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教案:会发光的物体

合集下载

幼儿园大班科学优秀教案《会发光的物体》

幼儿园大班科学优秀教案《会发光的物体》

幼儿园大班科学优秀教案《会发光的物体》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生活中的科学》,详细内容为第三课时《会发光的物体》。

本节课将引导幼儿认识和探索生活中常见的发光物体,了解其发光原理。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生活中常见的发光物体,能够说出它们的名称和发光原理。

2. 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法,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激发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兴趣,培养他们探索科学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发光物体的原理。

2. 教学重点:认识常见的发光物体,能够说出它们的名称和发光原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手电筒、电池、小灯泡、电线、磁铁、铁钉、蜡烛、火柴等。

2. 学具:每组一套手电筒、电池、小灯泡、电线,以及其他发光物体。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教师展示手电筒、蜡烛等发光物体,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称。

(2)讨论:这些物体为什么会发光?激发幼儿对发光物体产生兴趣。

2.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以手电筒为例,讲解其发光原理。

(2)通过实验,让幼儿观察电池、小灯泡、电线组成电路时,灯泡发光的现象。

3. 随堂练习(10分钟)(1)幼儿分组,每组利用提供的材料组成电路,使灯泡发光。

(2)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解决操作中的问题。

(2)讨论:除了课堂上所学的发光物体,生活中还有哪些发光物体?它们是如何发光的?六、板书设计1. 板书《会发光的物体》2. 内容:(1)生活中常见的发光物体:手电筒、蜡烛、电灯、萤火虫等。

(2)发光原理:电流通过导体,使导体发热发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列举出生活中的发光物体,并尝试说明其发光原理。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操作,让幼儿了解了发光物体的原理,但部分幼儿对电路的组成仍存在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

2. 拓展延伸:引导幼儿关注生活中的发光现象,如晚上的霓虹灯、节日里的烟花等,激发幼儿对科学现象的探索兴趣。

幼儿园大班科学《会发光的物体》教案精选

幼儿园大班科学《会发光的物体》教案精选

幼儿园大班科学《会发光的物体》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材第四章《神奇的光》,详细内容为“会发光的物体”。

通过本章学习,使幼儿了解生活中常见的发光现象,培养幼儿对光的认知和探索兴趣。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认识生活中常见的发光物体,了解它们的发光原理。

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激发幼儿对科学现象的探究欲望。

3. 培养幼儿合作、分享的品质,提高幼儿的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不同发光物体的发光原理。

教学重点:让幼儿掌握生活中常见的发光物体,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手电筒、电池、小灯泡、电线、开关、发光玩具、图片等。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棒、透明胶带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教师展示手电筒,引导幼儿观察手电筒的发光现象。

(2)邀请幼儿分享自己生活中见过的发光物体。

2. 例题讲解(15分钟)(1)教师展示发光物体(如电池、小灯泡、电线、开关等),讲解它们的发光原理。

(2)教师通过图片和实物,让幼儿认识生活中常见的发光物体,如太阳、月亮、萤火虫、发光玩具等。

(3)教师引导幼儿观察、思考,让幼儿尝试用自己的话表达这些物体的发光原理。

3. 随堂练习(10分钟)(1)教师发放画纸、彩笔等材料,让幼儿画出自己心中的发光物体。

(2)幼儿互相展示作品,分享自己的创作思路。

4. 小组讨论(5分钟)(1)教师将幼儿分成小组,让幼儿讨论生活中还有哪些会发光的物体。

(1)教师带领幼儿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

(2)教师布置课后作业,引导幼儿将所学知识延伸到家庭和生活中。

六、板书设计1. 会发光的物体2. 内容:(1)发光物体:太阳、月亮、萤火虫、发光玩具等。

(2)发光原理:电池、小灯泡、电线、开关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寻找生活中的发光物体请幼儿在课后观察、寻找生活中的发光物体,并用自己的话描述它们的发光原理。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会发光的物体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会发光的物体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会发光的物体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会发光的物体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材《探索自然》的第二章节,主要介绍会发光的物体。

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幼儿了解和认识生活中常见的发光物体,如太阳、电灯、星星等,并探索它们发光的原因。

二、教学目标1. 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他们探索自然现象的欲望。

2. 帮助幼儿认知和区分生活中不同的发光物体,提高他们的观察和认知能力。

3. 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幼儿了解发光物体的基本原理,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认知和了解生活中常见的发光物体,以及它们发光的原因。

难点:让幼儿理解发光物体的基本原理,并能够通过实验和观察进行验证。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实验材料(如手电筒、灯泡、电池等)。

学具:每人一个观察记录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晚上,老师带大家去户外观察天空,发现有很多闪闪发光的星星,引发幼儿对发光物体的兴趣。

2. 知识讲解(10分钟):通过多媒体展示,介绍生活中常见的发光物体,如太阳、电灯、火焰等,让幼儿认知和了解它们。

3. 实验操作(10分钟):请幼儿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手电筒、灯泡等物体发光的原因,让幼儿亲身体验和探索。

4. 随堂练习(5分钟):请幼儿根据实验结果,回答问题:“为什么手电筒会发光?”“为什么夜晚天空中的星星会发光?”等,巩固所学知识。

5. 作业布置(5分钟):让幼儿回到家里,与家长一起观察和记录生活中其他的发光物体,并画下来,第二天分享给大家。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会发光的物体1. 太阳2. 电灯3. 星星4. 火焰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观察和记录生活中其他的发光物体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幼儿认知和了解了生活中常见的发光物体,以及它们发光的原因。

