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比较选举制度
选举制度的比较
![选举制度的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df5ec7eaaeaad1f346933f94.png)
三、选举过程
1. 2. 3. 4. 5. 6. 选民登记 选区划分 选民投票 选票计算 选举结果的确认 选举的监督与诉讼
1、选民登记
含义 类型
选民登记的含义
即由法定机关或组织对有选 举权和被选举权的选民进行 登记注册,按照在册名单发 放选举资格证明,选民持该 资格证明参加投票选举的一 种制度。
相对多数代表制
在一个选区内,某候选人或某政 党只须得到较多选票,便可当选 或取得该选区全部议席。又称 “一轮选举制”或“简单多数 制”。 实例: 英国、加拿大的下院; 美国国会两院
绝对多数代表制
一个或几个候选人必须取得比其他候 选人较多的,并且超过总票数半数以 上的选票。如果所有候选人都未超过, 则举行第二轮投票。又称“二轮选举 制”或“过半数选举制”。 实例: 法国、意大利和俄罗斯的总统选举
选举制度的比较
一、选举制度 二、选举制度的基本原则 三、选举过程
一、选举制度
选举的含义 选举制度的含义 选举制度的意义
选举的含义
指享有政治权利的本国公民, 通过投票方式,选出代表他 来行使国家公共权力的人, 国家各级代表机关的 代表(议员)和其他公职人 员的原则和制度的总称。
直接选举原则
议会代表(议员)和国家公 职人员应由选民直接投票选 出。 相对于间接选举而言。
秘密投票原则
选民按选举法的规定,根据自己 的意愿秘密填写选票和投票,他 的选举意愿向所有人保密,也无 须记名。又称无记名投票原则。 相对于公开投票而言,如任务投 票、喝彩投票、口头投票、举手 投票。 新发展:无记名圈选制。
选民投票的基本要素
投票原则 投票日 投票场所 选票设计 参选率
4、选票计算
通过计算选票确定当选者的办法。 三种计算方式: 多数代表制 比例代表制 混合代表制
选举制度的基本原则
![选举制度的基本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daac1be4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20.png)
选举制度的基本原则任何民主国家均应以这四项标准作为建立选举制度的原则,或作为选举制度发展的目标。
下面,店铺来为你介绍选举制度的基本原则。
选举制度的基本原则一、选举权的普遍性原则在我国,这项原则是指年满18周岁、具有中国国籍、依法享有政治权利的人们都可自由地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不受任何法律上的或人为的剥夺。
按照宪法第34条和选举法第3条的规定,任何以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为理由限制公民参加选举的行为,都是违法的。
享有选举权的基本资格只有三个:公民资格、法定年龄资格和政治权利状况。
其中前两项也叫做肯定资格,即只要具备这种资格,就享有权利;后一项也叫否定资格,即只要具备这种资格,就丧失权利。
从宪法和法律的这种规定来看,我国公民享有选举权的广泛程度是资本主义国家选举制度无法比拟的。
应当说,1979年选举法和1982年宪法规定享有选举权的公民的范围是我国历史上最广泛的。
按照1954年宪法,国家剥夺封建地主和官僚资本家的政治权利;1975年宪法剥夺地主、富农、反动资本家和其他坏分子的政治权利;1978年宪法剥夺“没有改造好的”地主、富农、反动资本家的政治权利。
而现行宪法只以是否在法律上被宣布剥夺政治权利为准,即所有公民在法律地位平等的基础上均享受平等的选举权,法律不事先设定某个公民的政治或法律地位,选举权的剥夺与否取决于法院的判决。
这是我国宪政建设的一个重大发展,就此意义而言,我国已成为一个全民的国家了。
由于前述有关选举权和投票权的区别,选举权可以在特定条件下予以限制。
这主要有两种情况:第一,如前所述,1983年全国人大会通过《关于县级以下人民代表大会直接选举的若干规定》中规定:因反革命案(1997年10月1日后新刑法将“反革命罪”改为“危害国家安全罪”)或者其他严重刑事犯罪案被羁押,正在受侦查、起诉、审判的人,经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决定,在被羁押期间停止行使选举权。
简述我国选举制度的基本原则。
![简述我国选举制度的基本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6301c52e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fc.png)
我国选举制度的基本原则
本文将客观完整地介绍我国选举制度的基本原则。
我国选举制度是我国政治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基本原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普遍性原则:普遍性原则是我国选举制度的核心原则之一,即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普遍适用于全体公民。
这意味着无论种族、性别、宗教信仰、职业等因素,每个公民都有平等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这一原则保证了选举的公正性和民主性。
二、平等竞争原则:平等竞争原则是我国选举制度的基本要求之一。
在选举过程中,候选人应当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享有公平竞争的权利。
政府和各级选举管理机构应当为所有候选人提供公平的选举条件,保障他们进行公正的选举活动。
三、直接选举原则:直接选举原则是我国选举制度的重要特点之一。
在中央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选举中,选民通过直接投票方式选举代表。
这一原则保证了选民对代表的直接监督和参与,增强了民主的实质性。
四、间接选举原则:间接选举原则是我国选举制度的另一个特点。
在某些特定的选举中,如选举国家主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等,候选人由上一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
