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公司在美投资分析
华为国际投资案例——区位优势与国际投资路径选择

华为国际投资案例——区位优势与国际投资路径选择摘要:本文主要用区位优势理论解释华为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国际投资路径选择。
首先文章介绍了华为国际投资概况和理论基础,然后通过对华为在俄罗斯和欧洲市场的国际投资的讨论,分析华为在不同的时间如何融合其自身竞争因素、利用东道国区位优势进行国际投资。
关键词:国际投资;区位优势;华为;俄罗斯;英国。
一、华为国际投资概况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于1987年成立于中国深圳,是全球第二大通讯供应商,和全球第三大智能手机厂商,也是全球领先的信息与通信解决方案供应商。
华为实施全球化经营的战略,其产品与解决方案已经应用于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华为在海外设立了22个地区部,100多个分支机构。
华为在美国、印度、瑞典、俄罗斯及中国等地设立了17个研究所。
华为还在全球设立了36个培训中心,为当地培养技术人员,并大力推行员工的本地化。
华为1996年确立了对外投资战略。
中国革命成功的一条关键经验是农村包围城市。
同样,华为的海外战略也借鉴了这条经验。
华为认为经济状况一般,但未来经济发展有潜力的国家是最合适国际投资对象。
东方不亮西方亮,欧美跨国公司占据了欧美市场,华为便先渗入亚非拉市场,采取迂回侧翼战略。
华为区位选择路线可由下图表示:俄罗斯亚非拉欧洲美国华为对外投资的首选区位是俄罗斯。
1997年4月,华为在“亚欧分界线”的乌拉尔山西麓的军事重镇乌法市与当地企业建立了贝托—华为合资公司,由俄罗斯贝托康采恩、俄罗斯电信公司和华为三家合资成立。
后来,华为在拉美、非洲、东南亚等国家寻求投资机会。
1997年,华为在巴西投入3000多万美元建立了合资企业。
同年,华为进入非洲市场。
2003年,华为与埃塞俄比亚电信公司签署金额超过2000万美元的交换产品合同。
在亚洲,华为利用当地华裔在电信运营上占据的优势,积极开拓亚洲市场。
随着华为在国际市场知名度的上升,华为开始尝试进入欧美市场,2001年开始,以10G SDH光网络产品进入德国为起点,通过与当地著名代理商合作成功进入法国、西班牙、英国等发达国家。
最新华为公司跨国经营模式研究分析三篇

最新华为公司跨国经营模式研究分析(一)初期在地理上的扩张采取的是类似渐进式的发展路径。
华为首先从邻国或邻近区域入手,因此中国香港的地理位置对于华为来说是首选;之后选择俄罗斯,是因为俄罗斯除了拥有地理位置靠近的优势之外,还因为俄罗斯国内通信市场的需求偏好和发展水平与中国相似;之后华为依托低成本优势以发展水平较弱的发展中国家为突破口进军国际市场,主要在南美、东南亚、中东、非洲进行品牌传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华为的自主产品和服务逐渐在国际市场上得到认可,在发展中国家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
到了21 世纪,华为在西欧、北美市场崭露头角,与西门子达成战略联盟,后与英国电信合作,被英国电信指定为了21 世纪首选网络供应商,到2008 年,华为公司的自主品牌在发达国家也占据了不可替代的市场地位。
2009 年以来,华为实行全球化战略,于2010 年首次入围美国知名杂志《财富》世界五百强企业,到2018 年根据最新一期世界五百强名单华为排名72 位,毋庸置疑华为已经成长为全球通信行业的领头羊。
二、华为公司的市场进入模式华为在不同时期面对不同目标国市场采取了不同的市场进入模式。
影响市场进入模式选择的因素有很多,如市场因素、环境因素、生产因素以及本国的外部因素。
但从更高层级的角度来说影响华为市场进入模式选择的因素可大致分为公司所处发展阶段因素和目标国类别两种因素。
其一,华为在初步开拓国际市场时自身实力有限,国际化初期品牌实力较弱,华为多采用的是出口模式进入和合同模式进入,这样有利于进一步拓宽国际化空间; 在华为积累一定实力之后,到了21 世纪初华为便多采用直接投资进入模式,在国外设立子公司或者研发中心,促进了华为跨国经营走向成熟;2005 年至今华为已完成国际化的初始布局,面对的是全球市场,华为的进入模式为多种进入方式并存,因此在进入目标国市场时华为的进入方式复杂化,此时很难再明确华为进入模式是具体哪一种。
其二,当华为在面对亚洲、非洲等地区市场时,面对的多是发展水平较为落后的发展中国家,这些地区的市场进入门槛较低,市场竞争压力较小,此时华为的进入模式多为合同进入或者直接投资进入,可凭借着价低质优快速侵占市场。
华为公司在美投资分析

