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哲学篇期末满分论文范本 9

合集下载

中华文化议论文作文

中华文化议论文作文

中华文化议论文作文800字篇1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书写着永不停息、对美好幸福的追求,展示着永不磨灭、对民主富强的探寻。

绵延的历史、灿烂的文明,从来就没有中断过。

中华民族本来就是礼仪之邦,温文尔雅,谦恭礼让,是华夏儿女世代相传的美德;在现代的社会中,我们更加要讲文明,懂礼貌,提高文明素养。

文明礼仪的内容涵盖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乘车让座是文明,遵守排队秩序是文明,爱护公共财产是文明。

文明礼仪贯穿在我们日常生活的点滴小事之中。

所以我们更应该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让文明礼仪贯穿于我们心中。

站在时代的今天,让我们蓦然回首:一个民族,要独立、要生存、要发展,不仅需要强大的民族经济、需要坚实的物质基础,还需要强烈的民族自信心与自尊心,更需要一种博大深沉的民族精神。

这是支撑一个民族存在与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与精神支柱。

千百年来,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历经磨难而不衰,饱尝艰辛而不屈,千锤百炼而愈加坚强,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历史的长河中,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

我们是华夏儿女,炎黄子孙,是中华民族的新一代。

黄河在我们的血脉中流淌,长城让我们永远刚强,“神舟”载人飞船使我们的天地无限宽广。

传承了五千年的民族精神,正等待我们去发扬光大。

“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我们的民族精神蓬勃向上,我们的明天更加辉煌。

“国家荣辱,匹夫有责”,做为二十一世纪的小学生,我们有责任做中华文明的传承者,用“谦谦君子”的标准要求自己,宏扬礼仪之邦的优良传统,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用我们的行动去感染身边的人,用我们的真诚去打动他人的心。

希望大家一路留下的不仅是欢声笑语,更有我们中华学子的文明素养和儒雅风度。

未来属于我们,世界属于我们,让我们在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熏陶下,刻苦学习,顽强拼搏,时刻准备着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中华文化议论文作文800字篇2唐诗宋词、敦煌丝路、戏曲汉服、文房四宝、四大发明、太极长城、古乐舞狮、松竹居民,这些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在不同人、不同事中源远流传,并体现得淋漓尽致。

中华文化作文(精选32篇)

中华文化作文(精选32篇)

中华文化作文(精选32篇)文化是民族的符号。

一个民族的崛起,除了经济的强盛外,更重要的是文化的繁荣。

下面是小编整理分享的中华文化作文(精选32篇),欢迎阅读!中华文化作文篇1文化是民族的符号。

一个民族的崛起,除了经济的强盛外,更重要的是文化的繁荣。

进入21世纪,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中国文化的复兴也随之摆在我们每个炎黄子孙的面前。

中华民族的悠久的文明史,虽历尽沧桑,仍然昂首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文化的薪火相传居功厥伟。

文化不绝,民族就不灭。

在这个意义上,传承、弘扬我们的文化,可以说是我们民族复兴的首要任务。

近年来,随着“国学热”的持续升温,整个社会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日增,对经典的关注程度也越来越高。

神州大也,处处弦歌之声,诵读经典,蔚然成风。

可以说,中华民族的文化自觉时代正在悄然来临!所谓文化自觉,是指认识并继承民族文化的精髓,在新的时代加以发扬光大,在此基础上与其他文化展开平等对话,取长补短,和谐共处。

文化自觉带来的将是文化的复兴、民族的复兴,将是和谐社会,和谐世界。

春秋战国时期,是思想空间活跃、文化极度繁荣的历史时期。

在这一时期里,孔子、孟子、老子、庄子、孙子、韩非子等诸子并作,儒家、道家、法家、兵家、墨家等百家蜂起,出现了中国文化史的第一个高峰,也由此奠定了中华古文化坚实的基础。

其中,儒家学说是对后世影响极大的一派学说。

儒家学派是春秋末期孔子所创立的学派,是当时百家争鸣中的重要一家,居十家之首(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兵家、名家、阴阳家、纵横家、农家和杂家)。

《论语》、《孟子》、《荀子》等著作是这一学派的代表作品。

其中,《论语》是最适合我们八年级学生的著作,。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有同门师兄弟从远方来(与我探讨学问),不也很快乐吗?学了并时常温习它,不也很高兴吗?别人不了解自己而自己又没什么不满,不也算得上君子吗?”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中华传统文化论文(通用8篇)

中华传统文化论文(通用8篇)

中华传统文化论文(通用8篇)传统文化,即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

世界各地,各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文化。

我们伟大祖国的传统文化更是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它足以使中国人、海外华人引以荣耀和自豪,它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凝聚力。

我国的传统文化以儒家为内核,有道教、佛教等文化形态,包括:古文、诗、词、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书法、对联、灯谜、射覆、酒令、歇后语等。

其中兼容并蓄,和而不同。

从洪秀全的金田起义、曾李的洋务运动、康梁中国传统文化论文篇一【摘要】随着新课程教育理念的提出,在教育教学中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过程中不仅让学生学习相关的语文知识,还要求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领悟到传统文化,从而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源远流长,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中国所独有的文化。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小学生语文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过程中不仅让学生学习相关知识,还让学生学习相应的民族文化知识。

小学阶段是学生在智力以及生理方面比较关键的时期,在这阶段传授相关的传统文化知识,以此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

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过程中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教学的渗透,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习的知识,从而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在识字过程中学习传统文化让学生学习相应的汉字,在识字过程中进行文化渗透,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小学语文学习阶段,学生要学习比较多的生字,在课文量上也比较多,关于传统文化知识的阅读内容有很多,例如《弟子规》《三字经》等,在教学中可以将这些内容以视频动画的形式展示给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了解到更多的传统文化知识。

