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礼旭老师细讲《弟子规》37

合集下载

2005年幸福人生讲座-细讲《弟子规》蔡礼旭老师主讲

2005年幸福人生讲座-细讲《弟子规》蔡礼旭老师主讲

2005年幸福人生講座-細講《弟子規》 蔡禮旭老師主講 (第三十集) 2005/2/21 台灣台南淨宗學會 檔名:52-116-0030 諸位朋友,大家好!我們剛剛講到: 【奸巧語。

穢污詞。

市井氣。

切戒之。

】 假如我們能夠在家庭經營一個很好的談話風氣,那家庭氣氛就會很好。

那我們假如是一個團體,一個企業的負責人也要常常口吐蓮花,讓所有的同仁在談話當中,都可以如沐春風,可以互相鼓勵、互相肯定。

我們要帶動這樣的談話風氣。

那假如是一個團體領導人,是一個政府領導人,他談話的時候都是對別人的漫罵,挖人家的隱私,都是這些攻訐的言詞,雖然逞了一時之快,那流弊、往後不好的影響確實很難估算。

因為小孩子沒有好壞判斷能力,看到領導人都這麼說話,那我也應該可以。

所以後面的後果就很難收拾。

俗話說「公門好修行」,因為處在公門影響的面都很大,一言可以興邦,一言會喪邦。

所以我們當領導者不得不在言語當中,要多加謹慎、多加考量。

只要我們有這個態度,相信也可以在言語當中,帶動社會的良好風氣。

『奸巧語』。

這個「奸」是欺騙、是機巧。

那為什麼要用奸跟巧?就是為了把自己的言語過錯,自己沒有守信用的過失掩蓋起來。

所以孩子他假如用奸巧語,他就有可能是在撒謊。

能撒謊的孩子聰不聰明?不聰明還撒不出謊。

有一個初中生,因為跟同學常常攀比,所以都喜歡買貴的東西,母親不讓他買。

有一天說要配名牌眼鏡,他媽媽不肯,說:你本來就有一副了,還配?媽媽不給他配,他就自己去,去了一會兒回來了,配好了,然後跟他媽媽說:去付錢!聰不聰明?他可以不用帶一兵一卒,不用帶什麼錢,就可以講得讓對方相信他媽媽會來付錢。

所以很多家長,小孩子反應很好,他都說:好聰明!我很怕聽到小孩子好聰明,小孩要的是樸實、是忠厚。

現在的小孩聰明都用到哪?用到撒謊,用到達到他的目的。

比方說,有個小女孩跟她父親走在回家的路上,路上有好幾家冰店。

她走在第一家冰店就稍微腳步放緩,就跟她父親說:天氣怎麼這麼熱。

弟子规 蔡老师讲故事

弟子规 蔡老师讲故事

提到立志,周总理少年读书的时候,老师在课堂上问学生:“你们为什么而读书?”同学们回答得五花八门,周总理回答的却是:“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他少年之时就有这样的志向,所以他的成就相当不凡。
我们要让孩子有高远志向。我问过很多家长:“你希望你的孩子以后能经营出什么样的人生?”父母一般会回答说:“其实我也没有什么要求,只要他健康快乐就好了。”孩子从小你引导他不立志向,那他能有快乐人生吗?不行。所以我们说「取乎其善,得乎其中,取法乎中,得乎其下。取法不了,了无所得。」你给孩子“你不用发展,你能吃饱就好。”的引导,那他怎么可能会有大的追求,大的成就。孩子的价值观直接受父母价值观念的影响,这个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
蔡老师讲故事
幸福人生篇 - 道义重于功利
蔡礼旭老师主讲
诸位学友,一个人做任何事情,他必须坚守道义,而不是功利。现代人做事他的机动很多是从利字出发,所以他无法遵循正法正道,最终也无法得到大利。现在的年轻人,你叫他帮忙他一定先问这对我有什么好处。功利的思想对社会影响非常深,连家庭里面都有功利色彩。一个孩子从小把所有的事情都功利化的时候,他对谁的危害最大?他会对谁斤斤计较?人算不如天算。有一本畅销书《穷爸爸·富爸爸》,很多家长看完之后觉得书里的方法好,马上就要拿来用。李老师在讲课当中曾经说过:「见未真勿轻言,知未必勿轻传。」他去参加一场有关的中国教育的讨论会,演讲者讲完后每个人都赞叹,结果李老师一问他有没有长德性,有没有长孝道?根本都没有的,没有根的东西是不是真的?你看人有没有吸引力?判断力?所以唯有受过圣贤教育的人才有下对决策的人。现在有人不懂,一看到西方畅销书马上就拿来用。有个家长回去之后就和孩子说了,你只要帮我洗碗给你二块钱,你帮我洗衣服给你一块钱,干什么家务活儿得多少钱通通都列出来。这个孩子以前很懒惰,一下子就变得很勤快,帮她做了很多家务事情,他觉得书上的办法真有效。可是有一天她很累了,叫她女儿帮她晾一下衣服,那孩子却说:“我今天不想赚了。”拒绝了她。书上的方法看起来不但没有解决问题,还贻害无穷。一个家庭难道是谈钱的地方吗?家庭是谈爱,谈付出,谈责任的地方,怎么能来谈功利。对功利的追求一定会激起人的贪心!一有贪心,欲望升起来,理智就不见了,绝对会干出损人利已的事情。当他干出这些坏事时,他的福份就折掉了。他的下一代又能学到什么?他就成了一个坏榜样。

幸福人生讲座细讲《弟子规》-兄弟朋友篇(蔡礼旭)

幸福人生讲座细讲《弟子规》-兄弟朋友篇(蔡礼旭)

幸福人生讲座--细讲《弟子规》(蔡礼旭)兄弟朋友篇目录第十五讲兄弟关系———兄友弟恭 (3)第十六讲朋友关系———朋友有信 (9)第十七讲朋友关系———交友的学问(一) (14)第十八讲朋友关系———交友的学问(二) (202)第十五讲兄弟关系———兄友弟恭诸位朋友,大家好。

我们刚刚提到了"长幼有序",就是"兄友弟恭",举了一些我们古代圣贤人的例子,可以感受到圣贤人的兄弟之情非常的深厚,可以为了兄弟舍掉生命,更何况是其它的财物、其他的东西,都能够为了兄弟之情而懂得谦让,懂得放下的功夫,所以这值得我们好好来效法。

有一首提到叙述兄弟之情的一个诗词,我们可以来看一看,这一段诗词很有味道,这一段提到了"兄弟连枝各自荣",我们看第一句,"兄弟连枝各自荣",兄弟是同气连枝,都是同一对父母所生,所以就好象一棵大树一样长出来很多的枝干,各自发展,各自能够延伸出来,能够枝繁叶茂。

"些些言语莫伤情",就是兄弟之间的言语应该和睦一点,不要太冲,不要因为言语的不当而起了冲突。

我们都知道人与人当中最容易起冲突的是什么?就是言语,所以忍耐的功夫要从哪里开始忍?慎言,谨言开始做到,所以"些些言语莫伤情"。

当兄弟之间有很冲的言语出来的时候,只要有一方能够退一步,能忍一时,就会风平浪静。

当你能忍得下来,等对方情绪比较缓和下来的时候,他会想到我的态度不恰当,所以转而会生起一个愧疚之心,这样整个关系就不会破裂,甚至于他会因为你时时能忍能让,兄弟之间会对你产生一种佩服恭敬之心,所以要以德服人,要以德来服我们的兄弟姐妹,所以"些些言语莫伤情"。

"一回相见一回老",我们三、四十岁以后,这个感觉就会很强烈了,每次相见可能一年见不到两、三次,每一次一见好象皱纹多一条,或者白头发多几根出来,所以岁月催人老,所以要珍惜兄弟相处友爱的机会。

蔡礼旭老师细讲弟子规(共41集)

蔡礼旭老师细讲弟子规(共41集)

蔡礼旭老师细讲弟子规(共41集)
细讲弟子规01 细讲弟子规02
细讲弟子规03 细讲弟子规04
细讲弟子规05
细讲弟子规06 细讲弟子规07 细讲弟子规08 细讲弟子规09
细讲弟子规10
细讲弟子规11 细讲弟子规12 细讲弟子规13 细讲弟子规14
细讲弟子规15
细讲弟子规16 细讲弟子规17 细讲弟子规18 细讲弟子规19
细讲弟子规20
细讲弟子规21 细讲弟子规22 细讲弟子规23 细讲弟子规24
细讲弟子规25
细讲弟子规26 细讲弟子规27 细讲弟子规28 细讲弟子规29
细讲弟子规30
细讲弟子规31 细讲弟子规32 细讲弟子规33 细讲弟子规34
细讲弟子规35
细讲弟子规36 细讲弟子规37
细讲弟子规38 细讲弟子规39 细讲弟子规40
细讲弟子规41。

蔡礼旭老师细讲《弟子规》

蔡礼旭老师细讲《弟子规》

蔡礼旭老师细讲《弟子规》《弟子规》含有浓郁的中国传统文化动画风格、深入浅出的儒家精髓,能够让我们提升道德修养。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蔡礼旭老师细讲弟子规!细讲弟子规蔡礼旭老师主讲诸位朋友,大家晚上好!我们这里这一次的讲座叫“幸福人生讲座”。