这一原则既体现了层层代表制的特点,又保证了选举的高效性和专业性。
五、多党合作原则:多党合作原则是我国选举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政治制度要求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通过协商合作方式来实现党派间的民主竞争和政治资源的合理配置。
这一原则保证了选举制度的多元性和相互补充性。
总之,我国选举制度的基本原则是普遍性、平等竞争、直接选举、间接选举和多党合作。
高中政治】高三政治知识点总结精选之选举制度
![高中政治】高三政治知识点总结精选之选举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c96bb52c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e2.png)
高中政治】高三政治知识点总结精选之选举制度1.选举制度的概念和作用选举制度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规定的选举方法和程序。
选举制度在政治体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既是实现民主的重要手段,也是政府合法性的重要来源。
选举制度的设计直接关系到政府的稳定性、权力的合法性以及公民的参与程度。
2.常见的选举制度模式1)多数选举制度:多数选举制度适用于单个职位只能有一个人当选的情况,例如总统选举。
多数选举制度的特点是倾向于产生绝对多数的当选者,即候选人必须获得超过一半的选票才能当选。
2)比例代表制度:比例代表制度适用于多个职位需要分配的情况,例如国会选举。
比例代表制度的特点是根据政党或候选人得票比例,按照一定的规则分配席位,使得政党或候选人在议会中的代表人数与其得票比例基本一致。
3)候选人提名制度:候选人提名制度是指选举前候选人的提名程序,常见的有党内提名制度和公民提名制度。
党内提名制度是由政党组织内部进行候选人提名,而公民提名制度则是由选民直接提名候选人。
3.选举制度的优缺点分析1)多数选举制度的优点是选举结果明确,容易产生稳定的政府,但也容易造成少数意见被忽视的问题。
2)比例代表制度的优点是能够避免少数意见被忽视,能够充分代表各个政治派别和利益集团,但也容易导致政府决策效率低下和政党权力的过分分散。
3)候选人提名制度的优点是能够保证参选人的质量和能力,但也容易导致政治机构的封闭性和候选人的多样性受限。
4.选举制度改革的意义和挑战选举制度改革旨在提高选举的公正性、民主性和效能性。
选举制度改革的意义在于增强政府的稳定性和合法性,促进政治参与和公民自治,确保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然而,选举制度改革也面临着挑战,如政治利益的固化、人们对新制度的接受度以及政治力量的对抗等。
5.中国选举制度的特点和发展中国选举制度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出发,注重对人民群众的代表性以及对党和国家的领导地位的体现。
中国选举制度发展的特点是民主集中制、有选择性的竞争、党和非党人士共同参与等。
我国的选举制度及其选举方式
![我国的选举制度及其选举方式](https://img.taocdn.com/s3/m/e799a888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e1.png)
我国的选举制度及其选举方式
我国的选举制度及其选举方式
选举制度:
1.普选制度:中国实行普遍的选举制度,所有符合选民条件的公民都有权利参与选举。
2.直接选举:中国实行直接选举制度,选民直接选择候选人,选出当地或所在单位的代表或领导人。
3.间接选举:中国还实行间接选举制度,即通过多级选举产生最终的代表或领导人。
4.多党制度:中国现行的选举制度下,允许存在多个政党和团体参加选举,保证了竞争的公正性。
选举方式:
1.提名制度:候选人需要在某些机构或组织内获得提名才能参选。
2.公示制度:在选举前,候选人需要通过公示等方式向选民展示自己的
个人资料和政见,让选民了解候选人的情况。
3.竞选制度:候选人要在选举过程中积极展示自己的政见和承诺,争取选民的支持。
4.投票制度:选民可以通过投票表达自己的选举意愿,选出自己心目中最适合当选的代表或领导人。
5.监督制度:选举过程中设有监督者,监督选举的公正性和合法性,防止选举舞弊的发生。
总之,中国通过多项制度和措施,确保了选举的公正性和合法性,充分保障了人民的选举权和民主权利。
表比较四种选举方式
![表比较四种选举方式](https://img.taocdn.com/s3/m/7013b8d7cc22bcd127ff0c54.png)
①直接选举村委会成员:自己选举当家人,是村民自治的基础,也是村民参与民主管理的主要途径
①居委会成员由居民直接民主选举产生
②村民可通过村民会议等形式,参与本村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的决策和管理
②凡涉及居民切身利益的重要事务,要提请居民会议讨论决定
③通过村民自治章程或村规民约等形式,规范村民和村干部的行为,民主管理村里的日常事务
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
作用
是公民行使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权的重要途径之一,是实行民主监督的有效方法,为公民行使监督权提供了有力保障
人大代表一头连着国家权力机关,一头连着广大人民群众,能够使公民监督权得以真正落实和保障
舆论监督以其透明度、高威力大、影响广、时效快等特点,在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监督中发挥着独特作用
相同点
①性质相同:都是实行民主监督的方式,在民主监督中发挥重要作用;
②意义相同:有利于改进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而利于激发广大公民关心国家大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出谋划策的主人翁精神;
