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社会工作的特点
社会工作的种类
![社会工作的种类](https://img.taocdn.com/s3/m/5a31391e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f2.png)
社会工作的种类
社会工作分为普通社会工作、行政性社会工作、专业社会工作。
1、普通社会工作主要是指人们兼职从事的、不求回报的服务性或公益性工作,如义工、志愿者之类,特点是本职工作之外;非专业化。
2、行政性社会工作一般是指在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和群众团体中专门从事职工福利、社会救助的人所从事的助人活动。
政府部门在我国主要有民政部门。
企事业单位中主要有工会组织。
特点是本职工作之内;非专业化,具有行政性。
3、专业社会工作这是指由接受社会工作专业培训的人开展的助人活动,如-些受过社会工作教育和培训的人以专业理念为指导,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知识和方法对困难人群开展服务。
特点是本职工作之内,专业化。
社区社会工作者的工作特点与挑战
![社区社会工作者的工作特点与挑战](https://img.taocdn.com/s3/m/424faaab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c8.png)
社区社会工作者的工作特点与挑战社区社会工作者是在社区中开展社会服务和社工工作的专业人员。
他们的工作职责包括帮助个人和群体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区的发展和社会进步。
社区社会工作者在实践中面临着许多独特的工作特点和挑战,本文将对此进行探讨。
一、工作特点1. 多元化的工作内容:社区社会工作者的工作内容非常广泛。
他们需要与各个年龄层次、不同背景的人群接触和沟通,例如儿童、老年人、残障人士等。
社区社会工作者不仅需要提供情感支持,还需要为这些人提供咨询、培训、教育等各种服务。
2. 强调综合性和全面性:社区社会工作者需要具备综合性的知识和技能,能够应对各种社会问题。
他们需要了解社会政策、社会工作和心理学等多个领域的知识,并能将其应用到实践中。
社区社会工作者需要根据不同人群的需求,提供全面的支持和帮助。
3. 强调团队合作:社区社会工作者通常工作于一个社区团队中。
他们需要与其他社工以及与社区中的其他人士密切合作,共同解决社会问题。
团队合作能够更好地发挥各方的优势,提供全面的支持和服务。
4. 强调社区参与:社区社会工作者的工作需要与社区居民紧密联系。
他们需要通过了解社区的需求和问题,制定相应的服务计划,并与居民共同参与社区建设。
社区参与能够增强社区居民的参与感和责任感,促进社区的发展。
二、挑战与应对1. 工作压力大:社区社会工作者的工作常常面临着压力和挑战。
他们需要处理各种社会问题和矛盾,如家庭暴力、儿童虐待等。
同时,他们还需要处理来自居民的情感压力,如病患者的情绪困扰、家庭纠纷等。
社工需要学会有效地应对压力,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2. 需要不断学习与提高:社区社会工作者需要不断学习和提高自己的知识和技能。
他们需要了解最新的社会政策和社会工作理论,掌握最新的干预方法和技术。
社工需要积极参加培训和学习活动,保持专业水平的提升。
3. 建立信任关系的挑战:社区社会工作者需要与居民建立信任和合作关系。
在面对各种社会问题时,居民常常存在抵触情绪和不信任感。
社会工作有什么特点
![社会工作有什么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d7cade4cfab069dc5122015f.png)
社会工作有什么特点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社会工作是复杂的帮助有困难的人及群体的活动,与一般助人活动相比,它有许多特点。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职业性助人活动社会工作是一种专业助人活动。
社会上有多种多样的助人活动,扶老携幼、济贫助弱、救人于水火、助人成好事,都属于助人活动。
社会工作不是一般的助人活动,而是专业的、以困难群体为主要对象的、职业性的助人活动。
社会工作以帮助社会上极度困难和比较困难的群体为主,决定了这种助人活动的艰巨性,而国家和社会对这种活动的较高要求使其走向职业化。
显然,社会工作与一般的做好事、志愿服务有所不同。
在性质上,它不是以营利为目的,而是以服务于有困难群体的、以利他为目的的职业活动。
注重专业价值专业价值是社会工作的灵魂。
所谓专业价值是指社会工作者在从事社会服务时所遵循的理念、指导思想和伦理。
在现代社会,社会工作是解决社会问题的重要方法,它以解决社会问题、增进人民福利为自己的责任,以追求社会公正和社会进步为自己的理想。
社会工作强调平等之爱,要帮助所有有困难、有需要的人。
社会工作以帮助人为快乐,以帮助人作为自己的职责,在它的所有活动中充满了对人的尊重、对社会生活的热爱。
它有崇高的理念,同时又脚踏实地、忘我地进行工作。
这些都是作为一种专门职业的社会工作所必须的。
强调专业方法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者用专业方法去帮助他人的活动。
所谓专业方法是指本职业独特的、在许多情况下要经过专业教育和培训才能掌握的方法。
帮助人也需要方法和技巧,否则会心有余而力不足,甚至会造成好人办坏事。
社会工作者所从事的服务,常常是复杂的助人服务,要解决复杂的问题,这就需要有专门的、训练有素的方法和技巧。
经过长期的实践和积累,社会工作形成了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等一系列独特的工作方法。
这是一些经过人们反复实践、行之有效、科学的方法和技术,它通过教育和培训传递给新入这一行的人们,并通过实践不断得到发展。
社会工作的特点是什么
![社会工作的特点是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19980c3e4b73f242336c5ffe.png)
社会工作的特点,是社会工作区别于其他社会服务的特殊之处。
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1)助人自助。
它是社会工作的目标。
社会工作的价值前提是:人类有改变自己和自我进步的能力。