返回目录
华为 公司 的经 营范 围
华为聚焦ICT基础设施领域, 围绕政府及公共事业、金融、 能源、电力和交通等客户需 求持续创新,提供可被合作 伙伴集成的ICT产品和解决 方案,帮助企业提升通信、 办公和生产系统的效率,降 低经营成本。 华为将继续以消费者为中心, 通过运营商、分销和电子商 务等多种渠道,致力打造全 球最具影响力的终端品牌, 为消费者带来简单愉悦的移 动互联应用体验。同时,华 为根据电信运营商的特定需 求定制、生产终端,帮助电 信运营商发展业务并获得成 功。 华为还将对网络、云计算、 未来个人和家庭融合解决方 案的理解融入到各种终端产 品中,坚持“开放、合作与 创新”,与操作系统厂家、 芯片供应商和内容服务商等 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构建 健康完整的终端生态系统。
华为 公司 经营 业绩
华为今日发布2014年上半年度经营业绩。数据显示,今 年上半年,华为实现销售收入135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 长19%;营业利润率18.3%。 华为首席财务官孟晚舟女士表示,“2014年上半年华为 收入和盈利能力基本实现了预期,这主要受益于全球LTE 网络投资增长。” 华为无线网络业务LTE产品线总裁王军今年4月在接受腾 讯科技采访时曾表示,华为2014年LTE营收将达40亿美元。 他同时透露,今年国内三大运营商将建设近40万个LTE基 站。 华为预计,2014年中国将有1亿LTE用户,到2017年,全 球将达到10亿用户。目前,华为已经已经获得290多个 LTE商用合同,130多个LTE网络已经实现商用。网络覆 盖100多个首都以及9大金融中心,服务于全球六大洲的 用户。华为预计,到2014年,LTE的收入将达到40亿美元, 相比2013年的25亿美元,将同比增长60%。 同时,华为软件和服务的快速增长促使运营商网络业务 保持持续稳定增长
华为海外并购受挫案例

华为海外收购受挫的思考最近,华为公司在北美的处境可以用一句无奈的词来形容:热脸贴冷屁股。
他与美国的创业企业3Leaf公司一笔仅价值仅200万美金的交易再次被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拦腰截断”。
这笔原本金额“迷你”、过程简单的交易经过几方“润色”后,变得棘手不已,最后一度还折腾到要美国总理奥巴马亲自出面下决断的地步,其曲折程度堪比好莱坞大片。
当然,这不是华为第一次在美国遇挫。
近年来,如华为般的国内企业已屡在海外并购失利,并非是国内企业的方案不够打动客户“芳心”,实乃当地政府过于谨慎,生怕“made in china”变成“Design in China ”,乃至于“From China”。
有趣的是,在决定放弃前,满腹委屈的华为一改国人“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行为准则,做了回“愤青”,高调拒绝了“地头蛇”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的私下建议,坚持要把这事儿捅到奥巴马那,但最终依旧是胳膊扭不过大腿,“外来户”压不倒“地头蛇”,华为无奈妥协了。
一时间,各类外资分析人士纷纷跳上前来,向华为建议——公布股权结构细节,剥离与中国军方有业务往来的部门,否则收购不仅现在没戏,日后也难有戏。
听着各方论调,偶尔“愤青”把的华为不吭声了。
他在绝大多数时候都头脑清楚,明白地头蛇的难缠在哪个国度都一样,如同城管和摊贩,即使摊贩生意再兴隆,依然得看城管的脸色。
面对近年来接连的海外收购遇挫,华为也有意识地改变其外在形象,使自己更透明化、公众化。
从去年年中披露其股权结构的举措,到印度市场本地化战略,展开各类融入当地的魅力攻势希望以柔克刚化解当地政府的顾虑,然后又到今年年初,高层们集体上微博露脸,主动和外界沟通。
其背后的用意自不言而喻,华为希望让外界更多的了解自己,尤其让“草木皆兵”的老外们安心,减少对其的顾虑。
当然从目前效果来看,这些“示好”的举动对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并无太多效果,尤似热脸贴上了对方的冷屁股。
不过,对于上述事件,笔者的观点为:没有对错之分,只有国度之分。
中国企业赴美并购案例分析

中国企业赴美并购案例分析近年来,中国企业赴美并购的现象逐渐增多,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将目光投向美国市场,寻求并购海外企业来拓展自身的业务版图。
中国企业赴美并购案例不仅有助于促进两国经济的交流与合作,也为全球化商业带来了新的动力。
本文将以几个典型的案例为例,分析中国企业赴美并购的形式、原因、影响和风险。
一、案例分析1. 华为收购美国企业3Leaf Systems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是中国领先的全球信息和通信解决方案供应商,2010年,华为宣布收购美国服务器公司3Leaf Systems。
这次收购是华为在美国的首次并购,也是华为在美国投资的重大举措。
通过收购3Leaf Systems,华为可以加快在服务器领域的发展步伐,提升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
2. 美的集团收购库卡机器人2017年,中国家电巨头美的集团以43亿美元收购了德国机器人制造商库卡集团。
这次收购让美的集团成为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制造商之一,也将其在工业自动化领域的竞争力大大提升。
3. 大中华区苏宁收购美国家居连锁商苏宁是中国领先的零售连锁企业,2016年,苏宁通过旗下美国子公司苏宁国际收购了美国家居连锁商欧衡。
这次收购让苏宁在美国市场占据了一席之地,并且为其在全球零售领域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赴美并购的形式中国企业赴美并购的方式多种多样,一般可以分为直接收购、收购股权和建立合资企业。
直接收购是指中国企业直接收购美国企业的资产,收购股权是指中国企业购买美国企业的股权或者进行合资合作。
中国企业赴美并购的原因主要包括寻求技术和品牌、拓展市场和资源、降低成本和风险等。
随着全球化的加大和中国经济实力的提升,中国企业赴美并购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
不仅可以获取更多先进的技术和品牌,也可以开拓更广阔的市场和资源,同时也可以降低成本和风险。
中国企业赴美并购的影响体现在多个方面。
一方面,可以促进中美经济的互相交流和合作,增加两国的经济联系,推动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
可以提高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提升企业的盈利能力,实现企业自身的发展目标。
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分析论文

