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理学第32章胰岛素[可修改版ppt]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PPAR-γ反应基因也参与脂肪酸代谢的调节。
【药理作用】
1、改善胰岛素抵抗-
❖ 增加肌肉及脂肪组织对insulin的敏感性,降 低肌肉、骨骼、肝脏的胰岛素抵抗。
【临床用途】
1、糖尿病
(1)IDDM 胰岛素是唯一的治疗药物须终身服药。
(2)NIDDM
经饮食控制及口服降血糖药无效者。
❖ (3)糖尿病急性并发症 ❖ ①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 给予足量的胰岛素;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去除诱因。
❖ ②非酮症高血糖高渗性昏迷
❖ 纠正高血糖、高渗状态及酸中毒、不宜使用大量胰岛素。
多糖 葡萄糖苷酶 GS
吸收
五、胰岛素增敏药
代表药物有:罗格列酮、吡格列酮、曲格列 酮(肝毒性大)、环格列酮等,是一类新 型的胰岛素增敏药。
作用机制
❖ 为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激活受体γ(PPAR-γ)的高选择 性、强效激动剂。
❖ 人类的PPAR受体存在于胰岛素的主要靶组织如肝 脏、脂肪和肌肉组织中。
❖ 激活PPAR-γ核受体,可对参与葡萄糖生成、转运 和利用的胰岛素反应基因的转录进行调控。
2、糖代谢:降低血糖 ❖ 可促进细胞膜对葡萄糖的转运; ❖ 增加外周组织对糖的摄取; ❖ 加速肝脏对葡萄糖的酵解和氧化; ❖ 促进糖原的合成和贮存, ❖ 抑制糖原分解和异生。
❖ 3、蛋白质代谢:增加氨基酸的转运和蛋白质 的合成,抑制蛋白质的分解。
❖ 4、促进K+内流
Ins可激活Na+-k+-ATP酶 ,促进K+进入细胞 内,降低血钾。
可用组胺受体阻断剂处理;严重者用GCS。
3 、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t):
❖ 急性抵抗性:应激原因→血中抗胰岛素物质增多,或因
酮症酸中毒血中大量游离脂肪酸和酮体存在妨碍葡萄糖的摄 取和利用。
❖ 治疗上主要是消除诱因,短期内加大Ins 的用量。
❖慢性抵抗性指每日应用200u以上的胰岛素而无并发症。 原因有三:①受体前异常:可能与体内产生的Ins抗体 有关,用免疫抑制剂控制症状;②受体水平变化:胰岛 素受体数目减少;③受体后异常:靶细胞膜上葡萄糖转运
药理学第32章胰岛素
治疗药物
❖ 胰岛素 ❖ 口服降血糖药
第一节 胰岛素 (Insulin;Ins)
人胰岛素结构
猪胰岛素结构
【药理作用】
1、脂肪代谢:
促进脂肪合成并抑制其分解,从而减少游离脂肪 酸和酮体生成。 ➢ 抑制脂肪酶,使脂肪分解减慢,促进脂肪酸进入 细胞; ➢ 增加脂肪合成酶活性,促进脂肪合成及储存。
❖ 5、长时间作用:
【作用机制】
胰岛素与InsR(膜受体)的α亚基结合后,迅速激 活β亚基上的TPK,引起β亚基的自身磷酸化,产生 一系列生物效应。
使葡萄糖或其他蛋白质重新分 布到细胞膜,加速葡萄糖的转运。 从而产生降血糖的作用。
【体内过程】
1.口服易被消化酶消化。皮下给药吸收快,作用 迅速(0.5-1h),1-5h达高峰。为延长作用时 间,可加入碱性蛋白和锌制成中效和长效胰岛 素制剂。 2.肝肾中灭活,半衰期为5-6分钟,但生物效 应可维持数小时。
