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缘政治学研究综述

合集下载

国际关系与地缘政治研究

国际关系与地缘政治研究

国际关系与地缘政治研究在当今世界,国际关系和地缘政治成为了越来越受到重视的领域。

国际关系涉及了国家之间的交流、合作和冲突,而地缘政治则关注了地区的战略、资源和利益。

这两个领域相互交织,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首先,国际关系和地缘政治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过去。

例如,在两次世界大战中,国际关系和地缘政治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导致了无数的生命丧失和巨额财产损失。

学者们对于这些事件进行深入研究,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历史事件的发生原因,以及如何避免类似的问题再次出现。

其次,国际关系和地缘政治的研究还可以帮助我们预测未来。

目前,全球面临的许多问题,例如气候变化、贸易争端、战争威胁等都需要依靠这两个领域的专业分析来寻求解决方案。

其中地缘政治尤其重要,因为不同国家之间的地理位置、自然资源以及经济条件都会产生影响,因此在制定政策和决策方面需要考虑这些因素。

第三,国际关系和地缘政治的研究还涉及到了国际合作以及国家安全问题。

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国家之间合作越来越频繁,而全球性的安全问题也日益增多。

比如,像恐怖主义、网络攻击等威胁已经突破了国家的边界,需要各国共同合作解决。

此外,像国防安全、军备竞赛等也需要依靠国际关系和地缘政治来分析和应对。

最后,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国际关系和地缘政治专家,也需要不断学习和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学习方法可以包括阅读知名学者的研究,参与学术会议或研讨会,还可以寻找职业机会或实践项目进一步拓展自己的视野和实践能力。

总之,国际关系和地缘政治的研究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领域,它们对于国家发展、全球治理、人类安全等都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无论是学者、政策制定者还是普通的公民,我们都需要加强对这些领域的学习和理解,以适应和应对现代社会复杂多变的挑战。

地缘政治学——精选推荐

地缘政治学——精选推荐

以联合性的地缘政治观念的和平与合作思想为指导去建构地缘政治理论,本文认为这是地缘政治学获得生命力的重要途径。

中国的和谐世界思想所包含的信仰在地缘政治学的范式下,就是一种联合性地缘政治观的体现。

新地缘政治学注重从整体角度去看待全球地缘政治局势,麦金德开创的整体世界观被继承和发挥,和传统理论以地理要素对国家权力的建构作用为核心的特点相比较,新地缘政治学更注重将地缘政治结构与世界秩序结合起来研究,考察二者之间的相互建构关系。

由人类组成的国家行为必然受到自然环境的制约。

当时的科技水平较低,人类对自然更多的是适应而非改造,在这种实践基础上提出的理论必然会反映人对环境的过度依赖,所以当时的地缘政治思想主要体现为环境决定论,即地理环境是国家权力构成的决定性因素。

西方地缘政治思想最早在人境关系的论述中研究地理环境与政治的关系,通过考察地理位置、自然环境、气候特点等因素去分析人的性格和行为倾向,然后将人的思维特点与国家的政策选择联系起来,从而确立地理环境对国家行为的限制作用。

这时的思想主要是从人境关系视角出发,围绕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去分析“地理对于考察政治行为的重要性”,其最终目的是指出地缘因素对国家行为的影响和制约作用。

这实际上证明了地理因素与国家权力之间的一种关系,就是地理因素对国家具有支配性的影响力,是国家权力在现实建构中的决定性因素。

从古希腊一直到近代的人境关系研究,都是将极其复杂的人类性格和政治活动归因于气候等自然要素,这显然是违背客观事实的,虽然后期的一些学者也注意到了社会条件的作用,但是气候仍被视为影响居民性格的头号因素,这样的观点在今天看来是不对的,但是这些思想不能因此被否认其价值,对自然条件的关注为后世地缘政治学的研究开辟了路径,为今后从地缘角度观察国家行为和国家权力建构起了引导作用。

拉策尔拉策尔认为国家有机体的生存和发展依赖于其周围的环境,这个环境主要指的是空间和位置,国家能取得怎样的成就取决于这两个因素。

中国地缘政治

中国地缘政治

中国地缘政治中国地缘政治一、地缘政治学的概念和特点是什么?地缘政治学的概念是:地缘政治学是政治地理学的一个部分,它根据各种地理要素和政治格局的地域形式,分析和预测世界地区范围的战略形势和有关国家的政治行为。

地缘政治学的特点:1、国际性:指地缘政治主要研究国际上各种政治力量的地理结构及其相互关系。

2、整体性:指国际社会是紧密联系的整体,任何国家或地区实力的变化必然影响到整个区域乃至全球力量的平衡。

3、动态性:指地缘政治区域并不是由恒定不变的地形所规定的地理区域,而是一方面由地理所决定,另一方面由实力中心的动态的转移所决定的一些区域。

4、政治性:指地缘政治是为一定阶级、国家以及政治集团服务的(意识形态),是一个国家对外政策的表现,因而具有强烈的政治性。

二、中国东、南、西线地缘政治环境有哪些主要特征?中国东线地缘政治环境主要特征:1、地区经济合作前景广阔A、环黄海渤海经济圈:包括中国辽宁、山东、江苏地区,朝鲜半岛西海岸,日本的九州地区。

这一区域在资金、技术、劳力方面的合作及产业结构及自然资源的分布方面,具有明显的互补性。

B、图们江开发区:图们江是中朝俄之间的界河,三国都有经图们江进出日本海的权利,因而有可能形成为延吉一清津一海参崴的“金三角”,并可能成为与鹿特丹匹敌的国际贸易中心和世界上最繁忙的港口。

2、地区安全不稳定因素依然存在一是逆流而动的美日军事同盟。

美国利用日本、韩国军事力量,继续推行“灵活与选择参与”战略,并以“预防性防务”为重点,保持关键地区的军事存在,干涉地区性事务,是影响地区形势缓和的最大不安定因素。

二是扑朔迷离的朝鲜半岛局势。

朝鲜半岛虽有和解的动向,但军事对峙仍然存在,也是东北亚地区重要的不稳定因素。

三是错综复杂的领土领海争端。

由于历史与现实的原因,东北亚各国间存在着诸多领土领海争端。

如中日钓鱼列岛争端、日俄北方四岛(国后、择捉、齿舞、色丹)归属、日韩独岛争议、中国与日韩关于东海大陆架的划分等。

地缘政治学理论综述

地缘政治学理论综述

地缘政治学的理论综述[摘要]地缘政治学可以有很多涵义,是个充满矛盾的术语,本文综合国内外主要学者的理解,从地理与政治、政治地理学与地缘政治学、地缘政治与地缘政治学,这三个视角阐述了地缘政治学的不同内涵。

