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文学:形象学

合集下载

形象学(比较文学理论概要)

形象学(比较文学理论概要)

形象学(比较文学理论概要)形象学形象学(imagologie)研究一国文学中异国形象及其所蕴涵的文化意义。

换句话说,即通过对文学的研究来了解民族与民族之问是怎样互相观察、互相表述的。

形象学中的形象,不仅仅指异国的人物、景物,也可以指作品中关于异国的情感、观念和言辞。

第一节形象学的发展历史形象学孕育于影响研究之中,可视为影响研究的扩展或又一个分支。

实际上传统影响研究中的流传学、渊源学和媒介学已经包含了形象学的因子,如“旅游者”是媒介学的主要研究对象之一,而“旅游者”根据自己亲身的游历体验所书写的游记则为形象学研究文学中的异国形象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形象学与这三大分支既有交叉又有区别,传统的影响研究注重影响和接受的“事实联系”,以考据为中心,意在挖掘文学继承和创新的源流关系,而形象学在注重事实的基础上,把研究目光更多地投向了文学中异国形象及其所体现的文化冲突和对话。

一、形象学在西方对异国形象的描绘在西方古已有之,但作为比较文学分支的形象学,其形成仍是在比较文学的故乡——法国。

早在1896年,当比较文学还在争取成为独立学科时,路易一保尔.贝茨便显示出对文学作品中异国异族形象的兴趣,他指出比较文学的任务之一便是“探索民族和民族是怎样互相观察的:赞赏和指责,接受或抵制,模仿和歪曲,理解或不理解,口陈肝胆或虚与委蛇”。

20世纪初,巴登斯贝格的《法国文学中的英国和英国人》可作为形象学的初步示范。

20世纪四五十年代,让一玛丽·卡雷和基亚将形象研究推向前台,提示人们用新的视角研究异国形象。

在为基亚的《比较文学》所写的序言中,让--玛丽.卡雷主张,研究国际文学关系应将一国文学中的异国形象置于“事实联系”的中心,并把关注“各民族间的、各种游记、想象间的相互诠释”作为比较文学的任务。

1947年,卡雷的专著《法国作家与德国幻象:1800—1940》出版,该书从比较文学的角度探讨法国不同作家、哲学家对德国形象的幻化以及这种幻想由崇拜到幻灭的过程,体现出“形象”所产生的巨大的文化和社会影响力。

《比较文学形象学》课件

《比较文学形象学》课件

面临的挑战
学科交叉性问题
比较文学形象学涉及到多种学科领域,如文学、历史、文化研究等, 如何有效整合这些学科知识是该领域面临的一大挑战。
文化差异与理解障碍
由于比较文学形象学涉及不同国家和文化的文学作品,理解和比较不 同文化背景下的文学形象存在一定难度。
研究方法的创新与完善
随着比较文学形象学的发展,需要不断更新和完善研究方法,以适应 不断变化的研究对象和需求。
研究范围
比较文学形象学的研究范围涵盖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文学作品,包括小说、诗歌 、戏剧、散文等,以及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域的文学作品。
研究方法与意义
研究方法
比较文学形象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文本分析、比较研究、跨文化研究等。通过对不同文化背景下的 文学作品进行深入的文本分析和比较,探究其中的异国形象及其塑造方式,揭示其背后的文化观念和 审美取向。
比较文学形象学在文学作品的比较研究中发 挥了重要作用。通过对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文 学作品进行比较,可以发现文学形象在不同 文化中的共性和差异。这种比较研究有助于 我们深入理解不同文化的特点和影响,进一 步探究文化交流和互动的过程。
跨文化形象传播研究
要点一
总结词
研究跨文化形象传播的途径和方式,探究文化形象在传播 过程中的变化和影响,有助于提高跨文化交流的效果。
比较文学形象学可以借鉴跨文化交际的理论和方法,对不 同文化背景下的文学作品进行跨文化的分析和比较,探究 其传播和接受的过程和结果。
04 比较文学形象学 的应用与实践
文学作品的比较研究
总结词
通过比较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文学作品,探究 文学形象的共性和差异,有助于深入理解不 同文化的特点和影响。
详细描述
03 比较文学形象学 与其他学科的关 系

(28)比较文学形象学梳理

(28)比较文学形象学梳理

(28)比较文学形象学梳理比较文学形象学梳理鲍良兵一、形象学的定义最宽泛意义上的形象之概念,并不要求对研究工作进行定义,而是要求一种假设。

这种假设或可这样来表示:所有的形象都源自一种自我意识,他是对一个与他者相比的我,一个与彼此相比的此在的意识。

形象因而是一种文字的或非文字的表述,它表达了存在于两种不同的文化现实间能够说明符指关系的差距。

或还可这样表示:形象是对一种文化现实的描述,通过这一描述,制作了它的个人或群体揭示出和说明了他们置身于其间的文化的和意识形态的空间。

将形象研究单独提出,是法国学者卡雷的专利。

他第一个主张在研究国际文学时,不要拘泥于考证,要注重探讨作家间的相互理解,人民间的相互看法、游记、幻象等。

由此他将形象研究定义为“各民族间的、各种游记、想象间的相互诠释”。

形象学,顾名思义,就是研究形象的学问,不过比较文学意义上的形象学,并不对所有可称为“形象”的东西普遍感兴趣,它所研究的,是一国文学中对“异国”形象的塑造或描述。

二、现代形象学的特征形象学充分利用多学科交汇的特点,将与身具有的跨学科性大大向前推进,同时借鉴人文、社科中一切有用的新观点、新方法,特别是接受美学、符号学和哲学上的想象理论,对研究的侧重点及方法论进行了重大改革。