在教学过程中,幼儿们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和好奇心,积极参与实验和回答问题。

大班科学活动会发光的物体教案【含教学反思】 (2)

大班科学活动会发光的物体教案【含教学反思】 (2)

大班科学活动会:发光的物体教案教学目标•了解什么是发光体•掌握如何制作简单的发光物品•加深理解光的性质和特征•培养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教学准备•电池、LED灯•小铜线、手电筒•纸板、颜料、配料等•课堂展示台和播放器教学步骤1. 导入老师向学生介绍发光的物体,询问学生对发光的看法和了解程度,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发光体?2. 知识普及老师通过投影仪展示光的性质和特征,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发光体的概念和原理。

3. 制作发光物品老师和学生分成小组,利用电池、LED灯、铜线等简单材料,制作简单的发光物品。

步骤如下:1.使用电池和LED灯制作一个小型的电路;2.将铜线与LED灯焊接起来,形成一个简单的电路;3.使用手电提供能量,使LED灯点亮。

4. 设计发光扑克牌老师带领学生一起设计发光扑克牌,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发光世界。

步骤如下:1.学生自主创意,选择自己所喜欢的动物或者形状;2.利用纸板和颜料等材料进行制作,并且在内部放置LED灯等电子材料以达到闪烁的效果。

5. 报告展示每个小组展示自己完成的发光物品,并通过自己的制作过程向大家分享自己学会的经验和技巧,让同学们从中学到更多的知识和技巧。

教学反思这节课的教学是以构建知识群体为中心的,利用生动有趣的制作方式,将基础科技知识进行生动的演示和现实,以启发学生对科技的热爱,并加深对光学原理的理解,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创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让学生在实践中更好地掌握发光体的原理和特点,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但是本讲义的设计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电子基础,可以通过在前置讲义中教授一些基础的电子线路相关知识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会发光的物体》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会发光的物体》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会发光的物体》一、教学目标1.了解“发光”概念,感知光线和光源。

2.了解光源的种类,学习区分光源和非光源物体。

3.学习剪纸制作发光物品的方法。

4.通过实践体验探究发光物体的特性和原理,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究兴趣和观察能力。

二、教学内容《会发光的物体》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光源的概念,学习区分光源和非光源物体;学习剪纸制作发光物品的方法。

2.难点:通过实践体验探究发光物体的特性和原理。

四、教学准备1.课件、PPT等教学辅助工具。

2.剪纸、彩色纸、小手电筒、黑色纸张等材料。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1.通过展示各种发光物品,如灯泡、小手电筒、火炬等,引导孩子发表感受和认知发光的概念。

2.带领孩子探讨“什么是发光”,引导孩子提出相关问题,即“发光的物品是如何发光的”“发光物品的种类有哪些”等。

(二)讲解1.引导孩子观察灯泡、火炬等发光物品,了解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它们亮着,能发出光。

2.通过对几种常见的发光物品的观察,引导孩子认识常见的光源。

3.讲解光源和非光源物品的定义和区别。

(三)实践体验1.提供剪纸和彩色纸,教孩子们制作一个发光的物品。

2.提供小手电筒和黑色胶纸,让孩子们体验黑暗中的发光物品。

(四)总结1.引导孩子回顾今天学到的“光源”和“发光”的概念,并了解了光源的种类,还制作了一个发光物品。

2.引导孩子回顾发现的问题,发表自己的异议和质疑。

(五)巩固练习1.请孩子在回家后观察家中的发光物品,并将观察结果带回学校,与小伙伴分享。

2.请孩子在学校观察周围环境中的发光物品,拍照记录下来。

六、教学反思本次幼儿园大班科学课的主要内容是“会发光的物体”,经过采用导入、讲解、实践体验和总结等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应用,既帮助了孩子们了解了发光的概念,更加深入地认识了光源和非光源物体,还通过制作发光物品和黑暗中的亲身体验让孩子们更加直观、深入地理解了“发光”的原理和过程。

同时,本课程注重了本体验与回顾学习的有效对接,不仅使得孩子们乐在其中,更是为他们日后更深入的科学探索奠定了基础。

大班科学教案:会发光的物体 (2)

大班科学教案:会发光的物体 (2)

大班科学教案:会发光的物体一、教学目标1.学生具有发现和认识能发光的物体的能力。

2.学生能够了解光的基本特性和物体与光的作用。

3.学生能够观察和描述光的影响,发现光的传播过程。

4.学生能够体验并掌握制作荧光材料的方法。

二、教学准备1.材料:日光灯、手电筒、荧光笔、荧光纸、荧光粉、珠光纸、玻璃棒、磁铁。

2.设备:投影仪、电脑、幻灯片制作软件、实验板。

3.教具:图片、视频、实物样品、教案。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1.通过投影仪播放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探究会发光的物体。