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分析论文一、中国跨国企业发展概况1、企业分布较广,多元化初现趋势中国6000余家海外投资企业虽然分布在160多个国家和地区,但仅港澳地区就有2184家,占总数的35%左右,其余企业主要分布在其他亚洲国家和地区、欧洲地区及北美等地已近几年,非洲、拉美、以及其他地区的广大第三世界国家逐步成为我国跨国企业投资的重点。
我国著名的通讯企业华为公司就始终把海外投资和贸易的重点放在发展中国家上。
因此总体来看,中国海外投资的区域分布正日趋多元化。
2、投资领域广泛,但仍以贸易类为主中国海外投资在第一、二、三产业都有分布,但是在服务贸易、工业生产加工、资源开发等行业相对集中。
近几年,境外加工贸易因为受到国家鼓励而成为中国海外投资的主要形式,发展很快。
3、跨国企业的主要构成第一,“中”字头的国企是中国企业海外经营的先锋和主力。
如中国石油已在海外投资7个勘探开发项目、一个炼油项目、一个管道项目,至2000年底累计投资156亿元人民币。
第二,由于在中国本土具有一定优势积累,大型生产性企业集团和新兴高科技公司虽然在海外经营起步较晚,但正以较快的发展速度向海外扩张,联想集团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它在美国硅谷设有科研机构,在美国、加拿大、英国等地设有20多个分公司。
第三,大型金融保险公司凭借着资金雄厚,提供专业化服务,有良好的信誉,经营规模较大,其中以中国银行的发展最为迅速。
目前,中银集团已在2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500多家分支机构,海外员工近两万人,海外资产总值1700多亿美元。
第四,中国民营企业虽然现在走出国门的还不多,但是我们仍然可以发现不少非常成功的案例。
还有一些有实力的民营企业如远大集团、新希望集团、上海紫江集团等也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可望成为跨国经营的新生力量。
4、本土化程度迅速提高本土化即经营属地化或经营当地化。
随着中国企业加快“走出去”战略的实施,企业的本土化水平也在不断提高。
改革开放初期,中国海外企业大多为贸易型企业,海外资产很少,而且几乎不雇用海外员工,贸易销售也只是为国内的出口服务。
中国企业在美直接投资(FDI)障碍分析

中国企业在美直接投资(FDI)障碍分析作者:孙健于良来源:《预测》2013年第01期摘要:中国对美直接投资(FDI)在近几年呈现加速增长的态势,未来投资前景一片光明。
然而,中国企业通过FDI走进美国市场的道路却十分坎坷。
本文通过对中国企业在美直接投资特点的归纳,发现并深入探究中国企业在美国遇到的投资障碍。
最后,针对上述问题提出减少投资壁垒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直接投资:兼并收购;投资壁垒中图分类号:F7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5192(2013)01-0001-061.引言21世纪初中国加入WTO之后,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开始迅速接轨,并获得了相对稳定、透明的国际贸易投资环境。
为了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时代要求,中国政府在第十个五年规划中提出了“要利用两个市场,两種资源,搞好走出去战略”的政策,也促使中国对外直接投资(FDI)的规模取得了较大幅度的增长。
根据中国商务部统计数据,2010年末中国有1.3万多家的境内投资者在全球178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对外直接投资企业。
2002年至2010年末,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净额(以下简称流量)从27亿美元上升至688.1亿美元,年均增速约50%。
根据《2011年世界投资报告》的数据表明,2010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名列全球第5位,首次超过日本、英国等传统的对外投资大国,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
随着中国企业不断“走出去”,中美之间的经济合作形式更加丰富多元,促进了中美贸易投资的发展。
中国不再是单边的对外直接投资输入国,而是逐渐向投资输出国转变。
2010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表明,截止2010年底,中国在美国至少35个州开展投资经营,设立企业达1600多家,解决美国当地就业人口1.55万人之多。
但是在过去的几年,中国投资在美屡屡受挫,中海油、鞍钢、西色国际、华为等中国公司在美国的投资并购计划先后被美国政府以威胁“国家安全”为由拒之门外。
显然这个“美国国家安全”背后,不仅影射出美国的舆论和某些机构对中国企业的不公平,而且说明中国企业存在着许多自身的问题。
中国企业赴美并购案例分析

