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现手法与修辞手法的比较
“修辞手法”_、“表达方式”与“表现手法”的区别
“修辞手法” 、“表达方式”与“表现手法”的区别在阅读鉴赏中,“表达方式”“修辞手法”与“表现手法”这三个概念,经常被张冠李戴,混为一谈,进而影响正确的答题。
它们虽然都属于表达技巧,却有明显的区别:一、修辞手法凡是使句子更加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和艺术美感的方法或手段,都可称为修辞手法。
修辞手法是针对具体的句子而言的。
修辞手法的种类很多,内容博杂。
但高考语文考试大纲要求学生掌握的修辞手法(辞格)共有八种: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和反问。
诗歌中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设问、反问、顶真、起兴等。
⑴、比喻: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博喻。
有突出事物特征,化抽象为形象的作用。
比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诗歌巧妙地把抽象的“愁”比做滚滚东去的江水,写出了愁绪的多与绵长。
例析: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⑵、借代: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
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体,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
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
例如李清照的《如梦令》“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①借用人(或物)的标志、特征去代替人(或物)的名称例析1: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杜甫《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简析:“朱门”指代居住在骊山宫的显贵之家,反衬宫门之外的凄惨景况。
②借用事物具有代表性的部分去代替事物的整体例析1: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简析:“帆”,原指挂在船桅上利用风力使船前进的布篷,这里诗人以“帆”代指整个船。
⑶、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
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
李白的作品中表现极为突出,如:“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危楼高百尺”等。
例析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李白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修辞手法说明方法和表现手法的区分及其作用
修辞手法说明方法和表现手法的区分及其作用修辞手法是文学作品中常用的表达技巧,通过巧妙运用不同的修辞手法,可以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和表现力。
然而,有些人对于修辞手法的方法和表现手法的区分存在一定的困惑。
本文将从方法和表现手法的定义、区别以及作用三个方面来进行阐述。
一、方法和表现手法的定义1.方法:方法是指在创作过程中使用的技巧性手法。
它是作者用来传达思想感情,塑造人物形象,描绘景物等的一种方式。
常见的方法包括排比、对偶、夸张、反问等。
通过使用方法,作者可以以特定的方式组织语言,使读者获得更加深刻的阅读体验。
2.表现手法:表现手法是指修辞手法在作品中的具体运用形式。
它是作者根据作品需要,选择合适的修辞手法来表达主题、情感和意象的方式。
常见的表现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对比等。
通过使用表现手法,作者可以丰富作品的意义和形象,使作品更具感染力。
二、方法和表现手法的区别方法和表现手法之间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范畴不同:方法是指创作过程中的技巧性手法,是一种思维方式;而表现手法是指修辞手法在作品中的具体运用形式,是一种表达方式。
2. 抽象与具体:方法是一种抽象的概念,它描述了创作的策略和思维方式;而表现手法则是具体的、可视的,通过具体的修辞手法来展示出来。
3. 总结与展示:方法通常是作者根据作品整体的需要,选择适合的手法来组织作品的结构和内容;而表现手法则是通过具体的表达形式,将作品的内容和意义展示给读者。
三、方法和表现手法的作用作者运用修辞手法的方法和表现手法,旨在实现以下几个目的:1.增强艺术感染力:修辞手法可以通过对语言的巧妙运用,使作品更加生动、形象,从而增强作品的感染力和艺术魅力。
2.丰富作品的意义:通过使用方法和表现手法,作者可以创造出丰富多样的意象、比喻和象征,从而丰富作品的内涵和意义。
3.塑造形象和刻画人物:修辞手法可以通过对人物形象的描写和塑造,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和鲜明,增加作品的可读性和观赏性。
表现手法、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的区分
夸张,就是夸大的手法描写一样东西.比如,今天的天气特 别热,仿佛街上的广告牌都被太阳晒化了.天气再热,也不可能 把广告晒化了.所以是典型的夸张.
造、功能、作用、成因、关系等所 作的客观的介绍。一般不是感性形 象的描绘。
例:这是我们这里养鸡的器具,木 盘上面有着栅栏,内盛食料,鸡可 以伸进颈子去啄,狗却不能,只能 看着气死。
我们这里煮饭是烧稻草的,那 灰,可以做沙地的肥料。
三、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也可称为表现方法,凡是能 使文章整体或部分产生鲜明强烈的印象 ,达到感染读者的艺术效果的手段或方 法,都可视为表现手法。 主要着眼于使文章的整体或部分产生效 果。 •常见的表现手法有:对比、衬托、象
借代,就是借一个人身上特有的东西或者特点.比如这个人脑袋大 ,我们在不引起误会的同时,在后边的文章,就可以用大头来代替这个 人.或者说有个少先队员,也可以用红领巾来代替.
借喻,跟借代差不多.但是借以用的东西,不是这个人身上的一部 分,而是形容这个人.比如,上文里提到,这个人往那一站,好像一个细 脚伶仃的圆规.下文再提到圆规,就是说那个女人.但是,注意,她身上 没长圆规,而且也没那么大的圆规,所以是一种借喻手法.
