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四第三专题“笔落惊风雨”板块二“诗从肺腑出词别是一家”《蝶恋花》 教案
高中语文第三专题虞美人蝶恋花导学案苏教版必修4 学案
虞美人蝶恋花一、学习目标1.了解词以及作者的相关知识。
2.掌握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
3.培养学生从诗歌中悟人生的诗意情怀。
4.能入情入境地诵读并背诵全词。
二、学习重难点:1.从意象入手鉴赏诗歌。
2.体会衬托手法的运用。
3、掌握词作情景交融的特点。
【知识积累】〖关于词〗1、词是韵文文体之一,萌芽于隋唐,兴于晚唐五代,极盛于宋。
2、词本来是为配乐歌唱而写的诗,所以又被称为曲词、曲子词、乐府、歌曲、乐章、琴趣等;后逐渐与音乐分离路,成为诗的别体,所以又被称作诗余;因其句式长短不齐,故也称长短句。
3、由于词是配乐歌唱的,所以每首词都有或至少曾经有过一个乐谱,属于某种词调。
每种词调有一个名称,这个名称就叫词牌。
按照词调作词称为“倚声”或“填词”。
常见的词牌名有:满江红、摸鱼儿、西江月、卜算子、水调歌头、扬州慢、声声慢、浣溪沙、苏幕遮、菩萨蛮、念奴娇、虞美人、浪淘沙、如梦令、雨霖铃、永遇乐、沁园春……4、词按字数分为小令、中调、长调。
小令在58字以内,中调在59-90字,长调在91字以上。
词调中少数小令不分段称为“单调”;大部分词调分成两段,甚至三段、四段,分别称为“双调”“三叠”“四叠”。
学术语为“片”或“阕”。
一首词的两段分别称上、下片或上、下阕。
5、宋词有豪放派和婉约派。
豪放派气势豪放,意境雄浑,充满豪情壮志,如苏轼和辛弃疾。
婉约派语言清丽含蓄,感情婉转缠绵,情调或轻松活泼,或婉约细腻,如柳永、李清照。
(东坡在玉堂,有幕士善歌,因问:“我词何如柳七?”对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
”东坡为之绝倒。
)6、关于李煜失败的君王:李煜(937-978),五代时南唐国主。
精于书画,谙于音律,工于诗文,尤以词著名,词尤为五代之冠,后世称其为李后主。
宋兵破金陵,李煜出降,被囚汴京,“日夕只以眼泪洗面”。
他在被俘两年后写了《虞美人》一词,相传他作此词后命歌伎在七夕之夜反复吟唱,宋太宗知此事后,立即赐酒将他毒死。
《蝶恋花》(晏殊)教案
《蝶恋花》(晏殊)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蝶恋花》的背景知识,理解诗歌的意境和主题,掌握诗歌的基本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分析等方法,培养学生欣赏古典诗词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蝶恋花》,让学生感受古代诗人对自然美景和人生哲理的独特的感悟,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人文精神。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字词释义和诗句的理解。
2. 诗歌的艺术特色和审美价值。
3. 诗歌的情感内涵和人生哲理。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的一些生僻字词和古汉语用法。
2. 诗歌的意境和情感的深入理解。
3. 诗歌的欣赏和评析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介绍晏殊的生平背景和《蝶恋花》的写作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内容展示:逐句解析《蝶恋花》的诗句,讲解字词释义,解释诗歌的意境和主题。
3. 讨论与分析: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和审美价值,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情感内涵和人生哲理。
4. 应用与拓展:让学生进行诗歌的朗读和背诵,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蝶恋花》的诗句理解程度。
2. 学生对诗歌的艺术特色和审美价值的欣赏能力。
3. 学生对诗歌的情感内涵和人生哲理的理解深度。
六、教学准备:1. 教材:《蝶恋花》(晏殊)全文及其注释。
2. 参考资料:关于晏殊的生平介绍、古代诗词鉴赏相关书籍。
3.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PPT和播放相关音乐。
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诗歌背景、诗句释义、艺术特色等。
2. 互动法:组织学生讨论、提问,激发学生的思考。
3. 情境教学法:通过音乐、图片等营造氛围,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诗歌意境。
4. 欣赏教学法:让学生朗读、背诵,提高审美情趣。
八、教学步骤:1. 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对《蝶恋花》诗句的理解。
2. 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如韵律、意象、修辞等。
3. 探讨诗歌主题,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生活态度和哲理思考。
高中语文 第三专题 第14课《蝶恋花》(一)教学案 苏教版必修4(2021年整理)
江苏省铜山县高中语文第三专题第14课《蝶恋花》(一)教学案苏教版必修4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江苏省铜山县高中语文第三专题第14课《蝶恋花》(一)教学案苏教版必修4)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江苏省铜山县高中语文第三专题第14课《蝶恋花》(一)教学案苏教版必修4的全部内容。
课题:《蝶恋花》(一)使用人: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教学目标:1。
认识诗歌意象,感悟全诗意境。
2。
反复诵读,体会诗人情感。
教学重难点:1。
认识诗歌意象,感悟全诗意境。
2。
反复诵读,体会诗人情感。
教学过程集体备课部分个性备课一、知识链接“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为伤别离,古人留下了多少让后人唱咏不尽的名篇佳作。
1。
