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胫骨髁间棘撕脱性骨折
关节镜下复位及尼龙缝线固定治疗胫骨髁间棘撕脱骨折
广东医学
20 年 8 第 2 卷第 8 07 月 8 期
・
1 7・ 31
关节 镜 下 复 位 及 尼 龙 缝 线 固定 治 疗 胫 骨 髁 间 棘 撕 脱 骨 折
袁 艾 东 李文虎 李 文锐 姚 楚 亮
广东省韶 关市第一人 民医院骨二科( 10 0 ; 5 20 ) 广东 医学院 20 0 5级在读研 究生( 东湛江 52 2 ) 广 10 3
打结 固定于胫骨 结节 内前方的骨桥上。结果 术后 2 例 均获得 随访 6~3 1 O个 月, 平均 1 5个月。术后 L cma ah n和
抽屉 试验均为 阴性。x线片显 示除 2例 骨块前缘有 2l l l 上撬外均为解剖复住 , l n 骨折 全部愈合 。膝 关节活动正 常
者1 , 8例 屈膝 活动 受限者 3例 , 均超过 9 。其 中 1 因术后 3个 月膝 关节伸屈 范围仅 0 , O , 5 , 关节 但 O, 例 。 一2 。 一4 。 在 镜 下行膝关节二 次松 解术 , 关节伸屈 范围达 O , O , 1 。 膝 。 一l 。 一lO 。术后 末次随访膝 关节 L so 评 分为 (2 8± yhl m 9. 2 5 分( 6~10分) 、) 8 0 。结论 关节镜 下复位及 双股尼龙 编织缝线 固定治疗胫骨髁 间棘撕 脱骨折 , 复位 满意、 固定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 1 一般资料 .
龄l 4 3~ 4岁 , 平均 2 . 岁 。致伤原 因: 88 交通事 故伤 1 1 例, 运动伤 8例 , 生活中摔伤 2例 。所有患者术 前均常 规行 x线 , R 检查 , M I 以正确诊断骨折分型并 了解是 否 存在韧 带 实 质 部 损 伤 或 其 他 合 并 伤。按 照 Z R C A I- Z Y 胫骨髁间棘撕脱 性骨折 的分型标准 : 型 7例 , NJ I I I型l , I I 0例 Ⅳ型 4例。受伤到手术 时间为 4—1 , 8d 平 均 7d 。合并症有 : 月板损伤 3例 ; 半 内侧副韧带损伤 1 例; 外侧副韧带损伤 2例 ; 胫骨平台裂纹骨折 2例。
关节镜下治疗前交叉韧带止点胫骨髁间棘骨折临床体会
明显 , 术后耻骨后漏 尿 , 引流较 多 , 出现感染 。经过换药 治疗后
好转 。我们认为 , 如术后 患者在减少气囊液体及尿道牵引后 , 冲 洗液清亮 , 即可早期拔出尿管 , 避免 患者 因膀胱痉 挛加重漏尿 及
切 口感染 。 本 方法 可明显减少术 中 、 后 出血 , 术 缩短手术及住 院时 间, 提高 了手术安全并拓 宽了手术指征 , 减少 了手术风险 , 于患者 对
smpo y tms: rl n r p r _ pei ay r ot o mi e m a c mmu i — b s d n intd o nt y ae lda s y u
显减轻 , 冲洗 引流通畅 。本组大 多数 2 4小时内冲洗液颜色变 清
亮 。从而减少术后失血 。
[ ] B U o It nt nl 0L 1 ( ) 3 J . r r e ao a, O ,8 6 : J ln r i 2 4 0
骨折端 , 镜下撬拨复位 , 使关节面平整 。在胫骨结节 内侧做一纵
行小切 口, 1 2 m长 , 均 ~c 用直径 2 m克 氏针 由胫骨结 节内侧在 m 前交叉韧带定位器的辅助下 向骨折 中心 的后方前交叉 韧带起点
胫 骨 髁 间棘 骨 折 为 前 交 叉 韧 带 附 着 点 的 骨 折 , 临床 上 较 为
点 前唇处 8字横形缝 合 1 2 。本组 5 例患者术 中出血量在 ~ 针 7 10~ 0 m 。术 中未 输 血。而对 于热盐 水 纱布 压迫 后前 列腺 0 30 L 窝局部的活动性 出血 , 应用 电凝 止 血。经 过上述处 理术 中基本
无 活动性出血 。术后常规牵 引尿 管压迫膀 胱颈 , 阻断前 列腺窝 与膀胱 , 随着术后腺 窝收缩腺 窝内渗血会 自行停止 , 但牵拉力量 不易过大 , 免将 气囊 牵入腺 窝 , 避 导致腺窝收缩不全 。本组发生
胫骨髁间嵴骨折的诊断和治疗选择
胫骨位于皮下浅表层,肌肉组织较少,因此在外力的作用下,极易在外力撞击下受到损伤,而出现骨折,而骨折部位也极易穿破皮肤成为开放性骨折。
且胫骨下段血供不足,骨折发生后易伤处感染、骨折不愈等并发症。
胫骨髁间棘是发生于膝关节内的骨折,前交叉韧带撕脱受损,关节移位明显,常会导致前交叉韧带失效,未复位的骨折块导致伸膝时髁间窝撞击,导致伸膝功能受限,影响膝关节的正常功能,存在踝关节疼痛及不稳症状,生活质量受到明显影响[35-39]。
引发固定后并发症的原因尚不十分明确,可能与周围韧带及软骨的损伤被有关。
新鲜的胫骨髁间棘骨折若漏诊或治疗不及时或治疗不当将演变为陈旧性骨折,易发生骨块吸收,韧带挛缩,对治疗造成困难,所以一旦诊断应早期治疗,避免发展为陈旧性骨折。
Mckeever分型为Ⅰ型患者临床一般给予保守治疗,对于Ⅱ,Ⅲ,Ⅳ型骨折患者,则需通过手术进行解剖复位内固定,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
传统的膝关节切开手术,手法复位、石膏固定以及骨牵引,创伤较大,难以处理合并交叉韧带及半月板的损伤,损伤膝关节周围封闭的软组织环境,从而影响关节的稳定性,容易出现再损伤[41]。
虽然也能有效进行复位及固定,但因为手术损伤大,固定后恢复所需时间较长,影响膝关系的功能恢复[42]。
关节腔间隙小,操作空间窄小,直视下不易看清楚,应用关节镜则可直视下复位骨折块,关节面骨折不易复位。
