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桩常见问题

合集下载

预应力管桩常见质量问题、原因与预防措施

预应力管桩常见质量问题、原因与预防措施

预应力管桩常见质量问题、原因与预防措施1、桩身断裂(1)现象:在开展压桩工序时,桩身如果突然倾斜错位,而桩尖处土质无特殊变化,贯入度却突然加大,施压油缸的油压表计显示突然下降,机台晃动亚种,这时可能就发生桩身断裂的质量问题。

(2)原因:①桩身加工的弯曲度超过规范规定,桩尖偏离桩的纵轴线较过大,压桩过程中桩体倾斜或弯曲;②桩入土后,遇到坚硬障碍物(岩石、旧埋设物),把桩尖挤到一侧;③插桩本身不垂直,在压入某深度后,用移机方法来纠正,使桩体产生弯折;④多段桩施工时,相连接的两段桩不在同轴线位置上,焊接后产生弯曲;⑤桩材混凝土强度不达标,在堆放、吊运准备工作中已经产生裂纹或断裂而没被发现。

(3)预防措施:施工前应该清理干净桩位下的障碍物,必要时应该对每个桩位用针探检查;②加强桩材检查,如果桩身弯曲超过规定(L/1000且<20mm)或者桩尖不在桩纵轴线上不能使用;③在插桩施工中已经发现桩身不垂直就立即纠正,桩压入一定深度后若发生严重倾斜。

不能采用移机方法处理。

接桩时要保证上下两段桩在同轴线上。

端面间隙应该加垫铁片并塞牢;④桩的堆放和吊运应严格执行规范规定,若桩身出现裂缝且超过验收标准必须严禁使用。

2、桩顶损坏(1)现象:在沉桩过程中,桩顶出现损坏。

(2)原因:①桩材混凝土配合比不好,施工中控制不严格,养护做的不好;②桩顶端面不平整,导致桩顶端面与桩轴线之间不垂直;③桩顶与送桩杆的接触部位不整齐,送桩时导致桩顶端面局部应力集中而损坏。

(3)预防措施:①制作桩体时,离心要均匀,桩顶加密箍筋要确保位置准确,并按规范养护;②沉桩前必须检查桩顶是否有凹凸的现象,保证端面垂直于轴线,桩尖不得偏斜,若不符合规范要求严禁使用,或经过必要修补处理合格后才能使用;③检查送桩杆与桩身的接触面平整度,如不平整必须开展相关处理才能使用。

3、桩位偏移(1)现象:在静力压桩过程中,相邻桩身产生横向位移过大或桩身上浮。

(2)原因:①桩进入土层后,可能遇到大块坚硬的岩石,将桩尖挤到一侧;②多段桩施工时,相接的两段桩轴线不一致,焊接后管桩整体弯曲;⑧桩基数量过多且桩距不大,静力压桩时土层被挤压到极限后必然向上隆起,相邻的桩被拔起;④在软土地基场地中施压密集群桩时。

PHC管桩基础施工常见的质量问题分析

PHC管桩基础施工常见的质量问题分析

PHC 管桩基础施工常见的质量问题分析一、引言PHC 管桩基础在工程建设中应用广泛,具有结构合理、现场施工便利、使用寿命长等优点,然而,在施工过程中也会出现一些质量问题,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解决,将会对工程建设的安全和质量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甚至导致意外事故。

因此,本文旨在探讨PHC 管桩基础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以保障基础工程质量和安全。

二、PHC 管桩基础施工常见的质量问题1、PHC 管桩裂纹问题PHC 管桩在生产制造过程中易发生开裂、破损等情况。

在施工过程中,如果不及时处理这些问题,会导致管桩在混凝土灌注过程中出现“飘浮”的情况,严重影响工程的安全和质量。

此外,由于PHC 管桩本身质量问题引发的裂纹也是一个常见的问题。

2、PHC 管桩、混凝土之间的粘结不良问题PHC 管桩与混凝土之间的粘结是影响基础工程质量的一个关键因素。

如果PHC 管桩和混凝土之间的粘结不牢固,会导致管桩在使用过程中发生滑动和移位,进而导致结构的损坏和使用寿命的缩短。

3、管桩孔口处处理问题PHC 管桩在安装时需要经过钻孔,孔口处的处理直接关系到管桩的质量和使用寿命。

常见的孔口处理问题包括孔口太大、孔口不规则等问题。

4、PHC 管桩长度不足PHC 管桩长度不足也是一个常见的质量问题。

如果管桩长度短则无法满足工程的设计要求,直接导致工程质量不达标,对工程的稳定和安全造成不良影响。

三、PHC 管桩基础施工质量问题解决方案1、PHC 管桩裂纹问题处理方案a.生产环节中应严格按照规定的工艺流程制造PHC 管桩,确保管桩外观质量和内部强度达标。

b.面对运输过程中可能造成的管桩裂纹问题,需要采取安全稳固的运输方式,保障管桩的完整性。

c.在施工前对管桩进行彻底检查,发现管桩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运输过程中管桩的损坏情况及时处理,以确保管桩的施工质量。

2、PHC 管桩、混凝土之间的粘结不良问题处理方案a.施工前应对桩身进行彻底清洁,确保管桩表面无油漆、水泥渣等杂物,防止影响管桩和混凝土之间的粘结。

管桩生产工艺及常见问题分析

管桩生产工艺及常见问题分析

管桩生产工艺及常见问题分析管桩是一种用于基础工程中的重要承载构件,其生产工艺和常见问题对于保证工程质量至关重要。

本文将在1200字以上对管桩生产工艺及常见问题进行分析。

首先,管桩的生产工艺包括材料选择、挖孔、灌浆、制模、浇筑和养护等过程。

在选择材料时,应根据工程要求和环境要素选择适宜的材料,常见的材料有钢材、混凝土、聚合物等。

挖孔是管桩生产的第一步,应根据设计要求进行施工,并采用适当的方法和设备进行,以保证孔壁的平整、垂直度和直径的一致性。

灌浆主要是为了增加管桩的强度和稳定性,通常使用水泥浆或者特殊浆液进行灌浆。

制模是为了确保管桩的几何尺寸和外观质量,常见的制模材料有木模板、塑料模板等。

浇筑则是将混凝土或其他材料倒入模板中进行固化,这一步需要保证浇筑的顺序、流动性和固化时间等。

养护是管桩生产的最后一步,通过控制养护环境和时间来确保管桩的强度和耐久性。

然而,在管桩的生产过程中也会出现一些常见问题,下面将对其中的几个问题进行分析:1.孔壁冒泥:孔壁冒泥是挖孔过程中常见的问题,主要原因是土质较粘、地下水位较高或者施工速度过快等。

解决该问题的方法可以采用安装套管或者注入浆液来增加孔壁的稳定性。

2.管桩强度不够:管桩的强度不够可能是由于材料选择不当、灌浆质量差或者浇筑过程中存在空隙等造成的。

解决该问题的方法可以加强材料选择时的检验和测试,提高灌浆质量和控制浇筑过程。

3.管桩外观质量差:管桩的外观质量差可能是由于制模不规范、模板材料损坏或者浇筑用水质量不好等原因引起的。

解决该问题的方法可以加强制模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更换损坏的模板材料以及保证浇筑用水的质量。