2.出示实物样品,如荧光笔、日光灯等。

3.让学生集体讨论,看看学生有哪些物品在黑暗中能发光,并听取学生的观点。

2. 理论知识讲解1.光和物质的关系。

2.光的基本特性。

3.光对物体的影响和作用。

4.观察光的传播过程。

5.制作荧光材料的方法。

3. 实验操作环节1.制作荧光材料,如荧光纸、荧光笔、荧光粉等。

2.用荧光笔画图案,放到黑暗的房间里观察它的变化。

3.用手电筒、日光灯照射荧光纸和荧光笔,观察其发光情况和角度变化。

4.用玻璃棒、磁铁等简单的物品,探究光的传播过程,增加学生的观察能力。

4. 总结回顾1.重新回顾物体与光的作用。

2.总结讲解的理论知识。

3.分小组分享制作荧光材料的方法和体验。

4.对学生的问题和困惑进行解答。

四、教学亮点1.通过引导和实验,让学生自己探究会发光的物体,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

2.采用视觉化和互动的综合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记忆效果。

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亲自制作荧光材料并观察其变化,提高学生实验技能。

4.结合班级实际情况,增加有趣的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五、教学评价本节科学课的教学目标、教学准备以及教学过程设计的每一个环节都非常细致周全,并且结合了集体讨论、理论讲解和实验操作等多种学习方式进行教学,非常符合大班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需求。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和实验操作,学生基本掌握制作荧光材料的方法,锻炼了其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同时提高了学生对于光带来的变化和作用的认识。

幼儿园大班科学《会发光的物体》教案精选

幼儿园大班科学《会发光的物体》教案精选

幼儿园大班科学《会发光的物体》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材第四章《光和影》的第二节《会发光的物体》。

详细内容包括:了解生活中常见的光源,认识不同光源的特点,探索光的传播和反射现象,培养幼儿对光的感知和认知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道常见光源的特点,能区分天然光源和人工光源。

2. 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光的传播和反射现象,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3. 培养幼儿对光的兴趣,激发幼儿探索自然科学的欲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光的传播和反射现象的理解。

教学重点:认识常见光源,了解光源的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手电筒、镜子、玻璃球、透明胶带、卡片等。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教师出示手电筒,引导幼儿观察手电筒发出的光,提问:“你们知道光是从哪里来的吗?”2. 例题讲解(1)教师通过展示图片,引导幼儿认识天然光源(如太阳、月亮)和人工光源(如电灯、蜡烛)。

(2)教师讲解光的传播和反射现象,如镜子反光、玻璃球折射光等。

3. 随堂练习(1)教师出示卡片,卡片上有各种光源,让幼儿判断是天然光源还是人工光源。

(2)教师组织幼儿进行“找光”游戏,让幼儿在教室内寻找光源,并说出光源的特点。

4. 巩固知识(1)教师提出问题,让幼儿回答:“你们还知道哪些会发光的物体?它们有什么特点?”(2)教师邀请幼儿上台展示自己找到的发光物体,并分享其特点。

六、板书设计1. 板书《会发光的物体》2. 板书内容:(1)天然光源:太阳、月亮等。

(2)人工光源:电灯、蜡烛等。

(3)光的传播和反射现象:镜子反光、玻璃球折射光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找一找生活中的光源,画下来并描述它们的特点。

2. 答案示例:(1)太阳:圆形,黄色,给人温暖的感觉。

(2)电灯:长方形,白色,可以照亮房间。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幼儿了解了光源的特点,掌握了光的传播和反射现象。

幼儿园大班优秀科学教案《会发光的物体》

幼儿园大班优秀科学教案《会发光的物体》

幼儿园大班优秀科学教案《会发光的物体》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材第四章《光和影》第三节《会发光的物体》。

详细内容包括:认识各种会发光的物体,了解它们发光的原理,探索光的传播和反射现象。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和掌握生活中常见的会发光的物体,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

2. 通过观察、实践和讨论,使幼儿理解光的传播和反射原理,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3. 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激发他们探索未知世界的热情。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光的传播和反射原理。

教学重点:认识各种会发光的物体,了解它们的发光原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手电筒、镜子、透明胶带、各种会发光的物体(如灯泡、荧光棒、发光玩具等)。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手电筒,让幼儿观察手电筒的光。

然后让幼儿分组,每组发一个手电筒,让他们在教室内寻找会发光的物体。

2. 讲解与讨论(10分钟)教师邀请幼儿分享他们找到的会发光的物体,引导幼儿观察和分析这些物体的共同特点。

接着,教师通过讲解和图示,让幼儿了解光的传播和反射原理。

3.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展示一个发光的灯泡,让幼儿思考:为什么灯泡会发光?通过讲解,让幼儿了解电流通过灯丝时,灯丝会发热发光的原理。

4. 随堂练习(5分钟)教师发放画纸和彩笔,让幼儿画出他们找到的会发光的物体。

完成后,邀请幼儿分享并解释他们的作品。

5. 小组活动(15分钟)教师将幼儿分成小组,每组发放一个镜子、透明胶带和各种会发光的物体。

让幼儿利用这些材料,尝试反射光线,观察光线的传播和反射现象。

六、板书设计1. 板书《会发光的物体》2. 板书内容:光的传播和反射原理常见的会发光物体:灯泡、荧光棒、发光玩具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你找到的会发光的物体,并解释它为什么会发光。

