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市一中八年级上册期末物理试卷

合集下载

厦门市八年级上册期末物理试卷

厦门市八年级上册期末物理试卷

厦门市八年级上册期末物理试卷一、选择题1.小何自制了一个哨子,如图所示,在筷子上缠一些棉花,做成一个活塞,用水蘸湿棉花后插入两端开口的塑料管中。

用嘴吹管的上端,可以发出悦耳的哨声,关于哨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哨声是由于空气柱振动而发出的声音B.吹哨时,活塞上下推动的频率越快,音调越高C.吹哨时,上下推拉活塞的目的是改变哨声的音调D.活塞不动,用更大的力吹哨子,哨声的响度会更大2.中考期间,考场附近“禁鸣喇叭”,从有效控制噪声的角度分析是属于()A.控制噪声源B.控制噪声的传播途径C.保护受噪声影响者D.控制噪声的音调和音色3.我国的诗词中包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

下列诗句中的物态变化属于汽化现象的是()A.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B.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C.北国风光,千里冰封,雪飘D.云开雾散旭风暖,园中种下杜丹花4.“最爱吃的菜是那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清清白白做人也不掺假……”周末,小明妈妈打算做小葱拌豆腐,准备了一块正方形的豆腐和几根小葱,如图所示,根据图片信息估测豆腐的边长约为()A.1cm B.10cm C.4cm D.40cm5.如图是某网友在四月拍摄的某地雪景:积雪初融后,在某停车场上出现了一个个“雪馒头”,甚为奇特.雪堆正下方是方形地砖,每块方形地砖周围是条形砖.气象专家调研发现:四周条形砖比中间方形地砖具有更好的导热性和渗水性.关于形成“雪馒头”景观的解释肯定不合理的是()A.空气温度较低是“雪馒头”得以保留的原因之一B.方形地砖导热性差是形成“雪馒头”景观的原因之一C.太阳辐射导致条形砖上方的雪比方形地砖上方的雪更易熔化D.地表热量易通过条形砖及四周缝隙传递,使条形砖上的雪更易熔化6.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实像不仅能用光屏承接,也能直接用眼观察到B.光总是沿直线传播的C.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可逆,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不可逆D.矫正近视眼应该佩戴凸透镜7.如图所示,甲、乙两个凸透镜的焦距分别是3cm和5cm,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B.凸透镜都有两个实焦点C.乙透镜的焦距更大,其折光本领更强D.平行光经过凸透镜后,都能会聚于一点8.根据图中光线通过透镜前后的方向,在图中的虚线框内是(),可以矫正眼()。

2024届福建厦门第一中学物理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达标检测试题含解析

2024届福建厦门第一中学物理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达标检测试题含解析

2024届福建厦门第一中学物理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达标检测试题考生须知: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

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

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

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一、选择题(每题1.5分,共30题,45分)1.下列的估测中,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A.一节物理课的时间约为45sB.成年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6m/sC.一根新铅笔的长约为17cmD.一份中考物理试卷的质量约为100g2.小明利用最小分度值为1mm的刻度尺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四次测量的数据分别为3.57cm、3.58cm、3.59cm、3.58cm,则测量结果应记为()A.3.57 cm B.3.58 cm C.3.585 cm D.3.59 cm3.无为地处皖中,临江滨湖,四季分明,有许多美丽的自然现象。