4.管桩的水泥灌浆不均匀:管桩的水泥灌浆不均匀可能是由于浆液配比不合理、浇筑顺序不对或者灌浆设备不良等原因导致的。

解决该问题的方法可以优化浆液配比,调整浇筑顺序以及更换合适的灌浆设备。

综上所述,管桩的生产工艺及常见问题对于保证工程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对于管桩生产工艺,应根据工程要求选择适宜的材料,并合理进行挖孔、灌浆、制模、浇筑和养护等过程;对于常见问题,应采取相应的解决方法,例如采用套管、改善灌浆质量、加强质量控制等。

管桩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问题及防治方案

管桩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问题及防治方案

管桩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问题及防治方案一、露桩和短桩由于持力层高低起伏,设计对桩长未及时调整,当桩插入持力层一定深度(一般为2米)就无法打入而终止,使桩身露出设计桩顶过多(一般1-2米,多则5-6米)而形成露桩。

同样,由于持力层起伏变化,沉桩到设计标高还未进入持力层或贯入度还很大,仍需继续沉桩,就形成了短桩。

(一)原因分析1.勘测资料误差较大或勘测精度不够,未能查清持力层起伏变化情况和持力层性质。

2、持力层变硬,沉桩时难以继续打入。

或持力层变软,沉桩时贯入度太大,还要继续沉桩。

3、打桩机械与设计桩长及持力层性质不匹配。

打桩机能量小,使本来还可继续打入的桩而被迫终止;或打桩机能量太大,使本来已满足贯入度要求的桩还能继续打入。

(二)防治及处理方法1、查清原因。

首先从分析勘测资料入手,在持力层起伏变化较大处补充勘测。

重要柱子位置应布置钻孔查清持力层深度和性质。

对于重要建筑物,勘测单位应提交"持力层等高线图"或"持力层等深线图"。

2、现场试桩时根据试桩情况确定终止打桩的标准。

一般情况下实行"双控"既控制桩长又控制贯入度。

对摩擦端承桩,应以贯入度为主,桩长为副。

锤击式桩机,贯入度受锤重和打桩机械的影响较大,应加以注意。

静压式桩机,可以桩机上液压表读数来控制。

据笔者经验,液压表上显示的最终压力达到2.0-2.5倍设计单桩承载力即可终止。

如杭州某小高层基础采用管桩,设计单桩承载力为1600KN,沉桩时静压桩机最终压力表读数达到400OKN即可终止,打桩结束后,做单桩静载荷试验,单桩极限承载力大于3500KN,满足了设计要求。

3、设计单位应根据试桩资料及时调整桩长,并通知管桩生产厂家,及时调整每节桩长与桩身匹配。

4、如因打桩机械能量太小或太大,无法与桩长及地质条件相匹配,那就更换打桩机。

5、对露出地面的桩应截桩。

截桩可采用人工凿桩,方法是先将不需截除的桩身端部用钢抱箍抱紧,然后沿钢箍上缘凿沟槽,再行扩大截断,钢筋可用气割法切断。

锤击沉桩法管桩施工中常见问题及处理措施

锤击沉桩法管桩施工中常见问题及处理措施

锤击沉桩法管桩施工中常见问题及处理措施1、桩身倾斜施工中桩身倾斜应根据具体情况开展分析处理,当倾斜大于0.8%时可认为桩身倾斜较大。

若此时第一节桩没有全部施工完毕,应及时开展观测并对其纠正,纠正方法可使用移动桩架等强行回扳的方法,后续桩节焊接时,一定要保证桩的垂直度,否则将导致桩身倾斜的加大,处理难度加大。

2、桩身移位与桩顸上浮桩身移位与桩顶上浮对构造的承载力影响较大。

为防止此质量问题的发生,应合理安排管桩的施工顺序,同时在打桩过程中应详细观察周围管桩沉降或上升情况,在周围管桩上设置观察点,利用远处的固定水准点开展比照分析,从而确定沉降或上升情况。

根据本工程实际情况,采取管桩施工从内向外的施工顺序,以尽量减少对先施工桩的影响,桩顶上浮及桩身位移均控制在规范允许范围之内。

3、截桩时产生裂缝PHC桩虽采用高强混凝土制作,内配置预应力钢筋,但桩身较脆,在受到强烈撞击时,易产生贯穿性纵向裂缝,影响桩的使用。

当管桩施工到达设计要求的灌入度时,可能桩身还有多余桩长未到达设计标高,此时,需要开展截桩,截桩宜用以下方法:采用环形切割机切割或者是采取工具钢套箍,紧箍在切口下部桩身上,沿套箍凿出一道沟槽,然后再行扩大、切断,截桩时严禁用大锤敲砸。

本工程采用专用的PHC桩环形专用切割机割桩,割口良好,未产生任何裂缝。

4、管桩桩头破碎管桩施工中,容易发生桩头破碎,被打坏的现象,主要原因:1)设计过于保守,导致桩体过长,管桩无法打到设计桩顶标高,但是施工单位仍以桩顶标高控制,由于管桩受阻力较大,桩体不再下沉,桩头破坏。

2)桩垫在施工中磨损严重,需要及时更换。

3)由于桩帽尺寸与桩不匹配,导致桩头受到瞬时冲击力过大而损坏。

施工中为防止桩头破坏,要使桩锤、桩帽、桩身尽量保持在同一轴线上。

打桩较难下沉时,要检查落锤有无倾斜偏心,检查桩垫桩帽是否合适,如果不合适,需更换或补充软垫。

及时与设计者沟通,核算其合理桩长,并对施工技术人员开展技术交底,使其认识到标高控制和贯入度控制的要求并运用到具体实际中。

管桩生产中常见的质量问题汇总

管桩生产中常见的质量问题汇总
实); (7)养护制度不合理,蒸养、蒸压养护时,升温或升压过
快,或降温、降压过快,恒温温度偏低或时间偏短,养护总 时间过短;
6、管桩内壁砼坍落、开裂
(1)砂石级配不合理,砂太粗; (2)搅拌不均匀(搅拌时间过短或没有干拌
时间),二次加水时间过迟; (3)离心制度不合理,跳动大; (4)拌合料过稀; (5)离心成型后,受到严重碰撞; (6)合缝或抱箍凹低漏浆严重; (7)养护制度不合理;
(2)水泥或外掺矿物质粉料细度过细,饱水性好,离心 时水分不易离析出来;
(3)粉状物料过多,可能是砂过细,含泥量高或水泥、 外掺矿物过细;
(4)水泥品质与减水剂二者匹配不好,离心密实效果不 好;
(5)余浆使用过浓或砂过细,含泥量高,混凝土料粘稠; (6)模具变形或离心机不均匀沉陷等造成离心速度上不
头张拉挡板缺少定位销,头端跳动); (7)生产班报到拌合楼的计划出错,分料时少料; (8)雨天未及时调整砂石含水率,导致砂石用量偏少; (9)装模时,尾板未紧贴管模。 (10)合缝口过大。 (11)离心初速度过低
4、套箍漏浆和凹陷
(1)套箍过大或过小; (2)整形不到位; (3)合模时受到碰撞或夹石子; (4)笼筋主筋长短不齐; (5)带钢材质问题(过软或过硬); (6)管模两头清理不到位; (7)不水平张拉; (8)尾板未紧贴管模,张拉时石子挤压抱箍;
12、桩身表面粘皮:
管模未喷途脱模剂或喷涂得不均匀(喷头损 坏);
脱模剂质量差(或未按比例配制); 管模过热或过冷结冰,脱模剂来不及成型就
灌混凝土; 蒸养制度不合理(升温过快); 混凝土出池试压强度过低; 砂、石含泥量高;
13、麻面:
桩模内侧不平,存在麻点起鳞等缺陷; 砼流动性差; 管模过热或过冷结冰,浇注混凝土,造成管

