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元代诗文

合集下载

元代文学-PPT精品文档

元代文学-PPT精品文档

元杂剧形成的历史文化背景: 第一、元代南北统一,经济繁荣,生产发展, 商业贸易南北畅通,通都大邑遍及全国。 第二、元代的统治集团不甚重视以汉族为中心 的传统礼教,遂使文学艺术有条件向通俗普 及方面发展。 第三、元代从立国之初即采取一种压制和歧视 汉族和汉族知识分子的政策。 以上种种情况在客观上促进了戏剧事业的发展, 元杂剧应运而兴盛起来。


元杂剧是一种以北曲演唱的戏曲。北 曲,是在大曲、诸宫调等传统音乐的 基础上,又吸收北方的民歌俚曲以及 少数民族的歌曲而形成的。盛誉两宋 的词,本来就是歌曲。曲,则突破了 词的某些限制,并形成了自己的格律。 作为一种戏曲声腔,为与流行于南方 的南曲相区别,故称北曲。
元杂剧的剧本构成
唱 按一定的宫调和曲牌写成的, 是剧本的主要成分,剧作家要 精通音乐和声腔; 白 唱词中穿插的说白。有自白、 带白、背白等; 科 各种动作的舞台说明词。
3、金圣叹《第六才子书》批语:有人来说 《西厢记》是淫书,此人日后定堕拔舌地狱。 何也?《西厢记》不同小可,乃天地妙文。 4、王季思、黄秉泽《中国历代著名文学家评 传•王实甫》:王实甫以他的杰出杂剧《西厢 记》 耀中国古代剧坛。在元代堪与关汉卿比 肩;在整个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可同屈原、 司马迁、李白、杜甫、罗贯中、施耐庵、汤 显祖、曹雪芹等并列。
“西厢”故事的演变(1)
唐· 元稹《莺莺传》 莺莺被弃后对张生说:“始乱之,终弃之,固 其宜矣,愚不敢恨。必也君乱之,君终之, 君之惠也。” 张生说:“大凡天之所命尤物也,不妖其身, 必妖于人。使崔氏子遇合富贵,成宠娇,不 为云为雨,则为蛟为螭,吾不知其所变化矣。 昔殷之辛,周之幽,据百万之国,其势甚厚; 然而一女子败之,溃其众,屠其身,至今为 天下谬笑。予之德不足以胜妖孽,是用忍 情。”

元代文学之第三章

元代文学之第三章

4、王实甫的《西厢记》

三、王《西厢》的创新:
1、文化心理。由“维礼”到“违礼”
2、戏剧结构。
3、 反对封建婚姻的深刻。
4、 人物形象的塑造。

普救寺全景
山西·永济
一、主题思想:
剧本塑造了崔莺莺与张生两个封 建礼教叛逆者形象,歌颂了他们为追 求自由爱情、自主婚姻的斗争精神, 同时批判了封建礼教和封建家长对青 年爱情和婚姻的摧残。

二、戏剧冲突:Fra bibliotek两组矛盾:
1、崔老夫人——张生、崔莺莺、红娘 2、张生——崔莺莺——红娘

《拷红》

《赖简》
第三节《西厢记》的人物塑造、语言艺术 和社会影响 一、人物塑造: 张生:志诚种、懦弱、傻气。 崔莺莺:执着于自由爱情的追求,但由于 出身、教养等诸方面的原因,在爱情过程 中格外感到悒郁和痛苦。 红娘:见义勇为,热情直爽,又具有胆识 才干。对张生坦率;对崔莺莺讲分寸;对 老夫人背义忘恩的行为,抓住要点,击中 要害。


二、语言艺术: 1、语言符合戏剧特点,具有丰富的动 作性。“本色” 2、人物语言的个性化。 3、作者善于描摹景物,酝酿气氛,衬 托人物的内心活动,多数场次饶有诗情画 意,形成了作品独特的优美风格。


4、善于选择和熔化古代诗词里优美的 词句和提炼民间生动活泼的口语,熔铸成 自然华美的曲词。

《西厢记》剧照(一)
一、王实甫生平 名德信,大都人。 “风月营密匝匝列旌 旗,鸯花寨明飚飚排剑 戟,翠红乡雄赳赳施谋 智。作词章风韵美,士 林中等辈伏低。新杂剧 ,旧传奇,《西厢记》 天下夺魁!”(贾仲明 《凌波仙》)

王实甫画像
二、“西厢”故事的流变

元代文学史教案(纲要)

元代文学史教案(纲要)

元代文学史教案(纲要)第一章:元代文学概述1.1 元代文学背景介绍元代历史背景,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

强调元代文学的特点和重要性。

1.2 元代文学形式介绍元代主要的文学形式,包括诗歌、散文、戏曲等。

分析各种文学形式的发展趋势和代表作品。

1.3 元代文学代表作家介绍元代代表性的作家,如马致远、关汉卿、郑光祖等。

分析他们的文学成就和影响。

第二章:元代诗歌2.1 元代诗歌特点介绍元代诗歌的特点,如格律自由、表达真挚等。

分析元代诗歌与唐宋诗歌的异同。

2.2 元代诗歌代表作家介绍元代代表性的诗歌作家,如杨铁心、刘因、王冕等。

分析他们的诗歌创作风格和主题。

2.3 赏析元代诗歌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元代诗歌进行赏析。

解读诗歌的意境、情感和艺术特色。

第三章:元代散文3.1 元代散文特点介绍元代散文的特点,如语言质朴、内容广泛等。

分析元代散文与唐宋散文的异同。

3.2 元代散文代表作家介绍元代代表性的散文作家,如姚广孝、归有光、唐顺之等。

分析他们的散文创作风格和主题。

3.3 赏析元代散文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元代散文进行赏析。

解读散文的思想内涵和艺术风格。

第四章:元代戏曲4.1 元代戏曲概述介绍元代戏曲的发展背景和特点。

强调元代戏曲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4.2 元代戏曲形式介绍元代戏曲的主要形式,如杂剧、南戏等。

分析各种戏曲形式的特点和代表作品。

4.3 元代戏曲代表作家介绍元代代表性的戏曲作家,如关汉卿、马致远、白朴等。

分析他们的戏曲创作风格和主题。

第五章:元代小说5.1 元代小说概述介绍元代小说的兴起和发展背景。

强调元代小说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5.2 元代小说类型介绍元代小说的主要类型,如话本、拟话本等。

