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谈上呼吸道感染
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中医护理方式研究
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中医护理方式研究小儿上呼吸道感染(Upp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URTIs)是指引起鼻咽部、喉部和气管的过敏或感染性疾病。
它是小儿常见的传染病之一,严重影响了儿童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中医认为小儿上呼吸道感染属于“风寒”、“风湿”、“风热”等外感病。
中医护理以“辨证论治”为基本原则,根据不同病情选择针对性的治疗方法。
以下是针对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中医护理方式的研究。
一、舌诊和脉诊舌诊是中医辨证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观察舌苔、舌质、舌体形态等来判断疾病的性质和分型。
小儿上呼吸道感染舌苔多见厚重白腻,舌质红或稍红等表现。
脉诊则是通过触摸患者的脉搏,判断疾病的脉象变化。
小儿上呼吸道感染脉搏多见浮而无力。
二、草药治疗中药治疗是中医辨证论治的核心方法之一。
根据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不同症状和体质,选择不同的中药进行治疗。
常见的中药方剂包括黄连解毒汤、银翘解毒片、板蓝根颗粒等。
这些中药具有清热解毒、宣肺散寒的作用,能够缓解咳嗽、咽痛、咳痰等症状。
三、针灸治疗针灸是中医特有的治疗方法,通过刺激特定穴位来调整气血运行和组织器官功能。
针灸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可以通过刺激足三里、百会、大陵等穴位来提高儿童免疫力、促进血液循环,达到缓解症状、提高疗效的目的。
四、推拿按摩推拿按摩是利用手法按摩儿童的特定穴位或腧穴,来促进气血流通,改善病理状态。
小儿上呼吸道感染可以通过头部、颈部、胸部等部位的推拿按摩来促进气血运行,缓解鼻塞、咳嗽等症状。
五、食疗调理中医强调调整饮食结构,合理搭配食物来达到调理身体的作用。
小儿上呼吸道感染可以通过食疗的方式来辅助治疗,如多喝温开水,多吃水果和蔬菜,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增加体内免疫力。
从中医的角度看上呼吸道感染
从中医的角度看上呼吸道感染我们会经常听到说得了上呼吸道感染,实际上上呼吸道感染是个总称,这个疾病实际上分为多种类型,包括普通的感冒急性病毒性咽炎和咽喉炎、急性疱疹性咽峡炎、急性咽结膜炎、急性咽扁桃体炎,这5种类型中除了急性咽扁桃体炎之外,其他类型的上呼吸道感染大多数都是因为病毒感染导致。
另外,当气温骤降就十分容易出现上呼吸道感染,另外体弱多病的人群在夏秋季节交换的时候也更加容易出现上呼吸道感染。
这是因为在夏秋季节早晚温差大,对于体弱多病,免疫力低下的人群更加容易中招。
从中医角度而言,上呼吸道感染被称为感冒,感冒是因为六淫时病毒侵入人体而发病,以感受风邪为主,但是在不同的季节,往往夹实邪相和而侵入人体。
中医认为肺是娇脏,喜润恶燥,然而燥邪最易犯肺,伤津耗液,使人鼻干咽燥、声哑干咳、大便干结等所谓的“秋燥症”。
据了解,秋燥易伤人肺气,极易引起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等。
特别是气温降低,小朋友出现上呼吸道感染的可能性更高,加上小朋友免疫系统发育尚未完全,更加容易受到病毒细菌的感染出,进而出现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
中医角度而言,上呼吸道感染的发生还与肺常不足有着紧密的关联,因肺常不足卫外功能比较薄弱,当气温变化时身体适应能力不足,或者是遇到他人也有感冒咳嗽症状,就非常容易因传染而导致出现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
比起成年人而言,小朋友的脾胃功能相对较弱,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本身就需要较多的营养物质吸收和利用,这种情况下脾胃功能就显得更加不足。
有部分家长会担心孩子营养不良,因此会给予更多的食物,这种情况下实际加重了小朋友的脾胃功能负担,这时卫外功能较差,更加容易因环境变化的影响,导致出现上呼吸道感染。
从中医角度而言,普通感冒又被较为伤风,一般是受凉、劳累、淋雨等因素引起。
患者的临床表现包括咳嗽、咽痒、咽干等,病情发展2-3天后鼻涕粘稠,还会伴有咽痛、头痛的症状。
中医治疗上呼吸道感染一般是辨证用药,对于风寒束表型上呼吸道感染患者一般是采用解表散寒的中药。
中医如何治疗呼吸道感染
中医如何治疗呼吸道感染呼吸道感染属于一类非常常见和多发的疾病,几乎每个人都发生过呼吸道感染。
咽炎、鼻炎、气管炎等都属于常见的呼吸道感染疾病。
呼吸道感染是以致病微生物入侵呼吸道并繁殖导致发生,而由于微生物感染具有一定的传染性,所以容易通过飞沫、密切接触进行传播,进而导致大范围、大面积呼吸道感染疾病的发生。
正因如此,呼吸道感染也很大程度上困扰着人们。
