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会发光的物体 (1)

合集下载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会发光的物体》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会发光的物体》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会发光的物体》一、课程背景近年来,社会对素质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幼儿园作为初步的教育场所之一,在科学教育方面也开始引起人们的重视。

针对小班幼儿的特点,本教学设计以孩子们喜爱的“发光物体”为切入点,通过丰富引人入胜的活动和实验,帮助幼儿锻炼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探究精神,培养探究未知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发光物体,知道常见的发光物体有哪些;2.能够通过观察、提问、探究等方式,培养探究未知的兴趣和好奇心;3.能够通过操作实现简单的电路搭建,从而理解发光物体的基本原理;4.能够简单的判断一些物品是否发光。

三、教学内容1.什么是发光物体;2.常见的发光物体;3.发光物体的基本原理;4.通过实践搭建电路,让小班幼儿领悟产生光的条件;5.经过本次课程,能够提高幼儿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四、教学活动设计活动一:观察发光物体1.教师引入:向孩子们展示发光的物体(例如:火柴、LED灯、萤火虫等),让孩子们感受“光”的神奇和美丽。

2.举办物品的观察比赛,分小组进行观察和讨论。

3.带领孩子们回到课堂,共同总结、讨论,认识发光物体的特点。

活动二:电路实验1.教师引入:通过引入电线、螺丝帽、电池、灯泡等实物,让孩子们理解电路的整体结构。

2.通过为孩子们提供简单的电路材料,让孩子们动手搭建电路,带领孩子们认识到电路和发光物体之间的关系。

活动三:互动问答1.通过互动问答来对孩子们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行检测,提高孩子们的参与热情。

2.设计有趣的问题,例如“什么物品会发光?”、“听到发光物体这个词,你会想到什么?”等,让孩子们进行回答。

五、教学评估1.观察幼儿参与探究实验的态度和行为表现;2.通过课后问答和科普知识测试,了解幼儿是否理解本次课程所讲授的科学知识。

3.对幼儿的探究兴趣、手工能力、思维和创新能力进行评估。

六、总结本次教学课程通过对发光物体的引入和电路实验的开展,帮助幼儿探究未知的兴趣和好奇心,创造性地将仿拟操作和实践知识相结合,增强了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培养出幼儿开掘、探究和创新精神及养成观察科学现象的好习惯。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会发光的物体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会发光的物体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会发光的物体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材第四章《神奇的光》,详细内容为第一课时“会发光的物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幼儿了解生活中常见的发光物体,培养幼儿对光的认知和探索兴趣。

二、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认识并了解生活中常见的发光物体,如太阳、电灯、萤火虫等。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观察、表达、合作的能力,能通过实际操作探索光的奥秘。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光的兴趣,培养幼儿积极探索、热爱生活的态度。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光的产生和传播原理。

教学重点:让幼儿认识生活中常见的发光物体,培养幼儿对光的兴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手电筒、发光球、太阳能玩具、萤火虫模型等。

2. 学具:画纸、彩笔、手工材料(用于制作发光物体)。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教师展示手电筒,引导幼儿观察手电筒发光的现象。

(2)邀请幼儿分享生活中见过的发光物体。

2. 例题讲解(1)教师讲解太阳、电灯、萤火虫等发光物体的特点。

(2)通过实物展示,让幼儿观察、触摸,加深对发光物体的认识。

3. 随堂练习(1)教师提出问题:“你们还知道哪些会发光的物体?”(2)幼儿分组讨论,每组列举出至少三个发光物体。

4. 巩固拓展(1)教师组织幼儿进行“找光”游戏,让幼儿在教室内寻找发光物体。

(2)幼儿合作完成“发光物体”手工作品,展示并分享制作过程。

六、板书设计1. 板书会发光的物体2. 板书内容:(1)生活中常见的发光物体:太阳、电灯、萤火虫、发光球等。

(2)光的传播原理:光是由光源发出,经过传播到达我们的眼睛。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寻找生活中的发光物体(1)请幼儿在家庭中观察、记录发光物体,并与家长分享。

(2)完成一份“我发现的发光物体”绘画作品。

2. 答案:(1)发光物体示例:电视、电脑、手机、汽车车灯、霓虹灯等。

(2)绘画作品可根据幼儿实际情况自定。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多种教学手段,让幼儿充分了解发光物体,达到了教学目标。

幼儿园大班科学优秀教案《会发光的物体》

幼儿园大班科学优秀教案《会发光的物体》

幼儿园大班科学优秀教案《会发光的物体》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生活中的科学》,详细内容为第三课时《会发光的物体》。

本节课将引导幼儿认识和探索生活中常见的发光物体,了解其发光原理。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生活中常见的发光物体,能够说出它们的名称和发光原理。