因此社会工作的最终目的,是充分调动服务对象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帮助服务对象掌握战胜困难的方法和手段,促进人与环境的适应性平衡,最终达到让服务对象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问题的目的。
(2)尊重人、相信人、以平等的态度对待人。
它是社会工作的价值观。
社会工作理念认为,对人的态度是第一重要的。
社会中的每个人都是一个完整的个人,所以要用整体的观点看待人,承认他们的权利和需要,相信人的潜力是十分巨大的。
(3)重视运用社会环境资源。
它是社会工作的手段。
人是生活在社会环境中的,因此社会工作认为,个人问题都是由社会环境造成的。
所以解决问题应重视运用社会环境资源,化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为服务对象提供物质的与精神的支持,协调服务对象与各方面的关系,以调动服务对象的主观能动性,增强服务对象的潜在能力。
社会工作各个阶段组员特点
![社会工作各个阶段组员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65ffc4492b160b4e767fcfa0.png)
工作准备阶段(6件事)1、组员的招募及遴选(选择何种小组类型开展工作取决于将参加小组的成员的问题和真实需求,要进行全面考察和评估),包括三个步骤:(1)招募成员(5种渠道:主动向机构求助者、机构已服务对象、他机构转介服务对象、由载体得知信息主动报名参加者、社区居民向机构介绍的);(2)遴选和评估,通过个别会见或资料考察形式(要件主要有6点:共同或相似问题或兴趣愿望、年龄和性别、文化水平及认识、家庭状况、职业状况、对参加小组的要求);(3)确定组员,按本小组类型、特点及人数要求等定(帮助成员了解意义和特点、具体程序和可能的活动项目、有关社会政策,鼓励表达期望)2、确定工作目标。
总目标由小组类型特征及成员问题和需求决定、大致包括指导思想和总体任务,围绕总目标建立具体目标,包括沟通目标(促进组员相互理解接纳实现互动和分享)、过程目标(不同阶段任务具体化)、实质目标(或问题目标,解决的问题及其具体范围)、需求目标(个别化针对每位组员具体需求而设计)4部分;确定目标时应遵循5个原则(清楚可测量和评估、明确时间限定、适合组员实际能力、相容性和不冲突、表述语言词汇正面肯定性)准备阶段3、制订工作计划(一份专业的小组工作计划是开展小组工作的必要条件):根据工作目标及人财物等条件制订可实施的工作计划,小组工作的方案或计划就是一详细的小组计划书。
考虑的要素——计划书基本内容框架:主要环节11项及其基本内容(理念、目标、组员、小组特征、明确的目的、初步确定的程序计划和日程、招募计划、需要的资源、预料中的问题和应变计划、预算、评估方法)4、申报并协调资源(资金、场所、人力支持等方面),向所属服务机构争取、向有关社区或赞助机构(如企业)争取(注意可能的影响和限制)5、小组的规模与工作时间。
影响小组大小的因素(小组目标、类型、探讨问题的性质、组员成熟度、工作者的经验、有无协同领导者),3~50人之间,5人较适合讨论、8人易完成任务、活动性辅导性或教育性小组规模可大些,超过25人成员紧密性明显降低;时间包括4方面内容(持续时间、聚会频率、每次活动时长、开始和结束)6、活动场地及设施的选择和安排(前期性的物质准备事宜)。
社会工作实务必背必考知识点笔记
![社会工作实务必背必考知识点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5d6e73a4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109a315.png)
社会工作实务必背必考知识点笔记1. 社会工作的定义和特点社会工作是指通过专业知识和技能,帮助个人、家庭、团体和社区解决社会问题,提高生活质量的一种社会服务职业。
其特点包括:以人为本、注重社会公正、综合性和多学科性、助人与改革结合。
2. 社会工作的核心价值观社会工作的核心价值观包括:人的尊严与价值、社会公正、人际关系与依存、自主与自助、权利与义务、个别与群体、综合性与专门性。
3. 社会工作的职业道德和伦理原则社会工作的职业道德和伦理原则包括:以人为本、尊重客户自主权利、保密与隐私、谨慎行事、公正与公平、专业能力、避免利益冲突等。
4. 社会工作方法社会工作方法包括:评估与干预、服务规划、实施和监督、咨询与辅导、社区与组织发展、政策制定与推动、研究与评估等。
5. 社会工作的专业知识与技能社会工作的专业知识包括:社会学、心理学、法律、社会政策、社会福利、社会工作理论等。
社会工作的技能包括:沟通技巧、评估能力、危机干预、案例管理、资源整合、团队建设等。
6. 社会工作的实践领域社会工作的实践领域包括:社会服务机构、医疗与健康领域、儿童与家庭服务、老年服务、残疾人服务、教育领域、刑罚与司法领域、社区发展等。
7. 社会工作的问题与挑战社会工作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包括:职业认同和定位、资源匮乏、工作压力、职业倦怠、职业安全与风险、专业化水平不足等。
8. 社会工作的发展趋势社会工作的发展趋势包括:多元化的服务模式、专业化水平的提升、社区参与的加强、政策环境的改善、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增多等。
总结:社会工作实务涉及的必背必考知识点涵盖了社会工作的定义、特点、核心价值观、伦理原则、专业知识与技能、职业道德、实践领域、问题与挑战以及发展趋势等方面。
掌握这些知识点对于进行社会工作实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有助于提高工作的质量和效果,并更好地满足个体和社会的需求。
社会工作——小组工作的特点
![社会工作——小组工作的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cf45be49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ce.png)
社会工作——小组工作的特点
1.小组组员问题的共同性或相似性
社会工作者开展的小组工作是由社会工作者指导的,将两个以上且具有共同的或相似的社会问题的成员组织在一起而开展互动性活动的团体。
正是由于问题的共同性或相似性,组员一般会对小组产生认同感,组员之间具有较高的相互依存和相互影响度,进而形成特定的小组文化和社会关系氛围。
2.强调小组组员的民主参与