当代形象学研究对传统的突破和发展:1、注重“我”与“他者”的互动性用巴柔的话说,就是“‘我’注视他者,而他者形象同时也传递了‘我’这个注视者,言说者、书写者的某种形象。

”在这种互动中,当代学者尤其偏重形象创造主体的作用。

巴柔曾明确地指出:在个人(一个作家)、集体(一个社会、国家、民族)、半集体(一种思想流派、文学)这些形象创造者的层面上,“‘他者’形象都无可避免地表现为对‘他者’的否定,而对‘我’及其空间的补充和延长。

这个‘我’要说‘他者’……但在言说‘他者’的同时,这个‘我’却趋向否定他者,从而言说了自我”。

2、注重对“主体”的研究注重“主体”意味着研究方向的根本转变:从原来研究被注视者一方,转而研究注视者一方,即形象创造者一方。

比较文学意义上的形象学

比较文学意义上的形象学

比较文学意义上的形象学一、概述形象学,作为一个跨学科的研究领域,主要探讨不同文化、文学和历史背景下形成的形象及其所承载的意义。

在比较文学的视角下,形象学不仅关注单个文本中的形象塑造,更着眼于不同文化间如何通过形象进行交流、互动和影响。

这种跨文化的交流不仅揭示了不同文化对彼此的认知和想象,也促进了文化间的对话和理解。

比较文学意义上的形象学,不仅是对文学作品中形象的研究,更是一种跨文化交流的研究,它揭示了不同文化在全球化背景下的互动与交融。

形象学的研究范围广泛,包括文学、艺术、历史、社会学等多个领域。

在文学领域,形象学主要关注文学作品中的异国形象、人物形象、社会形象等。

这些形象往往承载着作者的文化观念、审美理想和价值判断,同时也反映了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文化风貌。

通过比较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文学作品中的形象,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不同文化对同一主题或事物的不同解读和表达方式,从而加深对人类文化多样性的理解。

在比较文学的框架内,形象学的研究方法也具有独特性。

它强调对比和比较,通过对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文学作品进行细致的分析和比较,揭示出不同文化在形象塑造上的共性和差异。

同时,形象学也注重历史语境的考量,认为形象的形成和演变往往与特定的历史时期和文化背景密切相关。

在进行形象学研究时,我们需要将文学作品置于其产生的历史语境中进行考察,以揭示其深层的文化内涵和意义。

比较文学意义上的形象学是一个跨学科的研究领域,它旨在通过对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文学作品中的形象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揭示出不同文化在全球化背景下的互动与交融。

通过形象学的研究,我们可以加深对人类文化多样性的理解,促进不同文化间的对话和交流。

1. 简要介绍比较文学与形象学的概念在探索文学研究的广阔领域中,比较文学与形象学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它们以各自独特的研究视角和方法,深入剖析了文学作品的内在意义与跨文化交流中的复杂现象。

比较文学,作为一种以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与跨学科为研究视域的文学研究,其核心理念在于通过比较的方法来揭示不同文学传统、文化背景和社会环境下的文学作品的共同点和差异。

比较文学-形象学

比较文学-形象学

“我”与“他者”的互动关系
注视 我———————————他者 注视者——————————被注视者 被注视者的形象也传递了“我”的某些形象
自我在言说他者的同时也在言说自己,他 者成了自我的延长和补充。
《外国洋人叹十声》
洋鬼子进了中国叹了头一声, 看了看中国人目秀眉清, …… 洋鬼子照镜子叹了二声, 瞧了瞧自己样好不伤情, 黄发卷毛眼珠儿绿, 手拿个哭丧棒好似个猴精。 …… ——《鸦片战争文学集》阿英编选
第四节 当代形象学及其前景
对形象学研究应给予全景式的关照 形象是对异国某种形式的误读,那么,既要分析清 楚“为什么”,同时首先要搞清楚“怎么样”。 描写异国和异国人的作品在中国纯文学中并不多见, 但大量存在于游记与札记中。如钟叔河主编的《走 向世界丛书》有关清末民初的作品。 形象学研究,北大孟华教授有著述,如《比较文学 形象学》,北大版,《中国文学中的西方人形象》, 安徽教育出版社。
1、注重“相异性”,注重“我”与“他者”的互动 性。 2、注重对“主体”的研究 从原来注重被注视者一 方,转而研究注视者一方,接受美学的利用。同样 也是20世纪西方思想史发展的继承。 3、注重总体分析 当代学者认为,形象研究不仅重 视文学作品,而且重视作品的生产、传播、接受的 条件。同时也注重一切用来写作、生活、思维的文 化材料。
第三节 形象学的主要理论及方法论
等级关系 我—叙述者—本土文化;他者-人 物-被描述文化。 故事情节,形象是一个“故事”,它从两种 文化、两个文本间的的对话开始,用记载、 沉淀在注视者文化中、积存在其想象物中的 各种关键词、幻觉词,各种符号化或程序化 了的情境、段落、和主题而写出。
第四节 当代形象学及其前景
其混淆的方式有: 第一、表语与主要部分相混淆,如“波尔 (某一法国人)爱喝葡萄酒” 第二、本质和两分法。 第三、自然属性和文化间的混淆。 由上可见,当代形象学研究的重点,已从过 去的对形象与原型真伪程度的讨论转向了对 形象制作者一方的探究。

