物块B,使B做加速度为a的匀加速运动,A、B两物块在开始一段时间内的v-t关系分别对应图乙中A、B图线t1时刻A、B的图加速度为g,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t1时刻,弹簧形变量为2sinmg makθB.t2时刻,弹簧形变量为sin mgkθC.t1时刻,A,B刚分离时的速度为(sin) a mg makθD.从开始到t2时刻,拉力F先逐渐增大后不变22.甲、乙两车同时由静止从A点出发,沿直线AC运动。

湖南省师大附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

湖南省师大附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
A.在t=2时,乙车改变运动方向
B.乙车的启动加速度大小是制动加速度的2倍
C.在t=2s时乙车追上甲车,在t=6s时甲车追上乙车
D.0〜5s内,甲、乙两车相遇两次
12.如图所示,一个小物体从光滑斜面上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在它通过的路程中取AE并分成相等的4段,即AB=BC=CD=DE,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二、多选题
9.下列关于各个物理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A.位移是描述位置变化的物理位
B.路程可以描述出物体的位置变化
C.速度是描述位置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D.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大小的物理量
10.如图所示,小球从竖直砖墙某位置静止释放,用频闪照相机在同一底片上多次曝光,得到了图中1、2、3、4、5……所示小球运动过程中每次曝光的位置。连续两次曝光的时间间隔均为T,每块砖的厚度为d。根据图中的信息,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D.速度、平均速度、位移、加速度
2.小木块放在桌子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接触处只有桌子有弹力产生
B.在接触处桌面和小木块都有弹力产生
C.木块对桌面的压力是桌子形变后要恢复原状而对桌面施加的力
D.木块对桌子的压力是木块的重力
3.—遥控玩具小车在平直公路上运动的位移一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则
A.15s末汽车的位移为300 m
C.重力、侧面Q处的弹力
D.水平面P处的弹力,侧面Q处的弹力
8.一质点沿直线Ox方向做加速运动,它离开O点的距离x随时间变化的关系x=3+s)。则该质点在t=2s时的瞬时速度和t=0到t=2s间的平均速度分别为( )
A.8m/s、24m/sB.12m/s、24m/sC.24m/s、8m/sD.24m/s、12m/s
A.把提出问题和大胆猜想结合起来

