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板块之常用通假字

合集下载

高考语文文言文通假字

高考语文文言文通假字
26、左手倚一衡木(同“横”,横向 ) 27、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乎(同“豪”,冬天鸟)兽身上的细毛
28、曲终收拨当心画(同“划”,用拨子)拨 29、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同“花”,花朵 )
30、扁鹊望桓候而还走(同“旋”,掉转 ) 31、秦王还柱而走(同“绕”,环绕 )
32、甚矣,汝之不惠(同“慧”,聪明 )
10、手裁举,则又超忽而跃(同“才”刚刚 )
11、仓鹰击于殿上(同“苍”青色 )
12、齐与楚从亲( 同“纵”合纵 ) 13、既陈而后击之(同“阵”布阵 ) 14、屈平既绌( 同“黜”罢免) 15、所识穷乏者得我欤( 同“德”感恩,感谢恩惠 ) 16、一夜飞度镜湖月( 同“渡”,渡过 ) 17、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同“尔”,你的)

82、张良出,要项伯(同“邀”邀请 )
83、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同“晻”暗沉沉 )
84、顷之,烟炎张天(同“焰”火焰 )
85、日以尽矣(同“已”已经 )
86、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同“犹”像 ) 87、而望名誉之光,道德之行,难已 ( 同“矣”啊 )
88、皆阳应曰( 同“佯”假装)
89、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同“早” )
通假字
1. 召有司( 官员 )案图(同“按”,察看 ) 2. 愿伯具(详细地)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同“背”背叛 ) 3、设九宾于廷(同“傧”,迎宾的人)
4、汉军罢,弗能追(同“疲”,疲乏 ) 5、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 同“披”,散开 )
6、不复一一自辨(同“辨”,辨别 ) 7、焉用亡郑以陪邻( 同“倍”,增加 ) 8、不( 同“否” )者,若属(你们这些人)皆且( 将要 )为所( 被 )虏 9、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同“曝”晒 )
98、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同“猝”突然,仓促) 99、谁习计会,能为文收责于薛者乎(同“债”债务 )

【考试总结】高中文言文常见通假字(含出处)

【考试总结】高中文言文常见通假字(含出处)

【考试总结】高中文言文常见通假字(含出处) 1.案:通“按”,审察,察看,动词。

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廉颇蔺相如列传》)2.罢:通“疲”,疲劳,形容词。

罢夫羸老,易子而咬其骨。

(《论积贮疏》)3.颁:通“斑”。

颁白,头发花白,形容词。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寡人之于国也》)4.板:通“版”,字版,名词。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

(《活板》)5.倍:通“背”,背叛,忘记,动词。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鸿门宴》)6.被:①通“披”,穿着,动词。

闻妻言,如被冰雪。

(《促织》)②通“披”,披散,覆盖在肩背上,动词。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

(《屈原列传》)7.辟:通“避”,躲避,动词。

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

(《崤之战》)8.弊:通“敝”,困乏,衰败,形容词。

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

(《出师表》)9.不:通“否”,不,副词。

或师焉,或不焉。

(《师说》)10.材:通“才”,才能,名词。

食之不能尽其材。

(《马说》)11.裁:通“才”,刚刚,副词。

手裁举,则又超忽而跃。

(《促织》)12.采:通“彩”,色彩,颜色,名词。

成五采,此天子气也。

(《鸿门宴》)13.雠:通“仇”,仇敌,仇人,名词。

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

(《伶官传序》)14.绌:通“黜”,罢免官职,动词。

屈平既绌,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

(《屈原列传》) 15.从:通“纵”,与“横”相对,名词。

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过秦论》)16.当:通“挡”,遮挡,动词。

垣墙周庭,以当南日。

(《项脊轩志》)17.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动词。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鱼我所欲也》)18.而:通“尔”,你的,人称代词。

某所,而母立于兹。

(《项脊轩志》)19.反:通“返”,往返,动词。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愚公移山》)20.奉:通“俸”,俸禄,薪俸,名词。

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

(《触龙说赵太后》)21.衡:①通“横”,跟“竖、直”相对,名词。

高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归纳(二篇)

高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归纳(二篇)

高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归纳一、文言实词1.通假字(1)北冥有鱼(通“溟”,大海)(2)小知不及大知(通“智”,智慧)(3)此小大之辩也(通“辨”,区别)(4)旬有五日而后反(通“又”;通“返”,往返)(5)而徵一国(通“耐”,能)(6)御六气之辩(通“变”,变化)2.古今异义(1)腹犹果然古义:食饱之状今义:副词,表示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2)众人匹之古义:一般人今义:多数人,大家(3)虽然,犹有未树也。

古义:虽然这样今义:转折连词(4)穷发之北古义:毛,草木今义:头发(5)小年不及大年3.一词多义(1辩此小大之辩也(通“辨”,区别)而御六气之不辩(通“变”,变化)(2)知之二虫又何知(动词,知道)小知不及大知(名词,智慧)(3)名北冥有鱼,其名为鲲(名词,名称)圣人无名(名词,声名)(4)息去以____月息者也(名词,气息,这里指风)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名词,气息)4.词类活用(1)名词用作动词。

