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地理实践力培养的模拟实验教学探索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教学中地理实践力的培养策略探索

高中地理教学中地理实践力的培养策略探索

高中地理教学中地理实践力的培养策略探索摘要:在地理学科教学中,要重视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中老师要引导学生逐渐形成勤动手的好习惯,把所学的地理知识和社会实践联系起来,把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工作中去。

本文首先对高中地理实践性能力培养的意义和存在的问题作了简单的阐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套有效的实施策略,以期对高中地理教学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高中地理;实践力;培养措施1.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的重要性1.1促进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在进行有关的地理实践中,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对周边的地理情况进行观测与学习的机会,从而能够持续提高他们的观察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地理实践活动中,会涉及到许多教科书上没有的地理知识,这就要求师生之间进行合作,共同思考,共同观察,从而能够有效地解决地理实践活动中的问题。

1.2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实践能力是高中地理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在地理教学中,既要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将所学知识充分的运用,又要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得到持续的发展。

地理课程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人们所生活的环境。

在实践操作中,地理专业人员把复杂的知识点化、具体化,使学生学得更容易。

尽管地理知识的学习难度在不断下降,但是,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实践活动仍然起着不可取代的重要作用。

通过地理实践活动,使学生对有关地理知识有更直观和更具体的认识,弥补了课堂上知识的不足。

同时,通过与之相适应的地理教学实践,可以使学生在地理教学中获得更多的知识,更好地开阔学生的地理视野。

2.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地理实践能力的现状2.1高中学校的地理教学资源不完善地理实践活动和其它学科实践活动的开展,都需要良好的教学条件作为支撑。

当前,我国大部分高中的数学、语言、外语等学科的教学设施比较完备,而地理教学方面的教学设备却很不健全。

比如,影像资料,观测站,网络地理信息等,这些都很有限。

另外,因为地理课程的内容多、知识的复杂性,高中地理课程资源还处在“建设中”的阶段。

基于地理实践力培养的教学实践活动研究

基于地理实践力培养的教学实践活动研究

基于地理实践力培养的教学实践活动研究摘要:高中阶段的教学工作逐步告别单一的教学方法,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帮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高中地理实践活动的实施,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引导学生对地理知识科学地学习、应用,弥补单纯理论学习的不足。

高中地理实践活动的组织,应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改善活动方式,创新活动内容,进一步体现对高中地理实践活动的价值,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更多保障。

关键词:高中地理;实践活动;实施路径高中地理实践活动的设计、实施,要向学生征求意见,了解学生的兴趣点,结合学生的具体诉求,促使高中地理实践活动的内涵进一步丰富,在长期的活动实施方面取得更好的效果。

高中地理实践活动的组织方法要不断创新,把握好学生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减少学生的压力,同时在活动目标上进一步巩固,督促学生在后续的成长中得到更好的体验,逐步提高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

一、联系生活,培养学生实践意识想要培养高中生的地理实践能力,首先就要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使其不满足于书面知识的学习,而是通过实践来达到加强认知的目的。

从这一方面来看,教师可以从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资源入手,联系生活,为学生呈现贴近他们生活实际的地理现象。

这样,可以让学生从书本学习过渡到对实际生活问题的解决中,进而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

例如,在教学《人口的变化》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呈现目前所生活的省份近20年来的人口空间的实际变化量,让学生从图中重点分析城镇人口的变化情况。

学生通过观察发现,近20年来,本地城镇人口越来越多,处于高速递增的趋势,而农村人口却越来越少,这一结果说明本地人口出现了城市化迁移的特征。

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

有的学生回答因为人们生活质量普遍提高,有了一定的经济条件,所以农村人口开始向城镇迁移。

有的学生回答因为城镇教育条件较好,人们认识到高质量教育的重要性,所以开始向城镇迁移。

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学生会想得更多,考虑得也更全面。

初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的探索

初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的探索

初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的探索摘要:地理学作为一门综合性科学,要求学生不仅具备理论知识,还要掌握实践操作能力。

地理实践力作为地理学科的核心能力之一,涉及学生的观察、实地考察、数据收集和分析等方面的能力,但是当前的地理教学往往偏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缺乏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如何有效培养初中学生的地理实践力则成为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研究并探讨如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

关键词:初中地理;地理实践力;培养引言:地理学科不仅涉及到我们周围的环境和地球现象,还与社会、经济和文化等密切相关。

中学地理教学的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让他们通过实践活动去探索、发现和理解地理知识,其中的地理实践是一种以实践活动为基础的学习方式,通过亲身参与和实地体验,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地理现象和地理问题。

但是目前一些中学地理教学仍然注重传统的课堂教学,学生缺乏实际操作和实践的机会,导致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不够强。

一、初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的不足之处1.教学观念传统,教学活动单一传统的地理教学观念往往偏向于以教师为中心的传授知识模式,忽视了学生的实际参与和实践操作。

课堂上常常以讲述知识和背诵概念为主,缺乏互动和探究环节,从而导致学生在被动接受知识的同时缺乏主动思考和实践的机会,也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缺乏资源利用,课堂配置不足许多初中地理教学场景中存在着缺乏资源利用和课堂配置不足的问题,教材、实验器材、地理模型等资源的匮乏也限制了学生地理实践的开展。

并且由于教室设施有限,地理教学中的实践活动也会受到一定的限制,无法进行实地考察和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二、初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的途径探索1.倡导探究式教学,开发多样化教学资源倡导探究式教学是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的有力途径之一,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进行实地观察和探究,激发他们的主动思考和实践能力。

同时,教师也需要转变教学观念,将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并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

地理实践力在地理研学旅行课程中的培育和应用

地理实践力在地理研学旅行课程中的培育和应用

地理实践力在地理研学旅行课程中的培育和应用一、概述地理实践力是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涵盖了地理知识的实际应用,还包括了地理技能、地理思维和地理情感等方面的能力。