传统手术治疗时,直视下手术切口大,且在术中需强行翻转踝关节,损伤胫腓前后韧带,易导致踝关节功能恢复障碍;而透视下复位因关节软骨不显影,术中无法清晰了解关节内骨折的整体情况,对于损伤无法清晰分析,而无法精准地整复关节面,如果出现骨折块压缩、骨折块对位不良等,易出现创伤性关节炎。
近年微创技术应用于胫骨髁间棘手术中,实验纳入的患者均在关节镜下行手术治疗,关节镜辅助技术下可直视复位,手术切口要小于对照组关节镜下视野好,能对整体的关节面情况和相关损伤进行了解,提高了诊断正确率。
关节镜下双股爱惜邦缝线治疗胫骨髁间棘骨折
关节镜下双股爱惜邦缝线治疗胫骨髁间棘骨折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双股爱惜邦缝线治疗胫骨髁间棘骨折的疗效。
方法:在关节镜下对9例胫骨髁间棘撕脱骨折患者进行关节镜下复位,采用双股2号爱惜邦缝线固定,术后指导功能康复训练。
结果:隨访6~18个月,所有患者均骨性愈合,关节功能满意,无关节松弛不稳。
结论:关节镜下双股爱惜邦缝线治疗胫骨髁间棘骨折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固定稳定可靠、关节功能恢复快等优点。
标签:关节镜;胫骨髁间棘;骨折胫骨髁间棘撕脱骨折是关节内骨折,大多数患者需手术治疗,以避免关节功能障碍。
2007年6月至2011年6月,笔者收治了9例胫骨髁间棘撕脱骨折患者,采用关节镜下复位,双股2号爱惜邦缝线固定治疗,经6~18个月隨访,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9例,男6例,女3例,年龄22~38岁,平均27岁。
Meyers-Mckeever 分型:Ⅱ型:髁间隆突撕脱骨折块的前1/3到1/2被抬起,侧位X线片呈“鸟嘴样表现”,5例;Ⅲ型:髁间隆突撕脱骨折块完全位于骨床上,与胫骨无联系,2例;Ⅳ型:髁间隆突粉碎骨折,2例。
同时伴内侧半月板损伤2例,外侧半月板损伤1例。
伤后至手术时间7~13d。
1.2手术方法患者仰卧位,患肢大腿常规绑止血带,充气加压至55~65kPa。
患膝屈曲90度,采用前内、外侧入路,分别插入关节镜和手术器械,常规探查关节腔,刨除部分髌下脂肪至能清晰显露胫骨髁间棘骨折断端。
若有半月板损伤可先行处理,用刮匙清理骨折断面的血块,使创面新鲜,用止血钳试行按压骨块复位,尽可能使骨块边缘与胫骨平台骨折线平齐。
复位满意后可从髌骨内侧缘穿入1枚2mm克氏针,钻入骨块至胫骨内临时固定,用腰穿针于前交叉韧带基底部后方与骨块间穿过,导人PDS缝线,取出腰穿针,将PDS缝线关节内一端从同侧人路切口引出关节外,用PDS缝线在1根2号爱惜邦缝线中部打1结,牵拉PDS 缝线另一端,将双股爱惜邦缝线牵过前交叉韧带后部,将双股爱惜邦两端均置于同侧入路切口关节外,去除PDS缝线;手胫骨结节内侧作约2cm纵向切口,用前交叉韧带胫骨导向器定位导向,分别在胫骨骨床前缘用2mm克氏针钻两个骨隧道,两隧道内口相距约1cm左右,若骨块较大,可将隧道内口定于骨块前部,将钢丝袢从骨隧道外口导入关节腔内,从同侧入路切口引出关节外,将同侧爱惜邦缝线套入钢丝袢,从骨隧道中牵出至胫前,同样方法牵出爱惜邦缝线另一端至胫前,镜下调整爱惜邦缝线与骨块位置,使四股线压于骨块上,拉紧缝线。
Meyers-MckeeverⅢ型胫骨髁间棘骨折双隧道与三隧道固定的生物力学对比性研究.doc
Meyers-MckeeverⅢ型胫骨髁间棘骨折双隧道与三隧道固定的生物力学对比性研究目的:随着人们户外运动的增加以及交通方式的改变,胫骨髁间棘骨折有呈现不断增高的态势,运动和交通事故受伤中多见。
胫骨髁间棘骨折作为一种前交叉韧带的特殊损伤形式,Meyeers-Mckeever将胫骨髁间棘撕脱骨折分为3型,其中Ⅲ型骨折需手术治疗。
治疗方式主要包括切开复位内固定和关节镜下复位内固定术,临床上多采用关节镜下胫骨双隧道下缝线固定,但其易导致骨折块上翘、固定强度欠佳且切割效应明显,需探索新的固定方式以取得更好的临床效果。
本实验通过自行研究设计出胫骨三隧道途径固定髁间棘骨折块试图丰富胫骨髁间棘骨折的关节镜微创下的治疗方法。
本实验利用制作的胫骨髁间棘Meyers-MckeeverⅢ型骨折猪膝关节模型,结合自行设计并建立的新内固定模式,最终通过制作动物骨折模型标本的生物力学试验的对比性研究,比较两种不同内固定途径下胫骨髁间棘骨折块的固定强度并对设计的固定方法的坚固性能进行检测,明确采用Fiber Wire缝线时两隧道及三隧道固定情况下的生物力学性能并评价其固定效果,以达到进一步指导临床上关节镜下髁间棘骨折的固定治疗方法的研究及术后长期随访的治疗效果,为临床髁间棘骨折治疗的理论研究提供指导。
方法:选取新鲜10~12月龄,体重60~65㎏的雄性猪膝关节标本45只,所有标本均排除骨病、外伤及其他代谢性疾病,并经X线检查除外骨质疏松、严重畸形等病理表现。
室温下解剖观察标本膝关节结构并建立Meyers-MckeeverⅢ型胫骨髁间棘骨折模型,由于现阶段对于胫骨髁间棘骨折的关节镜下微创的治疗多采用缝线张力带技术,效果临床上得到广泛认同,所以本实验选择常用的缝线张力带技术对骨折块进行固定并进行相关生物力学研究。
本实验选择Arthrex公司的Fiber Wire缝线。
然后将45只制备好的猪膝关节标本随机分成A、B、C组,每个组15只。
胫骨平台骨折分型有哪些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胫骨平台骨折分型有哪些
导语:胫骨平台骨折,是我们的颈部骨折,他可能是有很多原因造成的,给我们的运动量比较大,受到了意外事故,你生活中一个不注意的细节,都会导致
胫骨平台骨折,是我们的颈部骨折,他可能是有很多原因造成的,给我们的运动量比较大,受到了意外事故,你生活中一个不注意的细节,都会导致胫骨平台骨折,为了我能更好的治疗胫骨平台骨折,我们应该了解胫骨平台骨折分型有哪些。
Ⅰ型:外侧平台单纯楔形劈裂骨折。
