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哲学

合集下载

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与文化知识点总结

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与文化知识点总结

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与文化知识点总结一、哲学的基本概念1.哲学的定义哲学是一种关于宇宙万物及其联系与发展的学问,是一种通过理性思维和辩证思维探讨人生、社会和世界等重大问题,力图找到一种客观真理的学科。

哲学是智慧的追求,是对于宇宙、人生、价值、形而上学等问题的思考。

2.哲学的特点哲学具有普遍性、综合性、批判性、反思性和系统性等特点。

哲学的普遍性表现在其思考的问题是普世性的,涉及全人类和整个宇宙;综合性体现在哲学不仅具有科学性、宗教性和艺术性等方面,而且还能综合其他学科的成果;批判性是指哲学对已有的观念进行批判和否定,以寻求新的真理;反思性是哲学要求人们对一切事物进行深入的思考,而系统性则体现在哲学对世界问题进行科学和系统的认识。

二、中国哲学的发展先秦时期是中国哲学的萌芽期,这个时期的著作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易经》和《老庄》思想。

《易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哲学著作,上面载着许多关于宇宙、人生和道德等方面的思考。

而《老庄》所倡导的自然无为和道家思想也深刻影响了中国古代哲学。

2.公元前秦汉时期的哲学在秦汉时期,儒、道、墨、法等学派起源,而儒家在这个时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成为了中国古代唯一的官方哲学。

儒家所倡导的仁爱、礼乐等思想也深刻地影响了中国古代社会。

3.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哲学在这个时期,佛教的传入开始对中国哲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佛教提倡的空、假、中、缘等思想为中国哲学注入了新的思维方式。

4.唐宋时期的哲学唐宋时期是中国哲学发展的鼎盛时期,儒家、佛教、道教三家之学并重,并通过讲学和创作产生了新的思想成果。

这个时期的孟子、程子、朱熹、王阳明等人都对中国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明清时期,儒学开始式微,佛、道两大思想在中国哲学中占有更大的地位。

这个时期的王守仁、王夫之等人都对中国哲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三、西方哲学的发展1.古希腊哲学古希腊哲学是西方哲学的开端,其思想家们涉及逻各斯、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等,他们对世界起源、宇宙万物和人类的本质等问题进行了深刻的思考和讨论。

哲学与文化课程标准

哲学与文化课程标准

《哲学与文化》是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中的选修课程,属于人文与
社会领域。

该课程旨在引导学生从哲学的角度观察、思考和理解文化,以及文化与哲学
的相互影响。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文化与哲学的关系,掌握哲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提高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该课程包括以下几个主题:
1. 文化与哲学的关系
2. 哲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3. 文化与哲学的相互影响
4. 文化传承与创新
5. 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多样性
6. 科学与文化
7. 社会责任感与人文素养
通过这些主题的学习,学生将能够全面了解文化与哲学的关系,深入理解哲
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提高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此外,《哲学与文化》课程还强调实践性和探究性,鼓励学生通过探究、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深入理解哲学与文化的关系,以及文化传承与创新等方面的内容。

总之,《哲学与文化》课程是一门旨在引导学生从哲学的角度观察、思考和理解文化的课程,对于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独立思考能力和人文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文化和哲学知识点

文化和哲学知识点

必修三:文化生活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第一课:文化与社会•考点1、了解不同区域、不同人群和不同阶层的文化生活和文化需求 [P5]•1、文化活动丰富多彩,与生活密切相关;文化现象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文化具有普遍性)•2、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自然环境,也有不同的文化环境;人人都有自己的文化生活,这些文化生活,无不呈现出各自特有的色彩(文化具有特色性)•考点2、知道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P6-7]•1、文化是相对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2、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3、个人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培养的。

•4、文化活动和产品的传承和发展离不开物质活动和物质载体。

•5、“文化生活”的文化特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

•考点4、说明现代社会中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的意义[P10-11]•1、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重大的影响。

•2、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1)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文化本身就根源于经济,离不开经济。

经济发展也越来越离不开文化的发展,与文化的发展密切交织在一起。

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

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2)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

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3、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

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

哲学与文化的知识

哲学与文化的知识

哲学与文化的知识1. 哲学的起源(1)本义:①哲学是一门热爱智慧、追求智慧的学问,其本义就是爱智慧或追求智慧。

②哲学是“现世的智慧”,是“文化的活的灵魂”。

(2)产生:①(本源:)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人类的两项基本活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哲学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在处理人与外部世界关系的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②(处理的关系:)致力于从总体上把握人与世界的关系。

③(起源:)哲学起源于人们在生活实践中对宇宙、人生的追问和思考。

(认识世界)(3)作用:指导人们的生活和实践。

哲学总是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有助于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特别提醒】①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升华)。

②哲学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

哲学不等于真正的哲学。

③真正的哲学之所以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就是因为它从最一般本质和最普遍规律的层面上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把握了时代的脉搏,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

2.什么是哲学: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1)世界观、方法论的关系: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2)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3)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4)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①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

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知识进行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②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③哲学与具体科学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不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全面理解哲学的概念:①从本义上看:哲学是一门爱智慧或追求智慧的学问;哲学是现世的智慧,是“文化的活的灵魂”;②从本质上看: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③从产生看: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④从特点看:哲学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它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⑤从作用看: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并指导具体科学,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古希腊文化的思想与哲学