在当前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地理实践力的培养已成为地理教育的重要内容。

地理研学旅行课程,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以其独特的实践性、探究性和体验性,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将地理知识应用于实践的平台,从而有效地培育和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力。

地理实践力的培育,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识,更重要的是,它能够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和地理技能,使学生能够在面对真实复杂的地理问题时,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技能,进行分析和解决。

这种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的终身学习和未来的职业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地理研学旅行课程,作为一种结合了地理学科知识和实践活动的课程,它能够让学生在真实的地理环境中,通过实际的观察、调查和体验,来学习和理解地理知识,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

同时,地理研学旅行课程还能够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的认识和理解,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地理实践力在地理研学旅行课程中的培育和应用,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地理学科素养,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1. 地理实践力的定义与重要性地理实践力,作为一种综合能力,指的是个体在地理学习与探索过程中所表现出的观察、分析、解决问题和实际操作的能力。

这种能力不仅涵盖了地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还包括了对地理环境的感知、空间思维的运用以及地理工具和技术的操作。

地理实践力的重要性在于它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深入理解,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同时也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环境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在地理研学旅行课程中,地理实践力的培育显得尤为重要。

研学旅行作为一种体验式学习方式,通过实地考察和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在真实的环境中观察和体验地理现象,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

基于地理实践力培养的教学探究——以“手绘创意地图”活动为例

基于地理实践力培养的教学探究——以“手绘创意地图”活动为例

•学研究43基于地理实践力培养的教学探究—以“手绘创意地图”活动为例孙琳(江苏省南京市金陵中学,江苏南京)摘要:以“手绘创意地图”活动为例,从学情分析、活动设计与实践、教学反思中探究地理实践力的培养策略。

通过此次活动,得出地理实践力培养应打通课内外界限、给予学生充分的发挥空间、允许学生在错中学等教学反思。

关键词:地理实践力;手绘创意地图;教学探究地理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在学习过程中学生 需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探索知识,在考察、实验 和调查中充分运用地理知识,在实践中发现、分析并 解决问题,锻炼团队协作和创新能力m。

地图是地理 事物的书面化语言,可以多维度表示地理事物的形 状、大小、空间分布规律、相互关系、动态发展变化等,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地图素养是构建地理实践力的 基础要求之一。

手绘创意地图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 和创作热情,学生在识图析图、构建评价体系、选择主 题、搜集资料、合作绘图、展示评价的过程中培养学习 地理的兴趣,锻炼发现及解决问题、培养地理空间思 维和探究的能力。

因此,金陵中学地理组面向高一全 体学生举办了手绘地图创意大赛。

—、学情分析为了解学生的地图素养现状,以金陵中学高一年 级学生为对象进行问卷调查(见表1)。

分析问卷发 现,在使用地图意识方面,仅有40%的学生在遇到相 关问题时会主动使用地图,大部分学生缺乏自主探究 能力;在空间位置定位方面,80%的学生可以写出北 京、伦敦、墨尔本的经纬度,这其中有30%的学生忘 标东西经,交出类似北京经纬度(40°, 116°)的错误答 案,这反映出学生虽具有一定的空间定位能力,但在 地图使用规范性方面仍然需要引导;在空间范围确定 方面,仅有30%的学生可以准确回答北美洲区域的 经纬度范围,说明学生对区域的概念较弱,需要进行 强化;在空间分析能力方面,70%的学生可以分析出东亚、南亚季风的性质,说明学生空间分析能力还需 要提高;在绘图意识方面,55%的学生在做练习的时 候会忘记绘图或不愿意动笔画图,仅凭自己的主观感 觉和记忆做题,说明学生的绘图意识需要提高;在绘 图经历方面,仅有30%的学生曾有实地调查或通过 测量绘制地图的经历,但有很多学生表示自己期待通 过实践绘制一幅地图;在绘制区域图能力方面,仅有 10%的学生能够在不参考资料的情况下绘制出中国 地图轮廓,反映出学生绘图能力的锻炼机会较少,不 能做到心中有图;在绘图意识方面,90%的学生认为 在高中阶段提高自己的绘图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认为 绘图是掌握地理知识的重要技能,对自己未来学习和 生活均有帮助。

基于地理实践力培养的高中校本课程开发——以课程《探秘百果园》为例

基于地理实践力培养的高中校本课程开发——以课程《探秘百果园》为例

基于地理实践力培养的高中校本课程开发——以课程《探秘百果园》为例摘要:地理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单纯的知识讲授削弱了地理实践特性。

校本课程为地理实践力的培养提供了培养场地,校本课程的开发要从教学目标的设立、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式、评价机制进行综合设计和考量。

本文以校本课程《探秘百果园》为例,探索校本课程开发。

关键词:地理实践力校本课程培养体验地理实践力是地理核心素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指学生进行考察、实验、调查等地理实践活动时,所表现出来的收集、加工处理地理信息、设计和实施活动方案、使用工具等能力,是发现、探索、解决问题兴趣及方法,独立思考和合作的习惯;实事求是的态度、克服困难的勇气等品质。

传统的课堂教学显然束敷了实践力培养的空间和方式,校本课程的实施可以弥补当前的不足。

如何将校本课程开始与地理实践力培养结合起来,成了一线教师研究的方向。

一、精准定位,助力培养2017 教育部印发了《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17 年版)》,该标准中提到,鼓励地方和学校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开设与地理相关的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以满足学生兴趣和个体发展等需要。

校本课程是课程体系的一部分,在开发的时候定位要明确,这是国家课程的一个延伸与补充,助力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根据自己学校的特色和需要来设计,立足校本,满足本校学生培养的需要。

