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 诗歌鉴赏之虚实相生复习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古代诗歌鉴赏之虚实结合公开课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古代诗歌鉴赏之虚实结合公开课教学设计

古代诗歌鉴赏之虚实结合教案教学目标1.在研讨范例之后,能够准确勾画出所给诗歌中虚写和实写的语句。

2.能够用短语概述诗歌中虚写和实写的特点。

3.能够按照高考评分要求解答诗歌虚实结合类鉴赏题并形成规范的书面答案。

学习重点:结合作品分析实写和虚写的内容及其作用。

学习难点:掌握分析方法和答题思路,形成完整书面答案。

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8:40-8:45)同学们好,就不必起立了,我们开始上课。

(PPT1)今天我们这节课从这幅国画开始说起,这幅画是我国著名画家齐白石老先生在老舍先生生日时,应老舍的要求作一幅画,老舍先生定题《蛙声十里出山泉》。

该如何构思呢?据说,齐白石先生苦思冥想三日,作出此画。

这幅画画面上没有青蛙,只有几只活泼的小蝌蚪在湍急的水流中欢快地游动着,你们说说它符合画题的要求吗?为什么?人们可以从那稚嫩的蝌蚪联想到画外的青蛙妈妈,因为失去蝌蚪,它们还在大声鸣叫。

虽然画面上不见一只青蛙,但使人隐隐好像听见远处的蛙声正和着奔腾的泉水声,演奏出一首悦耳的乐章,连成蛙声一片的效果。

在中国画的传统技法中,高妙之一就在于善于留白,虚实结合。

“实”是指图画中笔画细致丰富的地方,“虚”是指图画中笔画稀疏、空白或未曾画出的部分,可以给人以联想和想象的空间,让人回味无穷。

诗画同理,中国古典诗歌更是能成功地运用“虚实结合”的技巧。

(PPT2)所以我们这节课学习的内容就是准确判断诗歌中虚实手法的运用,总结虚实手法的特点,品鉴虚实手法运用的效果。

(PPT3)二、温故知新(8:45—8:52)先让我们来回顾以前学过的四首诗词,诗词中实写与虚写的内容分别是什么?(PPT4)请大家阅读这几首诗,用横线“—”划出实写的诗句,用波浪线“﹏”划出虚写的诗句,并概括虚写和实写的内容。

(一)雨霖铃柳永(PPT5)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2023届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诗歌鉴赏手法——虚实结合 教学设计

2023届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诗歌鉴赏手法——虚实结合 教学设计
二、虚实结合的类型
1、眼前为实,过去为虚
越中览古
李白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前三句写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一举破吴,胜利而归的的往事,是虚写,诗人极力渲染的昔日繁华,和今日的王城故址上只剩下鹧鸪乱飞的情景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而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思考。
2、当下为实,未来为虚
【参考答案】
1、实写:仲兄将要离家远行,诗人对其殷切叮咛。
2、虚写:想象仲兄他日归来,自己和仲兄也像孟氏兄弟一样一起养亲尽孝,共享田园乐趣。
3、虚实结合,饱含着对离别的不舍、别后的牵挂和对重逢欢聚的期盼,感情真挚。
四、规范答题步骤
第一步:明手法。
本诗(句)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
第二步:阐运用。
实写了……虚写了……
第三步:析效果。
表达了/寄寓了/表现了……
例如:
韦庄在诗中是用什么方法表现感情的?请简要分析。(6分)
含山店梦觉作
[唐]韦庄
曾为流离惯别家,等闲挥袂客天涯。
灯前一觉江南梦,惆怅起来山月斜。
[注] ①韦庄(约836-910):字端己,。
【答案】
1本诗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来表现诗人的感情。(明手法)。
2一二句实写自己“等闲挥袂”“别家”“客天涯”的豪迈和潇洒;三四句虚写自己 “灯前一觉”所做的思家梦,将离家的苦闷转入到梦境。(阐运用)。
3寄寓了自己现实中的困惑、矛盾和失意之情。末句再用“山月斜”映衬自己的惆怅和孤独,“斜月”意象的加入,使诗人的感伤表露无遗。(析效果)。
诗歌鉴赏手法——虚实结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明确虚实结合的概念
2.掌握“虚实结合”手法,规范答题
教学重点难点

诗歌鉴赏之虚实结合教学设计

诗歌鉴赏之虚实结合教学设计

高考第一轮复习诗歌鉴赏之虚实结合教学设计课型:新授课授课时间:2019年10 月22 日教师姓名:【教学目标】1.掌握诗歌中虚写和实写的特点,并能准确辨识。

2.结合具体作品鉴赏分析虚写和实写的内容和作用。

3.学习从虚实结合的角度规范答题。

【教学重难点】结合具体作品鉴赏分析虚写和实写的内容和作用;学习从虚实结合的角度规范答题。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感知虚实出示齐白石画《蛙声十里出山泉》,这是他的晚年代表作,谁能说一下这幅画的高明之处?随着时间的流逝,泉水中的蝌蚪会慢慢长大,变成青蛙,到时候就可以听到蛙声十里出山泉了。

这就是这幅画的高妙这处,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引发人们用丰富的想象,画中有画,画外有画,画中有诗。

