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第一学期语文小练2答案

合集下载

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检测语文试题(解析版)

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检测语文试题(解析版)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索虏寇青州,师伯遣度领军与虏战于沙沟,度身破阵,大捷。
(2)为人朴涩,欲就太祖求州,比及见,意色甚变,竟不得一语。
【答案】1. D 2. C 3. C
4.(1)魏索虏侵扰青州,颜师伯派遣焦度带领军队与敌军在沙沟交战,焦度亲自冲锋破阵,大获全胜。
(2)焦度为人朴质木讷,想到太祖那里请求州官,等见到太祖,神色大变,竟然说不出一句话。
C.高第:文中指在我国古代科举制度最后一级中央政府组织的廷试中获得了优异成绩。
D.《汉书》:由我国东汉时期的历史学家班固编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应劭富有作战才能。三十万黄巾军攻入郡界时,他率领文武官员连续与黄市军作战,取得了丰硕的战果,保全了郡内,使郡内得到安宁。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愚以为可募陇西羌胡中善不叛者,简直精勇,多其牢赏。
(2)若德不副位,能不称官,赏不酬功,刑不应罪,不祥莫大焉。
【答案】5. A 6. C 7. B
8.(1)我认为可以招募陇西羌胡遵守善行,不背叛的人,挑选其中精锐勇敢的人,增加他们的赏赐。
(2)如果德行与职位不相符合,才能不与官职相称,赏赐不能酬报功劳,刑罚不是罪有应得,没有比这更大的不祥。
2022—2023学年度上学期高三年级第二次检测试卷
语文
本试卷共8页,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文言文阅读
(一)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焦度,字文绩,南安氏人也。孝武初,青州刺史颜师伯出镇,台差度领幢主送之。索虏①寇青州,师伯遣度领军与虏战于沙沟,度身破阵,大捷。师伯板为已辅国府参军。虏遣天水公拾贲敕文寇清口,度又领军救援,刺虏骑将豹皮公堕马,获其具装铠矟,手杀数十人。师伯启孝武称度气力弓马并绝人,帝召还充左右。见度身形黑壮,谓师伯曰:“真健物也。”除西阳王抚军长兼行参军,补晋安王子勋夹毂队主,随镇江州。刘子勋起兵,以度为龙骧将军,领三千人为前锋,屯赭圻。每与台军战,常自排突,所向无不胜。事败,逃宫亭湖中为寇贼。朝廷闻其勇,甚忧患之,使江州刺史王景文诱降度等,度将部曲出首,景文以为已镇南参军,寻领中直兵,厚待之。随景文还都,常在府州内。景文被害夕,度大怒,劝景文拒命,景文不从。明帝不知也。以度武勇,补晋熙王燮防阁,除征虏铠曹行参军,随镇夏口。武陵王赞代燮为郢州,度仍留镇,为赞前军参军沈攸之事起,转度中直兵,加宁朔将军、军主。太祖又遣使假度辅国将军、屯骑校尉。攸之大众至夏口,将直下都,留偏兵守郢城而已。度于城楼上肆言骂辱攸之故攸之怒改计攻城度亲力战攸之众蒙楯将登度令投以秽器贼众不能冒至今呼此楼为“焦度楼”。事宁,度功居多,转后军将军,封东昌县子、东宫直阁将军。为人朴涩,欲就太祖求州,比及见,意色甚变,竟不得一语。太祖以其不闲民事,竟不用。建元四年,乃除淮陵太守,本官如故。度见朝廷贵戚,说郢城事,宣如初。年虽老,而气力如故。寻除游击将军。永明元年,卒,年六十一。赠辅国将军、梁秦二州刺史。

2021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2021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2021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万物一齐”与“物之不齐”李智福①庄子与孟子同是战国中期人,同为思想巨擘,他们对“物之齐否”持两种完全相反的态度。

庄子提出“以道观之,物无贵贱”“万物一齐,孰短孰长”的观点,孟子则针锋相对地提出“物之不齐,物之情也”的命题。

形式上,“万物一齐”与“物之不齐”是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二者歧见之大,归本于哲人对世道人生不同的关怀方式和迥异的观照态度。

②庄子不是将万物强定为一尊,而是以承认“万物之不齐”为前提的,这种“齐”意味着承认一切存在皆有合法性、合理性。

章太炎说:“齐其不齐,下士之鄙执;不齐而齐,上哲之玄谈。

”正是此意。

庄子因“不齐”而走向的“齐”,是一种平等的眼光和宽容的胸怀,对差异的包容,对弱势群体、少数群体、独异个体的尊重,这与《中庸》所说的“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近似。

同时,当他以平等的眼光看待天地万物时,齐万物,一生死,生命也从高下区分的利益焦灼中悬解了出来。

另外,庄子认为“齐物”的初始图景是人类未开化时的“至德之世”,那个时候,“山无蹊隧,泽无舟梁,万物群生,连属其乡,禽兽成群,草木遂长”,庄子对“至德之世”的呼唤渗透着浓浓的诗人之乡愁意识和哲人之批判精神,警醒着人类不可妄自尊大,时时需要反省。