当然,表达方式的运用也不是绝对的, 如记叙文里也可以使用少量议论或说明,议 论文里同样也可以使用少量的叙述、描写或 说明,说明文里也可以有叙述或描写。至于 杂文、游记、随笔等更细的分类文体,表达 方式则更加灵活。总之,表达方式的使用, 一切服从文体和表现主题的需要。
小学语文表达方式、修辞手法与表现手法的区别
表达技巧概念辨析表达方式、修辞手法与表现手法是语文中经常接触到的概念,不可回避。
在阅读中,许多同学分不清“表达方式”“修辞手法”与“表现手法”这三个概念,经常张冠李戴,将其混为一谈,进而影响自己正确地答题。
它们虽然都属于表达技巧,却有明显的区别。
一、关于表达方式表达方式亦可称为表达方法,是作者根据客观事物和表达思想感情的需要而运用的一种语言表达形式,属于文章的整体的语言运用形式。
常用的表达方式有五种:叙述、描写、抒情、议论和说明。
记叙: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
一般用于叙事诗的表达,以高中课本中《琵琶行》和《孔雀东南飞》为代表,而律诗和绝句当中也有出现,如:杜甫的《登岳阳楼》:“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描写: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所作的具体描绘和刻画。
如:《孔雀东南飞》中对刘兰芝的描写:“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
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
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
”其中白描是诗歌鉴赏中常见的一种表现手法。
议论:对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价值、特点、作用等所表示的意见。
例如:秦观的《鹊桥仙》中:“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柳永的《雨霖铃》:“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堪冷落清秋节?”抒情:表达作者强烈的爱憎、好恶、喜怒、哀乐等主观感情。
(抒情,有直接抒情,也有间接抒情。
间接抒情在诗歌鉴赏中一般表现为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乐景哀情、托物言志等,而这一般又称之为表现手法)二、关于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一)修辞手法也叫修辞方法、辞格、辞式。
是指在写作过程中,对所使用的语言进行修饰、加工、润色,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方法。
是语言在长期运用过程形成的具有特定形式和表达功能的修辞格式。
凡是使句子更加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和艺术美感的方法或手段,都可称为修辞手法。
修辞手法是针对具体的句子而言的。
修辞手法的种类很多,一共有63大类,79小类,内容博杂。
常见的有:比喻,比拟(又名比体,分为拟人、拟物),叠字,顶真(又名顶针、联珠),对比,对偶(对仗、队仗、排偶),反复,反问,反语,互文,借代,设问,排比,列锦,夸张,双关,通感(移觉、移就),用典,衬托(反衬、陪衬),倒装,引用,谐音,歇后,象征,回文,飞白,呼告。
表现手法、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的区分
精品课件
①借用人(或物)的标志、特征去代 替人(或物)的名称。
• 例析1: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杜甫《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
• 简析:“朱门”指代居住在骊山宫的显贵 之家,反衬宫门之外的凄惨景况。
精品课件
②借用事物具有代表性的部分去代替 事物的整体。
• 例析1: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 [注]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 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
• 问:对第三联“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所运用的艺 术表现手法做简要分析。
• 简析:第三联运用夸张手法写出了岳阳楼高耸入云的情 状,同时这两句诗想像奇精特品课,件 在云间连榻,在天上“行
⑷对偶 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
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 近的意思。从形式看,语言简练, 整齐对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 蓄。
精品课件
①满招损,谦受益。 ②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③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流水 对) ④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 顿失滔滔。(扇面对)
精品课件
例析: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春行即兴
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问:这首诗的三、四两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方法?请具体说明。
精品课件
⑵借代 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 事物。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体,具 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事物 )。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 。
精品课件
例如:
如梦令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 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 指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完整版)表达方式、修辞手法与表现手法的区别