教师是知识的承载者,也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模仿者,为此,教师一定要提升自身素质,在教学中要注重文字的书写,只要教师能够书写比较好的文字,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才能够认识到文字的美感。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论文范文10篇(5)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论文范文10篇(5)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论文范文10篇(5)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论文范文九[摘要]: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经过五千年的积淀而形成的,在全球化的今天,许多传统文化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忘记,中国传统文化面临什么压力及我们应采取什么对策?[关键词]:全球化中国传统文化中医药学结合1.中国传统文化的概念文化就是自然的人化,是自然的文明化,是自然向着属于人的理想化。

广义的文化包括物质文化,思想文化三个层次的内容,是涵盖所有人类文化成果的大文化观;狭义的文化专指思想文化。

文化有传承,教化,凝聚,调控的功能。

也许很抽象,我举个例子:当一个古老的东西被大家接受而流传使用下来,就可以说这个东西是传统文化。

中国的传统文化有很多,如四大发明、朝廷礼仪、古代结婚礼仪、儒家、道家等的文化、太极、气功等等;我们学的中医也是一种中国传统文化,它是祖先遗传下来的,让人们去传承的中国古代精髓文化。

2.全球化的概念“全球化”一词最早提于1960年,加拿大著名传播学家马歇尔·麦克卢汉在其《传播探索》一书中提出“地球村”,此思想当时并未被认同,1985年R·罗伯逊和F·勒谢尔明确提出“全球化”这一词,引起人们广泛注意,之后又有许许多多的学者等都提出了“全球化”这一概念。

全球化包括经济全球化,文化全球化。

其中经济全球化会让远距离之间的国家越来越相互依赖,跨国境的物资,人员资金与信息流量越来越大,全球成为一个统一的大市场。

而资源将全球范围内实现现有有效配置。

文化全球化则是由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虽然在许多地方你可以买到世界任何一家知名公司的任何一件商品(前提:只要你有钱),也可以买到一些“MadeinChina”,这当然给许多人带来方便,生产方式,消费方式和人力资源发生革命性变化,各种样式层出不穷,给企业,消费者带来方便。

但经济全球化某些因素使最贫穷的国家受损害,富国与穷国的差距越拉越大!3.中医药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作用中医讲究顺应自然,它以自然界阴阳,五行(金木水火土)来观察人体,讲究运气,集自然之精华来保持身体健康,这是世界所独有的,更体现了人文精神与人来自于自然的那种规则特别是中医养生更体现了那种天人合一;中药是那种取之于自然用之于人的药,它毒副作用小,是中国传用了几千年的治病药物,这个更是中国古人才能发明创造的东西;太极,讲究天人一体,以柔克刚,那种奇妙的武术效果与养生效果更是不可比拟的;气功,通过运气,导引等的运动达到一种全身气机畅达有治病,消除疲劳的效果;针灸,则是通过针刺穴位来治病,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就连先进仪器都无法测显现出形态的穴位,被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所发现,并付诸于实践,治愈了成千上万个病人,达到不可比拟的神奇效果(据说外国人正是通过它来了解中医的),也是令我们所骄傲的。

中华文化哲学篇期末满分论文范本 10

中华文化哲学篇期末满分论文范本 10

四川大学己学浅探究——自我本体与宇宙本体之关联谭寿虎20151415030312016/6/21本论文主要探讨有关自我人生本体与整个宇宙本体的对象化,对象的绝对化,对象的融合性,以及非对象的一体化,和人伦日用。

己学浅探究——自我本体与宇宙本体之关联一、绪论己学之宽广如一浩瀚海洋,学生浅薄的知识与世界认知并不能使学生如鲲鱼一般在这无垠之海畅游,只得如蜉蝣一般在近岸取得些许水滴。

就于先生的论文《“己学”发略: 本体的综合构造与儒家的生命哲学》为基,做些许有关宇宙本体与自我人生本体的探寻与思考。

学生学识不深,错漏之处必不可少,还望先生海涵。

本论文主要研究有关自我人生本体与整个宇宙本体的对象化,对象的绝对化,对象的融合性,以及非对象的一体化,以及部分从宇宙人生到人伦日用的简要探讨。

二、正文(一)宇宙与自我的相容性——对象的非绝对化如同我们所知道的,从唯物科学看待宇宙与自我——宇宙是天地万物的总称(《辞海》),这天地万物既包括我们脚下的地球,也包括在这苍穹之上的群星。

宇宙的在科学上的含义已经变为一个由一切能看到的不能看到的物质以及时间与空间的一个大集合,换一个简单的说法,即是我们所生活之域,即为宇宙。

那自我呢?在生物学上,所谓的自我不过是一个个细胞以及细胞代谢产物堆积起来的个体。

而细胞的构成,则是那些微小元素的结果。

所以,纯粹从科学的结果来看,自我与宇宙都是由微小元素构成——自我与宇宙有着强大的相似性与相容性,亦或者说相融性。

自我与宇宙拥有相同的来源,她们在物质上是一体的。

但是物质的同源并不代表着精神的一体,自我与宇宙始终是两个隔离的个体。

我们无法感受宇宙的思维,宇宙也是同样。

正如南宋词人辛弃疾所言“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辛弃疾《贺新郎》),词人永远不知道青山的思维,只能猜测“料青山”“见我应如是”,到底是不是,谁也不知道。

自我与宇宙永远相容,却又相离。

然而精神上的隔离却不能阻挡精神上的相容。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议论文10篇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议论文10篇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议论文10篇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议论文10篇在历史长河中始终遵循这么一个定律,一个民族的兴盛,必定是从文化的繁荣开始的。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议论文,仅供参考,喜欢可以收藏分享一下哟!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议论文篇1驼铃悠悠,丝路漫漫,一曲唱尽千年事。

