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教案4章_距离测量分析

合集下载

大班数学测量远近教案【含教学反思】

大班数学测量远近教案【含教学反思】

大班数学测量远近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使用测量工具(卷尺、直尺)进行长度测量。

2.能够使用“远、近”等概念形象地描述物体的位置关系。

3.能够将物体按照远近的顺序排列。

二、教学内容
1.测量工具的基本使用方法(卷尺、直尺)。

2.“远、近”等位置描述词汇的教学。

3.使用上述工具及词汇完成物体远近排列的练习。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
教师打开PPT,对于“远、近”等位置描述词汇进行简要介绍。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教室内的不同物体,比较它们之间的相对位置,通过互动提高学生的兴趣。

2. 案例演示
教师向学生展示使用卷尺、直尺进行测量的过程,然后运用测量好的数据,引导学生通过比较不同物体之间的远近关系来进行远近排列。

3. 练习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亲手测量教室内的不同物体,并在计算出数据后按照远近的关系进行排列,然后对照正确答案检验自己的答案。

同时,教师鼓励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多加注意物体的远近关系。

4. 结束
教师通过简要总结内容来加深学生对于本次课程的记忆,同时教师鼓励学生通过多加注意、多实践等方式来提高自己的测量能力。

四、教学反思
本次教学活动基于学生实际生活中的需要,引导学生准确地使用测量工具和位置描述词汇,达到了提高学生测量能力的目的。

同时,教师在教学的最后也对学生进行了专业的总结和反思,自我要求也更高。

这种教学模式不仅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让学生在课堂上获得了更多的实践机会,从而提高了学生的测量能力。

幼儿园大班数学测量远近教案(通用)ppt

幼儿园大班数学测量远近教案(通用)ppt

课堂氛围与互动
本次教学中,课堂氛围是否活跃,幼 儿参与度是否高?
教师与幼儿之间的互动是否良好,幼 儿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是否充分?
教学效果评估
通过本次教学,幼儿是否能够正确运 用测量远近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VS
在教学过程中,有哪些亮点和不足之 处,对未来的教学有何启示和改进建 议?
THANKS
[ 感谢观看 ]
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测量现象 ,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应用能力

CHAPTER 06
教学过程
导入:故事导入法
总结词:激发兴趣
详细描述:通过讲述一个关于测量远近的有趣故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 们对测量远近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讲授新课:讲解与示范相结合
总结词:知识传授
详细描述:通过讲解和示范,向学生介绍测量远近的基本概念和工具,如尺子、绳子等,以及如何使 用这些工具进行测量。同时,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尝试操作,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
教师在课堂上进行示范,详细 讲解如何使用测量工具进行测 量,强调测量的正确姿势和注 意事项。
实践操作
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让他 们亲自动手测量物品或距离, 通过实践掌握测量工具的使用 技巧。
纠正错误
在实践操作过程中,教师需留 意学生的操作是否正确,一旦 发现错误及时纠正,并给予正
确的指导。
CHAPTER 04
幼儿园大班数学测量远 近教案(通用)
汇报人:可编辑
2023-12-26
CONTENTS 目录
• 教学目标 • 教学内容 • 教学难点与重点 • 教具和多媒体资源 • 教学方法 • 教学过程 • 教师自我反思
CHAPTER 0念
测量是通过使用测量工具或测量单位 对长度、重量、时间等物理量进行量 化的过程。

4.5利用三角形全等测距离(教案)

4.5利用三角形全等测距离(教案)
5.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学生在解决测量问题时,探索多种方法和思路,激发学生对几何学习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理解全等三角形的定义及其判定方法(SSS、SAS、ASA、AAS)。
-学会运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特别是利用全等三角形测距离的方法。
-掌握在实际测量中,如何根据已知条件和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构建全等关系,从而求解未知距离。
4.5利用三角形全等测距离(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八年级下册《几何》第四章“全等三角形”的4.5节“利用三角形全等测距离”。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了解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掌握利用全等三角形测距离的方法。具体内容包括:
1.熟悉全等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如SSS、SAS、ASA、AAS等全等判定方法。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和在实际测量中的应用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全等三角形测距离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这个操作将演示如何利用全等三角形的基本原理进行距离测量。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中,我尝试了通过实际问题引入全等三角形的概念,让学生们感受到几何学的实际应用。我发现,当学生们能够将新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时,他们对学习内容更感兴趣,也更愿意主动参与课堂讨论。
课堂上,我注意到在讲解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时,有些学生对于SSS、SAS等判定条件的理解还存在困难。于是,我及时调整了教学方法,通过举例和画图,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会继续关注这部分学生的学习情况,适时给予个别辅导,帮助他们突破这个难点。