2. 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法,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激发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兴趣,培养他们探索科学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发光物体的原理。

2. 教学重点:认识常见的发光物体,能够说出它们的名称和发光原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手电筒、电池、小灯泡、电线、磁铁、铁钉、蜡烛、火柴等。

2. 学具:每组一套手电筒、电池、小灯泡、电线,以及其他发光物体。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教师展示手电筒、蜡烛等发光物体,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称。

(2)讨论:这些物体为什么会发光?激发幼儿对发光物体产生兴趣。

2.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以手电筒为例,讲解其发光原理。

(2)通过实验,让幼儿观察电池、小灯泡、电线组成电路时,灯泡发光的现象。

3. 随堂练习(10分钟)(1)幼儿分组,每组利用提供的材料组成电路,使灯泡发光。

(2)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解决操作中的问题。

(2)讨论:除了课堂上所学的发光物体,生活中还有哪些发光物体?它们是如何发光的?六、板书设计1. 板书《会发光的物体》2. 内容:(1)生活中常见的发光物体:手电筒、蜡烛、电灯、萤火虫等。

(2)发光原理:电流通过导体,使导体发热发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列举出生活中的发光物体,并尝试说明其发光原理。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操作,让幼儿了解了发光物体的原理,但部分幼儿对电路的组成仍存在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

2. 拓展延伸:引导幼儿关注生活中的发光现象,如晚上的霓虹灯、节日里的烟花等,激发幼儿对科学现象的探索兴趣。

幼儿园大班科学《会发光的物体》精品教案精选

幼儿园大班科学《会发光的物体》精品教案精选

幼儿园大班科学《会发光物体》精品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选取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材中《光和影》章节《会发光物体》一节进行详细讲解。

内容主要围绕认识各种会发光物体,如自然光源(太阳、萤火虫)、人造光源(灯泡、发光玩具)等,并探讨这些光源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识别并说出生活中常见发光物体。

2. 培养幼儿对光现象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3. 提高幼儿观察、描述、比较、分类等科学探究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光源概念,区分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教学重点:引导幼儿观察和描述各种发光物体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各种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实物或图片,如太阳、萤火虫、灯泡、发光玩具等。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棒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组织幼儿观察教室内外光源,引导他们发现并说出这些光源。

2. 讲解与互动(10分钟)(1)展示各种光源实物或图片,让幼儿说出它们名字,并引导幼儿区分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2)通过提问、回答方式,让幼儿描述这些光源特点。

3. 例题讲解(5分钟)以太阳为例,讲解太阳为什会发光,它是如何照亮地球。

4. 随堂练习(5分钟)让幼儿用画笔和彩纸制作一个自己喜欢光源,并描述它特点。

(2)拓展延伸:让幼儿思考,如果没有光源,我们生活会发生哪些变化?六、板书设计1. 自然光源:太阳、萤火虫、星星等。

2. 人造光源:灯泡、发光玩具、电视等。

3. 光源特点:照亮、发热、可见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回家后,观察家里光源,并画出一个自己最喜欢光源,描述它特点。

2. 答案:根据幼儿观察到光源,正确画出光源并描述其特点。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观察、互动、实践等方式,让幼儿解各种光源特点,并能够区分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课后,我将对幼儿表现进行评价,并根据幼儿学习情况,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以便更好地满足幼儿学习需求。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会发光的物体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会发光的物体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会发光的物体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会发光的物体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材《探索自然》的第二章节,主要介绍会发光的物体。

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幼儿了解和认识生活中常见的发光物体,如太阳、电灯、星星等,并探索它们发光的原因。

二、教学目标1. 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他们探索自然现象的欲望。

2. 帮助幼儿认知和区分生活中不同的发光物体,提高他们的观察和认知能力。

3. 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幼儿了解发光物体的基本原理,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认知和了解生活中常见的发光物体,以及它们发光的原因。

难点:让幼儿理解发光物体的基本原理,并能够通过实验和观察进行验证。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实验材料(如手电筒、灯泡、电池等)。

学具:每人一个观察记录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晚上,老师带大家去户外观察天空,发现有很多闪闪发光的星星,引发幼儿对发光物体的兴趣。

2. 知识讲解(10分钟):通过多媒体展示,介绍生活中常见的发光物体,如太阳、电灯、火焰等,让幼儿认知和了解它们。

3. 实验操作(10分钟):请幼儿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手电筒、灯泡等物体发光的原因,让幼儿亲身体验和探索。

4. 随堂练习(5分钟):请幼儿根据实验结果,回答问题:“为什么手电筒会发光?”“为什么夜晚天空中的星星会发光?”等,巩固所学知识。

5. 作业布置(5分钟):让幼儿回到家里,与家长一起观察和记录生活中其他的发光物体,并画下来,第二天分享给大家。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会发光的物体1. 太阳2. 电灯3. 星星4. 火焰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观察和记录生活中其他的发光物体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幼儿认知和了解了生活中常见的发光物体,以及它们发光的原因。

