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下学期历史复习提纲
七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
七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隋唐)一、隋朝:繁盛一时1、隋朝建立:581年,隋文帝杨坚,都城长安2、大运河的开通:开通皇帝:隋炀帝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中心:洛阳,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分成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地位: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作用: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
二、唐朝:繁荣而开放1、著名皇帝:唐高祖:李渊,618年建立唐朝,都城:长安唐太宗:李世民,年号贞观,史称“贞观之治”武则天:改国号为周,史称“政启开元,治宏贞观”唐玄宗:前期,年号开元,初期统治称为开元之治,后创造了唐朝最鼎盛时期,“开元盛世”。
2、民族关系——唐朝时,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金城公主嫁给尺带珠丹,吐蕃(藏族)和唐朝“和同为一家”。
3、对外交往(双向交流,高度开放)日本:遣唐使、鉴真东渡,传播唐朝文化;天竺:玄奘西游,学习佛法,把亲身见闻写成《大唐西域记》。
新罗:物产居进口首位4、科举制:(1)诞生:隋炀帝(设置进士科)。
(2)完善:唐太宗扩充国学规模,武则天创设殿试、武举,唐玄宗将诗赋作为考试的主要内容。
(3)作用:科举制改善了用人制度,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
(对统治者最有利)科举制僵化于明朝(八股取士),废除于清朝末年(1905年)5、隋唐文化赵州桥:隋朝,李春诗歌:李白(诗仙)杜甫(诗圣)白居易书法:颜真卿、柳公权(颜筋柳骨)绘画:阎立本、吴道子(画圣)世界艺术宝库:敦煌莫高窟第二单元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五代十国,辽、宋、夏、金、元时期)一、民族政权的并立1、辽:契丹族、阿保机2、北宋、汉族、赵匡胤(陈桥兵变)3、西夏:党项族、元昊4、南宋:汉族、赵构5、金:女真,阿骨打6、元:蒙古族、忽必烈澶渊之盟:北宋与辽,抗金英雄:岳飞抗元英雄:文天祥二、经济重心的南移1、原因:北人南迁,给南方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劳动力;南方的自然条件优越;南方的社会秩序比较安定2、经济重心南移完成:南宋3、经济重心南移的表现:“苏湖熟,天下足”“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南方商业繁荣:开封和杭州的繁华。
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全)
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第一单元第一课隋的统一与大运河隋朝建立者:杨坚(隋文帝) 建立时间:581年年号:开皇统一:589年意义:是继秦汉之后,又一次统一。
隋朝实现统一的条件:客观上:①北方民族的大融合,南方经济的发展;②长期的分裂割据,人民渴望统一;③南方陈政权统治的腐败。
主观上:①隋朝建立后,励精图治,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军事强大;②隋为灭陈做了充分准备,战略战术运用得当。
大运河开凿原因:为大大加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联系和交流。
开凿时间:隋炀帝时期开凿的用时六年。
概况:以洛阳为中心,北抵诼郡,南至余杭,自北向南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地位: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开凿大运河的影响(意义、作用):①大运河通航后,不仅成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联系的纽带;②也成为沟通亚洲内陆“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枢纽;③运河的通航还促进了沿岸地区城镇和工商业发展;④此后,历朝对运河不断疏浚、改造,使它持续发挥着贯通南北动脉的作用。
第二课唐太宗与贞观之治隋朝灭亡的原因:统治者推行暴政,导致农民起义,最后被推翻。
唐朝建立者:李渊(唐高祖,开国皇帝)建立时间:618年都城:长安李世民(唐太宗)上台时间:626年,627年改年号“贞观”。
魏征著名谏臣,被唐太宗比喻为可以“知得失”的一面镜子。
贞观新政主要内容:①在赋役制度方面,唐朝减少百姓服劳役天数,使人身关系束缚逐渐松弛;②沿袭和完善隋代的“三省六部”制;③唐朝在《隋律》的基础上,多次修订法令,删繁就简,化重为轻。
《唐律疏议》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备的法典,在历史上对亚洲各国产生了重大影响。
唐太宗统治时期,被誉为“贞观之治”。
第三课气度恢弘的隆盛时代武则天原为唐高宗的妃子,兼通文史,多谋善断,受到高宗的宠爱和倚重。
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武则天的统治史称“贞观遗风”,为唐朝全盛时期的到来奠定了基础。
①统治前期,重用酷吏,借此打破大族控制大局、垄断高官的局面;②改《贞观氏族志》为《姓氏录》,以此提高他们的政治地位;③大力发展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科举制度,扩大了统治基础;武则天还创立了殿试制度,亲自面试考生;④注重减轻农民负担,采取各种措施促进社会生产继续发展(最重要的一点)。
七年级下历史复习提纲
七年级下册复习提纲七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 繁荣开放的社会 第一课 繁盛一时的隋朝(隋朝的兴衰) 1.隋朝的建立:581 年,杨坚(隋文帝)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589 年,隋朝 灭掉陈统一南北。
2.隋文帝的统治:隋文帝是一个励精图治的皇帝,他改革制度,发展生产,注重吏治,国家 统一安定。
在位期间:人口大幅增长,仓库的储积可以供应政府五六十年的开销。
3、大运河开通 时间:隋炀帝时,从 605 年起,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原因:为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
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 河。
隋朝大运河分为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沟通五大水系:海河、黄河、淮河、 长江、钱塘江。
历史地位:大运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作用和意义:大大促进了我国 南北经济的交流,巩固了国家的统一。
4、繁盛一时的隋朝:繁盛——国家统一,经济繁荣,大运河开通。
一时——二世而亡,共 37 年。
隋亡重要原因:隋炀帝的暴政第二、三课“贞观之治” “开元盛世”(唐朝前期的政治经济情况)1、唐朝的建立:618 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618 年,李渊(唐高祖)在 太原起兵反隋,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唐高祖退位后,传位李世民;李世民就是唐太宗,年 号贞观。