古希腊文化的思想与哲学

古希腊文化的思想与哲学古希腊文化是欧洲文化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它是西方文化的源头之一,其思想和哲学在今天仍然对人类文化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探讨古希腊文化的思想和哲学。

第一,古希腊文化的美学思想。

古希腊是一个非常注重美的文化,这一点在古希腊艺术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古希腊文化赞美身体,赞美肌肉线条的美感,并将其用在神话体系和艺术作品中。

例如,古希腊雕塑的主题常常是裸体的男性或女性,体现了对身体美感的追求。

古希腊建筑的风格也常常是流线型的,非常注重美感和比例。

此外,古希腊诗歌和戏剧也是古希腊文化中重要的美学表现形式,它们通过语言和表演传达对美的追求和赞美。

第二,古希腊文化的哲学思想。

古希腊哲学是西方哲学的奠基之一,它对今天的哲学、科学和文化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古希腊哲学的核心思想包括:认识论、形而上学、伦理学、政治学等方面。

古希腊哲学家们常常尝试回答一些基本问题,例如人类的意义、道德的本质、宇宙的本质等。

其中,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哲学的重要代表。

柏拉图是一位哲学家和数学家,他的哲学思想注重精神和理智的追求,他的作品包括《理想国》和《饶公说话》等。

亚里士多德是希腊哲学的另一位巨匠,他的哲学思想强调经验和现实,他的作品有《论逻辑》和《政治学》等。

第三,古希腊文化的史学思想。

古希腊文化对历史和记载历史的方式也有很深的思考和贡献。

古希腊历史学的主要特点是注重事实,尽可能在史料中寻找真相和客观性。

他们善于记载历史事件,并将其分析和解释,例如赫罗多德的《历史》和塔西特的《希腊史》,它们被称为古希腊历史学的代表作。

第四,古希腊文化的民主思想。

古希腊是一个非常注重政治和社会的文化,他们的民主政治模式对人类历史的政治体系影响深远。

古希腊的民主政治最早起源于雅典,它是一种通过公民投票选出领导人和决策的政治形式,而非君主专制。

古希腊民主政治的实施为现代政治模式的产生奠定了基础,并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中影响着当今世界各国的民主建设。

文化与哲学的关系

文化与哲学的关系

文化与哲学的关系人类文化自古以来就与哲学有着深厚的联系,哲学能够深刻地揭示文化的本质,辨析文化的传统,并致力于对文化加以反思和提升。

因此,文化与哲学之间自古就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其间的关系有多方面,本文将对此做一探究。

一方面,文化是哲学的“矿藏”。

文化是一种大规模的共同理念的集合体,它们包含着丰富的古今观念,表达着宏伟的观念与深刻的思想。

哲学家在努力解构这些思想的同时,又给予他们有力的反思,从而推动文化的进步与发展。

文化的发展和演变,也是哲学研究的对象,许多哲学家通过对文化中遗留下来的问题和内容的思考,为人类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上的解答,进而促进了文化的发展。

另一方面,哲学也是文化的“催化剂”。

哲学家通过反思、推理、断言等方式,深刻地思考文化,揭示其中隐藏的变化与规律,并得出概括性的结论,对文化以及文化价值体系的诠释和开发,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通过哲学的反思,人们的思维受到深刻影响,而文化的发展也做出了新的成熟,一种新的精神方向得以形成,一种新的文化走向也就成为可能。

此外,文化也是哲学研究的“原材料”。

哲学家会从文化古今搜集有用的资料,从中提炼出研究的问题,并借用文化的元素,去理解和解释哲学的观念,从而使观念更加生动有趣,更加容易被人接受和理解。

比如,孔子以青年孟子和荀子的历史故事,让他的思想更加易懂,更容易被人所接受,而莎士比亚的戏剧中的角色,也可以被哲学家抽象化,用于哲学思想的发展与讨论。

综上所述,文化与哲学之间有着复杂而密切的联系,它们相互影响着,相互促进着,同时也为世界文化及其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鉴于此,未来我们应更加重视文化与哲学之间的关系,同时加强对此关系的理解,进而开展更多有意义的研究与思考,才能真正实现文化与哲学的共同发展。

文化与哲学

文化与哲学

文化与哲学引言:文化和哲学是两者之间的相互关联。

文化是人类社会的产物,涵盖了人类社会的各种特定方式和行为方式。

哲学则是思考生命、宇宙和人类意义等基本问题的学科。

通过探索文化和哲学之间的联系,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人类社会的本质和人类意识的本质。

正文:文化是人类社会的产物。

它涵盖了社会中各种特定方式和行为方式,包括语言、宗教、社会组织、艺术、科学和技术。

文化是人类社会组织和社会习惯的重要因素,因此在任何特定文化环境中讨论哲学问题都是必要的。

在某些情况下,哲学问题甚至可以在特定文化环境中解决。

哲学则是思考生命、宇宙和人类意义等问题的学科。

哲学不仅仅是一种思考方式,也是一种行为方式。

哲学家试图理解世界和生活是什么,同时也试图了解我们自己存在的目的和意义。

文化是哲学的一个重要因素。

人们的思考方式和哲学取向是通过文化传递的,因此不同文化环境中的人们往往会对同一个哲学问题有不同的看法和答案。

文化和哲学之间的联系在古代就已经存在。

在中国古代,儒家学说和道家学说等不同的哲学思想与传统文化融合在一起,形成了独特的中国哲学。

同样,在古希腊和罗马帝国时期,许多哲学家都对音乐、文化艺术、戏剧和游戏等方面进行了研究,而这些方面又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文化和哲学之间的联系在历史上一直存在。