这尊昂首挺拔的骆驼,伫立在陕西省历史博物馆展厅中。

这里灯光幽暗,静谧无声,透过展窗的玻璃我仿佛来到了唐朝,看到了大唐文化与西域文化别具匠心的融合。

一曲始自千年前盛唐时期的舞乐仿佛悠然响起,穿越时空,震撼人心。

记得我第一次见到唐三彩,就是在陕西省历史博物馆里。

博物馆里那座惟妙惟肖的三彩载乐驼它一下子打动了我,将我的目光牢牢地锁住。

一个以驼代步、歌唱而来的巡回乐团正在那里即兴表演:骆驼四足挺立在长方形踏板上,引颈张口作嘶鸣状,仿佛在合着乐声引吭高歌。

毯上:奏排箫者盘坐,指按萧孔,摇头晃脑;弹琵琶者,长着一副胡人面孔,然服饰右衽,五指翻飞。

一人环乐器,半眯眼,手打节拍;一人抱箜篌,回顾那被簇拥的歌女。

只见她旋舞翻飞,长袖飘飘,嘴里的胡歌富有节奏感,定格在含蓄的屈肘——兼具聘婷与豪放。

人物形象与骆驼造型相得益彰,上下跳跃震动,“手舞足蹈”.......好一曲唐俑之歌,好一副西域之画,此刻这件文物仿佛在向我诉说着千百年前的大唐文化之兴盛,更仿佛在向我诉说着中西文化交流的盛况。

这座造型新颖,人物形象生动鲜活,骆驼踏着乐步徐徐行进的载乐驼俑,体现了唐代工匠的浪漫之作,可谓别具匠心。

当我再次看到它时,竟是在万里之外的美国大都会博物馆。

在那里我竟然真正体会到了唐三彩别具匠心的艺术精神。

神完气足、轻松自然的三彩宝马带着唐朝华美富丽的审美,一旁的三彩马夫胡面着翻领胡衣;三彩壶竟然创造性地模仿了古代波斯金属壶特有的弧线造型,其工艺难度可想而知.......让我有些恍惚而又欣喜,更有了复杂的感慨和领悟:这一件件唐三彩宛如一幅幅靓丽的画卷,真实呈现了唐朝对外的频繁交流和海纳百川的包容情怀,展示了一个具有生命力的民族的蓬勃朝气和文化自信,更传达了一个时代的精神文化风貌。

关于中国哲学方面的论文精选

关于中国哲学方面的论文精选

关于中国哲学方面的论文精选在中国长达四千余年的历史文化发展中,中国哲学一直是在自己特有的地理人文环境、语言文化背景和政治、经济、社会等综合条件下成长发育的。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中国哲学方面的论文精选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关于中国哲学方面的论文精选篇1浅谈中西方哲学的区别和联系摘要哲学是对人类精神的反思。

哲学有其普遍性,但也有其特殊性。

普遍性由观念,概念来了解,特殊性由生命来讲,因为普遍性的观念,普遍性的要通过特殊的生命来表现的。

哲学真理都是内容真理,既要通过特殊的生命来表现,同时也就为表现真理的生命所限制。

本文主要在此基础上阐述了西方哲学对中国哲学的改造作用。

关键词中国哲学西方哲学普遍性特殊性一、西方哲学能够影响中国哲学的可能性:哲学真理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一) 给会通一个哲学说明。

中西哲学相互影响,相互会通,不能离开中西哲学的史实,但其性质则是哲学的。

中西哲学各具形态与特质,这一点,在今天已术界之共识。

但不同的形态与特质的两个事物是如何能会通并且相互影响的?下面我们就来谈谈这个问题,因为哲学本身就是的头脑清楚。

中西哲学会通这个题目有两重性格:一是通学术性,一是通时代性,也就是说既要从学术上讲,又要从时代性上来说明这个道术性很好理解,但时代性如何理解?通时代性也就是与时代联系起来来讲。

主要讲中西哲学会通的时代意义与文化意义。

因为生了文化问题,文化问题是一个价值与方向问题,故不是科技性的,说到底是哲学性的。

在一定意义上我们可以说时代问题的是哲学问题。

哲学关联着文化讲,就是指导文化发展的一个方向与智慧,讲中西哲学之会通就是从核心处将中西文化智会通。

性赋予了中西哲学之会通的存在性格与人文化成的文化品格。

哲学是对人类认识的反思,哲学有其普遍性,哲学所追求的是普遍性的真理,所讲的道理都具有普遍性。

只有从普遍性开始才可通,如没有普遍性就不能谈会通。

哲学真理的普遍性是给中西哲学会通的可能性的直截了当说明,但是会通理论的说明更重要对特殊性与关系的说明上来讲。

中华传统文化论文

中华传统文化论文

中华传统文化论文中国传统文化论文篇一1、以辩证的思维去看待中国传统文化的两重性,取其精华,去其糟粕(1)对于中国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一切东西有好的一面和坏的一面,好的一面应当吸收,而坏的一面则应抛弃。

但是由于每件事物,每个人,每种理论都有这种好的一面和坏的一面,因此,从这种意义上说,每件事物,每个人,每种理论差不多既是好的,又是坏的。

传统文化本身具有精华与糟粕两重性的特点,我们需要批判地继承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符合社会发展需要,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形成。

(2)中国传统文化既然是一种传统,它就必须要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实现现代化,否则,它就不能得到发展。

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是根据传统文化本身固有的精神,使那些可以适应现代社会要求的部分,能够更好地发展,并尽量吸取西方文化中的优秀成果,来弥补传统文化中不足的一部分,使其发展得更加完善。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一把双刃剑,存在两重性,致使中国传统文化对马克思主义既有丰富发展,又有消解异化。

所以,我们对待中国传统文化应该既肯定又否定,以辩证的思维去看待它;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理论也需要不断创新与发展。

只有在与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中,才能促进自身的完善,实现马克思主义的创新与发展,成为适合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2、在继承基础上的创新与发展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人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

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然伴随着中华文化的崛起。

这种崛起,也必然要求让我们中国特色的文化给多样化的世界文明注入活力。

文化的崛起,不仅仅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更是在继承基础上的创新与发展。

推进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机结合,并吸收和借鉴其他一切文化的优秀成果,以构建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3、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随着以知识经济的发展,经济发展中,思想文化的作用越来越凸显,各国逐渐认识到,在和平发展的年代,在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无形的争斗中,思想、意识形态,起着决定性作用。