2、贞观之治 唐太宗的治国思想:吸取隋亡教训——人民的力量是伟大的;不能过分压榨农民,要轻 摇薄赋,发展生产;皇帝要勤政纳谏;大臣要廉洁奉公。
唐太宗的治国政策和措施:轻摇薄赋,发展生产;戒奢从简;任用贤才,重视纳谏;合 并州县,改革吏治。
重要的大臣有:最著名的谏臣魏征,房玄龄和杜如晦(房谋杜断) 贞观之治:贞观年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
史称“贞观之治”。
3、武则天:我国历史上唯一女皇帝,晚年称帝,改国号为周。
武则天当政期间,继续实行唐 太宗发展农业生产、选拔贤才的政策,使唐朝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
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全
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全(一)唐太宗与贞观之治一、唐朝的建立:李渊在太原起兵,618年攻占长安,建立唐朝。
二、贞观之治:人物:唐太宗措施:吸取隋亡的教训;勤于政事;轻傜薄赋,发展生产;任用贤才(房玄龄谋杜如晦断);善于纳谏(魏征)。
表现: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出现繁荣景象,国力逐步强盛。
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三、女皇武则天: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晚年称帝,改国号为周。
武则天重视发展农业生产,破格提拔有才能的人。
其统治时期有“贞观遗风”之称。
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全(二)灿烂的宋元文化1、宋元是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峰时期。
2、活字印刷术:北宋时毕升发明。
它经济省时,大大促进了文化的传播,欧洲的活字印刷,比我国晚约四百年。
3、指南针:战国的“司南”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
北宋时,制成了指南针,并开始用于航海事业。
南宋时海外贸易发达,指南针广泛用于航海。
4、火药:是我国古代炼丹家发明的,唐朝末年,火药开始用于军事上;宋元时期,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主要有突火枪、火箭、火炮等。
13、14世纪,火药和火药武器传入阿拉伯和欧洲。
5、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是我国古代人民的四大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发展的重大贡献。
6、沈括:北宋时期的科学家。
成就有《梦溪笔谈》、创制“十二气历”。
7、郭守敬:元朝时的著名天文学家和水利专家,成就有《授时历》和主持开凿通惠河。
8、《资治通鉴》:作者北宋的司马光,体例是编年体通史。
内容的时间跨度从战国到五代。
9、词:宋朝的主要文学形式。
著名的词人有:苏轼、李清照和辛弃疾。
其中:北宋苏轼词气势豪迈,雄健奔放;两宋之交李清照词风格委婉,清新自然;南宋辛弃疾词经常倾吐对山河分裂的悲伤。
10、元曲:元杂剧和散曲组成。
元杂剧作家最有名的是关汉卿,代表作《窦娥冤》。
11、绘画:北宋张择端的作品《清明上河图》;元代最著名的画家是赵孟頫,他的作品被称为“神品”(《秋郊饮马图》)。
七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
七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1、时间、人物、朝代都城2、少数民族的首领与政权契丹族契丹阿保机581年杨坚隋朝长安党项族西夏元昊618年李渊唐朝长安女真族金阿骨打960年赵匡胤北宋东京1127年赵构南宋临安3、重要城市及相关内容1206年铁木真蒙古国斡难河畔冰裂纹瓷器浙江哥窑1271年忽必烈元朝大都南宋最大的商业都市临安1368年朱元璋明朝南京闻名世界的宋朝大商港广州1636年皇太极清朝北京北宋都城东京4、作者与作品5、作品及地位《过零丁洋》文天祥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梦溪笔谈》沈括我国第一部以农民为题材的长篇小说《水浒传》《资治通鉴》司马光充满浪漫主义气息的长篇神话小说《西游记》《窦娥冤》关汉卿我国古典小说的高峰《红楼梦》6、重要城市及地位7、朝代、都城及古今地名明代的丝织业中心:苏州唐朝长安西安清代后来居上的丝织业中心:南京北宋东京开封明清全国的制瓷业中心:景德镇南宋临安杭州8、年代与事件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618年隋朝灭亡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攫取澳门居住589年陈朝被灭1421年明成祖迁都北京907年唐朝灭亡1368年明军攻占大都,结束元朝在全国的统治605年开通大运河9、人物历史上的称呼与人物的代表作10、人物与相关事件诗仙吴道子《早发白帝城》张玄素敢于直言,进谏二百多次诗圣李白“三吏”、“三别”唐太宗晚年称帝,改国号为周画圣杜甫《送子天王图》魏征反对唐太宗在洛阳修建宫殿武则天任用“房谋杜断”11、容易忽视的政权的建立12、容易忽视的事件与人物10世纪初北宋建立设殿阁大学士乾隆帝960年南宋灭亡转战东南沿海抗倭明太祖1206年契丹国建立撤销议政王大臣会议皇太极1276年蒙古国建立在盛京称帝,改国号为清戚继光三.重要问题的回答1、简述宋朝与周边少数民族的关系。
(1)北宋时辽宋议和,订立澶渊之盟;宋与西夏连年交战后议和,西夏向宋称臣,宋给西夏岁币。
(2)南宋时,宋金议和,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岁币。
七下历史复习提纲
七年级历史复习提纲第一课、开运河,创科举一、隋朝统一南北1、隋朝的建立:581年,杨坚废北周皇帝,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杨坚就是隋文帝。
2、统一南北:589年,隋朝灭掉南方的陈,南北统一,结束了长期的分裂局面。
二、大运河的开凿1、大运河的开凿:605年,隋炀帝下令开凿大运河。
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通涿郡,南达余杭,全长2000多千米,是南北交通的大动脉。
(这里要重点记住大运河图片)三、科举制的创立1、科举制的创立:隋文帝时,改革选拔官吏的办法,通过分科考试选拔人才,开创科举的先河。
隋炀帝又创设进士科,科举制正式形成。
2、作用:科举制打破的门第的限制,给一般的知识分子提供的做官参政的机会;选拔官吏的权利也从地方集中到了中央,为统治者吸收、笼络人才扩宽了道路。
隋朝创立的科举制对后世具有深远的影响,以后各朝都相继沿用,有利于社会的进步。
第二课、贞观之治一、玄武门之变1、唐朝的建立:618年,李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二、轻徭薄赋三、知人善任,重视纳谏1、唐太宗的用人观:“致安之本,惟在得人”。
2、重用的人才:富有谋略的房玄龄和善断大事的杜如晦(房谋杜断);敢于直言的魏征和能征善战的大将李靖、李勣等。
四、加强中央权力1、措施:①沿用三省六部制②增加宰相人数③合并州县,精简机构五、完善科举制六、贞观之治1、局面:唐太宗在位期间,政治较为清明,经济得到发展,国力逐渐强盛。
2、原因:吸取隋亡的教训,轻徭薄赋,知人善任、重视纳束,加强中央权力,完善科举制,大兴教育。
第三课、开元盛世一、女皇武则天1、荣誉:我国历史上惟一的女皇帝。
2、在位时的措施:①重视人才②创立武举③创立“自荐”求官制度④重视农业生产⑤大修寺院3、作用:在她当权的半个世纪中,社会经济继续发展,为唐朝走向全盛奠定了基础,史称她的统治有“贞观遗风”。
二、开元盛世1、出现的原因:唐玄宗统治前期,励精图治,政绩卓越。
他选拔德才兼备的姚崇、宋璟、张九龄等为相,大力发展生产。
七下历史复习提纲
