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塘厦镇易涝点成因及治理方案研究
洪涝灾害的成因和防治措施
洪涝灾害的成因和防治措施哎呀,说起洪涝灾害,真是让人头疼啊!这可是个不折不扣的“水灾猛于虎”啊!今天我就来和大家聊聊洪涝灾害的成因和防治措施,让大家心里有个底,出门也不怕遇到“水深火热”的情况了。
我们来看看洪涝灾害是怎么来的吧。
其实,洪涝灾害的形成主要是由于降雨量过大、地形地貌复杂、排水系统不完善等原因造成的。
简单来说,就是雨水下得太多,排不出去,就会变成洪水,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困扰。
那么,我们应该怎么防治洪涝灾害呢?这里我给大家支几招:1. 建设完善的排水系统要想防止洪涝灾害,首先要解决的就是排水问题。
我们可以修建水库、堤坝等设施,将多余的雨水收集起来,然后再通过排水管道排放到江河湖泊中去。
这样一来,就能有效地减轻雨水对地面的压力,降低发生洪涝灾害的风险。
2. 加强植被保护植被是防止水土流失的重要屏障。
我们应该加大对植被的保护力度,比如种植防风固沙的树木、草皮等,这样既能美化环境,又能减少雨水对地面的冲刷,从而降低洪涝灾害的发生概率。
3. 提高人们的防灾意识防范胜于救灾。
我们应该加强防灾知识的普及,让人们了解洪涝灾害的危害以及如何应对。
比如在暴雨来临前及时撤离危险区域、避免涉水行走等。
只有提高了人们的防灾意识,才能在灾害发生时做到迅速、有序地自救互救。
4. 科学规划城市建设城市规划也是防洪工作的重要环节。
我们应该合理规划城市的道路、建筑等,避免因为过于密集的建筑群导致雨水无法及时排放。
还可以通过科学的城市规划,提高城市的抗洪能力。
防范洪涝灾害需要我们从多方面入手,既要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又要提高人们的防灾意识,还要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地摆脱洪涝灾害的困扰,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
当然啦,说了这么多,大家也不要过于紧张。
毕竟,我国在防洪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多成果。
比如说,近年来我国成功抵御了多次严重的洪涝灾害,这些都离不开政府和人民的共同努力。
所以呢,大家要相信自己,相信我们的国家,相信我们有能力战胜一切困难!我希望大家都能够重视洪涝灾害的防治工作,做好自己的防范措施。
东莞市水浸街现象与对策
浅谈东莞市水浸街现象与对策作者:袁振球摘要:东莞市属于一个降水充沛,台风暴雨频繁的城市。
近年来,在东莞市市区和部分镇区经常出现每逢豪雨必有水淹马路的现象,东莞甚至发生全国首例隧道淹死驾车司机的事情。
虽然有关部门不断投入对雨水系统加以改造,但依然没能杜绝水浸街的事情发生。
如何从源头上根治这一现象,是全市老百胜非常关心的热点问题。
作者根据工作中所经历的实例,总结造成此现象的诸多不良因素,并提出防治的方案。
城市、工厂及居住区的雨水排除和洪水的预防,是保证生产和保证人民生活的必要措施,是城市建设和工厂设计中必须安善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城市雨水排放承担着对城市降雨的收集,及时、安全地排放入附近的河涌。
由于在城市建设过程中诸多不良因素的影响,往往造成部份街道、居住区的雨水不能及时排放,出现路面雨水严重滞留、水浸街等现象。
本文以东莞市部份镇区常发水浸街的例子,深入浅出地分析部份产生水浸的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供同行探讨。
东莞市位于广东省中南部,珠三角中部,北靠广州,南依深圳,东江由东向西贯穿而过。
东莞市面积2465平方公里,总共有32个镇区。
东莞地处东江下游,西邻狮子洋,境内河流纵横交错。
全年降雨量充沛,部份位于丘陵地区的镇区,雨水经石马河、寒溪水、东引运河等排出,而对于水乡片的镇区,由于地势较低,每逢连续降大暴雨,东江水位比镇区内的河涌水位还要高出,这时需要水利部门通过排涝泵站对内涝积水排放。
东莞市没有自己的暴雨强度公式,通常给水排水设计人员都是参考周边城市的暴雨强度公式计算。
如广东省城乡设计院1990年给东莞市XX镇的给排水规划,依据广州市暴雨强度公式计算(广州市市政工程研究所采用数理统计法编制)。
而广东省规划设计院给XX镇的雨水系统规划,依据深圳市暴雨强度公式计算。
深圳暴雨公式算出的雨水量要比广州市暴雨公式算出的雨水量要大。
东莞市的天气变化及降雨量与深圳市较为相近,XX镇的设计人员都根据深圳暴雨强度公式计算雨水量。
塘厦镇水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及措施-论文
塘厦镇属亚热带季风气 候 , 全年平 均气 温 2 1 . 9  ̄ C, 年均 降雨量 1 7 7 4 m m。降雨年 内分布 不均 , 其中 1 2月至次 年 2
月为全年最少月份 , 月平均 约为 3 0 mm; 4 - _ 9月 为全 年最多 月份 , 月均 约 3 0 0 m m; 1 0 —1 1月 , 月均约 1 0 0 m m。区域分布 上, 降雨量 大致 上由北向
2 . 2 供用水现状 2 0 1 2年全镇各类供 水工程实 际供 水量共 1 . 0 1 亿m , 供
水 量中全部为地表水资源 , 其中: 蓄水 工程 为 5 2万 m 。 , 提水
工程 为 9 6 8 0万 m , 引水 工 程 为 3 6 8万 m 。
