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系列微课1

合集下载

实验微课1聚焦显微镜观察及物质结构鉴定类实验

实验微课1聚焦显微镜观察及物质结构鉴定类实验
蝗虫精母细胞 相关细胞 浸泡后的花生米
2.七类物质鉴定和提取类实验
实验名称
试剂
淀粉的鉴定
碘液
还原糖的鉴定
斐林试剂
脂肪的鉴定
苏丹Ⅲ(或苏丹Ⅳ)染液
蛋白质的鉴定
双缩脲试剂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提取液:无水乙醇; 分离液:层析液酒Fra bibliotek的鉴定 鉴定CO2
重铬酸钾溶液 澄清石灰水
颜色 蓝色 砖红色沉淀 橘黄(或红)色 紫色 ①胡萝卜素:橙黄色 ②叶黄素:黄色 ③叶绿素a:蓝绿色 ④叶绿素b:黄绿色
实验演练
栏目索引
4.下列有关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D ) A.使用双缩脲试剂检测蛋白质时,需要将A液和B液等量混合均匀后再加入 组织样液 B.紫色洋葱鳞片叶内表皮是用于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的理想材料 C.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将会出现滤纸条上最宽的色素带呈黄绿 色 D.健那绿可以将活细胞中的线粒体染成蓝绿色
实验演练
栏目索引
解析 使用双缩脲试剂检测蛋白质时,先向组织样液中加入A液(0.1 g/ mL的氢氧化钠溶液)1 mL,摇匀后再加入B液(0.01 g/mL的硫酸铜溶液)4滴,摇 匀,A错误;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是用于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的理想材料, B错误;绿叶中的色素,蓝绿色的叶绿素a含量最多,因此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 分离实验中,滤纸条上将会出现的最宽的色素带呈蓝绿色,C错误;健那绿染液 是专一性染线粒体的活细胞染色剂,可使活细胞中的线粒体呈现蓝绿色,而细 胞质接近无色,D正确。
实验演练
栏目索引
2.下列是以洋葱为材料进行实验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C ) A.经染色后,在高倍镜下能观察低温诱导洋葱细胞染色体数加倍过程 B.经染色后,在高倍镜下能观察到洋葱根尖分生区多数细胞的染色体 C.洋葱鳞片叶细胞在发生质壁分离复原时,细胞的吸水能力逐渐降低 D.内表皮经甲基绿吡罗红染色后,能观察到细胞中大部分区域呈绿色

高中教育生物人教版必修1 微课染色体和染色质的关系

高中教育生物人教版必修1 微课染色体和染色质的关系
人教版 高中生物 必修1 第3章 第3节 第3个微课
B1.3.3.3 染色体与染色质的关系
重难点讲解
染色体和染色质的关系
一、染色体与染色质的形态
组蛋白
染色质
高度螺旋、 变短、变粗
染色体
组成成分(蛋白质+DNA)
本质:同种物质在不同时期细胞中的两种状态
染色体与染色质的比较
项目 名称
高度螺旋、 变短、变粗
解螺旋、成 为细丝状
典型例题
染色体和染色质的关系
下列对染色体和染色质的描述错 误的是( B)
A.染色质是细胞核内易被碱性染料染成 深色的物质
B.染色质和染色体的形态结构、化学成 分完全相同
C.染色体或染色质的主要成分是DNA和 蛋白质
D.染色体或染色质存在于真核细胞中
变式题
染色体和染色质的关系
以下关于染色质和染色体关系的 叙述中,正确的是 ( )C
解析
染色体和染色质都是由DNA和蛋白 质组成,可以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 间期和末期以染色质的形式存在, 前期螺旋化、缩短变粗形成染色体, 末期解螺旋,变细长的染色质;因 此染色体和染色质的关系是同一物 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存在状态,故 选C。
审题
本题考查的是染色体与染色质之间 的关系。
思路点拨
回忆染色体与染色质在成分、特性、 功能上的相同点,逐一对选项判断。
解析
染色质是细胞核内易被碱性染料染 成深色的物质,A正确;染色体呈 棒状或圆柱状,染色质呈细长的丝 状,B错误;染色体或染色质的主 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C正确;只 有真核细胞中存在染色体或染色质, D正确。
易错易混点总结
染色体和染色质的关系
染色体和染色质不是两种不同的物质,而是同种物质 在不同时期细胞中的两种状态。