常为弯曲和轴向暴力作用的结果。
常发生于年轻人,不易合并关节压缩,有时合并半月板边缘的撕裂或者半月板陷入骨折间隙内。
骨折块移位的方式有三种:骨块向外侧移位,导致关节面增宽,甚至半月板陷于其间;骨块向下移位,导致关节面不平整;骨块即有向下也有向外移位。
由于此类型常发生于年轻人,一旦移位不能接受(增宽或移位大于4毫米),均应积极手术干预。
Ⅱ型:外侧平台的劈裂和压缩骨折。
损伤机制通常同Ⅰ型,只是患者年龄偏大,平均超过50岁。
此年龄段软骨下骨较弱,受到关节冲击后除了造成劈裂或楔形骨块外还有外侧平台残留部分的关节面的压缩——可位于关节面的前侧、后侧、中央。
关节内嵌压的骨块引起的关节面的压缩和缺损将作为永久性关节缺损保留下来,从不被纤维软骨所覆盖。
通过测量内侧平台最低处和外侧平台最低处之间的垂直距离来估计平台压缩的程度。
如果外侧平台压缩超过4毫米就会导致关节对合不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胫骨髁间棘撕脱骨折
治疗措施的选择
Type II Type II fractures can be managed nonsurgically when successful closed reduction is achieved.闭合复位成功2型亦 可非手术治疗
治疗措施的选择
Surgical Management Recent advances in arthroscopic technique have led to a trend of arthroscopic fixation for type II, III, and IV tibial eminence fractures.
Rehabilitation
depends on the quality of fixation, patient compliance, the nature of the fracture.
Rehabilitation
Type I fractures should be immobilized for 2 to 6 weeks, followed by protected ROM and weight bearing. (preadolescent ) Isometric quadriceps muscle exercises should be performed throughout the immobilization period to minimize disuse atrophy.
胫骨髁间ers和McKeever分型III型 I型:骨折无移位或前缘的轻度移位; II型:骨折前方部分移位,后方铰链侧完整,成 鸟嘴状; III型:完全移位, 3a 仅累及acl 止点 ; 3b 整个髁间棘 注:Meyers-Mckeever-Zaricznyj分型将3b详 细叙述,单独分出为Ⅳ型。 (Ⅳ型:分层碎裂骨折 ,完全抬起并翻转)
关节镜下“8”字缝线法治疗前交叉韧带胫骨髁间棘撕脱骨折
关节镜下“8”字缝线法治疗前交叉韧带胫骨髁间棘撕脱骨折唐恒涛;肖鹏;朱旭;吴学建【期刊名称】《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年(卷),期】2014(000)005【总页数】4页(P761-764)【关键词】前交叉韧带;胫骨髁间棘;撕脱骨折;关节镜;固定【作者】唐恒涛;肖鹏;朱旭;吴学建【作者单位】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郑州450052;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郑州450052;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郑州450052;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郑州450052【正文语种】中文△男,1978年1月生,博士,主治医师,研究方向:关节外科,E-mail:********************随着运动伤、交通事故的增多,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胫骨髁间棘撕脱骨折临床也越来越常见,占ACL损伤的1%~14%[1]。
严重的胫骨髁间棘骨折由于保守治疗无法达到解剖复位,骨折不愈合或者畸形愈合可导致ACL松弛和髁间窝撞击、膝关节功能障碍。
骨折的解剖复位和有效固定是取得良好疗效的关键。
2007年1 月至2011年6 月,作者采用“8”字缝线法治疗ACL 胫骨髁间棘撕脱骨折32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32例患者中男25 例,女7例;年龄13~49(26.7±4.3)岁。
急性损伤23例,陈旧性损伤9例。
入院时间为伤后1 d~6个月。
运动损伤21例,交通伤8例,坠落伤3例;均为闭合性损伤。
依据Meyers-McKeever-Zaricynyl分型标准:Ⅱ型4 例,Ⅲ型21例,Ⅳ型7例。
其中合并半月板损伤8例,内侧半月板损伤3例,外侧半月板损伤4例,两侧半月板均有损伤者1例。
MRI检查示:合并侧副韧带损伤12例,内侧副韧带损伤8例,外侧副韧带损伤4例。
直膝及屈膝位侧方应力试验(-)。
均给予保守治疗。
X 线片可见胫骨平台髁间棘部撕脱骨片影,CT、MRI进一步明确诊断。
不同治疗方法在前交叉韧带胫骨髁间棘撕脱骨折效果对比
不同治疗方法在前交叉韧带胫骨髁间棘撕脱骨折效果对比发表时间:2017-04-25T14:53:44.087Z 来源:《健康世界》2017年第4期作者:李波吕佳[导读] 探究采用不同的外科治疗方法对于治疗前交叉韧带胫骨髁间棘撕脱骨折的临床效果。