m , 占3 . O 1 %。
2 . 3 水资源开发利用评价 塘厦镇 现状 以 当地地 表 径 流为 水 源 的供 水 量为 5 2万
东深供水工程 的输 送渠 道 , 恢 复 天然河 道后 , 水质 日益受 到
污染 , 不能作为城镇供 水水 源 , 已列为 省人大督 办整 治 的河
流之一 。虾公岩 、 牛 眠埔等水 库作 为城镇 供水水 源地 , 现 状 水质相对较好 , 但塘坑 、 鲤鱼塘 、 大钟岭等水 库已经受到不 同
收 稿 日期 : 2 0 1 4  ̄1 - 2 2
作者简介 : 周鹏 , 男, 广东廉江人 , 主要从事水利管理工作。
( 上接 第 1 0 9页) 人 口所 占比重较大 , 集 中式供水工程 大部分
实现了管网入户 。
4 结 语
需要根据广东省农村供水工程现状特点 , 进一步夯 实广东省 东西两翼和粤北山 区的农村基础设施 , 加强对农 村供水工程 集约化和供水管 网的改造 工作 , 加强 水资 源统筹 管理 , 逐 步 实现城 乡一体化供水 。
东莞市城市内涝特点及防治
东莞市城市内涝特点及防治(发言稿)各位领导、各位专家,上午好!下面由我代表城市管理局对“东莞市城市内涝特点及防治”作一个简要的介绍。
本次介绍主要分为三部分内容:(幻灯片)1.东莞市城市内涝情况2.市区内涝成因分析3.内涝防治成果及困难(进入主题)(幻灯片)一、东莞市城市内涝情况首先,让我们先了解一下东莞市城市内涝情况。
东莞市常年4月份开始便进入雷暴、强降水等强对流天气多发的季节。
其中,近年对东莞市影响比较大的内涝现象分别出现在2006年7月16日、2007年8月12日、2008年6月13日和2008年6月25日。
(以下内容幻灯片显示东莞市区总图,亮点突出主要内涝地点,并切换显示相关内涝照片)1、受2006年第4号热带风暴“碧利斯”及低压影响,东莞市2006年7月14、15、16日连续普降暴雨到大暴雨,局部特大暴雨,据市气象台统计,16日8时至17日6时,全市42个自动观测站中,有18个站点测到雨量超过200毫米。
由于运河上游地段降雨强度大、持续时间长,导致运河、黄沙河水位高涨,市区一些低洼地区出现较大程度的内涝,其中莞城兴贤街、罗沙市场、洪山街、上下水巷、木巷、东纵路天虹广场,东城东纵路埃索加油站路口、银山街、下桥,南城雅园,松山湖大道莞深高速下及文阁塔路段,环城路交警支队路段等出现0.5~1米内涝积水;环城路莞樟隧道积水3米、谷涌隧道积水1.5米,道路交通中断。
2、受2007年强热带风暴“帕布”等的影响,东莞市8月12日凌晨起普降暴雨,局部大暴雨。
由于降雨强度大,4时至5时,市区部分路段仍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内涝:莞城兴贤街积水0.7米,新苑街积水0.65米,洪山街、木巷、怡安村积水0.6米,金牛横路积水0.5米;东城环城路银丰酒店门前积水0.4米;南城篁村社区田心村、松柏塘村积水0.6米,环城路雅园段桥底积水0.5米,建设路积水0.4米;3、受2008年第六号强热带风暴“风神”等的影响,东莞市2008年6月13日和6月25日普降暴雨到大暴雨、局部特大暴雨。
洪涝灾害成因是什么有哪些防治措施
洪涝灾害成因是什么有哪些防治措施洪涝灾害频繁发生是流域的地理位置、地形地势、水文气象、土壤地质等自然因素和水利工程现状、运行管理状况等社会经济技术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下面是店铺整理的洪涝灾害成因及防治措施,欢迎阅读。
洪涝灾害成因季节性的区域强降水、流域的地形地貌特征、河流水系特征、(支流特点、湖泊的多少)江河的流量季节变化、植被分布。
(气候、地形、水系、植被)自然原因:1、流域广、支流多,降水丰,干流汛期长,水量大2、河道弯曲,泥沙淤积,流水不畅人为原因:1、上中游山区滥伐森林,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2、围湖造田,使湖泊面积缩小,调蓄洪水能力减弱洪涝灾害防治措施1、加固江防大堤2、兴建分洪蓄洪工程3、修建一些水库、4、重点治理荆等一些河段5、建设一些大型的水利枢纽工程6、在长江上游大力植树造�种植荨⒈3炙粒孤铱忱姆ド帧⒗目巡莸亍⒐确拍痢⑵苹瞪肪�7、禁止人们围湖造田等8、教育人们退耕还林、还草、还湖洪涝灾害的危害1. 环境破坏经济损失洪水泛滥,淹没了农田、房舍和洼地,灾区人民大规模的迁移;各种生物群落也因洪水淹没引起群落结构的改变和栖息地的变迁,从而打破原有的生态平衡。
野鼠有的被淹死,有的向高地、村庄迁移,野鼠和家鼠的比例结构发生变化;洪水淹没村庄的厕所、粪池,大量的植物和动物尸体的腐败,引起蚊蝇孳生和各种害虫的聚集。
2. 水源污染洪涝灾害使供水设施和污水排放条件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如厕所、垃圾堆、禽畜棚舍被淹,可造成井水和自来水水源污染,大量漂浮物及动物尸体留在水面,受高温、日照的作用后,腐败逸散恶臭。
这些水源污染以生物性污染为主,主要反映在微生物指标的数量增加,饮用水安全性降低,易造成肠道传染病的暴发和流行。
洪水还将地面的大量泥沙冲入水中,使水体感官性状差,混浊,有悬浮物等。
一些城乡工业发达地区的工业废水、废渣、农药及其他化学品未能及时搬运和处理,受淹后可导致局部水环境受到化学污染,或者个别地区储存有毒化学品的仓库被淹,化学品外泄造成较大范围的化学污染。
关于东莞市城镇雨污分流整改实施思路
关于东莞市城镇雨污分流整改实施思路摘要:本文主要对关于东莞市城镇雨污分流整改面临的问题及实施思路进行了分析与探讨,以供同仁参考。