工程测量学全套教案.doc

工程测量学全套教案.doc
DJ6型经纬仪的操作步骤详细演示
难点及处理方法

授课方式
实习
教学内容
1.演示
2.学生自主练习
3.本次实习小结
时间分配
15分钟
80分钟
5分钟
主要教学方法与
手段
实习
课后作业
1.简述DJ6型经纬仪测量的操作步骤。
2.简述对中整平的操作过程。
3.DJ6型经纬仪测量应注意哪些事项?
参考资料
土木工程测量,王国辉,中国建筑上节内容复习
2.竖直角测量
3.角度测量的误差及其注意事项
4.本节小结
时间分配
15分钟
50分钟
30分钟
5分钟
主要教学方法与
手段
多媒体+板书+提问
课后作业
1.绘图说明竖盘指标差的概念。
2.写出根据盘左盘右读数计算竖盘指标差和竖直角的公式。
3.试述角度测量的注意事项。
参考资料
土木工程测量,王国辉,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教学后记
量距时要从不同的起点丈量两次甚至三次。
上课日期
2014年4月3日
第12讲
章节
第四章距离测量4.3光电测距
教学目的要求
理解光电测距的基本原理
掌握光电测距的改正计算和精度评定
重点及处理方法
光电测量的改正计算和精度评定,以实例加深理解。
难点及处理方法
相位法测距的基本原理,图形辅助加深理解。
授课方式
测量学,顾孝烈、鲍 峰、程效军,同济大学出版社,2012
测量学,武汉大学测量学教材编写组,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
教学后记
水准测量读数前务必要消除视差。
上课日期

工程测量cp4教案

工程测量cp4教案

(2)经纬仪定线 适用于钢尺量距的精密方法
4.1.3 钢尺量距的一般方法
(1) 平坦地面的距离丈量
(2)倾斜地面的距离丈量
① 平量法 ② 斜量法 相对误差
4.1.4 钢尺量距的精密方法
量距步骤:
(1)经纬仪定线
(2)尺段丈量 (3)尺段高差测定 (4)尺段改正计算
① 尺长改正 ② 温度改正 ③ 倾斜改正
4.4 直线定向
三、三种方位角之间的关系 1、真方位角与磁方位角的关系: 磁偏角δ A = Am + δ 2、真方位角与坐标方位角的关系: 子午线收敛角γ A = α+ γ
4.4 直线定向
四、象限角 直线与标准方向所夹的锐角称为象限角。 角值范围: 0°~ 90 °
4.4 直线定向
4.4.2 坐标方位角的计算 一、正、反坐标方位角
4.4 直线定向
二、坐标方位角的推算
4.4 直线定向
4.4.3距离、方位角与地面点直角坐标的关系 一、点的直角坐标与坐标增量 1、点的直角坐标 2、坐标增量
4.4 直线定向
二、坐标计算 1、坐标正算 已知:一点的坐标,两点之间的距离及其 坐标方位角。 求:另一点的坐标。
4.4 直线定向
2、坐标反算 已知:两点坐标 求: 两点之间的距离及其方位角
4.4 直线定向
2.磁子午线方向
过地面上某点的磁子午 线的切线方向称为该点的 磁子午线方向。
3.坐标纵轴方向
过地面上某点且与其所在 的测量直角坐标系纵轴平行的 直线称为该点的坐标纵轴方向
4.4 直线定向
二、直线定向的方法
测量工作中,地面上直线的方向常用方位角来表示。
方位角定义:从过某直线起始点的标准方向的 北端起,顺时针方向量到某直线的 夹角。角值范围: 0°~ 360 ° 1、真方位角 A 2、磁方位角 Am 3、坐标方位角α

5年级数学 北师大版下册教案第4章《有趣的测量》

5年级数学 北师大版下册教案第4章《有趣的测量》

教学设计有趣的测量一、教材分析本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内容,主要是研究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是在学生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延伸的。

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而测量不规则形状物体的体积,采取的主要方法是将不规则物体放入水中,通过计算上升水的体积,从而得到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从显性方面来说,这是“等积变形”,从隐性方面来说,是将未知转化为已知。

学生把握这一数学的转化思想,不仅可以解决一两个实际问题,也能以此类推,解决一大批这样的问题。

所以,在教学时,不应仅仅停留在知识的显性联系上,更应把这种隐性的数学思想渗透在其中,从而让学生真正把握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

二、学情分析本课的教学对象是五年级的小学生,经过五年的学习,大多数学生已经掌握了学习数学的基本能力,乐于在课堂学习中表现自己,但有一小部分学生对学习数学存在惰性,兴趣不高。

所以本节课教师采用让学生自己设计方案、动手操作验证方案的教学活动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通过前四课时的学习,学生对体积的含义、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有一定的理解和掌握,但对于学生来说运用已有知识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仍有些难度,希望通过本课动手操作活动,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在活动中探求出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发展学生数学的应用意识。

2、过程与方法:经历观察、猜想、验证等数学活动,体验“等量替换”的数学方法,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3、情感与价值: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合作意识,感受数学的价值,体验学习的快乐。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探索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2.教学难点:尝试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五、教具准备:长方体水槽、烧杯、水、尺子、土豆、课件、多媒体展台六、教学过程:(一)设疑导入1.同学们,你们还记得乌鸦喝水的故事吗?让我们一起来重温这个故事,好吗? (播放视频)看后问学生:为什么乌鸦会喝到水?上升水的体积和小石子的体积之间有什么关系?从而引导学生总结出上升水的体积=小石子的体积。