【体内过程】
胃肠道内吸收迅速而完全,血浆蛋白结合率 高(99%);
第二代比第一代作用强100倍, 排泄慢,每 日给药一次。
肝脏代谢,肾脏排泄。 磺酰脲类可通过胎盘,刺激胎儿胰岛素释放,
引起低血糖。
❖ 【 药理作用及机制】
❖ 1、 降血糖作用:
❖ 特点:可降低正常人的血糖,对胰岛功能 尚存的病人有效。
❖ (1)刺激胰岛ß细胞分泌胰岛素;
❖ (2)减少胰岛素与血浆蛋白结合;减慢肝对胰岛 素的消除;
❖ (3)通过促进生长抑素释放,抑制胰高血糖素释 放。
磺酰脲类
-
K+ 膜电位↓
Ca2+ +
β
ATP 细 胞 膜
胰岛素
2、对水排泄的影响:
格列本脲、氯磺丙脲能促进ADH的分泌。
3、对凝血功能的影响:
第三代药物能降低血小板粘附力,还可刺激 纤溶酶原的生成,恢复纤溶活性。对预防或减 轻糖尿病人微血管并发症有一定作用。
系统失常.可换用高纯度胰岛素。
4、局部反应:
注射部位出现炎症,皮下硬结,皮下脂肪萎缩。
§第二节 口服降血糖药
一、磺酰脲类 二、促胰岛素分泌药 三、双胍类 四、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五、胰岛素增敏药
一:磺酰脲类
一代
甲苯磺丁脲 氯磺丙脲
二代
格列苯脲(优降糖)
格列吡嗪
三代:格列齐特(达美康)、格列美脲
【临床用途】
2型糖尿病:
用于胰岛功能尚存且单用饮食控制无效的Ⅱ 型糖尿病; 尿崩症:氯磺丙脲
❖ 【不良反应】 1、胃肠道反应: 2、过敏反应: 3、肝损伤:
4、持久的低血糖
❖ 老人和肝肾功能不良DM者忌用。
二、促进胰岛素分泌药
瑞格列奈
是第一个餐时血糖调节药,能够促进胰岛素分 泌
❖ 作用机制是:药物与胰岛B细胞上的受体结合后,
抑制钾外流,致使细胞膜去极化,促进电压依赖性 钙通道开放,胞外钙内流。促进储存的胰岛素释放。
❖ t1/2约为1h,多次餐前给药 ❖ 用于2型糖尿病。
三、双胍类
常用药物有:
甲福明(二甲双胍)、苯乙福明(苯乙双胍)
【药理作用】
特点:对正常人血糖无影响,而对胰岛功能正常或
丧失的糖尿病患者可明显降低血糖。
(4)糖尿病伴有合并症
糖尿病合并重度感染、高热、妊娠创伤、手术等。
2、 高血钾 :GS +Ins 3、细胞内缺钾(GIK)
GS +Ins+Kcl可促进血液中钾进入细胞内。
单组分胰岛素(McI):为高纯度胰岛素。
Baidu Nhomakorabea
【不良反应】
1、低血糖及低血糖休克: 口服糖水;重者立即静注50%GS抢救。
2、过敏反应:
原理:
➢ 促进骨骼肌及周围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 ➢ 降低葡萄糖在肠内的吸收,降低糖原的异生; ➢ 抑制胰高血糖素释放; ➢ 阻碍食物的吸收。
【用途】
用于轻症II型糖尿病, 尤其是肥胖和单用饮食控
制无效者(双胍类药物妨碍营养物质的吸收,病人
用后往往体重降低); 单用磺酰脲类不能控制血糖者,常与本类药物合
用。 二甲双胍还可降低低密度和极低密度脂蛋白水平, 用来治疗动脉粥样硬化。
【不良反应】
❖ 胃肠道反应常见。危及生命的不良反应为 乳酸血症。二甲双胍发生率低,临床应用较 广。
四、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阿卡波糖(拜糖平)
