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政治 第四课 生产与经济制度教案

合集下载

[高三政治]高考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一第四课生产与经济制度教案.doc

[高三政治]高考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一第四课生产与经济制度教案.doc

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配地位
①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要充分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
联系
②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和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都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数量
分布上占优势,都不仅要有量的优势,更要有质的提高 公有制为主体不等于国有经济为主体。 因为公有制不仅包括国有经济, 还包括集体经济以及
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不能理解为公有制起主导作
司,使村民每年都有分红收入,通过改革,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
B 项符合题意;材料没有
体现该村发展股份合作制经济, A 项不符合题意; C 项说法绝对,排除;集体经济是农村的
用。
2.正确理解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
(1)二者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公有制经济居于主体地位,非公有制经 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占主体地位。
(2)二者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是平等的,都是平等的市场主体。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 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开、 公平公正参与市场竞争、 同等受到法律保护, 依法监管各种所有制
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侧 公有制经济在所有制结构中所占的比
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 在国民经济中所处的地位和对国民
重重
经济性质和发展方向所起的作用
区表 别现
第一,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 势
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 制力上;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
第二,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
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
A.①③ C.②③ 【答案】 A
B.①② D.③④
高频考点三 坚持完善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例 3.作为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试点,某村将闲置多年的
20 亩村办企业用地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1生产与经济制度教学设计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1生产与经济制度教学设计

生产与经济制度教学设计《经济生活》第4课《生产与经济制度》【课标要求】【自主学习】一.体系构建(要求:认真通读教材,完成本课知识结构。

)二.自主探究(课前自主回答完成下列问题,把握教材知识联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问题导航(仔细阅读课本,将问题的有关内容在课本上画出,找出关键词句,试着快速记忆。

)1.如何理解生产决定消费和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2.为什么要大力发展生产力?如何大力发展生产力?3.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内容是什么、为何坚持、怎样坚持?4.国有经济的地位、作用是什么?集体经济的形式、地位及意义是什么?5.公有制主体地位的主要体现及如何增强?(二)近年来,我国信息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越来越高。

随着新一代互联网、新一代移动通信网开始普及,新产品、新服务大量衍生,信息消费需求空间相当可观。

同时人们的生活方式,娱乐方式发生很大变化。

2016年,信息消费规模高达3.9万亿元,带动相关产业新增产出超过1.4万亿元。

中国巨大的网络潜力,正在演化为强大的消费力和经济推动力。

1.随着新一代互联网、新一代移动通信网开始普及,新产品、新服务大量衍生,信息消费需求空间相当可观,同时人们的生活方式,娱乐方式发生很大变化。

这体现经济生活的什么道理?2.近年来,我国信息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越来越高,并带动相关产业新增产出超过1.4万亿元。

这体现经济生活的什么道理?3.通过材料可以看出生产和消费的关系是怎样的?(三)我国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明确禁止准入的领域和行业,这是否会损害公有制的主体地位?这样做是在落实什么要求?【释疑解惑】一. 正确理解生产与消费的关系1.生产与消费相互影响、互为动力,但不相互决定。

在生产与消费的关系中,生产的决定作用是第一位的,消费的反作用是第二位的,不能把二者等量齐观,不能认为二者相互决定,生产与消费相互影响是正确的。

2.“生产决定消费”的四个表现的区分。

(1)侧重点各不相同①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这是消费什么的问题。

第四课 生产与经济制度(教案)

第四课 生产与经济制度(教案)

第四课生产与经济制度一、教学目的㈠知识目标1.理解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

2.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3.懂得社会主义大力你、发展生产力的积极意义。

4.懂得发展的意义。

5.了解我国的工作中心。

6.了解社会主义改革的实质。

7.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容。

8.理解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地位。

9.了解公有制经济的构成。

10.理解国有制经济、集体经济的含义和作用。

11.了解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含义。

12.理解公有制主体地位的内涵。

13.理解如何增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14.了解各种非公有制经济的含义及作用。

15.理解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的关系。

16.懂得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决定因素。

㈡能力目标1.通过对生产与消费之间辩证关系的学习,初步培养学生辩证思维的能力。

2.准确认识生产在社会主义经济生活中的决定性作用,从而培养正确认识我国当前为什么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洞察力。

3.辨识不同经济实体所有制性质的能力。

㈢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深刻领会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2.牢固树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的观念,自觉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坚定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具有无比优越性的信念。