建筑工程测量教案

建筑工程测量教案

§1.3 测量坐标系与地面点位的确定(1) 参心坐标系与地心坐标系物理空间——三维空间。

表示地面点在某空间坐标系的位置需三个参数;确定地面点位——确定其在某个空间坐标系的三维坐标。

大地地理坐标系表示地面点在参考椭球面上的位置。

基准——参考椭球面和法线。

,大地纬度B表示。

——P点大地子午面与首子午面的两面角——P点的法线与赤道面的夹角。

大地经、纬度是根据起始大地点的大地坐标,按大地测量所得数据推算得到。

起始大地点——大地原点,该点大地经纬度与天文经纬度一致。

泾阳县-永乐镇-石际寺村大地原点已知任意点经度L,计算所在6°带的带号公式N= Int((L +3) ÷6+0.5)北京天安门:东经116°23′26″,北纬39°54′27″香港会展中心:东经114°10′22″,北纬22°17′05″A,B两点相距较远时,连续水准测量。

中间设置转点(TP),放置尺垫。

h1=a1-b1, h2=a2-b2, h3=a3-b3,……, hn=an-bn。

(5) 水准测量成果处理根据已知水准点的高程,水准路线高差观测值,分配高差闭合差,计算出未知点的高程。

附合水准路线——fh=Σhi-(H终- H起)。

闭合水准路线——fh=Σhi-0=Σhi 。

支水准路线——fh=Σh往+Σh返。

图根水准高差闭合差允许值fh平坦地区—— fh允=±40√L(mm)计算高差闭合差fh ,限差fh[学时]:18学时[教学条件]:多媒体教室演示:国产经纬仪演示:经纬仪的构造(4) 水平角观测的注意事项第四章距离测量与直线定向演示:钢尺量距的方法(3) 极限误差偶然误差有界在一定的测量条件下,偶然误差的绝对值不会超过一定的界限。

当某观测值超过了其界限时,认为该观测值含有系统误差,应剔除它。

测量上,称偶然误差的界限为极限误差,简称为限差,其值一般取中误差的2倍或3倍。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案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案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案第一章:长度测量1.1 目标:让学生了解并掌握长度测量的基本工具和方法。

1.2 内容:1.2.1 长度测量工具:尺子、卷尺、测量带等。

1.2.2 测量方法:直接测量、累加测量、换算测量等。

1.3 教学活动:1.3.1 讲解长度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1.3.2 演示长度测量的实际操作。

1.3.3 学生分组进行长度测量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1.4 作业:1.4.1 学生独立完成长度测量练习题。

第二章:时间测量2.1 目标:让学生了解并掌握时间测量的基本工具和方法。

2.2 内容:2.2.1 时间测量工具:秒表、计时器、钟表等。

2.2.2 测量方法:直接测量、累积测量等。

2.3 教学活动:2.3.1 讲解时间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2.3.2 演示时间测量的实际操作。

2.3.3 学生分组进行时间测量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2.4 作业:第三章:长度和时间的关系3.1 目标:让学生了解长度和时间的关系,并能够运用其解决实际问题。

3.2 内容:3.2.1 长度和时间的关系:速度、频率等。

3.2.2 实际问题:长度和时间的关系在生活中的应用,如行程、周期等。

3.3 教学活动:3.3.1 讲解长度和时间的关系及其应用。

3.3.2 学生进行长度和时间关系的实际测量,如测量物体运动速度等。

3.3.3 分析测量结果,解决实际问题。

3.4 作业:3.4.1 学生独立完成长度和时间关系练习题。

第四章:长度和时间测量在实际中的应用4.1 目标:让学生了解长度和时间测量在实际中的应用,提高其测量技能。

4.2 内容:4.2.1 实际应用:工程测量、地理测量、生产测量等。

4.2.2 测量技能:精确测量、快速测量等。

4.3 教学活动:4.3.1 讲解长度和时间测量在实际中的应用。

4.3.2 学生进行实际测量操作,如测量教室长度、宽度等。

4.3.3 分析测量结果,提高测量技能。

4.4 作业:第五章:长度和时间测量实验5.1 目标:让学生通过实验,巩固长度和时间测量的知识和技能。

《测量学》课程教案

《测量学》课程教案

《测量学》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掌握测量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2)熟悉测量仪器的使用和维护;(3)学会测量数据的处理和分析;(4)能够运用测量学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讲授、讨论、实践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测量学理论素养;(2)利用实验、实习等途径,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3)结合实际工程案例,培养学生解决测量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测量学的兴趣和热情;(2)树立学生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3)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沟通与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测量学基本概念(1)测量的定义、作用和分类;(2)测量学的基本要素:长度、角度、高程、坐标等。

2. 测量仪器的使用与维护(1)水准仪、经纬仪、全站仪、GNSS接收机等基本测量仪器的结构及功能;(2)测量仪器的操作方法及使用注意事项;(3)测量仪器的维护保养方法。

