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事件应对法》解读及应用——突发事件应对的九项原则

合集下载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讲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讲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讲义导言: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是为了保障国家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和人民利益的重要法律法规之一。

本讲义旨在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基本内容和主要原则,以便公众了解和遵守。

一、定义与分类1.定义:突发事件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突然发生且对公共安全、社会秩序、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造成重大影响的事件。

2.分类:根据突发事件的性质和原因,可将其分为自然灾害、事故灾害和公共卫生事件等三个类别。

二、突发事件应对的主体1.国家机关:主要负责决策、指挥和协调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包括国务院、地方人民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

2.社会组织:积极参与突发事件救援与救助工作,提供专业服务和社会支持,如红十字会、志愿者组织等。

3.个人与公民:遵守突发事件应对法相关规定,积极配合政府组织的应对工作,保护自身安全和他人安全。

三、突发事件应对的原则1.人民生命安全至上: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2.综合施策:采取多种手段和措施,综合施策,形成合力。

3.预防为主:突发事件应对工作注重预防与防范,提前规划与准备。

4.快速响应:发生突发事件后,要迅速启动应急机制,及时响应和处置。

5.整体协调:加强各相关部门之间的协调合作,做到各司其职、密切配合。

6.戒备与处置相结合:在突发事件发生前,加强戒备与预案制定;在突发事件发生后,及时控制事件,开展处置工作。

四、突发事件应对工作的组织与职责1.决策层:负责制定突发事件应对的政策、战略和工作计划,指导和协调全国突发事件应对工作。

2.指挥部:突发事件应对的指挥中枢,负责统一调度和协调各部门、各地区的资源和力量,指挥应对行动。

3.相关部门:根据职责,参与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如公安、消防、卫生、交通、民政等部门。

4.地方政府:负责本地区内的突发事件应对工作,确保应急资源的调配和协调。

5.专业救援队伍:具备突发事件应对专业能力的救援队伍,例如消防、抢险救援队伍等。

五、突发事件应对的基本措施1.预警与预防:加强突发事件的预警系统建设,及时发布预警信息,采取措施避免或降低损害。

应对突发事件的原则

应对突发事件的原则

应对突发事件的原则
应对突发事件的原则包括以下几点:
1. 安全第一:在任何情况下,都应将人员的安全放在首位。

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应立即采取行动,确保人员的生命安全,例如疏散、隔离等措施。

2. 快速反应: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应尽快做出反应,及早控制事态的发展。

如果事情不及时控制,可能会造成更严重的后果。

3. 组织协调:突发事件不是个人的事情,需要各部门、各单位之间的紧密协作和协调。

应该建立一个紧急响应机制,明确每个部门、每个人的职责和任务。

4. 全面评估:在突发事件发生后,应该全面评估现场的情况,掌握事情的真实情况,制定出针对性的对策。

评估应该包括人员伤亡情况、物质损失情况等方面。

5. 及时通知:应当及时通知相关的人员和部门,发布信息,向社会公众公开事情的发展情况,减少可能出现的恐慌和误解。

6. 修复恢复:在突发事件发生后,应及时对受损物资进行修复和恢复,确保生产和生活秩序的正常运转,并采取措施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以上是应对突发事件的原则,应该根据具体的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和应用。

《突发事件应对法》解读PPT课件

《突发事件应对法》解读PPT课件

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应对
一、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含义
所谓群体性突发事件,指一定数量的人 们为了实现某一目的,采取的诸如群体 上访、请愿、集会游行甚至冲击党政机 关、封桥堵路、拦截列车等突发现象, 它是影响我国社会稳定的一个突出矛盾。
“上访打横幅穿状衣拦车喊冤首要分子要重罚”
• 2009年11月12日,华媒网对深圳中级人 民法院、检察院、公安局、司法局联合发布 《关于依法处理非正常上访行为的通知》的 报道。
(四)突发事件的处理原则
1、法治原则; 2、预防为主、预防与应急相结合 的原则; 3、比例原则; 4、人权保障原则。
四大原则的关系
法治原则是前提,预防为主、预防 与应急相结合原则是核心原则,比 例原则是手段性原则,保障人权原 则是最终目的。
(五)党政领导干部问责制
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 厅6月30日印发的《关于实行党政领导 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对群体性、突 发性事件处置失当,导致事态恶化,造 成恶劣影响的”将对党政领导干部实行 问责。
(三)突发事件的分类
1、根据突发事件发生的原因、 机理、过程、性质和危害对象,突 发事件应对法将突发事件分为四 类。
威尼斯
“东方威尼斯”
少林功夫
“真功夫”?!
2010年1-3月云贵川遭遇百年一遇的全省性特大 旱灾。
2010年10月下旬以来江西遭遇大旱,造成23万人 用人困难
沙尘暴
②地质灾害
“3.15”双汇瘦肉精事 件
“4.11”毒馒头事
(4)社会安全事件。由一定的社 会问题诱发,主要包括恐怖袭击 事件、民族宗教事件、经济安 全事故、涉外突发事件和群体 性事件等。
9.11恐怖袭击
2010年8月菲律宾劫持人质事件

突发事件应对法总结

突发事件应对法总结

突发事件应对法总结突发事件指的是无法预见的、突然发生的灾难或危机事件,如地震、火灾、爆炸、恐怖袭击等。

突发事件的发生通常会造成生命财产的严重损失,给社会秩序和人们的生活带来严重影响。

对于突发事件的应对,各国都有一系列的法律和制度进行规范,以下是对突发事件应对法的总结。

一、突发事件应对法的概念和基本原则1. 突发事件应对法的概念突发事件应对法是指国家和地方政府为应对突发事件制定的一系列法律和政策措施,目的是在突发事件发生后,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秩序,恢复生产和生活秩序。