根据国内外有关地缘政治学研究的学术资料,把地缘政治学的理论演变归纳为五个时间段,即产生期——繁荣期——低迷期——复兴期——新发展期,并对每个时间段进行介绍、梳理和评价,有助于人们较系统地认识该学科在国内外的发展状况。

[关键词]地缘政治学地理学陆权论海权论空权论一、地缘政治学的涵义界定地缘政治学的涵义是什么?奥特瓦赛尔(o’tuathail)认为,地缘政治学没有一个单一的,包容一切的含义或特征,它并不是一个具有内在含义的术语,而只是一个极为暧昧和不确定的概念。

地缘政治学这个术语英文为“geopolitics”,源于德文geopolitik。

根据国内外学者对地缘政治学涵义的理解,笔者归纳为以下三个视角:1.政治与地理中国《辞海》说,地缘政治学是“关于国际政治现象制约于地理的理论……在国际关系中它利用地理因素来为一个国家的对外战略方针提供理论依据”。

《中国大百科全书》的解释, 地缘政治学根据各种地理要素和政治格局的地域形式,分析和预测世界或地区范围的战略形势和有关国家的政治行为。

它把地理因素视为影响甚至决定国家政治行为的一个基本因素,这种观点为国际关系理论所吸收,对国家的政治决策有相当的影响。

英国学者奥沙利文(patrick o’sullivan)特别强调地理因素对政治的影响,他认为,各国之间冲突的基本量度是地理性的,geopolitics“研究的是权力的行使者之间的地理关系,他们或是国家的统治者或是跨国集团的领导人”。

他还指出,如果说政治是一种政府的艺术,那么“地理的”(geo-)这一前缀就是指应用地理认识为此而服务。

强调地理因素对政治的影响是国内外学者的主流观点,地缘政治学是地理环境与人类政治相互作用的产物,是地理的政治化和政治的地理化过程,它突出了地理或地理空间因素对政治活动的影响。

地缘政治学

地缘政治学
2.制空权的获得是取胜的关键。“掌握制空权,能阻止敌人飞行,同时保持自己飞行”。夺取制空权一般通 过两个途径:①在空中与敌方空军交战而取胜;②摧毁敌方地面空军及其基地。
3.空战中进攻作战是最重要的。空中进攻的目标包括工商业设施、重要公私建筑、运输干线和交通枢纽以及 某些特定的居民区。
总的看来,杜黑的论点主要是围绕“制空权”这个中心主题展开的。事实证明,制空权的确是战争中一个非 常有力的手段,特别是在太空武器飞速发展的今天,杜黑的理论与核时代的战略在很多方面不谋而合。
亨廷顿还认为,冷战后将出现一个多极和多文化的国际体系,西方仅为其中之一。西方的文化价值不具普适 性,其影响力已呈下降趋势,因此西方文化缺乏同化、整合其他文化的力量。同时,非西方社会也将越来越伸张 自己的文化价值,拒绝西方强加给它们的文化价值。如果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硬要向全世界推销自己的价值观, 其结果将适得其反,将会激化矛盾,引起文明冲突。当然,亨氏宣扬他的观点,绝非反对西方文明的统治,他只 是善意地提醒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的决策者们,不要被冷战的胜利冲昏头脑,过高地估计自己的力量,以免把 战线拉得过长,树敌过多,陷入被动境地。显然,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并没有摆脱冷战的思维方式,在冷战后西 方国家内部凝聚力下降的情况下,他企图树立起非西方文明作假想敌,以维护西方的内部团结和美国的霸权地位。 《文明的冲突》面世以来的一系列重大事件(不断恶化的巴以冲突、9.11事件、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特别 是9.11事件)似乎验证了亨氏理论,也使得亨廷顿“文明冲突论”再次引起广泛注意。
从以上介绍的几个定义中不难看出,地缘政治学实际上是地理和政治的结合体,故又称地理政治学。它把地 理因素(如地理位置、国土面积、人口、民族、资源、经济实力及战略军备等)视为影响甚至决定国家对外政治决 策的一个基本因素;并依据这些地理因素和政治格局的地域形成,分析预测世界或地区范围的战略形势及有关国 家的政治行为。

地缘政治学硕士

地缘政治学硕士

地缘政治学硕士需要关注多个领域,包括地理、历史、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旨在深入理解国家之间的关系和地缘政治的动态。

下面将为您提供1500字的地缘政治学硕士论述。

一、地理环境与地缘政治地理环境对地缘政治具有重要影响。

地理位置、自然资源、气候条件等因素都会影响国家间的关系。

例如,海洋和河流的天然边界、山脉和沙漠等地理障碍,都可能成为国家间冲突的导火索。

此外,地理环境也决定了国家的经济和军事战略,进而影响国家间的力量对比。

二、历史背景与地缘政治历史背景对地缘政治的影响深远。

一个国家的历史传统、文化背景、民族构成等因素,都可能影响其地缘政治地位和国际关系。

例如,历史上的领土争端、民族矛盾等,都可能引发地缘政治冲突。

三、政治体制与地缘政治政治体制对地缘政治的影响不可忽视。

不同的政治体制,如民主制和集权制,可能导致国家间的信任程度和合作意愿存在差异,进而影响地缘政治格局。

此外,国家的领导层决策、政策制定等因素,也会对地缘政治产生影响。

四、经济因素与地缘政治经济因素在地缘政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经济实力是国家地位的重要标志,也是影响国际关系的重要因素。

经济合作与竞争可能导致国家间的友好程度发生变化,甚至引发冲突。

此外,贸易关系、资源争夺等因素,也会对地缘政治产生影响。

五、军事战略与地缘政治军事战略是地缘政治的重要一环。

一个国家的军事战略选择,如扩张政策、军事部署等,都可能对周边国家产生影响,进而引发地缘政治冲突。

此外,国际间的军事合作与对抗,也会对地缘政治格局产生影响。

六、国际组织与地缘政治国际组织是地缘政治的重要舞台。

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等国际组织,对国际关系产生深远影响。

成员国的合作与竞争,会对全球地缘政治格局产生影响。

此外,地区性组织如欧盟、北约等,也对地缘政治产生重要影响。

七、大国关系与地缘政治大国关系是地缘政治的核心。

美、中、俄等大国之间的互动,对全球地缘政治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大国之间的合作与竞争,可能导致地区稳定性的变化,甚至引发冲突。