晏殊(991-1055),字同叔,北宋前期婉约派词人,与其子晏几道,被称为“大晏”和“小晏”.7岁能属文,14岁得到皇帝的赞赏即以神童入试,赐同进士出身。
古人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但晏殊是个例外,这位“富贵宰相”一生极少经历坎坷.一路顺畅的晏殊,呕也呕不出历经艰辛的哀伤,只在花落红稀时,流露出伤春的闲愁;在斜阳残照时,感慨人生淡淡的忧愁;在绿杨、芳草、长亭边,诉说离别与相思之苦。
他能诗、善词,文章典丽,书法皆工,而以词最为突出,有“宰相词人”之称。
他的词,吸收了南唐“花间派”和冯延巳的典雅流丽词风,开创北宋婉约词风.他擅长小令,多表现诗酒生活和悠闲情致,语言婉丽。
他的《浣溪沙》中有“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原诗: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笔落惊风雨虞美人蝶恋花雨霖铃声声慢教案苏教版必修4
虞美人蝶恋花雨霖铃声声慢总体设计教材概述本板块所选的四首词李煜、晏殊、柳永、李清照各一首,这四首都是婉约词,且表达的情感有类似之处。
李煜的《虞美人》写他亡国后内心绵绵的愁怨。
晏殊的《蝶恋花》细腻地表达了痴情女子的离恨别愁。
柳永的《雨霖铃》基调低沉,“离情”线索贯穿全篇,词中只出现了一个“别”字,但字里行间却处处见“别”情,实在高明。
李清照的《声声慢》充斥着冷清、愁苦的气氛,表现了李清照晚年寡居时孤独、凄清的生活感受。
由此看来,四首词中的感情都可以归结为“孤独愁苦”。
教学重、难点是从意象出发,整体把握词的意境,感受体会词人们抒发的人生愁苦,并以此来探究四首词表达的感情存在的差别。
另外品味四首词各异的语言,赏析它们各自独有的艺术手法也应作为教学重点。
值得注意的是,这四首词虽同属婉约词,但前两首在词境的开拓上有大气魄,境界阔大深远;而后两首词则在表现人物的细腻情感方面有独到的贡献。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对此有所认识和体会。
思路方法本板块所选作品文意理解的难度都不大,可以以诵读为主导,结合赏析,抓住词义要旨,领会意境及艺术特点。
因此学习这一板块,可以按照诵读、涵咏、赏鉴的过程来进行。
词有合乐可歌的特点,比之诗更便于吟诵,所以教学中诵读仍是很重要的一环。
引导学生通过诵读来体会词人细腻的情感,感知词的内涵,在诵读时要注意词的平仄和押韵,读出感情,读出内涵。
涵咏即咀嚼回味,细细品味词的内蕴,通过涵咏就可以慢慢进入词的意境中去,可引导学生从词的章法入手,通过想象联想来进行品味。
通过对词的意境的把握,学生就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文学功底对词的思想感情和艺术特点进行评价了,这就是鉴赏。
课堂中按照这样的思路进行,力求让学生体会到词别是一家的风味。
教具准备:投影仪、录音机、录音带课时安排:2课时。
三维目标1.回顾词的文体知识,了解豪放词与婉约词的区别。
抓住词中的关键语句,理解各首词的重要思想内容。
通过诵读品味词的语言、音韵之美。
《蝶恋花》教案12篇
《蝶恋花》教案《蝶恋花》教案12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蝶恋花》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蝶恋花》教案1教学目标:1、认识诗歌意象,感悟全诗意境。
2、反复诵读,体会诗人情感。
3、通过吟咏,了解古诗文赏析的一般方法和术语。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语:古人说:“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为伤别离,古人留下了多少让后人唱咏不尽的名篇佳作。
二、关于词人:晏殊P62注释⑥太平宰相,一生平顺,仕途坦荡。
然而也逃不过普通人的聚散离合。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品读他的[蝶恋花]。
三、诵读全词1、对照注释,注音2、听读录音3、齐读四、炼字析文,感悟意象:1、读完这首词,说说词人想通过这首词传达什么情感?明确:提示抓关键词“离别苦”写与友人(恋人)远别之苦。
2、古诗词中常将绵长的情感溶于景色中,请同学们找一找,词的上阕写了哪些景物?明确:菊、兰、轻寒、燕子、明月3、这些景物蕴涵了词人什么情感?又是怎么体现的?明确:菊愁兰泣和词人一样痛苦以悲景写悲情烘托燕子双飞月明到晓不能体会我的愁绪以乐景写悲愁反衬一夜无眠苏轼《水调歌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4、在词的下阕中,主人公用哪两种方法来排遣离愁别恨?有效果吗?明确:“独上高楼” “望尽天涯路”看不见“寄彩笺” “知何处”寄无所踪“满目山河空念远”5、这阕中用哪些字、词语点染出愁苦?(注意与词中前语的对应关系)明确:凋使……凋零使碧树一夜凋去,写风的劲厉肃杀(刘备?徐庶)独与上阕“燕子双飞”映衬写孤独无依望尽与碧树凋尽呼应境界一跃为广阔山长水阔渺茫无着落,写了悠远辽阔的境界。
6、前人说这首词上阕“情致深婉”,下阕“寥廓高远”,通过我们的分析,说说你的看法。
提示:紧扣词句中的用字,意境营造,阐述情感,体会词的风味转换。
《蝶恋花》教案设计附教学反思
《蝶恋花》教案设计附教学反思《蝶恋花》教案设计附教学反思教学目标:1、了解柳永的生平及它对后世文学的影响2、能力目标:提高诗词文本自主分鉴赏能力和诵读能力。
3、情感目标:体会词中所表现的情感,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教学重点:1、鉴赏曲折婉致的词情2、品味词句,学会自主鉴赏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总:一知作者,二诵诗歌,三品诗句,四迁移品鉴导入:古人说:“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为伤别离,古人留下了多少让后人唱咏不尽的名篇佳作。
一、知作者1、回忆词的产生和流派:(投影)词的别称。
因词是诗的变体,故又称“诗余”;因词“合乐可歌,故又称“乐府”、“曲子词”;因此往往句子长短不齐,故又称“长短句”。
每首词都按照一个固定格律写成,这个格律叫词牌。
词牌所定的格律包括句数、每句的字数、押韵、平仄等等,写作时须严格遵守,不得随意违背;也因此,我们平时不叫写词,叫填词;词往往分段,但不叫段,叫“阙”或“片”。
宋词习惯上分为婉约和豪放两派:婉约派以写闺情、离绪为主,代表作家有柳永、李清照等;豪放派对社会生活的种种感受皆可入词,代表作家有苏轼、辛弃疾等。
2、柳永的生平简介:(投影)柳永(约987—1053),初名三变,字卿,崇安(今福建)人。
晚年任屯田员外郎,后人称他为柳屯田。