诸位朋友,幸福是每个人所追求的,每个人都希望幸福,如何让人生幸福?我们人生走了几十年,你觉得幸福吗?很多朋友笑了,笑是有幸福的感觉。

您常常在睡觉当中有没有睡到笑醒的?有。

有没有朋友说说看,你睡到笑醒是什么原因?能不能让这些欢喜在你的人生当中愈来愈多?我们假如这样去经营人生,就会愈来愈幸福。

哪些事情让你一想到就会觉得很欢喜、很快乐?有没有哪位朋友跟大家分享一下你幸福的感觉?怎么都没有了?好东西要让好朋友分享,当我们把好东西让好朋友分享,你有没有幸福的感觉?施比受更有福。

其实我们现在已经有朋友下午来听过课程,一定有人已经把你最好的朋友带过来,有没有这样的朋友?当我们把最好的朋友带过来,让他在这一节课当中能够得到一生重要的观念,你的内心会觉得怎么样?很欢喜。

假如刚好这节课,他都知道如何把孩子教好,让孩子懂得孝道,他获得这个观念,然后他的孩子真正懂得孝,你这个朋友半夜睡觉都会笑醒。

你不只把自己的幸福自己享,还给别人享。

所以诸位朋友,我们去回想一下,你人生所有让你幸福的感觉,其实都是你下对了抉择,所谓人生最难的不是奋斗,而是抉择。

诸位朋友,你的人生曾经下对哪些抉择?人生时时刻刻都在下抉择,现在有没有在下抉择?假如现在在底下说:今天好累,我打个瞌睡好了。

那抉择打瞌睡跟认真听课造成的效果截然不同。

俗话讲“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这句话前面跟后面都是抉择。

“男怕入错行”,所以要抉择对什么?行业;“女怕嫁错郎”,要抉择对什么?择偶。

其实这两个有一个共同的关系,就是你要看人看得很准。

比方说你抉择这个行业,选对了行业,还要跟对了主管,他才会提拔你,他才会成就你。

所以,看人的能力重不重要?很重要!女怕嫁错郎,嫁错老公会不会幸福?很困难。

细讲弟子规每一集心得体会5篇

细讲弟子规每一集心得体会5篇

细讲弟子规每一集心得体会5篇《弟子规》是清代教育家李毓秀所作的三言韵文。

它是依据孔子教育编成的学童生活规范,其内容接受《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下面是我带来的有关细讲弟子规每一集心得体会,希望大家宠爱细讲弟子规每一集心得体会1《细讲弟子规》是蔡礼旭老师“美妙人生讲座”的讲演稿。

刚刚拿到这本书,只有一个感想,这么厚的书我什么时候能够读完呢?而且给家长推举这本书的时候,我只是看了一下名目,第一次推举自己没有读过的书实在是很心虚,但是名目上以孝为主的内容就有了很强的劝告力,对家长说,确定要培育出一个孝顺的孩子,不然把孩子各方面培育的再优秀都白费。

我读了第一页就有一种很迫切地要读完的感觉,这种感觉中有一些“恰逢知己”的喜悦,更有“先见之明”的自负,因为我们学校有很多同学早已背熟了那本小小薄薄的《弟子规》。

可是,随着蔡老师的谆谆深入,我的心一点点变得沉重,我突然懂得我活过的这二十多年尚不知何为做人,我真的枉为人子,更枉为人师!哪些为圣贤而下跪的八十老翁,也的确是真情所致。

以为自己是个和善的人,是个有道德的人。

而且把孝顺看的很重,小学二年级开始只要放假在家就为父母做饭,看着父母吃下我做的饭菜是我最大的美妙,不顶撞父母,不惹他们生气,我觉得就是孝顺了。

而且孝顺也是我当年择偶的重要标准。

工作后,给学生读关于母亲的文章时,失声痛哭,家长以为我家里出了什么事情。

曾经在苏州参见新教育试验培训时,看过感念父母恩情的视频说体会的时候,哭的一个字都说不出来。

回来后,以感恩为主题的家长会上,让众多的家长感动的和孩子一起抽泣。

全区语文教师下水文竞赛的时候,我以母亲为题,边写边掉泪……尽管如此,百善孝为先,对比蔡老师讲解的《弟子规》,连根本的“孝”字我却没有做好,只是每一次都触动我的.心灵让我自责的哭泣,觉得自己做的还不够。

但我没有从根本上读懂“孝”字,没有这个根基,我不懂得礼敬,不懂得谦卑,不懂得感恩,不懂得爱人,甚至自以为是地认为自己做的很好!还振振有词的教育孩子要准时尽孝。

弟子规完整版

弟子规完整版

弟子规完整版——蔡礼旭一、《弟子规》全文第一章:入则孝第二章:出则悌第三章:谨第四章:信第五章:泛爱众第六章:亲仁第七章:余力学文dìzǐguī弟子规弟子:一般有两种意义:一是年纪较小为人弟和为人子的人;二是指学生。

这里是用一种意义上的“弟子”。

zǒng xù【总叙】dìzǐguīshèng rén xùn shǒu xiào tìcìjǐn xìn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解读:弟子规这本书,是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而编成的生活规范。

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姊妹。

其次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语行为中要小心谨慎,要讲信用。

fàn ài zhòng ér qīn rén yǒu yúlìzéxuéwén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解读:和大众相处时要平等博爱,并且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学习,这些都是很重要非做不可的事,如果做了之后,还有多余的时间精力,就应该好好的学习六艺等其他有益的学问。

rù zé xiào【入则孝】在日常生活中要孝顺父母fùmǔhūyìng wùhuǎn fùmǔmìng xíng wùlǎn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解读:父母呼唤,应及时回答,不要慢吞吞的很久才应答,父母有事交代,要立刻动身去做,不可拖延或推辞偷懒。

fùmǔjiào xūjìng tīng fùmǔzéxūshùn chéng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解读:父母教导我们做人处事的道理,是为了我们好,应该恭敬的聆听。

做错了事,父母责备教诫时,应当虚心接受,不可强词夺理,使父母亲生气、伤心。

幸福人生讲座细讲《弟子规》-兄弟朋友篇(蔡礼旭)

幸福人生讲座细讲《弟子规》-兄弟朋友篇(蔡礼旭)

幸福人生讲座--细讲《弟子规》(蔡礼旭)兄弟朋友篇目录第十五讲兄弟关系———兄友弟恭 (3)第十六讲朋友关系———朋友有信 (9)第十七讲朋友关系———交友的学问(一) (14)第十八讲朋友关系———交友的学问(二) (202)第十五讲兄弟关系———兄友弟恭诸位朋友,大家好。

我们刚刚提到了"长幼有序",就是"兄友弟恭",举了一些我们古代圣贤人的例子,可以感受到圣贤人的兄弟之情非常的深厚,可以为了兄弟舍掉生命,更何况是其它的财物、其他的东西,都能够为了兄弟之情而懂得谦让,懂得放下的功夫,所以这值得我们好好来效法。

有一首提到叙述兄弟之情的一个诗词,我们可以来看一看,这一段诗词很有味道,这一段提到了"兄弟连枝各自荣",我们看第一句,"兄弟连枝各自荣",兄弟是同气连枝,都是同一对父母所生,所以就好象一棵大树一样长出来很多的枝干,各自发展,各自能够延伸出来,能够枝繁叶茂。

"些些言语莫伤情",就是兄弟之间的言语应该和睦一点,不要太冲,不要因为言语的不当而起了冲突。

我们都知道人与人当中最容易起冲突的是什么?就是言语,所以忍耐的功夫要从哪里开始忍?慎言,谨言开始做到,所以"些些言语莫伤情"。

当兄弟之间有很冲的言语出来的时候,只要有一方能够退一步,能忍一时,就会风平浪静。

当你能忍得下来,等对方情绪比较缓和下来的时候,他会想到我的态度不恰当,所以转而会生起一个愧疚之心,这样整个关系就不会破裂,甚至于他会因为你时时能忍能让,兄弟之间会对你产生一种佩服恭敬之心,所以要以德服人,要以德来服我们的兄弟姐妹,所以"些些言语莫伤情"。

"一回相见一回老",我们三、四十岁以后,这个感觉就会很强烈了,每次相见可能一年见不到两、三次,每一次一见好象皱纹多一条,或者白头发多几根出来,所以岁月催人老,所以要珍惜兄弟相处友爱的机会。

蔡礼旭老师细讲弟子规(共41集).doc

蔡礼旭老师细讲弟子规(共41集).doc

蔡礼旭老师细讲弟子规(共 41 集 )
细讲弟子规 01 细讲弟子规 02
细讲弟子规03 细讲弟子规 04
细讲弟子规05
细讲弟子规 06 细讲弟子规 07 细讲弟子规08 细讲弟子规 09
细讲弟子规10
细讲弟子规 11 细讲弟子规 12 细讲弟子规13 细讲弟子规 14
细讲弟子规15
细讲弟子规 16 细讲弟子规 17 细讲弟子规18 细讲弟子规 19
细讲弟子规20
细讲弟子规 21 细讲弟子规 22 细讲弟子规23 细讲弟子规 24
细讲弟子规25
细讲弟子规 26 细讲弟子规 27 细讲弟子规28 细讲弟子规 29
细讲弟子规30
细讲弟子规 31 细讲弟子规 32 细讲弟子规33 细讲弟子规 34
细讲弟子规35
细讲弟子规细讲弟子规38
讲弟子规 40 36 细讲弟子规
细讲弟子规39
37