③孟子没有像庄子那样悉心去论证“物之齐否”,而是用一句平实的常识之语即“物之不齐,物之情也”对提倡“君臣并耕”的农家学派展开批评。

当时农学学派之许行从楚国到滕国传道,宋国的陈相、陈辛兄弟闻风而来,尽弃前学,从师许行。

陈相将许行之学转告孟子,孟子深不以为然,乃从社会分化、商品交换、劳心与劳力分工等角度论证了这种“君民同耕”是不合时宜的,不现实的,甚至是荒唐的。

2020-2021学年人教版高三上学期模拟考试卷2(语文)附答案及解析

2020-2021学年人教版高三上学期模拟考试卷2(语文)附答案及解析
C. 文章中瑞母亲 嫌贫爱富与扶贫工作人员的爱心接力形成了鲜明对照,凸显出扶贫工作人员的伟大。
D. 文章结尾部分以整齐的排比句罗列了斑竹村扶贫工作成功后的喜人景象,表达了对扶贫工作的赞美。
材料二:
科学技术的每一次进步,都将推动艺术和文学向着更加开阔和自由的世界拓展,并在作家作品中形成一个时代与一个时代之间的代际感。
在艺术回归的时代,全媒体是技术、是背景、是视角,也是价值观和审美观,但它不是内涵和内容。它的内涵和内容仍然是人的身体、声音、情感,以及其所依附的乡土和家国,这是人类所共同面对的全媒体背景下的极其珍贵的个别性、独特性。我们可以拥有一万台相同的电脑,但透过屏幕却能映射出一万张不同的面庞。这一万张不同的面庞因不同的人种、不同的国度、不同的宗教而构成不同的表情。如果一万台电脑映射出的是同一张面孔、同一个表情、同一副眼神,那么全媒体时代的到来,就是人类文明的灾难。
C.全媒体时代如果将创新融入戏曲艺术,那么即使是中国最古老的戏曲剧种也可以呈现出最现代的艺术品质。
D.科学技术的进步将推动艺术与文学向更开阔和自由的世界拓展,所以要在作家作品中形成时代间的代际感。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 一项是( )
A.任何一种艺术都很难得到所有观众的喜欢,我国的戏曲艺术也不例外,而且当代戏曲艺术对年轻观众的吸引力相对变小了。
B.梨园戏被誉为“古南戏活化石”,新戏《董生与李氏》让不少年轻人不远千里去观赏的原因是该剧实现了传统和时尚的结合。
C.既不使用欧美古典音乐,又不使用美国当下流行音乐的音乐剧《汉密尔顿》取得成功,应归功于其对传统文化的自觉回归。
D.现在有最好剧场和音乐剧演员的百老汇,用最传统的表演元素表现最现代的品质,这一点和中国的昆曲、梨园戏大体相同语文)
使用时间:2020年12月20日

小题大做语文高三拓展篇模拟测试二答案

小题大做语文高三拓展篇模拟测试二答案

小题大做语文高三拓展篇模拟测试二答案1、1“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的下一句是“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判断题] *对错(正确答案)2、57.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单选题] *A.她绘声绘色地向我描绘了除夕农民包饺子,守岁守到深夜,初一清晨全家在一起,吃饺子,放鞭炮。

B.《标准汉语》的主要读者对象是为英语国家的中国留学生子女及汉语爱好者编写的一套学汉语课本。

C.最近,一部讲述中国东北普通工人家庭生活故事的年代剧《人世间》在中国掀起观剧热潮,深深宽慰了各个年龄段的观众们。

D.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在全国疫情防控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强调,从严从紧落实疫情防控各项措施,坚决守住不出现疫情规模性反弹底线。

(正确答案)3、下列词语中,加着重号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单选题] *A、埋怨(mán)目睹(dǔ)对峙(zhì)B、弊病(bì)栖息(qī)烘托(hōng)C、绷带(bēng)骤然(zhòu)哽咽(yè)D、吹嘘(xū)浮躁(cào)停滞(dài)(正确答案)4、51.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和课文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单选题]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春秋战国时期的诗歌305篇,也称“诗三百”。

《诗经》按照所配乐曲的性质分成风、雅、颂三类。

B.《灯笼》是吴伯箫写的一篇散文,文章回忆早年与“灯笼”相关的生活景象,流露出对故乡和亲人的怀念;结尾处结合了当时的国运时事,表明要做抗日“马前卒”的心愿。

(正确答案)C.《桃花源记》是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他是唐代伟大的诗人、辞赋家,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著有《陶渊明集》。

D.《社戏》记叙了鲁迅和他儿时伙伴阿发、双喜等一起雪地捕鸟、看戏、偷罗汉豆等有趣的故事,表达作者对童年快乐生活的回忆,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对淳朴人们的赞美。

5、修辞手法选择:登封台让你想象帝王拜山的盛况。

海南省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高考全真模拟卷(二)语文试题(含答案)

海南省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高考全真模拟卷(二)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2——2023学年海南省高考全真模拟卷(二)1.本试卷满分150分,测试时间150分钟,共8页。

2.考查范围高考全部内容。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总之自有《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鲁迅∶《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

可以说这是迄今为止对《红楼梦》思想艺术成就所作的最言简意赅的概括。

在总的思想倾向上,它打破了历来小说传统的“大团圆”结局,以深刻的悲剧精神,写出了一个贵族家庭的彻底败落,并由此把批判的锋芒指向了封建社会的全部上层建筑,预示了业已腐朽的封建阶级正无可挽回地走向灭亡的历史命运。

在爱情婚姻问题上,它突破了历来才子佳人作品仅仅是由于“怜才爱色”才引起的爱情,而提出了以思想性格的一致作为爱情基础的新的具有近代色彩的情爱观,并就爱情展开了丰富而深入的艺术描写。