在教学过程中,幼儿们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和好奇心,积极参与实验和回答问题。

大班科学领域活动:发光的物体

大班科学领域活动:发光的物体

大班科学领域活动:发光的物体简介本次大班科学领域活动的主题为“发光的物体”。

本活动旨在通过实践观察,让幼儿能够认识和了解发光现象,探究发光的原理,并了解和感受发光物体的特点和分类。

知识准备在进行本次活动之前,我们需要向幼儿介绍一些相关知识,例如:什么是光光是一种电磁波,是电性光和磁性光在空间中传递的波动现象。

光的传播速度非常快,每秒可以传播约30万公里的距离。

什么是光源光源是发光现象的物体。

按照光源的分类,可分为原色光源和混合光源。

原色光源可以单独发射一种颜色的光,常见的原色光源有红、绿、蓝三种颜色的灯。

混合光源可以发射多种颜色的光,常见的混合光源是白炽灯和荧光灯。

什么是发光现象发光是指物体在接受能量的作用下,发射出可见光的现象。

发光现象分为自然光和人工发光两种类型。

实验步骤本次活动我们将采用实验方法,让幼儿亲身感受发光的现象。

准备材料•LED灯•红、黄、蓝、绿等颜色的透明塑料纸•黑夜•白天实验步骤1.给幼儿展示LED灯,并告诉幼儿LED灯是一种发光的物体。

随后,让幼儿拿起LED灯,观察LED灯的发光现象。

2.给幼儿展示红、黄、蓝、绿等颜色的透明塑料纸,并告诉幼儿这是一种通过光的透过、反射、折射产生不同颜色的方法。

让幼儿手持LED灯,再围绕LED灯放置红、黄、蓝、绿等颜色的透明塑料纸,观察纸张的变化。

3.请幼儿试着在黑夜发现光源(如路灯,汽车大灯等)的区别,再将LED灯放在黑夜中,观察LED灯的亮度和变化。

4.在白天,让幼儿试着发现自然光源和人工光源。

5.告诉幼儿发光物体的分类可分为自然物品和人工电气、光源类物品。

总结通过本次活动,幼儿了解了发光的原理,探究了发光物体的特点和分类,同时通过实践观察,使幼儿学会了如何用透明塑料纸改变发光物体的颜色,从而开拓了幼儿的科学视野。

这也为幼儿未来更深入的科学研究和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幼儿园大班优秀科学教案《会发光的物体》

幼儿园大班优秀科学教案《会发光的物体》

幼儿园大班优秀科学教案《会发光的物体》大班优秀科学教案《会发光的物体》适用于大班的科学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能自己制定标准并根据标准对各种光进行分类,知道许多物体能发光,了解光的用途,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快来看看幼儿园大班优秀科学《会发光的物体》教案吧。

【活动目标】1、知道许多物体能发光,了解光的用途。

2、能自己制定标准并根据标准对各种光进行分类。

3、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4、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1、课件-制作光的种类手册。

2、提供手电筒、电池、玩具娃娃、电动玩具、积木、塑料玩具等若干,记录单、笔。

3、幼儿用书:《萤火虫找朋友》。

【活动过程】一、引导幼儿认识各种光源。

1、介绍材料。

教师:这里有许多材料,请你们自己试一试,看看哪些东西会发光,它是怎样发光的,并将结果记录在记录单上。

2、教师引导幼儿进行探索活动,鼓励幼儿大胆尝试,并用自己的方式进行记录。

二、幼儿讨论,扩展对光的认识。

1、教师:你发现了哪些东西会发光,它是怎样发光的?(鼓励幼儿大胆进行表述,教师用图示记录幼儿的发现。

)2、教师:除了这些东西,你还知道哪些东西会发光,它们又是怎样发光的?(教师继续用图示记录。

)三、引导幼儿对光进行分类。

1、教师:这么多的东西都能发光,这些光一样吗?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2、教师:原来每种光都互不相同,那我们怎样将它们分类呢?可以怎样分呢?(教师引导幼儿根据讲演指定标准进行分类,如自身发光、需要电力等。

)四、师生共同讨论光的用途。

1、教师:我们认识了这么多会发光的物体,光对我们有什么作用呢?2、引导幼儿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讲述光的作用。

例如:光能照明,光能传递信息,光是一种信号标志。

(绿灯-前进、红灯-停止)光能帮助人们切割和焊接、光能带给人们美好的视觉感受。

3、进一步感知体验高科技带给人们的好处。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会发光的物体》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会发光的物体》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会发光的物体》教学目标1.让幼儿了解何谓发光的物体;2.带领幼儿探究不同类型发光物体;3.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及好奇心。

