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元代诗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元代诗文

一、概说

元代前期的诗文作家大多有一官半职,不少人是社会地位很高、政治上位居要职的高官显宦,如刘秉忠、许衡、吴澄、王恽、姚燧、元明善、程钜夫等。显赫的政治地位和优裕的物质生活,限制了他们的创作视野。

至于由金、宋入元的文士,如刘因、方回、赵孟頫、戴表元等,由于面对新王朝的政治压力,在表达怀念故国和战后民生凋敝的感慨时,也不敢过分露骨。

前期诗文大率延续金、宋习气,少有创新,前期南北诗人同时标举“宗唐得古”的旗帜,复古诗风逐渐兴起并形成潮流。从此以后,宗唐得古成为有元一代的诗坛风气。文章作家则或宗唐、或宗宋,提出了理学和古文合一的观点,促进了文章创作的发展。

元代延祐年间以后,诗文渐趋兴盛。这时南北诗风融合已成自然之势,但是,盛之极致而衰象亦露,杨维桢也说:“盛极则亦衰之始。自天历来,文章渐趋委靡,不失于搜猎破碎,则沦于剽盗灭裂,能卓然自信,不流于俗者几希矣。”(《东维子集》卷6《王希赐文集再序》)至元末,由于社会矛盾日趋尖锐,诗文创作的现实性大大增强,文坛上又响起慷慨激昂之音。

元代诗文总的情况是思想内容比较贫乏,作品题材比较狭窄,最多的是题画咏花、应酬赠答、碑传题跋之类,作家所表现的感情也大多比较肤浅质直。但元代诗文往往流溢着一种苦闷、抑郁的情绪,感慨仕途的险恶,痛心社会的黑暗,抒发失意的牢骚,向往隐逸的生活,这就给元代诗文染上了一层浓厚的时代色彩。

明李东阳说:“宋诗深,却去唐远;元诗浅,去唐却近。顾元不可为法,所谓取法乎中,仅得其下耳。”(《怀麓堂诗话》)元诗开明诗宗唐之风,在文学发展史上有重要的意义。明王世贞提出有元一代无文,清李慈铭认为:“予谓元诗优于南宋,元文则远过于南宋;而明诗又胜于元,明文则远不及元。”(《越缦堂读书记·集部·别集类·雁门集》)元文超过南宋是事实,超过明代则未免过誉。

元初诗文作家北方以元好问的影响为最大;南方则以戴表元、邓牧等由宋入元的作家较为著名,延祐以后,虞集、杨载、范梈揭徯斯齐名。后期以王冕的成就较高,萨都刺、黃镇成、杨维桢也有一些特色。

二、元诗四大家:

指元代中期虞集、杨载、范梈、揭傒斯四人,并称“虞杨范揭”。他们当时都颇有诗名,但作品多题咏寄赠之类,内容较空泛;崇尚“雅正”,宗法唐诗,而风格各异。

“元诗四大家”都是馆阁文臣,其诗作典型地体现出“雅正”的文学观念和风尚。其题材内容大致相同,艺术风格同中有异。虞集最为优秀,擅长律诗,格律严谨,隶事恰切而深微,意境浑融,风格深沉。杨载诗风劲健雄敛,主要体现于七言歌行,其律诗则以谐婉见长。范梈长于歌行,诗风豪放超迈而流畅自如。其五律专学杜甫,颇有沉郁凝练之风。揭奚斯的诗作以清婉流丽见长,有些作品又质朴无华,别有寄托。

1、元好问(1190—1257),字裕之,号遗山,太秀容(山西忻县)人。蒙古军南下时,他从家乡流亡到河南,做过金朝南阳及内乡县令。蒙古军攻陷汴京时,他被蒙古军驱谴至聊城。金亡不仕,回故乡从室著述,编纂了《中州集》和《壬辰杂编》等书,著作有《遗山集》。他的诗歌反映了金元之际的社会毛和人民的痛苦生活。如《雁门道中书所见》:

金城留旬浃,兀兀醉歌舞,出门览民风,惨惨愁肺腑。去年夏秋旱,七月黍穗吐,一昔营幕来,天明但平土。调度急星火,逋负迫捶楚。钢罗劣方高悬,乐园果何所?食禾有百螣,择肉非一虎,呼天天不闻,感讽复何补。单衣者谁子,贩籴就南府。倾身营一饱,岂乐远服贾。盘盘雁门道,雪涧深以阻。半岭逢驱车,人牛亦何苦!