2. 突发事件应对法的基本原则(1)生命至上原则:在突发事件中,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是第一位的,任何其他利益都不能凌驾于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之上。

(2)快速反应原则:突发事件发生后,应当迅速采取行动,切实保护人民群众的安全,防止损失的扩大。

(3)科学决策原则:应当根据科学数据和专业分析做出各项决策,做到因地制宜、因事制宜。

(4)统一指挥原则:突发事件应对过程中,需建立统一的指挥体系,统一调度、指导和协调各方的应对行动。

(5)信息公开原则:应及时向公众发布准确、全面的信息,增加透明度,避免谣言的传播。

二、突发事件应对法的法律体系1. 突发事件应对法的层次结构突发事件应对法主要由突发事件应对法、相关法律法规和文件组成。

突发事件应对法是制定具有普遍适用性的基本原则和规范,相关法律法规是对突发事件应对法的具体细化和补充,文件则是具体事件中的指导和措施。

2. 突发事件应对法的主要内容(1)突发事件的定义和分类突发事件应对法一般会对突发事件进行定义,明确突发事件的范围和分类。

不同的突发事件有不同的处理方式和应对措施,所以对突发事件的分类非常重要。

(2)应急管理制度突发事件应对法一般会明确国家和地方政府的应急管理制度,包括应急管理机构的职责、组成及工作程序等。

应急管理制度是突发事件应对的基础,规定了各方的责任和任务。

(3)应对措施和资源调配突发事件应对法一般会明确各方的应对措施和资源调配机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2024年修订)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2024年修订)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2024年修订)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全国人大常委会•【公布日期】2024.06.28•【文号】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二十五号•【施行日期】2024.11.01•【效力等级】法律•【时效性】尚未生效•【主题分类】突发事件应对正文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二十五号《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于2024年6月28日修订通过,现予公布,自2024年11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习近平2024年6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2007年8月30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 2024年6月28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修订)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管理与指挥体制第三章预防与应急准备第四章监测与预警第五章应急处置与救援第六章事后恢复与重建第七章法律责任第八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控制、减轻和消除突发事件引起的严重社会危害,提高突发事件预防和应对能力,规范突发事件应对活动,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生态环境安全和社会秩序,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本法所称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

突发事件的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事后恢复与重建等应对活动,适用本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等有关法律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作出规定的,适用其规定。

有关法律没有规定的,适用本法。

第三条按照社会危害程度、影响范围等因素,突发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四级。

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突发事件的分级标准由国务院或者国务院确定的部门制定。

第四条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建立健全集中统一、高效权威的中国特色突发事件应对工作领导体制,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联动、军地联合、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科技支撑、法治保障的治理体系。

突发事件处置的基本原则

突发事件处置的基本原则

突发事件处置的基本原则
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的、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
危害的事件。

在面对突发事件时,正确的处置方法对于减少损失、
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至关重要。

为了有效地应对突发事件,有必要遵循一些基本原则。

首先,及时响应。

当突发事件发生时,各级政府部门和相关救
援机构应立即响应,启动应急预案,迅速展开救援行动。

及时的响
应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并提供必要的援助和支持。

其次,综合协调。

在突发事件处置过程中,各相关部门和机构
需要进行有效的协调合作,确保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紧密配合。

综合
协调能够提高救援效率,避免资源浪费和重复劳动。

第三,信息公开。

在处理突发事件时,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及时
公开真实、准确的信息,避免造成社会恐慌和不必要的传言。

公开
透明的信息可以增加公众的信任和理解,有利于协调应对工作。

第四,以人为本。

在应对突发事件时,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
全应当是最优先的考虑。

各级政府和救援机构应全力保障人民群众
的生命安全,提供必要的救援和支持。

最后,总结经验。

每一次突发事件都是一次宝贵的教训,各级
政府和救援机构应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完善应急预案和救援能力,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水平。

总之,突发事件处置的基本原则是及时响应、综合协调、信息
公开、以人为本和总结经验。

只有遵循这些原则,我们才能更有效
地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减少损失,提高社会的应对能力。

突发事件处置原则八个原则

突发事件处置原则八个原则

突发事件处置原则八个原则# 突发事件处置原则八个原则突发事件是在日常生活或工作中突然发生的一种紧急情况,通常具有突发性、不可预测性和危险性。

对于突发事件的及时、有效处置至关重要,可以最大程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为了指导突发事件的处置工作,制定了突发事件处置原则。

以下是关于突发事件处置的八个原则:## 1.迅速反应任何突发事件都需要迅速做出反应,确保信息的及时传递和行动的迅速执行。

在突发事件发生后,应当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人员及物资快速集结,并采取紧急措施来减少事件的扩散和影响。

## 2.科学决策在突发事件处理过程中,应当依据科学、客观的原则进行决策。

通过对现场情况的评估和风险分析,制定符合实际情况和最佳效果的处置方案。

决策应当合理、公正,并充分考虑各种可能的后果和影响。

## 3.协同合作突发事件处置需要各个部门、组织之间的协同合作。

相关部门应当密切沟通,及时共享信息和资源,形成合力,共同应对突发事件。

协同合作可以提高处置效率,减少重复工作和资源浪费。

## 4.分类管理突发事件处置需要根据事件的性质和严重程度进行分类管理。

通过将事件进行分类,可以有针对性地采取不同的处置措施,提高处置的效果和效率。

分类管理还能帮助统计和分析突发事件的发生情况,为以后的处置工作提供依据。

## 5.信息公开突发事件处置过程中,应当及时公开信息,向公众提供准确、全面的情况通报。

公开信息可以有效稳定公众情绪,消除不必要的恐慌和传言。

同时,公众的参与和配合也是突发事件处置的重要方面,通过公开信息可以获得公众的支持和理解。

## 6.风险控制在突发事件处置过程中,应当始终关注风险控制。

通过评估风险和采取相应的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不良后果和伤害的发生。

风险控制需要运用科学、专业的知识和技术,减少不确定性和主观判断的影响。

## 7.教育培训突发事件处置工作需要有专业人员进行操作和管理。

因此,教育培训是提高突发事件处置能力的关键。

突发事件处理原则

突发事件处理原则

突发事件处理原则一、前言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对社会、组织或个人造成影响或潜在影响的突发性事件。