高中生物新人教版教案-免疫调节微课-国赛一等奖

高中生物新人教版教案-免疫调节微课-国赛一等奖

《免疫调节》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免疫调节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2章第四节,本节内容是动物和人体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之一,但不同于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作用,免疫系统可以对付入侵机体的病原体和体内出现衰老的、受损伤的和异常的细胞,学习完免疫调节可以形成稳态调节机制的整体网络。

个体生物学水平上需要维持稳态,后面学习的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层次上也需要维持稳态,所以本节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目标课程标准为“概述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认知水平,将教学目标分为三个层次。

1知识目标①概述免疫系统的组成;②描述B细胞、T细胞的起源和分化;③概述免疫的类型;④阐明抗原和抗体的概念;⑤说出体液免疫的过程(为本节重点及难点)。

2能力目标进行观察、分析、识图和归纳。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确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增强机体免疫能力。

三、教学方法高一学生在初中生物中学习过免疫与健康方面的知识,而且从小就接种过疫苗,所以对免疫有一定的了解,因此,对于简单的内容,主要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整理归纳;对于复杂的内容,通过学生观察、讨论,在辅助教师的适当启发和点拨来解决。

依据课程标准“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在讲清抗原、抗体的概念等,建立起本节学习的新基础后,通过利用教材中提供的体液免疫过程示意图,创设问题情境,组织好学会讨论,引导学生探究新知,最后引导学生用图解的形式归纳出体液免疫的过程,达到突破重难点的目的。

四、教学过程新课程理念强调,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学生学习活动的合作者、指导者,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因此,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并结合我校学生实际,在不用多媒体资源的情况下达到教学效果。

教学过程如下:1.复习提问内环境的概念意义等内容,目的是巩固旧知。

2.探究新知导入上课伊始,课件投影一名虚拟学生李桢的医院血检报告单,怎么解读报告单如何看待李桢同学3项指标超标以问题情境引入课题。

优秀高中生物微型课教案

优秀高中生物微型课教案

优秀高中生物微型课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2. 掌握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等部分的结构和功能;3. 能够解释细胞的代谢活动和能量转化过程;4. 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生物现象的能力。

教学内容:1. 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2. 细胞的生物功能:合成、分解、运输、排泄等;3. 细胞的能量转化过程: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教学重点:1. 理解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2. 掌握细胞的代谢活动和能量转化过程。

教学方法:1. 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结合图片、视频等展示细胞的结构和功能;2. 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共同探讨细胞的重要性和作用;3. 实验演示,让学生亲自观察和操作细胞实验。

教学过程:一、导入:通过视频展示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引起学生兴趣。

二、学习:1.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的作用;2. 细胞的生物功能:合成、分解、运输、排泄等;3. 细胞的能量转化过程: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三、实践:进行细胞观察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显微镜观察细胞结构。

四、总结:让学生总结所学知识,对细胞的结构和功能进行复习。

五、作业:布置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教学资料:1. 多媒体教学工具;2. 细胞实验器材;3. 细胞结构和功能的教材资料。

评价方法:1. 观察学生在实验中的表现和理解程度;2. 布置作业,检查学生对细胞的理解和认识。

拓展延伸:组织学生参加相关生物学竞赛或科学实验活动,提升学生对细胞结构与功能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高中生物必修一精品微课(一) 巧用三种方法破解酶实验难题

高中生物必修一精品微课(一) 巧用三种方法破解酶实验难题
发生反应
另外一种酶 不发生反应
同一种酶(等量) 发生反应
结论
酶具有专一性
不发生反 应 酶具有专一性
[例 2] (2017· 厦门质检)为了证明酶的作用具有专一性,某同学设计 了如下 5 组实验,分别选择一定的试剂进行检测,合理的实验方案是 ( ) 组别 ① ② ③ ④ ⑤