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是课程开发的基本目标,以地理实践力为出发点的兴趣培养成了设计者的突破口。

既要防止与国家课程的内容、形式的冲突或重复,又要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达到培养地理实践力的目标(图1)。

如校本课程《探秘百果园》主要的目标有:引导学生细心观察,引导学生注重实践,激发学生对高中地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用生活经验来解决理论问题;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图1 《探秘百果园》课程目标二、立足地方,激发兴趣基于地理实践力的校本课程开发是一项立足本校,对学生感兴趣的一些地理现象原来加以补充描述,让学生从身边的事物中去获取知识,提升能力的研究。

地理实践力的教学范例(3篇)

地理实践力的教学范例(3篇)

第1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地理实践,使学生掌握地理观测、调查、分析、表达等基本技能,提高地理实践能力。

2.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实地考察、调查、分析等方式,培养地理实践能力,提高地理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关注社会发展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以“城市绿化调查”为例,开展地理实践力教学。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我国城市绿化现状,引导学生思考城市绿化的重要性。

2. 教学活动(1)分组: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5-6人。

(2)任务分配:每组选取一个城市作为调查对象,进行城市绿化调查。

(3)实地考察:各小组到所选城市进行实地考察,记录城市绿化情况,如绿化带分布、绿化植物种类、绿化设施等。

(4)数据整理:各小组对实地考察数据进行整理,包括绿化面积、绿化植物种类、绿化设施等。

(5)分析讨论:各小组就调查结果进行分析讨论,总结城市绿化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6)成果展示:各小组通过PPT、报告等形式,展示调查成果。

3. 教学总结(1)教师点评:对各小组的调查成果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

(2)知识拓展:结合城市绿化调查,拓展相关地理知识,如城市生态、城市景观等。

(3)情感教育:引导学生关注城市绿化问题,提高环保意识。

四、教学评价1. 过程评价:关注学生在地理实践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合作能力、创新能力等。

2. 结果评价:关注学生调查成果的质量,如数据准确性、分析深度等。

3. 情感态度评价:关注学生在地理实践过程中的情感态度变化,如环保意识、社会责任感等。

五、教学反思1. 教师反思: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针对性的指导,提高地理实践教学效果。

2. 学生反思:学生应反思自己在地理实践过程中的不足,提高地理实践能力。

通过本次地理实践力教学,使学生掌握了地理观测、调查、分析、表达等基本技能,提高了地理实践能力。

探索世界地理:中学地理实验教案

探索世界地理:中学地理实验教案

探索世界地理:中学地理实验教案引言地理是一门研究地球和人类在其上分布、及其相互关系的学科。

它不仅帮助我们了解自然环境,还涉及人文和社会科学领域。

在中学阶段,通过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对地理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实践能力。

本教案将介绍几个适合中学生的地理实验教案,旨在培养他们对世界地理的探索精神。

实验一:制作地貌模型目标通过制作地貌模型,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地貌特征,并探索形成这些特征的原因。

材料•造型泥或黏土•塑料容器•彩色纸、彩色笔等步骤1.学生选择一个具体的地貌类型,如山脉、河流、平原等。

2.使用造型泥或黏土,在塑料容器内模拟该地貌特征。

3.使用彩色纸和笔,在模型上添加标示符号来表示其他相关元素,如道路、城市等。

4.在模型周边创建一个小指南针,用来表示方位。

5.学生根据自己的模型,进行简短的口头介绍,并解释该地貌形成的原因。

结果学生通过制作地貌模型,能够更好地理解不同地貌特征,并对其形成原因有更深入的认识。

实验二:气候观测站设计与建造目标通过设计和建造一个简单的气候观测站,让学生体验到气候数据收集的重要性,并了解不同气象仪器和测量方法。

材料•温度计•湿度计•风向标和风速计•降水量记录器步骤1.学生小组选择一个合适的位置来建造他们的气候观测站。

2.使用温度计、湿度计等仪器,设置好观测点并确保正确记录数据。

3.学生可以每天早晨、中午和晚上记录温度、湿度、风向和风速等数据。

4.对比不同时间段的数据变化,探究气候变化规律。

学生通过设计并建造自己的气候观测站,能够亲自体验到气象数据的收集和分析过程,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

实验三:水资源管理游戏目标通过参与水资源管理游戏,引导学生了解水资源有限性的问题,并讨论如何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

材料•游戏规则和道具(可自行设计或使用现有的教育卡牌游戏)步骤1.学生分组,每个小组代表一个区域或国家。

2.根据设定的规则,在给定的资源量下,学生需要合理分配和利用自己拥有的水资源。

地理教学地理实践力(3篇)

地理教学地理实践力(3篇)

第1篇摘要:地理实践力是地理教学中的重要目标之一,它强调学生在地理学习过程中通过实践活动,将地理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文从地理实践力的内涵、地理实践力培养的意义、地理实践力培养的策略三个方面进行探讨,旨在为地理教学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引言地理实践力是指学生在地理学习过程中,通过实践活动,将地理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地理实践力是地理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本文将从地理实践力的内涵、地理实践力培养的意义、地理实践力培养的策略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二、地理实践力的内涵1. 实践活动的多样性地理实践力培养强调实践活动,这些活动可以是实地考察、调查、实验、模拟等。

通过多样化的实践活动,学生可以充分体验地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习兴趣。

2. 地理知识的综合运用地理实践力培养要求学生在实践中综合运用地理知识,包括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区域地理等。

这种综合运用有助于学生形成系统的地理知识体系,提高地理素养。

3.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地理实践力培养旨在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这种能力对于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地理实践力培养的意义1.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地理实践力培养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地理知识,提高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2. 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地理实践力培养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观察力、思考力、分析力和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 增强学生地理素养地理实践力培养使学生将地理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认识世界、服务社会。