结论:文化和哲学之间的联系是不可避免的。

文化和哲学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被看作是一个良性循环。

通过探索文化和哲学之间的联系,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人类社会的本质和人类意识的本质。

在未来,这种深入的了解可能会对人类社会的未来产生重要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哲学思想与道德观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哲学思想与道德观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哲学思想与道德观中国传统文化以其深厚的哲学思想和独特的道德观念而闻名于世。

这些思想和观念在长期的历史积淀中形成,并深刻地影响了中国人民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正是由于这种深刻的哲学思想和道德观,中国传统文化得以传承至今,并继续发挥着重要的影响。

一、儒家思想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哲学思想之一。

儒家崇尚仁爱、礼智、忠诚、孝顺等道德价值观,强调个人修养和社会秩序的重要性。

孔子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他的教义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认为通过正直的行为和正确的道德准则,人们能够和谐相处、共同进步。

二、道家思想道家思想强调与自然和谐相处,追求内心的平静与自由。

道家学派提倡“无为而治”,主张追求道的境界,通过“无为”来达到心灵的自由和无拘无束。

老子是道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他主张人应该顺应自然,摒弃外界的乱世纷扰,追求内心的平静和超越。

三、墨家思想墨家提倡兼爱、非攻的思想,强调和平与公正。

墨子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他主张以兼爱为核心的道德观念,认为人们应该平等地对待他人,从而实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墨子还主张非攻,反对战争和暴力行为,认为和平是最高的道德准则。

四、法家思想法家思想强调法律的重要性,并倡导严明的法治。

法家学派认为人性本恶,通过明确的法律和严格的制度,可以约束人们的行为,维护社会秩序。

韩非是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主张法律的公正性和制度的完备性,认为只有通过严密的法律体系,才能有效地管理社会。

五、兵家思想兵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专门研究军事战争的思想学派。

兵家学派将战争视为政治手段的延伸,强调策略和智慧的重要性。

孙子是兵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他的著作《孙子兵法》深入剖析了战争的本质,并提出了很多独到的战略理论。

通过以上介绍,我们可以看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哲学思想与道德观贯穿于各个学派,形成了独特的价值体系。

这种思想与观念不仅仅是理论上的探讨,更是融入了中国人民的日常生活中。

今天,虽然社会发展和时代变迁已经给中国传统文化带来了新的冲击和挑战,但这种哲学思想和道德观念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与文化知识点总结

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与文化知识点总结

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与文化知识点总结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与文化》主要涉及了哲学基本概念、哲学思维方法、文化的概念与内涵、文化多样性及其保护等内容。

下面是对这些知识点的总结。

一、哲学基本概念1.哲学的定义:哲学是一门探索人们对世界、人生、价值等一系列最基本问题的学科。

它关注人类思维的本质、世界的本原、真理的标准等问题。

2.哲学的特点:哲学以思辨为主要方法,追求一般的普遍性、客观性和系统性。

3.哲学的历史:哲学的发展经历了古代哲学、中世纪哲学、近代哲学和现代哲学四个阶段。

4.哲学的科学性:哲学与科学不同,它不是以实证方法探索自然规律,而是探讨超出经验的领域,如人的本性、自由意志等问题。

二、哲学思维方法1.辩证法:辩证法是哲学的基本方法之一,包括对立统一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主观转化为客观规律等。

辩证法关注事物内部的矛盾、变化和发展。

2.形而上学与唯物论:形而上学是一种对事物本质进行反思的思维方式,强调永恒不变的真理;唯物论则认为只有物质是真实的,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3.系统论:系统论是研究事物相互关系的学科,关注事物内部的联系和外部的环境作用。

三、文化的概念与内涵1.文化的定义: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与积累的一切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2.文化的要素: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个方面。

物质文化包括物质遗产、物质生活方式等;精神文化包括思想观念、价值观念、道德规范等。

3.文化的功能:文化对人类发展具有指导性、凝聚性、创造性等功能。

它可以为人们提供认识、表达、交流和塑造自我身份的基础。

4.文化的传承:文化的传承通过教育、传统习俗、口口相传等方式进行。

文化传承可以促进人类文明的发展和进步。

四、文化多样性及其保护1.文化多样性的概念:文化多样性指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文化差异和多样性。

2.文化冲突与融合:由于地理、历史、经济等原因,不同文化之间可能存在冲突。

但文化也可以通过相互交流、融合和借鉴实现和谐共存。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哲学思想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哲学思想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哲学思想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这些思想是长期文明积淀和人民智慧的结晶。

这些思想渗透在中华民族的日常生活、文艺作品以及传统礼仪中,成为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道家哲学思想道家哲学思想强调天人合一,主张用自然的方式保持身心健康。

其中最著名的学说是《道德经》。

该书主张返璞归真,强调“无为而治”、“不争天下”的道路,认为人应该追求“道”的境界。

这一哲学思想对中国的历史文化及社会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儒家哲学思想儒家哲学思想的重点是人的修养和行为准则。