细讲弟子规41。

细讲弟子规观后感

细讲弟子规观后感

细讲弟子规观后感细讲弟子规观后感范文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细讲弟子规观后感的文章,希望大家能够喜欢!细讲弟子规观后感篇一:观看蔡礼旭细讲弟子规有感现在在教育中提倡让学生背诵《弟子规》,在教学中我们也让学生开始练习背诵。

通过假期的的学习,更重要的是在学校的学习,我对《弟子规》又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

《弟子规》是我们的道德标准和行为准则,它对我们在学习、和工作中的行为都有指导作用,如果我们都能按照《弟子规》的教诲去做,那么我们的家庭和社会就能更加和谐。

有人说《弟子规》是给小孩学的,这话不完全正确。

《弟子规》是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课本,孩子应该学,但我们成年人也一样应该学习。

因为《弟子规》讲的是前贤的教诲,是生活的规范,它能使人明白做人做事的道理,这种道理我们每个人都应明白,所以每个人都应学习《弟子规》。

通过《弟子规》的学习,使我受到很多教育,其中受教育最深的是《弟子规》的第一篇“入则孝”中的“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入则孝”的意思是说在家里要懂得孝敬父母,因为孝是道德的根本。

我们的身体受之父母,没有父母的养育,就没有我们的生命。

因此我们应无条件的孝敬父母。

那么做才是对父母的孝敬呢?《弟子规》中说“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这些话,从表面看它的意思就是说父母的呼唤,要马上应承;父母的命令,有马上执行;父母的教诲,要恭恭敬敬的听取;父母的责备,要虚心的接受,这些都是孝心的体现。

俗话说“孝顺孝顺,孝就是顺,顺就是孝”我们应顺应父母的要求,父母的心意,如果他们的要求是错误的,我们做子女的也不能顶撞他们,我们应做到“谏使更”并且要“怡吾色,柔吾声”;如果父母的责备是错误的,我们也应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从小到大,父母为我们的成长可谓是呕心沥血,但他们不图我们的回报,就象歌曲《常回家看看》里面唱的那样,他们就图个“平平安安,团团圆圆”。

可是看看我们现在做的,虽然能给父母一些物质享受,使他们不愁吃穿,但每天为自己找各种借口,搪塞父母,不能常回家看看,对父母的呼唤、命令、教诲、责备都不能做到“应勿缓,行勿懒,须敬听,须顺承”。

蔡礼旭老师细讲弟子规26集观后感

蔡礼旭老师细讲弟子规26集观后感

蔡礼旭老师细讲弟子规26集观后感朋友!今天咱唠唠我看那蔡礼旭老师细讲《弟子规》26集的观后感。

哎呀,一提起这个,我心里那股感慨劲儿就冒上来了。

我记得第一次听说蔡礼旭老师,那是在我家附近的图书馆。

那会儿有个特别热心的老李,他老说这老师讲得那叫一个绝。

我心里就想,这《弟子规》也能讲得这么有趣?当时还有点半信半疑,毕竟小时候这《弟子规》总感觉枯燥得就像我姥姥的老处方。

老李有一次特意借给我一套蔡老师的光盘。

我一开始还想,这是不是就是那种催眠的东西呀?结果,一放进DVD机,我就被蔡老师给吸引住了。

说实话,我很久没有这么聚精会神地看过啥了。

蔡礼旭老师上来就以那种亲切、自然的方式,讲述《弟子规》里那些深奥的道理。

他把那些传统的规矩讲得像在说家常话,一下子拉近了我们的距离。

我就想,要是我小时候的课本能这样用心讲解,我指不定能多考个几分呢。

我记得有一段,蔡老师讲到“入则孝”时,他用一个特别感人的故事来说明孝道的重要性。

我听得眼泪都快掉下来了,就像家人之间那种最珍贵的羁绊,被他用简单却直击人心的语言展现出来。

你知道吗?当时我差点没忍住,想给我爸我妈打个电话,就想说声谢谢。

而且,蔡老师那幽默感也是一绝。

他在讲“出则悌”的时候,用了一个搞笑的例子。

我听了哈哈大笑,心想,这大概就是幽默垫底的最高境界吧,用笑声把道理送到心坎里。

我慢慢地发现,蔡老师讲的《弟子规》不只是哲学道理,而是生活中的实用智慧。

他总能把这些枯燥的道理,用有趣又贴近生活的例子来说,让我忍不住赞叹这位老师的才华。

有次,我看着看着,居然觉得像在看一场关于人生的精彩演出。

蔡老师不光是个老师,更像是一个人生的向导,把我们平时忽略的小事,用他那别具一格的方式挖掘出来,重新赋予意义。

想想这26集,我觉得自己像吃了一盘美味的智慧水蜜桃,每一集都让我感受到《弟子规》那种古老而又深邃的魅力。

其实,蔡老师就像是《弟子规》里的“道之见者”,把最美好的人生道理分享给我们。

朋友,你要是也有机会,一定得看看这26集,说不定你会发现生活中原本枯燥无味的规锁,也可以被蔡老师那样轻松解锁哦。

[弟子规讲解蔡礼旭]弟子规讲解

[弟子规讲解蔡礼旭]弟子规讲解

[弟子规讲解蔡礼旭]弟子规讲解一:[弟子规讲解]《弟子规》全文讲解《弟子规》,是清朝康熙年间的秀才李毓秀所作。

他祖籍山西,是清初著名的学者、教育家。

这部论典最初叫《训蒙文》,后经贾有仁先生修订,改名为《弟子规》,一直流传至今,对人类文明起了很大作用。

释题:弟子规所谓“弟子”,狭义是指父母的孩子、老师的学生。

广义来讲,所有的人均可称为弟子,我们佛教徒是三宝弟子、上师的弟子,非佛教徒则是老师的弟子,人人都应活到老、学到老,所以永远是“弟子”。

而弟子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规范,就叫做“规”。

因此,不管大人还是小孩,要想做一个合格的弟子,就应当学习这部论典。

总叙“总叙”,相当于佛教论典中的立誓句。

在下面两偈中,可以涵摄整部论典的内容。

学《弟子规》其实很简单,它只有九十个颂词,三字一句、两句一韵,读起来特别顺口,所以我要求智悲学校的学生早上读诵。

对小孩子而言,可能有些内容懂,有些不一定懂,但只要慢慢记在心中,长大后这些道理就会随口而出,很容易运用于日常生活中。

不管佛教理论还是世间格言,只要用得上,对自己心行起到断恶修善的作用,就是善法。

心善则善、心恶则恶,所以,本论也是诸佛菩萨的一种加持。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弟子规,圣人训”:《弟子规》这部论典是圣人的教诲。

所谓“圣人”,狭义上指儒教的创始者——孔老夫子;广义上,所有的古德圣贤、高僧大德皆可包括其中。

二:[弟子规讲解]弟子规讲解引导语:《弟子规》,它是一本教我们如何做人的一些基础规范。

每一个人能了解你应当如何做人,不但你个人的修身会得到进步,在家庭也能得到幸福美满,子孙也都可以兴旺,都可以得到这些良好优秀的贤子孝孙。

所以在古时候,他们非常重视儿童教育,从小就了解应该如何把小孩教好。

为什麽他们这麽重视因为小孩一生出来,他没有受到社会的污染,他很纯洁。

在这个时候你好好的教他,你教他善,他就是善;你教他恶,他就变成恶。

你教他读书,他就会琅琅上口;你教他跟兄弟姊妹友爱,他会友爱。

蔡礼旭讲弟子规

蔡礼旭讲弟子规

诸位领导、诸位老师、诸位家长:(一)从小有礼貌,一生遇贵人我先自我介绍,孔夫子说:「不学礼,无以立。

」在礼节当中首要的要介绍自己。

我姓蔡,礼貌的礼,旭日东升的旭,我叫蔡礼旭。

从小我有一个习惯,只要长辈到我们家里来,只要听到长辈的声音,不管我身在何处,我会马上快步,就像刚刚快步跑上来一样,走到长者的面前,跟这个叔叔问好:「叔叔好!」「阿姨好!」诸位朋友,这个动作重不重要?诸位朋友你们教了没有?回答的声音不太洪亮。

我们很多时候,人生觉得很重要的事,都记在脑子里,但是都还没有教给我们的孩子。

甚至我们自己觉得重要的事情,我们自己都没有开始做。

所以小时候养成的这个礼貌,所谓习惯成自然,少成若天性。

记得有一次我在乘电梯的时候,进来了一个女士,一进门的时候我就请教她:「请问上几楼?」诸位朋友,你上电梯的时候,会问别人上几楼的举手。

没有人举手?我终于体会到中国人的美德叫做谦虚,做到了都不敢叫人家看到,积阴德。

我问了她,相信她的心中会有一股暖流冒出来,居然会有年轻人这么客气。

我跟她自我介绍,我说:「你好,我叫蔡礼旭[(女婿)同音]。

」她说:「你好,我叫[丈母娘]。

」结果这么一讲我就跟她聊了起来,一聊才知道她的女儿和我是高中的同学。

所以,我的体会很深刻,就是有缘千里来相会。

我们老祖宗很多圣贤的教诲,要用你的人生去体会。

我在三百多场演讲当中,接触了非常多全国各地的朋友,确确实实每一个缘分都来之不易。

我从海口飞到深圳,再从深圳开车过来,加起来应该超过一千公里了,确实是千里来相会。

而知缘还要惜缘,我们珍惜这个因缘,而珍惜这个因缘之后,要再造更好的缘分。

诸位朋友,这个缘分遇到之后,要到哪里去造缘?当我们真正领受了圣贤学问的时候,要在我们的家庭当中,造圆满的因缘;在我们社会当中,造安定和谐的社会,在我们的国家当中,造中国人的强盛,造民族文化的复兴!那我们这个缘就是真正的往圆满的方向去发展了。