在题材选取上,它一反中国古典小说戏曲题材因袭的痈疾,完全从现实生活中提取人物和情节,特别是它较之以往的任何一部作品都更发扬了以作者亲身经历过的生活作为创作基础的现实主义原则。

在人物塑造上,它第一次向世人展示了一个鲜活的女性世界,并在具体描写时,打破了历来野史小说“恶则无往不恶,美则无一不美”的套路,在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成功地塑造了具有复杂性格内涵的艺术典型。

在情节结构上,它摆脱了传统小说追求曲折离奇的故事情节的倾向,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掘艺术的宝藏,从平淡无奇的生活散文中抽出生活的诗并在结构上一反传统小说的线形结构形式,而创造了错综复杂的圆形网状形式。

在文学语言上,它纠正了以往小说或片面重视书面语言、或过多运用方言土语的弊病,创造了一种生动新鲜、精练隽永的文学语言,极大地丰富了语言的表现力,代表了我国古典小说语言艺术的最高成就。

(摘编自孙逊《<红楼梦>对于传统的超越与突破》)材料二《红楼梦》的意蕴极其丰富,所以对它的解释往往只能照亮它的某一个侧面,而不可能穷尽它全部的意蕴。

2019-2020年高三上学期周练语文试题(二)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三上学期周练语文试题(二)含答案

当下养生信息火爆,各种养生节目、养生书籍竞相_____________,众说纷纭,让人无所适从。

其实,人们不必生搬硬套养生法,更不必整天_____________着如何长寿,过得战战兢兢。

至于吃补品,对于饮食正常,营养充足的人,则是_____________。

A.出炉算计多此一举 B.出台琢磨画蛇添足C.出炉琢磨多此一举 D.出台算计画蛇添足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考察中国国情可以预见,中国今后的民主法制建设不太可能全盘引进西方理念,而更可能采取立足民生、务实渐进,逐步实现制度的进步和升级。

B.近年来,联合国粮农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及一些研究机构和专家不断发出全球面临粮食危机的警告:2015年全球饥民人数已高达10亿之巨。

C.苹果公司不仅为广大用户提供创新产品及相关解决方案,更重视用户的应用体验,凭借专业精深的技术帮助用户加速采用以及有效使用苹果系列产品。

D.在城市建设中,既要有超前意识,又要从保持城市个性、保护文化遗产的立场出发,秉持循环经济的理念和依法治理的要求,来进行建设和规划。

3.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借代修辞手法的一项是(3分)A.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B.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C.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D.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人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瓦尔登湖》是一部蕴含了深刻哲理的散文。

它分析生活,批判习俗处,见解独特,耐人寻味。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

①即抵御今天这个纷繁复杂的物质世界的引诱的最好的办法就是简朴②梭罗对社会的意义在于批判更在于指导③而且全然不顾同时代人如何对我们指手画脚④虽然客观世界和人类社会是复杂的⑤他毫不犹豫地揭露问题的同时也负责任地指出解决问题的方法⑥但我们的知识使我们能够选择一种正确的生活方式A.⑥③④①②⑤ B.②⑤①④⑥③ C.②④⑥③①⑤ D.⑥④②⑤③①5.下列对“国家节水标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国家节水标志”由水滴、手掌和地球变形而成。

山西省怀仁市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高三总复习

山西省怀仁市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高三总复习

山西省怀仁市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人教版高三总复习怀仁一中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年级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试题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三星堆文物为何再度引发高度关注近来,三星堆遗址又“火”了,在这一轮考古发掘中,新发现的6个坑已出土金面具残片、青铜神树、象牙等重要文物500余件。

公众纷纷讨论三星堆遗址,认为其彰显了三星堆文明的独特魅力和深沉内涵,增强了文化自信的力量。

一个拥有高度文化自信的民族,其文明必定是持久、厚重、包容的,其自身主体性一定是鲜明、强烈、稳固的,三星堆遗址正印证了中华文明的如上特质。

三星堆遗址立足于中华文明的历史厚度。

悠久绵延的中华文明如同历史沃土培育的一棵参天大树,枝繁叶茂,硕果累累,从枝叶可以追溯到根脉。

三星堆遗址便与古蜀文明的起源密不可分。

考古学家俞伟超先生认为:“早期蜀文化和早期巴文化是分别位于成都平原至川东及三峡带的两支青铜文化,但其文化面貌有很多相似之处,因而又共同构成了一个独特的大文化圈(区)。

自夏时期起,这个文化圈内开始渗入了一些二里头文化的因素,而至商时期,则又大量接受了二里岗和殷墟文化的影响。

这就是早期蜀文化和早期巴文化在我国考古学文化总谱系中的位置。

”三星堆遗址彰显着中华文明的文明高度。

恩格斯在其经典著作《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认为:“文明时代是社会发展的一个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分工,由分工而产生的个人之间的交换,以及把这两个过程结合起来的商品生产,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完全改变了先前的整个社会。

”以此论断反观三星堆遗址,其文明特征极为显著。

从陶器上看,三星堆早期的陶委与二里头早期的陶盂,除了陶质和大小以外,几无区别;从青铜器上看,三星堆的铜尊、铜曇明显受到了殷商青铜礼器的影响,可知在与彼时中原文化的交流融汇中,古蜀文明得到了较大的发展。

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月考卷(二)语文(含答案)

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月考卷(二)语文(含答案)

长沙市一中2025届高三月考试卷(二)语文得分:_____________ 本试卷共10页,时量150分钟,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中国诗词讲究含蓄,以淡为美。