而后乃今将图南(往南飞)/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往南飞)(2)使动用法。

德合一君(使……满意)/彼于致福者(使……到来)/而徵一国者(使……信任)三、文言句式1.判断句(1)此小大之辩也(“也”表示判断语气)(2)《齐谐》者,志怪者也(“者……也”表示判断语气)(3)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者……也”表示判断语气)2.省略句(1)翱翔(于)蓬蒿之间(省略介词“于”)(2)且举世誉之而(宋荣子)不加劝(省略主语“宋荣子”)(3)众人匹(于)之(省略介词“于”)(4)众人匹之,(众人)不亦悲乎(省略主语“众人”)3.疑问句(1)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奚以为,表示疑问语气)(2)奚以知其然也(“奚以”,表示疑问语气)(3)彼且奚适也(“奚”,表示疑问语气)4.倒装句(1)而莫之天阏者(夭阏之,宾语前置)(2)彼且奚适也(适奚,宾语前置)(3)奚以知其然也(以奚,宾语前置)(5)翱翔蓬蒿之间(于蓬蒿之间翱翔,介宾短语后置)高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归纳(二)(一)判断句:1、“离骚”者,犹离忧也。

高考语文文言文通假字

高考语文文言文通假字

高考语文文言文通假字本文是关于高考语文文言文通假字,感谢您的阅读!高考语文文言文通假字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说(yuè):通“悦”,愉快。

2、诲女知之乎?……是知也。

(《论语十则》)女:通“汝”,你。

知:通“智”,聪明。

3、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扁鹊见蔡桓公))还:通“旋”,回转,掉转。

4、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

(《扁鹊见蔡桓公》)齐:通“剂”。

5、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狼》)止:通“只”。

6、日之其所亡。

(《乐羊子妻》)亡:通“无”。

河曲智叟亡以应。

(《愚公移山》)亡:通“无”。

7、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

(《为学》)屏:通“摒”。

8、对镜帖花黄。

……火伴皆惊忙。

(《木兰诗》)帖:通“贴”。

火:通“伙”。

9、无他,但手熟尔。

(《买油翁》)尔:通“耳”,相当于“罢了”。

10、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如梦令》李清照)争:通“怎”。

11、路转溪头忽见。

(《西江月》辛弃疾)见,通“现”。

才美不外见……(《马说》)见:通“现”。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见:通“现”。

12、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口技》)坐:通“座”。

13、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伤仲永》)扳:通“攀”,牵,引。

14、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愚公移山》)反:通“返”。

15、甚矣,汝之不惠。

(《愚公移山》)惠:通“慧”,聪明。

16、一厝逆东,一厝雍南。

(《愚公移山》)厝:通“措”,放置。

17、问渠那得清如许。

(《观书有感》)那:通“哪”,怎么。

18、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三峡》)阙:通“缺”。

19、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闲情记趣》)强:通“僵”,僵硬。

20、傧者更道,从大门入。

(《晏子故事两篇》)道:通“导”,引导。

21、缚者曷为者也?(《晏子故事两篇》)曷:通“何”。

22、圣人非所与熙也。

(《晏子故事两篇》)熙:通“嬉”,开玩笑。

23、饰以玫瑰,辑以翡翠。

(《买椟还珠》)辑:通“缉”,连缀。

高考语文必备知识积累:常见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分类

高考语文必备知识积累:常见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分类


诀别,离别
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史记·荆轲刺秦王》)


捆绑犯人的大绳子
君之惠,不以累臣衅鼓。(《崤之战》)


古代女子梳妆用的镜匣
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孔雀东南飞》)


分裂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梦游天姥吟留别》)


并力,合力
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史记·鸿门宴》)



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过秦论》)
以往
从前
从这里开始
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城予赵。(《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感激
深深地感谢
感,感动;激,奋激
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出师表》)
具体
明确,不抽象,细致
具,具备;体,形体
亦雁荡具体而微者。(《雁荡山》)
智力
理解事物的能力
智,智谋;力,力量
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六国论》)


商人
舟中估客莫漫狂,小姑前年嫁彭郎。(《过大孤山小孤山》)
函胡
含糊
不清楚
南声函胡,北音清越。(《石钟山记》)
缙绅
搢绅
把笏板插在带间,引申指官僚士大夫。
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莫知计所出。(《〈指南录〉后序》)


精华,精粹
吾党菁华,付之一炬。(《黄花岗烈士事略序》)


把守
距关,毋内诸侯。(《史记·鸿门宴》)


用热水焐
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扁鹊见蔡桓公》)

高考文言文通假字汇总及练习

高考文言文通假字汇总及练习

高考文言文通假字汇总及练习1、木直中绳,糅以为轮。

(糅:同“煤”,以火烘木,使其弯曲。

)2、虽有其槁暴,不复挺者。

(有:同“又”。

暴:同“曝”,晒干。

)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知:同“智”,智慧)s4、君子生非异也。

(生:同“性”,天赋,资质。

)5、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受:同“授”,教授。

)6、或师焉,或不焉。

(不:同“否”。

)7、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冯:同“凭”。

)8、山川相缪。

(缪:同“缭”,连结,盘绕。

)9、举匏尊以相属。

(尊:同“樽”,酒杯。

)10、自余为僇人。

(僇:同“戮”,刑辱。

)11、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趣:同“趋”,往,赴。

)13、暴秦之欲无厌。

(同“餍”,满足)14、当与秦相较。

(同“倘”,如果)15、万几宸翰之宝。

(同“机”)16、肇锡余以嘉名(同“赐”)17、扈江离与辟芷兮(同“僻”)18、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同“措”,插。

