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高考复习必备 精品推荐-衡水中学2017届高三下学期高考猜题卷文综历史试题(Word版)(解析版)
衡水中学2017届高三下学期二调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含解析
1。
老子是一个史官,生活在春秋时代,当时周朝奴隶主贵族的统治正面临着全面瓦解.从《老子》产生的时代背景判断,《老子》第三章中的”不尚贤,使民不争”主张的合理解释是A. 老子反对下层平民问的斗争B。
老子反对早子的“尚贤" C. 老子主张奴隶社会的“亲亲” D。
老子反对世袭为官制度【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项材料未体现;墨子是战国时期人物,B时间不符;老子“不尚贤,使民不争”意思是说不提倡具体的贤能德行,才会避免民众效仿形式而争夺贤名,人们才会各安其分,以利于选拔真正的贤能.结合老子所处的时代背景和思想主张,老子代表的是奴隶贵族利益,故C项正确;D是对材料的误读。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百家争鸣2。
汉代长安东西两市规模比后世更大,商贾多居住于市内,唐朝的市逐步变成单纯的营业区,商贾日常生活散落到各居民坊区了。
这主要反映了A. 坊市制度逐渐被打破B。
坊市结构的变迁C. 抑商政策逐渐在加强D。
市场监管的加强【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汉唐时期城市商业的发展。
材料反映汉朝长安东、西市中商业区与商人居住区混杂,唐朝的市变成单纯的营业区,出现了坊市的分离。
上述情况反映了随着封建城市的发展,国家加强对城市的管理,坊市结构出现了变迁,体现了封建社会的繁荣,B项正确。
宋朝坊市制度逐渐被打破,A错误;C、D均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
所以选B3。
唐朝科举考试中,尚书省的考试通称“省试”或“礼部试”,其考生有两个来源,即生徒和乡贡。
“生徒”是由京师及州县学馆(官办学校)送往尚书省的应试者,“乡贡”是不由学馆而先经州县考试,及第后再送尚书省的应试者。
由此可知唐朝A. 注重考试资格的公平性B. 承认私立教育的合法性C. 排除恩荫入仕的可能性D. 堵塞了门阀入仕的途径【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
材料中介绍了中国唐代的科举制的两种生源:生徒和乡贡。
历史高考复习必备 精品推荐-衡水中学2017届高三下学期第1周周测文综历史试题
24.陕西宝鸡出土的西周时期弓鱼国墓地是弓鱼氏宗族的墓地,墓葬可分为七个等级,其中国君墓规棋最大,其余几类墓的规棋依墓主身份等级而逐次阵低。
类似的这种“族坟墓”,在多地考古中均有发现。
这一现象反映了当时A.血缘关系主导社会生活 B.阶级矛盾导致社会危机C.宗法关系掩盖贫富悬殊 D.经济发展维系礼乐体制25. 右图为陕北出土汉代画像砖中的农事图。
此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A.农户生活的悠闲富足状态 B.农业生产的精耕细作情况C.边疆畜牧业迅速发展情形 D.大地主田庄上的生产状况26.魏晋南北朝时期流行门阀政治,出现“王与马,共天下”(贵族王氏同皇族司马氏共同掌握东晋大权)的民间谚语,而到了宋朝,“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各级政府都是由官僚而非贵族负责运转。
这-变化从根本上有助于A.加强官僚政治 B.削弱贵族集团 C.提高行政效率 D.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27.明清时期的官箴书,主要是讲各级官员必须知道的制度细则和行为规范。
“天下之人无过善、不善之两图,而人之慕乎善而远不善也。
”这一规定是下列哪一思想的体现A.“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B.“格致诚正,修齐治平”C.“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泰山为小”D.“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事异则备变”28.在新文化活动百周年之际,《中国科学报》发文指出,“回顾百年……不同人、不同时代、不同阶层关于新文化的唯一共通之处大约就是他们都把自己认为正确的东西称为新文化。
”这种观点认为新文化运动A.目的具有复杂性 B.过程具有曲折性 C.内容具有广泛性 D.启迪了民族意识29. 1937年3月,国民政肩侧定的《民国二十六年度作战计划(甲案)》中明确规定:“作战期间,应有专门机关指导民众,组织义勇军并别动队,采用游击战术,以牵制敌军,并扰乱其后方。
”这份作战计划A.为即将爆发的抗战作了充分准备 B.证明西安事变收到了预期的效果C.明确指出敌后游击战争的盆要性 D.认识到抗日战争必将是持久战争30.三大改造后,陈云指出:“节制资本在历史上曾经起过积极的作用,但是也存在着副作用。
精品解析:河北省衡水中学2017届高三下学期三模考试文综历史试题Word(解析版)
河北衡水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三年级第三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号、姓名填写在答题卡上。
(3)回答第I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4)回答第II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5)考试结束,将答题纸、答题卡上交,试卷自己留存。
第I卷(共140分)本卷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礼记大传》载:“君有合族之道,族人不得以其戚戚君,位也。
”这旨在强调A. 嫡长子的特权地位B. 血缘与政治的结合C. 宗法尊卑等级关系D. 宗法制的社会作用【答案】C【解析】材料中引文大意为:国君有管领宗族、聚合族人的职责,在全族晏饮时,族人与国君在序昭穆和年后依序列入座,但是族人就座时不能太靠近国君,必须保持一个适当的距离,以此来表示对国君的尊重,说明了宗法尊卑等级关系,故C项正确;材料中反映的是等级关系,没有对嫡长子特权进行阐释,故A项排除;材料中无法得出血缘与政治的关系,故B项排除;材料中反映的是宗法制的等级关系,没有对社会作用进行阐释,故D项排除。
【点晴】解题的关键是对史料信息的准去解读,文言文是学生解题的障碍,其主要反映的是等级关系。
2. 下图为汉代海上丝绸之路示意图。
