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客家山歌的演唱特点

合集下载

客家山歌的音乐特性研究

客家山歌的音乐特性研究

客家山歌的音乐特性研究摘要:客家山歌产生在客家地区,为广大客家人所喜闻乐唱,千百年来,客家人用它来歌唱劳动生活、抒发情思、交流感情、娱乐身心、鼓舞斗志,它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富有浓郁乡土气息,其具有独特的音乐特性,生动传神,流畅自然,世代相传。

本文将从客家山歌的历史渊源、种类、艺术特色等进行研究,以期对客家山歌有更全面和深入的把握,从而更好地认识、理解客家山歌的音乐特性。

关键词:客家;山歌;音乐特性;研究绪论:客家山歌是我国著名的民歌歌种之一,是客家人民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世代相传的优秀传统文化,而且已被列为广东省申报国家级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本文主要是研究客家山歌的音乐特性,要对客家山歌的音乐特性做全面的研究,本文首先分析了客家山歌的历史渊源;其次对客家山歌的种类、特点进行研究;最后通过以上的分析研究对客家山歌的音乐特性有了一个全面的认识,并说明其客家山歌的文化传承与发展。

客家山歌的内容丰富多彩、语言表达质朴、通俗易懂、形象生动、优美,从古至今牵魂动魄,歌声不绝,其唱腔艺术和表现风格具有鲜明的客家地域特色。

可以说,客家山歌是广大客家人们智慧的结晶和艺术审美情趣的具体体现,是客家文化的一大瑰宝,它作为客家人的口头文学,代代相传,所展示的文学价值、魅力和作用,是其他艺术所不能代替的。

本论:客家山歌是中国民歌体裁中山歌类的一种。

用客家方言演唱,故称“客家山歌”。

客家山歌,被称为有《诗经》遗风的天籁之音,自唐代始,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它主要流传于梅州、紫金、博罗、惠州、赣州、汀州各市、县和台湾的苗栗、紫竹、桃园等地及国内外客家人聚居地。

经过不断发展,客家山歌吸引了世人的目光。

一、客家山歌的历史渊源关于客家的来源,经过多年的田野调查与研究,学术界形成基本一致的看法,将客家看作是一个文化概念,而不是一个种族概念。

客家不是简单而纯粹意义上的中原汉族,而是长期以来中原南迁汉族与南方少数民族在种族、文化上相互交融而形成的独特民系。

舞低杨柳月声入桂花风-客家山歌的演唱特点

舞低杨柳月声入桂花风-客家山歌的演唱特点

3、客家山歌的演唱发声特点

与我国各民族民歌的发声方法有共同之处。 但又因民族风俗、语言、地域环境等因素的不同而有其丰富 多彩的个性特征。 三种演唱方法特点: 大本嗓真声演唱特点; 假声或真假声吟唱的演唱特点; 高腔山歌的假声真唱演唱特点。



一、大本嗓真声演唱的特点

客家人因大都居住在山区,人烟稀少,山高林密,从事开垦、 伐木放排、耕耘劳作 ,生活条件和生产环境都非常艰苦。
曲调旋律上,音区较高,音域相对要窄些,旋律级进较多, 跳进比较少,大的跳进更少。节奏自由,节拍多样,一首山 歌当中常出现混合节拍。

2、客家山歌的价值

客家山歌,始生于客家人的生活劳作,绕响回荡于岭岗山坳, 山野田间,村落圩场等。

其唱腔艺术风格特色具有鲜明的客家地域风情,从各个侧面 展示了客家人不同时期的生活方式、民俗风情和历史足迹, 对民族音乐、历史、社会、民俗等各方面的学科研究和发展 都具有很重要的价值,是我国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的宝贵财富, 值得我们认真挖掘,整理、研究和传承。


客家山歌,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我国历史文化的积淀,是客家文化 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客家人遍布世界各地,客家山歌在东方乃至 世界文化中,都具有一定的影响。 客家山歌,一直流传在民间,它是劳动人民的集体创作,也是他们劳动 智慧的结晶和艺术审美情趣的具体体现。 客家山歌琅琅上口,脍炙人口,有较强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千百年来, 靠口传心授,一代一代的流传至今。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致
谢!

追着日头趟山水
二、假声或真假声吟唱的特点

每个人的音域中,自然真声所达不到的高音可用假声去表现。 比如,客家妇女呼唤小鸡喂米时,呼唤鸭子时,哄小孩睡觉 时,怕吵醒小孩哼唱的歌大都用假声。 这种假声唱法,从歌唱方法上讲主要是指气息振动声带边缘 部分发出的声音。我认为最具典型性代表性的就是江西会昌 的西江山歌《做双镶鞋去情郎着》(“着”为穿的意思)。

广西博白客家山歌的艺术特点及传承发展

广西博白客家山歌的艺术特点及传承发展

广西博白客家山歌的艺术特点及传承发展广西博白客家文化最典型的文化形式是客家山歌,是最能体现博白人生活点滴的缩影。

客家山歌是用客家方言演唱的山歌,故称“客家山歌”,客家山歌从唐代流传至今,大约有一千多年的历史,素来被誉为与《诗经》一般的天籁之音,属于中国民歌体裁中的山歌类,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瑰宝。

它产生于劳动人民的生活日常,内容包含博白客家人的生产方式、劳动分工、服饰、婚姻、丧葬、宗教信仰、岁时等内容,在祝贺或祈祷时会演唱,是一种极富客家特色的语言。

博白客家山歌是中原移民南下迁移,并与原住民山歌相融合而成的。

在汉族里,客家人是影响力是深远的民系之一,在世界上分布最广阔,而广西博白县是中国客家人最集中、最多的聚居地,是客家人最后迁移的位置。

本文通过简单分析广西博白客家山歌的艺术特点与传承现状,分析博白客家山歌传承与发展的问题,让广西博白客家山歌再次走进人们的视野,为相关研究和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提供一些参考。

一、博白山歌的艺术特点与文化价值博白客家山歌历史悠久,具有鲜明的艺术气息,旋律高亢、嘹亮、抒情、悠扬、回环曲折,委婉动听。

歌曲句式为四句七言,一二四句押韵,旋律线条优美,几乎所有曲调中最都有装饰音,如颤音、倚音、滑音等,曲调抑扬顿挫,接地气,歌词不拗口,人们喜欢在田间荒野耕耘、抑或闲玩时兴致勃勃,张口就来两句,不受约束。

博白客家山歌的腔调种类繁多,它的音区较高,音区域较窄,级进较多,跳进较少,音调高扬又绵延不绝,进度平稳流畅,客家山歌讲究平平仄仄仄平平,起伏不大,节奏自由,音律感不是很突出,偏于柔润和舒缓。