3.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大力推进自主创新。

4.树立多种所有制平等竞争的观念。

5.树立诚信经营、合法经营的观念。

6.树立劳动关荣、劳动伟大、劳动平等的观念以及树立正确的择业、就业观念、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的观念。

7.树立勤俭节约、科学理财的观念。

二、教学过程和教学环节㈠旧课复习:1.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有哪些?2.消费的类型有哪些?3.消费结构与恩格尔系数?4.人们有哪些消费心理?5.坚持理性消费的原则有哪些?㈡新课学习:1.生产决定消费,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2.消费对生产具有重要的反作用,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

高中政治 2.4《生产与经济制度》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政治 2.4《生产与经济制度》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第二单元投资与创业第四课生产与经济制度一、内容标准二、知识纵横(一)发展生产,满足消费1.生产决定消费教材在这一知识点中讲了两个层次,一是生产决定消费,二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重点把握生产决定消费的四个方面。

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2.消费反作用于生产这一知识点也分为两个层次,一是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二是社会再生产过程的四个环节。

消费反作用生产。

消费的发展促进生产的发展,消费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

社会再生产就是生产过程的不断重复和更新,社会再主产过程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这样相互会系的四个环节。

其中,直接生产过程是起决定作用的环节;分配和交换是联结生产与消费的桥梁和纽带,对生产和消费有着重要的影响;消费是物质资料生产总过程的最终目的和动力。

(这四个环节的关系,应具体把握)3.大力发展生产力(1 )我国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必然性和必要性。

(2)我国大力发展生产力的主要措施(二)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1.公有制为主体(1)公有制的含义。

明确公有制经济由国有经济、集体经济和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构成。

(2)国有经济。

这是本框重点,主要弄清以下三点:①国有经济的含义。

②主导作用。

其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包括两点内容:第一,强调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第二,国有经济要提高自己的整体质量和竞争力,引导和影响其他所有制经济的发展。

③发展壮大国有经济的重要意义。

结合课本上的例子说明,改革开放以后,虽然我国国有经济的比重下降了,但其控制力却得到了增强。

(3)集体经济。

主要弄清三点:①含义;②具体形式;③作用。

(4)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主要弄清两点:①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含义;②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属于公有制经济。

高中政治第四课-生产与经济制度-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教案-新人教版必修

高中政治第四课-生产与经济制度-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教案-新人教版必修

第四课生产与经济制度——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自主学习】课前:自主完成课堂:学生展示,时间:平行班10分钟,奥赛班6分钟一、公有制为主体1.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2.公有制经济地位:。

组成部分:。

(1)国有经济:含义:。

地位:。

作用:。

意义:。

(2)集体经济:含义:。

地位:。

作用:。

(3)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体现:①。

②。

(4)增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的措施:①。

②。

【知识理解】公有制经济的内容(公有制经济成分比较)1.基本经济制度不同于经济制度。

之所以用“基本”,是因为在生产关系的构成中,所有制处于基础地位。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一般包括所有制结构和分配制度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专指所有制经济。

2.公有制占主体地位,绝不能认为是国有经济占主体。

国有经济比重下降,并不会改变我国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

3.公有制经济占主体地位,是就全国而言的,并不是公有经济在各个行业和各个地区必须占一半以上或占主体地位。

【判断】1.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即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处于主体地位。

()2.公有制经济就是指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

()3.公有制经济发挥主导作用,国有经济必须占主体地位()4.公有制的主体地位要求在任何地方都占优势()【试题演练】1.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对“公有制为主体”的正确理解是()A.公有制在各个领域都必须占支配地位B.在混合所有制经济中,公有制成分必须保持在50%以上C.公有制在各个地方都必须保持优势D.公有资产要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要控制公民经济命脉2.有经济学家指出:“没有公有制为主体,中国的国体必然动摇。

”下列有关生产资料公有制的认识正确的是( )①它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②其主体地位体现在国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③公有制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④要增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必须推动国有资本更多投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3.在新农村建设中,某村村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村集体以农田水利设施和部分建筑物入股,与一花卉经营商合作成立了股份有限公司,村民和村集体都成为公司的股东,村民同时成为公司的雇员。