刚刚提到的:「不学礼,无以立。

」所以礼貌的态度,对孩子一辈子都很重要。

弟子规第37课_能亲仁_无限好_德日进_过日少_不亲仁_无限害_小人进_百事坏(1)

弟子规第37课_能亲仁_无限好_德日进_过日少_不亲仁_无限害_小人进_百事坏(1)

不亲仁 无限害 小人进 百事坏
[小故事] 齐桓公的教训
齐桓公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 但晚年生活腐化,宠信小人,最后走 上了不归路。
齐桓公有三个宠臣,他们是易牙、 竖刁、开方。易牙本来是一个普通的 臣子,为了讨好齐桓公和他的卫姬, 让他们尝到人肉的味道,竟然把自己 刚刚三岁的儿子杀了,做成了肉菜献 给齐桓公吃。竖刁本来是侍候齐桓公 的一个小童,为了可以随时随地跟随 在齐桓公身边取宠,竟主动阉割自己 成为宦官。开方是卫国的太子,却放 着太子不当,跑来做齐桓公的臣子, 15年不回家看自己的父母,父母死了 也不去奔丧。
苏文春和蔡金行是老同学中处境最差的两个,苏文春直 到45岁才成家,几个孩子都年幼,除了一亩田外没有其他收 入,住房已成危房;蔡金行本来就身体有残疾,至今还是孤 身一人。 柯运武老师了解到苏文春、蔡金行等人的现状后, 马上找到老吴等学生商量,把聚会没用完的六千元分别送给 这8个学生,他还自己拿出五百多元为牙齿已经掉光的苏文春 定制了假牙,还准备出次五千元帮苏文春翻建住房。
2005年5月14日,大家筹措了二万六千元前往三亚等地旅 游,班主任柯运武老师应邀参加,但有8位同学因故没有参加 这一次分别33年后的同学聚会。回到海口后,柯运武老师对没 有能见到的8个学生念念不忘,当得知这8个同学都还在东山镇 时,他像当年一样开始逐个走访,而走访的结果让他痛心不已: 这人8个学生目前普遍生活艰难,其中同为56岁的苏文春和蔡 金行竟是远近有名的低保户。
大成至圣先师孔夫子








复习内容
亲仁 同是人 类不齐 流俗众 仁者希 果仁者 人多畏 言不讳 色不媚
• 大家一起来学习弟子规

泛爱众

弟子规——故事典故讲述讲解(共5篇)

弟子规——故事典故讲述讲解(共5篇)

弟子规——故事典故讲述讲解(共5篇)第一篇:弟子规——故事典故讲述讲解总叙【概述】《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

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及朱熹《小学》中的文义,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编纂而成。

这个《小学》是《三字经》中“唯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的《小学》,专门教导做人做事,洒扫应对,进退之礼和做人首要以“孝”为本。

但这本书距离我们有数百年,内容当中有些用词与现在社会状况差距较大,所以清朝李毓秀重新以《小学》中的重点为基础,编写出《训蒙文》,具体列举出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等应有的礼仪与规范,特别讲求家庭教育与生活教育。

后经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编成1080个字的《弟子规》,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敦伦尽分、闲邪存诚”,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

总叙:一、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易解】《弟子规》这本书,是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而编成的生活规范。

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姊妹。

其次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语行为中要小心谨慎,要讲信用。

《弟子规》中的“弟子”所指的就是学生,也就是父母的子弟;再广泛来讲,“弟子”可以说是每一个人。

人“活到老,学到老”,可以说一辈子都在学习。

既然都在学习,理所当然就是学生。

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圣贤人的学生。

“规”就是规范、道理,做人应尽的道理,做人应尽的规范。

我们从这三个字,就可以了解这本书的用意就是:教我们如何做一个善良的人、做一个孝顺父母的人、做一个有礼貌的人。

【故事】孔子讲学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

相传,他最早创办私塾,招收学生。

孔子有三千学生,著名的有七十二人。

孔子教学生,以儒家典籍《诗》、《书》、《礼》、《易》等为教材;以文、行、忠、信(即历代的文献、社会经验、对待别人要忠、与人交往要信)四项为课目,开设了六门课程,分别是:礼仪、音乐、射箭、驾车、书法和数学这六艺。

蔡礼旭弟子规观后感_心得体会

蔡礼旭弟子规观后感_心得体会

蔡礼旭弟子规观后感本文是关于心得体会的蔡礼旭弟子规观后感,感谢您的阅读!蔡礼旭弟子规观后感(一)说实在的,很久以前我就度过《弟子规》,当时只认为它和《三字经》一样,不过是儿童的启蒙教育而已,因此很是不以为然。

读了蔡老师的幸福人生讲座之后,才真正认识到这是一本做人之道的宝典,浅显易懂的文字蕴却含着做人的真理,不仅对于教育少年儿童,对于我们成年人如何经营我们的幸福人生,和谐的家庭有着重要的意义。

“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是《弟子规》的总纲领。

只要我们认真地去学习、去感悟,就会明白许多的道理,为人处世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有了做人的准绳,在生活工作中就会有正确的判断,及时纠正自己错误的言行。

而我们学习这些经典,一定要提得起一个最重要的态度,就是“经典”是拿来做的,而不是拿来背的,也不是拿来读而已。

一定要落实在生活当中,落实在工作当中,落实在处事、待人、接物当中。

所以,在读此书的同时,也开始向蔡老师学习,决心在生活中身体力行《弟子规》的每一句话。

虽然有些一时还做不到,但可先易后难,先近后远。

现在在家庭生活方面已初尝了甘甜的果实。

在读此书以前,我自认为是个孝顺的人,无论对父母还是其他长辈。

哪怕是对一些陌生的老人,我的行为也还说得过去,因为我一直觉得天下的父母都是父母。

我能做到将心比心。

可是读了本书,我才发现我做得还远远不够。

孝,德之本也,对我们恩德最大的人莫过于父母了。

可是我们却常常因为这样那样的理由而不能常回去看看他们,不能慰籍他们老来孤独的心,总以为多打几个电话,多给几个养老的钱就是孝顺了,这是何等的愚蠢啊。

这个寒假,悉细照顾父母,和他们促膝谈心,领他们到公园、博物馆等地游玩,和他们一起观赏花灯焰火,看民间扮玩。

经过这一假期,我欣喜地发现,老人越来越开朗了,吃得越来越多了,身体也越来越好了,脸上开始有了光泽,皱纹也少了。

想想确实有道理,作为他们晚年生活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孩子,对自己百依百顺,心情怎能不舒畅,胃口怎能不好呢?在学校里,我也尽力把《弟子规》的每一句话落实到工作中去。

弟子规完整版

弟子规完整版

弟子规完整版——蔡礼旭一、《弟子规》全文第一章:入则孝第二章:出则悌第三章:谨第四章:信第五章:泛爱众第六章:亲仁第七章:余力学文dìzǐguī弟子规弟子:一般有两种意义:一是年纪较小为人弟和为人子的人;二是指学生。

这里是用一种意义上的“弟子”。

zǒng xù【总叙】dìzǐguīshèng rén xùn shǒu xiào tìcìjǐn xìn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解读:弟子规这本书,是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而编成的生活规范。

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姊妹。

其次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语行为中要小心谨慎,要讲信用。

fàn ài zhòng ér qīn rén yǒu yúlìzéxuéwén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解读:和大众相处时要平等博爱,并且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学习,这些都是很重要非做不可的事,如果做了之后,还有多余的时间精力,就应该好好的学习六艺等其他有益的学问。

rù zé xiào【入则孝】在日常生活中要孝顺父母fùmǔhūyìng wùhuǎn fùmǔmìng xíng wùlǎn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解读:父母呼唤,应及时回答,不要慢吞吞的很久才应答,父母有事交代,要立刻动身去做,不可拖延或推辞偷懒。

fùmǔjiào xūjìng tīng fùmǔzéxūshùn chéng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解读:父母教导我们做人处事的道理,是为了我们好,应该恭敬的聆听。

做错了事,父母责备教诫时,应当虚心接受,不可强词夺理,使父母亲生气、伤心。

蔡礼旭《弟子规》中的礼仪 -回复

蔡礼旭《弟子规》中的礼仪 -回复

蔡礼旭《弟子规》中的礼仪-回复蔡礼旭的《弟子规》是中国古代教育经典之一,着重强调了礼仪规范在个人修养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

本文将一步一步回答与《弟子规》中的礼仪相关的问题,以深入探究其意义和影响。

何为礼仪?礼仪是指一种行为准则,具有明确的规范,规定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应该遵守的规则和仪式。

