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消毒灭菌管理制度
消毒灭菌工作管理制度
消毒灭菌工作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消毒灭菌工作的管理,保障医疗安全,防止交叉感染,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院各科室、部门在消毒灭菌工作中的管理、操作与监督。
第三条本制度旨在规范消毒灭菌工作,确保消毒灭菌效果,降低感染风险,提高患者满意度。
第二章组织管理第四条医院成立消毒灭菌工作领导小组,由院长担任组长,分管副院长、感染管理科主任、护理部主任、设备科科长等为成员。
领导小组负责制定消毒灭菌工作计划、方案,协调各部门工作,监督实施情况。
第五条各科室、部门应设立消毒灭菌工作小组,由科主任、护士长、消毒员组成。
消毒灭菌工作小组负责本科室、部门消毒灭菌工作的具体实施和监督。
第六条感染管理科负责全院消毒灭菌工作的业务指导、培训、监督与检查。
第七条设备科负责提供合格的消毒灭菌设备、器械和消毒剂,确保消毒灭菌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三章消毒灭菌操作规范第八条消毒灭菌操作人员应具备以下条件:(一)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经过专业培训,熟练掌握消毒灭菌知识和技能;(二)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三)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能胜任本职工作。
第九条消毒灭菌操作人员应严格执行以下操作规程:(一)消毒剂的选择与配制:根据消毒对象的性质、污染程度和消毒目的,选择合适的消毒剂,按照说明书配制;(二)消毒剂的存放与使用:消毒剂应存放在干燥、通风、避光的环境中,使用前检查有效期和外观,禁止使用过期、变质、污染的消毒剂;(三)消毒方法的实施:根据消毒对象的性质、污染程度和消毒目的,选择合适的消毒方法,确保消毒效果;(四)消毒器械的使用与维护:消毒器械应定期检查、保养,确保性能良好,使用前进行消毒处理;(五)消毒效果的监测:定期对消毒剂、消毒器械进行效果监测,确保消毒效果达到国家标准。
第十条消毒灭菌操作人员应做好以下记录:(一)消毒剂使用记录:包括消毒剂名称、规格、批号、生产日期、有效期、配制浓度、配制时间、配制人等;(二)消毒器械使用记录:包括消毒器械名称、型号、使用时间、消毒方法、消毒效果等;(三)消毒效果监测记录:包括监测项目、监测方法、监测结果、监测日期等。
医院卫生消毒管理制度【优秀8篇】
医院卫生消毒管理制度【优秀8篇】医院卫生消毒管理制度【优秀8篇】假如让你来写医院卫生消毒管理制度,你知道怎么下笔吗? 在现实社会中,许多场合都离不了制度,制度是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
你所接触过的制度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我细心整理的医院卫生消毒管理制度,欢迎大家共享。
医院卫生消毒管理制度篇1医院消毒隔离制度一、医务人员工作期间应严格遵循标准预防的原则,遵守无菌操作规程。
严格执行《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及医务人员防护用品的使用规范。
二、医务人员务必遵守消毒灭菌原则,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脉管系统,或有体液从中流过的物品或接触人破损皮肤、破损黏膜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进行灭菌。
接触完整皮肤、完整粘膜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进行消毒。
三、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先清洁,再进行消毒或灭菌。
其中被朊病毒、气性坏疽及突发不明缘由的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先消毒,彻底清洗洁净,再消毒与灭菌。
全部医疗器械在检修前应先经清洁消毒或灭菌处理。
四、灭菌物品应注明灭菌日期及失效日期,各科室、病区根据日期先后存放,遵循“先进先出”的原则使用,并做好标识。
并按灭菌日期排放,有效期不超过7天,超过7天应重新灭菌方能使用。
五、化学灭菌或消毒,可依据不同状况分别选取灭菌、高效、中效、低效消毒剂。
使用化学消毒剂务必了解消毒剂的性能、作用、使用方法、影响灭菌或消毒效果的因素等,配制时留意有效浓度,并按要求进行监测。
六、感染性疾病科门诊根据《医院隔离技术规范(20__版)》和《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方法》要求,与一般门诊要做到挂号、候诊、收费、取药、检验、注射、厕所等分开。
七、医院在实施标准预防的基础上,依据不同状况,对感染病人实行相应的隔离措施并有明显的隔离标志。
黄色为空气隔离标志,粉色为飞沫传播隔离标志,蓝色为接触隔离标志。
八、病人用的一次性吸氧装置、雾化吸入器、氧气湿化瓶、呼吸机面罩、管路等要严格一次性使用,用后按医疗废物处置,复用的应一人一用,送供应室集中消毒。
消毒灭菌隔离管理制度(四篇)
消毒灭菌隔离管理制度科室根据____部《消毒技术规范》、《医院消毒供应室验收标准试行》及附件、《医院感染管理办法》中消毒灭菌与隔离的规定,特制定以下制度:1、执行医疗活动中,医务人员必须遵守消毒灭菌原则,凡进入人体____、无菌器官的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必须达到灭菌水平。
凡接触皮肤粘膜的器械和用品必须达到消毒水平,严格执行注射、穿刺和采血用具一人一用一灭菌,一般诊疗用品一人一用一消毒。
2、医务人员应遵循无菌技术操作的基本原则,熟练掌握无菌持物钳、无菌容器、无菌包的使用和戴无菌手套、取用无菌溶液等基本操作技能,并保证无菌操作技术的效果。
3、医院一次____用后及污物、污水必须严格执行无害化处理后销毁。