生产与经济制度教案

生产与经济制度教案

生产与经济制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产与经济制度的基本概念和内涵。

2. 使学生掌握不同经济制度下的生产方式和经济特点。

3. 培养学生分析、比较不同经济制度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思维水平。

二、教学内容:1. 生产与经济制度的基本概念2. 不同经济制度下的生产方式和经济特点3. 我国现行的经济制度及其优势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生产与经济制度的基本概念,不同经济制度下的生产方式和经济特点,我国现行的经济制度及其优势。

2. 教学难点:不同经济制度下的生产方式和经济特点的比较分析。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生产与经济制度的基本概念,分析不同经济制度下的生产方式和经济特点。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不同经济制度下的生产方式和经济特点。

3.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培养他们分析、比较不同经济制度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生产与经济制度的基本概念,引发学生兴趣。

2. 讲解生产与经济制度的基本概念:阐述生产与经济制度的关系,解释不同经济制度的内涵。

3. 分析不同经济制度下的生产方式和经济特点:分别介绍几种常见的经济制度,如封建制度、资本主义制度、社会主义制度等,并分析其生产方式和经济特点。

4. 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让学生了解不同经济制度下的生产方式和经济特点。

5. 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比较不同经济制度下的生产方式和经济特点,分析各自的优势和不足。

6.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我国现行的经济制度及其优势。

六、教学延伸:1. 对比分析:引导学生对不同经济制度进行对比分析,深入了解各自的生产方式和经济特点。

2.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了解我国现行的经济制度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和优势。

3. 跨学科学习:结合历史、政治等学科,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经济制度的发展和变迁。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他们的学习状态。

《生产与经济制度》教案

《生产与经济制度》教案

生产与经济制度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生产与经济制度的概念和基本原理。

2.掌握不同经济制度的特点和优缺点。

3.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思辨能力,对不同经济制度进行评价和比较。

二、教学内容1. 生产与经济制度的概念•生产的基本概念和要素•经济制度的定义和功能•生产与经济制度的关系2. 不同经济制度的特点和优缺点2.1 市场经济制度•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和运行机制•自由竞争和资源配置的优势•市场失灵的问题和解决方法2.2 计划经济制度•计划经济的基本原则和实施方式•国家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和影响•计划经济的局限性和转型问题2.3 混合经济制度•混合经济的定义和特点•政府和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相互作用•混合经济制度的优势和挑战3. 经济制度的评价和比较•以效率为评价标准的比较•以公平性为评价标准的比较•不同经济制度的演变和选择问题三、教学方法1.探究式教学法:通过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收集资料和进行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参与,加深对生产与经济制度的理解。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生活中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制度案例,帮助学生掌握经济制度的特点和优缺点。

3.比较研究法:通过比较不同经济制度在资源配置、效率和公平等方面的差异,培养学生进行分析和评价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生产与经济制度的概念1.导入: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入生产和经济制度的概念。

2.介绍生产的基本概念和要素,解释经济制度的定义和功能。

3.探究式学习:分小组讨论,收集并分析不同人群对生产和经济制度的理解与认识。

4.总结归纳:由学生讲述各组的讨论成果,形成对生产和经济制度的共识。

第二课时:市场经济制度1.复习:回顾生产与经济制度的基本概念和关系。

2.介绍市场经济制度的概念和基本原则,解释自由竞争和资源配置的优势。

3.案例分析:分析现行市场经济国家的经济模式和特点,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讨论。

4.总结归纳:总结市场经济制度的特点和优势,梳理市场失灵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第三课时:计划经济制度1.复习:回顾市场经济制度的基本原则和优势。

第四课 生产与经济制度 教学设计 教案

第四课 生产与经济制度 教学设计 教案

第四课生产与经济制度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经济生产劳动的基本形式,认识劳动分工和产业化生产方式的优缺点。

2.了解不同的经济制度,了解三种典型经济制度的特点和优缺点。

3.了解新型经济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和特点。

二、教学内容1.经济生产的基本形式2.分工和产业化生产方式3.不同的经济制度4.新型经济和经济全球化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2.讨论法3.案例分析法4.小组讨论法四、教学过程设计第一步:引入新课(1)问:我们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物品从何而来?(2)引出新课题:经济生产的基本形式第二步:经济生产的基本形式(1)讲解生产方式的发展历程(2)阐述手工劳动和机器劳动的基本特征(3)介绍劳动分工和产业化生产方式的优缺点第三步:不同的经济制度(1)小组讨论:中央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区别何在?(2)讲授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原理和特点(3)阐述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原理和特点(4)分析三种经济制度的优缺点第四步:新型经济和经济全球化(1)小组讨论:新型经济与传统经济的区别(2)案例分析:分析经济全球化对不同国家经济的影响(3)讲述新型经济和经济全球化的主要特点和发展趋势第五步:总结归纳(1)回答问题:什么是经济生产的基本形式?(2)总结三种经济制度的优缺点(3)归纳新型经济和经济全球化的特点和趋势五、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应包括学生能力的评价和教学过程的评价两个方面。