反应物
蛋白酶
蛋白质
蛋白酶
淀粉
淀粉酶
蛋白质
淀粉酶
淀粉
淀粉酶
麦芽糖
A.①和③对比,用双缩脲试剂检测 B.②和④对比,用碘液检测 C.④和⑤对比,用斐林试剂检测 D.③和④对比,用斐林试剂检测
[解析] ①中的蛋白酶和③中的淀粉酶均是蛋白质, 不能用双 缩脲试剂检测;蛋白酶不能催化淀粉水解,淀粉酶可以催化淀粉 水解,所以②和④对比,可用碘液检测;淀粉酶能催化淀粉水解, 产生还原糖,淀粉酶虽不能催化麦芽糖水解,但麦芽糖为还原糖, 所以④和⑤均能与斐与斐林试剂反应。 [答案] B
解析
[解析]
(1)石化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因而可用双缩脲试
酶具有高效性
2.验证酶的专一性
(1)设计思路 常见的方案有两种,即底物相同但酶不同或底物 不同但酶相同,最后通过观察酶促反应能否进行得出 结论。
(2)设计方案
项 目
材 料 试剂 现象
方案一 实验组 对照组
方案二 实验组 与酶相对 应的底物 对照组 另外一 种底物
底物相同(等量)
与底物相 对应的酶
探究石油降解酶及石化酶的最适温度和催化能力实验记录表 2 天后 1kg 污泥中石油含量/g
酶 石油降解酶
温度
指出表中的三处错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中生物微课教案范例大全

高中生物微课教案范例大全

高中生物微课教案范例大全教案标题:高中生物微课教案范例大全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为高中生物教师提供一系列微课教案的范例,以帮助教师有效地设计和组织高中生物微课教学。

通过使用微课教学模式,教师可以利用短小精悍的教学内容和多媒体资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促进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发展。

教案一:细胞结构与功能教学目标:1. 了解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2. 掌握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主要细胞器官的结构和功能;3. 理解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教学内容:1. 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2. 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3. 细胞的多样性。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生物体的显微镜图像,引起学生对细胞的兴趣,并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思考;2. 观看微课视频:学生观看一段关于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微课视频,注意观察视频中的细胞器官;3. 小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并总结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以及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的作用;4. 教师讲解:教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点评和补充,解答学生的问题;5. 拓展练习:学生完成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6. 总结归纳: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所学的细胞结构和功能。

教案二:遗传与进化教学目标:1. 了解遗传的基本原理和遗传变异的来源;2. 掌握基因、染色体、基因型、表现型等遗传学基本概念;3. 理解进化的基本概念和进化的证据。

教学内容:1. 遗传的基本原理;2. 遗传变异的来源;3. 进化的基本概念和证据。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具有遗传特征的生物形态图像,引起学生对遗传和进化的兴趣,并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思考;2. 观看微课视频:学生观看一段关于遗传和进化的微课视频,注意观察视频中的关键概念;3. 小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并总结遗传的基本原理、遗传变异的来源以及进化的基本概念;4. 教师讲解:教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点评和补充,解答学生的问题;5. 拓展练习:学生完成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6. 总结归纳: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所学的遗传和进化的基本概念。

生物微课ppt课件

生物微课ppt课件
1真光协作用和净光协作用的辨析制造人制造人赣县中学南校区赣县中学南校区江峰江峰教材教材人教版人教版必修一必修一适用地域适用地域新课标地域新课标地域真光协作用真光协作用净光协作用净光协作用呼吸作用呼吸作用一根据所给条件判别新陈代谢光协作用和呼吸作用
真光协作用和净光协作用的辨析
制造人 教材 适用地域
赣县中学南校区 江峰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 新课标地域
真光协作用=净光协作用+呼吸作用
一、根据所给条件判别新陈代谢〔光协作用和呼吸作用〕。 1.黑暗中:植物只需呼吸作用。 2.光照下:植物既有呼吸作用又有光协作用。
二、根据题干文字表达判别。〔有机物的质量、氧气的量、 CO2的量可以用以衡量真光合、净光合、呼吸的强度〕
1.真光协作用:单位时间内有机物制造量;单位时间内氧气 的产生量;单位时间内CO2的、根据曲线图分析
2.呼吸作用 :单位时间内细胞有机物的耗费量;单位时间 内细胞氧气的耗费量;单位时间内细胞CO2的产生量。
3.净光协作用:单位时间内有机物的积累量〔真光合有机物 的制造量—呼吸作用的有机物的耗费量〕;单位时间内O2的 释放量〔真光合氧气的产生量—呼吸作用的氧气耗费量〕; 单位时间内CO2的吸收量〔真光合CO2的固定量—呼吸作用 的CO2产生量〕。