一次性使用医疗无菌器具的使用、保管、用后处理要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4隔离制度:在实施标准预防的基础上,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并落在实处。
具体要(1)严格传染病人和普通病人分开放置。
(2)感染病人与非感染病人分区/室安置。
(3)感染病人与高度易感病人分别安置。
(4)同种病原体感染病人可同住一室。
(5)可疑感染病人必须单间隔离。
(6)根据疾病种类、病人病情、传染病病期分别安置病人。
(7)成人与婴幼儿感染病人分别放置。
5接触隔离使用橙色隔离标记。
6呼吸道隔离使用蓝色隔离标记。
7肠道隔离使用棕色隔离标记。
8血液一体液隔离使用红色隔离标记。
9严格隔离。
使用黄色隔离标记。
10引流物分泌物隔离。
使用绿色隔离标记。
一般诊疗用品包括。
体温表、听诊器、血压计袖带、压舌板、吸引器、引流瓶、胃肠减压器、氧气湿化瓶、氧气面罩等。
接触皮肤的一般诊疗用品如血压计袖带、听诊器保持清洁,有污染时随时以清洁剂与水清洁。
有血迹可用____mg/l的含氯消毒剂浸泡____分钟后再清洗。
听诊器可用乙醇擦拭消毒。
其它物品可用____mg /l的含氯消毒剂浸泡____分钟后用清水洗净送高压或其它方法处理。
消毒灭菌隔离管理制度(二)是指根据疾病防控的需要,针对患者、病原体以及医疗设备、用品等物品的消毒灭菌和隔离管理进行规范化和标准化的制度。
医院消毒隔离灭菌制度(5篇)
医院消毒隔离灭菌制度一、制度背景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疾病的复杂化,医院作为重要的医疗机构必须严格控制感染的传播,保障病患、医疗工作者和其他卫生服务接受者的安全。
因此,建立医院消毒隔离灭菌制度,对防止传染病的传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制度旨在规范医院的消毒隔离灭菌流程,提供清洁、安全和无菌的医疗环境。
二、管理原则1. 循证医学原则:依据具体科学证据制定清洁、隔离和灭菌制度,确保其科学性和可靠性。
2. 预防为主:注重预防性控制,先消毒再隔离和灭菌,避免感染的发生和传播。
3. 严格执行:医务人员必须严格按照制度执行消毒隔离灭菌的流程和操作要求,确保每个环节的安全和有效。
三、消毒流程1. 消毒前准备(1)确定消毒标准和要求,根据具体病例和环境要求选择合适的消毒剂和方法。
(2)准备消毒剂及相关设备,确保其完整、有效。
2. 清洁消毒(1)按照标准程序,使用合适的清洁剂对污染物进行清洗,确保消毒剂的充分接触和杀灭细菌的效果。
(2)选择合适的消毒剂,按照使用说明进行配制和使用,确保浓度和时间的控制。
3. 隔离处理(1)对于有传染性的疾病患者,根据传播途径和传播性质,进行相应的隔离处理,确保与其他患者和医务人员的接触减少。
(2)隔离室环境的清洁、通风和消毒工作,应根据标准要求进行。
4. 灭菌处理(1)在手术室使用无菌技术,确保手术器械和物品的无菌。
(2)按照标准程序,选择合适的灭菌方法(如高压蒸汽灭菌器、干热灭菌器等),确保灭菌剂的充分接触和杀灭细菌的效果。
四、消毒剂和方法选择1. 消毒剂选择原则(1)安全性:消毒剂应无刺激性、无致敏性、无腐蚀性,并符合国家有关卫生和环保标准。
(2)广谱性:消毒剂应对常见病原微生物具有杀灭作用,同时对特定病原微生物具有杀灭作用。
(3)稳定性:消毒剂应在常温下稳定,并能适应不同的消毒条件。
(4)经济性:消毒剂的使用成本应合理。
2. 消毒方法选择原则(1)有效性:消毒方法应能够在规定时间内达到高效杀菌率,确保微生物的灭活。
消毒灭菌工作管理制度
消毒灭菌工作管理制度一、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消毒灭菌工作,确保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及有关标准,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我国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及从事消毒灭菌工作的相关人员。
第三条消毒灭菌工作应遵循科学、规范、严谨、细致的原则,确保消毒灭菌效果。
二、组织管理第四条各级医疗机构应成立消毒灭菌工作领导小组,由院长或分管院长担任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
消毒灭菌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制定、修订和监督实施本制度。
第五条医疗机构应设立消毒供应中心(室),负责全院的消毒灭菌工作。
消毒供应中心(室)应配备具有一定业务素质和专业技能的人员,负责消毒灭菌工作的具体实施。
第六条消毒供应中心(室)应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包括岗位职责、操作规程、质量标准等,确保消毒灭菌工作有序进行。
三、消毒灭菌设施与设备第七条各级医疗机构应按照国家有关标准配置消毒灭菌设施和设备,包括高压蒸汽灭菌器、环氧乙烷灭菌器、紫外线消毒灯等。
第八条消毒供应中心(室)应定期对消毒灭菌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第九条消毒供应中心(室)应建立健全消毒灭菌设备使用记录,记录内容包括设备使用时间、使用人员、消毒灭菌效果等。
四、消毒灭菌物品管理第十条消毒供应中心(室)应根据医疗机构的实际需求,制定消毒灭菌物品的采购计划,确保物品的供应。
第十一条消毒供应中心(室)应建立健全消毒灭菌物品的验收、储存、发放、回收、处理等制度,确保物品的安全、有效。
第十二条消毒供应中心(室)应定期对消毒灭菌物品进行质量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五、消毒灭菌操作流程第十三条消毒供应中心(室)应根据消毒灭菌物品的种类、性质和污染程度,选择合适的消毒灭菌方法。
第十四条消毒供应中心(室)应严格执行消毒灭菌操作规程,包括物品的清洗、消毒、灭菌、干燥、包装、储存等环节。
第十五条消毒供应中心(室)应对消毒灭菌过程进行实时监测,确保消毒灭菌效果。
医院供应室消毒灭菌管理制度