博白客家山歌用客家方言演唱,讲究韵律,注重押韵。

客家山歌的歌曲类型包含了劳动歌、劝世歌、行业歌、耍歌、时政歌、仪式歌、情歌、生活歌、儿歌和猜调、小调、竹板歌等,各种各样的曲调把客家人的生活民俗表现得淋漓尽致,歌曲线条细腻,歌声余音绕梁。

不同歌词的构成大同小异,每首4 句,每句7 字,逢一、二、四句多押平声韵;善用比兴手法,以双关见长,语言通俗易懂,押韵上口。

客家山歌的音乐特征与演唱方法研究

客家山歌的音乐特征与演唱方法研究

客家山歌的音乐特征与演唱方法研究黄宇(惠港中学广东·惠州516000)摘要我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留下了众多文化瑰宝,客家山歌作为一种具有地方特色的民歌,属于我国重要的历史民族文化,地方特色非常突出,且极具艺术气息,一直流传至今,并依旧广受客家群体欢迎与喜爱。

客家山歌具有其特有的节奏特征、语言特征、结构特征以及音调特征,在演唱客家山歌的时候,也需要着重把握其独特的演唱方法。

本文主要研究客家山歌的音乐特征与演唱方法,以推进客家山歌的有效传承与发展。

关键词客家山歌音乐特征演唱方法中图分类号:J642.2文献标识码:A0前言客家山歌在客家文化当中占据重要位置,生动、真实的体现了客家文化,对客家优良的文化传统实现了全面表达与继承,也是客家人民在生活劳动过程中喜闻乐见的歌唱抒情形式。

客家山歌这种较为独特且极具地方特色的音乐形式,具有自身独特的音乐特征,在衬字、风格以及唱腔等多方面都具有属于自己的系列要求。

同时,客家山歌在演唱方法上也有属于自己的规律,并受到越来越多的人们喜爱。

1客家山歌的音乐特征客家山歌属于我国较为出名且广受喜爱的一种民歌形式,目前以及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当中,是我国重要的历史文化形式。

客家山歌具有自身独特的音乐特征,且相关音乐特征当中充分展现了客家群体的地方特色,且各个不同的相应客家地区其自身客家山歌以及客家文化都存在一定差异性,这主要是因为不同客家地区在语言以及生活、风俗等方面都存在一定差异,而客家山歌又来自于客家地区实际生活,导致不同地区的客家山歌也存在一定不同。

但是综合整个客家山歌来看,所有地区的客家山歌其又有着明显的相同特征,而客家山歌具有一致性的音乐特征主要体现在节奏特征、语言特征、结构特征以及音调特征当中。

1.1节奏特征客家山歌具有较为突出的节奏特征,在音乐的情感表达当中,节奏属于重要的影响元素。

在不同音乐表达当中,其节奏在力量上以及速度上出现的重要变化,相应传递出来的情感内涵也是具有很大差别的。

掌握客家山歌演唱特点的方法

掌握客家山歌演唱特点的方法

掌握客家山歌演唱特点的方法作者:吴海洋余琳来源:《开心素质教育》2015年第01期客家山歌是汉族民歌体裁的一种,主要继承了《诗经》的传统风格,受到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唐诗律绝和明清俗文学的重大影响,同时还兼容并取了南方各地民歌的优秀成分,千百年来,口传心授,久唱不衰。

其主要流行于赣南、粤东、闽西以及台湾北部等客家人聚居的地方,是我国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的积淀。

客家山歌形成于客家人的生活劳作,其艺术风格具有鲜明的地域风情,用客家方言进行吟唱,歌词结构基本相同,每首四句,每句七字,第一、二、四句押韵。

可一曲多词,反复演唱。

其曲调丰富,主要有正板山歌、号子山歌、快板山歌、叠板山歌、四句八节山歌和五句板山歌等,旋律非常优美。

要演唱好客家山歌就应该把握好以下几个特点:一、先学语言后学歌,运用标准的客家方言进行演唱客家方言的形成有着一个漫长的过程,它的成分也很复杂。

客家人是来自北方黄河流域和淮河流域南迁的的汉族人。

在粤、赣、闽边区与当地住民经数百年的相互接触、交流融合乃至同化后形成的一个汉族支系。

客家方言受到了多方因素的渗透与融合,“五里不同声、十里不同风”,具有鲜明的地域性色彩。

例如“什么”可以念成“嘛格”,“知道”用“晓”来说,“灶前”是“厨房”的意思,“穿心”代表“水开了”等等。

所以要唱好客家山歌就必须熟悉客家人的文化传统、语言规律和音乐色彩。

掌握客家语言规律是处理好客家山歌演唱风格的前提。

二、客家山歌的演唱方法客家山歌的地域性决定了演唱山歌的场合不同,内容不一,风格多样,但归根结底主要有以下三种演唱方法:1.真声演唱法,即大白嗓进行演唱。

客家山歌最基本的发声就是以真声为主,“原生态”唱法,完全基于身体肌能与嗓音条件的基础上进行演唱。

在发声的技巧上没有很高的要求,打开喉咙往前唱。

比如兴国山歌《盼望红军回家中》就是采用真声演唱突出客家的地方风格特色。

2.细声吟唱法,指真声与假声的转换(也称换声),在演唱中真声达不到音高就可以用假声去表现,多是妇女独自吟唱的一种方法,是特定的历史背景下的产物,音量较小,自己一人既扮男又扮女,借此来抒发自己的内心情感,歌词、节奏相对自由,极富情感表达和艺术感染力。

客家山歌的音乐特征及演唱方法分析

客家山歌的音乐特征及演唱方法分析

2021-04文艺生活LITERATURE LIFE民间奇葩客家山歌的音乐特征及演唱方法分析李秋(广东省梅州市梅县区客家山歌传承保护中心,广东梅州514700)摘要:客家山歌是我国民俗文化中的璀璨内容,客家山歌传承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对于我国民间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有重要意义。

传承与发扬客家山歌首先要了解客家山歌,音乐特征及演唱方法是客家山歌的基础,了解两者,透析客家山歌的本质,以更好在当代社会中寻找其独特的传承方式。

经过岁月的沉淀,客家山歌有着其独特的音乐特征以及演唱方法,文中从当下的客家山歌情况进行分析,探究其音乐特征以及演唱方法,为客家山歌的传承与发扬提供参考。

关键词:客家山歌;音乐特征;演唱方法中图分类号:J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21)11-0130-02DOI:10.12228/j.issn.1005-5312.2021.11.065客家山歌是客家人生活的一部分,随着客家人的生活开展不断的完善,已经形成其独特的音乐艺术风格。

