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歌子(0)
渔歌子的诗意及其翻译
渔歌子的诗意及其翻译
想要了解渔歌子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下面由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渔歌子的诗意及其翻译”,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
渔歌子的诗意及其翻译
渔歌子原文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渔歌子的诗意:
这首词开头两句写垂钓的地方和季节。
这两句里,出现了山、水、鸟、花、鱼,勾勒了一个垂钓的优美环境,为人物出场作好了铺垫。
词的后两句写烟波上垂钓。
尾句里的“斜风细雨”既是实写景物,又另含深意。
这首词通过对自然风光和渔人垂钓的赞美,表现了作者向往自由生活的心情。
渔歌子翻译:
西塞山前白鹭在自由地飞翔,江岸桃花盛开,春水初涨,水中鳜鱼肥美。
渔翁头戴青色的箬笠,身披绿色的蓑衣,冒着斜风细雨,乐然垂钓,用不着回家。
这首词的前两句勾勒出一幅江南风景长卷。
“西塞山前”点明地点。
“白鹭”是闲适的象征,写白鹭自在地飞翔,衬托渔夫的悠闲自得。
“桃红”与“流水”相映,显现了暮春西塞山前的湖光山色,渲染了渔父的生活环境。
末两句描写渔父捕鱼的情态。
与富有诗情画意的大自然完全融合在一起,令人神往。
作者虽只是概括地叙述了渔夫捕鱼的生活,但从词的言外之意中,读者不难发现作者对渔父悠闲自在的生活的向往。
这首词构思巧妙,意境优美,语言生动,格调清新,寄情于景,显现出一种出污泥而不染的清纯和淡泊,成为一首千古流传、脍炙人口的词作。
二十五首《渔歌子》词作,值得品读!
二十五首《渔歌子》词作,值得品读!渔歌子,词牌名,又名“渔父”“渔父乐”“渔父词”“秋日田父辞”等。
以张志和《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为正体,单调二十七字,五句四平韵。
另有单调二十七字,五句三平韵;双调五十字,前后段各六句、四仄韵等变体。
渔歌子,唐教坊曲,后用作词调。
据《唐书·张志和传》载:志和居江湖,自称江波钓徒,每垂钓不设铒,志不在鱼也。
宪宗图真,求其人不能致。
尝撰《渔歌》,即此词也。
单调体,实始于此。
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唐代】张志和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渔歌子·荻花秋【五代】李珣荻花秋,潇湘夜,橘洲佳景如屏画。
碧烟中,明月下,小艇垂纶初罢。
水为乡,篷作舍,鱼羹稻饭常餐也。
酒盈杯,书满架,名利不将心挂。
渔歌子·柳垂丝【五代】李珣柳垂丝,花满树,莺啼楚岸春天暮。
棹轻舟,出深浦,缓唱渔郎归去。
罢垂纶,还酌醑,孤村遥指云遮处。
下长汀,临深渡,惊起一行沙鹭。
渔歌子·晓风清【五代】顾敻晓风清,幽沼绿,倚栏凝望珍禽浴。
画帘垂,翠屏曲,满袖荷香馥郁。
好摅怀,堪寓目,身闲心静平生足。
酒杯深,光影促,名利无心较逐。
渔歌子·草芊芊【五代】孙光宪草芊芊,波漾漾。
湖边草色连波涨。
沿蓼岸,泊枫汀,天际玉轮初上。
扣舷歌,联极望。
桨声伊轧知何向?黄鹄叫,白鸥眠,谁似侬家疏旷?渔歌子·泛流萤【五代】孙光宪泛流萤,明又灭,夜凉水冷东湾阔。
风浩浩,笛寥寥,万顷金波重叠。
杜若洲,香郁烈,一声宿雁霜时节。
经霅水。
过松江,尽属侬家日月。
渔歌子·柳如眉【五代】魏承班柳如眉,云似发,鲛绡雾縠笼香雪。
梦魂惊,钟漏歇,窗外晓莺残月。
几多情,无处说,落花飞絮清明节。
少年郎,容易别,一去音书断绝。
渔歌子·石帆山下雨空濛【宋代】陆游石帆山下雨空濛。
三扇香新翠箬篷。
苹叶绿,蓼花红。
回首功名一梦中。
渔歌子·湘湖烟雨长莼丝【宋代】陆游湘湖烟雨长莼丝。
渔歌子古诗译文、赏析
渔歌子古诗译文、赏析渔歌子古诗译文、赏析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全诗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呢?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朝代:唐代作者:张志和原文: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译文西塞山前白鹭在自由地翱翔,江水中,肥美的鳜鱼欢快地游着,漂浮在水中的桃花是那样的鲜艳而饱满。
江岸一位老翁戴着青色的箬笠,披着绿色的蓑衣,冒着斜风细雨,悠然自得地垂钓,他被美丽的春景迷住了,连下了雨都不回家。
注释①渔歌子:词牌名。
此调原为唐教坊名曲。
分单调、双调二体。
单调二十七字,平韵,以张氏此调最为著名。
双调,五十字,仄韵。
《渔歌子》又名《渔父》或《渔父乐》,大概是民间的渔歌。