医院供应室消毒灭菌管理制度一、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医院供应室消毒灭菌管理,确保医疗安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等相关法律法规,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院供应室及相关工作人员,全体人员应严格遵守本制度,确保消毒灭菌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三条供应室是医院重要的后勤保障部门,其主要职责是为临床科室提供合格的消毒灭菌物品,预防医院感染。
二、组织管理第四条成立医院消毒灭菌管理小组,由分管副院长、护理部主任、感染管理科科长、供应室主任等组成,负责对全院消毒灭菌工作的监督、指导和管理。
第五条供应室设主任1人,副主任1人,护士长1人,工作人员若干。
主任、副主任、护士长负责供应室日常管理工作,对消毒灭菌工作负直接责任。
第六条供应室工作人员应具备一定的医学知识、消毒灭菌知识和专业技能,经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
三、工作流程第七条采购与验收(一)供应室应根据临床需求,合理采购消毒灭菌物品,确保物品质量。
(二)采购物品必须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具备合格证明文件。
(三)验收人员应认真检查物品包装、标识、有效期等,确保物品合格。
第八条清洗与分类(一)供应室接收物品后,应进行彻底清洗,去除污渍、血迹等。
(二)清洗后的物品按照材质、用途进行分类,分别存放。
(三)特殊污染物品应单独处理,防止交叉污染。
第九条包装与标识(一)包装材料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具有良好的密封性。
(二)包装时应确保物品完整、清洁、干燥。
(三)包装后应在显著位置标识物品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日期、失效日期等。
第十条灭菌与监测(一)供应室应采用合法、有效的灭菌方法,确保物品达到灭菌要求。
(二)灭菌过程应严格遵循操作规程,确保灭菌效果。
(三)灭菌后应对物品进行生物监测,合格后方可发放。
第十一条发放与回收(一)供应室应根据临床需求,及时发放消毒灭菌物品。
(二)发放时应认真核对物品名称、规格、数量等,确保无误。
(三)临床科室使用完毕后,应及时回收物品,进行清洗、消毒、灭菌处理。
医院供应室消毒灭菌管理制度
医院供应室消毒灭菌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医院供应室消毒灭菌工作,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保障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医院供应室消毒灭菌工作的管理,包括消毒灭菌操作规程、质量控制、人员培训、职业安全防护等方面。
第三条医院供应室消毒灭菌工作应遵循科学、规范、安全、有效的原则,严格执行国家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的消毒灭菌技术规范和标准。
第二章组织管理第四条医院应设立供应室消毒灭菌管理组织,负责供应室消毒灭菌工作的统一领导和管理。
第五条供应室消毒灭菌管理组织应由具有相关专业背景和经验的医护人员组成,其中应有感染控制专业人员。
第六条供应室消毒灭菌管理组织的主要职责:(一)制定和完善供应室消毒灭菌工作制度、操作规程和质量标准;(二)组织供应室消毒灭菌工作的培训和考核;(三)监督和检查供应室消毒灭菌工作的实施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解决;(四)定期对供应室消毒灭菌工作进行质量评估和总结;(五)组织对供应室消毒灭菌工作中发生的感染事件进行调查和分析,提出改进措施。
第三章操作规程第七条供应室应根据国家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的消毒灭菌技术规范和标准,制定具体的操作规程。
第八条供应室操作规程应包括以下内容:(一)消毒灭菌前的准备工作;(二)消毒灭菌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三)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测和评价;(四)消毒灭菌设备的维护和保养;(五)职业安全防护措施。
第九条供应室工作人员应熟练掌握操作规程,并严格执行。
第四章质量控制第十条供应室应建立和完善消毒灭菌质量控制体系,确保消毒灭菌工作达到国家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的标准。
第十一条供应室质量控制应包括以下内容:(一)对消毒灭菌工作的全过程进行质量控制,包括消毒灭菌前、中、后的各个环节;(二)定期对消毒灭菌效果进行监测和评价,确保消毒灭菌合格率;(三)对消毒灭菌设备进行定期检查、维护和保养,保证设备正常运行;(四)对供应室工作人员进行定期培训和考核,提高其专业技能和操作水平。
医院消毒灭菌管理制度
医院消毒灭菌管理制度一、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医院消毒灭菌管理,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身体健康,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我国境内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包括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卫生院、诊所、卫生室等。
第三条医院消毒灭菌工作应遵循“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分类管理、持续改进”的原则,确保消毒灭菌质量。
二、组织管理第四条医院应成立消毒灭菌管理组织,由院长或分管院长担任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