排行第七,也称柳七。
他出身于书香仕宦之家,但个人世路坎坷,多次应进士试,不第。
生活落拓,长期出入歌楼舞馆,与歌妓们相处密切,靠为她们填词作曲维持生活。
正由于这样的生活境遇,使他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专业词人。
他精通音律,既擅长作歌词,又擅长谱写乐曲。
词调传播广泛,是当时知名度很高的音乐家。
柳永作词雅俗兼擅,以俗为主,他继承和发展了民间词的传统,开创了文人俚词一路。
他的词作具有很深广的群众基础,形成“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的局面。
(结合现实生活解说柳永的影响力)从上面的'介绍我们得知,柳永是最早的歌坛偶像,其在当时的影响力绝不逊色于今天的“超女”。
语文必修4苏教版第三专题版块二《蝶恋花》教案
蝶恋花教案教学目标:1、披文入情,由辞体情。
2、体味本词的写作特色。
课时:1节教学方式:研习式教学内容及过程:一、导引:有这样一位词人,他擅长小令,多表现诗酒生活和悠闲情致,语言婉丽。
他的《浣溪沙》中有“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原诗: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二句,传诵颇广。
知道这位词人是谁吗?对,他就是晏殊。
今天,我们来学习的他另一首颇负盛名的词作――《蝶恋花》。
二、文学常识关于作者:人物评传晏殊(991-1055),字同叔。
抚州临川(今江西临川)人,北宋前期著名词人。
十四岁以神童入试,赐进士出身,命为秘书省正字,迁太常寺奉礼郎、光禄寺丞、尚书户部员外郎、太子舍人、翰林学士、左庶子,仁宗即位迁右谏议大夫兼侍读学士加给事中,进礼部侍郎,拜枢密使、参加政事加尚书左丞,庆历中拜集贤殿学士、同平章事兼枢密使、礼部刑部尚书、观文殿大学士知永兴军、兵部尚书,封临淄公,谥号元献,世称晏元献。
晏殊历任要职,更兼提拔后进,如范仲淹、韩琦、欧阳修等,皆出其门。
他以词著于文坛,尤擅小令,有《珠玉词》一百三十余首,风格含蓄宛丽。
其代表作为《浣溪沙》、《蝶恋花》、《踏莎行》、《破阵子》、《鹊踏枝》等,其中《浣溪沙》中“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他亦工诗善文,原有诗文二百四十卷,现存不多,大都以典雅华丽见长。
生平详见《宋史》卷三一一。
有胡亦堂辑《晏元献遗文》一卷。
晏殊自幼聪明,七岁能文,被称为“神童”,十四岁中进士,历任太常寺奉礼郎、光禄寺丞、集贤校理、太常寺丞、户部员外郎、翰林侍读学士、三司使、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等职。
五十三岁时,任枢密使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官居宰相位。
第二年罢相,被贬为工部尚书,接着又出任颖州(今安徽阜阳)、陈州(今河南淮阳)、许州(今河南许昌)等地的地方长官,后升任兵部尚书。
六十四岁病逝,宋仁宗亲临丧事,死后赠司空兼侍中,谥号元献。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专题三:《蝶恋花》教案.doc
蝶恋花晏殊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反复朗诵,读出词作的情感特征并掌握朗诵技巧。
2、学会从意象入手,品读主人公情感。
3、了解词作多元化的主题。
4、把握古典诗词中菊、兰、燕子等传统意象的象征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个别学生朗诵,教师范读,学生对读、齐读等多种方式朗诵词作,体味主人公情感,掌握朗诵技巧。
2、提取意象,分析意象,品味情感。
3、在分组讨论中,了解词作的多元化主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在诵读中体味词作情感,与词人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2、在学习中,得到中国古典诗词的艺术熏陶。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方法:诵读法、启发法,讨论法,探究法。
一、导入1•北宋有一位词人,他仕途显达,官至宰相。
他爱好文艺,乐于引荐人才。
他家常常终日宴饮,宴饮时必定歌乐相伴,按我们今天的话来讲,他家其实就是一个文艺沙龙。
他曾留下: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的名句。
他就是一晏殊。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他的另一名篇:《蝶恋花》。
2.作者简介:晏殊,字同叔,北宋著名词人,著有《珠玉词》。
词的主要成就在艺术上。
他常用委婉手法,巧妙地运用景物暗示的能力去表现作品的主题。
造语工妙,是晏殊词的一大特色。
二、诵读,整体感知1、请一学生诵读,其余同学仔细听读,后做点评。
2、由学生点评总结诵读要点:音准;节拍正确;情感把握到位。
3、投影展示节拍,教师范读。
4、学生齐读。
(在此环节中重点解决音准和节拍正确这两个问题)5、自由朗读,说说该词传达了什么情感?明确:离恨苦。
(因与对方别离而产生的痛苦)三、品鉴上阕(一)词的上阕描写了哪些意象。
(小组内成员对读,边读边找)1 •意象概念复习:意象就是客观事物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感。
明确:菊、兰,罗幕,燕子,明月(二)眼中景,心中情1•鉴赏菊、兰问:透过主人公眼中的菊、兰,你读到了主人公心中的什么情感?明确:早晨的雾气笼罩在菊花上,这在主人公看来,是菊花脸上笼罩着一股忧愁。
兰花上的朝露,在她看来,是兰花哭泣流出的眼泪。
高中语文 第3单元 笔落惊风雨 蝶恋花学案 苏教版必修4