威海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医院 264200摘要:目的:探究采用不同的外科治疗方法对于治疗前交叉韧带胫骨髁间棘撕脱骨折的临床效果。
方法:从我院2014年4月-2016年4月期间收治的前交叉韧带胫骨髁间棘撕脱骨折患者中,选取其中8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方式,将患者分为甲组和乙组,每组各43例,甲组单纯应用缝线内固定方法治疗,乙组应用缝线联合空心钉内固定方式治疗,统计两组患者术后情况,并评估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86例患者均随访12个月,经过统计患者情况发现,两组患者的愈合情况均较好,无一例出现关节僵硬、韧带松弛、关节疼痛、关节炎等术后并发症。
乙组患者膝关节平均评分明显高于甲组患者膝关节平均评分;乙组患者的膝关节稳定性明显优于甲组患者的膝关节稳定性,乙组患者主观膝关节平均评分明显高于甲组患者主观膝关节平均评分,两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采用缝线联合空心钉内固定方式治疗前交叉韧带胫骨髁间棘撕脱骨折的效果较好,患者的关节功能恢复程度明显提高,该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空心钉内固定;缝线内固定;前交叉韧带胫骨髁间棘撕脱骨折前交叉韧带胫骨髁间棘撕脱骨折属于临床上常见的外科损伤,患者的膝关节功能由于外力作用受到了严重损伤,需及早进行治疗。
目前前交叉韧带胫骨髁间棘撕脱骨折主要采用外科手术方式治疗,因为简单的手法闭合复位往往不能达到解剖学复位的效果。
临床实践过程中发现,采用手法闭合复位康复后,部分患者会出现膝关节不稳定等不良情况,使运动功能发生了障碍。
采用内固定方式治疗交叉韧带胫骨髁间棘撕脱骨折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其主要目的是使交叉韧带功能尽快恢复,从而达到恢复患者关节功能的目的[1]。
胫骨髁间嵴骨折的诊断和治疗选择
胫骨髁间嵴骨折的诊断和治疗选择胫骨位于皮下浅表层,肌肉组织较少,因此在外力的作用下,极易在外力撞击下受到损伤,而出现骨折,而骨折部位也极易穿破皮肤成为开放性骨折。
且胫骨下段血供不足,骨折发生后易伤处感染、骨折不愈等并发症。
胫骨髁间棘是发生于膝关节内的骨折,前交叉韧带撕脱受损,关节移位明显,常会导致前交叉韧带失效,未复位的骨折块导致伸膝时髁间窝撞击,导致伸膝功能受限,影响膝关节的正常功能,存在踝关节疼痛及不稳症状,生活质量受到明显影响[35-39]。
引发固定后并发症的原因尚不十分明确,可能与周围韧带及软骨的损伤被有关。
新鲜的胫骨髁间棘骨折若漏诊或治疗不及时或治疗不当将演变为陈旧性骨折,易发生骨块吸收,韧带挛缩,对治疗造成困难,所以一旦诊断应早期治疗,避免发展为陈旧性骨折。
Mckeever分型为Ⅰ型患者临床一般给予保守治疗,对于Ⅱ,Ⅲ,Ⅳ型骨折患者,则需通过手术进行解剖复位内固定,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
传统的膝关节切开手术,手法复位、石膏固定以及骨牵引,创伤较大,难以处理合并交叉韧带及半月板的损伤,损伤膝关节周围封闭的软组织环境,从而影响关节的稳定性,容易出现再损伤[41]。
虽然也能有效进行复位及固定,但因为手术损伤大,固定后恢复所需时间较长,影响膝关系的功能恢复[42]。
关节腔间隙小,操作空间窄小,直视下不易看清楚,应用关节镜则可直视下复位骨折块,关节面骨折不易复位。
传统手术治疗时,直视下手术切口大,且在术中需强行翻转踝关节,损伤胫腓前后韧带,易导致踝关节功能恢复障碍;而透视下复位因关节软骨不显影,术中无法清晰了解关节内骨折的整体情况,对于损伤无法清晰分析,而无法精准地整复关节面,如果出现骨折块压缩、骨折块对位不良等,易出现创伤性关节炎。
近年微创技术应用于胫骨髁间棘手术中,实验纳入的患者均在关节镜下行手术治疗,关节镜辅助技术下可直视复位,手术切口要小于对照组关节镜下视野好,能对整体的关节面情况和相关损伤进行了解,提高了诊断正确率。
关节镜下手术治疗前交叉韧带胫骨髁间棘撕脱骨折及术后康复
中医正 骨 20 07年 1月第 1 9卷第 1期
( 07 总 3 )・ 3 ・ 7
关 节镜 下 手 术 治疗 前 交 叉 韧 带胫 骨髁 间 棘撕脱骨折及术后康 复
福建省泉州市正骨医院(600 320 ) 吴昭克
主题词 前 交叉韧带胫骨髁 间棘撕脱骨折手术治疗
均4 天。均有膝关节 内积血肿胀体征, 伸膝受限 1 4例, 侧方
挤压试验 阳性 8 , 中内侧处疼 痛 7 , 例 其 例 外侧 处疼痛 l 例。
外翻应力试验 阳性 8 , 例 前抽屉试验 阳性 1 ,ah a 9例 Lem n阳性 3 o例。根据 X线片按 M yr M kee 分型H 。 ees cevr - 】 I型 4 , 型 例 Ⅱ
草 3g三棱 30莪术 3s防风 3g海桐皮 3g丹参 3g延 0、 0、 o、 0、 0、 0、 胡索 3s威灵仙 2s芒硝 3g川芎 3g o、 o、 0、 0。上药加水 20r, 0O l a 煮
沸1 5分钟后 , 倒入盆 内, 患肢放 于盆 上 , 浴 巾覆 盖 熏蒸 。 把 用
侧人路拉出关节外备用, 前内侧人 口置人前交叉韧带重建 自
1 例, 型 1例。合并外侧半月板损伤 1 内侧半月板损 9 Ⅲ 2 例, 伤5 , 例 内侧副韧带损伤 6 例。
大棉垫及弹力绷带加压包扎。 23 康复锻炼 术后 4 小时内根据引流量, . 8 日引流量小于
5m 拔除引流管 , 节镜术后 常规指 导病人进 行股 四头肌 0l 按关
2 治疗 方法
2 2 手术方法 .
