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元代诗文
第九节 元代诗文
《岳鄂王墓》一诗,悲伤在骨子里,是他缅怀故宋诗作中较为突出 的一首。其诗在情调和风格上,颇近于元好问,技巧纯熟,流转自 如,但较元氏更为低徊抑郁,凄婉深沉。《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评 价赵子昂云:“论其才艺,则风流文采,冠绝当时。不但翰墨为元 代第一,则其文章,亦揖让虞杨范揭之间,不甚出其后也。” 三、中期的诗文理论及诗文创作 (一) “元诗四大家” 。元中期的诗歌以“元诗四大家”为代表。 所谓的“元诗四大家”是指虞集,杨载、范梈、揭傒斯四位诗人, 他们都是当时的馆阁文臣,翰林院大学士,因长于写朝廷典册和达 官贵人的碑版而享有盛名。其诗歌创作在题材上大致相同,艺术上 也比较接近,大抵雄浑流丽,布局中程,多模仿前人而少创新,典 型的体现出当时流行的文学观念和风尚,所以备受时人称誉。 (二)诗歌理论。四人在翰林院经常一起作诗论文,挥洒翰墨, 谈论诗法,有共同的诗歌理论主张,虞集除外(虞集的诗歌理论都 包融在为他人所作序跋之中),其它三家都有诗歌理专著,杨载的 《诗法家数》、揭傒斯的《木天禁语》等都收入今人诗话总集之中。 他们的诗歌理论在元期诗歌理论基础上有所创新。 他们的诗歌主张多崇尚“雅正”。所谓“雅正”,有两层含义: 一是诗风以温柔敦厚为皈依,二是题材以歌咏升平为主导。正是在 追
第九节 元代诗文
一、元代诗文概况 元初的诗文作家大都是由宋、金入元的遗民,其中有以元好问 为首的由金入元的诗文作家,有南方诗人方回、赵孟兆页等人,又 有理学家诗人、文章家吴澄、许衡、刘因等人,还有少数民族诗文 作家耶律楚材等人。 这些诗文作家以表现性灵为主要表现方式,标举魏晋以前诗为 高格,论文以汉之文为高格,兼融唐宋诸子之文章精华,造成一种 兼容的风尚,和南北文学合流的态势。 元代诗歌虽然成就不高,无法与独擅元代的元曲相媲美,但元 代诗歌仍有自己的特点。元蒙立国八十余年的诗歌创作例分三期: 前期诗坛以刘因、赵孟頫为代表。 延祐年间(1314—1320)元诗创作的繁荣时期,出现了有 “延祐四家”之称的虞集、杨载、范椁、揭傒斯四位诗人,四家之 诗在元代名重一时,被明清两代诗评家视为元诗的代表,以虞集诗 为最有代表性。同时还有独具有一格的少数民族诗人萨都刺诸派。 元诗的繁荣与元仁宗延祐二年(公元1315年)重开科举有直接的联 系。 元末较有影响的诗人有“农家子”出身的王冕以及元末诗坛领 袖
元代诗文简介
元代诗文简介元代诗文其实还是挺强的,影响也大。
但毕竟元明清三朝文学的重点不在诗文上,而是在叙事文学上,自然也用不着在诗文上太过于用心。
元代是中国文学的转折期,戏曲、散曲、小说在元代得到长足发展,代替了诗词文而占据了文坛的重要位置。
一般以元成宗大德十一年为界,分前后两期。
前期以元世祖统治阶段文学最为兴盛。
元代前期的诗词文,在北方主要是继承金朝的传统,有元好问作为领袖,还有卢挚姚燧等人,在南方则是承受南宋余绪,有赵孟頫、刘辰翁等人。
在仁宗之后,元代诗文终于形成了自己的四大家,有虞集、杨载、范梈(peng1)、揭徯斯。
元末由杨维桢、萨都剌等成就比较高。
——以上这些之前我一个都不认识……不过我觉得也没啥认识的必要。
|元初北方作家耶律楚材和元好问是最突出的。
耶律楚材,号湛然居士,有《湛然居士文集》。
他的代表作是远赴西域时和全真教宗师丘处机的诗歌应答,有《过阴山和人韵》数首,丘处机有《阴山途中》《夜宿葡萄园》等作品。
两人的作品第一次描绘了西域风景,揭开了元代文学的序幕。
元好问的后半生已经入元,他成为当时文坛的领袖。
他的诗歌中,反映蒙古灭金时候暴行的诗歌比较出色,真实记录了当时的社会现实。
这些诗歌能够看到杜甫的影响,称得上是金亡的诗史。
元好问也有不少描写自然景物和个人情感的作品比如《游黄华山》,还有怀古之作《赤壁图》。
其散文风格自然平易,有代表篇目《市隐斋论》,批评欺世盗名的假隐士,有《东平府新学论》,批评学政的坏风气。
元好问之后还有刘因、姚燧、卢挚等。
刘因,不应召之臣,曾写《渡江赋》反对南下取宋,宋亡还写《白沟》,以史为鉴分析宋亡原因。
他的诗多有豪迈之作,五古多学陶渊明。
他的散文有《辋川图记》,指责王维降安禄山名节有亏。
姚燧以散文为名,有《送畅纯甫文》回忆自己学文的经过,《序牡丹》因事说理。
卢挚,文和姚燧齐名,诗和刘因齐名。
他有《文章宗旨》,可见原初诗文理论的面目。
他的五言诗风致淡泊,入《青华观西轩》。
|元初南方作家刘辰翁是首倡者,其词开元代词风,代表作有《西江月·新秋写兴》,以欢景写感慨。
元代诗文
元四家创作