蝶恋花【学习目标】1、分析全词的内容 ,体会全词的情感 .2、体味本词的写作特色 .【教学时数】一课时【课前预习】<相关知识链接>1、简介作者晏殊 ,字同叔 ,北宋前期婉约派词人之一 .汉族 ,抚州临川文港乡人 .十四岁时就因才华洋溢而被朝廷赐为进士 .之后到秘书省做正字 ,北宋仁宗即位之后 ,升官做了集贤殿学士 ,仁宗至|和二年 ,六十五岁时过世 .性刚简 ,自奉清俭 .能荐拔人才 ,如范仲淹、欧阳修均出其门下 .他生平著作相当丰富 ,计有文集一百四十卷 ,及删次梁陈以下名臣述作为?集选?一百卷 ,一说删并?世说新语? .主要作品有?珠玉词? .2、词调简介蝶恋花 ,是中国词牌的名称 ,商调曲;原唐教坊曲名 ,本采用于梁简文帝乐府: "翻阶蛱蝶恋花情〞为名 , 又名?黄金缕?、?鹊踏枝?、?凤栖梧?、?卷珠帘?、?一箩金? .其词牌始于宋 .分上下两阕 ,共六十个字 ,一般用来填写多愁善感和缠绵悱恻的内容 .自宋代以来 ,产生了不少以?蝶恋花?为词牌的优美词章 ,像宋代柳永、苏轼、晏殊等人的?蝶恋花? ,都是历代经久不衰的绝|唱 .还有以?蝶恋花?为名的电影和歌曲 .<重要根底夯实>1、字音槛菊jiàn 不谙ān 彩笺jiān 尺素sù2、字词义尺素:汉代用素绢写信 ,通常为一尺长 ,称为 "尺素〞 ,后来成了书信的代称 .碧树:绿树 .朱户:指富贵人家 .一、导入新课有这样一位词人 ,他擅长小令 ,多表现诗酒生活和悠闲情致 ,语言婉丽 .他的?浣溪沙?中有 "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原诗:一曲新词酒一杯 ,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 )二句 ,传诵颇广 .知道这位词人是谁吗 ?对 ,他就是晏殊 .今天 ,我们来学习的他另一首|颇负盛名的词作――?蝶恋花? .【预习反应】请奇数学习小组分别找人朗读知识链接局部内容、请偶数学习小组请代表上黑板展示根底知识局部内容 .【合作探究】1、起句描绘了怎样的景物 ?这些景物带有什么特点 ?明确:起句描写了晓庭圃中的景物:菊花笼罩着一层轻烟薄雾 ,看上去似乎在脉脉含愁;兰花上沾有露珠 ,看起来又像在默默饮泣 .|兰和菊本就含有某种象征色彩 (象征品格的幽洁 ) ,这里用 "愁烟〞、 "泣露 "将它们人格化 ,将主观色彩移于客观景物 ,透露女主人公自己的哀愁 .因此说 ,这些景物都染上了主观的色彩 .2、第二句中 ,写罗幕的 "轻寒〞 ,与 "燕子双飞去〞有必然关系吗 ?特别点出 "双飞〞有什么意味 ?明确: (先说这两句的大意:新秋清晨 ,罗幕之间荡漾着一缕轻寒 ,燕子双双穿过帘幕飞走了 . )这两种现象间本不一定存在着联系 ,但在充满哀愁、对节候特别敏感的主人公眼里 ,那燕子似乎是因为不耐罗幕轻寒而飞去的 .这里与其说是燕子的感觉 ,倒不如是写帘中人的感觉――不只是在生理上感到初秋的轻寒 ,而且在心理上也荡漾着孤孑凄清而引起的寒意 .|燕子的双飞 ,更反衬出主人公的孤独 .这两句外表上是只写客观景物 ,实那么暗含着浓浓的情感色彩 .真乃 "一切景语皆情语〞 .3、第三句 "明月不谙离别苦 ,斜光到晓穿朱户〞点明了什么 ?有没有别的信息 ?明确:这句在时间上由 "今晨〞回到 "昨夜〞 .有两点变化 .一是点明了幽怨、哀愁是因为 "离别〞 ,二是 "怨〞由隐微转为强烈――怨恨月亮不解人意 .|明月本无知无情 ,它只顾光照朱户 ,原很自然;既如此 ,似乎不该怨恨它 .但却偏要怨 .这种仿佛无理的埋怨 ,却正有力地表现了女主人公在离恨的煎熬中对月彻夜无眠的情景及外界事物所引起的触动 .这与苏轼?水调歌头?: "转朱阁 ,低绮户 ,照无眠 ,不应有恨 ,何事长向别时圆 ?〞机杼相类 .4、看第四、五句―― "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 ,望尽天涯路〞 ,问:⑴词句中哪些词与上面照应 ?明确: "昨夜〞承上 "到晓〞 ,折回写今晨登高望远; "独上〞应上 "离恨〞 ,反照 "双飞〞;"望尽天涯路〞正从上文的一夜无眠生出 .⑵ "昨夜西风凋碧树〞只是眼前所见之景吗 ? "凋〞字如何理解 ?明确: "昨夜西风凋树〞 ,不仅是登楼即目所见 ,而且包含有昨夜通宵不寐卧听西风飘落树叶情景的回忆 .|碧树因一夜西风而尽凋 ,足见西风之劲肃杀 , "凋〞字正传出这一自然界的变化给予主人公的强烈感受 .故 "凋〞字既写出了景 ,又道出了情 .⑶ "独上高楼 ,望尽天涯路〞与上文有何关系 ?这句所写的境界有什么特别处 ?明确:既然主人公有着浓郁的离愁别恨 ,就要想法排遣 ,于是 ,她 "便独上高楼〞 .|以上抒写的只是忧伤低迴之音 ,这里却出人意料地展现出一片无限寥廓的境界―― "独上高楼 ,望尽天涯路 .〞有人说 ,这里固然有凭高望远的苍茫百感 ,也有不见所思的空虚怅惘 ,但这所向空阔、毫无窒碍的境界却又给主人公一种精神上的满足 ,使其从狭小的帘幕庭院的忧伤愁闷转向对广远境界的骋望 .所以 ,这几句尽管包含望而不见的伤离情绪 ,但感情是悲壮的 ,没有纤柔颓靡的气息;语言也冼尽铅华 ,纯用白描 .气象阔大 ,境界高远 ,成为全词的警句 .5、看最|后一句 .分析本句与上句的联系 ,两个分句之间怎样的关系 ?这句与上一句有某些共同点吗 ?明确:这句与上句亦有一定的因果关系 .由于高楼骋望 ,不见所思 ,因而想到音书寄远: "欲寄彩笺兼尺素 ,山长水阔知何处 !〞|两个分句一纵一收 ,将主人公音书寄远的强烈愿望与音书难抵的可悲现实对照起来写 ,更加突出了 "满目山河空念远〞的悲慨 ,词也就在这渺茫无着落的怅惘中结束 .| "山长水阔〞与 "望尽天涯路〞照应 , "知何处〞的感慨更增添了全词悠远辽阔的意境和令人思之不尽的情致 .四、体味本词的艺术特色 .1、本词与晏殊的其它词作相比 ,它的上、下片之间 ,在境界、风格上是稍有区别的 .上片取境较狭 ,风格偏于柔婉;下片却境界开阔 ,风格近乎悲壮 .2、词中 ,作者用了衬托与反衬的手法写女主人公内心的悲苦 .前者如 "槛菊愁烟兰泣露〞 ,是以悲景写愁 ,与词中人物同病相怜 .后者如 "燕子双飞〞、 "明月穿户〞 ,都以乐景写悲 ,以双燕、月光无情反衬女子有情 .【当堂检测】1.以下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 )A.槛菊 (jiàn ) 不谙 (ān ) 彩笺 (qiān )B.凝噎 (yē ) 暮霭 (ǎi ) 玉砌 (qì )C.纶巾 (ɡuān ) 豆蔻 (kòu )跬步 (ɡuǐ )D.商贾 (ɡǔ ) 忏悔 (chàn ) 松柏 (bó )答案:B2、阅读下文 ,答复后面的问题 .青玉案贺铸凌波不过横塘路 ,但目送、芳尘去 .锦瑟年华谁与度 ?月桥花院 ,琐窗朱户 ,只有春知处 .飞云冉冉蘅皋暮 ,彩笔新题断肠句 .试问闲愁都几许 ?一川烟草 ,满城风絮 ,梅子黄时雨 .(1 ).对这首|词的解说 ,不当的一项为哪一项 ( )A. "凌波〞语出曹植?洛神赋? ,形容美人步态轻盈 . "芳尘去〞 ,指美人离去 .B. "锦瑟〞和唐代诗人李商隐的名句 "锦瑟无端五十弦〞中的 "锦瑟〞意思相同 ,都是指美好的青春年华 .C. "月桥花院〞写环境之幽美 , "琐窗朱户〞是写房屋华丽 , "只有春知处〞意为只有春天才知晓她的住处 .D. "飞云冉冉〞是实写眼前的景色 , "蘅皋暮〞是说暮色降临 ,在长着杜蘅 (一种香草 )的泽边高地徘徊已久 .答案:C(2 ).对这首|词的分析 ,不当的一项为哪一项 ( )A.这首|词以美人离去发端 ,似写相思之情 ,实那么抒发作者的孤寂生活和(政|治)上的失意 .B.上阕写目睹佳人飘然远去的场景 ,以及由此引起的遐想;下阕写春归冉冉 ,云水相隔 ,音讯难通 ,只能题诗自解 .C.作者善于熔化前人的语意或诗句入词 ,自成意境 ,有天衣无缝之妙 .D.词末借江南暮春常见的三种物象 ,用比喻、拟人及夸张手法写闲愁 ,用语工整 ,意味深长 .答案:D【课后作业】1、有感情地背诵此词 .2、做好课后配套的相关练习 .。