中国企业赴美并购案例分析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企业海外投资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其中对美国各项投资也不断增多。
中国企业的并购交易种类繁多,有的是为了获取前沿技术,开拓市场,有的则是为了资产重组或投资回报。
本篇文章将通过几个具体案例,探究中国企业在美国的并购策略和挑战。
案例一:华为收购美国企业3Com2007年华为以26亿美元的价值收购美国企业3Com的股权。
此举是华为进军美国市场的一大突破,并帮助公司获取到了一些新的技术。
但是,这一并购交易在美国的国家安全问题上引起了担忧,美国关于华为这一问题的监管持续至今。
案例二:安永收购德勤再保险业务2017年,中国最大的会计师事务所安永收购了德勤的再保险业务,交易金额达14亿美元。
此举为安永提供了新的客户资源和增强了其在全球再保险市场的地位。
同时也有利于德勤集中战略,缩减业务范围。
但是,中美贸易关系紧张,这一并购交易引起了美国对中国企业的担忧。
案例三:中国化工收购意大利普拉达化学品公司2017年,中国化工集团公司以7.5亿欧元的价格收购了意大利普拉达化学品公司,其是一家全球领先的高端特种化学品公司。
此次收购可使中国化工集团公司扩大在全球的品牌影响力,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
但是,该股权交易因涉及国家安全和技术转移等问题,遭到了欧洲国家的资本和媒体的担忧。
这些案例中,中国企业在美国进行并购交易时,不仅需要考虑到市场前景,也需要考虑到国家安全问题及各国反垄断法规的限制。
并购涉及到的诸多因素,使得很多并购交易失败或遇到重重困难。
为了保障并购交易的成功,企业需要具备以下能力:首先,对被收购企业进行充分的尽职调查。
企业需要全面了解被收购企业的法律、财务和商业性质,评估可能存在的风险和挑战。
其次,制定清晰的并购战略。
企业需要明确目标和收益,并将其与现有公司文化融合,以实现长期增长战略。
最后,建立对话与沟通渠道。
企业需要面对政策的变化和不确定的环境,并积极与政府部门和各利益相关者进行合作。
国际经济法关于华为的案例

国际经济法关于华为的案例引言华为作为中国最大的科技公司之一,在国际经济舞台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由于其与美国政府的关系,华为在国际经济法领域面临着诸多挑战。
本文将针对华为在国际经济法层面的案例进行分析,讨论其与国际经济法相关的各种问题和争议。
一、美国对华为的制裁美国政府自2019年起对华为实施了一系列的制裁措施,主要是基于国家安全和贸易关系考虑。
这些制裁涉及到技术出口管制、禁止美国公司与华为进行业务往来以及阻止华为参与5G网络建设等方面。
这些制裁措施严重影响了华为的国际业务,并引发了各方的争议和质疑。
在国际经济法的视角下,美国对华为的制裁行为引发了关于国际贸易准则和国际投资法的讨论。
一方面,美国对华为的制裁是否符合WTO的贸易规则?美国是否违反了国际投资协定中有关投资保护的条款?这些问题成为了国际经济法界的热点议题。
二、华为对美国的反制面对美国的制裁,华为也采取了一系列的反制行动,包括提起诉讼、进行国际公关以及加强自主创新等措施。
这些行动旨在保护华为的合法权益,并维护公司的国际声誉和市场份额。
在国际经济法层面上,华为的反制行动引发了有关国际贸易争端解决和国际投资争议解决的讨论。
在国际经济法的框架下,华为提起诉讼挑战美国的制裁行为,这涉及到国际贸易法和争端解决机制。
华为加强自主技术创新也引起了国际竞争政策和知识产权保护的关注。
这些措施反映了华为在国际经济法领域的应对策略。
三、国际社会的回应和立场华为的案例也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讨论和立场分歧。
一些国家和国际组织对美国的制裁表示支持,认为这是维护国家安全和贸易秩序的正当行为。
而另一些国家和国际组织则对此持质疑态度,认为美国的制裁行为违反了国际法和自由贸易原则。
在国际经济法的范畴下,国际社会的回应和立场对国际法的适用和实施产生了重大影响。
华为案例的讨论进一步加深了国际法的实践和适用的争议,也突显了国际经济法对于国际事务的重要性和复杂性。
结论华为作为国际经济法领域的重要案例,涉及了国际贸易法、国际投资法、国际贸易争端解决和国际竞争政策等方面的问题。
华为国际投资理论分析

FDI——OIL理论 理论
以俄罗斯为例
Ownership 所有权优势 Internalization 内部化优势 Location 区位优势 FDI 1 成为俄罗斯市场的主导电信品牌 2 赢得了第三世界国家市场 进入门槛低…… 成长型市场 进入门槛低 成立合资公司 有核心知识产权 价格低廉
华为进入美国市场的战略
外资来源
• 。
港澳台 美国等7个工业国 美国等 个工业国
韩国东盟维尔京群岛
其他地区或国际金融组织
在1979年至1991年期间,港澳FDI 占中国FDI 的份额 很大。在中国吸收的FDI 中,1991年,港澳台商FDI 占 67.15%,美国等7国FDI 占20.14%,东盟占0.87%, 1992年,香港的FDI 为77.06亿美元,澳门的FDI 为2.03 亿美元,港澳资金共79.09亿美元,占当年中国FDI 的比 重高达70.04%.这是90年代以来,港澳资金占全国FDI 比重最高的年份。
Welcome! !
HUA WEI
张飞 奚泽晗 林嘉豪 张继涛 路雷雷
北美案例 俄罗斯案例 华为FDI—OIL 华为 理论分析
华为简介
公司简介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是一家总部位于中国广东 深圳市的生产销售电信设备的员工持股的民营科 技公司,于1988年成立于中国深圳,是电信网 络解决方案供应商。 目前,华为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已经应用于全球 100多个国家,服务全球运营商50强中的 港澳台对大陆
100 20.63 32.85 80 1.78 10.11 60 1.8 9.33 2.12 11.3 23.77 30.12
1.5 9.99
40 55.26 20
68.24
62.81
58.39
华为2024年度经营年报(财报分析