• 1.创作的轨迹及特点: • 四家的诗仍沿着与宋诗相背的轨迹;但另一方面,他们在 讲究诗歌艺术特征的同时也重视文学与“治道”、“教化” 的依存关系,创作中又有一种个性收缩和伦理回归的倾向。 • 2.评价: • 对元四家,历来不乏“为有元一代之极盛”的评价,这其 实是从“风流儒雅”这一类正统美学趣味而言的。如果单 论诗歌写作的精致,他们确实是元代最突出的,但要说由 热烈的抒情而形成的诗中的生气,则四家的诗比较前期、 后期均为逊色。我们只能说它是元诗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 要环节,而无法给予太高的评价。
• 元后期诗文特征:主要表现在世俗性与个体意识的强 化。 少伦理掩饰。作家通常以肯定 的态度、生动的笔调描绘世俗享乐,歌咏城市生活之 作大都带有秾丽的色调和欢快的情绪,同时反映商人 生活、对之表示好感、赞赏的作品增多,由此也曲折 地反映了作者自身的生活追求。 作家对世俗生活 的兴趣的增长,和人生欲念的坦露,使得传统诗文的 艺术规范不能满足抒情写志的要求,而引起审美观念 的变化。一个显著的特点,是元代后期诗歌在思想情 趣和题材、语汇各方面都受到新兴的市井文艺——小 说、戏剧、散曲的影响。所谓“雅”文学和“俗”文 学的界限被打破了。
元代诗文
元代诗文概说
• 元代戏剧、散曲以及小说的兴盛,给元代文学带来新异的 色彩,成为中国文学史上引人注目的现象。但许多文学史 研究者因此认为元代的传统文学形式没有什么可称述的成 就,从实际情况来看,这是不正确的。 • 1.散文:散文方面,一开始就有着很值得重视的现象。首 先,宋代理学家轻视乃至废弃文艺的观点,在元代失去了 有力的势头。一般追随唐宋古文的人,大多主张文与道并 重。北方的一些儒者、文士,更以“复古”为旗号,欲在 唐宋“古文”的规制之外,追求文章的原始活力。虽然, 由于元代散文偏于经世致用,也没有找到明代散文所具的 张扬灵性的新支撑点,成就不能说是很高。但它已经隐隐 显示着向后者演变的轨迹。明代文章复古的观念,实际是 始于元代的。
元代古诗100首
元代古诗100首元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辉煌的时期,对于文学的发展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
元代诗歌为古今文学史留下了很多的精品,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元曲选》和《金元诗选》。
其中,《金元诗选》是元代一部集诗歌的文集,包含了很多元代诗人的作品,其中就有一百首最为优秀的诗歌被列入其中。
这一百首元代古诗可以说是元代文学的瑰宝,也是中国古诗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文学集合。
这些古诗不仅风格独特,文化内涵也非常丰富。
这些古诗涉及到了许多方面的文化,包括宫廷生活、自然景色、战争与政治等等,可以说是一部元代的丰富历史与文化瑰宝。
在这一百首古诗中,最为闻名的当属元稹的《离骚》。
这首古诗以骚体为体裁,描写了一个人为了国家兴隆而从事艰苦劳动的故事。
这首诗以其高超的语言水平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除了《离骚》之外,还有许多非常优秀的古诗。
比如李格非的《号令三军南渡濑》,这是一首特别具有色彩的诗歌,描写了南渡濑中诸军的艰苦行程和血与火的沉重。
这首古诗具有非常强的战争气息和史诗感染力,尤其是最后的“沧海化为桑田”这句话,更是悲壮感染力强烈。
还有许多非常优秀的古诗,比如白朴的《寄简十字庵李佑》,赵师秀的《广陵故事》,张孝祥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这些诗都是元代诗歌中的经典之作。
这些古诗要么描写性格深刻,要么意境优美,要么写意凄婉,都在元代诗歌的历史上占据了非常重要的位置。
总之,元代古诗100首是中国古典文化中最重要的珍宝之一。
其中有很多经典之作,即使到了今天,依然能够让人心潮澎湃。
这些古诗展现了元代诗歌的独特之处,也是中华文化中的瑰宝。
如果你想了解有关元代文学和文化的一切,那么这一百首古诗可能是你最好的选择。
元代诗文
• 苏天爵 • 当时是以雅正之音鸣于时 • 戴良 • 一时作者,率皆涵淳茹和以鸣太
平之鸿休。
• 南北诗风融合成为一个突出的现 象。
• 虞集
• 延祐科举之兴,表表应时而出 者,岂乏其人?然亦循习成弊 ,至于骤废骤复者,则亦有以 致之者然与?于是执笔者肤浅 则无所取于理,蹇涩则无所昌 其辞,徇流俗者不知去其陈腐 ,强自高者惟旁窃于异端,斯 文斯道,所以可为长太息者, 尝在于此也。
• 欧阳玄评虞集文章:
• 一时宗庙朝廷之典册,公卿大 夫之碑板,咸出其手,粹然自 成一家之言。山林之人,逢掖 之士,得其赠言,如获拱璧。
尚志斋说
• 亦尝观于射乎?正鹄者,射者 之所志也。于是良尔弓,直尔 矢,养尔气,畜尔力,正尔身 ,守尔法,而临之。挽必圆, 视必审,发必决,求中乎正鹄 而已矣。正鹄之不立,则无专 一之趣乡,则虽有善器强力, 茫茫然将安所施哉?善为学者 ,苟知此说,其亦可以少警矣 乎?