对学生能力的评价包括对学生思维活动的评价和对学生动手能力的评价。

对教学过程的评价包括对教学方法的评价和对教学效果的评价。

政治必修一第四课:生产与经济制度

政治必修一第四课:生产与经济制度

——人类消费所需要的一切商品和服务都靠生产创造出 来,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1、生产与消费 (1)生产决定消费
——思考:生产通过哪些方面来决定消费?
▶封建帝王是最高统治者,几乎要什么有什么,但是他 有现在我们生活的这些东西消费吗?说明什么?
①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
②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
《经济生活》高一教案
第四课 生产与经济制度
2013—2014学年
一、发展生产、满足消费
阅读思考
1、生产与消费有什么关系?
2、生产对消费的决定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3、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4、为什么要大力发展生产力?如何大力发展生产力?
生产与消费谁决定谁?
生产决定消费
——人们的消费,从根本上讲不是由主观愿望决定的, 而是由客观的物质生产状况决定的。
——物质资料的生产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观察· 思考
——几年前,为适应人们对彩电、冰箱需求的增长,彩 电业、冰箱业迅猛发展;目前,住房和汽车已成为人们 新的需求热点,房地产业、汽车制造业及相关产业正迅 速发展。 (2)消费反作用于生产 消费对生产有 什么影响?
——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 生产发展。
造新的劳动力
▶注意误区: 1、消费总是对生产起促进作用。 ☞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具有两重性:科学合理的消费对 生产具有促进作用,不健康、不合理的消费对生产起着 阻碍作用。 2、消费是生产的动力,高消费必然带来生产高速发展。 ☞一方面,消费确实是生产的动力,消费需求的生产和 增长,一定程度会带动生产的投入和发展。同时,消费 为生产创造新的劳动力,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 者的积极性,促进生产的发展。 另一方面,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具有两重性,我国还是 个发展中的国家,应该提倡个人消费与基本国情相适应, 提倡适度消费,反对超前消费和不顾生存力发展的高消 费。

高三政治一轮复习:必修1 第4课生产与经济制度 教案

高三政治一轮复习:必修1 第4课生产与经济制度 教案

必修1 第4课生产与经济制度一、复习目标1.一种制度: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2.两对关系:生产与消费的关系、公有制与非公有制的关系。

3.三种经济成分:公有制经济的三种经济成分、非公有制经济的三种经济成分。

4.四个地位和作用: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非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国有经济的地位和作用。

二、复习要点1.生产与消费: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发展生产的意义。

2.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国有经济及其主导作用;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三、课时安排两课时四、授课过程考点精析考点一生产与消费1.生产决定消费(1)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

(2)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

(3)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

(4)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2.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1)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

(2)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

(3)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

(4)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能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温馨提示: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3.社会再生产过程(1)内容: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

(2)关系:直接生产过程是起决定作用的环节;分配和交换是连接生产与消费的桥梁和纽带,对生产和消费有着重要的影响;消费是物质资料生产总过程的最终目的和动力。

4.发展生产的意义(1)必然性: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是解决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需要,是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必须牢牢把握的一条基本要求。

(2)要求:①必须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决不能有丝毫动摇。

要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②加快生产力发展必须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

③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必须加快科学技术的发展,大力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

高中政治 第四课 生产与经济制度-生产发展 满足消费教案1 新人教版必修1-新人教版高一必修1政治教

高中政治 第四课 生产与经济制度-生产发展 满足消费教案1 新人教版必修1-新人教版高一必修1政治教

第四课生产与经济制度——生产发展满足消费【自主学习】学生展示,时间:平行班8分钟,奥赛班5分钟一、生产发展满足消费(一)生产与消费1、生产决定消费(1)根本因素:人们的消费,从根本上讲,是由客观的物质生产状况决定的。