此图反映了当时A. 中外丝绸贸易发达B. 中外经贸交往频繁C. 中国国际地位提升D. 中外文明交流互通【答案】D【解析】题干中所示为汉代的海上丝绸之路,从中国的泉州开始,到达非洲与亚洲的印度与土耳其等,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中外文明得到了交流与互通,无法得出其丝绸贸易的发展情况,经贸交往是否频繁,以及中国国际地位是否提高,故D项正确;而ABC项的表述均在示意图中无法得出,故ABC项排除。
【完整版】河北省衡水中学2017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摸底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河北衡水中学2 016~2 017学年度高三下学期文科综合第三次摸底考试第一局部本局部为必考题,包括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共275分。
第1~35题为选择题,每题4分,共140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为哪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的。
第36~41题为非选择题,共135分,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
24.西汉中期,各种铁制的犁铧、耧、锄、镰、斧、锯、刀、锤等农业消费用具普遍地取代了青铜器,并且推广到边疆和少数民族地区。
这可从侧面说明当时A.民族交融进程加快B.内外经济交流频繁C.国内经济整体开展D.耕犁技术逐渐成熟25.北宋初立,有千百个州县行政单位,后采取措施,在众多州县之上设置一级行政机构“路〞,以此到达“振领而群毛理〞之意。
这一做法A.分化了地方行政大权B.严密了地方监察体系C.可收统摄管理之成效D.便于地方官向上奏事26.汉语中,对父亲的兄、弟有伯、叔等不同的称谓。
这与英语中将自己父母的兄、弟统称为“uncle〞完全不同。
可见,这些汉语称谓语表达出A.明亲疏的家族追求B.辨等级的阶级理论C.重家庭的人伦观念D.别长幼的宗法意识27.“雕版印刷术始于东汉〞说的文献支持最早源白?后汉书?,即“汉刊章捕张俭等〞。
但结合历史语境“刊章捕俭〞即删削去刻在石上的张俭等人的名号并逮捕诸人,是为“正解〞。
这说明A.历史事实离不开历史解释B.汉代版印技术尚不够成熟C.考据不能背离其特定环境D.版印技术已用于公文印制28.以下图反映了1840~1848年间英国商品对华出口情况。
其数据变化从侧面反映出A.英商心态“欣喜一困惑〞变迁B.英国技术“领先一保守〞走向C.中国市场“开放一饱和〞历程D.中国经济“开展一回落〞趋势29. 1895年5月,光绪帝读康有为的?上清帝第三书?,认为书中所陈之策可取,后遂屡颁诏令.如编练新式军队、兴学堂、设报馆、开设纱厂和置经济特科等。
此举A.意味着变法维新的大幕已拉开B.打破了洋务派的“中体西用〞思想C.初步理论了光绪帝的革新蓝图D.表达了光绪帝知耻后勇的决心30.下表信息说明五四运动前夕,中国A.工人阶级政治觉悟程度有所进步B.具备承受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根底C.阶级矛盾逐步成为社会主要矛盾D.初步进展了新型民主政治的尝试31. 1949年11月,中宣部曾表示,私营报纸“在现阶段,有其一定的必要〞,并要求扶助?大公报?:“拨给适当数目纸张,作为公股投入该报。
河北省衡水中学2017届高三历史下学期六调 文综历史
衡水中学2017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历史(六调)24.周人的金文材料中经常可以见到“膺受天命”“受天有大命”等字样。
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周人认为政权合理性的唯一标准是“天命”B.以德配天的观念是这一认识的体现C.周人治国理念无视现实社会生活D.周人政权中宗教色彩浓厚25.开元十一年(723 年)中书令张说奏改政事堂为中书门下,并下设吏房、兵房等五房为独立于六部之外的行政机构。
这一变化反映了唐代A.分权制衡的原则不断遭到破坏B.中枢体制的运行程序不断完善C.中书门下成为尚书省的代替机构D.以程序分权的三省制名存实亡26.在宋代理学兴起的过程中,出现了尊孟排荀的思潮,宋代学者,特别是理学家对荀子多持否定态度。
这是因为A.理学家以孔子儒学为正宗B.两者对人性的认识不同C.佛教思想影响了理学形成D.荀子主张把握自然规律27.1587 年(明万历十五年),一名西班牙官员在写给国王菲利普二世的密信中说道:“许多白银和银币都被运到马尼拉去交换中国的货物,虽然部分仍留在那里,但其余全部被中国商人运走”,这能反映当时A.明政府已放松了海禁政策B.中国对外贸易超过了前代C.中国手工业处于领先地位D.明代存在着严重的“银荒”28.1907 年,张謇在崇明建成大生分厂,并向商部申请了:“二十年内,百里之内不准别家纺纱厂” 的特权。
据此可知()A.大生纱厂将迎“短暂春天”B.大生集团存在潜在危机C.政府试图缓解民族工业困境D.张謇投身实业热情高涨29.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提出:“攘外必先安内,统一方能御侮,末有国不统一而能取胜之于外者。
”对此国民政府A.开始对中共红军全力围剿B.放弃对日军的抵抗行为C.请求国际联盟主持公道D.派遣张学良到西安剿共30.基辛格曾回忆说,尼克松访华时,“毛泽东是用一种故意显得很随便的方式发表他的主要意见的。
……他巧妙地把台湾问题放在一个次要的地位。
”这说明当时A.中美对台湾问题已达成共识B.中国传达了台湾问题的内政性C.美国不再干涉中国统一台湾D.台湾问题地位仅次于中美关系31.1958 年11 月,毛泽东说:“如何从集体所有制向全民所有制过渡,如何从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斯大林没有找到适当的形式,没有找到解决的办法。
历史高考复习必备 精品推荐-衡水中学2017届高三下学期第六周周测文科综合历史试题(图片版)
历史答案:AD BABBC ADCCD40. (1)特点:大家庭人口多聚族而居;以农耕为主自给自足;实行家长制重视宗族关系;分工合理互助合作;家庭和睦。
(6分,答出其中三点即可)(2)变化:①家庭规模小型化;②家庭权力结构发生变化,成员关系趋向平等;③封闭的自给自足的生产模式被打破(家庭经济来源多样化,家庭成员外出谋生增多);④家庭观念的变化(多子多福到节制生育注重教养、男尊女卑向男女平等转变)。
(4分,其他言之成理酌情给分。
)原因:自然经济的解体、城市化工业化的发展;维新变法、辛亥革命等政治变革的影响;西方启蒙思想的传播、新文化运动等思想解放潮流的推动。