高中生物优秀微课教案大全

高中生物优秀微课教案大全

高中生物优秀微课教案大全课题:植物生长的影响因素教学目标:1. 了解植物生长过程中受到的影响因素;2. 掌握不同因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3. 能够分析和解释不同因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机制。

教学重点:1. 影响植物生长的四大因素:光照、温度、水分和营养;2. 掌握不同因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机制。

教学难点:1. 对影响植物生长的因素进行综合分析;2. 理解不同因素对植物生长的复杂影响关系。

教具准备:1. 电脑、投影仪;2. PPT课件;3. 实验材料:盆栽、土壤、植物种子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向学生介绍植物生长的基本情况,植物生长会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引起学生对今天课题的兴趣。

二、学习植物生长的影响因素(10分钟)1. 通过PPT介绍植物生长的四大影响因素:光照、温度、水分和营养;2. 讲解每个因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机制,并引导学生思考不同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三、实验操作(15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给予一盆植物和相应的实验材料;2. 让学生设计实验,探究不同因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3. 学生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结果。

四、实验结果分析(10分钟)1. 学生展示实验结果,并讨论不同因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2. 引导学生结合实验结果,分析各个因素之间的复杂影响关系。

五、总结与拓展(5分钟)1. 向学生总结植物生长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2. 拓展到植物生长的其他相关知识,引发学生对生态系统的思考。

六、作业布置(5分钟)要求学生按照实验结果撰写实验报告,并自行收集相关资料,进一步了解植物生长的影响因素及其机制。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操作和讨论,让学生亲自体验和探究植物生长的影响因素,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帮助他们建立全面的认识体系。

同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高中生物实验省公开课一等奖全国示范课微课金奖PPT课件

高中生物实验省公开课一等奖全国示范课微课金奖PPT课件
试验结果表明,“酸雨”使植物叶片变黄,而对照试验中植物 没有变黄。该试验说明“酸雨”对植物生长发育有影响。
参考上述装置和试剂以小麦种子为试验材料尝试设计试验,探
究2种不一样pH酸雨对种子萌发率影响。 ①探究问题:不一样pH酸雨对小麦种子萌发率影响。 ②作出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试验步骤(简明叙述):
(广东)为了验证甲状腺激素生理作用,试以大白鼠 耗氧量和活动量为观察指标,依据给出试验材料和用具, 设计试验步骤,预测试验结果,并作出分析。
(1)材料和用具:日龄相同体重相近雄性成年大白鼠两组, 甲状腺激素溶液,蒸馏水,灌胃器,耗氧量测定装置,小动 物活动测定仪等。
(试验提醒:给药路径为每日灌胃,给药剂量和仪器操作不 作考试要求,室温恒定。)
(1)试验一:取生长情况一致大豆幼苗,用符合试验要求容器进行培养
。对照组容器内只盛有蒸馏水,试验组盛有用蒸馏水配制镁盐溶液。两组置于 相同适应条件下培养,并对溶液通气,观察比较两组植物生长发育情况。
(2)试验二:取生长情况一致大豆幼苗,栽培在盛有砂性土壤容器中(砂 性土壤肥力均匀,容器符合试验要求),对照组浇以蒸馏水,试验组浇以用蒸 馏水配制镁盐溶液,两组置于相同适应条件下培养,观察比较两组植物生长发 育情况。
第2页
探究试验类组题类型图解


提出 问题
作出 假设
设计 试验

实施 计划
材仪方预 料器案测
分析 数据
得出 结论
交流 反思

第3页
例:工业生产中产生SO2是酸雨 (PH<5.6)形成主要原因 之一。 有些人设计试验研究酸雨对植物 毒害作用。试验过程以下列图 所表示(除图中尤其说明外, 其它条件甲、乙均相同):

高中生物微课教学设计范文(精选12篇)

高中生物微课教学设计范文(精选12篇)