关键词:东莞市城镇;雨污分流;现状;问题;整改实施思路一、前言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水资源越来越珍贵,人们对改善城区排涝、提高河道水质和水资源的有效利用、提高生活环境以及生活环境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大区域的雨污合流制已经不起城市快速发展的考验。
面对越来越严重的水污染问题把污染物减排列为进行城市管网改造工程的重要目标,而雨污分流是有效解决目前排水系统存在的雨污合流、污水直排等问题的重要途径。
雨污分流就是让雨水和污水各行其道,按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减轻城区污水对受纳水体的污染,也是完善城区污水管理体系的有效途径,城区实行雨污分流改造是排水系统改造的必然趋势。
进行分流制改造将进一步提高污水收集率,提高污水厂进水质量,减轻对城市水体的污染。
基于此,本文主要对关于东莞市城镇雨污分流整改面临的问题及实施思路进行了分析与探讨,以供同仁参考。
二、东莞雨污排水系统现状及存在问题东莞市成为广东省内的第4个暴雨区。
东莞大部分的地下排水管网是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修建的,排水标准偏低,然而东莞地处沿海地区,每年之中有至少半年是处于汛期的,经常要面对强降雨,在城市极端降水增多、增强的趋势下,极端降雨引起的城市内涝灾害日益频繁和严重,几乎每年都有发生。
今年来,东莞每年至少发生一次城市内涝,甚至更是一年发生2~3次城市内涝。
造成内涝成因主要是以下五方面原因:一是气候变化导致城市极端降雨频发。
气候变化导致一些地区极端天气事件出现频率与强度都相应增加,各种极端气候及灾害事实中,从城市角度考虑,极端降水事件发生最为频繁、影响最为严重。
极端强降水事件因其降水时段集中,降水强度大,常引起城市内涝灾害。
二是城市地面硬化,地面滞洪和下渗能力降低。
随着城市快速发展,屋顶和硬质地面等不透水面积大幅增加。
三是城市天然蓄水设施被填埋覆盖,蓄洪能力减弱。
城市内涝的原因有哪些 如何防治
城市内涝的原因有哪些如何防治造成城市内涝的原因主要是降雨强度大,暴雨时间连续,范围较为集中;部分地区排水设施不健全、不完善,排水不畅等。
城市内涝的原因有哪些如何防治1城市内涝的原因地势比较高的地区不容易形成积水,例如苏州、无锡等老城虽然是水乡城市,但是因为老城都选择地势比较高的地区,所以不怎么容易形成积水。
城市范围内地势比较低洼的地区,就容易形成内涝,城市建设用地选择什么样的地形地貌非常重要,如果选择在低洼地或是滞洪区,那降雨积水的可能性就非常大。
国内一些城市排水设施不完善,排水管网不够健全,排水管道老化,排水标准比较低,排水系统建设滞后。
城市内大量的硬质铺装,如柏油路、水泥路面等,渗透性不好,降雨时,水不容易入渗。
城市植被稀疏,水塘较少,无法贮存雨水,短期内大量降雨会导致“汇水”现象,形成路面积水。
热岛效应导致暴雨频繁出现,雨季降水集中,降水量大。
城市汽车尾气排放过多,空气中粉尘颗粒物增加,容易产生凝结核,导致降水量增加。
2城市内涝的防治可以把公园、停车场、运动场等地设计得比其他地方低一点,暴雨时把水暂时存在这里,就不会影响正常的交通,像挪威,市区修得不是很整齐,他们的做法是多在市区建设绿地,发挥绿地的渗水功能,进行雨水量平衡,实现防灾减灾的作用。
一些国家还建设一些暂时储水的调节池,等下完雨再进行二次排水。
我们在实践方面还是有一定的差距,总是出现问题,它才受到关注,存在的问题才能得到解决。
这是被动的应对措施,结果也是被动的。
需要建立多层监管体系。
一是设计行业需依照规范做事,规范必须严谨且有前瞻性,“有远虑则无近忧”;二是加强市场监管,既要保障投资走向和可持续性,又要确定保险公司的责任;三是制定配套法律和有约束力的城市规划,落实财政投入,设定建设和改善的时间表,如此可以依法依规划行政问责,取得实效。
浅析城市内涝成因及防治对策
063商业故事BUS | NESS STORY 浅析城市内涝成因及防治对策李红梅东莞市水务工程建设运营中心 湖南 益阳 52300摘要:为了更好地预防城市内涝,减少城市内涝造成的危害。
本文总结了引发城市内涝的原因,包括自然方面和人为方面两个方向,分别做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
结果证明城市内涝可以被干预,正确的方法可以有效的缓解城市内涝的发生,尽可能的减少城市内涝造成的损失。
只要有良好的预防措施,城市内涝是可以预防和改善的,所以应该动员全社会成员行动起来,更好地化解城市内涝问题。
关键词:城市内涝;发生原因;防治措施2019年,大部分城市提前一个月进入汛期,降雨量较往年同期明显偏多。
随着我国城市化步伐加快,城市规模急速扩张,近年来城市内涝、隧道积水等一些城市化问题也接踵而至。
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人们的防灾减灾意识明显增强,更加重视自然灾害的预防和应急管理,设立风险预警系统,一旦城市内涝等自然灾害发生,能做到及早消除安全隐患,及时完成处置、救援、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有效降低了灾害造成的损失。
城市人口密集,商业发达,一旦因暴雨洪灾导致城市出现严重内涝,将直接影响居民生活并造成经济损失,甚至人员伤亡。
本文从自然因素、城市因素两方面探讨城市发生内涝的原因以及其防治措施。
下面我对方法和解决方案进行阐述。
1 城市内涝的原因 城市内涝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是自然因素,第二是城市自身因素。
其中最重要的是城市自身因素,它决定着城市内涝的危害程度。