语文必修4苏教版第三专题版块二《蝶恋花》最新同步教案1
语文必修IV苏教版第三专题版块二《蝶恋花》最新同步教案《蝶恋花》教案1教学目标:1.体会大量使用偶句的所谓赋体笔法的特点。
2.理解“春愁”的含义,理解“伫倚危楼”、“对酒当歌”的抒情涵义。
教学重难点:1.春愁的表达方式。
2.曲婉而深挚的抒情。
教学课时: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教学《蝶恋花》。
教学流程:第一教学板块――了解作者,知晓背景。
柳永,字耆卿,初号三变。
因排行七,又称柳七。
祖籍河东(今属山西),后移居崇安(今属福建)。
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
由于仕途坎坷、生活潦倒,他由追求功名转而厌倦官场,耽溺于旖旎繁华的都市生活,在“倚红偎翠”“浅斟低唱”中寻找寄托。
作为北宋第一个专力作词的词人,他不仅开拓了词的题材内容,而且制作了大量的慢词,发展了铺叙手法,促进了词的通俗化、口语化,在词史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有《乐章集》。
第二教学板块――解词释句,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对照注解,理解文本大意。
2.强调以下词语的含义:⑴伫:久立。
⑵危楼:高楼。
⑶黯黯:因离别而伤心的样子。
⑷疏狂:生活放纵散漫,不受礼法约束。
⑸强乐还无味:又。
⑹消得:值得。
第三教学板块――品味语言,鉴赏形象。
1.“草色烟光残照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抒发了怎样的感情?提示:“草色烟光残照里”以细风、草色、烟光、残阳几个关合着相思离愁的意象,组成一幅凄美、感伤的黄昏春望图,借景抒情,表现了漂泊异乡的落魄感受。
2.“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是千古流传的名句,说说它好在哪里?提示:“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是本词的画龙点睛之笔,一语道破春愁难遣,为春愁憔悴无悔的隐秘:为了她的坚贞情爱,我亦值得憔悴、瘦损,以生命相托!语直情切,荡气回肠,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成功地刻画出一个志诚男子的形象。
3.这首词刻画了怎样的抒情主体形象?提示:独倚危楼,时已黄昏却久久不忍离去,借酒浇愁,对酒当歌,却无法排遣无边的春愁,孤单凄凉,相思满怀。
高中语文第三专题蝶恋花教案苏教版必修4 教案
蝶恋花教学目标:1.通过反复诵读,把握作品的思想感情2.了解闺怨词的一般写法。
教学重难点:1.通过反复诵读,把握作品的思想感情2.了解闺怨词的一般写法。
教学时数:一课时一、示标导入由介绍作者导入:欧阳修(1007——1072),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
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
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
著有《欧阳文忠公集》二、讨论释疑“庭院深深深几许”一句中“深深深”三字有什么妙处?2.简析上片前三句的作用。
“春”字如何理解?表达了思妇怎样的愁思?三、成果展示1.“深深”是幽深的意思。
点明女主人所处环境,而三个“深”字的叠字运用更形象地描绘出女主人所处环境之“幽深”。
这三个字不仅写出“庭院”之幽深,更写出了女主人内心的幽深孤寂,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2.点明人物所处的地点庭院,揭示所处环境的幽深。
渲染孤寂,凄冷的氛围。
用“杨柳”、“堆烟”、“帘幕”这些意象将女主人内心之凄苦哀怨刻画得淋漓尽致。
诗歌中景物描写的作用:点明诗歌的基本信息,包括时间、地点、天气、季节、人物等。
衬托人物性格。
营造一种氛围和意境。
表达人物心情。
3.“春”字语意双关,表面指自然界的春天,又指词中女子自己的青春年华。
在猛烈的风雨中春天将去。
一天又逝,黄昏时独自掩门,人既未归又无计留春,表达女子无限的孤独凄凉和红颜易逝的凄苦。
(也有人认为句中猛烈的风雨喻指封建礼教的无情。
)四、师生点评清人评曰:“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此可谓层深而浑成。
试简析这两句包含了哪几层意蕴?第一层:见花落泪。
眼中所见,唯有在狂风暴雨中横遭摧残的花,由花联想到自己的命运,不禁伤心泪下。
(花被摧残喻自己青春被毁,乱红既是实摹,又是女子悲剧命运的象征)第二层:因泪问花。
泪下难止,势必有所寄托。
于是女子向花痴情地发问。
此刻花已幻化为人。
第三层:花竟不语无言以对。
是不理解她的意思呢,还是不肯给予同情,令人纳闷。
第四层:花儿不但不语,反而像故意抛弃她似地纷纷飞过秋千而去。
高中语文词别是一家——(蝶恋花)教学设计苏教版必修4 教案
《蝶恋花》教学设计《文学教育下半月》 2008年第6期字数:3827 字体:汤炳正先生谈到诗词鉴赏的时候曾说:“欲知山川之美,品物之盛,则当身莅其境,心领神会,方能知其全而得其真,贵在自寻自悟,不能人云亦云。
”语重心长地道出了诗词鉴赏的要诀——“入得其中,出乎其外”。
走进意境,能真正领略诗词的含义和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
所以这堂课在整体感知的前提下,通过对词中具有普遍审美意义的意象含义的把握、对意境中意蕴的迁移和挖掘引导学生走入词中。
通过这节课,让学生试着思考诗歌意象和意境的联系。
能够拥有点“具有悠久传统的审美情怀”。
在教学目标中体现三个维度的结合:梳理本首词的在语句上的含义,体会词中包含的感情。
体会本首词中包含的传统意象的传统含义。
对传统文化现象进行分析,理解现象背后所蕴涵的意义。
导入课文:春天,百花盛开,蝴蝶在花丛中飞翔的图景常常让我们留连忘返,但是,同学们,你们知道蝴蝶为什么要留恋于花丛吗?也许从生物学的角度来说,蝴蝶是为了食物而留恋,但这个解答实在太过冷漠。
文学家们对此有自己诗意的理解。
X爱玲的好友炎樱说“每一只蝴蝶都是一朵花的精魂,回来寻找前生的自己”。
那是一种天生的爱恋:蝴蝶生来就是要恋上花的,而花生来就是在等待那飞翔的精灵。
故而“蝶恋花”三字,光从字面上就足以让人心动,这种情感早已被古人所咀嚼,梁简文帝就有“翻阶蛱蝶恋花情”的诗句,其后这一诗句的精髓,被晏殊所喜欢,他把唐教坊曲和敦煌曲子词中的《鹊踏枝》的词牌,改成了现在的《蝶恋花》。
这就是词牌名《蝶恋花》的由来。