无论是自然灾害、事故事件还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都需要在第一时间予以妥善处理。

本文将介绍突发事件处理的原则,以帮助人们在面对突发事件时能够做出正确的应对和决策。

二、原则一:快速反应面对突发事件,及时的反应是至关重要的。

在得知或发现突发事件后,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并迅速组织相关人员和资源进行处理。

快速反应有助于遏制事件的扩大范围,减少损失和伤亡,并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效果。

三、原则二:科学决策突发事件处理需要科学决策的支持。

在制定应对方案时,应依据实际情况和相关数据,进行科学严谨的分析和评估。

同时,应充分考虑各种可能性和应对策略,并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

科学决策可以降低决策风险,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准确性和效果。

四、原则三:统一指挥在处理突发事件时,需要有一个明确的指挥体系来协调各方的行动。

统一指挥可以避免信息传递和指挥链条混乱,保证指令的准确传达和执行。

在指挥体系中,应明确指挥部门的职责和权限,并与各相关单位建立紧密的沟通渠道,以确保信息的及时传递和资源的有效调配。

五、原则四:科学救援突发事件处理中,救援工作是至关重要的一项任务。

科学救援需要有专业的救援队伍和先进的救援装备。

救援队伍应接受系统的培训,并熟悉紧急救援流程。

同时,要注重现场救援的安全性和高效性,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全力保护和救助受困人员。

六、原则五:信息公开在处理突发事件过程中,信息公开是非常重要的。

公开信息可以提高社会大众的认知和应对能力,增强公众的信任和支持。

同时,也可以避免谣言的传播和不必要的恐慌。

在信息公开过程中,应及时准确地发布相关信息,并回应公众关切,保持透明度和可信度。

七、原则六:后期评估突发事件处理结束后,应对处理过程进行全面的评估和总结。

这有助于发现问题和不足,以便在下次事件发生时有所改进。

评估过程应客观公正,充分听取各方意见,并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

突发事件应对法解读及应用

突发事件应对法解读及应用

《突发事件应对法》解读及应用——突发事件应对的九项原则大家好,今天我就突发事件媒体如何应对问题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突发事件发生后,我们如何面对媒体?现在有几种选择方式,我们大家现在都公认的就是边做边说、公正透明,把突发事件处置整个过程,和媒体进行有效的沟通。

那么突发事件沟通,做如何做?实际上,它是我们和媒体沟通的关键所在。

今天我想从如何依法应对突发事件,也就是从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角度来解决我们依法应对的问题,解决我们的依法沟通的问题,所以我想在这个问题有效结果以后,实际上我们的媒体沟通就是一个很自然的事情。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于2007年8月30日通过,自2007年11月1日起施行。

这部法律是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当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

为什么呢?因为它要解决的就是我们对突然发生的事件如何纳入到法律的轨道。

《突发事件应对法》明确规定,本法所称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

一、突发事件的特点(一)公共性和社会性从《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当中我们可以看到,突发事件有这样的几个明显特点。

第一个,突发事件具有明显的公共性和社会性。

突发事件造成的危害,它将给社会的公共秩序带来重大的影响。

事件的发展变化往往是根据既有的经验和措施难以判断掌控,处理不当,就可能导致事态的迅速扩大。

所以我们大家从这一点当中我们可以看到社会性。

突发事件的应对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就是要与社会建立起有效的管道,就是要和社会建立起沟通的渠道,就是要把突发事件发生发展可能产生的影响与社会讲清楚。

那么,我们要完成这个过程,媒体就是我们的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

大家知道北京曾经出现过京广桥塌陷事件,这个道路塌陷,第一时间利用多种媒体形式,包括手机短信有效的和社会建立起沟通渠道。

突发事件应急处理规定

突发事件应急处理规定

突发事件应急处理规定一、突发事件的定义与分类突发事件是指在一定的时空范围内,以突然发生、迅速传播、对生命财产安全造成重大危害的事件。

按其性质可分为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

二、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原则1.人民生命安全至上:保护人民的生命安全是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的首要原则。

2.科学决策:依据科学评估和专家意见,科学制定应急处理方案。

3.分工协作:各级政府及部门要明确职责,形成紧密合作的工作机制。

4.公开透明:及时向社会公布相关信息,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恐慌。

5.综合施策:准确分析事件原因,综合运用各种手段进行应急处置。

三、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组织体系1.应急指挥部:由政府、相关部门和专家组成,负责指挥、协调和决策。

2.人员调度与协调机构:负责突发事件中人员调度、协调和恢复工作。

3.信息发布与宣传机构:负责及时发布事件信息和进行宣传教育工作。

4.现场救援机构:由专业救援队伍组成,负责组织突发事件现场救援工作。

5.参与单位:包括公安、武装部队、医疗、交通、环境保护等相关单位。

四、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流程1.情报搜集和信息评估:及时收集、核实并评估事件的情报和信息。