比较文学形象学

比较文学形象学
详细描述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日益频繁,文学形象的传播与接受也呈 现出多元化趋势。通过对不同文化背景下文学形象的传播与接受进行研究,有助 于深入了解全球化对文化交流的影响。
THANKS
详细描述
比较文学形象学研究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文学作品如何描绘文化交流与互动,以及这些交 流对文化形象的塑造和影响。研究内容包括文化误解、文化碰撞以及文化融合等现象。
文学与跨文化传播
总结词
研究文学在跨文化传播中的作用,以及文学如何影响 人们对其他文化的认知和态度。
详细描述
比较文学形象学关注文学在跨文化传播中的作用,包 括文学作品如何影响人们对其他文化的认知和态度, 以及文学如何促进跨文化理解与交流。研究还涉及文 学作品的跨文化改编和翻译等方面。
特点
比较文学形象学具有跨文化、跨学科的特点,它综合运用文学、历史、社会学、 心理学等多种研究方法,对不同文化间的文学交流与影响进行深入探究。
研究目的与意义
研究目的
比较文学形象学的目的是揭示不同文 化背景下异国形象的塑造规律,探究 其背后的文化、政治、经济等因素, 增进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和交流。
研究意义
详细描述
文本分析法关注文学作品的语言、结构、意象、象征等方面,探究文学形象在文本中的表现形式和深层含义,揭 示文学形象的艺术特征和审美价值。
实证研究法
总结词
通过收集和分析实际数据,探究文学形 象在现实生活中的影响和作用。
VS
详细描述
实证研究法采用调查、访谈、数据统计等 方法,收集关于文学形象在读者中的认知 、接受和影响等方面的数据,分析文学形 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和价值,为文学创 作和研究提供实证支持。
总结词
研究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文学作品如何塑造和 呈现特定文化群体的形象。

8、形象学

8、形象学

案例分析:西方文学中的中国形 象
欧洲最早读到的亚洲游记出自两位
法国教士之手,即布郎卡尔班和卢 布鲁克
卢布鲁克《东方行记》

1255年
描述了蒙古人架在车上的毡帐,常常聚 集成流动村子。蒙古人 “男人们在头顶 剃光一小方块,剩下的头发辫成辫子, 从两边下垂至耳部。”冬天,他们用毛 皮裹住身体,夏天穿着来自中国的丝绸。 他们饮大量的乳酒——发酵的马奶—— 和葡萄酒。
美国影片中的华人女性形象

妖魔(Demon)


《卧虎藏龙》中的碧眼狐狸 《美国往事》(Once Upon a Time in America)中的中国老妪 1993年的《蝴蝶君》(M.Butterfly)


天使(Angle)
《美梦成真》(What Dreams May Come)中的东方天使 《霹雳娇娃》中的查理的天使阿历克斯 芒迪 木兰(Mulan) 《花木兰》(Mulan)中的花木兰 《明日帝国》(Tomorr述中,“远东各民族生
性凶残,在各方面都与欧洲人迥异, 因之成其心患”。
在马可· 波罗的笔下,中国则是一个
“极度文明,和平而繁荣的民族, 尽管他们不知道上帝,却在许多方 面值得尊敬”。
1271年, 马可· 波罗1 7岁时和父亲 叔叔与十几位 旅伴经4年到 中国,游历 17年。
蓝衣的市民谈来谈去都认为它(指中国龙)想 要逃跑;不论如何,都不可以让它逃走,因为 中国巨龙是全世界最具有潜力的龙,如果让它 由唐人街逃出来,可能会奔驰到他们新的高速 公路那儿,在百老汇街入口处,误把那儿当作 中国的长城或当作其他蛮族起的屏障,所以就 会沿着它走,把柱子和路标都嚼烂吞下,且打 嗝吐出一种奇怪的溶液,可以把美国的混凝土 大墙都溶化掉。他们怕这条中国巨龙会由旧金 山出发走得很远,所以他们已经秘密地、稳固 地把它的尾巴尖绑了起来…… ——[美]弗林格第《伟大的中国人》1960年

比较文学形象学

比较文学形象学

比较文学形象学1. 引言比较文学形象学是一门研究文学作品中形象的学科,它关注的是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文学形象的异同之处。

通过比较不同文学作品中的形象,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不同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并深入探究作者意图和作品主题。

本文将介绍比较文学形象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并探讨其在文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2. 比较文学形象学的概念比较文学形象学是一门交叉学科,融合了文学研究、比较文化研究和语言学等多个领域的理论和方法。

它不仅关注作品中的具体形象,还关注背后的文化符号和象征意义。

通过比较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形象,我们可以揭示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和共同点,进而理解不同文化中人们对于特定形象的认知和理解方式。

3. 比较文学形象学的方法比较文学形象学的研究方法多种多样,常用的方法包括:对比法、搭配法、对照法和穿插法等。

在使用这些方法时,研究者可以通过比较不同作品中的形象特征、使用方式和象征意义等来发现异同点,并对其进行深入的解读和分析。

另外,研究者也可以根据特定的研究目的和问题,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研究。

比较文学形象学的研究方法还可以结合其他学科的理论和方法进行研究。

例如,可以结合社会学理论来分析不同形象在不同社会背景下的意义和作用;可以结合心理学理论来研究人们对于不同形象的情感和认知方式等。

4. 比较文学形象学的价值比较文学形象学在文学研究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首先,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不同文化和传统下的文学作品。