据《词林纪事》转引的记载说,张志和曾谒见湖州刺史颜真卿,因为船破旧了,请颜真卿帮助更换,并作《渔歌子》。
词牌《渔歌子》即始于张志和写的《渔歌子》而得名。
“子”即是“曲子”的简称。
②西塞山:浙江湖州。
③白鹭:一种白色的水鸟。
④桃花流水:桃花盛开的季节正是春水盛涨的时候,俗称桃花汛或桃花水。
⑤鳜(guì)鱼:淡水鱼,江南又称桂鱼,肉质鲜美。
⑥箬(ruò)笠:竹叶或竹蔑做的斗笠。
⑦蓑(suō)衣:用草或棕编制成的雨衣。
⑧不须:不一定要。
鉴赏张志和的词保存下来的只有《渔歌子》(原题叫《渔父》)五首,这是其中的第一首。
西塞山在今浙江省吴兴县境内的西苕溪上,从前叫道士矶,是一座突出在河边的大石岩。
西苕溪北通太湖,南邻莫干山,风景很优美。
张志和这首词描绘春汛期的'景物,反映了太湖流域水乡的可爱。
白鹭就是平常人们叫做鹭鸶的那种水鸟。
远远望去,它的外形有点象白鹤,腿和脖子特别长,便于在水中寻找食物。
“西塞山前白鹭飞”,它们在西塞山前,展翅飞翔,使这个鱼米之乡更显得生趣洋溢了。
“桃花流水”就是桃花水。
南方每年二三月间,桃花盛开,天气暖和,雨水比冬天多,下几场春雨,河水就会上涨,于是逆水而上的鱼群便多起来了。
古诗渔歌子
古诗渔歌子古诗渔歌子 1《渔歌子》唐·张志和西塞山前,白鹭自由飞翔,河面上,丰满的鳜鱼快乐地游着,浮在水面上的桃子是那么鲜艳饱满。
银行里的一位老人,戴着绿色的竹帽雨衣,穿着绿色的雨衣,冒着风雨,悠闲自在地钓鱼,他被美丽的春光迷住了,连雨也没有回家。
译文:西塞山前的白鹭在自由飞翔,河里,肥美的鳜鱼在欢快地游动,水面上漂浮的桃花是那样鲜艳饱满。
河岸上一位老人,头戴蓝竹帽,身披绿蓑衣,冒着斜风细雨,悠然垂钓。
他被美丽的春光迷住了,下雨的时候甚至没有回家。
注释:1、渔歌子:词牌名。
此调原为唐教坊名曲。
分单调、双调二体。
单调二十七字,平韵,以张氏此调最为着名。
双调,五十字,仄韵。
《渔歌子》又名《渔父》或《渔父乐》,大概是民间的渔歌。
据《词林纪事》转引的记载说,张志和曾谒见湖州刺史颜真卿,因为船破旧了,请颜真卿帮助更换,并作《渔歌子》。
词牌《渔歌子》即始于张志和写的《渔歌子》而得名。
“子”即是“曲子”的简称。
2、西塞山:浙江湖州。
3、白鹭:一种白色的水鸟。
4、桃花流水:桃花盛开的季节正是春水盛涨的时候,俗称桃花汛或桃花水。
5、鳜鱼:淡水鱼,江南又称桂鱼,肉质鲜美。
6、箬笠:竹叶或竹蔑做的斗笠。
7、蓑衣:用草或棕编制成的雨衣。
8、不须:不一定要。
赏析:张志和的词保存下来的只有《渔歌子》(原题叫《渔父》)五首,这是其中的第一首。
西塞山在今浙江省吴兴县境内的西苕溪上,从前叫道士矶,是一座突出在河边的大石岩。
西苕溪北通太湖,南邻莫干山,风景很优美。
张志和这首词描绘春汛期的景物,反映了太湖流域水乡的可爱。
白鹭就是平常人们叫做鹭鸶的那种水鸟。
远远望去,它的外形有点象白鹤,腿和脖子特别长,便于在水中寻找食物。
“西塞山前白鹭飞”,它们在西塞山前,展翅飞翔,使这个鱼米之乡更显得生趣洋溢了。
“桃花流水”就是桃花水。
南方每年二三月间,桃花盛开,天气暖和,雨水比冬天多,下几场春雨,河水就会上涨,于是逆水而上的鱼群便多起来了。
渔歌子古诗全文
渔歌子古诗全文1、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唐·张志和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2、渔歌子·荻花秋五代·李珣荻花秋,潇湘夜,橘洲佳景如屏画。
碧烟中,明月下,小艇垂纶初罢。
水为乡,篷作舍,鱼羹稻饭常餐也。
酒盈杯,书满架,名利不将心挂。
3、渔歌子·柳如眉五代·魏承班柳如眉,云似发,鲛绡雾縠笼香雪。
梦魂惊,钟漏歇,窗外晓莺残月。
几多情,无处说,落花飞絮清明节。
少年郎,容易别,一去音书断绝。
4、渔歌子·楚山青五代·李珣楚山青,湘水绿,春风澹荡看不足。
草芊芊,花簇簇,渔艇棹歌相续。
信浮沉,无管束,钓回乘月归湾曲。
酒盈尊,云满屋,不见人间荣辱。
5、渔歌子·柳垂丝五代·李珣柳垂丝,花满树,莺啼楚岸春天暮。
棹轻舟,出深浦,缓唱渔郎归去。
罢垂纶,还酌醑,孤村遥指云遮处。
下长汀,临深渡,惊起一行沙鹭。
6、渔歌子·晓风清五代顾夐晓风清,幽沼绿,倚栏凝望珍禽浴。
画帘垂,翠屏曲,满袖荷香馥郁。
好摅怀,堪寓目,身闲心静平生足。
酒杯深,光影促,名利无心较逐。
7、渔歌子·草芊芊五代·孙光宪草芊芊,波漾漾。
湖边草色连波涨。
沿蓼岸,泊枫汀,天际玉轮初上。
扣舷歌,联极望。
桨声伊轧知何向?黄鹄叫,白鸥眠,谁似侬家疏旷?8、渔歌子·泛流萤五代·孙光宪泛流萤,明又灭,夜凉水冷东湾阔。
风浩浩,笛寥寥,万顷金波澄澈。
杜若洲,香郁烈,一声宿雁霜时节。
经霅水,过松江,尽属侬家日月。
《渔歌子》张志和
渔歌子
(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题解】
《渔歌子》,词牌名,此调最早见于唐朝诗人张志和的《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
后来李珣、孙光宪等词人用过此调。
【作者简介】
张志和(743~774),字子同,初名龟龄。