虽然小组工作是由社会工作者引导的,但这种引导本身包含了对小组组员即服务对象的平等意识和民主参与精神的强调,注重发挥每一名组员的现实价值和潜在价值,注重所有组员在参与过程中实现自我的改变和成长。
3.运用小组治疗性因素
小组工作者通过创建与改变小组,创造并尽力维持小组中的治疗性因素,再通过这些治疗性因素发挥作用促进个体的改变与成长。
在许多实证研究中,很多小组工作者都确实在小组观察到某些治疗性因素,如植入希望、普遍性、资讯和建议的告知、利他主义、自我表露、互动中的学习、接纳等。
4.注重团体的动力
小组是个临时的社会团体。
小组存在的价值在于组员问题的共同性或相似性以及组员对解决问题的内在需求。
因此,小组工作必然注重小组在解决问题中的发展动力,强调小组组员带着他们的特性
和工作任务进入小组,与小组的情境结合,在小组工作者的领导下,产生互动行为,引起组员的改变、任务完成和小组的发展;强调在小组的“此时此地”通过小组组员建立团结、互助与合作的关系,共同发现问题及其原因之所在,共同寻找和梳理解决问题的办法,共同见证和陪伴小组组员的成长。
社会工作实务各个领域的特点原则
![社会工作实务各个领域的特点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b43621be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bea4644.png)
一、社会工作的特点1. 多元化的服务对象:社会工作的服务对象涵盖了各个芳龄段、不同性莂、不同种族和不同社会阶层的人裙,因此社会工作需要针对不同的裙体具有灵活性和多样性。
2. 综合性的服务内容:社会工作的服务内容涵盖了健康、教育、就业、家庭关系等各个领域,需要社会工作者具备跨专业的知识和技能。
3. 堪称“第一线”的服务性质:社会工作者经常需要直接与服务对象接触,需要具备应急处理能力和承担责任的意识。
4. 社区为基础的服务模式:社会工作更多地发生在社区层面,需要社会工作者具备社区调适能力和协作能力。
二、社会工作的原则1. 以人为本的原则:社会工作的基本出发点是尊重和保护个体的权利和尊严,服务对象的利益应当放在首位。
2. 客观公正的原则:社会工作者应该保持客观的立场和态度,不偏不倚地对待每一个服务对象,不受个人情感和利益的干扰。
3. 保密原则:社会工作者应严格遵守保密义务,不得将服务对象的个人信息泄露给第三者,保护服务对象的隐私权。
4. 社区参与的原则:社会工作者应当积极促进社区和服务对象的参与,搭建社会支持网络,增强服务对象的主体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
5. 多元化的原则:社会工作者应当尊重和包容不同的文化和价值观,制定个性化的服务方案,促进社区的多元共融。
6. 透明和负责的原则:社会工作者应当对服务对象和社会公众负责,做到公开透明,接受监督和评估。
三、社会工作实务各个领域的特点原则1. 社会工作在健康领域的特点原则(1)面向各个芳龄段的服务对象,需要社会工作者具备相关医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知识;(2)强调对服务对象的细致观察和个性化的服务方案;(3)以康复和社会适应为目标,重视家庭和社区的支持。
2. 社会工作在教育领域的特点原则(1)服务对象为学生、家长和教育工作者,需要社会工作者具备教育、心理学、交流等专业知识;(2)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心理健康,促进学校和家庭的合作;(3)强调预防和干预,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和适应能力。
简述医务社会工作的特点
![简述医务社会工作的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c05c8b41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ae.png)
简述医务社会工作的特点
医务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的一个重要领域,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 专业性:医务社会工作者需要具备医学、社会工作、心理学等多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为患者及其家庭提供全面的服务。
2. 综合性:医务社会工作不仅关注患者的生理健康,还关注其心理、社会和经济等方面的需求,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帮助。
3. 个体化:每个患者的情况都是独特的,医务社会工作者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和支持。
4. 多学科团队合作:医务社会工作者需要与医生、护士、心理咨询师等多学科团队成员密切合作,共同为患者提供服务。
5. 关注社会问题:医务社会工作不仅关注个体患者的需求,还关注社会问题对健康的影响,如贫困、医疗资源不均衡等,积极推动社会政策的改进和完善。
6. 强调预防和健康促进:医务社会工作不仅关注疾病的治疗,还强调预防和健康促进,帮助患者及其家庭提高健康意识,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7. 注重人文关怀:医务社会工作者在工作中注重人文关怀,尊重患者的权利和尊严,为患者提供情感支持和心理慰藉。
总之,医务社会工作是一项具有挑战性和意义的工作,它需要医务社会工作者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关注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社会需求,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和支持。
社会工作者考试重点内容
![社会工作者考试重点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68b9ecf2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a0.png)
社会工作者考试重点内容第一章第一节社会工作的含义和特点社会工作是一种非盈利性的专业化、职业化的活动,旨在服务他人和社会。
其在一定的社会制度框架下,根据专业价值观念,运用专业方法帮助有困难的人或群体走出困境。
我国社会工作有三种类型:普通、行政、专业社会工作。
社会工作的特点包括专业性助人活动、注重社会价值、强调专业方法、注重实践、双方合作、多方协同。