消毒灭菌管理组织负责制定、修订、实施和监督本医院的消毒灭菌制度。
第五条医院应设立消毒供应中心(室),配备专职或兼职消毒供应人员,负责全院的消毒灭菌工作。
消毒供应中心(室)应具备以下条件:1. 具有独立的工作场所,符合国家有关卫生、环保和消防安全规定;2. 配备必要的消毒灭菌设备、设施和仪器;3. 建立健全消毒灭菌工作制度、操作规程和应急预案;4. 严格执行消毒灭菌技术规范和标准。
第六条医院应定期组织消毒供应人员培训,提高其业务水平和服务能力。
三、消毒灭菌工作流程第七条消毒供应中心(室)应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制定消毒灭菌工作流程,包括:1. 消毒剂的选择与配制;2. 消毒物品的清洗、消毒、灭菌、储存和发放;3. 消毒设备的维护保养;4. 消毒效果的监测与评价;5. 医院感染监测与控制。
第八条消毒供应中心(室)应按照以下流程进行消毒灭菌工作:1. 清洗:对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和物品进行彻底清洗,去除污垢、血迹、分泌物等;2. 消毒:根据物品的材质、用途和污染程度,选择合适的消毒剂进行消毒;3. 灭菌:对需要灭菌的物品进行物理或化学灭菌处理;4. 储存:消毒灭菌后的物品应妥善储存,防止再次污染;5. 发放:根据临床需求,及时发放消毒灭菌后的物品。
四、消毒剂和消毒设备管理第九条医院应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选用合格的消毒剂。
医院消毒灭菌管理制度2篇
医院消毒灭菌管理制度2篇医院消毒灭菌管理制度(一)一、总则1.1 为了加强医院消毒灭菌工作的管理,保障医疗安全,预防与控制感染性疾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1.2 本制度适用于我院所有开展诊疗活动的部门及全体工作人员。
1.3 医院消毒灭菌工作应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科学管理、持续改进”的原则,确保医疗安全。
二、组织管理2.1 医院成立消毒灭菌管理小组,由院长担任组长,分管副院长、感染管理科、护理部、设备科等相关负责人担任成员。
2.2 消毒灭菌管理小组负责制定医院消毒灭菌工作计划、实施方案、管理制度及操作规程,并对全院消毒灭菌工作进行监督、指导、检查和评价。
2.3 各部门应设立消毒灭菌管理责任人,负责本科室消毒灭菌工作的具体实施。
三、消毒灭菌设备与设施3.1 医院应配备满足需求的消毒灭菌设备,包括高压蒸汽灭菌器、环氧乙烷灭菌器、紫外线消毒车等。
3.2 消毒灭菌设备应定期进行维护、保养和检测,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3.3 医院应设立独立的消毒供应室,配备专业技术人员,负责全院 reusable items 的清洗、消毒、灭菌和发放工作。
四、消毒剂与消毒方法4.1 医院应根据消毒对象、用途、微生物种类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消毒剂和消毒方法。
4.2 消毒剂应按照国家规定的要求采购、储存和使用,确保消毒效果。
4.3 消毒方法包括物理消毒、化学消毒和生物消毒等。
物理消毒方法包括高温、高压、紫外线、微波等;化学消毒方法包括浸泡、擦拭、喷洒等;生物消毒方法包括紫外线照射、臭氧处理等。
五、消毒灭菌操作流程5.1 消毒灭菌操作应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范和操作规程进行。
5.2 工作人员应掌握消毒剂的使用浓度、作用时间、消毒方法及注意事项。
5.3 消毒灭菌过程中应做好个人防护,避免交叉感染。
5.4 消毒灭菌后的物品应做好标识,确保使用安全。
六、监测与评价6.1 医院应定期对消毒灭菌工作进行检查、监测和评价。
消毒灭菌管理制度
消毒灭菌管理制度一、前言为确保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保障医务人员和患者的健康,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医院感染管理要求,特制定本消毒灭菌管理制度。
二、目的1. 规范消毒灭菌工作,提高消毒灭菌效果,防止交叉感染。
2. 明确消毒灭菌工作的责任与分工,确保消毒灭菌工作的有效实施。
3. 提高医院感染管理水平,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生命安全。
三、适用范围1. 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内所有涉及消毒灭菌的部门和个人。
2. 本制度包括但不限于:手术室、产房、重症监护室、新生儿室、口腔科、检验科、供应室等。
四、组织管理1. 成立消毒灭菌管理小组,由医院感染管理科、护理部、医学装备科等相关科室负责人组成。
小组成员应具备消毒灭菌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
2. 消毒灭菌管理小组职责:(1)制定医院消毒灭菌工作计划,明确各部门职责与任务。
(2)制定消毒灭菌操作规程和标准,确保消毒灭菌工作的规范化。
(3)对消毒灭菌工作进行质量控制,定期检查、监测和评价消毒灭菌效果。
(4)对消毒灭菌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分析、处理和改进。
(5)组织消毒灭菌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医务人员消毒灭菌意识。
五、消毒灭菌操作规程1. 消毒剂的选择与使用(1)根据消毒对象、消毒场所和消毒要求,选择合适的消毒剂。
(2)消毒剂应具备以下条件:广谱、高效、低毒、无刺激性、稳定性好、易保存。
(3)消毒剂的使用应遵循产品说明书,严格执行浓度、作用时间、使用方法等要求。
2. 物体表面消毒(1)物体表面消毒应采用擦拭、浸泡、喷洒等方法。
(2)擦拭消毒时,应选用合适的消毒剂,用干净的抹布或纸巾擦拭。
(3)浸泡消毒时,应将物品完全浸没在消毒液中,作用时间应符合产品说明书。