)19、几为巡徼所陵迫死(同“凌”,欺侮)20、主辱,臣死有余僇(同“戮”,罪)21、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同“只”,不过,仅仅;同“又”)22、独五人之皦皦(同“皎皎”,光明显耀的样子)23、敛赀财以送其行(同“资”)24、亦曷故哉(同“何”,疑问代词)25、共其乏困(同“供”,供给)26、夫晋,何厌之有(同“餍”,满足)27、秦伯说,与郑人盟(同“悦”,高兴)28、失其所与,不知(同“智”,明智)29、肉袒伏斧质(同“锧”,承斧的砧板)30、可予不(同“否”)31、拜送书于庭(同“廷”,朝堂)32、召有司案图(同“按”)33、相如度秦王特以诈详为予赵城(同“佯”,假装)34、设九宾于廷(同“傧”)35、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同“穆”)36、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同“熟”,仔细)37、请奏盆缶瓦秦王(同“缶”)38、距关,毋内诸侯(同“拒”,据守;同“纳”,纳入)39、要项伯(同“邀”,邀请)40、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同“背”,违背)41、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同“早”,早上)42、令将军与臣有郤(同“隙”,隔阂,嫌隙)43、因击沛公于坐(同“座”,座位)44、拔剑切而唱之(同"啖”,吃)45秋豪不敢有所近(同“毫”,丝毫)46、泾流之大(同“径”,直)47、不辩牛马(同“辨”,分辨、辨别)48、其不仁兹甚(同“滋”,更加)49、又或有纪载而语焉不详(通“记”,记述)50、而予三十年前所主唱之三民主义(通“倡”,倡导)51、无乃尔是过与(与通欤,表揣测的句末语气)52、俨骖跳于上路(“俨”通“严”,整治,有此一说)53、云销雨霁(“销”通“消”,消散)54、青雀黄龙之轴(“轴”通“舳”,船)55、忽奔腾而砰湃(“砰湃”通“澎湃”,波涛汹涌的声音)56、夙遭闵凶(通“悯”,怜悯)57、零丁孤苦(通“伶仃”,孤独的样子)58、常在床蓐(通“褥”,草席)59、四十有四(通“又”)60、五尺之僮(通“童”,童仆)指出通假字并解释1、木直中绳,糅以为轮。

高考语文《通假字》复习资料

高考语文《通假字》复习资料

高考语文《通假字》复习资料A案:通“按”,审察,察看。

如:“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B罢:通“疲”,疲劳。

如:“罢夫羸老易子而咬其骨。

”颁:通“斑”,头发花白。

如:“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板:通“版”,字版。

如:“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

”暴:通“曝”,晒。

如:“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

”暴:通“曝”,暴露,显露。

如:“思厥先祖父,暴霜露。

”“忠义暴于朝廷。

”倍:通“背”,背叛,违背。

如:“倍道而妄行,则天不能使之吉。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被:通“披”,覆盖在肩背上。

如:“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

”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

”俾倪:通“睥睨”,斜着眼看。

如:“见其客朱亥,俾倪。

”辟:通“避”,躲避。

如:“其北陵,文王所辟风雨也。

”辟:通“僻”,行为不正。

如:“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弊:通“敝”,困顿,失败。

如:“秦有余力而制其弊。

”弊:通“敝”,疲惫,衰败。

如:“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

”“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

”宾:通“傧”,迎接客人的人。

如:“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不:通“否”,不。

如:“或师焉,或不焉。

”不:通“否”,在用肯定、否定式表示选择的句子里,表示否定的一方面。

如:“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C材:通“才”,才能。

如:“食之不能尽其材。

”裁:通“才”,刚刚。

如:“手裁举,则又超忽而跃。

”采:通“彩”,颜色,彩色。

如:“须臾成五采。

” “成五采,此天子气也。

”仓:通“苍”,黑色。

如:“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藏:通“脏”,脏腑。

如:“未至二三里,摧藏马悲哀。

”唱:通“倡”,倡导。

如:“而予三十年前所主唱之三民主义、五权宪法。

”钞:通“抄”,抄写。

如:“道中手自钞录。

”绌:通“黜”,罢免官职。

如:“屈平既绌。

”从:通“纵”,合纵,联合抗秦。

如:“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

”厝:通“措”,放置。

如:“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实词之通假字偏义复词教案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实词之通假字偏义复词教案

④邻里共救之,幸而得息()
⑤乡使听客之言,不弗牛酒()
⑥曲突徙薪亡恩泽()
⑦主人乃寤而请之()
答案:①“傍”同“旁”,旁边②“不”同“否”,否则③“嘿”同“默”,沉默④“息”同“熄”,灭⑤“乡”同“向”,当初;“弗”同“费”,破费⑥“亡”同“无”,没有⑦“寤”同“悟”,醒悟,觉悟。