分析各种小说类型的特点和代表作品。

5.3 元代小说代表作家介绍元代代表性的小说作家,如罗贯中、施耐庵、兰陵笑笑生等。

分析他们的小说创作风格和主题。

第六章:元代文学与社会文化6.1 元代社会与文化背景探讨元代社会文化的特点,包括民族融合、儒家思想的影响等。

元代诗文

元代诗文

• 苏天爵 • 当时是以雅正之音鸣于时 • 戴良 • 一时作者,率皆涵淳茹和以鸣太
平之鸿休。
• 南北诗风融合成为一个突出的现 象。
• 虞集
• 延祐科举之兴,表表应时而出 者,岂乏其人?然亦循习成弊 ,至于骤废骤复者,则亦有以 致之者然与?于是执笔者肤浅 则无所取于理,蹇涩则无所昌 其辞,徇流俗者不知去其陈腐 ,强自高者惟旁窃于异端,斯 文斯道,所以可为长太息者, 尝在于此也。
• 欧阳玄评虞集文章:
• 一时宗庙朝廷之典册,公卿大 夫之碑板,咸出其手,粹然自 成一家之言。山林之人,逢掖 之士,得其赠言,如获拱璧。
尚志斋说
• 亦尝观于射乎?正鹄者,射者 之所志也。于是良尔弓,直尔 矢,养尔气,畜尔力,正尔身 ,守尔法,而临之。挽必圆, 视必审,发必决,求中乎正鹄 而已矣。正鹄之不立,则无专 一之趣乡,则虽有善器强力, 茫茫然将安所施哉?善为学者 ,苟知此说,其亦可以少警矣 乎?
遗风,宗尚眉山之体。 • 北人之慷慨悲歌之风
• 南方的诗歌风格
• 承袭的是宋代末年的那种浮靡 之风
• 变化:以《国风》、《雅》、 《颂》为本
• 诗歌风格渐渐地趋向于清婉深 秀。
前期北方诗文的代表作家
• 王恽 • 《秋涧先生集》 • 王恽主要继承的是金朝元好问
一脉的遗风,论诗提倡宗唐, 尤其是推崇那种平淡温醇的王 维、孟浩然的那种诗风。
• 《悲苦行》 “前年鬻大女,去年 卖小儿。”
• 《痛哭行》 “京都大官饮酒肉, 村落饥民无粒粟。”
• 《对景吟》 “五陵年少郎,卖田 去买青楼娼。”
• 《吴姬曲》 “王孙公子金无限, 为君一笑成飞埃。”
• 学李白 • 独立的人格 • 轻视功名利禄,不操, • 不与繁花一样情。 • 岁晏溪头春意足, • 是谁看得最分明?

中国古代文学史-元代诗文(新)

中国古代文学史-元代诗文(新)
山接青霄水浸空,山光滟滟水溶溶。 风回一镜揉兰浅,雨过千峰泼黛浓。
[1]揉蓝:浸揉蓝草作成的染料。诗词中用以指湛 蓝色。
[2]泼黛:一片墨绿。
• [解题] 裴公亭,在河南济源县济渎庙侧,唐相 裴休建。
• 闲闲老人为金朝文学家、理学家赵秉文的号。 赵秉文 (1159—1232)字周臣,磁州滏阳(今河北 磁县)人。泰和初,迁翰林修撰。兴定中,拜 礼部尚书。哲学思想宗周、程,服膺仁义道德 性命之说,诗多写自然景色,有《闲闲老人滏 水文集》。
元代诗文
• 一、元代前期诗文 元好问、李俊民 “河汾诗派”:麻革、张宇、陈赓、房嗥háo、段 克己、段成己、曹之谦
耶律楚材、刘秉忠 、郝经、王恽 刘因、姚燧 方回 、戴表元 仇远、白珽、袁易 赵孟頫、吴澄、陈孚、袁桷
耶律楚材
耶律楚材(1190—1244)字晋卿,号湛然居士 , 契丹族,辽东丹王突欲八世孙。其父仕金,他 也为金臣。公元一二一四年金宣宗迁都至南京 (今河南开封),耶律楚材留在中都(今北京)任左 右司员外郎。
王邻《序》:“其温雅平淡文以润金石”, “其飘逸雄掞铺张shàn又以薄云天”。
清《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今观其诗语,皆 本色,惟意所如,不以研炼为工”,
清顾嗣立《元诗选.耶律楚材小传》誉为“一 代词臣”。
方回
方回(1227一1307),字万里,号虚谷居士。 徽州歙县(今安徽歙县)人。宋理宗景定三年进士。 初提领池阳茶盐,累迁严州知州。元兵南下, 他开城迎降。降元后官建德路总管,至元十从 年离任;后徜徉于杭州、歙县之间,傲睨自高, 不修边幅,肆意于诗。著有《桐江集》和《桐 江续集》。并选唐宋近体诗,加以评论,名为 《瀛奎律髓》。
清纪昀:“文人无行,至方虚谷而极矣”。但由于 纪昀论文不因人废文,所以对方回还有较客观的评价,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评方回《桐江续集》云:“其 诗专主江西,平生宗旨,悉见所编《瀛奎律髓》中, 虽不免以粗率生硬为老境,而当其合作,实出宋末诸 家上,更不能以其人废矣。”

