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理学 胰岛素
“药理学”课程胰岛素教学设计
第2期2022年1月No.2January ,2022“药理学”课程胰岛素教学设计摘要:“药理学”是高职药学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以知识点繁杂难记为特点,学生普遍觉得学习难度较大。
文章提出的教学设计以胰岛素章节为例,通过课前、课中、课后精心的教学设计,利用超星学习通等信息化的手段,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运用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教学方法,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可为“药理学”其他教学内容或者其他相关学科教学提供借鉴。
关键词:“药理学”;胰岛素;教学设计中图分类号:C289文献标志码:A 江苏科技信息Jiangsu Science &Technology Information秦爱萍,王蕾,王锦淳,周杰,冯丁丁(江苏卫生健康职业学院,江苏南京211800)基金项目:2018年江苏卫生健康职业学院院级科研项目;项目名称: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药学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和探索;项目编号:JKA201801。
2020年江苏卫生健康职业学院院级科研项目;项目名称:“三全育人”背景下高职院校《药理学》课程思政探索与实践研究;项目编号:JKC202056。
作者简介:秦爱萍(1982—),女,江苏南京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神经药理。
引言在卫生类职业院校,“药理学”在很多专业开设,包括临床医学、护理、助产、药学、预防医学、检验等。
“药理学”是一门双桥梁学科,是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桥梁,也是医学和药学之间的桥梁。
“药理学”学习的难度不仅在于药品种类多,药理作用(机制)复杂抽象,还在于与“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等众多基础医学课程紧密相关,还会联系到学生尚未学习的“内科学”“外科学”等临床课程[1]。
所以,学生普遍反映“药理学”学习难度很大。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药理学”知识,需要教师将每一节课进行精心设计,利用信息化的教学手段,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胰岛素是治疗糖尿病的重要药物,其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都是教学大纲中必须掌握的内容。
药理学第32章胰岛素
❖ 急性抵抗性:应激原因→血中抗胰岛素物质增多,或因
酮症酸中毒血中大量游离脂肪酸和酮体存在妨碍葡萄糖的摄 取和利用。
❖ 治疗上主要是消除诱因,短期内加大Ins 的用量。
药理学第32章胰岛素
❖慢性抵抗性指每日应用200u以上的胰岛素而无并发症 。原因有三:①受体前异常:可能与体内产生的Ins抗 体有关,用免疫抑制剂控制症状;②受体水平变化:胰 岛素受体数目减少;③受体后异常:靶细胞膜上葡萄糖转
3、对凝血功能的影响:
第三代药物能降低血小板粘附力,还可刺激 纤溶酶原的生成,恢复纤溶活性。对预防或减 轻糖尿病人微血管并发症有一定作用。
药理学第32章胰岛素
【临床用途】
2型糖尿病:
用于胰岛功能尚存且单用饮食控制无效的Ⅱ 型糖尿病; 尿崩症:氯磺丙脲
药理学第32章胰岛素
【不良反应】 1、胃肠道反应: 2、过敏反应: 3、肝损伤: 4、持久的低血糖
药理学第32章胰岛素
三、双胍类
常用药物有:
甲福明(二甲双胍)、苯乙福明(苯乙双胍)
药理学第32章胰岛素
【药理作用】
特点:对正常人血糖无影响,而对胰岛功能正常或
丧失的糖尿病患者可明显降低血糖。
原理:
➢ 促进骨骼肌及周围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 ➢ 降低葡萄糖在肠内的吸收,降低糖原的异生; ➢ 抑制胰高血糖素释放; ➢ 阻碍食物的吸收。
2、 高血钾 :GS +Ins 3、细胞内缺钾(GIK)
GS +Ins+Kcl可促进血液中钾进入细胞内。
药理学第32章胰岛素
单组分胰岛素(McI):为高药纯理学度第32胰章胰岛岛素素。
【不良反应】
药理学胰岛素及降血糖药
药理学胰岛素及降血糖药胰岛素介绍胰岛素是由胰岛细胞分泌的一种激素,用于调节血糖水平。
它通过促进葡萄糖的吸收和利用,降低血糖浓度,并促进脂肪和蛋白质的合成。
胰岛素的缺乏或抵抗会导致糖尿病的发生。
胰岛素的作用机制胰岛素通过结合细胞表面的胰岛素受体,从而触发一系列细胞内信号传导通路。
这些信号通路包括糖原酶和葡萄糖转运蛋白的活化,促进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
此外,胰岛素还可以抑制葡萄糖产生,并促进脂肪和蛋白质的合成。
胰岛素的药物形式目前,胰岛素主要以注射剂的形式使用。
这是因为口服胰岛素在胃酸中容易被分解,并且无法通过肠道吸收。
注射剂可以通过皮下注射或静脉注射的方式给予。
胰岛素的分类根据胰岛素的起效时间和持续时间,可以将其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快速作用型胰岛素:起效时间短,作用时间短暂,用于控制餐后血糖峰值。
2.短效作用型胰岛素:起效时间稍慢,作用时间较短,适用于常规胰岛素替代治疗。
3.中效作用型胰岛素:起效时间较长,作用时间中等,用于延长胰岛素的作用时间。
4.长效作用型胰岛素:起效时间缓慢,作用时间较长,适用于提供胰岛素基本需求的持久控制。
胰岛素的副作用胰岛素治疗可能会引发一些副作用,包括低血糖和注射部位红肿痛等。
低血糖是最常见的副作用,发生时患者可能出现头晕、乏力、出汗等症状。
注射部位红肿痛通常是因为注射不当引起的,可以通过正确的注射技巧来避免。
降血糖药的分类除了胰岛素外,还有一些药物可以被用于降低血糖水平。
根据其作用机制的不同,可以将其分为几类:1.口服降糖药:包括胰岛素增敏剂、促胰岛素分泌剂和胰岛素抑制剂等,通过不同的途径来降低血糖水平。
2.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受体激动剂:通过模拟GLP-1的作用来刺激胰岛素分泌和抑制葡萄糖产生。
3.二肽基酰胺酶-4(DPP-4)抑制剂:通过抑制DPP-4酶的活性,延长GLP-1的生物活性,从而增加胰岛素分泌和减少葡萄糖产生。
4.钠葡萄糖共转运体-2(SGLT2)抑制剂:通过抑制SGLT2蛋白的活性,减少肾小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增加尿液中的葡萄糖排泄。
《药理学》胰岛素 ppt课件
Type 3 diabetes mellitus 1、胰岛B细胞功能基因异常 2、胰岛素作用基因异常 3、胰腺外分泌疾病所致继发性糖尿病 4、药物和化学制剂诱导的糖尿病 5、内分泌疾病 6、感染 7、非常见型免疫介导性糖尿病 8、其他伴有糖尿病的遗传综合征
PPT课件 7
Type 4 diabetes mellitus 怀孕前并无糖尿病病史,妊娠时发现或 者发生的糖尿病。 怀孕前已有糖尿病史者,称为糖尿病合 并妊娠。
PPT课件
39
二、双胍类
苯乙双胍 (phenformin 苯乙福明,降糖灵)
二甲双胍 (metformin 甲福明,降糖片)
PPT课件
40
【药理作用】
对正常人无效,对胰岛功能无要求
1. 2. 3. 4. 5. 抑制葡萄糖在小肠的吸收; 加强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促进肌肉无氧酵解; 抑制胰高血糖素的释放; 抑制糖异生; 提高靶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或抑制胰岛素拮抗 物的作用; 6. 降低血浆LDL和VLDL的水平
PPT课件 35
2. 提高靶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受体数目和结合力) 3. 减少胰岛素与血浆蛋白的结合,减慢肝的消除; 4. 促进生长抑素释放,抑制胰高血糖素释放
PPT课件
36
【临床应用】
用于单用饮食治疗不能控制,且胰岛功 能尚存的 NIDDM ;与胰岛素合用用于胰岛素 耐受的病人,可减少胰岛素用量。 氯磺丙脲可用于尿崩症与氢氯噻嗪合用可 增强疗效。