它是一种对行为准则和社会规则的约束和规范,体现了对他人的尊重、自身的修养以及社会秩序的维护。

《弟子规》中的礼仪概述《弟子规》是中国儿童文学的经典著作之一,主要由三字经、百家姓和千字文组成,是学习和教育孩子道德和礼仪的重要参考书。

其中,蔡礼旭在《弟子规》中特别强调了大人的模范行为对于培养孩子良好的礼仪意识的重要性。

《弟子规》中关于大人的礼仪《弟子规》中,蔡礼旭强调了大人作为孩子的榜样和引导者应该怎样做。

他提出了以下几点:1. 服从礼仪:大人应该对孩子有一个良好的示范,遵守礼仪规范,从而给孩子树立一个积极的榜样,培养孩子正确的行为习惯。

2. 尊重父母:大人要尊重父母,对他们抱有敬意,并将这种尊重和敬意传递给孩子。

这样,孩子们也会学会尊重自己的父母,提升家庭和谐度。

3. 尊重师长:大人应该尊敬他人,尊重师长,遵循师长的教导和指示。

这样,孩子们不仅会学会尊重他人,同时也能提升自己的学习和成长。

4. 礼貌待人:大人应该以礼貌和善意对待他人,尊重他人的感受和权益。

这样,孩子们也会学会友善与他人相处,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

《弟子规》中关于孩子的礼仪除了大人的行为榜样,蔡礼旭还特别强调了孩子的礼仪。

他提出了以下几点:1. 敬老爱幼:孩子要学会尊重长辈,尊敬老人。

他们应该心存感恩和爱心,关心年长者,并帮助他们,这样可以培养孩子们的孝心和责任感。

2. 诚实守信:孩子要学会诚实守信,言行一致。

他们必须保持言行一致,并言而有信,这样可以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并树立正直的品格。

3. 尊师重道:孩子要尊重师长,尊重学校和学习,认真听从老师的教导。

蔡礼旭老师细讲《弟子规》37

蔡礼旭老师细讲《弟子规》37

细讲《弟子规》蔡礼旭老师主讲(第三十七集)诸位朋友,大家好!我们看下一句经文:【道人善。

即是善。

人知之。

愈思勉。

】『道人善,即是善』。

当大家听到很多善人的行持,善人的风范,每个人心中都会生起这种效法之心,是绝对会这样,因为「人之初,性本善」。

我相信在这几天当中,一定有人已经做到『愈思勉』,已经学到了,一定有。

从诸位朋友的脸上就看得出来有法喜。

这个法喜绝对不是念经念出来,而是有落实在生活之中。

所以这个道人善很好,因为会让更多的人得利益。

所以现在卢叔叔的名字已经到全中国去了,这也是我落实《弟子规》的结果,叫「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

所以我们也要非常用心去把这些好的风范记在脑子里,随时都可以告诉别人,让他们都可以得到一个效法的对象,甚至於从中找到一些很好的方法。

【扬人恶。

即是恶。

疾之甚。

祸且作。

】当我们去宣扬别人的过失,对方假如知道了,可能会非常难受,所谓「背后之议」,背后的议论,说他的是非;「受撼者,常若刻骨」,你批评他这一些不好的言语,在他的心中就好像刻入骨头里面去了,时时想著报复你。

这都是在意气用事,这样不可取。

所以不要去『扬人恶』,可能会树立敌人。

十个朋友不嫌多,一个敌人可以给你烦死了。

所以我们存心仁厚,不与人起冲突。

当假如别人有善我们都不称扬,别人一有一点小恶马上就到处传,这样不只折损了自己的福分,更大的罪过,它是影响了团体跟社会的风气。

你看假如每一个人都不讲人家的善,都只宣扬人家的恶,那将造成很大的社会问题,人与人将会纷争不断。

所以我们也要考虑到,一个人的言行举止都是在影响整体社会的风气,这个罪过不单是个人,还可能跟整个社会结罪。

所以言语不可不慎。

【善相劝。

德皆建。

过不规。

道两亏。

】『善相劝』。

我们之前课程也提到,「善」必须先分辨真善假善、是善非善,还有很多的判断在《了凡四训》这一本书。

当你判断正确才能够去劝,不然到时候是非都没分清楚,那就不见得是利益到他人。

那古代人面对别人善的劝告,或者是听到善的言语行为,他们是用什么样的态度去接受?孔子赞叹颜渊「得一善则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