阅读教学中,许多同学分不清“表达方式”“修辞手法”与“表现手法”这三个概念,经常张冠李戴,将其混为一谈,进而影响自己正确地答题。
它们虽然都属于表达技巧,却有明显的区别:1.修辞手法凡是使句子更加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和艺术美感的方法或手段,都可称为修辞手法。
修辞手法是针对具体的句子而言的。
修辞手法的种类很多,内容博杂。
但高考语文考试大纲要求学生掌握的修辞手法(辞格)共有八种: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和反问。
诗歌中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设问、反问、顶真、起兴等。
⑴、比喻: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博喻。
有突出事物特征,化抽象为形象的作用。
比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诗歌巧妙地把抽象的“愁”比做滚滚东去的江水,写出了愁绪的多与绵长。
例析: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柳梢青·送卢梅坡刘过泛菊①杯深,吹梅②角远,同在京城。
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
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
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遂舟行。
[注]①泛菊:饮菊花酒。
②吹梅:吹奏《梅花落》。
问:作者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全词内容具体说明。
简析:这首诗主要运用了比喻手法。
上片用“云边孤雁,水上浮萍”的比喻来表现离别之苦,下片用“尘随马去,月遂舟行”的比喻来表现思念之切。
⑵、借代: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
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体,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
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
例如李清照的《如梦令》“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①借用人(或物)的标志、特征去代替人(或物)的名称。
例析1: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杜甫《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简析:“朱门”指代居住在骊山宫的显贵之家,反衬宫门之外的凄惨景况。
②借用事物具有代表性的部分去代替事物的整体例析1: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写作手法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的区别
写作手法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的区别表达方式、写作方法、和修辞手法的区别在现代文阅读的题目中,常常有一些概念分不清,从而导致答题错误。
同学们对于这三种艺术手法了解多少呢?今天,希望通过以下的分享,写作手法、表达方式及修辞手法的区别,希望通过此分享,能让大家对语文知识的概念更加清晰,运用起来更加自如!写作手法属于艺术表现手法〔即:艺术手法和表现手法,也含表达手法(技巧)〕,常见的有:夸张,对比,比喻,拟人,悬念,照应,联想,想象,抑扬结合、点面结合、动静结合、叙议结合、情景交融、衬托对比、伏笔照应、托物言志、白描细描、铺垫悬念、正面侧面比喻象征、借古讽今、卒章显志、承上启下、开门见山,烘托、渲染、动静相衬、虚实相生,实写与虚写,托物寓意、咏物抒情等。
表达方式就是常见的叙述、描写、抒情、议论和说明。
(其实也属于艺术表现手法)。
而修辞方法则是比较具体的一种句式,常见的修辞方法,高考规定为8种: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
1.比喻:比喻的'结构一般由本体、喻体和比喻词构成。
比喻的本体和喻体必须是不同的事物,但相互之间有相似点。
运用比喻可以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
2.比拟:包括拟人和拟物两类。
拟人是把物当人来描写,赋予物以人的情感、意志、动作等;拟物是把人当物来描写,或把此物当彼物来描写。
运用比拟,可使人或物色彩鲜明,描写生动,蕴含丰富。
3.借代:用借体代本体。
它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述的人或物,而用上其相关的事物来代替,可用部分代整体,以特征代本体,以专名代泛称等,如《药》中以“花白胡子”代人物,便是以特征代本体。
比喻要求本体与喻体有相似点,借代要求借体与本体有相同处。
借代可使表达具体形象。
4.夸张:包括对事物作合情合理的夸大或缩小。
鲁迅《药》中写道:“……眼光正像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
”后一句使用了“缩小”的夸张。
夸张要合情合理,其作用是烘托气氛,增强联想,给人启示,增强表达效果。
诗歌修辞手法与表现手法
三、抑扬
(一)概念:
把要贬抑否定的方面和要肯定的方面同 时说出来,只突出强调其中一个方面以 达到抑此扬彼或抑彼扬此的目的。有先 扬后抑和先抑后扬之分。
例1:“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高 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 侯。”【析】 这首诗采用先扬后抑的手 法,先写少妇“不知愁”,后面才说她 “悔”,通过对少妇情绪微妙变化的刻 画,深刻表现了少妇因触景而产生的感
拟人
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或把人当 作物来描写叫拟物。比拟有促使读者 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 的更形象、生动的作用。古诗诗赏, 主要是拟人。
例1:“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 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 剪刀。”
【析】 这首诗一反前人写法,不以杨 柳的细柔形象来形容美人身材苗条,