初一历史下册复习提纲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一、南北重归统一1、隋朝的建立时间:581年---618年建立者:隋文帝杨坚都城:长安2、隋朝的统一时间:589年有灭掉陈统一全国二、“开皇之治”隋文帝的统治措施:①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②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③注重吏治隋文帝在位时期,国家统一、安定,人民负担较轻,经济繁荣发展,史称隋文帝的统治为“开皇之治”。
三、隋朝大运河605年—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1、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四五千里。
四段(由北到南)永济渠-- 通济渠---邗沟-----江南河五河(由北到南)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2、开凿的目的:①加强南北交通;②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
3、意义:①大大促进了南北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
②巩固了隋朝的统治四、科举制1、隋炀帝进士科的设立标志着科举制的诞生2、意义:①古代选官制度的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利,②扩大了统治基础,使有才学的人参政③推动了教育的发展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一、唐朝的建立时间:618年–907年开国皇帝:唐高祖李渊都城:长安二、贞观之治(627--649)1、注重总结历史经验教训,重视人民群众的力量;2、政治:a完善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b制定法律,减省刑罚c严格考查官吏政绩d任用贤才(魏征、房玄龄、杜如晦)、虚心纳谏。
3、经济:注重发展生产,减轻人民负担(轻徭薄赋)唐太宗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出现繁荣景象,国力逐步强盛。
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三、女皇帝武则天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改国号:周措施:1、打击敌对的官僚贵族2、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和武举,亲自面试考生,不拘一格选拔人才为什么历史上称武则天的统治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答:武则天当政期间,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农业生产、选拔贤才的政策,使唐朝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
为开元盛世开辟了道路。
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
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一、隋朝的建立和统一(581年-618年)1.建立:581年,杨坚建立隋朝,以长安为都城,杨坚就是隋文帝。
2.统一:589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
意义: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3.隋文帝措施: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
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4.灭亡:618年,隋炀帝二世而亡。
二、开通大运河(隋炀帝)从605年起开凿1.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2.中心、起始点: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今北京),南至余杭(今杭州)。
3.长度和地位:全长2700多千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4.四个组成部分: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5.连接五条河流: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6.开通的作用(意义和影响):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消极作用:但也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加速了隋朝的灭亡。
)三、科举制(隋炀帝)1.隋文帝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2.隋炀帝时创立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创立。
3.科举制的积极影响:①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
②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③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持续了约1300年。
四、隋朝的灭亡1、原因:隋炀帝的残暴统治:①征发大批劳动力,开凿大运河,修筑长城、驰道等。
②加强各地的统治,多次巡游,耗费大量人力和财力。
③三次征辽东迫使大量农民服兵役,使人们无法正常生产。
2、灭亡标志: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叛军杀死。
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一、唐朝的建立(618年-907年)618年,李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李渊就是唐高祖。
二、唐太宗(李世民)与“贞观之治”1、唐太宗李世民:626年即位,次年改年号为“贞观”。
七年级下学期历史复习提纲
七年级下学期历史复习提纲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第一课繁盛一时的隋朝1、公元581年,杨坚(就是隋文帝)建立隋朝。
2、大运河的开通:①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②在位的皇帝:隋炀帝。
③时间:605年起。
④规模: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今天的北京),南至余杭(今天的杭州)⑤地位:全长两千多公里(P4图重点),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⑥作用: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
第二课“贞观之治”1、唐朝建立的时间618年、人物李渊(就是唐高祖),都城长安。
2、李世民(就是唐太宗),年号贞观,人称他的统治是“贞观之治”。
3、唐太宗时期最著名的谏臣魏征,他还任命房玄龄和杜如晦做宰相人称“房谋杜断”。
4、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5、人称武则天的统治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第三课“开元盛世”1、唐玄宗统治前期唐朝进入全盛时期,人称他的统治是“开元之治”或“开元盛世”。
2、唐朝农民改进犁的构造制成曲辕犁,还创制了灌溉工具筒车。