中国古代文学 重要知识点笔记:元代诗文

中国古代文学 重要知识点笔记:元代诗文

元代诗文第一节元代诗文概况诗坛以宗唐为主导倾向,努力学习唐人的浑融流丽、体式端雅,力矫宋诗的瘦硬生涩之弊。

但在实际创作中他们的学唐多止于形貌,且多取平和淡远、温润流丽一类;后期多学中晚唐秾丽奇诡之体,成就有限,艺术独创性尤其不足。

散文在前期倾向于宗唐,主要师法韩愈,颇有雄刚深邃之风;亦师法宋文,文风趋于平易流畅。

在元代诗文领域中,最突出的倾向是理学与文章合一。

理学思想对元代诗文的具体影响,主要体现为“雅正”的文学观念以及经世致用的写作目的。

元代诗文的发展过程:1.前期蒙古王朝入主中原到统一全中国稍后的一段时间(13世纪后半叶)。

2.中期成宗、仁宗诸朝(14世纪前40年)。

3.后期顺帝朝,元代最后的二十多年。

第二节元代前期的诗歌该时期南北诗风交错、融合,呈现出多样化的思想倾向和艺术风格。

1.由宋入元者方回诗作往往表达出低徊沉重的心情。

在艺术上,大力发挥江西派的创作特点,在诗眼、句法上深致工夫,其诗以意象生新、境界老成为主要特征。

戴表元以犀利的笔锋揭露了当时的黑暗现实,淋漓尽致地表现了下层人民饱受徭役、战乱之苦的悲惨遭遇。

诗风清新明秀,句律流畅,但仍残留南宋江湖诗风的影响。

2.元初开国功臣耶律楚材多在诗中描写奇瑰壮丽的西域风光,如动荡开阖、气象万千。

七律流畅沉稳,风骨遒健。

但应酬之作过多,往往流于率易,缺乏锤炼。

3.理学家刘因七古气势磅礴,雄奇峭丽,颇有韩愈诗风的余韵;七律意境高远,沉郁雄浑,深得元好问诗的风致。

其创作开创了元代理学家诗文创作的先河。

第三节元代中期的诗歌“雅正”思潮该诗学观念崇尚诗风以温柔敦厚为皈依,题材以歌咏升平为主导。

这在当时得到许多诗人的认同,并被看作元代中期诗歌兴盛的标志。

其实,这种观念对诗歌创作的影响主要是负面的。

在追求“雅正”的支配下,此期的诗歌消解了对社会、政治的批判功能,也削弱了抒发真情实感的抒情功能。

元诗四大家是指元代中期的虞集、杨载、范梈、揭傒斯四人。

他们都是当时的馆阁文臣,诗作多歌功颂德、粉饰太平和赠答酬唱、题咏书画,艺术上也比较相近,典型地体现出当时流行的文学观念和风尚,所以备受时人称誉。

元代文学史讲义

元代文学史讲义

中国古代文学史(三)复习要点第一编宋代文学第一章宋代文学概论了解宋代文学发展的背景、基本特征及宋代文学概况(词、诗、文全面繁荣)第二章北宋前期的诗文一、宋初的诗文宋刬五代旧习,诗有白体、昆体、晚唐体。

(方回《送罗寿可诗序》)(一)掌握宋初白体诗人王禹偁的诗文创作概况及代表作(二)掌握宋初晚唐体诗人:九僧/林逋、魏野等隐逸之士的诗歌概况及代表作(三)掌握西昆体诗人的创作概况及代表作二、欧阳修和诗文革新运动(一)了解欧阳修生平(二)掌握欧阳修对西昆体和太学体的矫正及其文学革新主张(三)掌握欧阳修散文创作状况及代表作(四)掌握欧阳修诗歌概况及代表作三、梅尧臣与苏舜钦掌握梅苏的诗歌概况及其代表作四、王安石和曾巩(一)王安石掌握王安石散文简洁峻切的风格及其代表作掌握王安石诗歌前后期不同的创作风格及其代表作(二)曾巩掌握曾巩散文平正周详的风格:《墨池记》第三章北宋前期的词一、五代词风的延续——晏欧(一)晏殊掌握晏殊词的大致内容、理性圆融之词境及其代表作(二)欧阳修掌握欧阳修的大致内容、多样词风及其代表作(三)晏几道了解晏几道生平、痴亦绝人的性格,掌握小山词的大致内容及其代表作二、词风的变革——范仲淹、张先掌握范仲淹、掌握张先词的大致内容及其代表作三、长调的勃兴——柳永了解柳永的生平,掌握柳词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地位影响及其代表作第四章苏轼了解苏轼生平、掌握苏轼的古文和辞赋、四六的大致内容、艺术特点及代表作重点掌握苏轼词的思想内容、艺术特点及其代表作第五章北宋后期文学一、黄庭坚和江西诗派掌握黄庭坚的诗歌理论、其诗的艺术特色、江西诗派的概念、代表诗人陈师道创作概况及其代表作二、词人秦观、贺铸掌握秦观词的内容、艺术成就及其代表作掌握贺铸词的大致内容及其代表作三、周邦彦和大晟词人了解周邦彦的生平重点掌握其词的思想内容、艺术成就及其代表作掌握大晟词人的概念第六章南宋前期的文学一、女词人李清照掌握《词论》观点掌握李清照词的内容、前后期词风变化、艺术特色及代表作二、张元幹和张孝祥:掌握大致词风及其代表作三、掌握陈与义、曾几诗的大致内容及其代表作四、大致了解南宋前期之散文第七章陆游及其并世诗人一、陆游(一)了解陆游的生平和思想(二)掌握陆游诗的思想内容、艺术成就及其代表作(三)掌握陆游词的大致内容二、杨万里、范成大等人(一)掌握杨万里诗的内容、诚斋体的艺术特色及其代表作(二)掌握范成大诗的主要内容及其代表作第八章辛弃疾和辛派词人一、辛弃疾(一)重点掌握辛弃疾的生平思想、辛词的主要内容、艺术成就及其代表作(二)掌握辛弃疾诗、散文的大致内容二、与辛弃疾同时的辛派词人掌握陈亮、刘过词的大致内容及其代表作三、后期辛派词人掌握刘克庄、刘辰翁词的大致内容及其代表作第九章南宋后期文学一、四灵诗派掌握何谓四灵诗派、诗风及其代表作二、江湖诗派掌握江湖诗派之得名、代表诗人戴复古、刘克庄诗风及其代表作三、姜夔了解姜夔的生平思想、重点掌握姜夔词的内容、艺术成就及其代表作四、吴文英了解吴文英的生平,掌握梦窗词之内容、风格及其代表作五、王沂孙掌握王沂孙词的内容、风格及其代表作六、史达祖掌握史达祖词的内容、风格及其代表作七、张炎掌握张炎词的内容、风格及其代表作八、文天祥和其他爱国诗人掌握文天祥的代表作九、严羽和《沧浪诗话》大致了解《沧浪诗话》的内容第二编元代文学史第一章元代文学概述一、了解元代社会的大致状况1、疆域辽阔2、经济的发展和手工业的兴盛3、民族矛盾尖锐,文士落魄二、元代文学概述(一)元杂剧1、了解元杂剧的历史渊源和形式古:巫与优的表演,已具备戏曲的雏型。

中国古代文学史-元代诗文(新)