遗风,宗尚眉山之体。 • 北人之慷慨悲歌之风
• 南方的诗歌风格
• 承袭的是宋代末年的那种浮靡 之风
• 变化:以《国风》、《雅》、 《颂》为本
• 诗歌风格渐渐地趋向于清婉深 秀。
前期北方诗文的代表作家
• 王恽 • 《秋涧先生集》 • 王恽主要继承的是金朝元好问
一脉的遗风,论诗提倡宗唐, 尤其是推崇那种平淡温醇的王 维、孟浩然的那种诗风。
• 《悲苦行》 “前年鬻大女,去年 卖小儿。”
• 《痛哭行》 “京都大官饮酒肉, 村落饥民无粒粟。”
• 《对景吟》 “五陵年少郎,卖田 去买青楼娼。”
• 《吴姬曲》 “王孙公子金无限, 为君一笑成飞埃。”
• 学李白 • 独立的人格 • 轻视功名利禄,不操, • 不与繁花一样情。 • 岁晏溪头春意足, • 是谁看得最分明?
中国古代文学史-元代诗文(新)
[1]揉蓝:浸揉蓝草作成的染料。诗词中用以指湛 蓝色。
[2]泼黛:一片墨绿。
• [解题] 裴公亭,在河南济源县济渎庙侧,唐相 裴休建。
• 闲闲老人为金朝文学家、理学家赵秉文的号。 赵秉文 (1159—1232)字周臣,磁州滏阳(今河北 磁县)人。泰和初,迁翰林修撰。兴定中,拜 礼部尚书。哲学思想宗周、程,服膺仁义道德 性命之说,诗多写自然景色,有《闲闲老人滏 水文集》。
元代诗文
• 一、元代前期诗文 元好问、李俊民 “河汾诗派”:麻革、张宇、陈赓、房嗥háo、段 克己、段成己、曹之谦
耶律楚材、刘秉忠 、郝经、王恽 刘因、姚燧 方回 、戴表元 仇远、白珽、袁易 赵孟頫、吴澄、陈孚、袁桷
耶律楚材
耶律楚材(1190—1244)字晋卿,号湛然居士 , 契丹族,辽东丹王突欲八世孙。其父仕金,他 也为金臣。公元一二一四年金宣宗迁都至南京 (今河南开封),耶律楚材留在中都(今北京)任左 右司员外郎。
王邻《序》:“其温雅平淡文以润金石”, “其飘逸雄掞铺张shàn又以薄云天”。
清《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今观其诗语,皆 本色,惟意所如,不以研炼为工”,
清顾嗣立《元诗选.耶律楚材小传》誉为“一 代词臣”。
方回
方回(1227一1307),字万里,号虚谷居士。 徽州歙县(今安徽歙县)人。宋理宗景定三年进士。 初提领池阳茶盐,累迁严州知州。元兵南下, 他开城迎降。降元后官建德路总管,至元十从 年离任;后徜徉于杭州、歙县之间,傲睨自高, 不修边幅,肆意于诗。著有《桐江集》和《桐 江续集》。并选唐宋近体诗,加以评论,名为 《瀛奎律髓》。
清纪昀:“文人无行,至方虚谷而极矣”。但由于 纪昀论文不因人废文,所以对方回还有较客观的评价,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评方回《桐江续集》云:“其 诗专主江西,平生宗旨,悉见所编《瀛奎律髓》中, 虽不免以粗率生硬为老境,而当其合作,实出宋末诸 家上,更不能以其人废矣。”
中国古代文学 重要知识点笔记:元代诗文
元代诗文第一节元代诗文概况诗坛以宗唐为主导倾向,努力学习唐人的浑融流丽、体式端雅,力矫宋诗的瘦硬生涩之弊。
但在实际创作中他们的学唐多止于形貌,且多取平和淡远、温润流丽一类;后期多学中晚唐秾丽奇诡之体,成就有限,艺术独创性尤其不足。
散文在前期倾向于宗唐,主要师法韩愈,颇有雄刚深邃之风;亦师法宋文,文风趋于平易流畅。
在元代诗文领域中,最突出的倾向是理学与文章合一。
理学思想对元代诗文的具体影响,主要体现为“雅正”的文学观念以及经世致用的写作目的。
元代诗文的发展过程:1.前期蒙古王朝入主中原到统一全中国稍后的一段时间(13世纪后半叶)。
2.中期成宗、仁宗诸朝(14世纪前40年)。
3.后期顺帝朝,元代最后的二十多年。
第二节元代前期的诗歌该时期南北诗风交错、融合,呈现出多样化的思想倾向和艺术风格。
1.由宋入元者方回诗作往往表达出低徊沉重的心情。
在艺术上,大力发挥江西派的创作特点,在诗眼、句法上深致工夫,其诗以意象生新、境界老成为主要特征。
戴表元以犀利的笔锋揭露了当时的黑暗现实,淋漓尽致地表现了下层人民饱受徭役、战乱之苦的悲惨遭遇。
诗风清新明秀,句律流畅,但仍残留南宋江湖诗风的影响。
2.元初开国功臣耶律楚材多在诗中描写奇瑰壮丽的西域风光,如动荡开阖、气象万千。
七律流畅沉稳,风骨遒健。
但应酬之作过多,往往流于率易,缺乏锤炼。
3.理学家刘因七古气势磅礴,雄奇峭丽,颇有韩愈诗风的余韵;七律意境高远,沉郁雄浑,深得元好问诗的风致。
其创作开创了元代理学家诗文创作的先河。
第三节元代中期的诗歌“雅正”思潮该诗学观念崇尚诗风以温柔敦厚为皈依,题材以歌咏升平为主导。
这在当时得到许多诗人的认同,并被看作元代中期诗歌兴盛的标志。
其实,这种观念对诗歌创作的影响主要是负面的。
在追求“雅正”的支配下,此期的诗歌消解了对社会、政治的批判功能,也削弱了抒发真情实感的抒情功能。
元诗四大家是指元代中期的虞集、杨载、范梈、揭傒斯四人。
他们都是当时的馆阁文臣,诗作多歌功颂德、粉饰太平和赠答酬唱、题咏书画,艺术上也比较相近,典型地体现出当时流行的文学观念和风尚,所以备受时人称誉。