哲学通论期末论文

哲学通论期末论文

哲学通论期末论文哲学通论期末论文经过一学期的学习,我知道并了解了哲学和哲学思想。

第一堂课上课,我发现我们的哲学课老师是个年青的女老师,初步我也觉得很惊奇,由于我认为,哲学是一门深奥难懂的学科,不只需要长期去学习,还需要年月去沉积,所以初步我想的应该是一位老先生或者是一位年长的老师来给我们授课才对。

不过在听老师后边的讲课中,我发现了这个年青的女老师也是具有很深的哲学实质的。

虽然现在的理工科大学不太重视人文实质的教学,并且我们对哲学文学啥的都不会感爱好,我们就只知道做数理化和专业知识的进步。

但是关于我而言,我自己是比照喜欢哲学的,自己看的不是很多,哲学思想也不深邃。

在上课之前,对哲学只是略有了解,当我发现很多数学家,科学家,物理学家的后边都会带有哲学家这个词。

所以我后边就对哲学发作了猎奇,就去baidu和其他路径搜了一下。

正本发现哲学才是全部智慧展开出来的学科,也能够说是学科之本吧。

我也了解到哲学这一词是源自于古希腊文,由“爱”和“智慧”两词构成。

按照字义说明,哲学是使人聪明、给人智慧的学问。

然而这并不足以表明哲学的实质。

哲学的实质嘛,是后边老师逐渐说明,自己才了解了一些。

所以我觉得,哲学这一门学科才是实在让人思考的一门学科,像啥数学,物理,化学啊感触都是有了哲学的思考逐渐才呈现的学科。

哲学便是让我们去思考,去看清世界实质的学科,也是一门探求的学科,并且不断展开,终究人类的想象是无量的,世界也是无量的,知识就更是无量的。

假设你要去知道世界发现世界并且不断探求世界,就要好好地学习哲学了。

这是我对哲学初略的知道,并抱有极大的爱好去学习哲学。

接下来就具体的谈谈啥是哲学。

首先要学习哲学就得知道啥是哲学。

哲学一门独立的学科。

是研讨广泛而底子的疑问,这些疑问多与实在、存在、知识、价值、理性、心灵、言语、思想等有关。

哲学与其他学科的不相同的地方在于其批判的办法、一般是系统化的办法,并且以理性证明为基础。

在平时用语中,“哲学”一词能够引申为自己或团体最底子的信奉、概念和情绪。

中国传统文化议论文范文(通用33篇)

中国传统文化议论文范文(通用33篇)

中国传统文化议论文中国传统文化议论文范文(通用33篇)大家都有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很是熟悉吧,尤其是占有重要地位的议论文,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直接表达作者的观点和主张的常用文体。

那么优秀的议论文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国传统文化议论文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中国传统文化议论文篇1上下五千年,中国一路风尘仆仆走来,脚下踏的是深厚的文化底蕴。

但在今天,一提及中国传统礼仪,大多数人并没有什么清晰的概念,甚至以为这种传统礼仪文化是过时的东西。

因此,中国礼仪文化正在遭受着史无前例的不屑。

然而,中华民族传统礼仪文化是中国人民几千年处理人际关系的实践结晶,是人与人间行为规范的准则。

杨时与他的学友游酢为求的正确答案一起去老师家请教。

时值隆冬,天寒地冻,来到程家时,适逢老师在打坐养神,杨时二人不敢惊动老师,就恭恭敬敬地立在门外,等候老师醒来。

老师一觉醒来,从窗口发现侍立在风雪中的杨时,只见他遍身披雪,脚下雪已有一尺多厚了。

此后,“程门立雪”的故事就成了尊师重道的千古美谈。

礼仪是律己,敬人是一种规范,是表现了对他人的尊重。

古人云“不守礼,无以立”,文明礼仪不仅是个人素质、教养的体现,也是个人道德和社会公德的体现。

东汉黄香仅仅九岁,就懂得尊老爱幼,孝顺父母。

在冬天严寒之时,就用自己的身体将父母的被子温暖后,再请父母就寝;在夏日炎炎之际,则用扇子给父母扇凉驱蚊,以侍奉父母就寝。

黄香温席是中国传统孝之礼仪,孝顺父母,从小事坐起。

近百年来,由于种种原因,一些优秀的伦理道德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

如今的人们已经有了更为雄厚的经济基础来孝敬老人,心已经没了,孝敬父母不是有心无力,而是有力无心。

唐朝贞观年间,西域回纶国是大唐的藩国。

一次,回纶国为了表示对大唐的友好,派使者带一批珍宝见唐王,其中最珍贵的是白天鹅。

途中,白天鹅不慎飞走,使者只拔下几片鹅毛却没能抓住白天鹅,使者在担心害怕之下把鹅毛献给了唐太宗。

中国哲学论文范文投稿

中国哲学论文范文投稿

中国哲学论文范文投稿中国哲学的当代发展,是指中国哲学由现代走向未来的过渡阶段的发展。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中国哲学论文范文的内容,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欢迎大家阅读参考!中国哲学论文范文篇1浅谈中国画中的道家哲学精神中国画是一种精神劳动,它要求画家具有高深的艺术修养(包括人生经历、学养沉淀、胆识、才识等几个方面的综合素质)和丰富的社会实践知识。

它通过表现不同于西方透视的空间意识和奇妙的精神氛围以及对绘画语言创造性的运用来表达中国人的精神追求,这种精神追求源于中国道家思想的影响。

道家主张适应自然、与大自然和睦相处,提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老子曰:“涤除玄览,能无疵乎?”基于此,我们要用心感悟自然,使自己的精神得以升华。

在创作绘画时,必须将内心杂念彻底涤除,心境升华到对世俗繁杂之事一尘不染的空灵境界,才能创作出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妙品佳作。