3. 测量方法及其应用(1)角度测量、距离测量、高程测量等基本方法;(2)地形图测绘、建筑施工测量、道路工程测量等应用实例。

4. 测量数据处理与分析(1)误差理论及测量数据的精度评定;(2)测量数据的平差及求解;(3)测量数据的整理与表达。

5. 测量在工程中的应用(1)地形图的应用:地形分析、规划设计等;(2)施工测量的应用:建筑物的定位、控制网建立等;(3)道路工程测量的应用:道路设计、施工控制等。

三、教学方法1. 讲授:通过课堂讲授,系统地传授测量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2. 实验:组织学生进行实地操作,熟悉测量仪器的使用和测量方法;3. 实习:结合实际工程案例,培养学生解决测量问题的能力;4. 讨论:引导学生探讨测量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四、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考察学生的出勤、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技能和数据处理能力;3. 实习报告:评价学生在实习中的表现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 期末考试:全面测试学生对测量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理解长度和距离的测量幼儿园教案

理解长度和距离的测量幼儿园教案

1 2
深入学习测量知识
建议孩子们在未来学习中进一步深入探索测量知 识,如学习更复杂的测量工具和更高级的测量方 法。
拓展应用领域
鼓励孩子们将所学的测量知识应用于更广泛的领 域,如建筑、地理等,培养他们的跨学科思维。
3
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希望孩子们在未来的学习中不断培养创新意识和 实践能力,通过动手实践来探索和解决问题。
原因。
总结活动意义
强调通过实践活动理解长度和 距离的重要性,鼓励幼儿在日
常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
05
CHAPTER
思维拓展与创新应用
探索不同材料对测量结果影响
材料选择
提供不同材料(如绳子、纸条、 金属线等)让孩子们进行长度和 距离的测量,观察并比较结果。
数据分析
引导孩子们分析不同材料对测量结 果的影响,理解材料的弹性、硬度 等特性对长度和距离测量的意义。
在使用测量工具时,要确保工具的准确性和稳定性。避免在潮湿或油腻的表面 上使用工具,以免影响测量结果。同时,要小心使用并妥善保管工具,避免损 坏或丢失。
实物展示与操作演示
实物展示
教师可以向幼儿展示直尺、卷尺等测量工具,让幼儿观察并了解这些工具的外观 、结构和功能。同时,可以展示一些不同长度的物体,让幼儿感受长度的概念。
使用绳子或皮尺时要确保它们紧贴在 物体上,不要留有空隙或松弛的部分 ,以免影响测量的准确性。
使用方法
将绳子或皮尺紧贴在要测量的物体上 ,然后标记出物体的长度,再将绳子 或皮尺拉直,用直尺测量出标记的长 度。
估算法在特殊情况下的应用
01
方法介绍
在某些特殊情况下,我们可能无法直接使用测量工具进行测量,这时可
06
CHAPTER

幼儿园大班数学优秀教案《测量》5篇

幼儿园大班数学优秀教案《测量》5篇

幼儿园大班数学优秀教案《测量》5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材第四章《测量》部分的第3节,详细内容包括认识尺子、了解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学习使用尺子进行测量、探索测量方法以及实践测量活动。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认识尺子,了解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学会使用尺子进行测量。

2.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

3. 通过测量活动,使幼儿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幼儿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长度单位的概念、使用尺子进行测量。

教学重点:认识尺子、学会使用尺子进行简单测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尺子、测量对象(如铅笔、书本等)、教学课件。

学具:每组一把尺子、测量对象(如玩具、桌子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一个关于小兔子测量菜地的故事,引出测量主题,激发幼儿的兴趣。

2. 讲解与示范(10分钟)(1)向幼儿展示尺子,介绍尺子的结构和用途。

(2)讲解长度单位厘米和米,让幼儿初步建立长度概念。

(3)示范如何使用尺子进行测量,并强调注意事项。

3. 例题讲解(10分钟)(1)请一名幼儿到讲台上,用尺子测量铅笔的长度,并说出测量结果。

(2)讲解测量方法,引导幼儿观察尺子上的刻度,学会读取数据。

4. 随堂练习(5分钟)幼儿分组进行测量活动,教师巡回指导。

请各组幼儿汇报测量结果,分享测量经验。

六、板书设计1. 尺子的结构2. 长度单位:厘米、米3. 测量方法4. 测量活动示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用尺子测量家中的一件物品,并记录测量结果。

答案:略2. 作业题目:用尺子测量自己的身高,并与同伴比较。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幼儿认识了尺子,学会了使用尺子进行简单测量。

课后,教师应关注幼儿的作业完成情况,了解幼儿在测量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时给予指导。