儒家的核心道德观念是“仁爱”,即“以爱人”为立身之本。

在《论语》中,孔子强调“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主张通过不断的学习来完善自己。

这一哲学思想影响了中国传统的教育、文化、道德以及社会制度,成为了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墨家哲学思想墨家哲学思想主张“兼爱”,认为为了实现社会和谐,人们应该彼此关怀、互相帮助,达到“无为而治”的境界。

此外,墨家还提出了“非攻”、“尊师重道”等思想观点,强调道德的重要性。

这些思想深刻影响了中国历史文化、道德观念及政治制度。

四、法家哲学思想法家哲学思想认为,统治者应该采用符合自身利益的政策,以维护国家稳定和统一。

法家认为,统治者应该实行严明的法律制度,通过适当的惩罚来达到社会秩序的维护。

该哲学思想的主要代表作是《韩非子》。

这一哲学思想在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五、兵家哲学思想兵家哲学思想主要集中在《孙子兵法》中,强调运用智慧和策略去打赢战争。

这一思想观点深刻影响了中国军事文化,成为中国历史上的一大特色。

同时,该思想观点在现代管理学、战略规划学等领域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六、中医哲学思想中医哲学思想认为,人类和周围的环境是相互关联的,人的身体和自然界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中医强调养生保健,主张自然疗法。

该思想影响了中华文化的医药、养生、饮食等多个方面,成为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与文化知识点总结

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与文化知识点总结

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与文化知识点总结一、哲学与文化的关系1.哲学与文化的定义哲学是指对人类生活和世界的一种理性思考和探索,它是一种关于人类存在和认识的基本问题的思考方式,是思维和理性的表现。

而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是社会全体成员在社会生活实践中创造、传承和发展起来的东西。

哲学与文化的联系就在于哲学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文化则为哲学提供了基础和土壤。

2.哲学与文化的关系哲学与文化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首先,哲学是文化的精神内核,它反映了一定时代的社会、经济、政治和思想等各种因素。

其次,文化是哲学的载体和表现形式,哲学是文化的精华,代表了一定社会阶级和群体的思想观念,是文化的理论反映。

而哲学作为一种文化形态,是反映文化现象和文化特征的一种思维方式和认识方式,对于文化的生成、发展和演变起着积极的作用。

二、哲学与文化的发展历程1.古代哲学与文化古代哲学与文化始于古希腊文化,就其思想而言,希腊充满着革命精神,集大陆与海岛特色于一身,兼收并蓄地吸取了多种外来文明的精华。

古希腊文化中,哲学是一种全面的思考方式,是对世界本质、人类存在及其意义等问题的思索和探讨,形成了丰富的文化,包括哲学、艺术和政治等方面的成就。

2.中世纪哲学与文化中世纪是基督教文明的时期,以神权主义思想为主导,哲学与文化受到宗教的支配和影响,哲学家多是神学家,思想主要体现了教权的权威和神学教义的内容。

同时,中世纪文化也是以宗教信仰为核心,以教会的支配为重心,其主要特点是信仰至上、教权至高。

3.文艺复兴时期的哲学与文化文艺复兴时期是欧洲新时代的开始,哲学与文化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其主要特点是以人文主义为核心,反对泥古不化的教权思想,倡导世俗人文主义,提倡民主思想和人权意识,注重自然科学和人文艺术的发展。

4.现代哲学与文化现代哲学与文化主要是以启蒙思想为核心,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次思想革命,其核心是推动民主、科学和人权的发展。

同时,现代哲学与文化也是以理性主义和实证主义的斗争为主线,更加反映了现代社会的复杂性和多元性,体现了自由、平等和联合的价值观念。

衣俊卿关于文化哲学

衣俊卿关于文化哲学

文化哲学于20世纪80至90年代在中国哲学界成为显学,与实践哲学、发展哲学、交往理论、人学、政治哲学、历史哲学等并列为中国哲学研究最有影响的新兴领域之一,引起了普遍的关注。

应当说,在文化哲学的基本理论研究、20世纪理性危机的文化批判、中国社会的文化转型等方面,文化哲学研究都取得了重要的理论成果。

但是,文化哲学研究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在于它的理论边界比较模糊。

应当说,理论边界适度的开放性对于一个学术研究领域的创新具有积极意义,然而,如果这种开放性没有任何限制和任何边界,则该学术研究领域的合法性将受到挑战。

目前的问题在于,在文化哲学的旗帜下集合了无数差异颇大的理论学说,人们往往把文化学、人类学、文艺学、历史学等领域的研究“非反思”地冠以文化哲学的名义,而文化哲学的真正地平线则变得十分模糊、十分可疑,以至于人们习以为常地提及文化哲学,而细追问起来,却很难说清文化哲学的具体规定性。

这种状况必须得到应有的重视,否则,文化哲学研究的前景堪忧。

因此,有必要通过厘文化哲学的理论边界而自觉地确定文化哲学的合理的和合法的理论定位。

一、厘定文化哲学的理论边界应当看到,造成文化哲学研究理论边界模糊的原因首先不是研究者认识的局限性,而是文化范畴的复杂性使然,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文化范畴的不确定。