1.1自然因素 引起城市内涝的自然因素无非就是强降雨、暴雨造成的大量积水,这是城市内涝发生的客观原因,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而近些年来的气候变化造成的全球变暖,引起降水增多。
降水量大、降水频率高,不断加剧了城市内涝。
1.2城市因素 引起城市内涝的城市因素主要有不合理的城市建筑、过分缩小陆地面积、城市地面硬度过高、以及不合理的排水方式。
首先是城市建筑的问题。
为了城市发展的需要,部分水域、池塘、排渠被推填,水库被破坏,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城市路面硬化。
防涝整治工程方案
防涝整治工程方案一、背景介绍由于气候变化、城市化进程加速以及自然生态环境破坏等原因,城市涝灾(特别是内涝)频繁发生。
涝灾不仅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不便,同时也对城市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
因此,进行涝灾的整治工程成为当前城市管理中亟待解决的难题。
二、涝灾原因分析1. 大雨过程:雨量过大、时间持续过长,地面水不能及时排放。
2. 城市雨水管网老化:管道老化、破裂,雨水及时排放受阻。
3. 地面积水:由于城市地势低洼、排水不畅,地面积水不能及时排放。
4. 雨量集中:由于城市建设规划不合理,雨水径流集中,加速了地表水积聚。
5. 土地利用规划:城市建设中湿地、树木被清理,影响了地面涵养能力。
三、项目目标1. 构建城市雨水管网系统,提高排水能力。
2. 优化城市地势规划,提高地面排水能力。
3. 建立城市内涝监测预警系统,提高灾害预警水平。
4. 加强城市生态环境保护,提高城市地表涵养能力。
四、工程实施方案1. 城市雨水管网系统优化(1)重新规划城市雨水排水系统,提高排水能力,减少积水。
(2)对老化、破裂的雨水管道进行修复或重新铺设,确保雨水可以及时排放。
2. 地面排水能力提升(1)对城市地势进行调整,建立统一的地面排水系统,确保地表积水能够及时排放。
(2)在城市绿化、建筑规划中加强地势规划,提高城市地表涵养能力。
3. 内涝监测预警系统建设(1)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建立城市内涝监测系统,实时监测城市地表水位变化和积水情况。
(2)依托气象、水文等数据,建立内涝预警系统,提前预警并采取相应措施。
4. 生态环境保护和城市地表涵养能力提升(1)加强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增加湿地和绿地面积,提高城市地表涵养能力。
(2)采取措施保护城市树木和林地,增加城市地表渗透面积,减少地面积水。
五、项目实施流程1. 确定项目范围和实施地点(1)对城市进行调查研究,确定需要进行整治的地点。
(2)在整治地点周边的区域进行水文地质调查,为工程实施提供依据。
易涝耕地调研报告
易涝耕地调研报告易涝耕地调研报告调研目的:了解易涝耕地的现状、原因以及相关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法。
调研方法:采用实地调研的方式,结合实地观察和相关文献资料的收集,分析易涝耕地的情况。
调研时间:2021年5月1日-2021年5月10日调研地点:某县农田调研结果:1.现状描述:易涝耕地主要位于河流流域和低洼地区,表现为在雨季或河水泛滥的时候容易积水。
这种情况导致农作物无法正常生长,甚至造成大面积的农作物损失。
2.原因分析:易涝耕地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1) 地势低洼:该地区地势平缓,容易积水。
(2) 水源问题:该地区多河流纵横交错,遇到暴雨时水位上涨,无法顺利排水。
(3) 农田排水设施不完善:该地区农田排水设施建设不完善,缺乏有效的排水管道和渠道。
3.相关问题:(1) 农作物受灾:易涝耕地导致农作物水浸,无法正常生长,造成农作物减产甚至绝收。
(2) 农民利益受损:因为无法正常种植,农民的收入减少,生活水平下降。
(3) 土地资源浪费:大面积的易涝耕地不能有效利用,造成土地资源浪费。
4.解决方法:(1) 加强排水设施建设:增加排水管道和渠道的建设,提高排水能力,减少易涝耕地的面积。
(2) 改善土壤质量:采取土壤改良措施,增加土壤肥力,提高农作物的抗病虫害能力,减少因为易涝耕地造成的农作物损失。
(3) 指导农民科学种植:提供农技培训,指导农民科学种植,合理利用水资源,防止农田积水。
(4) 提供资金支持:政府可以设置专项资金,用于易涝耕地的治理和农民的补贴,鼓励农民参与治理工作。
调研总结:易涝耕地对于农业生产和农民的生活都带来了严重的影响,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解决该问题。
通过加强排水设施建设、改善土壤质量、指导农民科学种植以及提供资金支持等途径,可以有效地减少易涝耕地的面积,提高农作物产量,改善农民的生活水平。
政府应该加大力度,重视易涝耕地的治理工作,为农民创造更好的发展环境,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易涝地调研报告
易涝地调研报告易涝地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和背景近年来,随着气候变化和城市建设的不断推进,易涝地成为城市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为了深入了解易涝地现状以及相关影响因素,我们进行了一次调研并撰写此报告。