3、唐朝的唐三彩是世界工艺珍品。
4、唐都长安分为坊和市,坊是居民住宅区,市是商业区。
第四课科举制的创立1、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是在隋炀帝时。
2、科举制的完善是在唐朝,完善科举制的人物有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
3、科举制主要的考试科目是进士、明经两科。
进士科考中第一的称为状元。
4、武则天时开创了殿试和武举5、唐玄宗时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考试内容。
6、科举制的影响:①科举制改善了用人制度,有真才实学的人可以做官;②科举制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③科举制也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大大有利于诗歌的繁荣;④科举制影响深远。
第五课“合同为一家”1、唐太宗时实行较为开明的民族政策,因此各族尊奉他为“天可汗”。
2、吐蕃是藏族的祖先,主要生活于青藏高原。
3、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了松赞干布。
文成公主入吐蕃的作用(意义):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
4、公元8世纪,唐朝又将金城公主嫁给尺带珠丹。
七下历史复习提纲
七下历史复习提纲一、古代文明的兴起与发展1. 旧石器时代的人类文明•旧石器时代的人类文明特点•旧石器时代的人类活动•旧石器时代的人类进化与发展2. 新石器时代的人类文明•新石器时代的人类文明特点•新石器时代的人类活动•新石器时代的人类进化与发展3. 早期农业文明的兴起•早期农业文明的特点和条件•早期农业文明的典型代表•早期农业文明的发展与影响二、古代中国的初步形成1. 夏、商、周三代的政治制度•夏、商、周三代的政治制度特点•夏、商、周三代的君权制度•夏、商、周三代的官制与社会组织2. 周朝的分封制度•周朝的分封制度的出现背景•周朝的分封制度的内容•周朝的分封制度的影响3. 春秋时期的政治变革•春秋时期的政治变革背景•春秋时期的政治变革的内容•春秋时期的政治变革的影响三、古代中国的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1. 秦朝的统一•秦朝的统一背景•秦朝的统一过程•秦朝的统一对中国历史的影响2. 汉朝的兴起与发展•汉朝的兴起背景•汉朝的兴起过程•汉朝的兴起对中国历史的影响3.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变革•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变革背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变革的内容•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变革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四、世界古代文明的发展1. 埃及文明的兴起与发展•埃及文明的兴起背景•埃及文明的社会组织和政治制度•埃及文明的科技与文化成就2. 印度河流域文明的发展•印度河流域文明的发展背景•印度河流域文明的社会组织和政治制度•印度河流域文明的科技与文化成就3. 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形成•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形成背景•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社会组织和政治制度•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科技与文化成就以上是对七下历史复习提纲的概括,更详细的内容可以根据提纲展开,以帮助复习七下历史知识。
初中七年级下册历史提纲 详细汇总
初中七年级下册历史提纲详细汇总第一章人类文明的起源和发展1.1 人类起源和原始社会的特征和发展1.2 文明产生和发展的原因和特征1.3 世界文明史的发展和演变1.4 古代文明国家的特征和发展第二章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2.1 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和特征2.2 三皇五帝和夏、商、周时期的社会形态和政治制度2.3 春秋战国时期的分裂局面和各个国家的特点2.4 秦汉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经济变化第三章唐宋元明清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3.1 唐代的统一国家和文化繁荣3.2 宋代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变革3.3 元代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经济状况3.4 明朝的政治制度和海外贸易3.5 清朝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经济变革第四章世界史上的重大事件和人物4.1 古代世界的重大事件和人物4.2 中世纪世界的重大事件和人物4.3 近代世界的重大事件和人物4.4 当代世界的重大事件和人物第五章中国现代史5.1 鸦片战争和近代中国的国际地位5.2 戊戌变法和新文化运动5.3 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的建立5.4 内战时期和国共两党的斗争5.5 新中国的成立和改革开放第六章世界两次大战和冷战时期6.1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影响6.2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影响6.3 冷战的奠定和影响6.4 东西德统一和苏联解体第七章当代世界的政治和经济7.1 联合国的成立和国际关系的发展7.2 当代世界主要国家的国情和外交政策7.3 国际贸易的发展和国际金融体系的变革7.4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问题第八章中国和世界的文化交流和文化传承8.1 中国的文化交流和外来文化的影响8.2 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征和传承8.3 中国现代文化的发展和变革8.4 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和交流第九章时事政治与社会生活9.1 时事政治与国家大事9.2 社会热点问题与民生议题9.3 文化、科技和环保等方面的新发展9.4 青少年的成长与个人生活以上是初中七年级下册历史提纲。
初一下册历史复习提纲(优质5篇)
初一下册历史复习提纲(优质5篇)1.初一下册历史复习提纲第1篇一、唐朝的建立:618年,李渊(唐高祖)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二、贞观之治:(“贞观”是唐太宗的年号)1、治国思想:吸取隋朝速亡的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
广纳贤才,知人善任。
(房玄龄、杜如晦、魏征---被唐太宗比喻为镜子)2、唐太宗治国措施:①政治:完善三生六部制;制定法律,减省刑罚;完善科举制度(增加科举考试科目,进士科成为最重要的科目);严格考查官吏政绩。
②经济:减轻人民的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③军事:击败东西突厥,加强了对西域的统治。
3、唐太宗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地主阶级的利益,巩固统治。