下列现象由于凝华形成的是()A.春天,冰河解冻B.夏天,露珠晶莹C.秋天,薄雾飘渺D.冬天,白雪皑皑4.下列现象中,不能用分子动理论解释的是()A.打开香皂盒会闻到香味B.擦黑板时粉尘飞扬C.水和酒精混合后体积变小D.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斥力5.下列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的是( )A.发声的音叉放在水面能激起水花B.音叉发出的声音越响,乒乓球弹开的越远C.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短,振动时音调越高D.逐渐抽去玻璃罩的空气,听到的声音越来越小6.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宇航员能在太空中对话,说明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B.婉转悠扬的琴声,是由琴弦振动产生的C.医生用“B”超观察胎儿的发育情况是利用超声波传递能量D.考场附近禁止机动车鸣笛是阻断噪声传播7.如图所示,一束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光仍按原来方向传播B.光将向斜上方偏转C.在光屏上呈现各种色光D.光屏上只呈现红、绿、蓝三种色光8.关于声的说法正确的是()A.“震耳欲聋”主要说明声音的音调高B.“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根据音色来判断C.“超声波清洁眼镜”说明声能传递信息D.摩托车消音器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9.当光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折射角大于入射角B.折射角小于入射角C.折射角等于入射角D.以上说法都不对10.如图所示,将两只额定电压相同的灯泡L1、L2串联在电路中,闭合开关S后,发现灯泡L1较亮,灯泡L2较暗,此现象说明A.灯泡L1的阻值大于灯泡L2的阻值B.灯泡L1的额定功率大于灯泡L2的额定功率C.灯泡L1两端的电压小于灯泡L2两端的电压D.通过灯泡L1的电流大于通过灯泡L2的电流11.小明同学坐在正在行驶的公共汽车里,他说自己是静止的,他选择的参照物是()A.公路旁的树木B.迎面开来的小车C.身边走过的乘客D.车厢内的座椅12.如图是某网友在四月拍摄的某地雪景:积雪初融后,在某停车场上出现了一个个“雪馒头”,甚为奇特.雪堆正下方是方形地砖,每块方形地砖周围是条形砖.气象专家调研发现:四周条形砖比中间方形地砖具有更好的导热性和渗水性.关于形成“雪馒头”景观的解释肯定不合理的是()A.空气温度较低是“雪馒头”得以保留的原因之一B.方形地砖导热性差是形成“雪馒头”景观的原因之一C.太阳辐射导致条形砖上方的雪比方形地砖上方的雪更易熔化D.地表热量易通过条形砖及四周缝隙传递,使条形砖上的雪更易熔化13.如图所示,警察站在平面镜前正立警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警察在平面镜中成实像B.警察远离平面镜时,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变小C.警察靠近平面镜时,像远离平面镜D.警察距离平面镜2m时,警察跟像的距离是4m14.下列过程是利用蒸发吸热制冷的是()A.感冒发烧时额头上涂抹酒精给人体降温B.刚从游泳池出来被风一吹感到特别冷C.将湿衣服展开在阳光下很快变干了D.发生运动扭伤时利用冰块进行冷敷消肿15.声能够传递“信息”和“能量””。

厦门市一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期末试卷

厦门市一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期末试卷

厦门市一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期末试卷一、选择题1.如图所示,扬声器播放音乐时,放在纸盒上的小纸片会不断地跳动。

这个实验是用来研究()A.声音产生的原因B.声音传播的条件C.音调是否与频率有关D.乐音与噪声的区别2.城市里部分道路设计成如图1,这种下凹道路在控制噪声方面的作用是A.防止车辆产生噪声B.在声源处减弱噪声C.在人耳处减弱噪声D.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3.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液化的是()A.夏天,剥去冰棍的包装纸,看到白气B.撒在教室地上的水变干了C.放在冰箱冷室的矿泉水结成了冰D.冬天,室外冻冰的衣服干了4.“最爱吃的菜是那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清清白白做人也不掺假……”周末,小明妈妈打算做小葱拌豆腐,准备了一块正方形的豆腐和几根小葱,如图所示,根据图片信息估测豆腐的边长约为()A.1cm B.10cm C.4cm D.40cm5.如图中的四个图分别对应四种物质的熔化图象或者凝固图象(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温度)。

其中哪个图象描绘了晶体的凝固过程()A.B.C.D.6.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实像不仅能用光屏承接,也能直接用眼观察到B.光总是沿直线传播的C.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可逆,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不可逆D.矫正近视眼应该佩戴凸透镜7.放在凸透镜主轴上焦点以内的点光源S发出的光。

通过凸透镜后的光路如图所示。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凸透镜可以对光线起发散作用B.凸透镜只对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起会聚作用C.通过凸透镜后的光线是发散的,因为凸透镜的作用是对光线起发散作用D.通过凸透镜后的光线发散程度比原来小,仍然是会聚的一种现象8.受新冠疫情的影响,春季开学前,许多地区开展了“停课不停学”的网课学习。