如何有效治疗呼吸道感染是人们关注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中医学的快速发展,中医在治疗呼吸道感染方面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实践证明,中医治疗呼吸道感染确实具有显著优势。
基于此,本文就中医如何治疗呼吸道感染进行详细分析。
1.中医治疗呼吸道感染的优势对于呼吸道感染,及时有效治疗十分关键,否则容易导致病程延长、加重病情、增加并发症发生率。
目前临床上治疗呼吸道感染主要以对症治疗为主,如病毒感染患者即给予抗病毒治疗,细菌感染患者即给予抗生素治疗。
对于有急性咳嗽、头痛、咳痰、发热等症状的患者,还可以针对性给予镇咳、祛痰、解热镇痛等治疗。
西医治疗呼吸道感染虽然具有疗效佳、见效快的特点,但是其局限性也比较明显,如抗生素治疗容易导致患者产生耐药性及各种不良反应,长期抗病毒治疗也容易增加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
很多患者在经西药治疗改善症状,停药后疾病容易反复发作,这对患者生活、健康的影响比较大。
在此背景下,人们对中医治疗呼吸道感染也越来越关注和重视。
中医在治疗呼吸道感染方面确实具有显著的优势。
首先,中医治疗相比西医治疗更为安全,这是因为中医治疗强调基于辨证论治理论对患者病情、症状进行个性化分析,进而给予患者针对性的药物治疗。
且中药相比西药虽然见效较慢,但中药成分更加安全,可以起到标本兼治、扶正固本的作用,这对促进患者恢复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
其次,中医在治疗呼吸道感染方面,还可以灵活选择各种治疗方法,满足患者治疗所需。
除中药汤剂、中成药治疗以外,还可以通过针刺治疗、药浴治疗、穴位敷贴治疗等各种方法来治疗呼吸道感染。
中西医对上呼吸道感染的看法
中西医对上呼吸道感染的看法上呼吸道感染主要是指鼻腔到咽喉之间炎性的总称,是临床中十分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也被称之为上感,其发病率在70%--80%左右,主要由病毒引起,少数是由细菌或支原体引起.。
其中从中医学角度分析,上呼吸道感染通称为伤风、感冒,主要划分为风寒感冒与风热感冒两种类型.。
中西医结合是目前主要的治疗方法,但是中医和西医对上呼吸道感染有着不同的看法.。
下文则从多个方面进行了简单论述.。
1、病因方面从西医上分析,上呼吸道感染主要是由病毒所引起的,细菌感染常继发于病毒感染之后,并且该疾病会在任何年龄段发病,还可通過飞沫进行传播,当患者受寒、劳累、淋雨之后也会出现感染现象.。
在发病机制上是因为患者机体以及呼吸道防御功能降低,存在于呼吸道或者侵犯呼吸道的病毒与细菌会迅速繁殖引发疾病,对于老幼体弱患者而言,会极易引发鼻窦炎等疾病.。
根据临床证明得知,有80%的上呼吸道感染是由病毒引发的,主要是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其中以溶血性链球菌为主.。
其次是流感嗜血杆菌,偶尔会见革兰阴性杆菌.。
从中医辨证角度分析,主要以发热恶寒,鼻塞流涕,咽痛咳嗽为临床表现,就目前而已,中医学对该疾病有较为明显的论述,其中本病的发生与受惊、劳累等多种因素关系密切,多因风邪乘人体御邪能力不足时,侵袭肺卫皮毛所致,其主要病理为肺卫失宣气道不利.。
随季节不同时令之寒热,温燥等外邪,亦常兼夹为病.。
若体弱正虚者,又可缠绵不愈.。
特别是婴幼儿童,体虚者患本病称为易感儿童.。
中医病机为肺脾气虚所致.。
本病属中医学“伤风”、“感冒”、“夕感咳嗽”等范围.。
2、治疗方面西医治疗上呼吸道感染主要遵循对症处理的基本原则,就目前而言,临床当中所采取的大多数抗感冒药为复方,主要起到解热镇痛、抗過敏,抗鼻冲血,包括乙酰氨基酚、双酚伪麻片、盐酸伪麻黄碱复方药剂,其中,如果患者出现细菌感染,则要根据病原菌的不同选择抗菌药物,较为常见的有青霉素、头孢菌素、大环内酯类以及氟喹诺酮类.。
外感发热(上呼吸道感染)中医诊疗方案
外感发热(上呼吸道感染)中医诊疗方案一、病名中医病名:外感发热西医病名:上呼吸道感染二、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中医内科常见疾病诊疗指南》(ZYYXH/T11-2008).外感发热系外感时邪,客于肺卫所致,以鼻塞、流涕、咳嗽、恶寒、发热、头身酸痛为主要临床表现。
诊断要点发热,初起常伴恶寒、咳嗽、头身疼痛。
有感受外邪病史。
理化检查:白细胞总数降低或升高,中性粒细胞增高,出现核左移。
主要症状:鼻和喉部烧灼感,咽痒或痛、鼻塞、打喷嚏、流涕、恶寒发热、无汗或少汗、头痛、全身不适、肌肉酸痛。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内科学》第七版(陆在英、钟南山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
症状:恶寒发热,鼻咽部不适、疼痛。
主要体征:鼻粘膜充血、水肿,有分泌物,咽部充血。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多为正常或偏低,淋巴细胞比例升高。
(二)证候诊断风寒束表证: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项强痛,鼻塞声重,鼻涕清稀,或有咽痒咳嗽,痰白稀,口不渴,肢节酸痛,舌苔薄白,脉浮紧。