例3:“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 戚。”(《声声慢》李清照)
例4:“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 五更寒。”(《浪淘沙》李煜) 【析】 这 里的拟声词就属于迭词,作用使诗文更生
表现手法
象征、联想与想象、曲笔(从对方入笔, 展开想象)、衬托、烘托、渲染、对比、 比兴、用典
一、象征:
从军行
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高高秋月照长城”与前三句写法上 有何不同?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诗人宕开一笔,以景写情:仿佛在军中置酒饮 乐之后,忽然出现一个月照长城的莽苍景象; 古老雄伟的长城绵亘起伏,秋月高照,景象壮 阔而悲凉,更加深了诗人的思乡之情。此时征 戍者内心是浓浓的乡思,还是渴望建功立业? 是对现实的忧虑,还是对祖国河山深沉的爱呢? 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
“修辞手法”“表达方式”与“表现手法”的区别
“修辞手法” 、“表达方式”与“表现手法”的区别在阅读鉴赏中,“表达方式”“修辞手法”与“表现手法”这三个概念,经常被张冠李戴,混为一谈,进而影响正确的答题。
它们虽然都属于表达技巧,却有明显的区别:一、修辞手法凡是使句子更加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和艺术美感的方法或手段,都可称为修辞手法。
修辞手法是针对具体的句子而言的。
修辞手法的种类很多,内容博杂。
但高考语文考试大纲要求学生掌握的修辞手法(辞格)共有八种: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和反问。
诗歌中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设问、反问、顶真、起兴等。
⑴、比喻: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博喻。
有突出事物特征,化抽象为形象的作用。
比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诗歌巧妙地把抽象的“愁”比做滚滚东去的江水,写出了愁绪的多与绵长。
例析: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柳梢青·送卢梅坡刘过泛菊①杯深,吹梅②角远,同在京城。
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
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
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遂舟行。
[注]①泛菊:饮菊花酒。
②吹梅:吹奏《梅花落》问:作者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全词内容具体说明。
简析:这首诗主要运用了比喻手法。
上片用“云边孤雁,水上浮萍”的比喻来表现离别之苦,下片用“尘随马去,月遂舟行”的比喻来表现思念之切。
⑵、借代: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
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体,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
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
例如李清照的《如梦令》“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①借用人(或物)的标志、特征去代替人(或物)的名称例析1: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杜甫《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简析:“朱门”指代居住在骊山宫的显贵之家,反衬宫门之外的凄惨景况。
②借用事物具有代表性的部分去代替事物的整体例析1: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表达方式、修辞手法与表现手法的区别
表达方式、修辞手法与表现手法的区别在文学创作中,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是常用的概念,它们在文本创作中的作用不同,虽然这些概念之间存在些许相似之处,但它们的运用与表现的效果不同。
本文将从理论上阐述三者的概念和区别。
表达方式表达方式是指文本创作过程中,用来表达某种意思或情感的方式。
这种方式可以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可以是文字语言的,也可以是通过其他方式的如音乐、绘画和影像等。
表达方式通常是作者传递信息的基本手段。
在文本创作中,表达方式有很多种形式,其中文字表达是最常用的表达方式。
作者通常通过恰当的描写、对话和叙述等方式完成对主题的表达,例如,描写一个梦幻般的风景,可以使用细腻的形容词和生动的场景来完成表达。
修辞手法修辞手法是指作者通过艺术化的手段,运用词语或句子的形式、语法、韵律等因素来达到某种目的的的方式。
它是表达方式的一种重要组成部分,一种精细的语言艺术活动。
修辞手法有很多种,如比喻、拟人、夸张等,这些手法可以使文本更加生动、形象,并且可以承担着大量的修辞和象征意义。
例如在黄永玉的《长恨歌》中,运用了大量的拟人手法,让人物变得更加鲜明生动,让读者意犹未尽。
又如朱自清的《背影》中,使用了大量的比喻和拟人等手法,为读者创造了一个真实生动的场景,使读者对父爱更加深刻。
表现手法表现手法是指作者用来描写和展示人物、景象、心理、道德、历史等方面的技巧和手段。
表现手法的运用是为了使作品的情趣更加丰富,使作品更加有说服力和价值。
表现手法有很多种形式,例如画面描写、人物刻画、场景交代等等。
其中画面描写是表现手法之一,它可以通过细致准确的描写,让读者看到文字如同电影一般的画面。
人物刻画是另一种表现手法,它通过人物内心深处的感受、心境来描写人物的性格特点、情感和思想,那么场景透露则是为了为读者提供更多的线索和信息。
在文学创作中,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要创作出高水平的文学作品,作者必须深刻理解这三者的概念和运用,不同的运用将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和影响读者的感受。
如何区分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
如何区分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高考诗歌鉴赏或者现代文阅读的时候,经常会考关于艺术手法的题型。