(4)喷洒消毒时,应均匀喷洒消毒剂,作用时间应符合产品说明书。
3. 空气消毒(1)空气消毒应采用紫外线照射、臭氧发生器等方法。
(2)紫外线照射消毒时,应根据照射强度和时间来确定照射距离。
(3)臭氧发生器消毒时,应根据臭氧浓度和时间来确定消毒效果。
医院消毒灭菌管理制度
医院消毒灭菌管理制度一、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医院感染管理,预防和控制感染性疾病的传播,确保医疗质量和病人安全,根据卫生部《消毒管理办法》及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医院所有部门和人员,以及对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的消毒灭菌管理。
第三条医院消毒灭菌工作应遵循科学、规范、安全、有效的原则,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规定,确保消毒灭菌质量。
第四条医院应设立消毒灭菌管理组织,负责组织、协调和监督医院的消毒灭菌工作。
二、消毒灭菌管理组织及职责第五条医院消毒灭菌管理组织由院长、感染管理科、护理部、医学装备部、后勤保障部等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
第六条院长负责医院消毒灭菌工作的全面领导,确保消毒灭菌工作的顺利开展。
第七条感染管理科负责制定和组织实施医院消毒灭菌管理制度,对消毒灭菌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和评价,及时发现和处理消毒灭菌工作中的问题。
第八条护理部负责组织护理人员执行消毒灭菌操作规程,对护理人员进行消毒灭菌培训和考核。
第九条医学装备部负责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的采购、管理和维护,确保其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第十条后勤保障部负责医院环境卫生、消毒剂采购和供应,确保医院环境清洁、消毒剂质量。
三、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的消毒灭菌第十一条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的消毒灭菌应按照卫生部《消毒管理办法》及有关技术规范进行,达到以下要求:(一)进入人体组织、无菌器官的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必须达到灭菌水平;(二)接触皮肤、粘膜的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必须达到消毒水平;(三)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不得重复使用;(四)使用的消毒药械、一次性医疗器械和器具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第十二条医疗器械、器具的消毒灭菌应由专业人员进行,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
第十三条医疗器械、器具的消毒灭菌应使用符合国家规定的消毒剂和灭菌剂,并按照说明书使用。
第十四条医疗器械、器具的消毒灭菌记录应齐全,记录内容包括消毒灭菌日期、时间、人员、消毒剂和灭菌剂的名称、浓度、作用时间等。
医院消毒灭菌管理制度
医院消毒灭菌管理制度1.根据卫计委《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WS/T367-2012)制定本制度。
2.我院消毒灭菌工作实行消毒供应中心统一、集中管理,所有需要消毒或灭菌后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均由消毒供应中心统一回收,集中清洗、消毒、灭菌和供应,各科室应遵循本制度。
3.消毒灭菌原则:凡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腔隙、脉管系统,或有无菌体液从中流过的物品或接触人体破损皮肤、黏膜、组织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进行灭菌;接触完整皮肤、粘膜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进行消毒,根据物品的性质采用合适的消毒灭菌方法。
4.各种用于注射、穿刺、采血等有创操作的医疗器具必须一用一灭困。
5.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使用后应先清洁,再进行消毒或灭菌;耐热、耐湿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首选压力蒸汽灭菌;不耐热、不耐湿的物品,宜采用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体灭菌;油剂类和干粉类等应采用一次性无菌包装。
6.消毒灭菌基本程序:(1)普通病人使用过的非一次性医疗器械,清洗一干燥一检查包装一消毒灭菌。
(2)被可疑及确诊传染病人排泄物、分泌物、血液等污染的物品和器材:消毒一清洗一干燥一检查包装一消毒灭菌。
7.严格准确执行各类消毒灭菌方法,根据物品污染后导致感染的风险高低选择相应的消毒灭菌方法:高度危险性物品,必须选用灭菌方法处理;中度危险物性品,应采用中水平消毒以上效果的消毒方法;低度危险性物品,宜采用低水平消毒方法,或作清洁处理;遇有病原微生物污染时,针对所污染病原微生物的种类选择有效的消毒方法。
8.浸泡消毒时,物品浸泡于液面以下,关节打开,管腔内充满消毒液,加盖。
注意消毒浓度与时间正确并按时更换消毒液。
9.临床科室遇感染性疾病污染器械(如:特殊病原体、突发不明原因的传染病病原体、分枝杆菌等)应标示清楚,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应根据物品上污染微生物的种类、数量选择消毒或灭菌的方法。
10.物体表面消毒应根据其表面性质选择消毒方法,光滑表面选择合适的消毒剂擦拭;多孔材料表面应采用浸泡或喷雾消毒法。