小王戴着中间薄、边缘厚的眼镜进行网课学习,关于小王的眼睛及眼镜的说法,正确的是()A.小王是远视眼B.小王的眼镜是凹透镜C.小王的视网膜上成的像是放大的D.小王的视网膜上成的像是虚像9.在超市乘坐电梯上升时乘客说自己是静止的,他所选的参照物是()A.地面B.超市里的收银员C.上升的电梯D.货架上的商品10.投影仪是教学中常用的仪器,一教师在使用投影仪时,发现在屏幕上的画面太小,正确的调节方法是()A.减小投影仪与屏幕间的距离,下调凸透镜,减小凸透镜到物体间的距离B.减小投影仪与屏幕间的距离,上调凸透镜,增大凸透镜到物体间的距离C.增大投影仪与屏幕间的距离,上调凸透镜,增大凸透镜到物体间的距离D.增大投影仪与屏幕间的距离,下调凸透镜,减小凸透镜到物体间的距离二、填空题11.“入座即静,入座即学”中的“静”是通过在______减弱噪声的;考场内翻阅试卷的声音是由纸张的______产生的。

福建厦门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物理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调研试题含答案

福建厦门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物理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调研试题含答案

福建厦门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物理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调研试题学校_______ 年级_______ 姓名_______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30题,30分)1.如图所示,当闭合开关后,三个电阻是并联关系的是()A.B.C.D.2.下列各组物态变化现象中,都放热的是()A.春天冰封的湖面逐渐解冻;家里冰箱中形成冰霜B.工人用铁水浇铸成工件;太阳出来,湖面上的水雾消失了C.夏天剥开包装的冰棍周围冒“白气”;冬天玻璃窗上出现冰花D.洒在地面上的水很快就干了;家中衣箱内的樟脑球逐渐变小3.如图所示,在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蜡烛逐渐远离凸透镜时,移动光屏,在光屏上成的像逐渐变大B.蜡烛逐渐靠近凸透镜时,光屏要靠近凸透镜才能承接到清晰的像C.蜡烛在a点时,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D.应用蜡烛在b点时的成像原理,可制成近视眼镜4.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高速公路两旁设置隔音板,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声B.水中倒立的花样游泳运动员随着音乐表演,说明水能传播声音C.逢年过节,当社区举行一些文艺表演活动时,从高音喇叭传出的歌声一定不是噪声D.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5.下列有关力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重力的方向总是垂直向下B.手拍桌子时,手对桌子施加了力,桌子对手也施加力C.弹簧被拉伸时产生的力是弹力,钢丝绳悬挂重物的力是弹力D.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都有关系6.如图所示的几个实验中,能够探究“声音的响度与振幅的关系”的是()A.用力吹一根吸管,并将它不断剪短,听声音的变化情况B.当音叉发出声音后,让乒乓球沿切线方向靠近音叉,乒乓球会被弹起来C.用大小不同的力敲打鼓面,观察纸屑跳动的情况D.小刚轻声说话,小丽通过“土电话”听到小刚的声音7.开往博物馆的大客车正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行驶,车内的甲同学认为客车是运动的,而车内的乙同学认为路旁的建筑物是运动的。

2023厦门市八年级上册期末物理试卷

2023厦门市八年级上册期末物理试卷

2023厦门市八年级上册期末物理试卷一、选择题1.关于下列四个情景的说法错误的是()A.向上推活塞时,吹出的哨音音调会改变B.发声的音叉将乒乓球弹开,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C.敲击8个相同瓶子时,从左往右声音的音调逐渐变高D.正在发声的扬声器旁的烛焰晃动,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2.一般来说,大礼堂四周墙壁都做的凹凸不平像蜂窝状,这是为了A.提高装饰效果B.增强声音的响度C.减少声音的反射D.增强声音的反射3.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液化的是()A.夏天,剥去冰棍的包装纸,看到白气B.撒在教室地上的水变干了C.放在冰箱冷室的矿泉水结成了冰D.冬天,室外冻冰的衣服干了4.下列数据最接近实际的是()A.人体感舒适温度在35℃B.一支普通圆珠笔的长度约40cmC.一个鸡蛋的质量约50g D.正常人10次脉搏的时间约1min5.如图将冰块放于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用温度计测量罐中冰与盐水混合物的温度,可以看到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0℃。