中国古代文学史-元代诗文(新)
• 【麥秀】指麦子秀发而未实。《史记·宋微子世 家》:“ 箕子 朝 周 ,過故 殷虚 ,感宫室毁壞, 生禾黍, 箕子 傷之,欲哭則不可,欲泣爲其近婦 人,乃作《麥秀之詩》以歌詠之。其詩曰:‘麥 秀漸漸兮,禾黍油油。彼狡徸兮,不與我好 兮!’”后常以 箕子 的《麦秀之诗》为感叹家国 破亡之痛的典实。
• 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三“岳鄂王”:“岳武穆王 飞墓,在杭栖霞岭下,王之子云祔焉。……自我元统 一函夏以来,名人士多有诗吊之,不下数十百篇。其 最脍炙人口者,如叶靖逸先生绍翁云:‘万古知心只 老天,英雄堪恨亦堪怜。如公少缓须臾死,此虏安能 八十年。漠漠凝尘空偃月,堂堂遗像在凌烟。早知埋 骨西湖路,悔不鸱夷理钓船。’赵魏公孟頫云……读 此数诗而不堕泪者几希。然贼桧欺君卖国,虽擢发不 足以数其罪,翻四海之波不足以湔其恶。而武穆之精 忠,霭然与天地相终始,死犹生也。彼思陵者,信任 奸邪,竟无父兄之念,亦独得声字》
老君台上凉如水, 坐看冰轮转二更。 大地山河微有影, 九天风露寂无声。 蛟龙并起承金榜, 鸾凤双飞载玉笙。 不信弱流三万里, 此身今夕到蓬瀛。
【弱流】 :弱水。古代神话传说中称险恶难 渡的河海。《十洲记·凤麟洲》:“ 鳳麟 洲 在 西海 之中央,地方一千五百里,洲 四面有弱水繞之,鴻毛不浮,不可越也。”
山接青霄水浸空,山光滟滟水溶溶。 风回一镜揉兰浅,雨过千峰泼黛浓。
[1]揉蓝:浸揉蓝草作成的染料。诗词中用以指湛 蓝色。
[2]泼黛:一片墨绿。
• [解题] 裴公亭,在河南济源县济渎庙侧,唐相 裴休建。
• 闲闲老人为金朝文学家、理学家赵秉文的号。 赵秉文 (1159—1232)字周臣,磁州滏阳(今河北 磁县)人。泰和初,迁翰林修撰。兴定中,拜 礼部尚书。哲学思想宗周、程,服膺仁义道德 性命之说,诗多写自然景色,有《闲闲老人滏 水文集》。

元代文学第三章1讲课教案

元代文学第三章1讲课教案

(2)反对礼教。反对母亲,如母亲的严束, 赖婚,反对母亲逼张生进京赴考,心中担心, 从而怨恨母亲;寺中、守孝期间,发生恋情; 在已与表兄郑恒订婚情况下,追求张生。
(3)轻视功名。非常看重感情,《送别》嘱托: “张生,此一行,得官不得官,疾早便回 来。”
贵族性:(1)崔莺莺感情深沉,而性格是内 向的,这源于其所受到的教育及母亲的管束。 她深深爱着张生,但因为礼教观念,她不敢 直白表露自己的感情,必须瞒着母亲,防着 红娘,内心十分痛苦和压抑。(2)矜持性。 作为贵族小姐而固有的性格。《赖简》中, 明明自己写诗约会张生,结果反而训斥了张 生一顿。(参文本P73-75)
+ 七、《西厢记》人物形象
+ 1、老夫人:典型的封建家长制代表,封建 礼教的维护者。
+ 2、张生:忠于爱情,将爱情置于功名之上; 追求爱情和解决危难果断、机智、大胆。但 更多时候显得软弱、傻气。
+ 3、崔莺莺:反对封建礼教、追求爱情自由, 鄙弃功名富贵、爱情真挚专一。叛逆性和贵 族性的统一。
+ 4、红娘:富于正义感、机智、泼莺为张生寄去亲自编织的汗衫。张生考中状元, 荣归故里,衣锦还乡,与崔莺莺喜结良缘。“有情人 终成了眷属”。
[清江引] 谢当今盛明唐主,敕赐为夫妇。永老无别
离,万古常完聚,愿普天下有情人的都成了眷属。
+ 五、《西厢记》戏剧冲突
+ 1、以老妇人为代表的封建家长和以张生、莺 莺、红娘为代表的叛逆者的矛盾,即封建势 力与礼教叛逆者的矛盾。
+ 八、《西厢记》艺术成就
+ 1、体制和形式的突破与创新:五本二十一折、 多角色演唱等
+ 2、双线复合结构 + 3、成功塑造了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 + 4、浓厚的诗化色彩(意境烘托、背景设置) + 5、注重语言锤炼,文采与本色兼重。 ※《西厢记》、《牡丹亭》、《红楼梦》被誉

元代文学史教案(纲要)

元代文学史教案(纲要)

元代文学史教案(纲要)第一章:元代文学概述1.1 元代文学背景介绍1.2 元代文学的特点与影响1.3 元代文学的重要地位1.4 元代文学的主要成就第二章:元代诗文2.1 元代诗歌的发展概况2.2 元代诗人的代表作品及特点2.3 元代散文的特色及代表作家2.4 元代文人对后世的影响第三章:元代戏曲3.1 元代戏曲的起源与发展3.2 元杂剧的结构与演出形式3.3 元代戏曲作家的代表作品及风格3.4 元代戏曲对后世的影响第四章:元代小说4.1 元代小说的起源与发展4.2 元代小说的类型及特点4.3 元代小说家的代表作品及风格4.4 元代小说对后世的影响第五章:元代文学流派及作家群体5.1 雅正派与俚俗派的对抗5.2 江西诗派与永嘉诗派的竞争5.3 燕赵诗派与吴中词派的兴起5.4 元代作家群体的特点与影响第六章:元代诗文流派的代表人物6.1 杜甫与江西诗派6.2 杨维桢与永嘉诗派6.3 赵孟頫与燕赵诗派6.4 周德清与吴中词派第七章:元代戏曲的经典剧目7.1 《汉宫秋》与马致远7.2 《西华山陈抟高卧》与关汉卿7.3 《赵氏孤儿》与纪君祥7.4 《琵琶记》与高明第八章:元代小说的经典作品8.1 《水浒传》的作者与版本8.2 《西游记》的成书与影响8.3 《三国演义》的起源与流传8.4 《镜花缘》的艺术特色与评价第九章:元代文学的理论成就9.1 元代文学批评的兴起9.2 戏曲理论的发展与代表人物9.3 诗文理论的创新与实践9.4 小说理论的探索与局限第十章:元代文学的影响与传承10.1 元代文学对明清文学的影响10.2 元代文学在东亚的传播10.3 后世对元代文学的评价与研究10.4 元代文学在现代文学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第十一章:元代文学与社会文化11.1 元代文学与社会背景的关系11.2 文学与元代宗教、哲学的关系11.3 元代文学与民间文化的互动11.4 元代文学中的民族文化与交融第十二章:元代文学的区域特色12.1 江南地区的文学创作12.2 北方地区的文学风貌12.3 边疆地区的文学表现12.4 跨区域文学交流与影响第十三章:元代文学研究的史料与方法13.1 元代文学史料的分类与整理13.2 传统文献研究与考证13.3 比较文学与跨学科研究13.4 当代元代文学研究的趋势与问题第十四章:元代文学的教育与传承14.1 元代文学教育的形式与内容14.2 文学教育对元代文学的影响14.3 元代文学传承的问题与挑战14.4 教育对元代文学传播的作用第十五章:元代文学的未来展望15.1 元代文学研究的空白与拓展方向15.2 元代文学在现代社会的影响与意义15.3 当代作家对元代文学的借鉴与创新15.4 元代文学研究的前景与发展趋势重点和难点解析1. 元代文学概述:理解元代文学的特点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掌握元代文学的主要成就。