答案示例:我画了一个灯泡,因为它里面有电流通过灯丝,使灯丝发热发光。

大班科学优秀教案《会发光的物体》

大班科学优秀教案《会发光的物体》

大班科学优秀教案《会发光的物体》一、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自然光和人造光2.了解会发光的物体有哪些3.认识黑暗中的光和色彩效应二、教学准备1.一个会发光的物品,如闹表、手电筒等2.许多闪光灯和手电筒3.黑纸和白纸4.一些色块或贴纸三、教学过程a. 导入环节1.教师介绍今天的主题,问孩子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发光吗?2.让孩子们看电灯,问他们电灯为什么亮?3.教师通过上述提问导入感性认识环节,引导学生们思考、猜测和发问。

b. 经验探究环节1.让孩子们用手指夹住闹钟,放在阳光下头转动,问他们发现了什么。

教师可以在这个环节中引入自然光和人造光的概念。

2.为孩子们展示一个手电筒并让他们看到它的光亮,问孩子们手电筒为什么能发光。

教师可以概括出:物体发光,需要有光源。

3.教师分配学生组进行实验,分别用不同的发光物(如黄色、蓝色和红色贴纸)放在黑白背景的纸张上观察,向学生解释出黑暗中会得到不同颜色的效应,并引导学生们讨论原因。

c. 知识拓展环节1.介绍物体发光的原因,通过现实生活中的认知进行理解。

2.引入“荧光”和“磷光”的概念,结合实例让学生感知和理解。

d. 提高拓展环节1.引导学生了解更多关于光的知识,如:光的反射和折射。

2.让学生们自己设计实验,让他们通过实验进一步了解自然光和人造光之间的区别。

四、教学总结通过本次课程的学习,我们了解到物体发光需要有光源。

不同颜色的效应可以通过实验发现,以此帮助孩子们认识到黑暗中的光和色彩效应。

在提高拓展环节中,孩子们可以自己设计实验,发掘更多关于光的知识。

五、板书设计•物体的发光需要有光源•动手实验,认识黑暗中的光和色彩效应•拓展知识,光的反射和折射。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会发光的物体(二篇)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会发光的物体(二篇)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会发光的物体(二篇)目录: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会发光的物体一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会发出声音的绳子二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会发光的物体一活动目标1、知道许多物体能发光,了解光的用途。

2、能自己制定标准并根据标准对各种光进行分类。

活动准备1、课件-制作光的种类手册2、提供手电筒、电池、玩具娃娃、电动玩具、积木、塑料玩具等若干,记录单、笔。

3、幼儿用书:《萤火虫找朋友》活动过程一、引导幼儿认识各种光源。

1、介绍材料教师:这里有许多材料,请你们自己试一试,看看哪些东西会发光,它是怎样发光的,并将结果记录在记录单上。

2、教师引导幼儿进行探索活动,鼓励幼儿大胆尝试,并用自己的方式进行记录。

二、幼儿讨论,扩展对光的认识。

1、教师:你发现了哪些东西会发光,它是怎样发光的?(鼓励幼儿大胆进行表述,教师用图示记录幼儿的发现。

)2、教师:除了这些东西,你还知道哪些东西会发光,它们又是怎样发光的?(教师继续用图示记录。

)三、引导幼儿对光进行分类。

1、教师:这么多的东西都能发光,这些光一样吗?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2、教师:原来每种光都互不相同,那我们怎样将它们分类呢?可以怎样分呢?(教师引导幼儿根据讲演指定标准进行分类,如自身发光、需要电力等。

)四、师生共同讨论光的用途。

1、教师:我们认识了这么多会发光的物体,光对我们有什么作用呢?2、引导幼儿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讲述光的作用。

例如:光能照明,光能传递信息,光是一种信号标志。

(绿灯-前进、红灯-停止)光能帮助人们切割和焊接、光能带给人们美好的视觉感受。

3、进一步感知体验高科技带给人们的好处。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会发出声音的绳子二1、知道绳子会发出声音。

2、会运用观察比较与分析法验证自己的猜测。

3、对周围的事物有好奇心,喜欢探索。

活动准备1、若干个两孔的扣子和数条细且结实的绳子。

活动过程1、教师自制一个能使绳子发出声音的装置,请幼儿闭上眼睛,使绳子发出声音,并拆开装置,让幼儿看到教师手中的绳子和扣子,请幼儿睁开眼睛,猜测是什么东西发出的声音。

大班科学教案《会发光的物体》

大班科学教案《会发光的物体》

大班科学教案《会发光的物体》一、教学目标:2.了解光的传播和折射;3.培养观察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二、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发光玩具、闪光灯、小夜灯等;2.实验准备:有光源的暗室。

三、教学步骤:1.导入(5分钟)学生回答后,教师将闪光灯和小夜灯等发光物体展示给学生,让学生仔细观察,并和他们之前提到的物体进行对比。

2.引入(10分钟)教师告诉学生,我们身边有很多会发光的物体,你们知道它们是怎么发光的吗?学生猜测后,教师解释说,这些物体发光是因为它们能够吸收光并再次发出光。

教师将一块发光玩具展示给学生,让学生仔细观察。

然后,教师将发光玩具放入一个有光源的暗室中,并关闭门。

学生观察玩具的变化。

3.实验(2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一起进行以下实验:a)实验1:光的传播教师在黑板上画一个点,然后拿起一个手电筒,将光照在点上,让学生观察点的变化。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光的传播能够照亮周围的物体。

b)实验2:光的折射教师准备一块透明的玻璃板,让学生仔细观察,并告诉学生在玻璃板上涂上水,再用手电筒照在玻璃板上。

学生观察发现,光经过水的时候会发生折射,并引导学生了解什么是光的折射。

4.总结(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实验过程和结果,然后让学生总结会发光的物体是怎么发光的,并简单解释光的传播和折射的概念。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环境中的其他会发光的物体,如灯泡、天上的星星等,并让学生进行描述和解释。