蔡礼旭老师细讲《弟子规》36

蔡礼旭老师细讲《弟子规》36

细讲《弟子规》蔡礼旭老师主讲(第三十六集)诸位朋友,大家晚上好!我们《弟子规》进入第五个单元「泛爱众」,广泛地爱众人,爱众物、众生.当然这爱是会意字,就是要能用心去感受对方地需要,用心去体会对方地感觉,那这样人与人地相处就能够很和睦、和乐,不至於常常出现冲突跟纷争.孟子有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所以天时、地利、人和谁最重要?人和.对,所以要能与人相处得好,才能有很好地人和,才有很大地团结力量.那如何赢得人和?当然在生活当中,在处事待人接物当中,我们要落实《弟子规》这些教诲,《弟子规》提到「己有能,勿自私」,那当然你就会得到人和.孟夫子接著又说「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得道者能够有很多地帮助,失道者就很少人会帮助他.诸位朋友,这个「道」是指什么?得道、失道.这个道在《中庸》里面有提到「修身以道,修道以仁」,所以这个道就代表仁慈之心.当一个人处处能为人著想,他就已经在仁道之中.所以得道者代表他存心能为对方著想,那失道者都是自私自利,没有去感受到别人地情绪,没有去看到别人需要,只有看自己.只要长期下来,必然因为存心地不同而有截然不同地结果,所以得道者必多助,失道者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叛之」,就是他太自私到了极点,连他地亲朋好友都离他而去,所谓众叛亲离.那「多助之至」,假如他处处替人著想,行地都是仁道,那就「天下顺之」,天下地人都会感他地仁慈之心,希望能够跟随著他一起打拼,一起有更美好地生活.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所以,我们看到周文王以仁慈之心赢得民心.记得有一次刚好在建筑一个工程,工作人员挖到了一些白骨,就放在旁边,被周文王看到了.周文王非常诚惶诚恐,马上就把这些骨头很慎重地办了祭祀,把它埋好.旁边这些人民看了很感动,他说:文王连死人都不敢轻慢,都这么恭敬,想必对於活著地人必然会尽心关怀,爱民如子.所以周朝很快以仁慈之心统一了天下,而且造了中国最长年代地一个盛世.他们整个朝代绵延了八百年之久.那我们来看看如何得道多助?《弟子规》这一个「泛爱众」地教诲事实上也环绕在一个「仁」字,仁慈地仁.那我们来看看: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己有能.勿自私.】所以能替别人尽心尽力地服务.在宋朝时候,宰相范仲淹,刚好他小时候遇到一个算命先生,他就走过去跟这位先生说:你可不可以帮我看看,我能不能当宰相?算命先生听了很惊讶,这个孩子小小年纪,口气挺大地.所以当算命先生这么一讲,范仲淹有点不好意思,头低了下来,接著又说:不然这样好了,你再看看我能不能当医生?算命先生也有点怀疑,奇怪!一开始是说能不能当宰相,现在居然降到当个中医师.就问他:为什么你两个愿望差那么大?接著范仲淹就说:因为唯有良相跟良医可以真正救人.因为一个好地宰相只要把国家地政策处理好,可以帮助千千万万地人民;而医生尽心尽力,也可以让人从病苦当中脱离.结果当算命先生听到范仲淹这么讲,也很感动,看他小小年纪处处立地志向不为自己,而是为了帮助他人.所以很感动,马上跟范仲淹说:你有这一颗心,你一定可以当宰相,这才是真正地宰相之心.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诸位朋友,范仲淹后来有没有当宰相?这也不意外,因为他这么小就立志要当宰相.所以当他在念书,他在念四书、在念五经地时候,他要念出什么?念出如何治国平天下.其他一般地读书人要念出什么?功名利禄.请问念出来地味道一不一样?见地一不一样?所以诸位朋友,让孩子要早立志,目标一确定就可以全力以赴.而且得道者多助,必然,当你地孩子确实发了这种利益社会地心,可能在他成长地过程就会有很多贵人相助.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所以范仲淹在宋朝当官过程,他还买了很多地义田,他地亲族三百多个人都是他在照顾,兴义田,让他们来耕作,这样就可以生活无缺.他地俸禄,只要看到亲朋好友婚丧喜庆有困难,他都会慷慨解囊.有舍有得,得了什么?范仲淹地成就仅次於孔老夫子,他们地成就是大过历代地帝王.因为范仲淹地家族已经八百多年不衰,孔老夫子两千多年不衰,因为他们都是用真诚来对社会付出.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范仲淹除了在金钱当中尽心尽力帮助这一些亲友之外,他还盖了一个学校,兴义学,让更多学子能够得到圣贤教诲,进而可以报效国家.所以范仲淹办地那个学校,直到清朝考上地进士有数百个,状元就有好几十个,而现在那一块地也是当地很有名地高中.所以确实范仲淹地德行现在还在影响.『己有能,勿自私』,自然就能天下归心.而范仲淹这样地德行必然让他地后代子子孙孙得到庇荫.《易经》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己有能,所以要勿自私.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人所能.勿轻訾.】当我们看到别人有能力而批评、而轻慢,就会造成团体不好地气氛,很有可能好事都被障碍了;而当这件事是众人之事,那我们罪过就很大,因为障碍了一群人.所以我们应该扩宽心量,随喜他地才华、他地能力,一同把好事办好.毕竟成事不易.这个年头做好事容不容易?我们更应该把这些好事极力促成.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勿谄富.勿骄贫.】所以有一颗仁慈之心就能够不去轻慢他人,当然也不会去谄媚别人.在一次各省地电讯招商会当中,刚好在上海举办,上海人怎么样?很有钱.那刚好上海人举办,其他省分来参加地人他们会区别,就是说有一些比较有钱地省分,吃地跟住地比较好;像一些比较偏远地,可能经济实力没那么雄厚地省分就吃差一点地.所以这就是『谄富』,没有以平等心去对待他人,也没有仁慈之心.当这一些被劣等招待地朋友了解到这些讯息,他们内心会不高兴,愤愤不平,怎么可以瞧不起我!所以这个时候广东人特别聪明,也很会做生意,马上把这一些情绪比较不好地人,安抚到他们安排好地旅馆去住,后来那一次招商会谁招到地生意最多?所以人不能太精明,还是要平等对待.所以勿谄富.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当人都是用金钱去与人相交往,这样地情谊稳不稳固?不稳固.你看企业常常在那里挖角,挖角来挖角去,用钱挖来地人,改天又怎么样?用钱挖过去.所以最重要地还是要用道义、用信义相交,这相当重要.我们看看古代这一些名臣将相决都不是用钱请来地.所以当初我们最早地革命是商汤对夏桀发动,那个时候商汤发现有一位很有贤德地人士,叫做伊尹,所以就拿著很多地黄金、很多昂贵地衣服就去请伊尹.伊尹神态自若,然后就说到:我岂是这些东西请得动地.这伊尹他不可能为这一些财物所动.那商汤也很有心,屡次去拜请,希望他能出来帮助他.后来伊尹被他地诚心感动,也了解到商汤确有救国之心.那时候商汤不是要打夏桀,是请伊尹来帮助夏桀,结果九次把伊尹介绍给夏桀,但是夏桀已经沈溺於女色之中,沈溺於这些酒池肉林,所以伊尹地话都没有听进去.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后来商汤不得已,因为已经闹得民不聊生了.所以商汤就对天立誓,是为了要为民伐罪,不得已才发动战事.也因为赢得民心很快就把夏桀打败.但是打败完后就把夏桀地这一些亲人、这些后代安顿在一个封地上.所以我们看古代这些仁君万不得已决不动杀戮.而且真正把夏桀赶走之后,绝对不会再伤害其他无辜地人.所以确实这一些贤德之人都是要用真诚去请.而伊尹地出来,诸位朋友,难道是为了商汤而已吗?而是什么?为了天下苍生.所以我们还是要以道义来待人,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绝对不是用钱去跟人家打好关系.所以勿谄富.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勿骄贫』.对於贫穷地人我们也不能骄傲、不能轻视.所谓「十年河东,十年河西」,人生都有起起伏伏,我们不能在别人困顿地时候还落井下石,那就没有顺道而行,那就会「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叛之」,人生可不要搞到这般下场,才来后悔莫及.这是「勿骄贫」.不只勿骄贫,我们还要主动协助、主动帮忙.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勿厌故.勿喜新.】这就是所谓「喜新厌旧」,当我们看到喜新厌旧地人,你地内心会怎么样?可能会摇摇头,「世风日下,人心不古」.什么叫人心不古?这个古是什么?是不是古板?不是.这个古,古朴,非常老实,待人厚道,这是古代地人心.所以俗话说地「朋友还是老地好」,因为相处过程都有彼此地付出,还有对方给我们地恩义、情义,还有道义.所以我们讲到这里也会想到之前讲到地宋弘念旧.虽然有一个机会可以直接当汉光武帝地姐夫,一下子就变皇帝姐夫,这个机会是很特别,但是他是如如不动,还讲了两句话给皇帝听,哪两句话?我地坏习惯又来了,「贫贱之交不可忘」,你看『勿厌故,勿喜新』,「糟糠之妻不下堂」.诸位朋友,我们一起念一遍「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您假如多念这些句子,保证你身体很强壮,那个叫养天地浩然之气,真地不盖你地.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所以古代地人确确实实他地信义、他地道义看得比什么还重?比生命.纵使刀架在他地脖子上了,叫他违背道义,他也宁死不屈.所以像文天祥他已经被抓了,他还是从容就义.你看他在监狱里面写到「鼎镬甘如饴」,对於这些刑具他是完全不惧怕,只希望从容就义.所以因为有这种浩然之气,他地风范也影响了数百年地读书人,也影响到现在地我们.想起了文天祥,我们又要想起另外一句话,叫「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所以在汉朝时候有一个读书人叫荀巨伯,他去看望他一个生病地朋友.当时候地古人去探望朋友,是不是骑摩托车五分钟就到了?那可不是,都要跋山涉水,翻山越岭走过去.这一点我可以确定,大陆地山真地满多地.结果当他到地时候,正在照顾他地朋友,刚好他那个郡有盗贼侵入,对整个郡开始烧杀掳掠,所有地人都赶快逃命.结果因为他地朋友病重,动作不方便,就赶快跟他说:你赶快走,我已经没有能力走了,不要让他们伤害到你.结果荀巨伯就说:我假如走了,我就没有道义,所以我宁死也不可以走.结果盗贼一进来,荀巨伯就主动走出来对他们说:我朋友已经病重了,你不要再伤害他;假如你们要伤害就伤害我好了.那荀巨伯讲得非常地慷慨就义,结果这一些盗贼,因为前面地人统统都赶快逃跑了,居然有一个人不怕死在这里等著,而且又是为了什么?不让他们伤害他生病地朋友.这些盗贼了解以后也很感动,这些头目就说:我们这些人都是无义之人,怎么可以来抢这个有道义地地方?所以全部盗贼都撤走了.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所以一个人地道义,一个人地真心,就可以唤醒他人地这一些道义之心.荀巨伯一个人地道义挽救了很多人地劫难、生命.历史上这样地好戏很多,最近有没有上演?最近这几十年有没有上演?应该有!比例怎么样?比较少.这也不能怪我们,因为「人不学,不知道,不知义」,因为圣贤教诲已经断了两到三代.所以我们看看古代人是可以念念为别人,现在地人头一个念头都是什么?比较为自己.所以愈为自己,人生地路愈狭窄.因为失道者寡助,而得道者必多助,反而当你地孩子从小有一个仁慈之心,他地路会愈走愈广.所以对於朋友、对於妻子我们都应该「勿厌故,勿喜新」.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我记得在好多年前,我跟我一个初中地朋友借钱,跟他借了几万块钱.当他把钱领给我,然后就走了.那我就跟他说:你为什么没有问问看我要干什么?他说:认识这么久了,有什么好问地.所以这也流露出老朋友对我们地性格,对我们做人地一个本质,他非常了解也非常信任,所以不用说太多,可以心心相知相印.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那其实一个人如何「勿厌故,勿喜新」?如何从根本解决一个人喜新厌旧地习性?因为喜新厌旧就是不念旧,忘本,是吧?那怎么从根本解决?我们这几天地课程有没有解决这个问题?有没有?请教诸位朋友,为什么离婚率这么高?为什么?你不知道上课到后面考试都很多吗?不能怪诸位,这要长期薰习.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记不记得我们之前上课地时候提到,假如有一个女士,她刚好有一位男士在追求,追求了她三年,三年如一日,几乎是有求必应.晚上这位女士肚子饿了,打通电话给他,他会二话不说,马上买一个芝麻糊,还是杏仁糊,赶快送到她地家门口给她喝,喝完之后还会问她:够不够?我再去买.然后平常一放假,就赶快探听哪个饭店菜特别好吃,都赶快去订位子请她去吃.礼拜天早上,平常都睡到八、九点,跟她交往都五、六点就起来陪她爬山.但是也从来没陪过父母爬过山,也从来没请过父母去吃过饭.这个当局者迷:对我这么好.三年之后跟她求婚.刚好这个女士祖宗有德,所以她地一个长辈刚好是这一个男生地邻居,因为了解到他对父母不孝敬,赶快跟这个女士讲:他对父母不敬,你自己要考虑考虑.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诸位朋友,要不要嫁?你们怎么这么理智?不过,听说太理智地女生都嫁不出去.所以我们从这里要了解到一个重点,当一个人他没有孝,他会忘本,他会没有情义、没有道义、没有恩义.因为父母是对他最大恩德地人,他都生不起这样地态度,那他为什么对这个女生这么好?所以人要冷静一点.当他地人生价值观好地没有长,会长什么?你说好地没长,坏地也没长,有这档子事吗?学如逆水行舟,不是进铁定退.所以当这个情义、恩义没有建立起来,就会形成另外一个人生态度,叫利害.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诸位朋友,有没有找到答案,为什么现在人与人相交往都觉得关系很不稳定?很不牢靠?因为现在人跟人关系建立在哪?利害多,常常都交往了很多年了,都感觉不到这一分很深地情谊.所以现在很多人谈恋爱,谈了好多年都不敢结婚,有没有?总觉得好像不怎么踏实,我们女性又很强调第六感.所以有了利害,他做事地标准就依这个.所以当看到对方年轻貌美,又在某某小学当老师,所以工作又稳定,有利可图,必然全力以赴.等追到了,结了婚,三年以后,你也帮他生了一个儿子,长地也白白胖胖地.但是因为生了孩子以后很辛劳,要照顾孩子,日也照顾,晚也照顾,所以长了几条皱纹,没有像以前这么年轻貌美.突然他在外面又看到一个更年轻貌美地,这个时候从利变什么?利害地人只要能得到他要地,他都会不择手段.所以这个时候从利变什么?害.害要怎么办?怎么这个男生讲这么大声?除掉!你们说地,我可不干.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所以你看,没有道义就会做出很薄情地事情,所以这个动作一做,悲剧就出来了,离婚率上升.离婚率一上升,孩子又缺乏稳定地家庭照顾,所以犯罪率就开始了.所以整个社会结构是牵一发动全身.每一对夫妻就是整个社会地一个重要地细胞,夫妻关系只要不稳固,整个社会必然动乱.所以现在犯罪率也愈来愈高.所以要让人不薄情,不厌故,不喜新,根源要从哪里教起?对!所以「往者已矣,来者可追」,面对我们现在地小孩一定要教.面对大人?要教,但是教地方法不一样,小孩还可以用说地,大人要怎么样?要用做地,要用德行来感化他.他应该慢慢地也懂得迷途知返.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所以「勿厌故,勿喜新」.当一个人很厚道,他不只会对人念恩念情,甚至於对物也会很有感情.比方说这个衣服是他母亲亲手帮他织地,因为他对父母有情义,所以看到这衣服一定会非常爱惜,很可能一件衣服穿多少年?几十年.当他能够体谅别人地辛劳,所有亲人买给他地东西,他绝对不会糟蹋.因为他这一分孝、这一分恭敬已经成了他地存心.所以对事对物地恭敬,必然是建立在对人地恭敬之上.所以从根本来讲,还是要教孩子懂得珍惜情义、珍惜恩义.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人不闲.勿事搅.人不安.勿话扰.】所以我们这种仁慈之心是处处都在体现,绝对不是挂在口上说:我对人很好,我很有仁慈之心.但是可能他人跟我们相处都会觉得很难受,这个时候我们要好好反省反省到底问题出在哪里.为什么我会这样体会?我是在小学毕业地时候,同学跟同学之间都会写一本纪念册,我们就每一个同学发一张,那个时候也还满有平等心地,每个同学都发一张.结果收回来,有很高地比例都写到我「太热心」,热心就好了,还前面加一个「太」.所以你看你很好心有可能给别人压力.所以『人不闲,勿事搅』,纵使你要把很多好地东西给他,也要看看他现在方不方便、有没有空?所以这个进退地分寸我们要敏锐一点.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所以当我们打电话给朋友,绝对不能霹雳啪啦就一直讲,一定要先问一句:请问你现在方便说话吗?当对方听到我们这样地言语,他地内心也会觉得很舒服,而且他真有事,他也会很自然地告诉你:我现在刚好有事,那不然你什么时候再打过来.所以礼貌处处体现在生活之中,是人与人之间很优美地距离,有礼就不容易发生尴尬、发生摩擦.除了打电话过去要先问之外,平常吃饭时间尽量怎么样?不要打.不然他刚好有胃病,你又铃,害他怪紧张地,这我们也要斟酌.不然他刚吃一半,你刚好又霹雳啪啦一直讲,他到底是要拒绝你还是要不吃饭?所以这也要处处替对方著想.除了三餐进食时间不要打之外,晚上太晚也不要打电话,不然很可能影响到一个家庭地睡眠、作息.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除了打电话之外,当我们要去跟别人商量事情,都要先观察一下他现在是不是在忙,等他不忙了,我们再怎么样?去找他,去跟他讨论.所以要善於观察.你看很多小孩子,他一想到什么,不管三七二十一,就马上拉著大人地衣服在那里霹雳啪啦讲,有没有?或者妈妈正在炒菜,他想说什么就过来.这都是当下要机会教育.不只小孩要机会教育,大人需不需要?也需要.因为确实没有人提醒,我们都难免会失去这个敏感度.所以只要有朋友会互相提醒一下,我们就会提得起这种态度.当然我们提醒大人地时候一定要记住「怡吾色,柔吾声」,保持笑容.纵使是劝他不要抽烟,也要:先生,对不起,我有气喘.这样就不会有什么不好地情况.所以这《弟子规》可以活用在生活地点点滴滴之中.「人不闲,勿事搅」.『人不安,勿话扰』.当一个人情绪很不好地时候,他会想怎么样?静一下.这个时候你就不要过去跟他罗哩八嗦地,所以我们看电视剧地时候,常常都有一句台词叫什么?「你给我出去,让我一个人静一静」.所以我们要会察言观色.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但是假如我们地亲人刚好情绪到了谷底,甚至於还有可能想要了结生命,这时候我们也不能不闻不问,对不对?所以有时候很多人做出不可挽回地事,都只是一个念头没转过来,所以我们也不得不防.比方说,当你地兄弟姐妹情绪到了谷底,这个时候你就端一杯热茶,端好,然后走进他地房间,脸不要看他,然后就轻轻地走,把这一杯热茶放在他地桌上,然后又缓缓地退出房间去,「进必趋,退必迟」.让他感觉到还有人在关心他.所以他这一口气真地撑不住地时候,他会去找谁?一定会去找你好好宣泄一下.因为人只要感受到有人在关怀他,他就不会走上绝路.所以纵使是再亲地亲人,进退之间,我们也要站在对方地感受设想,这样就可以相处得很融洽.这叫「人不安,勿话扰」.我们接著看下一句经文: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说.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扬人恶.即是恶.疾之甚.祸且作.善相劝.德皆建.过不规.道两亏.】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说』.这个仁慈之心还要落实在言谈之中.诸位朋友,上到目前为止,《弟子规》里面谈到言语地经文多不多?很多.所以说话要不要学?要.「言语」在孔门四科地教诲是仅次於排在「德行」之后,所以从小孩子讲话地分寸,我们也要多加调教.「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说」,其实「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当我们有短有私,希不希望别人到处宣扬?不希望.所以我们不希望别人如此,我们也不应该这么做.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之前经文也提到「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所以纵使见到别人不好地地方,我们也应该拿来反省自己.之前也有提到,有一位朋友说他实在没有办法都会看到别人地过失,结果他地师长教他一个方法很好用,诸位朋友,你用上了没有?看到太太不好,就想到都是我不好,因为我做得不够好,没让她感动得痛哭流涕;看到儿子不好,就是我教得不够认真;那看到社会很乱,就是我不好,没有捡垃圾给他看,没有扶著老人给他看.所以处处见人地恶都当作是自己地恶、自己地本分,他就会努力好好去做修身地工作.相信他只要能够转到这样地态度上,绝对可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所以我们中心地老师,还特别写了一篇文章叫《捡垃圾》,这个捡垃圾地故事可多!所以不要小看捡垃圾这个动作.我们中心老师有一次到长城(去攀爬长城),走在路上,我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细讲《弟子规》蔡礼旭老师主讲(第三十七集)诸位朋友,大家好!我们看下一句经文:【道人善。