中国古代文学 元代文学(2)

中国古代文学 元代文学(2)
——王骥德《曲律》
“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
——周德清《中原音韵》等
精品课件
一、白朴的生平
白朴(1226—— 1306后),字仁 甫,一字太素,号 兰谷。 幼离父母, 为元好问收养。一 生“放浪形骸,期 于适意。”
精品课件
白朴自幼受到良好 的文化教育,擅长 多种文艺创作。
词集名《天籁集》。 散曲40首。杂剧 共15种,现存 《梧桐雨》、《墙 头马上》两种。
等 4. 民间传说:《王昭君变
文》 5. 元明清戏曲
精品课件
2、主题:哀其不幸、痛其无能,从历史中得到借鉴
对昭君大义和亲 行为的赞颂;对汉元 帝“不自由”、无奈 处境的同情;对毛延 寿奸佞小人叛国的鞭 挞;对其他大臣平庸 无能的讽刺。
精品课件
作者的时代环境影响
汪元量《湖州歌》: “宫人清夜按瑶琴, 谁识明妃出塞心?”
A. 反礼教最坚决、 无所顾忌
B. 机智灵活而 又泼辣爽快
C.助人为乐
精品课件
四、《西厢记》的艺术成就
1、关目精巧,情节 曲折多变,制造了 成功的戏剧冲突。
剧情跌宕起伏,引 人入胜,因为是以人 物性格作依据,所以 没有刻意的斧凿痕迹。
精品课件
2、利用多种手段塑造人物形象,取得自然浑成的效果。
A. 在戏剧冲突中刻画人 物性格; B. 利用曲词和宾白进行 心理描写; C. 铺垫、烘托等侧面描 写的手法。
各种手段结合运用, 使得形象更丰满、立体 化。
精品课件
3、强烈的喜剧性色彩。
主要表现为各种夸张和误会的情节、语言。 这和人物性格联系在一起:张生的热情痴诚, 莺莺的矛盾两面,红娘的直爽泼辣。
精品课件
4、曲词华美,宾白本色,营造出诗情画意的境界。 人物语言富于个性化。

中国古代文学史 第六编 元代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史 第六编 元代文学

3、元代经济
‚观南方归附以来,负贩之商,游手之辈,朝无担石之 储,暮获千金之利。‛——张之翰《议盗》 “商人众多,商业工艺之民,大多制造丝、武器和鞍鞯, 以及各种商品。外界巨价异物及百物之输入此城者,世界诸 城无能与比。‛ ‚营业之妓女,娟好者达两万人,每日商旅及外侨往来 者,难以数计,故均应接不暇。至所有珍宝之数,非世界上 任何城市可比。‛ —《马可•波罗行记》
一、体制和形式上的突破和创新。克服‚四折 一楔子‛的形式,采取五本二十一折的长篇形式, 来表现完整的故事,使人物丰满。 二、将复杂的矛盾冲突有机地组合为一个艺术 体。采用双线复合结构,戏剧冲突由两部分组成, 主要矛盾是以老夫人为代表的封建卫道者和以莺莺、 张生为代表的反封建叛逆者组成。次要矛盾是莺莺、 张生、红娘之间的矛盾。这些矛盾交错发展,一波 三折、曲折跌宕,扣人心弦。
萌 芽 期
形 成 期
繁 荣 期
2、元杂剧兴盛的原因
(1)元代社会经济和城市经济的繁荣以及艺术
表演的社会化、商业化,是促进戏剧成熟和兴盛的必 要基础。
(2)蒙古贵族的嗜好也促进了元杂剧的繁
荣与兴盛
蒙古贵族对歌舞伎乐特别嗜好,南宋孟珙的 《蒙鞑备录》记载:国王出师,亦要女乐随行。
(3)元代思想文化政策的宽松、开放, 各民族文化交流和融合的大大加强,对元杂 剧的繁荣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第六编 元代文学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元代文学概况 关汉卿 王实甫与《西厢记》 元杂剧其他作家作品 元代南戏
第一章 元代文学概况 (1234—1368)
一、社会概况
1、元代的疆域 《元史·地理志》
阴山 流沙 海表 辽左
2、元代等级制度

大学语文 元代文学

大学语文  元代文学
2、个性化的戏剧语言 观察反映生活细致入微,戏剧语言符合人物身份经历,极具个 性特征。
院本
院本,是宋杂剧在宋、金南北分治之后,保留在北方并得 到发展的舞台艺术,其内容、形式、脚色以及“务在滑稽”、 唱念应对通“遍”的艺术特点,也与宋杂剧一脉相承。
价值
金院本为元杂剧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①元杂剧继承了金院本戏台的演出形式,由上、下场门出入, 确定了中国戏曲独有的上下场的连场形式。 ②在金院本脚色分行基础上,扩充为旦、末、外、净、杂。
3、婚恋戏——反映妇女新形象
如《拜月亭》、《救风尘》等。有独特的创造性,主要是 以青楼女子为中心的风情戏。表现对青楼女子的同情,对女 性人格的尊重。
《窦娥冤》与关汉卿的悲剧创作
一、《窦娥冤》的社会意义 1、揭露官吏贪赃枉法,冤狱层出不穷的黑暗现实。 2、反映强梁横行、道德败坏的黑暗时代。 3、揭露窦娥的遭遇是高利贷剥削的产物。
节选自《南吕.一枝花.不服老》
关汉卿戏剧主要分类
1、历史剧——反映时代精神 吸取平话和演义小说的手段,对史书进行了很大改造。如
《西蜀梦》关张鬼魂向刘备托梦的情节;《单刀会》关羽和 鲁肃的对话等。
[驻马听]水涌山叠,年少周郎何处也?不觉的灰飞烟灭, 可怜黄盖转伤嗟。破曹的樯橹一时绝,銮兵的江水情惨且! (云)这也不是江水,(唱)二十年流不尽的英雄血!
元代文学
元杂剧和南戏 元代散曲 元代诗文
元代文学概述
元代文学从蒙古王朝灭金,统一北中国(1234)起,到 被朱元璋推翻、元顺帝逃离大都(1368)止,其间约一百三 十四年。
一代又一代文学变迁,继唐诗、宋词后,元曲登上文学 舞台。元曲包括杂剧和散曲两部分。
元杂剧:是在金院本和诸宫调的直接影响之下,融各种 表演艺术形式于一体完整喜剧形式。又称北曲。主要特色是: “四折一楔子”、“一人主唱”、“曲白相生”、是严谨完 整、个性鲜明的戏曲艺术。

元代文学史教案(纲要)

元代文学史教案(纲要)