4. 促进地理教学改革创新地理实践力培养有助于地理教学方法的创新,推动地理教学向更加科学、实用、高效的方向发展。

四、地理实践力培养的策略1. 制定合理的实践活动方案教师在制定实践活动方案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水平、兴趣爱好等因素,确保实践活动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探索有效的地理实践教学模式

探索有效的地理实践教学模式

探索有效的地理实践教学模式地理实践教学在培养学生实际操作和综合运用地理知识能力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探索有效的地理实践教学模式,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提高地理学科的学习效果。

一、引言地理实践教学是指在课堂教学之外,通过实地考察、实验观察、实践活动等方式,让学生亲身感受和实际操作地理知识,加深对地理概念的理解和记忆。

有效的地理实践教学模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实地考察实地考察是地理实践教学的重要形式之一。

通过走出教室,到具体的地理环境中进行观察和调查,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认识地理现象和规律。

在实地考察中,教师可以根据所学内容,确定合适的实地考察点,并设计问题和任务,引导学生进行探索和发现。

例如,在学习城市化过程时,可以带领学生实地考察城市的规划布局、交通状况和人口分布等,让学生亲身感受城市化的影响和问题。

三、实验观察实验观察是地理实践教学中的另一种重要形式。

通过设置地理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和观察,可以加深学生对地理概念和原理的理解。

实验可以是室内的模拟实验,也可以是室外的田野实验。

通过实验观察,学生可以动手操作,收集数据,并进行分析和判断。

例如,在学习气候变化时,可以设计一个模拟实验,让学生观察不同条件下气温和湿度的变化,从而理解气候变化的原因和规律。

四、社区实践社区实践是地理实践教学模式的一种有益补充。

通过走进社区,学生可以认识到地理知识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同时也可以了解社区环境中存在的地理问题和挑战。

例如,在学习环境保护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社区清洁行动,让学生亲身体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五、信息技术应用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地理实践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各种数字化工具和设备,提高教学效果。

例如,利用地图软件和卫星导航系统,学生可以进行虚拟实地考察,了解不同地理环境的特点和变化;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学生可以进行地理数据分析和空间思维训练。

基于地理实践力培养的高中地理实践活动研究

基于地理实践力培养的高中地理实践活动研究

基于地理实践力培养的高中地理实践活动研究摘要:地理实践力与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共同组成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作为四大核心素养之一,地理实践力的核心是“基本活动经验”,如何选取科学合理的地理实践活动项目,并加以策略性实施一直是高中地理教学的难点,长期以来阻碍着地理学科的发展,因而教师在进行高中地理学科教学时要对实践教学充分重视。

基于此,本文对地理实践力培养的高中地理实践活动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地理实践力;高中地理;实践活动引言:地理学科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学科,其研究对象是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各种自然要素和社会经济要素,较强的理论性和综合性决定其具有一定的实践性.实践教学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理论知识,并将其迁移应用到现实生活中,让学生深刻感受地理知识对生活的实用性。

一、高中地理实践力的具体内涵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地理实践力的本质含义是人在户外环境中,为了进行探测、地理实验而呈现的各类观察、分析能力。

一般而言,地理实践力主要由人地协调观念、地理思维品质和行动能力组成,而学生单独具备其中一种素养都不能认为是具备了地理实践力。

为此,教师在教学中需要结合这一本质含义开展教学,综合促进学生地理实践力的培养。

此外,地理实践力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当学生的地理知识储备不断增加时,学生的实践力也会随之发展.最后,地理实践力具有明显的实际运用性,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具有普遍的实际意义,具备良好的地理实践力能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

二、基于地理实践力培养的高中地理实践活动项目开发高中地理学科在进行地理实践活动项目设计时,要重点坚持提升地理实践力原则、典型性原则、因地制宜原则、安全简便性原则。

总的来说,地理实践活动包括三大类,即野外考察类、模拟实验类、社会调查类。

野外考察类活动重点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合作精神、探索问题的能力;模拟实验类重点培养学生的设计活动、实施活动能力及求真务实的态度;社会调查类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力、获取信息能力。

基于地理实践力培养的高中地理校本课程开发——“绘制标杆的影子长短变化”的教学案例

基于地理实践力培养的高中地理校本课程开发——“绘制标杆的影子长短变化”的教学案例

基于地理实践力培养的高中地理校本课程开发——“绘制标杆的影子长短变化”的教学案例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三水中学 蓝碧微一、开发背景新修订的《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提出地理学科四大核心素养为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能力。

其中地理实践能力是指人们在考察、实验和调查等地理实践活动中所具备的意志品质和行动能力。

其表现包括:(1)能够用观察、调查等方法收集和处理地理信息,培养发现问题、探索问题的兴趣。

(2)能够与他人合作设计地理实践活动方案,独立思考并选择适当的地理工具。

(3)能够实施活动方案,主动从体验和反思中学习,实事求是,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方法。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都能在地理教学中较好地落实,但地理实践能力中提到的野外考察、模拟实验和社会调查等实践活动在地理教学中却由于受高考压力、学校理念、基础设施、课时限制、安全隐患等因素影响难以开展,地理实践活动成为地理教学的软肋,地理实践能力成为地理学科最欠缺的培养内容。

本文尝试以“绘制标杆的影子长短变化”为例,结合高中地理必修一的相关理论知识,把影子朝向和长短变化这一节设计成地理实践活动,为高中地理校本课程探索出新的教学模式。

二、活动目的(一)人地协调观通过实践活动掌握日影朝向和长短的变化情况,理解日影问题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二)综合思维通过学习二分二至日太阳影子的变化示意图,从时间和空间对太阳和影子的运动轨迹进行分析。