4、贞观之治: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清明,经济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史称“贞观之治”。
5、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唐太宗[君主好比是船,百姓好比是水;水能够承载船行走,也能够把船掀翻。
]唐太宗亲眼目睹隋朝的覆灭,认识到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
体现了唐太宗重视君民关系的治国思想.三、武则天的统治: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1、措施:①政治上:打击敌对的官僚贵族;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
②经济上:减轻人民负担重视发展生产。
2、影响:为后来“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四、开元盛世(“开元”是唐玄宗的年号)统治措施:①政治上:重用贤能,整顿吏治,裁减冗员;②经济上:发展经济,改革税制;③注重文教,编修经籍。
开元盛世: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库充盈,民众生活安定,唐朝进入鼎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
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时期都出现了繁荣盛世局面,共同原因:国家统一安定,统治者勤于政事,重用人才,重视发展农业,重视吏治等。
启示:政治清明稳定,社会就会发展,否则社会经济就会遭到破坏。
统治者怎样做才能使国家富强?要爱惜百姓、提倡节俭、注重经济发展、重用人才、保持社会安定等。
初一级下学期历史教学工作计划2.初一下册历史复习提纲第2篇一、带着情感教学,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七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
七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学过的七年级历史知识如果不通过复习历史知识提纲使之牢固的保持在记忆中,就会像“猴子掰玉米棒子”一样,学一点丢一点。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七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仅供参考。
七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一)繁盛一时的隋朝一、南北重归统一1、隋朝的建立时间:581年建立者:隋文帝杨坚都城:长安2、隋朝的统一时间:589年思考:联系南北朝历史的特点,想想为什么在经历了魏晋南北朝的大分裂后,隋朝能实现重新统一?①长期的分裂和战乱,人民渴望统一②北方:经过南北朝的民族大融合,民族界限缩小,为南北统一创造了条件。
南方:江南经济的发展,南北人民要求结束分裂局面,加强双方的经济交流;③隋朝励精图治,国力强盛。
陈朝统治腐败,力量衰弱。
二、“开皇之治”隋文帝的统治措施:①改革制度②发展生产③注重吏治隋文帝在位时期,国家统一、安定,人民负担较轻,经济繁荣发展,史称隋文帝的统治为“开皇之治”。
三、隋朝大运河1、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四五千里。
2、开凿的目的:①游玩江都; ②加强南北交通; ③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
3、意义:大大促进了南北的经济交流。
七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二)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一、“一代天骄”统一蒙古1、马背上的民族——蒙古2、一代天骄——成吉思汗1206年,蒙古贵族推举铁木真为大汗,尊称成吉思汗,蒙古国建立。
从此,蒙古草原结束了长期混战的局面,实现了统一。
二、忽必烈建立元朝1、元朝的建立时间:1271年都城:大都开国皇帝:元世祖忽必烈2、元朝灭南宋和文天祥抗元三、元朝的政治与经济1、元世祖恢复和发展农业的主要措施2、水路交通运输的发展(1)漕运(2)海运3、繁华的大都当时元朝的首都大都成为繁荣的大都市,以大都为中心,元朝的对外往来十分频繁。
4、频繁的中外往来元朝时对外往来的一个著名使者就是马可波罗。
5、行省制度的建立蒙古帝国空前辽阔,为了实行有效的统治,元朝建立了行省制度。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复习提纲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复习提纲好的学习习惯,能让我们在复习七年级历史中游刃有余、事半功倍;店铺为大家整理了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复习提纲,欢迎大家阅读!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复习提纲(一)1、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1)时间、地点、内容──见课本。
(2)第一届政协会议制定的《共同纲领》在当时起到了的作用。
(3)第一届政协会议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的原因:①《义勇军进行曲》诞生于抗日战争时期,曾经激励了无数中华儿女奋起抗日。
②以这首歌曲为国歌,能够时刻激励中国人民居安思危,继承传统,奋发图强。
2、开国大典:(时间、主要仪式)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和影响:(1)是中国历史的伟大转折。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史结束,开始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
)(2)开辟了历史新纪元。
从此中国一百多年被侵略被奴役的历史结束。
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成为国家的主人。
(3)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争取斗争胜利的信心。
4、西藏和平解放:(1)时间:1951年。
(2)历史意义: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5、抗美援朝:(1)中国人民志愿军参加抗美援朝战争的原因:①美国侵略朝鲜,轰炸中国边境城市,侵犯了中国主权,严重威胁着中国安全;②美国派太平洋第七舰队进驻台湾海峡,阻止中国人民解放台湾,公然干涉中国内政。
③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请求中国出兵援助,中朝唇齿相依,唇亡齿寒。
(2)抗美援朝胜利的原因:①党的英明决策和正确指挥;②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援;③志愿军和朝鲜人民的英勇奋斗。
(3)抗美援朝的历史意义: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权,为中国的经济建设赢得了一个和平环境,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威望。
证明西方侵略者靠武力征服中国的时代过去了,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为保卫祖国而抵抗帝国主义者的决心和信心。
(4)抗美援朝中的英雄人物:黄继光,邱少云。
①英雄们的主要事迹(见课本。
初一下历史复习提纲