管桩施工中常见问题的分析与处理

管桩施工中常见问题的分析与处理

管桩施工中常见问题的分析与处理摘要:本文笔者结合某工程案例,重点介绍管桩施工中常见质量问题的类别、原因分析、常用处理方法。

关键词:管桩;单桩承载力;处理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combined with an engineering example, the paper focuses on the construction quality problems common in the pipe of the category, cause analysis, commonly used treatment method.Keywords: pipe; Single pile bearing capacity; processing测量放线差错;沉桩工艺不良,如桩身倾斜造成竣工桩位出现较大的偏差常用处理方法:打桩过程中,发现质量问题,施工单位切忌自行处理,必须报监理、业主,然后会同设计、勘察等相关部门分析、研究,作出正确处理方案。

由设计部门出具修改设计通知。

一般处理方法有:补沉法、补桩法、送补结合法、纠偏法、扩大承台法、复合地基法等,下面分别简要介绍:1、补沉法。

预制桩人土深度不足时,或打入桩因土体隆起将桩上抬时,均可采用此法。

2、补桩法。

可采用下述两种的任一种:(1)桩基承台前补桩。

当桩距较小时,可采用先钻孔,后植桩,再沉桩的方法。

(2)桩基承台或地下室完成再补静压桩。

此法的优点是可以利用承台或地下室结构承受静压桩的施工反力,设施简单,操作方便,不延长工期。

3、补送结合法。

当打入桩采用分节连接,逐根沉人时,差的接桩可能发生连接节点脱开的情况,此时可采用送补结合法。

首先是对有疑点的桩复打,使其下沉,把松开的接头再顶紧,使之具有一定的竖向承载力;其次,适当补些全长完整的桩,一方面补足整个基础竖向承载力的不足,另一方面补打的整桩可承受地震荷载。

4、纠偏法。

PHC管桩施工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

PHC管桩施工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

PHC管桩施工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1.施工过程中的振捣不均匀:在PHC管桩施工中,振捣不均匀是较为常见的问题,造成振捣不均匀的原因可能是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不高或是设备问题。

为了防止振捣不均匀,可以采取以下预防措施:-对施工人员进行充分的培训,提高其技术水平;-定期检查和维护振捣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行;-在施工的过程中,严格按照施工方案进行操作,确保每个位置的振捣均匀。

2.混凝土配合比不合理:混凝土配合比不合理可能导致PHC管桩的强度不够或者出现裂缝等问题。

为了预防混凝土配合比不合理的问题,应该采取以下措施:-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混凝土配合比的确定;-对原材料进行严格的质量检验,确保原材料的质量符合要求;-在混凝土搅拌和浇筑过程中,严格按照要求进行操作,确保搅拌均匀且浇筑密实。

3.施工过程中的缺陷:施工过程中的缺陷包括挂钩打歪、插孔不准确、灌注不均匀等问题。

为了预防施工过程中的缺陷,可以采取以下预防措施:-对施工操作进行严格的规范和要求,确保每个操作环节都符合要求;-建立严格的质量控制和监测制度,对施工过程中的关键环节进行严密监控;-进行交叉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施工过程中的缺陷。

4.PHC管桩长度超标或不足:PHC管桩长度超标或不足会严重影响桩基的承载力和稳定性。

为了预防PHC管桩长度超标或不足的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在设计阶段,对每个桩的长度进行准确计算,并进行合理的余量设计;-在施工阶段,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确保每个桩的长度符合要求;-在施工过程中,进行严密的监控和测量,及时发现并纠正长度超标或不足的问题。

综上所述,PHC管桩施工质量通病主要包括振捣不均匀、混凝土配合比不合理、施工过程中的缺陷以及PHC管桩长度超标或不足等问题。

为了预防这些问题的发生,应该加强施工人员的培训,做好设备的检查和维护工作,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操作,并建立严格的质量控制和监测制度,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

只有通过这些预防措施的合理应用,才能确保PHC管桩施工质量的稳定和可靠。

管桩施工常见问题及其处理方法

管桩施工常见问题及其处理方法

管桩施工常见问题及其处理方法管桩由于具有桩身强度高、耐压(或耐打)性好、施工工期短、综合造价低、成桩质量可靠和文明环保等优点,得到广泛应用。

由于相对大直径桩(特别是大直径嵌岩桩),管桩承载力较低,因此,单体工程中管桩桩数较多 (一般都有上百根桩,甚至几千根桩),导致施工中或多或少会出现管桩偏位、倾斜、承载力不足等问题,需要设计人员帮助处理。

本文就管桩施工常见问题进行剖析,并提出相应的处理方法。

一、常见问题及处理措施1、管桩承载力不足的处理方法当管桩检测承载力不满足设计承载力时,一般有如下处理方法:(1)当管桩检测承载力与设计承载力相差不大时,可增大与其相邻承台相连的承台梁刚度 (增大梁断面,特别要增大梁高)和配筋(承台梁纵筋应贯穿承台),将管桩承载力不足的承台承担的部分荷载转移到周边其他承台上。

这是最简单、最经济的处理方法。

(2)当管桩检测承载力与设计承载力相差较大时,应采取补桩、将上部内隔墙取消或将上部内隔墙改成轻质隔墙,甚至减少楼层数等措施。

补桩一般应遵循对称补桩和桩间距不小于原设计的原则。

至于非对称补桩,由于承台形心与上部荷载重心不重合,导致桩受力不均匀,不宜采用。

如在原有管桩中间补桩,将导致管桩间距变小,由于管桩为挤土桩或部分挤土桩(不带桩尖时),容易将原有管桩挤偏位甚至挤断,只有当桩间土质较松散(不是饱和淤泥),且经试桩确有把握时才能在原有管桩中间补桩;如管桩为非挤土桩,可考虑在原有管桩中间补桩,但也宜先进行试桩验证。

图1、补桩平面布置图(斜线填充的桩为补桩)2、管桩偏位问题2.1、规范允许偏差2.1.1、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第7.4.5条:打入桩(预制混凝土方桩、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桩、钢桩)的桩位偏差,应符合表7.4.5的规定。

斜桩倾斜度的偏差不得大于倾斜角正切值的15%(倾斜角系桩的纵向中心线与铅垂线间夹角)。

注:H为桩基施工面至设计桩顶的距离(mm)。

2.2、按允许偏差施工后承台及桩增大值2.2.1、对于两桩承台、三桩承台,由于管桩偏位导致受力最不利管桩竖向力和承台弯矩最大增加量在10%~20%之间,不处理问题不大。

桩基工程施工常见质量问题及防治措施

桩基工程施工常见质量问题及防治措施

桩基工程施工常见质量问题及防治措施一、桩体倾斜1、产生原因(1)施打前未按要求双向校核垂直度。

(2)遇有地下障碍物。

(3)场地不平整,桩机底盘不稳固水平。

2、防治措施(1)施打前,应按要求在桩机的正方和垂直的管桩侧面双向架设经纬仪或线坠,垂直度满足要求(小于0.5%L)后方可起锤,打入约1m左右再用仪器校核一次桩的中心位置和垂直度,确认无误后方可正常施打。