通过比较形象,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不同文化中人们对于特定形象的理解和想象方式,从而更好地理解不同文化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

其次,比较文学形象学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意图和作品的主题。

形象作为文学作品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往往承载着作者的思想和情感,通过比较形象,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并解读作品中的隐含意义。

最后,比较文学形象学还可以帮助我们发现文学作品中的共性和普遍性。

尽管不同文学作品中的形象可能各不相同,但通过比较可以发现一些共同的特征和主题,从而揭示人类文化的普遍性和共同关注的问题。

比较文学形象学

比较文学形象学

一般意义上的“形象”
在《尚书》、《周礼》中, “形象”一词的基 本意思是人之相貌、 物之形状。
现在“形象”已被理解为人们在一定条件下对 人或事物由其内在特点所决定的外在表现的总 体印象和评价, 如警察形象、学生形象、教师 形象、干部形象以及无所不在的各种社会角色 形象; 从注重产品形象、企业形象到强调城市 形象、区域形象、政府形象、国家形象、政党 形象, 以及无所不及的各种社会组织的形象。 如果不加限制, “形象学”指的是对从个人到 群体到组织的形象的塑造、策划、评估及其价 值的研究。
姜智芹《马克·吐温的华工苦行记》
马克吐温对华人的观察和描写带有主流文化的偏 见。
如《苦行记》中记录唐人街的中国人抽鸦片:
在每一座低矮窄小肮脏的棚屋里,飘散着淡淡的 佛灯燃烧的气味,那微弱、摇曳不定的牛脂烛光 照出一些黑影,两三个皮肤姜黄、拖着长辫子的 流浪汉,蜷缩在一张短短的小床上,一动不动地 抽着大烟。……那烟丸的煎烤焖炸,以及烟管里汁 水的吱吱响声,几乎会使泥塑木雕的塑像翻肠倒 胃,不过,约翰(指中国人)喜欢它。
世界文学关系的模式
本民族文化异文化
(抗衡以及融合)
产物:变异体文学
例:佛教对中国文学的影响
1、佛典使文学语言更丰富: 如:世界、究竟、因果、单刀直入、一
丝不挂、聚沙成塔、作茧自缚等。 2.对文学形式、题材的影响: 唐代・变文体文学 目连救母—《大目乾连冥间救母变
文》
3.意境上的融合:
形象学研究的两种途径
比较文学形象学研究可分为文本外部研究和内 部研究两部分。
一、外部研究: 外部研究主要是研究文学形象如何社会化,即
研究在作家创作的那个年代整个社会对异国的 看法,勾勒出一个“社会集体想象物”,以此 为背景来分析和研究文学形象,看它在多大程 度上符合或背离了社会集体想象。

8、比较文学 形象学

8、比较文学 形象学

观。出现在十九世纪法国小说家手 里的中国形象,仍然是“退化,险 恶,麻木,对自己的卑下一无所 知”。
直至20世纪,“中国人的形象将不再仅仅
用来表达恐惧,担忧,怀疑,而将成为西 方人自身黑暗的揭露者”。突然,“欧洲 人惊恐地发现他很像自己”。
从西方人心目中的中国形象的历史
演变,可以洞见他们非常复杂的种 种心态以及种种情感:对神秘的中 国的崇拜感,对遍地财宝的中国的 狂热占有欲,对中国习俗的好奇与 讨厌,对中国文化的热爱,对中国 力量的恐惧等等。这些,便从变色 龙似的中国形象身上折射出来。
19世纪的西方,则从热爱中国到仇视中国。 “它不再被视作典范却成为批评的对象,
它不再是受人崇敬的理想国度,而是遭到 藐视和嘲笑。” “那些尖顶的帽子,闪光的袍子,雨伞, 中国男人的辫子和小胡子,以及中国女人 脸上厚厚的白粉都成了挖苦的对象,是活 跃化装舞会的绝好假面和道具”。
在以后的年代里,这种形象并未改
A、普通词汇 普通词汇相对于特殊词汇而言,即从各个
角度、各个侧面对异国异族形象的描述。 在词汇层面上所有能够在他者和自我之间 建立起一套等值体系的东西。
例:从明代以来的中国文学中不断出
现有关日本人的词汇,开始被称之为 “倭寇”,清末年间和对西洋人的称 呼相对应,改为“东人”,到了抗战 时期又变成“日本强盗”、“东洋鬼 子”、“小日本”等等。 这些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同步变化的描 述日本人形象的词汇积淀了一定的历 史内容。折射出中华民族对日本的不 同情感和不同心态。
巴柔对形象所下的定义是:“在文学化,
同时也是社会化的过程中得到的对异国认 识的总和”。 此后,他又对该定义作了补充,指出: “一切形象都源于对自我与‘他者’,本 土与‘异域’关系的自觉意识之中,即使 这种意识是十分微弱的。因此形象即对两 处类型文化现实间的差距所作的文学的或 非文学的,且能说明符指关系的表达。” 综合巴柔在其他文章中的有关论述,我们 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理解他对形象的定义, 并由此了解形象学的研究范围:

比较文学形象学

比较文学形象学

形象学研究的两种途径
比较文学形象学研究可分为文本外部研究和内 部研究两部分。 一、外部研究:

外部研究主要是研究文学形象如何社会化,即 研究在作家创作的那个年代整个社会对异国的 看法,勾勒出一个“社会集体想象物”,以此 为背景来分析和研究文学形象,看它在多大程 度上符合或背离了社会集体想象。