引言概述:华为作为全球领先的信息通信技术(ICT)解决方案供应商和智能设备制造商,在信息技术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华为2024年度经营年报进行财务分析,以揭示公司在过去一年中的经营状况和未来发展趋势。
正文内容:1.经营业绩分析1.1销售收入增长情况1.2利润率变化趋势1.3资产负债情况1.4现金流量分析1.5与竞争对手的比较2.新兴技术和市场趋势2.15G技术及其市场潜力2.2的应用与发展趋势2.3物联网技术的商业应用2.4云计算和大数据的发展2.5全球市场趋势及竞争挑战3.地区市场分析3.1亚太地区市场发展情况3.2欧洲市场机遇和挑战3.3北美市场的发展趋势3.4非洲市场的潜力与挑战3.5拉丁美洲市场前景分析4.创新和研发投入4.1研发投入的规模和重点领域4.2创新合作与联盟4.3专利和知识产权保护4.4核心技术与竞争优势4.5未来技术发展趋势5.可持续发展和社会责任5.1环境保护和碳排放减少5.2人才培养和社会贡献5.3公司治理与透明度5.4职业健康与安全5.5社会责任投资和慈善事业总结:通过对华为2024年度经营年报的财务分析和市场趋势的研究,我们可以看到华为在销售收入、利润率、资产负债和现金流量等方面取得了可观的成绩。
同时,新兴技术和市场趋势为华为提供了巨大的机遇和挑战,特别是5G技术、、物联网技术和云计算的发展。
华为继续加大研发投入,并与合作伙伴加强创新合作,以保持竞争优势。
华为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推动可持续发展,包括环境保护和社会贡献等方面的努力。
华为在2024年度取得了良好的业绩,并且在未来将继续努力追求创新和可持续发展。
我国民营企业对美国直接投资的空间分布特征研究——以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为例

业 对 美 国直 接 投 资 的现 状 、 资 的 行 业 分 布 、 资 的方 式 、 资 的空 间 分 布 等 进 行 了 分 析 , 以 我 国 最 大 的 民 营 企 业 华 为 技 术 有 限 投 投 投 并 公 司为 例 , 究 其 在 美 国 的 直 接 投 资 空 间 分 布 特 征 , 而 为 我 国 民营 企 业 在 美 国直 接 投 资 的 区位 选 择 提 供 参 考 依 据 。 研 从 关键词 : 外国直接投资 ; 对 民营 企 业 ; 间 分 布 ; 为 ; 国 空 华 美 中 图分 类 号 :25 6 F7 .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 编 号 :05—84 (02 1 —10 —0 10 112 1) 1 02 3
。。’。 。’。。。 — —
Ca e S u fHua iTe hn l ge m p ny Li i d s t dy o we c o o i sCo a m t e CHEN n Do g—l, i CHEN n Yig
( o e eo T u s n n i n e tS a x N r a U i r t , i n 10 2 C i ) C l g f o r m a dE v om n ,hn i o l n e i X 0 6 , h a l i r m v sy a 7 n
Sud n S at lDiti u i n Cha a tr tc fCh n s i a eEn e prs sDie tI v s o t e Un td S a s t y o p i srb to a r c e ii so i e e Prv t t r ie r c n e tt h ie t t s e
第四组华为对外投资案例分析1208

HUAWEI FOREIGN INVESTMENT CASE STUDY
1
绿地投资的定义
绿地投资又称创建投资,是指跨国公司等投资主体在东道国 境内依照东道国的法律设置的部分或全部资产所有权归外国 投资者所有的企业。
一、是建立国际独资企业,其形式有国外分公司,国外子公司和国外避税地公司 二、是建立国际合资企业,其形式有股权式合资企业和契约式合资企业
3
经济与税收方面
2012-2014年间: 华为对英国经济的贡献为9.56亿英镑 2.31亿英镑的直接经济贡献 4.35亿英镑的间接贡献 2.90亿英镑的伴生经济贡献 4.11亿英镑的英国税收
数据来源:牛津经济研究所
3
就业方面
截至2014年,华为至少在英国新增7386个就业岗位 截至2016年初,华为在英国设有15个办公室,共计1030名员工。 而按照预测,2017年员工数将增至1500人。 在华为英国公司中,英国人比例已达70%—75%
贸易
反倾销、技术壁垒 关税与非关税壁垒
并购
并购受阻 投资目的不适用并购
绿地投资
华为绿地投资的重Βιβλιοθήκη 是技术研究3华为 为什么重视美国市场
1.美国庞大的市场
2.美国成熟的市场 3.技术追求驱动华为在美投资
3
华为在美国的受挫
华为在美国主要进行了研发投资与并购投资,其中并购投资是不成功的 1)2008年华为宣布放弃对3COM的收购
1
绿地投资的优缺点
优点
1.企业便于选择最适合公司发展战略的生产规模和投资区位 2.企业能较大程度控制项目的内在风险 3.新设的企业往往受当地政府的欢迎
缺点
1.投入花费巨大,建设周期长 2.企业完全自担风险,一旦发生系统性风险,血本无归 3.跨国文化的不适应,需要自行开拓东道国的目标市场
华为海外扩张遭遇滑铁卢——看国外对重要资产的保护