诗画同理,诗歌创作由于字数有限,也常常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

关于虚实的重要作用,诚如金圣叹在《水浒》批语中所说:“文到入妙处,纯是虚中有实,实中有虚。

”所以虚实结合也是高考诗歌鉴赏的重要考点之一。

二、真题引路,了解虚实(2017天津卷)阅读下面的宋诗,按要求作答。

太湖恬亭[宋]王安石槛临溪上绿阴围,溪岸高低入翠微。

日落断桥人独立,水涵幽树鸟相依。

清游始觉心无累,静处谁知世有机。

更待夜深同徙倚[注],秋风斜月钓舟归。

[注]徙倚:徘徊,流连不去。

问:尾联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任选一种加以简析。

(3分)【答案】①虚写。

“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是诗人想象的情景,这样写呈现了清幽闲逸的意境。

②以景结情。

描绘“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的画面,寄托了诗人的闲适之情,使全诗韵味悠长。

③情景交融(借景抒情)。

闲适之情与“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之景交融,使情感表达含蓄深长。

三、温故知新,辨析虚实(1)请你来辨,古诗词中的虚与实?1.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当前之景为实)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未来之境为虚)设想的未来之境。

这类虚境表现的情将一直延伸到未来而不断绝。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虚实结合(教案)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虚实结合(教案)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虚实结合(教案)诗歌鉴赏表达技巧——虚实结合(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研究古诗歌中虚景与实景的概念。

2.能力目标:掌握诗歌鉴赏中“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规范答题。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自主研究、探讨和总结规律的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掌握古诗歌中虚景与实景的概念,掌握诗歌表达技巧中的“虚实结合”的鉴赏术语规范答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展示XXX老先生的《蛙声十里出山泉》画作,询问学生画中的蝌蚪是否符合画题要求。

引出虚实相生的手法,并介绍在古诗歌、音乐和美术作品中都会使用这种技法。

二、初步体验:1.回顾诗歌鉴赏表现手法类题型答题步骤。

2.介绍诗中的实和虚的概念。

3.练找出诗词中的虚和实。

三、链接课本,总结规律:比较两首词的虚实结合手法的运用,分析其区别和作用。

例1:读XXX的《雨霖铃》,试分析诗歌中的虚实手法。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XXX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XXX,暮霭沉沉楚天阔。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研究古诗歌中虚实概念。

2.能力目标:掌握“虚实结合”的鉴赏手法,规范答题。

3.情感目标:培养自主研究、探讨、总结规律的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掌握古诗歌中虚实概念,掌握“虚实结合”的鉴赏手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展示XXX的《蛙声十里出山泉》画作,询问学生画中的蝌蚪是否符合画题要求。

引出虚实相生的手法,并介绍在古诗歌、音乐和美术作品中都会使用这种技法。

二、初步体验:1.回顾诗歌鉴赏答题步骤。

2.介绍诗中的实和虚概念。

3.练找出诗词中的虚和实。

三、链接课本,总结规律:比较两首词的虚实结合手法的运用,分析其区别和作用。

例1:读XXX的《雨霖铃》,分析诗歌中的虚实手法。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XXX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XXX,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XXX、XXX残月。

高中语文_诗歌鉴赏之虚实结合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语文_诗歌鉴赏之虚实结合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诗歌鉴赏之虚实结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辨析并掌握诗歌鉴赏之虚实结合手法2.巩固训练,掌握赏析虚实结合手法的答题规范二、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是近5年高考语文的高频考点,也是我们高三一轮复习的重点和难点。

下面是同学们在课前预习学案中出现的4个问题,我来给大家解读一下。

(PPT出展示图片)一是手法判断不准确。

约有一半的同学误判手法,将题目中的“虚实结合”错误判断为“借景抒情”“对比”等等。

显然这部分同学对虚实结合这一手法的定义理解有偏差。

二是分析不规范。

在结合诗句分析手法时比较随意,不能用相关的术语精确解读手法的运用。

三、四是分条和书写的问题也是卷面印象的细节问题,当然也不能马虎大意。

那么本节课我们就借助虚实结合手法的鉴赏来解决表达技巧这一题型的答题规范问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1.辨析并掌握诗歌鉴赏之虚实结合手法2.巩固训练,掌握赏析虚实结合手法的答题规范(三)虚实结合概念的辨析1.定义(PPT、学案展示)虚实结合是古典诗歌重要的艺术手法之一。

就方法而言,详细为实,简略为虚;具体为实,抽象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有行为实,徒言为虚。

就对象而言,景为实,情为虚;眼见为实,想象为虚;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显者为实,隐者为虚;当前为实,过去和将来为虚;客观为实,主观为虚;已知为实,未知为虚等等。

“虚实结合”是指虚与实二者之间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与互相转化,以达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境界,从而大大丰富诗中的意象,开拓诗中的意境,为读者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充实人们的审美趣味。

2.“虚”的辨析列举四首诗歌,学生找出其中“虚”诗句并说明理由,师生共同总结概括出诗歌“虚”的部分的4个分类,同时由学生补充同类别的诗句。

由教师板书四个分类内容。

PPT展示四首诗歌:⏹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如李煜《虞美人》⏹如柳永《雨霖铃》⏹如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3.课堂即时练学生小组合作判别诗歌的虚实结合手法,并在学案上分别点出虚实内容。

虚实相生

虚实相生

“诗歌鉴赏手法之虚实相生”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了解古代诗歌中虚和实的含义及虚实相生的艺术效果。

2.掌握古代诗歌表达技巧中虚实相生的分析方法及答题步骤。

课型:复习课教学方法:讲解、讨论法教学设备:多媒体课时:一课时导入中国画技法中有一个术语叫留白,是指画面中笔画稀疏或空白的部分,这样做的好处是留给人们无限的想象空间,让人回味无穷。