而学生对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的概念混淆不清,下面我们详细来阐述辨析一下。
1、表达方式,是指写文章时所采用的反映社会生活、表达思想感情、介绍事物事理的方式手段。
常用的表达方式有5种,即:记叙、议论、抒情、描写和说明。
2、表现手法,也叫写作方法。
是指在文学创作中塑造形象、反映生活所运用的各种具体方法和技巧。
表现手法有:对比、主次、远近、白描、联想、想象、渲染、衬托(正反衬)、烘托、象征、通感、、托物言志、侧面描写、正面描写、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直接抒情、间接抒情、以小见大、点面结合、动静结合、借物喻人、直抒胸臆、虚实结合、欲扬先抑、动静相衬、设置悬念等常用的表现手法有:对比、象征、托物言志、欲扬先抑、衬托(烘托)、夸张讽刺、借景抒情、前后照应等。
3、修辞手法,也叫修辞方法,是指在写作过程中,对所使用的语言进行修饰、加工、润色,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方法。
修辞手法有六七十种之多,常用的有十几种,以下是63种修辞手法,分别是:比喻,,比拟(分为拟人、拟物),排比,借代,用典,衬托(反衬、陪衬)对比,对偶(对仗、队仗、排偶),双关,象征,夸张,倒装,反问,互文,反语,设问,引用,通感(移觉、移就)顶真(又名顶针、联珠)、指代,委婉、叠字、回环,迭音,复叠、倒文,避复,变用,层递,衬垫(衬跌),翻新,反复,仿词,仿化,飞白,分承(并提、合叙、合说);复迭错综,复合偏义,共用,合说,呼告,互体,换算,,回文,降用,歧谬,拈连,摹绘,列锦,连及,警策,示现,重言,重叠,移用,须真,谐音,歇后,镶嵌,析字,,婉曲,跳脱,转文。
共计63种。
高考常用的修辞手法包括:对比,比喻,象征,夸张,用典,衬托、比拟,排比,借代,对偶,双关,互文,通感、倒装,反问,反语,设问,引用,等此外,表现手法还有其他叫法。
比如艺术手法一般也是指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的区别
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的区别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的区别汇总(2008-11-04 21:39:06)转载▼分类:新高考新问题标签:高考专题复习教育一、渲染和烘托渲染本来是国画的一种手法,在需要强调的地方,用水墨或淡的色彩涂抹画面,显出物象阴阳向背,以加强艺术效果。
诗歌则往往用来对环境、景物等进行描写,这些描写是作多方面的正面描写形容,以突出形象。
如孟浩然《早寒有怀》:“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我家湘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归帆天际看。
迷津预有问,平海夕漫漫。
”这首诗写寒秋时节诗人漫游长江下游时所产生的思乡的悲哀和对前途的迷惘。
首联“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写出深秋时节的景象。
木叶渐脱,北雁南飞,北风呼啸,渲染出秋天寒冷,凄飒的气氛。
诗人抓住最有代表性的事物从正面极力描写秋寒,这是渲染的手法。
烘托本是中国山水画的传统手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外面涂抹,使物象明显突出。
用在诗文中则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要表现的事物鲜明突出。
如杜甫《秋兴八首(其一)》:“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首联从大处落笔,写深秋的萧杀凄凉景象,颔联写天上地下,江间关塞,到处惊风骇浪,动荡不安,萧条阴晦,这种景象使诗人翻腾起伏的忧思和胸中的郁郁不平形象地表现出来。
这些景物描写是从侧面着意,用笔墨于景物,实则形象地衬出诗人的思想情感的,是烘托手法。
很多时候渲染烘托合说,并不意味着两者可以等同,而只是说明这两种表现手法往往紧密结合在一起使用。
尤其是在借景抒情的诗歌作品中,往往是先用渲染的手法描摹景物塑造意境,再通过景物(意境)来烘托人物情感。
像上面孟浩然《早寒有怀》先渲染出一幅秋天寒冷凄飒的氛围,再通过这种氛围烘托出诗人思归的哀情和前途渺茫的愁绪。
杜甫《秋兴八首(其一)》先渲染一种沉郁悲壮、萧条涌动的浓重悲凉的氛围,再以这种氛围烘托内心的情感。
表达方式修辞手法与表现手法的区别
阅读教学中,许多同窗分不清“表达方式〞“修辞手法〞与“表现手法〞这三个概念,常常张冠李戴,将其混为一谈,进而阻碍自己正确地答题。
它们尽管都属于表达技术,却有明显的区别:1.修辞手法但凡使句子加倍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和艺术美感的方式或手腕,都可称为修辞手法。
修辞手法是针对具体的句子而言的。
修辞手法的种类很多,内容博杂。
但高考语文考试大纲要求学生把握的修辞手法〔辞格〕共有八种:比喻、比较、借代、夸大、对偶、排比、设问和反问。
诗歌中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比较、借代、夸大、对偶、设问、反问、顶真、起兴等。
⑴、比喻: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博喻。
有突出事物特点,化抽象为形象的作用。
例如“问君能有几多愁,好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诗歌巧妙地把抽象的“愁〞比做滔滔东去的江水,写出了愁绪的多与绵长。
例析: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以下问题。
柳梢青·送卢梅坡刘过泛菊①杯深,吹梅②角远,同在京城。
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
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
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遂舟行。
[注]①泛菊:饮菊花酒。
②吹梅:演奏?梅花落?。
问:作者在表达情感时要紧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全词内容具体说明。
简析:这首诗要紧运用了比喻手法。
上片用“云边孤雁,水上浮萍〞的比喻来表现离别之苦,下片用“尘随马去,月遂舟行〞的比喻来表现想念之切。
⑵、借代: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
借代可用部份代表全数,具体代替抽象,用特点代替人。
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精练、含蓄。