(2)表现:;;;。

(3)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知识理解】【试题演练】(2013年某某卷)亨利·福特曾说过:“如果我最初问消费者他们想要什么,他们会告诉我‘要一匹更快的马!’”。

有人说,如果真这样,汽车大王就不会出现了。

材料体现的经济学道理是()A. 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B. 产品开发不需要考虑市场需求C. 产品开发要利用人们的求异心理D. 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会引导生产2、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

(1)。

生产出来的产品被消费了,这种产品的生产过程才算最终完成。

(2)。

消费所形成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导向作用。

(3)。

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4)。

3、社会再生产的四个环节及各环节间的关系(1)环节:、、、四个环节。

(2)关系:直接生产过程是;分配和交换是,对生产和消费有着重要的影响;消费是生产总过程的。

【知识理解】1.在生产与消费的关系中,生产的决定作用是第一位的,消费的反作用是第二位的,不能把二者等量齐观,也不能认为二者互相决定。

生产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首要环节,它决定着其他环节。

2.“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和“消费是生产的动力”(1)“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是指生产的发展,一方面推动人们收入的增长,扩大消费。

另一方面,增加消费的数量和降低消费的价格,从而使人们的购买能力得到提高。

(2)“消费是生产的动力”是指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会带动一个产业甚至是几个相关产业的出现和成长。

【判断】1.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因此消费对生产起决定作用()2. 消费促进生产。

()【试题演练】1.2013年8月14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

高中政治 第四课 生产与经济制度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新人教版高一必修1政治教案

高中政治 第四课 生产与经济制度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新人教版高一必修1政治教案

第二单元生产、劳动与经营第四课生产与经济制度第一框发展生产满足消费【教学目标】理解生产与消费的关系【教学重点】生产与消费的关系【教学难点】生产与消费的关系【教学方法】理论与生活相结合,引导、自主探究相结合,讲授法【导学】一、生产与消费的关系探究1 课本P28生产决定消费的、、,并为消费创造。

从一定意义上讲,人类的历史就是发展的历史.,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例1】“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

”从经济学角度看,要让老百姓活得更有尊严,最根本的是()A.发展经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 B.维护劳动者各项合法权益C.给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D.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探究2 中国汽车消费每增加1万辆,将拉动GDP增长88.82亿元,钢产量增加14.1万吨,合成橡胶产量增加0.1万吨,公路里程增加428.8公里。

思考:消费对生产有何作用?2①生产出来的产品被了,这种产品的生产过程才算最终完成. (消费是生产的最终目的)②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节和升级起作用③一个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④消费为生产创造出,能提高劳动力的,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总结:社会再生产过程包括、、、四个相互联系的环节。

其中,直接生产过程起作用;分配和交换是连接生产与消费的和;消费是物质资料生产总过程的和动力。

【例2】月饼是中国传统的节日食品。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中秋月饼的消费日益多样,除枣泥、豆沙等传统月饼外,消费者也开始购买海鲜、木瓜、冰激凌等新式月饼。

多样化的月饼消费( )A.取决于月饼消费观念的多样化 B.导致了月饼消费结构升级C.促进了月饼生产的多样化 D.促进了月饼质量的提高二、大力发展生产力1、为什么要大力发展生产力(1)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社会的主要矛盾,为了解决这个矛盾,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这是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必须牢牢把握的一条基本要求。

生产与经济制度教案

生产与经济制度教案

生产与经济制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经济的性质和地位。

2. 使学生理解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原则及其意义。

3. 培养学生运用经济制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2. 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经济的性质和地位。

3. 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原则及其意义。

三、教学难点:1. 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区别和联系。

2. 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实践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导入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我国经济制度的性质和地位。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具体案例理解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原则及其意义。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我国的经济制度,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知识讲解:讲解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经济的性质和地位,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原则及其意义。

3. 案例分析:选取典型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实施情况,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结合案例和教材内容,探讨如何运用经济制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5. 总结提升:对课堂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经济的重要性,以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在实践中的应用。

6. 布置作业:设计相关练习题,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采用课堂问答、练习题和小组讨论等方式,评价学生对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经济性质和地位以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原则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关注学生在讨论和分析案例时的思维过程和方法,评价学生的合作学习和问题解决能力。

七、教学拓展:1. 结合时事政治,让学生关注我国经济制度的改革和发展,了解相关政策动态。

2. 组织学生参观企业,了解企业经营和发展过程中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实践应用。