教学准备1.LED灯,电水壶,蓝色荧光笔,石墨,镁带(各种发光的物体);2.投影仪(可选),幻灯片-matter.ppt;3.实验室课桌、椅子、灯等;4.“发光的”神奇手环/贴纸(可选)。

教学内容1. 导入新课问题探究•老师向幼儿展示一本科学书,书中有一些发光的物体,让幼儿说出他们知道的会发光的物体。

知识概述•通过介绍“在黑暗的夜里,星星会发出明亮的光芒,这叫星光”。

接着老师会反问:“除了星星,你们还知道哪些东西是会发光的呢?”2. 发光物体的分类前置提示•老师向幼儿展示幻灯片-matter.ppt,介绍发光物体可分为四类:天然发光物质、电光源、化学发光物和人造光源。

分类实验•老师将不同类型的发光物体分为四类,供幼儿初步了解学习(如:荧光笔、螺旋藻、电灯泡等),要求幼儿按照不同的类别把它们分好。

3. 导入实验背景介绍•老师介绍镁带和石墨,告诉幼儿它们都是电光源的一类,然后提示幼儿想一下,它们能发光吗?如果能发光,那么为什么呢?如果不发光,我们应该怎么办?实验操作1.老师提供LED荧光灯,并点亮,让幼儿围着观察;2.然后,老师将石墨和镁带加热到一定温度,并观察他们是否会发光。

4. 实验结论•镁带和石墨在加热时能发光。

这是因为它们加热时形成的气体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放出能量,导致石墨和镁带发出明亮的白色光;荧光灯则是将电能转变成光能的一种人造光源,它含有一种叫荧光粉的物质,荧光粉结构复杂,它的分子被激发后会发射出自己的能量而产生光。

教学总结•整个过程让幼儿探究不同类型的发光物体。

通过分类实验和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帮助幼儿构建和加深对发光物体知识的学习。

在实验和探究的过程中,培养幼儿们对于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

在课后,可以让幼儿们思考一下更多的会发光的物体,并同家长分享。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会发光的物体(二篇)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会发光的物体(二篇)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会发光的物体(二篇)目录: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会发光的物体一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会发出声音的绳子二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会发光的物体一活动目标1、知道许多物体能发光,了解光的用途。

2、能自己制定标准并根据标准对各种光进行分类。

活动准备1、课件-制作光的种类手册2、提供手电筒、电池、玩具娃娃、电动玩具、积木、塑料玩具等若干,记录单、笔。

3、幼儿用书:《萤火虫找朋友》活动过程一、引导幼儿认识各种光源。

1、介绍材料教师:这里有许多材料,请你们自己试一试,看看哪些东西会发光,它是怎样发光的,并将结果记录在记录单上。

2、教师引导幼儿进行探索活动,鼓励幼儿大胆尝试,并用自己的方式进行记录。

二、幼儿讨论,扩展对光的认识。

1、教师:你发现了哪些东西会发光,它是怎样发光的?(鼓励幼儿大胆进行表述,教师用图示记录幼儿的发现。

)2、教师:除了这些东西,你还知道哪些东西会发光,它们又是怎样发光的?(教师继续用图示记录。

)三、引导幼儿对光进行分类。

1、教师:这么多的东西都能发光,这些光一样吗?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2、教师:原来每种光都互不相同,那我们怎样将它们分类呢?可以怎样分呢?(教师引导幼儿根据讲演指定标准进行分类,如自身发光、需要电力等。

)四、师生共同讨论光的用途。

1、教师:我们认识了这么多会发光的物体,光对我们有什么作用呢?2、引导幼儿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讲述光的作用。

例如:光能照明,光能传递信息,光是一种信号标志。

(绿灯-前进、红灯-停止)光能帮助人们切割和焊接、光能带给人们美好的视觉感受。

3、进一步感知体验高科技带给人们的好处。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会发出声音的绳子二1、知道绳子会发出声音。

2、会运用观察比较与分析法验证自己的猜测。

3、对周围的事物有好奇心,喜欢探索。

活动准备1、若干个两孔的扣子和数条细且结实的绳子。

活动过程1、教师自制一个能使绳子发出声音的装置,请幼儿闭上眼睛,使绳子发出声音,并拆开装置,让幼儿看到教师手中的绳子和扣子,请幼儿睁开眼睛,猜测是什么东西发出的声音。