6.小结(5分钟)四、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了会发光的物体是怎么发光的,并初步了解了光的传播和折射。

同时,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会发光的物体,培养了他们的观察能力。

不过,在实验环节的设计上,可以增加一些趣味性的实验,吸引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幼儿园大班科学《会发光的物体》教案(精选13篇)

幼儿园大班科学《会发光的物体》教案(精选13篇)

幼儿园大班科学《会发光的物体》教案(精选13篇)幼儿园大班科学《会发光的物体》教案(精选13篇)幼儿园大班科学《会发光的物体》教案篇1活动目标1.知道许多物体能发光,了解光的用途。

2.能自己制定标准并根据标准对各种光进行分类。

活动准备1.课件-制作光的种类手册2.提供手电筒、电池、玩具娃娃、电动玩具、积木、塑料玩具等若干,记录单、笔。

3.幼儿用书:《萤火虫找朋友》趣味练习活动过程一、引导幼儿认识各种光源。

1.介绍材料教师:这里有许多材料,请你们自己试一试,看看哪些东西会发光,它是怎样发光的,并将结果记录在记录单上。

2.教师引导幼儿进行探索活动,鼓励幼儿大胆尝试,并用自己的方式进行记录。

二、幼儿讨论,扩展对光的认识。

1.教师:你发现了哪些东西会发光,它是怎样发光的?(鼓励幼儿大胆进行表述,教师用图示记录幼儿的发现。

)2.教师:除了这些东西,你还知道哪些东西会发光,它们又是怎样发光的?(教师继续用图示记录。

)三、引导幼儿对光进行分类。

1.教师:这么多的东西都能发光,这些光一样吗?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2.教师:原来每种光都互不相同,那我们怎样将它们分类呢?可以怎样分呢?(教师引导幼儿根据讲演指定标准进行分类,如自身发光、需要电力等。

)四、师生共同讨论光的用途。

1.教师:我们认识了这么多会发光的物体,光对我们有什么作用呢?2.引导幼儿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讲述光的作用。

例如:光能照明,光能传递信息,光是一种信号标志。

(绿灯-前进、红灯-停止)光能帮助人们切割和焊接、光能带给人们美好的视觉感受。

3.进一步感知体验高科技带给人们的好处。

幼儿园大班科学《会发光的物体》教案篇2设计意图:本次次活动是由故事《萤火虫找朋友》而引起的,孩子们知道故事里的萤火虫找寻找朋友的时候看到能发光的电灯、黑夜里动物的眼睛、汽车的灯以为是自己的朋友,所以当时我提出了问题:“除了故事里的这些物体会发光,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物体会发光?”孩子们带着这一疑问和爸爸妈妈一起去收集了有关会发光物体的图片,孩子们积极性高,探索的欲望强烈从而就生成了科学活动《会发光的物体》。

大班科学教案《会发光的物体》

大班科学教案《会发光的物体》

大班科学教案《会发光的物体》
教学目标
1.了解什么是发光体,以及有哪些物体会发光。

2.探究发光体发光的原因。

3.学习如何用手电筒实验模拟黑暗中的发光情况。

4.培养观察、思考、探究和实验的能力。

教学资源
1.手电筒、光棒、荧光笔等发光体。

2.黑布或黑纸,以模拟黑暗环境。

3.PPT或图片等辅助教学资源。

教学步骤
一、导入环节
1.学生们坐在教室中央,老师在黑暗的情况下手持发光体,让学生们猜测这是什么。

2.引导学生们探讨发光体的特点,引出这节课的主题。

二、知识讲解
1.讲解发光体的概念,以及发光体的种类。

2.介绍不同发光体的特点和用途。

3.探讨发光体发光的原因,包括内部结构和物理特性等。

三、实验环节
1.将教室的灯光关闭,让学生们进入黑暗的环境中。

2.演示手电筒实验,让学生们观察手电筒照射在黑暗环境中的情况。

3.让学生们分组,自行探究不同发光体在黑暗中的发光情况,并用荧光笔在黑板上绘制。

四、总结
1.回顾本节课的内容,让学生们总结发光体的特点和种类。

2.引导学生思考发光体发光的原因,并简单讲解相关物理原理。

3.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例如如何在夜间穿越森林等。

教学评估
1.观察学生在实验环节中是否能够认真观察、探究和思考。

2.给学生出一些小题目或需要思考的问题,以检验学生是否理解了本课内容。

3.鼓励学生在家中进行发光实验,以巩固所学知识。

大班科学优秀教案《会发光的物体》

大班科学优秀教案《会发光的物体》

大班科学优秀教案《会发光的物体》一、教学目标1.了解常见的会发光的物体,如太阳、灯泡、萤火虫等。

2.通过实验和观察,探究物体发光的原理。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4.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探索未知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认识常见的会发光的物体,了解其发光原理。