诗画同理,我国古典诗歌也大量运用了这种方法。

我们管这种手法叫做虚实相生。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虚实相生这种手法。

一讲解概念诗歌的“虚”,是指直觉中看不见摸不着,却又能从字里行间体味出那些虚象和空灵的境界,“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人、事、景。

这样的概念比较空灵宽泛,我们不太好把握。

下面我们就通过几首学过的诗歌,一同来看看,高考中经常考查的虚实相生的几种情况。

二归纳类别1、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宋)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问题:(1)哪几句是虚写?续写了什么?(2)哪几句是实写?实写了什么?(3)属于哪种情况的虚实相生?你学过的诗歌哪些属于这种情况?分析:这首词里“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是虚写。

诗人回忆当年赤壁之战中叱咤风云的周瑜:风华正茂、雄姿英发,却能指挥千军万马,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

其余诗句是实写。

实写自己光阴虚掷,早生华发,有心报国与无路请缨,多么的郁闷不得志。

词人拿周瑜年轻时就已建功立业对比衬托自己的老大无为,表达了词人被贬的感慨。

1、当前为实,过去为虚抚今追昔,就是立足现在,回忆过去,构成一种时间的跨度,把当前的景象与已逝之景形成对比,以虚衬实,达到时间上的照应和弥补。

几乎所有的怀古咏史诗都属于这种情况的虚实相生。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之虚实相生复习特级教学设计新人教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之虚实相生复习特级教学设计新人教
实荠麦青青、废池乔木、黄昏、清角、空城
虚春风十里、杜郎难赋深情、二十四桥、冷月、桥边红药
虚景和实景的关系
1.虚景与实景相对照,使某地和某地的不同景物形成强烈的对比,表达了诗人某种的感慨。
2.虚实相生,虚实相应,虚景与实景融合,互相映衬,渲染出一种浓浓的某种情感,或者是烘托出某种气氛。
虚实相生
虚与实二者之间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与互相转化,以达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境界,从而大大丰富诗中的意象,开拓诗中的意境,为读者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充实人们的审美趣味。
忽见画图疑是梦,而今鞍马老风沙.
这首诗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赏析。
二、整体感知
了解考点
三、问题诊断
学生答案归类
1.〔1〕手法:烘托、衬托,分析:以景来烘托思乡之情。
〔2〕手法:直抒胸臆,分析:翻译诗句或列举关键词句,直接抒发思乡之情。
〔3〕手法:寓情于景,分析:通过景表达思乡之情。
学生自己纠错,教师引导
渴望回家而不得归家的心情,思乡
厌恶战争,向往和平生活
壮志难酬,难以施展抱负
年事已高,无能为力
物是人非
〔2〕手法:比喻,主要是分析一、二两句,表达对江南美景的喜爱赞美之情。
学生自己纠错,教师引导
答案:诗歌主要运用了虚实衬托的手法。一、二句描绘了美如画的故乡潇湘山水美景,是画境,是虚写;“鞍马老风沙〞是诗人现实生活的写照,关外风沙肆虐,生活凄苦,是实写。诗歌以虚景反衬实景,用乐于以船为家远行在潇湘美景中的“客子〞反衬站在北庭风沙中忧郁南望的诗人自己,凄凉伤感、忧郁无奈之情跃然纸上。
四、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探讨解题方法和思路
五、师生互动
1.诗歌中的“实〞
在诗歌中,“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

高中语文古代诗歌鉴赏之虚实结合公开课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古代诗歌鉴赏之虚实结合公开课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古代诗歌鉴赏之虚实结合公开课教学设计又残月挂在天空。

这里通过虚写的手法,描绘了离别时的凄凉和思念之情。

二)登鹳雀楼 ___(PPT6)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登鹳雀楼》中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是作者虚构的景象。

通过虚写的手法,表达了人们对未知世界的向往和追求。

三)静夜思 ___(PPT7)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静夜思》中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通过虚写的手法,将明月和故乡联系在一起,表达了思乡之情。

四)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PPT8)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赋得古原草送别》中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通过虚写的手法,将草的生命与自然界的循环联系在一起,表达了生生不息的意象。

通过回顾这几首诗词,我们可以看到虚实结合的手法在诗歌中的运用。

虚写通过留白和联想,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实写则通过具体的描写,给读者带来直观的感受。

这种虚实结合的方式,使诗歌更加生动有趣,也更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三、研究新知(8:52—9:15)接下来,我们来研究一下如何分析诗歌中的虚实结合。

首先,我们要注意诗歌中的实写部分,这些部分通常是具体的描写,可以给读者带来直观的感受。

其次,我们要留意诗歌中的虚写部分,这些部分通常是通过留白和联想来表达,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

最后,我们要注意虚实结合的效果,即虚写和实写相互配合,使诗歌更加生动有趣。

四、合作探究(9:15—9:30)现在,我将给大家分发一些诗歌,让大家小组合作分析其中的虚实结合。

请大家仔细阅读诗歌,找出其中的实写和虚写部分,并分析其作用。

诗歌中的“实”指的是作者描写的真实存在的景物、情感或事件。

这些实际存在的元素可以是作者亲身经历过的,也可以是历史上发生过的,或者是作者通过观察和感悟得到的。

实在的描写可以让读者感受到真实的情感和真实的场景,增强诗歌的感染力和可信度。

诗歌中的“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是可以通过视觉、听觉等感觉捕捉到的部分。

诗词鉴赏中的虚实相生教案

诗词鉴赏中的虚实相生教案

诗词鉴赏中的虚实相生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诗词中的虚实相生的表现手法。

2. 培养学生对诗词的鉴赏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3. 引导学生体会诗词中的情感,提升情感素养。