第二节社会工作的目标及功能社会工作的服务对象层面的目标包括解救困难、缓解困难、促进发展。
在社会层面,社会工作的目标是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公正。
社会工作对服务对象的功能包括促进服务对象正常生活、促进人与社会环境相互适应。
同时,社会工作对社会的功能是维持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
第三节社会工作的对象及要素社会工作的对象包括基本对象和扩大的对象。
社会工作的五大要素包括服务对象、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价值观、专业助人方法、助人活动。
第四节社会工作的主要领域社会工作的主要领域包括儿童、青少年、老年人等年龄层次,妇女、残疾人、矫正、优抚安置等特殊人群,以及社会救助、家庭、学校、社区、医务等服务领域。
第五节社会工作者的主要角色社会工作者的角色包括直接服务角色和间接服务角色。
直接服务角色包括提供者、支持者、倡导者。
间接服务角色包括管理者、资源管理者、政策影响人、研究者。
社会工作者的知识化基础包括理论、政策、技术、文化。
其能力要求包括技术、文化、心理素质、持续研究能力。
第二章第一节简单了解第二节社会工作价值观的内涵和体系国际社会工作价值观包括服务大众、践行社会公正、服务对象个人的尊严和价值、注重人类关系的重要性、诚信和能力。
六项基本原则是社会工作的根本性原则,包括接纳、尊重、个别化、自决权和知情同意、保密、不批判等。
中国社会工作者价值观内容包括对服务对象、专业实践、服务机构、公共福利发展、社会发展与进步的看法。
其内涵包括以人为本、回应需要,注重和谐、促进发展,平等待人、注重参与,道德与责任并举,个人潜能提升与社会发展相结合。
社会工作基础知识总结归纳
![社会工作基础知识总结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6f215d2f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22.png)
社会工作基础知识总结归纳社会工作是为了改善个人、群体和社区福祉而进行的专业实践。
掌握社会工作的基础知识对于从事社会工作的人员来说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社会工作的基础知识进行总结归纳,以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
一、社会工作的定义与特点社会工作是一门跨学科的实践领域,包含了提供帮助和支持的综合性服务。
其核心目标是通过促进个体和社群的社会、心理和物质福祉来推动社会变革。
社会工作的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1. 客观性:社会工作者应遵循客观、中立和公正的原则,尊重每个个体的权利和自主性。
2. 综合性:社会工作是一个综合性的实践领域,需要掌握多学科的理论和技能,以应对复杂的社会问题。
3. 人本关怀:社会工作强调尊重和关心个体、群体和社区的需求和权益,以及提供支持和帮助,使他们能够发展自身潜能,改善生活。
二、社会工作的价值观社会工作的价值观是指在实践过程中所秉持的原则和伦理准则。
以下是社会工作常见的价值观:1. 尊重人的尊严与价值:社会工作视每个个体都具有平等的尊严和价值,应尊重他们的人权和文化多样性。
2. 自主权和自决权:社会工作倡导个体的自主权和自决权,支持他们在制定和实现目标方面的权利。
3. 社会正义:社会工作关注不公正的社会结构和体制,并致力于促进社会的平等和公正。
4. 客户导向:社会工作应以客户为中心,关注他们的需求和利益,并为其提供适当的支持和协助。
三、社会工作的核心技术社会工作的核心技术是指在实践过程中所需要运用的一些具体技能和方法。
下面是社会工作的核心技术的简要介绍:1. 评估与干预:社会工作者通过评估个体、群体和社区的需求,确定实施合适的干预措施,为其提供相应的支持。
2. 导向与咨询:社会工作借助与个体、群体和社区的沟通与合作,帮助他们探索问题、制定目标,并提供适当的建议和指导。
3. 协调与联络:社会工作师协调各种资源,与其他专业人员、机构和社区合作,以提供全面的服务和支持。
4. 社区发展:社会工作师与社区成员合作,推动社区内部的资源整合和社会变革,提高社区的自力更生能力。
社会工作中的性格特点探析
![社会工作中的性格特点探析](https://img.taocdn.com/s3/m/ff136175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de.png)
社会工作中的性格特点探析社会工作是一项需要具备特定性格特点的职业。
具备这些性格特点可以使工作者更好地处理与客户的交往,更好地解决问题。
本文将探讨社会工作中的性格特点。
1. 耐心与同理心社会工作者需要具备耐心和同理心。
耐心是指能够面对客户的不同情况和不同态度,在处理问题时能够保持耐心。
同理心是指能够理解客户的想法和情感,并能够对客户的处境有所体谅。
这样的性格特点使得工作者能够更好地与客户进行交流,建立信任和沟通基础。
2. 细心与谨慎在社会工作中,工作者需要细心观察客户的表情、言语以及身体语言。
这样能够更好地了解客户的需求和心理状况,并能够帮助客户更好地解决问题。
同时,工作者还需要谨慎处理与客户的关系,尊重客户的私密信息和个人隐私,避免因言行不慎而引起客户的反感。
3. 独立思考与决策对于社会工作的工作者来说,他们需要具备独立思考能力和决策能力。
在处理客户的问题时,需要根据客户的具体情况,采用恰当的处理方法和解决方案。
当然,在处理问题时需要谨慎、客观和从容,避免出现偏见或歧视。
4. 韧性与适应能力社会工作中,工作者需要具备韧性和适应能力。
这是因为在处理客户问题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许多困难和挫折。
只有具备韧性和适应能力的人能够在困境中坚持前进,不放弃客户,一路助他们走出困境。
5. 沟通和协调能力与团队意识在社会工作中,工作者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和协调能力。
这是因为需要与客户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以便更好地解决问题。
此外,还需要与其他机构和组织之间建立协作关系,以便为客户提供更多的资源和支持。
同时,还需要具备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与团队其他成员共同解决问题。