近年来我国加强对于非物质文化的传承与保护的力度,随着客家山歌出现被越来越多的人认识以及我国对于民俗文化的重视,将客家山歌化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之一,让更多的人认识到客家山歌的魅力以及其呈现出的客家人传统优良文化与精神。

一、客家山歌概述客家山歌是客家人用客家话传唱的歌曲,客家人将客家文化内容与当地的乡土气息紧密结合,目前客家山歌主要分布广西、广东、江西福建等地,客家人将客家文化、当地文化、生活气息融合为一体形成了客家山歌独特的音乐特点。

客家山歌在客家人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客家人要重视客家山歌的应用,其对于客家人如同衣食住行一般不可或缺,从客家人对待客家山歌的重视程度可以看出为什么客家山歌能够传承千年依然具有极强的艺术生命力。

客家人通过客家山歌描述人们勤劳的生活以及表达生活中的情感,通过山歌抒情叙事,为客家山歌的情感埋下基调,也丰富了客家山歌的内容。

浅析客家山歌的演唱技巧

浅析客家山歌的演唱技巧

艺术大观Art Panorama86浅析客家山歌的演唱技巧李美群 刘松雅(华南农业大学艺术学院音乐系,广东 广州 510642)摘要:客家山歌在2006年5月被列入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客家山歌是中国民歌体裁中山歌类的一种,被称为是《诗经》遗风的天籁之音。

本文将从客家山歌的历史渊源、形成背景、客家山歌音乐特色、客家山歌的传承与发展等四个方面进行论述,由此掌握演唱客家山歌的演唱技巧。

关键词:客家山歌;音乐特色;演唱技巧客家山歌是中国民歌体裁中山歌类的一种,被称为是《诗经》遗风的天籁之音。

客家山歌在梅州、紫金、博罗、惠州、赣州、汀州各市、县和台湾的苗栗、新竹、桃园等以及国内外客家人聚居地上广泛流行且传播。

顾名思义,客家山歌即是用客家方言演唱的歌曲,故称为“客家山歌”。

客家山歌内容广泛,种类和体裁丰富,如有表达爱情的山歌、有农民采茶时的山歌,有船工号子山歌等。

客家山歌演唱形式有独唱、对唱、表演唱等。

客家山歌语言朴素生动,歌词善用比兴手法,可一曲多词,即兴创词,反复演唱。

一、客家山歌的历史渊源据史料记载,清朝雍正十年(1732年),广东总督鄂弥达向朝廷奏报,将惠州府兴宁、长乐(今五华)二县,潮州府程乡(今梅州市梅县区)、平远、镇平(今蕉岭)三县,建置嘉应州(今梅州),直隶广东布政司,称之为嘉应五属,翌年三月准置。

然嘉应州州名真正启用是雍正十一年(1733年)。

据州志,雍正十一年三月十四日题,本月十六日(军机处)奉旨依议,钦定州名为嘉应。

嘉庆十二年(1807),又升为嘉应府。

直至1911年,才复改为梅州。

而客家山歌的形成要追溯于中原汉民族的三次大迁徙中,早在西晋末年永嘉之乱时,在黄河流域居住着一部分汉人,因为当时的战乱原因,这些汉人便从南迁徙渡江,这些汉人定居在了江西一带,为有别于当地土著居民,这些汉人被称之为“客家”。

而后,在客家人居住的江西一带又成为了战火纷飞之地,有一部分客家人再次迁徙,因当时与江西接壤的闽西一带较为安定,变成了客家人第二次迁徙的地方。

刍议客家山歌的创作特征与演唱特点

刍议客家山歌的创作特征与演唱特点

刍议客家山歌的创作特征与演唱特点作者:郭黎来源:《学校教育研究》2016年第21期客家山歌是客家先民及客家人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形成的一种口头传唱艺术,其调高昂激越,歌词朴实无华,是一种原汁原味的民歌。

其创作特色和演唱风格有着属于浓郁民间民族特色。

客家山歌具有非常独特的旋律以及节奏,这些独特的旋律、以及音乐元素和均衡理性的节奏组成了鲜明的音乐体系,从而使得客家山歌有着鲜明的个性和突出的时代感。

一、客家山歌的创作特征(一)吸收民间元素丰富的民间资源是客家山歌创作取之不竭的源泉,在素材方面也大量吸收民间的因素。

早期也不乏其爱国主义情感的参与。

从家喻户晓的“兴国山歌”,一直到广西的《刘三姐》剧中的山歌,被全中国人所喜爱和传唱,不少民歌的曲调,追根溯源都吸纳了客家山歌的原材料。

客家山歌体现了客家地域的特色及美学特征。

经过与民间文化的糅合和吸收,客家山歌越来越多元化。

(二)创作旋律灵动流畅客家山歌的音色唯美动人,旋律灵动流畅,如《青春绿水夫妻对》在一个个音符将农家山寨的泼墨山水画生动呈现在人们面前。

其歌谣的巧妙之处在于将山歌高亢的旋律音调和活动气氛配合,让听众受到感染,感受到当中喜悦志强。

在歌词当中运用了很多的衬词,节奏鲜明,展现出客家山歌的音乐特点。

歌曲中同时蕴含了民族特色和时代艺术感染力,受到民间大众的广泛喜爱。

《过山溜》也是一首传统的江西山歌,作曲家在作曲过程中运用最原始的音乐语言对歌曲加以渲染,让听众的心灵得到震颤。

在音乐的世界里没有国界和时代的界限,一首好的歌曲可以糅合古老和现代元素,在东西方艺术文化之间,为听众打造一个纯粹的情感世界。

客家山歌也是客家婚嫁文化的特有表现,例如“哭嫁歌”在客家文化历史上的传承模式是口口相传,其歌谣内容反映出客家文化的风俗习惯和价值观取向。

它即是一种民俗的婚嫁形式,又是一种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

在中华传统美德和传统文化日益消减的今天,“哭嫁歌”始终表现着其旺盛的生命力。

浅谈客家山歌的艺术特征

浅谈客家山歌的艺术特征

浅谈客家山歌的艺术特征作者:袁小夏来源:《北方音乐》2017年第17期【摘要】客家山歌悠久的历史、灵活多样的表演形式、个性鲜明的曲调、完善的表现技法、丰富的内涵,都使他散发着独特的魅力。