第四课生产与经济制度教学设计教案

第四课生产与经济制度教学设计教案

第四课生产与经济制度教学设计教案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识记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具体内容,各种经济成分的含义、地位和作用;理解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和主体地位的体现,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依据能力目标:提高全面分析问题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在现实生活中,能够区分出各种经济成分,并说明它们的作用。

结合事例说明,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完全可以在市场竞争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认识到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适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有利于促进我国生产力的发展。

2. 教学重点/难点公有制主体地位的表现与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3. 教学用具多媒体4. 标签新授课教学过程多媒体【导入】用一些图片展示中国当代经济的发展。

【导入新课】引出一国经济发展和国家经济制度的关系,从而引出本框题要学习的内容,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讲授新课】一、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对这一内容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第一是要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有一个宏观的把握,即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由此明确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以公有制为主体”,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否定了过去在所有制关系上盲目追求“一大二公”、“纯而又纯”的单一公有制的模式;另一方面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同时要坚持公有制的基础性地位。

再者,从两个角度来分析坚持这一基本经济制度的原因,一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原理,一是坚持这一制度的作用。

这项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从根本上说是由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决定的,具体说来是由我国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的既然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这样,那么,接着我们来学习其具体的内容,首先;二、公有制为主体1,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含义、范围全面认识、科学界定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含义,即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高一政治教案第四课生产与经济制度

高一政治教案第四课生产与经济制度

第四课生产与经济制度第四课生产与经济制度一、基础知识结构(一)发展生产、满足消费1、生产与消费的关系:(1)生产决定消费:①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②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③消费的质量和水平;④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人类消费所需要的一切商品和服务都靠生产创造出来,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2)消费对生产具有重要的反作用:①消费对生产具有重要的反作用,消费的发展促进生产的发展。

a、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只有生产出来的产品被消费了,这种产品的生产过程才算最终完成。

b、消费是生产的动力:a、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高速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b 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

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c 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并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②消费阻碍生产的发展:不科学、不健康的消费,阻碍生产的发展。

(3)社会再生产:①含义:任何社会都需要生产过程的不断重复和更新,这就是再生产。

②内容:生产、分配、交换、消费③四环节之间的关系:直接生产过程是起决定作用的环节;分配和交换是连接生产与消费的桥梁和纽带,对生产和消费有着重要的影响;消费是物质资料生产总过程的最终目的和动力。

2、大力发展生产力(1)为什么要大力发展生产力?①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是社会的主要矛盾。

为了解决这个矛盾,必须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这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②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为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才能摆脱经济文化落后状态,缩小历史遗留下来的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赶上以至超过发达国家,充分显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才能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

(2)如何发展生产力?①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我们国家的根本任务。

为此,一定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高中政治生产与经济制度集体备课教案

高中政治生产与经济制度集体备课教案

⾼中政治⽣产与经济制度集体备课教案第四课⽣产与经济制度集体备课教案第⼀框:发展⽣产满⾜消费考点1:⽣产与消费辩证关系(预测题型:选择、简答)(1)⽣产决定消费第⼀,⽣产决定消费的对象。

第⼆,⽣产决定消费的⽅式第三,⽣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平。

第四,⽣产为消费创造动⼒。

(2)消费对⽣产起着重要的反作⽤,消费的发展促进⽣产的发展。

第⼀,消费是⽣产的⽬的。

只有⽣产出来的产品被消费了,这种产品的⽣产⾏为才算真正完成。

社会再⽣产过程包括⽣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

消费是⽣产总过程的⽬的。

社会主义⽣产的⽬的就是满⾜⼈民群众⽇益增长的物质和⽂化⽣活的需要,即为了满⾜⼈们的⽣活需要。

第⼆,消费调节⽣产。

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

需求的数量和质量调节供给的数量和质量。

理解:⼀⽅⾯:消费扩张——供不应求——价格上涨——⽣产扩⼤消费萎缩——供过于求——价格下降——⽣产缩⼩另⼀⽅⾯:消费市场的状况和变化趋势,对⽣产能否顺利进⾏具有极⼤的影响,对企业起着导向作⽤。

在当前的经济⽣活中,⽣产者都懂得这个道理,什么时候及时、准时地掌握了市场动向,从⽽及时地调整经营⽅向或产品品种,就会占领市场,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相反如果不注意市场需要及其变化,就会盲⽬做出错误决策,以⾄造成灾难性的后果。