在文言文的翻译中,如果结合语境推测出的意思和本字含义关系不大时,要考虑通假的可能。

注意通假的几种情况,要么字音相同,要么字形有联系。

二、偏义复词——特殊实词多关注
偏义复词就是一个词由两个意义相近或相对的语素构成,其中只有一个语素表示意义,另一个语素只作陪衬(衬字)。

例如:“冀缓急或可救助”,需救助的情况只能是“急”,故“缓”没有意义,“缓急”是偏义复词。

偏义复词的类型有:①语义相近的偏义复词;②语义相对的偏义复词。

类型典例
语素意义相同或相近“假舟楫者,非能水也”(《劝学》)中的“舟楫”,只有“舟”的意义,没有“楫”的意义,“楫”是衬字
语素意义相对“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中的“出入”,“出”是出去,“入”是进来,在这里偏用“入”的意义,“出”是衬字
【精准点拨】
偏义复词识别“三根据”“三注意”
方法示例
三根据根据句子语境来判定
如《孔雀东南飞并序》中“我有亲父兄,
性行暴如雷”,全诗之中,未言及兰芝有
父,“父兄”一词的意义当偏指在“兄”
这个语素上面
根据语法关系来判定
如《孔雀东南飞并序》中“昼夜勤作息,
伶俜萦苦辛”,状语“勤”只能修饰“作”,。

2025年高考语文之文言文复习:通假字+偏义复词课件

2025年高考语文之文言文复习:通假字+偏义复词课件

“属”通“嘱”
2、去掉偏旁
①食之不能尽其材
“材”代替“才”
② 拜送于庭
“庭”代替“廷”
3、更换偏旁
①屈平既绌,其后秦欲伐齐
“绌”通“黜”,罢免,革除
②为请诸朝,发太仓米振之
“振”通“赈”,赈济
通假字的判断方法:
一、联想同音字
1.山川相缪。 (缪,通“缭”,盘绕,环绕。)
2.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通“斑”。)
② 勤心事公姥,夜夜不能寐 公姥:偏义复词,婆婆。
③ 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 父兄:偏义复词,指兄长。
1.
练一练:找出下面句子中的偏义复词:
①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崩殂:“崩”指皇帝死,“殂”指平民死,偏义在“崩”,“殂”是衬字
②冀缓急或可救助
偏义在“急”,“缓”是衬字。
③世之有饥穰ráng,天之行也
文言实词的特点
活用性──可以按习惯临时改变语法功能,用作其他词类,名词可用 作动词;动词形容词又可以活用为名词,又有使动、意动等特殊的 动宾关系。 通假性──用语音相同,相近的字代替本字,这在今天看来类似于写 错别字,但在古人是一种习惯。
凡通假字都要按本字来解释,也应读本字的音。 本字 古人在书写时本应该使用的字。
示例
①行李之往来,共其
(供)
乏困。
②失其所与,不知。
(智)
更换偏旁,找出本字
根据声旁相同的形声字互相替代,形成通假 的情况,我们可以给通假字更换偏旁,从而找 出本字。
①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贴)
②距关,毋内诸侯。
(拒)
取消偏旁,找出本字
根据形声字代替声旁字为本字构成通假的现 ①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

文言文考试最常见的60例通假字,必须掌握!

文言文考试最常见的60例通假字,必须掌握!

文言文考试最常见的60例通假字,必须掌握!文言文考试最常见的60例通假字,必须掌握!今天分享的是语文常见通假字(60例),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1.案:通“按”,审察,察看,动词。

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廉颇蔺相如列传》)2.罢:通“疲”,疲劳,形容词。

罢夫羸老,易子而咬其骨。

(《论积贮疏》)3.颁:通“斑”。

颁白,头发花白,形容词。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寡人之于国也》)4.板:通“版”,字版,名词。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

(《活板》)5.倍:通“背”,背叛,忘记,动词。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鸿门宴》)6.被:①通“披”,穿着,动词。

闻妻言,如被冰雪。

(《促织》)②通“披”,披散,覆盖在肩背上,动词。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

(《屈原列传》)7.辟:通“避”,躲避,动词。

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

(《崤之战》)8.弊:通“敝”,困乏,衰败,形容词。

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

(《出师表》)9.不:通“否”,不,副词。

或师焉,或不焉。

(《师说》)10.材:通“才”,才能,名词。

食之不能尽其材。

(《马说》)11.裁:通“才”,刚刚,副词。

手裁举,则又超忽而跃。

(《促织》)12.采:通“彩”,色彩,颜色,名词。

成五采,此天子气也。

(《鸿门宴》)13.雠:通“仇”,仇敌,仇人,名词。

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

(《伶官传序》)14.绌:通“黜”,罢免官职,动词。

屈平既绌,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

(《屈原列传》)15.从:通“纵”,与“横”相对,名词。

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过秦论》)16.当:通“挡”,遮挡,动词。

垣墙周庭,以当南日。

(《项脊轩志》)17.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动词。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鱼我所欲也》)18.而:通“尔”,你的,人称代词。

某所,而母立于兹。

(《项脊轩志》)19.反:通“返”,往返,动词。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愚公移山》)20.奉:通“俸”,俸禄,薪俸,名词。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实词——通假字课件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实词——通假字课件
通假字的情况 一 本义、引申义、比喻义都解释不通时,考虑通假 二 根据字音推断 三 根据字形推断

一 本义、引申义、比喻义都解释不通时,考虑通假
1.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 “卒”通“猝”,仓促
2.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简”通“拣”,挑选
3.某所,而母立于兹 。 “而”通“尔”,你(的)

者。人谓主人曰:“乡使听客之言,不费牛酒,终无火患。
今论功而请宾,曲突徙薪亡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宾邪?”主
人乃寤而请之。
文中的通假字有: 傍——旁 不——否 坐——座 乡——向
嘿——默 亡——无
息——熄 寤——悟