号玄真子、烟波钓徒,生于唐天宝2年,婺州金华人。
其父张游一生在家闲居,他“清真好道”,精通庄列道家思想。
【译文】
西塞山前白鹭在自由地翱翔,江岸桃花盛开,江水中肥美的鳜鱼欢快地游来游去。
渔翁头戴青色斗笠,身披绿色蓑衣,冒着斜风细雨,悠然自得地垂钓,连下了雨都不回家。
【注释】
西塞山:在浙江省湖州市西面。
白鹭:一种水鸟。
桃花流水:桃花盛开的季节正是春水盛涨的时候,俗称桃花汛或桃花水。
箬笠:竹叶编的笠帽。
蓑衣:用草或棕编制成的雨衣。
【赏析】
词中描写了江南水乡春汛时的山光水色和怡情悦性的渔人形象:春江水绿、烟雨迷蒙,雨中青山、江上渔舟,天空白鹭、岸畔桃红,江水猛涨,鳜鱼正肥时;青箬笠,绿蓑衣,渔人醉垂忘归时。
全词着色明丽,用语活泼,生动地表现了渔夫悠闲自在的生活情趣,寄托了作者爱自由、爱自然的情怀。
《渔歌子》的意思
《渔歌子》的意思
渔歌子
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作者介绍:
张志和(732年-774年),字子同,初名龟龄,号玄真子,祖籍婺州金华(今浙江金华)。
唐代诗人。
著作有《玄真子》十二卷三万字,《大易》十五卷,有《渔夫词》五首、诗七首传世。
注释:
渔歌子:词牌名。
《渔歌子》又名《渔父》或《渔父乐》,是民间的渔歌。
“子”即是“曲子”的简称。
西塞山:浙江湖州。
白鹭:一种白色的水鸟。
桃花流水:桃花盛开的季节正是春水盛涨的时候,俗称桃花汛或桃花水。
鳜(guì)鱼:淡水鱼,江南又称桂鱼,肉质鲜美。
箬(ruò)笠:竹叶或竹蔑做的斗笠。
蓑(suō)衣:用草或棕编制成的雨衣。
不须:不一定要。
译文:
西塞山前白鹭在自由地翱翔,江水中,肥美的鳜鱼欢快地游着,漂浮在水中的桃花是那样的鲜艳而饱满。
渔翁头戴青色的箬笠,身披绿色的蓑衣,冒着斜风细雨。
这首词描写了江南水乡春汛时期捕鱼的情景。
有鲜明的山光水色,有渔翁的形象,是一幅山水画。
渔子歌唐张志和的诗
渔子歌唐张志和的诗张志和(732-774),唐代中后期著名诗人、画家,《渔歌子(五首)》是他的代表作品,其中《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选入小学语文教材,为大家所熟知。
作品通过对自然风光和渔人垂钓的赞美,表现了作者向往自由生活的心情。
下边整理分享其原文、译文、赏析和创作背景。
渔歌子其一唐·张志和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译文】西塞山前,白鹭展翅高飞,桃花盛开,春水初涨,水中的鳜鱼味道肥美。
头戴青斗笠,身披绿蓑衣,斜风细雨中,垂钓的人也忘记回家。
【赏析】西塞山在今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境内的西苕溪上,是一座突出在河边的大石岩。
西苕溪北通太湖,南邻莫干山,风景很优美。
张志和这首词描绘春汛期的景物,反映了太湖流域水乡的可爱。
这首词的前两句勾勒出一幅江南风景长卷。
“西塞山前”点明地点。
“白鹭”是闲适的象征,写白鹭自在地飞翔,衬托渔父的悠闲自得。
白鹭在西塞山前,展翅飞翔,使这个鱼米之乡更显得生趣洋溢了。
“桃花流水”就是桃花水。
南方每年二三月间,桃花盛开,天气暖和,雨水比冬天多,下几场春雨,河水就会上涨,于是逆水而上的鱼群便多起来了。
作者没有简单地说春汛到来,而是用“桃花流水鳜鱼肥”来描写,这就更能勾起读者的想象,使人们似乎看见了两岸盛开的、红艳艳的桃花;河水陡涨时,江南特有的鳜鱼不时跃出水面,非常肥大。
“桃红”与“流水”相映,显现了暮春西塞山前的湖光山色,渲染了渔父的生活环境。
春汛来了,渔父当然不会闲着,他们也忙碌开了。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写的都是他们。
“不须归”,是说也不须回家了。
渔翁头戴箬笠,身披蓑衣,在斜风细雨里欣赏春天水面的景物,体现了渔父在捕鱼时的愉快心情。
如此则渔父捕鱼的情态与富有诗情画意的大自然完全融合在一起。
作者虽只是概括地叙述了渔父捕鱼的生活,但言外之意是作者对渔父悠闲自在生活的向往。
作者是一位山水画家,据说他曾将《渔歌子》画成图画。
渔歌子的古诗
渔歌子的古诗大全很荣幸同学们能来关注渔歌子的古诗诗文内容,由为大家搜集整理发布,让我们赶快一起来学习一下吧!一.渔歌子的古诗《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诗句译文:西塞山前白鹭在自由地飞行,江岸桃花盛开,春水初涨,水中鳜鱼肥美。
渔翁头戴青色的箬笠,身披绿色的蓑衣,冒着斜风细雨,乐然垂钓,用不着回家。
内容:西塞山在今浙江省吴兴县境内的西苕溪上,从前叫道士矶,是一座突出在河边的大石岩。
西苕溪北通太湖,南邻莫干山,风景很美丽。
张志和这首词描绘春汛期的景物,反映了太湖流域水乡的可爱。
白鹭就是平常人们叫做鹭鸶的那种水鸟。
远远望去,它的形状有点象白鹤,腿和脖子特殊长,便于在水中查找食物。
“西塞山前白鹭飞”,它们在西塞山前,展翅飞行,使这个鱼米之乡更显得生趣洋溢了。
“桃花流水”就是桃花水。