本文通过客家山歌的表演形式以及表现技法等方面来解析客家山歌的艺术特征。

【关键词】客家山歌;艺术特征【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识码】A一、客家山歌的简介客家人由于历史政治原因不断迁徙,从北到南,沿途经过江西赣南、福建等地,大部分的人就在这些地区停下安顿。

福建闽西的长汀县、连城、宁化还有梅县地区都聚集了大批的外来民众,这些人将自己称之为“客人”。

众所周知,歌曲起源于劳动。

那时的人们劳作一天后会放声歌唱来释放劳累与压力。

从刚开始的不成曲调,到后来有意识的赋予旋律音调,在群众中传唱。

随着时间的发展,客家山歌流传的地域也越来越为广泛,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梅州地区有着“山歌之乡”“客都梅州”的称号。

二、客家山歌的表演形式(一)客家山歌的演唱形式1.独唱运用清唱的歌唱形式,一个人独立吟唱。

这类唱法在种类上属于劳动之余形成的山歌,最具代表的是“号子系列”,如人们耳熟能详的纤夫的号子“一根纤绳九丈三,父子代代肩上栓,踏穿岩石无人问,谁知纤夫心里寒。

”这种唱腔浑雄有力,反应出人的内心感情。

2.对唱对唱又名“驳山歌”,以男女在山上对驳情歌的形式演唱。

可以尾尾对唱,也可以各唱各的,大多数的对唱形式都是对唱,一人一句。

这种形式的山歌大多都是为了表达男女爱慕之情,男女一人一句,意境含蓄、耐人寻味、把无影无形的思想情感化为具体可见、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4]。

3.尾驳尾对唱所谓的尾驳尾对唱就是一个人先唱,然后后一个人接着上一个人的最后一句开头,接唱三句,依次循环下去,这样的唱法一般演唱时间比较长,多用于“打擂台斗歌”。

4.山歌小组唱、表演唱这种形式的唱法就是经过创作者的仔细思考,斟酌所创作出来的具有故事性的说唱兼表演形式。

这种形式的表演需要由一个主要的人物领唱,后面的人分组合唱、和唱,还有兼带表演动作,这种形式经过发展变成了现在专有的山歌剧。

客家山歌除了在语言上的特点外

客家山歌除了在语言上的特点外

客家山歌除了在语言上的特点外,在音列、音阶,调式,节拍、节奏,起音、落音,旋法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特点。

1、音列、音阶客家山歌多为四音列(1):在《中国民间歌曲集成.福建卷》中收录的14首上杭客家山歌中,这种四音列的山歌占10首。

其他有五音列的山歌2首。

然而,在客家山歌中经常存在一些下滑音,这些下滑音,特别是羽(la)音的下滑往往落在角(mi)音上,这样在四音列歌曲中就还存在一个角(mi)音。

在客家山歌,乃至所有的山歌中,音列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

在这些四音列的山歌中,所有的旋律均有这四个音构成。

这些音构成一个旋律的走向后,加以不同的节奏又形成不同的旋律,这些建构方法在旋律写作中是非常值得借鉴的。

2、调式客家山歌有徴调式、羽调式和宫调式三种。

以徴调式居多,羽调式少数,宫调式最少。

在《中国民间歌曲集成.福建卷》中收录的14首客家山歌中,徴调式的山歌达到11首之多,羽调式2首,宫调式1首。

这些徴调式的山歌中又以强调羽(la)、商(re)两音的徴调式山歌居多,这些歌曲往往在强拍、强位上或者以句末延长的方式来强调突出羽(la)、商(re)两音。

徴调式山歌,商(re)音出现在除第三小节之外的其他小节的强拍强位,以突出的位置强调该音。

全曲33个音符(含倚音)中商(re)音占了14个,将近一半。

羽(la)占了11个,次于商(re)音,并在第3小节和第5小节的次强拍给予强调。

宫(do)音只在第2小节当作前倚音出现,徴(sol)音也只出现了7次,在第2小节和歌曲末尾起到决定调性的作用。

也有同时强调上四度宫(do)音的。

例如:《郎是山中千年树》,此例中,宫(do)音分别出现在第1、3、5、6、7小节的强拍位置,强调该音。

在一些客家山歌的一些羽调式歌曲中,加入了变宫(si)音,例如:《歌本唱出合时辰》此例中,在第3和第5小节加入了变宫(si)音,这也许是借鉴了土著畲族山歌或者闽西汉剧中一些皮黄腔唱腔的特点,这个变宫(si)音仍带有鲜明的五声音阶性格,因而起了旋宫转调的作用,有了调式交替的的特点。

浅析赣南客家山歌演唱特点

浅析赣南客家山歌演唱特点
用 到 山 歌 中来 。 假 嗓、 本 嗓 和 细 嗓 是 山歌 唱法的三种 分类。 假嗓 , 现 大 多 指 真 假 音 结合的演唱 , 常 见 于 高 腔 山歌 , 抒 情 性 较
强, 具 有 浓 烈 的生 活 气 息 是 山 野 田 间最

赣 南 客 家 山歌 起 源
效 果脆 亮坚 实 , 形成 了脆 、 直、 甜、 润、 水 的 音 色 特 点 ,其 音 调 根 据 方言 的语 气 语
式 变 化 而 形 成 一 种 特 有 的 声 腔 艺 术 这 就 要 求 发 声 位 置 的集 中于 ; 隹确 性 。 有 些
乐 句 较 长 要 一 口气 唱 完 有 一 定 的 难 度 ,
这就要 求演 唱时要调 节好 呼 吸状态 , 充
分 利 用 腹 肌 与 横 膈 肌 的 控 制 力 量 。均 匀 平 稳 的 ~ 句 一 口气 的 完 整 演 绎 ,切 忌 在
全 曲 的 发 挥 。 这 就 要 求演 唱 者 声 门 积 极
闭拢, 同时 软 腭 与 小 舌 头 抬 起 贴 紧 咽 壁 , 向 下 叹着 唱 , 使 气 流 转 变 为声 波 , 在 高 位 置 的 头腔 得 到 共 鸣 , 唱 出有 弹 性 有 张 力 、 集 中明亮的声音 。 三、 结 语 赣 南 客 家 山歌 因语 言 、 地 域环境 、 风
山 歌 来 表 达 如 : “ 高岭埂上打 呼咒 , 细 妹 屋 家 吃 晏昼 : 细妹听到 呼咒响 , 筷 子 一 扔 碗 一丢 。 ” 表 现 了细 妹 听 到 情 郎 哥 唱 山 歌 的 哟 嗬 声 ,就 再 也 无 心 吃 饭 的 天 真 活 泼
调 幽静音量小且 婉转动人 ,多用于室 内 演唱, 运用 得 不 是 很 多 。 假 嗓 与 本 嗓 在 歌

