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常见心脏疾病外科治疗病人的护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体外循环(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 EEC )是指使用特殊装置将人体静脉血引出体外,进行人工气体交换、温度调节和过滤等处理,再泵入人体动脉内的一项生命支持技术,又称心肺转流术。体外循环的目的是暂时取代人体的心、肺功能,维持全身重要组织器官的血液供应和气体交换,是心脏外科和一些特殊手术的基本条件。

体外循环装置示意图

1 2 3 掌握 常见心脏疾病的临床表现及外科处理原则,体外循环术前后护理。 熟悉 体外循环后病理生理改变,心脏疾病的相关检查及术前护理。 了解 体外循环基本装置,术中心肌保护和常见心脏疾病的病理生理。

1.体外循环的建立

(1)切口:心内直视手术一般采用胸骨正中切口,显露心脏,套绕上下腔静脉阻断带和升主动脉牵引带。

(2)注射肝素:中心静脉注射肝素300~400U/kg,维持全血活化凝血时间(ACT)延长至480~600秒。转流后每隔30分钟重复监测ACT,根据实测值追加肝素用量,维持ACT 在上述安全水平。

(3)连接人工心肺机:按顺序插入升主动脉导管-上、下腔静脉引流管(或腔静脉-右心房引流管),并与预充好的人工心肺机连接。

2.低温技术的应用

一般采用浅低温体外循环。浅低温(又称次常温,温度为32~35℃);中低温(26~31℃)、深低温(20~25℃);超深低温(15~20℃)。

3.体外循环的转流

(1)灌注流量:应根据病人体重或体表面积计算。成人常温灌注流量一般为2.2~

2.8L/(m2·min)。儿童体重为10~15kg者,灌注流量为2.6~

3.2 L/(m2·min)或100~150ml/(kg·min);低于10kg的患儿为150~200 ml/(kg·min)。

(2)转流方式:心肺转流开始,心内直视手术要束紧上、下腔静脉的阻断带,钳闭升主动脉,在心脏停搏下进行。从转流开始到心内直视手术前,从开放升主动脉到停止转流这两段时间,由于主动脉血流来自心脏射血和血泵泵血,这种转流方式称为并体循环。在此期间通过体外循环装置调节血温与机体温度。

(3)停止转流的指标

心电图基本恢复正常,心脏充盈适度,心肌收缩有力,平均动脉压60~80mmHg,直肠温度35~36℃,鼻咽温度36~37℃,血红蛋白浓度成人≥80g/L,儿童≥90g/L,婴幼儿≥110g/L,血气分析和电解质正常。

4.心肌保护

(1)概念:心肌保护是指在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时,为了保证手术野的安静与无血,预防和减轻心肌缺血缺氧后的再灌注损伤,对心肌所采取的保护措施和方法。体外循环是非生理性灌注,机体组织和器官难免会有不同程度的缺血,特别是术中阻断升主动脉后,心脏完全无血液供应而产生缺氧,当恢复生理循环和开放升主动脉后会使功能障碍和结构损伤加重,因此,心肌保护是心血管手术成功的关键。

(2)方法:心脏冷停搏液法是目前最常用的心肌保护方法。即在钳闭升主动脉后,经主动脉根部灌注4℃含钾心脏停搏液,使心肌迅速停止活动,减少心肌能量消耗。灌注液中含钾的浓度为20mmol/L,每隔20~30分钟重复灌注一次。同时用冰水或冰泥覆盖在心脏表面,使心脏温度降至15℃,最大限度地降低心肌代谢和能量需求,保存心肌的能量储备,提高心肌对缺血缺氧的耐受能力。

1.凝血机制紊乱体外循环时由于机械作用会使红细胞破坏,血中游离血红蛋白增高、溶酶激活、凝血因子Ⅰ和血小板减少等,引起凝血机制紊乱,导致术后大量渗血。

2.代谢改变体外循环时由于组织灌注不良,代谢产物堆积,会导致代谢性酸中毒;当过度换气时,会引起呼吸性碱中毒。

3.器官功能减退

(1)肾功能减退:体外循环时由于长时间的低血压、低灌注量、酸中毒和大量游离血红蛋白等可影响肾脏功能,甚至造成肾功能衰竭。

(2)呼吸功能不全:体外循环时微栓和氧自由基等毒性物质的释放,炎性反应等引起的肺间质水肿,加之出血和肺泡萎缩等可导致呼吸功能不全,甚至呼吸衰竭。

4.电解质失衡常见的是低钾血症,多见于术前长期服用强心利尿药物,体外循环流转过程中尿量又多者。

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维持血容量平衡;应用呼吸机辅助呼吸;及时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应用抗菌药预防感染。

(一)术前护理

1.心理护理加强与病人的沟通与交流,了解病人情绪变化的情况,鼓励病人说出焦虑与恐惧的内心感受。详细讲解麻醉与手术方法,并安排病人与手术成功的病人进行交谈,增强对手术治疗的信心。让病人熟悉手术后监护环境和各种仪器设备发出的声音,以减轻对手术后治疗与护理的担忧。指导家属帮助病人缓解压力的方法,共同参与心理护理。

2.预防和控制感染术前要积极的预防和控制感染。指导病人进行口腔卫生,避免口腔黏膜的破损;加强皮肤护理,防止感染;注意保暖,防止感冒,避免呼吸道感染。

3.营养支持指导病人合理饮食,给予高热量、高蛋白及丰富维生素食物;冠心病人给予低脂饮食,避免饮食过量;心功能不良者,应限制钠盐的摄入;对心源性恶病质病人,遵医嘱给以白蛋白、新鲜血浆,以纠正低蛋白血症。

4.给氧及休息对严重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病人术前1周间断给氧,让病人特别注意休息,避免大声哭闹,警惕缺氧性晕厥发作;心力衰竭病人应卧床休息,有呼吸困难和缺氧时给以吸氧;冠心病或主动脉瘤病人,应卧床休息,术前3日间断给氧。

5.用药护理冠心病病人术前3~5日停服抗凝剂、洋地黄、奎尼丁、利尿剂等药物,防止术中出血、洋地黄毒性反应及心律失常,口服氯化钾。

(二)术后护理

1.呼吸功能监护

术后常规采用机械通气。

(1)妥善固定气管插管。

(2)密切观察呼吸状况:注意呼吸频率、节律、深浅和呼吸音。观察有无发绀、鼻翼扇动、点头状或张口呼吸等以及意识状况,发现异常及时处理;观察呼吸机与病人呼吸是否同步,随时监测动脉血气分析,根据其结果,调整呼吸机参数。

(3)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和呕吐物,预防肺不张。气管插管拔管后,给予雾化吸入,以减轻喉头水肿、降低痰液黏稠度、防治呼吸道感染;指导病人深呼吸和有效咳嗽排痰。

2.循环系统的监护

(1)监测血压:密切注意血压变化,常经桡动脉插管进行测量。

(2)监测心功能:定时观测并记录生命体征,监测左心房压、右心房压、肺动脉压和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