虽然文化及其作用已经引起各个学科的普遍关注,但迄今为止,人们并没有形成关于文化的普遍的、公认的定义或界定。

人们在使用文化概念时,常常有着不同的所指。

有时我们用“文化”来代表文学、艺术等具体文化形式,有时用以概括传统礼俗、风俗习惯,有时用来指谓思想理论或价值观念,等等。

西方学者通过深入而广泛的引证与研究,曾列举了一百多种关于文化的定义。

中外学者曾提出一些影响较大的文化定义,例如,英国文化人类学创始人泰勒把文化归纳为包括全部的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习惯等在内的整个生活方式的总和;著名历史哲学家斯宾格勒关注文化的兴衰生灭,以及文化对于生命的内在本质联系,把文化看作一种活生生的有机体;哲学人类学把文化理解为人超越自然,又补充人的自然本能之不足的“第二自然”或“第二本能”;德国学者卡西尔把文化界定为人所特有的,展示人之本质的符号系统;中国学者胡适和梁漱溟把文化定义为“人们生活的方式”和“人类生活的样法”;有的学者倾向于把文化限定为语言、习俗、道德、信仰等自在的行为规范体系;也有的学者倾向于把文化理解为哲学、文学、艺术、科学、知识等自觉的精神和价值观念体系。

文化与哲学的关系

文化与哲学的关系

文化与哲学的关系文化与哲学是一两个深刻交织的话题,教育者和思想家们从古至今曾详细地研究过它们之间的关系,地审慎总结出它们对彼此的影响。

他们研究出文化和哲学之间的不同元素、相互间的影响,进而丰富我们对文化与哲学几个最关键方面的理解,如文化与人们的行为思考、文化和哲学之间的发展、文化和哲学思想的不同方向。

首先,文化和哲学对人们的行为思考具有重要的影响。

文化提供了文化选择,让人们在选择行为时能够按照自己的价值观来判断。

文化让人们有把握性地选择行为,这样看来,文化间接地影响了行为思考习惯。

哲学则由于引入了许多观念、理论及解释,也影响着人们的行为思考,鼓励人们从深刻的角度去思考我们遇到的各种问题及社会现象。

其次,文化和哲学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甚至存在着发展的联系。

文化的发展不仅受到外在的环境的影响,更受到哲学的影响。

哲学是一种抽象的思想方法,它以抽象的形式解释世界,从而引导文化的发展,它的思想能够影响具体的文化,也能够影响不同文化之间的联系及相互影响,这样一来,哲学就成为文化发展的动力。

最后,文化与哲学可以以不同的方向进行思考,文化以具体的事物出发,而哲学则引入抽象的概念。

属于文化的思维方式更偏重于实践,他们认为实践是理论的基础,只有经历过实践才能更好地理解理论;而哲学思维则刚好相反,他们认为理论是实践的基础,只有更深刻的理解才能使实践更有效。

这样看来,文化与哲学之间各自有着不同的方向,不同的思维方式,它们相辅相成,成就了人类伟大的文明。

总之,文化与哲学之间关系深远,它们之间各自有着不同的发展路径,对人们的行为思考具有重要影响,甚至有一定的发展联系,这些都表明了文化与哲学的强大纽带,为人类的文明提供了宝贵的支持与帮助。

中国传统文化和哲学对中国精神的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和哲学对中国精神的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和哲学对中国精神的影响1. 引言1.1 概述中国传统文化和哲学是中华民族的宝贵遗产,对中国精神的形成和发展有着深远影响。

数千年来,儒家思想、道家思想和佛教文化等传统理念一直渗透于中国人的心灵深处,塑造了他们独特而丰富的精神世界。

本文将探讨中国传统文化和哲学对中国精神的影响,并重点介绍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以及佛教文化对中国社会与个体的塑造作用。

同时,我们还将探讨当代社会背景下,传统文化和哲学所面临的挑战,并强调它们在塑造和保护中国精神中的重要性。

1.2 文章结构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进行讨论。

首先,在引言部分,我们将简要介绍文章内容,并概述中国传统文化和哲学对中国精神的重要意义。

其次,在第二部分中,我们将详细探讨儒家思想、道家思想和佛教文化对中国精神的影响,并具体说明它们在社会建设、自然观念塑造以及心灵修养方面的作用。

接下来,在第三部分中,我们将着重介绍孔子、老子和庄子等代表性人物及其哲学思想对中国精神的影响。

第四部分将讨论当代社会中传统文化和哲学所面临的挑战和延续,包括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保护问题以及科技进步对传统观念的冲击。

最后,在结论部分,我们将总结文章内容并展望中国精神的未来发展,并强调传统文化和哲学对中国精神的重要性。

1.3 目的本文旨在深入探讨中国传统文化和哲学对中国精神的影响,并提供一个全面而清晰的概述。

通过研究这些传承千年的思想体系,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人民特有的价值观、道德观与生活方式,并了解他们所推崇的和谐、求真务实以及追求内在平衡与心灵修行等核心理念。

同时,本文还将讨论当代社会中传统文化和哲学所面临的挑战并提出相应建议,以促进传统文化和哲学的保护与延续,从而进一步培育和弘扬中国精神。

2. 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精神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精神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以下将详细介绍儒家思想、道家思想和佛教文化对中国精神的具体影响。

2.1 儒家思想与和谐社会建设: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一脉。

马克思的文化哲学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马克思的文化哲学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马克思的文化哲学思想及其当代价值摘要】研究文化本质和发展规律的理论就可称之为文化哲学。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文化哲学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改革文化、建设文化、广大人民认识文化的思想武器。