中国古代文学史-元代诗文(新)
• 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三“岳鄂王”:“岳武穆王 飞墓,在杭栖霞岭下,王之子云祔焉。……自我元统 一函夏以来,名人士多有诗吊之,不下数十百篇。其 最脍炙人口者,如叶靖逸先生绍翁云:‘万古知心只 老天,英雄堪恨亦堪怜。如公少缓须臾死,此虏安能 八十年。漠漠凝尘空偃月,堂堂遗像在凌烟。早知埋 骨西湖路,悔不鸱夷理钓船。’赵魏公孟頫云……读 此数诗而不堕泪者几希。然贼桧欺君卖国,虽擢发不 足以数其罪,翻四海之波不足以湔其恶。而武穆之精 忠,霭然与天地相终始,死犹生也。彼思陵者,信任 奸邪,竟无父兄之念,亦独得声字》
老君台上凉如水, 坐看冰轮转二更。 大地山河微有影, 九天风露寂无声。 蛟龙并起承金榜, 鸾凤双飞载玉笙。 不信弱流三万里, 此身今夕到蓬瀛。
【弱流】 :弱水。古代神话传说中称险恶难 渡的河海。《十洲记·凤麟洲》:“ 鳳麟 洲 在 西海 之中央,地方一千五百里,洲 四面有弱水繞之,鴻毛不浮,不可越也。”
山接青霄水浸空,山光滟滟水溶溶。 风回一镜揉兰浅,雨过千峰泼黛浓。
[1]揉蓝:浸揉蓝草作成的染料。诗词中用以指湛 蓝色。
[2]泼黛:一片墨绿。
• [解题] 裴公亭,在河南济源县济渎庙侧,唐相 裴休建。
• 闲闲老人为金朝文学家、理学家赵秉文的号。 赵秉文 (1159—1232)字周臣,磁州滏阳(今河北 磁县)人。泰和初,迁翰林修撰。兴定中,拜 礼部尚书。哲学思想宗周、程,服膺仁义道德 性命之说,诗多写自然景色,有《闲闲老人滏 水文集》。
元代文学史教案
《元代文学史》教案罗斯宁教材:罗斯宁、彭玉平编著《宋辽金元文学史》,中山大学出版社1999年出版。
教学进度:第一章元代文学概况第二章元杂剧的渊源、形成和体制第三章关汉卿的剧作第四章王实甫的剧作第五章元代前期剧坛第六章元代后期剧坛第七章元代散曲第八章宋元南戏第九章元代诗文第一章元代文学概况第一节元代社会的特点及其对文学发展的影响1.疆域辽阔,经济繁荣,俗文学兴盛。
元朝版图空前辽阔,横跨欧洲、亚洲。
国家的统一为经济的繁荣奠定了基础;交通的便利促进了城市商业经济的发展。
京城大都(今北京)是当时世界贸易的中心;杭州则是南方最繁华的大都市。
城市经济的繁荣促进了通俗文学的发展,杂剧、散曲、南戏、话本等通俗文学在元代都非常兴盛。
2.民族压迫,矛盾尖锐,反抗意识强烈。
元代由蒙古族掌握中原政权,元蒙统治者实行民族歧视政策,将国民分成四等:蒙古人、色目人(西北少数民族如畏兀儿人,回回人)、汉人(原金朝汉族人)、南人(原南宋汉族人)。
蒙古人政治地位最高,南人地位最低。
政治地位的不平等,造成尖锐的民族矛盾。
元朝的阶级矛盾也很尖锐,官吏多贪赃枉法,造成冤狱,并大肆搜刮民脂民膏,对江南的搜刮尤为严重。
尖锐的矛盾激起民变,爆发众多的农民起义,最终推翻元朝。
这种社会现实,使元代文学作品多有强烈的民族情绪和反抗意识。
3.文士落魄,转向通俗文学创作。
元灭金后,因蒙古贵族对文化的作用还未重视,八十多年未举行过科举考试,文士失去进身之道,落到社会的底层。
宋末元初人郑思肖记载当时十种等级的职业分类:“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工、七猎、八娼、九儒、十丐。
”儒生地位排第九,在娼妓与乞丐之间。
元仁宗延祐二年(1315)元朝才重行开科取士,但将蒙古人、色目人和汉人、南人分开考试,在出题和录取方面都优待蒙古人、色目人。
在取消科举的八十年间,文士有的作小吏,有的经商谋生,更多的是成为“书会才人”,成为戏剧作家,使杂剧和南戏的创作队伍从以民间艺人为主变为以下层文人为主,促进了戏剧创作的兴盛。
202521中国古代文学(三) 作业(高起专)
第一章 元曲的形成和兴盛
一、填空题:
1、我国的戏剧,其起源、形成,经历了漫长的时期。从先秦(
)、汉魏(
发展到宋代院本,表演要素日臻完善。
2、元代创作的剧本,数量颇多。据统计,现存剧本名目,杂剧有(
种。
3、元代戏曲包含(
)和(
)两种主要形式。
4、元代可分为南北两大戏剧圈,前期北方的活动中心在(
1、传奇 2、吴江派 3、汤沈之争 4、明代中期三大传奇 5、四大声腔
三、简答题:
1、沈璟戏曲创作基本理论主张是什么?
四、论述题:
无
第十七章 汤显祖与《牡丹亭》
一、填空题:
1、汤显祖作为明代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剧作家,其(“
”)达到了同时代戏剧创作的高峰。
2、汤显祖的“至情”论主要是源于(
)学派,同时也渗透着佛道的因缘。
)故事加工而成的。
二、名词解释:
第 5 页 共 14 页
在您完成作业过程中,如有疑难,请登录学院网站“辅导答疑”栏目,与老师进行交流讨论!
无
三、简答题:
1、简述《水浒传》的成书。
2、简述《水浒传》的版本。
3、《水浒传》的语言特征。
4、《水浒传》的结构特征是什么?