为新型口服降血糖药,降低餐后血糖明显。
【作用机制】
阿卡波糖(口服吸收少)
双糖
单糖
【药理作用】
1、改善胰岛素抵抗-
❖ 增加肌肉及脂肪组织对insulin的敏感性,降 低肌肉、骨骼、肝脏的胰岛素抵抗。
【临床用途】
1、糖尿病
(1)IDDM 胰岛素是唯一的治疗药物须终身服药。
(2)NIDDM
经饮食控制及口服降血糖药无效者。
❖ (3)糖尿病急性并发症 ❖ ①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 给予足量的胰岛素;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去除诱因。
❖ ②非酮症高血糖高渗性昏迷
❖ 纠正高血糖、高渗状态及酸中毒、不宜使用大量胰岛素。
多糖 葡萄糖苷酶 GS
吸收
五、胰岛素增敏药
代表药物有:罗格列酮、吡格列酮、曲格列 酮(肝毒性大)、环格列酮等,是一类新 型的胰岛素增敏药。
作用机制
❖ 为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激活受体γ(PPAR-γ)的高选择 性、强效激动剂。
❖ 人类的PPAR受体存在于胰岛素的主要靶组织如肝 脏、脂肪和肌肉组织中。
❖ 激活PPAR-γ核受体,可对参与葡萄糖生成、转运 和利用的胰岛素反应基因的转录进行调控。
2、糖代谢:降低血糖 ❖ 可促进细胞膜对葡萄糖的转运; ❖ 增加外周组织对糖的摄取; ❖ 加速肝脏对葡萄糖的酵解和氧化; ❖ 促进糖原的合成和贮存, ❖ 抑制糖原分解和异生。
❖ 3、蛋白质代谢:增加氨基酸的转运和蛋白质 的合成,抑制蛋白质的分解。
❖ 4、促进K+内流
Ins可激活Na+-k+-ATP酶 ,促进K+进入细胞 内,降低血钾。
可用组胺受体阻断剂处理;严重者用GCS。
3 、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t):
❖ 急性抵抗性:应激原因→血中抗胰岛素物质增多,或因
酮症酸中毒血中大量游离脂肪酸和酮体存在妨碍葡萄糖的摄 取和利用。
❖ 治疗上主要是消除诱因,短期内加大Ins 的用量。
❖慢性抵抗性指每日应用200u以上的胰岛素而无并发症。 原因有三:①受体前异常:可能与体内产生的Ins抗体 有关,用免疫抑制剂控制症状;②受体水平变化:胰岛 素受体数目减少;③受体后异常:靶细胞膜上葡萄糖转运
药理学第32章胰岛素
治疗药物
❖ 胰岛素 ❖ 口服降血糖药
第一节 胰岛素 (Insulin;Ins)
人胰岛素结构
猪胰岛素结构
【药理作用】
1、脂肪代谢:
促进脂肪合成并抑制其分解,从而减少游离脂肪 酸和酮体生成。 ➢ 抑制脂肪酶,使脂肪分解减慢,促进脂肪酸进入 细胞; ➢ 增加脂肪合成酶活性,促进脂肪合成及储存。
❖ 5、长时间作用:
【作用机制】
胰岛素与InsR(膜受体)的α亚基结合后,迅速激 活β亚基上的TPK,引起β亚基的自身磷酸化,产生 一系列生物效应。
使葡萄糖或其他蛋白质重新分 布到细胞膜,加速葡萄糖的转运。 从而产生降血糖的作用。
【体内过程】
1.口服易被消化酶消化。皮下给药吸收快,作用 迅速(0.5-1h),1-5h达高峰。为延长作用时 间,可加入碱性蛋白和锌制成中效和长效胰岛 素制剂。 2.肝肾中灭活,半衰期为5-6分钟,但生物效 应可维持数小时。
【体内过程】
胃肠道内吸收迅速而完全,血浆蛋白结合率 高(99%);