PPT课件
8
Diabetes Mellitus
【临床表现】 1、代谢紊乱综合症:胰岛素→高血糖→ 多饮,多食,多尿, 体重减轻; 2、急性并发症: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 酮症酸中毒;
PPT课件
药理学第37章 胰岛素与口服降血糖药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一、胰岛素增敏药
噻唑烷酮类化合物 罗格列酮 吡格列酮 曲格列酮 恩格列酮
药理作用
1. 改善胰岛素抵抗,降低高血糖 2. 改善脂肪代谢紊乱 3. 防治2型糖尿病血管并发症 4. 改善胰岛B细胞功能
临床应用
胰岛素抵抗和2型糖尿病
作用机制
1. 激活过氧化物酶增殖体受体(PPAR), 调节胰岛素反应性基因的转录 2. 促进脂肪细胞分化,增加脂肪细胞总数 3. 增强胰岛素信号传递 4. 降低脂肪细胞瘦素和TNF-的表达 5. 改善胰岛B细胞功能 6. 增加外周组织葡萄糖转运体1及转运体4等 的转录和蛋白合成
Cell-surface receptors: a subunits contain insulin binding sites
plasma membrane b subunits have tyrosine kinase activity Phosphorylation of other substrates
一、胰岛素增敏药
罗格列酮 rosiglitazone, 环格列酮 pioglitazone
吡格列酮 ciglitazone,恩格列酮 englitazone
胰岛素增敏药-噻唑烷酮类化合物
罗格列酮 能改善B细胞功能,显 ( pioglitazone) 著改善胰岛素抵抗和相 吡格列酮 ( ciglitazone) 关的代谢紊乱,对Ⅱ型 恩格列酮 糖尿病和心血管并发症 ( englitazone) 疗效明显
适于急需胰岛素治疗的病人。
中效:低精蛋白锌胰岛素、珠蛋白锌胰岛素,
作用较强、较久,灵活性较大; 适于中、轻型糖尿 病以及血糖波动较大而不易控制者。
药理学第三十一章 胰岛素及其他降血糖药
脂蛋白脂酶(LPL)活性降,脂肪合成减少 CM HDL VLDL 脂肪酶活性( LP )增高
TG
VLDL
脂蛋白糖基化作用:ApoB干扰LDL清除 LDL LDL-R活性降低 LDL
蛋白代谢紊乱
表现:负氮平衡,糖异生旺盛,增加成糖氨基酸和成酮 氨基酸 结果:高血糖和酮症酸中毒
四、临床应用 IDDM
NIDDM(食物、运动或口服降糖药不能控制)
各种急性或严重并发症的糖尿病 合并重度感染、消耗性疾病、高热、妊娠 创伤以及手术的各型糖尿病 细胞内缺钾和高钾血症患者(GIK)
五、不良反应
1.低血糖症:鉴别低血糖昏迷、酮症酸中毒昏迷、高 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性昏迷。 2.过敏反应 结构的种属差异性 原因: 制剂纯度低,含有杂质
2.代谢异常 糖代谢异常 胰岛素不足和胰升糖素增加
表现:高血糖、高渗透压、乳酸性酸中毒
葡萄糖的利用减少
⑴己糖激酶活性减弱,糖原合成减少
⑵6-P葡萄糖脱氢酶活性减弱,糖酵解减少 ⑶丙酮酸脱氢酶活性减弱,影响三羧酸循环,能量 形成不足 葡萄糖产生增加 ⑴糖原分解增加(肝、肌糖原) ⑵糖异生增加
脂肪代谢紊乱
四、其他类 1.a-葡萄糖苷酶抑制药:阿卡波糖 机制:竞争性抑制糖苷水解酶,减慢糖类水解产生葡萄 糖的速度,延缓其吸收。
注意:增加饮食中糖类比例,限制单糖摄入,可降低餐 后血糖
2.促胰岛素分泌药:餐时血糖调节剂,瑞格列奈 机制:同磺酰脲类
用途:NIDDM、老年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肾病者
调节胰岛素反应 3.临床应用
胰岛素抵抗和 NIDDM
4.不良反应:
嗜睡、肌肉和骨骼痛、头痛、消化道的症状; 肝毒性(曲格列酮);极少发生低血糖
药理学 第37章 胰岛素及口服降血糖药
三. 临床应用
1. 1型糖尿病,需终生胰岛素替代治疗。 2. 2型糖尿病,经饮食控制及口服降糖药未能控制
者 3.糖尿病发生各种急性或严重并发症(酮症酸中毒
及非酮症高血糖高渗性昏迷等) 4. 合并症
– 重度感染 – 消耗性疾病 – 高热、妊娠、创伤 – 手术的各型糖尿病
胰岛素促分泌剂,控制餐后血糖。
1.瑞格列奈,如诺和龙,浮来迪。 2.那格列奈,如唐立。
The end!