第三,消费是⽣产的动⼒。

⼀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个产业甚⾄⼏个相关产业的出现和成长。

如当前汽车消费成为热点,从⽽带动汽车产业和汽车相关产业的发展。

注:“⽣产为消费创造动⼒”和“消费是⽣产的动⼒”的内涵不同。

“⽣产为消费创造动⼒”是指:⽣产⼒的发展,⼀⽅⾯推动⼈们收⼊的增长,另⼀⽅⾯增加消费品数量和降低消费品价格,从⽽使⼈们的购买能⼒得以提⾼。

“消费是⽣产的动⼒”是指:⼀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个产业甚⾄⼏个相关产业的出现和增长。

第四,消费为⽣产创造出新的劳动⼒,提⾼劳动⼒的质量,提⾼劳动者的⽣产积极性。

生产与经济制度教案

生产与经济制度教案

生产与经济制度教案一、课程介绍本课程着重介绍生产和经济制度的基本概念以及其在社会中的作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了解各种生产方式的特点,了解经济制度的不同类型以及它们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1.了解生产方式的基本概念。

2.掌握常见生产方式的特点,包括采矿业、农业、工业等。

3.了解经济制度的不同类型,包括市场经济、计划经济等。

4.了解经济制度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5.讨论经济制度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和启示。

三、教学重点1.生产方式的基本概念2.常见生产方式的特点3.经济制度的不同类型及其影响4.经济制度在社会中的作用四、教学内容1. 生产方式生产方式是指人类在满足物质需要的过程中所采用的一种经济形态。

生产方式在社会形态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不同的生产方式对社会的影响也不尽相同。

常见的生产方式包括:•采矿业•农业•工业采矿业是以提取地下和水下的矿产资源为主要手段的生产方式。

在采矿业中,劳动力对生产力的作用比较小,能源和机械设备是生产力的关键。

采矿业对环境和自然资源的破坏比较大。

农业是通过耕种、养殖、渔业等方式满足人们的食品、纤维品和能源等生产方式。

农业生产以人的劳动力为主,以土地、水资源为生产工具。

在农业中,天气、地形、水源等自然因素对生产力的影响比较大。

工业是指以机器和科技手段为主要手段的生产方式。

在工业中,生产力的核心是机器和科技,劳动力在生产中往往是配角。

工业生产通常需要大量的能源和原材料,并产生大量的污染物和废料,对环境的破坏也比较大。

2. 经济制度经济制度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实现资源配置和分配的过程中所采用的一种经济形态。

不同的经济制度对资源的利用和生产力的发展都有不同的影响。

常见的经济制度包括:•市场经济•计划经济市场经济是以市场为基础的经济制度,它通过市场机制实现资源的配置和价值的评估。

在市场经济中,企业和个人为追求经济利益而行动,市场价格反映了资源供求关系和成本效益。

(新)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1第四课《生产与经济制度》教案(共2课时,极品)

(新)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1第四课《生产与经济制度》教案(共2课时,极品)

第四课第1课时《发展生产满足消费》【三维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识记生产与消费的关系、社会再生产四个环节、发展生产力的决定因素。

2.理解我国大力发展生产力的意义。

3.运用生产与消费的关系,解释现实生活中的相关经济现象。

二、能力目标通过对“生产与消费关系”的学习,培养学生从实例中分析认识生产的决定作用,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的观察、分析问题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框学习,使学生衷心拥护中国共产党,拥护初级阶段基本路线,认识社会主义根本任务,自觉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教学重难点】生产与消费的关系;如何大力发展生产力。

【教学方法】运用“学讲”式教学,积极采用启发式、谈话法、情绪激励法。

【教具】电脑多媒体【教学过程】【预习导学】自学要求:自主阅读课本28—30页。

结合学习目标梳理出本框题要掌握的问题有哪些?注意:找出问题的角度、关键词)【知识清单】1.决定消费的根本因素是什么?2.生产如何决定消费?3.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是如何体现的?4.社会再生产的四环节是什么?各起到什么作用?5.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什么?如何解决这一矛盾?6.如何大力发展生产力?7.全面深化改革的内涵是什么?判断:(1)生产与消费二者互相起决定作用。

()(2)生产是消费的目的和动力。

()(3) 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4)会再生产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这样相互联系的四个环节。