中国人逆来顺受、麻木不仁、得过且过。 留长辫子、衣衫肮脏、目光呆滞、吃老鼠、 抽鸦片是当时美国流行的对中国的认识, 这种定型的中国形象使作家难以摆脱政治、 文化及心理上的偏见,把中国形象简化, 固定在一些消极、类型化的角色当中。 《苦行记》就勾勒出当时美国流行的华人 形象。

马克吐温对遭受白人侮辱的中国人表示深切 同情,对白人的种族歧视表示愤慨。

“形象”的类型 如瞿秋白的《饿乡纪程》和《赤都心史》 中描述的苏联就是乌托邦化的异国形象, 在基本纪实中掺杂了跨“中”“俄”文化 关系的社会想象,其社会实践意义,显然 具有质疑颠覆旧中国社会现实的功能。 德国作家黑塞、英国作家毛姆、美国作家 赛珍珠作品中的亚洲形象也是乌托邦化的。 他们都希望在古老、神秘的东方文化中找 到一种理想的文明,借助于它来遏止西方 现代文明中的物质主义崇拜。
1863年后吐温在旧金山亲眼目睹白人对华人的侮 辱后,激发了人道主义同情心。 1870年的报道《对一个孩子的可耻迫害》用讽刺 手法模仿一上层白人的愤激口吻,要求无罪释放 一个因砸伤华人而遭受拘捕的白人孩子,抗议警 察对白人孩子的迫害行为,真实意图则是谴责白 人孩子的做法,并沉思这种行为是社会和父母观 念潜移默化的结果。 “华人没有什么权力必定能得到什么人的尊重, 也没有什么悲伤必定能得到谁的同情;当白人需 要替罪羊时,无论是他的生命,还是他的自由, 都不值分文。”

比较文学形象学

比较文学形象学
中国文学在西方受到了一定的关 注和认可,尤其是一些经典作品。
03
跨文化交流的挑战
中国文学在西方传播过程中面临 文化差异、语言障碍和意识形态 冲突等挑战。
跨文化语境下的文学形象塑造与传播
跨文化语境下的文学形象
文学形象的传播
文学形象的传播受到媒介、翻译和文化过滤等因素 的影响,需要关注传播过程中的失真和误解。
主要研究内容
现代形象学主要研究不同文化背景下文学作品中的异国形象塑造、文化误读与文学形象之间的互动关系。
当前研究现状与趋势

现状
当前形象学研究已经超越了早期以欧洲 为中心的局限,涵盖了世界各地的文化 和文学。研究领域不断拓展,涉及的主 题更加多样。
VS
趋势
随着跨文化交流的深入和全球化的推进, 形象学研究将更加注重跨文化对话与交流 ,以及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文学形象在全球 化语境下的传播与接受。同时,随着数字 技术和新媒体的兴起,形象学研究也将探 索新的研究方法和手段。
机制。
跨学科融合有助于拓展形象 学的研究领域和应用范围, 为文化交流、国际关系、跨 文化传播等领域提供理论支
持和实践指导。
跨学科融合需要注意学科间 的差异和界限,避免研究的 泛化和滥用,确保研究的严 谨性和专业性。
06 总结与展望
比较文学形象学的贡献与局限
拓宽了文学研究的视野
比较文学形象学通过比较不同文化背景下的 文学作品,揭示了文学的多样性和跨文化交 流的可能性。
在西方文学作品中,东方形象通常被描绘为神秘、异国情调、落后 或野蛮。
批判与反思
东方主义对东西方文化交流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需要批判和反 思,以促进更平等、客观的文化交流。
中国文学在西方的影响与接受

比较文学意义上的形象学

比较文学意义上的形象学
流与融合。
添加标题
形象学与比较文学研究的关系:形象学作为比较文学的一个分支,旨在研究文学中的形象和象征意义, 以及它们在不同文化和语言中的表现和意义。
添加标题
形象学与其他比较文学研究领域的联系:形象学与比较文学中的其他研究领域相互交织,共同探讨文学 作品的跨文化和跨语言的意义和影响。例如,比较诗学、比较文化研究等。
形象学的研究内容
文学作品中的形象学研究:探讨文学形象的形成、演变和影响 形象与现实的关系:分析文学形象如何反映现实生活和时代背景 形象与文化的关系:探讨文学形象在文化交流和跨文化比较中的作用 形象与语言的关系:研究文学语言在形象塑造中的运用和特点
形象学研究不同 文化背景下的形 象塑造特点
探讨形象如何反 映文化价值观和 意识形态
跨文化交流与比较文学的进一步发展 形象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 数字化与新媒体技术在形象学研究中的应用 全球化背景下文化多样性对形象学研究的挑战与机遇
形象学在后现代 文化中的重要性
形象学如何应对 后现代主义的挑 战
形象学对后现代 文化的反思与批 判
形象学在后现代 文化中的发展前 景
汇报人:abc
分析形象如何影 响跨文化交流与 理解
探究形象塑造在 全球化背景下的 意义与价值
形象学的研究内容 之一是跨文化形象 传播与接受,旨在 探讨不同文化背景 下文学作品中的形 象塑造与读者接受 之间的关系。
形象学关注不同 文化间的交流与 碰撞,以及这些 交流如何影响人 们对异域文化的 认知和接受。
跨文化形象传播 与接受研究有助 于深入理解不同 文化间的差异与 共性,促进文化 交流与理解。
深化对不同文化 背景下的文学形 象的理解和认识
形象学研究有助于深入理解文化产业的内涵和外延 形象学为文化产业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考方式 形象学在文化产业中的实践应用可以提升文化产品的质量和价值 形象学对于文化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和启示意义