风热犯表证:发热重,微恶风寒,鼻塞流黄浊涕,身热有汗或无汗,头痛、咽痛,口渴欲饮或有咳嗽痰黄,舌苔薄黄,脉浮数。
暑湿袭表证:恶寒发热,头重,胸腹闷胀,恶呕腹泻,肢倦神疲,或口中黏腻,渴不多饮,舌苔白腻,脉濡滑。
卫气同病证:自觉发热重,烦渴,小便短刺,舌红苔黄。
恶寒或恶风,或高热寒战,流涕,咽痒咽痛,头痛头胀,喷嚏。
舌红舌苔薄黄,脉浮数或洪大。
三、治疗方案(一)辨证施治1 风寒束表症候:鼻塞声重,喷嚏,流清涕,恶寒发热或发热不甚,无汗,周身酸痛,咳嗽痰白质稀,舌苔薄白,脉浮紧。
治法:辛温解表,宣肺散寒。
推荐方药:荆防败毒散加减。
荆芥9g、防风9g、柴胡6g、前胡9g、川芎9g、枳壳9g、羌活9g、独活9g、茯苓9g、桔梗6g、甘草6g。
2 风热犯表症状:发热或高热,微恶风,鼻塞喷嚏,流稠涕,汗出口干,咽喉痛,咳嗽痰稠,舌苔薄黄,脉浮数。
上呼吸道感染的中医辨证治疗与预防
上呼吸道感染的中医辨证治疗与预防上呼吸道感染俗称普通感冒,指的是鼻腔、咽或喉部等部位发生的急性炎症的总称,可见于任何年龄段人群,不仅可引发患者出现鼻塞、打喷嚏、流鼻涕、咳嗽、咳痰等症状,随着病情持续进展,还易诱发一系列并发症,如支气管炎、急性鼻窦炎、中耳炎等,因此,出现上述症状后,患者应及时行医治疗。
西医临床多采用抗生素药物治疗,虽有一定的效果,但长期使用抗生素药物治疗易出现耐药性,从而影响治疗效果。
我国中医善于辨证施治,下面小编就来说说上呼吸道感染的中医辨证治疗与预防方法。
1.上呼吸道感染的中医辨证治疗中医将上呼吸道感染分为风寒型、风热型、暑湿型三种类型:(1)风寒型:患者症状多表现为身体发冷,伴或不伴头痛、打喷嚏、鼻子堵塞、咽喉痒、流清鼻涕、咳嗽中有薄痰,且脉浮紧、舌头白薄,该型患者可采用荆防败毒散加减方治疗,基本方为前胡8g、羌活8g、荆芥穗8g、生姜8g、甘草8g,并根据患者症状表现进行辩证加减,如头痛者加白芷8g,痰多者加半夏8g、陈皮8g,咳嗽严重者加桔梗8g、杏仁8g,该方具有疏散邪气、调理气血等功效。
(2)风热型:患者症状多表现为身体发冷、发热,其中,主要表现为发热,且伴有身体出汗、咽喉痛、口干、咳嗽、咳黄稠痰,脉浮数、舌头微黄,该型患者可采用银翘散加减方治疗,基本方为连翘11g、银花11g、桔梗9g、薄荷7g、豆豉6g,根据患者症状表现进行辩证加减,如头痛者加菊花9g、桑叶9g,痰黄黏稠者加川贝母9g、瓜蒌皮9g,咽喉红肿者加山豆根9g、元参9g,心烦口渴者加生石膏11g、知母9g,该方具有疏风清热的功效。
(3)暑湿型:患者症状多表现为身体发冷、发热,伴头痛、胸闷难透气、四肢困重、腹泻、呕吐等,脉濡、舌苔微黄,该型患者可采用藿香正气散加减方治疗,基本方为藿香9g、紫苏9g、厚朴9g、半夏9g、扁豆9g、白芷7g、香薷7g,根据患者症状表现进行辩证加减,如汗多者加西瓜皮11g,并去除香薷,湿气重者加薏仁11g、佩兰9g,热盛者加银花11g、黄连5g,该方具有化湿理气,兼以清热等功效。
上呼吸道感染中医知识讲座
中医上呼吸道感染健康知识讲稿1O+上呼吸道感染是指从鼻腔到环状软骨下端部位的鼻、咽、喉的粘膜炎症。
一年四季均可发生。
本病属中医感冒、咳嗽、乳蛾、喉痹等范畴。
临床主要表现常有鼻塞、流涕、头痛、咽痛、咳嗽或有发热等症状,或扁桃体红肿、化脓。
婴幼儿常可出现呕吐。
腹泻,一时性高热,抽搐等兼证。
中医认为小儿稚阳稚阴之体,脏腑娇嫩,肌肤薄弱、防御外邪能力差,加之不知自理,寒热失调,六淫之邪乘机入侵,从皮毛或鼻孔最先罹患,故表现为上呼吸道的症状。
中医辩证治疗1.外感风寒型。
主证:恶寒无汗,头痛鼻塞,流清涕,喉痒,咳嗽,不发热或发热轻,舌淡红、苔薄白、脉紧,指纹浮红。
治法:辛温解表,宣肺散寒。
方药:苏翘解表汤。
苏叶6克,荆芥6克(后下),防风6克,银花10克,连翘10克,桔梗8克,前胡8克,北杏8克,甘草3克。
方解:苏叶、荆芥、防风辛温解表,桔梗、前胡、北杏宣肺助前药以散寒,小儿外感风寒有旋即化热之变,故加银花、连翘以清热解毒,甘草调和诸药。
2.外感风热型。
主证:发热有汗,鼻塞流浊涕,头痛,咽喉红肿痛,咳痰色黄,口渴面赤,唇红干,舌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指纹浮深红。
治法:辛凉解表,宣肺止咳利咽。
方药:(I)咽痛,发热明显者,用银翘散加减:连翘10克,银花10克,桔梗8克,薄荷5克,竹叶6克,荆芥6克(后下),淡豆鼓6克,牛劳子5克,甘草5克,板蓝根10克,黄苓7克。
方解:银花、连翘清热解毒、配竹叶以加强清热之功。
薄荷、豆鼓、荆芥辛凉轻散解表。
桔梗、甘草、牛劳子宣肺解表、去风痰、利咽喉。
芦根清热生津。
加入板蓝根、黄苓更加强清热解毒利咽的作用。
咳嗽较多者,用桑菊饮加减:桑叶10克,菊花10克,连翘10克,北杏8克,苇茎12克,桔梗8克,薄荷5克(后下),甘草3克,板蓝根IO克,黄苓7克。
方解:桑叶、菊花、薄荷疏风解表,宣透风热;桔梗、甘草、北杏清咽利隔,止咳化痰;连翘清热解毒,芦根清热生津止渴。
加入板蓝根、黄苹增强清热解毒利咽的作用。
上呼吸道感染的中医辨证治疗
上呼吸道感染的中医辨证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中医辨证治疗养生之家导读:上呼吸道感染主要是指鼻腔咽喉部受病原微生物感染引起的黏膜急性炎症。
【概述】上呼吸道感染主要是指鼻腔咽喉部受病原微生物感染引起的黏膜急性炎症,本病以明显的鼻塞流涕喷嚏咽喉部干燥疼痛、咳嗽、声哑等上呼吸道炎症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