③要求相同:敢于斗争,勇于行使监督权;采取合法方式,坚持实事求是原则,不能干扰公务活动(即遵循法律、规则、程序)
对涉及公共利益的重大事项,公民在听证会上充分发表意见,提出建议
听证会
决策机关拟定的方案可能存在不足
听证与民是为了决策利民
表3比较两种基层民主管理方式
农村村民自治
城市居民自治
区别
机构
村民委员会——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不是基层政权组织、基层政府组织、村支部)
居民委员会——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民群众性自治组织
表2比较公民直接参与民主决策的四种方式
决策方式
比较选举制度文件
![比较选举制度文件](https://img.taocdn.com/s3/m/57f1112b27284b73f342502b.png)
1
选举制度的政治后果 选区划例:美国总统选举 选举制度的作用与意义 中西选举制度比较
2
选区划分与政党命运
西方民主理论认为在划分选区时应该遵循以 下基本原则:
第一,“一人一票”的原则 第二,根据自然界限划分选区的原则 第三,按照人口变动不断改划选区的原则
7
8
FPTP制下操纵选区划分的策略: 集聚(packing)策略:把对手的选票
集中到少数几个选区中去,使其在这些 选区成为多数; 裂化(cracking)策略:把对手的选 票分散到多个选区中去,使其在每个选 区都不占多数;
9
集 聚 策 略
10
裂 化 策 略
11
“截利蝾螈”(gerrymander)
5
第三,按照人口变动不断改划选区的原则。 因此要求经常进行人口普查,每次人口普
查之后,必须按人口变动情况重新改划选 区,以保证议员的代表权平等。
6
然而,在现实政治生活中,违背上述划分 选区基本原则的情况时有发生。
因为选区的划分对各个政党竞选能否获胜 关系重大,所以西方各国主要政党都力求 采取对本党有利的选区制度,通常的做法 就是不按照人口比例或者不根据自然界限 来划分选区。
3
第一,“一人一票”的原则,即每个选区 同等数量的代表必须由同等数量的选民选 举产生,而且每个选民拥有平等的投票权。
为此要求每个选区选民的数量应该相等, 并按照选民的数量产生一定比例的代表名 额。
4
第二,根据自然界限划分选区的原则。通 常是按照国家的地理条件或行政区域来划 分选区。
如果选举区与行政区划分一致,那么,行 政区变动时,选举区也必须随之重新划分。
第五章 选举制度(二)
![第五章 选举制度(二)](https://img.taocdn.com/s3/m/483a9e13650e52ea55189882.png)
德国下院:多数代表和比例代表的混合制
• 第一轮对议员候选人进行投票,共产生299人,采用多数代表制 原则,在一个选区哪一个候选人得票多谁就获胜。产生议会中一 半的议员。 • 第二轮对政党进行投票,然后各党根据所得票分配议席,按照比 例代表制的原则。第二轮选举决定各政党在议会中的剩下的299 个席位中所占数目。
• (1)相对多数代表制又称为简单多数制,即由获得该选区最 多选票的候选人当选。 • 西方国家也把这种计票方法叫做“谁超过谁当选”。在此 情况下,即使仅一票之差,也可决定胜负。
• 在大选举区中采用绝对多数代表制的计算方法,往往不容 易一次决出获得绝对多数选票的当选者,因此还需要采取 第二轮以至更多轮次的投票。所以,这种计票制度又称为 二轮选举制或过半数选举制。 • 增加轮次的一种方式。 • 例如:法国、俄罗斯总统选举
• 大选区制并实行比例代表制时,相对来 说较利于小党派。 • 但是,采用大选区制党内容易发生党内 意见分歧,造成选举过程相对复杂化, 选举费用加大。
4、划分选区的原则
(1)一人一票的原则 (2)根据自然界限划分选区的原则 (3)按照人口的变动不断划分选区 玩弄选举地理学的做法 违背上述原则的情况时有发生,比如不按人口比例和 不按自然界限划分的事情。 把小片连成一大片成为一个选区或者把不支持本党的 选民集中在一起。
(3)比例代表制的典型代表国家:意大利
• 议员候选人对政党有着很大的依赖性 • 多党政治容易造成议会政治力量分散,联合政府缺乏 稳定性。在47年更换了51届政府。 • 党内腐败现象严重,有的涉嫌与意大利黑手党勾结, 获得非法收入。 • 所以1993年国民公决取消了比例代表制,取代的两种 混合的“混合代表制”。
2014年美国国会的改选
中国的选举制度归纳
![中国的选举制度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1f59f673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dc.png)
中国的选举制度归纳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其选举制度对于国家政治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对中国的选举制度进行归纳和分析。
一、选举制度的基本原则中国的选举制度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 平等原则:每个公民在选举中享有平等的权利和机会。
无论民族、职业、性别等身份因素,每个人都有平等参与选举的权利。
2. 简便原则:选举程序简单、便捷,以方便广大公民参与。
选举组织机构负责确保选举程序的公正和透明。
3. 公开原则:选举的过程和结果应该对公众公开,确保选举的透明度和公正性。
候选人的政见和平台应该充分向选民公开披露。
4. 多党合作原则:中国实行多党制,在选举中不同的政党可以参与竞选,并与其他政党合作,共同推动国家的发展。
二、选举制度的主要程序中国的选举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程序:1. 候选人提名:选举前,政党和其他合法组织有权提名候选人。
候选人需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并提交个人资料和政见等信息。
2. 预选:预选过程中,选民可以通过投票选择候选人。
预选是一个初步筛选的过程,候选人需要获得一定比例的选民支持才能进入正式选举。
3. 正式选举:在正式选举中,选举委员会组织选民进行投票,选举产生代表公民意愿的人士担任职务。
4. 议会选举:中国的选举制度中,最重要的是议会选举。
通过议会选举,选民可以选举代表自己利益的人士,代表他们参与国家决策和管理。
三、选举制度的特点和优势中国的选举制度有以下几个特点和优势:1. 加强公民参与:选举制度为广大公民提供了参与国家事务的途径,加强了公民对政治决策的参与意识,促进了社会的民主发展。