初一下历史复习提纲篇1:初一下历史复习提纲初一下历史复习提纲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一、南北重归统一1、隋朝的建立:时间:581年建立者:隋文帝杨坚都城:长安2、隋朝的统一时间:589年思考:想想为什么在经历了魏晋南北朝的大分裂后,隋朝能实现重新统一?(1)隋朝:北方民族大融合,南方经济发展;长期的分裂割据,人民渴望统一;隋为灭陈做了充分准备,战略战术运用得当(2)陈朝:南方陈政权统治的腐败;陈后主骄傲自大隋朝能实现重新统一的意义(影响、作用)(隋朝在中国历史中的作用)(1)结束了西晋灭亡以来近三百年的分裂割据局面,(同秦朝)(2)开创了一系列的新制度(3)开凿了举世闻名的大型水利工程——大运河(4)为隋唐时期的空前强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承上启下)二、“开皇之治”隋文帝的统治措施:①改革制度②发展生产③注重吏治隋文帝在位时期,国家统一、安定,人民负担较轻,经济繁荣发展,史称“开皇之治”。
三、隋朝大运河1、开凿的目的: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
2、概况: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四五千里。
空白(图)3、意义:(1)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和创造力(2)大大加强了南北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
成为沟通亚洲内陆“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枢纽。
(3)促进了沿岸地区城镇和工商业的发展4、评价:积极方面:意义消极方面: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给劳动人民带来沉重的负担。
5、从东汉末年到隋统一前近4,是大一统国家形成以来时间最长的分裂时间。
6、苏伊士运河:大大缩短了欧洲、美洲、印度洋沿岸和大西洋西岸各国间的航程。
巴拿马运河:大大缩短了大西洋和太平洋之间的航程。
7、比较秦朝与隋朝的相同之处:(1)都结束了我国的分裂局面,实现了全国统一。
(2)都制定了许多重要制度,在历产生了重大影响(3)都兴建了重要工程(4)都只有2个皇帝,存在时间很短(5)都因为,引起人民的反抗8、隋朝的灭亡:是因为隋炀帝的,大运河只是加速了隋朝的灭亡。
历史初一下册复习提纲(完整版)
中国历史第二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581年—907年) 特点:繁荣与开放一、隋朝:繁盛一时(一)隋文帝(杨坚)的功绩:l、建立隋朝:581年,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2、589年,灭陈,统一全国。
(意义:结束了分裂割据的局面。
为经济文化的繁荣奠定了基础.)3、措施:改革制度,发展生产,注重吏治,提倡节俭.结果:国家统一安定,人民负担较轻,社会经济繁荣。
史称开皇之治(二)隋炀帝的功绩:l、下令开凿大运河:(图)(1)目的:加强南北交通,巩固对全国的统治。
(2)中心:洛阳(3)起止:北达涿郡(今北京)南到余杭(今杭州)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4)评价:积极作用:便利南北交通,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巩固了统治。
消极:加重了人民的徭役负担。
(“天下转漕,仰此一渠”的意思)现在运河的价值:修建南水北调工程,旅游价值。
3、隋炀帝的暴政,导致隋朝的灭亡.【618年,隋炀帝在江都(今扬州)被部将杀死。
】(三)隋朝的贡献:①开凿大运河(最大贡献);②统一全国;③创立科举制.(四)隋朝与秦朝相似点:①都结束了长期分裂局面,统一了全国;②都修建了举世闻名的工程;(秦朝:长城、灵渠;隋朝:大运河)③都开创了对后世影响深远的制度;(秦: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隋:三省六部制、科举制)④都是短命王朝,因为暴政灭亡。
结束分裂实现统一的朝代:秦朝、西晋、隋朝、元朝。
第二课、贞观之治唐朝四位皇帝:唐高祖、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
简要总结四位皇帝的主要贡献:唐高祖:建立唐朝。
唐太宗:出现贞观之治武则天: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唐玄宗:出现开元盛世。
(一)唐朝的建立:618年,李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他就是唐高祖。
(二)唐太宗(_李世民)的统治:贞观之治。
1、(原因)措施:(1)吸取隋亡的教训;(2)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徭役(经济措施);(3)戒奢从简;(4)合并州县(地方);(革除“民少吏多”的弊端,减轻人民负担)(5)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 (房玄龄.杜如晦,人称房谋杜断,魏征敢于进谏)2、结果: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史称贞观之治.“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
七年级历史下册主要内容包括:中国古代疆域的变化、农业与手工业、商业与手工业的发展、中国古代城市与市场的变迁、大运河与各大运输线、中国古代科技与书籍的发展、中国古代教育制度、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中国古代文化交流与交通、以及中外交通运输的比较等。
一、中国古代疆域的变化1.西周时的疆域、著名战役与变化2.春秋战国时期的疆域变化3.秦朝和汉朝的疆域巩固与扩展4.其他朝代的疆域变化二、农业与手工业1.中国古代农业的发展与成就2.农耕文化的传播3.农耕手艺的改进与技术革新4.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发展与成就三、商业与手工业的发展1.商业的起源与发展2.秦汉时期的商业繁荣3.商业活动的组织与发展4.商业关系与商业道德四、中国古代城市与市场的变迁1.中国古代城市的起源与发展2.唐宋时期的城市与市场繁荣3.城市特点与市场规模的扩大4.城市与市场的功能与影响五、大运河与各大运输线1.大运河的修建与发展2.大运河的重要性与功能3.其他重要运输线的建设与发展4.运输线对经济与社会的影响六、中国古代科技与书籍的发展1.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成就与影响2.中国古代书籍的发展与出版3.科技与书籍对社会文明的促进七、中国古代教育制度1.中国古代教育的起源与发展2.古代教育的体制与内容3.儒学与科学的并重八、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1.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概述2.四大发明的意义与影响3.科技对农业、手工业与商业的促进作用4.中国古代科技的传播与交流九、中国古代文化交流与交通3.文化交流与物品贸易的影响十、中外交通运输的比较1.中国与西方的交通运输发展对比2.中外交通运输的相互学习与影响。
七下历史复习提纲