(2)地下障碍物如果较浅,可以先将桩拔出,清除障碍物后,将坑填实填平,重新放点打桩;如果障碍物较深,无法处理,可会同监理、设计院等单位商议解决办法,更改桩位。

(3)场地应平整坚实,一般不宜大于9°,符合桩机行走条件。

桩机下方应垫好枕木,保持桩机底盘稳固水平。

二、焊缝不饱满,接桩处开裂1、产生原因:未按规定进行焊接作业,未分层焊接。

2、防治措施(1)接桩前,对连接部位上的杂质、油污、水份等必须清理干净,保证连接部件清洁。

(2)接桩时,两节桩应在同一轴线上,焊接预埋件应平整,焊接层数不得少于2层,焊接时必须将内层焊渣清理干净后再焊外一层,坡口槽的电焊必须满焊,电焊厚度宜高出坡口1mm。

三、贯入度剧变1、产生原因(1)地质情况不明,地下存在有空洞、溶洞、夹层、古墓等。

(2)地下持力岩层起伏大。

(3)桩身破碎断裂。

2、防治措施(1)在施打过程中,出现贯入度突然变大的情况,应立即停止施工,可采取超前钻等方法,先探明桩位处的地质情况,将空洞、溶洞等先用中砂或粘土等填塞密实后再重新打桩,或改用其他形式的基础处理方法。

(2)在即将收锤时,遇到贯入度突然加大的情况,一般均因地下持力岩层起伏大导致桩身折断或桩身自身破碎造成的。

这种情况下,采用从桩身内孔吊灯和吊重物检查桩身的完整看是由何种原因造成。

①如是因地质起伏大造成的,则需采用特殊桩尖,采用嵌岩力强的桩尖进行施工。

②如是桩身自身破碎造成的,则需对进场的管桩质量进行检查,采购质量合格的管桩;管桩桩身强度必须达到100%时方可使用;同时,在施打过程中,要控制好总锤击数,PC桩总锤击数不宜超过2000,最后1m锤击数不宜超过250;PHC桩总锤击数不宜超过2500,最后1m锤击数不宜超过300。

管桩生产中常见的产品质量问题解析

管桩生产中常见的产品质量问题解析

管桩生产中常见的产品质量问题解析1、端头板微凹成盆碟状。

(内凹)原因:主筋位于设计壁厚的中间或稍偏里,张拉时端板受力不匀,外侧小内侧大;施加预应力时桩身横截面受力不匀,内侧压缩量大于外侧压缩量,从而使端板内侧微凹成盆碟状;端板厚度不符合规范要求。

①张拉板或固定板未清干净②张拉板或固定板内圆凸起部分过大③端板固定板内圆过小危害:对接不平,传力性能差;打桩时桩顶混凝土应力集中易破碎。

2、端头板与桩身轴线不垂直,即端部倾斜原因:预应力钢筋长短不一;张拉力偏心;桩模端部倾斜;张拉丝杆弯曲或与张拉板不垂直;张拉螺栓未上紧。

危害:打桩时桩头受力不匀,应力集中易破碎;桩身接长后不是一直线而是成折线状。

3、墩头凸出端板面;墩头端面凸出,墩头厚薄不一,(一边厚一边薄)墩头偏厚原因:端板上的墩头孔太浅;墩头形状不规则或异型;装笼时墩头未装入沉孔。

危害:桩头接长时端面不能吻合;打桩时应集中,桩头或桩接头很快破碎。

4、端头板上得墩头孔底被拉脱(拉穿孔)原因:墩头孔钻的太深,或短板太薄,以至孔底厚度太薄,张拉时墩头将孔底拉脱穿孔而成;墩头直径偏小;墩头形状不规则。

危害:无法张拉,成不了预应力管桩。

5、钢套箍凹陷(裙板凹陷)原因:钢套箍加工质量差;成型后尚未入模时受外力撞磕而变形;合模时钢套箍上残有小石子或杂物。

危害:桩头处易跑浆;外观难看6、钢套箍与端头板连结质量差(裙板脱落)原因:焊接马虎,焊缝质量差;有的厂家采用先将钢筋穿入端板孔然后在墩头的落后工艺,于是,钢套箍与端板的连结不能在内侧连续焊接而只能在外侧用点焊连结,不仅连结力不足,而且将薄板烧坏。

危害:钢套箍起不了维护混凝土的作用;打桩时钢套箍会整个脱落;烧焊时散热作用差,易烧坏桩身混凝土。

7、墩头被拉脱原因:钢筋材质差;墩头形状不规则,尺寸偏小;墩头工艺差,强度损失大。

危害:脱头钢筋无法张拉,其余钢筋超张拉,易发生断筋;预应力不匀,桩身耐打性差。

8、断筋原因:预应力钢筋长度误差大,长短不一;钢筋材质差;有些用普通钢筋对焊,接头质量差。

管桩施工常见问题的原因和预防措施

管桩施工常见问题的原因和预防措施

管桩施工常见问题的原因和预防措施1、桩身断裂预应力管桩管壁薄、混凝土标号高,施工中不注意容易产生断裂,主要原因:①桩制作时混凝土强度不够管壁厚薄不均匀,桩身弯曲超过规定,桩尖偏离桩的纵轴线较大,桩在堆放、吊运过程中产生裂纹或断裂未被发现,沉入过程中桩身发生倾斜或弯曲;②接桩焊缝不饱满,焊后自然冷却时间不够,接桩时两节桩不在同一轴线上,产生了曲折;③地质土层软硬变化或有坚硬障碍物时,把桩尖挤向一侧;④施工场地不平、烂泥、积水多,造成压桩时机身不平稳。

预防措施:①对桩身质量进行全面检查,测量管桩的外径、壁厚、桩身弯曲度等有关尺寸,并详细记录,发现桩身弯曲超过规定或桩尖不在桩纵轴线上的不宜使用。

桩的堆放、吊运应严格按照有关规定执行;②在稳桩过程中如发现桩不垂直应及时纠正,桩压入一定深度发生严重倾斜时,不宜采用移架方法来校正。

接桩时要保证上下两节桩在同一轴线上,接头处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操作;③施工前应对桩位下的障碍物进行清理,必要时对每个桩位用钎探了解。

2、沉桩达不到设计深度静压管桩施工时,桩设计是以最终贯入度和最终桩长作为施工的最终控制,如发现个别桩长达不到设计深度时,主要原因:①勘探资料粗,勘探点不够,对局部硬夹层、软夹层及地下障碍物了解不够;②中断沉桩时间过长,由于设备故障或其他特殊原因,致使沉桩过程突然中断,或接桩时,桩尖停留在硬土层内,若延续时间过长,沉桩阻力增加,使桩无法沉到设计深度;③在群桩施工时穿越较厚的砂夹层,由于其结构的不稳定,同一层土的强度差异很大,桩沉入到该层时,砂层越挤越密,最后会有沉不下的现象。