南方每年二三月间,桃花盛开,天气温和,雨水比冬天多,下几场春雨,河水就会上涨,于是逆水而上的鱼群便多起来了。
没有简洁地说春汛到来,而是用“桃花流水鳜鱼肥”来描写,这就更能勾起读者的想象,使人们好像观察了两岸盛开的、红艳艳的桃花;河水陡涨时,江南特有的鳜鱼不时跃出水面,多肥大呀。
“鳜鱼”是一种味道特殊鲜美的淡水鱼,嘴大鳞细,颜色呈黄褐色。
春汛来了,渔夫当然不会闲着,他们也劳碌开了。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写的都是他们。
”归”,回家。
“不须归”,是说也不须回家了。
从渔翁头戴箬笠,身披蓑衣,在斜风细雨里观赏春天水面的景物,读者便可以体会到渔夫在捕鱼时的开心心情。
是一位山水画家,据说他曾将《渔歌子》画成图画。
的确,这首词是富于画意的。
苍岩,白鹭,艳丽的桃林,清亮的流水,黄褐色的鳜鱼,青色的斗笠,绿色的蓑衣,颜色鲜亮,构思奇妙,意境美丽,使读者仿佛是在看一幅精彩的水乡春汛图。
这首词在秀丽的水乡风光和抱负化的渔人生活中,寄予了爱自由、爱自然的情怀。
词中更吸引读者的不是一蓑风雨,从容自适的渔父,而是江乡二月桃花汛期间春江水涨、烟雨迷漫的图景。
鱼歌子的古诗
鱼歌子的古诗
《渔歌子》
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译文:
西塞山前白鹭在自由地翱翔,江岸桃花盛开,春水初涨,水中鳜鱼肥美。
渔翁头戴青色斗笠,身披绿色蓑衣,冒着斜风细雨,悠然自得地垂钓,连下了雨都不回家。
注释:
渔歌子:词牌名。
此调原为唐教坊名曲。
分单调、双调二体。
单调二十七字,平韵,以张氏此调最为著名。
双调,五十字,仄韵。
《渔歌子》又名《渔父》或《渔父乐》,大概是民间的渔歌。
据《词林纪事》转引的记载说,张志和曾谒见湖州刺史颜真卿,因为船破旧了,请颜真卿帮助更换,并作《渔歌子》。
词牌《渔歌子》即始于张志和写的《渔歌子》而得名。
“子”即是“曲子”的简称。
西塞山:浙江湖州。
白鹭:一种白色的水鸟。
桃花流水:桃花盛开的季节正是春水盛涨的时候,俗称桃花汛或桃花水。
鳜(guì)鱼:淡水鱼,江南又称桂鱼,肉质鲜美。
箬(ruò)笠:竹叶或竹蔑做的斗笠。
蓑(suō)衣:用草或棕编制成的雨衣。
不须:不一定要。
渔歌子的诗意超简短
1.渔歌子的诗意渔歌子赏析渔歌子①唐张志和西塞山前白鹭飞,②桃花流水鳜鱼肥。
③青箬笠,④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②西塞山:即道士矶,在湖北大冶县长江边。
山名。
在今浙江省湖州市西面。
③鳜(音贵)鱼:俗称“花鱼”、“桂鱼”。
④箬笠:用竹篾、竹叶编成的斗笠。
⑤蓑衣:用草或棕编成的雨衣译文:西塞山前白鹭在自由的飞翔,桃花盛开,水流急湍,水中的鳜鱼很肥美,漂浮在水中的桃花是那样的鲜艳。
江岸一位老翁戴着青色的箬笠,披着绿色的蓑衣,冒着斜风细雨,悠然自得的垂钓,他被美丽的江南春景迷住了,久久不愿离去。
这首词描写了江南水乡春汛时期捕鱼的情景。
有鲜明的山光水色,有渔翁的形象,是一幅用诗写的山水画。
首句“西塞山前白鹭飞”,“西塞山前”点明地点,“白鹭”是闲适的象征,写白鹭自在地飞翔,衬托渔父的悠闲自得。
次句“桃花流水鳜鱼肥”意思是说:桃花盛开,江水猛涨,这时节鳜鱼长得正肥。
这里桃红与水绿相映,是表现暮春西塞山前的湖光山色,渲染了渔父的生活环境。
三四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描写了渔父捕鱼的情态。
渔父戴青箬笠,穿绿蓑衣,在斜风细雨中乐而忘归。
“斜风”指微风。
全诗着色明丽,用语活泼,生动地表现了渔父悠闲自在的生活情趣。
2.渔歌子的诗意简洁版是什么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唐代:张志和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释义:西塞山前白鹭在自由地翱翔,江水中,肥美的鳜鱼欢快地游着,漂浮在水中的桃花是那样的鲜艳而饱满。
词中更吸引读者的不是一蓑风雨,从容自适的渔父,而是江乡二月桃花汛期间春江水涨、烟雨迷蒙的图景。
雨中青山,江上渔舟,天空白鹭,两岸红桃,色泽鲜明但又显得柔和,气氛宁静但又充满活力。
3.渔歌子诗意渔歌子张志和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注词释义渔歌子:原是曲调名,后来人们根据它填词,又成为词牌名. 西塞山:在今浙江吴兴县西南. 鳜鱼:即民间所说桂鱼,细鳞,淡黄带褐色斑纹,味道鲜美. 箬:斗笠.用竹片和竹叶编制的帽子,用来挡雨. 蓑衣:用茅草和棕麻编制的防雨衣服. 古诗今译西塞山前白鹭在自由的翱翔,桃花盛开,水流急湍,水中的鳜鱼很肥美,漂浮在水中的桃花是那样的鲜艳.江岸一位老翁戴着青色的箬笠,披着绿色的蓑衣,冒着斜风细雨,悠然自得的垂钓,他被美丽的江南春景迷住了,久久不愿回家.这是一首传唱悠远的词,所描写的是西塞山边的景色:空中有白鹭高飞,而山下的小溪边,盛开着丛丛鲜艳的桃花,溪水中是一条条鲜活肥美的鳜鱼,还有那温和的斜风细雨,这是一幅多么生动自然的春天的景象,生机勃勃,而且充满了喜气.而春色中的人,头戴斗笠,身穿蓑衣,洒浴在斜风细雨之中,享受着美好的自然景象,他自己也成为这景色的一部分.这风、这雨也是美好的,古人说“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难怪他要流连忘返了.“不须归”除了指不回家外,还指弃官隐居,一去不返.那个穿蓑戴笠的人就是品行高洁、不愿做官的隐居者,也是诗人自己.他热爱淳朴美丽的大自然,认定这美丽的自然中包含了自己的人生志趣,他要让自己悄然溶入这自然之中,所以才能对自然有如此深深的感触和依恋.。