(三)区域认知从实验中,让学生知道物体的影子总是随着太阳移动的时间和空间变化而变化;物体影子长短与太阳高度的大小呈负相关;物体影子与太阳的方向相反。

并让学生把实践活动放到全球不同地区加以考虑比较,从而加深对日影变化的理解。

(四)地理实践力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通过动手测量、动脑观察、绘制日影朝向和长短变化图,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

三、活动准备自制1米高的垂直标杆,准备钢卷尺、手表、相机、粉笔、铅笔、A4纸、指南针、观察记录表等工具。

地理教学中的实践活动设计与实施

地理教学中的实践活动设计与实施

地理教学中的实践活动设计与实施地理是一门需要实践性教学的学科,通过实践活动可以增强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提高学习效果。

本文将探讨地理教学中的实践活动设计与实施,并提出有效的实践活动设计方法。

一、实践活动的重要性实践活动是地理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通过实践活动,学生能够亲自去实地考察,观察地理现象,感受地理变化,深入了解地理知识。

与传统教学相比,实践活动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帮助他们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二、实践活动设计要点1. 针对性设计:实践活动应根据学生的学情和实际情境进行设计,旨在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活动设计应具有一定的针对性,能够突出重点,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2. 具体明确的任务:实践活动应明确学生的任务和要求,让他们知道自己需要完成什么,可以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工具。

任务的明确性能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实地观察和实验,增加活动的实效性。

3. 独立探索和合作学习:通过实践活动,学生应该能够独立思考和探索。

同时,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相互学习。

4. 多样化的形式:实践活动设计中,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如实地考察、实验、模拟演练等。

多样化的活动形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三、实践活动的实施方法1. 实地考察:地理教学中,实地考察是一种非常常见的实践活动形式。

通过实地考察,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地理现象的真实情况,增加他们对地理知识的理解。

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去当地的公园、山川、湖泊等地进行考察,或者组织到各种地质公园、自然保护区进行实地考察。

2. 实验:地理实验是地理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之一。

通过实验,学生可以在实验室中模拟真实的地理现象,进行一系列的探究和观察。

实验可以是在地图上进行,也可以是在地形模型上进行,通过实验,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地理知识。

3. 模拟演练:模拟演练可以通过模拟游戏、角色扮演等形式进行。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的研究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的研究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的研究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一、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的重要性地理实践力是指学生运用地理学知识和技能,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地理实践力包括地理观察、地理分析、地理推理、地理判断和地理决策等多方面内容,是学生综合运用地理学知识和技能的能力的体现。

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对于提高学生地理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锻炼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和创新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1. 调动学生的兴趣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讲解生动有趣的故事、图片、视频等方式,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对地理学习的热情。

教师还可以组织实地考察、户外探究等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地理知识,增强学生的地理实践力。

2. 进行实验和实践活动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实验和实践活动,让学生自主探究、发现地理现象,提高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自行制作风速仪、温度计等仪器,进行气象观测实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精神。

3. 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在现代社会,信息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也为地理教学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教师可以通过利用计算机、互联网、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手段,让学生在虚拟的环境中模拟地理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力。

4. 开展地理项目研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地理项目研究,让学生选择感兴趣的地理主题或问题,深入调查研究,并借助地理数据、地理工具进行实践操作。

通过项目研究,学生不仅能够提高地理实践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1. 打破传统教学模式传统的地理教学往往以传授知识为主,学生被动接受。

为了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教师需要打破这种模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索、实践,在实践中获得知识和技能。

2. 注重问题导向地理实践活动的本质是解决实际问题,因此教师在设计实践活动时应该注重问题导向,让学生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基于地理实践力培养的探究主题活动设计

基于地理实践力培养的探究主题活动设计

基于地理实践力培养的探究主题活动设计作者:赵磊来源:《广西教育·B版》2020年第09期【摘要】本文分析地理实践力与探究主题活动的关联性,以“分析土壤形成的原因”一节为例,论述基于地理实践力培养的探究主题活动设计的做法,从提炼探究活动主题、选择探究主题活动方式、预设探究主题活动目标、精选探究主题活动内容、铺设探究主题活动路径五方面进行阐述,旨在提升学生地理实践力。

【关键词】高中地理实践力探究主题活动设计【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50-9889(2020)34-0084-02探究主题活动以主题为统摄,以活动为抓手,充分发挥学生在地理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促进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发展。

探究主题活动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受到普遍的重视,然而当前教学的地理活动设计淡化学生地理实践力的培养,制约了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这就需要教师优化探究主题活动设计,确立地理实践力培养视角,改变当前实践力培养不力的现状,引导学生在探究主题活动中进行有意义的自主建构,以提高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促进地理核心素养目标的达成。

一、地理实践力概述地理实践力是高中地理核心素养的基本内容之一,它是学生在地理活动与实践中表现出来的行动能力与意志品质。

地理实践力的内涵是丰富的,它包括学生在地理活动与实践中表现出来的地理知识及地理原理习得能力、地理规律探究能力、地理活动中的资源利用能力、运用地理知识指导地理实践的行动能力、地理活动中的意志品质等。

地理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学生在长期理论知识学习的基础上,经过实践锻炼而形成的执行某种实际活动的方式与能力倾向。

首都师范大学林培英教授指出,要利用地理活动改变传统课堂以教师讲授为主的知识传递方式,着力构建以地理探究主题活动为中心或本体的地理教学形态,实现地理实践活动与传统地理教学的整合,转变教与学的方式,促进学生在运用科学方法体验研究具体地理问题的过程中发展地理实践能力和素养。

基于地理实践力培养的主题研学课程设计与实施

基于地理实践力培养的主题研学课程设计与实施

基于地理实践力培养的主题研学课程设计与实施作者:***来源:《新课程》2024年第06期一、研学设计背景《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新课标”)提出高中地理核心素养为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和人地协调观。