四、论述题
1、林冲形象分析。
2、结合宋江形象,谈谈《水浒传》招安的悲剧结局。
宫调》基础之上改编而成的。
2、明初贾仲明环顾剧坛,提出“(
)天下夺魁”,一锤定音,充分肯定了该部作品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3、明代朱权在《太和正音谱》中称王实甫之词“(
),铺叙委婉,深得骚人之趣”。
二、名词解释:
无
三、简答题:
1、《西厢记》对元杂剧一般体制的突破体现在哪些方面?
11、元代诗文.
格注入作品的形象之中
元代诗文概述
诗:宗唐(近体)得古(古体) 唐诗、魏晋古诗
审美情趣:显而畅
总体趋势:急剧衰落 总体上来说,元代诗文思想内容比较贫乏,作品
题材比较狭窄,最多的是题画咏花、应酬赠答、碑传 题跋之类,作家所表现的情感也大多比较肤浅质直。
他曾随成吉思汗西征,驰骋万里,所以能在诗中描 写奇瑰壮丽的西域风光,如《过阴山和人韵》等歌行, 写得动荡开阖、气象万千。擅写律诗,集中尤多七律。
他的律诗句律流畅沉稳,风骨遒健,如《和移刺 继先韵》:
旧山盟约已愆期,一梦十年尽觉非。瀚海路难人 去少,天山雪重雁飞稀。渐惊白发宁辞老,未济苍生 曷敢归。去国迟迟情几许,倚楼空望白云飞。
虞集(1272—1348)字伯生,号道园,世称邵庵 先生。祖籍仁寿(今属四川),迁崇仁(今属江西)。 其五世祖虞允文,为南宋著名爱国将领,曾在绍兴三 十一年(1161)的采石之战中大败金军,官至丞相。著有 《道园学古录》、《道园类稿》等。
刘因(1249—1293)字梦吉,号静修,保 定容城(今河北徐水)人。家世好儒学,后得 程朱之书,遂专精理学,在家教授生徒。至元 十九年诏征为赞善大夫,不久即辞归。二十八 年再征为集贤学士,不就。元世祖称为“不召 之臣”。卒于家。有《静修集》。
他虽非宋人,却因爱汉族文化而眷念故宋, 诗作多沉痛的故国之思。在诗歌艺术上受元好 问影响,风格豪健而沉郁。
元代中期诗歌
◇元诗四大家: 指元代中期虞集、杨载、范梈、揭傒斯四
人,并称“虞杨范揭”。语见清·宋荦《漫堂 说诗》。他们当时都颇有诗名,但作品多题咏 寄赠之类,内容较空泛;崇尚“雅正”,宗法 唐诗,而风格各异。
◇所谓“雅正”,有两层内涵: 一是诗风以温柔敦厚为皈依, 二是题材以歌咏升平为主导。
第九章 元代散曲创作
第九章元代散曲第一节元散曲的兴起及其体制风格一、何为散曲:作为一种文体,“散曲”的内涵是逐步确定下来。
散曲,元人称为“乐府”或“今乐府”(如今存元人所编散曲选集称《朝野新声太平乐府》、《乐府新声》、《乐府群珠》;今存元人散曲别集称《小山乐府》、《月湖今乐府》、《沈氏今乐府》等)。
“散曲”之名最早见之于文献,是在明初朱有燉的《诚斋乐府》,不过该书所说的散曲,只是专指小令,尚不包括套数。
明代中叶以后,散曲的范围逐渐扩大,把套数也包括了进来(如王骥德在《曲律•杂论下》中说:“散曲绝难佳者,北词载《太平乐府》、《雍熙乐府》、《词林摘艳》,小令及长套多有妙绝可喜者。
”所列举的三部书都是兼收小令和套数的。
王氏概称“散曲”,显然是把套数也视为散曲了)。
至20世纪初,吴梅、任讷等曲学家的一系列论著问世以后(如吴梅著有《顾曲麈谈》,上海商务印书馆1916年版;《中国戏曲概论》,大东书局1926年版,其中设有《元人散曲》一章;《曲学通论》,商务印书馆1935年版。
任讷著有《散曲概论》,中华书局1931年版。
),散曲作为包容小令和套数的完整的文体概念,才被最终确定了下来。
“散曲”之所以被称之为“散”,是相对于元杂剧的整套曲目而言的。
元杂剧中使用的曲,粘连着科白和情节。
而散曲只是纯以曲体抒情,与科白和情节无关,是一种可以独立存在的文体。
“散曲”是元代韵文家族中出现的新成员,是中国文坛上继诗、词之后出现的新诗体。
二、元散曲的兴起:散曲究竟兴起于何时,由于缺乏文献,已难以确考。
但它产生于民间的俗谣俚曲则是无疑的。
如曲牌中有[中吕••叫声],据《事物纪原》“吟叫”条记载:“嘉祐末,仁宗上仙,四海遏密,故市井初有叫果子之戏……京师凡卖一物必有声韵,其吟哦俱不同,故市人采其声调,间以词章,以为戏乐也。
今盛行于世,又谓之吟哦也。
”可见该曲即是宋仁宗至和、嘉祐年间根据叫卖声衍生的市井俚歌。
其他如[仙吕•太平令]、[仙吕•拨不断]、[货郎儿]、[豆叶黄]、[采茶歌]的情形也基本如此。
元代诗文
给元后期诗歌带来更大变化的是杨维桢。他自称“铁 崖派”:“吾铁门称能诗者,南北凡百余人。”宋濂为他 写墓志铭说:“吴越诸生多归之,殆犹山之宗岱,河之走 海,如是者四十余年。” 杨维桢(1296—1370),字廉夫,有铁崖、铁笛道人、 东维子等数十个名号。他性格狷直,行为放达,导致仕途 挫折,但不以为意。他的思想比较复杂,肯定人性“自然” 是其核心所在。他说:“尧舜与许由虽异,其得于自然一 也。”意谓尧舜为圣人,许由作隐士,都出于自己的生活 意欲,他们的选择并无高下善恶之分。 杨维桢的文学主张,正是从自然观出发,要求文学真 实地表达各人的自然之性。他说:“诗者,人之情性也。 人各有情性,则人各有诗也。”开了明代“性灵派”先河。 杨维桢兼取汉魏、六朝、李白、李贺,理论上明确标 榜“复古”,但反对模拟,主张“贵袭势,不袭其辞”。