地缘政治学知识点

地缘政治学知识点

地缘政治学知识点地缘政治学作为国际关系领域的重要分支学科,主要研究各国之间在地理环境、政治制度、经济发展等方面的相互关系。

在地缘政治学中,有许多重要的知识点,本文将重点介绍几个常见的知识点,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地缘政治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一、地缘政治学概念和历史发展地缘政治学是一门研究国家间地理环境对政治行为和国际关系的影响的学科。

其研究范围包括地理位置、资源分布、地缘环境等因素对国家政策制定和国际竞争的影响。

地缘政治学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当时以美国学者马克思·罗斯托的著作《地缘政治学》为代表,提出了"地理决定论"的思想,强调地缘政治因素对国家政策和国际关系的重要性。

随着国际关系的发展和全球化的加剧,地缘政治学的研究领域不断扩大,成为国际关系领域的重要分支学科。

二、地缘政治学的基本理论1.海权与陆权:海权论和陆权论是地缘政治学中的两大基本理论。

海权理论认为海洋是国家发展和国际竞争的重要舞台,拥有海洋霸权对于国家的实力和声望至关重要;陆权理论则认为陆地资源和地理位置对于国家的发展和安全同样重要,国家的实力可以通过扩张领土和控制地理要道来实现。

2.中心论和周边论:中心论强调国家核心地区的地缘政治重要性,主张国家应该保护和巩固核心地区的安全和稳定;周边论则关注国家周边地区的地缘政治影响,主张国家应该通过影响周边地区的政治局势来保障自身利益。

3.地缘政治竞争:地缘政治学强调各国在地理环境下的政治竞争和地缘冲突,国际关系不仅仅是意识形态和经济发展的竞争,更是地缘政治地位和战略利益的争夺。

国家之间的地缘政治竞争往往是制约国际关系稳定和和平发展的主要因素。

三、地缘政治学研究的重要内容1.地缘政治格局分析:地缘政治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分析全球和地区范围内的地缘政治格局,揭示各国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地缘政治力量对比,为国际关系理论和实践提供理论基础和政策建议。

2.地缘政治风险评估:地缘政治学研究的另一个重要内容是评估各种地缘政治风险对国际关系和国家发展的影响,包括地缘政治因素对全球化、金融市场和自然资源等方面的影响。

水资源地缘政治研究综述

水资源地缘政治研究综述

水资源地缘政治研究综述摘要:水资源是中东地区最珍贵的自然资源和国家资源,也是中东地区国家间矛盾的症结之一。

对于维持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保护当地环境都十分重要。

多年来,中东各国在意识形态、宗教信仰和地缘地理上的争端都与对水资源的争夺息息相关。

因此,对于中东地区水资源的边缘政治研究引起了中外广大学者的关注,由此,也产生了许多成果。

本文就中东地区水资源的边缘政治研究概况做一个简要的概述。

关键词:水资源地缘政治;中东一、水资源地缘政治随着世界的发展,水资源越来越紧缺,而水资源问题事关国计民生,涉及民族发展和国家存亡的根本。

因此,水资源的边缘政治问题越来越突出,越来越受到相关国家的重视。

在学术界也有广泛的关注与研究。

二、中东地区严重缺水状况及国家间的矛盾中东是世界上严重缺水的地区之一。

该地区自然条件恶劣,多数国家处于干旱、半干旱地带,气候干燥,降雨量少,水源稀少。

由于人口增长迅猛,城市化高速发展,一些产油国加速产业结构调整,积极推行经济多样化战略,工农业用水量大幅增加,地下水位严下,以及环境恶化、水源污染等原因,导致水资源日益紧张。

当前中东水资源问题比较突出的国家有:海湾6国、约旦、以色列、巴勒斯坦、叙利亚。

相关国家围绕以下三大水系进行了激烈的水资源争夺,矛盾重重。

1、以色列、约旦、巴勒斯坦和叙利亚围绕约旦河水资源的纷争。

2、土耳其、叙利亚和伊拉克围绕着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的争端。

3、埃及、埃塞俄比亚和苏丹等国围绕着尼罗河的争执。

三、国内研究状况中东问题一直都是国际研究的热点问题,近年来中东地区的水资源问题逐渐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焦点,国内外学者发表了大量的专著和论文。

在国内学术界主要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研究1.对约旦河水冲突的探讨,因为中东发生的历次战争都与水有着密切的关系,约旦河水问题的发展中很大一部分内容就是水争夺,所以学者们从这个角度对约旦河的研究属于溯源,而且著作颇丰,是约旦河水问题研究的主要方面。

国家安全与地缘政治研究

国家安全与地缘政治研究

国家安全与地缘政治研究第一章:引言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和地缘格局的变化,国家安全和地缘政治越来越成为学术研究的热点。

本文旨在探讨国家安全与地缘政治的关系,分析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以及未来的趋势。

第二章:国家安全的概念和重要性国家安全是一个多维度的概念,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多个方面。

它是国家和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国家发展的保障和支撑。

在当前国际关系紧张和不稳定的情况下,国家安全问题日益凸显,成为全球议题之一。

第三章:地缘政治的概念和影响因素地缘政治是研究国际关系中地理因素、资源环境和地缘利益相互作用的学科。

它不仅涉及到国家政治、经济等内部因素,还包括地域、历史、文化等外部因素。

影响地缘政治的因素很多,比如领土争端、资源争夺、政治意识形态等。

第四章:国家安全与地缘政治的相互影响国家安全和地缘政治是相互影响的,它们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一方面,地缘政治的影响会直接决定国家的安全形势和策略,比如领土争端和资源争夺等;另一方面,国家安全政策的制定也会受到地缘政治的影响,比如南海问题和台海问题等。

第五章:国家安全与地缘政治的未来发展趋势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国家安全和地缘政治的未来发展趋势是多变的。

一方面,国家安全威胁不断增加,特别是网络安全威胁的快速增长;另一方面,地缘政治格局的变化也极具挑战性,比如因气候变化引发的地缘政治压力和经济体系变化等。

第六章:结论国家安全和地缘政治是紧密相连的,互为因果。

在当前世界局势下,我们需要深入理解和研究国家安全与地缘政治的联系,以最大程度地维护国家的利益和安全。

同时,尽管未来的发展趋势充满不确定性,我们仍然应该关注和应对可能的挑战。

地缘政治学研究

地缘政治学研究

有关地缘政治学研究的文献综述摘要:地缘政治学研究的内容,是地缘政治学者与国际关系学者关注的重点之一。

地缘政治学研究的内容应包括地理—地缘要素、国家间地缘关系、地缘政治格局空间结构及其分布、全球或区域性地缘政治问题以及主要大国的地缘战略五个方面。

关键词:地缘政治学;地缘战略;地缘政策;文献类别:期刊地缘政治学是西方政治地理学中创立较早、影响较大的核心理论。

至今仍通行于西方世界,成为各国制定国防和外交政策的重要依据。

“地缘政治学”一词最早由瑞典政治地理学家哲伦(1864— 1922)在所著《论国家》(1917)一书中提出。

他将地缘政治学定义为“把国家作为地理的有机体或一个空间现象来认识的科在1986年在《政治地理月刊》中就明确指出,缺乏对地缘政治学的历史和哲学的批判将使我们容易犯同样的错误。