浅谈客家山歌的艺术特征

浅谈客家山歌的艺术特征

浅谈客家山歌的艺术特征目录摘要 (2)一、客家山歌之概述 (3)1.1什么是客家山歌 (3)1.2客家山歌之背景 (3)1.3客家山歌之类别 (3)二、客家山歌之历史沿革 (4)2.1客家族的产生与不断迁徙 (5)2.2客家族的生活环境 (5)2.3客家族的生活习惯 (5)2.4客家族固有的文化特点 (5)三、客家山歌之艺术特征 (6)3.1文学性与地域性 (6)3.2鲜明的调式、调性 (6)3.3丰富的涵 (7)3.4客家山歌中富于想象 (7)四、结论 (7)参考文献 (9)致摘要客家族人的客家山歌是我国民间民族音乐所必不可少的部分,客家山歌是我国客家族人的客家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客家山歌也是我国音乐艺术宝库中瑰丽的珍宝,客家山歌与其他的民间民族艺术相比,它具有朴实无华、豁达情深的艺术特点。

在客家山歌中常常可以见到押韵常使等艺术表现手法,使得听者能够感受很强的艺术感情的渲染。

而从客家山歌的形成和发展来看,客家族人的客家山歌在中华民族民谣中发源时间较早,传播围较广,同时因为岭南地区地域环境闭塞,因而可见山歌的发展受外部影响比较小,使得客家山歌量的古语成分得以保留,有助于对我国古代文化进行研究分析,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客家山歌,历史沿革,艺术特征,类别一、客家山歌之概述1.1什么是客家山歌要理解客家山歌首先要明白什么是“客家”,客家人属于汉民族一支。

据考证,“客家”是因历史朝代上频繁的战乱,而使得大量的汉族居民从黄河流域向南方进行迁徙。

据考证,客家族人现代居住的地域围,大概北方要从并州上党开始,西方可以达到至司州弘农,东边可以达到达,中至豫州新蔡安丰地区。

自这些中原人最早的迁徙可以追溯到东晋时候开始,这些黄河流域的中原人因战乱不断的向南方迁徙,他们迁徙到达的、上杭、甚至地区。

根据史料记载,客家族人的大规模的向南方的迁徙总共有五次。

在前三次大规模的向南方的迁徙中的黄河流域的汉民族居民,最后大都定居在闽、粤、赣等闭塞的山区中,由于这些地区山岭众多,交通不便,使得这里十分的闭塞,在保护客家文化不受外来因素的干扰和影响的情况下,也使得客家自身独特的文化习俗得以传承下来。

客家山歌的艺术特征浅析

客家山歌的艺术特征浅析

客家山歌的艺术特征浅析“客家”是因历代战乱而多次从黄河流域大批南迁的汉族居民。

1933年罗香林在《客家研究导论》一书中考证,客家人员现居住的地方,大概北起并州上党,西至司州弘农,东达扬州淮南,中至豫州新蔡安丰。

自东晋开始,这些中原人陆续向南迁移,近者到达江西赣州、远者到达福建上杭、广东梅州、台湾。

据历史记载,客家先民大规模的迁徙有五次(见表1)。

在前三次大迁徙中南来的中原移民,大都定居在闭塞的闽、粤、赣山区,由于山川阻隔,交通不便,不易接受外来影响,加上客家本身强烈的宗族观念和长期形成的文化礼俗,使他们无论在江西,还是在福建、广东,都形成了自己的生活集团,保持了独特的风俗人情和语言习惯,这三次迁徙基本形成了闽、粤、赣三省客家人的独立体系。

今天客家方言的主要基地是广东东北部、江西南部和福建的西部、北部。

而我要谈的是广东客家山歌的艺术特征。

由于客家山歌是客家人民在劳动生活产生和创造出来的一种地方民歌,它跟客家山区的风俗习惯、地理习惯、风土人情、演唱条件、语言发音等都有密切联系,而广东客家山歌跟山西客家山歌和福建客家山歌相比也不例外,均有各自的艺术特征。

1 广东客家山歌的语言特征客家语言是沿袭了祖地黄河流域一带中州韵的影响,经几次迁徙后,客家先民逐渐来到粤东地区,再与当时在此居住的瑶族、畲、苗族相互交往和融化,而形成为一种带有中原语气的客家语。

广东客家语以梅县语为代表,各市、县经过长期生活也形成了各有特色的客家语。

如:兴宁语、紫金语、五华语、丰顺语等。

客家语言与普通话相比,发音比较靠前,位置比普通话稍低,发音着力点多在舌、齿、牙、唇。

同时鼻根音稍浓。

如:吃饭的“吃”字,普通话是chi,用上下齿齐呼往外而着力,同时舌尖翘起。

而客家话则用舌尖上下齿轻轻齐呼张嘴,显得气比声先出,听起来声音较浅,字的发音不一样,发出的音量和韵味也不一样。

其实,客家人发翘舌音相对难些,因为客家语中翘舌音较少。

然而,客家山歌的演唱恰恰是发挥唇、齿、舌、牙、颚等,而普通话的民歌演唱也充分发挥了“五音“。

客家山歌的音乐特点及演唱特色

客家山歌的音乐特点及演唱特色

客家山歌的音乐特点及演唱特色作者:陆优来源:《戏剧之家》2019年第18期【摘要】在我国传统民歌中,客家的山歌是一种非常具有特点的民族音乐之一,客家山歌主要表现出来的音乐体裁为山歌类,在我国传统民歌中具有独特的文化特色,同时,客家山歌也作为客家文化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发扬和传承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其中,客家山歌与其他传统的音乐不同,客家山歌的艺术表现形式、韵律等具有独特的特点,受到当地人的喜爱和追捧,同时,客家山歌的独特艺术表现形式,也被我国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为了能够更好、更加深入了解客家文化的特点和演唱特色,本文主要就以往客家山歌的表演内容,就客家山歌的音乐特色和演唱特色进行分析、研究,从而更好地弘扬和发展我国的传统民间艺术。

【关键词】传统民歌;客家山歌;音乐特色;演唱特色;传承与弘扬中图分类号:J642.2 ; 文献标志码:A ; ; ; ; ;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18-0080-01在我国非物质遗产中,客家山歌是一种非常独特的传统文化,它是由中原以及土著民族在历史的发展中,相互结合而形成的结晶,客家山歌具有悠久的历史,但是,随着时代的变化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外来文化和流行文化对传统文化的不断冲击,导致像客家山歌这些传统文化被人们逐渐淡忘,甚至对客家山歌这类传统民乐的音乐特点、演唱特色也逐步淡忘,为了能够更好地弘扬和发展我国的客家文化和客家山歌,就要对相关的音乐特点、演唱特色等进行研究和探讨[1]。