二、教学内容1. 诗词中的虚实概念解释。

2. 虚实相生的表现手法解析。

3. 鉴赏实例分析。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虚实相生的表现手法及其在诗词中的应用。

2. 难点:如何鉴赏诗词中的虚实相生手法,并理解其深层含义。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虚实概念和表现手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诗词作品。

3. 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交流。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诗词的基本概念,引出虚实相生的主题。

2. 讲解:详细讲解虚实概念和虚实相生的表现手法。

3. 分析:选取具体的诗词作品进行分析,引导学生理解虚实相生的运用。

4. 练习:让学生选取一首诗词进行虚实相生的鉴赏练习。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虚实相生在诗词鉴赏中的重要性。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和练习中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虚实相生手法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作业评估:通过学生对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估,检验他们对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评估:在小组讨论中,观察学生的合作态度和交流能力,以及对诗词鉴赏的理解深度。

七、教学拓展1. 组织诗词创作活动:让学生尝试自己创作诗词,运用虚实相生手法,提升创作能力和鉴赏水平。

2. 邀请诗人或专家讲座:邀请诗人或诗词鉴赏专家进行讲座,让学生更近距离地接触诗词艺术,拓宽视野。

3. 组织诗词鉴赏比赛:举办诗词鉴赏比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他们的诗词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八、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内容:思考教学内容是否全面、清晰,是否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2. 反思教学方法:评估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否有效,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 反思教学效果:总结教学成果,发现问题,为下一步教学提供改进的方向。

高考复习古典诗歌鉴赏之虚实结合教案-人教课标版

高考复习古典诗歌鉴赏之虚实结合教案-人教课标版

课件题目名称:古典诗歌鉴赏之虚实结合教师姓名:徐双学科名称:语文使用教材:高三复习课教学目标:1、掌握并会运用中国古典诗歌鉴赏中虚实结合的艺术手法。

2、熟悉新题型,提高判断的准确率,规范答好主观题。

教学重点难点:掌握并会运用中国古典诗歌鉴赏中虚实结合的艺术手法。

教学手段:电子白板、黑板等教学方法:温故知新,链接拓展,合作探究。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背诵接龙,久久为功。

以竞赛的形式呈现,坚持堂堂积累。

二、以难激趣,导入新课二、链接课本,温故知新: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和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在艺术手法上各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明确:《夜雨寄北》:①虚实结合。

②这首诗既描写了今日身处巴山倾听秋雨时的寂寞之苦,又想象来日聚首之时的幸福欢乐。

③此时的痛苦与将来的喜悦交织在一起,充分表达了强烈的思念和缠绵的情感。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①这首词在结构上很特别,一反唐宋词上下阕过度转折的格式,而是前九句尽力传达那种豪迈精神,对收复失地的战争进行了酣畅淋漓的描写,末句却陡然一转:“可怜白发生。

”②梦境中疆场上的慷慨激昂与现实中投闲置散的无奈,一虚一实,对比鲜明,生动地表达了坚决收复失地的雄心,倾诉了壮志难酬的忧愤。

三、归纳总结,掌握规律:1、虚实的含义:实——眼前的、现实的景、物、人、事,情。

虚——想象、联想、梦境之景、人、事,情:2、虚实的关系:相辅相成,形成渲染烘托;或相反相成,形成强烈对比,从而突出中心。

①以虚写实(想象);如以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来表现现实(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设想的未来之境,烘托眼前分别之痛苦(柳永的《雨霖铃》)。

②以实写虚。

如以眼前之实景写心中之情(李商隐的《无题》: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3、常见的写法:①先实写眼前,再虚写过去未来;②明写眼前实景,虚写内心情感。

四、链接高考,拓展探究:通过领学案,探究古典诗歌鉴赏中虚实结合的艺术手法。

诗歌虚实手法教案

诗歌虚实手法教案

一轮复习评比教案诗歌鉴赏表达技巧之虚实相生教学目标:通过讲析使学生在了解诗歌中虚实技巧的基础上形成理性的认识;能够鉴赏诗歌中运用虚实技巧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对诗歌中运用的虚实技巧形成理性认识;鉴赏诗歌中运用虚实技巧的作用。

教学过程:导入:湖北高考语文试卷中必有古诗词阅读题目,对其进行鉴赏评价包括了对表达技巧的鉴赏,大纲中对其所定的能力层级为E级。

今天,我们来学习诗歌鉴赏表达技巧之虚实相生。

解题:对诗歌的表达技巧进行赏析,其中包括虚实相生,虚与实相对存在,有实才有虚,同样有虚也才有实。

具体来分虚实:“实”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像实事实境,“虚”指看不见摸不着的虚像、空灵世界。

对“虚”分类:一、神仙鬼怪世界、梦境例:1、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虎鼓瑟兮鸾回车”对梦境中神仙世界的描写,美好的图景反衬了现实世界的黑暗,才引出最后的主旨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2、李煜《望江南》“多少恨,昨夜梦魂中。

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虚实结合,梦境为虚,现实为实,通过繁华的梦境有力地表现了现实中亡国之痛,梦境越是繁华热闹,梦后的悲哀越是浓郁。

二、已逝之景之境,包括回忆自己经历的过去、想象自己未经历但知晓的历史。

例:3、(回忆自己经历的过去)崔护《提都城南》“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诗人回忆自己去年的某次遭遇,人面桃花之美好娇艳,为虚写;今年再次造访,却发现,桃花依旧而人面难寻,为实写:美好的回忆与物是人非形成对比,虚实相生而留下好景不常的怅惘。