《比较文学形象学》课件

《比较文学形象学》课件

04
比较文学形象学的应用
在文学批评中的应用
文学形象比较
通过比较不同文学作品中的形象,探究其主 题、风格和技巧等方面的异同,有助于深入 理解文学作品的艺术价值。
文学流派研究
比较文学形象学可以用于研究不同文学流派的特色 和演变,分析其代表性作品中的形象,揭示文学流 派的发展规律。
文学史研究
通过比较不同历史时期文学作品中的形象, 探究文学与社会、文化的互动关系,有助于 全面了解文学史的发展脉络。
的深入发展。
03
拓宽学术视野
比较文学形象学要求研究者具备跨文化、跨学科的学术视野,通过比较
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文学作品,可以发现不同文化和学科之间的联系和共
同点,有助于拓宽学术视野。
对未来研究的建议与展望
1 2 3
加强跨文化交流
未来研究应更加注重跨文化交流,通过加强国际 合作和交流,推动比较文学形象学的进一步发展 。
全球化背景下的比较文学形象学研究需要加强国际合作与 交流,推动学术研究的国际化进程,共同探索文学艺术的 普遍规律和独特价值。
人工智能技术在比较文学形象学中的应用前景
01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在比较文学形象学中的应用前景也越来越广 阔。人工智能技术可以用于自动化分析文本数据、提取关键信息、进行语义理 解和情感分析等方面。
在文化研究中的应用
文化形象传播
比较文学形象学可以用于研究文化形象的传播过程,分析 不同文化背景下文学作品中的形象塑造,揭示文化交流与 冲突的现象。
文化身份认同
通过比较不同文化中的文学作品形象,探究文化身份认同 的建构过程,有助于理解文化多样性和文化认同的重要性 。
跨文化研究
比较文学形象学可以用于跨文化研究领域,探究不同文化 背景下文学作品中的形象塑造,促进跨文化交流与理解。

小议比较文学的形象学理论

小议比较文学的形象学理论

小议比较文学的形象学理论一、整体总论随着文化研究的兴起,形象学突破了原有的文学阵地,从文学形象转向文化形象的研究,异国形象的文化问题也因此备受关注。

如吴鸿志、蔡艳明的《异国形象的文化误读》、姜智芹的《文化过滤与异国形象》、姜源的《异国形象研究中的文化意义》、杜平的《异国形象创造与文化认同》等文章探寻了异国形象在不同文化中的认同、误读、过滤等现象,揭示了这些现象形成背后的文化根源和动机,阐释了不同文化中异国形象的复杂性和多元性。

需要指出的是,形象是对文化现实的一种描述,本身就包含着文化的成分,形象学的文化转向和异国形象的文化研究只是一种文学的文化审视,二者都不能脱离“文学性”这个根本。

任何一门学科都有自己的理论体系,理论体系的建构决定着学科的定位。

具体来说,国内的形象学理论体系主要表现出三种形态:一是基本沿袭欧洲形象学理论。

这是国内早期形象学研究的常见形态,并被大部分比较文学教科书所采纳。

二是在借鉴西方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理论。

一些观点的确为形象学理论注入了新鲜血液,如周宁的《跨文化研究:以中国形象为方法》。

也有一些观点表面上充实了形象学理论,但缺乏坚实的个案研究,经不起深入推敲。

三是在形象学文本研究和个案研究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理论见解,如孟华等著的《中国文学中的西方人形象》。

这种个案研究对形象学理论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当代形象学对传统理论进行革新,从对形象真伪的辨析转向形象建构者的讨论,从实证主义“是什么”的关系考证转向审美批评“为什么”的本质探求,从注重求同的个体研究转向注重差异的总体研究,这需要我们坚持经验和批判并重的立场,在一种宏观的视域中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对形象学给予全景式的关照。

二、基本问题探究理论体系的建构离不开学科基本问题的探究。

形象学的基本理论问题主要包括形象学的定义、研究内容、范畴、方法、意义功能、学科归属等问题。

形象学的界定是形象学理论的首要问题,而形象学定义的核心在于对“形象”的理解。

第七讲_比较文学形象学

第七讲_比较文学形象学
中国人“虚有其表,思想极为贫乏”。——卢梭
“荒凉的夜幕笼罩着遍布水田和沼泽的中国……恐惧、荒凉、残 酷、迷雾、狂乱,在那个永远黑暗的国度里,重重叠叠挣扎着的人 都陷入同样的绝望中,饥饿、贫穷、虚弱、愚昧无知,萎靡不振, 混浊的河流像地狱中的血,从那里流向生活。 ”——马尔罗 《人
3、漂浮不定的中国形象坐标
3、词汇和套话
词汇:构成形象的最小的原始单位,在某些特定的社 会历史时期,某种特定的文化氛围当中,或多或少都积 累或储存着一批描绘异国异族形象的词汇,他们是构成 形象的最小成分。
套话:是法文“stéréotype”的汉译,原指印刷业中 的“铅版”,引申为一个民族在长时间内反复使用、用 来描写异国或异国人的约定俗成的词汇。作为他者定义 的载体,套话是陈述集体知识的一个最小单位,形成后 并非一成不变。
2、西方眼中的黑暗中国形象
“中华帝国是一个神权专制政治的帝国……中国的历史从本质上 来看仍然是非历史的:它翻来覆去只是一个雄伟的废墟而已……是 一个停滞的帝国。任何进步在那里都无法实现。”—黑格尔
“从各方面看,中国都是一个专制的国家”,“一种奴隶的思想 统治着亚洲”。——孟德斯鸠
“如果承认中国的历史很悠久,那么愈悠久愈应该向他们提出批 评,因为他们的语言文字是不完善的:一群如此富有才智的人,不 是增加自己语言中的词量,而是无限地增多口音;不是把方块字中 的一小部分组合起来,而是无限地增多方块字的数量;这令人不可 思议。”——狄德罗
形象不仅被看做是作家个人的创作,它更被看做是 一种文化对另一种文化的言说。
三、比较文学形象学的异国异族形象
异国异族形象的五个层次p135 西方文本中的异国异族形象p139 中国文本中的异国异族形象p141
四、形象学研究的内容