采 用硬 膜外麻 醉 。 患者取 仰卧位 , 首先 以前
外侧 和前 内侧入路行关节 镜检 , 明确骨折范围和移位情况 , 以 及明确有无合并 损伤 。合并 半月板 损伤游 离缘损 伤者 。 半 行
关节镜下爱惜邦缝线固定治疗胫骨髁间棘骨折16例
关节镜下爱惜邦缝线固定治疗胫骨髁间棘骨折16例易智;刘时璋;史纪元;姬乐;凌鸣【摘要】目的:探讨关节镜下爱惜邦缝线固定治疗胫骨髁间棘撕脱骨折的手术疗效。
方法:收集胫骨髁间棘撕脱骨折患者16例,采用关节镜下骨折复位,爱惜邦缝线经胫骨结节内侧骨道穿入,于前交叉韧带止点围绕胫骨髁间棘撕脱骨折块交叉捆扎固定。
术后进行随访观察,判定骨折愈合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及膝关节Lysholm评分。
结果:随访病例16例,随访时间6~22个月,平均12.3个月。
所有患者骨折全部愈合,膝关节无不稳症状,术后参照Lysholm评分90~100分,平均95.2分。
结论:关节镜下爱惜邦缝线固定治疗胫骨髁间棘撕脱骨折具有手术创伤小,固定牢固,愈合良好,避免再次取内固定物手术损伤,并可早期功能锻练。
【期刊名称】《陕西医学杂志》【年(卷),期】2016(045)010【总页数】2页(P1340-1341)【关键词】胫骨;骨折;骨折固定术,内;关节镜检查【作者】易智;刘时璋;史纪元;姬乐;凌鸣【作者单位】陕西省人民医院骨科病院西安710068;陕西省人民医院骨科病院西安710068;陕西省人民医院骨科病院西安710068;陕西省人民医院骨科病院西安710068;陕西省人民医院骨科病院西安71006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3.42胫骨髁间棘撕脱骨折是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损伤的一个类型,约占前交叉韧带损伤的14%,而前交叉韧带是膝关节主要的向前稳定性结构[1],其损伤后患者会出现膝关节不稳并逐渐出现膝关节疼痛、打软、关节交锁、股四头肌萎缩、创伤性关节炎等症状。
随着户外运动和健身的增多,该骨折的发生率有逐渐升高的趋势,对于Meyers和MeKeever分型及Zaricznyj 分型主张进行手术治疗的是II 、III型的骨折,常用的方法有缝线、螺钉、钢丝、带线锚钉,后者手术损伤较大,且需再次行手术取内固定物,或遗留金属物在体内。
关节镜下空心钉治疗胫骨髁间棘撕脱骨折28例
我 们 自 20 05年 1 0月 一2 0 08年 7月 采 用 关 节 镜 下 空 心 螺 丝 钉 固定 技 术 对 2 8例 胫 骨 髁 间 前 嵴 骨 折 患 者 进 行 治 疗 , 获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 , 报告如下 。 现
2 结 果
2 8例 全部 获得 随访 , 间 1 时 2一l 8个月 , 均时 间( 5± 平 1 2 8 个月 。术后 L cm n试验均为 阴性 , x线 片检查确认 .) ah a 经 胫 骨髁 间棘骨折 均骨性愈合 , 关节面基本平整 , 愈合时 间 3— 4个月 ,5例 膝关节 主动活动 范围 0—10 , 2 2 。3例活 动范 围 0
・经 验 交 流 ・
关节镜下空心钉治疗胫骨髁 问棘撕脱 骨折 2 例 8
陈雪峰 丁晨 哲 ,
[ 要] 目的 摘 探讨胫骨髁间棘骨折 的治疗方法 。方法 对 2 8例胫 骨髁 间棘撕 脱性骨折 患者 , 在关节镜 监
视 下 进 行 骨 折 复 位 , 心 螺 钉 内 固定 。结 果 术 后 随访 1 —1 月 均 骨 性 愈 合 , 节 面 平 整 , 节 活动 范 围正 常 。 空 2 8个 关 关
固定 。
度发挥其抗牵拉作用 , 减少螺丝 钉与骨块 之间 的剪 切力从而 最大限度地避免骨块的破裂及愈合不 良并发症 的发生。 ( ) 2
1 3 术后 康复 i : . 练 术后 2 周用卡盘可调式膝关节支具
固 定 , 行 股 四头 肌 等 长 收缩 和 直 腿 抬 高 训 练 。第 3周 开始 进 进 行 渐 进 的 膝 关 节 屈 伸 功 能 练 习 , 内膝 关 节 屈 曲达 9 。8 6周 0, 周 内 屈 曲 达 正 常 角 度 , 后 关 节 , 全 负 重 。 术 后 半 年 恢 复 8周 完 术前工作状态。
胫骨髁间棘骨折术后康复训练
胫骨髁间棘骨折是膝关节常见的一种损伤,多发生于运动损伤或高能量创伤中。
对于胫骨髁间棘骨折的患者,手术治疗是常见的治疗方式,但术后的康复训练同样至关重要。
良好的康复训练不仅能够促进骨折的愈合,恢复膝关节的功能,还能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本文将详细介绍胫骨髁间棘骨折术后康复训练的各个阶段及具体方法。
一、术后早期康复训练(0-6 周)术后早期是伤口愈合和炎症消退的关键时期,此阶段的康复训练主要目的是减轻肿胀、防止肌肉萎缩、预防关节粘连和促进伤口愈合。
(一)抬高患肢术后患者应将患肢抬高,高于心脏平面,可使用枕头或被子将患肢垫高,以促进静脉回流,减轻肿胀。
一般抬高时间应持续至肿胀消退。