大班优秀科学教案《会发光的物体》

大班优秀科学教案《会发光的物体》

大班优秀科学教案《会发光的物体》教学目标:1. 知道什么是发光物体,了解发光物体的种类和特点。

2. 掌握什么是发光的前提条件,了解不同物质产生发光的原理。

3. 了解光的传播方式,理解发光物体的光如何传播。

4. 能够区分发光物体和反光物体,并理解它们的区别。

教学重点:1. 理解发光的前提条件和产生发光的原理。

2. 理解光的传播方式和发光物体的光传播。

3. 掌握发光物体和反光物体的区别。

教学难点:1. 理解发光物体和反光物体的区别与联系。

2. 掌握不同物质产生发光的原理。

3. 理解发光物体的光如何传播。

教学准备:投影仪、PPT、实验相关物品。

教学内容和活动安排:一、导入(5分钟)1. 引入:通过讲述有关发光物体的有趣故事或事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 导入问题:有哪些发光物体呢?它们都有什么特点?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介绍发光物体的种类和特点,如:太阳、灯泡、萤火虫等。

2. 讲解发光物体的前提条件,即激发条件,如:太阳光、电能、化学反应等。

3. 讲解不同物质产生发光的原理,如:太阳的核反应、灯泡的电能转化为光能等。

三、实验演示(20分钟)1. 进行实验演示:在黑暗的教室里,点燃一根蜡烛,观察火焰产生的光。

2. 学生讨论:为什么蜡烛会发光?发光的过程是怎样的?3. 对照探究:将蜡烛慢慢移动到一个反射壁上,观察火焰在壁上产生的光。

4.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蜡烛在墙上也能产生光?四、概念讲解(10分钟)1. 讲解光的传播方式:直线传播。

2. 探究光与物体的相互作用:光可以通过物体传播,如果物体是透明的,光可以穿过物体;如果物体是不透明的,光会被物体阻挡。

五、巩固练习(15分钟)1. PPT呈现反光物体与发光物体的图片,让学生区分它们。

2.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发光物体与反光物体的区别是什么?3. 汇报讨论结果。

六、拓展延伸(1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周围还有哪些发光物体和反光物体?2. 学生小组自主探究:学生可以选择研究发光物体或反光物体,进一步了解它们的原理和应用。

幼儿园大班科学《会发光的物体》教案(精选13篇)

幼儿园大班科学《会发光的物体》教案(精选13篇)

幼儿园大班科学《会发光的物体》教案(精选13篇)幼儿园大班科学《会发光的物体》教案(精选13篇)幼儿园大班科学《会发光的物体》教案篇1活动目标1.知道许多物体能发光,了解光的用途。

2.能自己制定标准并根据标准对各种光进行分类。

活动准备1.课件-制作光的种类手册2.提供手电筒、电池、玩具娃娃、电动玩具、积木、塑料玩具等若干,记录单、笔。

3.幼儿用书:《萤火虫找朋友》趣味练习活动过程一、引导幼儿认识各种光源。

1.介绍材料教师:这里有许多材料,请你们自己试一试,看看哪些东西会发光,它是怎样发光的,并将结果记录在记录单上。

2.教师引导幼儿进行探索活动,鼓励幼儿大胆尝试,并用自己的方式进行记录。

二、幼儿讨论,扩展对光的认识。

1.教师:你发现了哪些东西会发光,它是怎样发光的?(鼓励幼儿大胆进行表述,教师用图示记录幼儿的发现。

)2.教师:除了这些东西,你还知道哪些东西会发光,它们又是怎样发光的?(教师继续用图示记录。

)三、引导幼儿对光进行分类。

1.教师:这么多的东西都能发光,这些光一样吗?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2.教师:原来每种光都互不相同,那我们怎样将它们分类呢?可以怎样分呢?(教师引导幼儿根据讲演指定标准进行分类,如自身发光、需要电力等。

)四、师生共同讨论光的用途。

1.教师:我们认识了这么多会发光的物体,光对我们有什么作用呢?2.引导幼儿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讲述光的作用。

例如:光能照明,光能传递信息,光是一种信号标志。

(绿灯-前进、红灯-停止)光能帮助人们切割和焊接、光能带给人们美好的视觉感受。

3.进一步感知体验高科技带给人们的好处。

幼儿园大班科学《会发光的物体》教案篇2设计意图:本次次活动是由故事《萤火虫找朋友》而引起的,孩子们知道故事里的萤火虫找寻找朋友的时候看到能发光的电灯、黑夜里动物的眼睛、汽车的灯以为是自己的朋友,所以当时我提出了问题:“除了故事里的这些物体会发光,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物体会发光?”孩子们带着这一疑问和爸爸妈妈一起去收集了有关会发光物体的图片,孩子们积极性高,探索的欲望强烈从而就生成了科学活动《会发光的物体》。