– 中、长效制剂均为混悬剂,不可静脉注射
• 短效:普通胰岛素(regular insulin): 作用快,但持续时间,主要控制1餐饭后高血糖, 是唯一的可经静脉注射的胰岛素。
• 中效:低精蛋白胰岛素(NPH): 主要控制2餐饭后高血糖以第2餐为主。
• 长效:精蛋白锌胰岛素(PZI): 无明显作用高峰,主要提供基础水平胰岛素。
• 如何预防和治疗糖尿病是当今医学界面临的重 大课题。
糖尿病的定义:
• 糖尿病是一组由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 导致胰岛素分泌的绝对和相对不足以及细 胞对胰岛素敏感性下降,而引起糖、脂肪、 蛋白质、水、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的 临床综合征(心脑血管疾病、肾功能衰竭、 视网膜病变等)。
糖尿病发病原因
2 双胍类还可减低食欲,降低体重,因而更适用于肥 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
临床应用 – 轻症糖尿病,肥胖病人
该类药主要副作用是: 胃肠道反应,在饭后服用为好。
三.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该类药有:拜糖平和倍欣。
机制 通过抑制小肠粘膜上皮细胞表面的α葡萄糖苷酶而
延缓碳水化合物的吸收,降低餐后高血糖。 – 在小肠上皮刷状缘与碳水化合物竞争水解碳水
神经调控胰岛素分泌的分子机制和药理学
神经调控胰岛素分泌的分子机制和药理学胰岛素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激素,它控制着血糖水平并参与许多生理过程,尤其是能量代谢。
胰岛素的分泌是由胰岛β细胞中的胰岛素泡释放的,然而,这个过程是受到神经系统的调控的。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讨论神经调控胰岛素分泌的分子机制和药理学。
神经系统对胰岛素分泌的影响神经系统可以直接影响胰岛β细胞的活动,因此能够调节胰岛素的分泌量。
神经递质因子(例如乙酰胆碱和肾上腺素)通过它们在神经末梢和胰岛β细胞上的受体,来调节胰岛素分泌的速度。
神经递质因子通过特定的受体来影响胰岛素分泌。
例如,副交感神经系统的输入会使β细胞释放更多的胰岛素,而交感神经系统的输入会抑制胰岛素的分泌。
另一个神经递质,神经肽Y (NPY),在全身的胰岛素分泌中也起着关键的作用。
神经系统对胰岛素分泌的影响并不是直接的。
相反,神经系统通过传递诸如神经肽和神经递质等信号,来影响胰岛素分泌细胞的电活动。
这种神经元和胰岛β细胞之间的联系称为神经-胰岛β细胞的突触。
神经突触中的多巴胺、五羟色胺和肾上腺素等神经递质,都能够影响胰岛素分泌。
分子机制神经系统的影响是通过不同的信号分子来传递的。
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都可以影响胰岛素分泌。
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都能够增加cAMP(环磷酸腺苷)的水平,激活cAMP依赖性蛋白激酶(PKA),然后激活钙通道,促进钙的进入并促进胰岛素的分泌。
多巴胺通过D2类多巴胺受体,通过抑制cAMP并激活钠通道以及抑制胰岛素释放。
然而,拜登压注通过对ATP敏感通道和钙敏感通道的调节,并依赖膜电位来影响胰岛素分泌。
ATP敏感的K+通道被作为目标受体,因此与开放的K+离子通道相连,从而降低胰岛素分泌。
胆囊素也可以通过抑制胰岛素分泌调节内分泌。
药理学的意义了解神经调控胰岛素分泌的分子机制和药理学,对于治疗糖尿病和其他代谢障碍是非常重要的。
当前的治疗方法一般包括利用胰岛素和其他药物来控制血糖水平。
内分泌系统药理学胰岛素及口服降血糖药
了解内分泌系统药理学的基础知识是理解胰岛素及口服降血糖药的重要前提。
胰岛素的作用机制
1
胰岛素受体结合
胰岛素受体是在靶细胞膜上的糖蛋白,与胰岛素准确地结合,激活胰岛素受体酪氨酸 激酶,导致胰岛素效应信号传递。
2
GLUT-4转位