它反映了北方人民在蒙古统治压迫下的痛苦生活。他的写景诗,构思奇特,气势开扩,而描绘生动。七古《游黄华山》中写瀑布:湍声汹汹转绝壑,雪气凛凛随阴风。悬流千丈忽当眼,界蒂一洗平生胸。雷公怒击散飞雹,日脚倒射垂长虹。骊珠百斛供一泻,海藏翻倒愁龙公。

他的《论诗绝句三十首》,是受杜甫〈戏为六绝句〉的启发,对建安以来的诗歌作了较系统的论述,表明了他的文学主张。

2、虞集(1272—1348),字伯生,蜀郡人,侨居江西临川。大德初荐授大都路儒学教授,官至翰林直学士兼国子祭酒,奎章阁侍书学士。元统初谢病归临川,卒于家。在延佑、至顺年间,他是大都最负盛名的文人,“一时宗庙朝廷之典册、公卿大夫之碑版咸出其手”。诗歌亦以典雅精切著称,但应酬、题画之作占去大半数篇幅,成就并不高。只有少数作品值得注意。

这是元诗中少见的名篇。诗人把深沉的历史感慨溶进严整的艺术

形式中,沉郁苍劲,感人至深。虞集虽然宦途比较顺达,但仍然希望到江南故乡归老田园。他的《风入松》词有“杏花春雨江南”的名句,这种意境也常出现在他的诗中。

《挽文山丞相》诗,除了歌颂文天祥如效忠汉室的张良、诸葛亮,至于以身殉国之外,还慨叹“不须更上新亭望,大不如前洒泪时”,就是惋惜南宋连半壁河山也保持不住,如今北土南疆已经完全沦入外族之手了。诗中虽然有时势无可奈何的消极感叹,但仍表现了他对民族英雄的敬意和故国的怀念,结语尤极沉痛。他在官三十多年,诗中不时流露受压迫拘束、希望归老田园的心情。

徒把金戈挽落晖,南冠无奈北风吹[2]。子房本为韩仇出,诸葛宁知汉祚移[3]。云暗鼎湖龙去远,月明华表鹤归迟[4]。不须更上新亭望,大不如前洒泪时[5]。

[ 1 ]这是作者哀悼宋末民族英雄文天祥的诗,歌颂了文天祥力图恢复宋室.至死不移的精神。文山丞相:即南宋末民族英雄文天祥,字宗瑞,号文山,德祐二年(1276)任右丞相,至元十九年(1282)在燕京就义。挽:原指助葬牵引丧车,引申为哀悼死者。

[ 2 ]金戈挽落晖:《淮南子?览冥训》:“鲁阳公与韩搆难,战酣,日暮,援戈而撝之,日为之反三舍。”后用于比喻人力胜天。此句反用其意,意谓落日难挽。此处以“落晖”比喻垂亡的宋朝。南冠:楚冠,喻囚犯。《左传?成公九年》:“晋侯观于军府,见钟仪,问之曰:‘南冠而絷者,谁也?’有司对曰:‘郑人所献楚囚也。”’北风:宋元诗文多以此比喻北方金.元之势力。以上两句意思是说,文天祥虽然竭力挽救宋朝的灭亡,但他已被俘成了囚徒,对元军席卷天下之势终于无可奈何。[ 3 ]子房:张良,字子房,家相韩五世。秦灭韩,张良谋为韩报仇,使刺客击秦始皇于博浪沙(今河南原阳县东南),误中副车。后佐刘邦灭秦兴汉。诸葛:指诸葛亮,诸葛亮佐蜀,曾六出祁山,谋恢复汉室。宁:岂。祚(zuò):皇位。移:转移。杜甫《咏怀古迹》:“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 4 ]鼎湖:传说黄帝铸鼎荆山下,鼎成,乘龙上天,后人因名其处曰鼎湖。(见《史记?封禅书》)后世遂以“鼎湖龙去”言皇帝之死,此处隐指南宋最后一个皇帝赵昺之死。“月明”句:《搜神后记》:“丁令威本辽东人,学道于灵虚山,后化鹤归辽,集城门华表柱。时有少年举弓欲射,鹤乃飞,徘徊空中而言曰:‘有鸟有鸟丁令威,去家千年今始归,城郭如故人民非。’”华表:立在官殿.城垣.坟墓前的石柱。迟:待而不至之词。鹤归迟:言其魂魄难归。此处借喻文天祥被俘而死。[ 5 ]新亭:又名劳劳亭,故址在今江苏南京市南。《世说新语》:“过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