总之,社会工作中的性格特点对于工作者的工作效果至关重要。
具备这些特点的人能够更好地理解客户,更好地解决问题,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
虽然这些特点是人们天生就有的,但也可以通过培训和实践来提高。
社会工作的特点
![社会工作的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faf56090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ff8496b.png)
社会工作的特点
社会工作是一种特殊的职业,它具有许多独特的特点。
首先,社会工作是一项
以帮助他人为中心的工作。
社会工作者致力于帮助那些处于困境中的个人、家庭和群体,提供他们所需的支持和服务,帮助他们解决问题,改善生活质量。
其次,社会工作是一项具有综合性的工作。
社会工作者需要具备多方面的知识
和技能,包括心理学、社会学、法律、经济学等领域的知识,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客户的需求和问题。
此外,社会工作是一种高度关注社会公益的工作。
社会工作者的工作目标是促
进社会公平和正义,帮助弱势群体获得应有的权利和资源,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另外,社会工作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工作。
社会工作者需要面对各种复杂的社
会问题和个人困境,需要具备应对危机和处理紧急情况的能力,同时还需要应对各种社会压力和职业风险。
此外,社会工作是一种需要不断学习和提升的工作。
社会工作者需要不断更新
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与时俱进,以更好地适应社会变化和客户需求的变化。
最后,社会工作是一种需要持久耐心和坚定信念的工作。
在社会工作中,很多
问题需要长期而持续地关注和帮助,需要社会工作者有足够的耐心和坚定的信念,不轻易放弃,坚持不懈地为客户提供支持和服务。
总的来说,社会工作是一项具有特殊性和挑战性的工作,需要社会工作者具备
丰富的知识和技能,同时需要具备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为社会公益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关注和支持社会工作,共同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社会工作者初级综合能力知识点
![社会工作者初级综合能力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d122d6d583c4bb4cf6ecd177.png)
初级社会工作者综合能力常考知识点汇总一、社会工作的目标、对象及主要领域1、社会工作的特点(6个):专业助人活动(职业);注重专业价值(平等之爱);强调专业方法;注重实践;互动合作;多方协同2、社会工作的目标(3个层面):服务对象层面:解救危难(危及生命,难以生存);缓解困难(复杂、普遍性、程度轻);(四个)激发潜能(助人自助,挖掘潜能);促进发展(培养技能)(新增)社会层面(两个):解决社会问题(影响大多数人正常生活);促进社会公正(为弱势群体争取权益等)(基本目标)文化层面(两个):弘扬人道主义(健康社会的基本道德准则);促进社会团结(互相关怀)3、社会工作功能(2个方面):对服务对象:促进正常生活;恢复弱化的功能(自动脱离);促进人的发展(被排斥);促进人与社会环境的适应对社会:维持社会秩序(稳定);建构社会资本(互相信任);促进社会和谐(化解矛盾);推动社会进步(群体)4、社会工作的要素(5个):服务对象(基础和扩大);社会工作者(服务提供者、治疗者、支持者、关系协调者、倡导者、行政管理者、政策影响者、资源筹措者);社会工作价值观(灵魂);专业助人方法(行之有效);助人活动(外在表现)二、社会工作价值观与专业伦理1、我国社会工作价值观:以人为本,回应需求;接纳(真心对待)和尊重(信仰等);个别化和非批判(考虑个人特质);注重和谐,促进发展;平等待人,民主参与;权力和责任并重;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相结合2、伦理难题基本处理原则:保护生命原则(最高);差别平等原则;自由自主原则;最小伤害原则;生命质量原则;隐私保密原则;真诚原则;三、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1、人类需求的层次(三个):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阿尔德弗尔的ERG理论:生存的需要→关系的需要→成长的需要;莱恩•多亚尔和伊恩•高夫的需要理论:基本需要→中介需要2、需求的类型:生理性和社会性(起源);物质和精神(内容角度);生存性和发展性(迫切度);3、社会环境的主要构成要素家庭教养模式:骄纵型;支配型;专制型;放任型;冲突型;民主型;同辈群体的特点:平等性;开放性;认同性;独特性;学校对人类行为的影响:校园文化;班级规模;教学模式;师生关系;工作单位的类型: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企业单位和社会组织;社区对人类行为的影响:社区成员具有共同特征和复杂的社会交往,对社区有认同感和归属感,社区有自身规范;大众传媒对人类行为的影响:增强受众固有观念和行为;争议不大的前提下,重复传播可直接改变受众行为;使受众改变其原有立场;提供信息引导人们的行为;为受众提供行为规范,供他选择;人生发展阶段主要特征:婴幼儿(0-3):生理(大脑动作迅速发展);心理(语言发展的重要时期);社会性(依恋形成、自主与羞愧);学龄前(3-6):生理(儿童智能、肌肉发展);心理(语言和记忆力增强;逻辑思考;思维及推力能力增强;开始掌握书面语言);社会性(自我意识;创造力和主动性;利他行为出现;朋辈群体出现;校园和朋友出现);学龄期(6-12):生理(进一步发展);心理(语言各方面发展);社会性(环境适应性增强,自我意识、道德和社会交往进一步发展);青少年(12-18):生理(生理机能增强;生殖系统和第二性征发育成熟,具备生育能力);心理(逻辑思维能力发展、情绪两极化、性心理发展);社会性(自我意识、道德观和社会交往进一步发展);青年(18-35):生理(生理成熟呈现稳定状态);心理(感知、记忆、想象力成熟,进入人生最佳时期);社会性(社会性发展更加成熟,表现在人生观、友谊和爱情、心理适应三方面);中年(35-60):生理(生理机能不断变化,更年期出现);心理(熟练处理人际关系;解决问题更有智慧);社会性(情感稳定、婚姻务实、事业成败关键期);老年(60--):生理(生理和认知退化);心理(回忆生活;怀旧);社会性(角色变化,退出岗位;无用感;经济困难;人际关系淡化;疾病产生;)四、个案工作方案1、心理社会治疗模式(强调人在环境中)的治疗技巧:(直接治疗技巧和间接治疗技巧)直接治疗技巧分为非反思性直接治疗技巧主要包括支持、直接影响和探索——描述——宣泄。