2.教学难点:通过实验,探究物体发光的原理。

三、教学准备1.教具:太阳、灯泡、萤火虫模型、手电筒、电池、小灯泡、导线等。

2.教学环境:宽敞的教室,有充足的光线。

四、教学过程1.导入(1)教师带领幼儿观察教室内的发光物体,如灯泡、电脑屏幕等。

(2)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这些物体会发光?2.新课讲解(1)教师介绍太阳,讲解太阳发光的原理,让幼儿了解太阳对地球的重要性。

(2)教师介绍灯泡,讲解灯泡发光的原理,让幼儿了解电的作用。

(3)教师介绍萤火虫,讲解萤火虫发光的原理,让幼儿了解生物发光现象。

3.实验与观察(1)教师演示手电筒发光实验,让幼儿观察手电筒内部结构,了解手电筒发光原理。

(2)教师指导幼儿分组进行小灯泡发光实验,让幼儿动手操作,观察灯泡发光过程。

4.活动延伸(1)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寻找发光物体”的游戏,让幼儿在校园内寻找发光物体,并记录下来。

(2)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发光物体绘画”活动,让幼儿用画笔描绘出自己认识的发光物体。

(2)教师鼓励幼儿提出问题,共同探讨,解答疑惑。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讲解、实验、观察等多种形式,让幼儿对发光物体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2.教师在课堂上注重引导幼儿动手操作,培养幼儿的实践能力。

3.教师在活动中关注幼儿个体差异,鼓励每个幼儿积极参与,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4.课后,教师应关注幼儿的学习效果,及时进行反馈和指导。

六、教学评价1.评价幼儿对发光物体的认知程度,如能说出常见发光物体的名称、发光原理等。

2.评价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如能独立完成小灯泡发光实验。

3.评价幼儿的观察力和思考力,如能发现物体发光的共同特点。

幼儿园大班科学《会发光的物体》教案(精选4篇)

幼儿园大班科学《会发光的物体》教案(精选4篇)

幼儿园大班科学《会发光的物体》教案(精选4篇)幼儿园大班科学《会发光的物体》篇1活动目标1.对电池产生兴趣,初步了解常用电池的外形特征和用途。

2.乐意参加安装电池的探索活动,感受成功的乐趣。

3.愿意与同伴一起操作、交流。

活动准备1.-照片:手电筒,课件-音乐:如果感到幸福2.大小不同的电筒若干个(分别使用1号、2号及5号电池)音乐活动过程一、观察、比较了解常用电池的外形特征,尝试从多角度发现电池的差异。

1.幼儿观察操作材料桌子上有什么?(电池)这些电池一样吗?(不一样)它们有那些地方不一样?请你从篮子里分别拿两个不一样的电池来比一比,找一找。

2.幼儿操作教师引导幼儿从不同角度去比较,鼓励幼儿与同伴一起操作、交流。

3.幼儿交流(1)你们发现这些电池那些地方不一样?小结:我们发现这些电池的颜色不一样,大小不一样,粗细不一样…(2)这些电池有没有一样的地方?小结:这些电池的一头都有一个小帽子,另一头都是平的或是凹进去的。

二、了解电池初步了解电池的用途,并探索为大小不同的电筒安装电池。

1.这些电池有什么用呢?引导幼儿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讲述,了解电池的用途(能让电筒亮起来,让电动玩具动起来,让录音机响起来…)。

2.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录音机里装电池的情况,并放录音让录音机响起来,引起幼儿安装电池的兴趣。

3.幼儿操作教师提供不同型号的电筒,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自由选择、自由操作安装电池,让电筒亮起来。

(教育幼儿要节约用电)4、请幼儿讲述自己的操作过程,并一起讨论操作中遇到的问题。

你是怎样装电池的,电筒才会亮起来?教师针对幼儿的操作情况,举典型事例。

小结:电筒的大小不同,它们也需要大小不同的电池,大电池装在大电筒里,小电池装在小电筒里。

安装电池时,要让电池上有小帽子的一头先放进去,第二个电池也是一样,然后盖紧盖子,打开开关,电筒就会亮了。

三、再次放录音音乐《如果感到幸福》,结束活动。

幼儿园大班科学《会发光的物体》教案篇2活动目标1、在拆、装、玩的过程中,了解电筒的基本构造,认识正负极,学会使用电筒。

大班科学教案《会发光的物体》

大班科学教案《会发光的物体》

大班科学教案《会发光的物体》教案名称:大班科学教案《会发光的物体》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孩子们了解和认识生活中常见的会发光的物体,理解其发光原理。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实践操作等方式,培养孩子们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孩子们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培养他们热爱生活、善于发现美的心态。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会发光的物体及其发光原理。

2. 教学难点:引导孩子们自己发现并总结出会发光的物体的特点。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各种会发光的物体(如手电筒、荧光棒、萤火虫等)、投影设备、实验器材等。

2. 学生准备:无特殊要求。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展示一个会发光的物体(如手电筒),引发孩子们的兴趣,并引入本节课的主题——会发光的物体。

2. 新课讲解:(1)教师逐一展示会发光的物体,并让孩子们说出它们的名字。

(2)教师解释这些物体为什么会发光,简单介绍发光原理。

3. 实践操作:(1)分组活动:每组分配一些会发光的物体,让孩子们自行观察并尝试总结出会发光物体的特点。

(2)集体讨论:各组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教师引导孩子们共同归纳出会发光物体的共同特点。