拓展延伸:1. 引导幼儿观察生活中的测量工具,如卷尺、量杯等。

(完整版)建筑工程测量教案

(完整版)建筑工程测量教案

水准面——静止不动的水面延伸穿过陆地,包围整个地球,形成的封闭曲面。

处处与铅垂线垂直的连续封闭曲面。

因高度可变,水准面不唯一。

3) 大地水准面 与平均海水面吻合的水准面。

静止海水面向大陆延伸,形成的不规则的封闭曲面。

大地水准面——唯一。

§1.3 测量坐标系与地面点位的确定(1) 参心坐标系与地心坐标系 物理空间——三维空间。

表示地面点在某空间坐标系的位置需三个参数;确定地面点位——确定其在某个空间坐标系的三维坐标。

空间坐标系——地心坐标系和参心坐标系 。

“地心”——地球质心,WGS-84为地心坐标系。

“参心”——参考椭球中心,参心与地心一般不重合。

1954北京坐标系与1980西安坐标系属参心坐标系。

工程测量使用参心坐标系,地心坐标系与参心坐标系可以相互转换。

互动:演示大地原点图片②大地地理坐标系表示地面点在参考椭球面上的位置。

基准——参考椭球面和法线。

,大地纬度B表示。

——P点大地子午面与首子午面的两面角第一个6°带中央子午线的经度为3°。

带号N与中央子午线经度L0的关系——L0=6N-3已知任意点经度L,计算所在6°带的带号公式N= Int((L +3) ÷6+0.5)北京天安门:东经116°23′26″,北纬39°54′27″香港会展中心:东经114°10′22″,北纬22°17′05″澳门大三吧牌坊:东经113°32′31″,北纬22°11′49″台北中山纪念堂:东经121°31′18″,北纬25°02′04″保角投影——球面上的角度投影到横椭圆柱面上保持不变,但长度变长。

只有中央子午线与赤道投影后长度不变,并相互垂直。

建立的直角坐标系——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

与数学笛卡尔坐标系的差异,x轴与y轴互换位置,象限顺时针编号,我国位于北半球,x坐标值恒为正,y坐标值则有正有负,最大y坐标负值约为-334km。

测量学教案资料

测量学教案资料

测量学1-1、测量工作的基准线是铅垂线。

1-2、测量工作的基准面是水准面。

1-4、水准面是处处与铅垂线垂直的连续封闭曲面。

1-5、通过平均海水面的水准面称为大地水准面。

1-6、地球的平均曲率半径为6371km。

1-7、在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中央子午线的投影为坐标x轴。

1-8、地面某点的经度为131°58′,该点所在统一6°带的中央子午线经度是129°。

1-9、为了使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的y坐标恒大于零,将x轴自中央子午线西移500km。

1-11、我国境内某点的高斯横坐标Y=22365759.13m,则该点坐标为高斯投影统一 6°带坐标,带号为22 ,中央子午线经度为 129°,横坐标的实际值为-134240.87m,该点位于其投影带的中央子午线以西。

1-12、地面点至大地水准面的垂直距离为该点的绝对高程,而至某假定水准面的垂直距离为它的相对高程。

第2章水准测量2-1、高程测量按采用的仪器和方法分为水准测量、三角高程测量和气压高程测量三种。

2-2、水准仪主要由基座、水准器、望远镜组成。

2-3、水准仪的圆水准器轴应与竖轴平行。

2-4、水准仪的操作步骤为粗平、照准标尺、精平、读数。

2-5、水准仪上圆水准器的作用是使竖轴铅垂,管水准器的作用是使望远镜视准轴水平。

2-6、望远镜产生视差的原因是物像没有准确成在十字丝分划板上。

2-7、水准测量中,转点TP的作用是传递高程。

2-8、某站水准测量时,由A点向B点进行测量,测得AB两点之间的高差为0.506m,且B点水准尺的读数为2.376m,则A点水准尺的读数为2.882 m。

2-9、水准测量测站检核可以采用变动仪器高或双面尺法测量两次高差。

2-10、三、四等水准测量使用的双面尺的一面为黑色分划,另一面为红色分划,同一把尺的红黑面分划相差一个常数,其中A尺的红黑面分划常数为4687,B尺的红黑面分划常数为4787。

第4章距离测量

第4章距离测量

1. 参考课堂笔记及提供的本次课程的多媒体课件。 2. 教材、网络资料
知识点 归纳总结
备课总结 及教学反 思
第 1 页
Lecture2
重庆交通大学 周 次
§4—2
土木建筑学院 教案 日 期
第 7 周,第 1 次课
视距测量 §4—3 光电测距
章节名称 授课方式 教 学 目 的 及 要 求
理论课( √ ) 实验课(
三、教学基本要求
1、教学重点: 普通钢尺量距 精密钢尺量距 视距测量 2、教学难点:精度钢尺量距的三顶改正 光电测距的原理
四、教材处理意见
以教材为主,参考其他同类教材,制作电子教案。
五、作业选题的建议
1、理解直线定线和钢尺量距 2、习题:P64-65 1、3、5
六、第四章(二次授课)教案、讲稿附后
Lecture1
l ( N M ) 100 ,可命名中丝对准仪高读数, v i
3、调节水准管微动螺旋,使气泡居中,填竖盘读数。 4、由公式计算 D、h。
§4—3 光电测距 一、光电测距原理 A 点仪器发出的光束到达 B 点,经校镜反射后又返回仪器光速已知,若已知光束在所测距离上 往返时间比。
D