3、斜桩原因分析:①静压桩机机械维修不及时,如液压系统漏油导致桩机支撑下滑;②静压桩机自重加配重总重量大,桩机基础如不平整坚硬,沉桩过程中,桩机容易产生不均匀沉降,桩身极易发生偏移;③施工中桩身不垂直,桩帽、桩身不在同一直线上;④接桩时桩身、桩帽不在同一直线上;⑤施工顺序不当,导致应力扩散不均匀:尤其是有地下室深基坑的承台相邻桩身过近过密,使先施工的一边已有孔洞,再施工一面时桩身极易滑动;⑥沉桩过程中遇到大块坚硬物,把桩挤向一侧;⑦采用预钻孔法时,钻孔垂直偏差较大,沉桩过程桩又沿着钻孔倾斜方向发生偏移;⑧桩布置过多过密,沉桩时发生挤土效应。

PHC管桩常见问题分析及预防措施

PHC管桩常见问题分析及预防措施

PHC管桩常见问题分析及预防措施1.防治预制桩身断裂,沉桩时突然错位或桩身出现裂缝的措施(1)原因分析桩身强度达不到设计要求;桩身制作弯曲或桩身长细比过大;遇地下障碍物;上下节桩接桩不在同一轴线上;主钢筋触及桩顶,锤击时产生纵向裂缝等。

(2)防治措施清除浅层地下坚硬障碍物制桩、养护应符合强度、平直度要求;接桩面平整,使上下节在同一直线上;沉桩倾斜时,不能用移动桩架来校正等。

2、防治预制桩沉桩达不到设计标高要求的措施(1)原因分析勘察资料与实际土层情况不符;桩锤选用过小或打桩间隙时间过长,摩阻力增大,或群桩施工时,后沉的桩因挤土造成沉桩困难等。

(2)防治措施探明地质条件,试沉桩发现异常时应作补勘;合理选择施工方法、施工JIl页序和机械设备;减少接桩时间,做到沉桩基本连续进行。

3、防治预制桩桩身倾斜,偏离设计桩位的措施(1)原因分析场地不平整,桩架不水平;插桩时偏斜,未到位;接桩不在同一轴线上;群桩施工时,桩距过近,沉桩时上层挤出,产生侧向力,使已沉桩位移;桩顶桩帽接触面不平,桩身受偏向荷载作用,沉桩后桩身倾斜等。

(2)防治措施应规范作业,做到场地平整,桩架要平直,桩位对中,上下节接桩保证在同一轴线上,检查桩顶与桩帽接触面,保证平整,沉桩期间不宜同步开挖基坑。

4、防治预制桩沉桩时,接桩处松脱开裂的通病(1)原因分析两节桩连接处表面未清理干净;焊接质量不好;连接铁件、法兰面不平等。

(2)防治措施接桩前将接桩处表面的杂质、油污清洗干净,填平接桩面;法兰面或连接铁件要求平整,焊接牢固。

5、其他问题辅助预防措施为避免或减小沉桩挤土效应和对邻近建筑物、地下管线等的影响,施打大面积密集群桩时,可采取下列辅助措施:(1)预钻孔沉桩,孔径约比桩径(或方桩对角线)小于50~100mm,深度视桩距和土的密实度、渗透性而定,深度宜为桩长的1/3~1/2,施工时应随钻随打;桩架宜具备钻孔锤击双重性能;(2)必要条件下可设置袋装砂井或塑料排水板,以消除部分超孔隙水压力,减少挤土现象。

预制管桩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

预制管桩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

预制管桩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随着建筑工程的不断发展,预制管桩在建筑工程中越来越常见,预制管桩具有施工方便、成本低廉、施工速度快、材料利用率高等优点。

但是,在预制管桩的生产和使用过程中还会存在一些质量问题,下面将对这些问题做出详细的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预制管桩质量通病分析1. 预制管桩长度不足或超长预制管桩长度的不足或超长,会严重影响桩的使用效果,甚至会导致安装过程中出现问题。

其中长度不足主要是由于生产工艺不当或加工操作不当导致,并且这种情况通常会给工程带来一定的影响。

而长度超长的主要原因是生产装置的误差导致,这样会使得管桩的尺寸过长,而在实际使用中也会影响安装的可行性和桩的强度。

2. 预制管桩的强度问题预制管桩的强度是决定其在实际使用中是否安全稳定因素之一。

在实际运用中,需要考虑是否符合设计的需求,同时也要充分考虑材料的质量,劣质材料会导致管桩的强度不足,容易造成桩的垮塌等问题。

另外,在加工生产过程中,如果振捣不到位,也会导致管桩的质量不稳定,从而影响桩的强度。

3. 预制管桩的梁钢筋未达标预制管桩的梁钢筋是其承载能力和水平稳定性的关键因素,如果梁钢筋未达到标准,就会对桩的使用产生严重影响。

特别是在地下涌水环境中,这种质量问题更容易产生,因此,错误构造会导致管道断裂、渗漏等安全问题。

预制管桩质量预防措施1. 完善生产加工工艺针对预制管桩长度不足或超长的问题,需要通过完善生产加工工艺来提高加工精度。

在生产中需要增加误差检测,精确控制长度和精度,确保产品符合设计的要求。

同样,在生产前需要进行相关的前期检测,检查预制管桩的尺寸是否符合要求。

2. 提高管桩材料质量针对预制管桩强度问题,应该在材料的选择上格外注意,优先选择高质量的材料,以及材料的试验数据需要符合国家标准。

另外,在生产加工过程中,要确保振捣完备,避免振捣不到位对质量带来影响。

3. 加强梁钢筋质量控制为了避免预制管桩的梁钢筋在生产过程中未达到标准,需要通过加强质量控制来实现。

预应力管桩在施工过程中遇到的常见问题和对策

预应力管桩在施工过程中遇到的常见问题和对策

预应力管桩在施工过程中遇到的常见问题和对策
一、施工前准备不足。

解决办法:提前完成施工前准备,包括地质调查、施工图设计、施工
技术方案制定等,制定合理的施工计划,并认真执行。

二、钻孔杆对接不正确。

解决办法:应及时加强设备的维护保养,使其保持高效的工作状态;
及时完成钻孔杆的校准工作,分层排列和定位,以确保钻孔杆的正确对接。

三、混凝土硬度过低。

解决办法:采取加热保温措施,调整调制,降低水泥比例,提高混凝
土表观密度,增加外加剂,改善水泥耐久性,加快水泥固化作用;加强施
工技术管理,加强施工现场的监控和控制,以保证混凝土硬度。

四、金属材料焊接质量不佳。

解决办法:及时进行钢筋焊接预处理工作,清除钢筋面上的油污、水分、铁锈等污染物;进行微观检查,检查钢筋断口、缺口处是否存在脱硫、气孔等缺陷;制定一定的焊接质量控制标准,把握焊接质量,以保证金属
材料的质量。

管桩质量问题分析

管桩质量问题分析

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常见质量缺陷的产生及预防(2)产生内壁露石的主要原因如下:1、混凝上配合比不佳按现代混凝土设计理论,力求使混凝土各组分达到最大密实度,这就要求石子的表面由砂浆包裹,石子间的空隙由砂浆填充并有一定的拨开系数,同理砂子表面由水泥浆包裹,砂子间的空隙由水泥浆填充并有一定的拨开系数,而水泥表面则被极性水分子所吸附,用水量则根据水泥性质和用量、减水剂的性质、混凝土工作要求而定。