在以批判眼光看待欧洲近代资产阶级文化哲学的同时,又从中吸收了精华部分,以此逐步形成马克思主义文化哲学。

在国际化文化发展的过程中,文化哲学已经成为世界哲学的主题。

学者在研究文化哲学的时候,马克思主义文化哲学受到高度重视。

本文就马克思的文化哲学思想及其当代价值进行简单的论述。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文化哲学;当代价值0.引言在世界哲学研究课题中,文化哲学是非常重要的研究内容。

就我国理论研究课题现状来看,研究马克思主义文化哲学是非常重大的课题。

在构建马克思主义文化哲学体系的时候,就必须研究马克思主义文化哲学,其文化哲学是所有研究体系的起点与基础。

哲学本就是系统性的概念,文化哲学仅仅是分支。

此分支重在研究文化的本质与规律。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研究文化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同时也是广大人民群众进行文化研究和文化实践的观点与方法,且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非常重要的部分。

研究分析马克思主义文化哲学,有利于构建马克思主义哲学解读体系,还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

1.马克思主义文化哲学的内容随着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研究的不断深入,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否包含文化哲学的观点争论不休。

有学者认为马克思并没有对文化进行专门的论述,因而不存在文化哲学思想。

更多学者指出,马克思的理论体系中虽然很少使用“文化”这一概念,甚至没有提到“文化哲学”这一名词,但马克思著作中包含丰富的文化哲学思想。

青年时代的马克思接受维科文化哲学思想,且接受浪漫主义思潮。

因而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时候,不应从表面理解,而应探究其中的含义。

事实上,马克思主义文化哲学的内容非常丰富。

首先,文化本质论。

关于文化,在研究文化哲学的过程中,必须思考这一问题。

但是对文化的认识会受到立场、观点、视角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认识[1]。

中国传统文化(哲学)

中国传统文化(哲学)

中国传统文化(哲学)第一章智慧与信仰天人关系,是中国哲学的一个最基本的问题。

天人关系就是宇宙人生的根本问题。

孔子是天人之学的开创者之一。

《老子》、《周易》等经典的种种讨论也都是围绕天人问题展开的。

孔子把天看成是不断创造生命的自然界,天带有某种神圣性,人对于天应该敬畏和感恩。

在中国文化中,对天的敬畏和感恩一直延续下来,天坛的建筑就是这种思想的体现。

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 ,“仁”的实质是爱,是对生命的尊重。

在孔子的影响下,中国人有一种强烈的生态意识,认为人与天地万物一体,都属于一个大生命世界,因而人应该从亲亲、爱人推广到爱天地万物。

孔子强调一个受教育者应该注重提升自己的精神世界,追求一种更有意义和更有价值的人生,从而开创了中国传统哲学独有的人生境界的学说。

孔子、老子、《周易》等开创的天人之学,是中国古代哲人最高智慧的结晶。

一、孔子的天人之学孔子,名丘,字仲尼。

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

春秋末期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他的言论和生平活动记录在由他弟子或再传弟子编成的《论语》一书中。

孔子是古代中国人心目中的圣人。

《论语》一书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经典著作。

在孔子以后几千年的中国历史上,没有哪一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不受《论语》这本书的影响。

不研究《论语》,就不能真正把握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也不能深刻理解古代中国人的内在的心境。

在孔子关于“天” 、“人”的学说中,有很多思想体现了人类的普遍价值。

诚如美国当代学者赫伯特•芬格莱特所说,他在孔子《论语》中发现的是“人类兄弟之情以及公共之美” 。

这就是在2 1 世纪的今天,孔子的学说不仅受到中国人的重视,而且受到整个国际社会重视的原因。

天:生命创造之源在孔子之前,商代和周代,天命论是流行的观念,也就是把“天”看成是有意志的人格神。

孔子也受到这种天命论的影响。

但孔子在多数时候是将天看作是自然界。

孔子有一句有名的话:“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意思是说,天是不会说话的,天以四时运行和万物生长作为它的言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讲文化及其属性--------邴正教授一、文化的含义1、与自然相对2、与文明相对3、物质成果和精神活动的对立文化广义:人所创造的成果;狭义:人所创造的精神成果。

文化哲学中的文化主要指的后者。

文化的基本定义就是文化是人所创造的物质出成果和精神成果的总和。

进一步定义是文化是人类社会进步状态即文明。

在这个意义上文化和文明是同义语。

二、文化的特点人、社会、历史是同义语与三者有着密切的联系,文化的实质是人的创造活动及其活动形式、活动成果。

1、创造性人对自然加工改造的结果。

2、继承性文化是继承的结果,是传播的结果。

传播的结果是有个别现象成为普遍的现象。

动物没有继承性,零继承性。

个体经验、个体的智慧转会到集体的经验和集体智慧。

动物都是零起点,人类是活动的高起点性。

3、地域性和民族性传播的变异4、价值性文化的工具性、文化的意义性。

物质物品具有可磨损性,文化的价值具有不可磨损性。

三、文化的实质文化是人的分化和整合。

1、文化是人与自然的分化和整合。

分化:人有简单的依赖自然转为依赖文化。

整合:精神文化通过物质文化把人和自然在更高的水平上整合在一起。

各种文化目的就是设计来为人服务的。

2、文化是人与人的分化和整合。

人有个性。

识别每个人获得的文化心理、特点。

同时文化通过传播继承造就了群体的共性。

不同时代的共性。

民族不仅仅是一个血缘关系,是一个文化的概念。

3、文化是人的物质活动和精神活动的分离。

文化实际上就是人们从事精神活动的工具。

结论:文化的实质是人的自我存在和发展的方式,文化是人的本质特征。

四、文化的功能1、创造性功能把人的目的转化为现实的存在。

2、传承功能一种文化对另一种文化的影响(传播的结果)。

3、凝聚功能群体的形成途径:利益驱动、精神驱动4、升华功能文化不断地提升人的境界,不断地为人们设计出新的目标,这样就使得人来社会不断地进步,使人们的精神生活越来越深刻、丰富。