从这些看来,《蝶恋花》充满了相思之意。
那么我们先读一读,晏殊的这首《蝶恋花》的情感是否如我们对词牌的解读呢?整体感知:1.跟着音乐,全体学生一起朗诵这首词,体会这首词的情感。
明确:从“愁”“泣”“离别”等细节看出,这首词是一首伤离怀远之作。
2.体会主人公的身份,是一位男士还是一位女士?这种思念会是对亲人还是对爱人呢?明确:从“菊”“兰”“彩笺”“槛菊愁烟兰泣露”,从“愁”和“泣”可以看出作者对菊和兰的人格化,把自己的主观感情加入进客观事物中去了。
语文必修iv苏教版第三专题版块二《蝶恋花》最新同步教案
语文必修IV苏教版第三专题版块二《蝶恋花》最新同步教案《蝶恋花》教案教学目标:1、欣赏苏轼作品清新婉丽的风格。
2、理解本词借此表达的人生哲理。
课型:新授课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学生活动:课前活动:导入:以豪放派著称的苏轼,也常有清新婉丽之作,这首《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就是这么一首杰作。
“花褪残红青杏小”,既写了衰亡,也写了新生,残红褪尽,青杏初生,这本是自然界的新陈代谢,但让人感到几分悲凉。
睹暮春景色,而抒伤春之情,是古诗词中常有之意,但东坡却从中超脱了。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作者把视线离开枝头,移向广阔的空间,心情也随之轩敝。
燕子飞舞,绿水环抱着村上人家。
春意盎然,一扫起句的悲凉。
用别人常用的意象和流利的音律把伤春与旷达两种对立的心境化而为一,恐怕只有东坡可以从容为之。
一、自学指导1、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花褪残红青杏小。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
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二、合作探究这首词写初夏时节发生于一墙之隔的一次极为平常的遭遇,在略表惆怅与嘲讽之余,却引出妙理,发人深省。
上片为时令背景。
尽管柳绵将尽,春事无多。
然而燕子低昂,绿水环绕,芳草从生,透露出夏日初临的大自然的生机。
下片是在如此明丽的环境中一个“多情却被无情恼”的小小插曲。
墙里墙外的两种人本不相涉。
但一方无情,一方多情,导致了一场感情风波。
《诗人玉屑》卷二一引《古今词话》说此词写行人多情与佳人无情,“极有理趣”。
因为苏轼借此表达了某种人生哲理,行人与佳人的遭遇固属偶然。
“多情却被无情恼”却有普遍性与必然性,在人与物、主观与客观的两者关系中是经常发生的。
人们或许有过多次类似经验,由于不了解“物自无情而人自多情”,许多烦恼由是而起。
然而无情是物的本性,多情是人的本性。
它们始终是难以统一的。
苏轼说自已作文“如万斛泉源,不择地而能出”。
这固然因为他天份高,同时也由于他学养湛深,所以能随处触发,皆成妙谛。
高中语文_蝶恋花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蝶恋花》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掌握本词出现的重点字词。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会通过赏析诗词意象品味作品情感的方法,鉴赏诗词的写作风格。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作品通过写景渲染出的主人公的离别相思之苦,进而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多留意观察自然界的美景,做生活的“有情人”。
二、教学重难点1、体会作品借自然意象所表达的主人公的离别相思之苦。
2、鉴赏本词上下片写作风格上的不同。
三、教法和学法1、教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让学生向“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上转变。
同时又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互动、质疑,教师适时的启发点拨,使整个教学导有序,从而构建师生间和谐平等互动的语文课堂。
2、学法:根据高一第二学期学生的古诗词素养情况,着力培养他们学习古典文学的主动性,所以,本课还将采用自主式学习法,让学生在学习古诗词时“动”起来,引导他们自主发现,自主整合,自主积累和自主提高。
四、教学过程1、导语:春天,蝴蝶在花丛中飞翔的图景令我们流连忘返,但是,同学们,你们知道蝴蝶为什么那么留恋花丛吗?有的同学会说,蝴蝶因为食物而留恋,但这个回答过于生硬、冷漠。
文学家们对此自有自己诗意的理解。
张爱玲的好友炎樱曾经说过,“每一只蝴蝶都是一朵花的精魂,回来寻找前生的自己”。
“蝶恋花”三个字,仅从字面上来看,就足以让人心动。
而这种情感也被古人所咀嚼,梁简文帝就有“翻阶蛱蝶恋花情”的诗句,这一诗句的精髓也被晏殊所喜欢,于是,他便将唐教坊曲和敦煌曲子词中《鹊踏枝》的词牌改成了《蝶恋花》。
从这些来看,“蝶恋花”充满了相思之意。
今天,我们大家共同来学习其中一首久负盛名的代表作,那就是晏殊的《蝶恋花》,看本词所传达的情感是否如我们对词牌的解读呢?2、知人论世,了解作者的生平晏殊(991-1055),字同叔,临川(今属江西)人。
七岁能文,十四岁以神童召试,赐同进士出身。
宋仁宗时官至同平章事兼枢密使,范仲淹、韩琦、欧阳修等名臣皆出其门下。
苏教版必修四《蝶恋花》教案及教学反思
苏教版必修四《蝶恋花》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能理解并熟练朗读《蝶恋花》一文。
2.能理解并掌握其中的文学技巧、修辞手法及句法。
3.能准确理解文章情节,分析人物形象与结构。
4.能理解文化背景,探讨作品的意义与价值。
5.能就文章主题、人物形象、写作技巧等方面展开讨论。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文章情节分析:全文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风物长宜放眼量”,第二部分为“妒女心态显娇痴”。
2.修辞手法体验:文章中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对仗、排比等等。
3.句子结构分析:教学中需要关注句子长度、语义连贯性及字形音形等方面的分析。
2.难点:1.插叙技巧:全文中有许多插叙技巧,需要注意其位置与作用。
2.神性的处理:教学中可以对作者“忧民之常”的思想进行剖析,看看其对于当时的政治局势的看法。