在离心过程中所有粒子都受到离心力,质量大的离心力大,要往外壁移动,便产生宏观沉降分层,但是砂浆、水泥浆也必须是填满石子间空隙后才被往内壁挤,形成砂浆层与净浆层,如果水泥用量少、砂率低,使砂浆总体积小于或接近于石子的空隙率,或虽已超过空隙率,但拨开系数考虑不够,便产生局部露石现象.所以我们要合理综合考虑混凝土的配方,不仅要满足一定的拨开系数,而且要考虑因增大砂率而造成的混凝土强度的降低,在做试配时薄壁桩可考虑比厚壁桩适当增加砂率1-2个百分点,并在生产上试做几根观察情况,以确定生产配方。

2、石子级配不良、砂子不好在设计时已经考虑到第(1)点的情况,但是由于石子级配、形状不良,针片状含量较高,在离心时不能顺利沉降,针片状石子沉降阻力大,或者已经沉降,但后面的石子与其相互顶死而露石.另外在使用淡化砂的厂家中,砂子含有较多的贝壳,它也会造成石子沉降的困难而露石,所以严格控制砂中的贝壳含量(特别是大贝壳)也是非常重要的。

3、离心制度管桩混凝土基本是属于小坍落度的范畴,由于掺入的高效减水剂而使坍落度损失相当快,这一点在夏季生产时尤为突出,所以要强调管桩中、低速时间的重要性,时间过短是造成露石的重要原因。

离心时不是通过布料均匀、慢慢提高速度,而是未形成均匀沉降就进入高速,使石子之间相互顶死,内层石子进不到外层,随着离心时间的推移,内壁越来越硬,石子便留在了内壁.故而,在制定离心制度时,特别是薄壁桩的离心制度时要充分考虑中、低速时间,适当延长中速及低速时间,这一点与制管有所不同.同时,也要注意低速时间不可过长,以免造成桩头偏薄现象。

建华管桩常见质量分析与防治

建华管桩常见质量分析与防治

常见质量分析与防治一、桩身外表粘皮与麻面造成桩身外表面粘皮与麻面的原因有:(1)、脱模剂喷洒不均匀或脱模剂配比不当;(2)、未喷洒脱模剂;(3)、管模和空气温度偏差过大,使空气中的水在管模上凝聚成滴,再喷洒脱模剂后,脱模剂被稀释;(4)、脱模剂喷洒过多未及时清理干净;(5)、管模里油刷的太多未及时清理干净而引起的麻面;(6)、蒸养池升温过快;(7)、砼局部强度偏低。

解决的办法有:配制脱模剂时一定要按规定的配比制;在生产现场喷洒脱模剂时要均匀的喷洒;管模里的脱模剂和刷的油一定要用拖把清理干净,并且刷油干净以后再喷上脱模剂;管模中如有水,要先用拖把拖干净,再喷洒脱模剂;室温变化较大时,一定要给脱模剂加温;蒸养池在升温过程中一定要严格按照工艺规程进行操作。

二、合缝漏浆造成合缝漏浆的原因有:(1)、合模时螺丝未打紧,或是提前张拉使螺丝打不紧;(2)、模边里面卡有杂物;(3)、合模时草绳未放好;(4)、清模时模边的水泥残渣未清理干净;(5)、管模本身变形,使合模螺丝打不紧;解决的办法有:合模打螺丝时最好两边对称打,或是首先每一个跑轮先压一个螺丝,然后一边打到尾;合模时模边的杂物一定要清理干净,模边的水泥残渣也要清理干净,草绳一定要放到位。

三、套箍凹陷造成套箍凹陷的原因有:(1)、整形员工在整形时不到位;(2)、布料时尾板未紧贴管模,张拉头板未紧贴管模;(3)、合盖时将套箍板撞凹陷;(4)、笼筋端面不平;解决的办法有:整形时一定要到位,台前布料时头板和尾板一定要紧贴管模,合模时要注意模盖不能碰到套箍板,如果碰到,一定要及时整形好;还应严格控制笼筋质量。

四、端板变形、倾斜造成端板变形、倾斜的原因有:(1)、螺丝未打紧或未打;(2)、由于端板螺孔直径偏大或螺丝磨损太严重造成螺丝打滑;(3)、张拉板变形;(4)、笼筋端面不平,端面倾斜。

(5)、端板外径偏大;解决的办法有:打螺丝时一定要打紧,并且打完以后一定要认真检查,磨损太严重的螺丝绝对不能再用;张拉时张拉机一定要与管模平直,绝对不能成角度张拉,严禁超值张拉,如果发现有张拉板变形的要及时更换张拉板;严格控制笼筋质量。

管桩常见问题

管桩常见问题

管桩生产质量缺陷的原因和预防内容:一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的正式推广和发展已经有了十几二十年了,其生产技术可以说整体上是比较成熟了.但由于各生产厂家的技术人员及工人的素质参差不齐,其生产也有不足,加上一些客观原因。

管桩生产过程中仍然出现一些质量缺陷,影响其外观性能。

因此,在生产过程中还应加强管理,认真总结,减少缺陷的出现。

下面对管桩生产中质量缺陷进行一些探讨。

二性能缺陷及预防此类缺陷直接影响管桩的性能指标和使用,容易造成质量事故,常见的有;1 方块试件强度评定不合格根据国标GB13476-1999先张法预应混凝土管桩的要求管桩在生产时每个工作班必须留制试件,大多数的厂家采用100*100*100的方块试件,再根据GB/T50081-2002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对混凝土进行评定。

1.1不合格原因试件制作和尺寸偏差不符合标准:试模在安装时没检验,造成试件的尺寸偏差超标,尤其是两边不成直角,是个不合格的正方体;在制作时,没有按规定扦插或振动时间不足,试件还没完全实心实心密实,孔气过多;试件养护不好,造成表面开裂.蒸养过程出现问题:在蒸养或压蒸过程中.可能是蒸汽压力不够,汽量不足,造成温度达不到规定要求,或者由于一些客观因素结束蒸养。

这种情况大都是在初蒸时造成试件还没有完全蒸熟。

原材料变化:由于水泥和减水剂的化学成分,磨细砂细度,砂石的颗粒组配或含泥量,碎石的针片状等原材料的变化,都会造成搅拌出来和混凝土强度达不到要求.1.2预防措施在安装试模前,必须将粘模的水泥浆清干净,安装后要进行检验,用小尺子检查试模的竖板是否与底板垂直,然后才涂脱模剂,注意脱模剂不得残留过多。

制作试件时,必须在标准的振动台上进行,并用灰刀扦插试件的周边,再抹平。

在进行蒸汽养护之前,特别是在低温天气,要注意对试件进行养护,以防失水过快,可以在试件表面稍干后,用湿毛毯将试件盖起来.蒸养过程必须有专人负责,按一定的时间间隔巡查各蒸养池和蒸压釜等设备,检查蒸汽压力,池釜内温度是否足够,用时调整供汽量。

管桩在施工过程中常见问题及处理办法

管桩在施工过程中常见问题及处理办法

管桩在施工过程中常见问题及处理办法第一节前言预应力砼管桩具有单桩承载力大、质量可靠、造价便宜、检验方便、施工速度快,对地质适应性好,工地施工文明等诸多优点,在沿海地区的使用量越来越大,前景广阔。