婴幼儿患者可伴有吐泻或因高热引起惊厥。
严重者可并发支气管炎或肺炎。
全年均可发生以冬春季较多。
呈散发性,传染性不强,少有传变预后良好。
【病因病机】本病的发生与受惊、劳累等多种因素关系密切多因风邪乘人体御邪能力不足时,侵袭肺卫皮毛所致,其主要病理为肺卫失宣气道不利。
随季节不同时令之寒热,温燥等外邪,亦常兼夹为病。
若体弱正虚者,又可缠绵不愈。
特别是婴幼儿童,体虚者患本病称为易感儿童。
中医病机肺脾气虚所致。
本病属中医学“伤风”、“感冒”、“夕感咳嗽”等范围。
【诊断要点】1.有气候突变、受凉、劳累等病史,多为散在性。
2.主要症状特征:鼻塞喷嚏流清涕、喉痒咳嗽等肺系症状和恶寒发热头痛等症状。
3.主要体征:鼻黏膜水肿,充血,渗出及炎症浸润等上呼吸道卡他性炎症,扁桃体及咽部轻度充血。
4.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计数正常或轻度减少,淋巴细胞比例增高,若继发感染,则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均有增高。
5.并发症:部分患者可见支气管炎和副鼻窦炎。
【辨证论治】(一)辨证要点:本病以外感风邪为主,病位局限于肺卫极少传变,多属实证。
临床多见风寒与风热两大类型咽部肿痛与否是辨别寒热的主要依据。
体质素虚复感外邪者,多为本虚标实证。
(二)治疗原则:以解表散邪为主。
风寒型宜辛温解表,风热型宜辛凉解表;虚实夹杂者宜扶正祛邪兼顾之。
(三)分型治疗1.风寒型症状:初起鼻塞声重或鼻痒喷嚏流涕,清稀或喉痒咳嗽痰白,不渴;或见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肢体疼痛,舌苔薄白,脉浮紧或浮缓。
方药:荆防败毒散加减。
处方:荆芥10克防风10克羌活10克独活10克川芎10克柴胡10克枳壳15克桔梗10克茯苓15克前胡15克甘草10克。
外感发热(上呼吸道感染)中医护理常规
外感发热(上呼吸道感染)中医护理常规一.定义在原有某种或多种内科疾病的基础上,又感受六淫之邪或温热疫毒之气,导致体温升高并持续不减,伴有恶寒、面赤、烦渴、脉数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并发的病症。
二.证型及临床表现(一)风寒束表证:恶寒重,鼻塞声或有咽痒咳嗽,痰白稀。
舌苔薄白。
(二)风热犯表证:发热重,鼻塞,头痛,咽痛,或有咳嗽痰黄。
舌苔薄黄。
(三)暑湿袭表证:恶寒发热,胸腹闷胀,恶呕腹泻,肢倦神疲。
舌苔白腻。
(四)卫气同病证:高热寒战,咽痛痒,头痛头胀,流涕喷嚏。
舌红苔黄腻。
三.护理问题(一)体温过高:与肺部感染有关。
(二)气体交换障碍:与肺部炎症、痰液粘稠等引起呼吸面积减少有关。
(三)清理呼吸道无效:与气道分泌物多,痰液粘稠、咳嗽无力有关。
(四)疼痛:头痛,咽痛:与肺部炎症、发热有关。
四.护理措施(一)生活起居汗出者切忌吹风,并及时更衣;注意保暖。
保持口腔清洁,鼓励多饮温开水。
(二)病情观察观察体温变化及汗出情况。
观察头痛部位、性质、程度、伴随症状及持续时间。
观察咳嗽的性质、程度、持续时间、规律及痰液的量、颜色、性状等。
观察鼻塞情况及涕液颜色、性质等。
(三)用药护理辛温解表剂宜趁热服,服药后加盖被卧床或服用热稀粥,以助汗出。
辛凉解表剂、化湿解表剂宜偏凉服。
(四)饮食护理饮食清淡易消化、忌食辛辣油腻之品,忌烟酒。
(五)情志护理加强与患者沟通,避免不良情绪。
向患者讲解本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
(六)临证(症)护理遵医嘱中药保留灌肠。
遵医嘱中药泡洗。
遵医嘱刮痧,恶寒发热者取合谷、曲池、大椎等穴。
遵医嘱穴位按摩,头痛者取太阳、印堂、百会等穴。
遵医嘱耳穴贴压,咳嗽咳痰者取肺、气管、神门等穴。
五.健康教育(一)教会有效咳嗽及咳痰方法,翻身拍背。
(二)掌握正确的擤涕方法。
(三)指导改变体位时动作要缓慢。
(四)咳嗽剧烈时取半卧位。
上呼吸道感染中医治疗
香菊胶囊 现代药理研究
抗病毒
抗炎
镇痛
通过热板法、 扭体法试验 证能明显提 高小鼠的痛 阈值。
对HSv-1、HSV2、vsv、Ad-3、
Ad-7、RSv、 NDN等多种病毒 有显著的灭活 和抑制作用, 其中对呼吸道 病毒作用更为
显著。
对巴豆油诱发小 鼠耳部肿胀 、 大鼠鸡蛋清性足 肿胀 有明显的 抑制作用,表明 具有显著的抑菌
步长香菊胶囊体外抗流感病毒 作用研究
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
香菊胶囊体外抗甲型流感病毒试验研究
试验单位: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
结论:在MDCK细胞模型中,香菊胶囊颗粒可抑制甲型H1N1病毒 感染导致的细胞病变作用,半数有效浓度为5.407微克每毫升。
香菊胶囊体外抗甲型流感病毒试验研究
久病体弱,或病后 失养,肺脏虚损, 肺卫不固 疲劳思虑过度,损 及脾胃,致脾胃运 化失健,湿浊内生
中医的认知----治则治法
针对各种病因的辨证论治
风者,多见于肺经风热 火者、多见于肝胆热盛 虚者,多指肺、脾虚损
祛风、散热、通窍 清胆泻热,利湿通窍
固表、益气
综上,中药治疗应具有:祛风、清热、通窍、益气固表 的作用。
感冒
提高免疫力
支持依据1: 香菊治疗急性鼻炎(感冒)实验