社会工作中常用的工作模式
![社会工作中常用的工作模式](https://img.taocdn.com/s3/m/8a23e42f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2d43c5e.png)
社会工作中常用的工作模式摘要:一、社会工作中工作模式的概述二、常用的工作模式及其特点1.任务中心模式2.传统社会工作模式3.社区社会工作模式4.家庭社会工作模式5.小组社会工作模式正文:社会工作中常用的工作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一、社会工作中工作模式的概述在社会工作中,工作模式是指社会工作者在开展服务过程中所采用的方法和技巧,以及与之相关的服务理念和价值观。
工作模式的选择取决于社会工作者所面对的服务对象、问题以及环境等因素。
二、常用的工作模式及其特点1.任务中心模式任务中心模式以任务的完成为工作重心,社会工作者通过与服务对象共同制定具体、可测量的任务目标,并协助服务对象完成这些任务,从而实现服务对象的需求和期望。
2.传统社会工作模式传统社会工作模式以综合治理为中心,强调社会工作者对服务对象的全面关怀,包括物质、精神、心理等方面。
在实践中,传统社会工作模式通常采用个案管理、社区发展等方法,为服务对象提供综合性服务。
3.社区社会工作模式社区社会工作模式是指社会工作者在社区层面开展服务工作,通过挖掘和整合社区资源,强化社区功能,解决社区问题,促进社区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的协调和健康发展。
4.家庭社会工作模式家庭社会工作模式以家庭为单位,提供以家庭为基础的支持,坚持以家庭为中心的理念,采取危机介入的策略,运用生态视角。
该模式强调家庭处境化原则,帮助家庭成员增能原则,家庭个别化原则,满足家庭成员需要原则。
5.小组社会工作模式小组社会工作模式是指社会工作者通过组织小组活动,引导和鼓励服务对象参与,从而实现小组成员的共同成长和发展。
在实践中,小组社会工作模式通常采用小组讨论、互动游戏等方式,促进组员之间的沟通和互动。
以上就是社会工作中常用的工作模式及其特点。
社会工作者的工作特点
![社会工作者的工作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d5a7f128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87.png)
社会工作者的工作特点作为一个社会工作者,其工作需要在家庭、社区甚至更广阔范围内实现社会目标。
社会工作者一般因其大体上关注大众福祉而受到赞誉。
然而,工作特点与职业责任的深度细微之处对于许多人来说并不完全明白。
在工作的前期或地区组织的程序中,社会工作者的常态是思考某些生存主题。
他们可能会跟踪家庭、这类人的日常生活以及相关活动等方面的细节,而这些内容作为了解社区成员的基本方式在他们的记忆中扮演了重要作用。
协调注意后,社会工作者管理和治理的社区工作、政策的条款和一系列人口变化问题将成为这个职业中的一个关键要素。
社会工作者在提供有效的社会帮助和支持方面也充当着关键角色。
他们将大部分时间用于开展需要与受益者建立信任的人际交往。
在与他们建立关系的过程中,他们可能会有效地支持受益者来保持温馨的生活环境,这是社会工作者参与社区治理重要的方面。
这不仅要求其始终了解和充分掌握社区实际情况,还需要通过持续的市场调研来掌握动态信息与变化趋势。
社会工作者还会通过工作让受益者了解社会服务、公民权利等视域,与其它议题、实践有关。
鉴于社会工作者需要带着对待新生事物的好奇心和创意开展思考与行动,他们往往会有一股不满足于现状的冲动。
这些个性特点,使得他们更加倾向于自由与创造性。
实现职业责任时,社会工作者还需始终将社区发展放在第一位。
因此,是时候扩展社区成员,开发社区档案,开展有所成效的运动。
社会工作者在进行职业实践时,应始终维系自己的专业道德,并始终考虑受益者的所有需求和权利。
最终,社会工作者的职业特点显然与社区福利、创新性、社会变革、专业道德等等之类有着广泛的联系。
这些交织物中,职业责任、市场调研、管理规定、特定领域、社会交往和民主参与等方面都如虎添翼一般,相互促进、复杂交织。
只有了解这些内容的实际影响,社会工作者才能在有效地支持受益者提高生活品质、增加权利意识、拥有公民身份等问题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工作特点是社会工作者专业职业最至关重要的方面,同时也促进社区成员之间的联系,维护社区和谐与安定并创造出引人注目的社区发展。
社会工作四大模式(社区发展模式、社会计划模式、社会行动模式、社区照顾模式)
![社会工作四大模式(社区发展模式、社会计划模式、社会行动模式、社区照顾模式)](https://img.taocdn.com/s3/m/535d0a5cd1f34693dbef3eac.png)
社会工作四大模式(社区发展模式、社会计划模式、社会行动模式、社区照顾模式)一、社区发展模式社区发展模式的定义:是指通过调动社区居民的参与、互助合作,再加上上级政府和外界机构组织的协助和支持,动员社区内外资源,解决社区问题,满足居民需求的一种工作模式。
该模式强调的是居民的参与和合作沟通,注重居民在参与守区发展过程的个人能力、公共意识和社区归属感的培养,而不仅仅是社区物质环境的建设。
(二)社区发展模式的特点:1、该模式起源于发展中国家的农村发展,之后被发达国家的城市社区工作借鉴,成为世界上促进社区发展和开发的主要模式。
2、该模式对社区硬件环境建设和社区中的人的发展双重目标并重,而且认为社区发展中人的能力提高、公德意识培养、社区归属和认同感的培养比简单的物质环境的建设更重要。
3、该模式所用的工作思路基本上是引导居民参与、和各级各个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通过协作来解决社区问题,尽量化解矛盾,不太注重冲突和抗争。
4、该模式因为强调人的发展是第一位的,所以开展工作起来难度较磊,不如简单的社区物质环境建设,只要有钱就可以。