地理实践力指学生在实验、考察和调研等实践活动中所具有的行动能力和意志品质。

考察、实验、调查等是高中地理实践活动中比较重要的研究方法,也是地理课程重要的学习方式。

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要想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素养,必须由教师提前规划课程,然后组织学生到自然界去观察、研究,并在地理实践活动中使学生深刻体验自然和人文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联性。

研学课程通过确定主题,有计划地开展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活动,将学校理论教育与校外实践活动相互衔接,教会学生在自然和社会环境的大自然課堂中学习和体验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思想。

基于此,本文以苏州市灵岩山—天平山地质地貌考察研学活动为例,从地理研学背景、研学过程、研学总结与反思等方面,说明基于地理实践力培养的高中地理主题研学活动课程在日常的教学中如何设计和开展,以期为其他的研学提供参考。

二、课程设计开发1.研学主题新课标指出:“学生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能够识别3~4种地貌景观,并描述其主要特点。

”苏州市地势低平,自西向东缓慢倾斜。

苏州西郊分布有山地丘陵,特别是苏州的花岗岩全国闻名。

相对苏州其他山区,灵岩山—天平山在学校所在地黄埭镇南偏西约28千米处,离学校较近,交通便利。

在灵岩山、天平山一带既有典型的花岗岩地貌,又有花岗岩与围岩接触交界产生的地质现象。

通过“灵天线”一段的地质地貌野外考察,根据区域特征,确定研学主题:苏州灵岩山—天平山地质地貌研学之旅。

2.研学目标(1)通过野外观察,掌握地质野外调查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使用地理工具的能力和绘制地图的能力,进而提升其地理实践力、区域认知等地理核心素养。

(2)学会用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规律和地质作用原理发现、解释并能够解决研学过程中的现实问题,提升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合作探究的能力,进而提升其地理实践力和综合思维等地理核心素养。

基于地理实践力提升的课堂探究活动例析--以新湘教版必修一“喀斯特地貌与海岸地貌”为例

基于地理实践力提升的课堂探究活动例析--以新湘教版必修一“喀斯特地貌与海岸地貌”为例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 (2017 年版)[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丁运超,丁勇成 . 地理教学视角下的研学旅行[J].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下半月),2016(04):69-71. [3]张德忠 . 高中地理课堂模拟实验的策略分析[J]. 新 课程,2020(15):122. [4]龚玉葵 . 高中生地理实践力培养的路径与启示[J]. 地理教育,2020(06):7-9.
1. 激趣导入:寻山识水 播放下龙湾航拍视频并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思 考这段视频中印象最深刻的地理景观是什么以及这
些景观的形成都与自然环境中的哪些要素有关。 通过航拍视频对真实情境下喀斯特地貌与海岸
地貌共存的下龙湾有初步的区域认知。地理课堂探 究活动设计需要基于真实情景,在一课时的时间内完 成喀斯特地貌与海岸地貌的学习,容量较大,且零散。 故找出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本节课的学习线索并建 构知识框架尤为重要。笔者以真实情境越南下龙湾 的海上喀斯特作为本节课的主线,基于区域认知,以 真实地理环境中共存的喀斯特地貌和海岸地貌为例, 辅助学生探究地理环境的动态演化过程。
2021 年第 7 期
51
实践透视
择一项任务,完成探究并展示喀斯特地貌的识别方 法、自然环境特征与模型制作时该地貌的突出特征。 任务列表如下(表 1)。
表 1 合作探究任务
任务 任务 1 任务 2
任务 3
内容 观察学科教室提供的喀斯特地貌模型、照片, 记录分享如何识别喀斯特地貌 利用生活中的材料设计模拟实验,完成试验并 撰写记录表,验证喀斯特地貌广布地区的自然 地理环境 尝试动手制作喀斯特地貌模型(结合课本图 片),并分享本小组在制作模型的过程中突出 了喀斯特地貌的哪些特征

基于“模拟实验”落实高中生地理实践力素养的培养与评价——以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为例

基于“模拟实验”落实高中生地理实践力素养的培养与评价——以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为例

基于“模拟实验”落实高中生地理实践力素养的培养与评价——以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为例摘要:在高中地理教学的过程中许多地理老师以模拟实验的形式培养学生良好的实践动手能力,鼓励学生地理学习实践中掌握这门学科学习的核心要求,提升个人的综合素养。

作为核心素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力素养对学生的社会化发展及成长意义重大,高中地理老师需要了解这一阶段教育教学的重点以及难点,采取恰当可行的教学策略,通过模拟实验的形式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素养,鼓励学生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及学习方法。

关键词:“模拟实验” 高中生地理实践力素养培养与评价一、高中生地理实践力素养的现状分析以及解读我国新课程改革明确提出,老师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之中需要注重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合理比重,适当加大实践教学的课时比例,学生能够获得更多自由发挥和自主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参与的过程中检验个人所学习的理论知识。

对于高中地理这门学科的来说,实践性教学比较复杂,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及提升非常关键。

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性发展,有一部分老师开始以实践力素养的培养为依据,将创造性的教育教学策略与学生的基础实践活动融为一体,保证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之中获得更多的收获。

但是结合相关实践调查发现,学生地理实践力素养的培养及提升是一个长期性的过程,需要老师投入更多时间和精力,目前的培养现状不容乐观。

首先学校对地理实践能力的培养力度不足,不符合学生的个性化成长以及发展要求,没有给予学生针对性的辅导及帮助,之所以会出现这一现象,主要在于学校出现了意识上的偏差,对地理实践力素养培养的重要价值及理解就会==比较浅显,因此没有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提升学生的实践力。