4、(想象自己未经历但知晓的历史)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诗人在赤鼻矶旁的想象,历史上火烧赤壁的战事,场面何其壮阔,英雄周瑜何其意气风发。

遥想历史长河中的英雄,为虚写,想到自己,因“乌台诗案”被贬谪到黄州,落魄不已,想象与现实形成对比,引发了“人生如梦”的感慨。

诗词鉴赏中的虚实相生教案

诗词鉴赏中的虚实相生教案

诗词鉴赏中的虚实相生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诗词中的虚实概念,掌握虚实相生的表现手法。

2. 培养学生对诗词的鉴赏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3. 引导学生领悟诗词中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 虚实概念的界定及虚实相生的表现手法。

2. 分析诗词中的虚实关系,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三、教学难点1. 虚实相生的审美价值。

2. 如何在鉴赏诗词时把握虚实关系。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虚实概念和虚实相生的原理。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诗词作品中的虚实关系。

3. 讨论法:引导学生互动交流,分享鉴赏心得。

五、教学准备1. 诗词作品:挑选具有代表性的诗词作品进行教学。

2. 教学课件:制作课件,辅助讲解和展示诗词作品。

3. 参考资料:准备相关诗词鉴赏的参考资料,以便学生课后拓展学习。

教案内容待补充。

六、教学内容1. 介绍诗词中的虚实概念:实写与虚写的定义,以及虚实结合的意义。

2. 分析虚实相生的表现手法:对比、衬托、象征、暗示等。

3. 讲解虚实关系在诗词创作中的作用:丰富内涵、提升意境、表达情感。

七、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讲解诗词中的虚实概念,引导学生了解虚实相生的重要性。

2.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诗词作品,如《江雪》、《登鹳雀楼》等,展示虚实相生的效果。

3. 互动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诗词作品,分析其中的虚实关系。

八、课堂练习1. 让学生选取一首诗词,分析其中的虚实关系。

2. 练习编写一首小诗,运用虚实相生的手法表达情感。

九、课后作业2. 收集相关诗词作品,拓展学习虚实相生的应用。

十、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课堂练习的完成质量。

十一、拓展学习1. 推荐阅读:提供相关诗词鉴赏的书籍、文章,供学生深入学习。

2. 诗词创作活动:组织学生进行诗词创作,提高创作能力。

3. 诗词讲座:邀请专家进行诗词讲座,拓宽学生视野。

十二、教学反思1. 总结教学效果,反思教学方法的适用性。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之虚实结合上课教案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之虚实结合上课教案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之虚实结合上课教案第一篇: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之虚实结合上课教案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之虚实结合三维目标:1、了解并掌握诗歌鉴赏中“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

2、在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

学习重点:结合作品分析实写和虚写的内容及其作用。

学习难点:掌握分析方法和答题思路,形成完整答案。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方法:通过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合作交流----思考归纳的方法,来突破重点难点。

教学过程:导入:我们曾学了柳永抒写离情别绪的千古名篇《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学生齐背)在词中,作者将他与恋人惜别时的真情实感表达得淋漓尽致。

词的上片写临别时的情景,是实写;下片主要书写别后想象,是虚写。

这种虚实结合的表达技巧在古典诗词中经常用到。

那何为虚,何为实呢?(板书:虚实结合)一、虚实结合何为诗歌中的“实”与“虚”?(学生谈)“实” 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

它可以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具体感受得到,是真实具体的描绘;“虚”:则是想象之景,存在于人的思想意识之中,引发人的联想。

实:现实的,眼前的;虚:想象的,过去的、未来的;那虚在诗歌中又有哪几种常见的形式呢,大家能结合具体的诗歌谈谈吗?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扇,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神仙鬼怪的世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界、梦境)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诗词鉴赏中的虚实相生教案

诗词鉴赏中的虚实相生教案

虚实结合就是把抽象的述说与具体的描写结合起来,或者是把眼前现实生活的描写与回忆、想象结合起来。

与拟人不同.虚与实是相对的,如书上所言,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客观为实,主观为虚;具体为实,隐者为虚;有行为实,徒言为虚;当前为实,未来是虚;已知为实,未知为虚等诗词鉴赏中的虚实相生教案高二语文付琳琳知识目标:明确高考考纲,了解诗歌鉴赏的设题特点和命题趋势;能力目标:掌握诗歌鉴赏基本术语,熟悉分析技巧类题型,把握解题要领,提高解题能力;情感目标:体会我国优秀诗词作品的巨大艺术魅力;教学重点:掌握诗歌鉴赏中“虚实结合”考查的内容及相应的答题方法;教学难点:结合诗词作品分析实写和虚写的内容及其作用;教学关键:掌握分析方法,理清答题思路,答题时做到有的放矢。

课型:复习课教学方法:讲解、讨论法教学设备:多媒体课时:一课时导入(课前放《梁祝》音乐)同学们,刚才我们听到的这段音乐叫什么?(《梁祝》)这段音乐的前后有没有什么变化?(前段舒缓,后段激昂)音乐变化的同时你的头脑里有着怎样的画面转换?(听前段能想到梁山伯和祝英台一起读书嬉戏的场景,很美好;听后段能想到他们双双被迫害化蝶而飞的悲壮场景)好,同学们刚才在分析的时候不自觉地用到了虚实相生的手法,听到的音乐是实的,而画面是我们想像出来的,是虚的。