但是也正因为如此,其工作成效才会更加持久,也才会更有利于基层民主的建设和培养(三)该模式在中国的适用性中国当前的社区建设提倡的基本思想是和社区发展模式相一致的。
比如在中共中央办公厅颁布的2000年23号文件《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民政部关于在全国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的通知》中就明确提出“坚持政府指导和社会共同参与相结合,充分发挥社区力量,合理配置社区资源,大力发展社区事业,不断提高居民的素质和整个社区大的文明程度,努力建设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治安良好、生活便利、人际关系和谐的新型现代化社区”。
中国社会有着和谐共识的传统文化基础,注重乡土意识和邻里互助,又加上新中国政府对基层社区高度重视居民自治的基层民主建设,这些都是适合社区发展模式的有利条件。
当然,因为我国传统的高度统一的单位制组织结构还未转化为功能分化的多元组织结构,政府部门习惯于对基层社区下命令,实行行政领导,又加上市场经济机制的扩大侵对影响居民关心参与社区公共发展。
医务社会工作的特点
![医务社会工作的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90b08be5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e19bc5d.png)
医务社会工作的特点
1. 面向患者和家庭:医务社会工作的主要服务对象是患者及其家庭,需要了解他们的生理、心理、经济、社会等多方面情况,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升他们的生存质量。
2. 联合医疗团队:医务社会工作需要与医疗团队协作,共同为患者提供多维度的支持和服务,包括医疗、康复、心理、社会等方面的保障。
3. 注重预防和干预:医务社会工作注重预防和干预,通过对医疗系统、社会资源和政策法规等的了解,及时为患者提供咨询、教育、干预等服务,防止疾病和社会问题的发生,预防并发症的出现。
4. 面向社会:医务社会工作不仅关注患者及其家庭,也参与到社区建设和公共卫生活动中,通过宣传教育和社会服务,提升公众的健康意识和健康水平,促进社会卫生的发展。
5. 人文关怀:医务社会工作需要给予患者情感上的支持和关怀,以缓解其心理上的压力和情绪上的困扰,增加患者的自我调节和适应能力,提高治疗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方案设计:社会工作的通用模式通用模式可能是个案方案,也可以是小组方案或者社区方案,请根据问题的提示来运用通用模式。
案例1:答案要点在本案例中,求助者是张##,反映的是()问题。
本案中的案主是##。
通过和##的会谈,以及##会谈、了解到事情的基本情况后,社会工作者和服务对象进行了会谈,通过和她的会谈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开始进入接案阶段。
⑴接案阶段。
社会工作者与##、###初次见面,了解此次会谈目的。
社会工作者要运用同理心、尊重、真诚等技巧以及接纳、非评判等原则和##建立良好的专业关系;同时会谈选择一个安全、温馨、舒适的场所,这可以帮助###或####在放松的状态下说明事实,澄清期待。
社会工作者初步了解问题的成因、程度、频度等。
⑵预估阶段。
在现有资料的帮助下,进一步全面搜集资料,和###一起确定问题与需要。
资料收集可以从问题、人、环境三个维度进行考虑。
根据现有的资料,可以初步判定###的问题属于()的问题。
就这个问题,社会工作者和服务对象进行会谈,决定采用个案辅导(小组工作或社区工作)来共同解决问题。
⑶计划阶段。
社会工作者协助###一起设定个案辅导(小组辅导或社区辅导)的目标和计划。
个案工作(小组工作或社区工作)的总目标是改善####的(),为达成这个总目标,需要对###进行相关工作(根据案例的内容来写)。
其一,();其二,();其三,()(这几个方面根据问题来确定)。
与此同时,对案主的相关人进行必要的辅导(具体内容问题来设定)。
⑷实施阶段。
根据计划展开服务,并依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这里可以围绕三个方面进行;其一,增强案主力量,处理###的负面情绪,处理好相关问题;其二,处理案主的相关人的问题;其三,改善案主环境,(比如经济、家庭生活、就业等问题)。
⑸评估阶段。
社会工作者对个案辅导进行成效评估、过程评估和满意度评估。
此处,社会工作者也可以找相关人(根据内容来写)了解个案。
此外,根据情况发展程度,提前告知个案辅导(小组工作或社区工作)即将结束。
⑹结案阶段。
社会工作者要与###一起回顾个案辅导(小组工作或社区工作)的整个过程,巩固辅导效果。
在###表现出离别依恋时,社会工作者要恰当地处理其离别情绪,鼓励她坚持采用社会工作中学到的方法来处理相关问题。
个案工作的方案设计案例1:银燕幼儿园中二班周老师这半年多来,经常发现她班上的小朋友施巧巧身上有淤青,三天前,周老师在幼儿园门口还亲眼看见施巧巧的母亲张女士在打施巧巧,于是,周老师来到社区的家庭服务中心,要求社会工作者介入。
如果你是一名专业社会工作者,请按照个案服务工作方案。
答案要点1、问题的陈述及分析第一步,说明该案例反应的某一类问题,而不是具体问题,比如上面说的是打工子女的问题,而不是说是打架、破坏公物之类的具体问题。
第二步,该问题的成因。
成因分析可以从两个角度,一是微观的角度:个人、交往群体、学校或单位、社区环境、政策;二是从宏观的社会背景,这些一般和社会变迁、现代化、工业化有关,比如农民工子女(留守子女、流动儿童),独生子女等。
第三步,说明此类人群的需要2、方案的设计本案中的案主是##。
通过和##的会谈,以及##会谈、了解到事情的基本情况后,社会工作者拜访案主,通过和她的会谈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开始个案辅导。
⑴接案阶段。
社会工作者与##初次见面,了解此次会谈目的。
社会工作者要运用同理心、尊重、真诚等技巧以及接纳、非评判等原则和##建立良好的专业关系;同时会谈选择一个安全、温馨、舒适的场所,这可以帮助###在放松的状态下说明事实,澄清期待。
社会工作者初步了解问题的成因、程度、频度等。
⑵预估阶段。
在现有资料的帮助下,进一步全面搜集资料,和###一起确定问题与需要。
资料收集可以从问题、人、环境三个维度进行考虑。
根据现有的资料,可以初步判定###的问题属于心理和行为两方面。
心理方面的问题表现在(),来源于()。
行为方面的问题表现(),来源于()。