请完成P326面《旧唐书·李昭德传》

P326面《旧唐书·李昭德传》
(一)实词(解释词义)
【注释】①直突:笔直的烟囱。②上行:上座。③功次: 功劳的 等级。④录:记住,指邀请。
请找出文中的通假字
评 客有过主人者,见其灶直突①,傍有积薪。客谓主人,
更为曲突,远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患。主人嘿然不应。俄而
家果失火,邻里共救之,幸而得息。于是杀牛置酒,谢其邻
人,灼烂者在于上行②,余各以功次③坐,而不录④言曲突
通 文 假 言

字 之
通假字

本字 古人在书写时本应该使用的字。 通 通用之意。 假 借用之意,即借用音同或音近的字去替代本字。

“通假”
所谓“通假”,就是两个 字通用或这个字借用为那 个字,在解释通假字时我 们一般用“通”来表示, 如“A通B”。

通用字
假借字
古今字
本无其字,同音替代

1.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张衡传》) “员”通“圆”

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高频文言文通假字(共100个)

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高频文言文通假字(共100个)

高考高频文言文通假字1.案通按:审察,察看。

动词。

“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2.颁通斑:头发花白。

形容词。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3.板通版:字版,雕版。

名词。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

”4.暴通曝:①晒。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 ②暴露,显露。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

”5.桮通杯:酒器。

名词。

“沛公不胜桮杓,不能辞。

”6.倍通背:背叛,忘记。

动词。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7.被通披:①披散。

“屈原至于滨,被发行吟泽畔。

” ②穿上。

“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

”8.敝通弊:①困顿,失败。

“秦有余力而制其敝。

”②弊通敝,破旧,谦词。

“而为弊邑宸宇,亦寡人之愿。

”9.辩通辨:差别。

“此小大之辩也。

”10.不通否:①副词,不。

“或师焉,或不焉。

”②疑问语气词,吗。

“察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11.采通彩:色彩。

“须臾成五采。

”12.裁通才:时间副词。

“手裁举,则又超忽而跃。

”13.钞通抄:抄写。

动词。

“适中手自钞录。

”14.雠通仇:①仇敌,仇人。

“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

”②仇恨。

“仇雠敌战之国也。

”15.绌通黜:罢免官职。

动词。

“屈平既绌。

”16.从通纵:①合纵。

“赵使平原君求救,合从于楚。

”②与“横”相对。

“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17.道通导:引导。

动词。

“故善者因之,其次利道之。

18.当:①通“挡”,抵挡。

动词。

“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操者。

”②当通倘,如果。

“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19.得通德:感激。

动词。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20.度通渡:渡过,越过。

“一夜飞度镜湖月。

”21.堕通隳:毁弃。

动词。

“堕军实而长寇仇,亡无日矣!”22.反通返:返回。

动词。

“人穷则反本。

”23.奉:①通俸,俸禄。

“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

”②通捧,捧着。

“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

”24.父通甫:古代在男子名字下加的美称。

名词。

“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25.盖通盍,相当于“何不”。

2025年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实词之通假字

2025年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实词之通假字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国风
①弓箭如下雨般射入城内,将士都大惊失色,朱然镇定自若无意思恐惧,激励官吏士兵,趁隙攻破六魏军两座军营。
②(姚泰)于是和敌人勾结,谋划作为内应,将要起事时,事情被发现了,朱然治姚泰的罪,张郃等人不能攻克江陵,于是撤兵返回。
文言文复习之通假字
2025高考文言文专题复习
文言实词
1、通假字
3、偏义复词
2、一词多义
5、词类活用
【知识网络】
4、古今异义


本字


借用之意,即借用音同或音近的字去替代本字。
古人在书写时本应该使用的字。
通用之意。
所谓“通假”,就是两个字通用或这个字借用为那个字,在解释通假字时我们一般用“通”来表示,如“A通B”。
分组讨论,找出辨别通假字的方法
积累常用通假字
依据字音推断
依据字形推断



①五万兵难卒合
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卒”通“猝”,仓促
积累常用通假字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简”通“拣”,挑选
②窃闻夫子高义,简斥数妇
课本复习:
士之耽兮,犹可说( )也。涂( )有饿莩而不知发。某所,而( )母立于兹 。王必无人,臣愿奉( )璧往使。政通人和,百废具( )兴。
文中的通假字有:傍——旁 不——否 嘿——默 息——熄 坐——座 乡——向 亡——无 寤——悟
1.(2020·当阳调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朱然,字义封。尝与权同学书,结恩爱。至权统事,以然为余姚长。后迁山阴令,督五县。权奇其能,分丹杨为临川郡,然为太守。会山贼盛起,然平讨,旬月而定。建安二十四年,从讨关羽,别与潘璋到临沮禽羽,迁昭武将军。虎威将军吕蒙病笃。权问曰:“卿如不起,谁可代者?”蒙对曰:“朱然胆守有余,愚以为可任。”

高考文言实词之通假字

高考文言实词之通假字

• (3)一字通数字。指某一借字可替代其他几个不同的本字。如 “适”与“敌”、“嫡”“適”三字声符相同,音近而通假。
• 【例】①太甲,成汤适长孙也。(《史记》)(“适”通“嫡”)
• ②吴王夫差无适于天下。(《战国策》)(“适”通“敌”)
• ③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史记·陈涉世家》)(“适”通 “適”)
• 5.参考注释法
• 古代文字训诂学家在注释古籍中对通假字有过许多研究和考证,并 常用“某读曰某”“某与某古字通”“某与某同”等来说明文字的 通假关系。
• 【例】(1)隰则有泮。(《诗经·氓》)(郑笺:“泮读为 ‘畔’。”即“泮”为“畔”的借字。)
• (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经典释 文》注为:“知,如字,又音智。”即“知”通“智”字。)
• 2.通假字
• (1)王说,曰:“诗云……”:(
• (2)刑于寡妻:(

