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传》的教育思想研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易传》的教育思想研究
本文的研究对象设定为《易传》中的教育思想。《周易》分为《易经》与《易传》两部分,《易传》是最早解释《易经》的文集,它由七种十篇组成:《彖传》上下、《象传》上下、《系辞》上下、《文言传》、《序卦传》、《说卦传》、《杂卦传》。
由于《易传》中历史、哲学、文化、教育等各种思想交织在一起,理解起来存在一些困难,学术界对其中的教育思想没有予以足够的重视。但是我们拨开层层迷雾,细细品味,就不难发现它其中蕴含着独特而丰富的教育思想。
与西方的“生物学起源说”、“心理学起源说”、“劳动起源说”不同,《易传》中反映的中国传统的教育起源观从人类的需要和发展入手,认为人类特有的教育活动,是起源于人类适应自然的需要和人类适应社会的需要,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这与西方的观点相比更具合理性。
先秦各家中对人格的教育都予以了强调,在《易传》中,“君子”与“圣人”也多次出现,反映了其对理想人格的追求。除此之外,《易传》还围绕如何达到理想人格,提出了“由君入圣”的实现途径。
《易传》还提出了“睽”与“感”——相互联系,辩证统一的教育过程方法论。在“中”的教育原则的指导下,提出了诸多有借鉴意义的自我教育方法和施教方法。
家庭伦理教育思想体系是《易传》中极具特色的一部分。它提出了父子、兄弟、夫妻等在家庭教育中的地位、要求和职责,并从“物生必蒙”、“蒙以养正”的角度提出了儿童教育的必要性和作用。
无论是从《易传》教育思想的表述方式,还是其内容,与差不多同时代的《学记》、《大学》、《中庸》、《乐记》等相比较,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易传》与《学
记》、《大学》、《中庸》和《乐记》等一批战国后期儒家著作,从各个侧面对先秦教育思想作了概括,为其传播与发展创造了条件,对我国古代教育产生了巨大且久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