(6分)(3)大家庭(或宋代家庭):(5分)优点:培养互助合作精神、增强家族凝聚力、利于家族文化的传承、重视伦理关系;缺点:家长制、男女不平等、家庭成员间依赖性强、经济不独立。
小家庭(或民国家庭):(4分)优点:男女平等、淡化等级观念、家庭成员的社会化程度较高、经济独立;缺点:易导致个人主义,抗风险能力低。
(其他言之成理酌情给分。
)41. 提炼观点:费正清认为中国古代是一部改朝换代、王朝循环的历史。
(2分)明确观点:我(赞成或反对)这一观点。
我认为这一观点有其合理性的一面,但也不完全正确。
(1分)评析(论证)观点:(一)赞成的史实依据:尽管经历了不断的改朝换代,但直到明清时期,小农经济形态仍然占主导地位;政治制度仅局限于修补完善;思想上儒家为代表的传统思想根深蒂固;科技、教育主要服务于传统体制,难有创新;由开放走向封闭,拒绝近代潮流;受西方文明冲击,才艰难向近代社会转型。
(9分)(二)反对的史实依据:改朝换代不是简单的重复和重演;农业精耕细作体系不断扩展,促进了江南和边远地区的开发和发展,养活了更多的人口;政治制度中的选官制度不断改进,日趋合理,使森严的等级壁垒有所松动;封建社会后期商品经济发展导致了新经济和新阶级、新思想因素出现;科学技术承古萌新,出现宋元明清时的发展高峰;这些为鸦片战争后向近代转型提供了一定基础。
【完整版】河北省衡水中学2017届高三下学期高考猜题卷文综政治试题
2017年高考衡水猜题卷文综试题本试题卷共16页,46题〔含选考题〕。
全卷总分值30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第I卷本卷共35小题,每题4分,共140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为哪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的。
12.有图中P和Q分别表示产品的价格和数量,D( Dl)表示需求曲线,S表示供给曲线,E(El)表示平衡价格点。
以下现象与图中所示变化相符的足A.大蒜价格飙升,居民减少大蒜的消费B.楼市限购政策出台之后,楼市降温C.随着用煤企业补库存,煤炭价格出现了上涨D.禽流感导致鸡肉价格下降,鸡肉供给量减少13.2016年我国国内消费总值到达74 4万亿元,同比增长6.7%,国民经济运行缓中趋稳、稳中向好。
以下对推动我周经济平稳开展的推断正确的选项是①第三产业增长稳健一就业人员增加一劳动者收入增长一消费带动经济开展②企业本钱下降一工业消费回暖一根本公共效劳增加一工业总产值增加③供给侧改革发力一市场作用增强一经济增长构造优化一国民经济稳中有升④扩大合理有效投资一企业扩大消费一居民消费需求增加一经济安康开展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14.中周人民银行决定自2016年10月12日起陆续发行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纪念币一套。
该套纪念币共3枚,其中金质纪念币l枚,银质纪念币l枚,铜合金纪念币l枚.本次发行的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纪念币①能与同面额人民币等值流通②其收藏价值受供求关系影响③其市场行情将不断翻倍增长④是特殊商品具有更多根本属性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15.2016年Il月20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四次指导人非正式会议并发表题为?面向将来开拓进取促进亚太开展繁荣?的重要讲话。
习近平主席在讲话中强调:“我们要坚决不移引领全球化进程,引领经济全球化向更加包容普惠的方向开展,反对一切形式的保护主义。
〞“反对一切形式的保护主义〞的根据是①经济全球化有利于促进世界范围内资源配置效率的进步②经济全球化有利于各周人民共享世界经济开展成粜③经济全球化推动了我周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开放格局的形成④应当抓住经济全球化的机遇,积极参与,趋利避害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16.近年来,S市在全市范围内全面推广物业管理微信投票系统,小区业主可以通过微信参与小区事务决策,既简便又快捷,足不出户就能理解关于小区的最新信息,并在第一时间提出合理化建议。
2020届河北省衡水市2017级高三高考临考一模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卷及解析
2020届河北省衡水市2017级高三高考临考一模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卷★祝考试顺利★(解析版)第I卷1.据《卫鼎》等器铭记载,西周经营皮毛和营造工程的裘卫在跟贵族进行交易的时候, 要向执政大臣报告,执政大臣再委派“三有司”来具体办理交易事宜。
这反映了当时A. 商业管理出现权力集中趋势B. 官府直接管理经营商业贸易C. 民间商业活动受到严密监管D. 政府已经放弃重农抑商政策【答案】B【详解】从材料可以看出,西周进行商品交易时,需要向政府报备,并受政府的官员监管,故B 项符合题意;西周并没有集权,材料也无法体现,排除A项;材料中进行的不是民间的商业活动,且“严密监管”无法体现,排除C项;此时还没有重农抑制政策,排除D项。
2.据对居延汉简(公元前 102一公元 33 年)的分析,平民人名中“忠”字出现次数较多, 此外“孝”“仁”“贤”“圣”“德”也广泛的成为民间命名资源,圣王“禹”也成为较流行的名字。
这反映出当时A. 儒学复兴运动勃兴B. 平民社会地位提升C. 儒家观念日益普及D. “四书五经”影响广泛【答案】C【详解】公元前102-公元33年是两汉时期,儒家思想确立了正统思想的地位,而忠、孝、仁、贤、圣、德多为儒家思想观念,大禹也是儒家推崇的圣人,由此可知材料中的现象说明当时儒家观念日益普及,故选C;儒学复兴是在唐代,排除A;由姓名的命名方式无法体现平民社会地位的提升,排除B;“四书”的概念出现于宋代,所以此时不可能是“四书五经”影响广泛,排除D。
故选C。
3.史载,唐玄宗时,令官府为佛寺兴办的“悲田养病院”提供本钱;唐武宗实施“灭佛”行动,致使“悲田养病坊”处于瘫痪状态;崇道的宋徽宗,多置“居养院、安济坊”等医疗机构。
这些史实,说明古代一些医疗机构的兴废A. 受统治者个人意志影响B. 受益于大一统政治体制C. 主要为了收治贫弱人群D. 源于佛教思想广泛传播【答案】A【详解】从唐玄宗到唐武宗再到宋徽宗,不同皇帝对宗教的信仰喜好,影响了医疗机构的兴废,故A项正确;宋代并没有实现大一统,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医疗机构的兴废的过程,而不是作用,排除C项;宋徽宗崇道,排除D项。