2.指挥决策和资源调度:根据情报评估结果制定应急处理方案,并调度相关资源。

3.应急响应和处置:启动应急预案,迅速组织应急救援行动,并进行事件处置。

4.伤员救治和后期维护:将伤员及时送往医疗机构救治,并进行后期维护工作。

五、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关键措施1.及时警报和紧急疏散:通过警报系统通知社会公众,并指导人员有序疏散。

2.设立现场指挥中心:建立现场指挥中心,统一指挥、调度和协调救援力量。

3.迅速救援和抢险:迅速组织救援力量进行人员救援和抢险工作。

4.信息发布和宣传教育:及时发布事件信息,增加公众应对能力,避免谣言传播。

5.随机应变和灵活调整: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应急预案和措施。

六、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技术手段1.遥感技术:利用卫星遥感、无人机等技术获取灾害现场信息。

突发事件处置原则八个原则

突发事件处置原则八个原则

突发事件的处置原则旨在为突发事件的处理提供指导,确保处理过程安全、高效、有序。

以下是八个与突发事件处置相关的原则及其相关参考内容:1.快速反应原则:快速反应是突发事件处置中至关重要的原则。

有效的应急响应能够减轻损失并防止事态恶化。

为了迅速响应,应制定相关应急预案,并确保相关人员熟悉预案内容。

同时,建立紧急联系机制和快速通信渠道,以便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可以迅速组织起来。

2.指挥一体原则:指挥一体原则是调动各方力量进行突发事件处理时的重要原则。

在突发事件处理过程中,需要明确责任和任务,建立统一的指挥体系,确保指挥链条畅通无阻。

同时,应强化信息共享和协作,提高处置效率。

3.全员参与原则:全员参与原则是指在突发事件处理中,要将所有相关人员纳入应急响应体系。

这些人员包括政府机构、社区组织、企事业单位、志愿者等各个方面的力量。

全员参与能够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和资源,提高协同作战能力。

4.依法依规原则:依法依规原则是强调突发事件处理过程中必须遵守法律法规和政策。

在处理突发事件时,应依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行动,并确保所有处置措施符合法律要求。

5.灵活机动原则:灵活机动原则是指突发事件处理中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和变化应对策略。

突发事件的发展是动态变化的,应急响应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以便更好地处理突发事件。

6.信息公开原则:信息公开是指在突发事件处理过程中,及时、准确、透明地传递和公开事态信息。

信息公开有助于保持社会稳定,增强公众信任度。

同时,信息公开还可以减少谣言和不实信息的传播,提高整体处置效果。

7.确保安全原则:确保安全原则是指在突发事件处置过程中要确保人员和财产的安全。

突发事件可能存在危险和风险,应有针对性地制定安全措施,确保人员处置过程中不受伤害,避免次生灾害的发生。

8.评估总结原则:评估总结原则是指对突发事件处置过程进行评估和总结,以便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和提高应急响应能力。

对突发事件处理过程进行评估有助于发现问题和不足,并作出相应的改善措施,以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处理突发事件的原则

处理突发事件的原则

处理突发事件的原则第一,安全优先。

处理突发事件时,首要考虑的是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

要始终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摆在首位,迅速采取应对措施,确保人民群众免受伤害。

在处理突发事件中,要确保自身的安全,避免次生灾害的发生。

第二,迅速决策。

突发事件的处理需要高效的决策和行动。

当面对突发事件时,需要迅速集结专业人员和物资,并根据情况迅速决策,制定有效的应对措施。

决策时要权衡各方利益,做到公正、公平、公开。

第三,科学应对。

突发事件的应对措施需要科学可行。

要依据相关科学理论和实践经验制定应对措施,确保应对措施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在应对措施中,要注重风险评估和预警,及时调整应对策略。

第四,统一指挥。

突发事件的处理需要有统一的指挥系统。

要建立健全的指挥机构和指挥系统,明确各级各部门的职责和权限,并加强指挥协作。

通过统一指挥,确保信息的流通和决策的快速执行,提高应对效率。

第五,公开透明。

突发事件的处理要做到公开透明。

要及时向社会公布相关信息,保持信息的公正和真实。

对于突发事件的处理过程和结果要进行公开透明,接受社会的监督。

同时,要加强与媒体的沟通合作,及时向公众传递信息,防止谣言的传播。

第六,协调合作。

处理突发事件需要各相关部门的协调合作。

要建立跨部门、跨地区的应急机制,进行信息共享和资源协调,确保各方的努力不重复和互相支持。

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跨国界的突发事件。

第七,恢复重建。

突发事件发生后,要及时启动恢复重建工作。

要立即评估灾害损失,制定恢复重建计划,并迅速动员各方力量进行重建工作。

在恢复重建中,要注重社会心理和心理健康的恢复,提供必要的援助和支持。

第八,经验总结。

处理突发事件后,要及时总结经验教训。

要评估应对措施的有效性和不足之处,总结成功的经验和教训,改进应对机制和能力。

通过经验总结,提高应对能力,为未来的突发事件处理提供参考。

以上是处理突发事件的原则,通过遵循这些原则可以提高突发事件的应对效能,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秩序的稳定。

202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202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欧阳光明(2021.03.07)2007年8月30日,国家主席胡锦涛签发了第六十九号令:《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已由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自2007年11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以下简称《突发事件应对法》)有总则、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事后恢复与重建、法律责任和附则共七章七十条。

一、《突发事件应对法》的立法背景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等突发事件较多的国家。

突发事件的频繁发生,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近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积极主动地预防、及时有效地处置和最大限度地减少各类突发事件的发生及其造成的损失,对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在应对突发事件工作中也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一是应对突发事件的责任不够明确,统一、协调、灵敏的应对体制尚未形成。