()(5)分配是物质资料生产总过程的最终目的和动力。

()【合作探究】1、生产决定消费拿出普通的华为荣耀手机(没有拍照功能)和最新款Mate 9手机,再请一学生拍照,然后请这位学生把照片展示给大家看看。

这部普通的手机为什么不能拍出照片,而Mate 9手机却能拍出精美的照片?这在经济学上说明了什么道理?引出观点:(1)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学生举例分析。

先请学生简单介绍一下Mate 9手机的功能。

总结:刚才听了这位同学的简单介绍,我感觉这个Mate 9手机功能强大。

政治必修一第四课:生产与经济制度

政治必修一第四课:生产与经济制度

小结
课堂巩固
1、自从彩电、冰箱、洗衣机普及后,家电消费
进入了新一轮消费升级,液晶电视、无氟冰箱、
智能洗衣机等新一代“领航产品”的出现,带动
了城市新的消费热点。这体现的经济学道理是
A.生产决定消费,没有生产就没有消费
A
B.消费反作用于生产,消费是生产的动力
C.新的消费热点能带动新的产业的出现和成长
④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提高劳动力的
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积极性——消费为生产创 造新的劳动力
▶注意误区:
1、消费总是对生产起促进作用。 ☞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具有两重性:科学合理的消费对 生产具有促进作用,不健康、不合理的消费对生产起着 阻碍作用。
2、消费是生产的动力,高消费必然带来生产高速发展。
业的出现
④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5、目前,每年我国生产汽车1379.1万辆,居世
界第一。汽车生产的大发展,使人们对家庭轿车
的向往更强烈。这说明( )
A.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
B.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C.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
B
D.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
6、著名经
社会再生 产过程的 四个环节
交换 分配
桥梁和纽带
决定作用
桥梁和纽带
2011年世界各国GDP排名及人均GDP排名
排名 国家和地区 1美国 2中国 3日本 4德国 5法国 6巴西 7英国 8意大利 9俄罗斯 10印度
GDP(亿美元) 150648 69885 58554 36286 28083 25179 24810 22457 18849 18434
2、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占支配 地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投资与创业
第四课生产与经济制度复习讲义
一、发展生产满足消费
1、生产与消费的关系:从根本上讲,人的消费是由客观的物质生产状况决定的。

(1)生产决定消费:生产决定消费对象,生产决定消费方式,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从一定意义上说人类的历史就是生产发展的历史。

(2)消费对生产有重要的反作用,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的发展。

①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

②消费是生产的目的。

只有生产出来的产品被消费了,这种产品的生产行为才算最终完成。

③消费是生产的动力。

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

④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能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3)社会再生产过程的四个环节:生产、分配、交换、消费。

①社会再生产:社会生产过程的不断重复和更新。

②关系:直接生产过程是起决定作用的环节;分配和交换是连结生产与消费的纽带,对生产和消费有重要的影响;消费是物质资料生产过程的最终目的与动力。

2、大力发展生产力
(1)原因:
①必要性:
理论上:A.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B.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现实中:A.大力发展生产力,是由我国社会主义主要矛盾决定的。

我国目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是社会的主要矛盾。

为解决这一矛盾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这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和本质要求。

B.大力发展生产力,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我们国家的根本任务。

②重要性: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为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起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才能充分显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才能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

(2)大力发展生产力的途径:
①必须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②必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

③必须加快科学技术的发展,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

④必须通过改革,调整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部分。

要通过改革,完善社会主义的各项基本制度,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二、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1、公有制
(1)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公有制经济的内容(公有制经济成分比较)
(2)公有制的实现形式:
①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如股份制,股份合作制,都可成为公有制经济的实现形式。

②股份制企业,如果国家和集体控股,则具有明显的公有性。

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可以增强公有制经济的活力,提高企业和资本的运作效率,扩大公有资本的支配范围,增强公有制的主体作用。

(原因意义)
(3)公有制主体地位的主要体现:
①在全国范围内,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既要有量的优势,又要注重质的提高。

②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即体现在控制国民经济发展方向,控制经济运行的整体态势,控制重要稀缺资源的能力上。

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

(4)如何增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①必须深化国有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健全现代企业制度,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

②必须推进集体企业改革,发展多种形式的集体经济、合作经济。

2、我国现阶段的非公有制经济:
(1)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形式比较:
(2)地位: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重要经济形式,促进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

3、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必然性。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适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的状况。

实践证明,它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必须坚持和完善这一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的新格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