大班科学:会发光的物体(一)2024

大班科学:会发光的物体(一)2024

大班科学:会发光的物体(一)引言概述:在大班科学课上,探索会发光的物体是一个非常有趣的主题。

通过观察和实验,学生们可以了解到不同物体如何发光以及发光的原理。

本文将通过五个大点来详细介绍会发光的物体,包括不同类型的发光物体、发光的原理、发光物体的应用等。

正文内容:1. 发光物体的种类a. 自然发光物体(如太阳、火焰等)b. 人工发光物体(如发光灯、闪光灯等)c. 生物发光物体(如萤火虫、海洋生物等)d. 化学发光物体(如荧光剂、荧光笔等)e. 电磁辐射发光物体(如氙灯、激光器等)2. 发光的原理a. 发光与电能的关系b. 发光与热能的关系c. 发光与化学反应的关系d. 发光与生物体的关系e. 发光与辐射能量的关系3. 发光物体的应用a. 照明:发光灯、荧光灯等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b. 通信:激光器在光纤通信中的作用c. 医疗:激光治疗仪器的应用d. 舞台艺术:舞台灯光设备在演出中的运用e. 安全标识:荧光涂料在紧急逃生标识上的应用4. 探索会发光的实验a. 制作简易发光灯:使用废旧的电池和铝箔纸制作自制发光灯b. 萤火虫实验:观察萤火虫的发光现象,了解其发光原理c. 荧光反应实验:利用荧光剂和紫外灯展示荧光反应的过程d. 电能转化实验:使用小发电机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观察发光效果e. 激光实验:使用激光器和光筛观察激光的特性和效果5. 保护眼睛的注意事项a. 避免长时间直视强光源b. 使用护目镜或眼镜保护眼睛c. 注意使用合适的光源照明d. 遵循光学器械使用要求e. 定期进行眼睛健康检查总结:通过本文我们可以了解到发光物体的不同种类、发光的原理以及其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通过实验的探索,学生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发光现象,并注意保护好自己的眼睛健康。

会发光的物体是科学世界中一个引人入胜的话题,希望本文能为大班学生带来有趣的科学知识和实验体验。

幼儿园大班科学《会发光的物体》教案(精选4篇)

幼儿园大班科学《会发光的物体》教案(精选4篇)

幼儿园大班科学《会发光的物体》教案(精选4篇)幼儿园大班科学《会发光的物体》篇1活动目标1.对电池产生兴趣,初步了解常用电池的外形特征和用途。

2.乐意参加安装电池的探索活动,感受成功的乐趣。

3.愿意与同伴一起操作、交流。

活动准备1.-照片:手电筒,课件-音乐:如果感到幸福2.大小不同的电筒若干个(分别使用1号、2号及5号电池)音乐活动过程一、观察、比较了解常用电池的外形特征,尝试从多角度发现电池的差异。

1.幼儿观察操作材料桌子上有什么?(电池)这些电池一样吗?(不一样)它们有那些地方不一样?请你从篮子里分别拿两个不一样的电池来比一比,找一找。

2.幼儿操作教师引导幼儿从不同角度去比较,鼓励幼儿与同伴一起操作、交流。

3.幼儿交流(1)你们发现这些电池那些地方不一样?小结:我们发现这些电池的颜色不一样,大小不一样,粗细不一样…(2)这些电池有没有一样的地方?小结:这些电池的一头都有一个小帽子,另一头都是平的或是凹进去的。

二、了解电池初步了解电池的用途,并探索为大小不同的电筒安装电池。

1.这些电池有什么用呢?引导幼儿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讲述,了解电池的用途(能让电筒亮起来,让电动玩具动起来,让录音机响起来…)。

2.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录音机里装电池的情况,并放录音让录音机响起来,引起幼儿安装电池的兴趣。

3.幼儿操作教师提供不同型号的电筒,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自由选择、自由操作安装电池,让电筒亮起来。

(教育幼儿要节约用电)4、请幼儿讲述自己的操作过程,并一起讨论操作中遇到的问题。

你是怎样装电池的,电筒才会亮起来?教师针对幼儿的操作情况,举典型事例。

小结:电筒的大小不同,它们也需要大小不同的电池,大电池装在大电筒里,小电池装在小电筒里。

安装电池时,要让电池上有小帽子的一头先放进去,第二个电池也是一样,然后盖紧盖子,打开开关,电筒就会亮了。

三、再次放录音音乐《如果感到幸福》,结束活动。

幼儿园大班科学《会发光的物体》教案篇2活动目标1、在拆、装、玩的过程中,了解电筒的基本构造,认识正负极,学会使用电筒。

大班科学优秀教案《会发光的物体》

大班科学优秀教案《会发光的物体》

大班科学优秀教案《会发光的物体》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什么是发光现象,探究发光的物质、发光过程及应用。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探究和实验的能力,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合作探究,培养学生观察、判断、归纳、总结的能力。

3、情感目标:让学生认识到科学知识对人类的贡献,让学生了解如何正确、安全使用电器和电池,培养学生的珍惜环境和物品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发光物质、发光过程及其应用。