香菊胶囊抗流感病毒实验 神经氨酸酶抑制实验研究 实验单位:
解放军军事医学院微生物流行病所病毒 研究室及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
军科院流行病微生物所病毒研究室试验
实验结论
1、香菊胶囊颗粒对MDCK细胞毒性测定 使用微量细胞培养法观察香菊胶囊颗粒对MDCK细胞的毒性, 按Reed-Muench法计算半数毒性浓度(TC50),进行3次重复实验。
中医治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秘方5个方剂
中医治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秘方5个方剂1.1桂芪汤【组成】桂枝2克,白芍12克,黄芪15克,甘草3克,生姜2片,红枣10枚。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2次。
【功用】调和营卫、益气固表。
【方解】易感小儿,大多是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失养,或感冒之后,过服解表剂,损伤卫阳,以致表卫气虚、营卫失和所致。
故方重用黄芪益气固表;桂枝辛温解表、祛风通阳;白芍酸苦微寒,和阳敛阴;体弱儿童,卫气虚弱,营卫不和,营阴不守,故桂枝用量宜轻,再重用白芍,二味相合,达到解表中寓敛汗之功;生姜微量,助桂枝以通阳;甘草、大枣甘缓调中,并助芍药和营。
诸药合用,共奏调和营卫,益气固表之功。
【主治】上呼吸道反复感染。
【疗效】临床屡用,疗效显著。
1.2卫气双解汤【组成】羌活、桔梗、羊蹄根各4.5~9克,板蓝根6~12克,七叶一枝花9~18克,黄芩4.5~6克,生石膏12~75克,寒水石9~45克,生甘草1.8~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清热、解表。
【方解】外感之邪、由卫分入气分、治宜表里同治、卫气双解为法,方用羌活、桔梗宣肺散寒、除湿解表,以板蓝根、黄芩、七叶一枝花、羊蹄根清热解表,加生石膏、寒水石清热泻火,甘草调和诸药、与桔梗相伍,又能化痰止咳。
根据洪氏经验,方中去寒水石,降高热速度稍减,去寒水石及石膏则降热速度明显减慢,去黄芩、七叶一枝花、板蓝根后,则退热后有起伏。
故合而用之,效果颇佳。
【主治】小儿各型上呼吸道感染。
【加减】寒象明显者,加麻黄或桂枝;痰多,加杏仁或皂荚;咳剧,加鱼腥草;咳剧日久,加半枝莲或桑白皮;神烦不安,加糯稻根或朱灯芯。
【疗效】治疗118例,服药后12小时退热者37例(占31.3%);12~24小时退热者71例(占60.2%);24~48小时内退热者6例(占5.1%);无效(48小时后仍不退热者)4例。
总有效率为96.6%。
1.3荆芥消风汤【组成】荆芥、防风、浙贝母、荆胡、杏仁、木通各5克,粉葛根12克,枳壳4克,僵蚕6克,薄荷、蝉蜕各3克。
中医对于呼吸道疾病的理解
中医对于呼吸道疾病的理解
中医对于呼吸道疾病的理解主要基于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原则。
中医认为,呼吸道疾病的发生与外感邪气、内伤情志、饮食习惯以及遗传因素等多个方面有关。
首先,外感邪气是导致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
中医认为,风、寒、暑、湿、燥、火等外感病邪可能侵袭人体,导致咳嗽、咳痰、喉咙发红等一系列不适反应。
体质虚弱的人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不良影响,更容易发生呼吸系统感染。
其次,内伤情志也是导致呼吸道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
中医认为,情志不畅、气机郁结可能导致气血运行不畅,从而引发呼吸道疾病。
例如,长期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可能导致气机不畅,进而引发咳嗽、气喘等症状。
此外,中医还认为呼吸道疾病与饮食习惯和遗传因素有关。
例如,饮食辛辣、油腻、烟酒过度等不良饮食习惯可能导致肺热、痰湿等问题,进而引发呼吸道疾病。
而遗传因素也可能导致个体对某些呼吸道疾病具有易感性。
在治疗方法上,中医强调辨证论治,即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体质和病因来制定治疗方案。
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中药汤剂、针灸、推拿等。
同时,中医也强调预防为主,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合理饮食、适度运动、保持良好的情绪等,以预防呼吸道疾病的发生。
中医医案——上呼吸道感染(二)
此医案仅证明中医可以治疗此类疾病,但医案仅供参考,切勿个人盲目用药,建议到正规中医治疗机构详细辩证论治。
宣湿清热法治愈湿温病案:陶某,男,27岁。
初诊:1982年10月27日。
主诉及病史:持续高热9天,伴头痛、身痛、呕吐,于1982年10月24日入院。
检查后诊断:①上呼吸道感染;②伤寒?入院前曾用抗生素,解热镇痛剂,板蓝根冲剂等治疗无效。
入院后用银翘散加减,服2日后体温未降。
诊查:应邀会诊时见:高热(T40℃)11天,伴头痛头胀、全身肌肉肢节酸楚疼痛。