二、调研内容和方法1. 调研内容我们主要调研了易涝地的分布情况、影响因素以及城市管理对易涝地问题的应对措施等方面内容。
2. 调研方法我们采用了实地考察和文献调研相结合的方法。
实地考察包括前往易涝地较为集中的区域,进行现场测量和数据收集。
文献调研则主要针对相关学术文献、政府报告和专业研究成果进行分析。
三、调研结果1. 易涝地分布情况我们发现易涝地主要分布在城市的低洼区域,包括河岸、湖泊周边以及建成区的排水不畅区域。
其中,城市扩张和不合理的建设对易涝地的形成和扩大起到了重要作用。
2. 影响因素(1) 自然因素:包括地势低洼、河流湖泊众多、降雨量大等因素,使得易涝地较为容易发生;(2) 人为因素:城市建设不合理、大规模的填埋、乱建乱设等人为活动对易涝地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3. 城市管理应对措施针对易涝地问题,城市管理部门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进行管理和治理,主要包括:改善排水系统,加强河道治理,提升城市防洪能力等。
四、调研分析1. 易涝地问题的严重性易涝地问题不仅对城市的居民生活和财产造成影响,还有可能导致城市交通瘫痪、环境污染等问题。
因此,解决易涝地问题迫在眉睫。
2. 影响因素的综合作用易涝地的形成和发展是多个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相互交织,城市管理部门需要综合考虑,制定全面、科学的应对措施。
3. 城市管理部门的努力仍需加强在调研中,我们发现虽然城市管理部门已经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措施,但由于人口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易涝地问题仍然没有根本解决。
因此,城市管理部门需要加强对易涝地问题的研究和治理。
五、调研建议针对易涝地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 改善城市规划,避免在易涝地区域继续进行大规模建设;(2) 加强城市排水系统建设与管理,提高城市排水能力;(3) 加大河道治理力度,保护河道生态环境,缓解易涝地问题;(4) 提倡绿色生态城市建设,增加城市绿地和湿地面积,提高城市的防洪能力。
探讨东莞市政排水系统中应对暴雨积水的措施
探讨东莞市政排水系统中应对暴雨积水的措施摘要:由于高速发展的城市化进程和气候变化的影响,东莞暴雨呈上升趋势。
暴雨是指降水强度很大的雨,如若市政排水系统未能及时排除积水,暴雨过后交通仍会持续中断。
除了与市民交通出行等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市政排水系统的完善与否还较大程度影响着城市的卫生环境、道路状况等。
城市严重积水对城市居民生活、服务业、工商业、贸易等将产生日益重大的影响。
另一方面,频繁、长时间的积水,会破坏城市的生态环境,损坏城市的整体社会形象。
作为城市建设中重要的一环,市政排水系统的强化有利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基于此,本文就市政排水系统中应对暴雨积水的措施展开了探讨。
关键词:东莞;市政;排水系统;暴雨积水1市政排水系统的设计要点1.1排水设施的完善排水系统设计要因地制宜,不能生搬硬套。
各地区应根据自身所处位置的地形地势、气候条件、气象灾害特点,结合本地实际情况等多种综合因素进行合理设计。
例如像横沥镇油沥村、常平镇木倫加油站等多处易涝点,造成暴雨内涝的原因是现状道路两侧市政雨水管网管径偏小;清溪镇鹿鸣路等易涝点,造成排水不畅的原因是现状道路两侧排水管渠堵塞,局部雨水口较少。
根据排水管理部门的工作经验,目前造成东莞市部分地点出现内涝的主要成因有:(1)发生超过排水设施设计标准的强降水;(2)市政排水设施缺失,地表雨水无排走的渠道;(3)排水设施建设标准偏低,排水管渠过流能力不足;(4)外江外河水位顶托,缺乏泵站等强排设施,造成管渠排水不畅;(5)道路排水系统设计不合理,比如雨水口设置不符合实际需要等;(6)大型市政交通工程如轨道交通等在道路围蔽开挖施工过程中未经排水主管部门同意,圈占原有道路排水井口,造成局部道路排水方向改变和局部排水管道破坏;(7)排水管渠淤塞;(8)路面雨水口被树叶、生活垃圾等堵塞。
综合起来,要加强两个方面的工作:第一,加大对排水系统投入的力度。
城市规划是否合理,基础设施是否完备是评价一座城市是否宜居的首要因素。
广东东莞城市内涝成因分析及防治措施
中国防汛抗旱第23卷第4期2013年8月东莞濒临南海,位于广东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东北部,地处北回归线以南,属亚热带季风气候。
这里气候温和,长夏无冬,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23.6℃,多年平均降雨1769.5mm。
年内降雨主要集中在每年4~9月,占全年降雨的80%以上,其中4~6月以锋雨低槽天气降雨为多,7~9月台风降雨活跃,雨量分布呈“双峰型”。
东莞市作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近年来,受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东莞市成为广东省内的第4个暴雨区。
在城市极端降水增多、增强的趋势下,极端降雨引起的城市内涝灾害日益频繁和严重,几乎每年都有发生。