2020-2021学年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解析版).doc

2020-2021学年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解析版).doc

2020-2021学年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解析版)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题型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判断题计算题附加题总分得分1. (知识点:电荷在电场中的加速,粒子在复合场中运动)如图所示,M、N为两块带等量异种电荷的平行金属板,两板间电压可取从零到某一最大值之间的各种数值.静止的带电粒子带电荷量为+q,质量为m(不计重力),从点P经电场加速后,从小孔Q进入N板右侧的匀强磁场区域,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方向垂直于纸面向外,CD为磁场边界上的一绝缘板,它与N板的夹角为θ=45°,孔Q到板的下端C的距离为L,当M、N两板间电压取最大值时,粒子恰垂直打在CD板上,求:(1)两板间电压的最大值Um;(2)CD板上可能被粒子打中区域的长度s;(3)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最长时间tm.【答案】(1)(2)(2-)L(3)【解析】试题分析:(1)M、N两板间电压取最大值时,粒子恰垂直打在CD板上,所以圆心在C点,如图所示,CH=QC=L(1分),故半径=L,又因为qv1B=m(2分)且qUm=,所以Um= (2分)(2)设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轨迹与CD板相切于K点,此轨迹的半径为r2,设圆心为A,在△AKC中:sin 45°评卷人得分=,解得r2=(-1)L,即KC=r2=(-1)L(3分)所以CD板上可能被粒子打中的区域的长度s=HK,即s=r1-r2=(2-)L(2分)(3)打在QE间的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时间最长,均为半个周期,所以tm==(2分)考点:考查了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的运动如图所示,斜面倾角为θ,在斜面底端垂直斜面固定一挡板,轻质弹簧一端固定在挡板上,质量为M=1.0 kg的木板与轻弹簧接触但不拴接,弹簧与斜面平行且为原长,在木板右上端放一质量为m=2. 0 kg的小金属块,金属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0.75,木板与斜面粗糙部分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0.25,系统处于静止状态.小金属块突然获得一个大小为v1=5.3 m/s、方向平行斜面向下的速度,沿木板向下运动.当弹簧被压缩x=0.5 m到P点时,金属块与木板刚好达到相对静止,且此后运动过程中,两者一直没有发生相对运动.设金属块从开始运动到与木块达到相同速度共用时间t=0.75 s,之后木板压缩弹簧至最短,然后木板向上运动,弹簧弹开木板,弹簧始终处于弹性限度内,已知sin θ=0.28、cos θ=0.96,g取10 m/s2,结果保留二位有效数字.(1)求木板开始运动瞬间的加速度;(2)求弹簧被压缩到P点时的弹性势能是多少?(3)假设木板在由P点压缩弹簧到弹回到P点过程中不受斜面摩擦力作用,木板离开弹簧后沿斜面向上滑行的距离?【答案】(1)10 m/s2,沿斜面向下(2)3.0 J(3)s=0.077 m【解析】试题分析:(1)对金属块,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加速度大小为a=μ1gcos θ-gsin θ=4.4 m/s2,沿斜面向上(1分)木板受到金属块的滑动摩擦力F1=μ1mgcos θ=14.4 N,沿斜面向下(1分)木板受到斜面的滑动摩擦力F2=μ2(M+m)gcos θ=7.2 N,沿斜面向上(1分)木板开始运动瞬间的加速度a0==10 m/s2,沿斜面向下(1分)(2)设金属块和木板达到共同速度为v2,对金属块,应用速度公式有v2=v1-at=2.0 m/s(1分)在此过程中分析木板,设弹簧对木板做功为W,其余力做功为Ma0x,对木板运用动能定理得:Ma0x+W= (1分)解得W=-3.0 J,说明此时弹簧的弹性势能Ep=3.0 J(1分)(3)金属块和木板达到共速后压缩弹簧,速度减小为0后反向弹回,设弹簧恢复原长时木板和金属块的速度为v3,在此过程中对木板和金属块,由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得:Ep-(F2+Mgsin θ+mgsin θ)x=(M+m)-(M+m)(2分)木板离开弹簧后,设滑行距离为s,由动能定理得:-(M+m)g(μ2cos θ+sin θ)s=- (M+m)(2分)解得s=0.077 m(1分)考点:考查了动能定理,能量守恒定律,牛顿第二定律,运动学公式如图所示,水平桌面固定着光滑斜槽,光滑斜槽的末端和一水平木板平滑连接,设物块通过衔接处时速率没有改变.质量m1=0.40 kg的物块A从斜槽上端距水平木板高度h=0.80 m处下滑,并与放在水平木板左端的质量m2=0.20 kg的物块B相碰,相碰后物块B滑行x=4.0 m到木板的C点停止运动,物块A滑到木板的D点停止运动.已知物块B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0,重力加速度g=10 m/s2,求:①物块A沿斜槽滑下与物块B碰撞前瞬间的速度大小;②滑动摩擦力对物块B做的功;③物块A与物块B碰撞过程中损失的机械能.【答案】①4.0 m/s②-1.6 J③E=0.80 J【解析】试题分析:①设物块A滑到斜面底端与物块B碰撞前时的速度大小为v0,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有m1gh=m1 (1分)v0=,解得:v0=4.0 m/s(1分)②设物块B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为f,摩擦力做功为W,则f=μm2g(1分)W=-μm2gx解得:W=-1.6 J(1分)③设物块A与物块B碰撞后的速度为v1,物块B受到碰撞后的速度为v,碰撞损失的机械能为E,根据动能定理有-μm2gx=0-m2v2解得:v=4.0 m/s(1分)根据动量守恒定律m1v0=m1v1+m2v(1分)解得:v1=2.0 m/s(1分)能量守恒m1=m1+m2v2+E(1分)解得:E=0.80 J(1分)考点:考查了机械能守恒,动量守恒定律2014年8月3日我国云南鲁甸发生里氏6.5级地震,为救援灾区人民,要从悬停在空中的直升机上投放救灾物资,每箱救灾物资的质量为20 kg,设箱子承受的地面冲击力大小为1 000 N,箱子与地面的作用时间为0.5 s,已知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10 m/s2,不计空气阻力,试求:(1)与地面作用时,箱子的加速度是多少?(2)为保证救灾物资安全落地,飞机投放物资时的高度不应超过多少米?【答案】(1)40 m/s2(2)20 m【解析】试题分析:(1)在箱子与地面作用的过程中,a==40 m/s2(3分)(2)箱子刚触地时的速度为v=at=20 m/s(2分)在自由落体过程中h==20 m(3分)考点:考查了自由落体运动,牛顿第二定律气缸长为L=1 m(气缸厚度可忽略不计),固定在水平面上,气缸中有横截面积为S=100 cm2的光滑活塞封闭了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已知当温度为t=27 ℃、大气压强为p0=1×105 Pa时,气柱长为L0=0.4 m.现用水平拉力向右缓慢拉动活塞,求:①若拉动活塞过程中温度保持为27 ℃,活塞到达缸口时缸内气体压强;②若活塞到达缸口时拉力大小为500 N,求此时缸内气体温度为多少摄氏度.【答案】①p2=0.4×105 Pa②102 ℃【解析】试题分析:①活塞刚到缸口时,L2=1 mp1SL0=p2SL2(2分)得p2=0.4×105 Pa(1分)②温度升高活塞刚到缸口时,L3=1 mp3=p0-=0.5×105 Pa(2分)T3=K=375 K(1分)t3=(375-273)℃=102 ℃(1分)考点:考查了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如图所示,在桌面上方有一倒立的玻璃圆锥,顶角∠AOB=120°,顶点O与桌面的距离为4a,圆锥的底面半径R=a,圆锥轴线与桌面垂直.有一半径为R的圆柱形平行光垂直入射到圆锥的底面上,光束的中心轴与圆锥的轴重合.已知玻璃的折射率n=,求光束在桌面上形成的光斑的面积.【答案】4πa2【解析】试题分析:射到OA界面的入射角α=30°,则sin α=&lt;,故入射光能从圆锥侧面射出(1分)设折射角为β,无限接近A点的折射光线为AC,根据折射定律sin β=nsin α(1分)解得β=60°(1分)过O点作OD∥AC,则∠O2OD=β-α=30°(1分)在Rt△O1AO中O1O=Rtan 30°=·a=a(1分)在Rt△ACE中,EC=AEtan 30°=(1分)故O2C=EC-R=(1分)在Rt△OO2D中,O2D=4at an 30°=(1分)光束在桌面上形成光环的面积S=π·O2D2-π·O2C2=4πa2(1分)考点:考查了光的折射“用DIS研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的实验装置如图(a)所示,实验中用所挂钩码的重量作为细线对小车的拉力F.通过增加钩码的数量,多次测量,可得小车运动的加速度a和所受拉力F的关系图象.他们在轨道水平和倾斜的两种情况下分别做了实验,得到了两条a-F图线,如图(b)所示.(1)图线____(选填“①”或“②”) 是在轨道右侧抬高成为斜面情况下得到的;(2)在轨道水平时,小车运动的阻力Ff=____N;(3)(单选)图(b)中,拉力F较大时,a-F图线明显弯曲,产生误差.为避免此误差可采取的措施是___.A.调整轨道的倾角,在未挂钩码时使小车能在轨道上匀速运动B.在增加钩码数量的同时在小车上增加砝码,使钩码的总质量始终远小于小车的总质量C.将无线力传感器捆绑在小车上,再将细线连在力传感器上,用力传感器读数代替钩码的重力D.更换实验中使用的钩码规格,采用质量较小的钩码进行上述实验【答案】(1)①;(2)0.5N;(3)C;【解析】试题分析:(1)由图象可知,当时,.也就是说当绳子上没有拉力时小车就有加速度,该同学实验操作中平衡摩擦力过大,即倾角过大,平衡摩擦力时木板的右端垫得过高.所以图线①是在轨道右侧抬高成为斜面情况下得到的.(2)图线②是在轨道水平时做的实验,由图象可知:当拉力等于0.5N时,加速度恰好为零,即刚好拉动小车,此时(3)随着钩码的数量增大到一定程度时图(b)的图线明显偏离直线,造成此误差的主要原因是所挂钩码的总质量太大,而我们把用钩码所受重力作为小车所受的拉力,所以消除此误差可采取的简便且有效的措施应该测量出小车所受的拉力,即在钩码与细绳之间放置一力传感器,得到力F的数值,在作出小车运动的加速度a和力传感器读数F的关系图象,故选C.考点:用DIS研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的实验有一电流表A,量程为1 mA,内阻r1约为100 Ω,要求测量其内阻.可选用器材有:电阻箱R1,最大阻值为99 999.9 Ω;滑动变阻器甲,最大阻值为10 kΩ;滑动变阻器乙,最大阻值为2 kΩ;电源E,电动势约为6 V,内阻不计;开关2个,导线若干.采用的测量电路图如图所示,实验步骤如下:①断开S1和S2,将R调到最大;②合上S1,调节R使A表满偏;③保持R不变,合上S2,调节R1使A表半偏,此时可以认为A表的内阻r1=R1.在上述可供选择的器材中,可变电阻R应该选择_____________________(选填“甲”或“乙”);认为内阻r1=R1,此结果与r1的真实值相比________________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相等”).【答案】甲,偏小【解析】试题分析:该实验的原理是通过半偏法测量电流表的内阻,所以需要有一个相对不变的电流,所以,电阻值较大的滑动变阻器能更好地做到这一点,所以需要选择最大阻值为10kΩ的滑动变阻器甲;闭合电建S2后,电流表部分的并联电阻值变小,所以闭合电路的总电阻变小,电路中的总电流变大;所以当电流表的指针半偏时,流过电阻箱的实际电流要大于流过电流表的电流,所以电阻箱的电阻值要比电流表的内阻小.即测量值小于真实值考点:考查了电表的改装如图所示,一个电阻值为R、匝数为n的圆形金属线圈与阻值为2R的电阻R1连接成闭合回路.线圈的半径为r1.在线圈中半径为r2的圆形区域内存在垂直于线圈平面向里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B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图线如图(b)所示.图线与横、纵轴的交点坐标分别为t0和B0.导线的电阻不计.在0至t1时间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R1中电流的方向由a到b B.通过R1电流的大小为C.线圈两端的电压大小为D.通过电阻R1的电荷量【答案】BD【解析】试题分析:因为通过线圈的磁场在减小,所以根据楞次定律可得通过电阻上的电流方向为从b到a,A错误;由图象分析可知,0至间内有:,由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有:,面积为:,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有:,联立以上各式解得,通过电阻上的电流大小为:,B正确;通过电阻上的电量为:,故D正确;线圈两端的电压即路端电压,,C错误。