高中生物微课教学设计高中生物微课教学设计范文(精选12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高中生物微课教学设计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中生物微课教学设计篇1思路:在认识生物与非生物的基础之上,通过展示图片和实物观察,引导学生说出生物的特征,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表达、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微课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能够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二、能力目标:提高观察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情感目标: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更加热爱生活,珍爱生命。

重点难点:1、引导学生观察生命活动的现象,并得出生物的基本特征是本节教学的.重点。

2、一些生物的特殊生理现象的分析和归类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课前准备:1、活体生物如:盆载的植物体1—2种;2、动物标本1—2件;3、珊瑚;小机器人;有关的投影片等。

【教学过程】1、对照课件,学生完善“观察”的预习笔记。

2、投影情景图片,启发学生找出生物与非生物;投影各种动物、植物图片,启发学生归纳出生物与非生物的本质区别。

3、投影:植物的生命活动幻灯(需要水、矿物质,进行光合作用形成有机物);动物捕获食物的生命活动幻灯。

启发学生归纳生物的特征之一: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4、让学生闭嘴捏鼻感受呼吸。

投影幻灯:小鸟在呼吸;野牛在晨光中呼吸。

启发学生归纳生物的特征之一:生物能进行呼吸。

5、投影幻灯:小狗排尿;“撒尿小孩”的铜像;落叶。

启发学生归纳生物的特征之一: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

6、投影幻灯:猎豹追捕猎物;河鲀平静、受惊吓;含羞草;玉米细苗。

启发学生归纳生物的特征之一: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7、投影幻灯:红狐的生长;胎儿的发育;菜豆的生长。

启发学生归纳生物的特征之一: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高中生物细胞概述微课精品课件

高中生物细胞概述微课精品课件
支原体、立克次氏体和衣
原体。
探究性实验和验证性实验:
✓现象:验证性实验每个装置只出现一种现象; 探究性实验可能分为多种情况。 ✓结论:验证性实验只是一种结论;探究性实验 对每种现象分别加以说明。
因此,一般来说,凡是探究性实验的预测,往 往有三种可能性:正相关,负相关,中间情况 (无影响)。而作为验证性实验则只有一种可能 性,要么是结论成立的,要么结论是不成立的。
人类血细胞 人类卵细胞和精子
草 履 虫
眼 虫 (植物学中称裸藻,是一类介于动物
和植物之间的单细胞真核生物。)
钟形虫
(单细胞动物)
巨 噬 细 胞
部分原核生物
蓝藻细胞结构模式图
原核细胞
大肠杆菌 炭疽杆菌
螺旋菌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水华:水体富营养化 5月29日太湖蓝藻爆发
发菜: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国
务院1999年8月4日批准)
细胞概述
一、细胞学说
罗伯特·胡克
软木细胞 (栎树细胞的细胞壁)17世纪胡克发明的原始显微镜
1838年,德国植物学家 施莱登(M.J.Schleiden) 提出:所有的植物都是由细 胞组成的,细胞是植物各功 能的基础;
施莱登
1839年,德国动物学家 施旺(T.A.H.Schwann)
受施莱登启发,又提出:
二、细胞的大小、数目和种类
(一)细胞的大小
最小的细胞——支原体(一种细菌,直径只有100nm)
最大的细胞——鸵鸟的卵细胞(鸵鸟蛋的卵黄,
170mm×135mm)
一般来说,细胞的大小以微米( μm ,10-6m)计。
为什么细胞的体积这么小呢?
细胞通过其表面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发生信 息交流。表面积与体积之比(相对表面积)太 小,不利于各项生命活动的完成,因此细胞的 体积总是那么小。另外,与细胞核对细胞质的 控制能力有关。

高中生物必修1微课教案

高中生物必修1微课教案

高中生物必修1微课教案
课程名称:高中生物必修1
教学内容:细胞的基本结构
教学目标:
1. 能够描述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 理解细胞的组成和生物体的组织层次结构;
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细胞的生物学特性。

教学步骤:
1. 导入(5分钟)
通过展示一张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示意图,引导学生讨论细胞的基本结构,并激发学生
对细胞的好奇心。

2. 观察活动(10分钟)
让学生观察显微镜下的细胞样本,让他们尝试观察细胞的形态和结构,并让他们描述所见。

3. 知识讲解(15分钟)
介绍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高尔基体等,并解释它们
的功能和作用。