自然,仅仅据经典地缘政治理论所分析的关于中国地缘安全态势,以及提出的中国地缘战略可能多少会存在不足。

恩格斯早就明确的指出:“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

但是每一个时代的理论思维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在不同的时代具有不同的形式,并且具有不同的内容”。

杜德斌,段德忠这两人在《地理研究》中认为地缘政治影响着国际地位或者国际势力范围的长划分,在一定程度上影想着这个国家的发展。

孙相东在《东方论坛》中表示期以来,人们对"地缘政治学"(geopolitics)概念的理解和使用很容易陷入模糊和混乱,这归咎于此概念的多元性和复杂性。

因此需要挖掘思想史上对地缘政治学概念的不同理解,厘清地缘政治学概念的脉络和条理,识别和界定地缘政治学思想史上各种传统和视角的内涵、逻辑、方法和价值。

在地缘政治学思想史中,我们可以提炼出几个清晰的视角。

第一,人-境关系的视角。

第二,大战略的视角。

第三,现实主义政治的视角。

第四,国际政治结构的视角。

地缘政治学的概念蕴含在这几个视角的有机融合之中,建立统一包容性的地缘政治学概念是可能的。

全球化背景下的地缘政治学分析

全球化背景下的地缘政治学分析

全球化背景下的地缘政治学分析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下,地缘政治学成为了各国领导人和普通民众热议的话题。

地缘政治学是指跨越政治、经济、地理和文化领域的综合性学科,研究人类活动与空间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深入,地缘政治学所揭示的国际格局和力量对比更加复杂,包括大国博弈、地区冲突、文化交流等问题,本文将对全球化背景下的地缘政治学进行一定程度的分析。

一、全球化进程的影响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推进,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越来越紧密,文化交流越来越频繁,本质上形成了国际社会。

这种社会秩序促进了多边互惠合作、全球治理和国际法的发展,然而,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首先,在全球化进程中,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相互依存程度加强,一些大国企业在海外投资和收购能力增强,形成了全球财富和权力的集中化,小国可能受到惯性和不公正的影响。

其次,一些西方主导的价值观和文化影响甚至替代了一些发展中国家的本土文化,引发了文化认同和价值观冲突,这些问题都可能导致经济、政治以及文化方面的问题和矛盾加剧。

因此,在全球化的趋势下,不同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之间的关系将直接影响利益纷争的升级,各种矛盾和冲突同时也不断加剧,地缘政治学逐渐显现了出来。

二、地缘政治学的基本概念地缘政治学的核心概念包括地理、历史、文化、政治、军事等因素,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和影响形成了各国之间的国际格局。

例如,地理位置对于国家安全和海洋权益的争夺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历史和文化遗产的保护共同构建了社会共识和认同,政治和军事力量的使用与国家安全息息相关。

在地缘政治学的实践中,一些基本概念也很值得注意。

强国与弱国的概念,比如说美国的强盛和欧洲国家的软实力,在全球化进程中始终具有相当的优势,而发展中国家在面对这种影响时,更需要依靠经济手段,发挥政治影响的作用。

三、全球化背景下的地缘政治学的案例地缘政治学的核心在于跨国关系,由于全球化进程的深入,各国之间的密切联系和矛盾也越来越复杂。

地缘政治论文2000字(2)

地缘政治论文2000字(2)

地缘政治论文2000字(2)地缘政治论文2000字篇二地缘政治分析与中国地缘战略选择一、传统地缘政治理论分析1、亚欧大陆是最大的“世界岛”麦金德于1904年的英国皇家地理学会提出了地缘政治学领域的全新课题。

麦金德认为世界是由几个大岛构成的,其中欧亚大陆和非洲大陆是最大的“世界岛”,美洲大陆是另外一个岛屿。

欧洲则是较小的一个岛屿。

由于欧亚大陆是世界上主要的经济力量的集中地,也是人口众多、面积庞大的连贯性区域,又是世界性文化、宗教和价值观念的诞生地,因此欧亚大陆成为世界发展的地理枢纽地带。

他认为在陆地上亚欧大陆乃心脏地带,即为最有权力的地区,所以麦金德对欧亚大陆的掌控看成了是对世界强国的建立。

他认为,如果德国和俄国结盟或者德国征服俄国,就可以奠定了登上世界宝座的基础。

因此,麦金德把自己的思想归纳为三句名言:谁统治了东欧,谁就统治了大陆腹地; 谁统治了大陆腹地,谁就统治了世界岛; 谁统治了世界岛,谁就统治世界。

2、地处“世界心脏”边缘的中国麦金德的整个地缘学说也被称为陆心说,其重要的视角在于认识到欧亚大陆中心地带的枢纽地位,认为世界之争就是对世界心脏地带的争夺。

对于麦金德陆心学说加以修正的是斯皮克曼。

相对于麦金德的心脏地带理论,斯皮克曼持有的观点是边缘地带理论。

他并不否认欧亚大陆中心地带理论的重要性,但是却认为欧亚大陆中心地带由于人口稀少,社会组织化程度很难达到集中大规模资源的程度,相反的是欧亚大陆东西两侧的边缘,都是人口集中、资源丰富、社会组织化程度较高的地区。

他认为,世界上核心区域是欧亚大陆东西两侧的边缘地带。

所以他的研究结论是,如果在西部或者东部边缘有足够整合人口和资源能力的国家,并且可以实现高度的组织化工业化,就极有可能成为强国。

“谁掌握了世界最具有潜质的地区,谁就有望成为欧亚大陆上的世界强国;谁成为欧亚大陆上的世界强国,谁就会成为世界超强美国的挑战者。

”二、新时期以来欧亚大陆的地缘政治变迁1、以欧亚大陆为中心的国际地缘政治格局发生变化俄罗斯总统普京说:“前苏联解体是20 世纪欧亚大陆最大的地缘政治灾难。

什么是地缘政治学?它对世界政治的影响是什么?

什么是地缘政治学?它对世界政治的影响是什么?