2、教学难点:让学生了解如何正确、安全使用电器和电池。

三、教学过程1、导入本节课的主题为《会发光的物体》,老师初步导入时可以组织学生观察周围的环境并问孩子们:大家看到的会发光的物体是什么?(答案:月亮、太阳、灯等)。

引出发光的物质这一问题。

2、合作探究2.1、呈现物品将黑色球形物品放在教室中央,通过发讨论的方式,让学生思考如何将这个球变成发光的球。

2.2、制作夜光球发放物品,让学生观察物品,并通过老师的引导,发现其材质是由物质的复合物组成,物质的复合物在特定条件下,可以通过激发能量而发出光。

2.3、探究黑光灯教师向孩子们介绍黑光灯,让学生猜测黑光灯的作用是什么,教师给出提示后,让同学们通过黑光灯的实际应用,了解他的作用。

2.4、电池的使用通过实验的形式,让学生了解电池的使用方法,同时要让学生了解如何正确、安全地使用电池,不要随意拆卸电池,不要乱放电池等。

3、巩固让学生结合实际,回到自己的生活中,想想哪些物品是有发光现象的,这些物品是怎么发光的。

同时,还要让学生知道,发光的物质在日常生活中很常见,在夜间,闯红灯是很危险的行为。

学生应该在行路时保持正确的姿势,不要乱行乱窜。

四、教学手段1、课件演示2、实验探究3、视频观赏五、教学反思1、对于学生来说,本节课通过实验、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孩子们积极参与,提高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同时也增强了孩子们的科学知识和生活常识。

2、老师的引导方式应该注意不要过于指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更应该给予学生足够空间和时间,让学生自由探究、自由思考。

大班科学教案《会发光的物体》

大班科学教案《会发光的物体》

大班科学教案《会发光的物体》教案名称:《会发光的物体》适用年龄:大班(5-6岁)教学目标:1. 了解并识别生活中常见的会发光的物体。

2. 通过实验活动,初步理解光的产生原理。

3.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学PPT,展示生活中常见的会发光的物体图片。

2. 实验材料:手电筒、镜子、蜡烛、玻璃杯、水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师引导幼儿回忆生活中见过哪些会发光的物体,引发幼儿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讲解1. 展示PPT,逐一介绍太阳、月亮、星星、灯泡、萤火虫、荧光棒等会发光的物体,让幼儿认识这些物体。

2. 解释光的产生原理:光是能量的一种形式,当物质内部的能量发生变化时,就会发出光。

例如,燃烧的蜡烛、通电的灯泡等。

三、实验活动1. 实验一:点燃蜡烛,让幼儿观察蜡烛火焰的光芒,并用手遮挡火焰,观察有什么变化。

2. 实验二:打开手电筒,用镜子反射光线,让幼儿观察并体验光的反射现象。

3. 实验三:将装有水的玻璃杯放在点亮的手电筒前,让幼儿观察水中光的变化,体验光的折射现象。

四、讨论与总结1. 让幼儿分享自己在实验中的发现和感受,引导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光的产生和传播。

2. 总结光的产生原理和光的反射、折射现象。

五、拓展活动布置家庭作业,让幼儿回家寻找更多会发光的物体,并尝试解释它们为什么会发光。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直观的实物展示和有趣的实验活动,帮助幼儿理解了光的产生原理,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但在实验过程中,需要教师细心指导,确保幼儿的安全。

同时,也需要家长的配合,让幼儿能在家中继续探索和学习。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会发光的物体》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会发光的物体》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会发光的物体》一、教学内容本次教学内容是让孩子们了解会发光的物体以及它们的特点。

通过观察和探究,引导孩子们发现事物的神奇之处,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培养孩子们的科学兴趣。

二、教学目标1.让孩子们了解会发光的物体的定义和特点;2.培养孩子们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3.提高孩子们的交流和合作能力;4.增加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

三、教学前准备1.准备发光物体的实物和图片,如荧光笔、闪闪的星星等;2.配备黑板、白板、笔等教学资源;3.准备纸、笔、彩色小球等学习工具;4.设计互动性游戏环节。

四、教学流程第一步:导入新课教师根据课题查询相关资料,简述“发光是什么”,并且展示有关的图片,并让孩子们回答以下问题:1.你们见过哪些会发光的物体?2.它们都有什么特点?第二步:实验探究1.学生分组,每组发放一根荧光笔。

让他们在黑暗的教室里尽情的涂画,并观察荧光的效果。

教师引导孩子们仔细观察和发现荧光的特点。

2.引导孩子们完成实验探究,如放置不同的闪闪星星或者荧光小球等,在黑暗中观察它们的不同效果。

教师应该让孩子们观察到物体不同的颜色和形状,以巩固本次课程的学习。

第三步:互动游戏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们建立小团队,给出多个发光物体的图片,并让孩子们用纸和笔,画出会发光的物体,然后在短短的时间内快速找出猜到正确数量多的小伙伴。