这种感悟方式是一种精神的升华,体现了物我互融的大思想,使物我感应达到物我为一的境界,最终将超越存在的精神力量得以体现。

《庄子·人间世》云:“且夫乘物以游心,托不得已以养中,至矣。

”“乘物以游心”,就是要求我们在作画时,心要平,气要和,神要静,虑要远,心随物游中,万物是如此之玄妙。

将自我融于万物,通过心灵遨游,摆脱名缰利锁的束缚,摆脱各种世俗观念的羁绊,神游物外,得庄子之逍遥、老子之无为,才知绘画之本源,然后回归本体,复入有我之境,达到下笔如有神,乎随心远,笔随意至,乃至于意犹未尽的境界。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人士大夫们眷恋山水,领略玄趣,追求道家的精神境界,这对中国画的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

宗炳在《画山水序》中指出山水画的作用是“澄怀观道”“澄怀味象”。

“澄怀”就是要领略玄趣,荡涤污浊势利之心,遁于空静的山林,体会圣人之道。

远离尘浊世俗,“独与天地精神往来”(《庄子·天下》),静静地思索,深沉地入静,方能得道。

有世俗名利之心的人,奔走于势利之途、名利之场,一心想发财,一心想做官,还能“不争”“处下”“无为”吗?还能像庄子一样拒绝礼聘吗?还有时间和心思去“逍遥游”“独与天地精神往来”吗?众多文人雅士游山观水,歌诗以咏之,绘画以形之,通过歌咏描绘自然山水,寄托自己的情怀,寻求老庄的精神支柱,寄托高逸清雅的情操。

中华传统文化论文(15篇)

中华传统文化论文(15篇)

中华传统文化论文(15篇)中华传统文化论文(最新15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好好学习,仔细讨论,那么中华传统文化论文怎么写?下面是我整理的中华传统文化论文(15篇),以供参考,欢迎大家保藏并共享哟!中华传统文化论文(精选篇1)京剧是祖国传统文化之一。

京剧,是流传全国,影响最大的剧种,它以超群的表演艺术和拥有众多名角,名剧目而成为中国戏曲杰出代表,饮誉世界。

京剧的前身是安徽的徽剧,通称黄皮戏。

清乾隆五十年起,相续进入北京演出,同时汲取了汉调,秦腔,昆曲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溶化,演化成一种新的声腔,更为动听悦耳,称为“京调”。

现在我们称为京剧。

京剧的角色依据男女老少,俊丑正邪,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当。

角色行当的表演各有不同的程式动作,唱,念,做,打,手,眼,身,法,步各有不同的特点,富有舞蹈性和超群的技巧。

京剧的服饰有它独立风格,颜色明丽,描龙秀凤,五颜六色,质量讲究,在舞台上大显身手。

京剧是以完整的故事情节,动听悦耳的声腔,颜色明丽的服饰,更用超群的表演艺术吸引了古今中外广阔观众,让人们享受到了中国戏曲的魅力,也使人们从故事情节中辨别真善美和假恶丑,劝人为善受到教育。

京剧是中国戏曲的魂宝,祝福它连续发扬光大,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中华传统文化论文(精选篇2)中国是个古老的国家,传统文化更是源远流长,丰富多采。

有民间工艺陶瓷,民族艺术戏剧,国画,风俗习惯端午节赛龙舟,元宵节闹花灯等等。

不过最值得一提的就是民间艺术——剪纸。

剪纸是中国的民间艺术珍宝,是民间艺术的一朵奇葩,看了让人艳羡不已,啧啧赞扬。

剪纸的内容包含着浓浓的生活气息。

鸟虫鱼兽,花草树木,这些人们熟识而又喜爱的自然景观成了人们剪纸的花样。

每逢过年,过节或喜事临门,人们都要剪一些福寿喜等贴在门上,窗户上来表示庆贺。

瞧,这幅剪纸作品多好玩呀。

一只小老鼠拖着一条长长的尾巴,爬到灯台上去头油吃。

它的眼睛滴溜溜地四处张望,可怕人们发觉呢。

(参考)中华文化哲学篇麻尧宾期末论文

(参考)中华文化哲学篇麻尧宾期末论文

中华文化哲学篇期末论文二零一六年十二月二十三日浅谈“己学”--读《“己学”发略:本体的综合构造与儒家的生命哲学》有感绪论:“己学”是麻尧宾先生所创立的以“己”为本体,“理”、“物”、“心”不即不离,浑然一体,上达宇宙本体,下致人伦日用的一门即本体即工夫即境界的超融意义的现代新儒学学派。

可见麻老师对儒学的研究之深,达到的境界之高。

开学伊始,我有幸选上麻老师的中华文化哲学篇课程,可以说,上完这门课程之后,在我的生活、学习、思考方面都有很大的改观。

通过麻先生这一学期对“己学”的精彩讲解和对麻先生论文的剖析,我对对“己学”有了初步的认识,所以想借此文来谈一谈自己的看法和一些不成熟的见解。

关键字:己学;儒学;自我;一己遍照正文部分一.对“己学”的初步认识麻先生在课堂上一直都围绕着己学和儒学的展开而来讨论了许多源自生活却高于生活的问题,在刚开始的时候,我相信很多学生和我一样都并不知道儒学、己学和哲学的关系,但在麻先生的进一步解释中,我们便初步得到了答案。

要探讨己学,那么我们首先就得弄清楚什么是己学,己学的核心又是什么。

“己学”简单的来讲就是为己之学,切己之学,是对自我及自我生存的关切,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中,很多事情“己学”都一一贯穿。

其根底来自于两系统:一、来自于传统的儒家哲学系统。

二、来自于西方哲学的系统。

二者在不同的路径上的发展最终却实现了殊途同归。

当我们谈论到己学的时候我们就不得不探讨一下儒学。

因为“己学”和“儒学”有一定关联。

是麻尧宾先生所创立的以“己”为本体,“理”、“物”、“心”不即不离,浑然一体,上达宇宙本体,下致人伦日用的一门即本体即工夫即境界的超融意义的现代新儒学学派。

首先要说的是,儒家学说是中华民族传统价值观中最重要的一支,它以强势的道德意识及政治理想成为贯穿中华民族历史的主流价值观,是封建王朝的正统思想,在中国历史长河中延续了近两千年。