1 ct 2
D D cos kl cos 2
h h i v
1 kl sin 2 i v 2 1 kl sin 2 2
h D cos kl cos sin
二、观测程序
1、A 点安 J,量仪量(cm) ,B 点竖立视距尺。 2、 瞄准标尺读数上、 下、 中三丝在尺上的读数, l ( N M ) 100 , 可使中丝对准仪高读数,
) 实
习( )

幼儿园大班数学测量远近教案(通用)ppt

幼儿园大班数学测量远近教案(通用)ppt
素养。
提升教学技能
参加教学培训、观摩优秀教师的 教学活动,学习借鉴先进的教学
方法和技巧。
反思与总结
及时总结教学经验,分析教学中 的不足和问题,制定针对性的改
进措施,促进自身专业成长。
REPORT
THANKS
感谢观看
CATALOG
DATE
ANALYSIS
SUMMAR Y
实际应用案例
总结词
了解距离测量在日常生活中的 作用
详细描述
通过举例说明距离测量在生活 中的实际应用,如测量身高、 测量房间的长度和宽度等。
总结词
培养幼儿的实际操作能力
详细描述
设计实际操作环节,让幼儿亲 自动手测量身边的物品或环境 ,培养其动手能力和实践精神

REPORT
CATALOG
DATE
ANALYSIS
得更好的成绩。
个别辅导
针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一 对一的辅导和指导,帮助他们
克服困难。
家长沟通
定期与家长沟通学生的学习情 况,让家长了解孩子的学习状
况,促进家校合作。
REPORT
CATALOG
DATE
ANALYSIS
SUMMAR Y
06
作业与要求
课堂作业
测量工具的认识和使用
让孩子们认识并学会使用测量工具,如直尺、卷尺等,了 解测量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SUMMAR Y
03
教学过程
导入环节
故事导入
通过讲述与测量远近相关的故事 ,激发幼儿的兴趣,引导他们进 入学习状态。
观察导入
让幼儿观察生活中的物品或场景 ,提问他们如何比较远近,引导 他们思考测量远近的方法。
知识讲解

幼儿园大班数学测量远近教案

幼儿园大班数学测量远近教案

能力目标
能够运用测量工具进行实际测量 。
能够根据测量结果进行简单的计 算。
能够通过测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 问题。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02 教学内容
距离测量的基础知识
01
02
03
距离的概念
距离是指两点之间的直线 长度,是空间中物体之间 的相对位置关系。
反馈机制
作业反馈
认真批改学生的作业,指出存在的问题和 改进的方向,让学生明白自己的不足之处

A 即时反馈
在教学过程中及时给予学生正面的 鼓励或建设性的批评,帮助学生及
时调整学习状态。
B
C
D
家长反馈
定期与家长沟通学生的学习情况,让家长 了解孩子在数学测量远近学习上的进步和 困难,共同促进学生的学习进步。
03 教学过程
导入阶段
故事导入
通过讲述一个与测量 远近相关的 故事,引起幼儿的兴趣,引导他 们进入学习状态。
问题导入
提出与测量 远近相关的问题,让 幼儿思考并回答,以此激发他们 的好奇心。
知识讲解阶段
定义和概念讲解
详细解释测量、远近等概 念,让幼儿明确了解其含 义。
测量工具介绍
介绍常用的测量工具,如 尺子、绳子等,并解释其 使用方法。
总结反馈阶段
总结知识点
回顾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加深幼儿对测量远近的理解。
反馈评价
对幼儿的表现进行评价,鼓励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所学知 识。
04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直观法
游戏法
通过实物、图片、模型等直观教具,使幼 儿获得关于测量远近的感性认识,并借此 培养幼儿观察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幼儿园大班数学测量远近教案[1]

幼儿园大班数学测量远近教案[1]

掌握测量的工具
幼儿能够认识并正确使用 测量工具,如直尺、卷尺 、三角尺等。
认识测量单位
幼儿能够了解并正确使用 基本的测量单位,如厘米 、米、毫米等。
能力目标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
通过观察比较物体的大小、长短、高 矮等,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
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
培养幼儿的逻辑思维
通过测量比较,培养幼儿对大小、长 短、高矮等关系的理解,发展幼儿的 逻辑思维。
个性化教学
关注每个幼儿的发展特 点,因材施教,满足不
同幼儿的学习需求。
05
CHAPTER
教学评价与反馈
评价标准
01
02
03
04
知识掌握程度
通过课堂提问、作业和测试等 方式,评估学生对测量远近概
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实践能力
观察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是否能 正确使用测量工具和方法,是
否能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兴趣与态度
指导与建议
针对学生的不足之处,提供具体的指 导和建议,帮助学生改进学习方法。
调整教学策略
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表现,适时调整教 学策略和方法,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 学习需求。
06
CHAPTER
作业与要求
课堂作业
测量距离
让孩子们使用尺子或其他 测量工具,测量教室内的 物体之间的距离,如桌子 与墙、椅子与桌子等。
02
CHAPTER
教学内容
距离测量的基础知识
总结词
了解距离测量的概念、单位和测量方法。
详细描述
向幼儿介绍距离测量的基本概念,包括距离、长度、宽度等,以及常用的测量 单位如米、厘米等。通过简单的实例和演示,让幼儿了解测量方法,如用直尺 、卷尺等工具进行测量。

