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歌子(0)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连云港市中小学、幼儿园优秀教学设计评选诚信承诺书

编号:

2、教学设计用A4纸、标题3号、正文4号宋体字打印;

3、教学设计类别填写范例:小学语文初中物理高中化学职教财会幼教科学、特教音乐、教育督导、学校管理等等。

4、严禁抄袭与仿冒,凡引文要注明出处。

5、申报截止时间为2010年4月20日。

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

——千古垂钓情

【设计思路】:

引导学生走进经典诗词的根本,要按照朗读规律,一般要经过读正确、读流利、读出感情这三个阶段。所以,朗读指导也要体现这样的层次,要体现学生从正确到有感情的过程,每次读要有明确的目的。上面的读是前两个层次——读正确,把词读得字正腔圆;读流利,读得抑扬顿挫,有板有眼。指导的要领是先读后导,让学生在读中自己去体悟。如“其他同学认真听,听是否读的字正腔圆”,“你来读,其他同学仔细听,读词时,注意他句子中间是怎么停顿的?是不是读得有节奏?”,“你有没有注意到,同学在读‘西塞山前白鹭飞’的时,在哪个地方停顿了一下?”等等。在这样的引导下,学生不仅学的了朗读的基本技巧,而且对词意有了初步的感知,为接下来想象画面、理解词意作好了铺垫。

这首词的意思浅白,贴近生活,学生易于理解;词的画面丰富多彩,有静有动,学生易于想象;词的语言精炼优雅,学生易于鉴赏。新课标提出:“阅读诗词,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词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因此,本课教学努力体现以读为本的教学思想,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品情;引导学生充分想象,感受如诗如画的美景。

由点及面,通过《渔歌子》这首词将阅读视野引向更广阔的“垂钓”主题。

【教学目标】:

1、认识词中的生字,学会3个生字。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词。

2、体会诗词所表现的内容、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培养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学习词的内容,渔歌子想象词中描写的情景。

【教学难点】:

1、结合词句展开想象,并能将词中的画面描述出来。

2、由点及面,将阅读视野引向“垂钓”的主题。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朗读和创设情境用的曲子,制作课件。

2、学生课前搜集有关垂钓的诗词。

【教学过程】:

一、谈“钓”,激趣。

1、你们自己去钓过鱼吗?什么感觉?(说说钓鱼的经历)。让学生谈谈自己钓鱼时候的心里感受。

2、在中国古代诗词中,有很多写钓鱼的诗歌。(课件出示)这些诗句,这些诗人,哪些是你认识的熟悉的?你能将你收集到的关于垂钓的古诗读一读吗?质疑:这些古诗人、词人为什么这样爱钓鱼?

二、读“钓”,解情。

1、识词,了解词牌:

渔歌子是这首词的词牌,古人用汉字表示音乐的节拍、旋律,这就是词牌。比如:念奴娇、清平乐、忆江南,还有渔歌子。(课件出示:渔歌子——词牌,也称渔父。词——长短句。)

2. 初读,读得字正腔圆。朗读。

用课件出示课文:

渔歌子

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

师配乐朗诵。生倾听,初步感知内容。

(1)生自己读词,把字音读准,把词读正确、流利。读给同桌听一听。初步感知内容。

(2)检测初读情况。

学生填写括号里的字,写时要注意什么。提示学生注意:箬笠是用什么材料做的?与什么有关呢?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呢?蓑衣呢?又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与什么相关呢?你又是怎么看出来的呢。

【设计意图】:问学生,箬笠、蓑衣是用什么做的,可以让学生清楚的记得这两个字与什么有关,写时不再混淆。括号里的,鹭、鳜、是属于笔画较多的字,这样安排可以加深学生对词中的这几个字的印象,写时不再出错。

指名诵读,师生评议。同学们,读词的时候如果你能稍加停顿,那就能读出节奏来,读出味道来了,比如说吧,第一句咱们可以这样读“西塞山前/白鹭飞”。请大家就像这样练着读读整首词。指名诵读,师生评议。全班齐读。

师配乐朗诵。生倾听,再次感知词内容。

3、再读,理解内容。

(1)同学们,读词,读通,读顺还不够,还要读懂它。接下来,请大家对照注释再读读这首词,想想每句的意思,请你轻轻地读,再用自己的话轻轻地说,看看能不能把话说顺了,说通了,说明白了。(课件出示加着重号词注释)(不明白的地方还可以和同学一起商量商量。)

(2)师生交流。如果你能读懂一个词,都是收获。学懂哪句说哪句。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理解。

4、品读,想象,品出词中画。

(1)老师配乐朗诵,学生想象画面

教师师简介:词的作者是张志和,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是他的好朋友,夸讲他词中有画,画中有词。读了这么多遍了,你脑海中呈现什么画面了?(闭目,听老师配乐朗诵)

读词,将画面说清楚。

老师配乐朗诵,学生想象画面,并让学生说说自己脑海中的画面。

(2).读出词中画

你的脑海中有画面了吗?试着读一读,脑中最清晰的那个画面要得让别人也能感受到。(生朗读)

读得有点儿画面的味道了,这样吧,动笔划划,这首词中写了哪些景物?(交流、指名说画面)

3.师生共同展示画面,理解词义。

(1)这首词所描绘的画面,不但有山有水,还有声有色呢。声音在哪里?指名说。

(2)这幅画还在活动呢,你们相信吗?相比较而言那些景物是静止不动的?指名说。

(课件:流水声、鸟鸣声、蛙鸣……)

师生总结:总之,这首词所描绘的画面,做到了有山、有水、有声有色,有动有静……从你陶醉的眼神中,我看到你心中的画面了,拿起笔,用心写下那画面。

【设计意图】:边读诗词,边想画面,这是重要的阅读方法。对于那些景美情深的课文,更适合用这样的方法。《渔歌子》语言简练,词人用白描的手法,仅仅数十个字,就勾勒出了美丽的江南水乡图。从语言形式上看十分简单,但内涵却十分丰富,简洁的语言反而给了读者无限想象的空间。这样边听、边想象画面的做法至少有三点好处:第一、是培养学生的语感,把文字转换成画面是需要靠语感的。第二、是有助于理解词的意思;第三、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4.用心朗读这首词我们也仿佛身临其境了,现在我们能明白为什么张志和垂钓时全神贯注,而忘记回家了吗?或者说不愿意回家了呢?把自己脑海中的画面说出来。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朗读给大家听一听。

【设计意图】将画画、写字和口语表达有机地结合起来,这不是为了体现学科整合,而是实实在在的语文实践活动。要写好画面,必须对词有准确的理解;而写画面的过程,也是感悟词意的过程,在相应景物旁写词语,对照画面说话,这样的训练不仅新颖,而且有实效。

5、此景此情,我们情不自禁想吟一曲《渔歌子》。(师生共同朗诵)

6、品出人之情,走进作者的内心。身临其境的体会钓情。

我们似乎遗忘了什么?是画中的人。青箬笠,绿蓑衣,只留给我们一个背影,此时,我们一定看到了他的神情了,是什么样的?(指名说)

小结:啊,青箬笠,绿蓑衣里藏着是一份悠闲和自在。来,让我们静静地站在桥上,任清风抚面,任细雨飘洒,任空气的芬芳扑鼻而来,吟诵—

(师生共同朗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