一、客家山歌的音乐特点(一)语言特点。

每个民族和地区都有自己的特殊语言,这与当地的环境和地域有关,在客家文化中,将客家语言生动形象地与音乐融合在了一起,形成了独特的客家山歌。

同时,客家方言作为客家山歌的起源,为客家人带来了不一样的地方特色。

客家人,在演唱客家山歌的过程中,一般用舌、牙齿、嘴唇等部位进行发力,通过与普通话有别的气音、爆破音进行发音,从而形成了独特的客家语言,在音乐演唱中,形成了具有独特语言的音乐[2]。

客家山歌的音乐特点

客家山歌的音乐特点
钢琴演奏的涵盖范围。
上 的原 因 , 决 定 了客 家 山歌 曲调 的特 点 , 如下 :
1 、音 与音 之 间 的 跨 度 或 跳 越 一 般 不 大 , 常 构 成 纯 四度关 系 , 旋 律 的音 区 基 本 在 一 个 八 度 之 内 , 且 较
四 、结 语
为集 中于 中音 区 ( e 1至 e 2 之间 ) 。如例一《 新打 梭 标

;. l
龙( 曩) 。 亮( 曩) . 长 ●) '
参 考 文 献
客 家 山 歌 的 演 唱 者 基 本 是 业 余 歌 手 (即 群 众 ) , 没 有经过 正规学 院训练 , 以本 色 大 白腔 来 演 唱 , 属 于 原 生态 演唱 ; 而 且 南 方 山 区 的 丘 陵地 理 环 境 , 山 山 之 间 并不遥远 , 所 以 歌 唱 者 仅 需 稍 作 声 调 提 高 就 可 以 。 以
和 施 展 。超 八 度 扩 张 大 音 程 和 弦 、 托卡塔式两手交叉、
[ 关键词] 客 家 山歌 曲调 歌 词 伴 奏 乐 器


引 言
客 家 人 原 为 中 原 人 氏 ,避 乱 世 而 移 居 南 方 山 区 。 地 理 天 然 的僻 远 高 险 , 形 成 远 离 中 心 的 一 个 个 安 全 与 文化( 风俗 、 语言等 ) 孤 岛与片 区 , 由 此 而 形 成 了 客 家 族群 , 其 主要 分 布 地 带 为 广 东 东部 与 北 部 、 江西南部 、 福 建 西 部 这 片 相 连 的 地 区 。 客 家 族 群 的 语 言 为 客 家 方 言 , 保 留了较 多的古代汉语 的特点 ; 其 音 乐 也 有 自 已 独 特 的形 式 , 继 承 了 诗 经 的 比 兴 传 统 与 七 言 诗 的 用 韵 布局 , 使 用 客 家 方 言来 演 唱 , 被 称 之 为客 家 山歌 。

岭南客家山歌音乐特点分析

岭南客家山歌音乐特点分析

岭南客家山歌音乐特点分析岭南客家山歌的优点就是能够让听众从中听出来歌唱者的情绪变化,它以动人优美的旋律著称,而且在岭南客家山歌中加入了形象的歌词描绘,让其更加富有内涵。

岭南客家山歌主要是运用多种表现手法,抒发歌者的情感,同时加上简明的歌词,让山歌变得更加委婉动人,这是许多人喜欢岭南客家山歌的最大原因。

岭南;客家山歌;音乐特点一、岭南客家山歌概述在中国传统的民间艺术中,歌曲作为最主要的几种艺术表现形式之一,一直以来都备受欢迎,尤其是更加接地气的岭南客家山歌,更能够用淳朴的声音打动人心。

新山歌、革命山歌、叙事歌、杂歌等不同类型的山歌体现出了不同地区人民朴实无华的生活品质,岭南客家山歌的表现形式也同它的种类一样丰富。

[1]广东作为中国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其人口数量较多,同时作为中国最大的客家省,广东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数百年以前。

有关资料记载,从数百年前开始,许多客家人因为各种原因从外地迁移到现在的广东地区,由于他们与广东地区本土人在生活习惯上有所不同,因此就以客家人自称,以此区分外来人与本地人。

经过数百年的发展,这些从外地迁移而来的客家人已经形成了别具一格的风俗习惯与生活方式,成为了中华民族一道靓丽的风景。

岭南客家山歌严格来说是传承于中国古代的汉族民歌,其中重叠、双关、赋比兴等表现手法都完好地继承了下来,而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又融合其他不同的元素,让岭南客家山歌变得更加具有特色。

[2]在古代时期,大量人口的南迁形成了现在广东地区的客家人,可以说大多数的岭南客家人都是中原子女的后代,所以岭南客家人的文化特色是在汉文化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岭南客家人最为特殊之处就在于他们的语言,这种特色语言是在长期的生活习俗中形成的,与岭南客家人日常的生活息息相关。

它能够反映岭南客家人在数百年的生存发展过程中所经历的苦难、能够反映出岭南客家人的淳朴民风。

二、岭南客家山歌特点岭南客家民谣中的九腔代表着广东省及其周边地区九种不同的口音,这些不同的口音经过了岭南客家人的糅合,已经成为了独具特色的声腔;而十八调则代表着在岭南客家民谣中所运用的声韵,包括了七个仄声韵以及十七个平声韵。

客家山歌的特点

客家山歌的特点

中国民歌体裁中山歌类的一种。

流行于广东东部的梅县、兴宁、五华、紫金,福建西部的上杭、宁化、清流、永定,江西南部的兴国、瑞金、永新等地,以及台湾北部的桃园、新竹、苗栗等地客家人聚居的地方。

用客家方言演唱,故称“客家山歌”。

客家山歌的内容广泛,语言朴素生动。

歌词善用比兴,韵脚齐整。

歌词句式为7字4句,每句为“2、2、3”的组合。

词曲不固定,一般都是即兴编唱。

可以一曲多词,反复演唱。

任何一种艺术都有其社会背景和历史源流。

山歌之所以风行于客家地区,大约有下列四种原因:第一,客家多分布于华东南各省山区地带,日常生活与“山”发生关系,而且客家风俗是妇女与男子同样担任着山间的各种操作,在长期的山间共同工作中,男女互相倾诉衷曲是预料中事,而山歌是有音韵的言词,比一般语言更能表达情意。