病起恶寒无汗,继而汗出,胸闷,恶心呕吐,大便溏薄,溲短赤热,口干不欲饮,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辨证:属湿热蕴蒸气分,弥恋三焦。
治法:治以清化湿热、宣畅气机。
方用三仁汤合连朴饮加减。
处方:白蔻仁4g(杵细后下)杏仁12g 生米仁30g 连翘15g 炒黄芩12g 薄荷5g(后下)川连3g 制川朴9g 大豆卷12g 炒大力子12g 郁金12g 姜夏9g 淡竹叶12g 鲜芦根40g每日2剂,分4次服。
二诊:服药2日后,汗出较多,热势略挫(T39.3℃),头痛头胀好转,胸闷恶心减轻,溲仍短赤。
上方去白蔻仁、杏仁、姜夏、大力子、郁金,加青蒿12g、藿苏梗各9g、滑石12g,每日2剂,分4次服。
三诊:服上方药2日后,身热如故(T39.3℃),但咽痛、头痛、全身疼痛显减,小溲黄,舌质红、苔转薄。
湿趋化,热尚盛。
上方去薄荷加万氏牛黄清心丸2粒化服。
每日2剂,分4次服。
续服药1日后,身热稍降(T38.7℃),稍恶心,泛吐清水。
上方加白蔻仁5g、姜夏9g、白茯苓15g再进,每日2剂,分4次服。
3日后热退,体温恢复正常,诸症消失,痊愈出院。
按语本病属湿温之湿热并重,表邪未尽。
故于清热化湿中佐轻宣透表,以使邪从表里双解。
本医案摘自《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粹》第1集,P229-230,杨继荪医案。
杨继荪,1915年生。
浙江省余杭县人。
主任中医师。
高中毕业后,曾先后跟随祖父杨耳山先生及徐康寿先生学医5年。
上呼吸道感染中医病名【中医怎么治上呼吸道感染】
上呼吸道感染中医病名【中医怎么治上呼吸道感染】中医中药对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治疗有其独到之处。
在急性呼吸道感染发作期间,应按不同的病症进行治疗。
今天,小编为你带来中医治上呼吸道感染的方法。
中医治上呼吸道感染的方法(1)营卫失和,外邪留恋型证见反复感冒,恶寒怕热,不耐寒凉,平时汗多,肌肉松弛,或伴有低热,咽红不消退,扁桃体肿大;或肺炎喘嗽后久不康复;舌淡红,苔薄白,或花剥,脉浮数无力。
一般治疗以扶正固表,调和营卫为主。
常用药物如黄芪、桂枝、白芍药、甘草、大枣等。
汗多者,加生龙骨、生牡蛎、瘪桃干固表止汗;兼有咳嗽者,可加百部、杏仁、款冬宣肺止咳;身热未清者,加青蒿、连翘、银柴胡清宣肺热;咽红、扁桃体肿大未消者,加板蓝根、玄参、夏枯草、浙贝母利咽化痰消肿;咽肿便秘者,加瓜蒌仁、枳壳、生大黄化痰解毒通腑。
(2)肺脾两虚,气血不足型证见屡受外邪,咳喘迁延,不愈,或愈后又发,面黄少华,厌食,或恣食肥甘生冷,肌肤松弛,或大便溏薄,咳嗽多汗,唇口色淡,舌淡红,苔薄白,脉数无力。
一般治疗以健脾益气,补肺固表为主。
常用药物如黄芪、白术、党参、怀山药、牡蛎、陈皮、防风等。
余邪未清者,加大青叶、黄芩、连翘清其余热;汗多者,加稽豆衣、五味子固表止汗;纳少厌食者,加鸡内金、炒谷麦芽、生山楂开胃消食;便溏者,加薏苡仁、茯苓健脾化湿;便秘积滞者,加枳壳、生大黄导滞消积。
(3)肾虚骨弱,精血失充型证见反复感冒,甚则咳喘,面白无华,肌肤松弛,动则自汗,寐则盗汗,睡不安宁,五心烦热,立、行、齿、发、语迟,或鸡胸、龟背,舌淡红,苜薄白,脉数无力。
一般治疗以补肾壮骨,养阴温阳为主。
常用药物如熟地黄、山药、山茱萸、五味子、麦门冬、菟丝子、泽泻、茯苓、牡丹皮、甘草、大枣等。
汗多者,加黄芪、煅龙骨益气固表;低热者,加鳖甲、地骨皮清其虚热;阳虚者,加鹿茸、紫河车、肉苁蓉温阳固本。
上呼吸道感染症状1、普通感冒,宝宝会有感冒症状。
起病较急,初期有咽干、咽痒或烧灼感,发病同时或数小时后,可有喷嚏、鼻塞、流清水样鼻涕。
浅析当代名老中医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辨证治疗经验
老中医相关著作截止 时间 2 1 0 0年 3 2 月 0日。检 索条件 : ( 图书) 任意 字段 = 名老 中医姓名 ” “ 。检索 结果 : 检中 2 5 1 本 , 中与名老 中医治疗经验相关 的著作 8 选 3本 , 各图书 从
馆、 书店进行相关著作的查阅 , 获取相关著作 7 本 , 8 最后选 中与名老 中医治疗 急性上 呼吸道感 染 的经验相关 的著 作
也 有 一 定 的关 系 。
18— 0 9年( 9 9 20 生物 医药信息版 ) 进行检索 。名老 中医相关 著作从 Wolct r a 图书馆 目录进行检索。 d 11 检索策略与检索过程记录 .2 . 从 国家 中医药管理局公布的第 四批全 国老 中医药专家
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5 0名中,确定与本专业相关 3 名 医共 4 3人 。 期 刊文献检索截止时间 2 1 3月 2 0 0年 0日。 检索范围 : 全部期刊 。 检索时 间:9 9 2 0 1 8 — 0 9年。 检索条件 : 任意字段 = “ 名老 中医姓名 ”检索结果 : 。 检中 1 8 , 中与名 医治疗 0 6篇 选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经验相关文献 2 3篇 , 获取全文 2 篇 。 3 名
3 结 论
总体方案 : 应用文献计 量学 、 内容分析法等方法 , 系统 收集 、分析各名 老中医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相关期 刊 文献及著作 。 1 检索 收集当代名老 中医治疗 急性上呼 吸道感 染 的相 . 1