第二讲文化哲学的产生和发展一、文化哲学的产生文化哲学产生阶段的流派:(1)法国启蒙学派中的地理条件决定论代表人物孟德斯鸠、《论法的哲学》、“精神的性格、情感,社会的法律,会和气候土壤的不同而有差异。

”地理条件影响人们的精神活动方式和类型,不同的文化类型是不同的地理条件决定的。

后来丹纳,《艺术哲学》。

气候、地理环境对文化有着决定作用。

评价:地理条件的影响主要在人类社会的早期,人类的文明水平越高,生产力越发达,人类对自然条件的依赖也就越小。

所以地理条件决定论是不正确的。

(2)文化进化论代表人物:摩尔根,《古代社会》;泰勒,《原始文化》观点:文化是进化的产物;文化都遵循着进化规律;文化的发生、发展遵循着竞争规律、优胜劣汰。

评价:合理性:揭示了文化发展的一般规律,突破了地理环境决定论。

局限性:抹杀了社会规律、文化规律和自然规律之间的差别,简单的把文化现象等同于自然现象。

用简单的进化论原则解释复杂的文化现象,这就产生了偏颇,更为突出的是按照进化论的观点都导致了文化学意义上的西方中心主义。

(3)文化心理学派代表人物:美国的吉丁斯,《人类社会的理论研究》和英国的弗雷泽《金枝》观点:文化是受自然控制的一种心理现象,个人的心理要受到同类意识即种族意识的支配,文化、群体意识实际上是同类意识的产物,所以原始文化是人类心理活动的产物。

他们把文化归结为人们心理活动的产物。

《金枝》:交感巫术的规律即人类的历史是从巫术开始的,有巫术发展到宗教最后形成科学。

评价:贡献:把文化研究从宏观引向了微观;揭示了文化和心理活动的关系。

问题:夸大了心理作用,忽视了社会对文化的作用。

(4)哲学人类学的文化观代表人物:德国哲学家卡西尔,《人论》,“人的本质就是符号,文化的本质就是符号行为。

”符号就是有意义大的标记,符号就是人类的意义活动的工具。

他认为人的活动最本质的特征就是使用符号。

二、文化哲学的发展1、传播学派代表人物:英国的史密斯,德国的史密特观点:文化的发生、发展起源于传播,取决于传播。

文化最终会是趋同的。

评价:合理性:揭示了文化传播的规律,对文化发生、发展的研究有一定的贡献。

局限性:传播之前的文化是怎么形成的,传播是文化的一个本质特征。

传播论混淆了文化传播和文化创造的关系,夸大了传播的作用,没有看到创造所起的作用。

西方中心论。

2、历史学派代表人物:美国的文化学者博厄斯。

观点:第一,文化都是独创的,都是自成体系的,每种文化都有自己发生的源头,它是按照自己的方式发生、发展的。

第二,文化是不可比的,是等值的。

第三,文化是多元的,是相对的。

评价:合理性:批判了西方文化中心论,肯定了文化的多样性和特殊性局限性:在文化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上,采取了极端的方式。

3、文化人类学的文化代表人物:美国的马林诺夫斯基,《两性的社会》;本尼迪克特,《菊与刀》、《文化模式》;米德,《代沟》。

特点:从田野考察出发研究原始民族;研究文化从真实的个人开始;个人的教育模式最后形成文化模式,决定了文化的特点。

贡献:从微观角度提供了科学的研究方法,进而推动了文化社会学的发展,同时对文化哲学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大量的田野素材。

问题:对原始民族的研究过于狭隘;重视个体研究,忽视社会大的群体的研究。

4、弗洛伊德主义的文化观代表人物:《图腾及其禁忌》、《文明及其不满》、《精神分析引论》等等阿德勒:《自卑与超越》;荣格:《现代灵魂的自我拯救》重要的理论:人格结构(本我、自我、超我)文明起源于超我对本我的压抑。

贡献:揭示了文化的负面效应,文化是压抑的。

进一步重视研究自然和文化的关系。

片面性:用泛性论的角度去解释文化起源,把文化归结为性本能压抑的一个结果。

夸大了文化的负作用。

第四讲文化哲学的内在矛盾之一文化作为自我意识,它是人的精神活动的自我分化和自我整合的过程。

自我意识对象有两种,一种是以自然为对象,通过人的自身与自然的比较,确立人与自然的联系、区别。

人与自然的区别本质上就是文化的区别。

文化的内在矛盾实质上是人自我矛盾。

一、自我意识和对象意识的矛盾以文化为对象意识的自我意识是真正的自我意识,是我认识我,是自我意识的演化,在这种自我意识中显示的是人与自然区别的本质。

文化作为实践的结果,自我作为实践的主体,它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人与自然的区别,表现为人的独立自我,而文化则是这种区别的印证。