孟华 比较文学形象学

孟华 比较文学形象学

孟华比较文学形象学
孟华是当代比较文学形象学研究的重要代表人物,他的研究涉及
了文学、哲学、心理学等多个领域,对于我们加深对文学形象学的理
解和应用具有指导意义。

在孟华看来,文学作品中形象是作者的表达手段,是意志和气质
的直观体现。

形象不仅是语言的常见元素,更是文学表达的基本手段。

在文学中,形象可以表现为人物、景观、动物等,反映了作者的心理、文化和生命态度。

孟华提倡在比较文学形象研究中关注文化差异和时代变迁。

他认为,不同文化和时代中的形象存在着差异性,这是由于地域、历史和
文化因素的影响所导致的。

因此,在比较文学形象学中应该注重文化
的多元性和时代的多样化。

比较文学形象学的研究不仅拓宽了我们对文化和背景的理解,也
为文学创作提供了启示。

在文学创作中,形象应该具有独立的生命和
意义,同时也需要与作品的整体情感和主题相一致,从而起到凝聚故
事情节和主题的作用。

综上所述,孟华作为比较文学形象学研究的代表人物,他的研究
思路和方法为我们理解文学作品和加深对文化多元性的认识提供了有
益的借鉴和参考,同时也为文学创作提供了不可缺少的指导意义。

比较文学形象学的形象的特点

比较文学形象学的形象的特点

比较文学形象学的形象的特点
文学形象学是文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关注的是文学作品中的形象,通过深入分析形象的特点,揭示其意义和功能。