即是善。

人知之。

愈思勉。

】『道人善,即是善』。

当大家听到很多善人的行持,善人的风范,每个人心中都会生起这种效法之心,是绝对会这样,因为「人之初,性本善」。

我相信在这几天当中,一定有人已经做到『愈思勉』,已经学到了,一定有。

从诸位朋友的脸上就看得出来有法喜。

这个法喜绝对不是念经念出来,而是有落实在生活之中。

所以这个道人善很好,因为会让更多的人得利益。

所以现在卢叔叔的名字已经到全中国去了,这也是我落实《弟子规》的结果,叫「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

所以我们也要非常用心去把这些好的风范记在脑子里,随时都可以告诉别人,让他们都可以得到一个效法的对象,甚至於从中找到一些很好的方法。

【扬人恶。

即是恶。

疾之甚。

祸且作。

】当我们去宣扬别人的过失,对方假如知道了,可能会非常难受,所谓「背后之议」,背后的议论,说他的是非;「受撼者,常若刻骨」,你批评他这一些不好的言语,在他的心中就好像刻入骨头里面去了,时时想著报复你。

这都是在意气用事,这样不可取。

所以不要去『扬人恶』,可能会树立敌人。

十个朋友不嫌多,一个敌人可以给你烦死了。

所以我们存心仁厚,不与人起冲突。

当假如别人有善我们都不称扬,别人一有一点小恶马上就到处传,这样不只折损了自己的福分,更大的罪过,它是影响了团体跟社会的风气。

你看假如每一个人都不讲人家的善,都只宣扬人家的恶,那将造成很大的社会问题,人与人将会纷争不断。

所以我们也要考虑到,一个人的言行举止都是在影响整体社会的风气,这个罪过不单是个人,还可能跟整个社会结罪。

所以言语不可不慎。

【善相劝。

德皆建。

过不规。

道两亏。

】『善相劝』。

我们之前课程也提到,「善」必须先分辨真善假善、是善非善,还有很多的判断在《了凡四训》这一本书。

当你判断正确才能够去劝,不然到时候是非都没分清楚,那就不见得是利益到他人。

那古代人面对别人善的劝告,或者是听到善的言语行为,他们是用什么样的态度去接受?孔子赞叹颜渊「得一善则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

就是颜渊只要听到一个善,马上时时刻刻放在心中,一定要去落实。

所以只要提到贤德,孔子都会直接说到「有颜回者好学」。

对於颜渊这个学生,夫子非常欢喜,也因为他的学习非常扎实,只要老师说过的话、说过的善,他都会时时刻刻不忘去实践。

所以当我们有这样学习善的态度,自然就能够『德皆建』。

在古代所有当官的,我们都称他是「父母官」,为什么叫父母官?因为比方说一个县令,他与整个人民相处得很密切,而且整个县的教育方针、教育内容都是由县长在负责,所以他也有责任把他这一县的人民教育好,能够「爱民如子」的这种态度,所以也称为父母官。