短期内,胰岛素的作用是促进葡萄糖和氨基酸的摄取,并将其储存为糖原或脂肪。在 骨骼肌和脂肪组织中,胰岛素能够通过GLUT-4,增加细胞膜内部的葡萄糖。
口服降血糖药的分类
双胍类
磺脲类
DPP-4 抑制剂
口服降血糖药的作用机制
1
促进胰பைடு நூலகம்素分泌
磺脲类等药物通过促进胰岛素分泌来降
减少肝糖释放
2
低血糖。
大部分口服降血糖药可抑制肝糖的产生
和释放,从而减少血糖水平。
3
增强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度
双胍类等部分药物可增强组织对胰岛素
抑制肠糖吸收
4
的敏感度。
阿卡波糖等药物可通过抑制肠道中糖的 吸收来降低血糖水平。
3
糖酵解、糖原合成及酯化
胰岛素作用于肝脏,促进葡萄糖糖酵解并储存为糖原。同时,肝脏也将葡萄糖合成为 三酰基甘油并贮存。胰岛素促进了脂肪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同时可抑制脂肪酸的氧 化和等级酰辅酶A合成。
胰岛素的药理特点
作用快
胰岛素在注射后迅速发挥作用。
作用短
胰岛素的生物半衰期较短。
用法灵活
可依病情重要时使用。
常用口服降血糖药的药理特点
双胍类
优点:有利于体重控制,有心血管的保护作用。
磺脲类
优点:价格较低,疗效较好。
DPP-4 抑制剂
优点:作用方式特殊,不会过度降低血糖。
中国药科大学药理学第39章胰岛素及口服降12731
不良反应— 1、低血糖反应
原因:胰岛素用量过大、未按时进 食、运动过量
表现:饥饿感、出汗、心跳加快、 焦虑、震颤、惊厥、休克、昏迷(血 糖<40mg%),可造成严重脑损伤 或致死。
处理 轻症: 摄食、饮糖水。
重症: 静注50%葡萄糖解救。
不良反应— 2 、过敏反应
异体蛋白,可使人体产生相应 抗体如IgE。牛胰岛素发生率较高。 表现:注射部位瘙痒、肿胀和红斑
阿卡波糖 ( Acarbose )
伏格列波糖 ( Vodibose )
作用机制: 在小肠上皮细胞刷状缘, 与糖类竞争a-葡萄糖苷酶,减慢碳 水化合物水解生成葡萄糖的速度, 并延缓其吸收。
临床应用
降低餐后高血糖。 1、经控制饮食无效的轻、中度Ⅱ
型糖尿病,特别是空腹血糖正常而 餐后血糖明显升高者。 2、用磺酰脲类治疗的Ⅱ型糖尿病, 餐后高血糖控制不理想者。 3、用胰岛素治疗,血糖波动大的 I 型患者。 腹胀、腹泻等胃肠道反应。肝损害。
44%男性和50%女性患者将会被漏 诊。此次参与调查的所有受试者都 经过了OGTT试验筛查,调查所显示 的患病率远远超出了以往的估计。
糖尿病分为Ⅰ型和Ⅱ型两类。
Ⅰ型糖尿病(胰岛素依赖型)
胰岛β细胞数目减少,胰岛素分泌 严重不足。
多在幼年时发病。 与自身免疫有关,患者血中存在针
对自身胰岛素、胰岛细胞的抗体。 病人须依赖胰岛素维持生命。
糖尿病:内分泌代谢紊乱性疾病
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 糖、蛋白质、脂肪代谢紊乱 水、电解质代谢紊乱 酸碱平衡失调 治疗不及时 治疗不当 一系列并发症。
糖尿病并发症:
酮症酸中毒和高渗性糖尿病昏迷 糖尿病肾病(肾小球硬化) 糖尿病眼病(视网膜微血管病变) 心脑血管病 下肢动脉硬化 肢端坏疽 感染 多发性周围神经炎
药理学—胰岛素及口服降血糖药
药理学—胰岛素及口服降血糖药考情分析1.胰岛素及其类似物药理作用、类别特点、应用及主要不良反应熟练掌握2.口服降血糖药(1)磺酰脲类的作用机制、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2)双胍类药物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3)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的作用机制、临床应用、不良反应(4)噻唑烷二酮类的作用机制、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5)非磺酰脲类胰岛素促泌剂的作用特点(6)其它降糖药的作用特点及临床应用熟练掌握熟练掌握掌握掌握掌握了解Ⅰ型糖尿病——胰岛β细胞凋亡,胰岛素绝对缺乏Ⅱ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导致胰岛素相对不足一、胰岛素【药理作用】>>降血糖>>促进K+进入细胞内【降糖机制】>>对物质代谢的作用见下图:【临床应用】1.糖尿病①对1型糖尿病是惟一有效的药物——首选;②2型糖尿病——经饮食和口服降糖药物治疗无效;③糖尿病的危、重、急症或严重并发症——如酮症酸血症、高渗性昏迷、乳酸酸中毒;④糖尿病有合并症——如:重度感染、高热、妊娠、分娩及大手术等。