河北省衡水金卷2017届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一)文综历史试题(含解析)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试题文综(一)第I卷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有学者指出,法家所主张的富国强兵的“霸道”,绝非漠视“顺乎民情”的“先王之道”,而是通过“政、令、刑、赏”有效地将民意、民情、民心凝聚为统一的“政治意志”。
这反映出法家A.“霸道”政策有利于统一的实现B.“顺乎民情”推动社会发展进步C.政治措施旨在保障民众的生活D.否定“先王之道”实现富国强兵25.汉初歌谣唱道:“萧何定法律,明白又整齐;曹参接任后,遵守不偏离。
施政贵清静,百姓心欢喜。
”到汉武帝时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从此汉代思想界树起了儒学的权威。
这一变化表明A.黄老之学不能适应汉代社会的发展B.儒家思想比道家思想更有利于社会发展C.统治思想的变化促进了经济的发展D.汉代社会的发展推动了治国方略的变化26.北宋末年庄季裕的《鸡肋编》载:平江府洞庭东、西二山在太湖,菲舟楫不可到,……地方共几百里,多种柑橘桑麻,糊口之物,尽仰商贩。
绍兴二年(1 132年)冬,忽大寒,湖水遂冰,米船不到山中,小民多饿死。
这则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宋代A.民众生活受气候的影响大B.民众生活与市场联系紧密C.舟楫成为主要的交通工具D.农业种植商品化和专业化27.雅克萨之战(1685—1688年)是17世纪晚期沙俄侵略者妄图侵占中国黑龙江流域大片领土,中国军民被迫进行反对侵略、收复失地的自卫战争,并取得了胜利。
该事件说明A.先进制度是反侵略战争胜利的保障B.中央集权制度有效维护了国家主权C.中外民族矛盾是当时社会主要矛盾D.中国依然保持先进的历史发展趋势28.李鸿章在马关谈判时曾对日方说:“这次战争证明,欧洲海战陆战的方法不仅白人能用,黄人也能用;贵国非常之进步,最使我惊醒,我们中国长夜迷梦,会因为贵国打击而破灭,然后大步进入醒悟阶段。
”这说明李鸿章A.放弃了天朝上国的迷梦B.开始认识到西方的优势C.丧失了对日本的优越感D.改变了学习西方的方向29.陈启源创办于1873年的继昌隆缫丝厂,被当地官府和顽固势力视为异端,1881年南海知县曾下令封闭。
衡水中学2017届高三全国大联考(全国卷)文综历史试题 含解析
1。
有学者认为,儒家对现实经验层面的君臣父子、夫妇长幼理所当然的伦理道德规范,是适应社会需要的,有不可变易的价值。
这说明,儒学长盛不衰是由于A。
以血缘关系规范君臣关系B。
以血缘关系规范社会秩序C. 宣扬要绝对服从君主要求 D. 其观念植根于社会生活中【答案】D【解析】儒家倡导的伦理道德关系具有“理所当然”的特征,是由于儒学从血缘关系这一植根于民众生活之中的起点出发,推及君臣关系,涵盖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故D项正确.君臣关系、社会关系并非都具有血缘关系,A、B两项错误;材料强调以伦理关系规范君臣关系,不能说明是否要绝对服从君主的要求,C项错误。
2。
有学者认为:“专制君主集权始终面临两个无法解脱的困境:其一只要君主运用官僚体制来管理社会,就会受到官僚集团的制约:其二,君主为了防止其坐大,必然采取各种手段来削弱。
但是,皇帝越是打击,官僚集团的规模越庞大,组织越严密。
”由此可知A。
君主加强皇权的措施经历了由内官到外官的演化B. 君主大权独揽的说法某种程度上不具有可操作性C. 专制君主必须要依靠官僚体制才能统治整个社会D。
皇权加强官僚体制的削弱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答案】B【解析】本题考査历史解释能力,与传统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两大趋势的史实有所不同,必须紧扣材料作答。
A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B项由“无法解脱的困境"可知正确;C项表述过于绝对;D项不符合的主旨。
3. 清王昱《东庄论画》说:“学问者先贵立品:立品之人,笔墨外自有一种正大光明之概;否则,画虽可观,却有一种不正之气隐跃毫端。
文如其人,画亦有然。
”该绘画理论A. 深受理学观念影响B。
表明文人画彰显人性追求C。
说明画家品德高尚 D. 说明绘画与文学地位一致【答案】A【解析】该绘画理论强调,绘画先要端庄品德,方能体现作品的正大光明,并强调“画如其人”,体现的是理学外在行为与内在人格道德修养的一致性,故A项正确。
从材料中体现不出是“文人画”,B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人的品德对绘画品质的影响,不能说明绘画者都具有高尚的品德,C项错误;“文如其人,画亦有然”强调的是文章、绘画都体现人的品德修养程度,不是对绘画、文学地位的界定,D项错误。
河北省衡水中学2017届高三下学期二调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扫描版含答案
历史答案:24-35 CB BCCBD CBADC40.(1)差异:儒家尚贤、重徳,以礼治国,人治色彩明显;法家重视军功与才能,主张以法治史,严刑峻法。
(6分)时代背景:政治上,社会大变革,宗法制崩溃,世卿世禄制已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经济上,生产力水平提高,诸侯国经济发展;思想文化上,私学兴起,百家争鸣局面出现;士阶层崛起,诸侯国为富国强兵,争霸天下,广纳人才。
(任答3点即可,6分)(2)主张:摒弃凭资历用人的官吏升迁制度;重徳才,任人唯贤;改革选官用人制度;强调法治,依法行政。
(任答3点即可,6分)总体评价:思想家们提出多种整饬吏治的方法,为后世提供了借鉴;反映了本阶级的利益和要求,适应了时代潮流;有一定的时代局限性。
(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7分)分别评价:龚自珍、魏源的主张冲击了封建官僚用人制度,但并未超出封建道德的规范;梁启超、章太炎对封建官制的批判和对法治的诉求,反映了资产阶级不同派别参政的要求,对后世具有启迪作用,但由于时代和阶级局限性,其主张和愿望无法实现。
(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7分)(说明:可以总体评价,也可以就主张分别评价,同等赋分。
)41.(12分)示例一近代:认为近代中国野蛮落后是片面的,有故意丑化之嫌。