第二代比第一代作用强100倍, 排泄慢,每 日给药一次。
肝脏代谢,肾脏排泄。 磺酰脲类可通过胎盘,刺激胎儿胰岛素释放,
引起低血糖。
❖ 【 药理作用及机制】
❖ 1、 降血糖作用:
❖ 特点:可降低正常人的血糖,对胰岛功能 尚存的病人有效。
❖ (1)刺激胰岛ß细胞分泌胰岛素;
❖ (2)减少胰岛素与血浆蛋白结合;减慢肝对胰岛 素的消除;
❖ (3)通过促进生长抑素释放,抑制胰高血糖素释 放。
磺酰脲类
-
K+ 膜电位↓
Ca2+ +
β
ATP 细 胞 膜
胰岛素
2、对水排泄的影响:
格列本脲、氯磺丙脲能促进ADH的分泌。
3、对凝血功能的影响:
第三代药物能降低血小板粘附力,还可刺激 纤溶酶原的生成,恢复纤溶活性。对预防或减 轻糖尿病人微血管并发症有一定作用。
系统失常.可换用高纯度胰岛素。
4、局部反应:
注射部位出现炎症,皮下硬结,皮下脂肪萎缩。
§第二节 口服降血糖药
一、磺酰脲类 二、促胰岛素分泌药 三、双胍类 四、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五、胰岛素增敏药
一:磺酰脲类
一代
甲苯磺丁脲 氯磺丙脲
二代
格列苯脲(优降糖)
格列吡嗪
三代:格列齐特(达美康)、格列美脲
【临床用途】
2型糖尿病:
用于胰岛功能尚存且单用饮食控制无效的Ⅱ 型糖尿病; 尿崩症:氯磺丙脲
❖ 【不良反应】 1、胃肠道反应: 2、过敏反应: 3、肝损伤:
4、持久的低血糖
❖ 老人和肝肾功能不良DM者忌用。
二、促进胰岛素分泌药
瑞格列奈
是第一个餐时血糖调节药,能够促进胰岛素分 泌
❖ 作用机制是:药物与胰岛B细胞上的受体结合后,
抑制钾外流,致使细胞膜去极化,促进电压依赖性 钙通道开放,胞外钙内流。促进储存的胰岛素释放。
❖ t1/2约为1h,多次餐前给药 ❖ 用于2型糖尿病。
三、双胍类
常用药物有:
甲福明(二甲双胍)、苯乙福明(苯乙双胍)
【药理作用】
特点:对正常人血糖无影响,而对胰岛功能正常或
丧失的糖尿病患者可明显降低血糖。
(4)糖尿病伴有合并症
糖尿病合并重度感染、高热、妊娠创伤、手术等。
2、 高血钾 :GS +Ins 3、细胞内缺钾(GIK)
GS +Ins+Kcl可促进血液中钾进入细胞内。
单组分胰岛素(McI):为高纯度胰岛素。
Baidu Nhomakorabea
【不良反应】
1、低血糖及低血糖休克: 口服糖水;重者立即静注50%GS抢救。
2、过敏反应:
原理:
➢ 促进骨骼肌及周围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 ➢ 降低葡萄糖在肠内的吸收,降低糖原的异生; ➢ 抑制胰高血糖素释放; ➢ 阻碍食物的吸收。
【用途】
用于轻症II型糖尿病, 尤其是肥胖和单用饮食控
制无效者(双胍类药物妨碍营养物质的吸收,病人
用后往往体重降低); 单用磺酰脲类不能控制血糖者,常与本类药物合
用。 二甲双胍还可降低低密度和极低密度脂蛋白水平, 用来治疗动脉粥样硬化。
【不良反应】
❖ 胃肠道反应常见。危及生命的不良反应为 乳酸血症。二甲双胍发生率低,临床应用较 广。
四、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阿卡波糖(拜糖平)
为新型口服降血糖药,降低餐后血糖明显。
【作用机制】
阿卡波糖(口服吸收少)
双糖
单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