2.高钾血症给药方法:将胰岛素加入葡萄糖液内静脉滴注;作用机制:胰岛素及葡萄糖进入细胞转变为糖原时,可将K+带入细胞内。
3.纠正细胞内缺钾方法:合用葡萄糖、胰岛素和氯化钾液(GIK极化液)静脉滴注机制:促进K+进入细胞应用:用于心肌梗死早期,可防治心律失常,减少死亡率。
【不良反应】低血糖症:为最常见的不良反应耐受性:胰岛素抵抗变态反应: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极个别可见过敏性休克;注射局部:有红肿、硬结、脂肪萎缩低血糖反应的防治发生原因:胰岛素剂量过大、未按时进餐、肝肾功能不全升血糖反应有缺陷者。
临床表现:短效制剂——饥饿感、心跳加快、出汗、焦虑、震颤等,严重者引起昏迷、惊厥及休克,甚至脑损伤及死亡;长效胰岛素——以头痛和精神、运动障碍为主要表现预防措施:应教会病人熟知反应症状,以便及早发现和进餐,或饮用糖水等。
临床药理学-比较人、猪、牛胰岛素及生产人胰岛素的方法及胰岛素的不良反应及处理措施
临床药理学-比较人、猪、牛胰岛素及生产人胰岛素的方法及胰岛素的不良反应及处理措施1.比较人、猪、牛胰岛素有何异同?人、猪和牛的胰岛素的主要区别在于肽链上氨基酸数目的不同:猪、牛胰岛素从猪和牛的胰腺中提取,两者药效相同,但与人胰岛素相比,猪胰岛素中有1个氨基酸不同,牛胰岛素中有3个氨基酸不同,因而存在一定的免疫原性,可能在人体内产生抗体而导致过敏反应。
2.如何生产人胰岛素?半合成人胰岛素:将猪胰岛素第30位丙氨酸,置换成与人胰岛素相同的苏氨酸,即为半合成人胰岛素。
生物合成人胰岛素:利用生物工程技术获得的高纯度的生物合成人胰岛素,其氨基酸排列顺序及生物活性与人体本身的胰岛素完全相同。
3.胰岛素有何不良反应?如何处理?胰岛素的不良反应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低血糖反应:胰岛素是糖尿病患者低血糖最常见的原因,尤其多见于1型糖尿病患者和青少年。
常由于活动量太大、饮食减少或胰岛素剂量过大所致。
低血糖的症状有饥饿感、头晕、虚弱、出虚汗、心悸,甚而出现神经症状,如定向失常、烦躁不安、语无伦次、哭笑无常,有时可更严重,甚而昏厥、抽搦,状似癫痫,昏迷不醒,以致死亡。
处理方法:对于神志清醒并能吞咽的患者,应及早进食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如面包、馒头糖果或糖水以缓解,但不宜次食用过多,防止血糖波动较大,一般建议给予15~20克的碳水化合物即可。
10~15分钟后再次复测血糖,如血糖仍未达标,可再次给予。
对于清醒但不能吞咽,或病情较重、神志不清的患者应立即送往医院。
如有条件,应尽快静脉注射50%葡萄糖40ml以上,继以静脉滴注10%葡萄糖水直至患儿呈清醒状态。
必要时,可以先注胰高血糖素和氢化可的松,以尽快升高血糖,防止病情加重。
(2)过敏反应:少数患者在注射胰岛素后有过敏反应,如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紫癜,极个别有过敏性休克。
这可能与胰岛素本身或其制剂不纯有关。
处理方法:一般病情不甚严重,口服抗过敏药物后即可缓解;如反复发生或病情加重时,可以考虑更换为纯度较高的胰岛素,或更换其他类型的胰岛素,并加强抗过敏治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药物及其作用特点】 第一代: 甲苯磺丁脲(tolbutamide,甲糖宁,D860) 氯磺丙脲(chlorpropamide ) 特点:干扰肝输出葡萄糖并增加胰岛素受 体数目。氯磺丙脲兼有抗利尿作用 第二代: 格列吡嗪(glipizide,美吡哒) 特点:降血糖作用强于第一代,久服不产 生蓄积作用