(2分)近代中国,统治者固然愚昧腐朽,政治经济落后,(2分)但中国人民是勇于反抗外国侵略,也顺应潮流追求进步的:太平天国、义和团、五四运动、抗日战争等都体现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洋务运动、清末新政、“一战”期间民族工业“短暂春天”都推进了中国经济的工业化,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则推动了中国政治民主进程。
(6分)西方人丑化中国,是长期以来“西方中心”论的产物,也是美化其对华侵略的需要。
(2分)示例二当代:看到了中国的崛起,但冷战思维明显。
(2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功,成长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科技发展突飞猛进,大国地位进一步确立,在逐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衡水中学2017届高三下学期期中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含解析
河北省衡水中学2017届高三下学期期中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卷(解析版)一、选择题1、有学者统计,春秋时期鲁、晋、楚、宋、郑五国有史可稽的共85位主政者中,世族占92%,而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的共计81位宰相中,本人属于本国公子或本国宗室、王公室姻亲者26位,与其他国家王公有亲者8人,共计只占总数的42%。
此现象说明()A、王公数量大幅减少B、诸侯权力受到威胁C、宗法制度日趋衰落D、官僚政治完全确立2、元光元年(前134年),汉武帝将不治儒家五经的太常博士一律罢黜,排斥黄老刑名百家之言于官学之外,提拔布衣出身的儒生公孙弘为丞相,优礼延揽儒生数百人,还批准为博士官置弟子五十人。
这对中国思想界产生的最主要影响是()A、儒学发展为官方哲学B、读书人的思想遭到禁锢C、儒家经典成为教科书D、实现了思想界的大一统3、下面是一份关于中国占代江南地以人口数量的统计表.该表反映了( )A、人口南迁使北方经济急剧衰退B、明初是江南人口发展的最高峰C、唐朝是江南经济发展的转折点D、经济格局变化促进人口的增长4、顺治九年(1652年)三月初八日,清廷因会试中试的第一名举人程可则的文章“悖戾经注",将其除名,考官胡统虞、成克巩也因所取试卷不遵经注、文理疵谬甚多,而被分别降下级和一级.清廷此举()A、导致清初的文字狱大兴B、促进了科举制完善C、意在加强思想控制D、规范了官员依法行政5、康有为治学,不拘泥于“书法义例之小节”,而是讲求“微言大义”,“即何休(东汉时期的儒家学者)所谓非常异义可怪之论”。
这反映出( )A、维新变法的理论准备不充分B、康有为的学术研究较为严谨C、学术服务于现实社会的倾向D、康有为的思想让人难以理解6、《新青年》传播的生物进化论,最初尚且接近其科学本质,但不久即在陈独秀等人的笔下异化为社会进化论。
材料主要意在说明,当时()A、对进化论认识存在较大偏差B、进化论的宣传主观色彩强烈C、进化论唤起了民族的觉醒D、混淆了人与自然的本质区别7、1943年:三八"妇女节,延安的妇女领袖蔡畅发表文章,认为妇女的解放要鼓励妇女从事手工业和农业生产劳动。
【完整版】河北省衡水中学2017届高三下学期三模考试文综历史试题Word
河北衡水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三年级第三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考前须知:(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二卷〔非选择题〕两局部,总分值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号、姓名填写在答题卡上。
(3)答复第I卷时,选出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4)答复第II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5)考试完毕,将答题纸、答题卡上交,试卷自己留存。
第I卷(共140分)本卷共35个小题,每题4分,共140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为哪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的。
24.?礼记大传?载:“君有合族之道,族人不得以其戚戚君,位也。
〞这旨在强调A.嫡长子的特权地位B.血缘与政治的结合C.宗法尊卑等级关系D.宗法制的社会作用25.以下图为汉代海上丝绸之路示意图。
此图反映了当时A.中外丝绸贸易兴旺B.中外经贸交往频繁C.中国国际地位提升D.中外文明交流互通26.唐代的皇帝追认老子为其始祖。
741年,唐玄宗正式下令在科举考试中设置道举。
道举考试测试?老子?、?庄子?、?文子?、?列子?,考试形式和明经科一样,合格及第者称道学举士。
道举的设立旨在A.动摇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B.配合政权统治的需要C.冲击世家大族的政权垄断D.推动文化的多元开展27.在价值层面上,理学家否认现实社会中个人的生命、情感、欲望等世俗价值,而明末一些儒家学者在价值取向上正好与之相反,肯定“财之与势固英雄之所必资,而大圣人之所必用〞,是“吾人禀赋之自然〞。
这说明A.经济开展导致思想变化B.世俗化是明末儒学主流C.理学认为人性违犯天理D.明末市民文学得到开展28. 19世纪中叶,新名词在中国被不断创生出来,诸如:“商务〞“商战〞“商业〞“招商〞“商办〞“商局〞“商会〞“商部〞“商学〞“商政〞“商校〞“商法〞“商报〞等。
这一时期“商+〞思维反映出A.中国的现代化问题受到关注B.实业救国思想已经蔚然成风C.重农抑商经济政策遭到否认D.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诉29.表1是近代上海?申报?和重庆?商务日报?两份报纸发行的广告量,据表1推断A.传统的生活物资被洋货取代B.重庆报刊业的西化程度较上海高C.重庆广告业比上海更加兴旺D.重庆地区民族工业开展弱于上海30.“九一八事变〞后,沈阳“九君子〞〔爱国知识分子〕完成了?TRUTH〔真相〕?证据汇编,历经辗转呈递给国联调查团。
【完整版】河北省衡水中学2017年高考猜题卷文综历史试题2
河北省衡水中学2017年高考猜题卷文综历史试题一、选择题1. 平王东迁后,在各封国之间逐渐形成了一种险恶的国际关系。