此外,(相关人)也可能需要进行适当的情绪辅导。
⑶计划阶段。
社会工作者协助###一起设定个案辅导的目标和计划。
个案工作的总目标是改善####的(),为达成这个总目标,需要对###进行心理辅导和行为修正。
其一,();其二,();其三,()(这几个方面根据问题来确定)。
与此同时,对案主的相关人进行必要的辅导(具体内容问题来设定)。
⑷实施阶段。
根据计划展开服务,并依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这里可以围绕三个方面进行;其一,增强案主力量,处理###的负面情绪,处理好相关问题;其二,处理案主的相关人的问题;其三,改善案主环境,(比如经济、家庭生活、就业等问题)。
⑸评估阶段。
社会工作者对个案辅导进行成效评估、过程评估和满意度评估。
此处,社会工作者也可以找相关人(根据内容来写)了解个案。
此外,根据情况发展程度,提前告知个案辅导即将结束。
⑹结案阶段。
社会工作者要与###一起回顾个案辅导的整个过程,巩固辅导效果。
在###表现出离别依恋时,社会工作者要恰当地处理其离别情绪,鼓励她坚持采用个案辅导中学到的方法来处理相关问题。
⑺跟进服务。
个案结束后,可对个案进行跟进,必要时每隔一段时间进行回访。
小组工作服务方案案例2假如你在某一青少年福利机构实习,该机构专门服务于有偏差行为的青少年。
机构督导希望你能够设计一个小组工作服务方案,为10名有逃学、撒谎、偷窃等行为的青少年提供服务。
请针对这一情况,拟订一份小组工作服务方案。
答题要点1.问题的陈述与分析第一步,说明该案例反应的某一类问题,而不是具体问题,比如上面说的是打工子女的问题,而不是说是打架、破坏公物之类的具体问题。
第二步,该问题的成因。
成因分析可以从两个角度,一是微观的角度:个人、交往群体、学校或单位、社区环境、政策;二是从宏观的社会背景,这些一般和社会变迁、现代化、工业化有关,比如农民工子女(留守子女、流动儿童),独生子女等。
第三步,说明此类人群的需要2.方案设计针对上述情况,社会工作者计划在所服务的社区内开展一个“小组工作的名称,自强支持小组”的小组活动,方案如下:⑴小组名称:自强支持小组⑵小组工作目标:①总目标:②具体目标:。
⑶小组性质及特征:支持小组。
⑷小组成员特性:所在福利机构内有逃学、撒谎、偷窃等偏差行为,希望改变的青少年。
⑸拟定小组成员人数:12人。
⑹小组人员招募方法:所在福利机构转介。
⑺小组执行计划:一是自我介绍二是建立信任;三是学习分享四是增进支持五是告别⑻方案执行:首先,社会工作者在方案执行中需要和参与者做好沟通与协调,鼓励他们按时积极地社会工作者安排各项活动;其次,需要整合各方面资源的情况,社会工作者需要做好充分准备,与各方面做好交涉;再次,在为参与者提供服务的同时注意监督执行进度,出现危机及时处理;最后,鼓励参与者在社区中将所学进行推广,惠及更多的社区居民。
⑼方案评估:①小组的过程评估,由小组成员填写评估表,在小组执行过程中进行评估;②小组成员满意度评估,由小组成员对小组进行成效评估;③小组工作报告,以及社会工作者的反思。
社区方案设计题(没有特殊说明都使用社区方案设计题)案例3假如你是一名社会工作者,服务于城郊接合部的一个城中村,这里主要居住的是外来务工人员。
由于附近工厂以制造业为主,工作强度大,还经常加班,许多务工者根本就没有时间关心子女的成长,不少孩子初中毕业后不再继续读高中,而是流落社会,平日无所事事,经常在社区聚众滋生事端,如破坏公物、欺负敲诈中学生、打架斗殴等。
请针对这一情况,设计一份青少年社区服务方案。
答题要点1.问题的陈述与分析第一步,说明该案例反应的某一类问题,而不是具体问题,比如上面说的是打工子女的问题,而不是说是打架、破坏公物之类的具体问题。
第二步,该问题的成因。
成因分析可以从两个角度,一是微观的角度:个人、交往群体、学校或单位、社区环境、政策;二是从宏观的社会背景,这些一般和社会变迁、现代化、工业化有关,比如农民工子女(留守子女、流动儿童),独生子女等。
第三步,说明此类人群的需要2.方案设计⑴方案目标:根据服务存在的问题(这里是指具体问题)来设定目标,由于问题一般不是一个,因此目标也不是一个。
⑵方案实施策略:根据具体问题设计实施策略:⑶方案执行:首先,社会工作者在方案执行中需要和参与者做好沟通与协调,鼓励他们按时积极地社会工作者安排各项活动;其次,需要整合各方面资源的情况,社会工作者需要做好充分准备,与各方面做好交涉;再次,在为参与者提供服务的同时注意监督执行进度,出现危机及时处理;最后,鼓励参与者在社区中将所学进行推广,惠及更多的社区居民。
⑷方案评估:在方案执行过程中及其结束后,社会工作者都要对方案执行情况、参与者及其家庭成员的满意度等方面进行评估,最重要的是社区活动的成效评估和过程评估。
案例分析题案例1张先生,66岁,独居,患肛瘘。
可独立生活,病发时,卧床不起。
有固定足额的退休金。
有四个儿女,都在国外工作,很少回来探望他。
曾经想找个伴,担心影响与子女的感情。
年龄升高,记忆力下降,经常忘记关煤气,差点引起火灾。
最近病情加重,生活无法自理。
社区医院束手无策;大医院因老人年龄较大且心脏不太好,不能动手术。
张先生常常感到孤立无援,焦虑不安。
问题:1.在上述案例中,张先生主要面临的困境有哪些?2.针对张先生目前的困境,社会工作者应采取怎样的介入策略?答案要点1.###面临的困境主要有:根据案例来写问题,一、二、三、四、五。
问题可以案例中的内容的基础上适当扩展。
2.主要介入策略:策略与相关具体问题相对应(个人+相关人+社会支持、社会资源)。
个人方面,相关人,其它家庭成员,学校的老师或同学、还有伤害对象或者其它人员社会支持、社会资源方面:比如低保,社区慈善超市或民政部门的临时救济、临时工作岗位、培训的机会、就业信息、儿童或妇女的庇护所提供暂时居住、参与社区活动、增加与社区人员的交流提高其社会适应性、居委会的活动场所、提供小额贷款、减免工商费用、减免税收、办理灵活就业、提供课业辅导、专业人员提供的心理辅导、法律援助等。
接案和结案案例:2张某:下岗失业的女工,自己街头做小生意,丈夫嫌她没有工作,经常打骂她,不敢和丈夫正面谈家庭问题,考虑自己的8岁的孩子,她只好忍,有一次打的太厉害了,她不敢回家,也没有地方去,于是去妇联寻求帮助。
妇联把她介绍介阳光社会工作站如何写一份接案提纲一、明确接案阶段任务1、了解服务对象的来源:(主动求助的、他人转介的、社工主动接触的)2、认定服务对象的类型:自愿性服务对象、非自愿性服务对象3、了解服务对象的求助过程:在问题出现后,首先是自己尝试解决问题,解决问题失败寻求帮助的;还是直接前来求助。
4、使“潜在服务对象”成为“现有服务对象”。
二、接案的步骤及核心技巧1、做好准备并拟订初次提纲:资料准备、拟订面谈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