《渔歌子》怎么读
《渔歌子》怎么读
1,这是唐代张志和的《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全文
注音如下:西塞山前白鹭飞,注音:xī sāi shān qián bái lù fēi ,桃花流水鳜鱼肥。
注音:táo huā liú shuǐ ɡuì yú féi 。
青箬笠,绿蓑衣,注音:qīnɡ ruò lì ,lǜ suō yī ,斜风细
雨不须归。
注音:xié fēnɡ xì yǔ bù xū ɡuī 。
2,白话文释义:西塞山前白鹭在自由地翱翔,江水中,
肥美的鳜鱼欢快地游着,漂浮在水中的桃花是那样的鲜艳而饱满。
江岸一位老翁戴着青色的箬笠,披着绿色的蓑衣,冒着斜风细雨,悠然自得地垂钓,他被美丽的春景迷住了,连下了雨都不回家。
1,创作背景:唐代宗大历七年(772)九月,颜真卿任湖州刺史,次年到任。
张志和驾舟往谒,时值暮春,桃花水涨,鳜鱼水美,他们即兴唱和,张志和首唱,张志和的词保存下来的只有《渔歌子》(原题叫《渔父》)五首,这是其中的第一首。
2,赏析:西塞山在今浙江省吴兴县境内的西苕溪上,从
前叫道士矶,是一座突出在河边的大石岩。
西苕溪北通太湖,南邻莫干山,风景很优美。
张志和这首词描绘春汛期的景物,反映了太湖流域水乡的可爱。
这首词是富于画意的。
苍岩,白鹭,鲜艳的桃林,清澈的流水,黄褐色的鳜鱼,青色的斗笠,绿色的蓑衣,色彩多么鲜明,构思也很巧妙,意境优美,使人读作品时,仿佛是在看一幅出色的水乡春汛图。
《渔歌子》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
【词句赏析】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描写了渔父捕鱼的 情态。渔父戴青箬笠, 穿绿蓑衣,在斜风细雨 中乐而忘归。“斜风” 指微风。
【词赏析】
此词在秀丽的水乡风光和理想化的渔 人生活中,寄托了作者爱自由、爱自然的 情怀。词中更吸引我们的不是一蓑风雨, 从容自适的渔父,而是江乡二月桃花盛开 期间春江水涨、烟雨迷蒙的图景。雨中青 山,江上渔舟,天空白鹭,两岸红桃,色 泽鲜明但又显得柔和,气氛宁静但又充满 活力。
【注释】
西塞山:即道士矶,在湖北大冶县长江边。 鳜鱼:俗称“花鱼”“桂 鱼箬” 笠。 :用竹篾编成的斗笠。
归:回去,回家。
【注释】
鳜鱼:俗称“花鱼”“桂鱼”。 箬笠:用竹篾编成的斗笠。 不须:不一定要。
归:回去,回家。
【注释】
• 1.渔歌子:原是曲调名,后来人们根据它填词,又成为词 牌名。
• 2. 西塞山:在浙江省湖州市。 • 3. 白鹭:一种白色的水鸟。 • 4. 桃花流水:桃花盛开的季节正是春水盛涨的时候,俗称
《渔歌子》又名《渔父》或 《渔父乐》。作者写了五首《渔 歌子》,这是第一首。
【词人简介】
张志和,本名龟龄,字子同,金 华(今属浙江)人。生卒年不详。16岁 游太学,唐肃宗时待诏翰林。才华出众, 皇帝赐名。但官场险恶,遭人陷害后被 贬,从此不再做官,隐居在太湖,扁舟 垂钓,寄情山水,自称“烟波钓徒”。
lù 白鹭
【词】 渔歌子
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 流水/ 鳜鱼肥。 青/箬笠, 绿/蓑衣, 斜风/ 细雨/ 不须归。
xī
sài shān
西塞 山
白 鹭
鳜鱼
guì 鳜鱼
桃 花
ruò lì 箬笠
suō
渔歌子古诗译文、赏析
渔歌⼦古诗译⽂、赏析渔歌⼦古诗译⽂、赏析 渔歌⼦·西塞⼭前⽩鹭飞全诗体现了诗⼈怎样的感情呢? 渔歌⼦·西塞⼭前⽩鹭飞 朝代:唐代 作者:张志和 原⽂: 西塞⼭前⽩鹭飞,桃花流⽔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斜风细⾬不须归。
译⽂ 西塞⼭前⽩鹭在⾃由地翱翔,江⽔中,肥美的鳜鱼欢快地游着,漂浮在⽔中的桃花是那样的鲜艳⽽饱满。
江岸⼀位⽼翁戴着青⾊的箬笠,披着绿⾊的蓑⾐,冒着斜风细⾬,悠然⾃得地垂钓,他被美丽的春景迷住了,连下了⾬都不回家。
注释 ①渔歌⼦:词牌名。
此调原为唐教坊名曲。
分单调、双调⼆体。
单调⼆⼗七字,平韵,以张⽒此调最为著名。
双调,五⼗字,仄韵。
《渔歌⼦》⼜名《渔⽗》或《渔⽗乐》,⼤概是民间的渔歌。
据《词林纪事》转引的记载说,张志和曾谒见湖州刺史颜真卿,因为船破旧了,请颜真卿帮助更换,并作《渔歌⼦》。
词牌《渔歌⼦》即始于张志和写的《渔歌⼦》⽽得名。
“⼦”即是“曲⼦”的简称。
②西塞⼭:浙江湖州。