医院灭菌消毒管理制度
医院灭菌消毒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避免医疗器械、设施和环境对患者及医护人员造成交叉感染,确保医疗机构内部环境清洁、无菌、安全,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和安全水平,按《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卫生机构医疗器械灭菌管理规范》等法规和标准要求,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内所有灭菌消毒工作,包括医疗器械、器械包、环境等所有涉及灭菌消毒工作的环节。
所有医务、护理、技术人员及与灭菌工作相关的所有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本制度。
第三条医院设立专门的灭菌消毒管理部门,负责医院内所有灭菌消毒工作的管理和监督。
第四条医院应当根据自身特点和规模设立相应的灭菌设备和消毒设施,并配备专业的人员进行操作和管理。
第五条医院应定期开展灭菌消毒工作的培训和考核,确保全体工作人员清楚掌握相关操作规程和标准。
第六条医院应当建立灭菌消毒档案,对灭菌消毒工作的记录、检测报告等资料进行归档保存。
第二章灭菌消毒工作流程第七条医院灭菌消毒工作立项由医院灭菌消毒管理部门负责,明确灭菌消毒的内容、范围和目标。
第八条医院应当根据需要制定相应的灭菌消毒计划,并由灭菌消毒管理部门进行审批和监督。
第九条医院应当建立完善的灭菌消毒操作规程,明确各类工作人员的操作程序和标准。
第十条医院灭菌消毒工作流程包括但不限于设备清洗、灭菌消毒、包装、储存、输送等环节,每个环节都应当有具体的操作规程。
第十一条医院在灭菌消毒工作中应当全面落实单次性使用原则,确保医疗器械等物品不重复使用。
第十二条医院灭菌消毒工作中应当加强对设备、包装物、环境等的清洁和消毒工作,确保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安全。
第十三条医院灭菌消毒工作中应当加强对特殊患者和器械的处理和管理,确保患者安全。
第十四条医院应当建立灭菌消毒质量控制体系,加强对灭菌消毒效果的监测和评估。
第三章监督与检查第十五条医院灭菌消毒管理部门应当定期对各部门的灭菌消毒工作进行检查和监督,确保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十六条医院应当建立灭菌消毒工作的检查、评估和考核机制,对各部门的工作绩效进行评价和奖惩。
医院消毒灭菌管理制度
医院消毒灭菌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医院感染管理,预防和控制感染性疾病的传播,确保医疗质量和病人安全,根据卫生部《消毒管理办法》及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医院的消毒灭菌工作,包括消毒、灭菌、隔离、监测等各个环节。
第三条医院消毒灭菌工作应当遵循科学、规范、安全、有效的原则,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确保医疗安全。
第二章组织管理第四条医院应当成立消毒灭菌管理组织,负责全院消毒灭菌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监督。
第五条医院感染管理部门负责全院消毒灭菌工作的具体实施,对消毒灭菌工作进行指导、监督和评价。
第六条各临床科室应当设立消毒灭菌小组,负责本科室消毒灭菌工作的实施和监督。
第七条医院应当配备专业的消毒员,负责消毒灭菌操作和设备的维护管理。
第三章消毒灭菌操作规程第八条医院应当根据《消毒管理办法》制定具体的消毒灭菌操作规程,包括消毒剂的选择、浓度、使用方法、灭菌时间的确定等。
第九条医疗器械、器具的消毒灭菌应当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达到灭菌水平。
第十条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应当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一人一针一管一用一消毒。
第十一条环境、物品的消毒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范、标准和规定,定期进行清洁和消毒。
第十二条医院应当建立消毒灭菌记录制度,记录消毒灭菌的日期、时间、地点、人员、物品、方法、效果等。
第四章消毒灭菌质量管理第十三条医院应当建立消毒灭菌质量监测制度,对消毒灭菌效果进行定期监测和评价。
第十四条医院应当对消毒灭菌设备进行定期检查、维护和保养,保证消毒灭菌设备正常运行。
第十五条医院应当对消毒灭菌人员进行定期培训,提高消毒灭菌操作技能和意识。
第五章特殊情况的消毒灭菌管理第十六条对于疑似或确诊传染病患者,医院应当采取严格的消毒隔离措施,防止疾病传播。
第十七条医院应当对一次性医疗器械、器具进行严格管理,不得重复使用。
第十八条医院应当对废弃的消毒剂、消毒器械进行无害化处理,防止环境污染。
医院消毒 灭菌 清洁 隔离管理制度
医院消毒灭菌清洁隔离管理制度医院消毒、灭菌、清洁与隔离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为提高医院感染控制水平,确保患者及医务人员的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医院的消毒、灭菌、清洁和隔离管理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对保证医疗质量、维护公共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本制度依据国家相关法规、行业标准与医院内部规范,旨在建立一套科学、合理、可操作的管理机制。
第二章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内所有部门及医务人员,包括但不限于医疗、护理、后勤等相关人员。
所有与消毒、灭菌、清洁和隔离管理相关的活动和流程均应遵循本制度。