【全国百强校】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

【全国百强校】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
6.D
【解析】
【分析】
本题的考点是超重和失重
【详解】
磅秤的示数显示的是物体对磅秤的压力,此时压力小于物体的重力,所以物体处于失重状态,所以物体应具有向下的加速度,所以D对。
【点睛】
超重和失重问题的关键是要找到物体加速度的方向,如果有向上的加速度,则物体超重,如果有向下的加速度,则物体失重。
7.C
【解析】
C.分运动具有等时性,同时进行,C对
D.分运动之间互不影响,具有独立性,D错
【点睛】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本质是矢量的合成与分解,本质是速度、位移、加速度、合外力的合成与分解.
A. B. C. D.
3.在强冷空气影响下,2021年12月,湖南遭遇强降雪.为防止道路结冰,长沙市公路局对各湘江大桥桥面进行撒盐除冰,假设撒盐车的牵引力不变,车所受阻力与车重成正比,若未撒盐时,撒盐车匀速直线行驶,则撒盐过程中它的运动将是( )
A.做变加速运动
B.做初速度不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C.做匀减速运动
D.继续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4.如图所示,关于静止于水平桌面上的物体受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桌面对物体的支持力的大小大于物体的重力
B.物体所受的重力和桌面对它的支持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C.物体对桌面的压力就是物体的重力
D.物体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物体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5.关于平抛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分析】
本题的考点是共点力的平衡和牛顿运动定律
【详解】
如图所示对小球进行受力分析,以向左为正方向,则 ,其中 不变, ,所以 不变, 减小。C对。
所以
【点睛】
共点力平衡问题关键是要进行受力分析,找到自变量和因变量。

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

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

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多选题1.在物理学发展的过程中,许多物理学家的科学研究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程.在对以下几位物理学家所做科学贡献或者研究方法的叙述中,正确的说法是A.在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中,伽利略猜想运动速度与下落时间成正比,并直接用实验进行了验证B.伽利略是伟大的物理学家,他最先建立了速度、加速度等概念,并创造了一套科学研究方法C.在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时,把整个运动过程划分成很多小段,每一小段近似看做匀速直线运动,然后把各小段的位移相加,物理学中把这种研究方法叫做“理想模型法”D.亚里士多德认为两个物体从同一高度自由落下,重物体与轻物体下落一样快2.如图甲、乙所示,物体A、B在力F作用下一起以相同的速度沿F方向匀速运动,关于物体A所受的摩擦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甲中物体A不受摩擦力B.两图中物体A均受摩擦力,且方向均与F相反C.两图中物体A均不受摩擦力D.图乙中物体A受摩擦力,方向和F相同3.关于自由落体运动,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它是竖直向下,v0=0,a=g的匀加速直线运动B.在开始连续的三个1s内通过的位移之比是1∶4∶9C.在开始连续的三个1s末的速度大小之比是1∶2∶3D.从开始运动起下落4.9m、9. 8m、14.7m,所经历的时间之比为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重力就是地球对物体的引力B.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故地球上一切物体所受的重力的方向都是相同C.物体的重心可以不在物体上D.弹簧测力计可以测出物体的重力,但读数时必须保持弹簧测力计和物体都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5.关于曲线运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物体受到恒定外力作用时,就一定不能做曲线运动B.物体只有受到一个方向不断改变的力,才可能做曲线运动C.物体受到不平行于初速度方向的外力作用时,就做曲线运动D.平抛运动是一种匀变速曲线运动6.有四个物体A、B、C、D,物体A、B运动的x-t图像如图甲所示;物体C、D从同一地点沿同一方向运动的v-t图像如图乙所示.根据图象做出的以下判断中正确的是A.物体A和B均做匀变速直线运动B.在0~3s的时间内,物体A、B的间距逐渐增大C.t=3s时,物体C、D的速度相同D.在0~3s的时间内,物体C与D的间距逐渐减小7.如图所示,一条细线一端与地板上的物体B相连,另一端绕过质量不计的定滑轮与小球A相连,定滑轮用另一条细线悬挂在天花板上的O′点,细线与竖直方向所成角度为α,则A.如果将物体B在地板上向右移动一小段距离,α角保持不变B.如果将物体B在地板上向右移动一小段距离,地面对B的支持力将变大C.减小小球A的质量,α角一定增加D.悬挂定滑轮的细线的拉力一定大于小球A的重力二、单选题8.金丽温高铁开通后,从铁路售票网查询到G7330次列车从缙云西到杭州东的信息如图甲所示,如图乙是用电子地图测距工具测得缙云西站到杭州东站的直线距离约为179.8 k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研究动车过一桥梁所花的时间与动车从缙云西站到杭州东站所花的时间时,动车均可看成质点B.图甲中07:31表示一段时间C.动车高速行驶时,可以取1 m位移的平均速度近似看作这1 m起点位置的瞬时速度D.结合图甲、乙,可知G7330列车行驶时的最高速度约为128 km/h9.体育课上一学生将足球踢向斜台,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足球和斜台作用时斜台给足球的弹力方向的说法正确的是()A.沿v1的方向B.沿v2的方向C.先沿v1的方向后沿v2的方向D.沿垂直于斜台斜向左上方的方向10.运动员从地面跳起时,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地面对运动员的支持力大于运动员对地的压力B.运动员对地的压力等于运动员的重力C.地面对运动员的支持力大于运动员的重力D.地面对运动员的支持力跟运动员对地面的压力的合力大于运动员的重力11.小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半径为R,向心加速度为a,则()A.小球的角速度B.小球的运动周期T=C.小球的时间t内通过的路程D.小球的时间t内通过的路程12.当火车在某个弯道按规定运行速度40 m/s转弯时,内、外轨对车轮皆无侧压力,若火车在该弯道实际运行速度为30 m/s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仅外轨对车轮有侧压力B .仅内轨对车轮有侧压力C .内、外轨对车轮都有侧压力D .内、外轨对车轮均无侧压力13.如图所示,在水平地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的小车,通过定滑轮用绳子吊起一个物体,若小车和被吊的物体在同一时刻速度分别为v 1和v 2,绳子对物体的拉力为T ,物体所受重力为G ,则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 .物体做加速运动,且v 2>v 1B .物体做匀速运动,且v 1=v 2C .物体做匀速运动,且T =GD .物体做加速运动,且T >G14.如图所示,质量分别为m 1、m 2的A 、B 两小球分别连在弹簧两端,B 小球用细绳固定在倾角为30°的光滑斜面上,若不计弹簧质量且细绳和弹簧与斜面平行,在细绳被剪断的瞬间,A 、B 两小球的加速度分别为( )A .都等于2g B .0和()1222m m g m + C .()1222m m gm +和0 D .0和2g 15.两个质量均为m 的物块叠放压在一个轻弹簧上面,处于静止状态,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 ,t =0时刻,给A 物体一个竖直向上的作用力F ,使得物体以0.5g 的加速度匀加速上升A .A 、B 分离前系统合外力大小与时间的平方成线性关系B .分离时弹簧处于原长状态C .在t时刻A 、B 分离 D .分离时B三、实验题 16.将两根自然长度相同、劲度系数不同、粗细也不同的弹簧套在一起,看作一根新弹簧,设原粗弹簧(记为A )劲度系数为k 1,原细弹簧(记为B )劲度系数为k 2,套成的新弹簧(记为C )劲度系数为k 3.关于k 1、k 2、k 3的大小关系,同学们作出了如下猜想: 甲同学:和电阻并联相似,可能是312111k k k =+ 乙同学:和电阻串联相似,可能是k 3=k 1+k 2 丙同学:可能是1232k k k += (1)为验证猜想,同学们设计了如图甲实验.简要实验步骤如下,请完成相应填空.a .将弹簧A 悬挂在铁架台上,用刻度尺测量弹簧A 的自然长度L 0;b .在弹簧A 的下端挂上钩码,记下钩码的个数n 、每个钩码的质量m和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并用刻度尺测量弹簧的长度L1;c.由F=_______计算弹簧的弹力,由x=L1–L0计算弹簧的伸长量,由Fkx计算弹簧的劲度系数;d.改变__________________,重复实验步骤b、c,并求出弹簧A的劲度系数的平均值k1;e.仅将弹簧分别换为B、C,重复上述操作步骤,求出弹簧B、C的劲度系数.(2)图乙是实验得到的图线,由此可以判断_____同学的猜想正确.17.图1为“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装置示意图.砂和砂桶的总质量为,小车和砝码的总质量为M.实验中用砂和砂桶总重力的大小作为细线对小车拉力的大小.(1)实验中,为了使细线对小车的拉力等于小车所受的合外力,先调节长木板一端滑轮的高度,使细线与长木板平行.接下来还需要进行的一项操作是________A.将长木板水平放置,让小车连着已经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给打点计时器通电,调节m的大小,使小车在砂和砂桶的牵引下运动,从打出的纸带判断小车是否做匀速运动.B.将长木板的一端垫起适当的高度,让小车连着已经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撤去砂和砂桶,给打点计时器通电,轻推小车,从打出的纸带判断小车是否做匀速运动.C.将长木板的一端垫起适当的高度,撤去纸带以及砂和砂桶,轻推小车,观察判断小车是否做匀速运动.(2)实验中要进行质量m和M的选取,以下最合理的一组是________A.M=200g, m=10 g 、15 g 、20 g 、25 g 、30 g 、40 gB.M=200 g , m=20 g 、40 g 、60 g 、80 g 、100 g 、120 gC.M=400 g , m=10 g 、15 g 、20 g 、25 g 、30 g 、40 gD.M=400 g , m=20 g 、40 g 、60 g 、80 g 、100 g 、120 g(3)图2是试验中得到的一条纸带,A、B、C、D、E、F、G为7个相邻的计数点,相邻的两个计数点之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量出相邻的计数点之间的距离分别为s AB=4.22 cm、s BC=4.65 cm、s CD=5.08"cm、s DE=5.49 cm、s EF=5.91 cm、s FG=6.34cm.已知打点计时器的工作频率为50Hz,则小车的加速度a=___________m/s2 (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四、解答题18.如图所示,置于水平面上的木箱的质量为m=3.8 kg,它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5,在与水平方向成37°角的拉力F的恒力作用下做匀速直线运动.(cos37°=0.8,sin 37°=0.6,g取10 m/s2)求拉力F的大小.19.如图所示,在平直的道路上,依次有编号为A、B、C、D、E五根标志杆,相邻两杆之间的距离是相等的.一辆汽车以v0=20m/s的速度匀速向标志杆驶来,当司机经过O点时开始刹车,由于司机有反应时间,汽车先匀速运动一段距离再做匀减速运动,直到停止.开始刹车后的0~7.5s内汽车的v-t图象如图所示,其中如t B=5.5s、t C=7.5s分别是司机经过B、C杆的时刻.求:(1)司机的反应时间t1(2)相邻两根标志杆的距离L(3)A杆距O点的距离X OA20.距离地面h=20m高处以20m/s的初速度水平抛出—个小球,则(空气阻力不计,g)取10m/s2 2.24(1)小球在空中飞行的时间t为多少?(2)小球落地时速度v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θ为多少?(3)小球落地时的位移S的大小21.如图所示,质量M=8kg的长木板放在光滑水平面上,在长木板的右端施加一水平恒力F=8N,当长木板向右运动速率达到v1=10m/s时,在其右端有一质量m=2kg 的小物块(可视为质点)以水平向左的速率v2=2m/s滑上木板,物块与长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小物块始终没离开长木板,g取10m/s2,求:(1)经过多长时间小物块与长木板相对静止;(2)长木板至少要多长才能保证小物块不滑离长木板;(3)如果开始将物块放在长木板右端时两物体均静止,在长木板的右端施加一水平恒力F=28N,物块与长木板的质量和动摩擦因数均与上面一样,并已知长木板的长度为10.5m,要保证小物块不滑离长木板,水平恒力F作用时间的范围.参考答案1.BC【详解】A. 伽利略猜想自由落体的运动速度与下落时间成正比,并未直接进行验证,而是在斜面实验的基础上的合理推理,故A 错误;B. 伽利略是伟大的物理学家,他最先建立了速度、加速度等概念.并创造了一套科学研究方法,故B 正确;C.把整个运动过程划分成很多小段进行研究,每一小段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这种研究方法叫做“微元法”,故C 正确;D. 亚里士多德认为两个物体从同一高度自由落下,重物体比轻物体下落的快,故D 错误. 故选BC.2.AD【详解】因为物体A 、B 在力F 作用下一起以相同的速度沿F 方向匀速运动,所以A 物体所受合力为0,对甲图而言,A 水平方向没有受到力,所以也不受摩擦力;而对乙图中的A 物体受力分析,很容易判断出来,如果A 沿斜面方向合力为0,则摩擦力平衡了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摩擦力方向沿斜面向上,故图甲中物体A 不受摩擦力,图乙中物体A 受摩擦力,方向和F 相同.BC 错误AD 正确3.ACD【详解】A .根据自由落体运动的定义可知,自由落体运动是是竖直向下,v 0=0,a =g 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故A 正确;B .由位移公式212h gt 可得,在1s 内、2s 内、3s 内的位移之比为1:4:9;而在三个连续1s 内的位移为:1:3:5;故B 错误;C .由v =gt 可知,在开始连续的三个1s 末的速度大小之比是1:2:3;故C 正确;D .当h 1=4.9 m ,h 2=9.8 m ,h 3=14.7 m 时h 1∶h 2∶h 3=1∶2∶3,因为tt 1∶t 2∶t 3=1故D 正确。