他们都理解国王的权利和荣光已经一去不复返,唯有凭借自身力量才能生存。
以下孟子的哪一言论与其背景相近A. “地方百里而可以王〞B.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C. “舍生而取义者矣〞D. “教亦多术矣〞【答案】A【解析】根据题意可知周王权利弱小,王室衰微,分封制遭到破坏,A项反映了“王〞的称谓被滥用,分封制遭到破坏,故A项正确。
B、C、D三项不符合题意。
2. 日本学者内藤湖南在?唐宋概括论?中说道:“唐代以后以舞乐为主,舞的动作不过足附属品,乐律亦重形式,少有模拟动作的意思。
宋代以后,随着杂剧的流行,模拟事物一类通俗艺术较盛,动作较为复杂,品味较^代的音乐下降。
〞据此可知A. 唐代音乐形式比宋代的更受欢送B. 唐代舞乐仅供皇族欣赏C. 宋代以后音乐形式的世俗化倾向D. 宋代音乐多模拟唐代【答案】C【解析】根据题意可知相比唐代而言宋代的杂剧等艺术通俗易懂,面向市民阶层,艺术形式有世俗化的倾向,故C项正确。
A、B、D三项片面,不符合题意。
3. 宋高宗时,叶梦得上奏随,“朝廷见收购木棉、虔布万数不少〞;南宋后期的谢维新说:“今世俗所谓布者,乃用木棉或细葛、麻苎、花卉等物为之。
〞此后,我国中原地区衣被原料逐渐转变为以棉花为主。
材料说明在南宋时期A. 中原地区足棉花主产区域B. 经济重心开场南移C. 棉花已经取代丝麻成为衣被原料D. 衣被原料的种植构造逐渐发生变化【答案】D【解析】A、B两项在题文中没有表述,不符合题意。
C项表述与题文中“此后,我国中原地区衣被原料逐渐转变为以棉花为主。
〞相违犯。
D项正确,衣被原料的种植构造逐渐发生变化,棉花逐渐取代葛麻等。
4. 明代以后不再设置宰相的官职,实际卜执行宰相之职的是殿阁大学十。
而明清时期,大多皇帝对臣下上奏的批答都像命令仆从一般,言语粗暴。
这说明A. 内阁大学十是名副其实的宰相B. 明清的君主专制专制程度极高C. 内阁权利不来源于皇帝D. 明清所有君主亲自批阅所有奏折【答案】B【解析】根据题意结合所学可知明朝废除宰相后,殿阁大学士行宰相之职,但不是法定中央行政或者决策机关,只是皇帝的内侍参谋机构,权利大小取决于皇帝,加强了君主专制,故B项正确。
历史高考复习必备 精品推荐-衡水中学2017年高考猜题卷(一)文科综合历史试卷(解析版)
1. 春秋战国时代,尊神敬天的传统观念发生动摇,愈来愈多的人对天产生了怀疑。
如郑国子产就说:“天道远,人道迩,非所及也,何以知之。
”与此相关的背景是A. 传统农业经营方式形成B. 儒学信徒的不断增多C. 中央集权雏形开始出现D. 周天子权威逐渐下降【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春秋战国时代,尊神敬天的传统观念发生动摇……“天道远,人道迩,非所及也,何以知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社会发生重大变革,王室衰微,导致愈来愈多的人对天产生了怀疑,故D正确。
传统农业经营方式形成,指小农经济,它对天子权威没有直接威胁,故A错误。
儒家出现于春秋末期,且主张克己复礼,与材料无关,故B错误。
中央集权雏形开始出现,在战国时期,且有利于天子权威巩固,故C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分封制【名师点睛】分封制是与宗法制相联系的,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分封的诸侯王位世袭,并拥有封地;诸侯国拥有很强的地方独立性,容易发展为割据势力;分封制为西周的统治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容易导致王侯割据势力的形成,春秋战国时期,分封制逐渐瓦解。
2. 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中指出:“人有三百六十节,偶(可巧)天之数也;形体骨肉,偶地之厚也。
上有耳目聪明,日月之象也;体有空穹进脉,川谷之象也。
”该主张的本质在于A. 警示君主应该顺应民意B. 说明儒学顺应了白然规律C. 宣扬加强君权的合理性D. 印证儒学为封建正统思想【答案】C【解析】据材料“偶天之数也……偶地之厚也……日月之象也……川谷之象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董仲舒天人感应、天人合一的思想,该主张的本质在于为封建君主统治服务,故C选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君主应该顺应民意的主张,故A选项错误;材料主旨在本质上是说明君主专制统治,不是儒学顺应了自然规律,故B选项错误;儒学为封建正统思想,属于“独尊儒术”的结果和影响,不是本质,故D选项错误。
【完整版】河北省衡水中学2017届高三下学期二调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24.老子是一个史官,生活在春秋时代,当时周朝奴隶主贵族的统治正面临着全面瓦解。
从?老子?产生的时代背景判断,?老子?第三章中的〞不尚贤,使民不争〞主张的合理解释是A.老子反对下层平民问的斗争 B.老子反对早子的“尚贤〞C.老子主张奴隶社会的“亲亲〞 D.老子反对世袭为官制度25.汉代长安东西两市规摸比后世更大,商贾多居住于市内,唐朝的市逐步变成单纯的营业区,商贾日常生活散落到各居民坊区了。
这主要反映了A.坊市制度逐渐被打破 B.坊市构造的变迁C.抑商政策逐渐在加强 D.市场监管的加强26.唐朝科举考试中,尚书省的考试通称“省试〞或“礼部试〞,其考生有两个来源,即生徒和乡贡。
“生徒〞是由京师及州县学馆〔官办学校〕送往尚书省的应试者,“乡贡〞是不由学馆而先经州县考试,及第后再送尚书省的应试者。
由此可知唐朝A.注重考试资格的公平性 B.成认私立教育的合法性C.排除恩荫入仕的可能性 D.堵塞了门阀入仕的途径27.晋商曾经开拓了一条从福建武夷山经太原,出张家口至库伦〔今乌兰巴托〕再到俄罗斯恰克图,绵延清代200余年的外贸道路。
这反映出晋商A.迫使政府放弃该农抑商政策 B.主要业务是经营对外贸易C.具有逐利与进取的双重品格 D.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28.1890年由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是中国近代最早的官办制铁企业,产品不仅畅销国内,而且还出口到日本、美国、泰国等地,被西方人视“中国觉悟〞的标志。
“中国觉悟〞的主要含义应是A.洋务派开场在理论上向西方学习 B.政府意识到开展工业的必要性C.在民族土壤中植入工业文明的因素 D.开展工业与抵抗外来侵略并举29.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载:“臣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