4. 总结回顾:(1)教师带领孩子们复习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强调会发光物体的特点和发光原理。

(2)鼓励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发现更多会发光的物体。

五、教学评价:1. 过程评价:观察孩子们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反应,以及他们在实践操作中的表现。

2. 结果评价:通过提问和小测验的方式,检查孩子们是否掌握了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六、教学反思:在课程结束后,教师应对本次教学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教训,以便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改进和提高。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会发光的物体(三篇)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会发光的物体(三篇)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会发光的物体(三篇)教学资料参考范本目录: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会发光的物体一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会发出声音的绳子二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会爬的植物三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会发光的物体一活动目标1、知道许多物体能发光,了解光的用途。

2、能自己制定标准并根据标准对各种光进行分类。

活动准备1、课件-制作光的种类手册2、提供手电筒、电池、玩具娃娃、电动玩具、积木、塑料玩具等若干,记录单、笔。

3、幼儿用书:《萤火虫找朋友》活动过程一、引导幼儿认识各种光源。

1、介绍材料教师:这里有许多材料,请你们自己试一试,看看哪些东西会发光,它是怎样发光的,并将结果记录在记录单上。

2、教师引导幼儿进行探索活动,鼓励幼儿大胆尝试,并用自己的方式进行记录。

二、幼儿讨论,扩展对光的认识。

1、教师:你发现了哪些东西会发光,它是怎样发光的?(鼓励幼儿大胆进行表述,教师用图示记录幼儿的发现。

)2、教师:除了这些东西,你还知道哪些东西会发光,它们又是怎样发光的?(教师继续用图示记录。

)三、引导幼儿对光进行分类。

1、教师:这么多的东西都能发光,这些光一样吗?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2、教师:原来每种光都互不相同,那我们怎样将它们分类呢?可以怎样分呢?(教师引导幼儿根据讲演指定标准进行分类,如自身发光、需要电力等。

)四、师生共同讨论光的用途。

1、教师:我们认识了这么多会发光的物体,光对我们有什么作用呢?2、引导幼儿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讲述光的作用。

例如:光能照明,光能传递信息,光是一种信号标志。

(绿灯-前进、红灯-停止)光能帮助人们切割和焊接、光能带给人们美好的视觉感受。

3、进一步感知体验高科技带给人们的好处。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会发出声音的绳子二1、知道绳子会发出声音。

2、会运用观察比较与分析法验证自己的猜测。

3、对周围的事物有好奇心,喜欢探索。

活动准备1、若干个两孔的扣子和数条细且结实的绳子。

活动过程1、教师自制一个能使绳子发出声音的装置,请幼儿闭上眼睛,使绳子发出声音,并拆开装置,让幼儿看到教师手中的绳子和扣子,请幼儿睁开眼睛,猜测是什么东西发出的声音。

大班科学教案《会发光物体》

大班科学教案《会发光物体》

大班科学教案《会发光物体》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会发光的物体。

2.认识各种会发光的物体。

3.了解光的传播方式。

4.理解光的反射和折射。

教学重点:1.会发光的物体的特点。

2.光的传播方式。

3.光的反射和折射。

教学难点:1.光的反射和折射的概念理解。

2.如何观察会发光的物体。

教学准备:1.投影仪。

2.幻灯片或实物图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与学生互动,询问学生对光的认识和了解。

2.通过发放一张图片,要求学生说出图片上的物体是否会发光,引出今天的课题。

二、讲解(20分钟)1.引导学生思考会发光的物体有哪些。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

2.展示一些实物图片,如太阳、火灯等,与学生分享各种会发光的物体。

3.讲解光的传播方式,包括直线传播和弯曲传播。

通过幻灯片讲解或实物演示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光的传播方式。

三、实验(30分钟)1.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制作简单的光线传播的实验装置。

2.要求学生观察光线沿直线传播的现象,并记录实验结果。

3.引导学生进行一个集中实验,观察光在介质中传播时的现象,并引导学生记录实验结果。

四、总结(15分钟)1.与学生一起讨论实验结果,归纳总结光的传播方式。

2.引导学生理解光的反射和折射的概念,并通过幻灯片讲解或实物演示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

3.结合实际生活例子,让学生感受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

五、拓展(15分钟)1.布置拓展任务,要求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的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并记录下来。

2.用幻灯片或实物图片展示一些奇妙的光线传播现象,激发学生对光学的兴趣。

六、作业(5分钟)1.要求学生完成拓展任务并写成观察报告。

2.预习下一节课内容。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导入、讲解、实验、总结、拓展和作业等多种教学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光的传播方式、光的反射和折射的概念,并培养学生观察和记录的能力。

教学过程中,我更加注重与学生互动,让学生主动参与,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活跃度。

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亲自体验和探索光的传播现象,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幼儿园大班优秀科学教案《会发光的物体》

幼儿园大班优秀科学教案《会发光的物体》

幼儿园大班优秀科学教案《会发光的物体》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光和影》,详细内容包括:了解自然界中会发光的物体,探索光的来源,认识光与影的关系,以及动手制作简单的发光装置。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自然界中会发光的物体,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2. 帮助幼儿理解光的来源和光与影的关系,提高他们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3. 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光的来源和光与影的关系。