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师大附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期中物理试题(原卷版)

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师大附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期中物理试题(原卷版)

湖南师大附中2020-2021学年度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考试物理一、单选题1. 如图甲所示,一根细长的弹簧系着一小球,放在光滑桌面上,左端固定在墙壁上,手握小球把弹簧拉长,放手后小球便来回运动,图中B 为小球向右到达的最远位置。

小球某次经过O 点开始计时,其有关时刻的位置如图乙所示,若测得7cm OA OC ==,3cm AB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0.20.8s 内小球的位移大小是7cm ,方向向右,经过的路程是13cmB. 0.40.8s ~ 内小球的位移大小是10cm ,方向向左,经过的路程是10cmC. 0.2~0.6s 内小球的位移大小是0cm ,经过的路程是0cmD. 0.2~1.0s 内小球的位移大小是20cm ,方向向左,经过的路程是20cm2. 一旅客在站台候车线处候车,若动车一节车厢长18米,动车进站时可以看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他发现4s 内动车从他跟前驶过3节车厢,而在接下来的2s 内驶过1节车厢。

若车还未停下,则该动车的加速度大小为( ) A. 21m /sB. 21.5m /sC. 22.5m /sD. 23m /s3. 小球做自由落体运动,与地面发生碰撞,反弹后速度大小与落地速度大小相等.若从释放小球时开始计时,且不计小球与地面发生碰撞的时间,则小球运动的速度图线可能是 图中的 ( )A.B.C.D.4. 在地质、地震、勘探、气象和地球物理等领域的研究中,需要精确的重力加速度g 值,g 值可由实验精确测定。

近年来测g 值的一种方法叫“对称自由下落法”,它是将测g 归于测长度和时间,以稳定的氦氖激光波长为长度标准,用光学干涉的方法测距离,以铷原子钟或其他手段测时间,能将g 值测得很准,具体做法是:将真空长直管沿竖直方向放置,自其中O 点向上抛小球又落至原处的时间为T 2,在小球运动过程中经过比O 点高H 的P 点,小球从离开P 点至又回到P 点所用的时间为T 1,测得T 1 、T 2和H ,可求得g 等于( )A. 22218H T T -B. 22214H T T -C.2221T T D.22214T T -5. 下列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只有与地球直接接触的物体,才受到重力的作用 B. 形状规则的物体重心位置在几何中心 C. 滑动摩擦力一定阻碍物体的相对运动 D. 运动的物体不可能受到静摩擦力6. 运动员在立定跳远时,脚蹬地起跳瞬间的受力示意图是A.B.C.D.7. 如图所示,一物块放在倾斜的木板上,当木板的倾角θ分别为30°和45°时物块所受的摩擦力的大小相等,则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A.12B.22C.32D.528. 在车站、机场等地会看见一些旅客推着行李箱,也有一些旅客拉着行李箱在水平地面上行走,建立物理模型如图甲和乙所示(图中θ角相同)。