元代文学史教案(纲要)第一章:元代文学概述1.1 教学目标了解元代文学的历史背景和特点掌握元代文学的主要成就和代表作家1.2 教学内容元代文学的历史背景和文学特点元代诗歌、散文、戏曲等文体的发展概况元代文学的代表作家及其作品1.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讨论、阅读等方式进行教学引导学生了解元代文学的历史背景,培养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1.4 教学评估学生课堂参与度、讨论积极性和作业完成情况学生对元代文学特点和代表作家的掌握程度第二章:元代诗歌2.1 教学目标了解元代诗歌的概况和特点掌握元代诗歌的主要流派和代表作家2.2 教学内容元代诗歌的概况和特点元代诗歌的主要流派和代表作家及其作品元代诗歌的艺术成就和影响2.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讨论、阅读等方式进行教学引导学生了解元代诗歌的特点和流派,培养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2.4 教学评估学生课堂参与度、讨论积极性和作业完成情况学生对元代诗歌概况、流派和代表作家的掌握程度第三章:元代散文3.1 教学目标了解元代散文的概况和特点掌握元代散文的主要流派和代表作家3.2 教学内容元代散文的概况和特点元代散文的主要流派和代表作家及其作品元代散文的艺术成就和影响3.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讨论、阅读等方式进行教学引导学生了解元代散文的特点和流派,培养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3.4 教学评估学生课堂参与度、讨论积极性和作业完成情况学生对元代散文概况、流派和代表作家的掌握程度第四章:元代戏曲4.1 教学目标了解元代戏曲的概况和特点掌握元代戏曲的主要流派和代表作家4.2 教学内容元代戏曲的概况和特点元代戏曲的主要流派和代表作家及其作品元代戏曲的艺术成就和影响4.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讨论、阅读等方式进行教学引导学生了解元代戏曲的特点和流派,培养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4.4 教学评估学生课堂参与度、讨论积极性和作业完成情况学生对元代戏曲概况、流派和代表作家的掌握程度第五章:元代文学的影响和传承5.1 教学目标了解元代文学对后世的影响和传承掌握元代文学在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5.2 教学内容元代文学对后世的影响和传承元代文学在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元代文学对当代文学创作的启示和借鉴意义5.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讨论、阅读等方式进行教学引导学生了解元代文学的影响和传承,培养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5.4 教学评估学生课堂参与度、讨论积极性和作业完成情况学生对元代文学的影响和传承的掌握程度第六章:元代诗文选读6.1 教学目标深入理解元代诗歌和散文的经典作品分析元代诗文的艺术特色和文学价值6.2 教学内容选择性地阅读元代诗文佳作,如马致远、郑光祖等人的作品分析作品的文学技巧、主题思想和历史背景探讨作品在元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6.3 教学方法以文本细读和讨论为主,辅以背景介绍和文学批评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解析和创作练习来体验诗文之美6.4 教学评估学生对诗文的理解深度和分析能力学生参与讨论的热情和质量第七章:元代戏曲表演艺术7.1 教学目标认识元代戏曲的舞台表演形式和艺术特征理解元代戏曲在社会文化中的角色和影响7.2 教学内容介绍元代戏曲的演出形式、化妆、服饰和舞台布置分析元代戏曲中的角色分类和表演技巧探讨元代戏曲在民间娱乐和宫廷宴乐中的地位7.3 教学方法结合图像、视频资料和现场模拟表演进行教学鼓励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来体验戏曲表演的艺术魅力7.4 教学评估学生对元代戏曲表演形式和技巧的理解程度学生参与互动活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第八章:元代文学与当时社会的关系8.1 教学目标探究元代文学与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理解文学创作与社会背景之间的联系8.2 教学内容分析元代政治、经济、文化对文学的影响探讨元代文学中的社会议题和反映了哪些社会现象讨论元代文学如何影响了当时的社会风尚和价值观8.3 教学方法采用比较分析和社会历史背景介绍的方法引导学生通过案例研究来探讨文学与社会的关系8.4 教学评估学生对元代文学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的理解深度学生对文学作品中反映的社会现象的识别能力第九章:元代文学研究的现状与展望9.1 教学目标掌握元代文学研究的最新动态探讨未来元代文学研究的可能方向9.2 教学内容回顾元代文学研究的历史和主要成就介绍当前的研究热点和争议问题展望未来研究的趋势和方法论创新9.3 教学方法以学术讲座和研讨会形式进行教学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研究设想和问题意识9.4 教学评估学生对元代文学研究现状的理解程度学生对未来研究方向的设想和创新思维第十章:元代文学创作实践10.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文学创作能力和审美鉴赏力让学生通过创作体验元代文学的魅力10.2 教学内容分析元代文学创作的手法和技巧指导学生进行诗文和戏曲的创作实践评析学生的创作作品,提供反馈和建议10.3 教学方法以创作工作坊和个别指导为主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培养其文学创意思维10.4 教学评估学生创作的原创性和创意水平学生对创作过程的参与度和改进空间重点解析本文教案主要围绕元代文学史展开,重点介绍了元代文学的背景、诗歌、散文、戏曲等文体的特点和代表作家。

元代文学《元代诗词文》课件

元代文学《元代诗词文》课件

少数民族诗人有突厥迺贤,回族丁鹤年、 萨都剌,维吾尔贯云石。萨都剌成就最 高。
虞集、杨载、范梈、揭傒斯——中兴四 大诗人。 元诗四大家
后期——秾纤缛丽
A以王冕、杨维桢为代表。 B此时少数民族诗人构思的超 出寻常和意象的不凡,他的古乐府形成了狂怪 的“铁崖体”,以横绝一时之才,险怪靡丽之 笔,抑扬顿挫的声情,长短疾徐的句法,有意 不蹈袭前人法则,标新立异,自创新体,驰骋 异想,风格奇诡。杨维桢的“铁崖体”以自由 奔放的古乐府为主要体式,这本身就标志了诗 风的变化。多以史事及神话传说为题材。
元代诗文
元初诗人成分比较复杂。
⒈由金入元的元好问、李俊民等。宗盛 唐,入元以后的诗作大都眷恋金室,并 抒写自己自甘贫贱不做新朝官员的怀抱。
⒉由宋入元的方回、戴表元,作为宋金 遗老,受元好问及江湖诗人影响较深。
⒊开国功臣耶律楚材与郝经。
⒋元初诗人还有一类是理学家以刘因、许衡为 代表。
中期——雅正之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元代诗文一、概说元代前期的诗文作家大多有一官半职,不少人是社会地位很高、政治上位居要职的高官显宦,如刘秉忠、许衡、吴澄、王恽、姚燧、元明善、程钜夫等。