而英美诗歌则比较奔放,以感情激越为胜。

另外,中国诗词多以歌颂为主,而英美现代诗歌多以揭露为主。

中国诗人或托物言志,或借景抒情,永远把自己的情感埋藏于诗词之中,我们只有通过“感悟”才可能感觉出其美,最突出的例子莫过于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

他几乎没有用一个表达感情的词语,只是把“枯藤”“老树”“昏鸦”简单地排列在一起,寥寥几笔便勾勒出一幅凄凉寂寥的景象,后面两句把几种事物列在一处,却恰如其分地渲染了寂寞、惨淡的气氛,“夕阳西下”更是给整幅画面涂上了一层昏黄的颜色,最后一笔带出“断肠人在天涯”,感觉上前后好像并无直接联系,但感情是连贯的,思路也是连贯的。

一口气读下来,仿佛自己就是诗人所描绘的画中的游子,引起强烈的共鸣。

然而几种事物的并列,虽然没有任何的主观感情,却比再多的语言都要强烈地表达了一种孤寂凄清的感情,这正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魅力所在。

相比之下,英美现代诗歌强调写资本主义社会中畸零人的心理,比较直率地把诗人的所要表达的意思表现出来,直抒胸臆而毫无造作,言尽而意亦尽,回味的空间相对缩小了,但这样比较符合西方人的心理特征、思维特征。

(摘编自吕洋《中西方诗歌比较》)材料二①与中国古典诗歌弱化主体的倾向不同,西方诗歌中的主体差不多总是在场的。

以十四行诗为例,主体总是堂而皇之地出现在诗中,站出来讲话。

这样,西方诗歌就形成了与中国诗歌迥然不同的风格。

②诗歌的风格离不开其文化土壤。

在中国,流行的思想是人与自然的和谐,这种观念的形成与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有关。

早在新石器时代,农业经济就已经建立起来。

几千年来,自给自足的经济稳定繁荣,因此,人们非常依赖自然环境,对自然世界的任何微妙变化都很敏感,他们渴望与自然亲密接触。

2021年高三上学期期末复习语文模拟试题(二) 含答案

2021年高三上学期期末复习语文模拟试题(二) 含答案

2021年高三上学期期末复习语文模拟试题(二)含答案一、基础知识(本题共6道小题,每小题0分,共0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项是()(3分)A.锒铛/稂莠曲折/曲子词老成练达/承前启后B.乘便/趁便下载/载重车窥豹一斑/喟然长叹C.电荷/电贺漂洗/漂白粉连篇累牍/独一无二D.封面/锋面泡茶/电灯泡节俭力行/缄口不言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商埠绰约扣人心弦扶老携幼B.博奕翘楚以逸待劳固若金汤C.笃信聪慧日臻成熟灸手可热D.溃乏矫情所向披靡汗流浃背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3分)①这篇小说看起来,可实际上是一部出色的讽刺小说。

②近日美国五角大楼指责我工程师窃取其军事机密,外交部发言人在例行记者会上指出此种说辞纯粹是____。

③日本安倍政权不顾历史事实,发出钓鱼岛是日本固有领土这一____的论调,实在是可笑之极。

A.荒诞不经荒谬绝伦荒诞无稽B.荒诞不经荒诞无稽荒谬绝伦C.荒谬绝伦荒诞无稽荒诞不经D.荒诞无稽荒谬绝伦荒诞不经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与西医相比,中医具有独特的优势:中药副作用小,医疗成本低,诊治个性化,成书于战国时期的《黄帝内经》已系统地阐述了中医的理论基础。

B.近日,“贫二代”一词在各大网站频频出现,“出身贫寒,社会关系缺乏,求职过程中全靠个人奋斗”成为校园“贫二代”的简单特征(2012年2月12日《中国青年报》)。

C.《静静的顿河》的作者肖洛霍夫的墓地——他是1984年在故乡克鲁齐林诺村去世的——在顿河边,标志是一块没有镌刻任何文字、未经雕琢的巨石,正对着静静的顿河。

D.应通过举办各种专业技术培训班;选派专业人员去高校深造;邀请专家学者举办讲座;结合设计、研究工作出国考察、访问、学习等来对专业技术干部进行继续教育。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截至xx年年底,中国铁建在海外共完成铁路项目30多项,建成铁路总里程约7500公里,对打造中国铁路品牌、中国高铁“走出去”产生了重要影响。

广东省部分地区2024-2025学年上学期高三语文第二次检测试题汇编:名篇名句默写

广东省部分地区2024-2025学年上学期高三语文第二次检测试题汇编:名篇名句默写

名篇名句默写广东省东莞外国语学校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高三语文试题(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8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的《登高》中,诗人用“,”两句直接抒发自己的多重愁苦,被宋代学者罗大经认为“十四字之间含有八意,而对偶又极精确”。

(2)在中国古代,君王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常常根据个人喜恶而奖罚臣民,针对这一点,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向唐太宗建议要赏罚得当:君王在向臣民施恩时应做到“”;而在动用惩罚时应做到“”。

(3)在《阿房宫赋》中,杜牧用一系列对比突出秦始皇只顾个人享乐而不顾惜百姓的行为,他夸张地说,阿房宫屋顶上的瓦缝“”,阿房宫中的栏杆“”。

(4)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中,“,”两句化用窦巩《南游感兴》中“伤心欲问前朝事,惟见江流去不回。