这时观察易拉罐的下部和底部,就会发现白霜。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霜是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B.水蒸气形成白霜时吸收了热量C.冰中加盐提高了冰的熔点D .如果不加盐,则罐底出现小水珠而不是白霜6.关于光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物体逐渐靠近平面镜,所成的像逐渐变大B .老年人佩戴的“老花镜”是属于凸透镜C .光发生折射时,折射角一定小于入射角D .我们看到“红花绿叶”,是由于花吸收红光,叶子吸收绿光7.很多人喜欢在汽车的中控台上放置香水,其实这是非常危险的.香水的主要成分是易燃酒精,如图所示为四瓶相同的香水,透明的玻璃瓶盖形状各异,其中在阳光下最容易引发火灾的是A .B .C .D .8.生活中处处有学问。

以下生活用品和与其对应的光学知识之间的关系正确的是( ) A .近视镜——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B .放大镜——凸透镜能成正立、放大的实像C .穿衣镜——平面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D .手机刷脸支付——凸透镜成正立、缩小的实像9.小红骑着自行车上学,若说她是静止的,则选择的参照物可能是( )A .小红背着的书包B .迎面走来的行人C .从身边驶过的汽车D .路旁的树木10.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蜡烛、凸透镜、光屏位于如图所示的位置时,在光屏上呈现一个清晰的烛焰的像。

2024届福建省厦门第一中学八年级物理第一学期期末复习检测试题含解析

2024届福建省厦门第一中学八年级物理第一学期期末复习检测试题含解析

2024届福建省厦门第一中学八年级物理第一学期期末复习检测试题注意事项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

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第一部分必须用2B 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

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

一、选择题1.在平直的公路上,小明坐在车上用电子手表的秒表功能测出了汽车连续通过5根电线杆的时间为10s,相邻电线杆的距离为50米,则汽车的平均速度约为A.90km/h B.70km/h C.50km/h D.40km/h2.对于密度公式mVρ=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密度ρ与物体的质量m成正比B.密度ρ与物体的体积V成反比C.密度ρ与物体的质量m和体积V都有关D.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密度ρ在数值上等于质量m与体积V的比值3.下表搜集的是在标准大气压下一些物质的相关信息,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从室温逐渐降低温度,这几种物质中最先凝固的是酒精B.将乙醚抹在皮肤上,乙醚会沸腾C.将装有酒精的试管放入装有水的烧杯中,加热烧杯中的水,酒精会比水先沸腾D.能够装入1kg酒精的烧杯肯定能装下1kg的水4.将点燃的蜡烛放在距离凸透镜32cm处,在凸透镜另一侧距离凸透镜50cm处的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光屏上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B.凸透镜的焦距满足16cm<f<25cmC.光通过凸透镜时遵守光的反射规律D.当蜡烛逐渐远离凸透镜时,应把光屏也远离凸透镜才能找到清晰的像5.甲、乙两辆小车在平直公路上的运动情况如图甲、乙所示,分析图象可知A.甲、乙都由静止开始运动B.甲、乙都作匀速直线运动C.甲、乙两车经过5s一定相遇D.甲车速度越来越大,乙车速度不变6.如下图所示的四种情景中,对其所形成的原因描述正确的是()A.鹤的倒影是由于光从空气进入水中发生折射形成的B.插在水中的筷子出现弯折是由于光的反射所形成的C.小孔成像是由于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形成的D.照镜子是由于光的折射所形成的7.据专家介绍,12至18岁是青少年近视的高发期,主要原因如下:(1)长时间用眼不注意姿势或者休息。