形象是文学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读者的理解和感受起着重要作用。

下面将对文学形象学的形象的特点进行详细的比较。

首先,形象是一种具体的形式。

形象通过文字描述,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

比如在《红楼梦》中,林黛玉被形象地描绘为一个瘦弱、苍白的女子,这样的形象让读者感受到她的脆弱和忧伤。

形象的具体性使读者更容易将其形象化并记忆。

另外,形象是一种象征的表达。

形象常常用来代表一些抽象的概念或符号。

比如在《1984》中,作家利用形象来象征政治专制的恐怖和人性的扭曲,通过“大哥”、“双重思想”等形象的创造,加深了作品的象征意义。

形象的象征性使读者更能够理解作品的深层含义。

总之,文学形象学的形象具有具体性、感知性、象征性、审美性和多义性等独特的特点。

形象不仅是文学作品中的一个重要元素,也是作品表达思想和情感的重要媒介。

通过认识和理解这些形象的特点,读者可以更深入地欣赏和理解文学作品,同时也能够开展更深入的文学研究。

比较文学形象学精品课件

比较文学形象学精品课件
《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艺》,记载郑和出使西洋,历经众国。展示了 所到之处,建大明国威,遇妖斩妖,遇魔降魔。
《红楼梦》里也旁涉异国。贾府里经常会收到一些来自海外的贡品;探 春远嫁海外等。在当时中国人的心目中,中土之外皆蛮夷之地,所以探春 远嫁被看做贾府衰落的一个标志,贾府上下如失魂落魄。
形象学的产生
形象学的产生
形象学在中国:
《山海经》中,我国就有对异国异族的描绘。学者公认,《山海经》中 所描述的山川风物民族,在中国地狱之外。“异形异禀”-反舌国、三首国、 女子国。
《西游记》中混乱、凶险的异域旅行,乌鸡国、车迟国、西凉女国等。 经唐僧弟子斗法、方诛杀妖孽、天朗气清。在对异族的想象中,汉民族的 优越感得到了充分的展示。
西方文学中“付满洲”、“查理陈”、“功夫”
三、套话
付满洲(Dr.Fu Manchu),是英国小说家萨克斯·罗默创作的付满洲系列小说中的 虚构人物。1875年在《福尔摩斯遭遇傅满洲博士》一书中首次出现。号称世上 最邪恶的角色。
“试想一个人,高高的,瘦瘦的,像猫一样不声 不响,肩膀高耸,长着莎士比亚的额头、撒旦的 脸,脑袋刮得精光。细长、不乏魅力的眼睛闪 着猫一样的绿光。他集东方人的所有残忍、 狡猾、智慧于一身,可以神不知鬼不觉地调动 一个财力雄厚的政府能够调动的一切资源。 试想那样一个可怕的人,你心中就有了一副付 满洲博士的形象”
比较文学
第七章 形象学
侯强
什么是形象学
谁的形象: 异国形象 包含什么: 人物、景物 关于异国的情感、观念。言辞
有什么用:
了解民族与民族之间是怎样相互观察、相 互表述
什么是形象学
定义:研究一国文学中异国形象及其所蕴涵的文化意 义。即通过对文学的研究来了解国家之间、文化之间 是怎样互相观察、互相表述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
形象学概念阐释
三、形象学理论研究的范围: 法国当代哲学家保罗· 利科分析的 休漠“再现式想象” 萨特“创造式想象” (一)主体与他者的关系 狂热 巴桑 主体(态度) 憎恶 他者 亲善 (二)作家与文本的关系: 作家与文本存在三种关系: 1、用旧文本创造新文本。《李有才板话》 2、作家有意无意的模仿 3、崭新的创造
第二节
形象学的主要理论
二、社会总体想象物 ——集体无意识确指全社会对异国社会文化的 总体看法。
1、社会总体想象物的双极性
(2)乌托邦 该词的能指与所指意义不一致。 托马斯· 摩托之所以被砍头,是因为他的书具有“社会颠覆的功能” 乌托邦是对现实不满,追求理想的过程中形成的。 (3)两极性的相互包容 意识形态与乌托邦的关系 ——整合功能、颠覆功能 —— 相互融合、 相互渗透、辨证包含。 如:蒲松龄《聊斋志异》中描写的地狱中科举制度。
第二节
形象学的主要理论
二、社会总体想象物 ——集体无意识确指全社会对异国社会文化的 总体看法。
2、作家与社会总体想象物之间的关系:
(1)认同——体现自我价值
(2)强化——夸张、渲染 (3)反抗——个性化特征独特的政治观点。 三、套话 套话——“Stereotype”——原(铅板)原陈规旧套——程式、规范
第一节
形象学概念阐释
一、形象学与形象之比较 1、研究范围:形象学研究的是“异国形象”,形象则无此区别。 2、研究对象:形象学中形象具有多文化、多样化等特点。 3、研究重点:形象——思想内容,审美价值。形象学——形象后 的社会关系。 二、形象学的内涵与特征: 法国学者莫哈的观点: 1、被动性特征 2、程式化特征 3、偏离性特征
(1)平等:地位平等。 (2)彼此认可的文化选择 (3)相对认同 (4)合理的误读
2、形象学的研究方法
(1)文本内部研究 (2)文本外部研究
3、外部研究的步骤:
(1)步骤: a、本国史实 b、作家研究 c、异国史实研究
第三节
(1)步骤: a、本国史实 b、作家研究 c、异国史实研究
形象学的研究方法与特点
第二节
形象学的主要理论
三、套话 套话——“Stereotype”——原(铅板)原陈规旧套——程式、规范
1、美国学者瓦尔特· 利普曼在《公众舆论》分析套话是“是我们头 脑中存在的形象” (1)陈述的最小单位 (2)文化的概括 文化标志的缩影 “山姆大叔” 2、套话的构思方式: (1)表语及修饰语为套话 (2)自然属性与文化属性相混淆 (3)套话的省略,只注重结果,忽视过程
一、形象学研究的方法; 3、外部研究的步骤:
西方人自身需要构成 西方人————————中国印象 (2)外部研究借鉴的理论 a、年鉴学 b、人类学 c、接受美学 d、后殖民主义 e、女性主义
第三节
形象学的研究方法与特点
一、形象学研究的方法; 4、文本内部研究
(1)内部研究的三个层面: a、词汇 词汇归属国 意义双层解读 套话及其演变历史 b、等级关系——话语权 我——叙述者——本土文化 他者——人物——被描述文化 c、故事情节 这是一个重要的研究层面,因为异国形象身上所表现出来的故事模式及叙述者所 运用的叙述方式都具有超于词汇及等级关系之外的象征意义。
第一节
形象学概念阐释
(三)作家与社会整体想象物的关系 如《桃花源记》、《格列佛游记》、《哈利· 波特》、《还珠格格》
第二节
形象学的主要理论
一、他者理论: 1、文化综合论 2、“缺席说”——他者主角的缺席 阮铃玉现象 3、主观者: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块垒 二、社会总体想象物 —— 集体无意识确指全社会对异国社会文化的 总体看法。 1、社会总体想象物的双极性 (1)意识形态 认同性 ——它是被理想化的诠释,通过它,群体再现了自我存在 并由此强化了自我身份。 在文学作品中,异国形象往往是意识形态化的,它将群体基本的价 值观投射在它者身上。用自我所处的社会模式及话语重新塑造他者的形 象,将它者改造、消解,从而达到对群体(社会、文化)的整合。
二、形象学研究的特点:
1、实证性 2、跨学科性
比较文学精品课程
主讲人:张建华
第七章 形象学
形象学的内涵:其中所指涉的形象并非一般意义上的文学形象 ,而是指各国文学中描写、塑造出来的“异国”形象,这种形象的 产生与两个相关国家的社会、历史、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有关。对这 类形象的研究必须具备跨国界,超文化、超学科的研究视域。 第一节 形象学概念阐释 第二节 形象学的主要理论 第三节 形象学的研究方法与特点
第二节
形象学的主要理论
三、套话 套话——“Stereotype”——原(铅板)原陈规旧套——程式、规范
3、套话的语言特征: (1)高度浓缩性 (2)意义的相对稳定性 (3)套话的生命限度 (4)套话的隐喻性
第三节
形象学的研究方法与特点

一、形象学研究的方法; 1、形象学研究的基本原则:(巴桑)双向交流平等对话原则。 平等的内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