日暮东风春草绿,鹧鸪飞上越王台”之意,借“寒烟、衰草”寄寓惆怅之情。

17.(1)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2)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3)多于周身之帛缕多于九土之城郭(4)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广东省揭阳市惠来一中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第2次阶段考试语文试卷(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登高》中“______”一句与陆游《书愤》中“______”一句,都写到了作者鬓发变白,年华老去。

(2)《桂枝香·金陵怀古》中“______,______”两句融情入景,把思古之幽情寄寓流水、衰草等意象之中,含蓄凝练。

(3)玉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玉”相关的诗词很多,其中表达思乡怀人的句子有“______,______”。

【答案】①. 艰难苦恨繁霜鬓②. 镜中衰鬓己先斑③. 六朝旧事随流水④. 但寒烟衰草凝绿⑤. 玉户帘中卷不去⑥. 捣衣砧上拂还来(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

陕西省咸阳市乾县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性检测试题语文试题(含答案)

陕西省咸阳市乾县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性检测试题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4-2025学年乾县第一中学高三语文第二次阶段性检测试题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是我国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机遇、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进而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的关键之举。

我们要充分发挥产业体系完备、超大规模市场等优势,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

新质生产力是先进生产力的具体体现,可从“新”和“质”两个方面理解。

从“新”的角度看,新质生产力的内在要求是创新,不仅包括技术和业态模式层面的创新,还包括管理和制度层面的创新,从而提供有利于其蓬勃发展的环境。

“质”是一事物成为其自身并区别于其他事物的规定性,新质生产力不是传统生产力的局部优化与简单迭代,而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的当代先进生产力。

智能化、数控化、复杂化、精细化的生产工具可以作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标志。

(节选自《理解新质生产力的内涵》)材料二:新质生产力是一个内涵丰富、意蕴深厚的经济范畴,代表着一种生产力的跃迁,是科技创新在其中发挥主导作用的生产力,尤其是关键性颠覆性技术实现突破的生产力,具备高效能,体现高质量,区别于依靠大量资源投入、高度消耗资源能源的生产力发展方式,是摆脱了传统增长路径、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生产力,是数字时代更具融合性、更体现新内涵的生产力。

准确理解新质生产力的内涵特征,需要从“新”和“质”两个方面进行把握。

所谓“新”,是指新质生产力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传统生产力,是实现关键性颠覆性技术突破而产生的生产力,是以新技术、新经济、新业态为主要内涵的生产力。

2021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2021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2021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一、语言文字运用(16分)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会说话的人不止一种:言之有物,实为心声,一謦一欬,俱带感情,这是第一种;长江大河,源远莫寻,牛溲马勃,悉成黄金,这是第二种;科学逻辑,字字推敲,,井井有条,这是第三种;嬉笑怒骂,,庄谐杂出,四座皆春,这是第四种;默然端坐,,片言偶发,快如霜刀,这是第五种;期期艾艾,隐蕴词锋,似讷实辩,,这是第六种。

A.无懈可击旁若无人以逸待劳以守为攻B.旁若无人无懈可击以逸待劳以守为攻C.旁若无人无懈可击以守为攻以逸待劳D.无懈可击旁若无人以守为攻以逸待劳【答案】A【解析】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2.下列各句中,没有病句的一项是(3分)()A.为引导广大市民自觉养成文明排队、有序乘车、遵守公共交通的习惯,现长期面向社会招募站台引导志愿者。

B.国际民航组织处提议设立一个信息共享平台,以便民航客机及时回避并了解在飞越交战地区时可能遇到的危险。

C.在这部农村题材的小说中,温馨的乡村人际关系难见踪影,传统的乡村文化几乎毁坏殆尽,令人不禁感慨系之。

D.消费者通过网络交易平台购买商品或者接受服务,其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可以向销售者或者服务者要求赔偿。

【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项成分残缺,应为“遵守交通规则”。

B项语序不当,应为“了解并回避”。

C项语意重复,应去掉“几乎”。

审读病句首先要查找句子的主干,查看各成分之间是否搭配合理,是否有残缺或赘余,是否存在句式杂糅,然后再查看语意,看意思的表达上有无问题。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3.下列对偶句中,不含对比的一项是(3分)A.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B.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C.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D.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答案】A【解析】考点:正确运用常用的修辞方法。

2021届高三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鉴赏题】专练卷二附答案详析

2021届高三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鉴赏题】专练卷二附答案详析

2021届高三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鉴赏题】专练卷二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晨雨杜甫小雨晨光内,初来叶上闻。

雾交才洒地,风折旋随云。

暂起柴荆色,轻沾鸟兽群。

麝香山一半,亭午未全分。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从正面切题,精心绘出一幅甜美的晨雨图,充分显示了诗人摹景状物的笔力。

B.首联采用了视听结合的描写手法,将雨置于晨曦、树木的背景中,富有诗情画意。

C.尾联"亭午未全分"照应了首联的"晨光",写出了时间的推移,暗示了生命的短暂。

D.本诗反映出诗人深厚的艺术功力,在写景状物中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这首诗紧扣一个“小”字来写雨,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捣衣诗柳恽行役滞风波,游人淹不归。

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

寒园夕鸟集,思牖草虫悲。

嗟矣当春服,安见御冬衣。

【注】亭皋:水边的平地,此处暗指思妇所在的江南。

“木叶下”化用《楚辞•九歌•湘夫人》“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的意境。

陇首:陇山之巅,此处泛指北方边塞之地。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闺怨诗,捣衣的劳作,最易触发思妇怀远的情感。

