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渗漏致皮肤损害的原因分析及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药物渗漏致皮肤损害的原因分析及防治

静脉输注中,20%甘露醇发生局部组织炎性改变,20%脂肪乳+氨基酸,维生素C,果糖二磷酸钠,50%葡萄糖,抗生素,10%葡萄糖酸钙,多巴胺、多巴酚丁胺。

症状和体征

一般轻度炎性改变:局部组织出现大片红肿;沿血管出现条索状的红线;重度局部皮肤苍白,继而出现大疱,更严重者皮肤直接由红色变成紫黑色,如不及时处理,出现皮下组织坏死溃疡形成,坏死组织浸入真皮下层和肌层,露出韧带,坏死组织呈黑色。

引起局部组织炎性改变与坏死的原因分析

1 主要与药物的酸碱度、渗透压、药物的浓度、药物本身的毒性作用及型变态反应有关。最新动物实验病理检查显示,静脉推注20%甘露醇4~8次后,血管壁增厚,内皮细胞坏死,血管内淤血,周围组织炎性及水肿,而生理盐水无此改变。

2 物理因素

微粒危害:在静脉注射中存在许多不溶性的非代谢性颗粒杂质,这些物质不能被机体代谢。环境温度和药物温度:四肢末梢循环不良、当室温降低时,全身末梢血管收缩,管腔变窄,流速变慢,大量微粒沉积在血管内膜,引起血栓,局部血管堵塞,血管痉挛,供血不足。静脉输入10%葡萄糖酸钙时、10%葡萄糖酸钙是阳离子高渗性溶液,进入皮下间隙后,刺激血管和周围组织引起炎性反应。有人曾对20%甘露醇在不同温度下对静脉血管的损伤进行了研究,在室温19~21e条件下,20%甘露醇对血管的损害比在室温37e更严重,原因在于甘露醇加温后,溶液中小于25Lm的微粒数量明显低于常温状态。说明药物的损害作用与温度密切相关。

3血管因素:主要指输液局部血管的舒缩状态、营养状态。在四肢循环衰竭时,血管通透性增加(如输注多巴胺后,局部出现苍白、隆起的血管网),停药后自然消失。小剂量的多巴胺具有收缩血管作用,静脉壁的营养血管发生痉挛,静脉壁因缺氧、缺血致通透性进一步增加,导致药物渗漏。

4静脉推注药物的速度:临床操作时发现,静脉推注速度快,可使局部皮肤发红,减慢速度后,发红的皮肤颜色逐渐变浅,停止注射后,皮肤颜色恢复正常。

5护士的技术和责任心:由于个别护士工作责任心及观察输液外渗的经验不足,不能正确地评估是否有药物渗漏存在,不重视临床常用药物渗漏所造成的后果,而且对发生渗漏的处理不当或不会恰当地进行封闭。

预防

1 选择合适的静脉:在输注强刺激性药物时,要尽量选择比较粗大的静脉进行穿刺,在推注药物时要严格控制速度,并严密观察注射部位有无异常改变、如出现发红等异常,应减慢推注速度或立即停止输注,更换部位,必要时做适当处理。

2 减少对血管壁的机械刺激和损伤: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在注射强刺激性药物时,可用

扩血管药物,如2%山莨菪碱溶液涂擦局部,使血管扩张,以增加局部血流,易穿刺成功。对于较强刺激性药物,应稀释溶液并中和其酸性作用,可减少渗漏的发生。

新拔针法:先拔出针头,再立即用干棉球按压穿刺点,使针头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退出管腔,因而减轻甚至去除了针刃对血管壁造成的机械性损伤。

提倡使用静脉留置针,留置针对血管刺激小,易固定,可有效减少静脉穿刺的次数,可减少局部的渗漏和静脉炎的发生。

3熟悉注射药物的性质采用适当的稀释方法,调节pH,减慢推注速度、适当调节室温及穿刺部位保暖,提高注射液温度等措施,以减少药液对血管壁的刺激。在低温情况下,20%甘露醇有很多结晶物质。当温度达到35e时,微粒减少到最低水平,所以在输入前一定要加热至药物完全溶解澄清,无结晶,并保持室内温度。

药物渗漏的治疗

静脉输注药物渗漏一旦发生,应立即更换输液部位,并根据药物的不同性质、血管损伤的程度,有针对性地采取不同的治疗、护理方法和综合措施。

1 、热敷热敷可改善早期缺血情况,但对已发生严重缺血者反而有害。一般性药物渗漏出现的肿胀,可用湿热敷。采用50%硫酸镁湿敷+红外线治疗;立其丁湿敷;用喜疗妥剂擦拭。值得注意的是,硫酸镁湿热敷只能用于血管通透性高而引起的外渗,对高渗溶液渗漏者,可加重组织脱水。

2 、冷敷可使血管收缩,减少药物吸收,可促进某些药物的局部灭活作用,使损伤部位局限。常用于20%甘露醇、4%碳酸氢钠、化疗药物等渗漏的早期。

3、封闭疗法任何药物渗漏引起局部皮肤出现水疱、变紫黑色或坏死,都可立即进行药物封闭。多巴胺、多巴酚丁胺、葡萄糖酸钙渗出用酚妥拉明局部封闭,在2h内局部皮肤转红,坏死灶明显缩小,24h后完全治愈。通过临床观察多巴胺类药物渗漏引起的变性,发现立其丁封闭最好。封闭方法:用4号半~5号注射针头,在红肿皮肤的边缘点状封闭,进针角度以15~20b为宜,注射药物量以能使红肿范围明显突出皮肤,进针长度以针尖最好刺在红肿的正中处,使药物均匀地向四周扩散,以阻断渗漏的药物继续向深层组织扩散。隔日封闭1次,一般封闭3~5次即可痊愈。