什么是地缘政治学?它对世界政治的影响是什么?
地缘政治学是一门研究地理、政治和经济等相互关联的学科,它探究这些因素如何影响国家之间的关系,并对人类社会和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下面将从三个角度探讨地缘政治学。

一、地缘政治学的起源和发展
地缘政治学的概念最早由德国学者弗里德里希·拉策尔提出,他于1916年出版了《欧洲的地缘政治》一书,正式奠定了地缘政治学这一学科的基础。

20世纪30年代,英国学者哈佛·麦基达创立了世界地缘政治学会,并将其发扬光大,使地缘政治学这一学科逐渐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领域。

二、地缘政治学的核心思想
地缘政治学的核心思想是,国家的政治地位和国际关系发展受地形、环境和资源等因素的影响。

这一学科侧重于地理分析,通过研究地区内部的地理、政治和经济地位,预测国家之间政治利益和战略性。

三、地缘政治学对世界政治的影响
地缘政治学对世界政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表现在:
1. 地缘政治学的理论模型对冷战时期的战略和政策制定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这个时期,美苏两大国,延伸对比中欧互相起着实际作用的力量实例在地缘政治学的帮助下解决。

2. 地缘政治学进一步解释了国家之间在含水
、能源和通讯技术等资源的获取上的竞争,以及石油、天然气等能源战略的成为地缘政治学研究领域的重点之一。

3. 地缘政治学成为国别地理、国别经济、国际关系的的重要辅助,加深了对各种历史事件和政治事件的理解,促进各个国家间互相理解。

地缘政治学的研究不仅帮助我们了解国际政治竞争的本质,更加普及了经济、社会、文化和政治等领域的知识,从中可以看出其对人类文明和发展的贡献。

十年来中国地缘政治学研究现状分析

十年来中国地缘政治学研究现状分析

十年来中国地缘政治学研究现状分析作者:王日华时间:2010-11-06 浏览次数:1317 次内容提要:本文通过借助北京大学图书和国家图书馆馆藏的书目、过刊以及中国期刊网,采用完全统计法和归纳法,就1995-2004年十年间中国地缘政治学研究的发展历程、研究的主要范围与内容作出了定量和定性的概括。

总结了当前国内学术界关于地缘政治学科名称、理论价值和时效性的争论。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关于地缘政治学研究可能需要注意的问题和研究方向。

作者:王日华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2004级博士)“地缘政治学”,在中国学术界至今仍没有统一名称的学科,又被称为“政治地理学”或“地理政治学”。

本文将借助北京大学图书和国家图书馆馆藏的书目、过刊以及中国期刊网,采用完全统计法和归纳法,就1995-2004年十年间中国地缘政治学研究的发展历程、研究的主要范围与内容作定量和定性的概括,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个人对中国地缘政治学研究的体会和看法。

一、中国地缘政治学研究的兴起与发展19世纪末,德国的地理学家弗里德里希·拉采尔(Friedrich. Ratzel)把达尔文主义引入政治地理学的研究,于1897年出版了《政治地理学》一书,由此奠定了地缘政治学的基础。

两年后,瑞典的政治学家鲁道夫·契伦(Rudolf Kjellen)首次提出了“地缘政治学”(Geopolitik)的概念并对之进行了定义,标志着地缘政治学的形成。

由于一战后,地缘政治学在德国成为法西斯主义发动二次世界大战的理论依据和战争借口,于是,地缘政治学随着德国的战败而被认为是纳粹主义理论一起溃败,经过了近30年的沉寂,直到20世纪70年代地缘政治学才得以重生。

地缘政治学的思想在中国源远流长,孔子、老子、孙子等人的论著中无不包含着丰富的地缘政治学思想,还有春秋战国时期脍炙人口的“合纵连横”、“远交近攻”等地缘政治战略思想,甚至早在夏商时代的“五服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看作一种地缘政治的体系”。

地缘政治经济调研报告

地缘政治经济调研报告

地缘政治经济调研报告地缘政治经济调研报告地缘政治经济是研究国际关系中国家或区域之间政治和经济互动的学科。

本次调研报告将以当前热点地区中东为例,探讨其地缘政治经济的特点和重要性。

中东地区是世界经济的重要中心之一,其地缘政治经济的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中东地区拥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供应地区之一。

能源的地缘政治意味着该地区的政治与经济决策对全球能源市场具有重要影响。

其次,中东地区的地缘政治经济还受到冲突与紧张局势的影响。

中东地区近年来发生的地缘政治冲突、战争和恐怖主义问题频发,这些因素对该地区的政治和经济稳定产生了重大影响。

最后,中东地区还存在着严重的经济不平等问题。

尽管中东地区拥有丰富的能源资源,但部分地区的居民仍然生活在贫困和不安定的环境中,经济发展严重不平衡。

中东地区的地缘政治经济对全球具有重要性。

首先,中东地区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是全球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

中东地区能源的供应稳定与否会直接影响全球能源市场的供需关系,对全球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中东地区的政治稳定与发展影响着该地区的经济繁荣和人民福祉。

中东地区的政治与经济互动,如双边贸易、投资和合作项目,对该地区和全球经济的发展都具有重要影响。

最后,中东地区的地缘政治经济还牵涉到国际关系中的多个利益攸关方。

各国通过区域合作、能源合作和政治对话等方式来促进地区的繁荣稳定,以维护各自的利益。

为了应对中东地区地缘政治经济的挑战和机遇,各国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各国应加强对中东地区的政治和经济形势的研究和分析,以更好地了解区域内外因素对该地区的影响。

其次,各国应加强区域合作和对话,推动解决地区冲突和稳定局势。

同时,通过投资和技术合作,促进中东地区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福祉的提升。

最后,各国应加强能源合作和多元化能源供应,以减少对中东地区的依赖,降低全球能源供应风险。

总之,中东地区作为一个拥有丰富资源、地缘政治冲突频发、经济不平等的地区,具有独特的地缘政治经济特点。

浅谈中国地缘政治

浅谈中国地缘政治

浅谈中国地缘政治会计学孙毅弘地缘政治(geopolitics),政治地理学中的一种理论。

它根据各种地理要素和政治格局的地域形式,分析和预测世界或地区范围的战略形势和有关国家的政治行为。

它把地理因素视为影响甚至决定国家政治行为的一个基本因素。

地缘政治学又称“地理政治学”。

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统一多民族国家,其地缘政治也有悠久的历史。

中国的地缘政治有其主要的几个主要任务,维护内部的民族团结统一便是其一。

中国的心脏地带位于国土的东南部,新疆、西藏及东北三省和内蒙古成为与邻国交界的缓冲区,直接与其他国家的接壤,并且这些省份又同时是中国少数名族聚集的省份,维护民族内部的团结统一变的至关重要。