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中“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抒发的也是这种情感。

B.首联用虚笔,女主人公想象丈夫久久不归,可能是因为风波之阻,丈夫不得不滞留他方,表达了对丈夫的思念。

C.颈联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夕阳西下,鸟儿归巢,反衬游子有家难归;秋虫对户悲鸣,悲伤的叫声烘托思妇的惆怅。

D.尾联照应题目,由眼前想到来年,慨叹来年春天,游子应穿上轻薄的春服,脱下破旧的冬衣。

表现边塞环境的恶劣,寄托关切思念之情。

2).《梁书》中记载,南朝文学家王融对这首诗的颔联“见而嗟赏”,请从表现手法角度赏析颔联的精妙。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春夕崔涂水流花谢两无情,送尽东风过楚城。

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

山东省高三上学期模拟练习语文 含答案

山东省高三上学期模拟练习语文 含答案

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 (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 5题。

材料一越来越多的国产动漫自觉地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融入作品中,用传统经典故事形象诠释主题思想,实现了现代艺术与传统文化的完美结合。

从传统文化中挖掘宝藏,生动地呈现文化自信是动漫创作者们积极追求的。

正在金鹰卡通卫视播出的国家广电总局“中国经典民间故事动漫创作工程''重点动画片《八仙过海》也是例证,取材于国人耳熟能详的“八仙过海”的故事,但又颠覆了传统表达方式,用“探险” 作为讲述方式,让孩子们在“平凡人通过奋斗也能梦想成真''的故事中感受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孝、忠、善、廉''等传统美德及价值观。

本世纪初,说起华丽特效与精美剪辑,观众首先想到的便是好莱坞大片。

好莱坞迪士尼动画电影的奇幻与酷炫,曾经汇聚了大量中国观众的目光。

成龙当年就感叹:“我们有功夫,有熊猫,却没有《功夫熊猫》。

”现代动漫作品,不仅是一门艺术,更是一个工业化的产品。

观众普遍表示,《哪吒之魔童降世》不仅故事好,其特效、动作设计、配乐节奏等也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平。

《哪吒之魔童降世》创造了国产动漫的一个高峰,与其高水准的制作分不开。

(摘编自韩业庭王茜《且看国漫如何练就“中国功夫”》)材料二近期,日本动画《你的名字》风靡亚洲。

在日本,该片成为宫崎骏导演的《千与千寻》之后,15年来首次破200亿日元的影片,跃居票房排行榜第二位。

《你的名字》跻身票房收割机行列,不仅是因为身体置换和时空穿越等情节设计的成功,更重要的原因在于,影片击中了都市化进程中亚洲小镇青年的精神孤独与心灵困境。

湖南省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5届高三上学期月考(二)语文+答案

湖南省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5届高三上学期月考(二)语文+答案

炎德·英才大联考长郡中学2025届高三月考试卷(二)语文本试卷共四道大题,23道小题。

时量150分钟,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我们要理解中国传统的山水眼光,进而用这种眼光观看我们周围的真山真水。

什么是山水的眼光? 中国画家画一座山,通常先在山脚下住一段时间,在山腰又住一段时间,山前山后来回跑,又无数次登上山岭远望,最后整座山了然于心,待要画时,和盘托出。

一画之中,山脚与山体俱见,山前和山后齐观,巅顶与群峦并立,这就是所谓的“高远、深远、平远”。

不为透视所拘,不受视域所限,山水草木一例相看,烟云山壑腾挪反转。

古人把这种方法称为饱游而饫看,游目而骋怀。

山水眼光是一种不唯一时一侧的观看,更是将观看化入胸壑,化成天地综观的感性方式。

山止川行,风禾尽起。

中国人的内心始终有一种根深蒂固的山水依恋。

何谓“山”?山者,宣也。

宣气散,万物生。

山代表着大地之气的宣散,代表着宇宙生机的根源,故而山主生,呈现为一种升势。

何谓“水”? 水者,准也。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相对山,水主德,呈现为平势、和势。

正是这种山水之势在开散与聚合之中,在提按与起落之中,起承转合,趋背相异,从而演练与展现出万物的不同情态、不同气韵。

山水非一物,山水是万物,它本质上是一个世界观,是一种关于世界的综合性的“谛视”。

所谓“谛视”,就是超越一个人瞬间感受的意念,依照生命经验之总体而构成的完整世界图景。

这种图景是山水的人文世界,是山水的“谛视”者将其一生的历练与胸怀置入山水云霭的聚散之中,将现实的起落、冷暖、抑扬、明暗纳入内心的观照之中,形成“心与物游”的存在。

多年前,我曾在台北故宫博物院欣赏北宋郭熙的《早春图》。

我在这里看到一片奇幻的山壑被一层层的烟云包裹着,宁静而悠远,峻拔而生机勃勃。

这是早春即将来临之时的山中景象——冬去春来,大地苏醒,山间浮动着淡淡的雾气,传出春天的消息。

苏教版语文高三上学期试题与参考答案

苏教版语文高三上学期试题与参考答案

苏教版语文高三上学期模拟试题(答案在后面)一、现代文阅读Ⅰ(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秋之韵秋天,是一年四季里最富诗意的季节。