2. 健全决策机制:选举制度使政府的决策更加科学公正,避免了个人或少数人的专断。
通过代表选民的代表参与决策,更能增加政策的合理性和公信力。
3. 促进政权的平稳转移:选举制度保证了政权平稳转移,避免了一党永久执政的情况发生。
这有助于维护政权的稳定和社会的和谐。
4. 保障民权和自由:选举制度保障了公民的权利和自由,使公民在政治上拥有平等的地位和发言权。
我国选举制度的重要改革
![我国选举制度的重要改革](https://img.taocdn.com/s3/m/21f2398784254b35effd3457.png)
我国选举制度的重要改革作者:本刊特约记者来源:《百年潮》2011年第09期编者按:1982年、1986年、1995年和2010年,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四次对选举法和地方组织法进行了修改,对选举制度作了一系列重要改革和规定,包括实行差额选举,把直接选举人大代表的范围扩大到县一级,适当减少代表人数,规范代表名额,改革农村和城市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不平等的制度等。
这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
王汉斌同志主持了前三次选举法和地方组织法的修改。
本刊特约记者对他进行了专访,请他介绍了选举法和地方组织法的一些修改情况。
实行差额选举记者:选举是人民当家做主的基本权利,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础。
您主持了1982年、1986年和1995年三次对选举法和地方组织法的修改。
请谈谈我国选举制度有哪些重要改革和规定?王汉斌:在选举制度改革进程中,影响最大、争论也最激烈的是差额选举。
1953年制定的选举法,没有规定差额选举,实行的是等额选举。
这是照抄苏联的办法,弊端很多。
1979年重新修订选举法和地方组织法时,程子华同志最先提出差额选举的问题。
民政部起草的选举法规定,党派团体可以联合或单独推荐代表候选人,任何选民或代表有三人以上附议也可以推荐代表候选人,党派团体提名的候选人不能超过应选人数。
这次修订选举法和地方组织法,第一次规定差额选举人大代表和地方国家机关领导人员。
1980年,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规定党内选举应实行候选人多于应选人的差额选举办法,或者是采用差额选举的办法产生候选人作为预选,然后进行正式选举。
党内和人大都这样规定,是我们党和国家总结历史经验,对选举制度进行的一项重大改革。
实践证明,实行差额选举,有利于选举人根据自己的意愿行使民主权利,有利于发扬民主,也有利于对干部的监督。
但是,各地党委纷纷提出意见,不同意差额选举。
1982年修改选举法和地方组织法时,虽然继续规定对人大代表和地方国家机关领导人员要实行差额选举,但规定比较原则,即一般要实行差额选举,可以通过预选采用候选人数多于应选人数的办法确定正式候选人,在正式选举时可以差额选举,也可以等额选举。
世界各国的制度比较学知识点
![世界各国的制度比较学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2f63f653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30.png)
世界各国的制度比较学知识点制度是指人们为了达到某种目标或满足某种需求而建立起来的一系列规则和约束。
各国的制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
对世界各国的制度进行比较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不同国家的特点和发展轨迹。
本文将介绍一些世界各国的制度比较学知识点,以期帮助读者对不同国家的制度有更全面、深入的了解。
一、政治制度比较学知识点1. 政体类型比较:不同国家的政治制度可分为民主制度、专制制度、集权制度等多种类型。
通过比较各国的政体类型,可以了解各国政权的来源和性质。
2. 选举制度比较:选举制度是民主政治的核心组成部分,不同国家的选举制度存在较大差异。
比较各国的选举制度可以揭示其民主程度和政治权力分配情况。
3. 政党制度比较:政党是现代政治制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国政党制度的设置和作用也有很大不同。
比较各国的政党制度有助于理解不同国家政治力量的对比和相互制约关系。
二、经济制度比较学知识点1. 所有制形式比较:不同国家的经济制度包括公有制、私有制、混合所有制等形式。
比较各国的所有制形式可以了解其经济主体的性质和角色。
2. 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比较: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是当今世界主要的两种经济制度,各国在运行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方面存在很大差异。
比较各国的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可以揭示其经济运行机制和效率状况。
3. 金融制度比较:金融制度是经济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国家的金融制度存在较大差异。
比较各国的金融制度可以了解其金融市场的特点和金融机构的角色。
三、社会制度比较学知识点1. 教育制度比较:教育制度是社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国家的教育制度存在较大差异。
比较各国的教育制度可以了解其教育资源配置和教育政策的特点。
2. 健康保障制度比较:健康保障制度是社会制度的重要方面,不同国家的健康保障制度有着各自的特点。
比较各国的健康保障制度可以揭示其公共卫生政策和医疗服务质量。
3. 社会福利制度比较:社会福利制度是社会制度的重要内容,不同国家的社会福利制度存在较大差异。
中西方选举制度比较
![中西方选举制度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77823564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a7.png)