揭傒斯(1274—1344),字曼硕,少时家贫,读书刻 苦,以荐举授翰林国史院编修。四家中,揭氏的思想情感 较为接近平民。如《临川女》,写一盲女被母兄遗弃,得 到善人救助:“我母本慈爱,我兄亦艰勤。所驱病与贫, 遂使移中情”,揭示人性由于贫困和环境逼迫而异化。再 如《渔父》: 夫前撒网如车轮,妇后摇橹青衣裙。全家托命烟波里, 扁舟为屋鸥为邻。生男已解安贫贱,生女已得供炊爨。天 生网罟作田园,不教衣食看人面。男大还娶渔家女,女大 还作渔家妇。朝朝骨肉在眼前,年年生计大江边。更愿官 中减征赋,有钱沽酒供醉眠。虽无余羡无不足,何用世上 千钟禄。 诗真切地描绘了渔家生活,并对这种朴素生活表示羡慕。
元代前期诗人中,影响最大的当属赵孟頫。 字子昂,号松雪道人,湖州人。有《松雪斋集》。他 是宋皇室后裔,十四岁以父荫补官。宋亡家居,三十三岁 时应征出仕于元,官至翰林学士承旨。对他来说,特殊的 家世使他对故国的怀恋难以淡忘,称臣于新主的耻辱也无 法平复,心中总是充满悔恨和苦闷。他无法以颓放姿态求 得自我解脱,也难以直率坦露地抒发情怀,只能以一种稍 稍隔远的态度,在高古旷逸的情调中寻求精神支撑。
元代诗文上课用课件
• 在元代前期的理学家中,刘因的文学成就最为突出。 刘因虽然生长在北方,但他在感情上一直以南宋为 故国,诗中多次对南宋的灭亡表示哀悼。他论诗推 崇韩愈,也倾慕元好问。他的七古气势磅礴,雄奇 峭丽,颇有韩愈诗风的馀韵,如《西山》中的诗句: “西山龙蟠几千里,力尽西风吹不起。夜来赤脚踏 苍鳞,一着神鞭上箕尾。”他的七律则受元好问的 影响较深,如《渡白沟》这首诗,意境高远,沉郁 雄浑,深得元好问诗的风致。当然,刘因诗作也受 到理学的影响,但他的一些成功作品则没有理学家 的头巾气。他的创作开创了元代理学家诗文创作的 先河。
元代诗文
•
元代诗文概况
• 1.元代诗文对唐代诗文的沿革 • 2.理学思想对元代诗文的影响
元代前期诗文
一、元代前期诗文创作概况: 前期诗文是由北方作家和南方作家两 个群体的不同创作构成的。 就诗歌而言,此期是南北诗风交错、 融合的时期,诗坛上呈现出多元化的 思想倾向和艺术风格。
元代前期诗歌特点
• 元代初期诗歌以耶律楚材、方回、吴 澄、许衡、刘因等人为代表。耶律楚 材为契丹人,后由金入元,其雄浑豪 宕,律诗精严,如兵布阵,且感情充 沛。 • 1.作家成分复杂 • 2.南北诗风交错融合
• 元诗四大家: • 指元代中期虞集、杨载、范梈、揭傒斯四人, 并称“虞杨范揭”。语见清·宋荦《漫堂说 诗》。他们当时都颇有诗名,但作品多题咏寄 赠之类,内容较空泛;崇尚“雅正”,宗法唐 诗,而风格各异。 • 铁崖体: • 元末诗人杨维桢号铁崖,其诗作最具艺术个性。 他融汇汉魏乐府以及李白、杜甫、李贺等人的 长处,以气势雄健的奇思幻想突破了元代中期 诗歌甜熟平稳的畦径,给人以石破天惊的感觉, 颇为引人注目,故称之。
பைடு நூலகம்
方回、戴表元等由宋入元的诗人
八、元代诗文
一、元代诗文的基本特征 1、分期: 、分期: 延祐为界,前后两期。 延祐为界,前后两期。 2、特征: 、特征: 延续金、 (1)前期 )前期——延续金、宋习气。诗人“宗 延续金 宋习气。诗人“ 唐得古” 散文或宗唐或宗宋, 唐得古”。散文或宗唐或宗宋,提出理学 和古文合一的观点。 和古文合一的观点。 南北文风逐渐融汇, (2)后期 )后期——南北文风逐渐融汇,促成诗 南北文风逐渐融汇 文兴盛;创作的现实性增强。 文兴盛;创作的现实性增强。
1、主题: 、主题: 哀悼歌颂英雄 2、结构: 、结构: 前三联: 前三联:追怀丞相事迹 并寄感慨 尾联: 尾联:写作者现实悲痛 3、艺术: 、艺术: 用典精切。 用典精切。 陶宗仪说: 陶宗仪说:“读此诗而 不泣下者几希。” 不泣下者几希。
杨维桢
一、概况: 概况: 元末标新领异之首, 铁崖古乐府》 元末标新领异之首,有《铁崖古乐府》、 东维子文集》 《东维子文集》 文学主张: 二、文学主张: 要求文学真实地表达各人的自然之性, 要求文学真实地表达各人的自然之性,他 开了明代“性灵派”的先河。 开了明代府,题目多新创 题目多新创, 杨维桢古乐府 题目多新创,题材或翻新故 或描写世故,爱用古韵,诗风瑰奇绮丽, 事、或描写世故,爱用古韵,诗风瑰奇绮丽, 时称“铁崖体” 并因此形成“铁崖派” 时称“铁崖体”,并因此形成“铁崖派”。
“元四家” 元四家” 元四家
一、人物: 人物: 虞集、杨载、范梈、 虞集、杨载、范梈、揭傒斯 主张: 二、主张: 宗唐复古 共性: 三、共性: 讲求法度,形式工整,措辞典雅, 讲求法度,形式工整,措辞典雅,不追求情感 或个性的激烈或纵恣的表现,而崇尚雅正。 或个性的激烈或纵恣的表现,而崇尚雅正。 个性: 四、个性: 虞集“典而实”,杨载“整而健”,范梈“刻 虞集“典而实” 杨载“整而健” 范梈“ 而峭” 揭傒斯“丽而新” 胡应麟《 而峭”,揭傒斯“丽而新”——胡应麟《诗薮》 胡应麟 诗薮》
元代诗文
“某生四十三年,未尝效尺寸之力以报国家养育生成之德。 而恩命连至,某尚敢偃蹇不出,贪高位之名以自媚,以负我 国家知遇之恩,而得圣门中庸之教也哉!” “今圣天子选用贤良,一时新政,虽前日隐逸之人,亦将出 而仕矣。况某平昔非隐晦者耶!况加以不次之宠,处之以优 崇之地耶!”
