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有天才之前教材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诱思导学
(一)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再读课文,鲁迅对“未有天才”这个 问题有什么看法?(提出论点) 要产生天才,就要有使天才生长的民众。
2. 作者如何进行论述的?
作者首先提出本文的中心论点——就中国目前的现状 来说,在要求天才的产生之前,应该先要求可以使天才产 生的民众。 接着批判了当时社会上扼杀与阻碍天才产生的种种现 象,从反面论述了做“泥土”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最后演讲者发出的倡导,希望大家都能甘做“泥土”, 为天才的产生做一点贡献。
(三)方法总结: 如何表述论证方法的作用呢?
例证法:作者列举了一个......典型事例,证明......, 增强 文章的说服力。 喻证法:通过形象的比喻论证......论点。把抽象的道理讲 得通俗形象,浅显易懂,容易被人接受。 引证法:引用了谁的言论,证明......,具有权威性,论证有 力。 对比论证法:用......和......做对比,有力证明......论点,使论 点鲜明深刻。
两种论证方法从不同领域不同性质进行证明天才不是凭空产 生的,应该有天才产生的民众。
3.作者使用不同的论证方法进行证明有什 么好处呢?
好处:说理形象生动,具有说服力。 用浅显的事物论述深刻的道理......
4.小结:作者用例证法和喻证法证明了中心论 点,避免了抽象的理论,空洞的说教,具 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一、题目导入:
以“未有天才之前”为题,有什么好处呢?
①未有天才,必先要具备什么,——即先要有天才成 长的土壤,这里可以看出作者在当时众人都呼唤天才的 情况下,能独辟蹊径,发现问题的症结所在,发人之未 发,新颖独到。 ②未有天才之前——探求未有天才的原因,为什么天 才未出现。显然此标题就暗示出要分析天才未出现的原 因,这也就暗示出了本文的具体内容,可以说言简意赅, 暗示性很强。
鲁迅
教材分析
《未有天才之前》是第二单元 中一篇结构 规范的议论文。文章运用例证法,喻证法 等论证了“要产生天才就要有使天才产生 的民众”这个观点,达到了观点明确,思 路清晰,逻辑严密,语言生动形象的效果。 所以把它作为完成这个单元教学目标——论 证方法及作用的重点篇目。
本文是鲁迅在19世纪20年代初期针对当时文艺界存 在的一种怪现象而发表的一次演讲。 五四运动高潮过去后,中国社会在封建军阀的统治 下仍然黑暗,政府腐败,连年混战,人民生活极端困苦。 文化上,各种反动文人应运而生,文化空气污浊。 文艺界的一些文人发出要求天才产生的呼声。不少人一 面大喊文坛上缺少天才,一方面又不愿意去做培养天才 的艰苦工作,反而经常晶那些可能成为天才的幼苗扼杀。 因此在文章中,鲁迅客观的分析了原因,阐述了要 有天才,必先要有是天才产生的泥土,必先改造环境。 文章一针见血揭露当时文坛上存在的各种弊端,满 腔热情的号召那些高喊要产生天才的人们回到现实中, 为天才的产生做些实实在在的工作。
这样的结构方式简洁明晰,逻辑严密,有助于在短短的听讲时间内,给听众留下 深刻的印象。
(二)精读课文,深入探究 1.第三节中作者在论述自己的观点时摆了哪些事 实?有什么作用? 举了拿破仑带兵打仗胜利?(不完整)的例子, 证明天才的产生需要民众,逻辑严密。
2.作者在这里还写了花和土壤,有什么用处呢? 比喻论证以花比喻天才,以土壤比喻促成天才 成长的民众,比喻恰切精当,把抽象的理论形象化, 一下抓住了问题的实质,使人容易明了,印象深刻, 论点更突出。
三、巩固练习
1.精读课文第二部分,找出一处使用比 喻论证的语句并分析其作用。 2.结合《谈骨气》一文,找出一处运用 例证法的文字并分析作用。 3.结合《为人民服务》一文,找出一处运 用引证法的文字并分析作用。(选作)
四、作业:
阅读练习册21页《有才与天才》一文, 完成习题。
本文的结构
提出问题(1-3)——要产生天才,就要 有使天才得以生长的民众。
未 有 天 才 之 前 1.整理国故。 2.崇拜创作。 3.恶意批评。
分析问题 (4-9)
解决问题(10-12)——发出呼吁
课时安排
课时 内容 方法
第一课时
1.把握课文内容 ,扫除生字词障碍 ; 朗读、思考、 2.了解作者及有关作品,介绍背景; 讨论 3.把握论点,理清论证思路。 1.论证方法及作用; 2.通过学习和练习,能够熟练掌握 答题技巧。 1.体会演讲的语言特色,感受犀利 的逻辑力量。 2.理解鲁迅倡导的“泥土”精神的 思想精髓。 讨论、练习
第二课时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第三课时
思考、讨论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学习运用论证方法证明中心论点的方法, 体会这些方法在说理中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 引领学生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逐步思 考;通过探究、归纳,明确答题思路,掌 握答题方法,并能准确、灵活运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