这些差异反映了两种不同的政治制度和价值观念
2
3
虽然中西方选举制度存在差异,但它们都体现了民主的原则,即公 民参与政治决策、享有基本权利和义务、监督政府工作等
同时,中西方选举制度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以适应社会发展和人 民需求
4
-
T/卡通
选举制度的比较
选举程序比较
中西方选举制度比较
中西方选举制度的选举程序比 较如下
中国选举制度:中国选举制度 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由人 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各级国家 机关领导人员。各级人民代表 大会代表由民主选举产生,对 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各级 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 它的常设机关是常务委员会。 常务委员会对它所通过的决议 负责并监督本级人民代表大会 代表的选举
与公共事务等权利
中西方选举制度的法律保障 比较表明了两种不同的法律 保障方式:一种是强调基本 权利和义务的法律保障;另 一种是强调参与权利和参与 义务的法律保障。两种法律 保障方式各有优缺点,但都
体现了民主的原则
中西方选举制度比较
1
总之,中西方选举制度在许多方面存在差异,包括选举程序、规则、 法律保障等方面
20xx
中西方选举制度 比较
目录 / CONTENTS
-
选举制度的概念和特点
选举制度的比较
中西方选举制度比较
以下是一份关于中西方选举制度的比较,以markdown格式回复,约1000字
中西方选举制度比较
选举制度的概念和特点
选举制度是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选举的程序、规则和法律保障。选举制度是 民主政治的基础,是公民参与政治决策的重要途径。选举制度的比较可以从选举的程序、 规则、法律保障等方面进行
中西方选举制度的选举规则比较表明了两种不同的提名方式和监督方式:一种是差额提名 和监督,即通过差额选举和公开的竞选活动进行提名和监督;另一种是等额提名和监督, 即通过等额选举和监督权与提案权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提名和监督。两种提名方式和监督方 式各有优缺点,但都体现了民主的原则
中国和西方选举制度的差异及其启示
![中国和西方选举制度的差异及其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9e756e6e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8c.png)
中国和西方选举制度的差异及其启示选举制度是国家政治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关系到国家的政治稳定和民主发展。
中国和西方国家在选举制度上存在一些明显的差异。
本文将从选举方式、选举组织机构、选举参与和选举结果四个方面,阐述中国和西方选举制度的差异,并探讨这些差异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首先,选举方式是中西方选举制度的重要差异之一、西方国家一般采用“多党制”和“相对多数选举制”来进行选举,即各个政党根据自己的纲领和政策进行选举竞争,得票最多的候选人当选。
而中国则采用“一党制”和“相对多数选举制”,即只有一个执政党参与选举,候选人需要在选举中赢得多数选民支持才能当选。
这种差异反映了中西方文化和政治环境的差异。
西方国家强调个体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倡导政党竞争,多元并存。
而中国强调集体利益和稳定,政党竞争相对较少。
这就要求我们在制定选举制度时,要根据自身国情和发展阶段,寻求适合的方式和模式。
其次,选举组织机构是中西方选举制度的另一个差异。
在西方国家,选举由独立的选举管理机构负责组织和监督,例如美国的联邦选举委员会,英国的选举管理委员会等。
这些机构独立于政府和政党,确保选举的公正性和透明度。
而在中国,选举由政府组织和管理,缺乏独立的选举管理机构。
这导致了中国选举过程中缺乏独立监督和公众参与,容易出现不公正现象。
因此,我们应当加强选举监督机构的独立性,确保选举的公正和公平。
再次,选举参与是中西方选举制度的又一差异。
在西方国家,选举普遍推行宽松的选民资格,鼓励选民积极参与选举。
选民可以自由选择候选人,并行使一人一票的选举权。
而在中国,选民资格受到一定的限制,选民选择候选人受到较多的局限。
例如,中国的民族地区有较高的选区门槛,选民需要经过严格审查才能参选。
这导致了选举公众参与度不高,容易出现民众对选举的冷漠和不信任。
因此,我们要通过放宽选民资格的条件,鼓励更多的人参与选举,提高选举的民主性和代表性。
最后,选举结果是中西方选举制度的重要差异。
各国选举制度
![各国选举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5931f403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3b.png)
各国选举制度
各国的选举制度因地域、政治体制、文化等因素影响而有所不同。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选举制度:
1. 直接选举制度
直接选举是指选民直接选举国家或地方的议员或领导人。
在直接选举制度中,选民可直接通过选票选择自己心目中的候选人或政党,从而决定其代表自己参加国家或地方的政治决策。
2. 比例代表制度
比例代表制是指根据选票比例选出议会成员的制度。
在比例代表制度中,政治党派或团体得票数量的多少将决定该政党或团体能否获得议会席位。
3. 复式选举制度
复式选举制度是指选民可以在一张选票上同时选出多个候选人。
该制度通常用于选举多名议员或领导人。
在这种制度下,选民可以在同一选票上投票支持多个候选人,提高了选民的投票效率。
4. 单票制
单票制是指选民在选举中只能投一张选票。
在单票制下,选民必须在同一选票上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候选人或政党,从而决定该选举的结果。