第三章管理规范3.1 消毒管理消毒是指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去除或灭活病原微生物的过程。
医院消毒分为环境消毒、物品消毒和手消毒三个方面,具体要求如下:- 环境消毒:每日对病房、走廊、公共区域等进行清洁及消毒,尤其是高频接触的表面,如门把手、电梯按钮等,使用有效的消毒剂,每次消毒需有记录。
- 物品消毒:对医疗器械、设备、敷料等需进行消毒处理。
高风险物品应采用灭菌方式,低风险物品应用适当的消毒方法。
- 手消毒:医务人员需在接触患者、操作前后进行手消毒,使用75%酒精或其他有效消毒剂,确保手部无菌。
3.2 灭菌管理灭菌是指将物品表面及内部的所有微生物完全消灭的过程。
医院内的灭菌管理严格遵循以下原则:- 灭菌方法:根据物品的材质和使用要求选择合适的灭菌方法,包括高温蒸汽灭菌、干热灭菌、化学灭菌等。
- 灭菌监测:每次灭菌后需进行生物监测,确保灭菌过程的有效性。
监测结果需记录在案,并定期进行审核。
3.3 清洁管理清洁是消毒和灭菌的基础,医院内的清洁管理应做到以下几点:- 定期清洁:对各类设施、设备及环境进行定期清洗,确保无污垢和积尘。
- 使用合适的清洁剂:根据不同表面和区域使用合适的清洁剂,避免交叉污染。
- 清洁记录:每次清洁后需填写清洁记录,确保可追溯性。
3.4 隔离管理隔离是控制传染病传播的重要措施。
医院的隔离管理要遵循以下规定:- 隔离区域划分:对传染病患者设立专门隔离区,限制无关人员的进入,确保隔离措施的有效实施。
医院消毒灭菌管理制度
医院消毒灭菌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医院消毒灭菌管理,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保障医疗质量和病人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消毒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消毒灭菌管理工作。
第三条医院消毒灭菌管理应遵循科学性、规范性、安全性和有效性原则,确保消毒灭菌工作符合国家规定标准。
第四条医院应建立健全消毒灭菌管理制度,明确各部门职责,加强监督检查,确保消毒灭菌工作落实到位。
第二章组织机构与职责第五条医院应成立消毒灭菌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和修订医院消毒灭菌管理制度,指导、监督和检查医院消毒灭菌工作。
第六条医院消毒灭菌管理委员会下设消毒灭菌管理办公室,负责具体实施消毒灭菌管理工作。
第七条医院各相关部门应按照职责分工,做好消毒灭菌相关工作。
第三章消毒灭菌方法与要求第八条医院应根据国家相关规定和标准,选择适宜的消毒灭菌方法,确保消毒灭菌效果。
第九条医院应定期对消毒灭菌设备进行维护保养,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第十条医院应加强对消毒灭菌工作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操作技能。
第十一条医院应加强对消毒灭菌质量的监测,建立消毒灭菌质量档案,确保消毒灭菌质量符合国家规定标准。
第四章消毒灭菌用品管理第十二条医院应建立消毒灭菌用品采购、储存、发放、使用和废弃等管理制度。
第十三条医院应定期对消毒灭菌用品进行质量检查,确保消毒灭菌用品符合国家规定标准。
第十四条医院应加强对一次性使用医疗器械的管理,确保一次性使用医疗器械的安全性。
第五章监督检查与奖惩第十五条医院应加强对消毒灭菌工作的监督检查,对违反消毒灭菌管理制度的行为进行处罚。
第十六条对在消毒灭菌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医院应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六章附则第十七条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十八条本制度由医院消毒灭菌管理委员会负责解释。
第十九条本制度未尽事宜,按照国家相关规定执行。
医院消毒灭菌工作制度
医院消毒灭菌工作制度一、总则为了确保医院诊疗环境的安全,预防感染性疾病的发生和传播,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医院必须严格执行消毒灭菌工作制度。
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内所有部门和工作人员。
二、消毒灭菌原则1. 遵循科学、规范、有效的消毒灭菌原则,确保医院各类环境、物品、设备和人员的消毒灭菌工作得到充分保障。
2. 按照卫生部制定的消毒灭菌技术规范和标准,开展消毒灭菌工作。
3. 实行全面质量管理,对消毒灭菌工作进行严格监督和评价,确保消毒灭菌效果。
4. 提倡绿色环保,合理使用消毒剂和灭菌剂,减少对环境和人体的影响。
三、消毒灭菌组织管理1. 成立消毒灭菌管理组织,由医院感染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协调和监督全院消毒灭菌工作。
2. 各部门负责人负责本部门的消毒灭菌工作,确保各项措施得到有效实施。
3. 设立专门的消毒灭菌队伍,负责医院各类环境、物品、设备和人员的消毒灭菌工作。
4. 定期对消毒灭菌工作人员进行培训、考核,提高消毒灭菌操作技能和意识。
四、消毒灭菌操作规程1. 消毒灭菌操作前,工作人员应按照规范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如帽子、口罩、手套等。
2. 对医疗机构内的环境、物品、设备和人员进行分类消毒灭菌,制定针对性的消毒灭菌方案。
3. 消毒灭菌剂的选择和使用应遵循国家相关规定,确保消毒灭菌效果。
4. 消毒灭菌操作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消毒灭菌剂的使用方法、浓度、时间和作用范围进行。
5. 消毒灭菌操作后,对消毒灭菌效果进行评价,如使用细菌培养、监测等方法。
6. 定期对消毒灭菌设备进行维护、保养,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五、消毒灭菌工作监督与评价1. 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定期对各部门的消毒灭菌工作进行检查、评估,对存在问题提出整改意见。