显赫的政治地位和优裕的物质生活,限制了他们的创作视野。

至于由金、宋入元的文士,如刘因、方回、赵孟頫、戴表元等,由于面对新王朝的政治压力,在表达怀念故国和战后民生凋敝的感慨时,也不敢过分露骨。

前期诗文大率延续金、宋习气,少有创新,前期南北诗人同时标举“宗唐得古”的旗帜,复古诗风逐渐兴起并形成潮流。

从此以后,宗唐得古成为有元一代的诗坛风气。

文章作家则或宗唐、或宗宋,提出了理学和古文合一的观点,促进了文章创作的发展。

元代延祐年间以后,诗文渐趋兴盛。

这时南北诗风融合已成自然之势,但是,盛之极致而衰象亦露,杨维桢也说:“盛极则亦衰之始。

自天历来,文章渐趋委靡,不失于搜猎破碎,则沦于剽盗灭裂,能卓然自信,不流于俗者几希矣。

”(《东维子集》卷6《王希赐文集再序》)至元末,由于社会矛盾日趋尖锐,诗文创作的现实性大大增强,文坛上又响起慷慨激昂之音。

元代诗文总的情况是思想内容比较贫乏,作品题材比较狭窄,最多的是题画咏花、应酬赠答、碑传题跋之类,作家所表现的感情也大多比较肤浅质直。

但元代诗文往往流溢着一种苦闷、抑郁的情绪,感慨仕途的险恶,痛心社会的黑暗,抒发失意的牢骚,向往隐逸的生活,这就给元代诗文染上了一层浓厚的时代色彩。

明李东阳说:“宋诗深,却去唐远;元诗浅,去唐却近。

顾元不可为法,所谓取法乎中,仅得其下耳。

”(《怀麓堂诗话》)元诗开明诗宗唐之风,在文学发展史上有重要的意义。

明王世贞提出有元一代无文,清李慈铭认为:“予谓元诗优于南宋,元文则远过于南宋;而明诗又胜于元,明文则远不及元。

”(《越缦堂读书记·集部·别集类·雁门集》)元文超过南宋是事实,超过明代则未免过誉。

元初诗文作家北方以元好问的影响为最大;南方则以戴表元、邓牧等由宋入元的作家较为著名,延祐以后,虞集、杨载、范梈揭徯斯齐名。

后期以王冕的成就较高,萨都刺、黃镇成、杨维桢也有一些特色。

二、元诗四大家:指元代中期虞集、杨载、范梈、揭傒斯四人,并称“虞杨范揭”。

他们当时都颇有诗名,但作品多题咏寄赠之类,内容较空泛;崇尚“雅正”,宗法唐诗,而风格各异。

“元诗四大家”都是馆阁文臣,其诗作典型地体现出“雅正”的文学观念和风尚。

其题材内容大致相同,艺术风格同中有异。

虞集最为优秀,擅长律诗,格律严谨,隶事恰切而深微,意境浑融,风格深沉。

杨载诗风劲健雄敛,主要体现于七言歌行,其律诗则以谐婉见长。

范梈长于歌行,诗风豪放超迈而流畅自如。

其五律专学杜甫,颇有沉郁凝练之风。

揭奚斯的诗作以清婉流丽见长,有些作品又质朴无华,别有寄托。

1、元好问(1190—1257),字裕之,号遗山,太秀容(山西忻县)人。

蒙古军南下时,他从家乡流亡到河南,做过金朝南阳及内乡县令。

蒙古军攻陷汴京时,他被蒙古军驱谴至聊城。

金亡不仕,回故乡从室著述,编纂了《中州集》和《壬辰杂编》等书,著作有《遗山集》。

他的诗歌反映了金元之际的社会毛和人民的痛苦生活。

如《雁门道中书所见》:金城留旬浃,兀兀醉歌舞,出门览民风,惨惨愁肺腑。

去年夏秋旱,七月黍穗吐,一昔营幕来,天明但平土。

调度急星火,逋负迫捶楚。

钢罗劣方高悬,乐园果何所?食禾有百螣,择肉非一虎,呼天天不闻,感讽复何补。

单衣者谁子,贩籴就南府。

倾身营一饱,岂乐远服贾。

盘盘雁门道,雪涧深以阻。

半岭逢驱车,人牛亦何苦!它反映了北方人民在蒙古统治压迫下的痛苦生活。

他的写景诗,构思奇特,气势开扩,而描绘生动。

七古《游黄华山》中写瀑布:湍声汹汹转绝壑,雪气凛凛随阴风。

悬流千丈忽当眼,界蒂一洗平生胸。

雷公怒击散飞雹,日脚倒射垂长虹。

骊珠百斛供一泻,海藏翻倒愁龙公。

他的《论诗绝句三十首》,是受杜甫〈戏为六绝句〉的启发,对建安以来的诗歌作了较系统的论述,表明了他的文学主张。

2、虞集(1272—1348),字伯生,蜀郡人,侨居江西临川。

大德初荐授大都路儒学教授,官至翰林直学士兼国子祭酒,奎章阁侍书学士。

元统初谢病归临川,卒于家。

在延佑、至顺年间,他是大都最负盛名的文人,“一时宗庙朝廷之典册、公卿大夫之碑版咸出其手”。

诗歌亦以典雅精切著称,但应酬、题画之作占去大半数篇幅,成就并不高。

只有少数作品值得注意。

这是元诗中少见的名篇。

诗人把深沉的历史感慨溶进严整的艺术形式中,沉郁苍劲,感人至深。

虞集虽然宦途比较顺达,但仍然希望到江南故乡归老田园。

他的《风入松》词有“杏花春雨江南”的名句,这种意境也常出现在他的诗中。

《挽文山丞相》诗,除了歌颂文天祥如效忠汉室的张良、诸葛亮,至于以身殉国之外,还慨叹“不须更上新亭望,大不如前洒泪时”,就是惋惜南宋连半壁河山也保持不住,如今北土南疆已经完全沦入外族之手了。