其次,老师在引导和鼓励学生时所采取的教育教学策略及方向手段比较落后和传统,教学创新以及教学改革的动力不足,高中生地理实践力素养的提升速度较慢。

最后,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之中地理实践教学环节比重偏低,老师将主要精力放在理论知识的传输上,难以给予学生充分的实践机会以及空间,学生的实践力素养培养无从谈起。

基于地理实践力培养的初中地理实验教学策略

基于地理实践力培养的初中地理实验教学策略

-053-2022年第6期(总第310期)课堂地理学科有诸多特点,实践性是其中之一。

实践是学生学习地理的方式,也是学生提升地理实践力的途径。

地理实践力指学生在学习地理基础知识的过程中,通过体验考查、调查、实验等活动,逐步形成的行动能力和品质[1]。

地理实验是具有实践性的活动,是地理学科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地理实验是以地理课堂教学和地理课外实践活动为载体,以实验器材和实验设备为“工具”,按照一定的计划、步骤进行地理探究,获取地理现象、规律、原理的教学活动。

不管是地理实践力,还是地理实验,都有不同的类型。

立足地理实验和地理实践力类型,有针对性地开展地理实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

对此,本文将重点介绍地理实践力、地理实验的类型以及实施地理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的策略。

一、实施操作绘制实验,培养学生地理操作绘制能力地理操作实验是以绘制地图和制作地理模型为主的地理实验。

地理操作绘制能力是地理实践力的重要构成,是学生在地理操作实验中形成的基本能力,也是学生体验地理操作实验必须具备的能力[2]。

教师可以按照如下方法开展地理操作实验。

(一)融入动手探究教育,提高操作绘制意识操作绘制意识是学生体验操作绘制活动的保障。

纵观传统教学,大部分学生因被动接受知识,缺乏操作绘制意识,很少主动动手绘制地图或制作地理模型,影响了其地理实践力的形成与发展。

动手操作教育是以教师操作为主,调动学生动手探究意识,驱动学生形成操作绘制意识的“法宝”。

教师在实施地理教学时,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展现地图或地理模型,融入动手探究教育,吸引学生注意,调动学生兴趣,助力学生提高操作绘制意识。

以“地球的运动”这一部分内容的教学为例。

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利用Celestial 软件,呈现太阳系中行星的分布与运行情况,将学生带入真实场景。

在此场景的作用下,学生不仅可以对地球及其运动建构初步认知,还可以对Celestial 软件产生兴趣,乐于利用该软件展现地理现象,探究地理内容,切实提高操作绘制意识。

“双新”背景下基于地理实践力培养的教学研究—以新湘教版必修一“牛轭湖”为例

“双新”背景下基于地理实践力培养的教学研究—以新湘教版必修一“牛轭湖”为例

“双新”背景下基于地理实践力培养的教学研究—以新湘教版必修一“牛轭湖”为例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对高中的人才培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于2019年6月发布相关改革意见,要求2022年前全国高中全面实施新课程、使用新教材(以下简称“双新”)。

笔者根据《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与《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地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1],本文就以新湘教版必修一“牛轭湖”为案例,探索在“双新”背景下如何基于地理实践力培养的教学设计的一些思考。

关键词:双新;地理实践力;牛轭湖一、“双新”背景下的教学设计要求(一)教学目标的核心化教学目标是整节课的核心,不需要大而全而需要小而精的方向与节奏,来决定一节课的教学各个方面,从而解决“双新”的要求。

(二)现代技术手段辅助教学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在我们的教学也带来了各种新的方便,可以运用新技术,如高德地图、北斗地图、希沃白板、3S技术、VR技术等,使我们的课堂更加生动,使学生更容易掌握理解突破重难点。

笔者利用百度地图、希沃白板、3S技术等技术展示教学目标的过程,来完成教学目标。

二、地理实践力的概念和结构新课标对地理实践力的定义提出了更重要的能力和新的理念,主要表现在运用问题、针对问题、解决问题。

然而在结构方面刘辛田将地理实践力分为野外考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社会调查能力、使用地理仪器设备的能力及地理观测能力等七类能力.。

笔者利用本校旁的嵊州市城西湿地公园来达成地理实践力的目标。

三、基于地理实践力培养的教学设计案例(一)案例课题:追湖溯源研学在路上——牛轭湖(二)课标要求:1.4 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3~4种地貌,描述其景观的主要特点。

(三)教学设计案例1.3S 导入,追湖研学【教师活动】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去做“追湖少年”,追的什么湖呢?还需要从我们学校旁的城西湿地公园说起。

①打开希沃白板和百度地图找到湿地公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地理实践力培养的模拟实验教学探索作者:段艳华
来源:《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2020年第08期
【教学构思】
有关洋流的内容理论性较强,对于学生来说有点难。

为突破这一难点,我主要通过模拟实验的形式让学生了解洋流的形成原因以及影响因素。

通过吹动容器中黑芝麻的运动来说明洋流的主要动力——风,通过不同容器产生不同的流动形状,说明陆地形状对洋流的影响。

在模拟离岸风上升流的实验中,设置对照实验,以增强说服力。

【学习目标】
1.通过自主学习,了解洋流的概念及分类。

2.通过模拟实验,理解洋流的成因及因素影响。

3.通过合作探究,归纳洋流的分布规律。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20世纪末,一艘满载黄色塑料玩具小鸭的商船在太平洋上遇到风暴坠入大海。

15年后,一位英國女教师在海滩上意外发现海水中飘着一只玩具鸭。

此后几年里,约1万只玩具鸭组成的“小鸭舰队”,也陆陆续续“奔赴”英国。

在太平洋上坠入大海的玩具小鸭怎么会出现在英国海岸?它们在海洋里经历了怎样的旅程?玩具小鸭还可能去了哪些地方?所有人都百思不得其解。

后来,一位科学家消除了大家的疑问。

相信学完今天的内容,同学们也能解决这一问题。

一、洋流的概念及分类
【自主学习】
要求;自主阅读教材,理解什么是洋流,找出概念中的关键词。

(常年比较稳定、大规模)洋流按性质可分为哪两类?什么是暖流?什么是寒流?
思考;寒流的水温是否一定比暖流的水温低?
结论;从定义的本质看,只需比流经海区水温低即为寒流,比流经海区水温高即为暖流,低纬度的寒流未必比高纬度的暖流温度低。