国会者,君与国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
〞盖自三权鼎立之说出,以国会立法,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政,而人主总之,亿定宪法,同受治焉。
〞这反映了康有为认为A.应建立三权分立共和制 B.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C.君主拥有至高无上权利 D.议会与君主是国家根本30.法国公使在目睹了中国一次重大历史事件后说:“我们正面临着一种前所未有的、最令人惊异的重要现象,即中国为积极行动而形成了一种全国性的言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高考衡水猜题卷文综试题本试题卷共16页,46题(含选考题)。
全卷满分30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第I卷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平王东迁后,在各封国之间逐渐形成了一种险恶的国际关系。
他们都了解国王的权力和荣光已经一去不复返,唯有凭借H身力量才能生存。
下列孟子的哪一言论与其背景相近A. “地方百里而可以王”B.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C. “舍生而取义者矣”D. “教亦多术矣”【答案】A【解析】依据题意可知周王权力弱小,王室衰微,分封制遭到破坏,A项反映了“王”的称谓被滥用,分封制遭到破坏,故A项正确。
B、C、D三项不符合题意。
2. 日本学者内藤湖南在《唐宋概括论》中说道:“唐代以后以舞乐为主,舞的动作不过足附属品,乐律亦重形式,少有模仿动作的意思。
宋代以后,随着杂剧的流行,模仿事物一类通俗艺术较盛,动作较为复杂,品味较^代的音乐下降。
”据此可知A. 唐代音乐形式比宋代的更受欢迎B. 唐代舞乐仅供皇族欣赏C. 宋代以后音乐形式的世俗化倾向D. 宋代音乐多模仿唐代【答案】C【解析】依据题意可知相比唐代而言宋代的杂剧等艺术通俗易懂,面向市民阶层,艺术形式有世俗化的倾向,故C项正确。
A、B、D三项片面,不符合题意。
3. 宋高宗时,叶梦得上奏随,“朝廷见收买木棉、虔布万数不少”;南宋后期的谢维新说:“今世俗所谓布者,乃用木棉或细葛、麻苎、花卉等物为之。
”此后,我国中原地区衣被原料逐渐转变为以棉花为主。
材料表明在南宋时期A. 中原地区足棉花主产区域B. 经济重心开始南移C. 棉花已经取代丝麻成为衣被原料D. 衣被原料的种植结构逐渐发生变化【答案】D4. 明代以后不再设置宰相的官职,实际卜执行宰相之职的是殿阁大学十。
而明清时期,大多皇帝对臣下上奏的批答都像命令仆从一般,言语粗暴。
这说明A. 内阁大学十是名副其实的宰相B. 明清的君主专制独裁程度极高学*科*网...C. 内阁权力不来源于皇帝D. 明清所有君主亲自批阅所有奏折【答案】B【解析】依据题意结合所学可知明朝废除宰相后,殿阁大学士行宰相之职,但不是法定中央行政或者决策机关,只是皇帝的内侍顾问机构,权力大小取决于皇帝,加强了君主专制,故B项正确。
A、C、D三项的表述错误,不符合题意。
5. 史学家陈旭麓曾说:“洋务派的出世,是中国有地主阶级以来第一次真正的分化,中国近代政治经济的改革足由他们开始的。
先前的地主阶级改革派如林则徐、龚自珍、魏源等人虽然提出了不少改革主张,但还足一种思想。
”根据这句话,可以推知洋务派A. 促使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萌发B. 使得崇洋媚外思想开始出现C. 让改革派思想有了实践意义D. 促使国家走向分裂的道路【答案】C【解析】依据题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洋务派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引进机器和技术开办近代企业和海军,让改革思想有了具体实践,故C项正确。
A项错误,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的萌发是指林则徐、魏源等人而非洋务派;B、D两项在题文中没有提及,不符合题意。
6. 1910年的上海法租界,法国人索姆委托经纪人李某从事黄金期货交易,结果导致索姆损失一万余两白银。
索姆起诉并要求被告赔偿损失。
法方陪审认为当事人之间合同没有规定交易时间、方式,被认定为黄金投机行为。
根据《法国民法典》,法院驳回原告请求。
这则材料可以反映出A. 法国陪审在租界内不敢偏袒法国人B. 清朝末年中国开始出现投机活动C. 法院受《大清律》影响而维护中周人利益D. 近代中国的司法主权遭到破坏【答案】D【解析】依据题意可知当时在上海法租界审案是依据法国的《法国民法典》,陪审人员是法方人员,反映出近代中国的司法主权遭到了破坏,故D项正确。
7. 冯玉祥曾对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直言不讳地指出:“握政府之大权者,以不抵抗而弃三省,以假抵抗而失热河,以不彻底局部抵抗而受挫于淞沪平津.即就此次北方战事而言,全国陆军用之于抗日者不及十分之一,海空军则根本未出动。
”此处所说“北方战事”指的是A. 长城抗战B. 淞沪会战C. 太原会战D. 平津战役【答案】A【解析】依据题意可知本题考查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A项正确,长城抗战发生于1933年,当时蒋介石采取了不抵抗政策。
淞沪会战、太原会战都发生与日本全面侵华时期,蒋介石在正面战场抗战,平津战役发生于解放战争时期。
8. “1984年我来过广东。
当时,农村改革搞了几年,城市改革刚开始,经济特区才起步。
八年过去了,这次来看,深圳、珠海特区和其他一些地方,发展得这么快,我没有想到。
看了以后,信心增加了。
”邓小平的讲话推动了A.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始B. 深圳作为90年代改革开放标志的形成C. 我国新一轮改革开放的浪潮D.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施行学*科*网...【答案】C【解析】依据题意可知邓小平的讲话指的是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这次谈话推动了我国新一轮改革开放的浪潮,如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故C项正确。