例如李清照的?如梦令?“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诗顶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别离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谢。
①借用人〔或物〕的标志、特点去代替人〔或物〕的名称。
例析1: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杜甫?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简析:“朱门〞指代居住在骊山宫的显贵之家,反衬宫门之外的凄惨景况。
②借用事物具有代表性的部份去代替事物的整体例析1: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 手法的区别
阅读教学中,许多同学分不清“表达方式” “修辞手法” 与“表现手法”这三个概念,经常张冠李戴,将其混为一谈,进而影响自己正确地答题。
它们虽然都属于表达技巧,却有明显的区别:1.表达方式表达方式亦可称为表达方法,是作者根据客观事物和表达思想感情的需要而运用的一种语言表达形式,属于文章的整体的语言运用形式。
常用的表达方式有五种:叙述、描写、抒情、议论和说明(诗歌中没有“说明”这一种)。
记叙: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
一般用于叙事诗的表达,以高中课本中《琵琶行》和《孔雀东南飞》为代表,而律诗和绝句当中也有出现,如:杜甫的《登岳阳楼》:“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描写: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所作的具体描绘和刻画。
如:《孔雀东南飞》中对刘兰芝的描写:“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
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
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
”其中白描是诗歌鉴赏中常见的一种表现手法。
议论:对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价值、特点、作用等所表示的意见。
例如:秦观的《鹊桥仙》中:“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柳永的《雨霖铃》:“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堪冷落清秋节?”抒情:表达作者强烈的爱憎、好恶、喜怒、哀乐等主观感情。
(抒情,有直接抒情,也有间接抒情。
间接抒情在诗歌鉴赏中一般表现为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乐景哀情、托物言志等,而这一般又称之为表现手法)例析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按要求答题。
端居①李商隐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②。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①端居:闲居。
②素秋:秋天的代称。
问:这首诗的三、四两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简析:这首诗在艺术手法上,第三、四句的最大特点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诗人借助对“青苔”、“红树”以及“雨”景、月“色”的描写,赋予客观景物以浓厚的主现色彩,营造出了冷寂、凄清的氛围,表达了悲愁,孤寂和思亲的情感。
例析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表现手法、写作手法、描写手法和修辞手法的辨别
表现手法、写作手法、描写手法和修辞手法的辨别在语文考试中,我们常会遇到关于表现手法、写作手法、描写手法和修辞手法的题目。
但实际上,这些概念的区分并不容易。
一方面,这些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也有专家用语与教育用语之别;另一方面,至今也没有一部权威性的著作对这些问题进行准确界定并辨析。
因此,以下所述只是个人的理解及一般的说法。
首先,我们应该明确这四种手法之间的关系。
从一般意义上讲,表现手法要比写作手法来得宽泛,因为表现手法可以是戏剧中的表现手法、美术中的绘画笔法等等,而写作手法仅仅是在写作中运用的一些手法。
描写手法也要比修辞手法范围大,但它们两者之间是交叉关系,即描写手法中有许多是借助于修辞手法的,而修辞手法中有一部分则不属于描写手法。
至于表现手法、写作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应该是前两者中包括了后两者。
接下来,我们分别简要介绍一下这四种手法。
一、表现手法:表现手法从广义上来讲也就是作者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语句组织方式。
具体地,我们可以从字词、语句上的修辞技巧入手,如比喻、象征、夸张、排比、对偶、烘托、拟人、用典等等。
从作品的整体上来把握它的表现手法时,就要注意不同文体的作品,如抒情散文、记叙文、议论文、小说等,它们的表现手法也各有特点。
在答题时,要注意完整地理解题目的答题要求,简洁准确地回答,抓住得分点。
总的来说,表现手法可以包括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这三大类。
修辞方式和表达方式是初中语文中常提及的两个术语,它们之间有明显的区别。
修辞方式指的是修饰文字、词语、句子的方法,通过各种手段使语言表达更准确、鲜明、生动、情感真挚、强烈、引人入胜。
初中课文中常见的修辞方式有比喻、拟人、夸张、对偶、排比、反问、设问、对比、借代、反复、反语等。
表达方式也称为表达方法,包括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五个方面。
例如,下列语句中使用了哪种表达方式:①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我们的志愿军战士。
诗歌鉴赏表现手法与修辞手法的区别
例题 分析6
田园乐 王维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写景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体现了诗人亲近自然的乐趣 1、这首诗在写景方面有哪些特点?
答案要点:
A、a.诗中有画,突出色彩的描写,绘形绘色。 b.以 声衬寂,动静结合,情景交融。B、渲染了悠闲恬淡的 静谧气氛.
2、诗中的山客是怎样的心境? 答案要点:闲适恬静。乐于归隐。
表现手法补充例析
.
点面结合: 所谓“点”,指的是最能显示人事
景物的形象状态特征的详细描写;所谓 “面”,指的是对人事景物的叙述或概 括性描写。点面结合就是“点”的详细 描写和“面”的叙述或概括性描写的有 机结合,其实也就是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蜀道难》中,作者先写蜀道的高险, 又抓住蜀中富于个性特征的“剑阁”精 雕细刻,从面到点,从全景到特写。既 突出了蜀道高险的共性,又表现了剑阁 特有的地形、战争频繁等特性。
天质:天生的性质。 森森:树木茂盛。 寻:古代度量单位,八尺为一寻。
凌托霄物:言形志容,桐表树长达得了高自,己接正近直了向云上霄。、虚心 明扎时实:、政坚治强清不明的屈时的代人。生追求以及甘愿为 愠解:救疾百苦姓、疾怨苦愤。而献身斫的:精zh神uó。砍。
五弦琴:桐木是造琴的上好材料。据《孔子家 语》记载:帝舜曾一面弹着五弦琴,一面唱“南 风之熏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
象征
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 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特点的概念、思想和感 情。表达更为含蓄。
比如,诗人常赋予松、竹、梅、菊等特 定的象征意义,借助它们表达一定的思想感 情,如陆游《卜算子 咏梅》,以梅自喻, 表现自己不与争宠邀媚、阿谀奉承之徒为伍 的品格和不畏谗毁、坚贞自守的铮铮傲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表现手法与修辞手法的比较基础试题2009-07-05 0921表现手法与修辞手法的比较一、渲染和烘托渲染本来是国画的一种手法,在需要强调的地方,用水墨或淡的色彩涂抹画面,显出物象阴阳向背,以加强艺术效果。
诗歌则往往用来对环境、景物等进行描写,这些描写是作多方面的正面描写形容,以突出形象。
如孟浩然《早寒有怀》:“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我家湘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归帆天际看。
迷津预有问,平海夕漫漫。
”这首诗写寒秋时节诗人漫游长江下游时所产生的思乡的悲哀和对前途的迷惘。
首联“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写出深秋时节的景象。
木叶渐脱,北雁南飞,北风呼啸,渲染出秋天寒冷,凄飒的气氛。
诗人抓住最有代表性的事物从正面极力描写秋寒,这是渲染的手法。
烘托本是中国山水画的传统手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外面涂抹,使物象明显突出。
用在诗文中则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要表现的事物鲜明突出。
如杜甫《秋兴八首(其一)》:“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首联从大处落笔,写深秋的萧杀凄凉景象,颔联写天上地下,江间关塞,到处惊风骇浪,动荡不安,萧条阴晦,这种景象使诗人翻腾起伏的忧思和胸中的郁郁不平形象地表现出来。
这些景物描写是从侧面着意,用笔墨于景物,实则形象地衬出诗人的思想情感的,是烘托手法。
很多时候渲染烘托合说,并不意味着两者可以等同,而只是说明这两种表现手法往往紧密结合在一起使用。
尤其是在借景抒情的诗歌作品中,往往是先用渲染的手法描摹景物塑造意境,再通过景物(意境)来烘托人物情感。
像上面孟浩然《早寒有怀》先渲染出一幅秋天寒冷凄飒的氛围,再通过这种氛围烘托出诗人思归的哀情和前途渺茫的愁绪。
杜甫《秋兴八首(其一)》先渲染一种沉郁悲壮、萧条涌动的浓重悲凉的氛围,再以这种氛围烘托内心的情感。
二、对比和衬托衬托则是利用事物间的近似或对立的条件,用一些事物为陪衬来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
它可以使被陪衬的事物显得更加突出、形象。
衬托有正衬、反衬两类。
利用事物的相似条件来衬托就是正衬;利用事物的对立条件来衬托就是反衬。
它强调的是通过比照“衬”出其中的一个。
如崔护《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这是一首抒情诗,在看似叙事中通过去年今日和今年今日的对照,凸显出今年今日此时此刻桃花“依旧”而人面不再的那种感伤之情。
这里重点是通过比照,以去年的欢快衬托(反衬)出今年的落寞感伤怅然无奈!对比则是把对立的事物,或景,或境,或人,或情,前后相叙,加以比照,来使人从中有所感有所悟,更加强烈而清晰地传达出诗人所要表达的意旨,以增强艺术效果的表现手法。
它强调的是通过比照更鲜明强烈地表达某种意旨。
如李白《越中览古》:“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归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唯有鹧鸪飞。
”诗人运用了对比的手法,今昔对比形成强烈的反差,让读者清晰的感受到历史盛衰的无常。
这里重点是通过今昔两种境况的对照,使人从中清晰强烈地感受到某种哲思,而不是为了突出其中的某一种境况。
对比和衬托都有对照的意味,都是通过对某些事物(或形象或情感)进行对照来完成。
但是对比仅限于相对事物(或形象或情感)的对照,而衬托还可以是相似事物(或形象或情感)的对照。
对比通过对照落脚点不在于相互对照的任何一方,而是从对照中昭示某种情感认识;衬托通过对照落脚点在于凸显相互对照的某一方。
三、衬托和烘托衬托前面已经介绍。
不论哪种衬托,强调的都是两个事物通过比较而使其中一个更加凸显。
落脚在一个“衬”,特别强调由相近或相对的事物进行对照。
如前面举过的崔护《题都城南庄》,诗人把“人面桃花相映红”与“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两种相对的情景进行对照,表达内心的怅然落寞。
通过这两种同“质”的事物的对照,用去年今日的欢愉来衬托凸显出今年今日的感伤。
烘托前面也已经作了介绍,它强调的是对一种事物从侧面着意进行描述或铺排,来使该事物形象更突出。
落脚不一定是由相近或相对的事物进行对照,而强调侧面地对该事物进行“烘”。
如前面所举的孟浩然《早寒有怀》,前两联描写景物,渲染出一种意境氛围;后两联抒发自己那种思乡的愁绪和前途渺茫的愁苦。
虽然意境格调和心情有一种内在的相似性,但两者不是同“质”的相近或相对的事物,不存在通过对照凸显一方的关系,所以不是衬托。
寒冷凄飒的意境氛围,对于的心绪情感而言就好像一种外在的侧面修饰装点,这种意境氛围就散发着心中的忧思和迷茫,虽然看似写景,但实是在从侧面从外沿描写情感。
所以景物描写意境渲染对于的情感表达是一种烘托。
衬托和烘托都是着眼于“托”,即使某种事物某个形象某中情感得到凸显。