4. 案例分析(10分钟)
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让学生分析细胞的组成和结构对细胞功能的影响,引导学生思考细
胞的生物学特性。

5. 总结(5分钟)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并引导学生思考细胞在生物体中的
重要性。

6. 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细胞基本结构的理解,可以是绘制细胞结构示意图,亦或
是做一些与细胞相关的实验。

教学反馈:
通过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和课堂互动表现,及时了解学生对细胞基本结构的理解掌握情况,有针对性地调整后续教学内容。

教学资源:
1. 细胞模型和示意图;
2. 显微镜和细胞样本;
3. 课件和教学讲义。

备注:本教案可根据实际情况做适当调整,确保教学内容符合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

生物选修1实验分离以尿素为氮源的微生物

生物选修1实验分离以尿素为氮源的微生物

人为 有利于目的菌株生长抑制 条件 或阻止其他微徽生物生长
微生物计数方法与原理
对照设置与重复设置
实验设计
实验方案
微生物计数方法与原理
稀释涂布平板法 显微镜直接计数
实验操作
结果与分析
教学小结
培 养 基 的 配 制 和 灭

采 集 土 样
备 土 壤 浸 出


制备菌悬液
分离和纯化 菌种
稀释涂布 平板法 分离
四.实验操作具体步骤:
2.采集土样
土壤采样方法:用小铲子去除5 cm表土,取离地 面5-15cm处的土样1克,盛于预先灭菌的牛皮纸 袋中扎紧。
针对前面提出的问题, 你会想到去哪取样呢?
养猪场附近 有哺乳动物排泄物的地方
因为在这“我”才能活下去呀
四.实验操作具体步骤:
3.制备一定浓度的细菌悬液
在无菌条件下,将1g土样加到有99mL无菌水的三角瓶中,振荡 10min,即成10-2土壤稀释液。依此法制备10-3、10-4、10-5土壤稀 释液。取样时,尽量只取悬液。摇匀,放在试管架上。
请注意:①选择菌落数在30~300的平板计数。 ②每个稀释度取3个平板取其菌落的平均值。 ③统计的菌落数往往比活菌的实际数目低。
实验视频学习
思考视频中的各步骤与教材中的具体操作有什么不同, 对实验结果有何影响。
1.土样的选择不同
1.不同的土样所含有的微生物种类和数 量不同
2.菌液的稀释倍数不同
2.根据培养基的用途来定:分离菌落为 目的,则菌落数在20个以内为宜;计数 则以30-300个菌落数的稀释度为宜。
排除实验组中非测试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提高实验的可信度
巩固练习
3.在做本课题实验时,甲同学筛选出的菌落与其他同学不同, 并且他在设计实验时并没有设置对照。思考下列问题: (1)你认为出现甲同学这种结果的原因可能是什么? __一__是__由__于__土__样__不__同__,__二__是__由__于__培__养__基_。污染或操作失误。 (2)要帮助甲同学排除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需要设置 _对__照__实__验_,实验方案有两种:一种方案是可以由其他同学用与 甲同学一_样__的__土__样_ 进行实验,如果结果与甲同学一致,则证明 甲同学____无__误______,如果结果不同,则证明甲同学存在操作 __失__误_______或___培__养__基___的配制有问题。另一种方案是将甲同 学配制的培养基在不加__土__样_____的情况下进行培养,作为空白 对照,以证明培养基是否受到___污__染______。 (3)由此问题你得出的启示是什么? _____做__实__验__时__一__定__要__设__置__对__照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生物-必修1-细胞核具有什么功能微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生物-必修1-细胞核具有什么功能微课教学设计

微课教学设计细胞核具有什么功能?一、教材分析及教学思路“细胞核具有什么功能”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分子与细胞》第3章第3节的“资料分析”栏目中的内容。

教材设计4段资料,要求通过分析资料推断细胞核的功能。

本节微课以该“资料分析”为教学内容,向学习者展示如何进行资料分析,进而推出细胞核具有“控制细胞代谢和遗传”的功能。

二、教学目标(1)通过资料分析,引导学生掌握实验分析的基本过程;(2)引导学生总结出细胞核“控制细胞代谢和遗传”的功能。

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总结细胞核“控制细胞代谢和遗传”的功能;(2)难点:掌握实验分析的基本思路及过程。