第二,客家因居住在山区地带,工作较为辛劳,一旦走到山上或原野谷中,不免感到心花怒放,而欲唱几首歌来发泄自己的感情。

第三,旧时客家因没有其他较为完备而普遍的民俗娱乐,平时抑制的情感不能获得适当的宣泄,而唱山歌正是一种大众化的娱乐,所以一般男女对它都有共同的喜爱。

第四,在客家社会里,旧礼教束缚很严,平常在家庭中或乡村里,男女之间保持严格的界限,除了夫妇关系,男女间的社交活动是非常稀少的。

即使是夫妇之间,也很少有轻松的生活节目。

由于在家里拘束过严,所以到了山间就好像精神得到了解放,所以会自然地唱起山歌来。

就客家山歌的内容和性质来说,大致可分为下列三种:一是属于自我陶醉或自我发泄的,唱时未必有对象,有时可以单独一人随口哼几句来调剂枯燥的心情。

二是属于男女间调情的山歌,这是客家山歌的最主要部分。

三是属于戏谑性的歌谣,即男女之一方以戏谑态度先向对方唱一首山歌,对方如有反应则互相以山歌调闹讥讽对方,如无反应,可知她(他)是一个老实可欺或不会唱山歌的人,那就更可以放任起来了。

属于自我陶醉的山歌:食烟爱食两三筒,连妹爱连两三宗,第一就要言语好,又要人才盖广东。

客家山歌的演唱特点分析

客家山歌的演唱特点分析
文献 标识 码 : A 文章 编 号 : 1 0 0 5 — 5 3 1 2 ( 2 0 1 5 ) 1 7 — 0 1 6 2 — 0 1 关键词 : 客 家山歌 ; 真声 ; 假声 ; 演唱 特 点 中图分 类号 : J 6 0 7
我 国少数民族众 多, 在不断的发展过程 中 , 各个 民族都形成
民 间 奇 葩
文艺 生活 L I TE RA T URE L I F E
2 0 1 50 6

客家 山歌 的演唱特点分析 传承保 护 中心 , 广东 梅州 5 1 4 0 0 0 )
摘 要: 本文从客 家山歌的真声唱法、 假声唱法以及假 声真唱三种传统唱法 出发 , 对其演唱特 点进行 了分析和研 完。
以及假声真唱方 面 , 对其演 唱特点进行进行分析 , 将 其看做是 中
华 民族传统文化艺术 的宝贵财富 , 更好 的认识客观 山歌 , 加强对 于其唱法的研究 , 使得更多的人 了解客家 山歌 , 对客家山歌进行 保护和弘扬 。
参考文献 :
[ 1 ] 金鑫, 润玉. 客家山歌的演唱特点叨. 农 业考古, 2 o o 6 ( o 9 ) .
注重腹式呼吸 , 以及对咽喉力量 和头腔共鸣的巧妙运用 。 假声真 唱主要是客家男人使用 , 可以使得音高达到与女生同度 。 通过在
假声 中融人 大量的真声成分 , 可 以使得声音 高亢 、 宏亮 、 富有穿
透力 。
男人作为家庭 的主要劳动力 , 在空 旷的山间劳动时 , 或者 回
通过 山歌 向家人报平安 时 , 必须提 高声 调 , 如果 采用 人们 自身本能 的表现欲望 ,可以说是完全基 于人 的 自然生理条 家 的路 上 , 假声 唱法 , 在高声 区不够宏亮 , 因此在长期 的演进 过程 中, 客家 件 的 唱法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客家山歌的演唱特点
摘要:客家山歌是我国独具特色的民歌之一,客家山歌是继承了我国古代《诗经》的良好传统风格,进行的现代化艺术风格的创新唱法。

客家山歌由于鲜明的
主题
以及地方特色的体现,在语言上较为通俗易懂,歌曲的含义上引人深思,在演唱
的特点上也具有鲜明的个性,是我国民间艺术的宝贵财富。

在客家山歌的演唱上
可分为真声、假声等不同的唱法。

本文主要针对客家山歌在演唱特点上进行简单
的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客家山歌;演唱方式;演唱特点
客家山歌在我国传统民族文化上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千百年来一直被传唱,并经久不衰。

客家山歌目前流行于我国闽西、粤东、赣南以及台湾北部等客家人
居住的地方。

山歌主要的形成方式是来源于客家人的生活劳作之中,具有浓厚的
地域风情,歌词结构部分采用押韵的形式,曲调较为丰富。

想要演唱好客家山歌,要针对其特点进行分析,并不断对演唱技巧进行创新,来确保客家山歌的演唱更
具有艺术性和欣赏性。

1.客家山歌的主要音乐特征
客家山歌是根据不同的客家人生活习惯、地方特色、语言运用、民俗风情等
方面进行的民歌,在歌曲特征上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和共通性。

鲜明的音乐特征
主要表现在歌曲演唱方言、节奏节拍、音节调式、曲式结构等方面,以下针对几
个方面进行逐一分析。

1.1客家山歌歌唱语言特征
学习客家山歌的必备条件是熟悉掌握客家方言的运用。

而学习客家方言是一
个逐渐养成的漫长过程,客家方言由于受多方因素的融合,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

想要演唱好客家山歌就要熟悉掌握客家人的文化传统以及语言特色,掌握好客家
语言规律是演唱的前提要求。

首先要掌握唇齿音,在发音过程中,要将翘舌音变
成平舌音,比如在普通话中的“chi”在客家话的发音为“ci”等;第二在送气方面,
客家话相较于普通话在送气音的保留比较多。

例如“b”在普通话中不发送气音,而在客家话中要发送气音“p”,简单来讲就是将普通话中的“播”“拜”“被”等发音改变,念成“坡”“排”“配”;第三,客家话在调值标准上比普通话的调值降低,不同于普
通话的上扬,客家话属于平缓的语调,比如在“情”“离”“来”等普通话上升调的发
音上,客家话都会念成降调的发音;第四,客家话将撮口呼韵读作唇齿呼韵,比
如普通话中的“全”,客家话读音是“前”;第五,客家话对于前鼻音与后鼻音不做
区分,比如客家话会将普通话中的“政治”读成“真挚”。