织对葡萄糖的利用 2.促进葡萄糖的无氧酵解、有氧氧化
→血糖去路↑ 3.促进糖原合成、增加其贮存 4.促进葡萄糖转化为脂肪
(二)抑制葡萄糖的生成(减少来源) 1.糖原分解↓ 2.抑制糖原异生
二.脂肪代谢 脂肪合成↑,血中游离脂肪酸↓丙酮酸↓ 增加脂肪酸和葡萄糖的转运,增加其应用
三.蛋白质代谢 氨基酸进入细胞↑、蛋白质合成↑分解↓
慢性抵抗防治: 可更换不同来源抗原性小的胰岛素制 剂;尽量避免间断性使用;注意减肥, 及时诊断和处理相关的慢性病,如肢 端肥大症、尿毒症等。
4.脂肪萎缩 注射部位多见,且女性多于男性。 换用高纯度制剂可减少该反应发生。
5、反应性高血糖 胰岛素用量略超需要时可引起轻度 低血糖,代偿性引起体内胰高血糖 素、糖皮质激素、肾上腺素等分泌 的增加而形成高血糖,应与胰岛素 用量不足相区别。
假说:
1、认为胰岛素可诱导第二信使的形成,
他们模拟或具有胰岛素样的活性。 2、认为胰岛素与胰岛素受体(InsR)的
α-亚单位结合,引起β亚单位的自身 磷酸化,进而激活β亚单位的酪氨酸 蛋白激酶,继而催化胞内其他蛋白的 酪氨酸残基磷酸化,启动磷酸化的连 锁反应,最终降低血糖
3、认为胰岛素可使葡萄糖载体蛋白 (glucose transporter)和其他蛋白 质从胞内重新分布到胞膜,从而 加速葡萄糖的转运
血糖反应而随时提高警惕,在有先 兆症状是应立即服大量糖水或葡萄 糖,重者应静注或静滴50%葡萄糖 液50-100ml。
2.过敏反应 可出现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甚至过 敏性休克,一般可用抗组胺药,重者可更 换制剂。
3.胰岛素抵抗 即耐受 急性抵抗:多因应激所致,主要是血中 拮抗胰岛素作用的物质增多 加大胰岛素剂量可取得疗效 慢性抵抗: 原因: 受体前异常 受体水平变化 如胰岛素受体数目↓、 受体与其亲和力↓ 受体后失常
2.纠正细胞内缺钾或高血钾症: 与葡萄糖、氯化钾合用组成GIK合剂, 防治心肌梗塞和心律失常。
3.增进食欲:用于重病恢复期Fra bibliotek能刺激胃 酸分泌。
4.危重病人辅助治疗:组成能量合剂 (与ATP、CoA)。
5.治疗精神分裂症:采用低血糖休克疗法
【不良反应】 1.低血糖反应 注射过量、未按时进餐或
运动过度时易发生 措施:严格控制用量,并应使患者熟知低
特点:兼有降低血小板黏附、聚集、加速 纤溶作用,适用于伴有血管病变者
【不良反应】 胃肠反应、低血糖、过敏反应、粒细胞 减少、精神错乱。
【药物相互作用】 1.水杨酸盐、保泰松、吲哚美辛、青霉 素、双香豆素等能竞争性地把磺酰脲 类从血浆蛋白结合部位置换下来→游 离型浓度↑→作用↑→易引起低血 糖反应 2.黄疸→血胆红素水平↑→竞争血浆蛋 白结合部位→游离型浓度↑→易引起 低血糖反应
胰岛素及口服降血糖药
第一节 胰岛素(insulin) 【分类】 根据来源分:动物胰岛素、人胰岛素 根据作用维持时间长短分:
短效类:正规胰岛素 赖脯胰岛素
中效类:低精蛋白锌胰岛素 珠蛋白锌胰岛素
长效类:精蛋白锌胰岛素 单组分胰岛素:抗原性低
【作用】 总效应:促进合成代谢,使糖、脂肪、蛋白
质的合成均增加 一.糖代谢 (一)加速葡萄糖的利用(增加去路) 1.提高细胞膜对葡萄糖通透性→促进组
2.作用特点 降低餐后高血糖作用最明显
3.应用 因作用较弱,主要用于轻、中度Ⅱ型糖 尿病,尤其适用于老年患者,与磺酰脲 类或胰岛素合用可减小血糖波动,减少 后者用量。
【用药注意】 服药期间应增加碳水化合物的比例,限 制单糖的摄入量。
五、餐后血糖调节剂 是一类新型的促胰岛素分泌剂,可模 仿胰岛素的生理性分泌。它通过作用 于胰岛B细胞,刺激餐后胰岛素产生, 恢复细胞对胰岛素的正常反应。 该类药物起效快,维持时间短,较少 引起低血糖. 主要用于Ⅱ型糖尿病. 药物有瑞格列奈(repaglinide)、纳格 列奈(nateglinide)
第二代 格列本脲(glyburide,优降糖) 特点:兼有抗利尿作用,用于对D860无效 的患者,还可用于尿崩症治疗 格列喹酮(gliquidone,糖适平) 特点:降血糖作用不受肾功能影响,在肝 代谢,适用于肾功能不良的患者