幼儿园大班数学测量远近教案(通用)ppt

幼儿园大班数学测量远近教案(通用)ppt
培养思维能力
通过比较测量结果,引导幼儿理解大小、多少等概念,培养初步的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
激发学习兴趣
培养耐心细致的态度
通过有趣的测量活动,激发幼儿对数 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主动学习的 习惯。
在测量过程中,教育幼儿耐心细致地 进行测量,不敷衍、不马虎,培养良 好的学习态度和生活习惯。
培养合作意识
在小组活动中,引导幼儿互相协作, 共同完成测量任务,培养合作意识与 团队精神。
制作测量工具
鼓励孩子们利用身边的材料制作简单的测量工具,如用纸条制作的简易 直尺。这可以激发孩子们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03
观察生活中的测量
让孩子们观察生活中常见的测量活动,如用秤称重、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等,并记录自己的观察结果。这有助于拓宽孩子们的视野,培养他们的
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学习要求
积极参与
要求孩子们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讨论和活动,敢 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提供各种测量工具和材料,如直尺、卷尺、量杯等,供 幼儿实际操作和观察。
2. 学具
学具应注重实用性和趣味性,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创 造力。
05
教学评价与反馈ຫໍສະໝຸດ 评价标准与方式知识理解
评估学生对测量远近概念的理解程度。
技能应用
观察学生是否能正确使用测量工具进行远近判断。
评价标准与方式
• 态度与价值观:评价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态度以及是否认同测量在生活中的重要 性。
评价标准与方式
01
02
03
课堂观察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 ,包括回答问题、小组讨 论和实际操作等。
作业与测验
布置相关作业和测验,以 检查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 握情况。
家长反馈

数学活动测量两地间的距离-苏科版九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数学活动测量两地间的距离-苏科版九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数学活动:测量两地间的距离 - 苏科版九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测量距离的基本概念和方法;2.学会使用简单的工具和公式计算距离;3.培养团队协作意识,提高交际能力;4.培养实践、探究、创新的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如何使用简单工具和公式计算距离;•教学难点:如何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和工具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百度地图或高德地图等地图应用软件;2.铅垂仪、测角仪或量角器,尺子、计算器等测量工具。

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教师向学生展示一张两地之间的地图,让学生猜测两地之间的距离,并让学生就自己的猜测和自己的推理方法进行讨论。

2、课堂教学(40分钟)2.1、基本概念和方法的讲解教师讲授测量距离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如直接测量法、三角测量法等,并讲解相关的工具和公式。