2. 各部门应积极配合医院感染管理部门的检查,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整改。
3. 建立消毒灭菌工作奖惩制度,对做得好的部门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对违反消毒灭菌规定的部门和个人进行处理。
4. 定期向医院领导报告消毒灭菌工作的情况,提高医院领导对消毒灭菌工作的重视。
医院消毒灭菌管理制度
医院消毒灭菌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障医疗机构的卫生安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依法保护民众生命健康,本制度订立。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内全部科室、病房、手术室、试验室等医疗场合,并适用于医院内全部医疗设备、仪器和器械的消毒灭菌管理。
第三条医院消毒灭菌管理应遵从科学、规范、有效的原则,确保医疗环境的干净度,减少感染和交叉感染的风险。
第四条医院应设立特地的消毒灭菌管理部门,负责医院内全部消毒灭菌工作的组织实施,并依据需要派遣专业人员负责具体操作。
第二章医疗场合的消毒灭菌管理第五条医院内的各个科室、病房、手术室、试验室等医疗场合的消毒灭菌工作应依据不同场合的特点和要求进行分类,确保消毒灭菌工作的全面掩盖。
第六条医院内的医疗场合应定期进行清洁消毒,包含地面、墙面、家具、床单、被套、窗帘、洗手间等。
清洁消毒的频次和方式应依据不同场合的使用频度和风险程度确定。
第七条医院内的医用器械、设备应定期进行消毒灭菌。
消毒方法应遵从国家卫生健康部门发布的相关规范和标准,确保消毒的彻底和有效。
第八条医疗场合的消毒灭菌工作应留存相关记录,并定期向医院消毒灭菌管理部门报送,以备查验。
第三章医用器械、设备的消毒灭菌管理第九条医用器械、设备的消毒灭菌工作应依照使用前、使用中和使用后的不同要求进行分类处理。
不同类别的器械、设备应采取不同的消毒灭菌方法和频次。
第十条医用器械、设备的消毒灭菌应由专业人员进行操作,并全程留存相关记录,确保消毒灭菌工作的可追溯性。
第十一条医用器械、设备的消毒灭菌工作应遵从国家卫生健康部门发布的相关规范和标准,确保消毒灭菌的彻底和有效。
第十二条医用器械、设备的消毒灭菌记录应定期向医院消毒灭菌管理部门报送,以备查验。
第十三条医院应建立医用器械、设备的清洁消毒灭菌档案,记录器械、设备的检验、维护和修理、更换和废弃情况,确保医用器械、设备的安全可靠。
第四章消毒灭菌管理的监督与检查第十四条医院应建立完善的消毒灭菌管理监督制度,确保消毒灭菌工作的规范和有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院消毒灭菌管理制度
一、新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腔隙或接触破损皮肤、破损粘膜、组织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必须达到灭菌水平。
二、接触完整皮肤、粘膜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必须达到消毒水平。
三、各种用于注射、穿刺、采血等有创操作的医疗器具必须一人一用一灭菌。
四、消毒药械、一次性医疗器械和器具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不得重复使用。
五、全院可重复医疗器械实行集中处置制度,一般病人使用后的医疗器械和物品,在无明显污渍后放入器械回收箱,由供应室集中处置:传染病人或特殊感染(朊毒体、气性坏疽、不明原因的发热)病人用过的医疗器械、器具、用品,直接放入器械回收箱,可按照特殊感染种类浸泡于相应消毒液中,注明感染种类,并及时通知供应室,由供应室集中处置。
所有医疗器械在检修前应先经消毒或灭菌处理。
六、消毒、灭菌方法的选择原则:
(一)根据物品污染后导致感染的风险高低选择相应的消毒或灭菌方法
1.高度危险性物品,应采用灭菌方法处理;
2.中度危险性物品,应采用达到中水平消毒以上效果的消毒方法:
3.低度危险性物品,宜采用低水平消毒方法,或做清洁处理:遇有病原微生物污染时,针对所污染病原微生物的种类选择有效的消毒方法。
(二)根据物品上污染微生物的种类、数量选择消毒或灭菌方法
1.对受到致病菌芽孢、真菌孢子、分枝杆菌和经血传播病原体(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艾滋病病毒等)污染的物品,应采用高水平消毒或灭菌。
2.对受到真菌、亲水病毒、螺旋体、支原体、衣原体等病原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应采用中水平以上的消毒方法。
3.对受到一般细菌和亲脂病毒等污染的物品,应采用达到中水平或低水平的消毒方法。
4.杀灭被有机物保护的微生物时,应加大消毒药剂的使用剂量和(或)延长消毒时间。
5.消毒物品上微生物污染特别严重时,应加大消毒剂的使用剂量和(或)延长消毒时间。
(三)根据消毒物品的性质选择消毒或灭菌方法:
1.耐高热、耐湿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首选压力蒸汽灭菌:耐热的油剂类和干粉类等应采用干热灭菌。
2.不耐热,不耐湿的物品,宜采用低温灭菌方法如环氧乙烷灭菌、过氧化氢等离子体灭菌或低温甲醛蒸汽灭菌等。
3.物体表面消毒,应考虑表面性质,光滑表面宜选择合适的消毒剂擦拭或紫外线消毒器近距离照射:多孔材料表面宜采用浸泡或喷雾
消毒法。
4.化学消毒或灭菌可根据以上情况分别选择高效、中效、低效消毒剂或灭菌剂。
5.化学消毒剂必须了解消毒剂的性能、作用、使用方法、影响灭菌或消毒效果的因素等,配制时注意有效浓度,并按规定定期监测。
6.更换灭菌剂时,必须对用于浸泡灭菌物品的容器进行灭菌处理。
7.连续使用的氧气湿化瓶、湿化罐、新生儿暖箱的湿化器等器材,每日更换湿化液,湿化液应用灭菌水。
用毕终末消毒,干燥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