其提倡以礼、乐约束人的行为,陶冶人的性情;主张以礼义治国,恢复西周时期的德治;提出“有教无类”的主张,认为因材施教是理想的教学方法;对鬼神之说抱着“存而不论”的态度,主张“敬鬼神而远之”,但却十分重视祭祀祖先。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智慧与哲为题作文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智慧与哲为题作文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智慧与哲为题作文全文共8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篇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智慧与哲理你们好啊,我是小明。

今天老师布置了一篇作文,题目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智慧与哲理"。

我觉得这个题目很有意思,因为中国的传统文化特别丰富多彩,里面蕴含着许多精辟的智慧和哲理。

首先让我们来说说儒家文化。

儒家是中国古代最主要和最有影响力的学术思想流派。

儒家的核心思想就是"仁"、"礼"、"孝"、"忠"。

仁就是善良、友爱,要体恤别人、关心他人。

礼就是规矩有理,要遵守规矩、有正确的行为举止。

孝就是孝顺父母、尊敬长辈。

忠则是忠诚于国家、忠于自己的事业。

这些都是非常宝贵的品德和做人的准则。

其次再说说道家文化。

道家强调"道"的存在,认为"道"是宇宙最高的真理和本源,是永恒不变的。

道家主张顺应自然,与天地合一,戒骄戒躁,淡泊名利。

比如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人要像水一样,无私无欲,滋润万物而不与人争斗。

这些都是非常高深的哲理。

再来说说佛家文化。

佛家讲求"三皈五戒",即皈依佛、法、僧三宝,遵守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五戒。

佛教主张慈悲为怀,消除一切执著和烦恼,追求解脱和涅槃。

佛家还有"因缘果报"、"六度万行"等重要理念,这些理念旨在指导人们行善积德,远离罪恶。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融合了儒释道三家的精华,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哲理。

我们应该好好学习和传承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用它们的精神遗产滋养我们的心灵,指引我们的人生航向。

我实在太喜欢中国的传统文化了!虽然这些哲学理念比较深奥,但我觉得每个人都应该好好领会其中的智慧真谛。

只有内化了这些智慧,我们才能真正做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成为对社会有益的好公民。

中华文化哲学篇期末满分论文范本20161212

中华文化哲学篇期末满分论文范本20161212
2)中西哲学之“求”
“求”,在西方哲学中,主要是对宇宙的求解。这种求解与重观解的形上学相统一,是知识义,是外在的、超越的。而在中国哲学中,这种“求”转向了人生的问题,是功夫义,是内在的、撼动内心的。麻老师在解释此处是引用“当恻隐处自恻隐,当羞恶,当辞逊,是非在前,自能辨之”(《语录上》之“近来论学者”条),可解释为“恻隐,仁之端也,羞恶,义之端也,辞让,礼之端也,是非,智之端也。此即是本心。即所谓本心,亦即仁义礼智四端。”可见中国哲学是从本心出发,探求内心的。在课上曾看过电影《孔子》,观后心中感慨万千。这是一个人与一个时代的对立,是一种彼此不能融合和接受的悲剧。电影中孔子对本心的求索,对道义的追寻,对自我的探讨,都是儒家思想及中国哲学功夫义的体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一言论从孟子始都被认为是孔子对世间万物最根本的个人体验的显示。王阳明的心学,四句教“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自不必说。因此,中国哲学所“求”与西方哲学有本质上的不同。正是这种“求”之对象的不同造成了后文要讨论的“本体”的不同。
西方哲学所讲之本体,是宇宙本体。古希腊时代的智者苏格拉底最先开始相关的理性思考。成先生称其为“logos”,即一种寻求概念与概念之间的关系并且让人信服这是必然的而非偶然关系的思维活动。苏格拉底的这种论理的思维,引起了后来的诸多哲学家对真理和智慧的不同回答。后来他们形成了“上帝”的概念,这源自于原始的根源意识,“一种对宇宙无限变化的崇敬和畏惧所产生的意识”也就是说,西方哲学本体的思考是建立在对宇宙的思考之上的。
2.中西哲学之差异
1)形上学的两种形式
西方哲学以理智为根本,重观解,中国哲学以直觉为奠基,重觉解。重观解与重觉解都是形上学的表现。此二词直接概括了中西哲学在形上学这个概念上的差异。西方哲学重点在于“观”,海德格尔提出“这些实体在其中显示了自身。在最可靠的意义上,它们被理解为实体,这样就参照现状作了解释,这样,它们就被看做是呈现。”这些实体正是通过“观”来呈现的。这就要求其“观”超越主观性,不受外界影响,处于一种中立的地位,注重对知识和逻辑的建构。而重觉解的形上学,按照成中英先生的说法是“非形上学的形上学”,就是说“中国不是没有形上学,而是没有那种外在化的、超越化的、静止不动的、脱离现实的形上学。中国的形上学有它自己的关于上下左右、四方八面、整体和部分、内在跟外在、中心跟边缘的概念机制,它反映了中国人的本体经验。”这就是一种重觉解的形上学,它的着重点是生命与德性。这种重觉解,通俗说法可以感性代之。纵观中国历史,从《诗经》到《楚辞》再到《乐府》,从唐诗到宋词再到元曲,从雕塑绘画到书法小说,从园林艺术到戏曲文化,无不体现着中华文化之感性。这种感性,是中华民族自身“观”后,体验后的结果,是中国哲学所独有的本体经验。也正是这种独有的本体经验,创造了独特的中华文化。

中国哲学论文

中国哲学论文

中国哲学论文关于中国哲学论文在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论文吧,借助论文可以达到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目的。

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应如何写一篇优秀的论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中国哲学论文,欢迎大家分享。

中国哲学篇1摘要:中华传统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中华传统修身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将为人修身的文化,是一种适应社会、适应历史发展的道理。