2020-2021学年湖南师大附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模拟试卷及答案解析

2020-2021学年湖南师大附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模拟试卷及答案解析

2020-2021学年湖南师大附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模拟试卷一.选择题(共15小题,满分50分)
1.(3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参考系必须选取地面或相对于地面静止不动的物体
B.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时,参考系是可以任意选取的
C.只有体积很小的物体才能看作质点
D.研究地球自转时可以将地球看作质点
2.(3分)物理学的发展离不开科学家所做出的重要贡献。

许多科学家大胆猜想。

勇于质疑,获得了正确的科学认知,推动了物理学的发展。

下列叙述符合物理史实的是()A.汤姆孙通过研究阴极射线发现电子,并精确地测出电子的电荷量
B.玻尔把量子观念引入到原子理论中,完全否定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C.光电效应的实验规律与经典电磁理论的矛盾导致爱因斯坦提出光子说
D.康普顿受到光子理论的启发,以类比的方法大胆提出实物粒子也具有波粒二象性3.(3分)甲、乙两个物体在同一直线上沿正方向运动,a甲=8m/s2,a乙=﹣8m/s2,那么对甲、乙两物体的判断正确是()
A.甲的加速度大于乙的加速度
B.甲做加速直线运动,乙做减速直线运动
C.甲的速度比乙的速度变化快
D.甲、乙在相等时间内速度变化相同
4.(3分)关于弹力,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先有弹性形变,后有弹力
B.只要两物体接触,就一定有相互作用的弹力
C.两物体有弹力作用,物体一定发生了弹性形变
D.只有弹簧才能产生弹力
5.(3分)某人沿着半径为R的水平圆周跑道跑了1圈时,他的()A.路程和位移的大小均为2πR
B.路程和位移的大小均为R
C.路程为2πR、位移的大小为R
D.路程为2πR、位移的大小为0
第1 页共18 页。

2021-2022学年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一(上)期末考试物理试卷带讲解

2021-2022学年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一(上)期末考试物理试卷带讲解
【详解】A.由图乙可知传送带的最大速度为2 ,行李箱的加速度为
则行李箱速度与传送带相同得时间为
故A正确;
B.行李箱在2s内的对地位移为
传动带2s内的位移为
则行李箱相对于传送带滑动的距离为
故B正确;
C.若保持传送带的最大速度不变,增大启动的加速度,则行李箱达到与传送带速度相同所需要的时间为
不会发生改变,故C错误;
B.a的劲度系数比b的小
C.弹力与弹簧长度成正比
【11题答案】
【答案】①.16.0②.0.08③.弹簧的弹力超出了弹性限度④.A
【详解】(1)[1]由该图像的斜率表示弹簧的劲度系数,可得
(2)[2]不加砝码时,弹簧的拉力等于托盘的重力,即

(3)[3]图线 段发生明显弯曲,则说明弹簧超出了弹性限度。
③将细绳的一端与滑块相连,另一端与小球相连,细绳跨过光滑轻质定滑轮,调整滑轮,使滑块与滑轮间的细绳与长木板平行;
④将滑块置于光电门A上方某位置,由静止释放,记录滑块(带有遮光片)通过光电门A、B的时间 和 ;
⑤用天平测量滑块(含遮光片)的质量M,测量小球的质量m;
⑥测量出遮光片的宽度d。
回答下列问题(重力加速度为g):
AB.两个绳子的合力向上,大小等于衣服的重力,绳的右端下移到c或绳的两端高度差越大时,角θ不变,所以绳子的拉力
故A正确,B错误;
C.当杆N向左移动后,L变小,绳长x不变,由xcosθ=L可知,θ角度增大,绳子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变小,绳子的拉力变小,故C错误;
D.绳长和两杆距离不变的情况下,θ不变,所以挂的衣服质量变化,衣架悬挂点不变,故D正确。
解得
B错误,C正确;
D.由于滑块此时受到的摩擦力大小等于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不可能为零,所以斜面对滑块的支持力不可能为零,D错误。

2020-2021学年湖南师大附中高一(下)物理第一次月考答案

2020-2021学年湖南师大附中高一(下)物理第一次月考答案

湖南师大附中2020-2021学年度高一第二学期第一次大练习物理(考试时间:75分钟试卷满分:100分)一、单选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1.根据牛顿第一、三定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汽车转弯后前进方向发生了改变,表明它的速度方向改变,其惯性也随之改变B.被拋出的小球,尽管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都改变了,但惯性不变C.火箭尾部喷出的气体对空气产生一个作用力,空气的反作用力使火箭获得飞行的动力D.火箭飞出大气层后,由于没有空气,火箭虽然向下喷气,但无法获得前进的动力【答案】B2.如图所示,小球在水平拉力作用下,以恒定速率v沿竖直光滑圆轨由A点运动到B点,在此过程中拉力的瞬时功率变化情况是()A.逐渐减小B.逐渐增大C.先减小,后增大D.先增大,后减小【答案】B3.2017年,人类第一次直接探测到来自双中子星合并的引力波,根据科学家们复原的过程,在两颗中子星合并前约100s时,它们相距约400km,绕二者连线上的某点每秒转动12圈,将两颗中子星都看作是质量均匀分布的球体,由这些数据、万有引力常量并利用牛顿力学知识,可以估算出这一时刻两颗中子星()A.质量之积B.质量之和C.各自的线速度D.各自的自转角速度【答案】B4.如图,一同学表演荡秋千。

已知秋千的两根绳长均为10m,该同学和秋千踏板的总质量约为60kg。

绳的质量忽略不计,当该同学荡到秋千支架的正下方时,速度大小为10m/s,此时每根绳子平均承受的拉力10m/s)()约为(g取2A.200NB.400NC.600ND.1200N【答案】C5.如图所示,汽车用跨过定滑轮的轻绳提升物块A ,使汽车沿水平面向右匀速运动,在物块A 到达滑轮之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块A 竖直向上做匀速运动B.物块A 处于超重状态C.物块A 处于失重状态D.物块A 竖直向上先加速后减速【答案】B6.2018年6月14日11时06分,探月工程嫦娥四号任务“鹊桥”中继卫星成为世界首颗成功进入地月拉格朗日2L 点的Halo 使命轨道的卫星,为地月信息联通搭建“天桥”。