根据公司今年的销售量,可以肯定地说,管桩是“好桩”——一种很好的桩基材料。

在管桩的推广销售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管桩损坏的问题。

那么管桩损坏原因何在?公正地讲,施工中管桩损坏问题主要矛盾在于施工。

以三七开而论,则三分是管桩质量问题,七分是施工上问题。

如果管桩的生产制作和施工都严格遵循标准和规范,那么管桩的损坏率可以降低到万分之几的程度,但不可能为零。

因为这与勘察设计还有关系。

若地质勘察报告提供数据不准,或设计单位桩型选择与持力层选取择不正确,都将导致管桩损坏或承载力不足等质量问题。

因此,好桩并不必然产生“桩好”的结果。

基于上述原因,我认为作为一名管桩的销售员工,具备对管桩产品好的信心是前提,但也必须清楚地看到管桩生产、运输、装卸、施工、开挖验收,以及勘察设计等诸多因素对管桩最终成形的影响。

那么了解管桩损坏的各种情况,及时预防,不盲目无知,既对工程负责,又有利于销售货款的回收,产生“好桩、桩好、销售越来越好”的良性循环!第二节管桩施工的几种方法及优缺点一、桩基基础工程沉桩施工中大致有以下几种方法:1、锤击沉桩法[自落锤、单动蒸汽锤、柴油锤(导杆式柴油锤、筒式柴油锤)]2、静力压桩法(顶部施压法,侧向夹紧施压法)3、中掘沉桩法(半中掘沉桩、半锤击沉桩法)4、植桩法(预钻孔,再放入管桩的方法)5、水冲沉桩法二、各种施工方法的优缺点:1、目前施工采用最多的是“锤击法”(以柴油锤为主):柴油锤,1938年由西德DELMAG公司首先开发,很快在世界各地推广供用,积60多年的经验,锤型从0.5T—12T,设备已十分成熟,它的优点是:施工灵活、进退场容易,施工速度快,操作方便,地层穿透性好。

缺点是:噪音、油烟造成环境污染,操作不当容易造成桩头打烂和裂缝,施工质量受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的影响较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管桩生产质量缺陷的原因和预防内容:一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的正式推广和发展已经有了十几二十年了,其生产技术可以说整体上是比较成熟了。

但由于各生产厂家的技术人员及工人的素质参差不齐,其生产也有不足,加上一些客观原因。

管桩生产过程中仍然出现一些质量缺陷,影响其外观性能。

因此,在生产过程中还应加强管理,认真总结,减少缺陷的出现。

下面对管桩生产中质量缺陷进行一些探讨。

二性能缺陷及预防此类缺陷直接影响管桩的性能指标和使用,容易造成质量事故,常见的有;1 方块试件强度评定不合格根据国标GB13476-1999先张法预应混凝土管桩的要求管桩在生产时每个工作班必须留制试件,大多数的厂家采用100*100*100的方块试件,再根据GB/T50081-2002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对混凝土进行评定。

1.1不合格原因试件制作和尺寸偏差不符合标准:试模在安装时没检验,造成试件的尺寸偏差超标,尤其是两边不成直角,是个不合格的正方体;在制作时,没有按规定扦插或振动时间不足,试件还没完全实心实心密实,孔气过多;试件养护不好,造成表面开裂。

蒸养过程出现问题:在蒸养或压蒸过程中。

可能是蒸汽压力不够,汽量不足,造成温度达不到规定要求,或者由于一些客观因素结束蒸养。

这种情况大都是在初蒸时造成试件还没有完全蒸熟。

原材料变化:由于水泥和减水剂的化学成分,磨细砂细度,砂石的颗粒组配或含泥量,碎石的针片状等原材料的变化,都会造成搅拌出来和混凝土强度达不到要求。

1.2预防措施在安装试模前,必须将粘模的水泥浆清干净,安装后要进行检验,用小尺子检查试模的竖板是否与底板垂直,然后才涂脱模剂,注意脱模剂不得残留过多。

制作试件时,必须在标准的振动台上进行,并用灰刀扦插试件的周边,再抹平。

在进行蒸汽养护之前,特别是在低温天气,要注意对试件进行养护,以防失水过快,可以在试件表面稍干后,用湿毛毯将试件盖起来。

蒸养过程必须有专人负责,按一定的时间间隔巡查各蒸养池和蒸压釜等设备,检查蒸汽压力,池釜内温度是否足够,用时调整供汽量。

同时蒸养过程起始及结束时间要有专人记录,过程的控制都不得随意变动,必须有人专管记录。

对原材料变化,牵涉的因素较多,但只要按照先检测后用的原则对材料进行控制,做到不合格的材料不能使用,即可以有效地预防材料质量的波动影响。

具体的检查和检测方法可以根据相关的材料标准,并结合各厂家的实际情况。

2 试件综合评定不合格根据国标GB/T50081-2002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对混凝土进行评定的要求,对一段时间内(通常为一个月)的混凝土试件强度统计,若混凝土强度波动过大将会评为不合格。

2.1不合格原因这种过程控制的不合格主要有两个方面:原材料质量波动,象前面所说的一样,某些材料质量不稳定,时好时坏,造成混凝土强度时高时低。

某些工序的操作不规范或不严格控制,经常出现偏差,如计量出现误差大,坍落度控制,蒸养等,将直接影响混凝土强度。

2.2预防措施对原材料的波动,要按照先检后用的原则,加强控制材料质量关。

对工序的控制可以从三个方面去解决:一是尽量对每个工序都制定操作规程和岗位责任制,明确各人的职责和操作的步骤方法和注意事项,同时加强抽检。

二是对在岗工人特别是特殊工种进行了必要的培训,每个岗位都得有专人负责,并经常进行教育,提高工人的素质。

三是对落后的或残旧的设备进行改选或更换,尽量实行自动控制,减少人为的影响。

3芯样强度不合格其中有三个原因:芯样抽取和和加工不好。

由于管桩混凝土强度高,对设备(芯机)要求也高,同时进行操作人员也要培训,若抽芯筒或抽芯机的质量不高,很容易造成芯样贺喜圆度不够,且容易断裂。

芯样加工后的尺寸偏差,特别是芯样的垂直度,平面度,平行度,这些对芯样的强度会产生很大影响。

离心成型不好。

由于离心制度不合理或管模跳动等其他原因,造成桩身混凝土不密实,在这种情况下,芯样表面往往可以看到空洞或蜂窝,比较容易判断。

砂浆层过厚,壁厚富余不足,为了节约成本,一些管桩厂的壁厚富余很少,连砂浆层一起算也只刚够。

管桩是离心成型的,从外到内依次是混凝土层,砂浆层,水泥浆层和余浆层组成,由于配方和离心制度不同,部分管桩厂的管桩其砂浆层比较厚15—25,在芯样加工时无法切除砂浆层,在加压时首先破坏而导致强度不足。

3.1预防措施设备(芯机)目前国内生产的芯机设备要达到方便好用还有点困难,推荐购买进口设备,在抽芯取样时必须按照标准要求进行,芯样的加工也要由熟练的专业人员来操作,其尺寸偏差也要满足标准要求,另最好采用100的芯样。

由于离心制度没有一个固定标准,而且设备,配比,材料等式逻辑因素都会对离心效果有影响,怎样才算是好的离心制度,只能靠各厂家自己摸索和试验,只要能做到结构密实,砂浆层厚度适中即可。