从2001年到2012年,东莞每年至少发生一次城市内涝,对于某些年份,更是一年发生2~3次城市内涝。
为了定性分析东莞城市内涝成因,对东莞城市易涝点进行了调研分析。
根据易涝点调研结果和东莞市地形地貌、水系特征,总结历年内涝灾害资料,东莞市城区洪涝灾害的主要成因可归结如下:(1)气候变化导致城市极端降雨频发。
气候变化导致一些地区极端天气事件出现频率与强度都相应增加,各种极端气候及灾害事实中,从城市角度考虑,极端降水事件发生最为频繁、影响最为严重。
极端强降水事件因其降水时段集中,降水强度大,常引起城市内涝灾害。
近十年来,东莞市极端降雨也有增多、增强趋势,2005年5月25日出现历史记录最大1h 降雨量,达109.3mm;2008年6月13日出现历史记录最大3h 降雨量,达219.4mm。
(2)城市地面硬化,地面滞洪和下渗能力降低。
随着城市快速发展,屋顶和硬质地面等不透水面积大幅增加。
一是城市地面硬化使得地面下渗能力大幅减弱,下渗损失水量减少,造成洪水总量增多、洪峰流量加大;二是硬化地面使得地表粗糙系数变小,造成汇流速度变快、洪水汇流时间缩短、洪峰提前。
三是城市地面硬化,大幅减少了下渗损失,降低地面滞洪能力,加快洪水汇流,使得城市内涝的排蓄条件加剧恶化,容易产生内涝。
塘厦镇洪涝灾害成因分析及对防洪减灾对策的思考
塘厦镇洪涝灾害成因分析及对防洪减灾对策的思考周鹏【摘要】阐述了塘厦镇所处位置的地理环境、地形特点,回顾历年的洪涝灾害情况、洪水分布及特性,总结洪涝灾害的特点,从地理、气候、时空及社会活动等分析洪涝灾害的成因,从工程措施、非工程措施、法律宣传、生态治理、机构建设等方面提出防御洪涝灾害的对策。
防洪减灾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社会性系统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
要搞好这项工作重在提高全社会的水患意识和依法防洪意识,逐步建立健全的防洪工程体系和非工程体系,做到“未雨绸缪”。
【期刊名称】《人民珠江》【年(卷),期】2014(000)003【总页数】2页(P78-79)【关键词】洪涝灾害;防洪减灾;成因;对策【作者】周鹏【作者单位】广东省东莞市塘厦镇农林水务局,广东东莞 52371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V871 概况塘厦镇位于东莞市东南部,东与清溪镇相邻,南与凤岗、深圳交接,西与黄江接壤,北与樟木头镇相连。
全镇辖区面积128 km2,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呈盆地状,中部零散分布有低矮的小山冈。
镇内主要河流观澜水、雁田水、契爷石水沿山势走向流入东江一级支流石马河,镇内各河流上游以伞形分布有中小型水库11座,总库容量为3 031万m3。
石马河发源于深圳宝安大脑壳山,流域集雨面积1 249km2,河床平均坡降6.1%,落差70 m。
塘厦镇地处南亚热带季风区,雨量充沛,降雨量年际变化大、年内分配不均,多年平均降雨量1 774 mm,最大年降雨量2 431 mm(2008年),最小年降雨量972.2 mm(1963年),全年降雨主要集中在4—9月,降雨量呈“双峰”分布,主峰出现在5月底至6月上旬,俗称“龙舟水”,次峰出现在8—9月,称“白露水”。
塘厦镇因行洪通道单一,极易发生洪涝灾害,且水浸水毁损失严重,尤以1993年的“9·26”和2008年的“6·13”损失最为惨重。
对本地区洪涝灾害成因进行分析,对其防御对策进行了认真思考并逐一阐述,以减轻洪涝灾害造成的损失。
东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东莞市防范学生溺水专项治理工作方案》的通知-东府办[2013]95号
东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东莞市防范学生溺水专项治理工作方案》的通知正文:---------------------------------------------------------------------------------------------------------------------------------------------------- 东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东莞市防范学生溺水专项治理工作方案》的通知(东府办〔2013〕95号)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市府直属各单位:《东莞市防范学生溺水专项治理工作方案》业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东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13年6月14日东莞市防范学生溺水专项治理工作方案为进一步防范和治理学生溺水问题,努力维护广大学生生命安全,根据国家和省有关会议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工作目标进一步健全学校防溺水安全教育体系,强化家长对孩子校外安全监管意识,提升社会各界对维护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视程度,建立防溺水工作部门联动机制,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学生安全防护网络,有效遏制学生溺水事故的发生。