白雁行 刘因 北风初起易水寒,北风再起吹江干。 北风三起白雁来,寒气直薄朱崖山。 乾坤噫气三百年。一风扫地无留残。
元末色目文人中,影响较大的有余阙、迺贤、泰不华、 萨都剌、偰玉立、伯颜、丁鹤年、仉机沙等。
廼贤:“仆于世甚拙,知焉不能出奇干时,勾连强近以有禄爵; 力焉不能操弓挟矢,驰骤风雨以自效于时。又不能占占逐利如 鹰鹯鸷鸟之发也。此心泊然无他好,其有好而得之者,尽在是 矣。”
第一,少数民族文人作为群体出现于文坛, 成为元代文学迥异于各朝的一个显著特征, 元代文学的题材也因而得到拓展。
元 诗文 概 说
元初:作家大多由宋、金入元,受江湖诗派和元好问的影响较 深。
中期:宗唐为主,学其浑融流丽、体式端雅。 多止于形貌,多学唐平和淡远、温润流丽一类;摒弃宋诗, 力矫宋诗的瘦硬生涩之弊。
后期:多学中晚唐秾丽奇诡之体。
元代宽松的创作环境
“使以(冯子振)誉桑哥为罪,则在廷诸臣,谁不誉之?朕亦 尝誉之矣!”
予家合肥,合肥之戍一军皆夏人,人面多黎黑,善骑射, 有长身至八九尺者。其性大抵质直而上义。平居相与,虽异姓 如亲姻。凡有所得,则覃食豆羹不以自私,必召其朋友。朋友 之间,有无相共,有余即以与人,无即以取诸人,亦不少以属 意。百解之粟,数千百络之钱,可一语而致具也。岁时往来, 以相劳问,少长相坐,以齿不以爵,献寿拜舞,上下之情,怡 然相欢。醉即相互道其乡邻、亲戚,各相持涕泣以为常。予初 以为此异乡相亲乃尔。及以问夏人,凡国中之俗,莫不皆然。 其异姓之人乃如此则其亲姻可知矣。宜其民皆亲上死长,而以 弹丸黑子之地抗二大国传世五六百年而后亡,非偶然也。
元代诗文概况
辉煌绮丽——元代诗文概况在中国文学史上,元代是一个充满辉煌与矛盾的时期。
帝国的统一带来了层出不穷的文学创作,元代诗文多样丰富,展现出了独特的艺术风貌。
一、历史背景元代(1271年-1368年)是中国历史上由蒙古族建立的第一个中央集权国家。
蒙古族的统治对汉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元代文人既延续了唐宋文学的传统,又吸收了蒙古、西夏等地的文化要素,形成了独具一格的元代文学。
二、元曲之华彩元曲是元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一种既有音乐又有表演的戏剧形式,融合了诗歌、散文和戏剧元素,具有高度的艺术表现力。
元曲种类繁多,包括元杂剧、元散曲、元话本等。
其中,关汉卿的《窦娥冤》、郑光祖的《西华山》等作品至今仍广为传诵,成为元曲的经典之作。
三、诗歌之芬芳元代诗歌的兴盛,为后世留下了一批优秀的作品。
作为元代最重要的诗人之一,贯休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而著名。
他的代表作《赤壁赋》以豪放的笔墨描绘了历史上著名的赤壁之战,以及当时人们的思想感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四、散文之魅力元代散文以杂剧散文为主,丰富多样。
蒙学士曾参在《太常雪堂讲经序》中,以散文向人们介绍了宫殿的壮丽景观,充分展现出元代宫廷文化的繁荣。
此外,元代的游记、诗话、笔记等散文作品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五、后世影响尽管元代文学在元末尚未备受重视,但其对后世文学发展的影响却是巨大的。
明清两代文人纷纷对元代进行赞美与模仿。
明代辛弃疾以及清代纳兰性德、袁枚等一系列文人都受到元代文学的影响,形成了各自鲜明的文学特色。
元代诗文的独特之处在于融合了汉族与蒙古族等多元文化,展现了独特的审美趣味与艺术风格。
正因如此,元代文学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独具特色的一笔。
让我们一同珍视元代诗文的辉煌绮丽,传承和发扬这段文学历史的精华。
元代文学《元代诗词文》课件
少数民族诗人有突厥迺贤,回族丁鹤年、 萨都剌,维吾尔贯云石。萨都剌成就最 高。
虞集、杨载、范梈、揭傒斯——中兴四 大诗人。 元诗四大家
后期——秾纤缛丽
A以王冕、杨维桢为代表。 B此时少数民族诗人构思的超 出寻常和意象的不凡,他的古乐府形成了狂怪 的“铁崖体”,以横绝一时之才,险怪靡丽之 笔,抑扬顿挫的声情,长短疾徐的句法,有意 不蹈袭前人法则,标新立异,自创新体,驰骋 异想,风格奇诡。杨维桢的“铁崖体”以自由 奔放的古乐府为主要体式,这本身就标志了诗 风的变化。多以史事及神话传说为题材。