四、教学过程(一)引入几乎所有的真核细胞都有细胞核,那么细胞核在细胞的生命活动中起什么作用呢?我们通过以下4个资料一起来探究——细胞核的功能。

(二)资料分析(1)资料1:“美西螈核移植实验”实验过程:将黑色美西螈胚胎细胞的细胞核取出来,移植到白色美西螈的去核卵细胞中。

实验结果:该卵细胞发育成的美西螈是黑色的。

实验结论:美西螈皮肤的颜色是由细胞核而非细胞质决定的。

(2)资料2:“蝾螈受精卵横溢实验”实验过程:①受精卵横溢成有核和无核两部分,中间有少量细胞质相连。

②后期让有核部分的细胞核挤到无核部分。

实验结果:有核的一半可以分裂,无核一半停止分裂。

而如果有核部分的细胞核挤到无核部分,这部分也开始分裂。

最后两部分都发育成胚胎。

实验结论:细胞核控制细胞的分裂、分化。

(3)资料3:“变形虫切割实验”实验过程:将变形虫切割成两半,一半有核、一半无核。

实验结果:有核部分照样可以摄食、对刺激有反应,失去部分可以再生。

无核部分不再进行摄食,对刺激也不能作出反应,细胞器开始退化。

实验结论:变形虫摄食、应激性等生命活动,受细胞核的控制。

(4)资料4:“伞藻嫁接实验”①“伞藻嫁接实验”实验过程与结果:见下图。

实验结论:伞藻帽的形状由细胞核而非细胞质控制。

(三)资料总结资料1:美西螈核移植实验→美西螈体色由细胞核控制资料2:蝾螈受精卵横溢实验→细胞的分裂、分化由细胞核控制资料3:变形虫切割实验→细胞摄食、应激等由细胞核控制资料4:伞藻嫁接实验→伞藻帽的形状由细胞核控制总之:细胞核控制细胞的代谢和遗传,是细胞的控制中心。

高中生物优秀微课教案

高中生物优秀微课教案

高中生物优秀微课教案教学内容:基因的遗传规律适用年级:高中教学目标:1. 了解基因的遗传规律及其相关概念。

2. 能够描述孟德尔遗传定律的实验设计及结果。

3. 能够应用遗传规律解释后代基因型和表现型。

教学重点:1. 基因的遗传规律及其应用。

2. 孟德尔遗传定律的实验设计及结果。

教学难点:1. 如何理解基因的遗传规律及其应用。

2. 如何运用孟德尔遗传定律解释后代基因型和表现型。

教学准备:1. 电脑、投影仪等教学设备2. 板书、彩色笔3. 孟德尔遗传定律实验材料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通过举例介绍基因的遗传规律,引出孟德尔遗传定律的话题。

二、学习(15分钟)1. 讲解基因的遗传规律及其应用。

2. 展示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设计及结果。

三、实验操作(20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豌豆杂交实验。

2. 观察、记录实验结果。

四、讨论(15分钟)1. 学生交流讨论实验结果。

2. 教师指导学生解释结果,引导学生总结孟德尔遗传定律。

五、归纳总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化学生对基因遗传规律的理解。

六、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学生查阅资料,了解基因变异对个体适应性的影响,为下节课做好准备。

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通过孟德尔遗传定律的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自体验基因的遗传规律,提高学生对遗传学的理解。

同时,通过讨论和总结,可以增强学生对基因遗传规律的记忆和理解。

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进一步拓展学生对遗传学的认识。

高中生物微型课获奖教案范文

高中生物微型课获奖教案范文

高中生物微型课获奖教案范文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微生物的种类、特征及其重要性;
2.了解微生物在环境中的生态作用;
3.掌握观察微生物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4.培养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内容:
微生物的种类、特征及其重要性;
微生物在环境中的生态作用;
观察微生物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

三、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展示微生物的形态和生态环境,引发学生对微生物的兴趣。