但是两者的手段方式不同,衬托主要通过对该事物(或形象或情感)和与其相似或相对事物(或形象或情感)的对照映衬来完成;烘托主要通过对该事物(或形象或情感)做外在的侧面的描写来实现。
衬托,就是为了使某事物的特色更加突出,用别的东西来陪衬和对照的修辞手法。
衬托,若就衬体与主体的性质与关系而言,可分为正衬与反衬这两种。
正衬,即是用一与本体事物一致的观点或景物,从正面去陪衬、烘托本体事物的格式。
例如“古人尚能”头悬梁,锥刺股“孜孜不倦的学习,你们为了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一定会天加专心致志,废寝忘食,刻苦攻关。
(郭沫若《科学的春天》)该例拿古人“头悬梁,锥刺股”的劲头,来衬托今天有理想的青年会更加“刻苦攻关”的钻研精神。
这是“正衬”。
反衬,即是把一种与本体事物相反或对立的观点、事物从反面去陪衬烘托本体事物的格式。
例如“当你下马坐在一块岩石上吸烟体息时,虽然林外是阳光灿烂,而在这遮住了天日的密林中却闪着烟头的红火光。
(碧野《天山景物记》)该例以骑马进入天山原始森林能看到闪着烟头的红火光,突出森林成长茂密、林子阴暗,这是“反衬”。
常言道:“红花虽好,也要靠绿叶扶持。
”这句话很能说明衬托的道理。
写文章亦如此,运用衬托这一技巧,会把所描写的对象表现得更加鲜明突出。
而衬托在其体运用中,主要又有两种类型。
以景衬情,即通过具体生动的景物的描写,来烘托渲染人物的感情或人物的性格。
例如:①时候既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缝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
(鲁迅《故乡》)这段文字描写了故乡荒凉、冷落、窒息的景象,衬托了“我”的悲凉心情。
这里是以景衬情。
②这女人编着席。
不久,在她的身子下面就编成了一大片,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
她有时望望淀里,淀里也是一片银白世界。
水面笼起一层薄薄透明的雾,风吹过来,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
(孙犁《荷花淀》)该例通过对水生嫂编织芦席的景物描写,渲染了一种清新宁静的氛围,烘托了水生嫂勤劳纯朴、温顺善良的形象,这里是以景衬人。
以动衬静,即通过具体的声音或行动的描写,来烘托渲染幽静的自然环境或恬静的内心世界。
①骑马穿行林中,只听见马蹄溅起在岩石上漫流的水的声音,更增添了密林的幽静。
(碧野《天山景物记》)该例用骑马穿行林间能听到蹄溅起的水声,来衬托天山森林处人迹罕至、幽深僻静。
②在北平即使不出门去吧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橼破屋来住着,早晨走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
(郁达夫《故都的秋》)以秋天坐在院子里能听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来衬托出周围环境的宁静及悲凉的心境。
此外,衬托的方法还可以举出一些,如以小衬大、以美衬美、以反衬正、以虚衬实、以宾衬主、以恶衬善、以正衬正等。
对比是把互相矛盾对立的事物放在一起相互比较的一种修辞格。
对比可以截取两件不同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的方面,两相比较,使形象美丑显得更加鲜明,双方特点比得更加显著,正反道理说得天加深刻,矛盾问题揭得更加尖锐。
对比,从内容分,有两体对比、一体两面对比两种。
两体对比,就是把相反、相对的两种人物、两种事物放在一起,进行对照、比较。
①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臧克家《有的人》)②有缺点的战士终竟是战士,完美的苍蝇不过是苍蝇。
(鲁迅《战士和苍蝇》)这两例,是两种人物的对比。
例①,通过对照、比较,更显得鲁迅先生的伟大,反动统治者的渺小,更能湟起我们爱憎的感情。
例②,通过对照、比较,肯定、赞扬了坚持真理的革命战士,否定、斥责了诬蔑革命的反动奴才。
又如:③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④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分炭直。
(白居易《卖炭翁》)这两例,是两种事物的对比。
例③通过对比表达了诗人对统治者穷奢极欲的愤怒,对人民悲惨遭遇的同情;它使我们看到了封建社会尖锐的阶级矛盾、对立。
例④,“一车炭,千余斤”,说明物质之多,“半匹红绡一丈绫”,说明价值之少,两相比较,揭露了宫市的掠夺性质,表现了诗人对人民疾苦的同情。
两面对比,就是把一种事物的相反或相对的两面放在一起,进行对照、比较。
例如:①这些人,马克思主义是有的,自由主义也是有的:说的是马克思主义,行的是自由主义;对人是马克思主义;对己是自由主义。
②他把手放在小宝的“和尚头”上摩着,他的被穷苦弄麻了的老心里勃然又生出新的希望来了。
(茅盾《春蚕》)③我们的战士,对敌人这样狠,而对韩鲜人民是那样的爱,充满国际主义的深厚感情。
(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④在担负主要领导责任的观点上说,如果我们党的一百个至二百个系统地而不是零碎地、实际地而不是空洞地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同志,就会大大地提高我们党的战斗力量,…… (毛泽东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这些例子,例①非常具体地批评了自由主义者的两面性;例②用“老”心理以突出“新希望”;例③将志愿军战士两种截然相反的态度对举出来,赞美我们战士爱憎分明;例④“系统”与“零碎”、“实际”与“空洞”这些两相反对的概念对比着说,否定一面,肯定一面,使得观点更鲜明、意思更突出。
对比根据结构标准,参考传统法,又可分为平比与差比两小类。
平比,指两件事物平等并列地比较,往往采用并列句式。
例如:①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毛泽东《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词》)②今天,我们对人民,温驯得像对母亲;明天,才会用严酷的炮火,把入侵的敌人烧成灰烬!(李瑛《雪夜》)例①用并列句式对比“虚心”与“骄傲”的不同结果,利弊立显。
例②句式相同,通过对比,揭示人战士对人民温顺,才会对敌人严酷的道理;使战士性格的两个方面更加鲜明。
差比:指两事物有轻重差别地比较。
差比则党常采用折句式,或递进句式。
例如:③蜜蜂是渺小的;蜜蜂却又是多么高尚啊!(杨朔《荔枝蜜》)④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例③用“折句式”差比,揭示了蜜的工作与生活貌似“渺小”,实则“高尚”的普通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