诗中虽然有时势无可奈何的消极感叹,但仍表现了他对民族英雄的敬意和故国的怀念,结语尤极沉痛。

他在官三十多年,诗中不时流露受压迫拘束、希望归老田园的心情。

徒把金戈挽落晖,南冠无奈北风吹[2]。

子房本为韩仇出,诸葛宁知汉祚移[3]。

云暗鼎湖龙去远,月明华表鹤归迟[4]。

不须更上新亭望,大不如前洒泪时[5]。

[ 1 ]这是作者哀悼宋末民族英雄文天祥的诗,歌颂了文天祥力图恢复宋室.至死不移的精神。

文山丞相:即南宋末民族英雄文天祥,字宗瑞,号文山,德祐二年(1276)任右丞相,至元十九年(1282)在燕京就义。

挽:原指助葬牵引丧车,引申为哀悼死者。

[ 2 ]金戈挽落晖:《淮南子?览冥训》:“鲁阳公与韩搆难,战酣,日暮,援戈而撝之,日为之反三舍。

”后用于比喻人力胜天。

此句反用其意,意谓落日难挽。

此处以“落晖”比喻垂亡的宋朝。

南冠:楚冠,喻囚犯。

《左传?成公九年》:“晋侯观于军府,见钟仪,问之曰:‘南冠而絷者,谁也?’有司对曰:‘郑人所献楚囚也。

”’北风:宋元诗文多以此比喻北方金.元之势力。

以上两句意思是说,文天祥虽然竭力挽救宋朝的灭亡,但他已被俘成了囚徒,对元军席卷天下之势终于无可奈何。

[ 3 ]子房:张良,字子房,家相韩五世。

秦灭韩,张良谋为韩报仇,使刺客击秦始皇于博浪沙(今河南原阳县东南),误中副车。

后佐刘邦灭秦兴汉。

诸葛:指诸葛亮,诸葛亮佐蜀,曾六出祁山,谋恢复汉室。

宁:岂。

祚(zuò):皇位。

移:转移。

杜甫《咏怀古迹》:“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 4 ]鼎湖:传说黄帝铸鼎荆山下,鼎成,乘龙上天,后人因名其处曰鼎湖。

(见《史记?封禅书》)后世遂以“鼎湖龙去”言皇帝之死,此处隐指南宋最后一个皇帝赵昺之死。

“月明”句:《搜神后记》:“丁令威本辽东人,学道于灵虚山,后化鹤归辽,集城门华表柱。

时有少年举弓欲射,鹤乃飞,徘徊空中而言曰:‘有鸟有鸟丁令威,去家千年今始归,城郭如故人民非。

’”华表:立在官殿.城垣.坟墓前的石柱。

迟:待而不至之词。

鹤归迟:言其魂魄难归。

此处借喻文天祥被俘而死。

[ 5 ]新亭:又名劳劳亭,故址在今江苏南京市南。

《世说新语》:“过江诸人,每至美日,辄相邀新亭,藉卉饮宴。

周侯(周顗,晋元帝时尚书右仆射)中坐而叹曰:‘风景不殊,正自山河有异。

’皆相视流泪。

惟王丞相(王导,晋元帝时丞相)愀然变色曰:‘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此处是说,南宋已亡,而今局势比偏安于江南一隅的东晋也大不如了。

3、3、刘因(1249—1293),字梦吉,号静修,保定容城人。

著有《静修丁亥集》。

他是一个生于蒙古帝国统治下的北方理学家,至于十九年诏征为赞善大夫,不久即辞归。

二十八年再征为集贤学士,不就。

元世祖称其为“不召之臣”。

他虽然不是宋金遗民,但他上午诗歌中表现的民族思想,却是很突出的。

如《白沟》:宝符藏山自可攻,儿孙谁是出裙雄。

幽燕不照中天月,丰沛空歌海内风。

赵普元无四方志,澶渊堪笑百年功。

白沟移向江淮去,止罪宣和恐未公。

是一首咏史诗,批判了宋王朝,一贯妥协退让种下了靖康南渡的祸根,揭示了宋代亡国的教训。

在艺术上,此诗信笔纵横,议论精辟,有宋诗“以议论为诗”的特点。

在诗歌艺术上受元好问影响,风格豪健而沉郁。

其词《念奴娇·忆仲良》为忆念亡友王庭钰之作。

词写作者夜梦越过万水千山,来到友人墓前凭吊;回忆曾与友人相约游京都的往事,表现了对友人深挚的感情。

艺术上用词刚健,意境开阔,有苏轼豪放词的风味。

4、萨都刺(1300?—1355?),字天锡,号直斋,本答失蛮氏,祖父以攻留镇云、代,遂为雁门人。

官至河北司经历。

著有〈雁门集〉。

他的词成就较高。

萨都剌为元代最杰出的少数民族诗人,诗作兼有南北文学之长,风格既刚健俊爽而又清丽婉转。

其中以[满江红]〈金陵怀古〉最有名:六代豪华,春去也更无消息。

空怅望,山川行胜,已非畴昔。

王谢燕堂前双燕子,乌衣巷口曾相识。

听夜深寂寞打空城,春潮急。

思往事,愁如织。

怀故国,空陈迹。

但荒烟衰草,乱鸦斜日。

玉树歌残秋露冷,胭脂井坏寒螿泣。

到如今只有蒋山青,秦淮碧。

《芙蓉曲》《上京即事》5、铁崖体:元末诗人杨维桢号铁崖,其诗作最具艺术个性。

他融汇汉魏乐府以及李白、杜甫、李贺等人的长处,以气势雄健的奇思幻想突破了元代中期诗歌甜熟平稳的畦径,给人以石破天惊的感觉,颇为引人注目,故称之。

杨维桢(1296——1370),字廉夫,号铁崖,别号铁笛道人,会稽人人。

官至江西等处儒学提举,著有《铁崖古乐府》。

他的七古歌行受李贺影响很深,好驰骋异想,运用奇辞。

他的五、七言绝句则都仿南朝乐府民歌和刘禹锡的竹枝词。

元诗喜学唐人,是明代似唐人诗歌的开端,但成就不高。

元代散文的成就和影响不如诗歌。

6、戴表元(1244—1311),字帅初,奉化人,宋临安教授,元大德末一度出任信州教授,不久辞归。

著有《剡源集》。

由于他经历了朝代的更易和战争,诗歌反映了一些人民的痛苦生活。

如《剡民饥》剡民饥,山前山后寻蕨萁得粉不满掬,皮肤皴裂十指秃。

皮皴指秃不敢辞。

阿翁三日不供蘼。

不如抛家去作挽船士,却得家人请官米。

8、王冕(1300?——1359),字元章,号煮石山农,浙江诸暨人。

幼年为人牧牛,自力苦学,后从学者韩性受教。

应进士举不中。

遂下东吴,天淮楚。

至正七年左右,北游大都,晚年,移家隐居于浙东九里山。

著有〈竹斋集〉。

他善画没有骨梅花,他题画的米化诗很有名。

如〈墨梅〉:我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颇能表现他豪迈孤傲的性格。

他也写了不少反映元末社会现实的诗歌,如〈上亭户〉,写出了一个盐亭工人家庭在课税催逼下的悲惨遭遇:清晨度东关,薄暮曹娥宿。

草床未成眼,忽起西邻哭。

敲门问野老,谓是盐亭族。

大儿去采薪,投身归虎腹。

小儿出起土,冲恶入鬼籙。

课额日以增,官吏日以酷。

不为公所干,惟务私所欲。

田关供给尽,鹾数屡不足,前夜总催骂,昨日场胥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