东北三省与俄罗斯及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相接壤,相对处于稳定的状态。

而新疆与中亚的许多国家接壤,民众多信奉伊斯兰教者也不在少数,部分宗教极端分子与恐怖主义势力企图分裂新疆来打击中国,所以对新疆问题应始终保持高度重视,加强新疆的防卫反恐工作。

中国在陆地地缘政治上,一贯占有主动权,与周边国家都保持着不错的睦邻友好关系,但其中也不乏有冲突,譬如中越,中印都存在着边界冲突,所以对内陆地缘不应放松警惕,要积极维护国家统一与民族团结,同时有效的加强对缓冲区的防卫与控制。

新时期的中国面临的主要威胁是来自海洋的威胁,众所周知,中国拥有较长的海岸线,拥有众多附属岛屿和岛礁,但无法否认的事实是中国的海防是较弱的。

在黄海海域日本对中国虎视眈眈,中日两国在二战后一直存在着各种争端,如近期比较受关注的钓鱼岛问题等,日本一直觊觎着中国的领土,期间的冲突也不在少数。

而美国无疑成为了中国最大的威胁,自奥巴马政府宣布美国将重返亚太之后,美国加紧了对中国南海的监控,太平洋第七舰队久久在南海周围巡视,卫星与无人机更是频繁的在南海上空巡逻,日前奥巴马宣布《美日安保协定》对钓鱼岛也适用无疑更加加剧了这种紧张的关系,美日也多次进行军演和登岛演练。

而在南沙群岛,中国的岛礁和渔民也经常遭到越南、菲律宾等国船只的骚扰,并且有多处岛礁实际被境外的武装份子所控制。

十年来中国地缘政治学研究现状分析

十年来中国地缘政治学研究现状分析

十年来中国地缘政治学研究现状分析作者:王日华时间:2010-11-06 浏览次数:1317 次内容提要:本文通过借助北京大学图书和国家图书馆馆藏的书目、过刊以及中国期刊网,采用完全统计法和归纳法,就1995-2004年十年间中国地缘政治学研究的发展历程、研究的主要范围与内容作出了定量和定性的概括。

总结了当前国内学术界关于地缘政治学科名称、理论价值和时效性的争论。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关于地缘政治学研究可能需要注意的问题和研究方向。

作者:王日华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2004级博士)“地缘政治学”,在中国学术界至今仍没有统一名称的学科,又被称为“政治地理学”或“地理政治学”。

本文将借助北京大学图书和国家图书馆馆藏的书目、过刊以及中国期刊网,采用完全统计法和归纳法,就1995-2004年十年间中国地缘政治学研究的发展历程、研究的主要范围与内容作定量和定性的概括,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个人对中国地缘政治学研究的体会和看法。

一、中国地缘政治学研究的兴起与发展19世纪末,德国的地理学家弗里德里希·拉采尔(Friedrich. Ratzel)把达尔文主义引入政治地理学的研究,于1897年出版了《政治地理学》一书,由此奠定了地缘政治学的基础。

两年后,瑞典的政治学家鲁道夫·契伦(Rudolf Kjellen)首次提出了“地缘政治学”(Geopolitik)的概念并对之进行了定义,标志着地缘政治学的形成。

由于一战后,地缘政治学在德国成为法西斯主义发动二次世界大战的理论依据和战争借口,于是,地缘政治学随着德国的战败而被认为是纳粹主义理论一起溃败,经过了近30年的沉寂,直到20世纪70年代地缘政治学才得以重生。

地缘政治学的思想在中国源远流长,孔子、老子、孙子等人的论著中无不包含着丰富的地缘政治学思想,还有春秋战国时期脍炙人口的“合纵连横”、“远交近攻”等地缘政治战略思想,甚至早在夏商时代的“五服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看作一种地缘政治的体系”。

地缘政治学国际关系的地理学

地缘政治学国际关系的地理学

地缘政治学:国际关系的地理学地缘政治学是研究国际关系的一门学科,它将地理学与政治学相结合,探讨国际政治中地理因素对国家利益和国际冲突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地缘政治学的基本概念以及它在国际关系中的重要性。

地缘政治学的定义和起源地缘政治学是20世纪初出现的学科,它由德国地理学家弗里德里希·拉策尔提出并发展起来。

地缘政治学关注的是国家之间的地理因素对政治和安全的影响。

它认为地理位置、自然资源、水源、交通线路等因素会影响国家的决策和行动。

地理因素对国际关系的影响地理因素在国际关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首先,地理位置可以决定一个国家的安全性。

如果一个国家邻近战略要地或重要水域,其安全形势可能更加紧张,因为其边境易受到敌对势力的威胁。

另外,地理位置还可以影响国家的经济发展。

具有良好的港口和交通线路的国家通常能够更便利地进行贸易和物资输送,从而拥有更强大的经济实力。

其次,地理环境对国家的资源获取和利用也有重要影响。

拥有丰富自然资源的国家在国际关系中通常具有更大的影响力。

例如,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丰富的国家可以利用这些资源来发展经济,同时也能够通过资源垄断来施加影响力。

此外,地理环境还决定了一个国家的农业生产能力和水资源状况,这些因素会对国家的自给自足能力和可持续发展产生影响。

最后,地理因素还可以影响国际关系中的冲突和合作。

资源分布的不均衡、领土争端、边界争议等问题都与地理因素密切相关。

同时,地缘政治学也研究了不同国家之间的地缘政治竞争和合作的战略。

例如,国家之间争夺控制海洋资源权益的竞争,或是通过建立地缘政治联盟来维护共同利益和安全。

地缘政治学的重要性地缘政治学在国际关系中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它提供了一种理论框架来分析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相互作用。

通过研究地缘政治学,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国际政治的动态和国际关系的演变。

其次,地缘政治学还为政策制定者提供了指导。

了解地理因素对国家安全和发展的重要性,政府可以更明智地制定战略和外交政策,以维护国家利益。

地缘政治学的理论综述

地缘政治学的理论综述

地缘政治学的理论综述【摘要】地缘政治学作为研究国际关系中地缘关系的学科,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文通过对地缘政治学的理论综述,深入探讨了其起源和发展、基本概念、主要理论观点、研究方法和应用领域。