二是一些行政机关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不够强,危机意识不够高,依法可以采取的应急措施不够充分、有力。

三是应对突发事件的制度、机制不够完善,导致一些突发事件未能得到有效预防,有的突发事件引起的社会危害未能及时控制。

四是社会广泛参与应对工作的机制还不够健全,公众的危机意识、自我保护、自救与互救的能力不强。

为此,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建立健全各种预警和应急机制,提高政府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和风险的能力”的要求,并开始着手国家各类应急预案的编制和有关法律的立法工作。

二、《突发事件应对法》的主要特点(一)坚持效率优先:赋予政府多项应急权力《突发事件应对法》规定,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履行统一领导职责的人民政府可以采取多项应急处置措施:1、组织营救和救治受害人员,疏散、撤离并妥善安置受到威胁的人员以及采取其他救助措施;2、迅速控制危险源,标明危险区域,封锁危险场所,划定警戒区,实行交通管制以及其他控制措施;3、立即抢修被损坏的交通、通信、供水、排水、供电、供气、供热等公共设施,向受到危害的人员提供避难场所和生活必需品,实施医疗救护和卫生防疫以及其他保障措施;4、禁止或限制使用有关设备、设施,关闭或限制使用有关场所,中止人员密集的活动或者可能导致危害扩大的生产经营活动以及采取其他保护措施;5、启用本级人民政府设置的财政预备费用和储备的应急救援物资,必要时调用其他急需物资、设备、设施、工具;6、组织公民参加应急救援和处置工作,要求具有特定专长的人员提供服务;7、保障食品、饮用水、燃料等基本生活必需品的供应。

处置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原则

处置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原则

一、前言在现代社会,各类突发事件层出不穷,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造成严重威胁。

为有效应对突发事件,减少损失,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特制定以下处置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原则。

二、处置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原则1.以人为本,生命至上在处置突发事件的过程中,始终将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

2.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坚持预防为主,加强风险防范和隐患排查,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同时,注重综合治理,加强各部门、各层级之间的协同配合,形成合力。

3.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系,明确各级政府和部门的职责,形成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应急工作格局。

4.快速反应,及时处置建立高效的应急响应机制,确保在突发事件发生后,能够迅速启动应急预案,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事态发展,减少损失。

5.科学决策,依法处置依据法律法规和应急预案,科学制定处置措施,确保处置工作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同时,充分发挥专家和技术力量的作用,提高处置工作的科学性。

6.信息共享,协同作战加强信息共享,确保各部门、各层级之间的信息畅通,实现资源共享。

在处置突发事件过程中,加强协同作战,形成合力。

7.善后处理,恢复重建在应急处置过程中,注重善后处理,及时做好受灾群众安置、财产损失评估、灾后重建等工作,确保受灾地区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8.宣传教育,提高意识加强应急宣传教育,提高人民群众的应急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同时,加强对应急管理人员和救援队伍的培训,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9.严格纪律,确保安全在处置突发事件过程中,严格遵守纪律,确保救援人员、受灾群众和财产安全。

对违反纪律、玩忽职守的行为,依法依规严肃处理。

10.总结评估,持续改进对处置突发事件工作进行总结评估,查找不足,不断完善应急预案,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三、结语处置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原则是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基本遵循。

在实际工作中,要严格执行以上原则,确保应急处置工作高效、有序、安全地进行,为维护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处理突发事件的基本原则

处理突发事件的基本原则

处理突发事件的基本原则突发事件指的是突然而意外地发生的事件,如自然灾害、事故、恐怖袭击等。

在处理突发事件时,必须遵循一些基本原则,以确保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和伤害,并保护社会安全和公众利益。

下面是处理突发事件的基本原则:1.第一时间响应: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必须能够迅速作出反应。

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建立有效的应急机制和预警系统,以便及时获得信息并及时采取行动。

此外,公众也应该接受相关培训,了解如何在突发事件发生时正确行动。

3.信息透明:在处理突发事件时,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及时、准确地向公众提供信息。

公众对于事件的了解和知情度很重要,可以增加公众对政府行动的信任和理解,避免谣言的传播和恐慌的蔓延。

政府应采取有效的传媒管理,确保信息透明,同时鼓励媒体扮演监督的角色。

4.分清职责:在处理突发事件时,各部门和机构应清楚自己的职责和任务。

政府应在事件发生前就制定和完善相关的应急预案,并明确每个部门的职责和责任。

此外,政府还应统筹协调各方力量,避免出现互相推诿责任的情况。

5.人民至上: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是最重要的。

在处理突发事件时,政府应始终将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采取一切必要措施保护人民的安全。

即使在一些极端情况下,政府也应确保人权和人道主义的原则得到尊重。

6.救援抢险:突发事件发生后,需要立即展开救援和抢险工作。

政府应尽快组织人力和物资投入现场,展开救援行动。

在救援抢险工作中,应注重救援人员的安全和协调,同时提供必要的物质和心理援助,以减少伤亡和恢复社会正常运转。

7.事后总结:处理突发事件后,相关部门应及时进行事后总结和评估。

总结经验教训,查找不足之处,进一步完善预防和处理突发事件的措施。

这样可以提高处理能力和反应速度,为未来类似事件做好准备。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详解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详解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详解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或正在发生,并且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社会正常秩序等方面造成或者有可能造成重大影响的事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是为了保障国家、社会和公民的安全,防范和应对各种突发事件而制定的法律。