重点:认识自然界中会发光的物体,动手制作简单的发光装置。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手电筒、电池、小灯泡、电线、胶带、各种发光物体(如萤火虫、发光玩具等)。

2. 学具:每组一套手电筒、电池、小灯泡、电线、胶带,以及各种发光物体。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在黑暗的教室内寻找发光的物体,如萤火虫、发光玩具等,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这些物体的特点。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出示手电筒,讲解手电筒的构造和发光原理,引导幼儿了解光的来源。

3. 随堂练习(5分钟)幼儿分组,每组尝试组装一个手电筒,并观察手电筒发光的现象。

4. 讲解光与影的关系(10分钟)教师通过实际操作,让幼儿观察光照射在不同物体上产生的影子,引导幼儿了解光与影的关系。

5. 动手制作发光装置(15分钟)教师指导幼儿利用电池、小灯泡、电线等材料,制作一个简单的发光装置。

每组展示自己的发光装置,分享制作过程中的感受和学到的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自然界中会发光的物体:萤火虫、发光玩具等。

2. 光的来源:手电筒、电池、小灯泡等。

3. 光与影的关系:光照射在物体上产生影子。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找一找家里的会发光的物体,记录下来并说明它们的特点。

答案示例:台灯,使用电能发光,可以照亮房间。

2. 作业题目:用身边的材料制作一个简单的发光装置。

答案示例:使用电池、小灯泡、电线等材料,制作一个发光的小灯笼。

大班科学教案《会发光的物体》

大班科学教案《会发光的物体》

大班科学教案《会发光的物体》1500字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发光体以及发光的原理。

2.了解不同物体的发光特性。

3.能够举例说明一些常见的发光物体。

教学重点:1.发光体的定义和原理。

2.不同物体的发光特性。

教学难点:1.发光体的原理。

2.如何通过实验理解和验证发光特性。

教学准备:1.会发光的物体的图片。

2.黑板、彩色粉笔。

3.杯子、电池、铜线、铝纸、发光二极管。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教师出示会发光的物体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发光体的兴趣。

2.教师与学生讨论,提问:“你见过哪些发光物体?”“你知道为什么它们会发光吗?”引导学生思考。

二、概念讲解(15分钟)1.教师通过黑板上的示意图,简要地说明发光体是指能够自己发光的物体。

2.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发光体能够发光,并讲解发光的原理:发光体发出的光是由原子或分子的能级跃迁而产生的。

当电子从高能级跃迁到低能级时,会释放出能量,这部分能量以光的形式来到我们眼前,形成发光现象。

3.教师讲解不同物体的发光特性,如金属发光、半导体发光等。

三、实验展示(20分钟)1.教师展示一个简单的实验,将铜线连接在电池的两极上,然后将末端的铜线与金属杯子接触,观察杯子是否发光。

并让学生自己实验。

2.教师再展示另一个实验,将发光二极管连接在电池的正负极上,观察二极管是否发光。

3.通过实验展示,让学生亲眼见证发光的现象,加深对发光体的理解。

四、讨论与总结(15分钟)1.教师与学生讨论刚才的实验结果,引导学生总结出发光体的特点,如金属在特定条件下会发光,而发光二极管则会在通电时发光。

2.教师帮助学生回答先前提出的问题:“你见过哪些发光物体?”“你知道为什么它们会发光吗?”并让学生举例说明。

五、拓展延伸(15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哪些物体能够发光?为什么太阳能发光?2.教师可以介绍一些常见的发光物体,如火焰、太阳、发光海洋生物等,并帮助学生理解它们的发光原理。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了解了发光体的定义和原理,以及不同物体的发光特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活动目标】
1、知道许多物体能发光,了解光的用途。

2、能自己制定标准并根据标准对各种光进行分类。

【活动准备】
1、课件-制作光的种类手册。

2、提供手电筒、电池、玩具娃娃、电动玩具、积木、塑料玩具等若干,记录单、笔。

3、幼儿用书:《萤火虫找朋友》。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认识各种光源。

1、介绍材料。

教师:这里有许多材料,请你们自己试一试,看看哪些东西会发光,它是怎样发光的,并将结果记录在记录单上。

2、教师引导幼儿进行探索活动,鼓励幼儿大胆尝试,并用自己的方式进行记录。

二、幼儿讨论,扩展对光的认识。

1、教师:你发现了哪些东西会发光,它是怎样发光的?
(鼓励幼儿大胆进行表述,教师用图示记录幼儿的发现。


2、教师:除了这些东西,你还知道哪些东西会发光,它们又是怎样发光的?(教师继续用图示记录。


三、引导幼儿对光进行分类。

1、教师:这么多的东西都能发光,这些光一样吗?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2、教师:原来每种光都互不相同,那我们怎样将它们分类呢?可以怎样分呢?
(教师引导幼儿根据讲演指定标准进行分类,如自身发光、需要电力等。


四、师生共同讨论光的用途。

1、教师:我们认识了这么多会发光的物体,光对我们有什么作用呢?
2、引导幼儿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讲述光的作用。

例如:光能照明,光能传递信息,光是一种信号标志。

(绿灯-前进、红灯-停止)光能帮助人们切割和焊接、光能带给人们美好的视觉感受。

3、进一步感知体验高科技带给人们的好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