其它尚有格列波脲、格列美脲等
第三代: 格列齐特(gliclazipe,达美康)
四.心血管 心率↑ 、心肌收缩力↑ 、肾血流量↓ 五.促进钾内流 激活细胞膜Na+-K+-ATP酶,促进K+的 内流,使细胞内K+浓度↑
【体内过程】 属蛋白类激素,口服无效,注射给药, (常皮下注射),血浆半衰期短。中、 长效制剂均为混悬剂,溶解度小,故作 用时间延长,但不可静脉注射。
【作用机制】
【不良反应】 胃肠反应、低血糖、乳酸性酸血症等 以苯乙双胍多见。 肝肾功能不全、心衰、严重贫血、缺氧 状态时禁用。
四、葡萄糖苷酶抑制药 药物: 阿卡波糖(acarbose) 伏格列波糖(voglibose) 米格列醇(miglitol)
阿卡波糖(acarbose)
【作用和用途】 1.降糖机制 竞争性地抑制葡萄糖苷酶,使双糖水解 减少,从而延缓肠道内葡萄糖的释放和 吸收,降低餐后血糖。
促进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增强无 氧糖酵解,抑制糖的吸收和异生,增加葡 萄糖与其受体的结合,抑制胰高血糖素的 释放,降低高血脂患者的LDL、VLDL、 三酰甘油和胆固醇。
2.作用特点 对胰岛功能完全丧失者仍有效,但不影 响正常人血糖。
3.应用 轻、中型Ⅱ型糖尿病人(饮食无法控制 而胰岛素用量<20U/日)者,其中对肥 胖者尤佳(因不影响胰岛素释放)。
二.磺酰脲类 【降血糖作用机制】 主要:刺激胰岛B细胞释放胰岛素 其他:增加胰岛素与靶组织的结合能力,
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肌肉 细胞内葡萄糖的运转和糖原合成 酶的活性,减少肝糖产生
【降血糖作用特点】 1、仅对胰岛功能尚未完全丧失者有效。 2、对正常人有效。
【应用】 主要用于单用饮食控制无效而胰岛功能 尚存的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也 可配合胰岛素用于对胰岛素耐受的病例。
罗格列酮 【作用】 1.改善胰岛素抵抗、降低高血糖
对Ⅱ型糖尿病,可降低骨骼肌、脂肪 组织和肝脏的胰岛素抵抗 机制:激活过氧化物酶增殖体受体γ
(PPARγ),调节胰岛素反应性 基因的转录
2.改善脂肪代谢紊乱 能使Ⅱ型糖尿病患者血浆中游离脂肪酸、 三酰甘油↓, HDL↑并增强LDL对氧化 修饰的抵抗能力 3.防治Ⅱ型糖尿病血管并发症 具抑制血小板聚集、抗动脉粥样硬化、 延缓蛋白尿产生等作用
3.消耗性疾病→血浆蛋白↓→易引起低 血糖反应
4.患者饮酒也易引起低血糖反应。
原因:乙醇能抑制糖原的异生和肝葡
萄糖的输出 5.氯丙嗪、糖皮质激素、噻嗪类利尿药
可诱导肝药酶而降低其降糖作用
三.双胍类 药物:二甲双胍(metformine,甲福明)
苯乙双胍(phenformine,苯乙福明) 【作用和用途】 1.降糖机制
胰 岛 素 信 号 转 导 示 意 图
【用途】 1.糖尿病:适用于各型,但主要用于: (1)Ⅰ型糖尿病(IDDM) (2)经饮食控制和口服降糖药治疗无效
的Ⅱ型糖尿病(NIDDM) (3)伴有合并症(严重感染、消耗性疾
病、手术、妊娠等)或并发症(酮 症酸中毒、非酮症高血糖高渗性昏 迷)者。 (4)全胰腺切除引起的继发性糖尿病
第二节 口服降血糖药
该类药可口服,使用方便,但作用弱 而慢,仅适用于轻、中型,不能完全取代 胰岛素。 常用药物有:磺酰脲类
双胍类 葡萄糖苷酶抑制药 胰岛素增敏药 餐后血糖调节剂
一、胰岛素增敏药 药物:罗格列酮 (rosiglitazone)
吡格列酮 (pioglitazone) 环格列酮(ciglitazone) 恩格列酮(englitazone )
4.改善胰岛B细胞功能 可增加胰岛面积、密度和胰岛中胰岛 素含量,降低高胰岛素血症和血浆游 离脂肪酸
【用途】 主要用于胰岛素抵抗和其他降血糖药疗 效不佳的Ⅱ型糖尿病。既可单用,亦可 与磺酰脲类或胰岛素合用(合用效果更 佳)
【不良反应】 低血糖发生率低 副作用有嗜睡、水肿、肌肉和骨骼痛、 头痛、消化道刺激症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