• (3)盖亦反其本矣:(

• (4)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
(5)颁白1.下列对加粗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鼓瑟希 希:同“稀”,稀疏
• B.批大郤 郤:同“隙”,隔阂,嫌隙
• 通假字辨识方法
• 1.音变法
• 通假字的所谓“音同音近”是就古音而言的,不是指今音。由于古 今语音变化较大,古代音近的字,到现在不一定全部音同音近,有 的可能变得完全不同了;而原本读音不同不近的字,又有可能变得 相同相近。
• 【例】①“罢夫羸老易子而咬其骨。”(《论积贮疏》)“罢”通 “疲”,虽然它们在今天并不同音,但在古代却是同音的。
• (3)百姓罢劳。(《汉书·成帝纪》(颜师古注:“罢读曰疲。” 即“罢”通“疲”字。)

• 对点练习]一、填空类 • 1.通假字 • (1)距关,毋内诸侯 • “_______”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张良出,要项伯 • “_______”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 “_______”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 “_______”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令将军与臣有郤 • “_______”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言文常见通假字100个

文言文常见通假字100个

07
陌: 通“百”; 量词。
08
“三岁贯女,莫我肯顾。”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
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
牛羊蹄躈各以千计。
女: 同“汝”; 人称代词。
畔: 通“叛”; 背叛,离开。动词
齐: 同“剂”; 量词,例句中为名词。
契 同“锲” 刻,动词
躈: 同“噭” 一说是肛门。名词。
10
“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01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02
“死者太半。”
03
“今王田猎于此。”
04
孰: 同“熟”; 仔细。形容词。
05
竦: 同“耸”; 高。形容词。
06
太: 通“大” 大部分。形容词。
07
田: 同“畋” 打猎。动词。
08
亡何国变,宁南死。
1
“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
馔酒食,持其赀去。(《越巫》)赀
食:通“饲”,喂。
材:通“才”。
拂:通“弼”,辅佐。
赀:通“资”,资财,钱财
一日一醉汉酒后打车回家,伸手拦一辆110巡警车,并且嚷嚷道:就算你是一块钱一公里,也没必要写那么大吗!
感谢您的欣赏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演讲人姓名
“吾惛:不能进于是矣。”
“世溷浊而莫余知兮。”
“出门看火伴”。
麾: 同“挥”; 指挥。动词。
惠: 同“慧” 聪明。形容词。
惛:: 通“昏”; 昏乱糊涂。形容词。
溷: 同“混”、“浑” 混浊。形容词。
火: 同“伙”; 古代军队的组织,十个为“一火”
01
“鉏櫌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

2023届高考常考通假字汇总

2023届高考常考通假字汇总

高中文言语法知识精讲系列(4)通假字考点精讲通假字是文言文阅读中比较常见的现象,有时对文言文的理解至关重要,经常是高考的考查内容,所以对通假字的辨识和掌握十分重要。

“通假”的意思是通用、假借,就是用一个读音相同或相近(有时字形也相似)的字来代替另一个字。

被替代的那个字叫本字,用来替代本字的那个字叫借字,也就是通假字。

一、基本分类分类定义语法特点类别示例古今字不同时期记录同一个词或语素使用的不同形体的字。

使用年代较早的是古字,使用年代比较晚的是今字今字是在古字的基础上产生的,古今字在字形和意义上一般是有联系的字形结构秦伯说.,与郑人盟(说—悦)从古到今寒暑易节,始一反焉..(反—返)异体字字音、字义相同而字形不同的汉字读音、意义相同,但写法不同完全异体字淚—泪部分异体字覩—睹通假字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通假字和本字必须音同或音近,以两者古音相通为依据“声旁字”代替“形声字”满坐.寂然,无敢哗者(坐—座)“形声字”代替“声旁字”食之不能尽其材.(材—才)同声旁的字互相代替距关..,毋内诸侯(距—拒)音同或音近的字相互代替要.项伯(要—邀)二、方法指津正确辨识文言文中的通假字,一是靠对常用通假字的牢固掌握,二是靠对句子整体意思的把握。

一般来说,若某个文言实词按照它字面的意思解释不通时,它就很有可能是通假字。

考生具体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辨识通假字。

1.在语音中辨识有一部分通假字与本字在读音上相似,这是辨识通假字的途径之一。

如“河曲智叟亡.以应”(《愚公移山》)中的“亡”,通“无”,这是双声通假;“合从缔交,相与为一”(《过秦论》)中的“从”,通“纵”,这是叠韵通假;“列缺霹雳”(《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列”,通“裂”,这是同音通假;“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荀子·劝学》)中的“生”,通“性”,这是变音通假。

2.在字形中把握有的通假字与本字有共同的声旁,考生可以用增加、更换、取消形旁的方法去辨识通假字,找方法内涵示例增加偏旁找出本字根据形声字的声旁本身与形声字通假的情况,我们可以给声旁增加偏旁的方式找出本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板块之常见通假字【文档整理自大一轮复习语文,若有不妥当之处请联系删除】A案:通“按”,审察,察看。