再请大家看一幅画,齐白石老先生的《蛙声十里出山泉》。

这幅画中只有蝌蚪,你们说说它符合画题的要求吗?(符合,因为随着泉水的流淌,时间的流逝,小蝌蚪会变成青蛙,到时候就可以听到十里外泉水里的蛙声了)同学们说的很好,我们看到的蝌蚪是实景,而蛙声确是我们想像出来的,是虚的。

在鉴赏这幅画的过程中我们再次用到了虚实相生的手法。

的确,在音乐和美术作品中,我们往往会使用虚实相生的技法。

同样,我们中国古典的诗词也经常用到这种手法,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诗词鉴赏中的虚实相生。

一、讲解概念(一)诗歌中的“虚”与“实”诗歌中的“虚”是指直觉中看不见摸不着,却又能从字里行间体味出那些虚象和空灵的境界。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之虚实结合上课教案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之虚实结合上课教案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之虚实结合上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虚实结合在诗歌创作中的含义和作用。

2. 培养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3. 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美,提高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1. 虚实结合的概念解析2. 虚实结合在诗歌中的运用实例3. 鉴赏虚实结合的表达效果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虚实结合的含义和作用。

2. 难点:如何鉴赏虚实结合的表达效果。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虚实结合的概念和作用。

2. 案例分析法:分析虚实结合在诗歌中的具体运用。

3. 鉴赏讨论法:引导学生鉴赏虚实结合的表达效果。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诗歌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了解诗歌的表达技巧。

2. 新课导入:讲解虚实结合的概念和作用。

3. 案例分析:分析虚实结合在诗歌中的具体运用,如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4. 学生讨论:分组讨论如何鉴赏虚实结合的表达效果。

5. 总结提升: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美,提高审美情趣。

6. 课后作业:让学生创作一首运用虚实结合的诗歌,体会创作乐趣。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关注学生在创作中的表现,鼓励优秀作品,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虚实结合概念的理解程度。

2. 评价学生对虚实结合在诗歌中应用的鉴赏能力。

3. 评价学生在创作中运用虚实结合的表达效果。

七、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阅读更多运用虚实结合的诗歌,拓宽视野。

2. 组织诗歌创作比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3. 邀请诗人或文学爱好者进行讲座,分享诗歌创作经验。

八、教学资源1. 诗歌文本: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虚实结合诗歌。

2. 参考资料:有关虚实结合的理论文章和鉴赏指南。

3.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白板、教学卡片等。

九、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讲解虚实结合的概念和作用。

2. 第二课时:分析虚实结合在诗歌中的具体运用。

3. 第三课时:讨论如何鉴赏虚实结合的表达效果。

《诗词鉴赏中的虚实相生》教案

《诗词鉴赏中的虚实相生》教案

<<诗歌鉴赏中的虚和实>> 导学案时间:2018年7月4号地点:广宁县广宁中学录播室授课老师:艾俊花学习目标:1、了解虚实相生手法的特点2、虚实相生手法在诗歌中的运用3、熟悉答题步骤4、学会规范答题学习过程:(一)认识虚实关系1、形象认知(图片)请大家看一幅画,齐白石老先生的《蛙声十里出山泉》。

这幅画中只有蝌蚪,你们说说它符合画题的要求吗?2、讲解概念实:是诗词中可以通过视觉、听觉等感觉捉摸到的部分,是指客观世界中真实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

虚:指诗词中表现的存在于人的思想意识之中的部分,是指看不见摸不着、却又能从字里行间体味出来的那些虚象和空灵的境界。

3、把握规律(1)从所用的方法上看详细为实,简略为虚;具体为实,抽象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正面为实,侧面为虚……(2)从所写的对象上看客观为实,主观为虚;现实为实,梦忆为虚;景物为实,情感为虚;眼见为实,想象为虚;有行为实,徒言为虚;形象为实,抽象为虚;有限为实,无限为虚;显者为实,隐者为虚;已知为实,未知为虚;当前为实,过去和未来为虚……(二)感知真实案例诗歌中的“虚”有哪几种呢?找出下列诗词中的虚和实:①锦瑟(李商隐)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②《夜雨寄北》(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③《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归纳总结:诗歌中的“虚”有哪几种呢?虚无之景:神鬼虚幻世界、梦境想象之景:设想的、揣测的、未来的情景过去之景:已逝的、回忆的场景(三)虚实关系的主要运用形式及表达效果1、以实度虚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诗歌鉴赏之虚实相生

诗歌鉴赏之虚实相生

《诗歌鉴赏之虚实结合》教学设计一、课前四问(一)我打算这节课让学生获得什么?1.知识与能力:了解并掌握诗歌鉴赏中“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

2.过程与方法:在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

(二)我打算用多长时间让学生获得?【时间分配】其中教师讲授不超过25分钟,学生活动及课堂练习反馈20分钟。

(三)我打算让学生怎样获得?学习重点:结合作品分析实写和虚写的内容及其作用。

学习难点:掌握分析方法和答题思路,形成完整答案。

【教学方法】通过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合作交流------思考归纳的方法,来突破重点难点。

(四)我怎么知道教学达到了我的要求,有多少学生达到了我的要求?1.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表达交流情况,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的流畅度及准确度,判断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及解题思维的形成情况,并及时跟进练习,以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2.通过课堂提问、合作交流、表达评判等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形成答题思路,能流畅表述,达到最好的学习效果。