本文将详细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相关内容。

一、突发事件的分类根据突发事件的性质和影响,可以将其分为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几类。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对于不同类型的突发事件有相应的应对措施和政策。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原则1. 预防为主: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强调预测、预警、预防和控制,防止突发事件的发生和蔓延。

2. 协同应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规定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加强协调配合,形成合力,共同应对突发事件。

3. 社会共治: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强调政府、社会组织和公民的责任和义务,号召全社会参与突发事件的应对和防范。

4. 依法应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明确突发事件应根据法律规定进行应对,依法处置突发事件,并为相关责任追究提供依据。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主要内容1. 突发事件的预防和应对机制:突发事件应对法规定建立健全突发事件预警、监测、预测、评估、应急管理等机制,并加强突发事件监测和预警能力的建设。

2. 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要求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制定、完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明确各自的职责和任务,确保应急处置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3. 突发事件应急救援: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规定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应急救援体系,提高救援能力,确保及时、有序、有效地开展突发事件的救援工作。

4. 突发事件信息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规定要及时、准确地发布突发事件的相关信息,加强舆情监测和应对,防止谣言的传播,保持社会稳定。

5. 突发事件后续处理与救助: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规定要加强事后处理和救助工作,对受灾人员进行及时的救助和安置,恢复生产生活秩序,尽快恢复正常社会运行。

突发事件应对法规及知识

突发事件应对法规及知识

突发事件应对法规及知识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摘要:第十二条有关人民政府及其部门为应对突发事件,可以征用单位和个人的财产。

被征用的财产在使用完毕或者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结束后,应当及时返还。

财产被征用或者征用后毁损、灭失的,应当给予补偿。

第三十条各级各类学校应当把应急知识教育纳入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应急知识教育,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救与互救能力。

第三十四条国家鼓励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为人民政府应对突发事件工作提供物资、资金、技术支持和捐赠。

第三十八条获悉突发事件信息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应当立即向所在地人民政府、有关主管部门或者指定的专业机构报告。

第五十四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编造、传播有关突发事件事态发展或者应急处置工作的虚假信息。

第五十七条突发事件发生地的公民应当服从人民政府、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所属单位的指挥和安排,配合人民政府采取的应急处置措施,积极参加应急救援工作,协助维护社会秩序。

第六十一条公民参加应急救援工作或者协助维护社会秩序期间,其在本单位的工资待遇和福利不变;表现突出、成绩显著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给予表彰或者奖励。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对在应急救援工作中伤亡的人员依法给予抚恤。

第六十六条单位或者个人违反本法规定,不服从所在地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发布的决定、命令或者不配合其依法采取的措施,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处罚。

第六十七条单位或者个人违反本法规定,导致突发事件发生或者危害扩大,给他人人身、财产造成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二、自然灾害应对1、滑坡/崩塌斜坡上的岩土体受到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地震及人工切坡等影响,在重力的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软弱带)整体或分散地顺坡下滑,称为滑坡,俗称“走山”。

陡峭斜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脱离母体崩落、滚动,堆积在坡脚或沟谷的地质现象,称为崩塌。

预防/预警(1)水突变。

大滑坡或崩塌前,可能出现断流多年的泉水“复活”,泉水、井水突然干涸,井(或钻孔)内水位突变等异常。

突发事件的处理原则

突发事件的处理原则

突发事件的处理原则突发事件处理的原则是指在面对突发事件时,所采取的应对措施所必须遵循的指导思想和方法原则,它是处理突发事件的基础和根本。

突发事件是指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突然发生的、破坏性强、可能会影响安全和生产的事件,如地震、火灾、爆炸等。

正确处理突发事件,不仅能够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还能够保障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突发事件需要及时而有效地响应,必须严格按照处理原则,来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保障整体处置的高效性和顺畅性。

第一、科学决策原则。

突发事件的本质是一个不确定的过程,因此必须科学决策。

在处理突发事件时,需要准确地了解事态演变情况,全面分析问题,紧紧把握突发事件信息的正确性、真实性、及时性和完整性,采取正确的决策。

第二、组织指挥原则。

突发事件是具有代际性和危险性,发生后不是一件事情就能解决的,需要采取整体治理措施。

因此需要建立一个高度组织化的指挥系统,采取科学灵活的指挥策略,分工明确、统一行动,整合社会资源,有效应对突发事件。

第三、快速反应原则。

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要迅速建立起有效的反应机制,尽快到达事发地点,快速掌握事态发展的动态。

应对过程中,要根据不同的情况制定不同的计划,及时修正和完善应对计划,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及时性和灵活性。

第四、资源共享原则。

突发事件处理需要充分调动和协调各方面的资源,形成合力。

可以利用政府和民间机构的资源补充和弥补彼此之间的不足,通过组织力度协调各方面的资源优势,实现资源的共享和互助。

第五、及时信息公开原则。

对于突发事件的处理,应当及时披露事件的基本情况及其影响,公开处理过程,全面了解事态发展方向,加强监督管理。

这对于保障社会公共利益并防止谣言产生极为重要。

第六、实际效果原则。

处理突发事件的目的是为了取得实际效果,解决突发事件带来的各种问题。

由于突发事件的特殊性,需要在针对性与可操作性之间寻找平衡点,找到解决问题的切入点,确保实际效果。

在处理突发事件时,必须遵循以上六个原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突发事件应对法》解读及应用——突发事件应对的九项原则(下)王重高天津行政学院法学教授六、如何应对突发事件的九个问题(一)预防准备下面我想就这个九项工作,也事实上我们在突发事件当中如何有效应对的九个问题,我想重点跟大家做个介绍。