③⽩鹭:⼀种⽩⾊的⽔鸟。
④桃花流⽔:桃花盛开的季节正是春⽔盛涨的时候,俗称桃花汛或桃花⽔。
⑤鳜(guì)鱼:淡⽔鱼,江南⼜称桂鱼,⾁质鲜美。
⑥箬(ruò)笠:⽵叶或⽵蔑做的⽃笠。
⑦蓑(suō)⾐:⽤草或棕编制成的⾬⾐。
⑧不须:不⼀定要。
鉴赏 张志和的词保存下来的只有《渔歌⼦》(原题叫《渔⽗》)五⾸,这是其中的第⼀⾸。
西塞⼭在今浙江省吴兴县境内的西苕溪上,从前叫道⼠矶,是⼀座突出在河边的⼤⽯岩。
西苕溪北通太湖,南邻莫⼲⼭,风景很优美。
张志和这⾸词描绘春汛期的'景物,反映了太湖流域⽔乡的可爱。
⽩鹭就是平常⼈们叫做鹭鸶的那种⽔鸟。
远远望去,它的外形有点象⽩鹤,腿和脖⼦特别长,便于在⽔中寻找⾷物。
“西塞⼭前⽩鹭飞”,它们在西塞⼭前,展翅飞翔,使这个鱼⽶之乡更显得⽣趣洋溢了。
“桃花流⽔”就是桃花⽔。
南⽅每年⼆三⽉间,桃花盛开,天⽓暖和,⾬⽔⽐冬天多,下⼏场春⾬,河⽔就会上涨,于是逆⽔⽽上的鱼群便多起来了。
古诗词欣赏:渔歌子
古诗词欣赏:渔歌子古诗词欣赏:渔歌子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古诗吧,古诗是中文独有的一种文体,有特殊的格式及韵律。
那么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古诗词欣赏:渔歌子,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注释渔歌子:原是曲调名,后来人们根据它填词,又成为词牌名。
西塞山:在今浙江省湖州市西面或湖北省黄石市。
白鹭:一种白色的水鸟。
桃花流水:桃花盛开的季节正是春水盛涨的时候,俗称桃花汛或桃花水。
箬笠:用竹篾、箬叶编的斗笠。
蓑衣:用草或棕麻编织的雨衣。
译文西塞山前白鹭在自由地飞翔,江岸桃花盛开,春水初涨,水中鳜鱼肥美。
渔翁头戴青色的箬笠,身披绿色的蓑衣,冒着斜风细雨,乐然垂钓,用不着回家。
创作背景唐代宗大历七年(772)九月,颜真卿任湖州刺史,次年到任。
张志和驾舟往谒,时值暮春,桃花水涨,鳜鱼水美,他们即兴唱和,张志和首唱,作词五首,这首词是其中之一。
这首词于唐宪宗时一度散失,长庆三年(823),李德裕访得之,著录于其《玄真子渔歌记》文中,始流传至今。
内容赏析西塞山在今浙江省吴兴区境内的西苕溪上,从前叫道士矶,是一座突出在河边的大石岩。
西苕溪北通太湖,南邻莫干山,风景很优美。
张志和这首词描绘春汛期的景物,反映了太湖流域水乡的可爱。
白鹭就是平常人们叫做鹭鸶的那种水鸟。
远远望去,它的外形有点象白鹤,腿和脖子特别长,便于在水中寻找食物。
“西塞山前白鹭飞”,它们在西塞山前,展翅飞翔,使这个鱼米之乡更显得生趣洋溢了。
“桃花流水”就是桃花水。
南方每年二三月间,桃花盛开,天气暖和,雨水比冬天多,下几场春雨,河水就会上涨,于是逆水而上的鱼群便多起来了。
作者没有简单地说春汛到来,而是用“桃花流水鳜鱼肥”来描写,这就更能勾起读者的想象,使人们似乎看见了两岸盛开的、红艳艳的桃花;河水陡涨时,江南特有的鳜鱼不时跃出水面,多肥大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连云港市中小学、幼儿园优秀教学设计评选诚信承诺书编号:2、教学设计用A4纸、标题3号、正文4号宋体字打印;3、教学设计类别填写范例:小学语文初中物理高中化学职教财会幼教科学、特教音乐、教育督导、学校管理等等。
4、严禁抄袭与仿冒,凡引文要注明出处。
5、申报截止时间为2010年4月20日。
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千古垂钓情【设计思路】:引导学生走进经典诗词的根本,要按照朗读规律,一般要经过读正确、读流利、读出感情这三个阶段。
所以,朗读指导也要体现这样的层次,要体现学生从正确到有感情的过程,每次读要有明确的目的。
上面的读是前两个层次——读正确,把词读得字正腔圆;读流利,读得抑扬顿挫,有板有眼。
指导的要领是先读后导,让学生在读中自己去体悟。
如“其他同学认真听,听是否读的字正腔圆”,“你来读,其他同学仔细听,读词时,注意他句子中间是怎么停顿的?是不是读得有节奏?”,“你有没有注意到,同学在读‘西塞山前白鹭飞’的时,在哪个地方停顿了一下?”等等。
在这样的引导下,学生不仅学的了朗读的基本技巧,而且对词意有了初步的感知,为接下来想象画面、理解词意作好了铺垫。
这首词的意思浅白,贴近生活,学生易于理解;词的画面丰富多彩,有静有动,学生易于想象;词的语言精炼优雅,学生易于鉴赏。
新课标提出:“阅读诗词,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词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因此,本课教学努力体现以读为本的教学思想,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品情;引导学生充分想象,感受如诗如画的美景。
由点及面,通过《渔歌子》这首词将阅读视野引向更广阔的“垂钓”主题。