厦门市物理八年级上册期末试卷

厦门市物理八年级上册期末试卷

厦门市物理八年级上册期末试卷一、选择题1.中秋佳节,人们以敲锣打鼓、吹唢呐等方式来营造热闹喜庆的场面,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锣、鼓的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而唢呐的声音不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B.人们通过音色来分辨锣、鼓、唢呐的声音C.唢呐做成喇叭形状可以提高声音的音调D.锣、鼓、唢呐的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2.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公路旁植树、安装隔音屏、安装噪声检测仪可以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B.大礼堂的四周墙壁都做成凹凸不平像蜂窝状似的,这样做是为了增强声音的反射C.医生用听诊器能听清病人胸腔内的声音是因为听诊器可以减少声音的分散,提高音调D.在教室说话比在操场上说话更响亮,是因为回声可以加强原声3.下列实例中属于液化的是()A.冰雪消融B.水烧开冒“白气” C.草地上形成的白霜D.用干手器将手烘干4.下列记录结果符合实际的是()A.九年级物理课本的厚度约为9cmB.教室宽约为60mC.小明的身高为1.68dmD.一支铅笔的长度约为18cm5.“水浴法”是一种常见的加热方式,它具有加热缓慢、均匀等优点。

如图甲所示,橙橙同学用水浴法分别加热两种物质甲和乙,同时观察它们的物态。

并根据记录的温度-时间数据绘制成如图乙所示的图像。

根据她绘制的图像我们可以推测()A.t1时刻以后,甲物质一定在吸热B.t1时刻以后,甲物质一定在发生物态变化C.t1~t2时间内,乙物质一定在吸热D.t1~t2时间内,乙物质的液态部分在变少6.如图所示,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A.放大的字B.水中倒影C.钢笔错位D.水面处“折断”的铅笔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凸透镜越厚,焦距一定越大B.验钞机是利用红外线工作的C.图中虚线框内的透镜是凹透镜D.白光是由红、绿、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的8.物理课上,小亮拿着老师分发的凸透镜观察书本时,看到如图所示的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凸透镜对光具有发散作用B.此时通过该透镜看到的像是实像C.该透镜远离书本,所成的像变大D.用该透镜制成的眼镜可矫正近视眼9.天明在窗前做作业,看见小狗花花正在树下晒太阳,不一会小明再向窗外望去,发现花花已经趴在院墙下,天明笑着说“花花跑的真快”,他选择的参照物是()A.花花B.树下奔跑的小孩C.院墙D.空中飞着的小鸟10.甲、乙两同学在同一地点沿平直路面同向步行,他们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下面说法中错误的是()A.前4min乙同学速度比甲同学速度大B.甲同学做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是0.5m/sC.乙同学第4min后仍做匀速直线运动D.甲、乙同学相遇时距起点240m二、填空题11.一曲《涠洲渔火》独弦琴独奏将北海园博园艺术表演推向高潮,引无数游人驻足聆听,这琴声是由琴弦______产生的;琴声是通过______传到游人耳朵的。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厦门市一中八年级上册期末物理试卷一、选择题1.科技馆有一个“声聚焦”装置,它是一个像锅盖形状的凹形圆盘,如图所示,把耳朵靠近装置的固定架的中心,远处传来的微小声音就变大了,这是因为“声聚焦”使远处传来的声音在其表面发生了反射而会聚,改变了声音的()A.音调B.响度C.音色D.传播介质2.下列与声现象有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宇航员之间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对话,是因为真空不能传声B.高速公路两旁的隔音板可防止噪声的产生C.只有主人说出暗语时才能打开“声纹锁”,其辨别声音的主要依据是音品D.汽车安装的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工作的3.如图所示,下列描述的现象属于升华的是()A.河里冰雪消融B.草叶上露珠形成C.枝头挂满白霜D.冰雕逐渐变小4.下列数据中,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A.物理课本的长度大约是60cmB.小明同学的体积为0.05m3C.干松木的密度大约是6g/cm3D.一只一次性水杯的容积约是600mL5.如图所示为甲乙两种物质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甲物质的熔点比乙高B.甲物质是非晶体,乙物质是晶体C.乙物质在 5-12分钟没有吸热D.0-5分钟甲升温快6.小明对下列光学现象实例进行分析:①小孔成像;②潜望镜中看到的景物的像;③放大镜看到的物体的成像;④投影仪屏幕上的像;⑤汽车观后镜中的像,其中()A.属于实像的是①②③B.由于反射而成的像是②⑤C.属于虚像的是②③④D.由于折射而成的像是①③④7.很多人喜欢在汽车的中控台上放置香水,其实这是非常危险的.香水的主要成分是易燃酒精,如图所示为四瓶相同的香水,透明的玻璃瓶盖形状各异,其中在阳光下最容易引发火灾的是A.B.C.D.8.如图所示,当我们看远处物体时,远处物体的光线正好聚焦在视网膜上。