七下历史复习提纲一、古代的非洲•非洲的地理特点•古代非洲人的生活方式•埃及文明的兴起和发展•西非的古国家:加纳、马里、锡金二、古代的美洲•美洲的地理特点•奥尔梅克文明的兴起和衰落•玛雅文明的繁荣与灭亡•阿兹特克帝国的崛起和覆灭三、古代的中国•中国的地理特点•先民的迁徙与部落联盟•夏、商、西周三代的政治与经济•东周时期的分裂与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秦朝的统一和统治者秦始皇•秦朝统一后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变化•西汉的兴起和汉武帝的扩张战争•东汉时期的黄巾起义和三国鼎立四、古代的印度•印度的地理特点•印度的种姓制度和宗教•摩揭陀王朝的兴起和阿育王的统一制度•部分的笈多王朝和长暂的外来统治•印度教的发展和佛教的兴起五、古代的希腊•希腊的地理特点•米诺斯文明的兴起和巴尔干半岛的殖民扩张•古希腊城邦的兴起和民主制度•古希腊的奴隶制度和雅典民主的特点•古希腊的科学、艺术和哲学成就•马其顿王国的崛起和亚历山大大帝的征服六、古代的罗马•罗马的地理特点•罗马城的建立和成长•罗马帝国的扩张和统一•罗马法的发展和影响•基督教在罗马帝国的传播和迫害•西罗马帝国的衰落和东罗马帝国的延续七、古代的东亚•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造纸术、指南针、火药、活字印刷术•中国唐宋时期的繁荣与开放•日本和朝鲜古代的政治制度和文化•蒙古帝国的兴起和征服•元朝的统治和元朝始祖忽必烈•朱元璋建立明朝和明成祖的统治八、古代的阿拉伯•阿拉伯的地理特点•阿拉伯帝国的兴起和穆罕默德的创立•阿拉伯帝国的繁荣和伊斯兰教的快速传播•阿巴斯王朝的进一步扩张和文化繁荣•西班牙穆斯林王国的兴起和繁荣以上为七下历史复习提纲,包含了古代的非洲、美洲、中国、印度、希腊、罗马、东亚和阿拉伯等地区的历史要点。
通过复习这些内容,能够更好地了解和理解古代世界的发展和演变。
也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和理解现代世界的多样性和差异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历史[下]复习提纲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1、581年,杨坚(隋文帝)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2、589年,隋朝灭掉陈朝统一南北。
3、隋炀帝从605年起,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4、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5、隋朝大运河分为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和五大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6、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7、618年,李渊在太原起兵反隋进入长安建立唐朝。
8、我国历史上唯一女皇帝是武则天,她晚年称帝,改国号为周。
9、唐太宗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注重作用贤才和虚心纳谏。
他任命富于谋略的房玄龄和善断大事的杜如晦做宰相,人称“房谋杜断”。
重用敢于直言的魏征为著名的谏臣10、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
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11、唐朝出现了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作者陆羽被后人称为“茶神”。
12、由武则天提拔,被唐玄宗任命为宰相的名臣是姚崇。
13、陶瓷业在唐朝有重要发展,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和唐三彩最为有名。
唐三彩是世界工艺的珍品。
14、唐朝时期,全国的大都市有长安、洛阳、扬州和成都。
15、长安城内分为坊和市,访是居民宅区,市为繁荣的商业区。
16、长安既是当时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17、唐玄宗统治时期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18、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始于隋文帝时。
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
19、唐朝科举制度常设的考试科目很多,以进士和明经两最为重要。
20、唐朝时期完善科举制度人物是唐太宗、唐玄宗和武则天。
21、科举制度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一千三百多年,直到清朝末年才被废除。
22、唐朝时唐太宗和武则天,政府在今新疆地区先后设立了管辖西域的最高行政和军事机构。
23、7世纪前期,吐蕃杰出的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定都逻些。
24、唐朝时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
25、8世纪唐朝又把金城公主嫁到吐蕃。
至此,吐蕃和唐朝已经成为“和同为一家”了。
26、8世纪中前唐玄宗封回纥首领为怀仁可汗,唐玄宗封南诏首领为云南王。
27、隋唐对外交往比较活跃,与亚洲以至非洲、欧洲的一些国家,都有往来。
28、唐朝时中国与天竺交往频繁,最杰出的使者是高僧玄奘。
他专心翻译佛经,还写成《大唐西域记》。
29、玄宗时,鉴真应日本僧人邀请,东渡日本,至第六次才成功。
唐朝长安是当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30、许多新罗商人来到中国经商,新罗特产居唐朝进口首位。
31、隋朝杰出工匠李春设计并主持建造的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
32、唐朝印制的《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33、唐朝杰出的医学家孙思邈,毕生心血写成《千金方》,被后世尊称为“药王”34、石窟艺术在隋唐时期大为发展,最著名的是坐落在今天甘肃西部的敦煌莫高窟。
第二单元多元文化碰撞交融与社会经济高度发展35、10世纪初,契丹首领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建立契丹国,都城在上京。
36、11世纪前期,党项首领元昊称大夏国皇帝,都城在兴庆,史称西夏。
37、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建立宋朝定都东京,史称北宋。
38、1127年赵构登上皇位,定都临安,史称南宋。
39、南宋抗金名将岳飞在堰城大败金军,收复许多失地。
40、宋朝的造船业居世界首位。
东南沿海的广州、泉州等地,都有发达的造船业。
41、唐朝时从越南引进的优良品种占城稻,很快在江南地区推广。
水稻在宋朝跃居粮食产量首位,主要产地在南方。
棉花的种植,由两广、福建扩展到长江流域。
茶树的栽培在江南的丘陵地区。
42、北宋时蜀地丝织品“号为冠天下”。
江浙的丝绸产量高,朝廷用的丝绸,有很多来自江浙。
43、南宋时,江南地区已成为我国制瓷业重心。
浙江哥窑烧制的冰裂纹瓷器,给人以别致的美感。
北宋兴起的景德镇,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
44、南宋时最大的商业都市是临安,它的繁荣程度远远超过北宋时的开封。
45、宋朝的海外贸易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侨胞贸易的重要国家,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
46、元朝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
47、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纸币的产生,有利于商业发展。
48、北宋初年,普通百姓只能穿黑白两色的衣服。
由于士大夫的提倡,妇女缠足的陋习。
49、北宋的肉食中以羊为多;南宋吃鱼多。
宋代时,北方以面食为主,南方以稻米为主。
50、今天的传统节日,像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在宋代都有了。
宋代称春节为元旦,最为重视。
51、1206年,蒙古贵族召开大会,推举铁木真为大汗,尊称他为成吉思汗,建立蒙古国。