5. 责任制
责任制是指选举成员对选民负责的选举制度。
在这种制度下,选举成员需要履行自己的职责,才能获得选民的信任和支持。
同时,选民也对选举成员的表现和政策提出要求和意见。
以上仅是几种常见的选举制度,实际上还有许多其他类型的选举制度。
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选举制度,需要根据各自的国情和历史背景来制定。
资本主义国家选举制度
![资本主义国家选举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00241ec1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d4.png)
资本主义国家选举制度
在资本主义国家,选举制度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具体的选举制度会因国家不同而有所差异。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资本主义国家选举制度:
1. 多党制:资本主义国家通常允许多个政党存在和竞争,并通过选举制度选择国家或地方政府的领导人。
选举通常是一人一票的普选制度,选民可以投票支持自己认同的政党或候选人。
2. 比例代表制:许多资本主义国家采用比例代表制选举制度。
在这种制度下,选民投票选择政党而不是具体人选。
政党根据其在选举中获得的选票比例来确定其在议会或民主机构中的席位。
3. 单议席选区制:在一些资本主义国家,选举制度采用单议席选区制,选民在各个选区中选择一个具体的候选人。
每个选区的获胜人选最终进入议会或政府机构。
4. 双层选举制:在一些资本主义国家,选举制度分为两个层次。
首先,选民在地方选区中选举候选人进入地方议会或地方政府。
然后,在全国范围内选举候选人进入国家议会或国家政府机构。
需要注意的是,选举制度的选择可以根据不同国家的特点和需求进行调整和改革。
选举制度旨在实现公正、公平和代表性的选举,确保选举过程公正并最大限度地反映人民的意愿。
论述我国选举制度的原则
![论述我国选举制度的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69f2b37f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e8.png)
论述我国选举制度的原则
我国选举制度的原则有:
1. 普遍性原则,是指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公民具有广泛性、普遍性,凡是达到法定年龄的公民都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因依法被剥夺政治权利而没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人是极少数。
2. 平等性原则,是指公民在选举中的地位平等,享有同等的选举权。
具体来说,就是每一选民在一次选举中都有一个投票权,并且每一张选票的效力相同。
3. 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的原则,直接选举是指将代表名额分配到选区,由选区选民直接投票选举产生代表;间接选举是指将代表名额分配到选举单位,由选举单位召开选举会议选举产生代表。
我国县乡两级人大代表由直接选举产生,全国、省级、设区的市级的人大代表由间接选举产生。
4. 差额选举原则,是指代表候选人的人数多于应选代表的名额。
5. 无记名投票原则,又称秘密选举原则,即选票上不署投票人的姓名,投票人对代表候选人按照规定的符号表示赞成、反对、弃权,或者另选他人。
我国的选举制度的基本原则
![我国的选举制度的基本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912d4a65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793116c.png)
我国的选举制度的基本原则我国的选举制度遵循着一些基本原则,这些原则旨在保障选举的公正、公平和民主。
下面我将介绍我国选举制度的基本原则。
第一,普遍、平等和直接原则。
普遍原则指选举权是每个公民的基本权利,不分种族、性别、宗教、财产等身份差异,所有公民都有参与选举的权利和义务。
平等原则强调每个公民的选举权具有同等的价值,没有特权和优先权。
直接原则则表示人民通过选举代表直接参与国家的管理和决策。
第二,多党制原则。
我国选举制度鼓励多党派参与,并允许公民通过各政党的竞争选举合适的候选人。
各党派可以每年进行代表性选举,使公民有更多的机会选择不同的政治派别和候选人,确保民意的多元表达。
第三,有限任期原则。
有限任期是指选举产生的职位具有时间限制,任期结束后需要重新选举产生新的代表。
有限任期可以防止官员的滥权和腐败,使公众有能力通过选举来监督和评估代表的工作表现,并确保更多新鲜的思维和理念进入政府。
第四,一人一票原则。
这是选举制度的核心原则,意味着每个选民都有一票,并且每个选民的选票具有同等的价值。
这确保了选举的公平性和平等性,让每个公民都有机会参与选举,发表自己的意见和选择合适的代表。
第五,监督和公开原则。
选举过程应该是透明的,选民应该被允许观察和监督选举程序,确保选举结果的真实性和公正性。
政府和选举组织应当公开选举的信息,并接受公众的监督和批评,确保选举的透明度和有效性。
以上是我国选举制度的基本原则,这些原则的确保了选举的公正、公平和民主。
然而,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相比,我国的选举制度在一些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例如公民对政治的参与度还有待提高,选民教育和选民权益保护等问题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加强。
我们应该继续努力,推动我国选举制度的不断改进和发展,使之更加符合时代的需要,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简要说明我国选举制度的原则及其程序
![简要说明我国选举制度的原则及其程序](https://img.taocdn.com/s3/m/bc70289b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98.png)