4、中西药制剂依照中医淤消活血、肿消痛止的原则制成的中药制剂,对各种药物渗漏引起的水肿、淤血、疼痛者。静脉外渗引起的皮肤发黑坏死,用湿润烫伤滋润膏外涂,4次/d,均痊愈,无疤痕。因为有消炎、去腐生肌的作用。用喜疗妥软膏使红肿2~3d消退。伤口轻微发红,予红霉素软膏外涂3~7d。

5、75%酒精湿敷治疗药液外渗

方法:无菌棉垫或无菌棉球浸湿75%酒精湿敷,外用胶布固定。

原理:酒精不仅具有消毒防腐的作用,而且有局部麻醉和止痛功效。因此使用酒精湿敷可达到局部麻醉及止痛效果;酒精湿敷可扩张局部血管,增强血液循环,改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且酒精容易挥发,挥发时可带走机体的热量,使局部皮肤温度降低而起到冷敷作用,在低温状态下血管内皮细胞抗损伤能力增强,从而减少静脉炎的发生。冷湿敷可抑制局部组织细胞活动,使神经末梢敏感性降低而减轻疼痛。用75%酒精局部湿敷,可使局部血管扩张,有利药液渗透到血管内,使局部肿胀在较短时间内减轻至消退,从而达到消肿的目的。

75%酒精湿敷的注意事项:用酒精湿敷时,应主动向患者介绍其作用,做好心理护理,使患者放松心情,配合治疗,从而减轻疼痛。用酒精湿敷对皮肤刺激小,除个别对酒精过敏者禁用外,其余患者都可应用。

化疗药物渗漏的预防

1、加强健康教育:患者一入院除介绍用药、饮食、活动、休息与注意事项等有关知识外,

还要详细介绍不同静脉输液方式、穿刺方法、优点、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及所需费用,使患者充分了解不同静脉输液方式,为顺利完成化疗疗程奠定良好基础。护理人员向患者推荐使用中心静脉输液方式,防止药物渗漏的发生。还应尊重患者的意见,如采用周围静脉输液,向患者家属讲解清楚取得配合,强调静脉注射部位如出现触痛、刺痛、烧灼或其他主观性的异常感觉应立即报告医务人员,早发现早处理,减轻药物对组织的损伤,减轻患者的痛苦。

2、正确选择血管:患者治疗周期长,治疗需有计划、循序渐进地进行以保护血管,尽量

不在同一穿刺点上反复穿刺。穿刺前应检查血管有无弯曲、分叉,按照由小到大、由下到上、由远端到近端,由背侧向内侧的原则,尽量选择前臂、手背,粗、直、有弹性、充盈的血管,左右臂交替使用,避免在有静脉窦、硬结的地方穿刺,或腕部、肘部等关节处、指间小静脉、下肢静脉注射。对静脉不充盈的患者,穿刺前让患者用温水浸泡穿刺肢体15~30min,或热敷数分钟,使静脉充盈、清晰,以利于穿刺。

3 、减少对血管壁的机械刺激和损伤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力求一针见血,穿刺成功后要妥善固定针头,避免针头滑脱或刺破血管。先注射生理盐水,确保穿刺成功局部无漏液后,再应用化疗药物滴注。推药过程中反复抽回血,以确保针在血管内。刺激性大的化疗药物短时间内大量快速进入血管内,超过了其缓冲应激的能力,或在血管受损处堆积,均可使血管内膜受刺激,可采取锁骨下静脉或股静脉等中心静脉置管;而刺激性小的化疗药物长时间滴注,对血管持续的刺激使其易发生静脉炎,应采取浅静脉留置。多种化疗药物应用时,两种药物中间输入生理盐水不少于100ml,每次间隔时间不少于15min,以冲洗静脉,减少药物刺激。

4、加强责任心和慎独精神勤巡视病房,勤询问患者的主观感觉,观察静脉反应,掌握静脉炎的早期表现,特别是夜间应仔细查看针头局部和回血情况。在化疗期间和花疗1周内, 沿静脉方向在皮肤表面使用喜疗妥软膏,可有效防治化疗所致的静脉炎。同时选择年资高、责任心强、静脉穿刺技术高的护士担任化疗患者的责任护士。

化疗药物渗漏的护理

(1)如果注射部位出现肿胀或点滴不畅,患者感刺痛、烧灼,则提示可能有药液外渗,应立即停止输液,抽吸针头及外渗药物,然后用生理盐水冲洗后拔针。早期渗漏主要以疼痛、红肿、硬结为主,药物渗漏少或药物刺激性较弱,可按静脉走向外涂氢化可的松软膏,抬高患肢,冰袋冷敷12~24h,以利于减轻肢体肿胀和疼痛。渗漏初期4~6℃冷敷,冰袋温度升高要及时更换。使用冰袋过程中注意观察皮肤颜色,防止冻伤。

(2)对一些组织血管刺激性较大的药物(如柔红霉素等)渗漏时,可采用封闭疗法。常用利多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