华为海外扩张遭遇滑铁卢——看国外对重要资产的保护 文/本刊记者 袁胜中国企业进军海外屡屡受阻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更多的中国企业把目光放到了广阔的海外市场,那里有着众多优秀的技术和人才,以及新兴市场。
投资并购,是一条进入海外市场的捷径。
然而,海外并购之路对于华为和其他一些中国企业来说,却是一场有着切肤之痛的滑铁卢之役。
2011年2月16日,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CFIUS)要求华为撤销去年5月收购美国小型科技公司3Leaf的交易,华为方面开始对此明确表示拒绝,并称将等待美国总统奥巴马就此问题做出最终决定。
时至2月20日,华为最终发表声明表示接受CFIUS的要求,撤销收购3Leaf专利技术的交易。
这并非华为首次受挫。
回到2010年,华为竞购美国私有宽带互联网软件提供商2Wire失败,由于担心华为收购2Wire无法获得美国政府的批准,7月,华为对摩托罗拉移动网络基础设施部门的收购也未成功,尽管华为的出价要比诺基亚西门子高出10%,这块业务仍然被诺基亚西门子以12亿美元购得。
2009年,华为试图收购北电网络的一部分资产,以期进入北美市场,但该资产最终被爱立信购得。
更早的2007年,华为曾携手贝恩资本欲收购美国网络设备制造商3Com,但该交易也因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的阻止而流产,3Com最后被惠普成功收购。
作为中国最大的电信设备制造商,为何华为的海外并购之路如此坎坷?同样的事情,不仅仅发生在华为身上,在其他一些大型中国企业中,也有类似的经历。
在2010年底,中兴和华为被挡在了美国第三大移动运营商Sprint Nextel升级其蜂窝网络价值数十亿美元的合同之外。
由于美国商务部和国防部的干涉,尽管中兴和华为的出价低于竞争对手阿。
中美双方如何对待华为收购3leaf事件

中美双方如何对待华为收购3leaf事件摘要:2011年2月20号,华为正式宣告收购3leaf以失败告终,这宗对外收购案件引起了中美双方的注意,顿时成为了一大热点新闻,其热点在于华为这个国际通信企业和“国家安全”这个借口。
当以“国家安全”来拒绝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这个问题就不单单是经济领域问题,而是上升为中美双方的关系问题,本论文主要采用文献综述的方法,文献分别集中在《中国企业的国际化2010》,《U.S.-China Economic and Security》,《美国亚洲协会报告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与美国门户开放》,《桑顿中心中美战略互疑》这四篇文献,主要研究通信行业发展困难,与中美双方对于华为收购案的态度。
关键词:Communication industry 通信行业O utward direct investment 对外直接投资The attitude of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中美态度目录摘要 (2)一,华为收购3leaf事件 (4)(一)华为成就 (4)(二)华为收购过程 (4)(三)华为收购3leaf失败原因 (5)二,美国贸易壁垒对中国通信投资的影响 (6)三,中国企业积极对外并购的动机 (6)四,中美双方关系 (7)五,中美双反对华为收购事件的态度 (8)(一)美国对华为收购持有的态度 (8)(二)中国对华为收购持有的态度与反抗 (9)(三)中国的态度 (10)(四)中国的反抗 (10)六,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潮流是必然趋势 (11)七,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模式的展望 (12)八,结论 (13)九,英文文献翻译 (14)(一)《USCC 中国通信在美投资的冲击和影响》 (14)(二)《中国直接投资于美国门户开放》 (14)一、华为收购3leaf事件(一)华为成就2010年,对于华为来说无疑是个重要的年份。
除了在被《环球企业家》(2010)杂志评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在2011最具全球竞争力的公司20强中第一”1。
华为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策略探析

华为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策略探析作者:吴昊宋龙飞来源:《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03期摘要: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出国门,参与国际竞争。
中国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呈较快增长趋势,但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OFDI)面临的进入模式和区位选择两大决策战略选择时刻困扰着管理层,如何能够有效的进行对外直接投资是中国企业管理者所关心的问题。
以近年来成长非常之快的华为公司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华为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和投资过程,系统总结了华为对外直接投资的策略,对中国企业成功实施OFDI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OFDI;投资策略;跨国并购;华为公司中图分类号:F06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1101(2017)03006104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a’s economy, more and more Chinese enterprises go abroad to participate in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 China’s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is showing a rapid growth trend, but the choice of entry mode and location which the Chinese enterprises’ are facing are concerns of the management. This paper takes HUAWEI, a company grows very fast in recent years,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alyzing its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motivation and investment process,and summing up the strategy of Huawei’s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FDI), which is an important reference for the successful implementation of OFDI by Chinese enterprises.Key words:OFDI; Investment strategy; Cross-border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HUAWEI随着2002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对外投资的数额自2003年以来逐年递增。
华为进入美国市场案例研究