第一个,预防准备。

我们说预防准备,预防什么?准备什么?首先就是排查风险。

刚才我在介绍《突发事件应对法》的时候,我们讲要建立风险评估体系,突发事件的应对,要求我们要对可能发生的事件心中有数,所以我们叫遇则立,也就是说我们要通过科学的方法分析可能存在的风险。

这个是十分重要的,我们来有效的分析,经过我们科学的测算,我们就能够排除事件,比如说我们国庆60周年阅兵,我们对于阅兵重型车辆通过的道路、通过的桥梁进行分析,我们重型车辆这个桥能不能过?这是我们通过分析,通过测量能够预知的。

如果我们必须通过而桥梁通过不行,我们怎么样?采取其他加固措施,我们避开这条道路,所以我们就规避了风险。

所以我们说,排查风险是我们预防准备当中首要做的。

培养意识,什么意识?危机意识。

我们国人有许多的话,像我们讲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

“有道之士,贵以近知远,以今知古,以所见知所不见。

”王昌龄在《咏史》当中,“位重任亦重,时危志弥敦”的警句,都在提危机意识。

这次在汶川地震当中,我们有过最牛校长就是四川桑枣中学的校长,他有效的组织了孩子们的演练,那我们大家设想,如果他所在的学校所建的楼不是一个可能的危楼,那他还会这样做?实际上我们大家看,危机意识实际上是我们预防准备工作最为重要的。

第三,储备资源。

我们说到储备资源,往往大家一说这个问题就讲得又大我们需要储备什么,其实资源的储备当然,国家要建立国家的储备制度,那我现在就问在座的每一个人你在家里你在工作当中,你为危机进行了什么样的储备?现在你们家里有没有手电?你的手电筒有,电池是不是失效了,加里面有没有一个应急的火柴,有没有一个应急的蜡烛。

我们更不要说你有没有一个应急的绳子,一个救援绳,一个救援的刀具,有没有?所以我们说,在预防准备当中,储备资源是国家的事,是社会的事,也是我们每一个人的事,我们每一个人能不能从小做起。

比如讲我们今天这个假如说我们作为一个新闻工作者发生了突发事件,你的储备如何?大家都知道我们这个汶川地震,卫星电话是我们需要的,我们有的地区有这个电话但是长时间没有用了,我们有的单位有这个电话带上了但是没有充电,到了现场无法使用。

我们类似的这些实际上都是我们储备的问题,我们能不能保障在事发以后我们的储备实际上它也是我们应对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现在国际上一些著名的救援队,他这个队伍从出发那天开始没有外在的补给,7天,靠什么?就靠他的一个科学的储备,所以我说这个储备问题也是我们十分关键的,所以有时候我们现在各地方做得都比较好了。

像我们现在一些大的宾馆、饭店都有一些什么空气的呼吸器等等,这个应急手电等等,所以我有的时候开玩笑说,我们现在大家住宾馆、住饭店我们进去以后你看没看,你查没查应急手电放哪里,空气呼吸器放在哪,这个饭店的疏散线路在哪,其实实际上这些都是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要求建立起来的。

在预防准备当中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就是培训演练。

今天我也来给大家介绍突发事件应对,其实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当然需要我们这些理论上的讲解,需要我们现实的说明,其实在突发事件应对当中最为有效的方法就是演练,今天,我们如何疏散,讲十次不如跑一次,刚才我介绍,我们四川安县桑枣中学的校长,他成功成功在哪?就成功在演练上,他把每天的课间操变为一次学员疏散的演练,有秩序,所以在这次突发事件当中,他们学校做得很好,无一伤亡,这个是预防准备思想工作。

(二)监测预警第二个工作就是监测预警。

监测预警在整个突发事件应对中处于一个十分重要的地位。

大家都知道76年的唐山地震到我们2008年的汶川地震,没有预警,带来的损失是惨重的。

这几年大家也频繁的看,台风来了,台风虽然现在我们的这个气象预报工作也存在着某些问题,还不能做到百分之百,但是科学有效预警也同样。

大家都知道,2008年冰冻雪灾,2008年的冰冻雪灾其实我们还有一个更大的事件,跟2008年冰灾就是广东火车站人群的聚集,现在这方面的片子大家也都能看到,大量的人群聚集到广州火车站时,我们为什么在这么长的时间内能够保障没有出现重大的事件?重大的人员事件?大家看这样大规模的人员聚集就在于什么?我们有预警。

在预警的前提下,我们科学处置,就避免了这种重大的人员伤亡,所以这些都是十分重要的。

我们预警信息主要来自于这样几个方面,一个是通报,相关部门和组织所传递的一些信息。

像气象预报,像一些重大的我们海洋局、我们气象局都做出报告,还有一些报告来自于基层单位,我们发现了一些微小的情况我们报告,特别是大家的举报,现在热线受理的举报投诉需求,专家群众的来信来访信息,报刊互联网登载的信息。

你能不能铺捉到?这次我不知道大家注意没有,这次在甘肃校车时间发生的过程当中,也就是我们政府如何面定这个校车,如何面对这个校车这个庞大的校车的需求,政府如何应对的时候,我们互联网就出现了一个信息,叫什么呢?中国政府向马其顿政府无偿赠送校车的事件,当然我们在这里不去讲这个事情的本身,我们应不应该赠送,应不应该怎么样,我们就看网络上聚集,现在铺天盖地,我们在探讨小车4500个亿的解决资金如何实现的时候,就我们中国校车处于这样状况的时候,大家看,互联网在目前对这个事情,社会的状态,所以我们说这些都要引起我们高度的警觉,这是预警。

