②、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②、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
刚才我们讲了物质和运动不可分,这就说明了运动是普遍的、永恒的,因而是绝对的。但是,辩证唯物主义在肯定物质运动的绝对性时,并不否认物质在其合乎规律的运动过程中也有某种静止的状态,有某种稳定的形式。不过,这只是在物质运动过程中的静止或稳定,是物质运动的特殊形式,因而静止是暂时的,相对的。我国明末清初的唯物主义哲学家王船山说“静者静动,非不动也”,就猜测到了在静止中有着运动的道理。
什么是静止?所谓静止,就是指物体在一定范围内的相对稳定性,它是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的一种特殊的表现形态,是物体的一种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矛盾均衡状态。
相对静止主要表现为如下两种情形:(1)指没有发生相对位置的移动。就是说,从一定的参考系来看,物体与物体之间的关系保持一定的平衡,或者没有发生相对位置的移动。这种情况的实质是没有发生机械运动,事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因而可以看作是静止的。
(2)某个事物还处在量变过程中,它保持着自身的性质,并没有发生根本性质的改变,某一事物仍是某一事物。
为什么还要承认相对静止?
第一:相对静止是物质分化的根本条件,是区分事物的基础。物质世界并不是单纯的,它分为多种具体的形态,千差万别。物质的多样性固然是由物质的永恒的运动而产生的,却只有在物质的相对静止中才能显示出来。所以如果没有相对静止,一切瞬息万变,事物的多样性、差别性就显现不出来,人就不能认识事物。没有相对静止的状态,就没有物质的分化,世界只是混沌一团。
第二:相对静止是事物发展的必要条件。事物的发展、质变是建立在量变基础上的,事物的量变状态就是一种静止状态。如果说,没有量变就没有质变的话,那么同样可以说没有静止没有质变。由于有相对静止,新质才能够巩固和完善起来,事物才能够由低级向高级发展。比如生物的品种不断进化,这是运动,是绝对的。生物同时有遗传性,“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是相对静止。如果没有这种相对静止的遗传性,生物在新条件下产生的任何优良性状都不能巩固下来,一胎一个样,每茬不相同,甚至稻子长出苹果,一切都乱七八糟地变,哪里还有生物的进化呢?所以说,相对静止是事物发展的必要条件。
第三:事物的相对静止,是测量运动的一个尺度。运动从静止中获得自身规定和衡量尺度。
我们谈到任何一个事物任何一种形式的运动,其基本前提是,这个事物还是这个事物,这种运动形式还是这种运动形式,即它处于相对静止状态中;离开相
对静止谈运动,我们就不知道这个运动究竟是什么事物或什么形式的运动,运动也就无从获得自己的规定并找到衡量它的尺度。只有了解事物的相对静止的现状,才能清楚地了解它过去的运动,预测它将来可能发生的变化。
一切事物的运动中都有相对静止,静止是运动的特殊形式。一切事物都是这样:又动又不动,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在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辩证统一中发展变化着。
通过刚才的讲述,我们知道运动是绝对的,是无条件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关于这个无条件性和有条件性我们解释一下。无条件性不是指不依赖于任何条件,而是指在任何条件下都要贯彻下去的趋势,也就是说它的贯彻不可遏制,这一点是无条件的。静止是暂时的、可变的,当条件变化了它就会发生变化。比如食品保鲜,社会的安定都需要条件,如果没有条件这些就不能保持。
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关系是辩证的。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是矛盾的双方,它们也是对立的统一。就是说,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互为前提,互相渗透,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动与静在同一瞬间直接同一)。首先运动与静止互为前提,每一方的存在都以对方的存在为前提。没有静就没有动,没有动也就没有了静。③.坚持运动与静止的辩证关系,反对两种错误观点
坚持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辩证统一,要反对两种错误倾向。一种是形而上学不变论,一种是相对主义诡辩论。形而上学不变论夸大事物的相对静止,否认事物的绝对运动,把相对静止绝对化,由此得出了所谓绝对不变的天体,绝对不变的物体,绝对不变的社会制度等错误观点。
相对主义诡辩论则夸大事物的绝对运动,否认事物的相对静止。认为任何事物都是瞬息万变、不可捉摸的,否认事物间存在着质的区别。
坚持运动与静止的辩证关系,就要反对上述两种倾向,形而上学不辩论实际上就是保守主义,这样就不能做到与时俱进。我们当代大学生要坚持辩证的观点,既要继承文明成果,又要有与时俱进的时代品质。
2.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那么什么是时间?什么是空间?我们哲学上是怎样定义的呢?首先我们来看时间。
时间是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和间隔性。什么是持续性,顺序性和间隔性呢?我们先看一个例子:比如一朵花(运动着的物质形态),就其自身来看,它开放了七天,七天就是它的持续性。花谢了果实出现了,先有花后有果实,这是花果之间的顺序性。花变成果实之间有一定的间隔,这是物质运动的间隔性。持续性是就一物自身而言的,是指物体的运动要经历一个或长或短的过程;顺序性
和间隔性是就一物和他物的关系而言的。所谓顺序性,是指不同事物之间运动过程的出现有一个先后顺序关系,无论在自然界或人类社会的发展中,都有着一个各事件在时间上的客观的次序。过去、现在、未来不能互换位置。
时间的特性是一维性,即永远向前的不可逆性。
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广延性、伸张性。物质运动的空间特性一般以两种形式表现出来,一是表现为一定的体积,二是表现为一定的位置。但不管是体积还是位置,都是三维的,空间的特点是三维性,三维空间是唯一的现实空间。任何一个物体都有一定的长度、宽度和高度,并且它同周围物体也总是存在着前后、左右和上下的关系。因此,要说明某一物体的空间位置,需要用三个量来表示。例如,要说明喜玛拉雅山的空间位置,就需要说明它所处的经度、纬度以及与地面的距离即(海拔)高度。
物质运动总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中进行的,没有离开物质运动的“纯粹”时间和空间,也没有离开时间和空间的物质运动。具体物质形态的时空是有限的,而整个物质世界的时空是无限的;物质运动时间和空间的客观实在性是绝对的,物质运动时间和空间的具体特性是相对的。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物质、运动、时间、空间具有内在的统一性。从根本上说,世界上除了运动的物质,什么也没有。一切事物、现象,共同的本质和本原是物质,都统一于物质,意识或精神是物质的产物和反映。那么,人类社会是否具有物质综上所述,物质、运动、时间、空间具有内在的统一性,世界是在时间、空间中按照其固有的规律永恒运动、变化和发展着的物质世界。
总之,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也是我们在一切工作中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理论依据。从客观实际出发,而不是从主观思想出发,坚持事实求是,而不是偏离事实。这是我们观察、分析问题的基本立场和观点,也是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给我们的重要启示。