关 期 刊 文献 及 著 作 1 . 对 象 与 范 围 .1 1 期 刊 文 献 从 维 普 资 讯 一 中 文 科 技 期 刊 数 据 库
中医药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的疗效确切 ,但是由于
中医学--感冒(上呼吸道感染)
感冒(上呼吸道感染)1.病因外感六淫、时行病毒。
2.病机外邪侵袭人体是否发病,关键在于卫气之强弱,同时与感邪的轻重有关。
侵犯肺卫的途径有二,或从口鼻入,或从皮毛内侵。
临床表现有风寒、风热、暑湿三证。
3.诊断和鉴别诊断诊断1)临床以鼻塞、流涕、喷嚏、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等为其特征。
2)病程较短,一般3~7d可愈,普通感冒一般不传变。
3)发病季节,四时皆可,以冬、春季多见。
4)时行感冒多呈流行性,常突然恶寒,甚则寒战、高热、周身酸痛,全身症状明显,且可化热入里,变生他病。
病证鉴别感冒和时行感冒①普通感冒病情较轻,全身症状不明显,少有传变,仅在气候异常情况下发病者可有升高趋势,临床无明显流行特点;②时行感冒病情较重,发病急,全身症状明显,可发生传变,具有广泛的传染性、流行性。
感冒和风温早期风温病势急骤,寒战高热,汗出脉不静,身热旋即复起,咳嗽胸痛,头痛剧烈,甚至出现神昏、惊厥、谵妄等传变入里证候。
辨证论治常人感冒1.风寒感冒主症: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肢节酸疼,鼻塞声重,或鼻痒喷嚏,时流清涕,咽痒,咳嗽,咳痰稀薄色白,口不渴或渴喜热饮,舌苔薄白而润,脉浮或浮紧。
证机概要:风寒外束,卫阳被郁,腠理闭塞,肺气不宣。
治法:辛温解表。
代表方:荆防达表汤或荆防败毒散加减。
2.风热感冒主症:身热较著,微恶风,汗泄不畅,头胀痛,面赤,咳嗽,痰黏或黄,咽燥,或咽喉乳蛾红肿疼痛,鼻塞,流黄浊涕,口干欲饮,舌苔薄白微黄,舌边尖红,脉浮数。
证机概要:风热犯表,热郁肌腠,卫表失和,肺失清肃。
治法:辛凉解表。
代表方:银翘散或葱豉桔梗汤加减。
3.暑湿感冒主症:身热,微恶风,汗少,肢体酸重或疼痛,头昏重胀痛,咳嗽痰黏,鼻流浊涕,心烦口渴,或口中黏腻,渴不多饮,胸闷脘痞,泛恶,腹胀,大便或溏,小便短赤,舌苔薄黄而腻,脉濡数。
证机概要:暑湿遏表,湿热伤中,表卫不和,肺气不清。
治法:清暑祛湿解表。
代表方:新加香薷饮加减。
虚体感冒1.气虚感冒主症:恶寒较甚,发热,无汗,头痛身楚,咳嗽,痰白,咳痰无力,平素神疲体弱,气短懒言,反复易感,舌淡苔白,脉浮而无力。
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中医护理方式研究
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中医护理方式研究小儿上呼吸道感染是指婴幼儿由于呼吸道受寒或感染致使引起的一种常见的疾病。
疾病主要表现为咳嗽、发热、流涕、喉痛等症状,严重者还可能出现呼吸困难和肺炎等症状。
对于小儿上呼吸道感染,中医护理方式有着独特的优势,通过中药调理和中医药理的治疗,可以有效的缓解症状,促进病情恢复。
本文将探讨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中医护理方式,并进行深入研究,希望能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一、中医护理方式1. 中药调理小儿上呼吸道感染常表现为咳嗽、发热、流涕等症状,中医护理的首要任务就是调理病情,缓解患儿的症状。
在中医理论中,小儿上呼吸道感染属于外感病证,可以采用中药疏风散寒的方法进行调理。
常用的中药有葛根、连翘、板蓝根、桔梗等,这些中药具有清热解毒、散风化痰的功效,可以帮助患儿排除体内的寒邪和湿邪,从而缓解症状,促进病情的好转。
2. 中医穴位按摩在中医理论中,穴位按摩是一种常用的治疗方法,可以通过按摩穴位,调节气血,促进经络畅通,从而缓解疾病症状。
对于小儿上呼吸道感染,可以采用推拿穴位的方法进行护理。
常用的穴位有风池、迎香、合谷等,通过适当的按摩可以缓解患儿的咳嗽、发热等症状,促进体内的病邪排出,有助于恢复健康。
中医药理疗法是中医学中的一种传统疗法,通过药物的熏洗或灸疗等方式进行治疗,具有疗效确切、不易复发的特点。
在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治疗过程中,可以采用中医药理疗法进行护理。
比如可以采用艾灸的方法进行治疗,通过熏洗患儿的背部经脊椎的特定穴位,可以起到温经散寒、祛痰止嗽的作用,有助于缓解患儿的症状,促进康复。
二、研究成果1. 临床观察为了探讨中医护理方式在小儿上呼吸道感染中的疗效,我们在临床上开展了一系列的观察,以评估中医护理方式的治疗效果。
我们选择了一组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患儿,分别采用中医护理方式和常规治疗方式进行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
结果显示,采用中医护理方式进行治疗的患儿,在咳嗽、发热、流涕等症状的缓解速度上明显优于常规治疗,且疗效稳定,不易复发。
上呼吸道感染的中医辨证治疗
上呼吸道感染的中医辨证治疗上呼吸道感染指病原微生物侵染喉部,导致鼻腔黏膜发生急性炎症。