二、教学过程五环节(一)导入新课宋徽宗赵佶是个昏君,但喜爱书画,创建并主管了世界上最早的皇家画院。

这位杰出书画家开设画学,亲自授课,建立考试制度,亲自出题批卷,培养绘画人才,开创了一代画风。

当时画院的考试标准是:笔意俱全。

有一次考试,他出的题目便是“深山藏古寺”。

最终入选三幅画作,你们觉得哪幅符合“笔意俱全”的标准呢?为什么?我国著名画家齐白石老先生在老舍先生生日时应老舍的要求作一幅画,老舍先生定题《蛙声十里出山泉》。

该如何构思呢?这幅画中只有蝌蚪,你们说说它符合画题的要求吗?为什么?在中国画的传统技法中,高妙之一就在于善于留白,虚实结合。

“实”是指图画中笔画细致丰富的地方,“虚”是指图画中笔画稀疏、空白或未曾画出的部分,可以给人以想象的空间,让人回味无穷。

诗画同理,中国古典诗歌更是能成功地运用“虚实结合”的技巧。

所以我们这节课学习的内容就是总结诗歌中虚实手法的运用,品鉴运用的效果。

高中语文部编人教版精品教案《古代诗歌鉴赏之虚实结合》

高中语文部编人教版精品教案《古代诗歌鉴赏之虚实结合》

镜花水月别样情——诗歌艺术手法鉴赏之虚实结合教学目标:1、了解诗歌鉴赏中虚与实的概念并学会辨析。

2、熟知诗歌虚实结合题型的常见设问方式。

3、明确诗歌鉴赏中虚实结合题型的基本解题方法和步骤。

教学重点:1、熟知诗歌虚实结合题型的常见设问方式。

2、明确诗歌鉴赏中虚实结合题型的基本解题方法和步骤。

教学难点:能熟练运用解题方法答题。

教学方法:研习法教学资源:PPT、微课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明晰概念阐释概念:虚、实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

虚是诗人通过联想和想象而虚拟出来的。

虚实结合:是指现实的景、事、物与想象的景、事、物互相映衬,交织在一起表达丰富的情感。

虚实结合可以大大丰富诗中的意象,开拓诗的意境。

思考:虚景有哪些类型?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明确:幻想、想象、回忆、联想二、晓招式:提问方式1 下面这首诗中哪些是实景?哪些是虚景?提问方式2 请对这首诗的主要表现手法进行分析。

三、循规范:虚实结合(相生)题解题步骤①明手法:点明是什么技巧。

②阐运用:结合诗句概括实景、虚景。

(哪里是实写,写的是什么;哪里是虚写,写的是什么)③析效果:点明关系,说清效果四、析例题: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注]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一个重要节日,朝廷里放假,民间互赠饮食,穿新衣,贺节,一切和元旦相似。

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请赏析其精妙之处。

明确:诗歌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

诗的前两句写冬至之日,诗人一个人抱膝坐在灯前,只有影子与他相伴是实写,而三四两句“家中夜深坐”“说着远行人”等想象家里的人或许像我这样深夜坐着,在谈论着我这个“远行人”是虚写。

虚实结合,相辅相成,突出表现了诗人孤寂之感,思家之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年高考诗歌鉴赏之虚实相生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1.了解古代诗歌常见的表达技巧及相关术语。

2.了解古代诗歌中虚和实的含义及关系。

二、学习重难点:
1.准确把握古代诗歌中的虚景。

2.掌握古代诗歌表达技巧中虚实相生的分析方法及答题步骤。

学习方法:
1.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归结分析方法及答题步骤。

2.反复练习强化解题技巧,提升解题能力。

学习过程
一、课前自主学习
1.
除夜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
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
霜鬓明朝又一年。

问:作者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全诗内容具体说明。

2.
题宗之家初序潇湘图
吴激
江南春水碧于酒,客子往来船是家。

忽见画图疑是梦,而今鞍马老风沙。

这首诗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赏析。

二、整体感知
了解考点
三、问题诊断
学生答案归类
1.(1)手法:烘托、衬托,分析:以景来烘托思乡之情。

(2)手法:直抒胸臆,分析:翻译诗句或列举关键词句,直接抒发思乡之情。

(3)手法:寓情于景,分析:通过景表达思乡之情。

学生自己纠错,教师引导
答案:一二句写诗人除夜在清冷的旅馆里独对孤灯,心境凄凉不能成眠,是实写;三四句从对方起笔生情,想像故乡的亲人思念飘流在外的“我”的情景,表达了自己对亲人的思念,是虚写。

全诗虚实相生,把诗人深挚的情思抒发得淋漓尽致。

2.(1)手法:对比,画中的江南美景与现实对比,并分析画中之景和现实之境况。

情感:爱国,思念国家,报效祖国
渴望回家而不得归家的心情,思乡
厌恶战争,向往和平生活
壮志难酬,难以施展抱负
年事已高,无能为力
物是人非
(2)手法:比喻,主要是分析一、二两句,表达对江南美景的喜爱赞美之情。

学生自己纠错,教师引导
答案:诗歌主要运用了虚实衬托的手法。

一、二句描绘了美如画的故乡潇湘山水美景,是画境,是虚写;“鞍马老风沙”是诗人现实生活的写照,关外风沙肆虐,生活凄苦,是实写。

诗歌以虚景反衬实景,用乐于以船为家远行在潇湘美景中的“客子”反衬站在北庭风沙中忧郁南望的诗人自己,凄凉伤感、忧郁无奈之情跃然纸上。

四、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探讨解题方法和思路
五、师生互动
1.诗歌中的“实”
在诗歌中,“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