(三)信息报告第三个是信息报告。

信息报告是我们根据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我们各级行政机关应有的职责。

大家都知道三鹿奶粉事件三鹿奶粉事件国家之所以要对石家庄市委,石家庄市政府作出处理,就在于8月2日至9月8日的38天中,石家庄市委、市政府未就三鹿牌奶粉问题向河北省委、省政府做过任何报告,也未向国务院和国务院有关部门报告,违反了有关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报告的规定。

是你在三鹿奶粉事件当中没有罪,但是你没有报告,所以这个报告是我们的一项重要的内容。

我们在突发事件的管理当中,我们大家一定要注意,三敏感:敏感时间、敏感地点、敏感事件。

四早,我们要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早解决。

敏感时间,敏感的地点,敏感的事件。

大家看,正好在我们这个校车问题在全国闹得沸沸扬扬的时候,马其顿校车事件,这个敏感的时间吗?敏感的事件吗?我们如何有效的应对,这些都是我们要求的。

大家都知道,我们非典我们公共卫生事件在我们卫生部做了一个很好的治保系统,就是我们突发事件的监测机构,医疗卫生单位有关单位,只要发现了需要报告的病例,进行报告以后,从机构到县级卫生主管部门,到市级卫生主管部门,到省级卫生主管部门,到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到国务院,虽然我们在这个过程当中都给予从一个机构向另一个机构给予了两个小时的报告时间,但实际上,我们这个有效的系统实际上它是一个有效的越级上报系统,只要进入了我们这个报告网络,实际上都能够在第一时间能够掌握信息。

而是我们每一级政府把我们的内容在相应的要求来进行有效的报告。

这是第三。

(四)决策指挥第四,决策指挥。

所以我们在汶川地震当中,我们的温总理有一个很著名的话就是自信,就要求我们大家要树立起战胜灾害的信心。

如何指挥有效决策呢?我们说它有这样几个原则,第一个快速反应,科学决策,第二个是统一指挥,综合协调,第三个是属地为主,条块结合。

第四个就是灵活机动,经济高效。

首先我们看快速反应,科学决策。

我这里有一张表,像出现了唐山汶川地震这样大地震当中,被埋人员抢救存活率这样的数据显示,如果在半小时之内,抢救人迅速的给抢救出来,那么他就是95%的存活率,如果一天24小时,抢救存活率就到了80%。

二天,48小时,就到50%,到了3天现在大家都知道72小时的黄金救援期,实际上72小时救援它的抢救存活率只有35%了。

其实我们用唐山大地震抢救存活率的数据,就震后的三天抢救出来的人35%,5天有没有,有,10%,我们就讲那是奇迹,所以这一切都要求我们什么?快快快,所以要求我们科学决策。

这次我们大家都知道汶川大地震当中,我们温总理在现场那种焦急的心情,一次一次下命令,但是在这样的一个山区间想通过路上救援短时间的恢复道路实际上根本不可能,这时候我们就给专家,就给领导,给总理提出科学的应对,建立空中救援通道,我们就调集了在全国范围内调集了我们这个直升飞机,建立空中的抢救通道。

那么,就是为了一个快,而这个是怎么样,是科学的。

所以这个快速反应就要求我们要做到这样几点,先近后远,就比如说我们说地震,就要先救近处被压埋人员。

第二,要先易后难,先救容易的下手,先轻后重,先救轻伤的,那救出来他也将可能成为我们一支很重要的救援力量,先营救被压埋的医务人员,先多后少,先救压埋人员多的地方,这些都是我们的在这种快速反应,科学决策当中我们要掌握的应对的一些大的原则。

第二,统一指挥、综合协调。

统一指挥,就是要确立我们指挥链的畅通,政令的统一。

综合协调,实际上强调的是配合,在统一指挥之下,我们各相关部门相互协调,相互配合,有效开展救援,不要推托,不要扯皮,时间就是生命。

属地为主,条块结合。

谁管?事发在什么地方,谁就管。

如何管?那么怎么样?条块之间有效的结合起来。

我们这次温州动车追尾事故谁管?浙江省管,属地管理,但是铁道系统是一个条条,是一个纵向的系统,这个纵向系统我们怎么样?铁道部的一个副组长就参加了浙江省的救援指挥部的副指挥,就使得在属地上建立一个统一的指挥链,把条和块的力量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实现高效。

所以特别是我们上级部门要充分的尊重下级部门的官,他们来自基层,他们就在这个事发地有充分的经验。

大家可能都记得,我们重庆开县曾经发生了一起造成重大人员伤亡的天然气的井喷事故,当时我们的国务院秘书长华建敏同志作为国务院工作组的组长,到了现场他讲,你们指挥我来协调,不要转换指挥权,你们什么问题解决不了需要我来做其他相关部门工作的时候我来负责,基层的工作而不是事事。

灵活机动、紧急高效。

效率是必须的,对于我们有些问题的解决,能不能做到灵活机动?比如说高考。

大家都知道我们高考在我们中国已经制度化了,每一年的6月份全国性的高考,512汶川发生大地震我们这些孩子多少伤亡,从512再到6月的6、7、8日高考,大家看短短的十几天,这十几二十几天对我们四川的孩子,灾区的孩子意味着什么?灵活,灵活处置,延期对这些孩子我们延期,就给予他们一个复习的一个时间,所以最后我们采取了其他的有效措施保障这些孩子们上学的基本权利,就采取各种变动措施,保障好。

这些都是我们所需要的这是我们说的这个决策指挥。

(五)危机沟通第五,危机沟通。

其实今天我们说从媒体沟通,其实对危机这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

我们首先要求快速,从突发事件应对的角度,一定要在第一时间内发布信息,我们现在很多的事件可以证明,我们通过第一时间发布信息,实际上这个信息的发布就是我们有效应对的一个组成部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