【教学目标】:1、认识词中的生字,学会3个生字。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词。
2、体会诗词所表现的内容、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培养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学习词的内容,渔歌子想象词中描写的情景。
【教学难点】:1、结合词句展开想象,并能将词中的画面描述出来。
2、由点及面,将阅读视野引向“垂钓”的主题。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朗读和创设情境用的曲子,制作课件。
2、学生课前搜集有关垂钓的诗词。
【教学过程】:一、谈“钓”,激趣。
1、你们自己去钓过鱼吗?什么感觉?(说说钓鱼的经历)。
让学生谈谈自己钓鱼时候的心里感受。
2、在中国古代诗词中,有很多写钓鱼的诗歌。
(课件出示)这些诗句,这些诗人,哪些是你认识的熟悉的?你能将你收集到的关于垂钓的古诗读一读吗?质疑:这些古诗人、词人为什么这样爱钓鱼?二、读“钓”,解情。
1、识词,了解词牌:渔歌子是这首词的词牌,古人用汉字表示音乐的节拍、旋律,这就是词牌。
比如:念奴娇、清平乐、忆江南,还有渔歌子。
(课件出示:渔歌子——词牌,也称渔父。
词——长短句。
)2. 初读,读得字正腔圆。
朗读。
用课件出示课文: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师配乐朗诵。
生倾听,初步感知内容。
(1)生自己读词,把字音读准,把词读正确、流利。
读给同桌听一听。
初步感知内容。
(2)检测初读情况。
学生填写括号里的字,写时要注意什么。
提示学生注意:箬笠是用什么材料做的?与什么有关呢?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呢?蓑衣呢?又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与什么相关呢?你又是怎么看出来的呢。
【设计意图】:问学生,箬笠、蓑衣是用什么做的,可以让学生清楚的记得这两个字与什么有关,写时不再混淆。
括号里的,鹭、鳜、是属于笔画较多的字,这样安排可以加深学生对词中的这几个字的印象,写时不再出错。
指名诵读,师生评议。
同学们,读词的时候如果你能稍加停顿,那就能读出节奏来,读出味道来了,比如说吧,第一句咱们可以这样读“西塞山前/白鹭飞”。
请大家就像这样练着读读整首词。
指名诵读,师生评议。
全班齐读。
师配乐朗诵。
生倾听,再次感知词内容。
3、再读,理解内容。
(1)同学们,读词,读通,读顺还不够,还要读懂它。
接下来,请大家对照注释再读读这首词,想想每句的意思,请你轻轻地读,再用自己的话轻轻地说,看看能不能把话说顺了,说通了,说明白了。
(课件出示加着重号词注释)(不明白的地方还可以和同学一起商量商量。
)(2)师生交流。
如果你能读懂一个词,都是收获。
学懂哪句说哪句。
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理解。
4、品读,想象,品出词中画。
(1)老师配乐朗诵,学生想象画面教师师简介:词的作者是张志和,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是他的好朋友,夸讲他词中有画,画中有词。
读了这么多遍了,你脑海中呈现什么画面了?(闭目,听老师配乐朗诵)读词,将画面说清楚。
老师配乐朗诵,学生想象画面,并让学生说说自己脑海中的画面。
(2).读出词中画你的脑海中有画面了吗?试着读一读,脑中最清晰的那个画面要得让别人也能感受到。
(生朗读)读得有点儿画面的味道了,这样吧,动笔划划,这首词中写了哪些景物?(交流、指名说画面)3.师生共同展示画面,理解词义。
(1)这首词所描绘的画面,不但有山有水,还有声有色呢。
声音在哪里?指名说。
(2)这幅画还在活动呢,你们相信吗?相比较而言那些景物是静止不动的?指名说。
(课件:流水声、鸟鸣声、蛙鸣……)师生总结:总之,这首词所描绘的画面,做到了有山、有水、有声有色,有动有静……从你陶醉的眼神中,我看到你心中的画面了,拿起笔,用心写下那画面。
【设计意图】:边读诗词,边想画面,这是重要的阅读方法。
对于那些景美情深的课文,更适合用这样的方法。
《渔歌子》语言简练,词人用白描的手法,仅仅数十个字,就勾勒出了美丽的江南水乡图。
从语言形式上看十分简单,但内涵却十分丰富,简洁的语言反而给了读者无限想象的空间。
这样边听、边想象画面的做法至少有三点好处:第一、是培养学生的语感,把文字转换成画面是需要靠语感的。
第二、是有助于理解词的意思;第三、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4.用心朗读这首词我们也仿佛身临其境了,现在我们能明白为什么张志和垂钓时全神贯注,而忘记回家了吗?或者说不愿意回家了呢?把自己脑海中的画面说出来。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朗读给大家听一听。