第四步:结语教师在课堂最后让学生总结和展示本课程的学习方法和心得,对于不足的问题进行纠正。

五、教学评价1.实验课堂可通过学生小组讨论,具有张弛有度的灵活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互动游戏措施表现出了学生们的好奇心和学习热情,从而提高了学生们的参与度。

3.整体评价来说,该教案根据学科内容,提供了有助于学生学习和成长的方法。

六、延伸阅读科学是万物的交响乐。

当学生在教育的场所学习探究的过程,教师可以引导他们接触到更多的科学知识,并践行自己的社会责任,将自己的认识和能力带给社会和国家。

大班科学教案《会发光的物体》

大班科学教案《会发光的物体》

大班科学教案《会发光的物体》教案名称:大班科学教案《会发光的物体》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孩子们了解和认识生活中常见的会发光的物体,理解其发光原理。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实践操作等方式,培养孩子们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孩子们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培养他们热爱生活、善于发现美的心态。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会发光的物体及其发光原理。

2. 教学难点:引导孩子们自己发现并总结出会发光的物体的特点。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各种会发光的物体(如手电筒、荧光棒、萤火虫等)、投影设备、实验器材等。

2. 学生准备:无特殊要求。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展示一个会发光的物体(如手电筒),引发孩子们的兴趣,并引入本节课的主题——会发光的物体。

2. 新课讲解:(1)教师逐一展示会发光的物体,并让孩子们说出它们的名字。

(2)教师解释这些物体为什么会发光,简单介绍发光原理。

3. 实践操作:(1)分组活动:每组分配一些会发光的物体,让孩子们自行观察并尝试总结出会发光物体的特点。

(2)集体讨论:各组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教师引导孩子们共同归纳出会发光物体的共同特点。

4. 总结回顾:(1)教师带领孩子们复习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强调会发光物体的特点和发光原理。

(2)鼓励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发现更多会发光的物体。

五、教学评价:1. 过程评价:观察孩子们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反应,以及他们在实践操作中的表现。

2. 结果评价:通过提问和小测验的方式,检查孩子们是否掌握了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六、教学反思:在课程结束后,教师应对本次教学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教训,以便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改进和提高。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会发光的物体(三篇)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会发光的物体(三篇)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会发光的物体(三篇)教学资料参考范本目录: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会发光的物体一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会发出声音的绳子二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会爬的植物三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会发光的物体一活动目标1、知道许多物体能发光,了解光的用途。

2、能自己制定标准并根据标准对各种光进行分类。

活动准备1、课件-制作光的种类手册2、提供手电筒、电池、玩具娃娃、电动玩具、积木、塑料玩具等若干,记录单、笔。

3、幼儿用书:《萤火虫找朋友》活动过程一、引导幼儿认识各种光源。

1、介绍材料教师:这里有许多材料,请你们自己试一试,看看哪些东西会发光,它是怎样发光的,并将结果记录在记录单上。

2、教师引导幼儿进行探索活动,鼓励幼儿大胆尝试,并用自己的方式进行记录。

二、幼儿讨论,扩展对光的认识。

1、教师:你发现了哪些东西会发光,它是怎样发光的?(鼓励幼儿大胆进行表述,教师用图示记录幼儿的发现。

)2、教师:除了这些东西,你还知道哪些东西会发光,它们又是怎样发光的?(教师继续用图示记录。

)三、引导幼儿对光进行分类。

1、教师:这么多的东西都能发光,这些光一样吗?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2、教师:原来每种光都互不相同,那我们怎样将它们分类呢?可以怎样分呢?(教师引导幼儿根据讲演指定标准进行分类,如自身发光、需要电力等。

)四、师生共同讨论光的用途。

1、教师:我们认识了这么多会发光的物体,光对我们有什么作用呢?2、引导幼儿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讲述光的作用。

例如:光能照明,光能传递信息,光是一种信号标志。

(绿灯-前进、红灯-停止)光能帮助人们切割和焊接、光能带给人们美好的视觉感受。

3、进一步感知体验高科技带给人们的好处。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会发出声音的绳子二1、知道绳子会发出声音。

2、会运用观察比较与分析法验证自己的猜测。

3、对周围的事物有好奇心,喜欢探索。

活动准备1、若干个两孔的扣子和数条细且结实的绳子。

活动过程1、教师自制一个能使绳子发出声音的装置,请幼儿闭上眼睛,使绳子发出声音,并拆开装置,让幼儿看到教师手中的绳子和扣子,请幼儿睁开眼睛,猜测是什么东西发出的声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