52、1271年忽必烈定国号为元,1272年定都大都。
1276年元军占领临安,南宋灭亡。
53、元朝大都既是政治中心又是闻名世界的商业大都市。
意大利旅行家马克可﹒波罗的著作《马可。
波罗行纪》。
描述了大都的繁华景象。
54、元朝为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元世祖在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
元政府加强对西藏的管辖,西藏成为元朝正式的行政区;还加强对琉球的管辖。
55、北宋时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它大大促进了文化的传播,15世纪欧洲才出现活字印刷,比我国晚约四百年。
56、指南针是我国人民的伟大发明,早在战国时期,人们制成“司南”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
北宋时,制成了指南针,并开始用于航海事业。
南宋时海外贸易发达,指南针广泛用于航海。
57、火药是我国古代炼丹家发明的,唐朝末年,火药开始用于军事上、宋元时期,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主要有突火枪、火箭、火炮等。
58、我国北宋时期的科学家沈括的科学成就有《梦溪笔谈》、创制“十二气历”。
我国元朝时的著名天文学家和水利专家郭守敬的科学成就有《授时历》测定一年为365.2425天,与现在公历的公历基本相同,但比现行公历的确立早约三百年。
59、北宋的司马光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史学家编写《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的通史巨著,叙述了从战国到五代的历史。
60、北宋时期的山水画家郭熙、李公麟人称“宋画第一”、张择端的作品《清明上河图》、元代最著名的画家是赵孟滏,他的作品被称为“神品”61、人称“宋四家”指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
第三单元明清帝国的繁盛与近代前夜的危机62、1368年初,朱元璋以应天为都城,改称南京称帝建立明朝,他就是明太祖。
63、明朝的特务机构:朱元璋设立锦衣卫、朱棣设立东厂进行对臣民的监查、侦查。
明政府规定科举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答卷的文体必须分成八个部分称为“八股文”。
64、北平的燕王朱棣,打出“靖难”旗号,起兵反对建文帝,称帝。
1421年迁都北京,以加强中央对北方的控制。
65、明朝前期明成祖(朱棣)在1405——1433年派郑和七次下西洋,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他是我国也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航海家。
66、元末明初明政府派戚继光抵抗倭寇平息东南沿海的倭患。
67、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攫取了在我国广东澳门的居住权。
在1999年12月20日,回归祖国怀抱。
68、明朝后期,女真的杰出首努尔哈赤统一了女真各部。
1616年,努尔哈赤自立为汗,国号为金,史称后金。
迁都沈阳,后改称盛京。
69、皇太极继承汗位改女真族名为满洲。
1636年在盛京称帝,改国号“金”为清。
1644年迁都北京,对全国的统治。
70、为了加强君主专制,雍正帝设立军机处,议政王大臣会议名存实亡,乾隆帝时撤销议政王大臣会议。
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集权的进一步强化。
康熙、雍正和乾隆三朝的“文字狱”最为严重。
71、明朝后期(1624年),荷兰殖民者侵占了我国宝岛台湾,1661年郑成功率兵进入台湾,1662年初荷兰殖民者被迫投降,台湾重新回到祖国怀抱。
郑成功是我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
郑成功在台湾设置府县,加强管理。
72、1683年清军进入台湾,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台湾府的设置,加强了台湾同祖国内地的联系,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
73、17世纪中期,沙皇俄国势力侵入我国黑龙江流域,在雅克萨和尼布楚修建城堡。
康熙帝命令清军水陆并进,击毙侵略军头目托尔布津被迫投降。
74、1689年中俄双方代表在尼布楚进行谈判,经过平等协商签订了《尼布楚条约》。
这个条约,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
75、顺治帝接见西藏的佛教首领达赖五世赐予“达赖喇嘛”封号、康熙帝赐予另一个位西藏佛教首领为“班禅额尔德尼”的封号。
76、1727年,清朝开始设置驻藏大臣。
驻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
达赖和班禅的继承,必须报请中央政府批准。
77、乾隆帝时下令调兵讨伐回部上层族小和卓与大和卓。
清朝在新疆设置伊犁将军,对整个新疆地区进行管辖、设置哨所,加强对西北地区的管辖。
78、1771年初英勇的扈特部众,在杰出的首领渥巴锡的领导下,毅然踏上了回归祖国的征途。
乾隆帝先后接见了渥巴锡并妥善安置了土尔扈特部众。
79、清朝疆域:西跨葱岭——西北达巴尔喀什湖——北接西伯利亚——东北至黑龙江以北的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东临太平洋——东南到台湾及其附属岛屿钓鱼岛、赤尾屿——南至南海诸屿。
成为亚洲最大的国家。
80、明代从外国引进的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等在不少地方推广种植。
81、棉纺织业在明代已从南方推向北方,苏州是明代的丝织业中心;景德镇是全国的制瓷中心,畅销海内外。
82、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空前活跃。
北京和南京是全国性的贸易城市。
83、明朝中期以后,苏州、松江等地的纺织业中,出现了许多以生产商品为目的的机户。
他们开设机房,雇用机工进行生产,出现了“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生产方式。
机户是早期的资本家,机工是早期的雇用工人。
他们之间这种雇用与被雇用的关系,是一种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
84、清初的40年,实行严厉的禁海政策。
清朝统一台湾以后开放四个港口,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后来下令只开广州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关闭其它港口。
85、北京城由宫城、皇城和京城三个部分组成。
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蜿蜓六千余公里,是世界上的一个奇迹。
86、明朝医药学家李时珍写的一部总结性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明朝末年,杰出的科学家宋应星写了一部《天工开物》总结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的著作,外国学者称它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徐光启关于农业生产的理论和科学方法还介绍欧洲的水利技术的著作《农政全书》。
87、元末明初的《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是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
《水浒传》的作者施耐庵,是我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