二、职责分工(一)部门职责各职能部门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落实防范学生溺水工作措施,完善学生安全防护网络。
市委宣传部负责协调新闻媒体机构开展防范学生溺水宣传报道工作。
市教育局负责组织学校加强学生防溺水安全宣传教育,发布学生安全预警信息;组织学校开展家访等活动,充分利用安全管理平台等途径提醒家长加强学生校外安全监管,加强家校互动;配合职能部门落实防范学生溺水工作措施。
市公安局负责协调法制副校(园)长到校园做好相关安全教育工作,组织警务区民警、辅警等治安巡逻力量,加强水源地安全巡查工作。
市民政局负责组织社区综合服务中心有针对性地开展周末、假期社区辅导服务,广泛开展青少年儿童喜闻乐见的各类活动,减少因监护缺位导致的学生私自出外嬉水的机会。
易涝点排查整治实施方案
易涝点排查整治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城市易涝问题日益突出。
特别是在雨季,频繁的暴雨天气往往导致城市内部的道路、住宅区、公共场所等出现严重的积水现象,给市民的生活和出行带来了诸多不便。
因此,对城市易涝点进行排查整治,制定实施方案,是当前城市管理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易涝点排查1. 易涝点范围确定首先,需要对城市内部的易涝点进行全面排查。
易涝点主要包括道路积水点、住宅区积水点、公共场所积水点等。
通过实地勘察和居民反映,确定易涝点的具体范围和位置。
2. 易涝点原因分析在确定易涝点的范围和位置后,需要对易涝点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
可能的原因包括排水系统不畅、下水道堵塞、地势低洼等。
只有找准易涝点的原因,才能有针对性地制定整治方案。
三、整治实施方案1. 排水系统改造针对易涝点的排水系统不畅的问题,需要进行排水系统的改造。
包括疏通下水道、清理排水口、增设雨水收集设施等,以提高城市排水能力。
2. 地势调整对于地势低洼的易涝点,可以考虑通过地势调整的方式来解决。
比如通过提高道路、铺设排水沟、增设雨水花园等方式,改善地势低洼造成的积水问题。
3. 宣传教育在整治易涝点的过程中,需要加强对市民的宣传教育工作。
让市民了解易涝点整治的重要性,同时提醒市民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节水、不乱扔垃圾等,以减少城市积水的发生。
四、整治效果评估整治易涝点的工作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对整治效果进行定期评估。
通过对易涝点的排查情况、市民反馈等进行综合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和改进。
五、结语通过对易涝点排查整治实施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将有效提高城市的排水能力,减少城市积水现象的发生,改善市民的生活和出行环境。
希望相关部门能够认真贯彻落实整治方案,为城市建设和市民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和舒适。
易涝点调查方案
以我给的标题写文档,最低1503字,要求以Markdown 文本格式输出,不要带图片,标题为:易涝点调查方案# 易涝点调查方案## 背景介绍易涝点是指在降雨或其他水源涌入情况下,容易形成积水的地区。
这些区域可能由于地势低洼、排水设施不完善或其他因素导致积水的问题。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解决易涝点问题,需要进行调查和评估工作。
本文档将介绍易涝点调查方案,帮助研究人员或相关从业人员开展调查工作。
## 调查目的- 了解易涝点分布情况和主要原因- 评估易涝点对周边环境和人民生活的影响程度- 提供决策参考,制定相应的防洪措施和水利规划## 调查步骤1. 制定调查计划- 确定调查范围和区域- 制定调查目标和指标- 确定调查时间和人员安排2. 收集背景资料- 收集和整理相关地理、气象、水利等背景资料- 调查过去的降雨记录和洪水灾害情况3. 实地考察- 根据计划,前往目标区域实地考察- 注意在不同季节考察,以全面了解易涝点形成的情况- 观察和记录可能影响易涝点的因素,如地势、降雨、河流等4. 调查数据采集- 使用专业仪器和测量工具,对易涝点进行测量和记录- 测量涝点面积、积水深度、排水设施情况等- 采集土壤和水质样本,进行实验室分析和测试5. 数据处理和分析- 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清洗- 使用统计方法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等工具进行数据分析 - 分析易涝点的分布规律和原因,找出相关因素和影响因素6. 编写调查报告- 汇总调查结果和分析报告- 给出易涝点的总体评估和分级- 提出建议和措施,用于防洪和水利规划## 注意事项- 安全第一:在进行实地考察时,需注意安全,并做好防护措施。
- 保护环境:调查过程中应遵守环境保护法规,不破坏生态环境。
- 数据准确性:使用合适的仪器和测量方法,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 团队合作:调查工作需要多人合作,分工明确,相互配合。
## 结论易涝点调查是解决和预防洪水灾害的重要工作。
通过调查和评估易涝点的分布和原因,可以更好地制定防洪和水利规划,保护人民和生态环境的安全。