它没有春天那样生机勃勃,也没有夏天那般热情似火,更不如冬天的银装素裹那样令人惊艳,但它却以其独特的韵味,让人沉醉其中。

走在乡间的小路上,你会看到金黄色的稻田随风摇曳,一片丰收的景象;走进果园,苹果红了脸,柿子像灯笼一样挂满枝头;步入山林,枫叶染红了半边天,松柏依然翠绿,还有那些不知名的野花,在秋风中摇摆,仿佛在诉说着秋天的故事。

秋天还是一个收获的季节。

农民伯伯们开始忙碌起来,他们收割稻谷,采摘果实,享受着一年辛勤劳动带来的成果。

同时,秋天也是个感恩的季节,人们会在这个时候感谢自然界的馈赠,庆祝丰收的同时也期盼着来年的美好。

不过,秋天也有它悲伤的一面。

随着温度逐渐下降,许多植物开始枯萎,落叶飘零,给人一种凄凉的感觉。

这样的景象常常引发人们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让人思考生命的意义。

总之,秋天是一个五味杂陈的季节,既有喜悦也有忧伤,既有收获也有失去。

然而正是这些复杂的情感,构成了秋天独有的魅力,使我们更加珍惜眼前的每一刻。

1.文章开头提到秋天“没有春天那样生机勃勃”,“也不如冬天的银装素裹那样令人惊艳”,其目的是什么?A. 表明秋天不如其他季节美丽。

B. 强调秋天的独特之处在于其低调而丰富的内涵。

C. 描述秋天与其他季节的相同点。

D. 说明秋天的特点与其他季节一致。

2.第一段中提到“金黄色的稻田随风摇曳”,这一描述主要表现了秋天的什么特点?A. 寒冷 . 丰收C. 孤独D. 悲伤3.在文中,“秋天还是一个收获的季节”,这里的“收获”指的是:A. 农作物的成熟与采摘。

B. 学习上的进步。

C. 心灵上的成长。

D. 以上皆是。

4.“落叶飘零,给人一种凄凉的感觉。

”这句话反映了秋天的哪一面?A. 生机B. 喜悦C. 悲伤D. 收获5.下列选项中最能概括本文中心思想的一项是:A. 秋天是一个充满矛盾情感的季节。

高三第一学期课外文言文练2答案

高三第一学期课外文言文练2答案

高三第一学期课外文言文练2答案高三第一学期课外文言文练习(二)答案【2019山东卷】9.【A】10.【C】C项“乃”,都是副词“于是”;A项,前一个表判断,后一个是句末语气词;B项,前一个,人称词“你”,后一个表假设“如果”;D项,前一个:于是,后一个:凭借、依靠。

11.【B】12.【C】C项“之后,奉养母亲未曾间断”不正确。

13.(1)谢贞猜度叔陵会有叛逆之心,就和阮卓自行疏远叔陵,每当有宴饮游乐,总是称病推辞,不曾参与。

叔陵一向(或非常)钦敬他,不怪罪他。

【关键词得分点:度、因、辙辞以疾、雅;】(2)吏部尚书姚察和谢贞交好,到谢贞病重的时候,姚察去探望他,问他身后之事。

【关键词得分点:友善、笃、省、后事。

】【参考译文】谢贞,字元正,陈郡阳夏人,晋太傅谢安的九世孙。

父亲谢蔺,正员外郎,兼散骑常侍。

谢贞自幼聪敏,有卓绝的品性。

他的祖母阮氏生前苦于风眩病折磨,每次发病就一两天不能吃饭。

谢贞当时七岁,祖母不吃饭,他也不吃饭,常常是这样,亲戚没有不对此感到惊奇的。

母亲王氏,教谢贞学《论语》和《孝经》,谢贞读完就能背诵。

八岁时,谢贞曾经写作了《春日闲居》一诗,堂舅尚书王筠惊奇他有高雅的情趣,对亲戚说:“这个孩子将来会成大器。

”十三岁时,谢贞大致通晓了《五经》的要义。

尤其擅长《左氏传》,工于草隶虫篆。

十四岁时,遭逢父亲去世,谢贞号哭跌倒在地上,昏倒而后又苏醒的情况有多次。

当初,父亲谢蔺因母亲阮氏去世,不吃饭哭泣到眼中出血而死。

家人宾客害怕谢贞也会这样,叔父前往华严寺,请禅师来为谢贞说法,禅师于是对谢贞说:“孝子既然没有兄弟,就极须爱护自己,如果哀伤过度损害身体,谁来赡养你的母亲呢?”从这以后谢贞才稍微吃一点稠粥。

在太清年间的动乱中,亲属散亡,谢贞在江陵落入敌手。

暠逃难到番禺,贞母出家在宣明寺。

等到高祖即位,暠还乡里,供养贞母,将二十年。

太建五年,谢贞才回朝。

等到始兴王叔陵担任扬州刺史时,征召谢贞做主簿。

谢贞揣度叔陵将会有叛逆之心,于是就自动疏远他,每当有宴会交游,总是以患病为借口推辞,不曾参与,叔陵向来钦佩看重他,没有怪罪他。

2021-2022年高三上学期语文期末复习自测题(二)含答案

2021-2022年高三上学期语文期末复习自测题(二)含答案

2021-2022年高三上学期语文期末复习自测题(二)含答案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题。

民族民俗民间文化包括各种民俗活动、表演艺术、知识技能、手工制作,以及所赖以生存的空间场所。

作为积存下来的活态的文化遗产,它既是历史的产物,又是历史与当下的结合。

就其内容与属性而言,不总如英语中这一词汇所指,是一种“落后”的“遗留物”。

相反,较之以物质或文字形式保存的经典文化,其自然圆融的哲学智慧与道德魅力,从某种程度上更具人性涵养的功能,更能牵动普通人的情思,从而达成不令而行、化成天下的目的。