地缘政治学不仅可以解释国际政治中的地缘关系,还可以指导政府制定外交政策和国际合作。

未来,地缘政治学将继续发展,其研究领域和深度将进一步扩展。

地缘政治学不仅具有理论和学术意义,更对国际关系和国际政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提升了国际关系理论的研究深度和广度,对于维护国家利益和推动国际合作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地缘政治学的重要性不断凸显,其研究将对世界格局和国际政治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关键词】地缘政治学、理论、起源、发展、基本概念、主要理论观点、研究方法、应用领域、未来发展方向、现实意义、重要性1. 引言1.1 地缘政治学的理论综述地缘政治学是一门研究地缘关系和国际政治互动的学科,涉及国家之间的地理因素、政治动态和国际关系。

本文将对地缘政治学的理论进行综述,探讨其起源、基本概念、主要理论观点、研究方法、应用领域以及未来发展方向、现实意义和重要性。

地缘政治学的理论体系从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开始形成,其起源可以追溯到地缘政治学之父海耶克的著作。

地缘政治学的基本概念包括地缘关系、地缘因素、地缘政策等,这些概念构成了地缘政治学研究的基础。

在地缘政治学的主要理论观点中,有实用主义、地缘决定论、地缘环境论等不同学派,它们对国家政治决策和国际关系产生影响。

地缘政治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地理信息系统、地缘政治分析等,利用科学技术手段来研究国际政治。

地缘政治学的应用领域涵盖国际安全、国际贸易、国际环境等多个领域,为政府决策和国际合作提供了理论依据。

在未来发展方向上,地缘政治学将继续关注国际政治格局变化、地缘关系演变等问题,为国际政治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

地缘政治学的现实意义在于帮助国家制定地缘政策、保障国家利益,促进国际合作与和平发展。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缘政治学研究综述地缘政治学研究综述摘要:当前世界地缘政治正在发生一系列新变化,经济全球化的蓬勃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国际经济交往的频繁使得传统的地理空间被超越,也使地缘政治学的发展受到挑战,许多人质疑地缘政治学本身存在的意义。

现时代地缘政治研究依然是国际政治研究的重要领域,并被全球化的发展赋予了新的内涵和外延,全球化时代的地缘政治研究需要拓展新的研究视阈。

其中,区域、非传统安全、经济与政治相结合、地缘空间的拓展等已成为当前地缘政治研究的新领域。

关键词:地缘;政治;陆权;海权一、地缘政治学说的缘起自 19 世纪末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以来,地缘政治学已经历了一百多年的发展历程。

地缘政治学,亦称“地理政治学”,是“关于国际政治现象制约于各种地理要素和人文要素共同作用结果的理论。

采用整体论的研究方法,把诸如疆域、气候、资源、地理位置、人口分布、文化属性、经济活动等现象综合起来,分析、解释和预测世界或地区范围的战略态势和国家的政治决策”①。

《不列颠百科全书》所述地缘政治学,是“关于国际政治中地理位置对各国相互关系如何影响的分析研究”②。

综合国内外地缘政治论著中所述的思想,其研究内容大致包括下列几个方面:一是地理——地缘要素,二是国家之间的地缘关系,三是地缘政治(战略)格局的空间结构及其分布,四是全球性的地缘政治问题,五是世界主要大国的地缘政治战略等等。

其研究的内容是地缘政治学者与国际关系学者关注的重点之一。

二、地缘政治的研究历程19 世纪末20 世纪初,处于世界体系中心的西方国家,已由自由资本主义过渡到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帝国主义列强对世界的战争掠夺和殖民瓜分成为国际政治领域主要的时代特征。

在这一时代背景之下,被后世视为地缘政治学创始人的弗里德里希·拉策尔提出“国家有机体”学说和“生存空间”理论,在客观上为帝国主义时代西方列强的对外①《辞海》(1999年普及本),辞海编辑委员会编纂,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年9月版,第1512页.②《不列颠百科全书》国际中文版,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9年版,第7卷,第68页.征服与扩张提供了合法性辩护。

德国在威廉二世采用的陆权与海权同时发展而争夺中欧的一战中失败后,地缘政治学获得全面反思,由德国的豪斯霍费尔等进一步发展。

他区分了政治地理学和地缘政治学,认为前者研究地球表面的国家分布及运转的地理条件,后者研究自然空间的政治行为。

前者是静态概念,后者是动态概念。

受拉策尔和麦金德影响,他提出了泛地区地缘政治思想,设想形成在大陆规模上的庞大地缘政治实体,并认为德国、意大利和日本是未来世界的“中心地带”。

同时,他认为地缘政治是区分于纯科学的应用科学,地理学理论是对国家发展和政策制定的科学基础。

他对陆权和海权在国家战略中的角色更强调陆权,建议推进中欧和东进的双重政策。

正是这些理论与国家政策的不当结合为德国二战的领土扩张提供了合法性论证,导致了灾难的后果。

20世纪30年代起,西方地理学实际上就是一门分布的科学,以研究自然和人文现象的地域分布以及自然和人文之间的关联为重点。

现在所能见到我国最早全面介绍政治地理学的书籍,是1906年,刘鸿钧通过对世界各国概况的描绘来解说政治地理学,并把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内容包含在政治地理学之中,他指出:“地理学之种类异矣,研究人类与地理相互之间关系曰人文地理,政治地理者为人文地理研究中尤重要之一科,得其概略,则近今世界之大势以及政治组织之机关,可一览而备悉焉。

”③20世纪40年代,在对豪氏理论的批判及借鉴中,地缘政治学研究热逐步由德国转移到美国。

提倡“人性化”的“新”地缘政治学,但是美国学术界在早期似乎对此并不欢迎,因为它过多涉及政治的进程,并且与纳粹的紧密结合令世界排斥。

沃什尔认为地缘政治学可以定义为“一门人文地理学和应用政治学的综合学科”,他同时强调一种超越物质内容的精神——对外战略的公正。

而另外注重实用性的美国学者乔治·雷纳认为地缘政治学的定义是“对一国国情和资源的重要特征进行研究以确定该国在世界政治中的地位”的一门学科,从而把它与政治地理学等同,并进而肯定了该学科对国家间实力和军事行为具有预测作用。

地缘政治学在后来的休眠时期根源于它为二战中德国的扩展提供论证。

20 世纪六七十年代,地缘政治学在经历了战后较长时间的沉寂后实现了理论的复兴。

这一时期,冷战成为宏观的时代背景,雅尔塔体系下的两极争霸成为基本的战略环境。

在这种时代特征之下,美国地缘政治学家索尔·科恩提出其“分裂的世界图式”理论,诠释了冷战时代美苏各自领导的联盟体系之下陆权与海权、心脏地带与边缘地带相互对抗的分裂的世界。