当我们从看远处物体改为看近处物体时(一般不小于10cm),为了使近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上,晶状体凸度和焦距的变化情况分别是()A.晶状体凸度变大,焦距变短B.晶状体凸度变大,焦距变长C.晶状体凸度变小,焦距变短D.晶状体凸度变小,焦距变长9.如图是端午节举行传统的划龙舟比赛,龙舟上的指挥者稳稳地站在龙舟上指挥着队员们进行划水表演,这里“指挥者稳稳地站在龙舟上”所选择的参照物是()A.河水B.岸上的观众C.比赛终点D.龙舟10.甲、乙两物体,同时从同一位置向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两物体运动的s﹣t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甲做速度为4m/s的匀速运动B.第6s时两者相距12mC.乙5s运动距离6mD.以甲为参照物,乙向前运动二、填空题11.小冬在表演二胡时,用弓拉动琴弦,使琴弦______而发声;小冬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长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______;二胡的声音是通过______传播到我们的耳中的。

12.如图所示,鱼缸中只有一条小鱼,而眼睛从A点可以观察到两条,一条鱼的位置变浅,另一条鱼变大.前者是由于______形成的______像(填“实”或“虚”);后者是由于鱼缸的______侧部分(填"左"或"右")相当于______而形成的虚像.13.同学们在探究光的色散现象过程中,让一束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同学们在白色光屏上可以看到多种色光,一位同学将白色光屏换成蓝色光屏,这时在光屏上只能看到______光。

14.一辆运输液态氨的罐车在途中侧翻,发生泄漏。

短时间内,车周围出现“白雾”,这是由于液氨 ____吸热导致空气中的水蒸气 _____形成的(填物态名称)。

气体的液化可以采用_____和______的方法。

15.远视眼是由于近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______(填“前方”或“后方”)所形成,需佩戴______(填“凹”或“凸”)透镜进行矫正,也说明该透镜对光线具有______的特点。

16.如图所示,甲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要更精确地测出物体的长度,应选______(选填“甲”或“乙”)图所示的刻度尺,物体的长度为______cm。

17.如图所示,是一条鱼跃出水面,咬食荷花的画面,鱼在水中看到荷花是光从荷花斜射入水中,被鱼接收,看到的是______(选填“实像”或“虚像”),鱼要准确的咬到荷花,应该跃向看到的荷花所在的______位置(选填“下方”、“上方”或“本身”)。

18.小明为判别直径相同的两透镜的类型,分别将它们正对太阳光,把一张纸放在它的下方,在纸上得到相应的光斑甲和乙,透镜与光斑的大小如图所示(d1<d<d2)。

其中形成甲光斑的是______(凸/凹)透镜,为了判断形成乙光斑的是哪种类型的透镜,小明正确的操作是______,判断方法是______。

三、作图题19.(1)如图所示,小明想要利用一块平面镜使此时的太阳光竖直射入井中。

请你通过作图标出平面镜的位置。

(保留作图痕迹)(2)请在图中画出对应的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

四、实验题20.在探究“影响声音响度的因素”时。

(1)同学们采用如图所示的器材,选择音叉做声源,用小锤敲响音叉,将正在发声的音叉______ 竖直悬挂着的乒乓球,他们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______ ;接下来,他们敲击音叉发出更大的声音,重复上述操作,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______ ,实验所得的结论是:声音的响度与声源的振幅有关;(2)小明设计了另一组实验来进行探究,他用两枚钉子把一根橡皮筋固定在木板上,他用手勾住橡皮筋的中间,慢慢将它向外拉出2cm,松手后听橡皮筋振动发出的声音。

接下来的一步操作是: ______ 。

21.为了“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小颜同学采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试管中装有适量的冰。

(1)实验中需要的测量工具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2)实验中,用烧杯中的热水加热试管中的冰,这种加热方法叫做水浴法。

这样做不但能使试管中的冰___________,而且冰的温度上升速度较慢,便于及时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