(二)冰敷术后 24-48 小时内,可间断对患肢进行冰敷,每次冰敷 15-20 分钟,间隔 1-2 小时再次冰敷,可有效减轻疼痛和肿胀。
(三)关节活动度训练1. 被动活动由医护人员或康复治疗师进行患肢膝关节的被动活动,包括屈伸活动。
活动时应动作轻柔、缓慢,避免过度牵拉引起疼痛和不适。
逐渐增加活动度,但应避免过度屈曲超过90°,以免影响骨折愈合。
2. 主动活动患者在疼痛可耐受的范围内,进行患肢膝关节的主动屈伸活动。
可先进行简单的屈伸动作,如缓慢地将腿伸直或弯曲,每次活动10-15 次,每天进行 3-4 组。
活动时注意保持正确的姿势,避免错误的动作导致关节损伤。
(四)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训练患者在患肢不活动的情况下,进行股四头肌的等长收缩训练。
即用力收缩大腿前方的肌肉,使髌骨上、下移动,但下肢保持不动,每次收缩持续 5-10 秒,然后放松,重复进行 10-15 次,每天进行 3-4 组。
(五)直腿抬高训练患者平卧,患肢伸直,将整条腿慢慢抬起至离床面 30-45 厘米,保持5-10 秒,然后慢慢放下,重复进行 10-15 次,每天进行 3-4 组。
此训练可增强股四头肌力量和下肢的稳定性。
二、术后中期康复训练(7-12 周)术后中期骨折开始逐渐愈合,关节活动度和肌肉力量也在逐步恢复,此阶段的康复训练重点是进一步增加关节活动度、增强肌肉力量和恢复正常的步态。
关节镜下Ethibond缝线联合Nice结技术治疗胫骨髁间棘Ⅲ~Ⅵ型骨折
关节镜下Ethibond缝线联合Nice结技术治疗胫骨髁间棘Ⅲ~Ⅵ型骨折谭明远;吴锦秋;唐兆鹏;苏阿娟【期刊名称】《医学理论与实践》【年(卷),期】2022(35)17【摘要】目的:探讨关节镜下骨折块撬拨复位、Ethibond缝线联合Nice结技术治疗胫骨髁间棘Ⅲ~Ⅵ型骨折的临床疗效及优势。
方法:于2014年5月—2018年3月对31例前交叉韧带(A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患者采用关节镜下骨折块撬拨复位、Ethibond缝线环绕ACL基底部经胫骨隧道外口进行Nice结拉紧固定骨折块。
术前骨折块按改良Meyers-McKeever分型。
记录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临床症状、体征、X-ray、Lysholm评分及IKDC评分。
结果:31例术后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9~18个月,平均15.3个月。
术后3个月复查X-ray线示骨折均已愈合。
术后3个月Lysholm评分、IKDC评分与术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关节镜下骨折块复位、Ethibond缝线联合Nice结技术固定治疗胫骨髁间棘Ⅲ~Ⅵ型骨折,有利于骨折块与骨床解剖复位,对恢复膝关节生理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总页数】3页(P2894-2896)【作者】谭明远;吴锦秋;唐兆鹏;苏阿娟【作者单位】甘肃省中医院;甘肃省中医药研究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7.3【相关文献】1.关节镜下缝线固定治疗胫骨髁间棘撕脱骨折46例的治疗体会2.关节镜下空心钉固定和缝线固定治疗胫骨髁间棘撕脱骨折疗效评价3.分析关节镜下空心螺钉、缝线内固定对胫骨髁间棘骨折的实际治疗价值4.膝关节镜下单隧道Orthocord缝线联合外排铆钉固定治疗胫骨髁间棘骨折5.微创关节镜下医用钢丝与Orthocord缝线内固定治疗胫骨髁间棘骨折效果观察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0胫骨髁间棘骨折
受伤机制
膝关节半屈曲位置 ❖ 遭受上述暴力时,整个髁间
棘撕脱性骨折
膝关节过度伸直时 ❖ 髁间棘后侧掀起
平台骨折时 ❖ 髁间棘为挤压所致
临床表现
❖ 症状 ❖ 伤后膝关节迅速出现血肿及行走困难是本病的常见
症状之一 ❖ 膝关节屈伸障碍,尤其以伸直受限更为严重 ❖ 关节活动受限于数日后可有好转,可能受伤当时活
胫骨髁间棘撕脱性骨折
概述及解剖
❖ 前交叉韧带(ACL)在胫骨的附丽点位于胫 骨棘及其前面和侧面。
❖ 在儿童由于胫骨棘位完全骨化,因此撕脱型 骨折更为常见
❖ 实际上,“胫骨髁间棘骨折”这一名词所指 并不单纯为髁间棘部位骨折,更为准确的定 义应为包括胫骨棘在内的ACL附丽点撕脱骨 折。
概述及解剖
❖ ACL分为窄的前内带及较大的后外侧部分 ❖ 限制作用随膝关节的位置而不同。Furman
动受限主要是由于膝关节疼痛造成肌肉及韧带的保 护性痉挛 ❖ 陈旧性骨折患者,大多数出现膝关节的伸直障碍。
临床表现
❖ 2体征 ❖ 膝关节关节线髌韧带后方可触及疼痛 ❖ 前抽屉试验一般为阴性,但合并有内侧副韧
带损伤时可为阳性 ❖ 可进行膝关节的侧向稳定性检查,可能有保
护性作用导致侧方应力假阴性。 ❖ Lachmann试验阳性。