我国选举制度的原则及其程序一、选举制度的基本原则我国选举制度的基本原则是人民当家作主、民主集中制和依法治国。
在这些基本原则的指导下,我国的选举制度体现了广泛参与、平等竞争、公开公正和有序进行的特点。
1.人民当家作主:我国选举制度坚持人民当家作主的原则,充分尊重和保障公民的选举权利。
人民通过选举来选择代表自己利益的人,参与政治决策过程。
2.民主集中制:我国选举制度遵循民主集中制原则,即充分发扬民主,同时保持党对国家政权的领导地位。
通过党组织在选举中发挥引领和监督作用,确保政府机构及其成员能够真正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3.依法治国:我国选举制度坚持依法治国原则,遵循宪法和法律规定。
选举活动必须按照法定程序进行,确保公平公正,并对违反法律规定者进行追究。
二、选举程序的主要环节我国选举制度的程序包括候选人提名、选民登记、竞选宣传、投票和计票等主要环节。
以下将对这些环节进行详细介绍。
1. 候选人提名候选人提名是选举程序的第一步,是确保广大人民群众参与政治决策的重要环节。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候选人可以通过个人申请、组织推荐或者代表团推荐等方式进行提名。
2. 选民登记为了确保选举的公正性和合法性,我国实行选民登记制度。
根据法律规定,具备一定条件的公民可以在特定时间和地点进行登记,以获得合法的投票权。
3. 竞选宣传竞选宣传是候选人争取支持和赢得选民认可的重要环节。
候选人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展示自己的政策主张和才能,包括发表演讲、参加辩论、组织集会等形式。
4. 投票投票是选择合适候选人的关键环节。
根据法律规定,公民在指定时间和地点前往投票站进行投票。
投票采用无记名、自由、平等和直接的方式进行,确保选民的意愿得到真实反映。
5. 计票计票是选举结果确定的关键环节。
根据法律规定,选举委员会负责组织和监督计票工作。
计票过程必须公开透明,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三、选举制度的完善与发展我国选举制度在不断完善与发展中,以适应社会变革和民主进程的需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选举过程(3)选民投票
• 各国投票制度有差别。多党制国家如德、 瑞士、北欧国家议会选举多采用比例代 表制投票,选民只需要一轮投票;两党 制国家如英美议会选举实行相对多数制, 也是一轮投票制;一些国家如法国的总 统选举实行多数两轮投票制。
选举过程(4)选票计算三种计算方法:
• 多数当选制:按的票数多少决定多者获胜。又 有3种,即简单多数制(一轮选举制)、绝对多 数制(二轮选举制)、特别多数制。 • 比例代表制:根据参加竞选的政党得票数在选 票总数中所占份额分配议席。一般按照“当选 基数”分配议席。当选基数=选区有效选票总数 /选区应选代表数。剩余席位和选票处理办法有: 整体比例代表制、局部比例代表制(有最大余 数法和最大均数法)。 • 混合代表制:一部分议员以多数制当选,另一 部分议员以比例代表制当选。具体做法有两种: 两次投票、双票制。
公布答案:最大残数法
党别 首次分得 余票数 席位数 (各党得 票数/选举 基数) 2 1 0 0 12400 9200 13600 12800 再次分得 席位数 总计分得席位数
A B C D
0 0 1 1
2 1 1 1
公布答案:最大均数法(将商从大到小排列到席 位数,第m个即为选举基数) A B C
两种基本选举制度:SMDP与PR
• 多数民主国家采用的典型选举制度是 “单名选区相对多数或者过半数制” , single-member district plurality or majority system • 共识民主国家则主要采用比例代表制PR 。 每个国家似乎都留恋自己的选举制度。
英国的FPTP ,看复印材料
选举制度:理论与原则
• 理论 :社会契约论、人民主权论 、代议 制民主理论 • 原则:普遍选举权原则;平等选举权原 则;直接选举原则;秘密投票原则
普选权
• • • • • • • • • • 实现障碍: 财产限制; 受教育程度; 种族; 性别; 年龄; 居住时间; 宗教; 职业的限制。
普选权实现的意义
各党得票数 各党得票数/1 各党得票数/2
各党得票数/3 各党得票数/4 各党得票数/5
D
60400 60400a 302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0c
20133d 15100 12080 3
33200 33200b 16600e
11066 8300 6640 2
13600 13600 6800
4533 3400 2720 0
选举制度:涵义与地位
• 地位 是民主政治的基石,民主只可能通过选举制度实 现。因为当代民主 • 1只能以代议制民主的形式实现,而代议机关的产生只 有通过完善的选举才能真正反映民众的意愿。 • 2只有通过公民的广泛参与才能得到保证,选举是公民 广泛参与政治的最好方式。 • 3只有在民众的支持下才能得到维持,选举制度所反映 的民众支持程度,为政权机关权威的合法性创造了基 础。Legitimacy • 作用 国家-政治生活民主化、社会-稳定发展、公民-提 高政治素质
国籍
居住时间 1个月——5年。3-6月居多 德澳1月;冰岛挪威5年;英3月;法 比6月 选民年龄趋向年轻化,一般18周岁保 守派倾向提高、开明派倾向降低 下议院25岁以上(法23,美意25) 上议院30岁以上(美30法35意40) 总统35岁以上(美35德法40意50)
年龄
受教育程度
普遍取消葡萄牙规定不识字者无选举 权但文盲如能纳税则有选举权 加拿大选举官员不享有选举权;美国 一些州规定现役军人或国民警卫队成 员不可参加 严格限制(德英规定常任文官不得 参加竞选议员议员不得兼任行政官 员)
职业
选举过程(1)
• 完整的选举程序 :制定选举方案 —划分 选区 — 分配应选名额 — 选民登记 — 审查 选民资格 — 组织提名候选人 — 确定正式 候选人 — 制定选票 — 组织投票 — 计票 — — 确认选举结果 — 宣布当选人 — 归档统 计——结束选举 • 其中,选民登记、选民投票、选票计算、 确认结果较重要
• 资产阶级通过操纵选区划分,选择投票制 和选票计算方法操纵选举,使普遍,平等的 选举原则得不到真正贯彻.