塘厦防汛应急预案最新范文
塘厦镇防汛应急预案一、总则1.1 编制目的为确保塘厦镇在汛期能够迅速、有序、有效地开展防洪防汛工作,预防和减轻洪涝灾害,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编制本预案。
1.2 编制依据本预案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汛条例》、《广东省防汛条例》等法律法规,以及国家、省、市防汛抗旱指挥部相关文件要求编制。
1.3 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塘厦镇范围内汛期防洪防汛工作。
1.4 工作原则(1)以人为本,生命至上。
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及时果断转移危险区域群众,避免和减少人员伤亡。
(2)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加强江河洪水、山洪、地质灾害和城乡内涝防治,提高防洪防汛能力。
(3)统一领导,分级负责。
建立健全镇、村二级防汛责任体系,明确各级各部门职责,协同配合,共同应对洪涝灾害。
(4)快速反应,科学应对。
及时收集、传递洪水信息,确保预警预报准确可靠,采取科学合理的防洪防汛措施。
二、组织指挥体系2.1 镇防汛指挥部设立塘厦镇防汛指挥部,由镇长担任指挥长,分管副镇长、相关部门负责人、村(社区)主任为成员。
指挥部办公室设在镇水利部门,负责日常防汛工作。
2.2 村(社区)防汛小组各村(社区)设立防汛小组,由村(社区)主任担任组长,成员包括相关部门负责人、村民代表等。
村(社区)防汛小组负责本辖区内的防汛工作。
三、预防预警3.1 预警信号根据市气象部门预报,当发生以下情况时,镇防汛指挥部启动预警信号:(1)发布暴雨黄色预警信号。
(2)发布洪水红色预警信号。
(3)发布台风红色预警信号。
3.2 预防措施(1)加强江河、水库、水电站、山塘等水利设施的日常巡查和维护,确保设施安全运行。
(2)提前清理河道、沟渠、排水管道,确保排水通畅。
(3)加强山洪、地质灾害防治,开展巡查和排查,及时消除隐患。
(4)提前转移危险区域群众,做好应急救援准备。
四、应急响应4.1 Ⅰ级响应当发生以下情况时,镇防汛指挥部启动Ⅰ级响应:(1)发布洪水红色预警信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
本文以东莞市塘厦镇易涝点问题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查和分析,得出了其成因为排水系统设计不合理、城市化进程加速、人为堆放垃圾
等多方面原因。
同时,针对成因提出了一系列的治理方案,包括加强排
水系统的规划和建设、加强城市化管理、加大3R 政策宣传力度等多方面的工作措施。
通过实践的验证,这些方案都是可行的,同时也为其他类
似地区的治理提供了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东莞市塘厦镇,易涝点,成因,治理方案
1. 问题概述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东莞市塘厦镇的城市面积逐渐扩大,
而排水系统的建设却跟不上进程,导致了当地易涝点的形成。
这些易涝
点给当地的居民带来了很大的不便,同时也对当地的环境造成了一定的
危害。
因此,对于这些易涝点问题的治理已经成为当前东莞市塘厦镇面
临的重要课题。
2. 问题成因
2.1 排水系统设计不合理
东莞市塘厦镇的排水系统建设主要是在城市化进程加速的过程中进
行的。
因此,很多地方的排水系统设计并不合理,存在一定的缺陷。
例如,有的排水水道比较窄,通行能力较差,容易在下雨天造成积水;有
的排水规划较差,排水系统的连通性差,排水流量难以充分排放。
这些
问题导致了在下雨天易涝点的形成。
2.2 原生态环境破坏
东莞市塘厦镇的城市化进程也带来了原生态环境的破坏。
例如,很
多地方随意砍伐树木、铺设路面等,导致土壤的水保持能力降低,增加
了下雨天发生水患的风险。
2.3 人为堆放垃圾
东莞市塘厦镇的居民在处理垃圾的时候,有相当一部分人采用了随
意堆放、乱倒垃圾等方式,导致下水道被垃圾堵塞,排水能力减弱,形
成了一些易涝点。
3. 治理方案
3.1 加强排水系统的规划和建设
针对排水系统设计不合理的问题,需要加强排水系统的规划和建设。
通过改造和加宽排水水道、建设雨水花园等方式,提升排水能力,有效
地预防易涝点的形成。
3.2 加强城市化管理
加强城市化管理是预防易涝点问题的重要手段。
需要落实城市化规
划的相应政策,加大对城市化建设过程中的监管力度,同时加强对城镇
村庄的规划建设,减少原生态环境的破坏,保护生态系统的稳定。
3.3 加大3R 政策宣传力度
加大3R 政策宣传力度也是解决易涝点问题的有效机制。
通过宣传推广垃圾分类、生活垃圾回收等制度,强化居民对垃圾的正确处理意识,
有效减少堵塞排水水道带来的危害。
4. 实践验证
以上治理方案在东莞市塘厦镇进行了实践验证。
通过加强排水系统
建设、加强城市化管理和宣传垃圾分类等方案,实际上使得易涝点问题
得到了有效的缓解,为当地的居民创造了一个干净、卫生、安全的居住
环境。
5. 总结
东莞市塘厦镇易涝点问题的存在,对于我们城市化进程的管理提出了新要求。
通过对成因的分析,结合治理方案的制定和实践验证,从根本上保障了城市化进程的可持续发展,为我们今后城市化的改秩提供了宝贵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