【设计意图】将画画、写字和口语表达有机地结合起来,这不是为了体现学科整合,而是实实在在的语文实践活动。
要写好画面,必须对词有准确的理解;而写画面的过程,也是感悟词意的过程,在相应景物旁写词语,对照画面说话,这样的训练不仅新颖,而且有实效。
5、此景此情,我们情不自禁想吟一曲《渔歌子》。
(师生共同朗诵)6、品出人之情,走进作者的内心。
身临其境的体会钓情。
我们似乎遗忘了什么?是画中的人。
青箬笠,绿蓑衣,只留给我们一个背影,此时,我们一定看到了他的神情了,是什么样的?(指名说)小结:啊,青箬笠,绿蓑衣里藏着是一份悠闲和自在。
来,让我们静静地站在桥上,任清风抚面,任细雨飘洒,任空气的芬芳扑鼻而来,吟诵—(师生共同朗诵)总结读词方法:我们刚才通过词去想象画面,把短短的27个字想象成那么丰富的画面。
这是读诗词的好方法。
【设计意图】诵读是古诗词教学的生命,在诵读中整体感知,在诵读中悟情悟境,在诵读中欣赏抒情。
诵读是诗词教学的手段,也是教学的目标。
三、拓展,品出“钓”中情:读出词中画,还读出词中人,诗词就有这样无限的想象空间。
读诗歌,想象还不够,如果我们了解词人的生平,会有更多的发现。
想了解张志和吗?1.了解背景,课件出示。
张志和是诗人,画家,精通音律。
16岁,写折子给皇帝,写的是治国良方,皇帝很喜欢,赐名“志和”,后来因事被贬官,从此再也不作官,隐居在太湖一带,扁舟垂钓,自称“烟波钓徒”。
他的哥哥张松龄怕弟弟隐居不回家,就作了一首词。
课件出示:他的哥哥张松龄写的诗词:和答弟志和渔父歌(张松龄)乐是风波钓是闲,草堂松径已胜攀。
太湖水,洞庭山,狂风浪起且须还。
让学生试着诵读这首词,并说一说这首词写的是什么。
师生表演:老师当哥哥,学生就是张志和。
一起来一次作诗、和诗吧。
我诵读:乐是风波钓是闲,草堂松径已胜攀,太湖水,洞庭山,狂风浪起且须还。
学生诵读: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若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我诵读:狂风浪起且须还。
学生诵读:斜风细雨不须归。
我诵读:且须还哪!学生诵读:不须归呀!我问:弟弟啊,你为何不归?学生在充分理解、体会张志和当时的处境前提下,身临其境的说出张志和可能会说出的话。
我说:第弟啊,听说你是直钩垂钓,不放鱼饵,你钓到了什么呀?生可能会回答,我钓的是自己悠闲的生活。
我钓的是自由自在的生活。
小结:我们明白了,张志和并非真的在钓鱼!他就这样直钩垂钓,天天在溪流边,这溪流就成了他的一面镜子,每天透过这面镜子,想着想着,仿佛自己就是跟一些神仙高人在谈话。
后来写成《玄真子》。
我们恍然大悟,张志和垂钓,钓来清闲,飘逸。
也只有这样清闲飘逸的心,才会写出这样的千古绝唱。
让我们再来诵读。
(配乐)【设计意图】这是一个很有趣的对话过程,学生很轻松地进入诗中,成为张志和,于是张志和“不须归”的心声从学生的口中涌出,对“钓”的文化含义,学生接受得那么简洁,感悟又那么深刻。
诗词的诵读,便是要在这样入情的心境中,才能有所感悟。
六、延伸,走进诗词中的千古垂钓情。
垂钓,正是有这样丰富的内涵,所以,古诗就有很多写垂钓、渔翁的诗歌。
我们来看一首柳宗元的诗,试着走进这位诗人的内心,并理解他的心里以及处境理解他们为什么如此热忠垂钓。
1.课件出示。
(配情景图)绝句(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你的脑中一定有了很多问号。
指名说、当堂解答。
小结:像张志和一样,他的生命经历不同,对“垂钓”也有不同的体验,所以就有了这些耐人寻味、发人深省的诗歌。
要读懂这些诗歌,我们必须要学会联系诗人的生活经历。
【布置作业】:课外收集一些关于垂钓的诗,诵读,了解作者的身世,理解他们的处境、心境、走进他们的内心,并试着写几篇文包诗,体会千古垂钓情。
【板书设计】:渔歌子西塞山白鹭桃花鳜鱼箬笠蓑衣【教学反思】:纵观诗歌长河,“垂钓”是一个不可少的话题,“垂钓”已成为一个“文化符号”存在于其中。
因此我在上本课之前收集了许多关于垂钓的古诗词,深刻的体捂到隐藏在诗词中的深刻含义,就是千年来士大夫的理想与追求、仕途沉浮的缩影。
如:柳宗元“孤构独钓”之傲气与那份孤独,陆游晚年,也回到故乡绍与镜湖边“闲时钓秋水”,司空曙的“钓罢归来”之闲逸。
我了解了唐代的中国,是当时世界上一个先进文明的国家,是我国文化诗歌发展史上的黄金时代。
《全唐诗》一书的就收录二千多个诗人所作的近五万首诗歌,其中有不少是以垂钓为题材的。
因此我对垂钓诗词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这对我教学本课的《渔歌子》有很大的帮助,也给我很多的启发。
我在教学的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欣赏这首词所描绘的图画,只有让学生进入词中所描绘的特定情境,与词人感同身受,身临其境,这样才能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