苏联的戈尔什科夫则提出了“新海权论”,强调海洋的战略价值和海军的战略作用。

这一学说反映了冷战背景下苏联同美国争夺海权的战略诉求。

美国地缘政治学家柯恩在1964年发表的《分裂世界的地理与政治》一书中提出,世界性权力中心的第一级地缘战略区包括二个:一是依赖贸易的海权世界,核心是美国;二是欧亚大陆世界,核心是苏联。

其中次一级的海洋欧洲(西欧)和中国大陆的地位也比较突出。

地区性权力中心居第二级,称为地缘政治区,包括海权世界中的盎格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海洋欧洲(西欧)③刘鸿钧.政治地理(绪言)[M].武汉:法政编社,1906:1.和马格里布(北非),亚洲离岸诸岛与大洋洲及南美;欧亚大陆的俄国心脏地带、东欧和东亚大陆;南亚、东南亚和中东等地区。

1973年前后,柯恩认为全球政治体系“是由美国、欧洲沿海国家、苏联和中国四大实力组成的多中心体系。

全球的均衡在于世界权力核心的多极化,而不是两极世界”④。

中国地缘政治学者则认为,冷战结束后,地缘政治格局空间结构出现了新的发展。

有的学者提出“二九五二”划分法:一是两大地缘战略区,包括海洋地缘战略区和欧亚大陆地缘战略区;二是九大地缘政治经济区,即北美、东亚、西欧、俄罗斯或独联体、欧亚大陆的巴尔干、南亚、大洋洲、撒哈拉以南非洲及拉美;三是五极,即美国、日本、中国、俄罗斯、西欧;四是南北问题。

⑤1974年,毛泽东提出了“三个世界划分”的思想,第一世界是超级大国、第二世界是发达国家、第三世界是发展中国家。

三个世界划分摈弃了按照意识形态类型设定国家间关系的陈腐观念,坚持从国家根本利益出发制定地缘政治战略,核心是“维护世界和平,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积极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关系和经济文化往来”⑥。

20世纪80年代,中国学术界在“倡导复兴人文地理学的同时,呼吁要重视政治地理学与地缘政治学的研究”⑦。

1982年柯恩强调了美、苏、西欧、日本、中国的多极性,成为世界上重要的地缘政治区。

其次把撒哈拉以南非洲作为第三个破碎地带。

第三是印度、巴西和尼日利亚已成为区域性大国,在其周围起着重要作用。

1991年,柯恩再次对其模式作了修改。

增加了‘边缘四分之一地球’和‘通道区域与国家’的概念。

⑧20世纪90年代以来,因苏联解体、南斯拉夫分裂而出现的一些新的国家之间、亚非一些原有国家之间新的领土与边界(包括海洋)争端更是层出不穷。

世界上一些海洋国家之间,海洋国家与濒海陆地国家之间,原来也存在部分岛屿主权与海洋权益之争;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生效后,在专属经济区与大陆架等海域,涉及领土岛屿与海洋石油天然气、战略金属矿产之争日趋突出。

据称,“现在,全世界共有陆地边界22.6万公里”⑨,还有“425处海上边界”,其中“约有265处——占62%——没有得到认可,从而导致这些水域的渔业资源、石油和矿产开采权以及具有战略意义的水上通道至今没有明确归属”⑩。

④王恩涌、沈伟烈等:《政治地理学——时空中的政治格局》,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4月版,第233-234页.⑤程广中:《地缘战略论》,国防大学出版社1999年1月版,第169、170、173、175页.⑥邓小平文选(一九七五)一九八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122.⑦吴传钧.二十世纪的西方地理政治思想(序)[A].[英]杰弗里·帕克.二十世纪的西方地理政治思想[M].李亦鸣译.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92:1.⑧黄平.战后西方地缘政治学的发展与特征[J].人文地理,1996(2): 55-59.⑨“边界伤痕造就了荒谬的非洲”,《参考消息》1996年12月10日.⑩“全球领土争端的现状与热点”,《参考消息》2000年4月17日.在中国与周边国家之间,与印度两国存在2000公里边界及12.5平方公里领土的争端;与日本存在东海大陆架与钓鱼岛列岛领土之争;与菲律宾、马来西亚、越南等国存在南海海域和南沙群岛岛礁之争。

除上述海洋权益战略资源之争以外,陆地上同样存在战略资源争夺问题。

如在非洲中部,一些大国在此争夺高科技产业所需要之钻石,核武器所用的铀、钚等稀有金属矿产;中东及中亚里海地区存在美俄等国对石油天然气的争夺;以巴印、巴孟之间有淡水资源之争等。

因此,领土、边界、资源等争夺所带来的地缘政治问题,可以说是当今国际关系动荡的基本因素,是地缘政治学研究的重点之一。

三、地缘政治研究的最新进展近年来,国内外的国际关系和地缘政治论著中,经常出现“地理战略”、“地缘战略”等名词。

如“地缘战略理论是由地缘政治为基础,着重研究地理环境对战略的影响,以及战略的地理特征”11。

有的提到:“地缘战略就是利用地缘关系及其作用法则谋取和维护国家利益的方略。

”12国外学者说“地缘战略是将战略考虑与政治考虑合二为一”13。

也有人说:“地缘战略即对地缘政治利益作战略上的掌管。

”14具体而言,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理论和应用研究集中于:国家的新定义,信息化和全球化一定程度上突破了固有的地理空间,国家的特性在地理的尺度和量度上正在寻求新的内涵;“地球村”理念的盛行与技术的发展使国家间的差异在缩小,全球性的思维对地缘政治提出了新的挑战;一体化下的多极化、区域化正相互交织,以和平与安全为新主旨的新领域日益成为研究热潮;联合国在国家地缘间的和平与安全功能不足或面对的新问题也要求地缘政治学与其他学科进行融合,形成一种符合时代的多维分析。

地缘政治不是一个恒定不变的静态系统,当前全球化、区域化、多极化与信息化等多维度的现实变化使全球地缘政治体系处于持续的嬗变进程之中。

地缘政治的系统结构与运行规律,乃至地缘空间本身,都业已发生且仍在发生深刻变革。

忽视地缘政治现实的新动向,已使地缘政治学研究陷入理论与现实脱节的学术困境。

现时代的地缘政治学,需要对多维变动之中的地缘环境展开深入考察,需要对深刻变化之中的地缘规律进行有效诠释。

地缘政治学理论不能成为僵化的教条,而应成为随着地缘政治现实变化不断发展演进的动态的科学理论。

21 世纪的地缘政治学,不应再一味重复麦金德、马汉等前人在数十年乃至上百年前的言说,而须积极展开理论创新研究,探索地缘政治现实的新动向,构建地缘政治理论的新学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