(3)图乙是根据实验记录绘制的冰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由图像可知:BC段的物质处于___________(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态”),冰完全熔化需要___________分钟。

(4)试管中的冰完全熔化后,若持续加热,在标准大气压下将得到图像中的DE段,这段时间内试管中的水__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沸腾,是因为___________。

22.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中(1)图甲中A、B、C是三种读取温度计示数的方法,其中正确的是______;图乙中,温度计的示数为______℃。

(2)图丙是老师根据两组同学每隔2分钟记录一次温度的数据,描绘出对应的“温度-时间”图象。

由图象可知水沸腾时温度为______℃;水温达到沸点后继续加热,水的温度______(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3)由图丙可知,两组同学的图象存在差异,请说出一条可能的原因:______。

(4)如图丁所示,在盛水的烧杯内放入一装水的试管,用酒精灯对烧杯缓慢加热,当烧杯中的水沸腾后,继续加热,试管中的水______(选填“会”或“不会”)沸腾,其理由是:______。

23.小明在进行光的反射规律实验的探究过程中:(1)在光屏上标有角度数是为了研究________________;(2)小明想探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他应如何操作?________________;(3)在图中如果让光线逆着OF的方向射向镜面,会发现反射光线沿着OE方向射出,这表明:________________;(4)一条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为60°,反射角是_________;若入射角增大15°,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的夹角是_________;若入射光线与镜面垂直,则反射角是_________。

24.如图所示,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时,将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个标有刻度的可以沿ON向前、向后折的白色硬纸板垂直放置在平面镜上。

(1)在实验中使用白色硬纸板能显示______,也能方便地测量______;(2)以法线ON为轴线,将白色硬纸板的B面绕法线ON向后旋转,此时反射光线的位置______(选填“发生”或“不发生”)变化;(3)如果纸板没有与平面镜垂直放置,当光贴着纸板沿着AO入射时,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在纸板上看到反射光。

25.小明同学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1)实验过程中,当蜡烛与凸透镜的距离如图甲所示时,在光屏上可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______的实像,此规律的应用是______(举一例)。

保持烛焰和光屏的距离不变,在烛焰和光屏之间任意移动透镜,在光屏上还能形成______次清晰的像。

(2)由于实验时间较长,蜡烛变短,烛焰的像不在光屏的中心位置,要使烛焰的像仍然成在光屏的中心,应该将凸透镜向______(选填“上”、“下”、“左”或“右”)调节。

(3)如图乙所示,保持蜡烛位置不变,移动透镜至16.0cm刻度线处,则人眼在______(选填“A,B,C”)处能观察到蜡烛的像。

(4)实验完成后,小明把自己的近视眼镜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如图丙所示,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若保持光屏和凸透镜位置不变,想在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可将蜡烛适当______凸透镜(选填“靠近”或“远离”)(5)如图,小明周末在公园里站在同一位置用数码相机(焦距可改变)对着同一景点先后拍摄了两张照片甲和乙,请你判断照片甲是用焦距______(选填“大一些”或“小一些”)的镜头拍摄的。

26.如图所示是“测量小车沿斜面下滑的平均速度”的实验。

(1)实验所需的测量工具为刻度尺和______;(2)实验中,应使斜面保持较______(选填“大”或“小”)的坡度,以减小测量时间的误差;(3)实验中,对于如何获取下半程3s的平均速度3v,两种方法正确的是______;A.小车从B点静止释放,测出B到C的时间3t与路程3s,计算得到3vB.小车从A点静止释放,经过B点开始计时,到C点后测得时间3t,再测量路程3s,计算得到3v(4)实验中全程平均速度1v,上半程的平均速度2v,下半程的平均速度3v,三者间的大小关系是______;(5)若刻度尺是受温度变化较明显的金属做成,冬季做实验时,其测量全程的平均速度的结果将_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B【详解】“声聚焦”装置,它是一个像锅盖形状的凹形圆盘,如图所示,当参观者将耳朵靠近装置固定架的中心时,远处传来的微小声音就变大了,这是因为“声聚焦”使远处传来的声音在其表面发生了反射而会聚,减少了声音的分散;从而增大了声音的响度;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