位程度,对于判断骨折的类型亦有重要作用 ❖ 向后倾斜15度-20度,可能有助于发现轻微移位的
骨折 ❖ CT断层检查,显示于胫骨平台中间髁间棘及其前方
的骨折块 ❖ MRI检查有助于对骨折位置、移位程度进行判断,
同时可以观察侧副韧带、交叉韧带、半月板的情况。
治疗
非手术疗法 ❖ 石膏或支具固定 适用于Ⅰ型和年龄较小儿童的Ⅱ
骨折分型
❖ Meyers和Mckeever根据胫骨髁间棘撕脱骨折移位 的程度分为三型:
关节镜下治疗儿童胫骨髁间棘骨折的研究进展
Advances in Clinical Medicine 临床医学进展, 2020, 10(12), 3233-3239Published Online December 2020 in Hans. /journal/acmhttps:///10.12677/acm.2020.1012484关节镜下治疗儿童胫骨髁间棘骨折的研究进展李振宇1*,秦国岳2,张泽坤1,段国庆2#1济宁医学院临床医学院,山东济宁2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山东济宁收稿日期:2020年11月27日;录用日期:2020年12月22日;发布日期:2020年12月29日摘要胫骨髁间棘骨折是临床中相对少见一种关节内骨折,也是前交叉韧带损伤的特殊类型,青少年多见,常见于运动和意外事故,可分为4种类型。
I型和无移位的II型骨折一般选择保守治疗,而III型及IV型骨折往往需要手术治疗,成人的髁间棘骨折治疗已趋于成熟,可以选择钢丝、缝线、克氏针、可吸收螺钉等固定物,儿童由于骨骺尚未发育成熟,膝关节解剖和生理特性也与成人有所区别,治疗方式及固定物的选择上与成人有所不同。
本文就近年来关节镜下儿童髁间棘骨折的治疗进行综述。
关键词髁间棘,骨折,儿童,关节镜Research Progress of ArthroscopicTreatment for Tibial IntercondylarEminence Fractures in ChildrenZhenyu Li1*, Guoyue Qin2, Zekun Zhang1, Guoqing Duan2#1School of Clinical Medicine, Jining Medical University, Jining Shandong2Affiliated Hospital of Jining Medical University, Jining ShandongReceived: Nov. 27th, 2020; accepted: Dec. 22nd, 2020; published: Dec. 29th, 2020AbstractTibial intercondylar spine fracture is a relatively rare intra-articular fracture and a special type of *第一作者。
关节镜下复位可吸收钉协同双线锚钉固定治疗胫骨髁间棘骨折临床
关节镜下复位可吸收钉协同双线锚钉固定治疗胫骨髁间棘骨折的临床研究摘要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复位可吸收钉协同双线锚钉固定治疗胫骨髁间棘骨折了临床疗效。
方法:完成手术30例。
关节镜下复位可吸收钉协同双线锚钉固定治疗胫骨髁间棘骨折。
结果:本组30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24个月,平均10个月。
所有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
结论:关节镜下复位可吸收钉协同双线锚钉内固定前交叉韧带下止点撕脱性骨折具有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关节镜可吸收钉锚钉胫骨髁间棘骨折微创2007~2011年采用关节镜下复位可吸收钉协同双线锚钉内固定前交叉韧带下止点撕脱性骨折患者30例,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本组患者30例,男19例,女11例,年龄21~48岁,平均35.6岁。
所有患者均为单侧胫骨髁间棘止点撕脱性骨折。
其中运动致伤10例,交通事故损伤14例,砸伤6例。
按meyers-mckeever分型其中:ⅱ型13例,ⅲ型15例,ⅳ型2例。
入院时所有病例均关节不稳、关节疼痛、前抽屉试验阳性。
手术方法:所有患者选择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麻醉生效后取平卧位使用气压止血带,手术入路取常规前内、外侧入路进关节镜操作器械,依次进行关节探查如发现合并伤者一并治疗。
清除髌上囊区、清理髁间窝、清除髌下滑膜系带、部分膝横韧带及髌下脂肪垫,让髁间棘骨折充分显露在关节镜视野下。