华为进入美国市场案例研究作者:汪真真来源:《科学与财富》2017年第09期摘要:华为公司自2001年开始进军北美市场,2003年海外市场成为华为的销售重点,但是华为公司在美国市场一直面临着重重壁垒。
本文以内外部因素分析矩阵分别列出了影响华为公司的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并对其进行赋分值和权重,得出华为公司的内外部状况都处于优势的结论。
同时结合美国市场的进入障碍,进一步简单提出了华为进入美国市场可以采取研究区域商业环境、加强沟通,塑造形象、加强与国际性企业的合作、继续维持或增加投入研发的资金和人才这四个方面的战略措施。
关键词:华为;内外部因素分析;美国市场;战略选择一、华为内外部因素评价分析(一)IFE&EFE矩阵的建立过程EFE矩阵可以帮助战略制定者归纳和评价经济、社会、文化、人口、环境、政治、政府、法律、技术以及竞争等方面的信息。
IFE矩阵是对企业内部因素进行评价,它总结和评价了企业各个职能领域的优势和弱点,并为确定和评价这些领域之间的关系提供了基础。
IFE矩阵可以按如下五个步骤来建立:①列出在内部分析过程中确定的关键因素。
采用10-20个内部因素,包括优势和弱点两方面的。
首先列出优势,然后列出弱点。
要尽可能具体,要采用百分比、比率和比较数字。
②给每个因素以权重,其数值范围由0.0(不重要)到1.0(非常重要)。
权重标志着各因素对于企业在产业中成败的影响的相对大小。
无论关键因素是内部优势还是弱点,对企业绩效有较大影响的因素就应当得到较高的权重。
所有权重之和等于1.0。
③为各因素进行评分。
1分代表重要弱点;2分代表次要弱点;3分代表次要优势;4分代表重要优势。
优势的评分必须为4或3,弱点的评分必须为1或2。
评分以公司为基准,而权重则以产业为基准。
④用每个因素的权重乘以它的评分,即得到每个因素的加权分数。
⑤将所有因素的加权分数相加,得到企业的总加权分数。
无论IFE矩阵包含多少因素,总加权分数的范围都是从最低的1.0到最高的4.0,平均分为2.5。
华为并购