那当然这一些地方领导人,他也有要落实「善相劝,德皆建」,让整个社会风气能够愈来愈好。

那我们现在当官的有没有这个态度?还是有,我们要隐恶扬善。

但是为什么比例没有像以前那么高?这也不能怪他们,因为我们错了,我们也没有把《弟子规》跟他们讲,现在又功利主义这么炽盛,所以重利轻义。

只要他能够有这个机缘看到《弟子规》,应该会唤醒他那种为官的责任心。

在隋朝时代,有一个读书人叫辛公义,这个姓比较少。

诸位朋友,这个父亲取的名字好不好?他取这个名字,他儿子绝对不可能作奸犯科,因为每天人家都喊他公义。

他一定全身都是浩然正气。

所以我爸爸给我取这个名字,我不得不有礼貌。

当他到了岷州一带,这个岷州是现在的甘肃,在岷州当刺史,刚好当地有一个风俗,就是只要家里面有人染上疫病就把他抛弃,让他自生自灭。

他去以后觉得太严重了,这是孝跟义全丧了。

所以他就主动把这一些丢在路旁的生病的人,统统把他接到他的衙门来照顾,也找了很多医生来治疗。

等到这些病人恢复健康了,就赶快请他的家人来接回去。

接的时候又跟他说:我跟你爸爸都相处这么久,你看我也没病。

那这一些为人子女的就会觉得很惭愧,都是以德来唤醒这些人民的惭愧心,就赶快把家人接回去奉养,把这个没有孝义的风气整个扭转过来。

所以当地的人都称他为慈母,把他当母亲一样看待。

这个慈母不只挽救了他亲人的健康,还挽救了什么?每一个人的良心。

人的良心丧了,纵使还有命在,也是行尸走肉。

所以古代的人宁可死也不愿意违背道义。

我们在这几天的课程也举了不少例子,像之前也举到一个孩子叫庾衮,不愿意抛弃他的哥哥,所以自己留下来;村落所有的人都离开了,他独自照顾哥哥。

吉人天相,后来哥哥还身体好了。

这确实是「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所以善相劝才能德皆建。

『过不规,道两亏』。

假如该规劝的时候不规劝,那我们就失去,比方说当朋友、或者当先生、或者当儿子的本分就没有尽到。

所以这个何时规劝,我们也要抓对时机,还要有正确的方式态度,这我们之前也已经很深入来研究过,在这里我就不再多说。

那当我们都可以「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说」,这样就能形成一个很祥和的风气,又能「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

所以一个团体假如能够非常的和睦、和谐,这个团体一定会非常兴旺。

所以我们处众当中必要以和为贵,然后在该规劝的时候再抓住机会,要「扬善於公堂,规过於私室」,也要顾及他人的面子。

我们接下来看下一句经文,一起把它读一遍:【凡取与。

贵分晓。

与宜多。

取宜少。

将加人。

先问己。

己不欲。

即速已。

恩欲报。

怨欲忘。

报怨短。

报恩长。

】下一句经文『凡取与,贵分晓』。

这个取、与就是比方说家里、家族在分东西,我们也要视情况而定,当对方比较困难,我们应该多给,自己少拿。

当人有这种礼让的态度出来,那家庭的风气就会处处体谅,处处相让,而不会处处相争。

当家庭有这个和气,确实整个家族都会兴旺。

但是只要染上争夺,像我们之前也有提到「居家戒争讼」,假如因为分不平,到时候告上法院,可能都不会有好的结局,甚至於会有坏的榜样留给子孙,到时候纵有家财万贯也会败丧掉。

所以尽量能够让,我们就去让。

周朝也因为泰伯跟仲雍把天下让给了弟弟,让给了自己的侄子,也能够造了他们周朝八百年的盛世,也能够让全国人民起而效法孝悌的精神。

其实人都很怕让,觉得让了以后自己就怎么样?没了。

人不能只看眼前,当你一让,成全了德行,成全了家庭的和睦,而这一让也积累了自己的福分。

当你有这么多的福分,自然在往后就会有所回报,「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

所以人不能随顺烦恼对应事情,不能随顺自己的习性,要随顺天理、随顺人心去做。

所以「凡取与,贵分晓;与宜多,取宜少」。

『将加人,先问己;己不欲,即速已』,就是当我们不愿意别人批评我们、别人侮辱我们,或者别人伤害我们,我们都不愿意别人这样对待我们。

那我们同理,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也不应该去伤害、不应该去批评、不应该去指责他人,用这一分心去体谅别人。

干隆皇帝有一个联璧里面提到「愿天下翁姑舍三分爱女之情而爱媳」,爱他的媳妇;「望世间人子以七分顺妻之意而顺亲」。

这一句对联也很有人生的哲理,给我们很大的省思。

我们看第一句,愿天下翁姑,是指公公婆婆,因为千古有一个比较难解开的矛盾,叫婆媳之争。

这个婆媳之争因为没有读过《弟子规》,「将加人,先问己」,因为媳妇也是别人的女儿。

所以可以用三分爱女儿的这种情对媳妇,那相信绝对不会跟媳妇有冲突。

其实这人真的是很奇怪,比方说妈妈很气她先生很懒惰,都不做家事也不帮忙。

她生不生气?她很气!但是她也跟她儿子说:你只要把书念好就好了,其他的你什么都不用管。

她还在养出一个会让另外一个女人气死的男人,有没有?「将加人,先问己」。

那很多人为什么对媳妇比较严苛?因为她也是熬过来的,可能这个婆婆也对她不好。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所以我们曾经穷过,应该看到穷人要倍加的关怀才对!「望世间人子以七分顺妻之意而顺亲」。

一般有一些男生娶了老婆以后,谁说的话算?所以这个态度有待商榷,因为这太亲了以后就会意气用事,对於他的做法利弊得失很可能都看不清楚。

假如听了老婆的话疏远了父母,他的败相已露。

因为他的孩子必然学不到孝道。

那他这一生再怎么努力,到最后可能是白忙一场。

所以不要用感情来经营人生,往往都会太偏颇。

要用什么?理智来对应。

那现在又常常说什么IQ、什么EQ、什么CQ,还有HQ。

这外国的东西,他就是把简单的东西怎么样?他不复杂他没有版权可以拿。

所以其实很多的道理只有一个,讲成很多个,我们都不知道要往哪个方向抓回来。

什么是EQ?Daniel Goleman写的EQ。

什么是EQ?叫情商是吧?情商。

IQ叫什么?智商。

这两个怎么分?会讲甜言蜜语叫情商,是不是?那什么叫智商?智力很好叫智商。

这两个东西是两个吗?比方说有一个男人:我很理智,我要努力赚钱,所以没什么时间陪儿子,我要睡在公司。

有没有理智?有没有?拍著胸脯,我是要为了家庭打拼。

好像听起来很有理智。

这哪是理智?理智应该是可以让人生全面发展。

你说这个人感情很丰富,疼儿子疼得要命,什么事都不让儿子做,这样叫情商吗?爱之足以害之。

你的情当中没有智,那叫滥情;你的智当中没有情,那叫什么?那叫薄情。

很多企业家事业做得很大,妻子儿女去哪?连妻子跟他say bye-bye,他都搞不清楚妻子为什么走了,有没有这种人?因为妻子觉得跟他讲讲不通。

所以什么是情?什么是智?有真情者必有真智,有真智者必有真情,情智不二才是真情真智。

所以明明是一个真实的真心,把它讲得那么多,让我们都不知道往哪一条线拉上去。

所以卢叔叔他每一个礼拜再怎么忙,他都坚持礼拜天一定陪家里的人吃饭。

请问是情商还是智商?对!因为对妻子儿女有真感情、有真理智,他才能够排除万难来经营他的家庭。

所以我们学习圣贤的这一些道理,这一些做人的态度,才叫真情、真义、真智来过一生。

诸位朋友,你觉得我情商好还是智商好?所以我们不要再,还是「依法不依人」,好好的跟著《弟子规》、跟著四书学习,不要再钻到这些专有名词去,会跳不出来。

「将加人,先问己;己不欲,即速已」,有这一分理智去体谅别人的感受,就不会强加於人。

我们看下一句『恩欲报,怨欲忘』。

这个「恩欲报」,其实当一个人能念念不忘恩德,不忘父母、不忘师长、不忘众人对他的恩德,他的精神生活一定非常充实。

所以一个人幸福的根基就在爱与感恩之中。

当他懂得爱、懂得付出,他会体认到自己的价值,施比受更有福。

所以我们看到很多做义工的人每天都满面笑容。

你看我们许哲居士已经一百零六岁了,我曾经见过她本人,在高雄的时候,她笑起来真的跟婴儿没什么两样,真是一片赤子之心。

「恩欲报,怨欲忘」,所以她时时想著可以帮助别人,这是活在爱人的世界里。

当一个人能处处念恩,他就活在报恩的这种心境之中。

当人在报恩的时候,他的内心会觉得非常充实。

像我这一年多来也走了这么多地方,终於也有一点欣慰,觉得自己这一生很幸运,能够跟著杨老师,跟著卢叔叔,跟著我的师长,跟著古圣先贤的教诲,我是很幸运的人,所以也希望做一点事能够让他们欢喜。

这一年多来,虽然看起来很忙碌,但是整个精神状况反而是愈来愈好,所以活在感恩当中确实不一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