选举组织与选区划分
• 选区划分 一般按照“地域代表制” 原则,即以 地理或行政区划来划分选区,强调根据人口的变 更不断改划选区,以保持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量 的准确性。 • 还有“职业代表制”,主要还只是一种引人注目 的理论。 • 单名制选区 又称小选区,即一个选区只选举产生 1名代表或议员的选区划分制度。英法美加 • 复名制选区 又称多名制选区或大选区,指在一个 选区要选举产生2名以上的代表或议员的选区划分 制度。意大利
• 20 世纪 50 年代的经典表述 : 实现简单多数代表 制强烈支持两党制,一般会产生一个强20世纪 50 年代的经典表述 : 实现简单多数代表制强烈 支持两党制,一般会产生一个强有力的果断政 府 , 而比例代表制则支持多党制可能产生一个 不太稳定的联合政府 .60 年代以后有人质疑这 一说法 , 认为比例代表制不是多党制的原因而 是结果.——燕继荣202 •
12800 12800 6400
4266 3200 2560 0
各党席位票数 /16600
选举保障
• 组织保障 中央选举机关、地方选举机关、 选区229 • 经费保障 • 司法保障 选举诉讼、当选诉讼
选举制度与政党制度:两种观点
• 选举制度影响政党制度的三大规律:一轮投票多 数选举制趋向形成两党制;两轮投票多数选举制 趋向形成结构松散的多党制;比例选举制趋向形 成组织严密独立稳定的多党制。——迪韦尔热
两种投票制度
• 看英文材料 ,了解英国议会选举及美国 总统选举中SP制度及其优缺点
选举方式与选举类型
• 选举方式 :公开选举和秘密选举;直接 选举和间接选举;竞选。 • 选举类型 :大选、中期选举、特别选举、 总统选举、议会选举、地方选举。
选民资格与候选人资格
限制条件 财产 选民 到20世纪60年代取消 本国国籍 候选人 保证金制度 本国国籍加附加条件
选举过程(2)选民登记
• 两种方式: • 职权主义式:由政府官员对合乎选民条 件的公民进行调查和造册登记,给编制 在册人员发放选举证以便按时参加选举。 • 申告主义式: 由公民本人主动向负责选 举的官员申请登记,官员审查合乎选民 条件者予以登记入册,发给选民资格证 书以便其按时投票。(澳大利亚实行)
比较选举制度
• • • • • • • • • 本章内容 8个问题 选举制度涵义与地位 选举制度的理论与原则 选举的组织与选区划分 选举方式与选举类型 选民资格与候选人提名权 选举过程 选举保障 选举与政党
选举制度:涵义与地位 • 涵义 公民按照特定的法律程 序选举国家代议机关的代表 或特定公职人员(国家元首, 高级法官等)的一种制度。
• 辩护理由 • 反对理由
一道题、二个问题
• 某选区应选5名议员,参加竞选有四个政党,得 票分别为 • A:60400 张 B:33200张 C13600张 D12800张 分别用最大残数法与最大均数法计算各党应得席 位。 • 1974年英国大选,保守党、工党得票分别为1192 万张和1166万张,分得议会席位却为296席和301 席,为什么?它实行的是何种选举制与怎样的记 票方法?美国历史上有3次得选票少者入主白宫, 为什么?
• 1是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 议会制度和政党制度的基础和重要内容. • 2打破了君权神授的旧观念 ,彻底否定了以世袭 方式取得国家政权,为公共权力机关的产生,和 平,合理有序地转让提供了制度保障. • 3既确立了民意政治,也产生了责任政治. • 4为无产阶级提供了斗争的舞台.
普遍选举的局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