华为并购美IT公司何以遇挫2011-02-28 03:44:47来源: 广州日报(广州)跟贴1 条手机看新闻华为并购三叶案显示了中国企业在美国高科技领域所面临的重重障碍以及美国在高科技领域对中国的封锁。
对中国而言,一方面需要促进中美战略互信,另一方面则要提升自身的科技水平。
2月18日,中国华为公司宣布放弃对美国三叶公司包括知识产权在内的特定资产的收购,这笔价值区区200万美元的交易以失败告终。
华为此次收购的失败,最直接的原因就是未能通过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的安全审查,不过,更深层的原因却是,在高科技产品领域,美国对中国一贯采取的封锁政策。
众所周知,在外资并购美国企业的问题上,美国早就建立了一整套严密的安全审查机制。
近年来,多家中国企业就先后在这套安全审查机制面前“碰壁”。
华为收购三叶公司只是最新的例证。
在这一交易中,最令人关注的是三叶公司的一项技术专利:它可以让一组电脑捆绑,形成一台功能更加强大的电脑。
这项技术或可称高科技,但已经倒闭的三叶,其专利和部分资产的全部费用仅为200万美元,这却引起了美国国防部的关注,进而使收购在安全审查下胎死腹中。
而为阻挠华为收购三叶,曾有5名美国国会议员致信同为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成员的财政部长盖特纳和商务部长骆家辉,称华为收购举动似乎肯定会导致美国先进计算机技术转移到中国,给美国国家安全带来风险。
事实上,华为收购遇挫并非个案,正如商务部的声明所说,近年来美国有关方面以包括保护国家安全在内的各种理由,对中国企业在美贸易投资活动进行阻挠和干扰。
华为并购三叶案显示了中国企业在美国高科技领域所面临的重重障碍以及美国在高科技领域对中国的封锁。
虽然封锁在很多情况下披上了合法外衣,但究其实质,一方面是因为美国对中国企业和中国所抱有的种种疑虑乃至敌意,另一方面则是为了维持和巩固美国对中国的高科技优势。
2009年,美国官员曾放风说要放宽对华高科技产品出口管制;2010年,美国又说要取消对华出口C130大型运输机管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返回上级
华为在美国的历程
返回上级
•2月,收购3Leaf公司部分资产未获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CFIUS)批准, 华为撤销收购3Leaf公司特殊资产的申请。 •华为出资200万美元收购了美国3Leaf Systems公司的部分资产。 •3月,贝恩资本与华为联合收购3Com公司,因未通过CFIUS的审查 而最终放弃。 •11月,华为将在H3C中的49%股权以8.8亿美元出售给3COM。 •1月,思科起诉华为拷贝了思科的知识产权、文档及其它资料 ,侵犯了思科的数项专利,最终Cisco撤销了讼诉。 •11月17日,华为3Com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并投入运营。 •6月4日,华为在美国德克萨斯州成立全资子公司FutureWei。 •5月4日,华为在北美设立北美总部,开始进军北美市场。 •华为在美国开设研究所,专门针对美国市场开发产品。
华为公司经营业绩(GAGR表) 华为公司与其竞争对手经营业绩表
华为公司GAGR表
CAGR是Compound Annual Growth Rate的缩写,意思是 复合年均增长率。复合年均增长率是指:一项投资在特定 时期内的年度增长率。其计算方法为总增长率百分比的n 方根,n相等于有关时期内的年数
返回经营业绩
返回目录
华为 公司 的经 营范 围
华为聚焦ICT基础设施领域, 围绕政府及公共事业、金融、 能源、电力和交通等客户需 求持续创新,提供可被合作 伙伴集成的ICT产品和解决 方案,帮助企业提升通信、 办公和生产系统的效率,降 低经营成本。 华为将继续以消费者为中心, 通过运营商、分销和电子商 务等多种渠道,致力打造全 球最具影响力的终端品牌, 为消费者带来简单愉悦的移 动互联应用体验。同时,华 为根据电信运营商的特定需 求定制、生产终端,帮助电 信运营商发展业务并获得成 功。 华为还将对网络、云计算、 未来个人和家庭融合解决方 案的理解融入到各种终端产 品中,坚持“开放、合作与 创新”,与操作系统厂家、 芯片供应商和内容服务商等 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构建 健康完整的终端生态系统。
华为公司在美投资分析
制作人 张飙
华为的经营范围
ppt目录
华为公司简介
华为经营业绩
华为公司核心竞争力 华为公司在俄罗斯的投资行为 华为在美投资问题
华为 公司 简介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是一家生产销售通信设备的民营通信科技公 司,总部位于中国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坂田华为基地。华为的 产品主要涉及通信网络中的交换网络、传输网络、无线及有线 固定接入网络和数据通信网络及无线终端产品,为世界各地通 信运营商及专业网络拥有者提供硬件设备、软件、服务和解决 方案。华为于1987年在中国深圳正式注册成立。 2007年合同销售额160亿美元,其中海外销售额115亿美元,并 且是当年中国国内电子行业营利和纳税第一。截至到2008年底, 华为在国际市场上覆盖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球排名前50名 的电信运营商中,已有45家使用华为的产品和服务。 华为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已经应用于全球170多个国家,服务全 球运营商50强中的45家及全球1/3的人口。 2013年《财富》世界500强中华为排行全球第315位,与上年相 比上升三十八位。 2014年《财富》世界500强中华为排行全球第285位,与上年相 比上升三十位。 2014年上半年度经营业绩,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华为实现 销售收入135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9%;营业利润率18.3%。 [1] 以“服务创造价值· 合作共赢未来”为主题的2014华为中国企业 业务服务合作伙伴大会于10月17日在苏州正式拉开帷幕。[2] 2014年10月9日,Interbrand在纽约发布的“最佳全球品牌”排 行榜中,华为以排名94的成绩出现在榜单之中,这也是中国大 陆首个进入Interbrand top100榜单的企业公司。
华为 公司 经营 业绩
华为今日发布2014年上半年度经营业绩。数据显示,今 年上半年,华为实现销售收入135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 长19%;营业利润率18.3%。 华为首席财务官孟晚舟女士表示,“2014年上半年华为 收入和盈利能力基本实现了预期,这主要受益于全球LTE 网络投资增长。” 华为无线网络业务LTE产品线总裁王军今年4月在接受腾 讯科技采访时曾表示,华为2014年LTE营收将达40亿美元。 他同时透露,今年国内三大运营商将建设近40万个LTE基 站。 华为预计,2014年中国将有1亿LTE用户,到2017年,全 球将达到10亿用户。目前,华为已经已经获得290多个 LTE商用合同,130多个LTE网络已经实现商用。网络覆 盖100多个首都以及9大金融中心,服务于全球六大洲的 用户。华为预计,到2014年,LTE的收入将达到40亿美元, 相比2013年的25亿美元,将同比增长60%。 同时,华为软件和服务的快速增长促使运营商网络业务 保持持续稳定增长
华为公司与其竞争对手年实际销售额变化
返回目录
华为 公司 核心 竞争 力
1、先进的技术 2、良好的企业文化 3、合理的组织结构 4、最普遍的客户关系,即卓越 的客户响应 5、低成本研发 详细内容见word文档
FDI区位选择
欧洲
中东 非洲
俄罗斯
北美
印度
东南亚
南美
华为1997年进入俄罗斯;1998年进入印度; 2000年进入中东和非洲;2001年迅速扩大到东 南亚和欧洲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2002年开始 进入美国。
下一页Leabharlann FDI——OIL理论以俄罗斯为例
Ownership
所有权优势 Internalization 内部化优势 成立合资公司 有核心知识产权 价格低廉
Location
区位优势 FDI 成长型市场 进入门槛低……
1 成为俄罗斯市场的主导电信品牌 2 赢得了第三世界国家市场
返回目录
华为 公司 在美 投资 问题
1.华为进入美国市场的战略 2.华为在美国的历程 3.美国电信营运商市场份额 4.华为在北美的市场份额 5. FDI——OIL理论 6.被误解的华为 7.从华为对美投资中我们可以得 到什么教训
三步走战略 1. 华 为进 1.进入美国市场 入美 2.获得少量合同 国市 3.获得美国四大手机运营商的认可 场的 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