2.学习:讲解微生物的种类、特征及其重要性,引导学生探讨微生物在环境中的生态作用。

3.实践:组织学生进行观察微生物的实验,教授基本的观察方法和技巧。

4.讨论:分组讨论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生物多样性对人类的重要性。

5.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对微生物的种类、生态作用、观察方法和生物多样性进行复习。

6.巩固:布置相关练习和作业,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四、教学评价:
1.通过观察微生物实验,检查学生对观察方法和技巧的掌握情况;
2.通过讨论和作业,检查学生对微生物种类、生态作用和生物多样性的理解程度;
3.通过课堂表现和小组讨论,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合作能力。

五、教学反思:
1.本课程设计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微生物的形态及生态作用;
2.通过讨论和思考,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创新意识;
3.课后巩固作业及课后跟踪,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六、教学素材:
图片、视频、实验仪器、微生物样本等。

高中生物微课: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优秀课件

高中生物微课: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优秀课件

①与②③: 蛋白质和荚膜多糖没有转化作用,只有

S型细菌的 才能使DNRA型细菌发生转化

S型细菌的DNA才是“ 转〞化。因子
设计④?: 验证上述结论的正确性,使实验更具说服力
结论:S型细菌的DNA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 即: DNA 是遗传物质,蛋白质等不是。
〔一〕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例】(20xx·江苏高考·T1改)以下关于探索DNA是遗传物质实验的相 关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D )
怀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把DNA和蛋白质彻底的
分开。细胞生物已经很难做到,如果是你,你会选
择哪种实验材料,如何去设计实验?
20世纪30年代: DNA 是由许多脱氧核苷酸聚合而成的生物大分子。 但由于对 DNA 分子的结构没有清晰的了解,人
们认为蛋白质是遗传物质的观点占主导地位。
〔一〕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经典实验: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1.体内转化实验——格里菲思
在死亡的小鼠体内 别离出了R型和S型 活菌
〔一〕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19世纪中期,孟德尔通过豌豆实验证明了生物的 :
基因位于 染色体 上。


20 世 纪 中 叶 , 科 学 家 发 现 : 染

色体是由蛋白质和DNA组成
蛋白质和DNA,谁是遗传物质?
对遗传物质的早期推测
20世纪20年代: 蛋白质是由多种氨基酸连接而成的大分子。
1.体内转化实验——格里菲思 分 ①与②:R型活细菌无毒性, S型活 细菌有毒性
②与③:S型死细菌无毒性 析
④与②③:R型活细菌转化出了 S型活细菌
结论: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含有“转化因子〞,将 无毒性的R型细菌转化为有毒性的S型活细菌。

高中生物必修一公开课《细胞的结构与功能》微课教学设计表

高中生物必修一公开课《细胞的结构与功能》微课教学设计表

高中生物必修一公开课《细胞的结构与功能》微课教学设计表1. 教学目标- 了解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掌握细胞的组成要素和互作关系;- 理解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能够阐述细胞的自我复制和功能表达的基本原理。

2. 教学内容1. 细胞的基本结构- 细胞膜:结构和功能;- 细胞质:细胞器的组成和功能;- 细胞核:结构和功能;- 粗、细面内质网和高尔基体。

2. 细胞的功能- 细胞的新陈代谢;- 细胞的自我复制;- 细胞的功能表达。

3. 教学策略- 利用图示和动画展示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设计小组活动,让学生合作探究细胞的组成要素和互作关系;- 使用案例分析和问题导入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利用实验演示,让学生亲身体验细胞的基本功能。

4.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1. 导入:通过展示一张细胞结构的图片,激发学生对细胞的兴趣。

2. 研究:利用图示和动画,介绍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3. 活动:组织小组活动,由学生合作探究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的组成和功能。

第二课时1. 导入:通过一个实际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思考细胞的功能表达与组织特化的关系。

2. 研究:介绍细胞的新陈代谢、自我复制和功能表达的基本原理。

3. 实验演示: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演示,让学生亲身体验细胞的基本功能。

5. 教学评估- 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就细胞的组成要素和互作关系进行分享和总结;- 设计一个简单的细胞结构和功能的测验,评估学生的掌握情况;- 观察学生在实验演示中的实验操作和记录情况,评估学生对细胞基本功能的理解程度。

6. 参考资料- 高中生物必修一课本- 相关教学资源和实验材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