过渡;是什么动力让大规模的海水产生流动的?海水在流动过程中又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我们通过一组实验来加深理解。

二、洋流的成因及影响因素
【探究实验】
实验目的;分小组演示洋流运动,探究洋流的成因及影响因素。

实验器材;每个小组配备两个透明塑料盒(长方形和圆形)、水、黑芝麻、吸管、注射器、红墨水、电吹风。

实验要求;小组内两人操作,其他组员观察,共同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过程
步骤一;在容器中倒入三分之二的水,待水平稳之后,在图示区域撒适量黑芝麻,一名同学用塑料吸管在图示对应位置连续不间断吹气,注意吸管倾角要平缓。

观察与思考;观察在风吹拂下两角落芝麻的运动方向,用箭头画出其运动轨迹,并思考甲乙之间、丙丁之间水产生运动的原因。

结论;甲乙之间水体运动是因为有风的吹动,水体运动到乙处后,遇到阻挡,分为左右两个分支。

而丙丁之间的水体运动是因为丙处水多,丁处水少,水从多处流向少处予以补偿。

步骤二;换为圆形容器,做相同操作。

观察与思考;水流与第一组实验有何不同?能得出什么结论?
结论;水流形状不同,前者形成两个长方形环流圈,后者形成两个半圆形环流圈,形状不同是因为容器不同。

可以得出结论:洋流会受到陆地轮廓形状的限制。

步骤三;用注射器将红色墨水注射到容器一侧底部(如图),用大功率电吹风对着塑料盒墨水对应表面位置连续大力吹风,观察底部墨水的运动方向。

同时,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不用电吹风吹动,观察墨水在自然状态下的扩散。

观察与思考;用箭头画出墨水的运动轨迹,观察两容器中的墨水运动,思考实验组墨水为什么这样运动。

结论;受表面风的吹动,表层水离开容器边缘流向另一侧,底部的水上升补充。

思考;除实验探究所得因素外,由于地球自转,洋流流向还会受到什么因素影响?
结论;地转偏向力。

过渡;在这些因素的作用下,洋流流动起来,那有什么规律呢?
三、洋流的分布规律
【合作探究】
探究一
考虑地转偏向力的影响,联系“气压带风带分布图”以及补偿流的存在,在下图中用箭头画出盛行风影响下的洋流分布图。

实线表示暖流,虚线表示寒流。

小组合作讨论;每位同学都完成了自己理解的洋流分布图,但同学之间差异较大,下面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并完善自己的作品,并总结其分布规律。

(让一名同学在黑板上作图)
展评;评议可以改进的地方。

提问;哪些是风海流?哪些是补偿流?为什么西风漂流到了大洋东岸分为了南北两支?归纳分布规律。

规律一;南北半球中低纬度各形成一个洋流圈,北半球为顺时针,南半球为逆时针,大洋西侧为暖流,东侧为寒流。

规律二;南北半球中高纬度各形成一个洋流圈,北半球为逆时针,南半球为顺时针,大洋西侧为寒流,东侧为暖流。

探究二
在太平洋、大西洋图中按照洋流模式图画出洋流分布图,与实际洋流图做对比,有何异同?
提问;同学们在绘图过程中遇到了困难,北半球还能勉强画出,南半球则难以完成。

为什么?
结论;北半球洋流虽与洋流模式图基本一致,但不是很规则,原因是受陆地轮廓形状的限制。

南半球中高纬度并没有形成洋流圈,所以需修改洋流分布规律。

规律二改为:北半球中高纬度形成一个逆时针的洋流圈,大洋西侧为寒流,东侧为暖流。

并增加规律三:南半球中高纬度形成了环绕地球一周的西风漂流,性质为寒流。

探究三
利用修改后的洋流模式图及洋流分布规律验证印度洋的洋流分布,寻找异同,并探究北印度洋洋流流向的成因,总结其分布规律。

结论;南半球印度洋海区洋流和总结的分布规律一致,北印度洋则不同。

总结出北印度洋洋流规律。

即为规律四:北印度洋为季风洋流,其流向冬半年为逆时针,夏半年为顺时针。

过渡;我们通过不断地增加因素,由一般到特殊,总结出了洋流的分布规律,世界洋流就是按照这样的规律在运动,并以流经地区的地名予以命名。

【课堂反馈】
展示世界洋流图,反馈导入课堂时的问题:坠入大海的塑料小鸭可能是沿着怎样的路径来到英国的?其余小鸭可能出现在世界的哪些地方?
【思维拓展】
1.寻找南北半球西风漂流性质的差异,尝试探究原因。

2.墨西哥湾暖流为何是世界上最大的一支洋流?
【课堂小结】
我们可以将本节课的内容总结为一个概念、两个性质、三个因素、四个规律、五个影响。

【板书设计】略
【教学反思】
地理课堂中的模拟实验是把发生在更长时间尺度、更大空间尺度中的地理现象缩小在容器中予以模拟,但实际环境中的地理现象要复杂得多,不是肉眼所能及的。

所以,模拟实验只求大致相似,不会完全相同。

但模拟实验更直观,利于学生理解。

本节课运用的实验起到验证、引导作用,重在通过实验增加学生体验,增强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热爱地理、注重实践、喜欢探索的兴趣。

进行实验并非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探究洋流的分布规律才是重点,切不可因实验而主次颠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