对于管桩的壁厚,我本人认为至少保证7以上的富余,在计算混凝土总方量时要考虑这一点,才能减少砂浆层,再根据配比和材料的情况综合考虑,再调整离心制度,根据个人的经验适当延长低速时间,适当减少高速时间可以减少砂浆层的厚度。

4 横向环向的环裂混凝土预压应力较低,初蒸脱模后桩身混凝土强度不足,导致管桩起吊时变形过大,使桩身开裂,同时也增加了放张时预应力的损失。

另外,张拉时钢筋的伸长值没有达到要求,钢筋的应力不够,是直接降低了管桩的抗弯性能,导致管桩出现环裂。

拆模时,由于底模的尺寸偏差,出现夹模的情况,若起吊不注意动作过快,往往会使桩身出现环裂。

4.1 预防措施对于管桩混凝土强度不足的情况,在排除原材料和配比的因素后,只要保证初蒸的温度和时间,是可以容易解决的,建议初蒸脱模强度控制在45MPa以上,为了保证钢筋有足够的预应力。

张拉时实行双控,即要保证张拉力达到规定值,同时还要保证钢筋的伸长值也要过到相应的数值。

因此,实际张拉力往往比理论值要大得多才能保证有足够的预应力。

对于出现夹模现象,就要小心地翻模。

5 内外表面纵向裂纹产生原因:由于管桩压蒸时,结构内部的压力和温度,湿度等在恒温之后基本与釜内蒸汽相同,但是在降温阶段,内部的压力和温度的降低非常缓慢,出釜后管桩内外的压力差,温度差和湿度差是不可避免存在的,这些差别将在管桩的内外表面产生一定的拉应力,而内壁的浮浆层和砂浆层强度相对较小,很容易开裂,这是引起内裂的原因。

另外砂浆层过厚也是容易造成内裂。

5.1 预防措施要降低管桩出釜后内外的压力,温度和湿度的差别,尽量延长降温时间,在打开釜门后不要立即拉出,尽量让管桩在釜内慢慢地降温。

6 壁厚不够,(负壁厚)也包括厚度不均匀生产原因:首先,砼料不足会直接导致壁厚不够,或富余不大而容易受到其他因素影响而出现负壁厚;另外,布为时不均匀,落料集中在中部而两端不饱满也会造成负壁厚:还有管模跳动也会造成负壁厚现象。

6.1 预防措施首先,必须保证各种规格管桩的砼料量足够;在布料时应注意两端1—1.5米处,必须落料饱满,特别是张拉端,应加以扦插,其他部位则均匀布料;对离心跳动的管模造成出现负壁厚要及时维修。

7 外观质量缺陷7.1端头板倾斜,镦头凸出。

产生原因:端头板倾斜的主要原因是张拉时千斤顶中心线与管桩是中心线不重合,张拉时模头偏心受力,导致倾斜:另一个是预应力主筋长短不一,便得张拉时受力均匀,甚至断筋。

镦头凸出原因一是镦头尺寸偏大,二是端板沉孔深浅不够。

预防措施要从预应力主筋下料开始,严格控制同束钢筋的长度相差不得大于L/5000,在张拉时必须注意调整千斤顶轴线位置,使之遭与管桩中心线重合,再开始张拉,若有采用垫铁片时,要用三个完全厚度一致。

为了预防凸镦头,在制作钢筋加工时必须控制好镦头尺寸,可以用钢块加工一个用来检查镦头尺寸的卡块,每根钢筋镦头后要检查一下,及时发现问题,还有端板的加工也要加强检查,特别是镦头的沉孔深度。

7.2桩身弯曲产生原因:造成管桩桩身弯曲的主要原因是蒸养时(包括初蒸和压蒸)时管桩堆叠不正确,上下层管桩的支点放在下层管桩的中间,造成下层管桩受力弯曲,蒸养完成后,,由于桩身混凝土已经成型,管桩无法恢复直线,形成了香蕉形。

另外预应力钢筋长短不一,受力不均匀,也会加剧此现象。

预防措施:为了避免这种现象,在初蒸池内堆叠管桩时,要避免管桩的悬空或悬臂过长,一般下长上短,桩端悬臂长度不宜大于1.5 米,而在蒸压小车时堆叠管桩时,上下层管桩的支点位置应相同,避免下层管桩在支点中间受力。

另外注意避免主筋长短不一,滚焊之前要进行等长编组。

7.3桩端混凝土空洞、蜂窝产生原因:桩端混凝土空洞(一般指张拉端)主要是在布料时端部的混凝土没有扦插实心密实,局部下料不够,张拉后端头板后面的空隙无法完全填充,造成局部空洞现象。

而蜂窝则由于混凝土太干,坍落度过小,离心前放置时间过长,或端头板螺丝跑浆等引起。

预防措施:要防止端部混凝土空洞,就要在下料时端部1—1.5m范围内布料饱满,并加以扦插,让其张拉后有足够的混凝土来填充端头板后面的空隙。

在搅拌混凝土时机手要控制好坍落度,一般来说3-5分钟为宜,布完料以后及时合模及时离心,间隔时间不要超过15分钟,若时间过长,混凝土变干了,应加一点水和减水剂。

7.4套箍板凹陷,跑浆,合缝漏浆。

产生原因:套箍板凹陷原因主要是合模盖时有碎石压在套箍板上,或套箍板的喇叭口直径太大,合模压到所造成,还有合模时上模碰撞造成套箍板凹陷;跑浆的主要原因是套箍板凹陷或草绳套不紧而造成离心时跑浆,合缝漏浆主要是缺边螺丝而合模不够紧,或是草绳没起到一定密封作用。

预防措施:套箍板整形一要求要圆,不得椭圆形,二是要使之贴紧管模(底模),上模整形不能象波浪式的;另外两端堆料不得太高,尽量扦插实减少堆高;合模要轻放,不得过在碰撞。

合缝漏浆,就要将模边混凝土碎料清干净,以免影响密封,缺合模螺丝要及时补齐。

7.5桩身麻麻面,粘皮产生原因:一是涂刷脱模剂时不均匀,管模的内表面局部漏涂;二是初蒸时脱模强度低,特别是最后入池的那几根桩,静停时间短;三是脱模剂质量不好,以及管模内表面没清干净。

预防措施:要清干净管模后,先扫一下,再均匀地涂上脱模剂,此时不得漏涂或积聚过多,若有的话要用拖把拖一下;蒸养时间不能太短,不能提前开池,确保脱模强度达到C45以上。

7.6内壁露石及坍落产生原因:一是离心制度不合理,其中有高速时转速不够高,管桩混凝土无法密实,也有可能是模具或离心机变形导致离心高速时严重跳动,无法将速度提到设定值;二是混凝土料太稀了,坍落度过大,也有可能是计量误差,或是机手操作不规范造成;三是砂太细了即细度模数小;石子组配不好,针片状过多或偏大。

预防措施:首先要保证离心机的安装符合标准要求,各托轮要同心,同高,管模要完好,不变形,在离心时平稳,不跳动;其次砂石的含水率测定要准确及时,计量设备要定期进行校准,使衡量误差符合标准要求,同时混凝土坍落度控制要准确和稳定;另外,砂的细度模数也要每天进行检测;最后,检查离心制度是否合理,确保高速阶段的管模转速有足够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