湖南省长沙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检测物理试题+答案

湖南省长沙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检测物理试题+答案

长沙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度高一第一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检测物理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共12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9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0~12题有多个选项符合题意.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错选或不答的得0分)1.关于质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质量很小的物体一定能看成质点B.体积很小的物体一定能看成质点C.形状不规则的物体一定不能看成质点D.地球虽大,且有自转和公转,但有时也可被视为质点2.下列物理量中不.属于矢量的是()A.位移B.速度C.温度D.加速度3.某驾驶员使用定速巡航,在高速公路上以时速110公里行驶了200公里,其中“时速110公里”、“行驶200公里”分别是指()A.速率、路程B.速度、路程C.速率、位移D.速度、位移4.下列说法中的“快”,哪些是指加速度较大()A.从高速公路走,很快就能到B.刘翔的起跑是比赛选手中最快的C.摩托车很快就追上了前面的自行车D.协和式客机能在20000m高空飞行得很快5.某质点做直线运动,其位移x与时间t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则()A.在12s时刻质点开始做反向的直线运动B.在0~20s内质点的速度不断增加C.在0~20s 内质点的平均速度大小为0.8m /sD.在0~20s 内质点的瞬时速度等于它在这段时间内平均速度的时刻只有一处6.一枚火箭由地面竖直向上发射,其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 )A.0~a t 段火箭的加速度小于~a b t t 段火箭的加速度B.在0~b t 段火箭是上升的,在~b c t t 段火箭是下落的C.b t 时刻火箭离地面最远D.c t 时刻火箭回到地面7.2011年8月,我国军事现代化进程十迎来了又一个里程碑,中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试验平台首次进行出海航行试验.某次航母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航行x 的距离用时1t ,紧接着航行3x 用时2t ,据此可知航母的加速度是( )A.122xt t + B.128xt t + C.()()12121223x t t t t t t -+D.()121223x t t t t -+8.如图所示,一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依次经过A 、B 、C 三点,其中B 是A 、C 的中点.已知物体在AB 段的平均速度为3m /s ,在BC 段的平均速度为6m /s ,则物体经过B 点时的速度是( )A.4m /sB.4.5m /sC.5m /sD.5.5m /s9.一个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从开始运动起,连续通过三段位移的时间分别是1s 、2s 、3s ,则这三段位移的长度之比分别是( )A.221:2:3B.331:2:3C.1:2:3D.1:3:510.某质点做匀减速直线运动,依次经过A 、B 、C 三点,最后停在D 点.已知6m AB =,4m BC =,从A 点运动到B 点,从B 点运动到C 点两个过程速度变化量都为2m /s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质点到达B 点的速度大小为2.55m /sB.质点的加速度大小为22m /sC.质点从A 点运动到C 点的时间为4sD.A 、D 两点间的距离为12.25m11.在如图所示的位移图象和速度图象中,给出的四条图线甲、乙、丙、丁分别代表四辆车由同一地点向同一方向运动的情况,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t 时刻甲、乙两车相遇B.10~t 时间内,甲车的平均速率大于乙车的平均速率C.20~t 时间内,丁车在2t 时刻领先丙车最远D.20~t 时间内,丙、丁两车的平均速度相等12.A 、B 两辆汽车从同一地点同时出发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它们的速度的平方()2v 随位置(x )的变化规律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汽车A 的加速度大小为218m /sB.汽车A 、B 在6m x =处的速度大小为6m /sC.从开始到汽车A 停止前,当6m A x =时A 、B 相距最远D.从开始到汽车A 停止前,当7.5m A x =时A 、B 相距最远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52分)二、实验题(本题共2个小题,每空2分,共14分)13.(6分)我们可以用光电门来完成“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这一实验,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实验步骤如下:①用米尺测量两光电门之间的距离s ;已知遮光片的宽度为d ; ②调整轻滑轮,使细线水平;③让物块从光电门A 的左侧由静止释放,用数字毫秒计分别测出遮光片经过光电门A 和光电门B 所用的时间A t ∆和B t ∆,求出加速度a ;回答下列问题:(1)物块通过光电门A 的速度A v =______,通过光电门B 的速度B v =______(用题中给出的物理量表示).(2)物块的加速度大小a 可用d 、s 、A t ∆和B t ∆表示为a =______.14.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实验中,按如图1所示实验仪器进行实验.(1)“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部分实验步骤如下:A.实验完毕,关闭电源,取出纸带B.将小车停靠在打点计时器附近,小车尾部与纸带相连C.接通电源,待打点计时器工作稳定后放开小车D.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平板上,让纸带穿过限位孔上述实验步骤的正确顺序是:______(用字母填写).(2)某同学得到一条用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纸带,并在其上取了O、A、B、C、D、E、F共7个计数点(图中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还有四个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点未画出),如图2所示.打点计时器接的是50Hz的低压交流电源.他将一把毫米刻度尺放在纸带上,其零刻度和计数点O对齐,从刻度尺上直接读取数据记录在表中.①由以上数据可计算出打点计时器在打A,B,C,D,E各点时物体的速度,如表所示.v=______m/s.(速度取三位有效数字)表中E点的速度应该为E②试根据表格中数据和你求得的E点速度在图3作出v t-图象,并从图象中求得物体的加速度a=______2m /s (加速度取两位有效数字).三、计算题(本题共4个小题,共38分)15.(8分)水平面上一物体以15m /s 的初速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并从此时开始计时.(1)若第4s 末物体的速度方向未改变,大小减小为3m /s ,求物体的加速度;(2)若物体的加速度取(1)中数值始终不变,速度方向可以改变,求物体第7s 末的速度.16.(8分)一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速度大小为010m /s v =,关闭油门后汽车的加速度大小为22m /s .求:(1)关闭油门后到汽车位移24m x =所经历的时间1t .(2)汽车关闭油门后210s t =内滑行的距离.17.云南省彝良县曾发生特大泥石流,一汽车停在小山坡底,突然司机发现在距坡底240m 的山坡处泥石流以8m /s 的初速度、20.4m /s 的加速度加速倾泻而下,假设泥石流到达坡底后速率不变,在水平地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已知司机的反应时间为1s ,汽车启动后以20.5m /s 的加速度一直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试通过计算说明汽车能否安全脱离?18.(12分)在某娱乐节目中,有一个关口是跑步跨栏机,它的设置是让观众通过一段平台,再冲上反向移动的跑步机皮带并通过跨栏,冲到这一关的终点.现有一套跑步跨栏装置如图所示,平台长14m L =,跑步机皮带长232m L =,跑步机上方设置了一个跨栏(不随皮带移动),跨栏到平台左端的距离310m L =,且皮带以01m /s v =的恒定速率转动,一位挑战者在平台起点从静止开始以212m /s a =的加速度通过平台冲上跑步机,之后以221m /s a =的加速度在跑步机上往前冲,在跨栏时不慎跌倒,经过2s 爬起(假设从摔倒至爬起的过程中挑战者与皮带始终相对静止),然后又保持原来的加速度2a 在跑步机上顺利通过剩余的路程,求挑战者通过全程所需要的时间.(跨栏时间不计,跨栏前后速度不变)参考答案:长沙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度高一第一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检测物理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12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9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0~12题有多个选项符合题意.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错选或不答的得0分)二、实验题(本题共2个小题.共14分.每空2分)13.(1)Adt∆Bdt∆(2)222B Ad dt ts⎛⎫⎛⎫-⎪ ⎪∆∆⎝⎭⎝⎭14.(1)DBCA (2)①23.2 ②如下图0.42(0.40~0.44)三、计算题(本题共4个小题.共38分)15.(8分)【解析】(1)以物体的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15m/sv=第4s末3m/stv=tv vat-=23m /s a =-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23m /s ,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反(2)第7s 末.0t v v at =+26m /s t v =-第7s 末,物体的速度大小为6m/s ,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反16.(8分)【解析】(1)取汽车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010m /s v =22m /s a =-由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可得2012x v t at =+ 求得14s t =,26s t =(舍去).(2)汽车停止时间0t v v t a-'=5s t '=所以在10s 时汽车已经停止.通过的位移为:()012t x v v t '=+ l7.(10分)【解析】设泥石流到达坡底的时间为1t ,速率为1v ,则21011112s v t a t =+1011v v a t =+代入数值得120t =,116m /s v =1v a t v '==汽32s t =2211132m 256m 222s a t '==⨯⨯=汽 泥石流在113s t t t '=-=总内前进的距离1208m s v t '==石 所以泥石流追不上汽车18.(12分)【解析】匀加速通过平台过程.有211112L a t =通过平台的时间12s t ==冲上跑步机的初速度1114m /s v a t ==冲上跑步机至跨栏过程,有23222112L v t a t =+. 解得22s t =摔倒至爬起过程随皮带移动的距离012m 2m x v t ==⨯=取地面为参考系。