如:“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B罢:通“疲”,疲劳。

如:“罢夫羸老易子而咬其骨。

”颁:通“斑”,头发花白。

如:“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板:通“版”,字版。

如:“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

”暴:通“曝”,晒。

如:“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

”暴:通“曝”,暴露,显露。

如:“思厥先祖父,暴霜露。

”“忠义暴于朝廷。

”倍:通“背”,背叛,违背。

如:“倍道而妄行,则天不能使之吉。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被:通“披”,覆盖在肩背上。

如:“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

”俾倪:通“睥睨”,斜着眼看。

如:“见其客朱亥,俾倪。

”辟:通“避”,躲避。

如:“其北陵,文王所辟风雨也。

”辟:通“僻”,行为不正。

如:“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弊:通“敝”,困顿,失败。

如:“秦有余力而制其弊。

”弊:通“敝”,疲惫,衰败。

如:“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

”“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

”宾:通“傧”,迎接客人的人。

如:“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不:通“否”,不。

如:“或师焉,或不焉。

”不:通“否”,在用肯定、否定式表示选择的句子里,表示否定的一方面。

如:“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C材:通“才”,才能。

如:“食之不能尽其材。

”裁:通“才”,刚刚。

如:“手裁举,则又超忽而跃。

”采:通“彩”,颜色,彩色。

如:“须臾成五采。

”“成五采,此天子气也。

”仓:通“苍”,黑色。

如:“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藏:通“脏”,脏腑。

如:“未至二三里,摧藏马悲哀。

”唱:通“倡”,倡导。

如:“而予三十年前所主唱之三民主义、五权宪法。

”钞:通“抄”,抄写。

如:“道中手自钞录。

”绌:通“黜”,罢免官职。

如:“屈平既绌。

”从:通“纵”,合纵,联合抗秦。

如:“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

”厝:通“措”,放置。

如:“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D当:通“挡”,抵挡。

如:“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操者。

”“垣墙周庭,以当南日。

”党:通“倘”,倘若,偶然。

如:“党同文、昭之德,岂不大哉?”“风雨之不时,怪星之党见。

”道:通“导”,引导。

如:“故善者因之,其次利道之,其次教诲之,其次整齐之,最下与之争。

”得:通“德”,恩惠。

如:“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丁宁:通“叮咛”,嘱咐。

如:“府吏见丁宁,结誓不别离。

”读:通“逗”,文中需要停顿的地方。

如:“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度:通“渡”,渡过,越过。

如:“一夜飞度镜湖月。

”队:通“坠”,坠落。

如:“星队木鸣,国人皆恐。

”堕:通“隳”,毁弃。

如:“堕军实而长寇仇,亡无日矣!”E而:通“尔”,你,你的。

如:“上曰:‘此后亦非而所知也。

’”“吾乃与而君言,汝何为者也?”尔:通“耳”,罢了。

如:“无他,但手熟尔。

”“非死则徙尔。

”F蕃:通“繁”,多。

如:“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反:通“返”,返回。

如:“人穷则反本。

”“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奉:通“俸”,俸禄,薪俸。

如:“弘位在三公,奉禄甚多。

”奉:通“捧”,两手托着。

如:“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

”父:通“甫”,古代在男子名字下加的美称。

如:“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G盖:通“盍”,何不,为什么。

如:“盖亦反其本矣。

”“嘻,善哉,技盖至此乎?”干:通“岸”,河岸。

如:“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

”估:通“贾”,商人。

如:“舟中估客莫漫狂,小姑前年嫁彭郎。

”灌:通“盥”,浇水洗手,泛指洗。

如:“媵人持汤沃灌。

”H衡:通“横”,梗塞,指不顺。

如:“困于心,衡于虑。

”华:通“花”,花,开花。

如:“彼采其华,我收其实。

”“春一草枯则为灾,秋一木华亦为异。

”还:通“环”,绕。

如:“秦王还柱而走。

”还:通“旋”,回转,掉转。

如:“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皇:通“凰”,凤凰。

如:“鸾鸟凤皇,日以远兮。

”麾:通“挥”,指挥。

如:“麾众拥豪民马前。

”惠:通“慧”,聪明。

如:“甚矣,汝之不惠。

”惛:通“昏”,昏乱糊涂。

如:“吾惛,不能进于是矣。

”J机:通“几”,预兆。

如:“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

”疾:通“嫉”,嫉妒,憎恨。

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籍:通“藉”,铺垫。

如:“使薄敛素棺,籍以黄壤,欲令速朽。

”纪:通“记”,记载。

如:“又或有纪载而语焉不详。

”贾:通“价”,钱。

如:“如有营,予佐尔贾。

”简:通“拣”,挑选,选拔。

如:“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见:通“现”,暴露,露出来。

如:“图穷而匕首见。

”景:通“影”,影子。

如:“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鸠:通“纠”,纠集。

如:“豪民子闻难,鸠宗族僮奴百许人。

”沮:通“阻”,阻止,阻挡。

如:“帝屡欲召用瑞,执政阴沮之。

”具:通“俱”,全,都,引申为详细。

如:“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距:通“拒”,把守。

如:“距关,毋内诸侯。

”决:通“诀”,诀别,离别。

如:“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掘:通“倔”,顽强,固执。

如:“惟北狄野心,掘强沙塞之间。