三、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2.课堂讨论3.图片与音视频展示1.导入教师介绍《蝶恋花》的背景,简要讲解清朝中期的社会背景,以及蟾宫仙女的传说。
2.重点教学第一步,诗词赏析教师要求学生背诵清朝诗人袁枚《蝶恋花·满庭芳》一诗,并对其进行赏析。
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主旨,及文学作品应该具有的文化意义和价值。
第二步,文章分析教师处理文章情节及写作技巧,分析其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及句子结构,从中探讨文学作品的丰富性。
第三步,人物分析教师讲解文章中的人物形象、性格特点,以及其中的反面教材,让学生理解作品中所传达的价值观。
3.课堂讨论教师主持开展讨论,旨在让学生自由发表看法,并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想法。
讨论的主题可以包括人物描写,全文情节结构,以及诗词的意义。
4.教学归纳教师对清朝中期文学,作品意义和价值情况等方面进行讲解,让学生充分理解文章的文化内涵,并在讲解中巩固归纳所学内容。
此次教学以《蝶恋花》为主题,旨在让学生通过学习文学作品了解清朝中期的文学风貌和文化内涵。
通过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课堂中体验、感悟和分析当时的文学艺术和文化思想,并获取一定的阅读技巧。
语文(苏教版)必修四教案:第三单元笔落惊风雨 蝶恋花 雨霖铃
蝶恋花雨霖铃总体设计教材概述《蝶恋花》《雨霖铃》——是本版块“词别是一家”部分的第二、三篇阅读材料。
作者分别是晏殊、柳永。
两位都是北宋初年的词人,见证着词由发展走向成熟,在中国词史上占有各自的地位。
两首词,都是描述分离之事,却是一雅一俗,正好代表了当时词发展的两种不同倾向。
因为风格不同,所采用的表现手法也完全不同。
《蝶恋花》含蓄,寄托比兴,融情于景;《雨霖铃》直接,白描铺陈,情景交融。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对比教学的手法,注意引导学生品味这两种同一时期的不同词风,了解词的发展脉络,欣赏不同的创作手法,同时也透过字句领悟词中缱绻的情感,获得知识的积累和审美的体验。
思路方法两首词的教学重在让学生关注在表达离情别绪时这两首词不同的表现手法,以及词中所展现的曲折内心世界。
使学生在写作上得到启示,在情感上得到熏陶。
本节课可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例如,《雨霖铃》是一首极富韵律的词,听一听配乐朗诵,更有助于其音乐性的表现。
总之,教师讲授;师生对话;媒体呈现(音乐、幻灯片、语言材料);反复朗读;充分展开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活动。
课前可以让学生预习准备:1.熟读两首词。
2.初步了解晏殊与柳永。
课时安排:1课时三维目标1.了解词人晏殊与柳永的基本信息。
理解情与景的不同关系,品味两首词对情与景的不同处理方式。
欣赏两首词的不同语言艺术,感受词的多姿风格。
2.欣赏词作上下片景与情的起承转合。
体会两首词不同的情感表达,一个收,一个放的不同形式。
3.通过两首词的学习,受到人类普遍性情感的感染,体会到一些深广的内涵。
透过字句感受不同词家的不同人生,对人生况味有更深入的体会。
教学设计导语设计情景导入关于离别与思念,相信我们已接触太多太多,古诗有“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王维有“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李白有“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正因为有了别离的痛苦,于是才产生了这么多令人怦然心动的优秀作品。
今天我们来学习晏殊与柳永的词,看看他们又是怎样表达自己心中的离愁别绪。
人教版必修四高中语文柳永《蝶恋花》教学设计
人教版必修四高中语文柳永《蝶恋花》教学设计人教版必修四高中语文柳永《蝶恋花》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蝶恋花》是在学完人教版必修四第二单元第4课《柳永词两首》后的补充学习篇目。
柳永家道中落,仕途又极为不顺,他在考取功名上花费了大半辈子的时间,为了追逐名利,他几乎踏遍了整个大江南北,漂泊异乡。
后因《鹤冲天》触怒皇帝,皇帝让他“且去填词。
”柳永知道没有做官的可能了,于是就做了一个填词诗人。
这时,正巧在高楼上望见黯黯春景,想到了几年前的意中人,心生忧愁,就畅饮填词了。
在教学时,要反复吟咏,体会其声律之美;要注意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去理解词的内容、品读词的语言、鉴赏词的手法,更重要的是体会作者的心境。
【教学目标】1.表情朗读,描述内容,感悟词之意境。
2.品味语言,鉴赏手法,深味词人感情。
【重难点】重点:表情朗读,描述词的内容,品味词的语言。
难点:理解“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句话。
【教学方法】诵读教学法,描述教学法,设疑引导法,自主探究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春天是个充满生机的季节,宋祁在《玉楼春》中写道“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但春天又是一个惹人愁思的季节,李煜在《虞美人》中哀叹“春花秋月何时了”,那么柳永面对春景又有怎样的思绪呢?今天,我们来学习柳永的词《蝶恋花》。
二、出示学习目标(多媒体展示)三、初读,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一遍。
(读准字音,勾画出不理解的词义。
)(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
伫倚zhù拟把nǐ强乐qiǎng还无味huán 憔悴qiáo(2)解释下列词语。
伫:久立。
黯黯:因离别而伤心的样子。
疏狂:生活放纵散漫,不受礼法约束。
强乐还无味:反而。
消得:值得。
2.强调字音、词义。
3.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首词的内容。
4.朗读,把握节奏,读出感情。
5.找出词中把握感情基调的词语?四、泡读,品味鉴赏。
1.词人是怎样表达这种情感的?2.归结手法。
语文iv人版第三专项版块二(蝶恋花)最新教案3
语文iv人版第三专项版块二(蝶恋花)最新教案3《蝶恋花》教案3教学目标:1、披文入情,由辞体情。
2、体会本词的写作特色。