中华传统修身文化具有浓厚的哲学基础,修身文化源于哲学,同时,哲学的发展又对修身文化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推进作用。

关键词:中华传统修身文化;哲学渊源;探究人类文化的产生伴随着人类演化过程的信息传递,天地万物的讯息产生并融汇渗透就形成了文化,而文化是独以精神文明为导向的融汇和渗透。

从词源来看,“文化”一词本意为耕种、养育、培育、发展和尊重。

英国文化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认为:“文化是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惯等凡是作为社会的成员而获得的一切能力、习性的复合整体。

”①《说文解字》称:“文,错画也,象交文。

”、“化为变化、变易、造化”。

文化从本义来看是指包括语言文字在内的各种象征符号和文物典章、礼仪制度等等,其引申义则为改造、教化、培育等。

中华传统文化就是中华民族在历史传承演化进程中形成的反映中华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

简而言之,中国传统文化就是通过不同的中华民族文化表现形态来呈现的各种民族风俗、文明和精神的总称。

一、修身文化内涵探究中国传统文化的开端就以儒家学术为奠基,形成了一整套的关于对人、对社会的认识,以及对社会行为规范的追求,——即“仁义礼智信”等,也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而逐步以此为基础发展为一整套趋于完善的传统文化体系。

而在中国传统文化千年的发展历史中形成了一种对每个人都具有普遍意义的文化现象,就是修身文化。

修身文化是将为人修身的文化,是一种适应社会、适应历史发展的道理,它以“人性之善也”(《孟子告子上》)、“人皆可以为尧舜”(《孟子告子下》)的思想为出发点,以“圣人之德”(《四书章句集注中庸章句》)、“古圣先贤”(《红楼梦》)为个人修身目标,展现了内涵丰富的修身文化体系。

如何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议论作文

如何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议论作文

如何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议论作文如何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议论作文(12篇通用)我们应该尊重传统文化,创新传统文化,推广传统文化,注重文化传承,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如何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议论作文,只供参考,喜欢的朋友们欢迎分享收藏!如何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议论作文【篇1】当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在瑟瑟微风飞扬,当万里山河披上绿装,在光辉下显得格外妖娆,当巍峨的华表,让挺拔的身躯披上曙光,在这金风送爽的佳节,我们迎来了国庆佳节。

忆古夕,有多少爱国诗人抒发自己对祖国的热爱,当祖国繁荣时有杜甫的: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有岳飞的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当祖国饱受战乱时,唐有王昌龄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维的出身仕汉羽林郎,初随骠骑战渔阳。

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

岑参的火山五月行人少,看君马去疾如鸟,都护行营太白西,角声一动胡天晓。

宋有陆游的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祖国美丽的山河让多少英雄“竞折腰”祖国大地人才辈出,孔子是中国最伟大的哲学家,他概括了中国人的基本思想,成为独创一套信仰体系的鼻祖。

他的哲学根基于人生道德和用道德典范来教育人、管理人的政治观念,贯穿于中国人的生活和文化之中长达两千年之久,对世界上许多人都产生过很大的影响。

秦始皇是一位伟大的中国皇帝,用武力统一了中国,实行了一系列影响广泛的改革。

随后中国之所以一直保持着文化统一,这些改革是一个主要因素。

岳飞,南宋抗金名将曾率岳家军英勇抗金。

祖冲之是南北朝时期杰出的科学家,在数学、天文历法,机械制造等领域都有卓越的贡献。

祖冲之在世界数学史上第一次把圆周率计算到小数点后七位,并和儿子祖目恒一起导出了球的体积公式,祖冲之在三十六岁时修改了历法,编制了先进的大明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期末论文
题目己学之“元”
学院四川大学经济学院
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
学生姓名贺梓文
学号2014141011027 年级2014级指导教师麻尧宾
己学之“元”
绪论: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新儒学中“己学”的提出与发展是对儒学的发展,对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造具有重大意义。

“己学”以“一己遍照”为统摄,贯穿“己学”思想中的宇宙面及人生面。

“己学”从易本体论演义,综合宋以来的主理、主心、主物三系的为己精神,建立起物、心、理三元的不离不杂的本体构造。

己学中的本体亦即元是己学中的重要概念,在主体性与道德性的讨论与阐释中,本体即宇宙与人生的本根和本然的存在是对儒学生命科学的境界论、本体论和功夫论的有机统一的关键。

正文:
一、“己学”与“元”之我见
何谓之己学?“己学”乃“切己之学问”。

己学者,以“一己遍照”为“己学”的全幅的统摄,贯穿“己学”思想中的宇宙面及人生面。

’“己学”着重点在于宇宙面与人生面本体的构造和实现;而本体的构造和实现又在于物、心、理三元的不离不杂。

“一己遍照”中“己”即是自我,宇宙有一个最根本的本根之体,乃是宇宙自我的本根之体,宇宙的一切事物皆有它发展而来,同时具有了不同的殊相,称之为照体。

“遍”者,或谓无时无处,或谓无处不在,亦或谓之宇宙,宇,元一贯穿空间形态,“宙”,元一贯穿时间形态。

“照”一方面在完整地体现自己特点,但同时又存在于整体之中。

“照”,或谓由宇宙面的本体下落至人生面的本体,或谓由人生面的本体挺立至宇宙面的本体,亦落在物、心、理的不离而不杂。

“照”体现出元的具理、具心、具物的三重属性。

何谓之元?元者,始也。

从一从兀。

《“己学”发略: 本体的综合构造与儒家的生命哲学》中:
《易》中谓之“元”者,盖即是宇宙生命的资以为根底焉:“始”“首”“长”“善”诸义。

以“元”为“本”,综合了“始”“首”“长”“善”诸义:“本”者“根”义与“本”者“体”义;以动词云“体”,一谓体觉、体知的“体”,一谓体势、体用的“体”。

由麻尧宾先生之言而可知:元者,谓之“体”亦或“本”,一者谓之宇宙之元,一者谓之人生之元,一者谓之本根之体,一者谓之本然之体。

元者,或谓之天地之始,乃宇宙本源之所在,又有“气之始”、“理之始”,或谓之“首”,已有理、心、物不离不杂之态,规矩约束万事万物之所在所行,或谓“一”,亦或西方所言之不动之动,宇宙之绝对、唯一、永恒的“一”,亦可比之为上帝,无所不在,无处不在,无所不晓,无所不能。