A项错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始于1984年;B项错误,深圳是80年代改革开放的标志;D项不符合题意。
9. 公元前541年,雅典开始经历庇西特拉图及其子长达37年的僭主统治。
后来,为防止野心家复辟僭主政治,克里斯提尼A. 实行陶片放逐法B. 继续扩大公民大会丰义力C. 设立五百人议事会D. 组建“十将军委员会”【答案】A【解析】依据题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克里斯提尼改革时为了防止有人破坏民主制度设立了陶片放逐法,故A 项正确。
B、C、D三项不符合题意。
10. 薄伽丘的《十日谈》中有一则故事:一个马夫冒充国王,国王察觉此事后,不动声色地把马夫侦查出来,趁他在睡梦中剪去他一把头发。
不料马夫在发觉后急中生智把别人的头发也同样都剪了,因此逃过了惩罚。
除此以外还有不少类似的故事,这些故事反映出A. 封建贵族压制个人的努力B. 人文主义者对封建特权不满C. 薄伽丘思想充满理性色彩D. 人文主义者主张推翻君主制【答案】B【解析】依据题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薄伽丘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他的代表作《十日谈》表达了对封建特权的不满,故B项正确。
A项不符合题意;C项错误,理性主义是启蒙运动时期的主流思想;D项在题文中没有提及,不符合题意。
11. 尤·布尔金在《三个列宁》中认为,通过战争和阶级斗争的尖锐化来“培植”社会主义的思想对他来说已经格格不入……后来的列宁只是政治领域的独裁者,在经济领域则是多元论者。
此处列宁的转变指的足当时苏俄要A. 继续加快脚步进入社会主义B. 在一定限度内恢复资本主义C. 继续实行国家垄断贸易D. 优先发展重工业【答案】B【解析】依据题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中的“转变”指的是列宁开始执行新经济政策,故B项正确。
A项不符合题意;C项错误,不符合史实;D项是斯大林时期的经济政策。
12. 英国议会于2017年4月19日表决通过有关提前举行大选的议案,为后续脱欧谈判奠定了基础。
关于英国“脱欧”的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英国随即退出欧元区B. 多极化格局指日可待C. 欧盟的发展面临巨大挑战D. 新一轮冷战来临【答案】C【解析】A项错误,英国脱欧还需要很长的谈判过程;B项错误,当今世界多极化仍然是一个趋势;D项错误,不符合题意。
C项正确,英国脱欧表明了欧盟的发展仍面临巨大挑战。
学*科*网...第Ⅱ卷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环境污染是各国历史上都曾面临过的大问题。
材料一近代中国,环境污染除局部地区外,不如发达国家严重。
但人口增长过快,农垦活动加剧,自然环境遭到严重破坏。
北洋政府时期,宋教仁任农林总长期间,曾明定林政方针,严禁私伐。
,不久宋离职,而滥伐树林的现象仍然严重,张謇任农商总长(1913~1915)期间,先后颁布了《森林法》《狩猎法》《造林奖励条例》。
国民政府统治时期制定的有关自然资源保护的法律有《森林法》《渔业法》《狩猎法》《水利法》等。
民国时期的环保法令占的分量不大,有些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实施,环境继续恶化。
——摘编自石丽华《简论中国近现代环境保护政策的发展》材料二19世纪以来英国的工业革命和城市化进程,既给英国带来了巨大的物质财富,也给其带来了沉重的负面效应,其中大气污染就是代价之一。
1952年发生的伦敦烟雾污染事件,就是最为惨痛的教训一因此,他们也强烈要求对大气环境进行治理。
1819年,英国政府召开讨论烟害的第一次委员会,并于1821年制定了《烟尘防止法》。
1853年到1856年,伦敦和其他城市先后制定了《伦敦法》等有关防止烟尘的法律,又制定了《制碱业管理法》(1863年)、《河流防治法》(1876年)。
——摘编自王肃之《英、美、日等国依法治理大气污染的经验与启示》(l)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近代中国环境问题出现的背景、对策以及保护效果不理想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伦敦出现严重烟雾污染的原因,并概括指出英国治理环境污染所呈现出的特征。
【答案】(1)背景:中国人口增长过快,乱砍滥伐严重。
对策:中国政治精英参与,政府颁布环境立法。
原因:列强加紧侵华,战乱频繁,政局动荡;政府腐败,立法有限,执法不严;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经济相对落后;民众环保意识薄弱。
(2)原因:两次工业革命推动了新兴工业的发展,工业废气排放量增加(或答新能源的使用如煤和石油的使用量大增);城市化进程加快,工业城市污染物的排放较为集中。
特征:依法推进;先污染后治理;随着污染的严重,治污日趋系统全面;治理艰难,过程漫长。
【解析】试题分析:本提主要考查学生分析材料,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
(1)依据材料一即可概括出背景和对策。
结合近代中国半殖民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可知其原因:列强加紧侵华,战乱频繁,政局动荡;政府腐败,立法有限,执法不严;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经济相对落后;民众环保意识薄弱。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的两次工业革命的相关知识可知伦敦出现严重烟雾污染的原因:两次工业革命推动了新兴工业的发展,工业废气排放量增加;城市化进程加快,工业城市污染物的排放较为集中。
依据材料二可以概括出英国治理污染的特:立法、先污染后治理、全面治理、过程艰难、时间漫长。
14. 唐朝文化繁荣,影响深远。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西安,从汉代开始被称为长安,这里是丝绸之路的起点。
历史上曾经有无数支商队从这里启程,向着已知或未知的西方世界踏出万里征程的第一步。
长安城在唐朝进入了它的黄金时代,遥想当年,文人们喜欢到胡人经营的酒楼吟诗作画,畅饮西域的美酒。
李白曾经以这样的诗句描绘西市中的胡人酒家:“胡姬貌如花,当炉筻春风。
笑春风,舞罗衣,君今不醉将安归一”在唐帝国鼎盛时期,这些国家的使臣每年都会带着礼物来到长安,那些珍奇异兽让一路上的人们大饱眼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