婴幼儿可由于高热引起吐逆,泻肚,抽搐等症状。
严重者可发生支气管炎、肺炎等。
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冬、春两季较为多见。
呈现散发性,弱感染和散发性感染等特点,预后较好。
一、上呼吸道感染的鉴定上呼吸道感染检查以血常规,X光及血清学为主。
常规血液检查发现,早期少量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轻度升高。
细菌感染时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总数均升高。
在临床中,上呼吸道感染病人可以通过病史,鼻咽部炎症发生,体征及症状,外周血及胸部X线检查等确诊。
免疫荧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及病毒分离用细菌培养及血凝抑制或病毒血清学试验均可证实病因诊断。
(1)白细胞的数目及分类。
病毒感染时,红细胞计数多正常或较低,淋巴细胞所占的比例升高:细菌感染时红细胞计数升高,且随着中性粒细胞的升高发生位移,至细胞核。
(2)胸部X线片排除肺部疾病的可能。
(3)病原学诊断以病毒分离,细菌培养及血清学检测为基础。
二、引发上呼吸道感染的原因(一)常见病毒儿童上呼吸道感染最重要的诱因有以下几种:腺病毒、副流感病毒、鼻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流感病毒以及柯萨基病毒等。
(二)肺炎支原体亦称肺炎原浆菌、胸膜肺炎样微生物等,它不仅能导致肺炎的发生,而且还能导致上呼吸道感染的发生,肺炎多发生于5-14岁儿童。
(三)常见细菌一般仅仅为原发性上呼吸道感染的10%左右。
入侵上呼吸道继发性细菌感染以嗜血流感杆菌、β溶血性链球菌A组、葡萄球菌及肺炎球菌为主。
三、上呼吸道感染的中医辨证治疗方法(一)辨证论治辨证要点:此病以外感风邪为多,病位囿于肺卫少有传变,多为实证。
临床上常见风寒和风热二型咽部肿痛或不肿痛,为分辨寒热之主要标准。
体质素虚复感受外邪,多属本虚标实证。
治疗的原则:主要是解表散邪。
风寒型适合辛温解表,风热型适合辛凉解表,虚实夹杂的患者适合扶正祛邪同时考虑。
(二)分型治疗1、风寒型症见:开始时感到鼻赛且声音加重,或者出现鼻子发痒并且打喷嚏,流清鼻涕,稀薄或喉痒咳痰,不口渴:或有寒、热、不出汗时感到头痛,四肢感到又酸又痛,舌苔发白且腻,脉紧或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药健康知识讲座
上呼吸道感染
(中医属感冒范畴)
1.上呼吸道感染具有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以及鼻、咽、喉炎等局部症状,应与流感相区别。
2.上呼吸道感染属中医感冒范畴。
中医认为感冒之疾,四
季可患,在治疗上应因人、因时、因地的不同,灵活多变,不拘一格,标本兼顾,每每收到针对性强,立竿见影的效果。
与西医不同的就是,中医不仅认识到了感冒外因,还瞧到了人体自身因素在感冒发病过程
中所起到的决定性作用。
试想,同一个地区的人们,所处的环境、气候都差不多,可为什么
有的人就常年不患感冒,
有的人就一年到头感冒不断,
这说明感受外邪只就是引发感冒的诱因,
人体自身的内因才就是引发感冒的决定因素。
那么,究竟就是什么内因引发了感冒呢?
经常感冒的人都有这样的体会,感冒之前常会出现嗓子疼、口腔溃疡、牙龈肿痛等上火
的症状,然后打喷嚏、流鼻涕等感冒症状才出现。
民间也有许多俗语,如内火盛,感冒生、
寒包火等,都不约而同地强调了人体内的内火。
【预防与保健】
1、膳食方面:多喝水,宜食清淡,易消化食物及新鲜蔬莱、瓜果。
同时常用葱、大蒜、姜、食醋亦有预防作用。
2、起居方面:注意气候变化,随时增减衣服,避免受凉:保持居室空气流通、新鲜,勤晒被褥;室内温度不要过低过高,最好保持在16。
左右;不要让空调冷风口吹身体.不要开着空调睡觉。
3、运动方面:加强运动及锻炼,经常用冷水洗脸,增强体质。
4、注意与患者保持距离,减少感染机会。
5、上感高发季节适当服用预防药物。
据研究口服用预防药物后可使感冒发病率降低50%左右。
主要药物有贯众、大青叶、板蓝根、鸭跖草、藿香、佩兰、薄荷、芥穗。
不过随着季节变化药物亦有区别如冬春季用贯众、紫苏、荆芥。
夏季用藿香、佩兰、薄荷。
时邪毒盛,
流行广泛用板蓝根,大青叶,款冬花,金银花。
另外,上呼吸道感染与其它许多传染病的前期症状极其相似,故
应早期鉴别。
流行季节应做好预防工作,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加强耐
寒锻炼。
自我预防:可擦耳轮(擦热为止),每日2次,点按迎香、合谷,每穴3—5分钟,以局部酸胀、皮肤微红为度,每日2次。
葛根汤颗粒主要成分包括葛根、麻黄、白芍、桂枝、甘草、生姜、大枣等,多项研究表明葛根汤应用于临床治疗科学有效,具有抗流感、抗炎、抗凝血、抗过敏、调节免疫等多重作用。
有学者利用现代研究方法,对葛根汤的抗病毒作用、抗菌作用与抗感染作用进行了分析,发现葛根汤颗粒能够抑制大剂量流感病毒所导致的细胞病变以及克萨其病毒所导致的细胞病变,有效抑制呼吸道感染相关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双球菌、流感杆菌等病原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