课时:一教时教学内容及过程:一、导入:看《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作者是谁?晏殊。
介绍:中国北宋重臣,词人。
字同叔。
谥元献,世称晏元献。
范仲淹、欧阳修等皆出其门下。
他擅长小令,多表现诗酒生活和悠闲情致,语言婉丽。
他善于捕捉事物特征,熔铸佳句,如“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千古传诵。
今天,我们来学习的他另一首颇负盛名的词作――《蝶恋花》。
二、文本研习:1、听课文录音,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词蕴含了作者怎么样的情绪。
……这是一首写离别相思之情的词,通过对昨夜到今朝所见景物的描写,抒写了离别及别后的伤痛。
2、这是一首婉约诗的代表作品,所谓婉约,指作者的情感不是直露而是通过富有情感的意象来表达的。
请同学们找出这首诗的上阕哪些意象写出了诗人的这种离愁。
……起句描写了晓庭圃中的景物:菊花笼罩着一层轻烟薄雾,看上去大概在脉脉含愁;兰花上沾有露珠,看起来又像在默默饮泣。
室内罗幕连清寒都不御,燕子已双双飞去。
明月呀,你如何不理解人的离愁别恨,却彻夜将清辉洒进朱门?〔1〕兰和菊本就含有某种象征色彩〔象征品格的幽洁〕,那个地方用“愁烟”、“泣露“将它们人格化,透露女主人公自己的哀愁。
〔2〕燕子在那个地方也赋予了作者的愁绪。
一是借燕子的飞去写出了女子敏感的心理;二是借燕子双飞反衬了女子的孤单寂寞。
〔3〕明月本无知无情,它彻夜洒光,原特别自然,但作者却埋怨它。
这种仿佛无理的埋怨,却正有力地表现了女主人公在离恨的煎熬这与苏轼《水调歌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相类。
如此,诗人的离愁就借助了兰菊、燕子和明月含蓄地表达了出来。
3、再看下阕,诗人进一步通过意象抒写了如此的离情。
我们再来找找哪些词与上面照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蝶恋花》教案
【教学目标】
1、知人论世,了解词人生平。
2、指导学生反复诵读,感悟作品的情感基调。
3、抓住意象,品味情感,体会情景交融艺术特色。
【教学重点】
通过分析诗词意象,体会作者感情
【教学难点】
体会情景交融艺术特色。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
古人说:“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为伤别离,古人留下了多少让后人唱咏不尽的名篇佳作。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品读晏殊的《蝶恋花》。
二、品题
《蝶恋花》是晏殊的名作。
是一首写离情别思的名词。
这首词先融情于景,后直抒胸臆,章法谨严,写法上堪称典范。
王国维曾在《人间词话》中引用“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喻“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须经过的三种境界中的“第一境”,尤使该词为人们熟知。
三、作者简介
晏殊(991-1055),北宋词人。
字同叔,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北宋初期婉约词的
重要作家。
七岁能写文章,十五岁时,赐同进士出身。
庆历中官至集贤殿大学士、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
逝世后,赠司空兼侍中,谥元献,世称晏元献。
范仲淹、欧阳修等皆出其门下。
其词多描写四季景物、男女恋情、诗酒优游、离愁别恨,反映富贵闲适的生活。
风格与形式同南唐冯延巳相近。
语言婉丽,音韵和谐,工巧凝炼,意境清新。
善于捕捉事物特征,熔铸佳句。
也能诗,诗意活泼轻快,但多已散佚。
《浣溪沙》中“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似燕归来”二句,传诵颇广。
原有集,已散佚,仅存《珠玉词》一卷及清人所辑《晏元献遗文》。
四、字词积累
槛.菊jiàn 不谙.ān 彩笺.jiān
五、语篇结构分析
上片写秋晓庭圃中含愁的菊花和似在啜泣的兰草,抒写了词人迷离而又孤寂的心情。
下片写词人登楼时的所见所敢感,增添了全词悠远的意境和令人思之不尽的情致。
语篇脉络梳理
菊含愁兰泣露
景燕双飞月照户间接抒情
西风凋碧树
离别伤感
上高楼望归路
人直接抒情
写彩笺无处寄
六、疑难问题探析
1“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为什么能成为千古名句?
“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意象阔大,“独”“望尽”两个词语表达主人公高楼凭望,不见所思的孤独之感,以“西风凋碧树”劲厉肃杀的景象来衬托人的愈发孤独的惆怅。
这里固然有凭高望远的苍茫之感,也有不见所思的空虚怅惘,但这所向空阔的境界却又给主人公一种精神上的满足,使其从狭小的帘幕庭院的忧伤愁闷转向对广远境界的骋望。
所以,这几句尽管包含望而不见的伤离情绪,但感情是悲壮的,没有纤柔颓靡的气息;语言洗尽铅华,纯用白描。
气象阔大,境界高远,成为全词的警句。
2.第二句中,写罗幕的“轻寒”,与“燕子双飞去”有必然关系吗?特别点出“双飞”有什么意味?
“轻寒”,是新秋早晨的气候,而“双飞”则反衬人的孤独。
一清早,燕子自管自地穿过帘幕,双双飞走了,却不顾屋里还有一个孤独的人,就含有燕子无情之感,从而暗中过渡到下文对明月的公然埋怨。
这里与其说是燕子的感觉,倒不如是写帘中人的感觉——不只是在生理上感到初秋的轻寒,而且在心理上也荡漾着孤独凄清而引起的寒意。
燕子的双飞,更反衬出主人公的孤独。
这两句表面上是只写客观景物,实则暗含着浓浓的情感色彩。
真乃“一切景语皆情藉”。
3.古人经常借明月寄相思,而本词却写“明月不谙”,试作分析。
首句“槛菊愁烟兰泣露”,表层是自然写景,正是主人公悲凉孤独幽极凄绝的心态写照。
以燕之“双飞”更衬出人之“孤栖”。
此处反衬手法运用自然,当作者目送时而绕梁呢喃、时而穿帘追逐的双燕相随而去之际,该怀着怎样一份孑然独立的怅惘!明月高悬,作者对那皓皓的月光羡极生妒。
苏轼在《水调歌头》中的“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与这里的“明月不谙离别苦”都发掘了明月丰富而复杂的内蕴,有异曲同工之妙不也是情理中的事吗?之所以这样,不正是因为不知道离别的痛苦吗?这种无理的埋怨,正是无可奈何韵心情的表现。
七、作业
背诵、默写这首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