我国近年来在民族民俗民间文化的保护方面投入了很大的力量,但由于全球化背景下市场力量的强势作用,对这部分文化的保护与发扬仍存在许多未尽如人意的地方,其根植底层与日常生活联系紧密的固有特性还未得到更充分的发扬与光大。

那种滤干具体的环境与氛围、一味对民族民俗民间文化做提纯式的孤立处置的做法,掩盖剥夺了这种文化与普通人实有的日常经验的相关性。

结果,许多民族民俗民间文化走不进今人的生活,今人也无从成为其自觉的传播者与践行者。

因此如何以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为原则,最大程度地保留其原生态的自然样貌,并将其融入今人的生活,实在是当务之急。

在科学认识价值、艺术审美价值方面,需要专家通过认真的研究,提供给人具体可操作的知识与方法。

一个人社会化过程的完成,通常借助于对文化的习熟与遵守。

在古代,是通过祭祀、祈禳和节庆等活动的温习,获得濡染与熏陶,然后养成对家国的认同,对礼仪的归服。

今天,这种价值还在,只不过在与当下的互动中,它产生了一些新的变化,奥运会祥云小屋中的传统技艺演示,北京寻常街巷里人们所体现的礼貌与亲善,正根基于这种文化。

所以,只要我们完整认识与准确把握民族民俗民间文化,因地制宜,切境入情,坚持不懈地做传承与推展的工作,就一定能让更多的人自觉地乐意照着实行,从而延续民族民俗民间文化的生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第一学期语文小练习(二)答案
1、【B】指手画脚指的是“说话时做出各种动作。

形容说话时放肆或得意忘形”;莫衷一是:不能决定哪个是对的。

形容意见分歧,没有一致的看法。

议论纷纷:表明各种意见的言论多而杂乱,意见不一。

结合语义及语境选B。

2、【A】大言不惭:说大话,不感到难为情;大吹大擂:许多乐器同时吹打,比喻大肆宣扬;自吹自擂:自己吹喇叭,自己打鼓,比喻自我吹嘘。

3、【A】①山清水秀:形容山水风景优美。

②孤芳自赏:自命清高,自我欣赏。

③因噎废食:因为吃饭噎住过,索性连饭也不吃了,比喻因怕出问题,索性不干。

不合句意。

④花拳绣腿:姿态好看而搏斗时用处不大的拳术,比喻外面好看而没有实用价值的做法。

⑤风姿绰约:形容风度姿态柔美动人。

用错对象。

⑥惊世骇俗:因言行异于寻常而使人震惊。

不合句意。

4、【A】①不知所云:云:说。

不知道说得是什么。

形容说话内容混乱,无法理解。

②登高自卑:指登山要从低处开始。

比喻做事情要循序渐进,由浅入深。

③狼奔豕突:豕:猪;突:猛冲。

像狼那样奔跑,像猪那样冲撞。

形容成群的坏人乱冲乱撞,到处搔扰。

④一发而不可收拾:事情一旦发生便不可收拾。

形容对发生的情况难以控制。

贬义。

⑤胼手胝足,胼、胝:老茧。

手脚上磨出老茧。

形容经常地辛勤劳动。

⑥细水长流:比喻节约使用财物,使经常不缺用。

也比喻一点一滴不间断地做某件事,精细安排,长远打算。

现在也多指爱情或友情长长久久。

5、【D】A语序不当,应为“研发和生产化学武器”。

B成分赘余,删去“自己的”或“私人”。

C句式杂糅,“它的根源是……”和“它是……造成的”两种句式取其一。

6、【C】A不合逻辑,应为“冠军争夺战”;B语序不当,应改为“规划、建设”;D项成分残缺,应在“足球联赛”后加上“机制”。

7、【B】A语序不当,应为“全球每一个角落的成规模的”。

C成分残缺,应在最后添加“的现象”。

D两面对一面,“质量”隐含两面性,与“衡量一所大学办得好”不搭配。

8、【D】A项,前后主语不统一,应在“成为北方一大强国”前补上“晋国”。

B项,句式杂糅,应为“应征者大多是青年师生”或“应征者以青年师生为主”。

C项,“解开……政策”搭配不当,把“解开”换成“取消”或把“政策”换成“绳索”。

9、【C】A预测语气与前后文的语气不对。

B叙述对象不一致,前半句是站在“人类社会”的角度,而B项的叙述对象是“文明”。

D句式不当,后半句没有答句。

10、【B】
11、【C】A项,承蒙:是敬辞,表示心怀感激地接受。

句中“承蒙我父母照顾”错误。

B项,高足:赞扬别人的弟子本领高强,用作敬辞。

此处应采用谦辞。

D项,恭候:敬辞,恭敬地等候。

“对方恭候我”,敬辞误用。

12、【D】分析六句话可知:④和⑥联系最紧,表述二十四节气“是什么”;①②③⑤表述二十四节气的“重要性”或者说是“意义”。

从逻辑上说,④⑥在前,①②③⑤在后。

根据个人、历法、民族的逻辑顺序,可知③②⑤为正确顺序。

13、【D】
14、【A】称自己往往称名,称别人往往称字。

15、【C】国子监,也是国家管理教育的最高行政机构。

16、【B】“孤”是君主的自称,而“孺人”是妇人的称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