【全国百强校】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

【全国百强校】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

【全国百强校】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下面所研究的物体,可看成质点的是A.天文学家研究地球自转B.用GPS 对手机定位导航C.舞蹈老师对跳芭蕾舞的学员指导舞蹈动作D.乒乓球运动员要认真观察对方发出的旋转球的旋转情况2.关于位移、路程的各种说法中,正确的是A.位移的大小和路程是相等的,只是位移是矢量而已B.位移和路程都是反映运动过程,位置改变的物理量C.物体从一点运动到另一点,不管物体的运动轨迹如何,位移的大小一定等于两点间的距离D.某过程的位移是矢量,在此过程中某处物体运动的方向就是位移的方向3.关于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的物理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是矢量B.平均速度就是初、末速度的平均值,它只有大小,没有方向,是标量C.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叫做瞬时速度,它是标量D.汽车上的速度计是用来测量汽车平均速度大小的仪器4.关于物体运动的描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的速度越大,加速度一定越大B.做匀变速直线的物体,其运动方向可能改变C.加速度为零,速度也一定为零D.速度和加速度都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5.一个运动的物体,在t=5s 内速度从v0=12m/s增大到v=18m/s,通过的位移是x=80m,则这个物体在这5s 内的平均速度是A.13m/s B.14m/s C.15m/s D.16m/s6.在平直公路上,一辆汽车以速度v1匀速行驶了一段距离s 后,再以速度v2同向匀速行驶相同的距离s,恰好行驶完全程,则此汽车全程的平均速度A.2v1v2v1+v2B.v1+v2C.v1+v22D.√v1v27.在国际田径锦标赛中,200m 赛跑是一个竞争激烈的项目,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路程和位移的大小相等B.每个运动员的平均速度相同C.要获得好的名次,运动员起跑后以某速率奔跑D.要获得好的名次,运动员先以最大加速度起跑,中间以匀速续跑,最后加速冲刺8.雨滴从高空由静止开始加速下落,由于空气阻力作用,其加速度逐渐减小,直到为0,在这个过程中雨滴的运动情况是A.速度不断减小,加速度为0 时,速度最小B.速度不断增大,加速度为0 时,速度最大C.速度一直保持不变D.位置改变越来越慢二、多选题9.在下列位移—时间图象和速度—时间图象中,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图象是A.B.C.D.10.甲、乙两物体沿一直线同向运动,其速度图象如图所示,从0 时刻开始计时,在时刻t0,下列物理量中相等的是()A.运动时间B.速度C.位移D.加速度11.如图所示,是同一打点计时器通以相同的交流电先后打出的两条纸带A 和B,纸带上的点为连续打的点,若纸带A 中ae 段的距离与纸带B 中a’e’段的距离相等,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ae 段的平均速度大于a’e’段的平均速度B.ae 段与a’e’段的平均速度大小相等C.两次的加速度大小相等D.纸带B 的加速度大于纸带A 的加速度12.在交警处理某次交通事故时,通过监控仪器扫描,输入计算机后得到该汽车在水平路面上刹车过程中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为:x = 20t - 2t 2(x 的单位是m,t 的单位是s).则该汽车在路面上行驶时,刹车前的车速和刹车留下的刹车痕迹长度分别为A.10m/s B.20m/s C.50m D.100m三、实验题13.中学物理实验仪器中有两种打点计时器,一种是电磁打点计时器,一种是电火花打点计时器,这两种打点计时器所需的供电电源,相同点是_____,不同点是_____;若电源的频率是50Hz 时,每隔_____打一次点.14.在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的实验中,如图所示为一条记录小车运动情况的纸带,图中A、B、C、D、E 为相邻的计数点,相邻计数点的时间间隔T=0.1s.(1)若以某段距离的平均速度表示这段距离中任一点的瞬时速度,在尽可能减小误差的前提下,计算如下瞬时速度:A 点的速度v A=_____m/s;E 点的速度v E=_____m/s;(2)若将某段平均速度表示为这段时间中点时刻的速度,v B=_____m/s四、解答题15.在平直公路上,一辆小轿车从静止启动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过t1=10s后速度达到v=20m/s,通过的距离x1=100m,随后匀速行驶t2=10s的时间.问:(1)在前10s 内的平均速度多大?(2)前10s 的加速度多大?(3)在整个20s 内的平均速度多大?16.交通部门权威机构经研究表明,为了交通安全,特别制定:死亡加速度值a=5×103m/s2,以警世人,意思是若行车加速度达到此值,将会有生命危险,这么大的加速度一般车轮是达不到的,但发生交通事故时,将可能达到这一数值.(1)例如:汽车以v=10m/s 速度撞向墙壁,碰撞时间∆t1 = 0.002s (运动到停止的时间),试通过计算判定一下驾驶员是否有生命危险?(2)若驾驶员系好安全带,能将碰撞时间延缓到∆t2= 0.02s ,同样以速度以v=10m/s 速度撞向墙壁,计算说明驾驶员还会有生命危险吗?17.一列高铁以v=90m/s 的速率匀速行驶,为了进站,先以a1=0.2m/s2的加速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停到站台时,又在车站台停滞了t0=2min 的时间上下乘客,接着以a2=0.15m/s2 的加速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直到恢复原来的速度v 正常行驶.求:(1)高铁从开始减速到恢复到原速,行驶了多长的距离;(2)高铁因通过这个车站所延误的时间.18.公交车上下完乘客关好车门,刚从静止开始以加速度a=1.0m/s2做匀加速运动的同时,在车尾的后面离车头为s=30m 远的地方有一乘客,以某一恒定的速度v 正在匀速追赶这辆公交车.已知司机从车头反光镜内能看到离车头最远的距离为s0=20m (即人离车头的距离超过s0,司机不能从反光镜中看到此人),同时司机从反光镜中看到此人的像必须持续时间在t0=4.0s 内才能注意到此人,这样才能制动车使车停下来.该乘客要想乘坐上这辆车,匀速追赶公交车的速度v 的最小值多大?(设整个过程都在平直的公路上发生)参考答案1.B【详解】天文学家在研究地球的自转,地球的大小和形状不可以忽略,不可以看成质点.故A错误.用GPS对手机定位时,手机的大小和形状可以忽略,可以看成质点.故B正确.舞蹈老师对跳芭蕾舞的学员指导舞蹈动作,学员的大小不能忽略不计,不可看做质点,选项C错误;乒乓球运动员要认真观察对方发出的旋转球的旋转情况,球的大小和形状不能忽略不计,不能看做质点,选项D错误;故选B.【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物体能否看成质点的条件,关键看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在研究的问题中能否忽略.2.C【解析】【详解】路程没有方向,只有大小,是标量,位移是矢量,位移的方向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路程是运动路径的长度,路程不是位移的大小,它们之间大小关系是位移大小小于等于路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南师大附中2020-2021学年度高一第一学期第一决大练习物理
时量∶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9~12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1.2020年9月29日至30日,湖南师大附中举行了一年一度的田径运动会,在各项比赛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跳高运动员采用背越式跳高时,能够将其看作质点
B.铅球运动员用力掷出铅球,研究铅球在空中的运动轨迹时,能够将其看
作质点
C.计算长跑运动员的平均速率时,不能将其看作质点
D.110米跨栏比赛中,研究运动员的跨栏动作时,可以将其看作质点2.如图所示,水火箭是一个利用质量比和气压作用而设计的玩具.压缩空气把水从火箭尾部的喷嘴向下高速喷出,在反作用下,水火箭快速上升,飞到一定高度后,在重力的作用下落下来.水火箭运动的v—t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火箭在0~t1内从静止出发做加速度增大的加速运动B.水火箭在t1时刻到达最高点C.水火箭在t2时刻到达最高点D. 水火箭在t 2~t 3内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3. 一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通过一段位移△x 所用时间为t ,紧接着通过下一段位移3△x 所用时间为2t ,则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A. B. C. D.
4. 一辆汽车,在人行横道前16m 处开始刹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从刹车开,始到汽车停下共经过4s ,4s 末恰好停在人行横道前.则司机从开始刹车到与人行横道相距4m 经过了A.1sB.2 sC.3s D.4 s 5.某公交车以一定速度匀速行驶,司机看见前方公交站有人要乘车便开始
刹车,汽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经时间1后减速到0,并恰好到达公交站. 乘客上车后,汽车开始匀加速,经时间2恢复至原来的速度.若不计人上C 车所用时间,则车为了接该乘客多用了多长时间A. B. C. D.6.如图所示,直线 MN 和曲线OP 分别是做直线运动的质点A 、B 的位置一时间图像,过P 点作切线,与纵轴相交于Q 点.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t=4s 时,质点B 的速率为1m/sB.质点A 的速度为3m/sC.质点B 的速度随时间不断减小D.t=2s 时A 、B 相遇
7. 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做刹车试验,若从t=0时起汽车在运动过程中的位移与速度的平方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2t 2x △2t 3x △2t x 2△2t x 3△2121t t t t +21221t t t -t +)(4t t 21+2t t 21+A.t=0时汽车的速度为20m/sB.刹车过程汽车的加速度大小为4m/sC.C.刹车过程持续的时间为5sD.D.6s时的位移为48m
8.如图所示为超声波位移传感器的原理示意图.这个系统有一个不动的小盒C,工作时小盒C向被测物体D 发出短暂的超声波脉冲,脉冲被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反射后又被小盒C接收.根据发射与接收超声波脉冲的时间差和空气中的声速,可以算出运动物体D的速度v.若声速为V声,C每隔t1发出一个脉冲,每隔t2接收一个脉冲,t1>t2,则A.物体D离C越来越近B. 物体D离C越来越近C. 物体D离C越来越近D. 物体D离C越来越近9.湖南师大附中田径场一共有8条跑道.每条跑道的直道部分均为87米,其中最内圏跑道周长为400 m,嫌外圏跑道周长为453 m.校运会800 m跑比赛中,甲、乙两位运动员分别在最内圏和最外圈起跑,假定两位选手都在报内圈在道上到达终点线.则二者跑完全程时声vv2121ttt t+=声vv2121tttt-+=声vv2121ttt-t+=声vv)t2(tt-t2121+=A. 路程相同,位移不同B. 位移相同,路程不同C. 甲的位移大小一定为0D. 乙的位移大小一定为106 m10. 一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已知初速度大小为4 m/s,运动时间5 s,它的末速度大小变为8 m/s,那么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大小可能为A. 3. 2 m/s2B. 2. 4m/s2C. 1. 6 m/s2D. 0. 8 m/s211. 在运动学中,我们可以把加速度对时间的变化率称为“加加速度”.关于“加加速度",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在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两数图像即a-t图像”中,斜率表示“加加速度”.图像与横轴所围面积表示加速度的变化量B. “加加速度”与加速度方向相同时,速度一定增大C. “加加速度”减小时,加速一定减小D. “加加速度”的单位应该为m/s312 .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滑块运动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所用器材包括:气垫导轨、滑块(上方安装有宽度为d的遮光片)、两个与计算机相连接的光电门(两光电门相距X)、砝码盘和砝码等.实验步骤如下(1)用细线跨过轻质定滑轮将滑块与缺码盘连接,并让细线水平拉动滑块.(2)令滑块在砝码和砝码盘的拉动下从左边开始运动,和计算机连接的光电门能测量出遮光片经过A 、B 两处的光电门的遮光时间 △t 1、△t 2 及遮光片从A 运动到B 所用的时间 t 12.下列关于滑块运动的加速度表达式正确的是()A. B. C. D.二、实验题(本大题共2个小题,共15分) 13.(9分)某同学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用电磁打点计时器记录了被小车拖动的纸带的运动情况.(1)该同学应该使用的电源为A.8V 左右交流电B. 8V 左右直流电C.220V 的交流电D. 220V 的直流电(2)为了使打出来的点迹清晰一些,纸带穿过限位孔时,应置于复写纸的()(填"上方"或"下方").(3)关于接通电源和释放纸带的次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先接通电源,后释放纸带B.先释放纸带,后接通电源C.释放纸带同时接通电源D.先接通电源或先释放纸带都可以14.(6分)某同学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记录的纸带如图所示,所用交流电的频率为50Hz.在纸带上确定出A 、B 、C 、D 、E 、F 、G 共7个计数点,每两个相邻点间还有4个点未描出.其中x 1=5.85 cm 、x 2=6.45 cm 、x 3=6.95 cm 、x 4=7.40cm 、x 5=7.90 cm 、x 6=8.45 cm.2x t t 2t -t d 22212221△△△△d 122121t t t t -t △△△△d x t t 2t -t 22212221△△△△2t t t t -t d 122121△△△△(1)将小车运动看成匀加速直线运动,则根据纸带可以算出,小车运动的加速度为()m/s2(保留两位有效数字);(2)打下F点时的瞬时速度为()m/s(保留两位有效数字)(3)若交流电源的实际频率比50Hz大,而该同学并不知道,则他算出的加速度与真实值相比()(填"偏大""偏小"或"不变").三、计算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37分)
15.(12分)某人以10m/s的初速度从地面竖直向上抛出一块小石头,该石子两次经过旁边小树顶端的时间间隔为1.6s.取g=10m/s且不计空气阻力。