例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黑暗现实;《虞美人》中的“春花秋月何时了”
2.什么是诗歌中的“虚”
在中国画的传统技法中,虚,是指图画中笔画稀疏的部分或空白的部分。

它给人以想象的空间,让人回味无穷。

诗画同理,诗歌借鉴了中国画的这种方法。

诗歌的“虚”,是指直觉中看不见摸不着,却又能从字里行间体味出那些虚象和空灵的境界。

(1)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
诗人往往借助这类虚无的境界来反衬现实。

这就叫以虚象显实境。

《梦游天姥吟留别》仙境就是一个虚象。

诗云:“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作者用瑰丽的诗句写出了神仙世界的吉祥与美丽,反衬了现实世界的凶险和丑恶,表达了诗人对现实世界的憎恶
(2)已逝之景之境
这类虚景是作者曾经经历过或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景象,但是现时却不在眼前。

《念奴娇·赤壁怀古》诗中云:“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再现了火烧赤壁这一史实。

显然不是发生在眼前,故也是虚景。

作者把已逝之景写入诗词中,大多是通过与当前的实景构成某种关系来表达诗人内心的情怀。

例如李煜《虞美人》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句中“故国”的“雕栏玉砌”存在,但此时并不在眼前,也是虚象。

作者将“雕栏玉砌”与“朱颜”对照着写,颇有故国凄凉,物是人非之感。

(3)设想的未来之境
这类虚境是还没有发生的,它表现的情将一直延伸到未来而不断绝。

故写愁,将倍增其愁;写乐将倍增其乐。

古典诗词中有不少诗句是设想未来之境,诗人把它与当前之景当前之情进行对比或烘托,以虚衬实,来抒发心中的情怀。

柳永《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这是设想酒醒梦回所见到的景象。

只见习习晓风吹拂萧萧疏柳,一弯残月高挂柳梢。

这是虚写。

词人设想的这种凄清的景象,为面前与恋人分别的场景平添了一层惜别感伤之情。

3.(1)眼前之景为实,想象虚构之景为虚
(2)景物为实,情感为虚
(3)形象为实,抽象为虚
(4)有限为实,无限为虚
(5)正面为实,侧面为虚
指出下列诗句中的实景和虚景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春夜喜雨
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乌衣巷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扬州慢
姜夔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归程。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实荠麦青青、废池乔木、黄昏、清角、空城
虚春风十里、杜郎难赋深情、二十四桥、冷月、桥边红药
虚景和实景的关系
1.虚景与实景相对照,使某地和某地的不同景物形成强烈的对比,表达了诗人某种的感慨。

2.虚实相生,虚实相应,虚景与实景融合,互相映衬,渲染出一种浓浓的某种情感,或者是烘托出某种气氛。

虚实相生
虚与实二者之间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与互相转化,以达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境界,从而大大丰富诗中的意象,开拓诗中的意境,为读者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充实人们的审美趣味。

六、总结提升
学习虚实的关系离不开诗词的主题,碰到类似问表达技巧或艺术手法的问题时,只答虚实的关系是不够的,必须和主题或者是作者的感情联系在一起。

乌衣巷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问:哪些是实景,哪些是虚景?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慨?
实景:“野草”、“夕阳”、“燕”野草遍地,荒凉无比
虚景:六朝古都的繁华可以想像出当年宫殿歌舞之盛、美人之多、珍宝之富。

感慨:昔盛今衰、物是人非
答题步骤:(鉴赏表达技巧型)
1.准确地指出诗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或表达技巧;
2.结合诗句说说这个手法的内容;
3.分析作者选用这种手法的妙处(情感、旨趣)
虚实结合
第一步:手法:虚实结合(虚实相生)
第二步:哪是实写,写的是什么
哪是虚写,写的是什么
第三步:虚实结合的妙处:表达……情感;使……形象更丰满;使……感情表达得更充沛,更淋漓尽致;丰富了诗歌内容,扩大了诗歌意境,营构了一种朦胧迷离、亦真亦幻的境界。

七、当堂检测
于长安归还扬州,九月九日薇山亭赋韵
江总
心逐南云逝,形随北雁来。

故乡篱下菊,今日几花开?
【注】南朝诗人。

陈亡,入长安,仕于隋。

后辞官南归,此诗写于南归途中。

这首诗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这首诗采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

一、二两句以流云南逝、大雁来归写出了自己南归的行踪和急切的心情,是实写;三、四两句由实入虚,进入想象,揣测故园篱菊,花事如何。

表达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2008年高考语文江西卷
初入淮河四绝句(三)
杨万里
两岸舟船各背驰,波痕交涉亦难为。

只余鸥鹜无拘管,北去南来自在飞。

【注】淳熙十六年十二月,金人派遣使者来南宋贺岁,杨万里奉命送金使北返途中,来到原为北宋腹地,现已成为宋、金国界的淮河时,感慨万端,作诗以抒怀。

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赏析这首诗。

此诗用虚实结合手法进行写景,(第一步)
前两句实写淮河两岸舟船背驰、波痕接触也难以做到,虚写作者对国家南北分离的痛苦与无奈;后两句实写鸥鹭可以南北自由飞翔,虚写国家不统一,人民不能自由往来的残酷现实。

(第二步)
作者通过虚实结合的手法,形象地表达了渴望国家统一,人民能过上自由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

(第三步)
八、自我检测、自我发展
送魏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这首诗在艺术构思上虚实结合,请对这种艺术手法及其作用作简要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