元代诗文
元初诗人成分比较复杂。
⒈由金入元的元好问、李俊民等。宗盛 唐,入元以后的诗作大都眷恋金室,并 抒写自己自甘贫贱不做新朝官员的怀抱。
⒉由宋入元的方回、戴表元,作为宋金 遗老,受元好问及江湖诗人影响较深。
⒊开国功臣耶律楚材与郝经。
⒋元初诗人还有一类是理学家以刘因、许衡为 代表。
中期——雅正之风
第六编第九章元代诗文
后期诗坛具有写实倾向的代表作家当推王 冕。他的作品很好地对元代后期的社会现 实进行了反映,创作了《盐商行》《海乡 竹枝词》 等写实佳作。
元代后期最具艺术个性的诗人是杨维桢。 杨维桢个性狂狷,力图打破元代中期那种 缺乏生气、面目雷同的诗风,追求构思的 超乎寻常和意象的奇崛不凡,从而创造了 元代诗坛独一无二的“铁崖体”。
元代中期的诗坛盛况以“元诗四大家” 为 突出代表。“四大家”指虞集、杨载、 范 椁、揭傒斯四人。
“元代四大家”中最优秀的诗人当属虞 集。������ 他擅长律诗,无论是五律还是七 律,都写得格律严谨,隶事恰切深微,意 境浑融,风格深沉。
杨载的诗风劲健雄放,主要体现于七言歌 行诗中,虞集称其诗如“百战健儿”,即 指此类作品,其律诗则以谐婉见长。 杨载还是元代重要的诗论家,撰写有诗学 著作《诗法家数》,有丰富的理论价值。
元代中期诗坛上,较早地体现“元音” 的是 赵孟頫、袁桷等诗人。 赵孟頫在元代文化史上有重要的地位。他的 创作昭示了元诗特殊风貌的形成,被认为是 “始倡元音”,诗集名《松雪斋集》。
袁桷是著名的文论家,也是成就突出的诗 人,袁桷之诗更能典型地体现延祐时期文 人儒士们的心态。 如《居庸关》《雨中度南口》《度怀来沙 碛》等。
理学是元代的官方意识形态,尤其是朱熹的 学说,在元代思想界一直处于主导地位。元 代的理学家大多数都是颇有成就的文学家。 如郝经、吴澄、刘因、 许谦、姚燧、虞集、 揭傒斯、黄溍、柳贯、吴师道、欧阳玄、戴 良、宋濂等人。
元代诗文的发展过程,大致可分为前、中、 后三期。
大略而言,前期为蒙古王朝入主中原到统一 全国稍后的一段时间 (13 世纪后半叶);
范梈诗作以歌行体见长,诗风豪迈而又流畅 自如。其诗集《德机集》中歌行体诗约占四 分之一。他的五律专学杜甫,颇有杜诗沉郁 凝炼之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元代诗文
元初的诗文作家大多是由宋、金入元的,他们受江湖诗派和元好问的影响较深。
到了中期,诗坛以宗唐为主导倾向,对于宋诗则多采取摒弃态度。
在元中期,最为突出的文学观念是“雅正”(所谓"雅正",有两层内涵:一是诗风以温柔敦厚为皈依,二是题材以歌咏升平为主导。
所谓"元诗四大家",正是在这种风气孕育下的产物。
"元诗四大家"是指虞集、杨载、范梈、揭傒斯四人)后期诗人则大多学中晚唐秾丽奇诡之体。
杨维桢的“铁崖体”
元诗尚没有完整的总集。
元代散文,有过宗唐与宗宋的不同化倾向。
到了后期,宗唐与宗宋的倾向又逐渐合流。
理学与文学的相融合一,是元代文学的重要特征。
理学思想对元代诗文的具体影响,主要体现为“雅正”的文学观念以及经世致用的写作目的。
元代前期的诗歌310页
元代前期的月泉吟社,是由元初宋遗民创立的规模最大,影响最深的诗社。
其作品《月泉吟社诗》,是中国现存最早的诗社总集。
前期代表人:方回(首倡“一祖三宗”以“格高”为重要标准,开后世“格调”说之先河)刘因等人
元代中期的诗歌(鼎盛)主导地位的诗学观念是“雅正”消
解了对社会政治的批判功能,削弱了真情实感的抒发。
较早提倡元音的是赵孟頫,袁桷等诗人。
元代后期的诗歌(风格仍尊唐)
后期诗坛具有写实倾向的是王冕,最具艺术个性的是杨维桢。
(构思的超乎寻常和意象的奇特不凡,从而创造了元代诗坛上独一无二的“铁崖体”。
击破了雅正风格)“铁崖体”体裁形式上以“古乐府”为主,造语有力度美,在诗的整体审美效应上有“陌生化”的特征。
这种风格基本属于李白,李贺一路。
少数民族诗人中成就最高的则是回族诗人萨都剌。
以写宫词、乐府诗著名,这些作品受晚唐温庭筠、李商隐诗风的影响颇深,但在秾艳细腻中渗入自然生动的清新气息,则是他自己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