”L雷:通“擂”,敲击。

如:“官家出游雷大鼓,细乘犊车开后户。

”离:通“罹”,遭遇。

如:“风飒飒兮木萧萧,思公子兮徒离忧。

”帘:通“奁”,女子梳妆用的镜匣。

如:“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

”陵:通“凌”,凌驾,凌侮。

如:“楚强,陵江汉间小国。

”“陵压百姓而邀其上者。

”陇:通“垄”,高地。

如:“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录:通“碌”,平凡,平庸。

如:“公等录录,所谓因人成事者也。

”戮:通“勠”,并力,尽力。

如:“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

”M甿:通“氓”,耕田的人。

如:“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甿隶之人。

”莫:通“暮”,日落的时候,引申为晚、末。

如:“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

”“莫春者,春服既成。

”N内:通“纳”,接纳,接受,放入。

如:“距关,毋内诸侯。

”“公受珠,内所著披袄中。

”女:通“汝”,人称代词。

如:“子曰:由!诲女知之乎?”O殴:通“驱”,驱逐。

如:“今殴民而归之农。

”P畔:通“叛”,背叛,离开。

如:“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Q契:通“锲”,用刀刻。

如:“斯契船而求剑,守株而伺兔也。

”禽:通“擒”,捕捉。

如:“将军禽操,宜在今日。

”诎:通“屈”,屈曲。

如:“诎右臂支船。

”取:通“娶”,婚娶,迎娶。

如:“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

”阙:通“缺”,缺点。

如:“必能裨补阙漏。

”S善:通“缮”,修治,拭擦。

如:“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杓:通“勺”,酒器。

如:“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

”沈:通“沉”,程度深。

如:“沈醉不知归路。

”生:通“性”,资质,禀赋。

如:“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受:通“授”,给,与。

如:“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孰:通“熟”,煮熟。

如:“宰夫胹熊蟠不孰,杀之。

”孰:通“熟”,仔细。

如:“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属:通“嘱”,嘱托,托付。

如:“属予作文以记之。

”说:通“悦”,高兴,愉快。

如:“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T太:通“大”,大部分。

如:“死者太半。

”庭:通“廷”,国君听政的朝堂。

如:“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

”涂:通“途”,道路。

如:“昔周人有仕数不遇,年老白首,泣涕于涂者。

”W亡:通“无”,没有。

如:“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

”“河曲智叟亡以应。

”无:通“毋”,不要。

如:“孟尝君使人给其食用,无使乏。

”X销:通“消”,消散。

如:“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希:通“稀”,稀疏,稀少,罕见。

如:“鼓瑟希,铿尔。

”县:通“悬”,挂。

如:“县明太祖御容于明伦堂,率众拜且哭。

”乡:通“向”,对着,朝着。

如:“秦伯素服郊次,乡师而哭。

”邪:通“耶”,呢,吗。

如:“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羞:通“馐”,食物。

如:“玉盘珍羞直万钱。

”虚:通“墟”,集市。

如:“之虚所卖之。

”畜:通“蓄”,积聚,储藏。

如:“故其畜积足恃。

”Y燕:通“宴”,安逸,安闲。

如:“燕坐于华堂之上。

”燕:通“宴”,饮宴。

如:“集宾友酣燕。

”邀:通“要”,要挟。

如:“陵压百姓而邀其上者。

”要:通“邀”,约定。

如:“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缘。

”要:通“邀”,邀请。

如:“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已:通“以”,表示时间、方位、数量的界线。

如:“从此已去,勿复如是!”已:通“矣”,了。

如:“夫神农以前,吾不知已。

”以:通“已”,止。

如:“无以,则王乎?”佚:通“逸”,安逸,安闲。

如:“而人民日以安于佚乐。

”益:通“溢”,涨水。

如:“澭水暴益。

”有:通“又”,更。

如:“殆有甚焉。

”有:通“又”,用于整数与零数之间。

如:“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有:通“又”,再一次。

如:“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

”员:通“圆”,圆形。

如:“以精铜铸成,员经八尺。

”原:通“源”,源泉。

如:“此四者,民所衣食之原也。

”芸:通“耘”,锄草。

如:“植其杖而芸。

”Z蚤:通“早”,时间在先的,还没到时候。

如:“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责:通“债”,欠别人的钱财。

如:“先生不羞,乃有意欲为收责于薛乎?”曾:通“增”,增加。

如:“曾益其所不能。

”振:通“震”,震动。

如:“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

”振:通“赈”,救济。

如:“大命将泛,莫之振救。

”支:通“肢”,肢体。

如:“四支犹温,一目未瞑。

”知:通“智”,智慧。

如:“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直:通“值”,价钱,代价,价值。

如:“系向牛头充炭直。

”“昂其直,居为奇货。

”指:通“旨”,旨趣。

如:“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

”质:通“贽”,见面礼。

如:“乃令张仪佯去秦,厚币委质事楚。

”质:通“锧”,刑具,杀人时作垫用的砧板。

如:“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

”椎:通“锤”,①兵器;②锤击。

如:“朱亥袖四十斤铁椎椎杀晋鄙。

”濯:通“浊”,肮脏,水不清。

如:“自疏濯淖污泥之中。

”卒:通“猝”,仓促。

如:“五万兵难卒合。

”尊:通“樽”,古代盛酒的器具。

如:“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坐:通“座”,座位。

如:“直上载公子上坐。

”“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