2.2、分组活动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每组负责测量两地之间的距离。

每组的任务是:使用地图软件,确定两个城市的大致方位和位置,选定一个测量起点和终点,利用测角仪或量角器和尺子等工具测量两地间的直线距离,并使用公式精确计算距离。

同时,需要解决实际问题,如绕开湖泊和山丘等障碍物、如何读量角器等测量工具的用法等。

2.3、总结讲解单个小组完成任务后,教师将就测量结果进行察看和调整,再组织整个小组交流和总结,引导学生总结出各种测量方法的特点和使用效果。

3、教学总结(10分钟)教师引领学生进行回顾总结,明确得到了哪些知识和手段,并对相关概念和方法进行整合和理解。

教学后记1.本课程侧重于实践,要求学生掌握的不仅是所学知识和技能,还有团队协作、交流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教师应该注意,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的思维,不要去重复知识点的讲解,而要以实践为主,增强学生的探究和创新能力;3.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应该珍惜机会,通过团队协作和交流,共同发现和解决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差h= Dtanα+i-v=+13.61m
B点高程HB=35.32+13.61=48.93m。
(3) 视距测量的误差分析 1) 读数误差
S=Kl’,视距间隔l的读数误差被扩大100倍
读数误差为lmm,对距离的影响为0.lm。 标尺读数前应先消除视差, 上、下丝读数应几乎同时进行。 视距测量的距离不能太长, 测量的距离越长,标尺1cm分划的长度 在望远镜十字丝分划板上的成像长度越小, 读数误差越大。 2) 标尺不竖直误差 标尺偏离铅垂线方向dα角时,对水平距离的影响
第4章 距离测量与直线定向
方法——钢尺量距、视距测量、电磁波测距和GPS测量。
§4.1 钢尺量距
(1) 量距工具 1) 钢尺——长度20m,30m,50m。
2) 辅助工具
(2) 直线定线
确定分段丈量的分段点在待量直线端点的连线上 。 1) 目测定线 2) 经纬仪定线
(3) 钢尺量距的一般方法
dD 1 Kl sin 2 d
2
目估使标尺竖直的误差dα=1°, Kl=100m,α=5°,dD=0.15m, α=30°,dD=0.76m。 结论:标尺倾斜对测定水平距离的影响 随视准轴竖直角的增大而增大。 在山区测量时应特别注意将标尺竖直。 3) 竖直角观测误差 对水平距离的影响较小,主要影响高差
dh Kl cos 2 d
Kl=100m,dα= 1′, α=5°,dD=0.03m。
4) 大气折光的影响 近地面大气折光使视线产生弯曲, 日光照射下,大气湍流会使成像晃动, 风力使标尺摇动,使视距测量产生误差。 视距测量时,不要使视线太贴近地面, 成像晃动剧烈或风力较大时,应停止观测。 阴天且有微脉冲数。
q有±1钟脉冲误差,距离测量误差mD=0.5CT0= 0.5C/f0 f0=15MHz,C=299792458m,mD=19.986m。 如令mD=0.01m, f0 = 0.5C/mD=14989MHz 人类可做到的石英晶振频率为1×10-6级的
1) 平坦地面的距离丈量 先量整尺段长,最后量余长。 DAB=n×尺段长+余长
需往、返丈量,返测时应重新定线。
往、返丈量距离的相对误差K=|DAB-DBA|/D≤1/3000。
例如, DAB=162.73m, DBA=162.78m, 相对误差K=|162.73-162.78|/162.755=1/3255< 1/3000 2) 倾斜地面的距离丈量 ① 平量法——吊垂球线投影。 ② 斜量法——量斜距,测高差或竖角化算为平距。 D=S cosα=√S2-h2
3) 钢尺倾斜和垂曲误差 地面不平坦,钢尺不水平或中间下垂而成曲线, 所量长度>实际长度。 整尺段悬空时,使所量距离为一组折线,丈量结果偏大。 丈量30m的距离,偏差为0.25m时,量距偏大1mm。 5) 拉力误差 钢尺丈量拉力应与检定拉力相同。 拉力变化2.6kg,尺长改变1mm。 6) 丈量误差 插测钎不准,前、后尺手配合不佳,余长读数不准 丈量中应尽量准确对点,配合协调。
(4) 钢尺量距的精密方法 一般方法量距,相对误差为1/1000~1/5000, 精密方法量距,相对误差为1/10000~1/40000, 主要工具:钢尺、弹簧秤、温度计、尺夹等。 钢尺应经检验——尺长方程式, 量距时应使用弹簧秤施加鉴定时的拉力(15kg)。 距离应进行温度与尺长改正。 (5) 钢尺量距的误差分析 1) 尺长误差 钢尺名义长度与实际长度不符的误差。 具有积累性,丈量距离越长,误差越大。 2) 温度误差 温度变化1℃,丈量30m距离的影响为0.4mm。
§4.3 电磁波测距
电磁波测距(Electro-magnetic Distance Measuring) 简称EDM 用电磁波(光波或微波)作为载波传输测距信号, 间接测量两点距离。
§4.3.1 光电测距仪的基本原理
测量光波在待测距离上往、返传播一次所需的时间t2D, D=0.5Ct2D,C——光在大气中的传播速度; C=C0/n, C0=299792458m/s±1.2m/s,真空光速。 n≥1,大气折射率。
D=d+f+δ=Kl+C,C= f+δ
相对于Kl,C一般很小,可以忽略不计,D≈Kl。 例如:D=Kl=100(1.385-1.190)=19.5m
高差:hAB=i-v
(2) 视准轴倾斜时的视距计算公式
l’=l cosα,S=Kl’=Kl cosα
D=Scosα=Klcos2α
h’= Ssinα=Klcosαsinα=0.5Klsin2α=Dtanα
§4.2 视距测量
望远镜十字丝分划板视距丝,厘米分划视距标尺。 根据光学原理测定两点间的距离和高差 视距测量的相对误差约为1/300,低于钢尺量距 测定高差的精度低于水准测量。 主要用于地形测量的碎部测量中。
(1) 视准轴水平时的视距计算公式 l——视距间隔。 相似三角形原理:d/f=l/p,d= lf/p=Kl,K=f/p,K=100
h+v=h’+i,h= h’+i-v=0.5KLsin2α+i-v= Dtanα+i-v
[例4-1] HA=35.32m,i=1.39m, 上、下丝读数为1.264m,2.336m, 盘左竖盘读数L=82°26′00″,竖盘指标差x=1′, 求两点间的平距和高差。 [解] 视距间隔l=2.336-1.264=1.072m 竖角α =90°-82°26′00″+1′=7°35′ 平距D= Klcos2α=105.33m 中丝v=(上丝+下丝)/2=1.8m
n=f(λ,t,p),是光波长λ,大气温度t,大气压力p的函数
(1) 脉冲式光电测距仪 测量发射尖脉冲在待测距离上往返传播时间计算距离。
钟脉冲的振荡频率——f0,周期T0=1/ f0 计数器的时钟脉冲数 ——q,
光脉冲往返传播时间——t2D=qT0 问题——电子计数器只能记忆整数时钟脉冲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