自我与文化的关系就是人与自然的本质区别,从产生到实现的过程。

因此以人为主体,以文化对对象的文化哲学批判,是人的自我反省,是自我意识确立和矫正的过程。

人通过批判自我的对象化,以协调人与文化的关系,合理的控制自我,与自然建立更加协调,更符合人的需要的各种关系。

所以我们通过对文化哲学的思考,都可以揭示出来人的自我、人的自我意识又不成熟成熟,有潜在的阶段到现实阶段的发展过程。

人类自我意识的矛盾发展过程,也就是人与自身文化的辨证关系的运动过程。

人的自我意识的辨证运动过程大体可以分为四个阶段:自恋的意识、自卑的意识、自信的意识和自省的意识二、自恋意识与自卑意识的冲突人类自我意识的根源在于文化自身的二重性。

文化的二重性分化化为主体自我和对象自我的产物。

纳西索斯情节(自恋情节)各民族的原始神话共同的主题:第一,神创造了人,人是天神的子孙。

第二,人创造了文明,文明又招致了神的惩罚。

两种基本的诱惑:需要的满足、未来的发展变化原始人自恋的根据在于创造,创造就是打破自然的常规,创造既使人类摆脱了自然束缚,又意味着人失去自然的庇护,打破常规,必然和自然力量冲突,因此才有所谓“诸神的愤怒”。

三、自卑意识(西绪福斯情节)是对自恋的意识的一种否定。

有神话走向宗教。

农业实践的本质就是一种重复性,正是这种重复性,产生了农业社会的自卑感。

自卑意识是最初的自我意识的否定,它起源于人类死亡意识,人类是唯一意识到自己的结局是死亡的动物。

死亡意味着生命的终结,是对生的否定。

死亡宣告了人所追求的一切通通都完结,人生前所创造和拥有的一切都会被死亡剥夺的干干净净。

所以死亡是对人的自主性的一个否定。

不可抗拒的力量(鬼神)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人生最后的事情就是不要出生,次好的事情就是一出生就马上死去。

”阿波罗式的精神:狄奥尼索斯式精神:忘掉你自己,这象征着面对自我和环境的冲突,选择返归自然的一种解脱的方式。

古希腊人从三个反面确立了主体意识:第一,主体精神是对自然神的反抗。

第二,人是存在的中心。

第三,真正的主体是个人。

“愿意的人命运领着走,不愿意的人命运牵着走。

”四、自信意识(浮士德情节)宗教改革,文艺复兴,工业革命自信意识就是人的自我肯定、自我迷信的意识。

工业文明区别于农业文明的在于其创造。

自我意识的三个精神:理性主义(所谓理性就是人们认识和把握自然规律的能力,就是人们运用概念逻辑进行思维的能力);人性至尊(文艺复兴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唤醒人的个性,唤醒了人性);个性至尊(对个人价值的充分肯定)。

康德,《纯粹理性批判》(上帝是不可到达的,人是目的。

)《实践理性批判》黑格尔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人的自信意识开始逐渐崩溃了、瓦解了,取而代之的是新的自省精神。

五、当代人类社会面临的主要任务:协调好人与文化的关系;解决人与自身活动及其成果的矛盾,也就是文化矛盾。

通过解决好人与文化的矛盾来调整人与自然的矛盾。

人与文化的矛盾上升为社会的主要矛盾这是人类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的转折。

康德的二律背反反文化的思潮传统文化观是一种线性进化论即把文化发展看成是新文化代替旧文化,新文化优越于旧文化。

农业文明与工业文明解决的途径发展先进的文化即改变人类用于改造自然的手段。

文化的双重作用:文化被人所掌握和利用,人将获得自由;但一旦文化不被人所掌握,文化将分化为与人相对立的异己的力量,对人造成压力、破坏甚至于毁灭。

文化对人既有肯定的作用又有否定作用。

在农业文明文化的否定作用是不明显,但到了工业文明则不同。

优先解决人与文化的矛盾恰恰是在当代条件下人与自然关系的复杂化、深层化的表现。

第六讲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化自我意识矛盾问题一、神人一体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自我意识的差别:中国古代的神话大都反应了一种反抗的意识。

在中国古代是神人是相容的。

神人分离实际上人与自然的分离,但神人可以实际上相通。

(儒家认为个人经过努力就可以成为圣贤;道家认为个人经过修炼就可以羽化登仙;佛家认为个人只要努力就可以立地成佛。

)神人一体实质上是人性与神性,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的一体化。

西方人的努力是为了赎罪而中国人的努力是为了成神。

二、天人一体圣贤就是完全能领悟天道,按天道的要求约束自己行为的人。

孟荀殊途同归。

中国古代的民族自我中心意识:中国是世界的地理中心;中国是世界文化的中心;中国是世界的权力中心。

英雄主义中国的“天”实质上道德之天。

三、天地一体道家的天是自然的天。

道家的“无为”是为而不争。

是人与自然消除差别的境界。

自然主义四、心物一体禅宗承袭了佛教的基本精神,认定人生的本质是痛苦的,痛苦的根源在于求生,求生的欲望产生于肉体存在的发展需要,为了满足需要人们苦求外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