对于演唱客家山歌时,要
注意其与普通话的发音区别,明确发音以及咬字的不同,在发音上进行练习,保
证演唱出正宗的客家山歌[1]。

1.2客家山歌节奏节拍的特征
客家山歌的节奏节拍上与普通歌曲上也有明显的不同。

不同的节奏下,所表
达的音乐情感也有所不同,所要表达的力量也分大小的区别。

针对客家山歌的节
奏可总结为:自由节奏、规整、匀称的节奏、自由延长长音的节奏、紧迫的节奏、前紧后松或前松后紧的节奏、切分式节奏。

不同的节奏在演唱的形式上也不同,
要根据歌曲的中心表达思想,来理解节奏的不同演示。

另外,在节拍上,客家山
歌也具有丰富、自由多变的特点,节拍是节奏的总要组成部分,要想将节奏完全
掌握,要从节拍的每一个音节入手。

不同地域的客家山歌中的节拍也不是完全相
同的,各种节拍有时也会出现相互混合使用的情况发生。

1.3客家山歌音节调式的特征
客家山歌在音节调式方面具有一定的统一性,以四声、五声、六声的音节较
为常见。

在调式方面“宫商角徵羽”五种调式都有所包括。

1.4客家山歌曲式结构的特征
客家山歌在曲艺结构上的形式较为复杂多样化,主要可分为“起、承、转、合”等不同乐段的复合形式。

比如在《梅县公园景色靓》这一客家山歌的唱法中,是
四句体乐段结构中一首典型的作品[2]。

2.客家山歌的演唱方式
2.1真声唱法
在人声艺术中真声是一种发生的具体方法。

长期以来,我国客家少数民族生
活以及居住的自然环境都比较艰苦,人们往往在劳作的过程中,通过唱山歌的形
式来排解劳动的艰辛,并且以唱山歌的形式抒发自己的情感、呼唤朋友,已达到
驱赶寂寞的作用。

在这类山歌中基本上采用的都是真声唱法来进行的,在发声时,依靠两个声带的靠拢形成一定的张力,完成对声音高低的控制。

真声唱法的主要
特点就是音色饱满明亮,客家山歌中主要应用最多的一种唱法就是真声唱法。


要对客家山歌进行完美的演唱,要对于歌曲所要表达的情感有所了解,在此基础
上进行本能的表现。

比如《追着日头趟山水》这首就是典型的真声唱法的客家山歌,声音嘹亮、浑厚,优美的田间风景在山歌的演唱时就浮现在了观众的眼前。

2.2假声唱法
在客家山歌的演唱中,由于每个人的音域不同,有时想要达到的自然真声不
能很好的表现出来,这时就可以利用假声的唱法来实现。

比如客家人在日常生活
中进行家务劳动或陪小孩时所唱歌曲就是假声。

假声可以作为一种修饰声音的方
法使用在客家山歌的演唱中,可以将真声与假声结合在一起,产生出的效果具有
细腻、柔和的艺术感。

客家山歌中假声吟唱法也具有独特的韵味,通过假声吟唱,可将自己的心理情感寄托于唱歌之中[3]。

2.3假声真唱
假声真唱时会带动整个声带进行运动,能够使腹式呼吸与咽喉的力量以及头
腔共鸣产生良好的配合。

假声真唱的方式主要是男人使用,通过这种形式的发音,能够使高出的高音与女生发音的高度相同,并且在假声中进行大量真声的融入,
使发出的声音较为高亢、洪亮。

3.客家山歌的演唱特点
3.1标准客家语言的运用
客家山歌的最重要特点是利用标准的客家语言进行演唱,由于客家语言与普
通话发音上不同,演唱者应重视客家语言的掌控能力,明确客家语言的发音特点,并加强在韵律、风格、腔调上的差异控制,掌握客家语言的规律,对歌曲中蕴含
的地方特色以及客家文化传统、歌曲背景、歌曲的音乐特色进行合理的运用,演
唱时应凸显客家山歌的唱腔风格以及韵味格调。

3.2歌词与唱腔的相互结合
歌词内容与唱腔方式要进行完美的融合,这也是唱好客家山歌的重要前提之一。

这就要对歌词内容进行感悟,并根据不同歌曲的内容合理控制唱腔的方式,
演唱过程中,要“咬字清楚”,并理解歌曲所要表达的意境,将山歌以声传情、以
情绘声的特点表现出来[4]。

3.3装饰音的特色展示
客家山歌中一般具有很多的装饰音修饰,要以加强装饰音的修饰方面入手,完成客家山歌的完美演唱。

对装饰音的完美处理,从而达到强调不同的特性音调的作用。

要首先掌握好客家语言,并逐渐掌握客家山歌中的修饰音的发声,在了解其特点之后进行对山歌演唱上的处理。

气息要合理控制,装饰音的表达方式要细腻、婉转,只有对歌曲中的细节微妙处理,才能将客家山歌的风格表达出来。

另外还要做好装饰音在演唱中的合理过度,要注重情感的突出,利用基本方法的掌握,实现科学的发声。

3.4衬字、衬词的运用
客家山歌最为常见的衬字或衬词类似“哦”“哎”等,其主要作用有加强语气的效果。

衬字、衬词的出现有很多与客家的习惯和地域风情有关系,良好的衬字、衬词能够对整体的旋律进行美化,同时也增添了山歌的地域特色。

在学习客家山歌时,要注重衬字、衬词的发声,并要对字音与韵味合理的掌握,实现腔纯板正的效果,并将客家山歌特有的韵味在演唱中发挥出来。

3.5强弱规律的掌握
由于客家山歌不同的节奏节拍,要对其强弱的规律进行合理的掌控。

客家山歌中往往会使用大量的节拍变换,这也是是节奏产生强弱不一的效果的原因,不同地域的客家山歌也具有不同的特性,要对强弱的规律掌握良好,才能将歌曲更完美的诠释出来。

3.6气息运用以及发声方法特点
在演唱客家山歌时,对气息的运用以及发声方式进行有效的掌控。

演唱者应注重客家山歌声音明亮的特点,使用正确的发声以及气息的交换。

确保歌曲完成的准确性。

4.总结
综上作述,对客家山歌在演唱的方式以及演唱特点上进行的分析与探讨。

客家山歌我国客家文化中具有一定特色的民族文化,在演唱过程中,要注重凸显民族风格以及地域特色,可在保留原有的特色、风格的基础上,进行对客家山歌的普及并对其进行创新,以适应人们的审美以及时代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1]陈哲. 客家山歌演唱之浅谈[J]. 大众文艺, 2017(3).
[2]袁小夏. 浅谈客家山歌的艺术特征[J]. 北方音乐, 2017, 37(17):45-45.
[3]涂露柔. 浅析客家山歌歌词的修辞格运用[J]. 鸭绿江月刊, 2016(10).
[4]徐映茹. 浅谈客家山歌文化的传承及保护[J]. 大观, 2017(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