仔细清理骨折间隙凝血,如见碎裂小骨块则将其取出,骨膜起子分离骨折块,仔细清理瘢痕及瘀血块及增生的肉芽组织,磨钻加深骨床,适当咬切骨折块周围直至骨折块能完全进入骨床;屈曲膝关节90°位,前内切口置入前交叉韧带胫骨导向器,复位骨折块,胫骨内侧平台小切口,沿着导向器打入可吸收钉专用钻头垂直于骨折基地部开钻,可吸收钉视骨块大小选择3~5mm直径,钻入深度大约5cm左右,然后在导向器内进行攻丝,后通过导向器垂直于骨折基地部旋入一枚双尾纤锚钉深度选择将锚完全旋入胫骨平台不露钉尾为准,而后在骨块上用1枚1.0克氏针呈四边形钻取4个孔,后将锚钉尾纤十字插入骨块后,将骨块复位后沿事先钉道旋入1枚可吸收钉将骨块旋紧,后将锚钉尾线打外科结打紧,固定完毕后,关节镜下观察伸屈关节情况,并经c型臂x线机透视,确认固定良好。
胫骨髁间棘骨折的治疗进展
胫骨髁间棘骨折(tibial eminence fracture,TEF)由Poncet在1875年首次进行报道,指膝关节内交叉韧带的牵拉所致的韧带附着点的撕脱骨折,是特殊的胫骨近端关节内骨折,由于其独特的损伤特点,又被认为是前交叉韧带(ACL)损伤的一种特殊类型[1]。
本病多见于8~14岁青少年[2],发生率约为3/100000[3],多由运动伤或交通事故引起,近年来随着交通发展及基础建设的加快,本病发病率逐渐增高。
因其易导致膝关节稳定性降低,下肢功能受损,为恢复关节功能,应早期进行治疗。
1TEF的诊断及分型膝关节是人体最复杂的关节,主要进行下肢屈伸活动。
当膝关节屈曲时遭受暴力,胫骨过度移位,导致韧带紧张,牵拉附着点产生撕脱骨折。
因发育阶段的不同,成人与儿童常有不同的损伤类型。
Utukuri等[4]研究发现,成年人通过韧带与软骨下骨质紧密连接,而儿童及青少年因骨骺未完全骨化,韧带附着处不能产生足够的力量对抗牵引力,因此在遭受暴力时,成年人易发生韧带损伤,而青少年发生骨质撕脱者多而韧带损伤较少。
在胫骨髁间棘骨折中,大多由前交叉韧带撕脱导致前棘骨折,而后棘骨折发生罕见,根据Roberts等的研究发现,前后棘骨折的发生比例约为10∶1[5]。
胫骨髁间棘骨折患者常于运动时受伤或遭遇交通事故等,导致膝关节持续疼痛及活动受限。
体格检查可见前抽屉试验、Lachman试验以及轴移试验等呈阳性,提示前交叉韧带损伤[6],但不一定存在骨质撕脱。
X线检查可呈现移位骨折块,CT可进一步对骨折线及骨质结构进行评价[7],但两者对软组织损伤诊断价值有限。
MRI可充分显示骨质和软组织异常,并判断是否存在半月板或韧带损伤[8]。
Yamauchi[2]所报道的一例10岁儿童胫骨髁间棘骨折伴有前交叉韧带撕裂,提示术前完善MRI检查可进一步发现软组织损伤,避免漏诊。
胫骨髁间棘骨折现常用的分型方法为Meyers⁃McKeever⁃Zaricznyj分型法,是由Meyers和McKeever胫骨髁间棘骨折的治疗进展何易祥1,王文己2*[摘要]胫骨髁间棘骨折是特殊的膝关节内骨折,为交叉韧带牵拉导致的撕脱性骨折,常见于青少年人群,临床上较少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技术】胫骨髁间棘撕脱性骨折
胫骨髁间棘撕脱性骨折可导致前交叉韧带从胫骨止点处撕脱,最终导致前交叉韧带损伤。
胫骨撕脱性骨折好发于8-13岁的儿童,单也可见于成年人,多由运动损伤(如骑车、滑冰等)或高能量车祸伤所致。
儿童好发此病的原因可能是胫骨髁间棘部位骨质强度低于原始前交叉韧带纤维的强度。
相关解剖
胫骨髁间棘位于胫骨内外侧平台之间,包括内侧与外侧。
前交叉韧带附着于胫骨内侧髁间棘上,内侧半月板与外侧半月板前角之间。
在此部位还有横韧带通过,若髁间棘发生撕脱性骨折,则横韧带可能会卡压于撕脱骨块之间,影响复位。
分型
Mayer和Mc Keevers首先在1959年对髁间棘撕脱性骨折进行分型,分型依据为骨折移位程度:
•I型:骨折无移位;
•II型:骨折块部分移位;
•III型:骨折块完全移位,又可分为IIIA与IIIB两型。
IIIA:骨折块只累及ACL止点;IIIB:骨折块累及整个髁间棘;
•IV型:骨折块完全移位,同时伴有旋转;
影像学
标准的膝关节正侧位片可发现胫骨髁间棘撕脱性骨折。
CT能够更清晰地显示骨折情况。
MRI可用于评估半月板、软骨以及其他韧带损伤情况。
治疗
根据骨折类型、有无软组织嵌顿以及伴随损伤制定治疗方案。
治疗原则包括:
•解剖复位骨折块、保证ACL纤维连续性完整,移除任何影响复位的组织如骨碎片、血凝块、横韧带或半月板组织;
•坚强的内固定,允许早期锻炼
•清除任何可影响膝关节活动的组织
I型骨折:使用长腿石膏固定4-6周,固定后立即摄X片,了解骨折块有无移位。
此后每2周摄一次X片直至6周。
之后拆除石膏,开始膝关节功能锻炼,以免发生粘连;
II型骨折:目前仍存在争议,大部分病例需要抽出关节积血后行进行闭合复位。
膝关节保持伸膝位可防止骨折块移位。
如果复位满意,可在伸膝位继续固定6周。
如果仍存在移位,需要在关节镜监视下复位并行内固定术。
III型骨折:目前推荐的治疗方案是关节镜下复位内固定。
固定方式包括克氏针、螺钉、缝线、带线锚钉,以及最近新出现的缝线桥和张力带技术。
术后康复
与ACL术后康复程序类似,早期包括关节活动度练习、闭链训练以及肌肉等长收缩训练;随后逐渐进展至开链练习、肌肉等张收缩以及本体感觉练习。
恢复运动前需要进行膝关节功能评估。
来源:上海华山医院运动医学科李宏云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