二、由心、物、理得元之观解
(一)以心为本
《传习录》曰:“凡知觉处便是心”。

亦谓:“夫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

王阳明以心为本,阐释天地之元,盖落在“善”。

《王阳明四句教》曰:“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无善无恶就是没有私心物欲的遮蔽的心,是天理,在未发之中,是无善无恶的,也是我们追求的境界。

这也就是心学中对宇宙与人生之元的初始阐述。

元者,善也。

心学中的无善无恶即是元的最初始形态,善是元的绝对存在,即绝对。

宇宙面与人生面的元在何处?笛卡尔说:“我思故我在”,此“我”即为宇宙。

(二)以物为本
气是“元”的唯一实体,而不是"心外无物"。

天地间存在着的一切都是具体的实物,一般原理存在于具体事物之中,决不可说具体事物依存于一般原理。

先有具体形器,后有抽象观念。

故而,由得“元”之释解,元者,谓之为天地万物的绝对、唯一的客观存在。

道家言“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天地不仁即是以物为本体系中的宇宙本体(元)的状态。

(三)以理为本
二程提出"天即理"的理本论哲学,以观念性的理是世界的本。

而朱熹则以理为"本",气为"具"。

理即是本,此处的“本”指本元中的本然之体,《论语》云:“本应道而后生”,即本体论、工夫论、涵养论三层含义,这三者之间亦是一种不离不杂的关系。

本然之体是专属于中国哲学儒释道各家的重要概念之一,其主要与涵养论、或言工夫论相联系的是主体两层含义中重要的一种。

以理为本体系,则离不开格物致知的纵贯。

格物致知以“元”中“首”之义为出发点,首,即统御与规矩世界万事万物的理,格物致知在于穷尽宇宙之中的
理以求照应心中的“元”,即人生面的本元。

三、宇宙与人生之元的不杂不离
宇宙是万物的总称,是时间和空间的统一。

战国《尸子》“上下四方曰宇,往古来今曰宙”。

宇表示东南西北上下六个方向,即表示空间。

宙表示过去、现在和将来,即表示时间。

“宇”指空间,“宙”指时间,“宇宙”就是时间和空间的统一。

后“宇宙”指整个客观实在世界。

与宇宙相当的概念有“天地”、“乾坤”、“六合”等。

《庄子·大宗师》:“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见;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神鬼神帝,生天生地;在太极之上而不为高,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先天地生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

”道是这样的,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可以心传却不能口授,可以得到却不能看到;它自己为本,自己为根,没有天地以前,自古以来就存在了;它产生了神鬼神帝,产生了天和地;它在太极之上而不算高,在六极之下而不算深,先天地而生不算久,长于上古不算老。

由此可得,宇宙自始而来,包含过去、现在和未来,包括天地、乾坤等。

宇宙之“元”即宇宙的的本根之体,亦谓之不动之动,即万事万物的依据和基础的存在。

《素问·天元纪大论》:“太虚寥廓,肇基化元,万物资始。

”也描述了宇宙万物来源于无,无产生了元,即精微原始之物,然后才产生了万物。

《周易》:“天地氤氲,万物化醇;男女构精,万物化生。

”宇宙天地生,而后人出。

人是宇宙面的本体的体现,是天地生命的孕育而来,故而以人生面的本体可进而与宇宙的生命之间实现天然的关联。

《“己学”发略: 本体的综合构造与儒家的生命哲学》中:
将对象化的宇宙之本体做“人生化”的扭转:由主心的一系及主理的一系的比照,言本根的体和本然的体。

我们讲人生的本体,其实要将看起来是对象化的宇宙的本体作“人生化”的扭转。

什么叫“人生化”?便是宇宙面的本体向人伦日用的人生面的无限之贴近,是“内在化”“主体化”及“道德化”之统一的实现。

由此而可知,所谓的人生面的本体即是以物、心、理为本体的体系对于宇宙面的本体的“人生化”的照射。

对象化的宇宙的本体作“人生化”的扭转也就是
即人是万物的尺度,这是一种极为积极的解释:以人的尺度去衡量万物,“自在之物”尽可为“为我之物”,人生的本体。

宇宙的本体者,实与人生的本体相一体,不可相脱离而单独言说,二者存在于人之思维的自我照察中,绝对的本体须脱离思维,而脱离思维的本体不可存在。

西方哲学重观解,重殊相,东方哲学重觉解,重共相。

人生面的“元”与宇宙面的“元”实际上是一种不离而不杂,不分不和的形态。

《传习录》:“心虽主于一身,而实管乎天下之理;理虽散在万事,而实不外于一人之心。

……外心以求理,此知行之所以二也。

求理于吾心,此圣门知行合一之教,吾子又何疑乎?”
“己学”中的功夫论或涵养论将宇宙与人生的本体的不离不即作为人生面的本体的境界的提升的重要途径。

四、综述
“己学”是一个由中国易学、心学与理学中起源,吸收西方哲学中对于宇宙、人生和道德等哲学理念并在麻尧宾教授的发展而成为的新儒学。

己学重在人的本体与本然之体的本体论、境界论和功夫论的三者之间的糅合与统一,己学在强调人生与宇宙的生命的天然联系,意义在于强化人的生命价值。

“元”即人生与宇宙的本然之体和本根之体的有机统一,以其物、心、理三元的不杂不离说,进而凸显人与宇宙之间和谐。

参考资料:
1、《“己学”发略: 本体的综合构造与儒家的生命哲学》(《四川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二期))
2、《阳明学派》广文书局
3、《王船山遗书》王夫之
4、《四书章句集注》朱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