求∶
(1)小石头达到最高点所用的时间;(2)小石头能达到的最大高度;(3)旁边小树的高度.16.(10分)一辆客车以V0=10m/s的速度在平直路面上行驶,经过路旁的某人时,司机看见其招手需乘车,立即关闭发动机以a1=-4m/s3做减速运动;同时,此人以加速度a2=1m/s2由静止出发追赶客车.客车停车后在前方等待乘客上车.求∶(1)这段时间内车的位移;(2)人追上车的时间.17.(7分)浏阳河隧道是京广高铁的控制工程,是国内首座穿越城市、河流、高速公路的铁路隧道,该隧道位于湖南省长沙市东部,属于国内特长、特大断面隧道.假设某次动车通过该隧道的全部过程可看作匀加速直线运动.已知动车长为L,通过隧道的加速度大小为a,动车全身通过隧道入口和隧道出口的时间分别为t1和t2.求∶(1)隧道的长度s;(2)动车全部通过隧道的时间t.18.(8分)高速公路超车道的限速为100km/h~120km/h.某日该车道上有汽车A和汽车B在限速范围内以相同速度匀速行驶,A在B后方106 m.由于前方拥堵,B车以a=5m/s2的加速度开始刹车,A车司机则在B 开始刹车的1s后做出反应,以恒定加速度a1,刹车.一段时间后A 车司机发现可能会撞车,立即启用紧急制动,将加速度大小提高至a2=8 m/s2,但依然撞到了B上.调查监控得知,A车的两段刹车时间分别为8s和1s,现场勘测得知,A车紧急制动的位移为6m.所有刹车过程均视为匀减速直线运动.求∶(1)A车撞上B车时的速度;(2)两车运动的初速度;(3)A车第一段刹车的加速度大小a;(4)经调查,事故原因为A车司机疲劳驾驶,导致反应时间过长,判断失误,操作不当.若A车装有自动刹车系统,在B车刹车0.3s后即作出反应并以8 m/s2的加速度紧急制动.请通过计算判断这种情况下车祸是否会发生.若发生,求A车撞上B车时的速度;若不发生,求两车的最近距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